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不鏽(000825,收盤價3.45元)今日披露2012年半年報,業績同比下滑56.39%。公司同時推出公開增發方案,擬向全體股東募資31.6億元加碼主業,並打算發行短期融資券9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20日,太鋼不鏽剛剛完成第二期公司債券的發行工作,募集資金25億元;一期發行工作則已於今年4月結束,募集金額與二期相同。這也就是說,僅僅4個月時間,太鋼不鏽已融資50億元,並計劃再「圈錢」121.6億元。
擬公開增發加碼主業
太鋼不鏽的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01.42億元,同比增長9.39%;實現淨利潤3.656億元,同比下滑56.39%; 基本每股收益為0.0642元,去年同期則為每股0.1472元。對於業績出現下滑,公司解釋,鋼鐵產能過剩、供需矛盾突出,鋼材價格大幅下滑,鋼鐵行業 微利,鋼材出口形勢嚴峻。
行業如此慘淡,太鋼不鏽卻決定繼續加碼。在公佈中報的同時,公司推出公開增發方案,擬增發不超過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1.6258億元,用於投 資不鏽鋼冷連軋技術改造工程、寬幅光亮版技術改造工程兩個項目。其中前者為建設以鐵素體為主的冷連軋不鏽鋼產品90萬噸/年;後者為建設不鏽光亮板12萬 噸/年。
對於實施項目的必要性,太鋼不鏽表示,項目目標為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調整,特別是不鏽鋼產品結構調整,通過實施軋鋼系統技改升級,加大鐵素體不鏽鋼的生產比例,佔領國內不鏽鋼光亮板市場。
再發短期融資券90億元
公開增發募資31.6258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20日,太鋼不鏽剛剛完成第二期公司債券的發行工作,募集資金25億元;一期發行工作則已於今年4月結束,募集金額也是25億元,兩項合計50億元。
兩期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的用途大體相似。一期25億元中的10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二期償還銀行借款的金額為15億元,剩餘部分同樣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發行公司債券已募資50億元,擬公開增發再募資31.6258億元,太鋼不鏽的「圈錢計劃」並沒結束。在這份公告最末尾,公司董事會還通過另一項議案,擬發行短期融資券90億元!
對於募資原因,太鋼不鏽解釋為滿足公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置換銀行借款,降低融資成本。
1、「在全世界我可以選擇的幾萬隻股票中,我真正需要看的最多只有50只。」
2、「選擇好的非週期性股票,長期奔跑在投資的高速公路上」——作者年輕的時候,有一次駕駛者一輛非常老舊的車從荷蘭開往法國,荷蘭的舅舅給的建議:所有 的長途路程都在高速公路上開,而不要沿著風景優美的輔路。原因是減小發生車禍的可能性,更快地到達目的地,而且如果車出了毛病能很快得到幫助。
3、「你成功的關鍵點是選擇在非週期行業內領先公司的股票,然後堅持持有它們多年。這種投資途徑看似平淡枯燥,因為很少變動,但這種做法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你借鑑了專家的分析研究之後。謹守規則並留在投資的高速公路上,不要四處觀望。」
4、對投資行業的選擇:消費品、醫療、零售和分銷物流、銀行保險。
消費品
「對花生醬、穀類食品、軟飲料,或者剃鬚刀片的消費基本上是非週期性的。不僅如此,隨著冷戰結束,這些產品已經擴張到全球。像吉列、可口可樂、菲利普•莫 里斯、聯合利華、家樂氏、康尼格拉等等這樣的公司,就是值得考慮的公司類型。你應當查驗它們在一個時期,例如,10年期的收益和股利增長率。如果它們每 5-7年增長一倍,那麼這些公司就是你投資計劃的候選者。更進一步,如果股價在10年裡上漲了4倍而同時市盈率沒有提高,那麼這樣的股票,就是你本應該在 10年前就去購買的股票!」
醫療
「供你探尋的另一個非常肥沃的領域是醫療,包括業內領先的醫療產品供應商的股票。像雅培、強生、諾華(一家瑞士公司)、豪夫邁-羅氏(也是瑞士公司)、卡地納健康集團(Cardinal Health)、輝瑞、安進(Amgen)等。這些都是重點關注對象,有著堅實的特許權和出色的研究設施。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絕妙的領域,其內的公司股票在我的投資組合中總是佔有很大一部分。」
零售和分銷物流
「零售和分銷物流行業也會產生一些好股票,但這是一個比較微妙的領域。例如,業內領先的藥品連鎖店有著很棒的經過時間檢驗的業績。但零售概念股經常只有有 限的生命週期,並且很難延長。頂尖的食品連鎖店被證明更可能比百貨公司或專賣店存續得長久。不過,如果你能及早抓住一個好概念股,就像沃爾瑪或者家得寶 (Home Depot),它能在許多年裡向你提供15%的成長率。」
銀行保險
「在銀行或保險領域很難找到15%的穩定成長,但這樣的增長確實存在,尤其是近來。競爭法律的變革模糊了證券包銷、經紀業、保險業和銀行業之間的界限,為 發展創造出新機遇;其結果是世界範圍的業務擴張。在這個領域中有許多股票提供每年12%到13%左右的穩定收益。當然,你應當看到利率,因為高利率傾向於 抑制這些股票的價格。尋找那些常年提供高所有者權益收益率的金融股票,它們還要有一條增長的收入線,要顯示出不論是在頂端(毛收入)還是在底端(淨收入) 都有穩定的增長。
有些人可能說,只要價格足夠低,任何東西都值得買。然而,我的準則是只投資於高質量,其增長大體上是非週期性的股票,這種股票有可預期的高收益率,並且有 希望提供較高的股息增長率。我相信,如果你把這點記在心裡,你就能保持在正軌上,就沒理由會被股市上存在的所有股票(例如明星股)所迷惑或淹沒。
第二點是,要暫時忘卻股市整體情況是怎樣,而僅僅集中於你擁有其股票的公司。一位權威人士曾說他投資時,彷彿他就是這整個公司的擁有者。如果公司做得 好,那麼到時候他就會變得富有,即使他只擁有所有股票權益中的一小部分也是如此。畢竟,有著許多的非上市公司,從不在股市上流通,它們的擁有者事實上也已 經變得非常富有。
日復一日的股票市場就像是海洋: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風暴肆虐。但你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而不是底下所發生的事情。在表面層次,它在各個方向上 都受狂熱的影響,一年中股票平均會有30%的價格擺動。顯然,真正的內在價值不會變化那麼大——但是「羊群」的感覺會,頭一年黃金風行一時,第二年則是後 進的石油股票或者房地產帝國。在短期,股市僅僅是貪慾和恐懼的鏡子,是這兩種感情散發出來的感受;然而,在長期,它「按照平均」來展示增長,反映出那些繼 續增長、收入更多並支付更高股息的公司的表現。但如果你觀看構成S&P(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那些股票10年期的圖表,你只能辨別出各只股票的 表現同整體市場趨勢之間的很弱的聯繫。
|
||||||
碩士生爭搶22K工作,經濟成長率今年將跌破2%,無望情緒如瘟疫般在年輕世代蔓延。 搶救無望世代,最務實的作法應從搶救自己的口袋做起,從現在開始,你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早知道」:早知道時間的威力,決定你存錢的速度;早知道知識的重要,決定你口袋的深度;早知道機會的可貴,決定你財富的厚度。 30歲如果還不覺醒,等於把責任推卸給未來的你,而奮起的力量總是在深刻覺醒後最強大!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楊寶楨五十歲後的你,還在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為子女的教育費用焦慮?還在擔心退休金的著落嗎?如果是,那可能代表你人生的苦戰將持續下去。 來到五十歲,人生大約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在財富追逐的競賽中,你的體力與心力漸漸出現疲態。就算五十歲的你已經擔任公司高階主管,但一次嚴重經濟不景氣,或公司經營不善,要再找到一份薪水與原本相當的工作,極不容易。 五十歲的你,如果在職場的發展不上不下,來自職場後輩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壓力,更會使你焦慮不已;更糟的是,如果五十歲的你,在職場上仍不順遂,無情的淘汰 浪潮恐將把你淹沒。簡而言之,五十歲前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財務準備,五十歲後你面對工作、健康、家庭……等人生重大劇變風險的承受度,已經在驟然衰減。 