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唯一全程參與鴻海股東會及記者會的外資分析師 楊應超重申加碼買進目標價一四二元

2011-6-20  TWM




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是唯一一位全程參與七小時鴻海股東會及記者會的外資分析師,他追蹤鴻海逾十年,聽完股東會他馬上提高目標價,展現力挺鴻海的態度。

撰文‧賴筱凡、翁書婷

鴻海股東會向來是外資觀察鴻海發展動向的年度大事,但今年耗時七小時,不少外資分析師在三個半小時股東會結束後,就回去寫報告。惟獨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 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連股東會後的記者會都參加,全程參與七小時。他長期追蹤鴻海,︽今周刊︾在鴻海股東會後,取得楊應超第一手報告,端看 楊應超在鴻海股東會嗅到哪些投資機會?

在楊應超最新的報告中,開宗明義就直接點出,這是一年一度讓分析師有機會在第一線接觸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並與其討論鴻海的展望與策略。而郭台銘除了解釋毛利率下滑的主因,更是給了振奮人心的營業展望。

所以,股東會隔日,楊應超立即將鴻海的目標價從一三○元調升至一四二元,重申加碼買進的評等,用行動表達他聽完七小時股東會全記錄的力挺觀點。

理由一

下半年毛利率可望反彈

過去這幾個季度以來,鴻海毛利率不斷下滑,成了市場的眾矢之的,也讓鴻海股價持續在一百元附近遊走,不過,楊應超報告裡就寫到,郭台銘解釋,鴻海毛利走跌,與正在進行中,影響數十萬員工的中國內地遷廠計畫有很大的關係。

在工廠的搬運過程中,完全不能影響原有的生產規模。因此,鴻海除了要支付單次性的遷移費用外,還必須在兩個地點同時生產,因此有許多設備成本,兩邊都要支 出,像iPad 2就同時在深圳與成都(最近發生工安爆炸意外)生產。所以,在鴻海西移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成本加倍支出的情況。

另一方面,鴻海大動作西移到新城市,除了營業費用大幅增加,還得面對不同天氣、溼度、靜電等種種技術考量,導致鴻海短期內產品良率較低,而這部分也墊高了成本。

楊應超在報告中也不諱言,各方面因素的累加,在在影響遷廠的成本,遠高於他的預估。

不過,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六至十二個月,一旦大西移計畫結束,鴻海毛利率有機會大幅度的反彈,成了楊應超叫進鴻海的第一個理由。

理由二

蘋果仍是關鍵大客戶

為了讓客戶更了解鴻海西移現況,楊應超還在報告中詳細檢附鴻海位在重慶的工廠照片,及專為蘋果代工生產iPad 2的成都工廠。

在鴻海與蘋果長達三十年的合作關係下,楊應超估計,光是二○一○年鴻海合併營收多達二.九兆元裡,蘋果就貢獻了近二五%至三○%,而今年第一季,這個數字還會向上攀升到三○%至三五%,顯見蘋果這個大客戶對鴻海的影響力。

但楊應超並不特別擔心單一客戶銷貨集中的情況,反之,他認為,隨著生產良率的改善,鴻海可望從蘋果那裡拿到較高的代工價格,替蘋果代工的毛利率也將持續向上提升。

在蘋果才剛宣布今年第二季前兩個月iPad出貨量達五五○萬台下,楊應超在報告裡推估,這一季鴻海最少出貨了七百萬台的iPad,遠遠超出市場預估。在這樣強勁的成長力道下,楊應超認為,今年下半年,鴻海的毛利率將會向上成長。

除此之外,楊應超也在報告中提及股東會其他關於鴻海長期營運計畫議題,像是與夏普(Sharp)、日立(Hitachi)、Canon等日廠的合作計畫, 還有太陽能投資計畫,拿下全球三分之二市占率的伺服器產品發展,當然,這還包含了不會放棄的筆記型電腦(NB)市場,以及未來五年,高達一二○億美元的投 資巴西建廠計畫。

正因諸多的好消息,楊應超對鴻海仍舊維持樂觀看法,重申加碼買進的評等,甚至進一步將未來十二個月的目標價從一三○元提高至一四二元,若以本益比十四倍來估算,鴻海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可望上看九.三元,明年更有賺進十一元的實力。

不過,楊應超也在報告中指出,整場股東會裡,唯一相對令人失望的,就是股利政策,因為鴻海仍然維持配發現金股利一元,股票股利的部分也僅增加○.五元提高至一元。

楊應超(左)

出生:1967年

現職: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經歷:花旗環球亞太區科技產業首席分析師、高盛證券科技股分析師學歷:芝加哥大學MBA、哥倫比亞 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股東會後,六大外資看鴻海外資機構 評等 目標價 內容簡述法銀巴黎 買進 142元 預期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的毛利率將持續轉佳,增加自動化設備亦有助於獲利的提升。

大和國泰 買進 135元 下半年毛利率開始提升,且鴻海為雲端計算的主要受惠者,與夏普合作有利鞏固日後與蘋果的生意往來。

高盛 中立 121元 向中國內陸轉移完成的時間點,可能落於2011年10月與2012年4月間,較市場預估來得慢。

摩根士丹利 中立 110元 轉移會是段漫長的過程,因此毛利率改善的時間會延後,且自動化設備須搭配更多有經驗的員工,相關支出短期難改善。

野村 中立 102元 仍須1~2個季度提升生產效率,持續支出的研發及擴充產能的費用,將會是拖累毛利率的關鍵。

瑞銀證 賣出 95元 股東會並沒有預料之外的驚奇出現,何況說比做容易,在脆弱的總體經濟及緊縮的貨幣政策下,鴻海難置身事外。

資料來源:各家外資報告 整理: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2

芒格當真瞧不上格雷厄姆嗎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1797176
    作為價值投資者,作為巴菲特的粉絲,如果不瞭解巴菲特兩位最親密的朋友兼精神導師,本.格雷厄姆和理查.芒格,那充其量就是個僵粉。

