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靚仔 CEO」卸任了!瑞安房地產(272)噚日喺公佈業績日突然宣佈,羅康瑞由即日起唔再兼任行政總裁,淨係做集團主席,而執行董事兼董事總經理李進港將會接 佢棒做CEO。董事會話,o依家係適當時機將主席同CEO嘅職責明確區分,令董事會經營管理同業務日常管理上,確保權力同授權分佈均衡云云。 搵李進港接棒 照 字面解讀,似乎係羅康瑞部署退休wor!但當事人話,件事並唔係咁嘅,仲話「我退休唔得o架!」佢話,查實o依家內地好多樓市調控措施,令到佢好鬼多嘢 做,再講,佢係個唔可以退休嗰種人嚟o架,連放假都唔係好得。「我返工好似放假咁,所以,我冇放假囉!」而根據呢個最新分工架構,羅生今後只會專注於領導 董事會制訂戰略方案,而阿進港就會負責日常管理同營運! 其實羅生話唔做CEO,華華又唔係好意外,事關舊年年頭佢接受黨報訪問嗰陣,已講明搵緊CEO接班人,仲希望1年內成事,咁點解會揀到49歲嘅進港呢?佢話問過公司好多經理級同事,九成以上都係揀進港,所以,佢咪就揀進港囉! 點都好啦,華華相信至Happy嘅應該係羅生個「最美麗港姐」老婆朱玲玲,因為就算唔退休唔放假,今後羅生點都有多啲時間陪佢啩! 李華華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14575.html
赴港上市僅一年多的時間、號稱中國三大私營自然再生林及人工森林營運商之一的中國森林控股有限公司(00930.HK,下稱「中國森林」)隨著前CEO李寒春的被抓而開始暴露出內部運營的混亂,最近一個月處於是非莫辯的謎團之中。目前,該公司仍處於停牌狀態。
3月2日,中國森林發佈公告,李寒春因涉嫌盜用公款3000萬人民幣,於2011年2月24日被中國貴州省公安局扣留,與此同時,3月4日,香港證 監會向香港高等法院指稱李寒春及其名下全資控股公司Top Wisdom Overseas Holdings Limited(下稱「Top Wisdom」)從事內幕交易,其名下約4億港元資產被凍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經過多日的調查,試圖揭開李寒春在內地被抓及在香港被控告背後的真相。
內幕交易被查
香港證監會3月4日公告,證監會向香港高等法院指稱,李寒春從事內幕交易,其名下約4億港元資產將繼續被凍結。
而此時的李寒春卻已於兩日前在貴州被公安機關扣留,扣留的原因則另有隱情——涉嫌盜用公款3000萬人民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到,李寒春被香港證監會指控的原因緣起於,1月底中國森林的審計機構畢馬威在就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的財務進行審計時,發現不合規情況,證監會隨後介入調查,並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臨時強制令。
然而,就在李寒春東窗事發前兩週,他卻在香港市場上大手減持舊股套現近4億港元。
近日,中國森林投資者關係部高實女士向本報記者承認「內幕交易與配股有關係」。
資料顯示,Top Wisdom於1月12日通過渣打證券,以每股3.35港元配售手頭持有的1.19億股舊股,套現約3.98余億港元,銷售股份約佔總股本3.89%。這些股份其後被配售予多家機構及基金。
但就在李寒春配售後的第二日,或受配股上市交易影響,中國森林的股價狂洩,低見2.92港元,跌穿配售價3.35港元,最大跌幅為18.89%。
配售後,李寒春持股量由6.34%減至2.46%。
李寒春大幅減持的原因尚不清楚。
對於李寒春在配股上內幕交易的細節,中國森林尚未有任何說法,本報記者也多次致電該公司,但是均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但記者發現,在此次配股之前,時任CEO的李寒春卻在內地頻頻高調亮相,並以中國森林的名義在云南和貴州等地簽訂了一些投資意向協議,為該公司的股價營造利好,或為配股造勢。
「當時李寒春親自帶隊去貴州,這些來自香港的基金後來不少參與了1月份李寒春私人公司Top Wisdom的配股。」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其實李寒春在香港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劣跡早有記錄。
本報記者發現,早在2002年,年僅26歲的李寒春出任經營環保節能服務的創業板公司科瑞控股(08109.HK)董事總經理,且是公司創辦人之一。
清華大學熱能工程學畢業的李寒春,當年以1500萬人民幣代價,把兩項用水循環系統的節能技術轉讓給科瑞,並出任公司管理層。科瑞上市初期以環保節 能概念為噱頭,曾備受追捧,不少股評人極力推介,但李寒春於2003年4月辭任,科瑞於2005年9月起停牌五年,其間曾遭法庭頒令清盤重組。
挪用公款被抓
李寒春涉嫌獲罪還不止於內幕交易。
根據3月2日中國森林的公告,「李寒春因涉及盜用公款3000萬人民幣,於2011年2月24日被中國貴州省公安局扣留。李寒春將公司附屬公司若干文件帶走,當中包括昆明錦德林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昆明錦德』)的銷售文件。」