因此,五十歲,人可以不退休,但追逐財富的腳步一定要放緩,你才能活得從容,活出自在。這是每個人都該面對的課題,今年四十七歲的劉力勤(化名)的故事值得令人深思。 劉力勤在某大報社擔任美術編輯,太太在電子公司上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合計達十一萬元左右,育有一子的他們,今年終於繳清了房貸。「這棟房子買的時候總價 五八○萬元,我們裝潢又花了一百多萬元,向銀行貸了四五○萬元後,每月有結餘我們全都拿來繳房貸。辛苦還了整整十二年,連一點寬限期(期間只須繳交貸款利 息,不攤還本金)都沒動用到,買房後從未出國旅遊過,甚至不敢生第二個孩子,為的就是要盡快繳完房貸。」劉力勤面露無奈地說。 你不該理財太保守…… 所得全拿去繳房貸 年近五十仍憂慮生活繳清房貸的劉力勤照理來講應該如釋重負,但現在他對未來的焦慮卻不減反增。因為他老婆最近因公司縮編人力而遭解雇,拿了近三十萬元的遣 散費,加計這筆錢,夫妻手中的現金存款僅五十萬元。「我任職十五年的報社,獲利狀況大不如前,這幾年我沒加薪,年終獎金也逐年萎縮。」他憂心地說,「一家 三口現在靠我一個月五萬元的收入勉強打平,我真不知道未來退休後要拿什麼養活自己。」雖然劉力勤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房子增值了逾一倍,目前市值約一千三百 萬元,他苦笑說:「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坐在黃金堆上的窮人,就算擁有千萬資產又怎樣?快五十歲了,照樣為生活勞碌奔波,對未來惶恐不安!」「我反而羨慕有些 同事,不急著還清房貸,精於投資理財,錢滾錢不斷地變大!」他說,「假使我現在手上有個四、五百萬元現金,即使房貸只還了一半,還剩二百萬元,我想心裡也 會踏實許多。」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說:「理財過於保守原本不是什麼缺點,但在超低利率時代,卻可能是嚴重的缺陷。」「以劉力勤的例子,如果 他不急著繳清房貸,每月至少可拿兩萬元進行投資。以年報酬率八%計算的話,十二年就可達四八四萬元,而房貸繳到只剩一六○萬元。」朱岳中說:「同樣是擁有 價值一千三百萬元房地產,一個是繳清房貸,但手上現金所剩無幾;另一個房貸餘額剩一六○萬元,但手上現金近五百萬元,兩者的財富感截然不同。」朱岳中進一 步解釋,如果再過個八年,劉力勤五十五歲時,複利效果將使財富差距加速擴大。因為,一個類似劉力勤狀況,懂得在低利率時代慢慢繳房貸,把多存下來的錢投入 每年報酬率八%投資工具的人,在五十五歲不僅完全繳清房貸,還額外擁有高達一一八五萬元現金。而急著繳清房貸的劉力勤,即使在四十七歲能每月拿出四萬元投 資,到五十五歲時也不過擁有五三九萬元,兩者財富相差一倍以上。 你不該太晚理財…… 近半中年人後悔年輕時沒有受到啟蒙像劉力勤一樣,年屆半百的中年人還在為錢煩惱的並不是少數。根據今年七月《今周刊》與波仕特市調公司、聚財網,以及台北 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老師(針對其上課學生)合作的問卷調查,詢問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受訪者,「現在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在回收的七八○份有效問卷中,高達 四二.六%的受訪者表示是家庭財務問題,比居次的職場成就感低落及健康問題,足足高出二十六個百分點。 這份問卷同時凸顯出,台灣四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中、壯年人口,普遍處於財富準備度不足的窘境。因為高達七一.一%的受訪者其財務自由度,意即理財性收入(指 房租、投資資本利得、投資孳息或版稅及權利金收入)占年度家庭總支出比重低於三○%;財務自由度達五○%以上的受訪者僅有一四%。 有趣的是,高達四八.二%受訪者認為,若要在五十歲後不再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學習投資理財」;其次是「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比重為一三.六%。這顯示出,多數人後悔理財教育啟蒙太晚。 至於過了知天命之年,若想財務自由,該擁有多少財富?高達三三.六%的受訪者認為,扣除自住房子的價值外,至少必須擁有新台幣一千萬元的現金。 知名理財部落客、同時也是暢銷書《第一次領薪水就該懂的理財方法》作者蕭世斌指出,擁有一千萬元,以穩健的投資報酬率六%來算,每年就有六十萬元的孳息, 大約是尋常家庭一年的生活基本開銷。所以,大多數人希望能在五十歲前擁有一千萬元現金,是「不過分、很合理的期望」。 問題是,這個期望,大多數人卻都可望而不可即。問卷顯示,擁有一千萬元淨資產(包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的受訪者僅二一.三%。這代表,每五個人中僅一人擁有千萬元以上身價,而且其中還包括自住房屋。 你應該把時間當朋友…… 王瀅少年買股賺第一桶金 累積四棟房要如何能在五十歲前,擁有至少一千萬元的資產?如果我們把這個命題視為單純的計算題,蕭世斌精算出:年報酬率六%的話,每月投入二萬一六四三元,持續二十年就可以達到一千萬元現金。 但是,人生並不是一道計算題,更多的時候,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在人生每個關鍵階段,早一點覺悟,懂得做出正確選擇,比只會埋頭苦幹,在機會降臨時不知去掌握,或不敢去做選擇的人,更能翻轉你的勞碌命運。 「懂得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二十六歲就出道,現年三十三歲的藝人王瀅,幾年前曾在台北市中正區買房獲利五○%以上出場,接著在大安區置產,一度擁有高達四 筆房產。目前她還自行創業代理Barbie包包與配件品牌,在百貨公司設有專櫃,儼然是演藝圈精通投資理財與創業的小富婆。 王瀅說,她投資理財上的「早熟」主要是拜母親所賜。她十四歲那年,父母親協議離婚,「精於理財的母親,勤學股票與房地產投資,現在是位身價不菲的貴婦;而 當牙醫的父親,雖然收入頗豐,卻酷愛名車,雖然現在也過得不錯,但財富成就遠不如母親,日子也沒母親過得自在。」「媽媽一直灌輸我一個觀念,趁年輕賺錢能 力強時,趕快買進會增值的資產,如股票或房地產,會貶值的資產盡量延後買。因為早知道這個道理,讓我的財富之路走得順遂!」王瀅說。 王瀅聽媽媽的話,十六歲時就買了人生第一張股票。「媽媽不僅幫我選股,也教我操作股票的技巧。」十八歲時,靠著媽媽代為操作股票,王瀅已賺到第一桶金。她 把這一百萬元投入人生第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再利用租金繳房貸。這個抉擇幫她日後一度在大安區擁有四棟房子,打下了地基。 王瀅的理財經驗告訴我們,理財第一個要具備的「早知道」在於:把時間當作朋友,否則時間將成為敵人。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進一步解釋:「年輕人理財的 起步,如果是選擇先滿足眼前欲望而過度消費,那麼時間將是導致你財富貶值的最大敵人;如果不幸落入負債,你還將遭到時間的懲罰,使得人生更加難以翻身。」 你應該慎選理財夥伴…… 把家中財務大權交給有能力處理的人這次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出,「勤儉持家」是多數財富自由度已經達五○%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精於房地產、股票或其他投資」,占比二○.七%;「正職收入比一般人豐碩」則居第三,占比一六.七%。 懂得把時間引導成對你財富累積有利的「良友」後,接下來則必須思考如何提高投資效率,縮短財富累積時間。《今周刊》曾經報導過的台股投資達人,現為高職老 師的陳重銘這麼說:「我認為我人生中做最對的兩件事是:一是把存下來的錢一半以上買進台積電股票,長期持有;另一件就是,把家中財務大權從老婆手中爭取到 我手中。」陳重銘說,剛結婚時,觀念也與一般人一樣,認為錢應該交給太太管,因為女人總是比較保守穩健,被認為比較會理財。「但我太太只對影劇新聞有興 趣,對財經新聞冷感;雖不至於亂花錢,卻不見她曾充實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看到這種情況,陳重銘很擔心,決定把原本存在太太戶頭的錢全部轉到自己的戶 頭,讓太太很不高興。「但時間證明,我的作法是正確的,因為我最近不小心瞄到她投資快十年的基金戶頭,竟虧損六○%以上。我想,好險,是我管錢!」所以, 五十歲前存夠老本,第二個要有的早知道在於:金錢應該與知識為友,不要為了親情或愛情的牽絆,而把財務大權交給不懂金錢的人。 時間可以讓金錢積少成多,知識可以讓金錢從呆錢變活錢。