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結束了,許多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時常提起的「中國經濟硬著陸」並沒有發生。有些投資者因此感到慶幸,有些投資者卻更加警惕。
法興銀行在近日的一份報告中解答了許多關於所謂的「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疑問,這份報告也因此成為「最悲觀的」中國經濟前景假設。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對該報告的部分重要內容有過介紹,詳情請看 如果中國增長低於6%,資產價格會怎樣? 而本篇悲觀版中國經濟完全報告系列是BI刊登的法興銀行原報告內容的完整呈現,希望能夠給讀者一個更清晰的介紹。
法興銀行在報告的開篇對中國經濟現狀表示了擔憂,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是不平衡的,稱「中國希望能夠促進家庭消費,減少固定資本構成,但這樣做會引發硬著陸風險」。
對比日本1978-2012年間的「回歸原點」現象,法興銀行拋出問題: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因為從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出,依靠貿易驅動的經濟規模擴大有其致命的侷限性:
法興銀行還就中國經濟問題做了一份客戶調查,問:在最壞的情況下,你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會有多低的水平?結果其實還算樂觀,幾乎2/3的投資者認為最壞的情況也就是GDP增長降至5.5%-7%,在接受調查的投資者中,歐洲人對中國經濟的展望最為悲觀:
這份調查還繼而拋出了一個問題:在最壞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場會受何影響?以下列出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硬著陸」(GDP增速降至4%)之後,幾種主要大宗商品和股票的預期,調查顯示,投資者普遍認為石油、金屬和H股會下跌25%,美股和歐股會下跌15%,但在對黃金價格的假設預期中,投資者的意見產生了較大的分歧:
接下來,法興銀行對硬著陸的影響進行了詳細剖析,分別對大宗商品市場、外匯市場、亞洲資產、全球市場、全球經濟等方面將潛在受到的衝擊做出了詳細的分析:
大宗商品篇
雖然中國是多種主要大宗商品的重要需求國,但是許多種產品的價格已經跌到其開採成本之下了,這種情況在金屬市場中已經成為問題所在,該領域的運作成本要比固定成本高許多:
法興銀行和其調查採訪的投資者分別對幾種主要金屬和布倫特石油價格可能受到的衝擊做出了情景預測,如果中國遭遇經濟硬著陸,投資者對金價的未來走勢非常悲觀,但對一些主要工業金屬的預期卻相反。而法興銀行的分析師則認為金屬價格將暴跌45%,黃金價格會有所上漲:
外匯市場篇
在硬著陸的情景假設下,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美元將成為一個主要的受益者。法興銀行預計在該情景下美元兌諸如澳元等亞洲澳洲貨幣的匯率會上漲10%:
(在隨後的篇章中,您將看到法興銀行對亞洲資產、全球市場和全球經濟受潛在「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影響分析,敬請期待)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勇 總體市值已達到成熟資本市場水平的A股市場,其上市公司的股東意識或許還與成熟市場相去甚遠。
4月18日,投資者關係及金融公關諮詢服務商潤言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正式發佈《201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是國內首份針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工作(Investors Relations, 簡稱」IR」)的系統性研究報告。報告針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的現狀做出深度解讀,並就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專業建議。
報告認為,總體而言,投資者關係管理理念已經在A股上市公司中獲得了普遍認知,但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係工作在主動性、系統性和持續性方面仍有欠缺。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對危機的管理能力仍較為薄弱。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何對待投資者、如果管理與投資者的關係是反映上市公司股東意識的一個重要指標。
此次調查報告得到了608份A股上市公司的回應,其結果顯示出,A股上市公司IR工作的系統性和持續性不足。調查顯示,僅33%的公司切實制定了長期導向的IR策略及實施規劃。
