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版「海底撈」好市多:牛X的餐館的用戶體驗報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36.html便宜、實惠是好市多最初吸引我成為它會員的主要原因。好市多目前擁有6800萬名持卡會員,是全美最大的會員制零售商。美國大部分連鎖超市的商品平均加價25%,零售商場很多商品甚至要加價50%,但好市多堅持店內所有出售的商品在成本上最多只加價15%。入夏後我家附近賣的大櫻桃一直是六美元多一磅(一磅=0.45公斤),但是上週末我在好市多買的一盒兩磅的櫻桃才8美元……
好市多創始人之一詹姆斯•辛內格(James Sinegal)曾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財經電台CNBC的記者說,自己在零售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看到太多沉沉浮浮,許多像希爾斯(Sears)那樣曾經輝煌一時的商家最後變得門可羅雀,就是沒有抵制住加價的誘惑。
如果用普通的銷售模式衡量,好市多是一家多少有些奇怪的公司。他在同業中的會員費是最高的(55美元一年,美國另兩家大型倉儲超市BJ's和山姆會員店的會費分別是50美元和40美元。);店裡不向顧客提供購物袋;為了節省運營成本,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作為一家「財富500強」企業,公司也沒有專門的媒體公關團隊。
但當過去幾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時,好市多卻逆市而上,自2009年以來,股票價格翻了一番,持卡會員增加了近1500萬。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幾年,也是好市多發展最快的階段。截止到2013年5月,好市多在全球擁有627家分店,16萬多僱員。2012財政年度的總收入為991億美元,是美國第二大零售商(排在沃爾瑪之後),在全球零售業排名第七。
「低價」無疑是好市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獨特的經營理念,同樣在其所創造的「好市多奇蹟」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去年年初,因為工作原因,我從佛羅里達搬到新英格蘭地區的羅德島。接受新工作後,在網上尋找新住處時,除了交通、環境、距離工作地點的遠近等,附近有沒有好市多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獲得第一張會員卡數年後,我已經成為了好市多最忠實的顧客。每天早上起來,洗漱時用的牙膏、浴液、剃鬚刀;早餐吃的面包、喝的牛奶和咖啡;午餐時的水果,晚飯後的零食;冰箱裡的雞魚肉蛋,礦泉水,洗滌劑,擦碗布,通通都是從好市多買的。當然,還有衛生紙。去年好市多售出了10億卷衛生紙,連起來可以繞地球1200圈。
我還去好市多給車加油,配眼鏡,購買移動硬盤和辦公用品。在寫這篇文章時,我去好市多門外照了幾張相,然後想起來手中的相機也是幾年前聖誕節時從好市多買的。
像我這樣的消費者絕非個例,好市多六千多萬會員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像我這樣生活在好市多的產品中。而且,好市多還承諾,顧客在繳納會費後,任何時候若對服務不滿意決定退出,都將獲得全額返款。但是高達90%的顧客最後都像我一樣每年續費。
好市多賣場內貨物擺放整齊,價格標註清晰,銷售人員熱情、效率高。這些雖是表面文章,而且似乎並不難做到,但是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好市多在這些方面比它的大部分競爭對手比如沃爾瑪等都做得好很多。
大部分會員經過一段時間後,都培養出了對其商品質量的充分信任。由於好市多擁有巨量的銷售能力,所以在選擇供貨商時不僅可以在價格上極力壓低進貨價,而且對質量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我有一個在大型食品公司工作的朋友曾提到,好市多在選擇魚類產品時,對產地、水源、加工時間、加工方法、冷凍時間都有極為嚴格的要求,保證會員所購買的魚是市場上品質最佳的。
還有一些普通消費者不易察覺的因素。比如CNBC的報導中就披露,美國一家普通超市內出售的貨物種類有四萬種,沃爾瑪會高達10萬,但是好市多只出售四千種產品,同一類商品只有一到兩種品牌可供選擇。好市多的銷售人員經過研究發現,過多的選擇往往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所以一間普通超市內貨架上的牙膏種類可能會有高達60種,但是好市多只有兩種可供選擇,番茄醬總是只有一款「亨氏」。
「尋寶體驗」(treasure hunt)是另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策略。雖然產品種類不多,但是好市多會定期以非常低的價格推出一些高端或非常有特色的產品,讓會員們在購物過程中總是有驚喜。去年感恩節的時候就有紐約網友在微博上曬出了好市多出售的全羊照片,一隻羊只有100美元左右。
雖然一直以低價吸引人,但是好市多的目標人群卻是年收入在8-10萬美元左右的中產階級家庭。所以其店內出售很多相對中高端的商品,比如它現在是世界最大的高端紅酒銷售者之一,還開始低價銷售高檔手袋、瑞士名表和蒂芬妮的珠寶等。不過在銷售高端產品時,好市多一直注意避免讓奢侈品侵害了其苦心經營起來的低價形象,所以儘管GUCCI、 COACH也被排在普通的貨架上,但一些供貨商被要求更改其傳統的包裝,以在外觀上顯得廉價一些。
由於好市多定價過低,所以一些奢侈品品牌拒絕供貨,好市多往往從中間商處獲得商品。在名表和珠寶櫃檯上,好市多會貼出聲明,稱一些品牌的商家拒絕向好市多出售的產品提供售後服務,但是會員可以享受好市多提供的產品售後。
談到售後,好市多的退貨政策一直是會員們津津樂道的亮點。眾所周知,在美國退貨相對容易,但是好市多的退貨條例也不免讓人覺得「太過分了」。
除了電腦、數碼相機、投影儀等一些電子產品需要在購買後90天內進行退換外,其它商品沒有退貨期限,就是說,顧客在購買後任何時候都可以拿著商品無理由退換,而且不需要提供購物收據。我曾經看到有人成功推掉已經發爛的桃子,蔫掉的盆栽。前一段時間新浪微博上一個博主在好市多看到有人要求退掉一盒已經被吃到只剩一顆的巧克力,而且這位過分的顧客在向客服解釋時,還講最後一顆巧克力放進了嘴裡,最後客服還是同意將全款返給該顧客。
好市多里的工作人員總是非常熱情。《彭博商業週刊》的一篇報導稱沃爾瑪員工每小時平均工資為12.67美元,但是好市多的平均工資為20.89美元,而且還向88%的僱員提供健康保險,這在零售業是非常少見的。在經濟危機爆發時,當其它公司開始紛紛裁員時,好市多的領導層卻認為應該共渡時艱,決定給所有員工漲工資。
創始人辛尼格當年是從貨場卸貨員開始做起的,所以好市多也一直非常重視員工的培養,很多最初在停車場蒐集購物車的底層員工最後都進入了管理層,而公司卻從不招收剛畢業的MBA。優厚的福利和光明的職業前景,使僱員忠誠度大大提高,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離職率只有5%。
早在2005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中便提到了好市多僱員的優厚待遇,並將之同沃爾瑪靠極力壓低員工工資來節省成本的行為來對比,將其經營理唸成為「反沃爾瑪式經營」。
目前,好市多在台灣地區設有九家實體分店,尚未進入中國大陸,但每當我在網絡上看到國內的顧客稱讚「海底撈」的就餐體驗時,我總是會聯想到好市多。兩家企業雖然一中一西,經營領域也截然不同,但是其理念上卻有諸多相同之處。兩家企業都違反了許多行業常規,都是想盡辦法為顧客創造極端的服務感受,甚至讓顧客都覺得「不好意思」;而且不僅善待顧客,也善待員工,在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同時,也創造了一種「時尚風潮」。
SEC發佈首份對沖基金報告 負債超萬億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933彭博報導,SEC投資管理部門上週向國會遞交的報告顯示,截止去年第四季度,美國最大規模的對沖基金們擁有約1.47萬億美元淨資產,和超過1萬億美元負債。
這是首份基於對沖基金向SEC提交的保密數據的報告。該報告數據包括負債資本、流動性等方面情況,數據來源是麾下資產規模超過1.5億美元的基金經理們。
國會命令SEC在2010年Dodd-Frank法案(幫助監管者監控金融系統中的風險)的規定下向PE和對沖基金經理們收集數據信息。而SEC需要每年提交報告來闡述他們如何使用了這些數據。麾下資產超過1.5億美元的投資顧問們必須每年度提交數據表格,而資產超過1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經理們需要每季度提交數據。對於每個淨資產超過5億美元的基金來說,他們都需要提交關於槓桿率、風險情況、頭寸和流動性等數據。有823家資產超過5億美元的對沖基金需要提供包含更多細節的信息;其中包括569家運用一種基本策略的基金和252家運用多種策略的基金;另有兩家基金沒有提交信息。
對沖資產超過5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從去年7月開始提交數據。
流動性情況
美國最大規模的對沖基金們擁有1.47萬億美元淨資產,和1萬億美元負債。負債包括有抵押債務和無抵押債務,但不包括其他使用槓桿的方式(如衍生品)。
報告還包含了基金的資產流動性的細節信息。1.47萬億美元資產中有27%可以在一天內售出;有53%可以在一週或以內清算;有71%可以在一個月之內出售;有15%的資產需要半年以上才可清算。
SEC還披露了基金經理們運行投資者以多快速度提現。1.47萬億美元資產中有7%可以允許投資者在一天內撤資,24%可以在一個月內撤資;半年內可以撤資的資金達到59%;有26%的資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撤資。
SEC在報告的最後附上了第四季度的數據信息。
SEC新聞發言人Florence Harmon拒絕就報告內容發表評論。
移動變革商業—Ebay投資研究報告 qwer惠星
http://xueqiu.com/9241169410/24756113Ebay(電子灣)是一家與Amazon(亞馬遜)齊名的全球化電子商務巨頭,由皮埃爾·奧米迪亞創建於1995年9月,1998年3月梅根·惠特曼出任公司CEO,同年9月,Ebay在納斯達克上市,2008年3月,為Ebay效力十年的惠特曼離職,接任者為2005年進入公司的約翰·多納霍,多納霍擔任公司CEO至今。