然而,即使你三十歲前存到一百萬元,四十歲前懂得運用理財知識,將報酬率從三%提高到六%以上;但 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家庭,要在五十歲前繳完房貸之餘,還存下至少一千萬元,仍很吃力。這時,你需要第三個早知道:讓活錢變成大錢,臨門一腳的關鍵力量是 ──危機入市的勇氣。 你應該勇於危機入市…… 失業男趁金融海嘯投入積蓄 獲利一倍這次的調查中,有二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在家庭財務上最大的煩惱是,距離退休已經沒幾年,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如何在短時間內讓退休準備金倍增?五十二歲章鈿的故事深具啟發性。 「從賺到第一桶金一百萬元開始,我就有紀律地理財。」章鈿說:「扣除生活開銷後,我把錢分三份,第一份繳房貸,第二份繳儲蓄險保費,第三份做股票或基金等 較高風險的投資。」章鈿解釋,買房與儲蓄險雖是較被動與保守的投資,卻具有強迫儲蓄的效果,這對收入不差的白領階級來說,不失是一種有紀律與穩健兼顧的理 財方式。四十歲時,他存足一筆錢,便到中國與人合夥軟體公司,但因為去得早,案子太少,三年後他又回到台灣,到上櫃公司艾群科技擔任副總經理。 百萬元以上的年薪加上公司配的股票,他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在高科技產業終老退休。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科技業激烈的競爭,讓艾群軟體產品節節敗退。○八年的 金融海嘯,企業凍結科技產品支出,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眼睜睜看著手上二十幾元的公司股票下市,變成一文不值。更慘的是,連最起碼的遣散費都 拿不到!」當時已四十八歲的章鈿嘗到人生中最大的打擊──失業。 「公司結束前,我為我的人生做了一次清點。」驀然回首,他才發現自己從四十歲到四十八歲,雖然一直忙碌奔波,但拚事業的同時,也沒忽略理財,「我把工作收 入持續繳台北內湖一戶出租房子的貸款,以及買進股票,創造出的被動收入還不差。」當時,一位銀行理專好友建議他,趁海嘯低點買進基金與股票。他盤點一下, 手上還有一些錢,便幾乎全數投入,獲利超過一○○%出場,嘗到了在職場失意,卻在投資市場得意的人生甘苦滋味。 「這對在金融海嘯失業又拿不到遣散費的我,真的是艘寶貴的救生艇。」因為危機入市讓老本更加充實,章鈿放心了,於是決定放空一年,專心寫完之前拖很久的博 士論文,「作為人生歸零的一個新起點。」寫完論文後,章鈿緊接著考取了註冊金融理財師證照(RFS,由美國金融管理協會認可的一種理財證照)。目前在台北 市大安、松山及文山區擔任社區大學投資理財課程講師,並與企管公司合作,擔任企業員工訓練的講師。「你不要看我頭髮全白了,我現在還會寫Java程式!」 他自豪地說:「我兒子已經大三了,再一年就要進入職場,肩上負擔就減輕許多,我把這份工作當作興趣,還滿快樂的!」 你應該持續訂目標…… 時間+知識+機會 累積財富不二法門多數人若中年失業,可能會把老本守得更緊,但章鈿逆向操作,卻讓他在短短一年,手上資金翻倍,成為他勇敢轉彎的後盾。「不論工作多忙或手 頭多緊,最好還是挪出一些錢投資股票或基金,它可以增加你對財經知識的興趣,以及與社會的連動感。如此,等市場非理性下跌,你才會有sense(意識)危 機入市!」章鈿強調,年輕時就培養清楚的理財觀念,工作再忙也持續關注市場,養兵千日用於一時,這些知識與經驗,助他漂亮達陣。 金錢是中性的,它沒有個性,並不會自己變多或長大。金錢要由少變多、由多變大、由大變有意義,需要靠人驅使。唯有讓金錢加上時間、知識以及機會的加持,才能成為有意義財富。早知道這三點的重要,為自己訂下人生每個階段的財富里程碑,五十歲後才可能不再為錢煩惱。 三個早知道讓人生財富格局大不同如果這樣,50歲後仍為錢煩惱…… 當月光族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以滿足消費欲望為優先,買了一輛車,每月繳1.3萬元車貸,成為月光族。 只放定存 30歲,銀行戶頭幾無存款,只好每月存下2萬元。但因為疏於投資理財知識的培養,存下的錢只敢放年利率僅約1%的定存。 存錢買房 36歲,結婚後手上約有80萬元的現金,不夠繳房屋頭期款,只得與太太很努力地每月存下6萬元,作為購屋基金。 耗盡存款 40歲,終於存到300萬元,買了第一棟房(貸款500萬元),繳了頭期款與裝潢費用後,已經所剩無幾。 房貸壓身 52歲,把每月所有的結餘,全部用來還銀行錢。才不過12年的時間,已經還清了房貸,但銀行存款卻少得可憐。 退休堪慮 55歲,過去3年加緊存錢,也勤學投資。即使每月存下6萬元投資,達到年報酬率6%,但3年下來手上現金卻僅有237萬元,對未來退休生活的財務焦慮不已。 如果這樣,50歲後財富自由……第一個早知道:時間是累積財富的最好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訂下目標 24歲,出社會領第一份薪水時,訂下每月存1.3萬元的目標,30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第二個早知道:知識能使小錢變活錢,無知則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開始投資 30歲,隨著薪資的增加,每月存款提高至2萬元,投入年報酬率8%的股票或基金。 計畫買房 37歲,累積到330萬元,結婚後買第一棟房,頭期款加裝潢共計支出300萬元,存款剩30萬元。 第三個早知道:懂得危機入市之道,能讓你少為錢奮鬥好幾年。 穩健投資 38歲,與妻子共同打拚,繳房貸之餘,訂下月存3萬元目標。投入更穩健的投資,追求年報酬率6%的目標。 逢低進場 45歲,投資理財經驗臻於成熟,雖然仍有房貸壓力,但將手上343萬元的資金,拿出一半約170萬元大膽逢低買進,獲利50%出場。這時已累積約428萬元現金。 房貸將盡 50歲,過去5年,每月3萬元投資的步調未變,這時已擁有780萬元現金。同時,原本500萬元的房貸,僅剩150萬元。 手握千萬 55歲,房貸終於繳清,靠著每年6%的穩健投資,手上的現金也達到1000萬元以上,每年孳息以6%計算就有60萬元,已經達到可退休狀態。 中壯年財富準備大調查 近半中壯年最煩惱家庭財務問題你現在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 家庭財務問題 42.6 ˙職場成就感低落 16.6 ˙健康問題 16.3 ˙兒女就學 13.1 ˙兒女就業 6.3 ˙夫妻感情問題 2.7 ˙親子感情問題 2.4 針對家庭財務問題,你最大的煩惱是? 單位:%˙離退休已經剩沒多少年,存錢速度太慢, 仍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 26.0 ˙兒女教育費用 15.5 ˙生活開支捉襟見肘 15.4 ˙房貸及其他負債壓力仍相當沉重 12.7 ˙怕自己活太久,退休金不夠用 12.2 ˙害怕失去工作,或已經失業 9.5 ˙兒女已經完成學業,卻因薪資過低或找不到理想工作,成為啃老族 8.7 逾9成中壯年還無法達到財富自由 單位:%請問你目前擁有的家庭淨資產(含自住房屋,扣除房貸與其他負債)位於哪個區間? ˙負債 20.8 ˙0~300萬元 27.3 ˙301萬~500萬元 14.4 ˙501萬~1000萬元 16.2 ˙1001萬~2000萬元 11.3 ˙2001萬~3000萬元 5.9 ˙3001萬元~5000萬元 2.8 ˙5001萬元以上 1.3 請問你每年的理財收入占家庭支出多少比重? 單位:% ˙10%以下 46.9 ˙11%~30% 24.2 ˙31%~50% 14.9 ˙51%~70% 8.9 ˙71%~99% 2.8 ˙100%以上,我已經財富自由 2.3 50歲後不再為錢煩惱,過來人建議你這麼做你建議年輕人,在50歲前必須擁有多少資產(不含房子),才不會為錢煩惱? 單位:% ˙300萬元 7.0 ˙500萬元 17.3 ˙1000萬元 33.6 ˙1500萬元 11.4 ˙2000萬元 11.8 ˙3000萬元以上 18.9 你認為50歲後若能不必為錢煩惱,年輕時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 單位:%˙努力學習投資理財 48.2 ˙努力養成儲蓄習慣 14.2 ˙努力尋找創業機會,大膽嘗試 13.6 ˙培養第二專長或學好外語,開拓賺錢機會 12.2 ˙努力工作,在職場發光發熱 10.0 ˙努力教育兒女,養兒防老 1.8 如果人生能重來,請問你會在人生哪個階段就開始重視財富累積的重要,訂好自己的生涯理財計畫? 單位:%˙出社會正式踏入職場時 51.3 ˙開始有固定零用錢時 30.4 ˙18歲時 9.5 ˙存到第一個100萬元時 5.1 ˙結婚時 2.2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 1.5 調查說明 樣本來源:針對40~65歲受訪者,波士特網路問卷650份,聚財網網路問卷80份、《今周刊》讀者40份、台北市社區大學理財課程學生110份調查方 式:網路加實體問卷調查期間:2012年7月30至8月10日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780份抽樣誤差: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3.51個百分點 |
