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從26到50美元/桶僅僅花了3個月。原油狂歡將持續到何時? 6月也或將給出答案。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會議將於6月2日在維也納召開,市場此前期待此次會議達成凍產協議。不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采訪後發現,各界認為凍產協議達成的可能性近乎於0。
標普全球旗下的普氏分析師對記者表示,OPEC大概率不會在此次會議上達成凍產協議,任何提議都可能會被伊朗保持增產的勢頭所擊潰。“鑒於近期油價大幅上揚,市場供需開始趨於平衡,因此業內紛紛預計,凍產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油價持續走高也會讓美國頁巖油卷土重來——其正在取代OPEC成為先發性的“產量調節者”。
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此前對記者表示,6月可能是油價的拐點——OPEC會議結果、美聯儲加息預期等都可能挫敗油價漲勢,60美元或為關鍵分水嶺。截至北京時間6月1日20:30記者發稿前,布倫特原油報49.19美元/桶,小幅走低。
凍產協議淪為空文
近期,多方因素促使油價不斷走高——美國原油產量下降,加拿大深林火災導致供應中斷,尼日利亞關鍵產油區因武裝襲擊事件頻發而導致每日產油量下降60萬桶,中國4月原油產量創出2011年11月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元承壓,等等。
然而這似乎都在意味著,產油國實施凍產計劃以擡高油價的動力在不斷被削弱。
早在4月17日,代表了全球原油產量60%的產油國匯聚卡塔爾多哈的凍產大會,共同商討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今年1月水平的可行性。然而伊朗臨陣缺席、凍產會議開始時間三次推遲、伊朗隔空“放狠話”,導致凍產大會以失敗告終。
6月2日的OPEC會議也不容樂觀,這次沙特則是主要原因。
“面對不斷增產的死對頭伊朗,沙特也急於用增加原油產量來實現地緣政治目的。”牛津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丹尼斯對記者表示。
4月25日,沙特公布了經濟轉型計劃“沙特2030願景”,其中包含非石油收入提高6倍、非石油出口占非石油GDP的比重由16%提高到50%、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2萬億美元上市計劃等多項改革措施,旨在引導沙特經濟逐步擺脫對成本低廉的石油的依賴。
花旗集團分析師Ed Morse近期在報告中稱,這或許表明在6月2日召開的會議上,沙特極有可能不會同意凍產,更別說減產。
普氏表示,沙特王宮宣布解除石油部長納伊米的職務、並由沙特阿美董事長哈立德·法利赫接任,這是無疑是加倍下註於“維持原油市場份額”戰略。新部長在6月2日會議上的一言一行值得關註。
近乎崩潰的“脆弱五國”
除了凍產本身,“脆弱五國”(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利比亞、伊拉克、阿爾及利亞)更值得註意。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克羅夫對記者表示。由於此前長時間的油價低迷以及國家動亂,這五個國家的狀況似乎已接近崩潰邊緣。
當前情況最不容樂觀的是非洲最大的國家尼日利亞,其關鍵產油區因武裝襲擊事件頻發,而導致每日產油量下降60萬桶,創歷史新低。
早在2009年,一群先前並不為人知的武裝分子“尼日爾三角洲複仇者”便進入人們的視線。實際上,尼日利亞歷史上就一直飽受武裝分子襲擊原油設施以獲得談判籌碼的影響。上一輪武裝襲擊在2009年達到頂峰,因為總統亞拉杜瓦提供了大赦、技能訓練和每月向近3萬名武裝分子提供現金才得以平息。這項政策每年需要尼日利亞政府支付約5億美元,尼日爾三角洲解放運動的部分領導人還從尼日利亞政府得到了非常劃算的安保合同。換言之,尼日利亞政府希望通過綏靖政策換取和平。
但是,在最近一份國際預算案中,總統布哈里宣布會將這一部分資金減少70%,並在2018年全部取消,使得該國未來的安全局勢堪憂。
