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總裁Igor Sechin周四指責OPEC已經“失控”,其政策導致了原油市場的“波動”。
Sechin表示,OPEC 11月不減產的決定是由其內部少數成員國做出的,並迫使了其他國家同意它們的決定。11月,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
Sechin所說的“少數成員國”是指沙特阿拉伯及其海灣地區的盟友。這些國家希望通過維持產量來維持市場份額,與非OPEC產油國展開競爭。
而OPEC不減產的決定促使了油價自11月以來進一步下跌,引發了俄羅斯的盧布危機,並讓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大幅縮水。這讓因烏克蘭問題面臨歐美制裁的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對於未來的原油市場,Sechin表示,目前原油市場的基本面並不支持油價如此的暴跌。他認為,油價暴跌將導致產量降低,這意味著供應短缺的現象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
盡管Sechin看好原油市場,但其他的市場參與者則不那麽樂觀。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花旗銀行的分析師Ed Morse近期表示,油價將跌至每桶20美元。
花旗全球商品研究部門負責人Ed Morse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市場石油供給過剩證據明顯,在此狀況下,油價尚沒有觸底的可能,他預測美國原油(WTI)合理價格在每桶40美元左右,最低則可能跌至20美元才會見底,觸及時間約在今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伊拉克和伊朗加入沙特阿拉伯,將3月交貨的亞洲原油價格下調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顯示亞洲原油市場份額的競爭正在加劇。
伊拉克Basrah輕質原油價格的售價將較中東基準下浮4.10美元,此為2003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透露,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也將下調官方售價,將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價格降至較基準下浮2.10美元,為至少200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的主要出口商於上周將3月銷往亞洲的官方原油價格降至至少12年來最低。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致客戶的郵件中稱,將出口亞洲的同期交割每桶油價下調90美分。
ESAI能源公司董事總經理Sarah Emerso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此舉顯示出一些生產國正在保護市場份額。這很簡單——下調價格是維持份額的方法。”
OPEC正在亞洲受到外部產油國的競爭。過去6個月,原油價格下跌近50%。
國際能源署(IEA)周二表示,美國將繼續推動全球原油供給增長,直到2020年。而OPEC維護市場份額的舉措將會給俄羅斯等生產商帶來傷害。
投資公司Ashmore Group Plc中東主管John Sfakianaki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如果它們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原油,它們的銷量不會高。對沙特而言,它將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市場份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一,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尼日利亞石油部長稱,如油價持續回落,OPEC或召開緊急會議,表明OPEC愈發警惕低油價對經濟的影響。此後,OPEC稱無意開會。油價跳漲後回落。
尼日利亞石油部長Diezani Alison-Madueke表示,OPEC成員國討論,如果原油價格持續回落,OPEC可能會召開緊急會議。這表明OPEC愈發警惕低油價對經濟的影響。
當前,Alison-Madueke還為OPEC主席,負責成員國間聯絡工作,並在緊急會議時擔任秘書長之職。
Alison-Madueke指出,除阿拉伯聯盟外,幾乎所有OPEC國家都對低油價感到非常不舒服。如果油價進一步下跌,將呼籲OPEC在未來六周召開緊急會議。Alison-Madueke稱已與OPEC成員國談及此事。
盡管近來油價出現明顯反彈,但Alison-Madueke稱,並不確定油價已經見底,希望布倫特原油穩定在60美元上方,但對這點並不能肯定。