||||||
低價策略,是全球家居巨頭瑞典宜家(IKEA)中國戰略的一大重點。根據計劃,宜家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每年需降低2%~3%,過去8年,宜家曾成功將全部產品的價格降低了超過20%。2011財年,其產品價格降幅亦達到2.6%。
雖然價格一再降低,但並非所有人都為之叫好。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厚成木業」)董事長宋士厚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他們終端產品降價,是用不斷壓榨我們來換取的,為宜家代工根本賺不到錢。」
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下稱「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舉例稱:「以窗簾為例,我們為宜家代工的產量佔到宜家全球的60%左右,他們的採購價在50多元/平方米,而售價卻在260多元/平方米。」
正因為此,在與宜家斷絕關係後,由十幾家宜家代工廠聯合推出的一個宜家「翻版」品牌——嘉宜美大型家居連鎖商超正在低調佈局。
低價供貨
曹躍偉還是宜家供貨商聯合會前會長,他所在的耐力木業是為宜家代工的第一批中國廠商之一。
2006年,宜家與耐力木業協商,協助耐力木業建一個年產5000萬美元的車間,並稱訂單產品能夠滿足新車間供貨。
一位家具行業的資深人士透露,宜家通常會為合作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幫助其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前提是必須保證低價供貨。
2007年,新車間投產,但按照宜家的質量和價格要求,生產成本實在太高。曹躍偉說:「事實上,宜家對國內很多代工廠使用這種做法,吃不消的廠子自然就倒閉了。」
好在耐力木業為宜家代工的產品數量不算太多,佔公司總產量的40%左右,還可以借助轉產來度過危局。
但厚成木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厚成木業在此前的13年一直為宜家代工,生產各類家具,宋士厚稱:「去年12月份起,宜家以質量問題為由單方面停止了厚成木業的供貨和貨款。」
宜家曾給厚成木業貸款60萬美元,用於原材料採購及設備更新,規定按訂單出貨,每月20日扣除4萬美元,利息累加。然而,宜家在今年1月5日就把本應1月20日扣除的貸款提前扣除了,剩餘的款項也沒有支付。「這直接影響我們在春節前給100多名工人發工資的問題。」
讓宋士厚不解的是,在停款的基礎上,宜家指厚成木業「有膠縫,有些節子大,質量差,並有可能造成輕微傷害」,並提出索賠,「我們給宜家出階梯凳已經13年了,從來沒有出現過質量問題,而且我們的產品至今還擺在宜家家居的貨架上。」經多次協商,此事雙方至今仍未談攏。
曾在宜家採購部工作過7年的MaxHe對記者稱,宜家進行質量檢測的是一家叫做SGS第三方驗貨機構,驗貨費用由中國供應商承擔,而驗貨標準是由宜家提供的,「很多供貨商不滿意這種霸王條款式的檢測方式。」
「地板」利潤
雖然是奉行低價策略,但宜家中國的代工廠普遍認為,宜家產品依然是暴利。
因此,從2011年年初,為宜家代工16年的耐力木業與宜家解除了供貨合同。不止耐力木業一家,在中國已經有十多家宜家的代工廠終止了與宜家的合作。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廠家負責人對記者稱,前年國家對外貿出口企業實行退稅政策的第二天,宜家採購部門就通知代工企業,因為退稅政策,價格還得下降。
「我們90%以上的產能為宜家服務,但包括退稅在內的利潤還不到5%。」宋士厚對記者說。
剛 剛上市不久的浙江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603008.SH,下稱「喜臨門」)很有代表性。根據招股書,2002年,喜臨門取得了宜家合格供應商的資 格,並成為亞太地區唯一一家主力床墊供應商。報告期內,宜家是公司最大客戶。2009年~2011年公司向宜家銷售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045.56 萬元、23871.35萬元和28437.97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92%、35.63%、33.93%;同期,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依 次為60228.60萬元、67007.09萬元和83824.16萬元,淨利潤分別為7038.83萬元、8056.90萬元和8787.06萬元。可 見,在營業收入大增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有限。
一份券商數據顯示,國內為宜家代工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在5%左右,而非代工企業利潤率高的在40%以上,低的也差不多在15%左右。
代工商「單飛」
一位家具業人士稱,為宜家代工的企業大多只求名,不求利,「為外資巨頭代工,因為各方面要求高,比如管理體系和質量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企業的知名度,是一種光環效應。但在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行情下,沒有利潤讓企業活得相當不易。」
鑑於此,曹躍偉聯手國內十餘家宜家原代工廠創辦了嘉宜美家居,嘉宜美的大部分產品風格都與宜家相似,同樣,宋士厚也表示,厚成木業創辦了寒木春華品牌,也有部分產品風格與宜家相似。
「依賴廉價勞動力和外部代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向自主品牌的轉型是必經之路。」曹躍偉對記者說,為外資企業代工,每當遭遇不公平糾紛時,代工廠們都很難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截 至記者發稿,宜家方面尚未回覆記者的採訪。但在2012/2013新財年發佈會上,宜家集團中國區零售副總裁任偉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宜家中國約有 25%的產品與本地品牌合作,即與超過350家本地供應商保持關係,因此,每年產品價格即使下降,銷量的增長也會使供應商利潤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增 長。攝影記者/王曉東
1.找出自身問題,但將精力和能力放在解決之道上。——Tony Robbins
「Identify your problems but give your power and energy to solutions.」 Tony Robbins
2. 不快活的日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有了如此認知,你會活得更長久。——Ruth E. Renkl
「You live longer once you realize that any time spent being unhappy is wasted.」 Ruth E. Renkl
3. 真正的智者知道自己一無所知。——Socrates
「The only true wisdom is knowing that you know nothing.」 Socrates
4. 弄懂了盡善盡美之道,你才能做的盡善盡美。——John Wooden
「Things work out best for those who make the best of how things work out.」 John Wooden
5. 不要讓沮喪失落上身,最終你定會成功。——Abraham Lincoln
「Let no feeling of discouragement prey upon you, and in the end you are sure to succeed.」 Abraham Lincoln
6. 如果你不敢冒險,你就注定平凡。——Jim Rohn
「 If you are not willing to risk the usual you will have to settle for the ordinary.」 Jim Rohn
7. 你的堅定信念是因為願意接受風險,而不是因為其安全性和確定性。——佚名
「Trust because you are willing to accept the risk, not because it's safe or certain.」 Anonymous
8. 大繪藍圖前,確保你已有足夠多的觀察。——佚名
