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鋁探險南戈壁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30_all.html

  距離參股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近兩年後,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601600.SH / 02600.HK,下稱中國鋁業)再次展開海外項目大手筆收購。

  4月2日,中國鋁業發佈公告,宣佈要約收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南戈壁資源有限公司(01878.HK,下稱南戈壁)。

  根據與南戈壁股東艾芬豪(Ivanhoe Mining Ltd.)簽訂的鎖定協議,中國鋁業將以8.48加元/股(約等於65.97港元/股)收購南戈壁1.05億股普通股,佔南戈壁普通股總數的57.6%。

  根據協議,截至7月15日晚,中國鋁業最終將收購南戈壁不超過60%,但不低於56%的普通股,總出資不超過10億美元。

  如果說入股西芒杜鐵礦項目還是沿著前任總經理肖亞慶的足跡前行,此番控股蒙古南戈壁煤礦,則可以看作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總經理熊維平主掌中國鋁業之後,第一次大手筆實施新戰略。

  熊維平曾多次強調中國鋁業在主業領域的煤電一體化思路,以及母公司中鋁公司做大煤炭板塊和鐵礦石板塊以實現戰略轉型。

  在礦業淘金火熱的蒙古,中國鋁業入股這一煤礦資產並不算出色,運行數年來一直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無法與同在南戈壁省的另一煤礦塔本陶勒蓋(Tavan Tolgoi)項目相比。

  中國鋁業入主後,在物流等基礎設施上還需要大筆後續投入,可能將超過此次收購的金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熊維平真正看重的,可能是艾芬豪參與的另一個蒙古礦業項目——奧尤陶勒蓋銅金礦(Oyu Tolgoi,下稱OT)。

「不能一條『鋁』走到黑」

  南戈壁在蒙古擁有四個煤礦項目,其中敖包特陶勒蓋(Ovoot Tolgoi)項目已經開始運營,其餘三個項目以及敖包特陶勒蓋地下項目仍在開發中。煤炭資源量達到7.37億噸。2010年和2011年,敖包特陶勒蓋項目分別產出原煤279萬噸和457萬噸。

  就資產本身質量而言,南戈壁難稱優良。由於出產焦煤含硫和含塵量較高,與其他蒙古競爭對手相比,敖包特陶勒蓋的價格和利潤都更低,一度在市場上還曾出現銷售困難。

  數位業界人士透露,中鋁有意收購南戈壁的消息已經流傳了超過半年。艾芬豪在去年就一直表示有意出售南戈壁,計劃將重心轉至與力拓共同開發的一個世界級項目——OT銅金礦。

  中國鋁業此次收購選擇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作為財務顧問。接近交易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交易的達成主要是巴黎銀行在其中穿針引線。

  曾經與中鋁前董事長肖亞慶、中鋁海外控股前總裁王文福並稱為中鋁海外業務「三駕馬車」之一的邰宇,2010年辭去中鋁海外開發部執行副總裁一職後,便加入了巴黎銀行。

  兩位礦業界資深人士亦向財新記者證實,邰宇在這個交易中有重要作用,「他至少可以說服中鋁投這個項目。」

  熊維平願意被「說服」控股這一並不算優良的項目,一定程度上表明,中鋁在向上游擴展的選擇空間有限。

  在2011年末一次媒體見面會上,熊維平曾向財新記者強調中鋁煤電鋁一體化戰略,「現在電價漲了,形成煤電鋁一體化,我們的電解鋁才有競爭力。」

  電力成本約佔電解鋁成本40%。2011年四季度,鋁價跳水,國內銷售電價當年進行了兩次上調,導致中鋁的鋁板塊業績下降。

  熊維平深感「中鋁不能一條『鋁』走到黑」,他為中鋁選擇的出路是控制上游煤炭資源,降低電力成本。中鋁目前在國內已經獲得了約40億噸煤炭資源,其中大部分為動力煤。

  「鋁不掙錢是因為電貴,電不掙錢是因為煤貴,如果都有,那鋁不賺錢還有煤賺錢,總的來說還是可以賺錢。」一位資深礦業投資人士部分肯定了熊維平策略的正確性。

  除了主業領域的煤電鋁一體化,熊維平近年來強調最多的,就是煤炭板塊和鐵礦石板塊的發展,以此實現中鋁向資源企業的戰略轉型。他希望能實現中鋁「跨越式」發展,通過五年到十年時間,使中鋁上游資產比重達到50%,海外資產比重達到35%。

  這可以視為是對肖亞慶關於中鋁「多金屬國際化」發展戰略轉型思路的進一步具體化,不過,熊維平面臨著與肖亞慶同樣的挑戰:進入中鋁缺乏充足經驗的上游資源領域,有沒有做事的能力是關鍵。

  「當然可以花錢買這個技能,請專業人才。經驗也可以買,你花點錢甚至虧點錢也可以買,但是短期肯定有很大挑戰。」前述資深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最難的還是國際市場上可供投資收購的資產有限。作為後來者的中國企業,在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力拓等多年精心耕耘過的地盤裡,要想獲得價廉物美的資產可能性很小,即使是收購一處資產不算優良的大礦,還不得不付出較高的溢價。