公告還稱,除早前罷免李寒春行政總裁職務外,還有數名人士懷疑牽涉被調查,該等人士已經被罷免集團擔任的職位。不過,中國森林沒有透露這些涉案人士的名稱及職務。
中國森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也不願透露還有哪些高管涉及此案,但是本報記者卻在該公司的官網上發現了一些端倪。
比如之前3月初曾出現在官網的「董事局成員及管理團隊」一欄的一些名字很快就不見了。比如吳曉芬(聯席財務總監)、張宏宇(資源總監)、聞國平(聯席財務總監)、呂驁芊(人事行政總監)等等。
上述人士是否與李寒春一起均被查,沒有獲得中國森林的正面證實。
但中國森林高實女士表示的確有數名高管涉及此案。
另有傳言,聯席財務總監吳曉芬為李寒春的表妹。中國森林高實女士承認,「吳曉芬的確已不在崗。」
李寒春在貴州被公安機關扣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森林在貴州唯一潛在的投資項目,即2010年9月10日與黔東南州政府簽訂的2.2億美元的不具約束力的投資意向協議。
本報記者發現,儘管這一協議曾見諸一些媒體,但是中國森林並沒有正式進行過任何公告。
近日,記者多次致電黔東南州政府負責林業投資的秘書七科和該州林業局,他們均表示沒聽說有這個項目。
但是黔東南州負責招商引資的商務局確認了這個項目。該局項目部的李科長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透露,他們曾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但進展比想像中緩慢,力 度不大,也在催他們,當時與他們簽訂投資協議的是兩家公司,分別為中國森林和中國兆能集團,只有中國兆能集團到位了一部分資金,中國森林沒有資金投入。
中國森林投資者關係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中國兆能集團是他們的子公司。
據李科長回憶,當時過來簽協議的就是李寒春,而他也表示已聽說李寒春被公安機關扣留,但是否與此項目有關目前不好判斷。
由於李寒春在被扣留前曾帶走昆明錦德的銷售文件,因此關於李寒春被扣留原因還有另一個版本——或與2010年2月中國森林以子公司昆明錦德的名義收購云南麗江寧蒗縣流轉林項目有關。
該項目一直由李寒春負責,拖至2010年12月底才完成。港媒透露,「但其後有人發現,公司購入的只是森林的『林權』,沒有『採伐權』。有投資中國森林的歐資基金認為受騙,擬循法律途徑,控告李寒春。」
但是3月16日寧蒗縣招商局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該項目去年早就簽了,但是還在等省裡批指標,因為這一個綜合深加工一體化項目,後期的深加工要 省裡給指標。目前昆明錦德已從農民手中收購了部分流轉林,在二三十萬畝左右,目前中國森林肯定沒有投入其在公告中所透露的4.64億元,但可以肯定這些林 地是「商品林」而不是沒有採伐權的環保林。
據中國森林的2009年財報顯示,中國森林擁有超過17萬公頃森林的林權,森林估值接近78億元。但外界懷疑,這些遠在云南、貴州等偏遠地區的茫茫森林資產,卻可能存在巨大的造假嫌疑。
本報記者瞭解到,在2月中下旬,由中國森林獨立董事委員會委派,畢馬威參與,共分七八個小組的調查隊就已奔赴云南德宏州,對中國森林在當地的資產業務和管控進行調查。李寒春曾於2月下旬在云南配合調查。
「調查的結果或許會在3月底出來。」高實對本報記者透露。
|
||||||
已經十五年了,上海東方商旅營運 執行長畢嘉瑋的西裝上衣暗袋裡,總是藏著一本小小的手記簿(captain pad)。這是五星級飯店領班的標準配備,記錄客人的臨時需求和備忘工作。 雖然已經不是領班,但至今,他都還隨身帶著一本這種不起眼的小筆記。專科讀編輯採訪科系,赴瑞士學的是旅館管理,畢嘉瑋返台後從西華、晶華五星級酒店的餐 飲部領班做起,三年後,他相繼出任東元集團旗下餐飲業副總經理、台泥辜家專辦名流婚宴的玉盟婚顧總經理,以及北投三二行館總經理,四十歲那年,就成為國內 一線旅館,年紀最輕的高階經理人。 去年底,畢嘉瑋應聘前往上海外灘,進入全球飯店業兵家必爭之地戰場,這一路舞台越來越大,他自認,擔任領班時開始記錄的那本超薄小本子,雖然既普通又不顯 眼,卻是他事業成功之路的敲門磚。因為勤做「包廂日誌」的筆記習慣至今不輟,讓他在職場一路都得到貴人提拔。 稱作「包廂日誌」,是因為當領班時,畢嘉瑋會把每天晚上在包廂用餐的這桌客人,用圖示方式,記錄下主、客落座的相對位置,每位客人的姓名、頭銜以及飲食偏 好,以及當晚談話的主題。 偷師把妹筆記!強記賓主互動,回籠率增兩倍 但由於領班工作內容繁瑣,從上菜速度的掌握,到搭配菜餚的酒水更替,都要緊盯帶領的服務人員是否到位,當著客人面前,又要專心聆聽交辦的需求,因此,拿筆 記錄飯桌上的種種細節和資訊,畢嘉瑋不是利用進出包廂的空檔,就是在送完最後一桌客人之後,再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像錄影倒帶一般,回想晚宴的過程,在手記 簿還原賓主互動的畫面。 犧牲休息時間,費力強記飯桌上的互動,自我訓練做筆記基本功,原因不只要弄清楚熟客的脾胃,更和每月業績能否達成息息相關。 