排名第二的委內瑞拉雖然還沒有淪落到像尼日利亞般大規模斷產,但也不容樂觀。IMF預計,委內瑞拉今年通脹率將達到720%,經濟緊縮幅度將達8%。該國還面臨嚴重的基本物資短缺,例如食品、藥品、水、電燈等。
總統馬杜羅甚至開始使用非常規、無效甚至近乎喜劇性的措施來收拾殘局,例如實行政府員工每周兩日工作制度。馬杜羅也於5月13日晚宣布,委內瑞拉再次延長經濟緊急狀態60天,以應對“國內和國外勢力企圖推翻委政府的企圖”。自5月1日起,委內瑞拉時間將調快半小時,從西4.5區調整為西4區,該政府是希望通過這一調整使國民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減少對電燈的使用,以達到節電目的。
克羅夫特對記者表示,“委內瑞拉的原油產出不可能不受上述事件影響,投資匱乏、電力短缺,必會對該國原油生產不利。如果馬杜羅無法支付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巨頭PDVSA員工薪水,這會導致預期加速實現。PDVSA債務違約事件也加劇其下半年融資風險。”
其他幾個國家當前仍在加大原油產量。
小心美國頁巖油“逆襲”
除了OPEC國家,新勢力美國頁巖油的再度崛起亦值得密切關註。
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於美國頁巖油生產成本大大高於OPEC國家,因此低油價使得美國出現了鉆井平臺和原油產量下降等跡象。這反過來也是支撐近期油價上行的原因之一。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今年6月份全美頁巖油日產量預計將下降11.3萬桶/天至485萬桶/天,仍有助於支撐油價。但未來仍需警惕,如果油價上漲到更高水平、突破50美元/桶後,美國原油的供給變化可能由今年以來的持續下降轉為平穩甚至增加。
無獨有偶,IMF副總裁朱民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記者采訪時解釋稱,“以前油價由OPEC定價,其供給數量直接決定油價;但現在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其已成為了邊際生產者,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約為40-50美元左右;OPEC當前只能設定底層價格,其生產量越多,這個底就越低,生產越少底就越高,但此時頁巖油的產量又會隨著油價走高而再度回升,進一步將把價格再度打壓下去。”
容易忽略的一點是,頁巖油的成本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高。招商宏觀指出,不少研究認為, 美國頁巖油的開采成本為65美元/桶左右,而考察美國最大的4家上市頁巖油企業披露的財務數據後研究認為,美國頁巖油公司的開采成本普遍在36.4-47.7美元/桶之間;對美國巴肯頁巖油生產的運營成本考察結果顯示,巴肯頁巖油樣本生產商的平均運營成本接近20美元/桶,最大不超過30美元/桶。
“生產技術的進步可能是美國頁巖油企業生產效率提升、開采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招商宏觀認為,美國頁巖油在油價複蘇後的“逆襲”值得密切關註。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二發布了對於2017年油市的樂觀預估,指出全球原油市場的需求將高於目前的產量,這意味著石油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不是讓油價下跌的供應過剩。
報告同時指出,明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將略微放緩。OPEC透露,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115萬桶/日,而2016的預計增長需求為119萬桶/日。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一半。自從2014年底OPEC拒絕通過減少產量來穩固油價之後,油價的下跌趨勢日益加深。OPEC希望通過較低的油價來遏制高成本的競爭對手,例如美國頁巖油。最近國際油價更是在英國退歐的影響下,從6月初的每桶53美元降至47美元。
OPEC表示,他們的策略正在發揮作用,石油組織以外的石油供應將繼續下降,這將有助於提高國際市場對OPEC原油的需求。