運輸是最大挑戰

  中國鋁業此次收購出價,較3月30日南戈壁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收市價溢價28.10%,較香港交易所收市價溢價28.86%。「這個溢價不算高,因為中鋁要控股,這個溢價算是慣例。」前述資深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瑞銀在4月2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則指出,這個對應南戈壁2011年26.7倍PE的收購價亦不便宜。瑞銀給出的中國煤礦企業交易範圍是2011年的7.7倍-11.9倍PE。

  在香港上市的兩年中,南戈壁經營表現和財務狀況並不令人滿意:2010年淨虧損1.16億美元,2011年淨收入5770萬美元,但經營虧損3800萬美元。

  中國鋁業2011年年報則顯示,截至2011年末,其資產負債率達62.99%,流動負債 623.60億元人民幣,非流動負債366.19億元人民幣。

  此次收購,中國鋁業計劃通過內部自有資金,或通過銀行借款實現外部融資,或兩種方式結合來籌集收購所需資金。無論中國鋁業採用何種方式,都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由於國內內蒙古、山西等地動力煤產量較大,有熟悉蒙古煤炭投資的人士認為,南戈壁的動力煤開採規模短期內不會出現較大增長。

  摩根士丹利則分析認為,以焦煤為主的產品格局使得中國鋁業將以向中國銷售南戈壁的產品為主,而非提高其發電用動力煤的自給率。

  去年10月,中鋁下屬的中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負責開發塔本陶勒蓋煤礦東區開發的蒙古國有企業珍寶公司(Erdenes MGL)簽署貿易合同。三年內,中鋁每年將購買1500萬噸產自塔本陶勒蓋東區的焦煤,其中的30%會再銷售給日本和韓國企業。

  3月27日中國鋁業與南戈壁簽署的合作協議也約定,在成為南戈壁股東後,中國鋁業將為南戈壁提供24個月的包銷安排——可以以市場價購買南戈壁100%的煤炭,同時為南戈壁的運營提供電力支持。中國鋁業還表示將提升鐵路運輸能力以滿足南戈壁物流需求。

  運輸其實是中鋁這一策略順利實施的最大挑戰。

  前述熟悉蒙古煤炭投資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銷售情況和運輸條件的限制,是南戈壁一直沒能達到預定目標的主要原因。

  南戈壁產品主要通過策克口岸進入中國,向東儘管有策克—臨河鐵路,但這是條臨時運輸線,運費較高,運力也很緊張。

  在蒙古境內,南戈壁已經中標從敖包特陶勒蓋至西伯庫倫口岸的公路項目,計劃2012年上半年開始建設。「運輸這些基礎設施必須做,否則開了也是運不出來,但投資就比較大了,可能幾十億美元。」前述熟悉蒙古煤炭投資的人士表示。

  由於其國企身份,很少有人擔心中國鋁業在這一項目開發上的後續資金能力,但從商業角度看這是不是一筆好生意,也就變得難以討論。

  在腐敗問題相當嚴重的蒙古,中國國企被認為錢袋子足夠深,「商業運作就要打一些折扣。」前述礦業投資人士認為。

意在OT銅金礦?

  除了艾芬豪,中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亦擁有南戈壁約14%的股份。2009年10月,中投向南戈壁以可轉換債券的方 式投資了5億美元。2010年1月,中投將2.5億美元可轉債實施轉股,價格為11.88加元/股。這個價格甚至高於中國鋁業此次收購報價。

  有PE行業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在南戈壁IPO之前,艾芬豪曾經找過多家PE,希望能做上市前(Pre-IPO)投資,價格也比上市價低得多,但是沒有人投。

  「沒有人理解為什麼中投要抬艾芬豪的轎子,而且是以IPO後的高價進去。我認為這是個錯誤的投資,到現在也沒賺過錢。」這位行內人士還透露,除了中國鋁業,並沒有其他公司對於收購南戈壁項目感興趣。

  前述接近交易的人士亦表示,南戈壁項目地質不好,開發成本也高。中國鋁業與艾芬豪的交易現在達成,主要有兩個原因:對於艾芬豪,如果再等下去,開發成本更高,項目估值會更低;對於中鋁,意在艾芬豪與力拓共同開發的OT銅金礦。

  這或許可以解釋熊維平的戰略意圖:通過此次收購,為艾芬豪開發OT銅金礦提供部分資金,日後再從艾芬豪收購部分OT銅金礦股份。

  OT銅金礦也位於南戈壁省,是世界最大的銅金礦之一,初步探明銅儲量為3110萬噸、黃金儲量為1328噸、白銀儲量為7600噸,投資規模達到45億美元。艾芬豪目前持有這一項目66%的股份,剩餘34%由蒙古國政府持有。

  力拓為了這個項目與艾芬豪拉鋸戰數年,目前通過間接持有艾芬豪51%的股份在這一項目中佔有實際的主導權。

  中鋁則是力拓單一最大股東,擁有力拓約12.88%股份。熊維平曾數次表示,對OT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十分關注,並與力拓等方面洽談過相關事宜。