截至2012年,Ebay和Paypal平台產生的總交易額為1750億美元,Ebay的營業收入從1998年的4700萬增長到141億美元,淨利潤從1998年的2400萬美元增長到26億美元,截至2013年8月7日,Ebay的總市值為695億美元,市盈率為27倍。
本報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Ebay的歷史和移動互聯網帶給Ebay的新機遇,第二部分為Ebay集市和Paypal支付兩大核心業務的分析以及企業估值,最後一部分是對當前股票市場整體情況的分析。
查看原圖 第一部分:Ebay的歷史
一:2008年之前,惠特曼領導下的Ebay — 崛起和危機
Ebay從創建到2008年這一段時期的核心業務是以C2C為主體的電子集市拍賣業務,形式上與淘寶基本相似。在2002年Ebay以15億美元收購了Paypal在線支付公司,之後在線支付業務也成為Ebay的重要收入來源。
Ebay的商業模式是對賣家收取商品展示費和從交易中收取佣金,在收購Paypal之後網絡支付佣金也逐漸成為Ebay的重要收入來源。因為無需亞馬遜B2C模式的前期大量的倉儲物流投資,也不需要承擔庫存風險,所以這一商業模式決定了Ebay的利潤率非常之高,在2008年之前,Ebay的毛利潤率常年保持在75%—80%左右,淨利潤率保持在20%以上。
在1998年上市後,Ebay股價因為互聯網泡沫的原因一路瘋漲,Ebay也進行了再融資和數次拆股。在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時,Ebay的股價也曾一路下跌,但之後迅速反彈,Ebay是網絡股中反彈最快最好的股票之一,原因在於Ebay不但營收增長迅速,而且Ebay的淨利潤也實現了60%-70%的高速增長。
超高速的用戶數、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長讓華爾街和投資人為之瘋狂,再加上Ebay2003年1.5億美元收購了在中國C2C市場佔據90%份額的易趣,這些因素導致了投資人對Ebay抱有極高的期望,在2004年末-2005年初,Ebay股價達到118美元每股的歷史最高價位,市值超過700億美元,市盈率接近100倍,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網絡股。(2005年Ebay進行了一次拆股)
從2005年開始,就在投資人和管理層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時候,之前幾年春風得意的Ebay突然陷入危機。
首先是業績和用戶數增長放緩,在競爭對手亞馬遜的物流配送體系逐漸成熟之後,固定價格模式的B2C對用戶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導致越來越多的用戶從Ebay流失到亞馬遜,Ebay的增長突然之間放緩了。Ebay的拍賣集市在某種程度是一種時尚潮流,當用戶在新鮮勁兒過去之後,B2C模式對用戶更有吸引力。在2007年四季度,Ebay的活躍用戶第一次出現了同比零增長。
其次是Ebay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全資收購的易趣面對馬云率領的淘寶節節敗退,易趣的市場份額從Ebay收購時的90%下跌到2005年底的34%,而淘寶市場份額為57%,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希望破滅。
第三是Ebay在2005年9月以13億美元+13億股票總價26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年營業額只有5000萬美元的skype,這一收購被市場認為是一大敗筆,收購價格過高,而且skype對於Ebay的核心業務不會有太大幫助。後來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skype的發展並不理想,Ebay在2007年計提了skype的14億美元商譽減值,Ebay的管理層也公開承認這次收購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用戶迅速流失、國際市場擴張失敗、管理層在收購上犯下大錯,多種因素導致Ebay股價不斷下滑,投資人開始對公司CEO惠特曼施加壓力。實際上惠特曼已經意識到公司面臨的困境,但是她的優勢在於公司文化和人才的管理,而不是具體的業務,當Ebay在05年之前業務模式發展順利、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的時候,她的管理能幫助Ebay如虎添翼,整個Ebay公司所有的員工能在她的管理下一心向前,但是當公司業務模式發生轉變,公司原有發展方向受阻,需要新的業務、新的方向的時候,惠特曼在具體業務上的能力缺點被顯露出來,從05年到07年這三年,Ebay嘗試過很多調整方案卻都無法扭轉頹勢,公司營收增速下降到30%以下,淨利潤增速隨之放緩,在2007年還由於對skype的減值導致淨利潤從2006年的11億美元暴跌到3.5億美元,與此相對應的是公司股價的一路下滑,在2008年初,Ebay的市值只有2005年初的一半,約為350美元。
幸好惠特曼在人才方面早有佈局,2005年初她從自己的老東家挖來了自己以前的同事約翰·多納霍。2008年1月,效力十年之久的惠特曼宣佈離職,多納霍接任CEO,Ebay進入多納霍時代。
(一段題外話:惠特曼現在是IT巨頭惠普的CEO,惠普在過去十年犯下不少錯誤,惠特曼之前的三任CEO都是以不光彩的結局離開了惠普,公司內外交困,市值從1500億跌至目前的500億左右,惠普原有的業務受到新技術的衝擊,急需開發出新的產品走出困境,惠特曼為惠普制訂了五年計劃,但是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惠特曼能率領惠普重回正軌,不過現在的惠普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如果惠特曼做得足夠好,能夠開發出新的業務,惠普的市值有希望重回千億美元以上,不過開發新業務對於惠特曼來說確實是個挑戰。)
二:2008年之後,多納霍領導下的Ebay — 轉型和復甦
多納霍運氣不佳,接手Ebay之後就發生了金融危機,2009年初,Ebay的股價下跌到歷史低位10美元。不過多納霍展現了自己的才能,帶領Ebay進行了產品上的創新和業務上的轉型,實現了Ebay的復甦,總體來說,2008年之後Ebay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中第二點非常重要,所以我會特別重點展開說明一下)
1:從拍賣網站轉型向固定價格零售網站轉型,吸引有實力的大賣家進入Ebay,提升B2C的重要性,增加固定價格商品的交易比重。這一點類似於淘寶推出天貓商城(TMALL)的舉措,兩者的時間和戰略如出一轍。在2012年末,固定價格商品的銷售額已經佔Ebay集市總銷售額750億美元中的近70% 。
2: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機遇。2007年發佈的iphone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時代,人們的消費習慣隨之發生改變,2009年Ebay在手機上實現了6億美元的銷售額,雖然數額只佔Ebay總銷售額很小的比重,但是Ebay管理層敏銳地發現了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多納霍決定將移動交易和移動支付作為Ebay未來的戰略重點。
事實上,移動互聯網帶給Ebay的成功遠遠超出了Ebay管理層的預期,2010年Ebay的移動客戶端交易額為20億美元,2011年Ebay管理層預期是40億美元,最終數字是50億美元,2012年管理層的預期是80億美元,最終數字是130億美元,管理層預計2013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00億美元。
Ebay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成功說明了新時代下互聯網用戶需求的變革,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些移動終端改變著用戶在商務,消費、娛樂等多個方面的習慣,科技讓用戶行為和習慣再一次發生明顯的變革,全渠道、多屏幕將是未來的主要方向,過去人們主要是使用台式機和筆記本插入網線上網,而現在人們可以使用手機和平板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
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way(任何方式)是移動互聯網帶給這個時代的變革,三個any賦予互聯網新的定義,人們希望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辦公、消費或娛樂,用戶行為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所以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機遇的Ebay成功了,不僅是Ebay,創業公司Dropbox也成功了,這家2008年創建的提供在線文件存儲服務的公司去年11月用戶數量為1億,今年7月已經達到1.75億,(
http://www.dostor.com/article/2013-07-10/4794118.shtml) 並且仍在快速增長,當我們擁有更多設備、更多屏幕的時候,我們同時也希望自己使用的產品和網站提供完美的無縫體驗,在將來Dropbox(或者其他存儲產品)提供的網絡存儲會成為我們的云端硬盤,當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設備的時候,我們就會越來越多地依賴云端硬盤,Dropbox的價值就會不斷提升,云端硬盤的重要性將來會超過我們的台式機硬盤和筆記本硬盤,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一塊硬盤」,Dropbox未來有希望成為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這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革和機遇。
在娛樂領域同樣如此,去年我在分析Netflix的時候犯了錯,認為掌控內容源的傳統巨頭更有話語權,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掌握了三個any的Netflix才更擁有未來,因為人們的需求已經轉變為希望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觀看視頻。根據艾瑞的數據,優酷土豆只用了半年的時間,移動端的每日視頻點播量就從今年1月份的每日1億次翻了一倍,達到7月份的每日2億次,這充分說明了移動互聯網影響人們的生活有多麼迅速。下圖為研究機構eMarketer對美國成年人媒體消費情況的調查,使用移動設備消費媒體的時間逐年增加,而且增速非常之快。