另據報告,今年OPEC之外的石油供應將減少88萬桶/日,明年將減少11萬桶/日。2014年以來的油價持續走低對非石油輸出國造成很大的打擊,一些公司已經推遲或取消了全球石油項目。
OPEC表示,OPEC在6月的日產量增加至3286萬桶,比此前增加了26.4萬桶,估計2017年對OPEC原油的平均日需求量為3298萬桶,這預示著如果OPEC維持產量穩定,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對OPEC表示,該國今年6月將石油產量提高至1055萬桶/日,而去年同期的產量為創紀錄的1056萬桶/日。
OPEC的報告表明,今年平均100萬桶的日產量造成的供應過剩的情況仍相當嚴重。而第三季度對OPEC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當前的產量。根據OPEC以往的報告,上一次出現原油產量供不應求的情況是在2013年。
“今年非OPEC供應下降的情況將持續到2017年,但下降的速度將放緩。”OPEC稱,“2017年的市場情況將有助於消化過剩的石油庫存。”
也有人表示,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要持續到2018年才會解決,他們預估的供應過剩的數量將至少達到3億桶。
此外,由於英國退歐造成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OPEC降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英國脫歐公投後,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已經導致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從3.1%下降到3%。”
原油雖然一度從年初低點27美元附近反彈至50美元以上,但近期低迷的表現讓油價重回熊市區間,並一度跌破40美元關口,這讓一些產油國開始坐不住了。周一OPEC主席兼卡塔爾能源部長Saleh al-Sada確認OPEC非正式會議按計劃將在阿爾及利亞於9月26日~28日的國際能源論壇召開間隙舉行,市場重燃對OPEC采取凍產決定的期待。
近期回落至30美元附近的油價或許足以讓一些OPEC成員國停止爭吵,認真考慮采取聯合行動——特別是如果油價再次下跌的話。
而僅僅是有關OPEC將考慮達成協議的消息就已經推動油價在本周一出現上漲。
“突然之間……他們似乎領悟到了改變措辭的智慧……如果他們繼續按照規矩行事並獲得成功,這將不會太意外。”加拿大皇家銀行大宗商品戰略負責人海利瑪·克羅夫特(Helima Croft)如是表示。
在走出去年冬天的低迷之後,上周石油價格再次出現下跌。此前有報道稱,OPEC計劃在9月下旬的阿爾及利亞能源論壇間隙召開非正式會議。8日,OPEC主席、卡塔爾能源部長薩達(Mohammed bin Saleh al-Sada)確認了上述會議即將按計劃舉行。此消息一出,油價應聲上揚近3個百分點。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報收於每桶43.02美元。
克羅夫特表示:“他們真正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推進落實委內瑞拉的提議,為各個國家設定產量供給區間。”她還表示,OPEC可能並不會真正采取行動,但可以組建委員會來研究這一提議的可行性。
“僅僅是有關新機制的討論就已經足以改變市場情緒,也就是說讓人們認為OPEC已經有所動作。6月份他們所傳達的一個信息是,‘不要把我們扔到垃圾桶,我們依然還能發揮作用。’”克羅夫特如是稱。
“讓市場決定油價”
自2014年11月OPEC達成“讓市場決定油價”的共識之後,一些受低油價打擊最大的成員國做過一些凍產努力——凍產能讓OPEC通過控制產量來控制油價——但未能成功。
OPEC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成功帶領這一組織結束了產量配額機制,放手讓市場來決定石油價格。但OPEC成員國和非成員國都繼續維持高產量,導致大量原油湧入市場,石油價格也因此在今年2月跌至不到每桶30美元的低價位。
沙特阿拉伯多次強調說,除非所有產油國都達成一致,否則它不會對任何產量協議投贊成票。與此同時,伊朗拒絕減產——因為核武器項目受到的制裁解除之後,伊朗正積極向市場輸出石油。