尼日利亞石油部長上述表態與沙特領導人立場矛盾。以沙特為首的海灣產油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不會采取措施阻止油價下跌。沙特王子還曾表示,油價永遠不會再回到100美元,這些都對油價構成顯著打壓。
去年11月底,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受此影響,油價當日崩盤,暴跌8%。今年1月,油價自去年6月高點一度累計下跌近60%。
不過,OPEC方面否認了尼日利亞石油部長緊急會議之說,稱無意開會。
周一,油價大跌,美油盤中跌幅超3%。受上述消息影響,油價跳漲後回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厄瓜多爾的總統Rafael Correa昨日表示,同意OPEC召開緊急會議,稱當前國際油價“沒有必要”這麽低。一天前OPEC輪值主席國尼日利亞的石油部長稱,若油價持續回落,OPEC可能召開緊急會議。油價下挫持續八個多月,OPEC產油國堅決不為推升油價而減產的立場可能越來越動搖。
據路透報道,Rafael Correa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OPEC緊急會議時說:
“我們當然同意。事實上已有能舉行那種會議的外交活動。”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英國《金融時報》本周一援引尼日利亞石油部長Diezani Alison-Madueke講話稱,除阿拉伯聯盟外,幾乎所有OPEC國家都對低油價感到很不安。如果油價進一步大起大落,她很可能未來六周內召開OPEC緊急會議。Alison-Madueke還說,油價有望穩定在不低於每桶60美元,但無法確定。
OPEC方面此後否認了Alison-Madueke的上述緊急會議之說,稱無意開會。受此消息影響,本周一油價跳漲後回落,目前仍在每桶60美元下方。
去年11月底的會議期間,OPEC出乎市場意料決定不減產,會議當日油價一度暴跌8%。今年1月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跌至每桶45美元,較去年6月高位累計跌幅將近60%。
按常規日程,OPEC下次會議定於今年6月舉行。以沙特為首的海灣產油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不會采取措施阻止油價下跌,在6月會議以前沒有額外召開會議的必要。去年12月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甚至表示,即便油價跌到20美元,減產也不符合OPEC的整體利益。沙特王子上月表示,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油價是人為操縱的價格,油價永遠不會再回到那種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年以來一路高歌的國際油價近日遭遇了阻擊戰,創新高的石油生產量加上美元的反彈在即跡象,均導致油價重回下跌通道。
截至本周四收盤,布蘭特原油大跌3.3%,報每桶65.54美元,本周內,布蘭特原油下挫1.34%,為五周以來首周下跌;同日,NYMEX原油也下跌3.3%,報每桶58.94美元。二者周五收盤均小幅回升,最新分別報66.40美元、59.47美元。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油價的反彈或許並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麽樂觀與順利,畢竟供大於求的局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而且主要的中東石油生產國的產量仍然在創新高;其次,近日大跌的美元重新找到了上漲的動力,一系列的美國經濟數據帶來利好,加息的預期再次成為焦點。
供應過剩依舊凸出
5月8日晚間,《普氏能源資訊》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今年4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日產量較3月增加21萬桶,至3093萬桶,創下自2012年11月以來新高。其中,沙特原油日產量增加10萬桶,達到1000萬桶以上。
斯坦福Tradition Energy資深分析師Gene McGillian指出,原油市場此前的複蘇之路恐怕略顯冒進,畢竟當前的需求並不是足夠的強勁,並且供應過剩的局面也越發凸出。
此前,布倫特原油一度飆升至70美元關口,年初至今也漲超40%;NYMEX原油則近五個月首次突破60美元關口,二者均創年內新高。
“當前的原油價格上漲基本上站不住腳,只會在長期範圍內延長石油生產商的痛苦,畢竟消化過剩庫存會耗費更長時間。”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AG)大宗商品研究主管維恩貝格(Eugen Weinberg)稱。
本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政府版數據顯示,美國最近一周(4月29日當周)的EIA原油庫存減少388.2萬桶,為1月2日當周以來首次下降,作為美國NYMEX原油期貨交割地的庫欣地區EIA原油庫存減少1.2萬桶,為2014年11月份以來連續第二周下降。