畢嘉瑋回想,在當菜鳥領班時,每當月底要衝業績達成率,總見經驗老到的資深領班拿起電話筒叩客,十個熟客至少有七、八個會回籠捧場,但他打電話給客人,回 籠的命中率卻極低,在電話裡也不知該和見過好幾次面的熟客聊些什麼,於是開始做「包廂日誌」,才逐漸懂得收服客人的秘訣,其實都藏在飯局裡每個環節透露出 的訊息。 例如,廠商請政府官員吃飯,取悅的對象是官員,因此,掌握客人的需求和偏好比主人更重要,下回餐廳主廚若開發合這桌客人口味的新菜,也等於是幫主人找到再 次做東的充足理由。 會想這樣做,畢嘉瑋說,其實是他在日內瓦實習時,從一名義大利籍領班身上偷學的,這位老兄做包廂日誌鉅細靡遺,詳細記錄客人的跑車型號到牛排幾分熟,但重 點落在陪同富豪前來的辣妹身上,原因是他拿這本筆記當獵豔地圖,「靠這本筆記,每個週末他過得比誰都多采多姿,啟發了我做筆記的重要性,」畢嘉瑋笑著說。 持續「包廂日誌」的筆記功夫,畢嘉瑋不但找到衝刺業績的秘訣,熟客回籠率一年之後,從原本兩成不到,成長到六、七成水準。 逮到職場伯樂!看出黃茂雄分量,因而被挖角 畢嘉瑋的筆記重點,最關鍵是要找出政商人脈關係的深度,他經常利用休假時間,什麼事都不做,只是不斷翻閱過去大半年的「包廂日誌」,在腦海中複習這群人的 臉孔,比對出重複出現在不同飯局上的重點賓客。 當初他就注意到,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經常出現在他擔任領班時,包廂日誌裡的客人座位表中,顯然是對各方人馬都頗有影響力的企業家。於是,有回黃茂雄當主 人宴請賓客,畢嘉瑋抓住機會展現功力,如數家珍招呼這桌客人,逮住讓滿桌名人背書他工作實力的機會,一次就讓黃茂雄留下極佳印象。 甚至,後來畢嘉瑋從晶華餐飲部擔任領班,被挖角到東元集團旗下擔任樂雅樂餐廳副總經理。 除寫日誌的基本功,畢嘉瑋廣泛讀報、閱讀財經雜誌,同時練內外功,精準掌握每位企業家在台北政商圈的分量,如此一來,當面對一桌同是政商名流的客人時,該 先招呼誰的先後次序和輕重緩急拿捏,才不會出差錯,營造出賓主盡歡的宴會,建立好深度服務的個人口碑。 持續做「包廂日誌」筆記,除了建立款待政商名流的廣度和深度外,也讓畢嘉瑋越來越有人際敏感度,這樣的能耐,對於初來乍到投入上海酒店市場的生手主管來 說,更是求生存的浮板。 參透大陸潛規則!「南」字車牌是VIP中的VIP 畢嘉瑋說,兩岸商場文化迥異,在上海從事旅館餐飲業,筆記本上要記錄的,除賓客之間的平行關係,還有政商結構發展出來的上下關係,很多無法被言明的潛規 則,都要靠平日筆記功夫訓練出的敏感度才能參透。 例如,在大陸,替主人出面訂餐的,通常不是秘書而是代理人,但埋單的主人,往往又不是飯局裡決策事情的關鍵人物,「這時,不止用眼睛做筆記,還要把耳朵全 部張開。」 畢嘉瑋分享,在上海近半年,靠做筆記自我訓練出的敏感度,讓他懂得分辨「南」字開頭的車牌,就是來自南京軍區的要員,在中國大陸特殊的政治生態,看到這張 車牌就等於在台北接待「使」字的外館賓客,絕對是VIP中的VIP。 二○一一年農曆過年期間,原本是上海飯店的住房淡季,畢嘉瑋也是從筆記本激盪出獨家商機,由於他每回出席台商活動除交換名片時,會在交談時把這群台商主管 的動態筆記下來,發現很多人過年獨自留守上海,都為了要去哪吃年夜飯傷腦筋。 於是,畢嘉瑋靈機一動,推出「到我家過年」的主題年夜飯套餐,原本預定吸引五十位客人,最後竟有超過百人訂位,再次展現做筆記的優點。 近距離接觸政商名流,對多數餐飲業一線服務人員來說,這樣的機會並不難得,但畢嘉瑋卻善用薄薄幾十頁的手記簿,當作在送往迎來賓客群裡淘金的一把鏟,贏得 好業績同時還博取貴人緣,而這樣的一把鏟子,其實每個人的口袋裡都有,關鍵在於是否願意用心隨時透過紀錄,發掘筆記背後透露的金脈與人脈 。 延伸閱讀:筆記撇步1採用圖示法,逐桌記錄賓客關係 2倒帶復原關鍵場景,確認飯局關鍵主角 3用人名檢索筆記資料,繪政商地圖 |
2011-4-26 AD
今年初首次打入《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十大嘅「鞋王」鄧耀(圖),日前因中風入院。百麗(1880)噚晚出通告報平安,話現年76歲嘅鞋王,目前情況穩定,有信心會逐漸康復。不過,鞋王暫時應該會多留喺屋企休養,所以平日揹起集團日常營運嘅CEO盛百椒,獲委任做代理主席。
雖然鞋王年紀唔細,但睇落身體一向唔錯,起碼年年百麗業績,佢都例牌現身,以「精神領袖」身份發言。
記 得幾年前,鄧耀開始減持百麗,當時市場估鞋王係咪部署退休。當時佢笑笑口同華華講:「我咁多年經驗,仲專業過啲管理層喎!我又唔算好老,仲做得!」親證退 下火線傳聞屬流料。其實,百麗中人同華華講,鞋王近年主要只係負責整體策劃,日常管理早已交晒棒。喺百麗做咗廿年嘅盛百椒當然係膽,鞋王3名仔女亦早已上 晒位,阿仔鄧敬來係百麗執行董事,女兒鄧明慧就喺公司負責人力資源同財務管理,另一個女鄧穎思,擔任STACCATO董事總經理。
2008-4-17 NM
|
||||||
大埔科學園內,有一座巨型金蛋地標,寓意科學園要孕育香港IT界的金蛋。 其中一隻孵化的金蛋,是三十七歲的羅耀宗(Hilton),他靠自行研發商業軟件,上月獲中華網主席錢果豐垂青, 主動收購他的公司,並綁死他留任做CEO多幾年。 若你以為他是從某某名大學電腦系畢業而平步青雲。對不起,他中五還未畢業,只是由深水埗黃金商場砌電腦捱起。羅耀宗小檔案 37歲,已婚,沒兒女 87年︰學界微型電腦創意比賽優異獎 89年︰加入利達電腦砌機 92年︰轉工三思元,做軟件開發。 96年︰在集信軟件開發ERP 99年︰加盟電盈旗下一間子公司任總經理 02年︰創業 05年︰買下集信 08年︰公司賣盤給中華網,續做CEO。