伊朗重新進入全球石油市場之時,正是各產油國為維持各自市場份額而大打價格戰之際。“這是一場惡戰。這是美國生產頁巖石油、美國國內對石油進口需求減少引發的問題。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一場爭奪亞洲市場的戰爭。在OPEC內部也是如此。伊拉克向中國輸入了大量石油,爭奪亞洲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這些國家都在和俄羅斯展開競爭。”克羅夫特表示。
全球最大產油國俄羅斯並非OPEC成員國,對於任何產量協議來說,俄羅斯都非常關鍵。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Alexander Novak)曾表示,如果油價進一步下跌,莫斯科將樂意磋商凍產可能。《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已經為談判做好準備。也有報道稱,諾瓦克表示將在9月與沙特能源部長埃爾法利(Khalid al-Falih)進行會面。
新的動機
OPEC內部意見不一導致無法達成任何協議,但油價從今年春季50美元的高位下跌至目前的30美元左右可能會提供些許動機。
“這一次可能會不一樣。雖然我仍然持相當的懷疑態度,但最終他們會傾向於達成某種協議。”Again Capital公司的吉爾達夫(John Kilduff)表示。
但伊朗目前似乎是要把制裁時期未能出口的石油一股腦兒全部輸出。而分析人士稱,沙特阿拉伯眼下正在實施經濟改革,且其不希望石油價格在國有企業沙特阿美明年IPO之前下跌太多,因此沙特可能有了新的動機。
本周一,有媒體援引部分OPEC官員的話稱,凍產並不在計劃之內。“這是個玩笑而已。如果在這種價格水平下達成凍產,我們(產量水平)正處於歷史高位。沙特是1050萬桶,伊朗產量也在回升。”吉爾達夫說。
克羅夫特表示,首先油價要出現急劇下挫,OPEC才可能有所行動。“對於他們是否會重啟潛在新機制的談判,我持懷疑態度。如果油價止於40美元或以下,那麽他們可能會做點什麽。”他說。
“我們的觀點是,現在市場處於超賣中。”克羅夫特說。她還補充表示,市場正在進行平衡。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大宗商品高級戰略師麥克·德拉戈西茨(Mike Dragosits)認為,盡管委瑞內拉和厄瓜多爾等國有所提議,但OPEC不需要達成任何協議。“在我看來,(達成協議)沒有必要。需求正在增長,美國的產量依然在下降。我認為,下半年我們將看到一個更加平衡的市場。”
德拉戈西茨還表示,目前看來,並沒有伊朗或沙特支持會面或達成協議的跡象。“我認為,所有成員國都達成一致的動力有多少還不清楚,但我覺得他們還會繼續放出各種傳言來。”
10月3日,油價快速走高,布倫特原油期貨現漲1.26%至每桶50.82美元,創8月26日來新高。美國原油期貨持穩於48美元/桶上方,現漲1.14%至每桶48.79美元。
OPEC上周表示,達成原則性減產協議,將日產量從約3,350萬桶削減至3,250-3,300萬桶,該組織8月份的日產量為3,320萬桶/日。根據估算,前者相當於8月的產量水平。
高盛報告中指出,“減產到每日3250萬-3300萬桶的計劃或將支撐油價,至少短期內會如此。”不過,高盛仍維持2016年年底每桶43美元、2017年每桶53美元的油價預測不變。該行稱,“市場未來數月仍將籠罩在不確定性的氛圍下,即便OPEC在11月正式會議上批準這項減產提案,實際產量仍可能超過產出配額。”
另外,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Michael Wittner周四表示,該協議是一個“大驚喜”,相信油市參與者現在建立大規模原油空倉的意願會低得多。不過,該行重申了此前的展望,即預估2016年四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每桶50美元,2017年四季度為每桶60美元。
美國WTI 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價格周五(11月25日)收盤下跌2.0美元,跌幅4.17%,報45.96美元/桶;美國原油周五下跌逾4%,因不確定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是否將達成減產協議,此前沙特稱不會出席OPEC和非OPEC國家周一討論減產的會議。