「When your life flashes before your eyes, make sure you've got plenty to watch.」 Anonymous
9.去它的,讓我們開始吧。——Richard Branson
「Screw it, Let's do it!」 Richard Branson
10.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民謠
「Be content to act, and leave the talking to others.」 Baltasa
11. 創新能力區分出領導者和追隨者。——Steve Jobs
「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 Steve Jobs
12. 在自我超越時,你越放鬆,你獲得的能量越大。——Norman Vincent Peale
「The more you loose yourself in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the more energy you will have.」 Norman Vincent Peale
13. 如果你的船進不來,就游出去。——Jonathan Winters
「If your ship doesn't come in, swim out to meet it!」 Jonathan Winters
14.人們常說動力難以持久,洗澡這件事也是。所以我們建議每天洗澡。
「People often say that motivation doesn't last. Well, neither does bathing – that's why we recommend it daily.」 Zig Ziglar
15. 勇氣也懼怕死亡,無論如何,多增添自己的勇氣。——John Wayne
「Courage is being scared to death, but saddling up anyway.」 John Wayne
16.我們大部分人不能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生活中,因為我們生活在自己的恐懼中。——Les Brown
「Too many of us are not living our dreams because we are living our fears.」 Les Brown
17. 在我做創業者和政治家的生涯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自由「。——Silvio Berlusconi
「The link between my experience as an entrepreneur and that of a politician is all in one word: freedom.」 Silvio Berlusconi
18. 創業者建立了一個企業,而技術人員只是做一份工作。——Michael Gerber
「The entrepreneur builds an enterprise; the technician builds a job.」 Michael Gerber
19.真正的創業者是那些他們腳下沒有安全網接著的人。——Henry Kravis
「A real entrepreneur is somebody who has no safety net underneath them.」 Henry Kravis
20. 大多數新工作崗位不是由大企業提供的,而是很小的企業。我們盡一切可能實現我們的創業夢想。——Ross Perot
「Most new jobs won't come from our biggest employers. They will come from our smallest. We've got to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make entrepreneurial dreams a reality.」 Ross Perot
21. 我的兒子現在是一個「創業者「。當你沒了工作後人們就這麼稱呼你。——Ted Turner
「My son is now an 『entrepreneur'. That's what you're called when you don't have a job.」 Ted Turner
22. 展望下一個世紀,領導者將是那些給他人以力量的人。——Bill Gates
「As we look ahead into the next century, leaders will be those who empower others.」 Bill Gates
23. 只要有想法,就把它想的宏大些。——Donald Trump
「As long as you're going to be thinking anyway, think big.」 Donald Trump
24. 如果你想出類拔萃,今天就可以開始行動。從此時此刻起,停止做那些不會讓你更優秀的事。——Thomas J Watson
「If you want to achieve excellence, you can get there today. As of this second, quit doing less-than-excellent work.」 Thomas J Watson
25. 很多人會錯失機遇,因為機遇會穿上長罩衫,看起來像工作。——Thomas Edison
「Opportunity is missed by most people because it is dressed in overalls and looks like work.」 Thomas Edison
26. 在努力工作之前,成功唯一會出現的地方是在字典裡。——Vidal Sassoon
「The only place where success comes before work is in the dictionary.」 Vidal Sassoon
27. 資本不缺,缺的是遠見。——Sam Walton
「Capital isn't scarce; vision is.」 Sam Walton
28. 失敗打敗了輸家,激勵了贏家。——Robert T. Kiyosaki
「Failure defeats losers, failure inspires winners.」 Robert T. Kiyosaki
29. 有人夢想偉大的成就,但有人一直清清楚楚地在做。——佚名
「Some people dream of great accomplishments, while others stay awake and do them.」 Anonymous
30. 關上門,我會告訴你我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Warren Buffet
「I will tell you how to become rich. Close the doors.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Warren Buffet
31. 現代的創業者就像舊時沖在戰場前線的英雄一樣。——Paula Nelson
「Going into business for yourself, becoming an entrepreneur, is the modern-day equivalent of pioneering on the old frontier.」 Paula Nelson
32. 窮人有大電視,富人有大書房。——Jim Rohn
「Poor people have big TV. Rich people have big library.」 Jim Rohn
33. 目標就是有截止日期的夢想。——Napoleon Hill
「A goal is a dream with a deadline.」 Napoleon Hill
34. 每天起床後我會查看一遍福布斯的美國最富的人榜單,如果我沒上榜,那我就去工作。——Vinnie Rege
「Every day I get up and look through the Forbes list of the richest people in America. If I'm not there, I go to work.」 Vinnie Rege
35.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從最終結果中積累經驗。——Zig Ziglar
「Expect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Capitalize on what comes.」 Zig Ziglar
36. 人們不是懶,而是他們有更重要的目標——那些不會鼓舞他們的目標。——Tony Robbins