 

       兩位大牛分別吹了巴菲特上下半場的哨,上半場短了些,觀眾少了些。下半場依然熱火朝天,觀眾持續爆棚。

 

        格雷厄姆與芒格在價值投資上的差異從他們對於女人的興趣上可見一斑。格雷厄姆一生緋聞不斷,在不斷的尋找與吸足後的丟棄中折返。芒格一生雖結婚兩次,但鍾愛並便隨一生的只有他的第二任太太,發現質優並長期持有

 

       在 與芒格相關的傳記圖書中,似乎不乏瞧不上格雷厄姆的言辭。他對於格雷厄姆的一些觀點嗤之以鼻,「我認為很多都是無稽之談,完全無視現實情況」,「本.格雷 厄姆思想中有盲點。他沒有意識到有些生意值得前期投入」等等。這些的不屑一顧大部分指向了「煙蒂理論」,芒格推崇的是「好生意」理論。在芒格遇到了巴菲特 後,在沒有開始實質的合作強,就一直堅持灌輸好生意的概念。1972年,巴菲特和芒格以帳面價值的三倍購買了喜詩糖果,開始了他們尋找超級明星公司集中買 入長期持有的好生意日子,這也是巴菲特說的從猿轉化到人的開始。

 

       然而,在甄別好生意的方法論上,芒格對格雷 厄姆的內在價值卻倍加推崇。「價值的最基本概念就是當你買進賣出證券時,衡量依據是內在價值而不是當時的價格--我認為這種理論永不過時。」巴菲特在 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再次重申了格雷厄姆對於價值投資的貢獻,其實質就是內在價值,這是價值投資的方法論,是「術」!

 

       有術無道止於術!術可以解決技巧和戰術,但無法代替戰略。即使通過內在價值找到了超級明星股,沒有「集中長期持有」這看似為術,實則為道的戰略指引,巴菲特很難有今天的成就,「好傢伙,要是我只聽本的話,我可能比現在窮的多。」

 

       芒格和格雷厄姆對於價值投資的貢獻,巴菲特說到:「格雷厄姆教會我買便宜貨,而查理把我推進了不要光買便宜貨的投資方向。這是他對於我最大的影響。要把我從格雷厄姆有侷限性的觀點中釋放出來需要巨大的力量,那就是查理的意志力。他讓我視野變得更開闊。」「我開始非常熱衷於以合適的價格購買優質生意。」

 

       盲從是價值投資信徒們最大的業障,保持獨立思考要知其然並要知其所以然。芒格修正的下半場是格雷厄姆「將股票視為生意的一部分」道的昇華,既然是好生意,為什麼要賣掉呢?

 

二元思考寫於2012年5月11日23: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3

價值投資還真不是年輕人幹的活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ef0.html

   本文探討的價值投資特指巴菲特和芒格於1972收購喜詩糖果後,從煙蒂昇華至尋找具有長期競爭力的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並長期集中持有的投資體系。巴菲特生於1930年,芒格生於1924年。他們第一次見面是1959年,第一次合作是1965年購入藍籌印花。而買入喜詩糖果在1972年,那時巴菲特42歲,芒格48歲,才開始了本文探討的價值投資之旅。

 

   隨著學習巴菲特.芒格體系價值投資的深入,我愈發理解「價值投資還真不是年輕人幹的活」。價值投資的基礎要求「能力圈」就不是年輕人短期可以擁有的能力,而且時間槓桿對於年輕人更是反人性。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東的信《必須避免播下罪惡的種子》中提到:「智能型投資並不複雜,當然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給予所選擇的企業正確評價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這個字,你不必像很多專家一樣同時研究許多家公司,相反的你要做的只是選擇少數幾家在你能力範圍之內的公司就好,能力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這是巴菲特所說的投資「能力圈」。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巴菲特在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再次詮釋了能力圈:「我們將力圖不碰為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東西。這不是說我不知道一家企業是干什麼的,我的意思是我無法合理地推斷未來5年它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能力圈的核心不僅是熟悉、理解這個行業乃至這個公司,而且具備推斷標的公司未來5年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這似乎並不像1996年致股東的信中提及的:「有志從事投資的學生只要修好兩門課程,亦即『如何給予企業正確的評價』以及『思考其與市場價格的關係』即可」那麼簡單。价值投资还真不是年轻人干的活

 

   讓我們通過《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看看具有推斷盈利和競爭地位的能力圈究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一、公司治理的知識和經驗: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試問如果一個年輕人沒有做過股東,做過總經理,能夠理解股東和總經理的一致和矛盾嗎?能夠理解投錢的和出力的價值如何認定嗎?此兩點不僅是年輕人,就是中國大多數的民營職業經理人也沒有想清楚。

 

   二、財務與投資的知識和經驗:市場先生?套利?如何理解「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什麼是貝塔(beta)?什麼是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安全邊際?價格與價值的定義和區別?亞當.斯密、凱恩斯的理論架構?