與此同時,ICE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電子盤價格收盤下跌1.74美元,跌幅3.56%,報47.12美元/桶。
美國原油本周上漲0.13美元,交投區間為45.77至49.20美元。布倫特原油本周上升0.20美元,交投區間為46.85至49.96美元。兩份原油合約在美國感恩節假期後和周末前交投清淡。
OPEC消息人士表示,沙特告知OPEC,沙特將不參加周一舉行的OPEC與非OPEC產油國討論限產會議,因沙特希望首先聚焦在OPEC內部達成共識。
但分析師表示,除了擔心下周OPEC協議的命運外,油市基本面沒有什麽變化。多數分析師預計,OPEC會議將達成某種形式的減產,但不確定措施力度是否足夠提振油市。
11月3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下稱“OPEC”)會議即將舉行。各界預計,如果本次會議未能落實議論了近一整年的“減產/凍產協議”,油價將進一步下跌,也將拖累全球股市的表現。
回顧這一整年的“減產風波”,從4月17日的多哈會談到9月底阿爾及爾(Algiers)會晤,OPEC 的減產之路可以說非常坎坷,核心原因是在供給過剩的環境中,OPEC 難以突破“囚徒困境”——“OPEC 要實現減產不僅要依靠成員國內部形成統一戰線,同時也需外部力量的配合,例如俄羅斯等非OPEC 國家加入減產。否則,OPEC減產只是替他人做嫁衣。俄羅斯只願凍產而不願減產的態度對 OPEC會形成負反饋,如果俄羅斯只願意凍產,憑什麽 OPEC要去減產?”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主流觀點認為,OPEC達成減產協議的機會上升,否則未來很難再“口頭幹預”市場。然而,近期 OPEC 產量連創歷史新高,美國原油產量已經止跌企穩、庫存仍在歷史高位、而鉆井數持續回升。即便11月底OPEC的限產協議達成,油價也很難沖破目前油價區間,只是封殺下跌的下限區間。各大機構普遍認為,WTI的目標價格區間約為35-55美元/桶。
回顧漫漫減產路
減產的契機始於今年2月,當時國際油價一度暴跌至20美元/桶區間,震驚全球,也令各大石油生產國苦不堪言。
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Al-Naimi)2月16日表示,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俄羅斯同意產量凍結在1月11日水平,並認為這一水平是合適的。消息公布後,油價短線跳水,WTI當日最低跌至每桶29.59美元。可見,當時市場對該消息並不買賬。
另一個關鍵時點是4月17日。各大核心產油國匯聚卡塔爾多哈舉辦凍產大會,共同商討將原油產量凍結在今年1月水平的可行性。然而,伊朗的臨陣缺席使得凍產會議時間三次推遲。4月18日淩晨3點左右,經過6個小時的激烈會談,最終未能達成限產協議。不過,此後,在各種複雜因素交織之下,油價一路上行。
良運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何北當時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原本就預感凍產會議不會有太樂觀的結果,畢竟伊朗的制裁剛剛解除,對於增產蓄勢待發。”
今年6月的OPEC凍產大會依然以失敗告終。俄羅斯能源部長當時表示,由於油價已經較年初大幅走高,目前凍產問題已經失去了迫切性。“這表明OPEC未能就新的產量目標達成協議,將維持目前無產量目標的狀態不變。”中大期貨研究院稱。
當各界對限產不抱希望之時,9月29日,OPEC竟然時隔八年後在阿爾及爾舉行的特別會議上達成了減產協議,目標為每日3250萬~3300萬桶(較今年8月水平減少0.6%~2.1%)。這個以內部博弈、爭奪市場份額著稱的組織震驚全球,美油一度暴漲6%。
當時,OPEC表示將成立技術性委員會,研究限產的實施機制。委內瑞拉能源部長稱,OPEC今年11月將決定減產實施的時間長度,並在11月維也納會議前決定如何分配減產任務。
10月底,OPEC國家與部分非OPEC國家在維也納會晤,商討如何落實阿爾及爾所達成的框架性產量上限協議,會談因為伊拉克和伊朗兩國對 OPEC 所使用的產量數據存在質疑而陷入僵局,最終並無實質結果產生,因此 WTI 油價從 52 美元/桶一路下行至 42 美元/桶。
眼看11月底將至,市場再次出現了暴跌。上周五,由於市場擔心OPEC 能否達成減產協議,WTI大跌3.96%,布倫特大跌3.59%,基本回吐一周漲幅。