記者去到羅耀宗在科學園的辦公室,甫進內,已被當眼位置內的大大小小獎座吸引着。 記者還未開口問,他好像預先知道,搶着回答這些都是他玩模型車的獎項,但「只屬冰山一角」。 他接着與攝影師大講威水史,說自己巴閉到有日本模型車代理公司,贊助零件讓他砌車出戰,更揚言若非每次比賽要花兩星期準備,令滿身工作的他不能抽身,早已成為香港第一,「唔拎第一,不如唔好玩。」近年他絕跡車壇轉玩氣槍,亦常登業餘氣槍公開賽三甲位置。 他自言從不服輸,樣樣都要拎第一。上月初,其公司才被在Nasdaq上市的中華網收購,在收購合約內更綁死他必須留任做CEO數年。但他由老闆轉為打工仔一個多月,還未坐暖,已虎視眈眈想在總公司更上一層樓,「中華網嘅管理層,大多數嚟自併購公司嘅高層,咁我即係好大機會啦。」他一臉自信地說。 中五學歷科科肥佬 三十七歲的他,年薪數百萬元,再加上賣盤給中華網已套現一大筆,現仍持有集信部分股權,前途可謂一片光明。但原來他並非正途從大學修讀電腦出身,更加是中五畢唔到業。 他家住旺角唐樓,小時已嚷着父親買電腦給他做生日禮物,放學後便趕回家打機,除了電腦便無心向學。直到十四歲,他覺得打機打到悶,索性拆開電腦來研究,之後愛上蒲「腦場聖地」深水埗黃金商場,並自學寫程式。中四那年,給他贏得學界軟件設計獎。 他中五會考,除電腦考獲C外,其餘科目皆「滿江紅」,自知無望繼續升學,暑假已慕名走到黃金商場,揀了間裝修最靚的利達電腦自薦做「砌機仔」,月薪三千三百元。他甫入利達,得知公司兼營會計軟件開發,又雄心壯志向老闆提出轉為技術員。但老闆示意必須做妥正職才有得傾,他惟有繼續全職砌電腦,晚上「兼職」寫程式,人工象徵式加多五百元。 他本身對會計了無認識,為學寫程式,三餐都食麥當勞,爭取時間讀書惡補會計理論,每日工作動輒十四小時,有時甚至通宵達旦,「老闆經常要等我收工收鋪,有次消夜,仲苦口婆心叫我唔好咁搏。」 如是者無間斷捱了兩年,九一年利達老闆移民,臨行前竟交託只有十九歲的他打理整間公司,除財政決策仍由老闆遙距操作外,公司全由他話事。但年紀輕輕,難免遭人妒忌,「當時有個大我十年嘅同事成日針對我,話冇人叫到佢做嘢。」他二話不說,連那人的工作也一併搶來做,最終令公司上下無一不服。 開發一條龍軟件 九二年,他覺得自己在細公司未 能發圍,遂離開利達,展開不斷跳槽旅程,試過一年內轉工四次;九六年來到集信,已升任為程式部門主管。其間他把握時間,報讀無數課程,惟每次都認為「快人 一步學晒」,所以不去考試,至今仍是「中五學歷」。記者問他是否有考試陰影,他死口否認,只強調「冇需要去證明自己嘅學識。」 由於做過不同類型的軟件公司,讓他了解到企業各個部門需要不同軟件,但這些軟件卻未能兼容,例如銷售部門開單後,生產部要重新輸入資料到自己部門的軟件內才能繼續,費時失事,於是在集信工作的時候,他靈機一觸,決定開發一套ERP軟件,可讓公司各範疇的部門一條龍使用。 他 承認外國早有類似的ERP軟件,但土產軟件仍有作為,「唔好以為外國品質一定好,其實香港開發成本平成半,仲可以同聲同氣。」他為推銷這套軟件,試過行到 腳腫至脫不掉皮鞋。而眾多香港開發這類軟件的,只有他的可以獲國際獎項,不少中小企因而敢於幫襯。曾與他合作的中小企顧問周靄儀表示,「Hilton好進 取,即使個客有乜古靈精怪要求,無論幾夜,佢都第一時間回應咗先。」 前僱主以德報怨 自信心爆棚的他,在集信闖出成就後,又不甘寂寞,決定再外闖,儘管老闆Ricky極力挽留,他也不肯留低,轉職電盈旗下一間科技公司做總經理,「嗰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好威!」但過了三年,他又不安於室,與朋友創業搞軟件公司,無奈遇上沙士,讓他明白到做人不會一世好運,「個市好似末日咁,公司根本冇生意,開飯錢都蝕埋。」幸好前僱主Ricky不計前嫌,「我離開咗公司後,佢知我做得唔好,依然會提點我,我冇飯開又預埋我,明知我係競爭對手,都介紹客仔俾我,我當正佢係恩人!」 後來Ricky計劃放盤,決定將集信以平價賣給羅耀宗,讓他重掌自我開發的ERP軟件,「冇Ricky,冇今日嘅我。」記者致電Ricky,他說:「Hilton離開集信後,個個客仔都讚佢信譽好,加上公司套軟件係出自佢手,佢最適合繼承公司。」難怪集信後來搬到科學園,Ricky也帶同妻子回港祝賀他。 工作及消遣都要做第一的他,坦言絕非好老公,工作起來經常六親不認。幸好妻子曾是同事,早已了解他的性格,但太太也偶有投訴他不肯放長假歐遊,就連生仔計劃亦無限期壓後,「我應承過老婆,四十五歲就退休帶佢歐遊,跟住計劃生BB。」 何謂ERP軟件?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Oracle便是最成功例子。它方便公司各部門的數據互通外,更隨時跟進訂單的進度和作市場分析,如找出全年最大客戶、該客戶佔公司生意額的比例等。 以一間鐘錶製造公司為例,ERP系統可計算生產一百隻手錶各項零件的數量、不同物料生產成本等,並可即時發出報價單。公司亦可得知各零件的倉務情況,計算採購物料的數量。 |
|
||||||
|
||||||
