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生活品味與態度風向標 (2012年07月26日)

1 : GS(14)@2012-07-26 15:13:5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033&d=1805
今日高消費群要選與個性匹配的消費模式,故展現品味的生活雜誌功不可沒;連同一站式推廣品牌解決方案提供者更成品牌滲透內地的盲公竹,09年已上市的現代傳播(072)肩負著三份周刊、八份月刊及兩份地區周刊、於內地45個城市向中產推廣優質生活的任務。
擁有本地老牌生活品味雜誌《號外》的現代傳播亦藉版權合作協議,在內地發行多份法、美及英商業、時事與生活雜誌如Bloomberg Business Week及The Economist中文版,2010年更拓展移動數碼多媒體,去年開展時尚生活錄影節目製作部,內地地區電視台對有關節目內容需求極殷切。
企業發展戰略講定位,該集團商業模式具備四個C:Contents、Channels、Customers(Audience)和Clients,即內容、渠道、受眾與廣告客戶,成為競爭優勢。500位專注建立國際化內容的團隊,在過千員工中佔五成,積累逾12年文章與圖像資料庫,屬內地規模最大內容製作工場。去年該集團營業額5.86億元(人民幣,下同),增28.5%,增長主因媒體產品穩定表現等。旗下兩本旗艦雜誌《週末畫報》及《優家畫報》增長更超過行業平均數,而首款移動應用程式「iWeekly」去年收益逾1,500萬元。儘管推出《商業週刊/中文版》及電視節目等新項目帶來影響,去年純利6千萬元,增14.3%。該集團又收購Rakuraku Technologies Inc.20%股權,以取得移動應用程式科技及專業知識,在新媒體開拓新商機,加快發展數碼媒體市場的步伐。
逢周二、四刊出
又變成打手專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95

近年風向變化快 「跟風」難持久

1 : GS(14)@2016-10-24 05:54:20

【明報專訊】廣告與傳播媒界的關係密不可分,似乎亦無可避免受到傳播媒界轉變的影響。鍾振傑於2013年年初創立Secret Tour Hong Kong,不足4年時間,廣告的風向變化極大。

他表示,公司成立初期,網絡廣告大多是網頁廣告,然後因應市場轉變而陸續推出手機版本、採用youtuber拍廣告,「之後又話要KOL(意見領袖),但現時(KOL)價錢貴了,就到二次創作;其實所有轉變愈來愈急促,可以話兩三個月變一次」。

對此,The Bees Group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曾錦強有以下看法:「廣告公司有一定優勢,可以根據媒介變化而創作出不同內容;但如傳統媒體要轉型就不容易。」他續稱,由於現時媒介生態側重即時反應,加上近月懷舊風潮遠勝從前,容易喚起觀眾熟悉感的二創廣告蔚然成風,「感覺上現時二創廣告多了,市場佔比可能有一成,始終風險較細,易引起共鳴,而且最具消費力的七八十後都鍾意懷舊」。

業界:原創廣告壽命較長 可成經典

不過,他表示,「跟風」風氣一直都有,但只有原創廣告壽命較長,可以成為經典,「二創廣告有噱頭,但無太多人記得內容,亦無助建立品牌形象,如十幾年前Sunday廣告爆紅,之後好多人跟風,但大家都只會記得原本Sunday個廣告」。

鍾振傑亦認為,二創廣告較容易有迴響,「但太多就不好,不斷消費舊東西,觀眾反應只會愈來愈低,長遠亦會令香港愈來愈封閉,無辦法export(出口),以前香港嘅廣告可以出口到其他地區播放」。面對二創廣告襲來,鍾振傑表示:「同一個廣告,3年前同3年後落反應會不一樣,都係順應時勢,廣告最得意之處在於此。」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06&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30

【動畫●周圍都有雞】教堂風向儀上神秘的雞全因耶穌?

1 : GS(14)@2017-01-31 16:02:29

歐洲不少教堂頂頭都會見到這隻雞,其實是昔日用來指示風向的儀器。



新年一到,四圍都係雞,全部都係雞。以為外遊就可以避開啲雞?太天真了,有沒有發現歐美教堂頂頭,經常都會出現一隻神秘的雞?