沙特宣布,鑒於OPEC內部沒有達成明確的共識,參加非OPEC產油國非正式會議沒有意義,所以決定不參加了。此外,沙特能源部長還發表了不同於之前的評論,聲稱即使沒有減產協議,原油市場也將於2017年恢複平衡。
OPEC如何突破“囚徒困境”
對於會議究竟將如何推進,金曉告訴記者,根據會談透露出的消息,OPEC討論的主要議題是: 1)產量上限是設在 3300 萬桶/天還是3250萬桶/天;2)減產持續時間是6個月還是1年;3)產量數據來源問題,部分成員國認為 OPEC 所使用的產量數據低估了其真實產量;4)關於具體成員國的削減份額分配上,除了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兩國之外,所有國家削減 4-4.5%的產量。如果每個成員國只是減產 4-4.5%,這並非不可接受。
按此減產幅度,OPEC 產量將較當前水平下降 120 萬桶/天左右。部分成員國的產量自然衰減也達到了這個減產幅度。
目前,伊朗和伊拉克是 OPEC 內部達成一致的主要障礙。伊拉克石油部長此前申請產量削減豁免,之後他向 OPEC 提交了一份符合自身需求的提案,提案具體內容並沒有透露,但從此後伊拉克總理願意加入 OPEC 減產計劃的表態中,可能其需求得到了默許或滿足。而伊朗之所以願意簽署阿爾及爾框架性協議。可能是獲得了產量削減豁免。
“從目前 OPEC 會談的進展來看,年度會議達成一致的概率在上升,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變數,”金曉對記者表示,核心原因是在供給過剩的環境中,OPEC 難以突破囚徒困境。只有市場份額最大化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俄羅斯不加入減產大軍,那麽OPEC減產只有利於俄羅斯或者美國的頁巖油生產企業。
可見,俄羅斯對減產的態度是 OPEC 內部達成一致的先決條件。然而,雖然俄羅斯能源部長 Novak 在11月24日表態稱,俄羅斯2017 年計劃減產 20-30萬桶/天,實際情況則是俄羅斯原油產量持續創下自蘇聯解體後的記錄高位,10月產量增至1,130萬桶/天。
嘉盛集團分析師Fawad Razaqzada對記者表示,減產/凍產將利多短線,但因為OPEC和俄羅斯將不會大幅削減目前處於歷史高點的原油產出,使得原油市場依然供應過度,所以很可能不會產生長久的影響。
他也表示,短線潛在漲勢在中線可能受制於美國再度增產的預期。在美國,最近幾周鉆探活動激增,通常會導致未來某個時候產出增加。“畢竟,油價略微上漲,產出微增產生的利潤也不少。而且,政府將不會過於限制頁巖商增產。當選總統特朗普業已在百日新政公告中宣布,廢除所有頁巖油(氣和煤)產出的限制。這是他為創造就業而實行的保護主義政策的一部分。”
具體而言,中信建投分析稱,近期美國鉆井數站上450以上,繼續維持增長勢頭,美國活躍鉆井數本周增加3座,為474臺,維持自5月底以來的增長勢頭;美國原油產量上升至 869.0 萬桶/日,環比小幅增長 0.1%。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本周減少125.5萬桶,總量4.890 億桶。
此外,10月OPEC原油產量達到 3364 萬桶/日,連續7個月創2008年7月以來的歷史新高。
不論此次會議結果如何,有一個結論是幾乎可以肯定——頁巖油的興起、科技的進步註定油價已經很難回到100美元/桶之上,現在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OPEC也可能已經失去原油定價權。
坎坎坷坷近一年,直到北京時間11月30日深夜,據境外媒體從能源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人士處獲悉,OPEC終於同意將原油產量下調120萬桶/天至3250萬桶/天。這也是OPEC自金融危機後,八年來首次達成減產協議。
值得註意的,沙特接受伊朗作為特例,可以將產量限額提升至390萬桶/天。消息一出,WTI油價和布倫特油價短線走高,漲幅分別升至7.27%和7.65%。截至北京時間11月30日23:58,WTI報48.92美元/桶,布倫特報51.3美元/桶。
摩根士丹利預計,減產協議的達成可能會為油價帶來5美元的漲幅,但是減產協議不可能徹底改變原油供過於求的局面——根據OPEC自身預測,如果要實現供需平衡,那麽從1月到6月,每天原油產量應該減少至3190萬桶,其也呼籲非OPEC成員國每日減產60萬桶,這主要是指最大的非OPEC產油國俄羅斯。