不過,據EIA預計,美國2015年的原油需求可能會上升1.7%,但相比之下,石油產出的增幅恐怕會高達6.3%。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原油需求還不至於強勁到足以消化供應過剩現狀的程度。
此外,OPEC即將於6月份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集會議。該組織海灣地區一成員國高級代表周三表示,6月會議將會維持原油產量不變。“隨著價格回升,OPEC勢將維持當前產量不變,而即使減產也需要OPEC以外產油國的努力。”該代表稱。
美元反彈或成最大“攔路虎”
隨著本周四的暴跌,整體國際原油市場基本回吐了所有前兩天的漲幅。而美元反彈則被認為是導致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
截至周五收盤,美元指數上漲0.2305個基點,最新報94.8102點,最高時超過95點,已是連續第二個交易日迎來上漲。
芝加哥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弗林(Phil Flynn)認為,美元絕對是原油市場近日大跌的幕後黑手,哪怕還有投資者正在關註市場基本面,並在3月份以來持續上漲之際獲利了結。
“隨著美國經濟數據的好轉,加息預期再度受到關註,並且年內加息將成大概率事件,美元將重獲動能,這對以美元為計價的油價來說,或成為最大的‘攔路虎’。”業內人士表示。
周五晚間,美國勞工部(DOL)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為22.3萬人,小幅不及預期的22.8萬人。不過新增就業人口重回20萬人上,這也意味著方勞動力市場重回正軌。同時,美國失業率進一步跌至5.4%,創7年新低。
富國銀行投資機構高級全球股市策略師斯科特-任(Scott Wren)表示,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很好而又不過分,正好達到了市場需要的程度。 “就業數據很健康,表明經濟狀況良好,但又不會給美聯儲太多刺激。” 他表示。
對於油價的未來走勢,上述業內人士預計稱,之前超跌的美元指數將在短期內或重新上漲,加上供求關系得不到明顯的緩和,同時大部分已經獲得足夠利潤的投資者將結利出局,或導致原油價格短期迅速回落。
註意!OPEC並未改變產量 產量上限已如虛設
盡管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並未就具體產量給出明確信息,但是烏龍消息的提前發布還是使得原油價格暴跌。而目前原油產量上限的名存實亡,也在預示著OPEC約束力的下降。如此意見分歧之下,之後的原油市場恐不容樂觀。
12月4日,OPEC會議結束後結果顯示,盡管經合組織及非經合組織的原油庫存量已經處於5年平均水平之上,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並沒有改變現行產量的需求。
OPEC稱,回顧2015年原油市場,並對2016年市場進行展望預測時,其發現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維持在3.1%,而2016年這一增速料將提升至3.4%。同時考慮到非OPEC國家對應的產量,2016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將增加130萬桶。
不過,此次OPEC並未就減產事項達成共識,稱因為伊朗重返市場,故未對目前產量數據達成一致意見。下一次會議將於2016年6月2日奧地利維也納舉行,屆時將討論具體產量。
戲劇性的是,由於國外重要媒體在此會議結果公布前發布烏龍消息,稱OPEC將產量目標上調至3150萬桶/日,重新加入OPEC的印尼並未包含在上調後的產量上限之內。這一消息也導致原油市場巨震,短線暴跌。其中NYMEX原油一度暴跌3%至39.60美元/桶,ICE布油也跌至42.67美元。隨著明確消息的公布,跌勢逐漸收窄,最終ICE布油下跌1.58%至43.73美元/桶,NYMEX原油下跌2.29%至40.14美元。
然而,就目前原油市場而言,OPEC的影響力以及約束力似乎已經逐漸被市場所摒棄。
此前,OPEC曾就原油產量上限達成一致意見,而每天3000萬桶的日均產量也成為其所有成員國總的控制指標。
然而,目前這一指標形同虛設。高盛、美銀美林皆在其研報中指出,OPEC最近18個月的產量都超過3000萬桶的日生產目標。高盛預計,未來OPEC日產量將接近3180萬桶。美銀美林則指出,近兩年OPEC國家的實際日產油量未曾低於3000萬桶,反而約高出180萬桶。這也就導致本身供需失衡的原油市場價格長期維持在地位,難以回升。
與此同時,在OPEC內部,各成員國也開始產生分歧。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ul Mahdi表示,如果非OPEC國家不設定產量上限,OPEC也沒有理由制定上限。“沒有任何上限,美國根本沒有,俄羅斯也是。為什麽OPEC就應該有?”而委內瑞拉則一直主張OPEC減產報價,以維持原油市場穩定。
凱投宏觀認為,目前OPEC的原油產量限額為3000萬桶/日,但實際每日產量已超限額200萬桶,3000萬限額目前更像是一個下限而非上限。信息與分析服務公司IHS Inc.旗下石油業分析師Jamie Webster則是指出:“很多人都說OPEC已死,OPEC自己剛剛證明了這點。”