  艾芬豪只是一家初級礦業公司,幾乎沒有業內人士認為它會參與OT項目的長期建設和生產。

  「中鋁通過持股力拓,已經一腳踩進這個項目裡了,這次拉上艾芬豪,中鋁獲得一個優先購買權,這是應該的。」一位多年從事礦業資產交易的人士認為。挑戰在於沒有人知道艾芬豪和力拓之間是如何約定的,「力拓絕對不會輕易放棄控制權,而且到時候艾芬豪的要價肯定不會低。」

  前述PE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經常能夠收到艾芬豪發來的關於OT項目的進展報告,意在尋求可能的合作者。不過他同時認為,力拓跟中鋁已經夠密切的了,「所以我想中鋁不需要通過這個收購謀求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4

Uber創始人:我到中國是來探險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5/153803.shtml

導讀 : Uber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做主旨發言。

i黑馬訊(楊博丞) 1月15日,極客公園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Uber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做主旨發言,他談及自己是如何從一名極客變身企業家,並就uber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和整個交通行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談及Uber當初來中國發展的意義,Travis Kalanick認為自己是來探險的。“我們知道中國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很多外國公司沒在中國的因特網藍圖之中。而Uber在來中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也許我的確是瘋了。不過我認為,這種探險能夠啟發我、吸引我到中國來嘗試為中國的城市和人民服務。”

以下為Uber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的演講:

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從程序員,或者說從極客到創業家的旅程。或者說,這是一個成為企業家、創業家的用戶手冊。

首先我要向大家證明,我本來就是極客。我學會編程的時候非常年輕,才11歲(六年級)。那時我特別喜歡數學。我的爸爸也是工程師,所以他很早就教我學數學,還讓我參加了奧數。青年的時候我在“科學如何做”項目中搞了變電器,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那時所有的小孩都覺得我很奇怪,有一些大孩子還會欺負你,但這些對於極客來說都是很正常的體驗。

當然,在我成為創業家之前,我仍然是極客,我寫的最後一段程序是一個雙層的神經網絡清單。

我再說說從極客走到創業家之間的路程是什麽樣的。首先你得發現一個有缺陷的、損壞的東西。創立Uber之前,我和我的聯合創始人曾在巴黎因為下雪打不到車。我的搭檔說,我真想在手機上點一個鍵就叫來一輛車。後來我們說,為什麽不把這個東西做出來呢?於是我們就走上了創立Uber的旅程。

那麽為什麽我當時打不到車?這個系統的問題在哪?

以紐約為例,雖然今天的紐約和60年前已經不一樣了,但和60年一樣的是,紐約在今天仍然只有13250輛出租車。現在一個出租車牌照的價格甚至超過了一百萬美元,為什麽會這麽貴呢?因為它是限量的、稀少的,擁有紐約出租車司機牌照的人會向政府呼籲,不要再多發牌照。

但出租車的數量缺口仍然很大,所以如果一個司機想自己開車拿不到執照怎麽辦呢?他只能去出租車公司獲得許可,只有這樣做才能開啟一個出租車司機的職業生涯。

司機每天要花150美元才能租到一輛出租車,這一年相當於花40000美金來租車。一輛出租車要兩個司機,那就可以掙到8萬美金。但街上的出租車應當是勞斯萊斯才值得8萬美元的價格,可它不是勞斯萊斯。

另外,因為車是限量的,所以車也不能很好地服務於城市、服務於人民,因為出租車數量太少。另外因為出租車數量有限,所以很多人打不到車。這就是我們想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

但是很多人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太容易了,大家都想解決了,這個問題就不值錢了。下一步是你面臨的問題有多難,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企業家、創業家,是不是因為問題很難而變得很有好奇心、很激動呢?這是紐約市對於叫車需求的地圖,你打開APP點一個鍵就可以叫到車。但是我們要提前預計這個需求出現在哪里,不管你在哪里,只需要點一個鍵就會有5分鐘把車開到這里。

我們從地球上看見需求熱點在哪里,會知道車在那里。一旦車進入熱點的話,就會被吸走。我們把這張圖給司機看,司機就知道熱點在哪里,應該去哪里,供應就會跑去需求,司機就跑去車少的地方。這張熱點地圖是一個起點,司機就會去需求多的地方。

當極客變身企業家,要具有分析性和創意性

谷歌、特斯拉、蘋果和其他汽車制造商都試圖進入無人車的領域,這意味著十年之後發生什麽呢?車沒有司機了。對於Uber來說,我們希望擁抱技術,而不是抵制技術,我們希望擁抱未來,而不是去阻撓。所以首先要開始建立一些難的問題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們對難的定義是有好奇心,是喜歡它的。

車上路之後會對道路旁邊的景物建立3D地圖,但是車也必須知道怎麽樣行駛、導航才行。對於創業家來說,有人會說有些問題非常困難。但是一個極客要成為企業家的話,必須要有分析性,而且還有創意性。成為數學極客還不夠,還要有新、有創意、有熱忱,只有這樣才能把人苛求進步的一面和人解決問題的分析層面結合在一起。很多人會說到左腦和右腦,比如左腦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地方,而右腦是發揮新想法、創意的地方。