另外,雖然72%的受訪上市公司對投資者和分析師信息進行了數據化處理,但僅16%的受訪上市公司進行了系統化的投資者識別、分類及動態管理。而根據不同投資者的習慣偏好、關注程度來設計溝通內容和溝通方式的精細化管理形式則十分罕見。
不過,A股上市公司IR工作的主動性有所增加。調查顯示,法定信息披露和三會相關工作在IR工作精力中的平均佔比為51%,投資者和分析師溝通、媒體溝通及新聞發佈、危機公關等主動性IR工作精力佔比49%。
而調查還發現,市值越高的A股上市公司,對IR工作的認知越深入,亦更加傾向於在此項工作上投入更多資源,對工作效果的滿意度也更高。在行業方面,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A股上市公司在IR工作中表現出色;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上市公司對IR工作的重視程度較高、投入力度較大,工作效果也更好。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溝通渠道日漸豐富,業績發佈時,受訪上市公司主要通過現場推介會(一對多)、上門拜訪(一對一)和電話會議三種方式與投資者溝通,使用率達61%。日常溝通中,受訪上市公司對新型溝通工具(如:微博、微信、公司網站互動專區等)使用率只有11%。同時,通過新型溝通渠道發佈的信息在內容的豐富性、發佈的及時性和形式的互動性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而在溝通內容方面,A股投資者非常關注影響上市公司短期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盈利預測、財務指標變化原因、重要資本運作計劃、盈利來源和業務結構等。由於信息披露的限制,前三類問題也成為A股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溝通中的難點。
另外,調查報告顯示,A股上市公司在媒體溝通方面缺乏開放心態,危機的應對和處理能力較弱。而大多數公司的日常媒體溝通工作多以應急型為主,在溝通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最後潤言在調查中還發現,伴隨A股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如做空機制的形成和輿論監督的不斷深化,受訪上市公司對外部專業性服務需求顯著增加。這些公司越來越願意使用外部IR專業顧問服務,如專業培訓、媒體關係顧問服務、系統性IR策劃以及專業信息收集與分析等。
潤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此次調查能對國內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工作現狀做出客觀真實的描述,為A股上市公司提升投資者關係工作質量、公司治理水平乃至改善公司戰略提供幫助,也能為促進A股市場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
近日,農夫山泉「質量門」事件仍在持續發酵。面對各界對其產品質量的質疑,5月2日,農夫山泉公佈美國國家測試實驗室164項全套檢測報告,稱產品品質全面優於美國FDA瓶裝飲用水質量標準(標準號:21CFR165.110(b))。其中32項優於2-10倍、45項優於11-1000倍。農夫山泉產品品質不但全面優於《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也全面優於美國FDA瓶裝飲用水標準。
此前,4月16日農夫山泉在官方微博曬出產品的檢測報告,稱農夫山泉產品全面優於國家自來水標準(即《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其中21項指標優於國標12-1000倍。
另據中新網4月13日報導援引浙江省質監局表示,根據統計,2011-2012年,浙江省質監局對農夫山泉天然水共監督抽查13批次,依據《浙江省飲用天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查評價規則》評判,全部合格。該評價規則明確的檢驗依據包括地方標準(DB)的《瓶裝飲用天然水》(DB33/383-2005)以及國家標準(GB)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19298-2003);判定原則包括「當產品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中強制性條款和執行的企業標準(含明示質量指標)各技術要求不一致時,應按其中最嚴要求進行質量判定」等。
儘管目前的檢測結果顯示農夫山泉的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但農夫山泉的產品標籤註明的產品標準為浙江省地方標準《瓶裝飲用天然水》(DB 33/383-2005)。
浙江衛生廳:浙江標準不得與國家標準相違背
4月10日,京華時報曾報導稱,農夫山泉飲用水產品執行的浙江標準,還不如國家自來水標準。