如今看來,鑒於伊朗原油即將入市,屆時OPEC極有可能將其日產量上限提高至3150萬桶,而上調的150萬桶/也真是目前伊朗的產出反映。而從此次會議結果可以看出,OPEC對市場的樂觀態度,也似乎預示著,即便原油繼續維持目前的價格水平,其也不打算減產。因此作為看空原油市場的主要機構,高盛指出,OPEC會議進一步增加了石油市場平衡自身供需的壓力,OPEC對成員國堅持各自配額水平也未做任何評論,在市場還未出清過剩供應量之際,OPEC這樣的方式可能進一步壓低油價。“在供應量過剩的情況下,市場可能需要通過“運營壓力”進行調整的可能性在增加。屆時我們預測的油價有集中在未來幾個月下行的風險,接近每桶20美元。”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北京時間今日(12月4日)晚間,第168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大會即將於OPEC總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屆時該組織各成員國都將派出以石油、礦產和能源部長為首的代表團參加會議,共商OPEC成員國未來6個月原油生產目標以及相關政策。在大宗商品遭遇寒冬,原油價格屢屢不見擡頭的情況下,此次會議結果很大程度上將決定後市油價的命運。
雖然此次會議最終結果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據悉昨日(12月3日)OPEC成員國間已經舉行了一次非正式會議,會上各成員國就石油產量問題依然爭執不休,讓市場普遍預期今日正式會議達成減產協議的可能性非常渺茫,維持現狀為大概率事件。
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在昨日的部長級非正式會議上,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歐那密表示,沙特將堅持其策略——反對沒有非OPEC產油國共同參與的減產協議。
具體而言,沙特同意減產的前提條件是,同為OPEC成員國的伊朗和伊拉克,以及非成員國俄羅斯、墨西哥等必須同樣參與減產,並且沙特提議OPEC將日均產量減少100萬桶,以平衡原油市場,目前OPEC維持日產逾3000萬桶的生產上限。
作為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特的表態對於OPEC其他成員國尤為重要,在油價徘徊在7年低點之際,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阿爾及利亞等產油國已經步履維艱。
以委內瑞拉為例,過去一年中,國際油價受供過於求等因素影響,價格已下跌超過50%。這對於95%的出口都依賴石油的委內瑞拉而言,無疑帶來災難性的打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15年委內瑞拉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將出現10%的萎縮,創下世界各國經濟增長降幅之最,通脹更是將達到驚人的157%。
但與委內瑞拉呼籲OPEC各成員國減產不同,沙特在過去一年中始終堅持不減產。而與此同時,沙特也飽受低油價折磨,迫於財政壓力,該國不得不通過在國際市場發債融資。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沙特政府決定將首次在國際市場發行債券進行融資,5年內可能將債務比上升至50%,預計今年該國債務占比為6.7%,明年為17.3%。
在截至今年9月份的過去一年里,沙特的外匯儲備由7370億美元的高位已經下降至6470億美元,成為近三年來低位。今年中期,為彌補財政赤字,沙特首先發行了國內債券。
業內普遍認為,尋求通過公開市場發債融資突出表明,沙特政府的財政收入已經深受國際油價大幅下挫的影響。10月份,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沙特的評級由AA-/A-1+下調至A+/A-1,並表示如果沙特政府不能持續大幅降低中央政府的赤字,還將面臨降級。
IMF預測稱,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一部分產油國,將在未來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用光所有現金。IMF估算,僅2015年,低油價已經令中東地區財富蒸發約3600億美元。
目前,OPEC的12個成員國日均產油3157萬桶,而沙特的日均產油幾乎都維持在1000萬桶以上,創紀錄高位,而全球原油產量日均供應過剩約100萬桶。
盡管油價已被腰斬,沙特仍堅決不減產。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董事長Khalid al-Falih此前表示,目前公司沒有減產計劃,將生產足夠的石油來滿足客戶需求,並且預計原油市場2016年恢複平衡。
“由於成員國之間分歧很大,今天OPEC不會作出采取減產行動的決定。由於造成供應過剩的主因不只是海灣國家、而是伊朗,現在這種分歧更大;伊朗想要爭回自己的市場份額。”某知情人士向媒體表示。
