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老大 能用一碗麵翻轉劣勢?

2012-07-02 TCW




我們是「全台灣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全台灣最多的零售據點」、「中國最大食品飲料公司之一」,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激昂的說著,右手還配合著翹起大拇指比畫著。

這是統一企業現在的優勢。在台灣,統一是食品業的老大,在中國,頂新集團(頂新集團包括味全、康師傅)穩穩坐在老大位子上。在方便麵(即泡麵)、即茶飲與稀釋果汁等這些重要的主戰場,統一的市佔率沒有贏過頂新,而且還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的老大為何無法「統一」兩岸?這是未來羅智先在兩岸戰局上,最重要的挑戰。

「現在競爭的對手,已經從本土跨越到國際,」羅智先說。當市場從台灣放大到兩岸,要面對的競爭者,猶如奧林匹克競賽般,來自世界各國。在諸多的勁敵中,頂新是最難纏,也是最想要超越的目標。在雙方纏鬥較勁中,外界更想知道統一企業的佈局。

「我們根本不把頂新當作競爭對象,」統一的一位高階主管私下說,這句話從頂新的手下敗將說出,讓人驚訝,統一有什麼本事,敢對市場老大發出豪語?

雙方短兵相接統一靠一款酸菜牛肉麵扳回一城

在過去,統一一直把頂新當作頭號敵人,想盡辦法要在方便麵、飲料領域當中,超越對方,苦苦不得其門而入,直到一包被譽為是紫色旋風的「老壇酸菜牛肉麵」的出現。

一包十八克的酸菜有多大的威力?答案是人民幣三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一億二千萬元)。

統一在二○○九年推出老壇酸菜牛肉麵,狂銷人民幣約三十億元,是過去單品方便麵銷售金額的十五倍。康師傅跟進開賣的「陳壇酸菜麵」,銷售金額僅約人民幣十億元,只有統一銷量的三分之一。

頂新集團從一九九二年進軍中國,靠著「康師傅」泡麵闖出一片天,牛肉麵更是其強項。統一推出的「老壇」打贏康師傅的「陳壇」,這是關鍵的一役,讓康師傅顏面盡失,也讓統一軍心大振。

今年康師傅大幅度調整策略,把營運重心從產品轉向銷售,大舉採用「買斷經營」方式,壟斷部分重要據點,讓統一半年內損失約四萬個銷售點。

這情況好比台灣的統一超商的架上,看不到味全乳品的道理是一樣的,利用排他性來增強自身產品的銷售量。康師傅準備以牙還牙,讓統一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能見度下降。

雙方,短兵相接,從沒有一刻鬆懈過。五月份,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世界方便麵峰會上,羅智先遇到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時,雙方熱情握手合影。如同競技賽般,比賽前雙方行禮如儀過後,就會展開激烈的廝殺戰。

策略上,統一既要超越頂新,另一方面還要擴大事業的版圖,才有機會可以在下一輪的競賽當中勝出。統一要如何做到?

比速度:統一慢半拍頂新上架、決策都超前

比速度,統一總是慢半拍。不論是新產品上架速度,或是做決策,和頂新相比,統一就是慢。

頂新魏家一共有四位老闆,其中三位常駐在事業第一線的中國,他們熟悉大陸市場的特性就是一夕數變,所以決策可以很快的落槌執行。而統一則以全球最大的碳酸飲料公司可口可樂為例子,這麼大的企業,老闆也沒有常駐中國來回應。

展現出來的是,在中國,康師傅把新產品佈滿終端市場,只需要三十天就可完成,統一則至少要四十五天。十五天,足以讓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生根,也可以搶到更多的客戶。