這一隻在教堂尖頂會隨風擺柳的雞,其實是風向儀來的。古時人們就靠它來辨認風向,英文叫作weather vane或wind vane,之但係為什麼是雞呢?據說公元九世紀時,教宗已下令所有教堂要用公雞標誌來做風向儀,因為耶穌曾經預言,他的弟子彼德會在天亮雞啼之前背叛他三次,自此公雞在基督教象徵了對耶穌的背叛。而當今歷史最悠久的公雞風向儀,如今在意大利Museo di Santa Giulia博物館中展出,估計於公元820年製造。在歐洲盛傳了幾個世紀,這隻公雞風向儀還傳入了日本,得了個有趣的名字-風見雞。神戶有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叫風見雞之館,就在昔日外國人聚居的異人館一帶,皆因這原本是德國商人Gottfried Thoma的宅邸屋頂有一隻風見雞,七十年代NHK一套同名電視劇,曾令這個景點一夜走紅。今時今日,風向儀當然不只得一種式樣,有加拿大Yukon的交通博物館內,就有可能是全球最大型的風向儀,由一架退役的Douglas DC-3客機改裝而成,為旁邊機場的飛機師們提示風向。記者:陶思敏互聯網圖片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神戶北野有一個遊人常到的景點叫風見雞之館,曾經是德國商人的宅邸。

加拿大Yukon旁邊有一架由退役客機改造的風向儀,可能是全球最大都未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31/199129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46

內地樓市風向轉 房產稅勢難當

1 : GS(14)@2018-03-12 02:06:39

【明報專訊】內地房地產市場風向突變,房地產稅必然開徵,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炒房客原本忐忑不安的僥倖心理被徹底澆涼。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宣布「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一年多後,博弈的天平開始偏離資本。

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無論是國務院總理還是中央部委高官、智囊團都在重複證實,房地產稅遲早要立法、實施。忌諱如深的房地產稅話題開始頻繁見諸官媒,官方智囊團開始為之解畫。

內地樓市黃金時代終結

被賣地收入綁架的地方政府、追逐暴利的房地產商、日漸坐大的炒房客,在中央權威面前顯得無能為力。既得利益代言人原先言之鑿鑿的理由黯然失色,諸如房地產刺激、支撐經濟增長之類的言論似乎一夜之間就失去了市場。

中央調控樓市的最大博弈者——地方政府開始鬆口。房地產投資、稅收佔半數以上的海南,被中央點名批評後,省委書記、省長罕見地一起炮轟房地產,信誓旦旦地說,海南不能成為房地產加工廠,未來「島外想買多少,我們就建多少」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

但其他省市區的封疆大吏,迄今仍在房地產稅甚至房地產問題上保持沉默。既不敢與中央唱反調,也絕不願樓市蕭條,自斷財路。即便海南省委書記、省長兩位高官治下的三亞,仍然繼續千方百計地保護房地產。

金融機構減樓市槓桿

三亞市2月公布的官方文件規定,新房降價幅度不得超過備案價格20%。這其實是對抗房價下跌的保護機制,背後是地方政府對房價大幅下跌的擔心。

無論地方政府如何不情願,中央顯然不願樓市泡沫繼續吹大,濫發貨幣的閘門已關。在中央干預下,金融機構不斷提高房貸利率直至惜貸。這將斬斷撬動樓市的槓桿:地方政府掌控土地供應、房地產商捂盤惜售,炒房客與之相配合接盤,再加上害怕房價繼續上漲的居民跟風,銀行信貸正是保證這一切正常運轉的槓桿。

房地產稅出台後,將成為壓倒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屆時,持有房產成本的將大幅攀升,手握5套房甚至100套房的炒房客首當其衝。地方政府、房地產商、炒房客之間的鏈條將被徹底斬斷。房屋空置率、房價隨即下降。

泡沫不敢立即擠破

面對地方政府、房地產商、炒房客,中央決心雖下,但依然謹慎萬分。按照財政部公布的消息,內地將從國情出發設計房地產稅制度,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中央完成立法後,再授權地方政府實施,繼而由各地酌情推進。

如此,將為各地設立相應緩衝期。正如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所說,既不主動擠破泡沫,也不能繼續吹大它。房地產領域的風險需要長期、逐步釋放。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75&issue=201803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