「People are not lazy. They simply have important goals – that is, goals that do not inspire them.」 Tony Robbins
37.沒有人說企業家精神就像生存能力一樣,但其實它就是那樣。——Anita Roddick
「Nobody talks of entrepreneurship as survival, but that's exactly what it is.」 Anita Roddick
38.提供讓這世界更美好的產品或服務,做有意義的事是最好的創業緣由。——Guy Kawasaki
「The best reason to start an organization is to make meaning; to create a product or service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Guy Kawasaki
39. 商場上建立的交情要比朋友一起做的生意靠譜。——John D. Rockefeller
「A friendship founded on business is a good deal better than a business founded on friendship.」 John D. Rockefeller
40.我有幸找到了比我更聰明的人,他們幫助我把我的想法實現。——Russell Simmons
「I've been blessed to find people who are smarter than I am, and they help me to execute the vision I have.」 Russell Simmons
41. 如果你認真地生活,如果你有非常感興趣的事,你就會知道睡覺絕不是最重要的事。——Martha Stewart
「I find that when you have a real interest in life and a curious life, that sleep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Martha Stewart
42. 邏輯可使你從A到達B,但想像使你可到達任何地方。——Albert Einstein
「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 Albert Einstein
43. 成功就像你自己,你做什麼,你如何做。——Maya Angelou
「Success is liking yourself, liking what you do, and liking how you do it.」 Maya Angelou
44. 成功就是走過一個接一個的失敗仍滿懷激情。——Winston Churchill
「Success is walk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 no loss of enthusiasm.」 Winston Churchill
45. 領導者的作用是培養更多的領導者,而不是培養更多的追隨者。——Ralph Nader
「The function of leadership is to produce more leaders, not more followers.」 Ralph Nader
46. 沒有持續的進步和增長,發展、成就、成功這些詞就沒有什麼意義。——Benjamin Franklin
「Without continual growth and progress, such words as improvement, achievement, and success have no meaning.」 Benjamin Franklin
47. 工資高但責任心不強,這從不會有什麼好結果。——Napoleon Hill
「Big pay and little responsibility are circumstances seldom found together.」 Napoleon Hill
48. 要讓你的產品更方便購買,不然顧客就會從你的競爭對手那裡購買。——Mark Cuban
Make your product easier to buy than your competition, or you will find your customers buying from them, not you.」 Mark Cuban
49. 成功之路和失敗之路幾乎一樣。——Colin R. Davis
「The road to success and the road to failure are almost exactly the same.」 Colin R. Davis
50. 如果沒有競爭優勢就不要參與競爭。——Jack Welch
「If you don't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don't compete.」 Jack Welch (VIA UNDER30CEO)
|
||||||
1962年9月,全台灣第一張保單開賣,由國泰人壽售出一張10年期的養老保險,保戶是時任財政部長的嚴家淦。如今,國泰人壽在全台已有近800萬保戶, 每年保費收入也從一年不到新台幣1億元,攀升到去年的5000億元。國泰人壽對台灣人的意義,已經超越一家保險公司的單純角色,而是一個與台灣經濟共榮枯 的時代縮影。回顧國壽的50年,如同所有台灣人一起經歷過的年輕歲月一樣,從青澀到成熟。 因此,透過許多珍貴的國壽舊照重現,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這家台灣最老保險公司的歷久彌新,也看到台灣經濟歷經起飛到快速成長的黃金歲月,更看到台灣人走過困境與谷底的勇氣與希望。 第一張保單 1962年9月國壽第一張保單,由當時財政部長嚴家淦購買。 10周年 國壽創立10周年董監事合影,留下蔡萬霖(前排左4)、蔡萬春(前排左5)、蔡萬得(後排左4)及蔡萬才(前排右1)四兄弟難得的合影紀念。 兄弟齊心 國壽第一任董事長蔡萬春(左二)與蔡萬霖(左三)合力擦亮國壽招牌。 第一波宣傳品 國壽一開始以儲蓄險為主、養老險為輔的商品宣傳銷售,業績一枝獨秀。 種子部隊 就是這群婆婆媽媽,組成早期國壽的業務員團隊,奠定今天國壽的市場地位。 進入家族企業 1980年,剛在美國拿到法律博士學位的蔡宏圖返台擔任國壽常務董事,巡視總公司各部門。 父子聯手 國壽前董事長蔡萬霖(圖中)與蔡宏圖(左2)父子聯手,一起激勵員工士氣。 國壽起飛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國壽業績快速成長,蔡萬霖(摸彩者)父子也笑開懷。 業界首創 1983年成立保戶服務中心,是國內壽險業者首次跨入電話專人服務。 撰文.劉俞青 |
|
||||||
不再當沒聲音的大 家長 曾經是國內不動產界最動見觀瞻的企業,在沉寂多時、甚至被外界評為「錯過這一波地產多頭」的國泰人壽,以兩年近800億元的不動產投資金額,向市場宣告:國壽回來了!今年60歲的蔡宏圖將帶領50歲的國壽做出什麼改變?市場屏息以待。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寶楨國壽變了,掌舵的蔡宏圖,似乎也不一樣了。 選在中秋節前一天,國泰人壽舉辦創立五十周年酒會,沒有冗長的程序,也沒有太多緬懷過去,董事長蔡宏圖簡潔地宣布,國壽要花費三年時間,重新調整組織結構,迎接下一個五十年的挑戰。 會後,蔡宏圖罕見地與媒體對話,他帶著微笑親自上陣,不用幕僚遞條子、咬耳朵,對媒體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詳細而直接地回答。和過去幾年躲在宮闈中、幾乎沒有聲音的他相較,完全不同。 大舉重返房市 今年來加碼金額達四六○億事實上,國壽的轉變,最近很多人都感受到了。 就在五十周年酒會的前一周,國壽的不動產投資接連登上媒體版面,包括標下高鐵桃園站的商業區開發案,以及買下台北市敦化南路上的商辦大樓。如果連同高鐵桃園站未來預計投入的金額計算,今年以來,國壽加碼不動產的總投資金額,將達四六○億元,攀上近十年來的高峰。 曾經是國內不動產界最動見觀瞻的企業,在沉寂了多時,甚至被外界評為「錯過這一波地產多頭」的龍頭老大,國泰是真的回來了! 重返房地產市場,只是蔡宏圖在「完全執政」後的第一步。事實上,國泰集團近期在國內地產市場上的動作,看在許多市場人士眼中,不僅僅只是「加碼」,而且「動作之靈活,完全不像是過去國壽會做的事」。 以投標高鐵桃園站的開發案為例,這是繼今年五月,國壽宣布與IKEA團隊一起得標台中市七期「市八十一」土地的BOT案之後,國壽再度跨入BOT的案子。 根據不動產人士分析,BOT必須包含從整地、開發、興建、招商到營運,整合上下游「一條龍」式地營運模式,難度大大提高;當然報酬率也會比一般商辦的單純租金報酬來得高很多,平均大約有五%。 活用投資管道 積極轉進BOT、都更、法拍過去國壽幾乎是從未跨入這種商場營運的領域,但據悉從去年初開始,內部就在蔡宏圖的號令下,不動產投資部門整個動起來!蔡宏圖下令提出各種不動產投資的策略與管道,更把長子蔡宗翰直接放到該部門,顯示他對不動產投資的重視。 