上周五真熱鬧, 呢邊廂記協舉行周年晚宴,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出席撐場。另一邊廂,證監會亦喺同一晚舉行周年聚餐兼歡送下月底離任嘅行政總裁韋奕禮 (Martin Wheatley)。華華聽聞,證監各個部門各自拍咗條短片送畀韋奕禮留念,幾位執行董事都有粉墨登場。不過唔知點解,惟獨被視為下任CEO候選人之一嘅 副行政總裁林張灼華就冇拍片,難免令人無限聯想。 張灼華唔畀面有因 據講,證監新CEO遴選已進入直路,同林太爭嘅主要係老外,Martin嚟自英國,英國嚟嘅會唔會着數啲?聽講唔一定。證監俾人話有澳洲幫,唔通係澳洲嚟嘅人做?華華未有答案,煩請消息靈通人士告知。 講番歡送晚會,相比起記協晚會喺金鐘五星級酒店舉行,證監都算慳家,揀咗喺大會堂美心酒樓度搞。咪睇證監人員平時咁嚴肅,原來玩起上司上嚟都好放,聽講法規執行部班執法先鋒拍嘅短片內容就非常「大膽」,條片嘅內容係咁嘅…… 話 說法規執行部阿頭施衛民工作至夜深,突然有批「雷曼苦主」衝入嚟示威,叫韋奕禮返歸。跟住到法律服務部門接力拍「續集」,佢哋整咗個模擬法庭,受審嘅係 Martin,佢被控保障香港投資者同維護金融中心地位不力,被即時裁定罪名成立,將佢遣返老家倫敦。唔知林太係咪唔想咁樣攞Martin嚟玩,所以冇拍 片呢。 李華華 |
|
||||||
證監會行政總裁 韋奕禮下個月8號正式講拜拜,佢前日先講話呢個月日日有歡送飯局。華華八到,今個星期四,以金利豐(1031)老闆娘朱太李月華為代表嘅上市公司商會,發 起其餘7、8個證券團體,喺灣仔一間酒樓同韋奕禮餞行,佢哋仲喺琉璃工房買咗件水晶送畀韋奕禮,認真有心。 證券業界齊集餞行 講 真,傳媒同金融界o依家最想知道邊位係韋奕禮繼任人,證監會主席方正就畀人追問到頭痕。話說方正噚日出席一個關於香港喺中國金融發展扮演咩角色嘅研討會, 方正一到場就畀傳媒圍攻,問佢知唔知新行政總裁揀成點,佢例牌耍手擰頭,話政府揀好就會聯同證監會有公佈。點知轉頭喺研討會場上,又有嘉賓問同一個問題, 方正都係照例咁答。 搵外國名牌企業嚟襯 講開又講,原來方正對於港交所(388)積極搵海外企業來港上市有些少睇法,佢認為,o依家內地企業佔港股總市值一半以上,港交所去法國、意大利搵公司嚟上市「點綴下」係好,但內地企業先至係主力。 即係話,Prada呢類名牌企業主要為本港市場起「點綴」作用,直接啲即係嚟「襯」,唔知對方會唔會有啲傷心呢? 李華華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46556.html
En+集團總部位於俄羅斯,是一家多元化的礦業、金屬和能源集團。En+集團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商俄鋁聯合公司(UC RUSAL)47.41%的股份,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公司之一、俄羅斯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俄羅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EuroSibEnergo PLC)、世界上最大的鉬生產商之一SMR公司,以及重要的煤炭資產和龐大的物流業務。
Artem Volynets表示,面對越來越高的能源成本,電解鋁企業作為耗能大戶,如果想擁有競爭力,必須具有兩個條件——低成本的豐富的鋁土礦資源和低成本的電力成本,但是中國這兩個因素都不具備。
根據俄羅斯最大的投行VTB Capital分析報告介紹,2011年一季度,俄鋁生產鋁的成本為2044美元/噸,綜合季節因素等預測二季度和三季度生產成本將有所下降,但全年預期 仍在在2000美元/噸(約合13000元/噸)左右。2011年一季度,能源成本佔鋁生產成本的30%,所以基於全年2000美元/噸的預期,能源成本 約為600美元/噸(約合3880元/噸)。
根據華泰證券研究員劉敏達的測算,中國電解鋁成本約為15500元/噸左右,按照每生產1噸電解鋁大約需要2噸氧化鋁、13500度電、0.5噸碳素及25kg左右的氟化鹽,電力佔總成本的40.91%,電力成本約為6340元。
在此前不久的一次鋁業行業內部會議上,中國鋁業(601600.SH;02600.HK)高級副總裁劉祥民亦表示,中國鋁工業發展將面臨嚴峻的形 勢。隨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很可能促使國內鋁消費發生根本性改變,同時電解鋁產能正在逐步向能源豐富地區轉移,對中國電解鋁企業將構成威脅。
|
||||||
台灣家族企業需要轉型之際,尋找 外商戰將建立制度,提升競爭力是常見做法。然而,過去經驗顯示,外商人才在家族企業陣亡率偏高,根據DDI人力資源調查,失敗率逾六○%。一來外商與本土 企業文化和管理邏輯不同,一個重視制度,一個以人和關係為導向,因此外商經理人常有適應問題;二來,本土企業老闆難做到外商經理人期望的信任授權。 然而,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三年前,找來IBM台灣區前總經理童至祥擔任特力集團執行長, 並同時進行組織改造,他如何解決創業家老闆與來自外商戰將間的「矛盾」? 台 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過去也有本土企業找過外商戰將進入組織,不過,○九年特力集團找到IBM台灣區前總經理童至祥,仍令人意外。