決策速度慢,失掉商機,還為自己創造競爭對手。一九九九年,康師傅財務狀況不佳,原本邀請統一買下三三%股權,卻因統一決策過程拖延,錯失機會,還為自己製造勁敵。

一件投資案,在統一企業經過層層關卡審核後,大約要花一年才會定案。在頂新,不到三個月就敲定,統一從來不諱言談論決策的「龜速」。

「我們的確比較慢,但是力求穩健,」一位統一的中階幹部說。「寧願踏出去的那一步是對的,也不要貿然行事。」這是台南幫一貫的行事步調。

唯恐踏出去的步伐不對,二○一○年統一成立「投資管理委員會」(內部簡稱投管會),平均兩個半月開一次會,來決定集團所有的重大投資與人事案。如此一來,案件的審查時間更慢,「做對比做快更重要,」這也是羅智先的風格。

比創新:頂新追隨、模仿統一自創新產品能力較優秀

在中國市場產品要又快、又新,才能吸引消費者青睞。中國的飲料業者觀察到,統一在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強的創新力,「老壇牛肉麵」與「冰糖雪梨」就是最好的例子。康師傅大多利用追隨、模仿的方式快速生產,然後以低價策略切進市場。

中國飲料行銷專家曾分析,康師傅雖然有新品上市,但其創新能力不如統一。去年,統一的冰糖雪梨銷售量不錯,沒兩個月,康師傅就出了一款相仿的產品,銷售量還超越了統一。

這點讓羅智先氣得牙癢癢,氣到說出絕對不要讓統一成為「只是會拚價格」的公司,意指不認同頂新殺價搶生意的行為。

比佈局:統一擴點略失策頂新廣設基地、擴大結盟勝出

中國市場大,先後在中國四十多座城市建立六十五座生產基地的頂新,場面拉得又遠又大。場面得以拉開得力於中國的「讓利」外,聯盟策略功勞不小。與朝日、伊 藤忠、三洋合作,更拿下中國百事可樂,讓產品從方便麵、飲料,還跨足到原本不打算進入的碳酸飲料市場。聯合國的營運模式,讓頂新集團站穩中國食品業集團龍 頭,也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相較於頂新的擴大產品版圖,統一則反向採用「減法」,來佈局中國。

過去,統一把在台灣經營的這一套,原封不動的搬到中國,單一定點、大量生產。孰料中國市場太大,火力集中只設立一個廠無法把深度拉遠,腳步也無法邁開。立即改變政策,把工廠規模縮小一半,同時往二線、三線城市走,深耕市場。

縮減營運項目,在羅智先的想法裡是要「聚焦」在自己的強項。在台灣,把起家的黃豆事業收起來,改以貿易取代。積極往東協國家設廠,採用「散焦」方式,擴大 版圖,在不同的地區與市場,建立自己的強項。戰局會打得很辛苦,但只要攻下灘頭堡,就有肥美的果實,泰國、越南都有佳作。在泰國,蔬果汁賣到第一,越南則 以水產飼料見長。

比人才:統一愛內部培養頂新擅長大舉對外攬才

要比企業規模、比戰線,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裕的人才,才能攻克版圖。頂新魏家在業界向來以敢給、敢用,卻也快速消耗人才著稱,因此專業經理人,很少有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退休。

早期,擅長經營規畫的李家群、飲料研發的梁士傑等人,都曾為開拓大陸市場立下汗馬功勞。但隨頂新逐漸壯大,這些人因理念不同陸續求去。頂新大量起用專業經理人,但實際掌控經營權的仍是魏家,尤其是魏應州的兒子魏宏名進入公司服務後,等於宣告專業經營人很難成局。

這種景況在統一集團最明顯。日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屆齡下台,正說明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再多的戰功終究不敵歲月。

統一在確定羅智先接班後,正進入「新舊輪替」階段,重用羅智先班底的人是可預見的軌跡,現任乳飲群公司群副總經理的黃瑞典,有機會成為明日之星。

黃瑞典曾與董事長高清願的女兒高秀玲同為統一超同事,在高秀玲引薦給夫婿羅智先後,成為「國王人馬」。儘管內部對他的評價兩極,但從黃瑞典擔任統一重要轉投資德記洋行董事長後,他在集團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羅智先同時也在思考中國的接班團隊。在中國,現在有六百個人名列在晉陞的名單中,每一季都在瀏覽、過濾,時機一到,這些人就會被拉出來成為一線戰將。