事實上,過去國壽在不動產投資上遲遲不見動作,蔡宏圖心裡著急如焚,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要不是兄弟之間的掣肘,蔡宏圖早就進場了。」一位國壽內部非常高層人士在去年初,就曾經言明蔡宏圖的心境。他說,蔡宏圖、蔡鎮宇兄弟在分家之前,兩人就 對不動產走勢看法存在很大差異,兩年前,蔡宏圖自蔡鎮宇手上買下所有股權,因此背債近七百億元,成為全台灣負債最多的「首負」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加 碼地產投資」。 儘管當時最好時機已過,大台北房價已經漲到高點,但從壽險資金長期的投資角度來看,只要投報率能夠超過二.五%以上的案子,都是好標的。 此外,在時間的落後下,蔡宏圖也下令不能僅限於商辦大樓的投資方式,國壽必須活用各種不動產投資的管道,才可能提高報酬率,包括都市更新、法拍,以及最近 接連出手的BOT模式,都是國壽要積極介入的領域。「與其被動接受市場利率,不如主動創造報酬」是國壽內部喊出的投資政策,原因無他,就是在市場一片爛頭 寸下,力求提高投報率。 從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以來,壽險業者在海外投資都遭逢龐大虧損,加上長期利差損不斷侵蝕獲利,今年九月二十六日,甫上任的保險局局長曾玉瓊才在立法院的 答詢中表示,在目前低利率的環境下,「台灣壽險業每年利差損超過數千億元。」如果粗略地用國壽目前市占率約兩成估算,國壽每年要承受的利差損失就高達數百 億元。因此,在這兩大利空夾擊下,國壽今年上半年帳列虧損仍有十五億元,整部國泰金控的大機器,仍是以國泰世華銀行每年超過一百億元的穩定獲利,在彌補壽 險部門的虧損。 這或許是大環境的無奈,但掌舵者沒有閃躲責任的空間,更沒有悲觀的權利。國壽在這樣的處境下度過五十歲生日,蔡宏圖說什麼都開心不起來。當天有人問他「目前國泰金股價在三十元上下,委不委屈?」只見他無奈一笑,回答:「沒有人此時會對股價滿意。」 調整產品結構 退出新契約保費收入的競爭國壽過去不動如山,有人以「航空母艦」或「大象」轉身不易形容之;但如今,市場瞬息萬變,國壽不僅面臨兩岸金融業的競逐,就連國內,也面對堂弟蔡明忠領航的富邦集團兵臨城下的挑戰,國壽眼看就要從「穩重的大象」蛻變成「驍勇的獅子」。 不動產投資的多樣化,只是改造的第一步,緊接著,蔡宏圖回過身,要檢視國壽的產品結構。 「長期以來,台灣習慣用FYP(新契約保費收入)做保險業的排名,這和其他國家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五十周年當天,過去形象溫和的蔡宏圖,毫不客氣地批評國內制度。 「但誰要出來說(這個問題)呢?國壽是全市場最資深的公司,就由我們來說!」蔡宏圖指出,在FYP的扭曲競爭下,過去台灣壽險業大賣高利率保單,為如今龐 大的「利差損」種下禍因,但在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真正保障型的保單價格相對昂貴,業務員很難賣得動;在政策、市場兩相推擠下,多數壽險業者選擇大吃嗎啡, 為日後的營運背下沉重的包袱。 因此從今年開始,國壽率先痛下決心,宣布退出FYP的競爭行列,這是國內首見有業者提出這樣的宣示。據了解,國壽這個破天荒的大動作,搏得了外資法人一致的掌聲,也等於對外宣告國壽改造的決心。 「市場爛頭寸一堆,資金根本無處去化,賣FYP拿一堆錢在手上要做什麼?」一位法人高度肯定,國壽決定忍一時之痛,率先做出這個指標性決策,可視為整體台灣壽險業自谷底爬升的重要指標。 海外投資委外 資產管理公司代操全球債券此外,蔡宏圖多管齊下,抓漏補強。○八年以來,海外投資吃了大虧,去年六月,決定「委外經營」,國壽和美國康利 (Conning)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成立國泰康利資產管理,康利向以操盤債券見長,替許多國際級的大型壽險公司操盤全球債券。蔡宏圖認清自己的不足,「請 國外師傅抓漏」。 經歷兩年的檢視、檢討、調整與尋求策略,就這樣,一步一步為冷掉的機器重新上油、加熱引擎,昔日那個睥睨市場的國壽,終於有了起色;但距離起飛,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起用年輕世代 發言人、財務副總不到四十歲最近,有一支名為「戀戀三寶飯」的微電影,在網路上引起話題,如果不是最後「出品人」上註明:「國泰人壽股份有限公司」,恐怕很難讓人與過去的國壽聯想在一起;而這,或許也是蔡宏圖放手接受年輕人想法的開始。 除了微電影,事實上,近來國泰人壽的經營團隊,出現不少年輕臉孔,包括發言人林昭廷、財務副總鄧崇儀等,都是四十歲不到的年輕人。這些人身居要職,從投 資、財務到對外發言,各個在國壽內部講話越顯分量,過去資深幹部表示,「國壽的改變,這些人的建議絕對是重要關鍵。」國壽動起來了,但是否真能重返暌違已 久的寶座,六十歲的蔡宏圖要帶領五十歲的國壽往前衝,戰國時代才剛要展開。 國泰人壽 成立:1962年 資產:3.27兆元 資本額:530億元 2011年保費收入:5159億元 蔡宏圖 出生:1952年 現職:國泰金董事長 學歷:台大法律系學士、美國南美以美大學法律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三子蔡宏圖完全執政時代大事紀2010.06.18 蔡鎮宇辭去所有職務,淡出國泰金,蔡宏圖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團質押借款近700億元,買下蔡鎮宇持股,正式宣告國泰金邁入「蔡宏圖時代」 2010.08.06 董事會決議,宣布購買全台精華地區不動產2011.01.28 蔡宏圖重整高層人事布局 愛將李長庚升任國泰金控總經理、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 蔡宏圖長子蔡宗翰升任國泰人壽、國泰金控副總經理2011.06.10 股東會上蔡宏圖起身向國泰金控小股東深深一鞠躬,為去年獲利表現不佳道歉2011.06.23 富邦金股價正式超過國泰金,榮登金融股股王寶座,至今兩家股價呈現拉鉅戰2011.06.28 蔡宗翰接任國泰世華銀行董事2012.01 國泰集團首度跨足健康管理事業2012.09.13 買下上海東方金融廣場部分樓層,作為在中國的壽險總部。自04年與中國東方航空成立合資公司至今,在中國成立9家分公司,在全國28個城市設立34個據點 2012.09.28 91.38億元買下太子敦南大樓,今年以來總共有7筆不動產交易,金額達到台幣460億元不動產投資邁大步——近兩年來,國壽合計加 碼投入不動產金額近800億元 商辦╱店面投資 日期 地點 取得金額(億元)2010.11.25 台北市忠孝東路六段昆陽站旁(原新學友總部) 3.18 2010.12.15 新竹市東區忠孝路292號 5.78 2010.12.23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6號、16-1號 6.85 2011.01.11 台北金融中心13及14樓 16.66 2011.01.21 台北金融中心6及7樓 15.75 2011.04.29 國泰世華銀城中分行店面 3.2 2011.05.11 復興北路、民權東路圓環上的渣打銀行分行 4.78 2011.09.14 台北中興商業大樓 29.54 台中育仁通商大樓 4.18 2011.09.15 國泰REAT敦南大樓1、7~22樓 85.66 2011.09.23 新光人壽敦南大樓REAT 96 2011.12.30 石牌捷運站出口的預售商業大樓 19.3 2012.05.22 太子汽車在土城的工業廠房 43.9 2012.06.22 南京東路三段、龍江街口的三角窗店面 15 2012.08.23 三商美邦宏遠大樓 72.56 2012.09.13 上海東方金融廣場部分樓層 30(人民幣6.69億元)2012.09.27 太子敦南大樓 91.38 總計 543.72 都更 日期 地點 取得金額(億元)2011.08.30 台北市民生建國大樓 出資比不低於50% BOT案地上權 日期 建案名稱 取得金額(權利金)2012.05.23 台中「市81」公有市場用地30年地上權 4.2億元(預計投入14.7億元興建)2012.09.25 高鐵桃園站產業專區50年地上權 43億元(預計10年內投資200億元) 素地 日期 地點 取得金額(億元)2010.09.28 台北市內湖區行善路的土地 13.58 蔡宏圖不一樣了! ——國壽大家長兩年來重要語錄2011.03.30 和陸銀合作,國泰金門是開的。 2011.05.20 國泰金重啟購併,擴大銀行、證券規模,國泰世華銀分行目標200家,國泰證券擠進前10大。 2011.12.01 向金管會建言,設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降低避險成本。 2012.01.31 從心出發,要思考創新作法,讓集團邁入下一個50年。 2012.03.13 調整不動產策略,只保留核心資產,其餘機動調整,包含出售、都市更新等,今年獲利可以好轉,接下來都會是好消息! 2012.09.29 不管外在環境再怎麼不好,我們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
