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勇 總體市值已達到成熟資本市場水平的A股市場,其上市公司的股東意識或許還與成熟市場相去甚遠。
4月18日,投資者關係及金融公關諮詢服務商潤言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正式發佈《201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是國內首份針對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工作(Investors Relations, 簡稱」IR」)的系統性研究報告。報告針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2012年度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的現狀做出深度解讀,並就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專業建議。
報告認為,總體而言,投資者關係管理理念已經在A股上市公司中獲得了普遍認知,但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係工作在主動性、系統性和持續性方面仍有欠缺。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對危機的管理能力仍較為薄弱。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何對待投資者、如果管理與投資者的關係是反映上市公司股東意識的一個重要指標。
此次調查報告得到了608份A股上市公司的回應,其結果顯示出,A股上市公司IR工作的系統性和持續性不足。調查顯示,僅33%的公司切實制定了長期導向的IR策略及實施規劃。
另外,雖然72%的受訪上市公司對投資者和分析師信息進行了數據化處理,但僅16%的受訪上市公司進行了系統化的投資者識別、分類及動態管理。而根據不同投資者的習慣偏好、關注程度來設計溝通內容和溝通方式的精細化管理形式則十分罕見。
不過,A股上市公司IR工作的主動性有所增加。調查顯示,法定信息披露和三會相關工作在IR工作精力中的平均佔比為51%,投資者和分析師溝通、媒體溝通及新聞發佈、危機公關等主動性IR工作精力佔比49%。
而調查還發現,市值越高的A股上市公司,對IR工作的認知越深入,亦更加傾向於在此項工作上投入更多資源,對工作效果的滿意度也更高。在行業方面,金融行業和房地產行業A股上市公司在IR工作中表現出色;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上市公司對IR工作的重視程度較高、投入力度較大,工作效果也更好。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溝通渠道日漸豐富,業績發佈時,受訪上市公司主要通過現場推介會(一對多)、上門拜訪(一對一)和電話會議三種方式與投資者溝通,使用率達61%。日常溝通中,受訪上市公司對新型溝通工具(如:微博、微信、公司網站互動專區等)使用率只有11%。同時,通過新型溝通渠道發佈的信息在內容的豐富性、發佈的及時性和形式的互動性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而在溝通內容方面,A股投資者非常關注影響上市公司短期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盈利預測、財務指標變化原因、重要資本運作計劃、盈利來源和業務結構等。由於信息披露的限制,前三類問題也成為A股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溝通中的難點。
另外,調查報告顯示,A股上市公司在媒體溝通方面缺乏開放心態,危機的應對和處理能力較弱。而大多數公司的日常媒體溝通工作多以應急型為主,在溝通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最後潤言在調查中還發現,伴隨A股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如做空機制的形成和輿論監督的不斷深化,受訪上市公司對外部專業性服務需求顯著增加。這些公司越來越願意使用外部IR專業顧問服務,如專業培訓、媒體關係顧問服務、系統性IR策劃以及專業信息收集與分析等。
潤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此次調查能對國內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工作現狀做出客觀真實的描述,為A股上市公司提升投資者關係工作質量、公司治理水平乃至改善公司戰略提供幫助,也能為促進A股市場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