「在中國,不見得會輸給頂新,」統一副總經理楊文隆說。「我們是鴨子划水,等我們冒出頭你就會看到了,」楊文隆口中的潛力,就是持續在中國與東協國家佈局,是統一業績持續前進的動力。

論佈局,統一不如旺旺集團的氣魄,戰線從食品拉遠到金融、媒體。不像頂新集團,大氣的回台買大樓、買房。更現實的,拿羅智先從二○○七年擔任總經理期間,旺旺、頂新的營收、稅後淨利同步往上走,統一集團的稅後淨利卻「倒退嚕」。

統一擴張兩大課題持續勝出、提升獲利才能坐大

如同羅智先所說,食品業是一場奧林匹克賽,必須加入國際競賽才有勝出機會,「勝出」與「提升獲利」,成了統一擴大版圖外的兩大課題。

羅智先企圖以創造出差異化來解決勝出。

「我們在追尋不一樣的產品,」羅智先口中的不一樣產品。統一取得位在廣西長壽村的水源,以高於瓶裝水五成、低於其他品牌天然水三成售價在市場銷售,利用產品與價格的差異,來避開激烈的戰局。

同時,提升品牌力來拉高獲利。台灣統一有一百零六個產品品項,每個品牌每年可帶來一億元收入。「只要每個品牌都能夠成長五○%,就很熱鬧了,」羅智先聚焦在這些產品上,把銷售發揮極致,不用創造新產品,一樣可增加營收,提升獲利。

「我們的競爭者至少也跟我們一樣愚蠢無能,只要我們稍微好一點就會贏,我們的競爭對手沒有這麼可怕,」羅智先在少犯錯間找到成功的機會,用「制度」讓公司 永續發展。只不過,在等對手犯錯的期間,會不會在時間優勢上犯下了大錯,在對手像八爪章魚什麼都抓的擴張,會不會減法經營讓對手有壯大的機會,反而正是一 種錯。這些都沒有答案,要等羅智先的領導來證明,統一還是老大。

【延伸閱讀】到中國賣泡麵飲料,統一暫居2、3名——2011年中國食品、飲料市場銷量市佔率前3名

稀釋果汁

第1名可口可樂 34.2%旗下美汁源的「果粒橙」,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0億元)

第2名康師傅 20.2%2011年底攜手百事可樂,欲對抗可口可樂

第3名統一 16.7%2011年果汁銷售已破人民幣30億元(約合新台幣141億元)

泡麵

第1名康師傅 40.9%長年市佔第一

第2名統一 13.5%「老壇酸菜牛肉麵」是大陸第二熱賣口味

第3名華龍 12.4%主攻低價市場

即飲茶

第1名康師傅 50%具廣大通路優勢

第2名統一 25.5%無菌PET包裝有競爭優勢,奶茶市佔六成

第3名娃哈哈 12.4%近年被前兩者超越,打算將茶飲料推廣歐美市場

註:以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4.7:1;美元兌新台幣匯率30:1計算資料來源:玉山投顧、財經知識庫、《蘋果日報》、《第一財經日報》、鉅亨網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統一大陸佈局還差頂新、旺旺一截——台灣3大食品集團營運能力比較

比營收旺旺成長第一旺旺 169% 約884億元頂新 107% 約3,095億元統一 34% 約3,880億元

比獲利頂新賺最多頂新 170億元 成長73%旺旺 126億元 成長108%統一 94億元 衰退14%

比大陸佈局統一生產基地最少頂新 65家 將砸84億元,在杭州新增一泡麵廠旺旺 34家 將投94億元,在湖南長沙設休閒食品及乳飲廠 統一 14家 砸570億元,未來3年將生產基地提升至31家