首先, 一個傳統企業,引進一個像IBM這種外商,管理哲學和能力的差距是相當大的,一般來說,企業即使是想要尋求改革,提升本身更為精進的管理能力,也很少採取 這樣的做法。你為什麼決定要用「引進外人CEO」的方式,來做改革? 特力集團董事長何湯雄(以下簡稱何):我覺得不是換人不換人,而是今天這個老闆的心態。一旦你認為,「我有個很大的問題,我必須改變,」(改革)才會開始。 二○○三年我不是買了個美國公司,八個月虧了新台幣六億元,你老闆(對員工)說每年業績要成長,利潤要成長,結果你隨便做了個錯誤決定,我們那時一年(每股)賺兩元左右,結果那年每人獎金縮水,本來要發一塊(錢)的只剩四分之一。 尾牙我就找果陀劇團(上台)演話劇,穿著戲服哦,蹦!(手勢揭幕,演員拿牌子)「決策錯誤,錢沉大海,全力以赴,從頭開始。」然後我自己再舉了個牌子出來:「剃頭謝罪」;所有台下的人都搞不清楚狀況。 我請了個barber(理髮師傅),等頭剃光後,我站在台前跟同仁說:「對不起!全力以赴!從頭開始。」然後我在每桌敬酒時,同仁都說:董事長,別擔心, 我們一定會賺回來的。 買這個公司,主意絕對不差,是公司管理跟不上來,沒有去控管財務、控制好過程。 湯:決策是對的,但管理能力跟不上來? 何:對。那之後才認真的說:我必須改變,我已經不適合幹公司的CEO(執行長)了。 二 ○○四年後,我們陸續找三個顧問協助公司改革。他們大約是二○○五年三、四月簽約進駐進來的。這三個人教我怎麼做正向溝通、徵才。有一次他們要求我和 Judy(特力集團共同創辦人、何湯雄妻子李麗秋)依「目標優先順序」各寫下我們認為總經理最重要的條件, 結果他們問「過去你以前的總經理符合這五個(條件)的有多少?」我們說最多兩個。 找外部人才時, 能力互補會比同質好? 所以企業家想改革,先開出符合的找人條件,你就成功一半。 像我是很靈光的人,今天特力不缺創意、策略,可我的組織化管理是一塌糊塗,今年給你一百萬元(獎金), 你不行給你五十萬元,都是憑感覺。 所以,我們開出條件,這個人要非常well trained(訓練有素),要非常有組織化管理的能力,能夠把我的願景化成制度,還要有「政治嗅覺(political sense)。」 湯:(笑)家族企業都需要政治嗅覺 。所以你的條件是這個CEO要能承上啟下,能夠實現你的願景? 何:條件開出來,我們花了整整兩年,去找CEO。有的我不喜歡,有些是不來的……。 湯:找CEO花這麼長時間? 何:哪那麼容易?如果失敗,會更慘。 湯:這個轉折,就是因為犯錯之後,你覺得光照老闆的想法做決策邏輯不對了,必須引進管理人才是不是? 何:開玩笑的講,很多企業家都是認為自己是經營之神。公司小還可以,當公司大到一個規模,一定要有嚴密的組織化管理模式,如果沒有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執行長,我們(老闆)不會做的。 湯: 其實成功的老闆,多半有自己的邏輯,直覺很強。我這樣說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比起名校畢業生,像你、像台灣大多數的CEO一樣,你們打仗不照課本的XYZ來。 何:不是不想照XYZ來,我不懂XYZ,街頭博士嘛……,(哈哈大笑) 但今天特力最缺的就是,因為快速成長,這個XYZ我們都不懂。 湯:你是照你的邏輯來做,那一套可能不是MBA(企管碩士)訓練經理人的方法,而是超越這套的做法……。可是有點不一樣的地方是,你開始希望在組織裡引進XYZ,但更多企業家是不認為這套方法有用的。 何:唉唷,我剛才講到目標優先順序,我以前呢,「唷!這個idea(主意)我做!」我覺得這個是good idea(好主意)、那個也是good idea。 內部改革時,老闆該先伸手或放手? Sophia(特 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來之後,我們成立一個委員會,如果有任何主意,一定要透過這個委員會,有程序、 研究過後才進來。像是我們有個品牌,做有機產品的,日本人覺得很好,要去(日本)百貨上櫃,結果Sophia對我說No,以前公司的同仁哪會跟我說No啊 (笑)。講起來是個小店,但以前就是有太多像這樣小的地方,浪費人力、時間。 湯: 那你當老闆就沒意思啦? 何:唉……,講到永續經營,你要當多久的老闆? 湯:(說笑)你不會說,「我告訴你啊,一年裡應有五次,你們說No我說Yes的機會!」 何:唉……(停頓),這行不通,你改革絕對會失敗。因為做老闆的有太多的例外!越多例外,公司的毛病就越多。 有一天顧問教我:「They spent the most time on me!(員工把時間都花在老闆身上。)」 以前同仁一聽說:「何董事長要來參加簡報,」每個人緊張得一塌糊塗。為什麼?(常常)我一聽就想:「你根本就站在自己的框框做文章!」我就說:「重做!」這已經很客氣的了。這麼兇悍的耶! 那個(放手不管)感覺其實還是有一點點不是很舒服的。要忍耐一點(笑)! 我再講個故事。(將公司管理交出去)剛開始的前三個月,我天天晚上喝醉酒。要不然,我每次一看,手又想伸進去。但又不行,這種煎熬哦! (大笑)但要是真的伸進去,你就完了(正色)。 湯: 對呀!這個是玩假的,你沒有授權。 何:改革,you have to show the wind.(你必須預示風向,送出改革訊號)。我為什麼每天晚上喝醉?就是忍了,手不伸進去。就是說,今天一個企業主如果沒有打從心裡覺得「我必須改變!」不管CEO多優秀,你自己不改變,不可能的。 初期磨合時,老臣意見歧異怎麼辦? 