4月20日,浙江衛生廳發佈官方說明稱,《瓶裝飲用天然水》(DB 33/383-2005)是浙江省質監局在2002年組織制定、2005年進行修訂的產品質量標準。該地方標準在2005年修訂時,其中衛生指標執行《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9298-2003)。2008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分別在1月和9月批准發佈了《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9298-2003)的兩次修改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地方標準在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實施後,自行廢止」的精神,我們認為《瓶裝飲用天然水》(DB 33/383-2005)中的安全相關指標不得與國家標準相違背。
浙江衛生廳稱,原衛生部《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生產企業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組織生產經營。因此,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僅適用於規範食品生產企業在浙江省範圍內的生產行為。
而早在4月初,廣東21世紀網曾就該條規定報導稱,農夫山泉廣東分公司生產的飲用水產品仍執行浙江標準而非廣東標準,已經違反國家規定。
新京報5月3日社論指出,農夫山泉的「質量門」呈現出中國瓶裝水行業標準的亂象。小小一瓶水,國家標準就有4套,如果再加上生活飲用水標準,我國關於飲用水的國標達5個。而國標之外,還有著五花八門的地方標準,而這些標準多為企業主導制定,大玩華而不實的概念炒作,如山泉水、天然水等。瓶裝水之亂,不僅讓消費者無所適從,也埋下了健康安全的隱患。
4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將加快包裝飲用水標準的清理,對相關標準中的安全指標進行整合,及時制定包裝飲用水通用標準。
新京報社論表示,瓶裝水取消地方標準,統一國標,方向已然明確,關鍵在於衛生部門能否履行法定職責,無懼各種利益阻力,當好公眾健康看護者的角色。
北京桶裝水協會發出下架通知
另據京華時報報導,農夫山泉在標準問題上的違規行為已引起行業協會的關注,5月2日,北京市桶裝飲用水銷售行業協會下發《關於建議北京市桶裝飲用水行業銷售企業對「農夫山泉」品牌桶裝水進行下架處理的通知》,要求北京市桶裝飲用水行業各銷售企業即刻對農夫山泉桶裝飲用水產品做下架處理。主要理由是農夫山泉品牌桶裝飲用水在北京市銷售期間,未向政府主管單位和銷售企業提供任何在北京地區生產的農夫山泉品牌桶裝飲用水的產品標準和相關產品合格資質證明文件,以及生產廠商的合格檢測報告。
北京市桶裝飲用水銷售行業協會是北京市社會建設辦公室、北京市民政局批準成立的北京市唯一的桶裝水行業協會組織。下一步,行業協會會盡快向工商、質監等部門報告情況,加大市場整治力度。
在本報報導他的漁場遭遇神華劣五類污水污染後(詳見本報《低碳週刊》5月7日21版報導),5月13日,包頭漁政等部門專門前往他的漁場來取魚樣,準備拿到北京進行化驗。
為此,他在13日下了420米長的7片魚網,但到了14日,他只捕到10條一寸長左右的小魚,總計才半斤左右。這距離漁政部門需要化驗的3公斤要求甚遠。
而2011年他發現魚被污染時,曾多次找漁政部門未果。劉智傑是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7組漁場承包人。2010年秋季,有釣魚者發現他的漁場的魚味道有腐蝕的感覺。次年春季破冰後,大批死魚翻上來,他才發現魚池出了問題。
為此,劉智傑一直在向環保、漁政等部門呼籲調查包頭一級水源地水質污染問題。但一直未得到官方檢測結果。
近期,本報從有關渠道獲得了一份被「掩藏」了2年之久的檢測報告,即包頭環保和農業部門對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以下簡稱神華煤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排污的檢測報告。
包頭市環境監測站的報告顯示,2011年3月31日該部門對神華排水樣品分析結果是,化學需氧量、溶解性總固體分別為68毫克/升和2240毫克/每升,超過了(《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5類地表水40毫克/升的標準的45%,屬於劣五類。而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溶解性總固體含量需要在1000毫克/升以內。
另外本報報導的神華污水導致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7組耕地荒蕪被棄的原因也找到,根據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檢驗報告顯示,在2011年對水樣監測,神華污水全鹽量為1.33g/kg[每立方分米(升)1.33克],超出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的30%。
西北農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同延安認為,依據上述報告,該灌溉水偏鹼性。不適於非鹽鹼地區作物,特別是氯離子含量超標,對作物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
劣五類污水入黃排污報告曝光
一份被「掩藏」了2年之久的檢測報告曝光。