 

   三、金融產品的知識:垃圾債券、零息債券、優先股、普通股。巴菲特為什麼喜歡優先股?

 

   四、兼併與收購的知識即經驗:巴菲特為什麼喜歡100%買入質優公司,巴菲特為什麼喜歡GEICO保險?巴菲特收購公司什麼時侯使用股票,什麼時侯使用現金?槓桿收購的實質?購併對於中國人意味著什麼?這不僅是知識學習可以帶來的,必須從實踐中理解為什麼國人的企業兼併總是失敗。

 

   五、會計與股價的知識:中國、國際、美國會計準則瞭解多少?核心原則是什麼?如何從財報中知道公司值多少錢?公司怎麼賺錢?經理們幹的如何?什麼是「透明盈利」?經濟商譽與會計商譽?所有者權益和現金流的關係?內在價值、賬面價值和市場價格?納稅政策?

 

   這個能力圈簡單嗎?看到這裡,年輕的同學還有興趣搞價值投資嗎?如果有,那麼您可以自信地回答以上所有的問題嗎?可以!恭喜,您絕對是大牛!最後一個問 題:「您可以買入一個股票持有10年嗎?」天哪!那不是要殺了我嗎?暈倒,徹底暈倒!年輕人的優勢在於創新,關注的是FASHION!

 

   想想自己的經歷,沒有趨勢投資的經歷,也許不能深刻理解價值投資的意義。人生就是濃烈的嘗試,年輕的時侯完全可以多些睜眼的嘗試,而不必是巴老所描述的打盹的時侯賺的比睜眼多。我看還是趨勢投資比較適合年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3

高毛利率的陷阱辨識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a90.html
《從需求的角度看超級明星股的三條標準》一 文中提到毛利率是判斷公司持續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判斷依據來自於巴菲特認為毛利率高於40%的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定價權。而毛利率在20%-40% 的企業所處的行業可能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可替代品較多,護城河不寬。如果毛利率低於20%,則所處的行業大多是過度競爭,是沒有特許權的公司,這類公司 無論PE多低都進不了巴老法眼。根據巴菲特截至2011年底持股記錄,第一大市值股可口可樂常年毛利率保持在60%、第二大2011年IMB46.9%、 第五大寶潔2011年50.6%(銀行金融和沃爾瑪的行業特殊性,不在本文探討)

 

   研究企業的毛利率不應只看一兩年的,最好是五年、十年以上的。正如巴菲特所推崇的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成名作《怎樣選擇成長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中指出的:「投資人不應只探討一年的利潤率,而應探討好幾年的利潤 率。整個行業欣欣向榮之際,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有高利潤率--以及高利潤額。不過,我們也能明顯看出,經濟呈上升趨勢的時期,邊際公司--也就是利潤率較低 的公司的利潤率成長的幅度幾乎總是遠高於成本較低的公司;後者的利潤率也提高,只是提高的幅度沒那麼大。因此,年景好時,體質疲弱公司的盈餘成長率往往高 於同行中體質強健的公司。但是我們也應記住,一旦年景不好了,前者的盈餘也會急劇下降。」IBM的毛利率從2001年37%提高到2011年的46.9%,寶潔常年保持在50%以上,穆迪73%,箭牌51%。

 

   即使對於擁有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高毛利率公司,我們還要繼續分析它是如何獲得並維持高毛利率的。是否以高昂的科研費用投入、鋪天蓋地的廣告推廣來維持,考察的指標是營業利潤(operating profit)。

 

營業利潤=毛利潤-銷售費用-一般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投資淨收益 後三項本文暫不展開) 

 

   銷售費用對於不同行業的公司有不同的尺度。例如可口可樂銷售費用約佔營業收入為35%,IBM2011年SG&A佔營業收入為18.9%,穆迪的銷售費用約佔營業收入的18%等。巴菲特分析銷售費用的標準為「花出去的每一塊錢是否能創造出高於一塊錢的價值。」即銷售費用是否對於營業收入產生正向促進,即對比銷售費用與營業收入的增長。如果銷售費用增長的幅度超過營業收入而成為常態,那麼預示著行業進入過度競爭階段。此點可參考劉建位的相關文章

 

   本文將管理費用拆解為一般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一般管理費用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費用。巴菲特對於此項費用的看法是:在 有些公司,管理費用佔營業利潤10%甚至更多。這相當於對公司業務抽了十分之一的稅,不但損害公司盈利,而且毀損企業價值。一家管理費用佔營業利潤10% 的公司,和一家總部管理費用佔營業利潤1%的公司相比,儘管賺取的營業利潤相同,但僅僅是因為總部管理費用開支過大,就會導致投資者遭受9%以上的價值損 失。我和芒格這麼多年觀察發現,公司總部高管理費用與公司高業績之間沒有任何相關性。事實上,我們認為,組織機構越簡單管理費用越低的公司,越比那些擁有 龐大官僚組織的兄弟公司運營效率高得多。我們非常敬佩沃爾瑪、鈕可鋼鐵(Nucor)、Dover、GEICO與Golden West金融公司這些管理費用極低公司的運營模式。」 

 