湯: 可是老闆常會著急,想:「今天我這個方法可以到一百分,外來CEO的方法只有七、八十分,」你還照他們的方法做?你沒有說為什麼把我打折了? 何:我覺得討論啦,他們的七○%、八○%搞不好才是一○○%。一般人看不太出來我的耐性,(雖然)你這只能做到七○%,過程中我會繼續溝通。 湯:我們試著再釐清一些。不是說要擇善固執?可是你又說要懸崖勒馬,什麼情況要固執?什麼情況你會聽屬下的? 何:我們(共同)同意一個經營策略,如果你有個意見,經營委員會裡所有人都不同意,你不可違背。很簡單,你想做就花自己的錢,找外人去辦。 湯:決策拍板時,你和CEO各占幾成決定權? 何:策略十之八九都是我提出的,但重大決定,她(指童至祥)來跟我討論時,泰半都是很好,她非常專業,至於一般營運都由她自己決策。 我現在有什麼事覺得該馬上做的,會直接找執行長,你不跟她溝通,她感受會不好。 湯:你授權CEO,可是老臣呢?忠臣呢?不會有人找你窸窸窣窣(耳語、打小報告)? 何:我會找他們一起來,兩個人坐到我面前,把事情說清楚、弄明白。如果你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你就不夠資格。 湯:多少人離開? 何:我們是漸進式改革,並不激進,可是光是零售還是走了兩個總經理、三個副總,這種磨合是不容易的。 湯:你引進外商經理人有近三年,西方制度、他們的管理哲學,你百分之百肯定? 何:百分之百肯定! 湯:在管理相對論上,你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企業家,台泥的辜成允也有和你同樣的想法。他也談到改革時引進更為精緻、制度化管理時,要含淚送走老臣……。 何:不同的是,他是第二代改革,我是第一代改革。 我 們做外貿,有很多合作外商,經理人當家的都看得很短,而像沃爾瑪(Wal-Mart)這種家族的,反而看得很長。今天創業者為什麼找外商戰將進來?最棒 的,就是長遠想法可制度化,變成管理機制,然後整個公司改過來。所以我說,最棒的公司是創業家仍然在上位,但把營運交給專業經理人負責,有意見、溝通、形 成共識,再去執行公司決策。 管理精華 家族企業運用外商菁英的失敗率很高,特力集團給我們的啟示,第一、要從人治的管理制度轉 成法治的管理制度,外商CEO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創業家還是老闆,主導公司的策略;第二、在尋找專業經理人時, 要有清楚的選人邏輯,他不會找個草莽英雄跟他對幹,而是要找一個能力與他互補,能夠為企業建立制度和執行力的人, 又要有高EQ能勝任家族企業中複雜的親情和權力、利益的糾葛;第三、要發揮成效,最重要卻也最難突破的是老闆的手,要放手、授權和信任,對何時要堅持、何 時要懸崖勒馬,則由制度決定,這就畫出創業家老闆與專業經理人間的分際。 【延伸閱讀】特力用外商CEO提升戰力 去年稅後純益率創新高:'09年找外商戰將,稅後純益率從1.29%提升至4.23%資料來源:股市公開觀測站 今年Q1稅後純益率7.48%特力集團在專業經理人執行組織改革後,今年第一季稅後純益率緩步上揚至7.48%,與2009年第一季2.92%相比,迄今成長超過4個百分點。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7/1MMDcyXzM2NTQ1MQ.html
全球移動芯片市場約90%的市場份額,高達90倍的市盈率——來自英國的ARM公司憑藉其獨特的「ARM生態系統」,讓芯片巨頭英特爾在新興的移動市場幾乎無地自容。
不僅如此,ARM公司還引來英特爾的傳統盟友微軟的投懷送抱。9月13日,微軟發佈Windows8之際,也宣佈未來將同時支持ARM架構。
與此同時,ARM的董事和一眾高管正遠在中國,首次在這個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的移動應用市場,召開其全球董事會。借此,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ARM公司全球CEO沃倫·伊斯特(Warren East)。
「PC是我們不太感興趣的市場」
《21世紀》:ARM最新財報顯示出了很好的成長性,增長主要來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種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沃 倫·伊斯特:當然。但是要看到這只是未來重要趨勢的一部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提高,他們都是移動計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們會看到 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產品,比如電子書、索尼雙屏手持設備等,這些都可能是未來很好的增長點。但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最大的增長。大趨勢就是互聯網的消費。
《21世紀》:你如何評價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交易?從專利角度看,這起收購能給Android生態系統帶來怎樣的變化?