註1:頂新集團數據以康師傅、味全、全家財報合併計算註2:營收與稅後淨利漲幅是2007年與2011年比較註3:金額均為新台幣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蘋果日報》、中國證券網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0

【黑問專訪】PP租車聯合創始人王嘉明:能用P2P租車模式幹掉傳統租車行業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6/147505.html

i黑馬註:作為亞洲第一家私家車租賃平臺,PP租車昨天宣布獲得6000萬美元B輪融資。為何PP租車能獲得資本的頻頻青睞?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PP租車如何應對激烈競爭?P2P模式能幹掉傳統租車行業嗎?

\黑問:首先恭喜PP租車昨天剛剛獲得6000萬美元融資。P2P租車行業競爭激烈,您覺得PP租車能獲得資本頻頻親睞的原因是什麽?
 
王嘉明: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註。我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使得我們獲得更多資本方的關註:
 
絕對領先的行業地位:目前PP租車覆蓋全國11個城市,有18萬車主加入,在用戶規模以及覆蓋率上遙遙領先。
業界最安全的車主保障體系:PP租車從對會員的嚴格審核,自主研發的智能設備加24X7風控團隊,以及100萬PICC提供的全額保險全面保障車主及車輛安全。
最佳用戶體驗:PP租車通過分析提供合理市場指導價格以及高覆蓋率讓租客可以方便低價的使用到附近的車。
明星團隊:整個團隊由來自BAT,汽車行業,租車領域等相關行業高管組成,後勁十足
 
黑問:融資新聞說PP租車獲得融資後會用於市場擴張和提高運營,目前PP租車有600人的團隊和11城市的覆蓋量,在快速擴張背後,如何把控擴張節奏和速度?
 
王嘉明:只有一個原則,就是在用戶體驗(包括剛才說的車主安全,租客低價方便等)滿足預期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擴張。
 
黑問:目前PP租車拓展用戶和車主的主要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難點有哪些?
 
王嘉明:對於車主用戶來說,汽車共享是一種很新的概念。所以我們需要讓更多人了解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盡管我們做了很多措施確保車輛安全,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並接受。
 
黑問:如何讓更多人了解、認可和接受,具體有哪些辦法可以分享嗎?
 
王嘉明: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各位媒體朋友的幫助啊
 
去改變一個大家已有的習慣,讓大家接受新的概念,特別是相對來說比較複雜的新概念,單單依靠我們是很難推動的。但是我們相信媒體的力量可以改變這些,這不僅僅是因為媒體有更強的公信力,更主要的是媒體會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去把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推廣出去。而汽車共享正是這樣一件對整個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黑問:和傳統租車公司相比,P2P租車模式較輕,但同時也會有高風險、車型少等不足,PP租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王嘉明:車型少這是說傳統租車公司的吧...我們的車型覆蓋率秒殺一切傳統租車公司:P
 
風險高也是一種誤解:事實上我們通過層層把控包括會員審核,智能設備的安裝,24X7的風控團隊等等可以將風險降低到比傳統租車公司更低。這一點從我們的保費上就能看出:我們和PICC人保合作提供的保險費率比傳統租車行業更低,這就是因為保險公司認可我們的風險控制體系。

黑問:和傳統租車公司相比,你們同時面臨很多政策風險,並且如若對方開始往P2P業務轉型時,你們應該用什麽方法應對?
 
王嘉明:政策上目前對於P2P租車平臺還是一個空白領域,本質上是通過互聯網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平臺促進了本來在私下發生的汽車共享,而汽車共享是得到政府支持和鼓勵的。
 
對於傳統租車行業的轉型,我只問一句,大家看看之前做線下零售的想轉型做電商現在境況不錯的有幾家?基因決定了方向。
 
黑問:目前其他P2P租車公司也在進行擴張市場,面對激烈競爭,PP租車的競爭力及具體應對措施?
 