全世界第一臺電腦是在19世紀被設計出來的,這是一個分析性很強的機器,但是最終計算機可以算出任何你想讓讓計算機算出來的東西。這臺機器是電腦的原始機,是分析機,但是對於我來說,我會覺得它什麽都不是。人從極客變成創業家的話,就必須要讓機器變成一個特別的東西。愛因斯坦說創意是一個智慧在玩耍,所以分析性和創意性兩者要有交際,我們知道創意是什麽。

某些想法會讓我們走到全新的境界,這就是創意。當你把創意和分析進行交際的時候,你就會創造出某些通用的東西,它對人來說是可以創造進步的一些新的東西。像我們每年夏天都會搞活動,叫做Uber冰激淩,這就是分析性和創意的交際。我們的確可以通過一個按鈕叫來一輛車,但是如果是通過一個按鈕叫來一輛買冰激淩的卡車呢?這個創意性是不是很強?有人可能想念冰激淩車,但是如果按一個鍵來一個冰激淩車的話,你就會覺得回到了童年時光。Uber在一天內就賣出了超過千萬個冰激淩,這其中的分析性就體現在任何有Uber APP的人,5分鐘就可以叫到一輛冰激淩車,實現這個創意的過程其實非常複雜。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叫做選擇現實,而不是選擇感知。極客們喜歡數學,極客喜歡做分析性的東西,但是我們要知道現實和感知之間的區別是什麽。很多人以為傳統的智慧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這個大家的想法可能都一樣。但是創業家的想法不一樣,創業家經常看到人們想法和真實之間的區別,中間的鴻溝越大,創新者越會有玩耍的空間,做事情的空間。但是現實和感知其實很難區分,我們不太清楚什麽時候是真的,什麽時候是感知。有的時候這兩個東西是一個概念,但是創業家會找到兩者的差異並在這之中玩耍。

愛因斯坦說過,跟著人群走的人,只會走到人群走到之處,而獨立行走的人才有可能找到別人沒有去過的地方。

想要從極客轉變為創業家,就只會在很多藍球中間成為唯一的黃球,因為你總是要迎難而上,相信別人不相信的東西,而且你要能夠忍受壓力。大家都認為做事情要按照約定俗成的做法去做,而你想要用另一種方法,你要堅持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向。當然如果你是正確的話,那結果很棒,因為你可以改變世界。但是有的時候感知不是現實,如果你搞錯了的話就完蛋了。

當人們覺得風險很多,而你知道風險不多的時候,這個時候創新者就可以去創新了,他們可以創造出人們認為不可能的東西。但有的時候,風險的確很高,感知和現實是一回事,你去那兒走鋼絲跨越尼加拉瓜瀑布的確是有風險的時候,這個感知就是現實。企業家就必須要很好地減緩風險,必須成為某一個方面的專家,只有這樣創業家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有魔力更能吸引人

下一步,要想成為創業家,就必須會創造魔力。創造魔力的第一步就是要首先知道什麽是魔力,在Uber,我們把魔力分解成四個重要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你有沒有把時間歸還於人們。

第二個環節是你有沒有把平靜感帶給人們。

第三個環節是你有沒有把喜悅感帶給人們。

第四個環節是你有沒有給他們更多錢。

如果同時四步都做到的話,你就找到魔力了,你創造的東西就是真正具有魔力的,真正能夠轉化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東西。

為了創造魔力,我們必須能夠看到未來,喬布斯在2006年遞交iPhone專利申請。雖然之後我們手上都有了iPhone,但是他在2006年所設計的iPhone和十年後的iPhone幾乎差不多,你要能夠看到未來才能創造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你看現在的機器和原來的機器差不多。Airbnb也是一樣,你可以去全世界任何一個城市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不用住賓館。你可以通過網上找到你要去住的房間,這是一個有魔力的體驗。

魔力是有吸引力的,人們會身不由己地靠近它,它有美麗,在魅力之下有看不見的東西,當你身在魔力的時候,就知道身在魔力之中了。

銷售和講故事是另一種魔力創造方式。你可能會有很多想法,但是你不去努力把自己的願景變成現實的話,那什麽都不會發生。所以一定要學會銷售自己的想法。極客有的時候看到銷售員就會說“滾開,我不想跟你打交道”。但你要知道銷售員是把事情變成現實的必要一環,你要把東西帶到市場必須要有銷售員。你不需要成為很假的銷售員,但是要知道銷售是很重要的一環。而且要去搞活動、講故事,講故事是很重要的一環。你要成為銷售員,要去啟發人們。

Uber的確就是按一個鍵就來一個車,但是改變了人們在城市中通行的方式,而且改變了城市本身。一定要成為講故事的人,一定要去擁抱銷售的精神,要把你的故事講出去,不然別人不知道你的故事是什麽。如果別人不知道的話,你的願景永遠不可能成為現實。

下一步是尋求探險,偉大的創業家永遠會尋求探險,永遠會去找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知道中國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很多外國公司沒在中國的因特網藍圖之中。而Uber在來中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我瘋了,也許我的確是瘋了。不過我認為,這種探險能夠啟發我、吸引我到中國來嘗試為中國的城市和人民服務。是什麽讓我這麽有信心呢?