查看原圖從三個any的角度出發,投資者也能夠很清楚地看到蘇寧云商的商業模式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從而避開這個「價值陷阱」,當然蘇寧云商的情況有些複雜,如果要說清楚就需要另一篇文章了,這裡不做詳細討論。
3:Paypal在線支付快速增長,成為公司現在和未來最重要的戰略核心。Paypal的詳細情況將在報告第二部分進行分析。
4:積極推進跨境貿易。 跨境貿易是2007年之後Ebay 快速增長的業務之一,2012年,Ebay的跨境貿易交易總額達到150億美元,已經佔Ebay 總交易額750億美元的20%,而且年均增速超過20% 。Ebay中國區的表現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跨境貿易的發展:中國區是Ebay跨境貿易戰略的一個重要地區,在2006年徹底輸給淘寶之後,Ebay中國區沉寂了數年,從2008年開始,多納霍決定把跨境貿易作為Ebay未來的重點業務之一,Ebay中國區也隨之開始轉型,業務模式轉變為扶持中國區的賣家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這個戰略頗有成效,根據Ebay大中華區總裁林奕彰提供的數據,2012年大中華區賣家在eBay在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主要站點的家居、時尚和汽配類產品的年交易額較2011年分別增長了86%、55%和49%,雖然Ebay沒有給出2012年中國區賣家具體的銷售數字,但是業內估計中國區賣家通過跨境交易實現的交易額比2011年增長了60-70%左右。
根據尼爾森近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中國、澳大利亞、巴西、德國、美國和英國等國的跨境互聯網電子商務規模在2018年將增至3070億美元,遠遠超過今年的1050億美元,而這三千億的交易額中將有三分之一是通過移動設備完成的。
跨境貿易目前仍處於蓬勃發展、快速增長的藍海時期,中國最近幾年湧現了很多外貿B2C電商,年成交額過千萬美元的為數不少,不過從長遠來看,市場主要份額最終還是會被Ebay和Amazon這類跨國電商巨頭佔據,因為跨境交易的不斷發展,買賣雙方對誠信、物流、以及支付體系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只有大型電商才有實力能夠滿足各種不斷提升的需求。
(成立於2007年並在今年6月於紐交所上市的蘭亭集勢的核心業務就是外貿B2C,這是一波跨境貿易的風潮,如果從股票市場角度來看的話,蘭亭集勢很有可能會像之前的唯品會一樣股價飆漲,但是從長遠的企業經營方面來分析,蘭亭集勢未來很難成為一家有影響力的企業,也不太可能掙得和市值相匹配的利潤和現金流,所以是否投資蘭亭集勢要看投資者自身是選擇市場還是選擇企業。)
5:出售Skype 獲得儲備資金。Ebay在2005年以26億美元收購Skype之後,這項收購未能對Ebay起到太大幫助,發展情況也不佳,在2007年Ebay還因為Skype進行了14億美元的商譽減值,導致當年淨利潤暴跌,之後Ebay在2009年以19億美元出售了Skype大約70%的股份,2011年,微軟同意億85億美元整體收購Skype,Ebay手中剩下的30%股份作價26億美元賣出。出售Skype 讓Ebay原本失敗的收購峰迴路轉,不但沒有虧損反而獲得了大約50%的收益,同時也為多納霍進行收購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儲備。
在領導Ebay的這五年多時間裡,多納霍表現非常出色,率領Ebay成功轉型,走出低谷,堪稱職業經理人的典範,Ebay的股價從2009年初的10美元一路上漲到現在的52美元,而且Ebay的業務主線(移動、支付、電商)發展戰略清晰,復甦的Ebay正在路上,未來還有很好的增長空間。
第二部分:核心業務的分析和企業估值
查看原圖Ebay現有三大業務:集市(Marketplace)、Paypal在線支付和GSI ,其中GSI為Ebay在2011年以24億美元收購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公司 ,GSI主要為Ebay平台商家提供電子商務代運營服務,向品牌商提供網站技術支持、物流及客服服務、互動營銷服務等,GSI服務的客戶包括阿迪達斯、levi's、惠普等。
由於GSI業務2012年營業收入和經營利潤分別只有10億美元和1億美元,佔Ebay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比例較小,而且增速緩慢,2013上半年同比增速為5% ,所以本報告不做詳細分析。
查看原圖 核心業務一:集市(Marketplace)Marketplace業務是Ebay創建和早期發展的核心,2008年之前Marketplace商業模式主要從以C2C為主的拍賣業務中收取交易佣金和商品展示費,在2005年之後,Marketplace業務受到以亞馬遜為首的B2C電商的衝擊,增長逐漸放緩,在08、09年甚至出現了零增長和負增長。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多納霍接任CEO以後,將Marketplace的發展重點變為「吸引大賣家,提供更多固定價格的商品」,並且積極推進跨境貿易,把移動端作為未來發展核心,降低甚至免去部分商品展示費以提高商品品類數量,這些舉措使得Ebay重新恢復活力,Ebay用戶數也回到增長軌道。截至2013年6月31日,Marketplace活躍用戶數為1.2億,同比增長13% 。
(註:下圖用戶數單位為百萬)
查看原圖Marketplace業務也重新恢復增長,不過增速不像亞馬遜那樣驚人,在10-13年這幾年裡,Marketplace業務實現的總交易額實現了年均10%的增長速度,Marketplace業務產生的收入年均增長為12% 。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Marketplace競爭對手Ebay在電子商務領域的主要對手是貝索斯領導的Amazon,貝索斯從上市之後便開始打造龐大的倉儲物流體系,在體系成形之後,推出了第三方賣家開放平台,給予了Ebay比較大的衝擊。更高效的物流和更低的價格總是更受消費者青睞,Ebay上一任CEO惠特曼的離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根據Amazon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Amazon的第三方開放交易平台增速大約在40%左右,遠遠超過Marketplace集市交易額10%的增速,這是Amazon優勢的體現。現實地說,Ebay在相比Amazon的時候還是底氣不足,不過Ebay仍然在一些領域擁有自己獨到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是保證Ebay集市業務未來仍能平穩增長的關鍵。
1:移動端的優勢。Ebay現在是全世界最好的移動電商,Ebay的移動客戶端是全球下載最多的電商客戶端,截至2013年6月31日,Ebay的移動客戶端總下載量超過1.79億次,Ebay的用戶2012年在移動端實現了130億美元的交易額,這兩個數字都是全球第一,而Amazon2012年移動端的交易量只有30-50億美元。從企業戰略上來說,Amazon把自己的重心放在物流體繫上,而Ebay是把移動互聯網作為自己未來的核心戰略,不同的戰略重點會讓兩個企業走向越來越差異化。
2:跨境貿易的飛速增長需要完善的支付體系,Paypal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支付工具,而Amazon缺乏足夠優秀的支付工具,這是Ebay的另一個優勢。
3:更全的品類。Ebay上出售的物品種類目前超過了4億種,是世界上商品品類最全的網站。消費者 總是期待能有更多的品類、更多的選擇,這是電子商務戰勝實體零售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Ebay相比Amazon的優勢之一。
不同的戰略重點,不同的發展方向讓Ebay相對於Amazon擁有一定的差異化,雖然增長不如Amazon那麼強勁,但是通過移動端的成功和推進跨境貿易,Ebay的活躍用戶數量和交易額從2010年以後都呈現穩定增長的勢頭,而且在線零售目前仍然是一個正在增長的行業,未來數年,在線零售可以實現15%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作為電商巨頭的Ebay ,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能夠享受到整個行業增長帶來的紅利,Marketplace的交易額和營業收入在未來數年裡可以保持10%-15%的增長速度。
風險關注無論是Amazon還是Ebay,今年上半年的收入情況都是美國本土好於預期但是歐洲和亞洲低於預期,Amazon二季度國際部分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只有13% ,遠低於美國部分,兩家公司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都向分析師表明歐洲和新興市場下半年的情況不容樂觀,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這兩個經濟體的宏觀經濟進一步惡化的話,將會對兩家公司的業績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這一點值得投資者關注。
核心業務二:Paypal
Paypal創建於1998年,於2002年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之後的Paypal依託Ebay電商平台,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一的網絡支付工具,目前Paypal服務於全球約190個市場,與超過15,000家金融機構合作,並提供跨境交易功能,目前Paypal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截至2012年6月31日,Paypal的活躍註冊賬戶1.32億,同比增長17% 。
查看原圖2008年10月Ebay以9.5億美元收購信用支付工具 Bill Me Later,為Paypal用戶提供一定的信用額度,提升購買力;為了和移動支付新秀Square競爭,Ebay在2011年7月以2.4億美元收購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Zong,填補PayPal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空白。