王嘉明:在這個階段即使所有P2P租車公司加起來我們也只開發了整個市場很小一部分,所以相信合作大於競爭。至於競爭力,我想還是給用戶提供更靠譜的安全保障以及低價便利的用車體驗。
 
黑問:如何看待共享經濟在租車領域的發展和作用?
 

王嘉明:共享經濟和租車結合就是汽車共享(P2P租車),對於汽車共享的發展前景,我是很樂觀的(似乎這是必須的:),具體可以看下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由於不能複制站外鏈接,我直接把文章複制在下面了:
--------------------------------------------------------------------------------------
 
擁有車還是用車?
 
截止到2012年,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這5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都已超過200萬輛,城市交通每況愈下。汽車限牌限行政策也已經和擁堵的交通、汙染的空氣一並成為了中國特大城市的標示符。
 
美國3億人口,2.6億輛私家車,汽車保有率高達76%以上。簡單的3個數字告訴我們,擁有一輛汽車是每個人的夢想,而用車是人們的一種剛需。
 
人類不是一直在追求能跑的更快、更遠麽?汽車正是滿足了人們這個由來已久的追求。美國夢如此,中國夢亦然。然而中國的人口密度是美國的5倍,土地資源嚴重稀缺,這決定我們必然無法像實現美國汽車夢那樣輕松實現我們的中國汽車夢。
 
汽車共享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簡單來說,既然沒有辦法每個人擁有一輛車,那麽我們就多個人共同擁有一輛車,或者說共享一輛車。那麽具體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分享,我認為可以分為:
 
1)汽車共享V1.0:B2C模式的汽車租賃。
 
2)汽車共享V2.0:P2P模式的汽車共享這兩種模式。
 
對於第一種模式來說,它對於消費者來說確實大大降低了用車門檻 – 租車在時間還是金錢上投入都要遠遠低於買車的一次性投入。然而它在滿足人們方便快捷用車的這個需求上卻力不從心。租車公司用於購車的前期資本投入,勢必會限制它的車輛覆蓋率;而車輛覆蓋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用戶用車的快捷與方便程度。
 
相比於B2C模式的汽車租賃,P2P模式下的汽車共享更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通過搭建一個在線平臺,利用在你附近的閑置汽車資源來滿足你的用車需求。試想一下,當你需要用車時,拿出手機通過打開租車App,搜索到附近的車輛並直接通過手機下單支付,然後下樓用手機打開車門開走。這樣的體驗近乎於你擁有一輛車,甚至更好。 因為你不用再考慮車輛維護的問題,甚至可以每天換開一輛不同的車!
P2P汽車共享真的可以嗎?
 
正是由於P2P汽車共享的方便以及靈活性,在歐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汽車共享這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用車需求,甚至成為一種社會潮流。最新的一份來自AlixPartners的研究報告顯示,每輛共享的汽車將減少32輛車的銷售,這包括本來擁有車的人將車賣掉以及想要買車的人不再買車。
 
這股汽車共享的潮流會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社交網絡及信用體系的逐步完善、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進一步增強它對汽車行業以及社會的影響力。預計到2020年,它將會減少全美120萬輛汽車的銷量。
 
目前,這種P2P的汽車共享模式在美國已經發展了3年左右的時間,無論在車輛規模上還是服務體驗上都相對較為成熟。而在亞洲這種模式剛剛起步,最早是由新加坡的一個創業團隊創立的iCarsclub。產品上線後立即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註,並得到了由新加坡政府聯合投資的天使投資。在短短半年內平臺車隊數量即超過了1000輛並在規模上成為當地最大的汽車租賃平臺。
 
2013年10月iCarsclub登陸北京並起名PP租車。針對車主們擔心的風險控制上,PP租車和中國人保合作推出專門針對P2P汽車共享的保險保障每輛汽車的安全,同時在社區內實行實名認證制度以及評分機制來確保租車社區的健康發展。截止到2014年3月底已有將近8000輛車在平臺註冊。
 