“如果OPEC同意各國的限額,那麽俄羅斯自身也願意加入限產,”俄羅斯相關人士對境外媒體表示,這也逆轉了此前的態度。也有代表稱,OPEC可能會在下周繼續和非OPEC成員國談判。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采訪多方機構後發現,主流觀點認為,OPEC達成減產協議的機會上升,否則未來很難再“口頭幹預”市場。也就在9月29日,OPEC在阿爾及爾舉行的特別會議上達成了減產協議,目標為每日3250萬~3300萬桶(較今年8月水平減少0.6%~2.1%)。這個以內部博弈、爭奪市場份額著稱的組織震驚全球,美油當時就一度暴漲6%。
但是,OPEC成員國之間達成了減產協議就高枕無憂了嗎?最終又是由誰來監測並落實減產指標?非OPEC成員(俄羅斯、美國等)是否會配合減產?如果油價因為減產而上漲,美國頁巖油的產量加大後是否又將再度打壓油價?如果能順利解答這些問題,再對油價長期走勢樂觀也不遲。
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便11月底OPEC的限產協議達成,油價也很難沖破目前油價區間,只是封殺下跌的下限區間。WTI的目標價格頂部在55美元/桶。”
“限產即便達成也不能盲目樂觀,維持45~50美元中油價判斷不變。”中信建投原油分析師王強表示,近期OPEC產量連創歷史新高,美國原油產量已經止跌企穩,庫存仍在歷史高位,而鉆機數持續回升。原油供過於求的基本面改善仍舊較為脆弱,全年需求增長預測目前依然在 1.2百萬桶/日,原油重回供需平衡預計要延後至2017年下半年。
不可否認,如今核心的矛盾在於俄羅斯,以及美國的頁巖油。
雖然,從當日俄羅斯代表的口氣看,俄羅斯可能同意加入限產,但其一貫的態度令人難以信服。俄羅斯能源部長Novak在11月24日表態:“俄羅斯凍結產量等同於2017年計劃減產20萬~30萬桶/天。”實際情況則是俄羅斯原油產量持續創下自蘇聯解體後的記錄高位,10月產量增至1130萬桶/天。
“凍產等於減產簡直是胡說八道,說明俄羅斯根本不願意減產,頂多是凍產。俄羅斯對於減產的態度對OPEC也會形成負反饋,俄羅斯如果只願意凍產,憑什麽OPEC要去減產?”金曉表示。
OPEC的減產之路可以說非常坎坷,核心原因是在供給過剩的環境中,OPEC難以突破“囚徒困境”。只有市場份額最大化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OPEC要實現減產不僅要依靠成員國內部形成統一戰線,同時也需如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加入減產。否則,OPEC減產只是替他人做嫁衣,便宜了俄羅斯或者美國的頁巖油生產企業。
說到美國頁巖油,其實這才是油價“頂部”的最新決定因素,OPEC可能已經失去了所謂的“定價權”。
以前油價由OPEC定價,其供給數量直接決定油價,但現在油價的頂部(ceiling)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其已成為了邊際生產者,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約為40~50美元左右;OPEC當前只能設定底層價格(floor),其生產量越多,這個底就越低,而生產越少底就越高,但此時頁巖油的產量又會隨著油價走高而再度回升,進一步把價格打壓下去。
“近期美國鉆機數站上450臺以上,繼續維持增長勢頭。美國活躍鉆機數本周增加3座至474臺,維持自5月底以來的增長勢頭。美國原油產量上升至869.0萬桶/日,環比小幅增長0.1%。 ”中信建投分析稱。
未來一段時間,OPEC成員國之間以及其和非OPEC成員國仍需要作出艱難的斡旋,但有一個結論是幾乎可以肯定——頁巖油的興起、科技的進步註定油價已經很難回到100美元/桶之上,既然油價的頂部將以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OPEC也可能已經失去原油定價權。
據彭博報道,OPEC成員國同意將原油產量下調120萬桶/天至3250萬桶/天。這也是OPEC自金融危機後,八年來首次達成減產協議。
值得註意的,沙特接受伊朗作為特例,可以將產量限額提升至390萬桶/天。
WTI油價和布油價格,在OPEC達成協議的消息過後短線走高,漲幅分別升至7.27%和7.65%。
國際油價漲幅持續擴大,布油漲近6%,突破50美元關口,現報50.02美元/桶。