多納霍在2009年就宣稱,Paypal將取代Marketplace成為Ebay未來最重要的核心業務,之後的發展情況也確實如他所說,2012年Paypal處理的交易總額為1450億美元,同比增速22% ,是Ebay集市平台交易總額750億美元的1.9倍。
查看原圖被收購後的Paypal發展速度一直快於Ebay集市業務,但營收規模與集市業務差距較大,2007年之後Ebay集市業務增長放緩,但Paypal卻保持了不錯的增長速度,其收入佔比也在Ebay的總收入中不斷提高,2013年上半年,Paypal佔Ebay總收入比重已經超過40% 。
查看原圖移動支付的核爆炸式增長移動支付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呈現了核爆炸式的增長,2010年用戶通過Paypal移動端處理的交易額只有7500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在2011年是40億美元,去年的交易額是140億美元,而公司管理層的預期是70億美元。預計今年Paypal移動端處理的交易額將和Marketplace一樣突破200億美元。
增長的原因Paypal能夠持續快速發展的背後因素是金融的互聯網化和移動化,金融向傳統互聯網轉化的過程正在進行當中,而智能手機推動的移動支付讓金融向電子世界的轉化速度大大加快。根據Gartner的研究報告,2013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值將達到2,354億美元,與2012年1,631億美元的交易價值相比,增長達44%。2013年,移動支付用戶數量將達到2.452億,高於2012年的2.008億,到2016年,全球移動支付預計將達到7,210億美元,擁有4.50億移動支付用戶。研究機構的預測數字不一定準確,但是能夠告訴我們大的趨勢方向,手機支付未來不會完全取代現金和信用卡,但是會成為和它們一樣重要的支付手段,這就已經足夠了。
就目前而言,我們仍然處於移動支付的起步階段,隨著智能移動終端對我們的生活重要性的不斷提高,移動支付未來將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競爭對手目前Paypal在傳統網絡支付上沒有對手,一家獨大,這是投資Ebay的關鍵理由之一。
但是剛剛興起的移動支付上,Paypal是有競爭對手的,它目前最大的對手是由Twitter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創辦的移動支付公司Square。Square創建於2009年,主要商業模式為向用戶和商家以幾乎免費的價格銷售讀卡器(售價10美元,賬戶內贈送10美元),用戶在店舖結賬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費,它使得消費者、商家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付款和收款,並保存相應的消費信息,從而大大降低了刷卡消費支付的技術門檻和硬件需求。2012年12月Square旗下應用Square Wallet針對美國地區用戶添加了Gift Cards功能。用戶可以在應用裡購買禮品卡發送給朋友。
Square的優勢1:成本低。讀卡器幾乎是免費的,而商家們使用的傳統的POS機或信用卡終端要花數百美元購買。
2:手續費用低。Square對每筆交易只收取2.75%的交易佣金,幾乎是全美最低費用。
3:Square對商家是按天結算,而銀行對商家是按月結算。使用Square最多的是中小型商家,這些商家因為規模較小,所以對現金流非常關注,Square的結算週期是吸引它們的關鍵。
4:支付流程簡單,而且不受位置限制。崇尚極簡主義的傑克·多西在創辦Square的時候注入了和Twitter一樣的理念:支付過程必須非常簡單,簡單到你非常喜歡它。
5:可以幫助商家存儲消費者信息。
獨特的優勢讓Square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2011年處理的交易金額已經突破了40億美元,2012年突破了100億美元,簽約的商家已經超過250萬家。在2012年8月,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公司星巴克向Square投資2500萬美元,這一輪投資中Square的估值是32.5億美元,今後在全美所有的星巴克店內都可以使用Square來結賬支付。(需要說明的是在Square 2012年處理的100億交易額中並不包括星巴克的交易額)
Paypal和Square的競爭和比較兩者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戰爭已經打響,Paypal在2011年用2.4億美元收購了移動支付公司Zong,Zong是一家可以讓你輕鬆使用手機號碼進行支付的網站,有著強大的支付人脈,它的用戶可以在45個國家,使用21種語言,通過超過250家金融企業來進行支付。緊接著Paypal又在2012年3月推出Paypal Here服務,Paypal Here和Square類似,也是手機+讀卡器+信用卡或借記卡的支付模式,Ebay還利用自身的國際化優勢,將Paypal Here支持的國家擴展到美國以外,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香港。2012年5月,Paypal與軟銀合資成立公司「Paypal日本」,共同開發日本市場。2012年7月,Paypal收購了移動支付公司card.io,Card.io是一家為智能手機提供基於軟件的信用卡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該公司的技術可以通過對信用卡拍照,然後進行光學識別,進而完成支付。
為了推進自身在實體零售方面的戰略,PayPal還宣佈與美國金融服務公司Discover Financial達成協議:從2013年起向其在美國的5000多萬活躍用戶發支付卡,該卡允許PayPal用戶在已經使用Discover支付網絡的商家購物,Discover支付網絡在美擁有700多萬個零售點。
Square也不甘示弱,先是在2012年3月從PayPal挖走一位高級副總裁,然後在8月與星巴克結盟,今年5月又推出Square Stand,這是一款基於ipad的收銀系統,商家可以直接把安裝了Square軟件的ipad當作收銀的出納機。7月,Square推出Square Market的在線集市,目標直指Ebay。
Paypal和Square就像兩個同時衝向移動支付王座的人,Paypal的優勢是自身在傳統互聯網支付上的1.3億全球用戶數量和統治地位,以及良好的國際化佈局,而Square的優勢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起跑點,發展速度驚人。目前來看在移動支付領域還是Paypal的優勢更多一些,畢竟有10年網絡支付的海量用戶底蘊,未來最有可能的結果是Paypal繼續領先佔據最大市場份額,Paypal在國際化和電子零售上的領先優勢過於龐大,而Square將佔據第二的位置,將來獨立上市或被收購。
從總體上來說,Paypal和Square的競爭,當然也包括其他進入移動支付領域的企業,現在還是屬於「做大行業蛋糕」式的健康競爭,這些競爭的出現,讓商家和個人消費者都獲益匪淺,而這場支付領域的變革會讓傳統銀行業的重要業務—信用卡和借記卡的重要性不斷下降,傳統銀行業才是感受到危機的角色。
風險關注移動支付行業的激烈競爭會導致業務利潤率下降,美國銀行近期也推出了一款類似Square讀卡器的服務,服務佣金更低,只有1.75%,為全美最低,這個勢頭需要投資者密切關注。
Ebay的企業估值
核心業務增速如上所述,Ebay的兩大核心業務目前還都有比較好的增長空間,只不過因為自身體量較大而且歐洲和新興市場宏觀經濟較差會影響Ebay的增速。對於Marketplace 集市業務,我的預期是未來幾年的年均交易額增速在10%-15%之間,營業收入增速保持在10%-13%之間;對於未來最重要的業務Paypal,我的預期是未來幾年的年均交易額增速在20%-25%之間,營業收入增速保持在20%左右。
交易額和營業收入預測
多納霍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率領Ebay從逆境中成功轉型,走出低谷,他之前對Ebay業績提出的目標非常務實,超過90%都已經實現,在今年的Ebay分析日上,他提出的目標是到2015年Ebay平台處理的總交易額將從2012年1750億增長到3000億,年均增速20%,營業收入達到215億-230之間,根據Ebay兩大核心業務的發展情況來看,我相信他能實現這個目標。
資產和負債截至2013年6月31日,Ebay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共117億,長短期負債共45億,負債中包含2012年7月發行的有效年利率2.3%的30億債券,這30億債券將在未來5年中分批支付。
過去5年的現金流
查看原圖估值
2012年Ebay公司營業收入為141億美元,淨利潤26億美元,淨利潤率為18.4% ,根據2013年上半年的財報和發展情況來看,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將達到160,淨利潤將達到29-30億美元之間。根據8月7日的信息,Ebay股價為53.7美元,市值為695億美元,除以2012年淨利潤的市盈率為27倍,除以2013年預期淨利潤29億的動態市盈率為24倍市盈率。
未來3-5年,我預測Ebay的營業收入可以實現15%-18%的年均增長,淨利潤可以實現年均15%的增長,再加上公司股票回購對股價產生的影響,給予Ebay 股價17-20倍市盈率的估值,乘以2013年預期29億美元的淨利潤,估值為500-580億美元之間。按照此估值,Ebay在當前市值695億美元的基礎上下跌20%-30%會出現很好的買入機會。
投資回報如果按照當前695億美元的市值投資,投資者長期的投資回報預期值為10%左右,這不能算是一個很理想的回報率,如果股價下跌20%-30%,那麼公司市值將進入合理範圍,長期的投資回報率將在15%-20%之間,用巴菲特的話說就是:用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
第三部分:對當前市場整體情況的分析從2011年10月到現在,美國股市的三大指數道瓊斯、標普500和納斯達克都上漲了50%左右,道瓊斯從10771點漲至15658,上漲幅度為45% ,標普500從1131點漲至1709點,漲幅為51% ,納斯達克從2400點漲至目前的3689點,漲幅為54% 。