這雖然尚不足撼動目前的汽車分銷體系,但傳統汽車行業的大佬們都已經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加入到這股新興力量中來。比如,GM以300萬美元戰略投資美國P2P汽車共享公司Getaround, BMW、Daimler、Enterprise等公司都分別成立了各自的汽車共享公司。
 
Avis收購Zipcar, 而Zipcar早在這之前就領投了美國另外一家P2P汽車共享公司Wheelz(其A輪融資共融得1370萬美元)等等。除此之外,來自Economist的報道顯示,由於使用汽車共享的用戶會更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行程,使得每一輛分享的汽車能減少44%的尾氣排放量,這對環境保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無論是從滿足用戶需求上,還是對社會及汽車行業的影響上,P2P汽車共享要走的路還很遠,但是,會很快。

==================================================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yiwenyida/5323


一畝田創始人鄧錦宏:當農民在田里也能用手機上網,事情就成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90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 (一畝田供圖/圖)

2013年年底,我發現一個很讓我興奮的數據:每天訪問一畝田的用戶里三成是通過手機登錄的,農民白天在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一畝田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撮合農民和買家進行交易了。

假如今天全國有一萬個人要買白菜,以前是通過很複雜的多對多的關系完成交易,我們出現後,通過系統的算法,包括價格、品質、規格、距離、天氣和信譽等級等,實現雙方交易的精準匹配。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尤其是很多現代農業合作社的現代化程度,超出我們想象。最後就是冷鏈運輸行業和批發市場的建設,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聯網等投入應用,各方面的資源都在加碼這個市場。

三個月前,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走進一畝田的辦公室,那時公司只有1300人,正在大量招人。

大家擁擠在一個小辦公室里,甚至連洗手間門口,也放了個屏風,搭建出了個臨時工位。來拜訪和談合作的,只能在過道里放兩把椅子將就一下。公司唯一的會議室員工基本預定不上,每天都有一些縣考察團來這里參觀。

三個月後的今天,南方周末記者再次走進一畝田的時候,他們的辦公區域擴大了好幾倍,在隔壁一個大廈租了好幾層的新辦公室。員工突破3000人。

這就是互聯網速度。有圈內人士感慨,上一次互聯網行業出現如此高速增長的公司還是團購行業興起時候的美團網。

一畝田成立於2011年,是一個農產品大宗交易的B2B平臺。雖然過去4年里,這個公司實現了2000%的增長,但直到這句話在社交媒體上發酵,一畝田才第一次為互聯網圈熟知。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1985年出生,大學畢業後,兩次創業失敗,兩度進入百度。最後創建了一畝田。7月10日,他在極客公園的一次演講里說:你們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畝田提供的。

試錯了五個方向

只有第六個方向是賺錢的,這就是農產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兒”模式。

2009年,正好百度市場部在做一個鄉村信息化的項目,沒有人願意接手,我就接下來了,並把它做成了百度當時最成功的一個公益項目。

這個項目持續兩年,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大量了解和接觸農村社會後發現一個現象:我四歲之前在農村長大,但沒想到20年過去了,我兒時印象里的農村,跟現在的農村並沒有什麽大的變化。我記得小時候農村還是有很多青壯勞力,現在幾乎只剩老人和留守兒童,空巢現象嚴重,在中國70萬個自然村中,不少村莊甚至消失了。