根據上述包頭環境監測站的監測報告顯示,神華煤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以及寶鋼電廠對黃河水污染嚴重。按照地表水標準,屬於工農業均無法使用的劣五類水。
這份對3月31日神華包頭煤化工公司排水的監測報告顯示,化學需氧量為68毫克/升,超出了(《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5類地表水40毫克/升的標準。
當期在西海湖漁場北部取樣水的化學需氧量為70毫克/升,也為劣五類地表水。而該漁場為野生魚漁場,並不允許網箱養魚,為包頭市一級水源地,需要達到2級地表水標準,即化學需氧量需要達到15毫克/升以下的含量。
上述漁場為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村民劉成義承包。該漁場北部取樣水的氨氮含量為0.997毫克/升,為3類地表水標準,也未達到一級水源地可以直飲的二類地表水標準。同期取樣的神華污水氨氮含量為0.745毫克/升,也超出了2類地表水0.5毫克/升的標準,為二類地表水。
另外該報告也顯示,在反映為神華排水,神華鐵路緯四路口北150米,包鋼電廠灰廠排口,虎賁亥洩洪入黃口的污水中,溶解性總固體的含量,也均超過了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的1000毫克/升的含量。其中神華排水含量為2240毫克/升。虎賁亥洩洪入黃口溶解性總固體含量為1610毫克/升,超出正常標準的60%以上。
但是劉成義,以及劉智傑的漁場到底是溶解性固體超標,還是化學需氧量超標導致大批魚死亡,仍無答案。劉成義指出,在2011年曾要求漁政部門前來嘗魚,也吃出了腐蝕味道,當時都吐了,儘管一再要求其化驗,卻一直沒有動靜。
劉成義稱,污染應該主要是神華導致的。因為包頭電廠已存在了很多年,沒見漁場死魚事件。「神華是2010年開始生產的,下半年漁場出了問題,問題應該主要在神華。」
為此,劉成義一再找環保部門反映相關情況,從包頭一直到內蒙古,直到環保部。最後環保部於2013年1月15日對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的煤制烯烴項目,以配套管網未建成,環評未驗收為由,下發10萬元處罰書,勒令停產。不過,有媒體調查發現,上述項目並未停產。同時2月份環保部進行了驗收,3月份下發了驗收證書。
耕地鹽分超標緻百畝耕地絕收
2個水樣pH超出中國農田灌溉水最高限制標準。
同時,本報記者獲得的另一份農業部門的檢測報告顯示,神華污水對當地耕地的影響。
包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2011年的一份檢測報告分析認為,其2份水樣的全鹽量含量分別為1.33g/kg、1.4g/kg,超出了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非鹽鹼土地區1g/kg的標準。
該報告也顯示,其2份報告的ph值分別為8.98、9.45,均超出了5.5-8.5的上述水質標準。此外,氯離子兩份水樣也分別達到316.5mg/kg、337.1 mg/kg以上,超出250mg/kg的限值。另外硫酸根離子的一份水樣也處於超標狀態。
西北農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同延安分析稱,「依據上述報告,該2個水樣pH超出中國農田灌溉水最高限制標準,說明該灌溉水偏鹼性。」
「且含鹽量高,雖未超出鹽鹼地區標準,但超出非鹽鹼地區標準,所以不適於非鹽鹼地區作物,特別是氯離子含量超標,對作物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他給出結論。
此前,多名包頭市九原區哈林格爾鎮蘭桂村7組村民稱, 神華煤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的污水導致鹽鹼程度高,導致該組500多畝減產甚至絕收,進而最後被撂荒。
該組村民趙玉柱今年60歲,全家有40多畝地,其中30畝在黃河邊本地,已經全部被化工污水污染,目前只有10多畝地距離遠,未澆上黃河水才沒被污染。
他指出,2010年他種玉米畝產1000多斤,2011年畝產下降,每畝只有300-400斤,畝產收入甚至不敵人工,於是在2012年將這黃河水澆壞的30多畝全部放棄。2013年繼續全部放棄撂荒。
4月底,本報記者在當地看到,已被污染的水仍在源源不斷地往蘭桂村的農田澆地。當地村民給記者的解釋是,目前政府打的1口深井非常有限。全組大部分田地,仍不得不使用黃河污水澆地。
但是該污水澆灌地後的玉米,農民不會自己食用,最多作為飼料。
離奇的配套污水處理管網
難道神華污水排到天上去了?
儘管2013年2月,神華煤制油化工公司包頭分公司的煤制烯烴項目,通過了環保部環評。但該項目的污水到底排向了何方,仍舊是個謎。
在本報5月7日報導神華劣五類工業污水直排黃河後,劉智傑被包頭環保部門、神華、當地鄉鎮部門的有關人士,「邀請」到九原區立交橋下的污水口勘察,被告知目前仍在排污的水屬於包鋼的污水排放口,而不是神華排污口。
也正是該排放口,其4月份的取樣水被拿到北京監測,測出工業污水達標,但是未達到地表水5類標準。
不過劉智傑和劉成義還是表示了納悶:在2011年監測該排污口時,西邊的幾個排污口水就很少,當時主要是右邊的一個排污口排水入黃。現在右邊的排污口被檢測仍是劣五類污水,西邊的排污口近期未排,政府告知說此未排污水的排污口屬於神華排污口,但是右邊的排污口不是神華排污口,難道神華污水排到天上去了?