美國經濟相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增長更加穩定,失業率逐步下降,美國大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非常健康,這些因素導致資金不斷流向美國市場,再加上量化寬鬆政策,導致過去21個月美股幾乎全部都是在上漲中度過,目前看來,美股整體估值已經偏高,已經「一腳泡沫門外,一腳泡沫門內」,如果根據對投資者是否有利來把股市估值分為「非常好、比較好、合理、比較差、非常差」的話,現在的美股已經進入了「對投資者來說估值環境比較差」的階段,在目前的階段下投資美股的話從長期來看投資者的回報率不會很好。
從IPO的數量上來看更是如此,截至今年7月,美股中共有118家公司IPO上市,而去年只有87家。據估計,今年IPO上市的公司總量有可能接近甚至突破200家,創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7年美國股市有近240家企業進行了IPO融資。
從具體的企業角度來看,大量的小盤股從去年到現在翻了幾番,市值一飛衝天,這些小盤股只要沾了新能源、新科技的概念,股價就會瘋漲:
唯品會從4.5美元漲至44美元,增長了900%,市值24億美元。
Netflix從56美元漲至246美元,增長了340% ,市值145億,市盈率308倍。
特斯拉(Tesla)從30美元漲至138美元,增長360% ,市值160億,市盈率180倍。根據特斯拉目前的估值,這家公司需要每年至少售出10萬輛電動車,但是根據它的產能增長情況,要到2016年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奇虎360從14美元漲至67美元,增長380% ,市值82.7億,市盈率177倍。
噹噹網從4美元漲至10美元,增長150% ,市值8.67億,仍在虧損中。
中國手游從3.6美元漲至13.7美元,增長280% ,市值3.23億,仍在虧損中。
歡聚時代從10.5美元漲至41.8美元,增長300% ,市值23億,市盈率144倍。
Yelp從17美元漲至57美元,增長235% ,市值34億美元,仍在虧損中。
Linkedin從64美元漲至235美元,增長267% ,市值222億美元,動態市盈率近200倍。
另外兩家中概股企業蘭亭集勢和優酷的股價很有可能即將會大漲,蘭亭集勢上漲原因和唯品會相似,而優酷在移動端的增長有可能會成為股價暴漲的導火索,實際上優酷最近幾天就已經在放量大漲了。
從企業經營角度來看,有一些企業的質量大多還是不錯的,但是市場給予的預期實在是太高了,這些中小企業中的絕大多數都很難實現投資人預期的回報,就像比爾·蓋茨所說的那樣:「人們總是短期高估科技的影響,長期低估科技的影響。」就市場目前的氛圍來看,人們對小盤股的預期正處於高估的狀態,尤其是小盤科技股。比爾·格羅斯的蜉蝣理論放在此處正合適:「中小企業股價的不斷上漲表明整個市場生態系統的繁榮和樂觀」。可是對於投資者來說,樂觀是最大的敵人。
不僅僅是中小企業的估值,從大型藍籌企業來看,市場也過於樂觀了:
亞馬遜的在線零售業務增速放緩,云計算還處於積累過程中,但是股價卻一路上漲突破300美元,市值突破1400億美元,雖然我非常看好亞馬遜的長期價值,但是目前的市值對投資者實在是不夠友好。
可口可樂去年淨利90億美元,市值1800億美元,20倍市盈率,但是可口可樂今年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很有可能是零增長,未來幾年可口可樂的年均利潤增長也很難突破10% ,給予一家如此增速的企業20倍市盈率,肯定是有些貴了。
芒格最愛的好市多,好市多是一家極好的企業,也是現在為數不多的還值得投資的傳統零售企業。好市多去年淨利潤17億美元,今年預計淨利增長20%,達到20-20.5億美元左右,數字很棒,但是市場給出的市值是520億美元,動態市盈率26倍,好市多管理層預期未來的年均增長是15%-18% ,如果按26倍的價格買入,毫無疑問投資者的長期投資回報率不會很高。
Facebook在7月25日的二季度財報公佈後,因為移動廣告營收超出預期,股價一夜飆漲30%,之後連續上漲,目前股價和市值已經回到當初IPO的價格,38美元每股和917億美元。不過,雖然Facebook的移動廣告營收超過預期,股價也快速上漲,但實際上Facebook不值目前的市值,這家公司在企業戰略上有很嚴重的問題,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過去推出的產品決定了現在的收入,而現在推出的產品將決定未來的收入,Facebook在上市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幾乎沒有推出任何有影響力的產品和服務,唯一的亮點是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如果Facebook未來無法推出好的產品,那麼它的吸引力很快就會下降,股價也會再次下滑。
通用電氣過去四年營收幾乎沒有增長,現金流情況逐年變差,今年上半年經營態勢沒有太大改變,但是目前市值2515億,市盈率近18倍,對於一家營收停止增長而且現金流狀況變差的大型企業來說,這個市盈率過高了。
谷歌(google)目前的股價為900美元,市值3000億美元,動態市盈率23倍,從長遠來看,谷歌值4000-5000億美元,但是投資者如果在當前價位買入谷歌的話,長期的收益同樣不會太好,如果市值能夠下跌25%-30% ,那麼谷歌就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了。
IBM、INTEL和惠普,把這三家公司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面臨著各自行業的轉型,IBM和惠普受到新興云計算企業的衝擊,INTEL因為錯判移動互聯網機遇受到蘋果、高通和ARM的衝擊,但是市場似乎忽略了這些企業正在面對的困境,反而對這三家企業頗為看好。
總體上來講,市場現在充滿了樂觀的情緒,一個看上去很好的消息就能讓股價大漲,而人們似乎並不在乎企業實際經營上短期和長期將要面對的困難。新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7月19日新浪發佈「微銀行」,將涉足支付和理財產品領域,受此消息影響,新浪股價當日大漲8% ,對於這個消息,市場明顯是過於樂觀了,試問會有多少人使用新浪的理財產品和支付產品呢?而且新浪本身最核心的業務—門戶廣告業務,正在受到移動互聯網的強烈衝擊,用戶正在快速地轉移到移動端上,而移動端廣告無論是展示位置大小還是展示頻率都遠低於傳統PC端,而且新浪新聞在移動端的佈局也讓人擔憂,目前在移動新聞客戶端上排名前幾位的分別是網易新聞、網易云閱讀和搜狐新聞,新浪新聞的移動端流量排名並不像PC端那樣領先,在未來新浪的門戶廣告收入會停止增長甚至負增長,不過投資者似乎對這種長期經營上的困難視而不見。
8月6日,麥考林一夜之間暴漲70%,理由僅僅是一條非常不靠譜的可能被收購的傳言,其他一些中概股股價也隨之大漲,這實在是太離譜了!這些公司的股價已經遠遠超過了自身的實際價值,這種無理由的暴漲表明現在的股市就像一個內部能量已經滿載的火球,不斷向外噴出火焰,這樣的火球有可能繼續膨脹,但是也有可能隨時爆炸。
從市場的估值來看,目前小市值股票已經不再具有投資價值了,市場對於這些公司已經有些瘋狂。大型藍籌股整體的增長情況不錯,資產負債表健康,但是市場給予的預期過於樂觀,整體高估了15%-30%左右,如果這些公司的股價能夠下跌20%-30% ,那麼就是比較合理的價位了,在這個價位水平上投資的話,投資人長期來看可以獲得15%-20%甚至更好的回報率,用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才是投資人應該做的。
市場的一隻腳已經踏進泡沫區域,腳步有可能會停下來,也有可能繼續大步向前,市場究竟走向哪裡是很難判斷的,投資者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市場先生給出好的價格。
段永平關於TESLA的體驗報告! 東邪
http://xueqiu.com/8520034524/24814791WE?(love)TSLA是我為tesla車註冊的車牌號,牛吧?
8月8號終於拿到車了。
車是頂配的,除了透明車頂沒要外($1500),其他的能買的都買了,總共連稅$127500左右。未來應該會有$10000的退稅。
到目前為止開了接近400公里,簡單介紹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感受:
1.已知的tesla的長處都在呢:
a. 加速快,可以和奔馳AMG的S65 有一比,短距離加速性能甚至可能還要好那麼一點點(個人感覺);
b.大屏上的Google地圖真好用;
c.前後行李箱又酷又實用;
d.車鑰匙及門把手的設計很酷(鑰匙實用性過得去,有點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e.開出來很拉風哈;
f.以後再也不用加油啦;(關於里程,後面會說一點點)
g.發現了再加上來...
2. 不足的地方:
tesla的優點依然是優點,大家很容易看到,這裡就不多說了。說幾點我自己覺得意外的不滿的東西吧。(待續)
補充一點優點:tesla的外觀設計相當好,確實看著像好車。
題目顯示的是問號,實際上是個"心"。
再補充一點酷的地方:tesla是沒有鑰匙孔的,上車放到前進或倒退擋就可以開了。這點改變了原來的駕駛習慣,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但自己沒發現任何不妥。
綜合以上優點,我給不少朋友提過建議,覺得大家下一輛車可以考慮tesla了。好像已經至少有五到六個朋友已經定了model s或x。
However,在見到自己車之後,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的東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後決定之前再認真試駕一下。
自己本來是打算拿到tesla以後就賣掉s65的,連下家都找好了,還好沒說死。
不太喜歡的東西大致有幾點,原因還不知道,只能猜。
a. 開得時間長了會有暈車的感覺(前面說頭暈可能會導致誤解);有意思的是,這點試駕時完全沒注意到,可能是由於試駕時間短(只開了10分鐘左右),加上有點興奮,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開這部車的人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多試駕一下,最好讓家人一起試駕一下。
會暈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還不知道,但絕對不會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冊就明白了。
自己估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個"能源收集系統"(不知道正規名字叫什麼,反正就是不睬電門就減速的那個),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擋,減速效果應該和普通車差不多吧?