中國的農村和農民不應該是這樣的。城市里的人們在享受現代化的技術,以及越來越豐富的生活,農村卻成了一個被遺忘的世界。

於是2011年我離開百度開始創辦一畝田,決定開始在農村市場創業。

之所以叫一畝田,是有一次在陽臺上仰望星空想出來的,很多人老是記成一畝地,其實田和地有很大區別。地讓人想到種植,但田,除了土地,還能讓人想到田園,更詩意一點。

當時創業就3個人,我們嘗試了六個方向,五個都失敗了。

第一個是幫農民團購飼料。現在有很多農資團購網站,當時我做得早了點,農民、經銷商和資本的意識沒到,大家合作積極性不高。

第二個方向是鼓勵農民在我們網站上填寫養殖檔案,我們給他發虛擬貨幣,有兩萬多個農戶填寫了檔案,但依然難以撼動當時的流通體系。

三是幫農民賣東西給販子;四是找大學生村官合作,每個村搞一個網站,讓村官來編輯內容,做農村社區;五是幫批發商把農產品賣給飯店的後廚。

這五個項目都失敗了,我們總結出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當時還沒有到來,很多農民都是在早上七點到九點上一畝田,然後就是晚上登錄,白天有12個小時農民基本不在網上。但買家恰恰是白天活躍在網上,兩批人像平行的軌道,永遠碰不到一起。

只有第六個方向是賺錢的,這就是農產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兒”模式。當時我們這塊業務只有一個人在兼職維護,但每個月能帶來10萬元的收入,主要是會員費和廣告費。

2011年到2013年9月份,一畝田主要靠這個農產品的“去哪兒”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務,比如用戶搜索白菜價格,就能看到一些買家和賣家發布的白菜價格信息。做了幾個月之後,我發現每天有好幾萬人登錄我們網站,很多人還提出要委托我們銷售或者采購農產品。這就讓我們開始思考:除了信息平臺定位外,我們能否提供更多的服務?

當時也沒有國外的模式可以參考,國外不存在這種信息鴻溝。於是我就開著車去農村調研。

以前在百度,我們去鄉下出差都是當地市長、縣長接待,住在縣里最高級的酒店,吃最好的東西。自己創業後,我每天在農村都是跟農民就著花生米喝點小酒,跟農民吃住在一起,呆了兩三個月。每天教他們怎麽上網。農民真的都很好客,包吃包住,拎包入住的那種。

讓農業交易精準匹配

訂單農業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我需要什麽,告訴你,你再去種植。

2013年年底,我發現一個很讓我興奮的數據:每天訪問一畝田的用戶里三成是通過手機登錄的,農民白天在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一畝田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撮合農民和買家進行交易了。

2014年6月,我們正式嘗試做線上+線下的交易撮合模式,直到今天,公司有3000員工,線下團隊就占了2500人,這些人八成是從本地招聘,過去他們都在當地賣房子和快消品,我們給他們遠高於當地工資水平的薪水。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田間地頭,教育農民、合作社的理事長和種植大戶去使用互聯網工具,教他們怎麽用我們的產品跟全國各地的買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就是當有買家來跟農民做生意的時候,我們的員工幫買家看貨,鎖定貨源。

現在中國大概有70萬個自然村,我們已經覆蓋了3萬多個村莊,未來我們希望線下團隊是1萬人,到時候將覆蓋10萬個村莊。我認為這是一個臨界點。覆蓋10萬個村子,一畝田的品牌就會讓種植大戶主動使用我的服務。未來,我們會加大從應屆畢業生里去招聘線下人員,國家現在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這恰好也是我們想要的。

去年7月,我們一個月只有50萬元的交易額,現在一個月已經達到100億元。日交易額突破3億元。目前活躍在我們平臺上的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供應方,包括散戶、大戶、合作社、經紀人、龍頭企業(如新希望),另一類是采購方,包括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批發商、飯店、超市、深加工企業和出口型企業。

之前,這兩類人發生交易主要是通過很多中間人和經紀人來完成。很多時候甚至連中間人也找不到貨。我們的出現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對稱,就連中間人和經紀人也是受益方,因為中國大部分農業生產都是散戶,都需要經紀人去做工作,才能實現大宗交易。

一畝田正在讓農業交易的所有環節變得更加高效。假如今天全國有一萬個人要買白菜,以前是通過很複雜的多對多的關系完成交易,我們出現後,通過系統的算法,包括價格、品質、規格、距離、天氣和信譽等級等,實現雙方交易的精準匹配。