據悉,沙特希望伊朗減產至維持每天400萬桶左右的生產水平,但伊朗方面則認為,在其遭到制裁的幾年里,其他國家已經搶占其市場份額。同時,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昨日也公開表示,俄羅斯方面認為減產是行不通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一方面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等OPEC成員國將在這次會議上將繼續向沙特施壓,要求其減產,但沙特也提出了嚴苛的減產條件並且很難被滿足。因此,市場普遍預期此次OPEC大會仍將“無功而返”。
但是,亦有業內人士提出,一旦會議結果出現令人意外的減產預期,原油價格將獲得強勁支撐,從而實現大幅反彈,但是這種可能性較低。一名大宗商品交易員稱:“只要OPEC做點什麽,油價就可能會膝跳反應般暴漲20美元。”截至記者發稿時,WTI原油為41.23美元,上漲0.37%,市場靜待OPEC大會最終決定。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當OPEC操縱價格的角色弱化,國際油價變成「自由落體」,經濟發展就會大好?這麼想,就太天真了。全球經濟沐浴在低油價帶來的好處時,低油價造成的危機,可能就在轉角。 譯者 楊卓翰 因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成員不斷內訌,無法達成減產協議,布蘭特原油價格在二0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跌至三十六.二美元,創下十一年來的新低。操控油價的壟斷集團失利,市場自然一片歡呼,但是,可別得意得太早。 油價暴跌,在最近幾十年有過奸幾次,像OPEC這樣的壟斷集團「當機」,也不是新鮮事。所以,IHS顧問公司副董事長尤金(Daniel Yergin),也是以《石油世紀》一書得到普立茲獎的作者,大概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短期內,這個答案很簡單,就是一贏一輸的零和遊戲。便宜的油價,對消費是好事;但對供給來說,就是壞消息。 衝擊一:產業投資減未來需求反彈油價恐暴漲 不過,尤金指出,如果看深入一點,情況就會更複雜,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拜頁岩油革命之賜,今天的美國進口石油量,只有二00六年的四成,僅占全國石油消費量的四分之一;頁岩油產業也帶給美國許多新工作機會。但現在,低油價正在威脅這個新興產業。「如果這些工作因此沒了,那就會有大麻煩了。」尤金說。 工作機會只是其中一小環,低油價真正的威脅,是壓低煉油產業的投資和未來的產出。不用說,提煉原油的資本支出,通常和油價有高度相關性;所以,隨著低油價降低的投資,未來面對石油的需求反彈時,供需會一下子變得不平衡,石油再度變得搶手,價格一飛沖天。 就像在一九七三年,美國參加第四次中東戰爭,釀成石油危機;OPEC對美國進行懲罰性的石油禁運,讓油價一下子就翻了三倍。結果,美國經濟成長率在七三年是五.六%,隔年只剩下0.五%。 就算沒有戰爭,危機仍在。油價在一九八0年代,慢慢下滑到每桶二十美元時,油價的預期和投資風氣又改變了,「在0三年,機構投資人紛紛要求石油公司做資本 管控;沒想到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隔年開始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二十美元的油價環境下的投資規模,自然沒辦法因應需求擴張,油價又開始上漲。」尤金說。 一五年到二0年,全球石油公司開發新產量的投資金額,比IHS在一四年油價大跌前的預測,還少了六千億美元。消失的六千億美元背後,代表了大量的投資和產量都被取消了。 如果這取消的六千億美元,全都栘轉投資到再生能源的話,一五年巴黎氣候變遷大會申,大概有一半的問題就解決了,未來的能源價格也許會比較穩定。 這當然不太可能,所以,我們今天面對的風險,是像七三年一樣低油價、低投資、低產量,在將來需求恢復時造成的動盪。 衝擊二:油國經濟跌連帶造成地緣政治不安 另一方面,石油出口國普遍都太依賴石油經濟了,因此低油價對他們的經濟打擊很大,造成刪減預算,最終導致地緣政治的不安穩。 就像尤金在他的書《能源大探索》裡提到的,伊拉克前總統海珊(Saddam)入侵科威特,引發戰爭,就是為了找到新財源還債,把伊拉克變成像沙烏地阿拉伯一樣的石油大國。 相同的,現在伊拉克的政權非常脆弱,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一五年夏天就警告,伊拉克現在面對了兩個外在威脅:伊斯蘭國(ISIS),以及崩跌的油價。下一個敘利亞內戰,幾乎可以預見。 俄國相對來說處理得較好,例如讓俄國盧布貶值,公共支出也還撐得住。但是如果油價在未來幾年都維持在四十美元以下,俄國經濟會更加嚴峻。俄國總統普丁雖然在傾國力攻擊烏克蘭時大權在握,但當國內出現經濟危機,他能不能坐穩大位,就很難說了。 當然,OPEC也許很快就會找到路走,達成協議,讓油價變動不那麼劇烈。雖然,這意味著油價可能比現在高。 OPEC是史上第三個想要藉石油控制全球資源和價格的壟斷集團,在美國還是石油產出大國時,就曾限制產出,「七姊妹」(全球七大石油財團)控制價格的經驗也殷鑑不遠。雖然我們不想讓壟斷集團張牙舞爪,但自「油」落體後的後遺症,也不能不小心。 |
周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測稱,鑒於國際油價的低迷,非成員國的石油供給將會出現超預期的降低,從而催生對OPEC的原油需求。