氣味應該也不會是原因,雖然新車的味道並不美妙,但也沒覺得異常。
再就是"飄"的問題了。前段時間見到一個朋友聊到tesla時,他上來就說tesla很"飄",聽起來還以為他打算開始說說"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結果他開始說起"懸掛系統"來。這個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還有就是,開tesla的時候確實會有點"飄"的感覺,這會讓我回憶起當年開夏利的情景。差別是,夏利當時只能開到80公里的時速,不然就飄出去了,tesla比那個強了好多倍哈。
b. tesla的內飾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昨天見了一朋友開的三萬塊左右的奔馳的內飾都比tesla強很多。實在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成熟的東西tesla會做成這樣,而同時他們居然花了那麼多精力去開發了一個車尾箱可以坐兩個小孩的那個噱頭。
好吧,有點時間繼續寫,寫到哪算哪。
這兩天開了一下我的跑車,發現裡面有些內飾的功能設計也遠不如s?6?5方便,突然想到也許tesla model s的思維還在跑車上?可是tesla model s卻一直試圖以房車的形象出現的,車尾箱的小孩座位就是例子,那個東西通過安全認證可不是件小事。
到底是技巧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c.順便說說買tesla的過程:
。。。記得原來訂的是暗紅色的車,因為網站上出來的就是那個顏色,結果拿車的一剎那看到的是輛鮮紅的色,那個鬱悶哦。回頭上網站一看,人家顏色已改,我還沒證據了。然後問他們我可不可以換一輛不同顏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塊。
。。。記得買車的時候是說會把車運到家門口的,因為是網上訂的嘛,結果提車的時候說必須去某個地方提車,事先沒有任何通知,也沒有道歉。
。。。在原定提車前的幾天,突然收到email,說提車時間推遲一個禮拜,沒有理由和任何道歉。發email過去問為什麼推遲,回答是因為tesla提車的時間表推遲了,依然沒有道歉。
。。。買車時說好的他們會派人來安裝充電器,結果事到臨頭說本地區所有合約電器工程師都很忙,我們必須自己找人裝。
到底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聯想到那麼忙的musk以及嘲笑寶馬的那個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從非常看好tesla變成不那麼確定了。
當然,tesla的電池技術的優勢依然在那裡,但技術的優勢從來就很少是護城河,形成技術的文化才是。
報告稱用戶對Facebook廣告參與度穩步增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324.htmlKenshoo為「數百家」在Facebook投放廣告的企業客戶提供相應服務和幫助。過去兩個季度期間,Kenshoo對超過750億條的Facebook廣告投放效果進行了追蹤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廣告主在Facebook網站上投放廣告不但有效,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一些廣告投放的價值實際上已被低估。Kenshoo被Facebook認定為「優先營銷開發者」(PMD),即該公司已被Facebook認定為能夠「帶來巨大正面影響」的營銷者。換句話說,Kenshoo正同Facebook密切合作以迎來雙贏格局。
與Kenshoo存在合作關係的Facebook廣告主,包括美國西爾斯(Sears)百貨公司、Ticketmaster票務公司以及求職網站CareerBuilder等。這些廣告主聲稱,今年第二季度期間各自廣告點進率比第一季度增長了18.5%,而來自Facebook網站上所投放廣告的相應營收則增長了近30%。廣告點擊率增長了16%,用戶與廣告的互動活動(如給予「贊」(like)按鈕、與好友分享廣告內容以及發表評論等)則增長了57%。
該報告上述結論並不是針對Facebook上的所有廣告主,而僅僅體現了同Kenshoo存在合作關係廣告主的相應情況。但考慮到Kenshoo追蹤調查的Facebook廣告樣本高達750億條之多,因此該報告的相應結論,也給我們瞭解Facebook所有廣告的表現情況提供了一個窗口。
Kenshoo首席營銷官(CMO)亞倫·戈德曼(Aaron Goldman)表示,雖然Facebook廣告的各項指標有所上升,但對於那些使用「最新點擊—轉化」指標(該指標僅注重Facebook用戶點擊了廣告後而直接到廣告主網站購買產品)的廣告主而言,他們所投放的廣告價值被低估了30%。原因就是該指標沒有將用戶觀看廣告後可能會遲一些再作出購買決定的價值考慮在內:這部分營收實際上仍是受廣告影響,只不過沒有馬上從Facebook廣告體現出來而已。
除Kenshoo外,其他一些數字營銷公司也認為社交廣告的價值被低估。Monetate是一家向廣告客戶提供基於云計算營銷技術的營銷公司,該公司在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第一季度電子商務報告中,也得出了同Kenshoo報告類似的結論。Monetate報告稱,社交媒體的「粘度」很強,正是用戶廣告點進率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用戶不願意離開當前正訪問的社交網站頁面,於是他們就將頁面上的廣告信息記在頭腦中以備後來之用。
戈德曼認為,Facebook廣告投放活動的明顯成功可歸結於兩大因素。首先,廣告主已逐步掌握了如何縮小各自廣告目標的範圍,並對目標廣告內容隨時加以調整,從而使這些廣告內容對於目標用戶更有吸引力。其次,Facebook的廣告投放算法也在改進,也就意味著Facebook能夠根據廣告主的投放內容,而更有針對性地找到目標用戶。
另一家獲得Facebook「戰略優先營銷開發者」稱號的營銷公司Ampush,也同數十家Facebook廣告主存在著合作關係。Ampush同樣表示,相應追蹤調查結果顯示,Facebook用戶對於廣告的參與度正在增長。在Ampush看來,移動用戶的增加、頁面廣告的增長以及移動應用廣告數量的增加,也是成為用戶參與廣告活動量增長的另一個因素。Ampush聯合創始人兼CMO克里斯·阿莫斯(Chris Amos)說:「移動用戶量的總增長,無疑與Facebook廣告參與度增長有著正相關,並促進了Facebook廣告整體指標的上揚趨勢。」
Salesforce旗下Marketing Cloud服務部門前不久也發表了一份報告。該部門曾對Facebook廣告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效果表現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表現,Facebook廣告效果在不同地域中有著較大差異。與美洲市場相比,歐洲和亞太地區的Facebook用戶廣告點進率要更高一些,而亞太用戶的點進率高出全球用戶平均水平60%以上。
Salesforce同樣獲得了「戰略優先營銷開發者」稱號,該公司尚未發佈其第二季度Facebook廣告效果的研究報告。在被問及是否認同Kenshoo及Ampush所得出Facebook用戶廣告參與度上升結論的問題時,Salesforce一位發言人拒加置評。
(本文由騰訊科技 中濤 8月18日編譯)
唯品會估值分析報告(2013.8)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5000232第一部分:估值 | 2014年24億美元2013年Q2是唯品會連續第3個季度盈利,Q2淨利率2.57%。我們預計,長期來看,唯品會淨利率將在3-5%範圍內,樂觀情況有可能達到6%;唯品會CFO也給出了7-8%的運營利潤率目標(長期來看),盈利軌跡基本可以確定。那麼,在確定了唯品會盈利能力之後,我們對這家公司的研究重點將放在,對公司營收增速的預期上。
查看原圖過去幾年,唯品會增速相當驚人,營收規模由2009年時的280萬美元,快速增長至2013年的6.9億美元,過去3年的營收增速分別高達1061%、597%、204%。2013年上半年,唯品會營收增速仍然相當迅猛,Q1和Q2分別為206%和159%。
我們預計唯品會2013年有望實現120%的營收增速,對應營收規模將達約15億美元。2014年和2015年營收增速有望達60%和25%,對應營收規模將分別為24億和30億美元。
唯品會Q2毛利率為23.52%,隨著規模化優勢帶動議價能力上升,以及平台業務逐漸形成一定規模,唯品會毛利率在未來3年有2%上下的提升空間。此外,長期來看,規模優勢,將繼續推動唯品會運營費用佔比下降。
我們預計2013-2015年,唯品會將分別實現3%、4%、5%的淨利潤率,對應淨利潤分別為4500萬、9700萬、1.5億美元淨利潤率。
2013是唯品會首度全年盈利的年份,在保持三位數高增長的基礎上,我們給出40x PE,對應估值約為18億美元;隨著規模慢慢建立起來,增速正常放緩,我們給與2014、2015年 25x和20x PE,對應估值約為24億和30億美元。
截止8月27日收盤,唯品會收報39.19美元,總市值21.68億美元。當前估值基本上提前透支了今明兩年的業績基礎。
第二部分:成長性討論既然成長性是影響唯品會估值的核心因素,反過來,不能保持增長將是投資唯品會的潛在最大風險。我們換個形式,從幾個爭議比較高的話題,來分析可能影響唯品會保持增長的因素:
【競爭】唯品會會不會被取代?
唯品會盤活了尾貨市場,也讓行業看到了尾貨領域的巨大價值,如今,噹噹、京東、天貓、聚划算等綜合類網站,和聚尚網、悄悄物語等獨立特賣網站,都是尾貨行業的參與者,他們的存在是否會替代唯品會?
這個問題早在唯品會IPO的階段,就已經被市場關注過,當時大家普遍關心的是,天貓和京東如果進入該領域,唯品會是否會被取代。時間證明了,唯品會並沒有被取代,反而很好的利用了上市融資,積極擴建倉庫,使網站後端運營能力及時跟上前端用戶和訂單爆發的節奏。
我認為,唯品會不會被眼下的競爭對手取代。
1)供應商不會放棄尾貨最大的渠道。唯品會仍然是尾貨市場目前最大的出口,噹噹等參與者的加入,為供應商提供了更多地銷貨渠道,但走量最大的仍然是唯品會,供應商可以多選擇幾個平台銷庫存,但是不大會徹底拋棄唯品會這個最大的渠道。從現狀來看,更多的是供應商主動找上唯品會,而唯品會的300個買手團隊各方面評估供應商和貨品的價值,從中進行篩選。
2)自營模式和平台模式非替代關係。唯品會主要採取自營方式做尾貨生意,要求商品入庫,其他網站大多數以平台形式為主,不要求入庫,對比兩種模式,入庫模式更好的保證了用戶體驗,平台模式則方便了供應商,但兩種模式的存在並不衝突,正如京東的存在和淘寶的存在不衝突同理。自營模式的運營成本要高,但是保證了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平台模式執行成本要低,但是用戶體驗方面相對難以把控。未來兩種模式都將是尾貨市場重要的渠道,並非替代關係,而且唯品會已經開始嘗試提供平台服務,豐富用戶的商品選擇,而且這塊業務長期來看,將對唯品會毛利率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
3)折扣市場大,各渠道共贏。尾貨和折扣,已經屬於較為細分的領域,這個領域於京東、噹噹、凡客等網站,更多的在於促銷目的,於唯品會則是全部。供應商在庫存壓力十分大的前提下,自然希望可選項豐富,渠道越多越好。但即便唯品會是最大的一個渠道,其在整個折扣市場的份額仍十分小,現階段渠道間的競爭遠沒有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更多的是共贏。
所以,唯品會和其他參與者將實現共贏,競爭可能導致唯品會的潛在份額受到一定影響,但並不會被完全取代。
【門檻】唯品會模式有沒有護城河?