為此,劉成義專門去了神華所稱的尾閭工程(神華稱,今年2月份環保部對神華污水進行了環評驗收,工業污水不再直排黃河,而是排入了包頭市的污水截流的尾閭工程),但是未發現該工程啟動。同時包頭市九原區污水處理廠也未竣工,南郊污水處理廠也早已搬遷。所謂鹿城區污水處理廠,只是一個沉澱池,並無污水處理廠。
「過去環保部門下的文件,說導致漁場污染的主要是神華,如果現在說神華沒排污了,那過去環保部門的文件下錯了?!包頭環保部門報告寫的神華污水超標報告又是從何而來?!」5月18日,說起這些,劉成義感到無奈。
劉成義想詳細瞭解的是,既然今年1月15日下文件,讓神華停產,原因是配套管網沒建成,到2月份,神華環評就驗收了,3月份下發驗收文件,「這1個月內配套管網運行好了,難以置信」。
為此,劉成義在5月24日向環保部申請環評公開。
他申請公開的內容包括3月18日環保部對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的神華煤制烯烴項目的驗收報告——《關於神華煤制烯烴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意見的函》(環驗〔2013〕62號)。
同時申請公開2013年1月15日神華的煤制烯烴項目環保設施未通過環保部門驗收的調查報告,即——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2012年9月27日《關於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頭煤化工分公司環境違法問題的調查報告》(華北環督發〔2012〕105號)。
瑞信近期發佈的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對目前全球財富分配情況做出了詳細的研究。
報告顯示,全球0.6%的富人(約2900萬人)擁有的資產佔全球總資產的比例為39.3%,達到87.4萬億美元。
在此前2010年的瑞信財富報告中,一個不爭的事實顯而易見:在全球央行的政策之下,富人越來越富,窮人則顯得愈發貧窮。
2013年瑞信財富報告的部分要點如下:
1)2012年中期,全球家庭財富共計223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人均4.9萬美元。這個數字相較與上一次報告中的全球總財富下降了12.3萬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歐洲家庭財富總量縮水了10.9萬億美元。
然而,2012年中的全球財富已經比2000年時的數字翻了一倍,當時的數字是113萬億美元。
其中,非洲、印度以及拉美國家的家庭財富有所減少,但北美和中國的家庭財富有所增加,予以抵消。
2)瑞信預計,此後5年內,全球家庭財富將增長近50%,到2017年將達到330萬億美元。
3)瑞信預計,此後5年內全球百萬富豪數量將會增長1800萬人次,到2017年達到4600萬人。
4)瑞信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國家。然而同期內,美國將依然保持全球最富有國家的位置,財富總額達到89萬億美元。
下圖顯示了2011年-2012年全球財富分佈的變化:
2011年中期,全球財富總量已經從2007年金融危機後得以恢復,除非洲之外,全球其它地區的家庭財富總量已經恢復或超過危機前的水平。下面兩幅圖為2000年至2012年全球財富總量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拉丁美洲財富增速受金融危機影響甚微,而危機後財富增長恢復最快的中國在2011-2012年度中,財富增長趨於平緩:
下圖為全球財富分佈的地圖,最富有國家的定義為,成年人平均財富超過10萬美元,多分佈於北美、西歐、富有的亞太和中東地區。其中,瑞士榮登榜首,2011年時瑞士人均財富已經達到54萬美元。但由於匯率波動等因素,2012年這一數字降至47萬美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中日本成年人人均財富由27萬美元降至26萬美元,也因此從排行榜第四位降至第七位:
(未完待續)
瑞信近期發佈的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對目前全球財富分配情況做出了詳細的研究。
2013年瑞信財富報告的部分要點如下:
1)2012年中期,全球家庭財富共計223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人均4.9萬美元。這個數字相較與上一次報告中的全球總財富下降了12.3萬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歐洲家庭財富總量縮水了10.9萬億美元。
然而,2012年中的全球財富已經比2000年時的數字翻了一倍,當時的數字是113萬億美元。
其中,非洲、印度以及拉美國家的家庭財富有所減少,但北美和中國的家庭財富有所增加,予以抵消。
2)瑞信預計,此後5年內,全球家庭財富將增長近50%,到2017年將達到330萬億美元。
3)瑞信預計,此後5年內全球百萬富豪數量將會增長1800萬人次,到2017年達到4600萬人。
4)瑞信預計,到2017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富有的國家。然而同期內,美國將依然保持全球最富有國家的位置,財富總額達到89萬億美元。
本篇為系列第二篇,歡迎參看瑞信2013財富報告(一):全球223萬億美元資產如何分佈?