央視截屏
陝西省西安市公安局21日證實,蔣衛鎖乳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衛鎖於本月14日離世。本月2日,在出席了公司本年度經銷商訂貨會議後的第二天,蔣衛鎖遭人襲擊,身受重傷入院治療,但終因傷勢過重,於11月14日下午不幸離世,終年44歲。
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已控制一名涉嫌殺害蔣衛鎖的犯罪嫌疑人。對於蔣衛鎖被雇兇殺害、拒絕勒索後遭殺害等說法,西安市公安局並未予以確認,稱案件正在偵查之中,暫不方便透露詳細情況。
對於蔣衛鎖的遇害,西安乳業行業多位從業者感嘆,乳品行業失去了一位用良心製作乳品的人物。
■蔣衛鎖·乳業傳奇
創業:開百餘「放心專賣店」
蔣衛鎖生於1968年,陝西楊凌人。早年進入中國奶業,早在2000年時便在陝西首創開辦第一家「托牛所」,在楊凌開辦第一家機械化擠奶站,甚至創辦奶牛良種改良和疾控防治中心。
2008年,蔣衛鎖創辦「蔣衛鎖羊奶粉專賣店」,開發出包括山羊奶粉、關中羊奶粉、莎能羊奶粉在內的三大系列放心羊奶粉。已有包括廣東、廣西、四川、湖南、江蘇、江西、浙江、上海、山東、河南、河北、新疆、陝西等地的加盟店百餘個,此外還有200多個羊奶粉專櫃。
打假:走遍西部揭露潛規則
2006年,身為奶站老闆,蔣衛鎖向官方舉報當地奶源摻假一事,並將其獲得的奶源摻假資料於媒體上公開。同年,蔣衛鎖策劃了「農民倒奶事件」驚動國務院,並於當年組成一支「中國西部乳業萬里行」隊伍,對中國西部乳業情況進行調查,以此揭露奶業造假和摻假的行業潛規則。他們用大半年的時間走訪了陝西、內蒙古、新疆、寧夏、甘肅等地,行程總計10萬餘里。
據媒體報導,其時,蔣衛鎖遭受頗多非議。兩年後,三聚氰胺事件轟動全國,蔣衛鎖才開始被更多的人所理解。為此,蔣衛鎖被媒體冠以「乳業打假第一人」的稱號。
代價:有人花50萬買他人頭
蔣衛鎖將調查所得的所有證據和素材都提供給了媒體。2007年1月,《南方週末》以一篇《可怕的牛奶》讓蔣衛鎖成為了全國的新聞人物。同年4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以《牛奶摻假揭秘》為主題揭露了乳業市場摻假和造假的行業潛規則,節目播出後再一次在全國引起轟動。此時,社會上流傳了很多謠言,蔣衛鎖也遭到了很多威脅和打擊。有人向他放風說,社會上有人想花50萬來「買」他的人頭。
與此同時,家庭內部矛盾也越演越烈,妻子終於無法忍受和他這樣的「瘋子」過下去,選擇了離婚。
綜合《南方都市報》、央視報導
■蔣衛鎖·語錄
「乳業很不和諧,其實我就想讓更多的消費者瞭解、診斷、治療中國乳業的頑疾。」
——談打假動機
「首先是農民,然後是商人,最後是打假維權者。」
「我和王海不一樣,他打假能賺到錢,我沒賺過一分錢。」
——回應打假質疑
「有人買我人頭,因為我站到了另一個利益群體的對立面上。」
「只要有假冒偽劣,我就會一直打下去,我今生和乳業綁到一起了。」
——談良心製作乳品色彩明亮厚重的景色寫生,不注重細節但形象真實,更強調主觀情感表達再現——誕生於上個世紀40至60年代的美國灣區具象畫派,隨著美籍華裔畫家王健的回歸,更直接地展現在了公眾眼前。
對國內公眾而言,這樣明亮濃稠的風格還略顯陌生,為了推廣自己的作品,王健除了選擇常規的畫展,還瞄準了藝術品信託這一金融模式。
國內藝術品信託自2008年誕生起,雖然頭頂「藝術品」的光環,但實際上是持有人將藝術品受讓給信託公司從而獲得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此後,投資型的藝術品信託開始佔據主流,也就是以基金的形式募集資金,再根據市場時機買入賣出藝術品獲得收益的一種投資產品。
不過,王健需要的不是投融資,而是一種只有他一個自然人作為委託人的信託。受託的資產是王健的財產,包含的50件藝術品分為37幅油畫、9幅素描和4件雕塑,均其創作,由信託公司受託管理。
從「以產品為導向」向「以管理為導向」的試水,預示著「受人之託,替人理財」的信託本源開始回歸。
9000萬估值的信託架構
這是國內金融機構首次設計的以藝術家命名的財產信託,雖然一拍即合,但做起來並不容易。
信託計劃的資產來自王健,他旅居海外20年,為美國西部地區「灣區具象畫派」的第三代代表人物。
國投信託創新部總經理李強回憶,認識王健非常偶然,源於中國美術館館長范安迪策展的「遠行的回歸-王健油畫作品展」。
國投信託注意到,王健曾在美國舉辦過60餘次個人畫展,由美國境內十幾家畫廊運作的作品已達上千幅。但在國內藝術市場,他還是一個讓人較為陌生的名字。
雙方通過多次接觸和溝通,最終達成在國內設立藝術家財產信託的意願。
這一信託計劃的構架是,首先由王健作為委託人將自己的50幅作品委託給國投信託管理,後者作為受託人,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辦畫展、在國內知名院校舉行講座演講、與私人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舉辦作品鑑賞會等活動,對王健的藝術品進行推廣運作,從而實現信託財產的穩定增值。
李強說,信託計劃初步確定的託管年限是5年,根據王健作品在美國十幾家畫廊的市場運作水平,這50幅作品估值約9000萬元。5年託管期滿後,根據運行情況再確定是否延期。
委託管理期間,作品的所有權、管理權屬於受託人,信託財產是從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自有財產中分離出來的一項獨立財產。到期後,通過管理運作和其他情況取得的信託財產,包括信託財產中的畫作和出售畫作所獲得的收益,都歸這項財產信託受益人。
作為受託人,國投信託收取管理費和超額收益。李強透露,年管理費幾十萬元,主要看以後推廣運作是否能成功提升藝術價值。畫作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所獲得的收益,委託人可根據協議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即為超額收益。
投資者的參與方式不是購買信託產品,而是直接購買畫家作品。「這50幅作品在用於展覽、推廣,提升王健的知名度、藝術價值和其藝術品的市價。委託管理期間作品也可出售。比如,在私人銀行舉辦的作品鑑賞會上,有的客戶就會表示喜歡及買下的意願。」李強說。這是一款開放式信託,作品被買走後,信託公司可根據和藝術家的協議,補充其新作品。
一分鐘衍生閱讀
財產信託:委託人將自己的動產、不動產、知識產權及版權等非貨幣形式的財產、財產權,委託給信託公司按約定的條件和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其次,信託運作過程中,國投信託作為管理人,除了主要負責制定藝術品的運作和推廣策略,並具體執行操作外,還需要引進專業第三方藝術機構。比如,他們和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US art藝術全產業運營機構等合作,為王健在炎黃藝術館舉辦了畫展。
此外,US art將王健的油畫印製成絲巾,製作印刷油畫撲克牌等衍生品,負責藝術衍生品的推廣運作。
李強透露,藝術機構並不收取固定費用,而是獲得藝術品升值的超額費用,也在信託外圍自行配置藝術家作
首單單一財產信託
「王健當代藝術信託」並非國內首隻針對藝術家設立的信託計劃,但是首隻針對單個藝術家作品設立的財產信託。
直接針對藝術家的信託模式,最著名的是美國的藝術家共同信託(Artist Pension Trust),「以物代幣」是這款中長期信託投資計劃的最顯著特徵。
藝術家共同信託由共同藝術公司(Mutual Art)創辦,已經建立紐約、洛杉磯、倫敦、柏林、北京等10個信託中心。北京中心2006年啟動,首批加入的藝術家有隋建國、葉永青、展望、林天苗、洪浩等22位。
其參考了社會保險的運作模式,參與者都是藝術家,為信託提供自己的作品。信託計劃期限長達20年,藝術家每年提供一件作品,作品所有權仍在藝術家手中,只把經營權交給共同信託,信託的專家團隊負責這些作品的銷售。
根據規定,作品10年後才推向市場,通過市場運作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作品售出後,藝術家本人獲銷售收入的40%,另40%劃歸共同信託的集體公積金賬戶,每位參與的藝術家可在集體公積金賬戶中獲得均等的投資收益,餘下20%是共同信託的管理費。
而王健的這款藝術品信託計劃採取的是財產信託模式。因此,其與「藝術家共同信託」不同的是,設立後信託財產即脫離委託人的控制,讓受託人管理,從而保證保值增值。
除試水藝術家財產信託外,國投信託還在探索私人信託。比如,一位藝術家族後代,正在對家族藝術品遺產進行分割。但是油畫等藝術品,往往是成系列的,若單獨拿掉一幅,藝術價值就會受損,因此正考慮由信託公司設立一個指定用途的財產信託。
「類似的私人信託是可行的。目前遺產稅還未開徵,有遠見的富裕人群已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一旦開徵,財產轉移的成本就很高了。」李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