   關於研發費用,巴菲特最不喜歡的是以巨額的研發投入來維持高毛利率,這可能也是巴菲特很少購買科技股的原因。正如其好友比爾.蓋茨所言:「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一年半時間」。 巴菲特也不喜歡依靠專利帶來的護城河公司,他認為專利總會過期,公司的競爭優勢也會重新洗牌。這些公司不得不靠巨額的研發費用來進行創新,維護公司的高毛 利,而一旦這類研發失敗,對於公司將是致命的傷害,損失的不僅是錢,還有機會。巴菲特鍾愛的穆迪、可口可樂都沒有研發費用,就連IBM的2011年的研發 費用也只佔收入的5.8%。關於此點的論證,可參考《躺著數錢勝過血拼研發》

 

   利息支出也是巴菲特比較不喜歡看到的(銀行不在本文討論 中),他認為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公司應該很少支付利息,甚至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如果利息支出超過營業利潤的15%,那麼這家公司可能就是高資本推動型的, 不符合巴菲特一次投入,永遠賺錢的標準。如果碰上金融危機的不好世道,過高的債務槓槓完全可以摧毀一家看上去不錯的公司。(潛水員觀點:另外一點,利息是時間的敵人。金融一定要做時間朋友,so巴菲特不喜歡支付利息

 

   本人非財務專業,加上中國、國際和美國會計準則的不同,一些測算可能會出現爭論。探討以思路為主,不想糾纏在具體科目,請拍磚諒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7

價值投資者玩不起的科技股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if0.html
本文科技股定義:「運營被技術變革所左右的上市公司」。經典的科技股有索尼、第一太陽能、思科、諾基亞;非典型的有IBM、中國聯通;變種的有FACEBOOK、騰訊、亞馬遜。

 

   想 到聯通的廣告詞:「全球76%人群的選擇」,這個選擇是WCDMA。身邊所有的朋友,自從聯通開始賣蘋果後,全部有了聯通號碼,無論是蘋果的魅力,還是網 速。全球通十幾年的網齡,還是淪為配角。在嘗試過TD-LTE後,二元驚恐之餘,不僅再為三家運營商擔心,重新洗牌的時機又到了。如果是價值投資者,你有 任何理由買入這三家運營商嗎?「如果你不能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十分鐘。」不想結婚的戀愛在價值投資者看來就是耍流氓!价值投资者玩不起的科技股

 

   索 尼、第一太陽能、思科、摩托羅拉,這些昔日的科技巨人,不是趴架就是裁員。曾經風靡每家每戶的SONY,股價從5年前的50美元到滑落至14,現又陷入裁 人的泥潭;曾經光伏霸主第一太陽能從300隕落到16;曾經不可一世的思科從33耷拉到16;「Hello,MOTO"多麼親切的摩托羅拉已被分拆。就連 街機標配的諾基亞也從30滑到了3元。玩不起,真是玩不起!价值投资者玩不起的科技股

 

   科技股不好嗎?百度從200到1200,騰訊從50到220,蘋果從100到600,亞馬遜從40到230,這又都是科技股的魅力。价值投资者玩不起的科技股

 

   在 2012年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有人問過巴菲特關於科技股的看法,巴菲特回答說:「未來10年後,這兩家公司(GOOGLE和蘋果)將比現在價值更多的 錢,對此我毫無疑問。但我卻不想投資其中兩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投資IBM走上錯路的可能性,要比投資蘋果或GOOGLE更小一些。但是這並不是說蘋果或 GOOGLE將來發展不如IBM好。對我來說,現在要預測蘋果和GOOGLE未來10年的發展情況非常困難,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對這兩家公司進行估值。」

 

   巴老坦誠回答的實指科技股的不確定性是價值投資者最重要槓桿「時間」的天敵。正是科技天生的變革特性,使得科技股的未來很難確定,儘管它可能是璀璨的。「一個旅館的競爭者不會在一夜之間不期而至,而對一隻科技股來說,一覺醒來可能一切都已改變」彼得.林奇對於科技股持同樣的觀點。價值投資追求的是確定性,「注定必然如此」的可以預測的未來現金流。從這個角度,IBM已不是科技股,而是具有長期競爭力,提供不可替代服務的具有特許權的超級明星公司。

 

   巴菲特在接受CNBC電視台的專訪時,再次闡述他對於Facebook、蘋果等科技公司的看法。「任何時候,一個非同尋常的企業,同時也是最難以估值的企業。因為最大的問題是,未來5年或10年它們是否能夠和現在一樣非同尋常,能不能持續做出更多非同尋常的事情。對於我來說,要弄清楚Facebook這類企業未來5年或10年的發展情況,比預測可口可樂這類企業的未來長期發展要困難。按照我個人的觀點,IBM這家公司未來10年肯定也會和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但是變化的程度肯定不會像Facbook或者蘋果這樣的公司那麼大。 我將來絕對不會賣空Facebook或者蘋果這類公司的股票,我並不認為他們不可能會有燦爛的未來,但是我根本不知道他們未來將會如何。像可口可樂和吉列 這樣的公司,很可能會被貼上『注定必然如此』的標籤。在過去的10年中,兩家公司都已明顯地擴大本來就非常巨大的市場份額,而且所有的跡象都表明,在下一 個10年中他們還會再創佳績。」

 

   在 二元1999年瘋狂買入互聯網股票的時侯,市場上充斥著對於巴菲特遠離科技股的嘲諷。巴菲特在1999年的致股東信中說到:「我在1999年所獲得的成績 就只有D,除此之外表現最慘的要算是伯克希爾的股票投資組合了,至於該為這件事負責的,除了少部份的投資是由GEICO公司的Lou Simpson管理外,其餘全部都要歸咎於我本人。」那一年,伯克希爾股票跌了將近50%,而納斯達克指數漲到歷史最高點5000點。然而,擁有時間的槓 桿,確定性總是會贏回來,細水長流!隨著互聯網泡沫的崩盤,在2011年致股東信中,巴菲特不無得意的 說到:「我早跟你們說過了,要控制對網絡股的熱情!」納指從5000點跌破2000,二元的一隻股票從100多美元跌到87美分,根本沒有賣出的機會。而 伯克希爾又重新奪回了領地。巴菲特總結到:「不管它意味著多麼光明遠大的前景,只要現在或幾年內沒有創造價值,那就是價值收縮,而非價值創造。現在看來,泡沫的成因在於人們太在意IPO(首次公開上市)而不顧上市後的業績了。」(大部分互聯網中概的寫照,現在的互聯網市場是不是有了這種徵兆?Groupon、唯品會、神州租車?)