在過去十年里,我在北京發現這里的創業家和創新都在不斷升高,雖然矽谷一直都很高,但北京正在迎頭趕上。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在北京會有更多的創新、創造、創業家在中國、在北京出現,這個數量會超過矽谷。當超越發生的時候,這就意味著在中國的公司都會變成全球化企業。

最終,他們也會對外國的創業家來到中國敞開開放的精神,當然我們要做到最好,才能在中國和最好的人一起競爭。我們看到中國的企業在變得越來越全球化,中國的企業家和美國的企業家都會花時間交流。

最後是冠軍思維,你要有冠軍的想法。很多時候你想到冠軍的時候,都會想象出籃球運動員扣籃的模樣。但我們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來思考冠軍的,首先要享受你的旅程,不管你最後是要去哪兒。而在籃球場、足球場上,你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每一分的力氣都投入進去。

被打敗要立刻清醒

當然你被打敗的時候,你要立刻站起來。如果你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比賽之中的時候,在出現逆境的時候你能夠重新站起來,你就不可能失敗的。這是我們Uber的想法,這是我們覺得冠軍的思維之所在。

現在你知道為什麽我來中國了?我們在中國的確不是處在上風的地位,但我們認為你在逆境中也能站出來創造傑出的東西。雖然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們仍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

我們的使命是讓交通像自來水一樣在任何地方服務於任何人一樣可靠,我們堅信這個想法。支撐我從極客成為創業家的也就是這個使命,我們希望讓未來的城市成為我們使命的一部分,我們也認為讓路上的車更少可以減少交通量、堵塞量、汙染。在Uber拼車的時候,開門的時候發現里面還有一個人,就不需要兩輛車帶兩個人去一個地方,而只需要一輛車,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交通堵塞非常漂亮地解決了。我自己還沒有見過交通量稀少的北京,我自己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我們在全世界看到很多事情,會想怎麽樣把他變得更好呢?當每一輛車可以服務於30個人,而不是需要30個人坐30輛車的時候就創造了就業。我們去每個城市和市長溝通的時候,我們都會告訴未來幾年要創造兩萬、三萬,甚至五萬份工作。

而且我們也改變了司機的生活,原來他們是幾班倒,現在他們只需要按一個鍵就可以開始工作,再按一個鍵就可以停止工作。這是具有革命性的,不僅是乘客可以用一個按鈕來叫車,這種服務經濟也服務於供應方。

在Uber我從極客轉化成為了一個創業家,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們很在短的一段時間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也非常感謝大家給我今天的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11

回購的利與弊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2/22/%E5%9B%9E%E8%B3%BC%E7%9A%84%E5%88%A9%E8%88%87%E5%BC%8A/

大市氣氛差,上市公司公告也少了,整個創業板的通告也是寥寥可數,可見市況之淡靜。雖然如此,最近因股份回購而需發出的翌日披露報表卻比平時更常見,每天都有不少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探險家也想談談有關回購的財技。

股份回購是指公司按一定的程式購回發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為。教科書傳統告訴我們回購是有幾個好處的。首先,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後,該批股份會被註銷,也就是說股票的供應量會減少。從供求角度分析,回購股份是有利股價表現的行為。

其次,從基本面看,由於回購後的股份會被註銷,每股盈利將會提升,使市盈率下降。如果上市公司手中有多餘現金,同時又沒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時,通常會考慮進行回購或選擇派息以回饋股東。從散戶角度看,若然是派息,一般證券行或銀行皆會收取手續費,在美國更會收取股東股息稅率,散戶不能全數收取。但若然是回購,由於香港沒有資本增值稅,即使股價因回購而上升,散戶卻可以直接獲利。

雖然回購這個財技看似十分正面,但其實背後也有一些缺點,有時候更會被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的首要工作是要增加股東的股本回報,提高回報率。公司若然手中有多餘現金,理應尋找一些有潛力的項目進行投資,以提高未來投資回報,而不是把錢花在回購上。雖然回購意味著每股盈利可以提升,但這只是短期作用。長期而言,如果公司持續沒有新項目,每股盈利也難以大幅上升。以往確實有上市公司先進行配股,集資以便發展未來項目,誰知配股後股價每況愈下,公司卻把配股集來的資金花在回購上,把資金用光。

另外,回購所用的資金是用上市公司內的現金,與大股東直接增持不同,後者是自己用真金白銀買的。當大股東買入股份增持後,若然股價下跌,大股東便有誘因令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以穩定股價,減低賬面虧損。同樣地,如果大股東有意賣出股票,但同時擔心賣出時會拖累股價,也可在賣出股票的同時,叫上市公司進行回購減低股票的供應量,回購淪為幫大股東護駕的工具。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探險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42

散戶之高買低賣?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3/21/%E6%95%A3%E6%88%B6%E4%B9%8B%E9%AB%98%E8%B2%B7%E4%BD%8E%E8%B3%A3%EF%BC%9F/

FOCUS MEDIA(08112)這隻股票對於細股投資者來說應該不會陌生,除了大股東曾抵押股份,股權披露中出現了紀曉波的名字,早前公司也因發CB而被聯交所視為現金公司。事隔數月,最近公司也宣佈了進行另一種財技,就是供股。