電商行業的商業模式,無非就是自營和平台兩種,特別是自營本身模式本身沒有什麼太大創新性可言,踏踏實實的控制好供應鏈和擴張節奏為核心。這點和互聯網產品有著本質的區別,互聯網產品往往可以通過產品和模式上的創新形成護城河,電商則情況不大一樣。
分平台和自營兩種來講,平台模式更容易實現壟斷,用戶和商家願意集中在最大最優的平台,平台優勢一旦建立,就跟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競爭者的生存空間非常小,例如拍拍網早年採取過各種手段打擊淘寶,基本都以失敗告終,平台領域淘寶的壟斷地位很難動搖。自營模式的護城河就是穩紮穩打的供應鏈能力和慢慢累積下來的規模優勢,供應鏈能力主要指前段用戶體驗和後端運營能力,用戶體驗包括商品選擇豐富、質量好、價格低、訂單處理速度等,運營能力包括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倉儲物流能力、用戶獲取、資金及存貨周轉能力等。
此外,唯品會的運營和管理並不是那麼簡單,SKU數量龐大、變化快,倉庫快進快出,對供應商和商品的選擇甄別,相對綜合類電商都是要複雜的,這也是別人不願以自營模式做這塊市場的原因之一。
唯品會目前主要以入庫模式為主,供應鏈管理能力是極不錯的,數據上表現為:
1.活躍用戶和訂單量增長迅速,重複購買率始終在70%以上,並且越來越高
2.回頭客產生訂單在總訂單的比重超過90%,用戶粘性不錯
3.客單價穩定在30美元附近,冬季略高、夏季略低
4.新客成本保持在10美元附近,沒有因為競爭加劇而出現大幅上升
5.每單物流成本保持在4美元附近,整體上程下降趨勢
6.每單物流成本佔比程下降趨勢,Q2佔比為12.2%
……
上述運營數據很好的證明了唯品會的實際運營能力,隨著規模越來越大,規模效應會使唯品會在其特定領域的競爭門檻越來越高,規模優勢下所獲得的議價能力越高,成本結構也會相對更合理,唯品會不會完全壟斷尾貨市場,但會成為該領域最大、口碑最好的渠道。這些都是唯品會的競爭門檻,不可能在短時間或輕易被超越。
【需求】唯品會所在的市場有多大?
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折扣零售市場規模為1470億元人民幣,增速在56%,但佔中國整體零售市場的份額近0.7%。中國折扣零售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預計2015年將達到5610億元。而美國折扣市場規模在680億美元,佔據美國整體零售市場的1.4%。
查看原圖唯品會目前佔據整個折扣市場份額仍相當小,未來幾年首先將持續受益於整個折扣市場的快速增長;其次,中國二三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距較大,所能獲得的商品豐富度和折扣度相對要小很多,對於唯品會這種能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的折扣渠道的需求,短時間內不太可能萎縮;此外,作為閃購市場的領先者,將產生相對強大的規模效應和議價能力。
【增長】如何保持增長?
1.獲取新用戶。唯品會自有流量佔30-40%,其次是導航網站和搜索,餘下的是網盟和社交渠道。今年第二季度活躍用戶在350萬。 未來還會繼續通過口碑相傳、通過導航、搜索、網盟等渠道獲取流量。
唯品會目前主要市場在二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佔比非常低。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唯品會還採取了大促銷、電視廣告等手段進行營銷。
2.擴建倉庫。在用戶和訂單量增長的同時,接地能力要跟得上,唯品會目前倉庫面積有22萬平方米。計劃年底實現,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倉庫租賃面積約30萬平方米,倉庫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2014、2015年將加大擴建倉庫力度,計劃斥資2億美元,將廣州和湖北的自有倉庫面積擴建至30萬平方米,2015年完成,預計到2015年會達到90萬平方米,將是目前的4倍。
3.開展第三方平台業務,豐富商品選擇。唯品會分析師會議上聽到,預計Q3第三方平來GMV將超過2000萬美元。唯品會最近才推出第三方平台,目前的收入佔比還小,但是預計未來的空間很大。
當然,短期內唯品會還是會以自營入庫為主,因為唯品會在這領域非常有經驗,而且執行力很好,能給供應商帶來很多增值服務。第三方平台為輔,現在推出的產品主要是傢俬、家具和3C體積大的商品,入庫和退庫比較不方便。他們認為,對於供應商而言,不管哪種模式合作,最重要的是唯品會的規模和銷售量要大。
【基本面】唯品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蘭亭?
這個問題很簡單。唯品會有業績支撐,在提前透支了未來1-2年的價值後,有可能回調,但不大可能出現
$蘭亭集勢(LITB)$ 式黑天鵝事件。
第三部分:唯品會過往業績表現營收高速增長,成本結構大幅優化
查看原圖1.營收仍然保持高速增長,預計Q3的同比增速在134-137%,但Q4是旺季,全年仍有望拿下15億美元的營收。(對應2012年全年營收6.9億美元,增速在120%)
查看原圖2.各項成本結構繼續優化
查看原圖- 毛利率升至23.5%,隨著規模化優勢帶動議價能力上升,毛利率仍有1-2%的上升空間;此外,隨著第三方平台業務在未來1-2年逐漸規模化,毛利率將隨之繼續上升。
- 倉儲物流費用佔比整體下降,但較Q1略有上升,原因是Q2夏季客單價32美元,較Q1的35美元下降。
- 營銷費用佔比同比下降,環比略有上升,楊東浩稱,未來唯品會營銷開支在營收總額中所佔的比例,相比去年不會有大幅上升,會嚴格控制營銷開支。
3.利潤率提升
查看原圖Q2淨營收903萬美元,淨利率2.57%。
隨著成本結構下半年繼續優化,預計全年有望實現3%的淨利率,如果實現15億美元營收,全年就是4500萬美元的利潤。
距離USDA的報告日越來越近 諸葛就是不亮
http://xueqiu.com/2325980630/25217949
距離USDA的報告日越來越近。隨便寫點自己的觀點吧。
從年初開始到現在,主要是研究農產品。
從目前看,之前的大部分觀點都是對的。今年也確實是做多粕類最簡單的一年。買近月,快到期的時候朝後滾月多單就能在掙錢。十分的簡單。
其實幾句話就能說明問題。
1、現貨價格走低的概率到底有多少?菜粕可能現貨價格走低的可能性非常大,畢竟需求和供應均在逆轉,但豆粕現貨走弱的基礎就不存在。禽畜類存欄都在回升。所以買豆粕拋菜粕依然是理想的套利標的;
2、美豆到底體現了多少利空和利多: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整個產業鏈還沒有從空頭情節中走出,已經經歷了漫長的一年時間,但國內從貿易商到油廠到飼料商,對於美豆的看空仍然是根深蒂固。成本說,陰謀論,忽悠,就連去美國搞實地調研,都對當地100度附近的高溫隻字不提。甚至還有人說:那幫人早賺得盆滿缽滿。這簡直太幽默了。今年美豆一共只有一輪漲勢,連25%都沒有,就盆滿缽滿了?美豆現在猶豫的走勢顯示出美國人對豆子的判斷也忽左忽右。5個月前我一直關注某國內著名糧商的美國版報告,從4月起,該美國著名分析師就認為美豆低點在10美元之內,對應豆粉價格在285美元/噸。上週起,這句刺眼的判斷終於從報告裡不見了,加了一句:我們之前猜測的低點可能不會出現。別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了。假如今年美豆漲了100%,你覺得USDA騙了你,挺正常。現在美豆還沒怎麼動彈呢。
3、對於農產品的整體判斷:我認為農產品基本上進入長期牛市,尤其是高人工品種,純農業品種。工業屬性的品種也許會跟隨工業品被向下牽引,但也有更大的可能被向上牽引。比如白糖,比如玉米(美盤);我一直堅持認為,自現在起我們進入了一個超級時間週期的災害性天氣,跨度大概長達30-40年。
就這麼多吧,有問題就問,我會的,都回答。
Ackman向SEC發出長達52頁的報告投訴康寶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467著名對沖基金經理的Bill Ackman近日向PwC(普華永道)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出一封長達52頁的報告,其主要內容是投訴康寶萊作為一家「傳銷公司」的所作所為。在信中Ackman寫道:如果康寶萊確實是一家傳銷公司,Pwc則沒有向投資者傳遞出此風險的存在,如果康寶萊最後給投資者帶來了損失,那麼PwC就必須為其出具的報告中犯下實質性錯誤負責。
他還指出PwC在給康寶萊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存在獨立性缺失的問題,其報告不值得投資者信任。他在信中舉例稱在康寶萊在報表中對3億美元的員工獎金激勵一帶而過,沒有著重強調出來。對此康寶萊的發言人Barb Henderson表示:鑑於Ackman先生在無腦做空康寶萊的賭注中還在不停的損失者投資者的錢,他現在一定感到很絕望,更不幸的是,除了這個例子他再也找不出別的理由了。
PwC發言人表示此事涉及到客戶機密,拒絕置評。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還沒有做出回應。
Ackman此前曾宣稱康寶萊是「龐氏騙局」,其營銷模式是不斷在新興市場發展人群進入直銷團隊,公司依靠這些新加盟人群的人頭費和消費來維繫運營,賺取利潤,而不靠直銷員對外出售產品。在今年1月份,Ackman豪擲10億美元大舉做空康寶萊,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也應聲大跌。
然而,Ackman的高調做空激怒了億萬身家的投資大佬們,索羅斯、Loeb、Icahn紛紛加入了多方的陣營,同Ackman宣戰。截至目前康寶萊的股價從12月的最低點已經上漲了約140%。