全球成年人人均財富及其構成的變化趨勢:
下圖顯示,2000年至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全球平均家庭淨財富一直處於增長趨勢中,隨後,這一指標下降近10%,到2011年,才恢復到稍高於危機前的水平。而2012年該指標的進一步回撤,使得平均家庭淨財富又低於峰值了。
然而,2012年,匯率的變化也對財富值環比變化有很大影響。
本世紀初,金融資產佔家庭資產組合的一半以上,但到2008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2008年之後,金融資產佔比又有所回升。
家庭債務方面,2000年至2007年,家庭債務激增80%,2012年中成年人人均債務為8600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
這期間,全球家庭資產組合的構成出現了廣泛的、系統性的變化,而最持久的一個特徵便是金融資產和債務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加。
舉例說明,歐洲家庭金融資產佔比43.1%,北美這一比例為67.1%,但是印度這一比例僅15.9%。而家庭債務佔比方面,歐洲是16%,北美是18.1%,印度和非洲分別為3.7%和8.7%。
進一步細分,家庭金融資產中股票佔比情況,美國高達43.4%,而德國和日本分別是20.1%和6.5%。
2011年中至2012年中家庭財富變化情況:
艱難的全球經濟環境以及美元升值等因素,意味著這期間全球家庭財富增加超過1000億美元的國家僅有四個:
美國:增加1.3萬億美元
中國:增加5600億美元
日本:增加3700億美元
哥倫比亞:增加1000億美元
下圖顯示,歐元區成員國在家庭財富方面經歷了最為巨大的損失,由於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變動,這一損失用美元來表示更是顯得慘重:
法國:減少2.2萬億美元
意大利:減少2.1萬億美元
德國:減少1.9萬億美元
西班牙:減少8700億美元
(未完待續)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7月2日發佈的《6月份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報告》顯示,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小幅攀升,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33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0%,環比增長10.7%。4個一線城市中,北京的環比漲幅最大,為30.1%。
同時,上海和深圳的漲幅分別為19.2%和2.9%。而廣州則較「另類」,出現了13.1%的環比跌幅。
報告稱,四大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分化明顯,是因為北京與廣州在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期間回暖力度較大,而上海與深圳回暖力度較小。報告稱,2013年4月開始調整時,北京與廣州調整幅度大於上海和深圳。
另一方面,報告同時顯示,6月份,2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8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1.2%,環比下降3.3%。這也是16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跌。
報告指出,6月20個典型城市樓市數據,表明住宅成交仍處於調整期。下半年的市場反彈,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一方面,一線城市住宅成交量「逆勢」攀升,而另一方面,據媒體近期報導,一線城市近日更是「地王」頻出,頻繁刷新最高紀錄。
據財新網6月28日報導, 6月27日,上海誕生了今年以來的總價新地王,成交價為47.21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導》,7月3日,經過62輪激烈競拍,備受矚目的「准地王」北京夏家胡同地塊由懋源置業摘得,總價為17.7億元,剔除保障房折合樓麵價約4.1萬元/平方米,溢價率約35%。儘管最終樓麵價略低於去年成交的萬柳地塊,但仍然是北京今年年內單價地王。
同日,一向號稱不拿地王的萬科在上海以總價48.7億元獲得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地塊,折合樓面單價21415元/平方米,溢價率近90%,時隔數日再次刷新上海年內總價地王。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向南方週末網表示,一線城市成交量的環比增長態勢如果繼續保持,不利於房價的控制。在市場成交量上升的過程中,房價勢必推高。
《6月份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報告》取樣的20個典型城市按一二三線城市劃分如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二線城市:天津、石家莊、青島、南京、杭州、南昌、福州。三線城市:唐山、淮安、揚州、常州、九江、莆田、惠州、茂名、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