OPEC認為,2016年以美國為代表的非該組織成員國的石油供應量將會降低66萬桶/天。而就在上個月,OPEC對這一數據的預測值還只是38萬桶/天。“這一分析意味著2016年將會是一個供給驅動的市場。這也將會是再平衡過程的開局之年。”OPEC表示。
當前,產能過剩已經使石油價格跌到了28美元/桶以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油價的暴跌使得相對高成本的供應來源發展放緩,例如美國的頁巖油,並迫使公司延後、或者取消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從而對未來供給造成不確定性。根據OPEC的報告,2016年美國的平均產出將是1350萬桶/天,從2015年的水平下降38萬桶/天,成為OPEC成員國之外的最大跌幅,同時北海、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產出也會同樣脆弱。
伊朗增產的不確定性
不過,OPEC的報告並沒有提到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可能造成的供給沖擊。周一,伊朗曾表示其將增加50萬桶/天的產出——而這一增產幾乎可以填滿非OPEC成員國所留下的窟窿。
作為伊朗制裁接觸後第一個對伊朗做出評論的海外OPEC成員國高官,阿聯酋能源部長曾表示:任何人在供給過剩的此時此刻增加產出都會惡化當前的態勢。
但無論伊朗意下如何,OPEC只能先做好自己。OPEC稱,去年12月成員國的石油開采量已經有所下降,降低了市場的供應量。例如,印度尼西亞12月將產量降低了21萬桶/天,達到3218萬桶/天。與此同時,OPEC幾乎沒有更改自己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認為需求可能會增加126萬桶/天,低於2015年的154萬桶/天。
高盛:國際油價正在觸底
盡管預測的依據不完全一致,但高盛公司也給出了與OPEC相似的結論。高盛公司股權研究團隊的一份近期研究報告認為,由於存貨過多,當前國際油價正在接近底部。
高盛的理由在於:全球的石油需求增長正在放緩,而儲藏設施正在快速接近儲能。因此,精煉廠今年很可能開始關閉產出,迫使生產者也關閉生產,或者倒掉他們的石油。當這一需求沖擊影響到市場時,有可能油價就會達到底部。
高盛指出,最新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增長的疲弱導致了石油需求的放緩。例如,在去年7月和11月之間,盡管價格降低,巴西的石油需求仍然同比收縮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需求在9月份同比減少1.8%,而日本的需求11月同比減少6.9%。
盡管需求增速放緩,但全球的原油和煉化品供給仍然在增加,而可以選擇的儲藏方式卻開始變得有限,尤其是在歐洲的柴油市場。超過儲藏量的限制將會迫使精煉廠降低產量或者幹脆關閉,從而暫時性地降低全球的原油需求。
儲藏極限帶來需求沖擊
高盛認為,歐盟的凝析油市場將在1月達到99%的儲藏能力,除非寒潮來臨,突然拉升對加熱燃料的需求。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柴油都流入了歐洲,而萊茵河的低水位卻阻止了商品進入歐洲的中心地帶。由於缺乏進入歐洲中心市場的渠道,全球工業需求低迷和更暖和的天氣使得歐洲的儲藏空間迅速消失。儲藏利用率水平幾乎已經接近於季度調整的歷史最高水平。
由於歐洲充斥著精煉產品,尤其是柴油,精煉的利潤率開始承受更多的壓力(在達到10年高點之後)。理論上,更低的價差將會影響精煉廠的運營,從而降低對原油的需求。如果存貨確實達到了油罐的頂蓋,那麽隨之而來的就是精煉廠的關閉,從而對原油需求造成突然的沖擊。
精煉廠減低需求(最差情況下是完全沒有需求)將會迫使生產者在海上儲藏他們的原油。而如果未來的需求曲線沒有變得更陡峭,這將是非常不經濟的(根據高盛的分析,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需要比6個月遠期低7美元/桶才能平衡,而目前的價差是5美元/桶)。如果未來不會出現更加陡峭的需求曲線,那麽生產就必須下線,而這也將成為石油市場再平衡的第一階段。
高盛認為,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低於30美元/桶,那麽墨西哥、哥倫比亞、中國的重油生產,以及美國的低產井(這些油井每天抽油不超過15桶/天,但卻占到了美國原油生產的11%)將會嚴重承壓。加拿大在薩斯喀徹溫省的生產和中國在成熟岸上油田的生產也會面臨風險。
總之,高盛相信我們正在接近石油價格的底部。但底部必須在市場經歷突然的沖擊之後才會形成——即歐洲精煉廠的關閉。由於以當前的價格在海上儲藏石油是不經濟的,隨著歐洲原油需求的崩潰,生產者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關閉生產,從而帶來市場的再平衡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國際油價終於再下一城——時隔近7個月,布倫特油價再度突破50美元/桶大關,WTI也在逼近50關口。市場目前更為關註的問題在於,面對風險事件高發的6月,還有下周即將召開的歐佩克(OPEC)會議,油價還能狂歡多久?