FOCUS MEDIA早前公佈,建議按「一供五」基準供股,發行不少於19.11億股,但不多於19.39億股股份,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的507.04%,或佔擴大後股本的83.33%,每股供股價為$0.068,較上一交易日收市價0.41元折讓83.41%。Focus Media料集資淨額不少於1.26億元,但不逾約1.28億元,預期將用於悉數償還8,160萬元的貸款本金額及應計利息,及撥付4,500萬元於電影開發及製作,餘額將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今次1供5是一次大比例的供股,也因為過了2供1比例,需要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雖然認購價$0.068有較大折讓,但散戶要參與供股,資金壓力絕對不少。以18/3收市價$0.215為例,假設散戶持有10萬股,股份總值也就是$21500,若然參與供股,卻要額外付出$0.068 x 500000股 = $34000。這是妹仔大過主人婆,即使散戶有心供股,也可能有心無力,只能眼白白看著自己股權被攤薄,也要承受股價因除權而帶來的損失。若然最終沒有公眾股東參與供股,在供股完成後,公眾持股量將由目前84.18%大幅下跌至14.03%,包銷商則持有70.15%。這將令公司變得貨源歸邊。

回顧公司去年11月的通告,當時大股東iMediaHouse Asia Limited(「iMHA」)於公開市場按平均價格每股股份$0.74出售146,000,000股股份(佔已發行股本約38.18%)。於出售事項完成後,iMHA於本公司的股本權益減少至約6.02%。大股東減持後,FOCUS MEDIA在12月頭便開始急跌,由$0.6滑落至$0.4,目前股價比賣出價已低出超過70%,事後回看大股東在當時出售股權是相當高明,成功避過一劫。綜合兩單事件來看,損失最慘的無疑是一眾投資者,他們在高位接了不少貨後,卻成為了蟹貨,損手爛腳之際又要大比例供股,若然不跟供,包銷商變成功在低位大幅度增持,散戶變相高買低賣。至於投資價值始何,筆者認為今次的供股結果甚為關鍵,也甚多變數。若然最終供乾了,8112不排除又是一條好漢,唯有待供股結果出了才作分析吧。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80

魅藍Note 3內部大“探險” | 拆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07/155081.shtml

導讀 : 魅藍Note 3拆解來了。

i黑馬訊 4月7日消息,昨天,魅藍Note 3正式發布,低配版售價799元。

對於一款集5.5寸2.5D屏、擁有指紋識別、全網通、VoLTE功能、金屬機身百元機來說已經在實惠不過了。那麽,它的內部究竟是怎樣的?黑君帶你一探究竟!

2.pic_hd

全家福

4.pic_hd

屏幕正面

5.pic_hd

屏幕反面

6.pic_hd

屏幕反面上方特寫

7.pic_hd

後殼

8.pic_hd

邏輯板(主板)正面

9.pic_hd

邏輯板(主板)背面

10.pic_hd

邏輯板(主板)背面特寫

11.pic_hd

電池

12.pic_hd

電池特寫

13.pic_hd

邏輯板(主板)支架

14.pic_hd

後置攝像頭正面

15.pic_hd

後置攝像頭側面

16.pic_hd

前置攝像頭正面

17.pic_hd

前置攝像頭側面

指紋關註b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38

宏基集團控股(01718)分段賣殼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4/15/%E5%AE%8F%E5%9F%BA%E9%9B%86%E5%9C%98%E6%8E%A7%E8%82%A101718%E5%88%86%E6%AE%B5%E8%B3%A3%E6%AE%BC-2/

近來市況好轉,大市也連升7日,收復21000點關口,不少板塊也迎來大彈。當中一眾半新股更是成為市場焦點。不過今日想談的並不是翠如BB股,而是上市已過半年的一隻半新股 — 宏基集團控股(01718)。

宏基集團控股於去年8月11日上市,當時公開發售錄得33.55億股有效申請,相當於發售總數168倍,認購一手中籤率100%,以上限定價每股$0.85,集資淨額7070萬元。由於公開發售獲大額超購,根據重新分配程序,公開發售項下股份數目增至1億股,相當於發售總數50%。由於散戶認購熱烈,宏基首日上市一度高見$1.22,收市時也比招股價高22%。

可是,好景不常,集團其後發出盈警,加上大市氣氛差,宏基的股價也徐徐向下,最低見過$0.49,到現在也未能重返招股價,相信不少當時抽了新股的散戶感到心灰意冷,止蝕離場。這有助公司變得貨源歸邊。而昨天,公司發出了一份通告,控股股東包括森活及執董梁文麟,以及附屬董事楊少麗,分別配售5000萬、1.16億及90萬股持股,佔公司股本6.25%、14.54%及0.11%;每股作價$0.65,較上交易日(13)收報折讓8.45%。完成後,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士持股將由74.89%降至54.10%。

這裡有幾點值得註意。首先,公司目前市值為6.24億,屬於殼股之列,而今次的出售行動不排除是為了分段賣殼的一部份。其次,今次大股東只出售20.79%股權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宏基上市只過了半年,並未過一年,上市規則規定公司上市一年內大股東不可失去絕對控股權,因此要實現賣殼,最快也要等到上市滿一年。最後,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從事地基工程,這一類建築相關的殼叫價時普遍也較高。