 

   在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不斷表達著他對確定性的喜愛,喜詩糖果是最好的例證。「自從我們在1972年以2,500萬美元買下該公司以來,它已為我們貢獻了8.57億美元的稅前淨利,而儘管公司營運維持高成長,本身卻不需要額外的資金加以支持。有鑑於Chuck Huggins過去優異的表現,我們在買下該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把公司交給他負責,而他對產品品質與親切服務的堅持,讓顧客、員工與股東都受益良多。Chuck的表現一天比一天好,記得他接手喜斯時的年紀是46歲,公司的稅前獲利(單位百萬美元)大概是他年紀的10%,如今他高齡74歲,但這個比率卻提高到100%,在發現這個有趣的數字之後,我們把它稱之為Huggins定律,現在查理跟我只要想到Chuck的生日快到時,就暗自竊喜不已。」

 

   到此,科技股變革的不確定的天性,使價值投資者注定要遠離科技股了。不過,在不斷的思考之後,二元認為科技股中的一些變種異類可能符合「確定性」的要求,那就是從科技轉向「人際關係」的公司。例如FACEBOOK、騰訊、亞馬遜,他們同可口可樂、喜詩糖果有著驚人的相似。當我們想要滿足自己某方面需求時,我們自然會聯想到他們,嚼口香糖?箭牌;炎炎夏日的工作結束後,想瓶冰鎮啤酒?百威;而FACEBOOK、騰訊、亞馬遜可能更可怕,他們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已經離不開他!不可替代性已經促使消費者樂此不彼地買單,他們的確定性未來將會源源不斷地帶來現金。

--二元討論寫於2012年5月12日22:55

悼念512地震中罹難的同胞並感謝一起在災區奮鬥過的兄弟姐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8

規律與市場預測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jsc.html
  趨 勢投資成立前提是規律的有效性。以著名的道氏理論為例,格雷厄姆做了1899至1938年40年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例證,10次購入有9次實現了利潤。 但自1938年至1963年的7次購入中,每次的買入價格均比上次賣出的價格高,也就是說如果一直持有的,不僅節省了交易和稅收成本,而且獲益更高。格雷 厄姆的結論是:當規律性的指導意見一旦被參與者廣泛普遍接受,其有效性也逐漸降低。

 

    這 使我想到了科幻小說《三體》中一段精彩的火雞科學家的故事:農場裡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喂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近一 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聲稱發現了宇宙中偉大的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 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愛爾蘭哲學家大衛.休姆認為人擁有兩種知覺,一種是印象,一種是觀念。印象指的是對於外界實在的直接感受,觀念指的是對印象的回憶。人類認識世界,如果依靠經驗形成的規律,就會成為了「習慣性期待」的奴隸。例如丟出去的石頭總會掉到地上,經驗帶來的規律就是石頭一定會落地。但這並不是事物的本質,本質是地球引力,沒有地球引力的地域,這個規律無效。

 

    當9次在規律上投資成功時,第10次,也許就像那隻火雞科學家預測了下次一定如此的時侯,豈不知屠刀已經架在了脖子上。《三體》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它提到的某些超級文明利用地球人類認知的規律來誘導毀滅人類,這是不是同股票操縱者畫圖的思路很相似?

 

    當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投資者買入的行為看似一樣,但判斷的依據卻分為兩類,一類是依據企業內在價值,認定當下的股價產生了安全邊際而買入;另一類是根據股價運行的規律預測到這是底部而買入。前者是價格,後者是時機,這就是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最大的不同。「所謂時機,就是要致力於預測股票市場的行動--當認為將來市場進程是上升時,買入並持有,而當進程是下降時賣出或不買。所謂價格,就是應致力於當報價低於合理價格時買進股票,而當上升到超過該價格時賣出股票。」

 

    格雷厄姆進一步指出:「如果投資者認為他能通過預測和時機賺錢,他就要每天作大量的預測,而他認為經紀人或諮詢人員的預測比他更可靠,他就會經常去諮詢, 而很少自己去思考。他將會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市場交易商。在持續的牛市,在投機潮中很容易賺錢,他會慢慢對所買證券的質量和價值失去興趣,越來越投入到與市 場作對這一誘人的遊戲中。但實際上「與市場作對」等於與自己作對,因為是他和他的同伴形成了市場。」這可能就是趨勢投資者最終失敗的根源,「你自己在否定自己的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4

價值投資者糾結的成長股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lnc.html
 成長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格雷厄姆、費雪、巴菲特、芒格都曾論過成長股,很多國內價值投資的大拿也常掛在嘴上,但究竟如何界定成長股在價值投資中的地位,這是二元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的迷惑之一。在《芒格瞧不上格雷厄姆》一文中提到兩位大師在擇股上是有很大分歧的,但是睿智的巴菲特卻完美地將兩元合一,其融合的交織點就在「成長股」上。