沃 倫·伊斯特:我不知道谷歌收購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如果說意圖是為了專利來支持Android系統,那麼這筆交易的意義對ARM來說是非常積極的,對生態系 統也是好事。如果他們是想製造手機,也許會有一些廠商有想法,比如有些可能會轉向微軟的操作系統。但是對ARM來說同樣是好事,企業之間的競爭能夠激發創 新。
這個收購案的影響現在還看不清,也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我想Android系統仍然會被廣泛使用。ARM將繼續與谷歌進行緊密合作。
《21世紀》:你如何評價目前智能手機領域主流的幾大操作系統?
沃倫·伊斯特: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很大,目前主流的是4-5個操作系統。我想過了五年後,仍會保持這樣的數量,但是會有一些變化。目前這個市場由美國企業佔據統治地位,但是感覺未來可能會給亞洲市場一些機會。
《21世紀》:關於ARM與微軟的合作,有人認為這是為ARM進軍PC市場掃清了障礙,你們會進入PC領域搶奪英特爾的市場麼?
沃 倫·伊斯特:很顯然,Windows系統中ARM架構的缺失對微軟來說是發展移動市場的一個障礙。更長遠來看,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趨勢是「互聯」高於「計 算」,這種趨勢不僅出現在消費產品裡,也會同時出在工業應用方面。這是一個「幾十億規模」的市場。我相信微軟也看到了這樣一個趨勢,也看到了ARM在這個 領域佔有絕對比重和優勢。微軟希望在這個市場裡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合作是很自然的事情。
PC市場是我們不太感興趣的市場。它不會死,但是 也不會再大幅增長。我們沒有一個好的理由是一定要在PC領域要做什麼。ARM架構芯片的出貨量2010年60億片,遠遠高於英特爾在PC市場的出貨量,今 年我們預計出貨量可能達到70億片。PC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但是PC市場本身對我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市場。移動計算發展最近幾年發展很快,ARM 有很大優勢。
獨立的ARM對業界更有益
《21世紀》:英特爾最近正在努力研發相關產品試圖搶奪移動計算市場,比如推出「ultrbook」,你對此感到擔心麼?
沃 倫·伊斯特:英特爾對我們當然是很大威脅,因為英特爾是很有能力的公司。但是我們相信,ARM有最好的技術和更好的商業模式。英特爾的商業模式適合PC市 場,但是ARM的業務模式更適合移動計算市場,是帶領整個業界獲利的模式。ARM的商業模式使得製造商有更多選擇。中國前20大設計公司都採用ARM的架 構,獲得了更寬廣的機會。
英特爾看起來總是富有進攻性。這是因為他們擁有更多資源。比如花3億美金做「ultrbook」。但是我們不可 能做這個事。我們更多關注與合作夥伴的互動發展,幫助他們更好製造產品進行競爭。我們的目標也不僅僅在手機,我們關注整個數字世界。我們必須要把錢花在與 更多合作夥伴合作,開發更多市場新產品上。
儘管英特爾花了很多力氣希望說服投資人使得PC和筆記本市場仍有發展,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並不這樣認為。在PC市場有一些小型尺寸的東西推出,比如ultrbook,並不代表任何本質變化。對消費者來說,需要更小更輕更便宜的產品。
《21世紀》:外界傳說十多年來你一直在遊說AMD使用ARM的處理器,結果如何?你這麼做是出於什麼樣的戰略考慮?
沃倫·伊斯特:AMD是大型半導體公司中極少數沒獲授權ARM授權的公司。目前換了管理團隊,但是我們不停討論。AMD的業務是和X86聯繫在一起,他們也一直希望在那個市場獲得成功。但是未來是否會成功,由他們的戰略決定,我們等待他們的態度。
《21世紀》:博通最近以37億美金收購了一家多核公司NETLOGIC,你如何評價這個收購行為?
沃倫·伊斯特:併購經常在發生。對我們來說,小公司被收購通常評價都是積極的。因為這樣可以在兩個公司形成一種協同效應。
《21世紀》:ARM現在在業界紅得發燙,但是規模並不大,適合被併購。你認為ARM有沒有可能成為潛在收購的目標?
沃 倫·伊斯特:可能性一直存在。但是我們相信,ARM的獨立對工業界來說是最好的。因為如果一個公司購買ARM,其他使用ARM技術的公司會有牴觸心理。收 購ARM對任何公司來說,並不會帶來真正戰略上的獲益。收購之後,其他合作夥伴很快就會去尋找一個替代技術。ARM獨立的業務模式可以幫助所有客戶和夥伴 非常便捷地獲得技術,成本更低。
《21世紀》:ARM的芯片功耗低,但也有人批評說計算性能弱,針對此你們有何計劃?現在云計算很熱,有計劃進入服務器市場嗎?
沃 倫·伊斯特:這種說法並不確切。我們並沒有限制產品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現。我們之前一直關注於手機市場,手機產品尺寸和電池容量都是固定的。消費者不喜歡 使用的時候一直充電。所以我們設計產品要更多考慮功耗。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產品不能跑得更快,我們也能跑到2G、2.5G,但是也帶來了功耗的提升,消費 者能否接受是個問題。
云計算是我們很關注的市場,現在我們也在做服務器產品的投資。
《21世紀》:目前對ARM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沃倫·伊斯特:挑戰還是很多的,電子世界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我們現在所提供的產品,不但能夠覆蓋MCU,同時還要運用在云計算這類服務裡面,還要跟軟件生態系統進行合作,幫助軟件合作夥伴開發出符合未來需求的軟件。
我們的授權從0.5美金到上百美金,要提供很多不同選擇,每個合作夥伴要求不同,我們要提供多樣化服務,對ARM來說就是要投資、要管理。如何更好管理覆蓋面這麼廣的產品路線圖,是個很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