供給面短期助長油價
眼下,供給面利好油價持續上行。截至北京時間5月26日15:00記者發稿前,布倫特報50.20美元/桶,WTI報49.94美元/桶。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盡管美元繼續走強至近三個月高點,但因受伊拉克產量減少以及API原油庫存下降等利好提振,油價持續走高。此外,伊拉克駐歐佩克代表周二表示,該國目前原油產量放緩至450萬桶/天左右,較1月份的記錄高位470萬桶/天減少了20萬桶,因此市場將伊拉克產量下滑看作促進油市平衡的利好因素,這也主要因天氣糟糕、維修問題以及停電等因素所致。
本周二,圍繞新的勞動法,法國國內原油工業工人掀起了大罷工。“從周二起,法國八個煉油廠中至少一半會停工,港口石油工人也會離開工作崗位,而加油站更是通過停止供油來抗議新勞動法,” 朱文灝指出,截至5月22日,全法1.15萬個加油站中五分之一已經面臨能源短缺。
不過,主要引領市場情緒的是美國石油協會(API)數據。API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錄得減少514萬桶,高於分析師預計的減少250萬桶;庫欣原油庫存減少18.9萬桶;美國上周精煉油庫存減少292萬桶,預期為減少100萬桶。
聚焦OPEC會議
當前,各界聚焦下周將在維也納召開的OPEC會議,市場對油價走勢保持謹慎。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沙特新任石油部長、原沙特阿美董事長法利赫(Khalid Al-Falih)將會帶隊出席此次會議。
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OPEC大會不太可能會有一致行動,因為原來的凍產協議是為了支撐油價,但是在凍產協議沒有達成的情形下,油價也是一路向上。
他預計,“業界關註的是,OPEC能否形成一個產量上限,該上限因伊朗石油解禁在上次OPEC年度會議上被暫時擱置,隨著現在伊朗產量已經接近解禁前水平,OPEC能否達成一個上限也非常重要,即便實際產量會超過這個上限。”
既然伊朗產量已經接近解禁前水平,這是否會為此次OPEC會議奠定較好的基礎?
“這也很難說,因為伊朗產量目標是要達到400萬桶/天。”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指出。
其實,產油國之間的政治博弈才是供給變化的根本影響因素。石油博弈中相互制約的力量主要是三方:一是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和前蘇聯國家;二是以沙特為龍頭的海灣遜尼派產油國;三是美國。
招商宏觀分析稱 ,伊朗和沙特都是中東地區的石油大國,在國際石油市場占有很大份額。沙特和伊朗這兩個恩怨極深的宿敵,在宗教政權領域分為兩派,同時也是國際石油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2016年1月4日,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兩國之間的關系正處於30年來最差的時期。
伊朗多年來受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嚴重受損,隨著伊核問題解決方案的逐步實施,伊朗石油產量和出口都將大幅度上升,現已宣布每天至少增加出口50萬桶原油。伊朗財政拮據,有強烈的訴求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盡管市場狂歡多月,但6月很可能是一個轉折點,”金曉告訴記者。
除了OPEC會議的變數,美元走強往往也將打壓油價。當前,美聯儲6月加息預期繼續發酵,美元兌歐元此前升至10周新高;CME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預計美聯儲6月加息的概率為36%,稍早之前該概率為30%,7月加息概率攀升至58%,為今年3月以來首次突破50%;12月加息的概率則飆升至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