 

    格雷厄姆對於「成長股」有很大戒心。他將成長股定義為:「其過去每股收益的增長遠高於整個普通股的收益率且人們預計今後仍會如此(一此權威人士認為,真正的成長股應該有望在10年至少將其收益翻倍,即它們的復合年收益率增長超過7.1%)。」

 

    對於成長股的喜愛,市場趨之若鶩。但「現代股市的變動是一種大量技巧運用在一個狹窄領域。聰明人之間相互競爭」的過程中,成長股必然以高市盈率出售,「並且在過去一段時間以比它們的平均收益高許多的倍數出售,因而是存在問題的。這說明在成長股中已經導入了相當重的投機因素。」格雷厄姆的戒心在於成長股的價格遠高於內在價值,其強調的安全邊際無法形成。例如成長股的代表IBM,1961年前,為幾年前購買它並堅持持有的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在1961年至1962年的6個月下跌中,價格削去了50%。成長股在經濟向下的背景下,表現得更加脆弱。不僅價格下跌,而且收益也如此,給它們的投資者造成了雙重損失。

 

    格雷厄姆還對比研究了另外一隻成長股的代表:可口可樂。1947年,可口可樂市盈率為26倍,同期的IBM為15倍。這說明市場認為可口可樂未來將增長得 更快。然而,兩者的表現恰恰同市場預期相反。IBM高速增長,1957年是1947年股價的12倍,市盈率是1947年的48倍。而可口可樂帶給投資者卻 是極大的失望。1957年的股價還不到1947年的一半,也就是說1947年買入可口可樂1000美元,1957年只剩620美元。如果買入IBM,將是11800元,是可口可樂的19倍。

 

    格雷厄姆在成長股上的研究是反覆體現的風險,其研究樣本證明著公司過去的發展並不能說明未來,這也是歸納推演的最大問題。有趣的是,兩個樣本中的可口可樂成為了巴菲特投資最大的金蛋,IBM也在2011年被標上巴菲特的印記。

 

    每一個投資者都願意選擇業績增長更好的公司,但是過分注重成長,買入高PE、PB,而忽視買入價格,不僅是資金安全的大忌,而且可能跑不過低成長的公司。《奧馬哈之霧》作者任俊傑在新文《荒島挑戰》列舉了華爾街統計怪傑的詹姆斯.奧肖內西提供的研究:「1951-1996年,全部股票和大盤股票中50只最低PE股票(每年按最新股價調整一次)的年復合回報分別為12.65%和14.10%,而50只最高PE股票的年復合回報分別為9.35%和9.71%。指標換成PB後,全部股票和大盤股票中50只最低PB股票的年復合回報分別為15.05%和14.82%,而50只最高PB股票的年復合回報分別為8.42%和13.23%。」

    格雷厄姆總結到:「
對未來的判斷也許是錯誤的,迅速成長的股票通常不能持續長久。當一個公司已經有了輝煌擴展的業績,其規模越大,重溫以往的輝煌就越困難,達到某個點以後,增長曲線將趨緩變平,許多情況下它將轉而向下。」

 

    學習完格雷厄姆對於成長股的戒心,看看巴菲特是如何在成長股上昇華的。芒格是建立巴老「好生意」概念的推動者,他對格雷厄姆的不屑核心在於格雷厄姆忽視公司基本面談內在價值。他認為收購一個優質的公司並讓其持續運作下去遠比買下一家價格雖低卻在苦苦掙扎的公司要有前途。他敦促巴菲特該走購買優質企業的方向,即「不求迅速的勝利,只求長期的成功。」

 

    巴菲特的融合理念是買入具有長期競爭力的,擁有經濟特許權護城河的,永遠都有價值的公司,這就是成長股中的超級明星企業。其看中的不是企業的成長數據,而是產生這些數據後面的經濟特許權。儘管此類企業也會遇到成長的煩惱,但只要特許的護城河不斷加深,那麼時間會帶領企業走出困境。喜詩糖果是他們「好生意」的第一成果,80年代喜詩在美國經濟衰退中同樣大幅關閉州外的分店,但護城河帶領他們走了出來,克服了格雷厄姆恐懼的衰退。巴菲特說過沒有喜詩,就不會買入可口可樂。​巴菲特、芒格價值投資體系下的超級明星股從格老買入價格和內在價值間的短期安全邊際,拓展到憑藉特許權產生更大內在價值而創造的更廣闊的中長期安全邊際。

 

    學習的樂趣,可以說的清什麼是價值投資者應該選擇的「成長股」了。也許結論很簡單,但是沒有格雷厄姆提醒的風險,也許二元依然會扎入成長股的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6

金融效率是特許權的試金石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mf6.html
 金融效率(Financial efficiency)是金融業務中常見的概念。對於非金融企業,其定義為「企業的資本投入與利潤產出的關係。在百度上以「金融效率」和「價值投資」並列作為關鍵詞,未搜到相關的文章。聯想到《奧馬哈之霧》中反覆提及的「資本回報」,這可能是我們在價值投資學習中容易忽視的一部分

 

   格雷厄姆曾經說到一個企業經營的是否好,不僅在於其盈利狀況,還在於有沒有達到資本的最佳利用,既是不是以最低成本產出最高利潤,金融效率高不高。

 