探險家認為,宏基集團控股是一隻有潛質會賣殼的股票,但基於要實現賣殼,最快也要等到今年8月,因此現在買入的話,等待時間會較長,是一種較長線的投資。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615

豪送紅股將成絕響?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03/%E8%B1%AA%E9%80%81%E7%B4%85%E8%82%A1%E5%B0%87%E6%88%90%E7%B5%95%E9%9F%BF%EF%BC%9F/

早前聯交所就上市公司賣殼行動加緊收管,現金公司條例成為聯交所的尚方寶劍。雖然這增加了賣殼時的難度,如公司必須有足夠業務營運,現金比例不過50%等,但這並不能有效地打壓賣殼活動,也未能直接解決上市公司啤殻的行為。而最近聯交所也就另一項財技 — 送紅股進行規管。筆者認為聯交所的確可以阻止上市公司大規模送紅股,但對於阻止市場秩序混亂,筆者則覺得成效不大,同樣是治標不治本。

送紅股這個財技對於細股投資者來說相信不會陌生,但其實送紅股不一定只限於細股,大股甚至是藍籌股也會,經典代表當然有香港中華煤氣(0003)每年派息時也會10送1紅股,而幾年前中國建材(03323)也曾1送1紅股。今次聯交所的通告則指出就一般情況而言,上市公司發行紅股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股份流動性,惟大規模(200%或以上)的紅股發行,有可能令市場秩序混亂,故建議上市公司採取股份拆細,以達致同樣效果。另外,指引信亦提到,上市公司在發行紅股時,應盡可能縮短除權日及配發日的時間;及根據《上市規則》13.64條,若股價低於0.1元,聯交所有權要求公司更改交易方法或將其證券合併。

或許大家會問,送紅股為甚麼會令市場秩序混亂呢? 送紅股的最大特色,就是在除淨日與派送日之間流通市值會大幅降低。因為新印的紅股尚未派發,流通的已發行股本並沒有增加,但由於股價因除淨而大幅降低,因此整體市值便會降低。如果是1送1,除淨時市值會縮少50%,若然是大比例1送9,市值更會縮少90%。市值變細了,變相炒作的成本也細了,炒作的誘因更大,這也解釋了為何很多送紅股的股票會在除淨日中被炒起。這正正是聯交所不喜歡的地方。

的確,今次的指引將令豪送紅股成為絕響,但市場秩序混亂卻不會因此完全終止。剛才說過混亂是源於除淨,要知道除送紅股外,供股和公開發售同樣會有除淨。背後人士只需將1送1紅股改為1供1,同樣可以達致除淨時市值縮少50%的效果,唯一不同之處只是要背後人士拿錢出來供股,但供股價只要有大折讓,問題其實不大。要市值縮水90%,1供9便成。更甚的是,供股時會有供股權買賣,因為有槓桿成份,更容易造成市場秩序混亂,這是違背了聯交所原意。

水清無魚,探險家相信聯交所並不想完全阻止細股炒作,聯交所只是想壓制一下炒風,但若論今次送紅股的作用,這與監管賣殼活動一樣,卻是有點治標不治本的感覺。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97

足球又關股票事?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05/%E8%B6%B3%E7%90%83%E5%8F%88%E9%97%9C%E8%82%A1%E7%A5%A8%E4%BA%8B/

華Dee O曬嘴咁問: 足球又關股票事? 想點先? 的確,最近足球界非常熱鬧,英超李斯特城奇績奪冠、歐冠再現馬德里打吡、西甲冠軍爭奪戰亦進入尾聲。探險家除了炒股票,也是足球迷,而昨天有一間上市公司則與意大利一支球隊合作,配了一手股票,股票的確關足球事。

盈進集團(1386)宣布,與意大利職業球會AC帕維亞訂立諒解備忘錄,按每股$1.233向AC帕維亞配售6414萬股。配售價較股份最後收市$1.41折讓約12.55%,配售股份佔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約9.09%。配售股份可加強集團與AC帕維亞及意大利職業足球聯賽之間之合作關係,並可通過AC帕維亞與意職聯於中國合作開設意大利足球相關的專賣館,從而於中國廣泛推廣意大利足球文化,令集團業務及收入更多元化。

盈進集團這隻股票筆者早前亦有跟進過,想睇番可以回顧筆者的FB專頁13/1 <<盈進集團(01386)終於賣得成>>。過往不少港股以前也曾同球會合作,例子有伯明翰環球(2309)和恒大地產(3333)。但原來今次AC帕維亞卻並不是來自頂級球會,此AC不是彼AC,球會目前只是在意大利丙級聯賽A組角逐,排名第九位。睇過波既都知道,英超雖然很受中國和香港球迷歡迎,但即使是低一級的英冠,其吸引力已經大為降低,更莫論是比意甲低兩級的意丙。對於球隊入股對盈進集團盈利的貢獻,筆者是存疑的。

這筆交易的最大亮點就是AC帕維亞主要股東之一為盈進主席朱曉軍胞兄朱曉冬,朱曉軍今年1月才入主盈進,而朱曉冬則與另一隻有意發展金融業的宇陽控股(00117)有一定關係。筆者相信今次球會入股只是朱氏家族自己的一些業本整合,未來盈進的整體方向還是會向金融業和電子商務行業進軍。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99