能源巨頭kinder morgan對26歲分析師看空報告的回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311最近,一位26歲的年輕分析師Kevin Kaiser發表了一份看空美國第三大能源公司Kinder Morgan的報告,這促使該公司身價102億美元的CEO Richard Kinder召開電話會議來回擊。
本月初,Hedgeye Risk Management的高級能源分析師Kaiser公佈了一份名為看空Kinder Morgan的研究報告:
Kinder Morgan在其輸氣管道維護上花費的資金比應有的要少,這使管道的安全性存在問題。
或者,該公司的財務報告有問題,誤把維護管道的費用計入了別的項目。
關鍵是,Kaiser的報告導致Kinder Morgan的市值蒸發40億美元,並華爾街引發了一場多空雙方激烈的討論。
因此,這位知名的CEO 在美國市場開盤前召開了電話會議。很顯然,這個會議是針對Kaiser的報告而召開的。
在這個電話會議中,這位CEO的激動情緒令人吃驚。與會的消息人士稱:
「Kinder很憤怒。我之前從未見過一個高調的CEO會顯露如此情緒。」
這位CEO稱,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和公司員工的經驗做出分析。他說:
「我認為經驗很重要。我從事管道行業已經擁有33年的經驗。管道維修決策小組的其他成員也擁有豐富的經驗。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加起來有上百年。」
「我認為投資者應該根據專家的意見做出分析判斷,而不是依據一個分析師從財報得出的觀點。」他還稱,公司的財報沒有錯誤。
在會議的問答環節,他有點生氣,尤其是當涉及到一些數據的時候。比如:
「2011年,El Paso已經在建設管道的輸出和接受設施。在它們施工後,剩下的就是簡單的機械性工作——你只需把ILI設備裝進管道中,然後在運營結束的時候把它們收回來。El Paso在2011、2012年的時候完成了這項工廠,並在輸出和接受設施上花費了4100萬美元。因為它們完成了這項工程,因此我們2013年在輸出和接受設施上僅花費了600萬美元。3500萬美元的差價就是這樣來的。如果你持續質疑,請放過3500萬美元的價差。」
Kaiser也參加了這個會議,但是他似乎因為沒有得到提問問題的機會而感到失望。
SENSE隨筆131011《精準預測》上:魔球與天氣報告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11/sense%E9%9A%A8%E7%AD%86131011%E3%80%8A%E7%B2%BE%E6%BA%96%E9%A0%90%E6%B8%AC%E3%80%8B%E4%B8%8A%EF%BC%9A%E9%AD%94%E7%90%83%E8%88%87%E5%A4%A9%E6%B0%A3%E5%A0%B1%E5%91%8A/SENSE隨筆131011
《精準預測》上:魔球與天氣報告
執筆人:蟬
古代人相信宿命論,並企圖透過占卜等方法去透視已確定的未來。 所以預測predict在古時的意義是竅視神已安排好的未來。 Predict一字源自拉丁文,是舊教時候的產物。
到了啟蒙時代,“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的想法開始流行,日耳曼語根的“forecast預料”是指為不確定的將來作規劃時,對未來可能發生情況的估算。*** 然而今日,兩者的用法已經互通。
本文為三篇系列文章之首篇,介紹去年大熱賣的科普書《精準預測The Signal and the Noise》,這書很易讀,例子有趣,尤其適合 職業投資人/賭徒,誠意推薦。
〈大數據與魔球〉
2011年Brad Pitt飾演的電影《Moneyball魔球》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片中講述「美國大聯盟棒球MLB」球隊 ‘奧克蘭運動人’ 的經理人Billy Beane 發明以統計方法為主的系統去挑選有潛質的球員。 他憑此方法成功建立了一隊班費低但成績好的球隊,並改變整個大聯盟傳統倚賴 “球員探子”的習慣。
為何魔球會發生在MLB而不是其他類型運動的職業聯賽呢?
根據網站askmen.com文章指出, 世界盈利最多的5大職業體育聯賽分別是 ‘美式足球聯盟’ NFL、 ‘英超聯’English Premier League、MLB、Formula One和NBA,當中三個聯賽均在北美洲。
NFL,MLB和NBA的球隊每年常規比賽分別為16場,162場和82場。
除比賽數量,三種運動的崗位分工雖然明確,但獨立性卻以棒球最高,棒球中投手和打者都是輪值投球和擊球,故一般都為個人的大部分統計數字負責。 美式足球和籃球的球員互動性高,難以將個人因素分離。***
如Silver所說,棒球的條件非常有利於統計運用,當中數據的準確性和數據庫足夠龐大, 令很多預測變得可能,加上職業運動的規則明確,更使可預測性得以提高。
大聯盟職棒MLB過去一百四十年的統計數據都詳盡準確地記錄下來,令數據的可用性大大提高。 這樣的條件令統計數據在大聯盟評定球員表現時成為重要的工具,在「魔球效應」之後更是如此。
「魔球系統」想要去除的,是傳統球探對於統計數據和主觀因素之中,如外觀、人品和各種可能與表現無關的因素的偏見***,以較客觀的方法建立球員潛力評估系統。
本書作者Silver的傑作之一便是一套稱為PECOTA的球員表現預測系統。PECOTA在2003至2008年的球季期間在雜誌上發表球員和球隊表現預測, 預測成績相常出色。 除了比同類系統出色,還打敗了拉斯維加斯的賭盤。
有趣的是,Silver指出在2006年PECOTA發表的一百大新人名單,在五年後與以業餘球探預測結果建立的《美國棒球》雜誌百大名單比較,表現是較差的。 Silver指出《美》的名單上的球員創造的勝局比他名單的球員要多15%,而15%是很大的差距,足以證明該輪球探的預測比他的系統優勝。
統計為主的方法其中一個弱點是將不能量化的資訊忽略。*** 例如統計數據不能反映球員的紀律,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但球探由球員年青的時候便開始跟進背景和個性,而這些資訊可能正是球探優於數據分析的地方。***
〈氣象局真的很差勁嗎?〉
“神為何要創造經濟學家?”“因為要讓氣象學家不要那麼丟人。” :)
人們常抱怨氣象局的天氣預測不準確,尤其是預測不會下雨卻下雨的時候。 這種尷尬情況迫使天氣預測帶有一種叫做「wet bias濕偏差」的偏差:即偏向預報比實際更多的降雨,因為大眾對 “假陽性false positive” 比較不敏感。***
然而統計告訴我們,天氣預測在過去二十年的準繩度有了明顯的提高。要了解原因,須先看看現代氣候預測的背景。
牛頓力學的發現令人開始相信宇宙有高度秩序, 而且事物行為遵守單純的物理定律,傳統的宿命論影響力衰減,繼而抬頭的是「科學決定論」。***
其中一種著名的說法便是數學及天文學家Pierre-Simon Laplace提出的假設,後人稱為「拉普拉斯的魔鬼 Laplace’s Demon」:
Th. 假如完全知道自然中所有物體的狀態,並且存在一組固定的法則支配著宇宙運作,則應該可以對未來做出完美的預測。****
拉普拉斯相信大自然是完美的,人們之所以不能作出準確的預測,是因為人並不像大自然般完美。***
與之對抗的是「機率論」者,他們相信宇宙的狀況存在不確定性。*** 直到20世紀初,理論物理學家Werner Heisenberg提出「不確定性定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指出除了因為「觀察者效應Observer’s Effect」—- 即 “量度令受測者行為改變,因而沒有辦法完全準確測量粒子的行為” 以外,粒子自身的行為是隨機的。*** 它的位置position與動量momentum也不可能同時被準確測定。*** 不確定性定理是當代「量子力學」的基礎理論。
然而氣象是分子層次的現象,毋須用到量子力學。 現代氣象預測其實是「拉普拉斯的魔鬼」的一種實踐。*** 要預測氣象最直覺的方式是,把大氣空間分解成三維的量度格子,並觀察格子內的氣象資料。 接著將資料以已理解的氣象原理去預計未來的變化,理論上應該能得出準確的預測。
然而世事絕非那麼完美。 1972年數學家Edward Lorenz提出「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俗稱「蝴蝶效應」。混沌理論的基本原則是:
Th.初始條件的微小改變會讓結果產生巨大而意外的歧異。****
它適用於擁有以下兩個特性的系統:
- 系統是動態的,即某時間點的行為表現會影響其未來的行為;***
- 系統是非線性的,即它們遵守的是 等比級數exponential的關係而非 等差non-arithmetic的關係。***
氣候預測系統正是這類型的系統, 由於測量個別格子內的氣候資料已存在細微誤差,再加上格子的精細程度呈等比級數影響精確度,所以即使電腦的運算能力以每兩年倍增,氣候預測系統的改良速度並沒有跟上。 如果將量度格子的邊長減半,便需要8倍的運算能力去配合。*** 此性質限制了氣候預測的改進速度,再加上如濕偏差等由巿場競爭所引入的因素,令大眾低估了氣候預測進步的幅度。
然而,大家絕對可以漠視七天以上的氣候預報,因為它們的表現證實比以歷史數據得出的統計結果還要差。
下篇將淺談同樣受混沌理論影響的經濟預測為何在過去數十年皆沒有改善,並介紹兩大預測門派之理論:「Bayes’ Theorem貝氏定律」 和 費雪的「頻率論Frequentism」,請勿錯過。
參考:
1.《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信號》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2012, Nate Silver
2. http://www.askmen.com/sports/business_200/218_sports_business.html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