   提高金融效率對於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來說,往往興趣很小。事實上,「管理者總是從股東手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本來減少自己的金融問題。這樣,一個典型的管理方式在操作上往往需要更多的資本,如果股東允許的話(事實上他們經常允許)。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大型企業的公眾股東們能像一個年輕而精力充沛的企業家一樣,為了從自己投入的資本中獲取最大收益而艱苦努力。」所以管理層對於金融效率的提高漠視居多。

 

   在眾多價值投資的書籍中,二元發現很少有人再提及格雷厄姆的「金融效率」思想。在學習巴菲特收購案例中,二元不斷體會了金融效率的重要性。金融效率高的企業,是以較少的資本投入取得較高的資本回報,即資本回報領先。金融效率遙遙領先的企業實質上是巴菲特鍾愛的一次投入,永遠生錢的經濟特許權模式。只有擁有特許權的企業才能不依靠資本的持續投入,而長期地保持競爭力。

 

   資本回報並不能在財報中直接體現,可以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利潤減去優先股股息與股東權益的比率 )做類似考察。

 

   巴菲特在1979年致股東信中提到:「我們判斷一家公司經營好壞的主要依據,取決於其股東權益報酬率,而非每股盈餘的成長與否。」ROE作為價值投資最重要的判斷依據,其根本還是資本回報。資本回報揭示了企業在每賺一塊錢利潤的背後使用了股東多少資金。如果能夠瞭解此點,價值投資的理念就豁然開朗。《奧馬哈之霧》一書在「靜止的時鐘」章節就股東權益報酬率做了深入的探討。

 

   上市公司的每股盈餘是ROE同每股淨資產的乘積,因此,提升每股盈餘有兩個緯度,一是提高ROE,二是提高每股淨資產。巴菲特更喜歡的是提升ROE。他在1985年致股東信中寫道:「當資本報酬率平平時,這種累加式的賺錢方式實在是沒有什麼了不起。你坐在搖椅上也能輕鬆達到這樣的成績。只要把你存在銀行的錢放著不動,一樣可以賺到加倍的利息。」

 

   綜上所述,金融效率高的企業無疑是ROE和淨資產長期雙增長的企業,這種雙增長如果能夠長期持續,並保持資本回報的領先,那企業就可能是擁有經濟特許權,具有護城河的超級明星企業。金融效率是超級明星股擇選的試金石。    

 

鏈入網友:價值樂園的博客 的一文:淨資產收益率:好公司第一定律

 

按照現代經濟學方法論,證實是不重要的,關鍵是證偽。

 

    迄今為止,我還沒有發現哪個保持高淨資產收益率的公司,利潤和淨資產沒有大幅增長。也沒有發現利潤持續(4-10年)大幅增長的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很低的(低於10%)。所以需要朋友提出反例。

 

    證實一下。

    1、一個公司如果有x%的淨資產收益率,並且能保持。那它的利潤就會按x%的複利增長,淨資產也會按x%的複利增長(假設利潤再投資)。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淨資產

10.0

11.5

13.2

15.2

17.5

20.1

23.1

26.6

30.6

35.2

40.5

利潤(15%)

1.5

1.7

2.0

2.3

2.6

3.0

3.5

4.0

4.6

5.3

6.1

淨資產

10.0

12.6

15.9

20.0

25.2

31.8

40.0

50.4

63.5

80.0

100.9

利潤(26%)

2.6

3.3

4.1

5.2

6.6

8.3

10.4

13.1

16.5

20.8

26.2

 

    從上表可以看出,15%的淨資產收益率,10年後利潤增長了4倍,淨資產也增長了4倍。26%的淨資產收益率,10年後利潤增長了10倍,淨資產也增長了10倍。

 

    2、如果這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假設公司交易價格都按淨資產定價,那公司的價值要分別上漲到原來的4倍和10倍。

 

    3、如果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假設市場對公司的估值和10年後一致的話(PE、PB估值),公司的股價就要上漲4倍和10倍。

 

   典型的例子就是沃爾瑪:

 

 

年份

1970

1972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8

銷售額(百萬)

30.9

78

236

1248

6400

25810

82500

165000

281500

374500

經營利潤

2.2

5.6

11.5

74.3

501

1707

4262

8710

17300

22000

經營利潤率

7.1%

7.2%

4.9%

6.0%

7.8%

6.6%

5.2%

5.3%

6.1%

5.9%

淨利潤

1.2

2.9

6

41.2

271

1076

2681

5324

10267

12731

股東權益

6.2

10.7

36

165

984

3965

12726

25878

49396

64608

淨資產回報率

19.4%

27.1%

16.7%

25.0%

27.5%

27.1%

21.1%

20.6%

20.8%

19.7%

 

    1970-1980年,沃爾瑪的利潤增長了35倍,1980-1990年,利潤增長了25倍,1990-2000年,利潤增長了5倍,2000-2008年,增長了2.5倍。而沃爾瑪的股價也上升了3000倍以上。

    沃爾瑪保持了超高的淨資產收益率,1970-1995年常常超過25%。因為沒有詳細分析沃爾瑪的融資和分紅數據,所以利潤增長率會有不同。但說明好公司 第一定律是夠了。沃爾瑪把賺來的錢開新店,驅動了利潤和淨資產的上升,最後驅動了股價的上升。沃爾瑪在上市後30年裡,投資回報率只落後於西南航空和巴菲 特。

 

    如果一家公司有高的淨資產收益率,但不把利潤保留再投資,也是一家好公司。

    典型的例子就是喜詩糖果。

 