兩隻煙仔股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20/%E5%85%A9%E9%9A%BB%E7%85%99%E4%BB%94%E8%82%A1/

大市氣氛差,唯有買入一些防守力較高的股份,貨源歸邊的股票則成為了筆者首選。而今次想講的2隻股票則是來自煙仔行業,分別是嘉耀控股(01626)和仁恒實業控股(03628)。

先講嘉耀控股,這隻股票可以說是未賣殼前的金彩控股(1250)的完美翻版,一來它們都是接近在同期上市,二來業務一樣,同屬香煙包裝商,三來市值細,大股東同樣持有75%股權,巧合的是,當時兩間上市公司都有同一個非執董。其實嘉耀控股早在去年8月差點便賣了殼,公司與獨立第三方訂立認購新股諒解備忘錄,但可惜最後獨家期完始,雙方也終止協議,股價也從$4左右的水平回落近一半至$2。雖然賣殼不成,但至少顯示公司有意賣殼。公司股價回落50%後,目前價位已差不多回到起步點,也開始進入筆者的射程範圍。以公司目前淨資產1.89億元人民幣再加上6億殼價,現價已有大約25%折讓,筆者目前正考慮在$2以下買入。

至於另一隻股票仁恒實業控股與嘉耀控股十分相似,它們同樣也是香煙包裝商、市值細。公司當年在創業板上市,再悄悄地轉做主板,啤殼味濃。公司在大時代時炒過一轉,其後一拆四。從CCASS上看,中央結算系統參與者只有96間,可謂貨源歸邊,派了出去的貨也不多。而最近仁恒實業卻有兩個不錯的催化劑,正正吸引了筆者眼球。首先,在今年4月公司正考慮與獨立第三方商討有關可能收購從事研究項目的生物科技公司,這與仁恒實業的本業毫無關係,不排除是為了日後賣殼做好準備,把新主的業務註入公司當中。其次,上星期公司亦不幸地公佈主席、行政總裁及執董魏勝鵬於2016年5月3日離世。大股東突然離世,這當然是一個壞消息,但從另一邊看,這卻可能增加賣殼的機會。不少上市公司大股東之所以堅持不賣殼,是因為不想賣掉自己一手創立的心血,當中涉及感情因素,但接手人卻不會有這項因素,也未必有心處理公司業務,倒不如賣殼了事。因此,綜合公司本身的質地和最近的催化劑,探險家相信仁恒實業日後仍然很大機會會走上賣殼之路。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92

暗手賣殼五部曲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5/24/%E6%9A%97%E6%89%8B%E8%B3%A3%E6%AE%BC%E4%BA%94%E9%83%A8%E6%9B%B2/

魔戒有3部曲,哈利波特有7部曲,故事很長但卻十分精彩,令人看得不亦樂乎。而最近震昇控股(2277)也上演了一部賣殼五部曲,同樣令人拍案叫絕,透過疑似的分段賣殼成功避開了全面收購的責任。震昇控股早在2014年12月上市,當時大股東持有75%股權,達法例上限。要知道一旦大股東出售股份而新主拿到超過30%這條界線,新主是有責任做全面收購,小股東也可以分一杯羹。於是大股東便採取了分段出售股權的方法。這5部曲是這樣的:

第一部曲先是在去年7月上演,大股東Golden Roc Holdings Limited以 1.3838港元的配售價出售60,000,000股股份,完成後大股東持股將由75%減至69.18%。

第二部曲在同年8月上演,大股東出售180,000,000股股份。出售股份佔本公司於本公佈日期已發行股本約 17.48%。完成後大股東持股量為51.7%。

第三部曲在今年4月上演,大股東把自己所有持股抵押出去,以換取2.5億現金。這會令人聯想到抵押賣殼,但若計番100%,換取金額應是4.83億,其實比殼價+NAV折讓不少。第四部曲在同月發生,大股東再出售2億股份予Finest Elite Holdings Limited,持股得番32%。

而最後一部曲則是高潮所在,震昇擬按每股配售股份0.9元之配售價,配售最多2.06億股股份,相當於經配售事項擴大後之已發行股本約16.67%。配售價較5月13日上午收市價1.09元折讓約17.43%。消息一出之後,公司股價連炒了數天,由$1.05炒到最高$2.21。

回顧這幾部曲,大股東原先持有75%,卻不選擇一次過賣掉,而是分多次出售加上最後的配股,令自己的持股量慢慢降低至現時的26.9%。這一招相當高明,因為每一次配售也不過30%,自然無責任做G.O.,而承接人是獨立第三方,也無需要披露身份。若然這多次出售的獨立第三方是同一友好人士,這隻股票可謂已經完成了易手。這一點從昨天(23/5)通告指出公司主席換人的消息可得到印證,新主很可能是Finest Elite Limited擁有人楊俊偉先生。對財技股熟悉的朋友,楊俊偉先生對大家不會感到陌生。筆者相信震昇控股已經完成整個易手過程,順利賣殼,但基於目前股價已遠比配售價$0.9高出一個,現價亦十分昂貴,風險高,筆者是不建議追入的。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