消息面上,OPECH會議傳來利好消息,各國官員對OPEC達成減產協議態度樂觀。委內瑞拉油長稱願意將石油產量減少8-9萬桶/日;OPEC和非OPEC國家應當把日產量削減大約150萬桶;OPEC達成一致不會很困難。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稱該國將減產。沙特石油部長稱,目前爭議的中心仍是減產額度的分配;石油基本面指向正確的方向;俄羅斯依然願意與我們合作。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歐佩克達成八年來首個凍產協議起到關鍵作用。歐佩克會議前夕,普京與沙特副王儲薩爾曼王子,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及伊朗總統魯哈尼分別進行了溝通,以調和兩大產油國間的矛盾和分歧。
今年9月普京在出席於中國舉行的G20峰會時與沙特副王儲薩爾曼就能源問題進行了交流,雙方一致同意為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作出努力。油價下跌對國家財政的沖擊讓兩國暫時摒棄了在敘利亞戰爭中的巨大分歧。據參與會談的俄羅斯能源部內部人士透露,普京表態需要凍產協議,俄羅斯企業將參與減產。
同樣在今年9月,歐佩克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達成2008年金融危機來首個限產協議草案,並在本周三的全體會議上敲定具體細節。然而在會議前夕的一系列事件讓凍產協議一度撲朔迷離。會議前三周,歐佩克與阿塞拜疆、巴西、哈薩克斯坦、墨西哥、阿曼和俄羅斯等非成員國的會談不歡而散,歐佩克則陷入到限產分配及產量評估的爭論中。會議前一天,此前一度表態願意加入協議的伊朗再次“變臉”,拒絕減產,國際油價大跌近4%。
凍產協議危在旦夕
事實上,歐佩克減產協議達成與否取決於沙特和伊朗的態度,雙方在敘利亞及也門戰場中的角力讓協議背後蒙上了一層政治因素。在普京看來,沙特並不願意對伊朗作出重大讓步,但是只要伊朗方面態度有所軟化,不渲染在會談中占據上風,沙特願意承擔凍產責任。消息人士透露,普京當時選擇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了電話,試圖緩和兩國緊張的關系。魯哈尼與石油部長贊加內隨後和精神領袖霍梅尼商討此事,霍梅尼強調了伊朗的底線的重要性,即不屈從政治壓力,不接受減產,但與俄羅斯之間的政治聯系同樣重要,這也為伊朗最後的談判策略定了基調。
本周三歐佩克最終達成凍產協議,同意減產120萬桶/日,沙特則作出了犧牲,減產近50萬桶/日。據出席歐佩克會議的代表透露,會議期間,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一直保持低調,事實上在阿爾及利亞方面的調解下,伊朗方面在會議前一天已經決定接受協議。
會議後,向來作風強硬的贊加內避免了任何可能被解讀為伊朗向沙特炫耀勝利的評論,只是強調魯哈尼與普京的通話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後俄羅斯也決定支持減產。在會後公布的公告中,俄羅斯將承擔非歐佩克產油國60萬桶/日減產量的一半。
伊拉克差點攪局
歐佩克的會談,大家懂的,一定是吵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能不能達成協議。這一次全球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就差點成為攪局者。在部長會談中,伊拉克方面堅持認為,考慮到與境內伊斯蘭國極端勢力的戰爭,無法承受減產帶來的巨大代價。但今時不同往日,在沙特及伊朗冰釋前嫌後,伊拉克方面受到了來自歐佩克其他國家的巨大壓力。於是伊拉克石油部長不得不拿起了電話,請示總理阿巴迪。據在場人士透露,阿巴迪的回複是“把協議簽了,就這樣”。所以在最終公布的會議公告中,伊拉克最終同意減產20.9萬桶,日產量將在435.1萬桶。
國際油價高歌猛進
周三受歐佩克達成限產協議帶動,隔夜WTI原油主力合約大漲9.3%,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大漲8.8%。周四國際油價再接再厲,WTI原油主力合約盤中一度大漲4.7%,逼近52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一度大漲超5%,刷新2015年7月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