年份

1970

1972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7

銷售額(百萬)

 

31.3

50.5

97.7

 

 

 

 

 

383

經營利潤

 

4.2

11

16

29

 

 

 

 

82

經營利潤率

13.4%

21.8%

16.4%

 

 

 

 

 

21.4%

淨利潤

 

2.1

5.1

7.5

14.5

 

 

 

 

40

股東權益

 

8

 

 

 

 

 

 

 

40

淨資產回報率

26.3%

 

 

 

 

 

 

 

100.0%

註:很多年份沒有數據,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數據。

 

    喜詩糖果的淨資產收益率從1972年的26.3%上升到2007年的100%——非常非常非常高的數字。巴菲特在2007年的信裡說「1972年購買以來 的稅前總收益是13.5億美元,而這一切最初投入的資本僅僅是2500萬美元,增加的資本投入只是區區3200萬美元,淨現金流入13.18億美元」。喜 詩糖果的業務特性決定了不可能大規模擴張業務,所以把利潤分配給股東。也就是自由現金流。

 

    和沃爾瑪比喜詩糖果要遜色一些,因為喜詩糖果分配的利潤要有高的再投資收益率才能得到長期的高的投資回報率,沃爾瑪直接幫股東完成了這個工作。巴菲特可以用喜詩糖果分配的利潤來投資,一般人就要難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4

云服務封閉圈:電視生產商可能的未來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nep.html

近日同電視業內的朋友聊天,作為一個業外人士,提出了一些天馬行空的看法,似乎還有些可能,現總結留念如下:

 

未來電視的發展方向:終端化。類似雪球Linan同學總結手機的未來就是人的第六官,那麼電視屏幕的越來越大,注定它是第七官,與手機彼此無法替代的基於云應用的第七官。

 

未來電視的消費者需求:大屏幕視頻(3D)、大屏幕交流(高清群體FACETIME等)、傻瓜型操控(語音、手勢、腦電波等)、人機互動(遊戲、健身等)、云服務中轉放大(手機、電腦交互共享)等。

 

電視生產商的不可替代性:通過硬件的生產或是創新,注定是時間的敵人,賣價接近成本。但是通過云成為人與人交流的第七官,那麼等同QQ,你可以不玩,你的圈子不允許你不玩

 

不可替代的實施可能性:每台電視都具有唯一的ID, 如同網卡。如果生產商將自己生產的電視構建成一個封閉的人際交流圈,那麼它具有排它性,這是客戶粘性的開始。可以設想,國內廣電的同軸網雙向改造完成只是 時間的問題,全國性的骨幹網也是時間問題,1號電視與10號機,一起隨著云上的健身操嘮嗑,爽!這個圈子越來越大的時侯,你不得不買這個品牌的電視。

 

封閉圈的實施可能性:從產品轉向服務再升級為圈子,才可能賺取超額利潤。蘋果是最好的案例,其從卓越的功能機升級到同類型產品的奢侈品再到生活圈工具的轉變。想想愛馬仕、LV不也是如此嗎?人注定是要通過社交來滿足自己高層次的需求,而社交天然是排他性的,是個封閉圈。不擁有某些資源,是進不了這個社交圈的。如此,電視成為人際關係終端的封閉圈是可行的。基於第三方與圈外的交流與封閉圈不構成衝突。

 

未來的遙控器:具備內容輸入功能,類似IPHONE是現在幾十年不變遙控器的最好替身。百度、360不要造什麼智能手機了,造遙控器吧!更能固化入口權。

 

生產商的戰略實施路線:硬件固化每台機器的ID--》廣電某省網運營商云服務平台搭設--》基於ID的免費高清3D視頻云服務(類似高清3D視頻收費服務)--》視頻交互共享健身、遊戲--》高清群體FACETIME(基於政策的制約)--》完成云服務的溝通教育,全面實施云服務終端的產品戰略--》哥賣的不是電視,是「云」。

 

備註:本文探討的未來可能就是5年以內的事情。雪球棗樹同學說,未來只有眼鏡,我似乎恍然大悟。5、6年前我就開始接觸視頻眼鏡了,儘管佩戴不是很舒服,但是我相信未來的技術一定會滿足大視頻的需求。被打敗了!未來沒有電視,只有眼鏡!

 

胡思亂考,很有意思!

--二元寫於2012年5月17日1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0

價值投資會讓人長壽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0nli.html

近幾日的暴跌,二元似乎比以往坦然,甚至都不再去想看看盤面,儘管我還有不少投機股在帳上。

 

如果以近似有效的估值買入了符合安全邊際並具有長期競爭力護城河的公司,好像是沒有多少理由去看盤面了,去隨著盤面起舞搏擊損傷腦細胞了。

 

要做的似乎只是不斷的尋找可以持有10年以上的公司和從過程中糾正自己的錯誤。

 

做5、6年的財務報表分析似乎也比做盤面趨勢判斷更省腦力,糾結的也少。畢竟,找尋的是買入的價值基礎,而不是時機。與即刻的時間點關係不大。早一天,晚一天找到合適的公司,意義不大。

 

昨天加倉的長城汽車今天的雄起似乎也沒有帶來以往被證實後的歡樂。畢竟,以往追的是瞬間的準確,現在是持久的正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根據老祖宗靜養的觀點,價值投資似乎可以讓人過得更平淡一些,長壽。   

 

--二元寫於價值投資博客學習一個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