以前投資人對我們不了解,後來找上門來,我們基本是被動融資,連PPT都沒有做過,只給他們看了後臺數據。當時很多投資公司在搶,打錢最快的是紅杉資本,連協議都沒簽,就給我打了幾百萬美元。那天我記得去香港開了個賬戶,早上過的羅湖,九點就回來了,安檢的人還說我怎麽那麽快。

紅杉之後,先後有六七家機構投資了我們,我們可以說不差錢了。很多機構錯過我們,因為每個月我們的價格都在漲,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投資人不太了解農業,他們投資別的電商有代入感,因為自己就是消費者,但對於農產品沒有代入感,他們就算用我們的App,也提不出優化意見。

在撮合交易環節之後,我們還會做訂單農業和技術輸出。訂單農業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我需要什麽,告訴你,你再去種植。以前是生產之後找需求,以後是按需生產。這就要求我們更深入地介入農業生產,比如我們要幫助農民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以及提升供應鏈整合能力。

現在一些從臺灣進口農產品的貿易商也在使用我們的服務。過去這些貿易商要通過多個層次的中間商才能把臺灣的農產品賣到大陸。但他們缺乏一畝田這種瞬間把貨鋪到全國所有批發市場的速度優勢。要知道,速度就是農產品流通的生命,延遲一天損耗就很大。

挖掘農業大數據

它會告訴你未來幾天內會有多少黃瓜運到某個城市,又有多少東西運出這個城市。

8月底,我們會跟中國氣象局和農業部、農科院等機構合作,推出一個真正的農業大數據產品,主導這個產品的是我們從加拿大挖過來的一個技術團隊。這個產品買賣雙方甚至是記者都能用上。它會告訴你未來幾天內會有多少黃瓜運到某個城市,又有多少東西運出這個城市。這對政府的物價調控會有幫助,過去政府穩定本地菜價的菜籃子工程主要是靠補貼,未來不用補貼了,只需要調控好供給關系就行。

媒體也可以從中提前知道哪個城市可能某個農產品要脫銷,哪個地方的農產品滯銷。對於脫銷和滯銷都可以做出預警。

其實我們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數據來建立一個信用體系,二是用互聯網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三是用規模來制定行業規則。

目前公司還處在虧損狀態,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公司每個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來自廣告、金融、大數據和物流。其中,廣告是賣家和買家投放的。金融是我們跟地方銀行比如一些地方郵政儲蓄合作,給信譽好的批發商做貸款,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大數據是跟地方政府做一些合作。物流是通過交易大數據解決貨車空跑的問題。未來我們還將在農產品的分級和行業標準制定上做許多嘗試。

我們不會去賺農產品差價,也不想賺這筆錢,這些收入應該屬於農民。我們的模式是C2C里的B2B,每個用戶都是個人,但交易額又非常大。淘寶的一筆交易都是幾十幾百,我們一單是幾萬元。

我們也不會去做B2C,這些生意讓給其他公司去做吧。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餐飲企業、B2C網站、微店、超市和淘寶店從我們這里進貨。比如鄉村基,以前是從經銷商進貨,現在是從合作社產地發貨,一筆訂單就要省幾百萬元。

我們也不擔心巨頭進入,基因不對,模式也不同。別的電商進農村,走的工業品下鄉路線,目的是尋找原有模式的新市場。他們也嘗試做一些農產品上行的工作,但效果不明顯。一畝田只做一件事:就是農產品上行工作,我們只幫農民輕松買賣農產品,讓農民賺更多的錢,讓菜不要爛在田里,不要扔在溝里,不要花費過多的物流成本,也不要花費太多的交易時間。農民有了錢,他們才會去別的電商平臺購買工業品。

十年後才有回報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

這幾年農業電商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國家越來越重視農產品流通效率,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提,但現在有互聯網和風險投資進入,國家突然有了抓力,政策有了附著點。其次是土地流轉政策的推行,小戶的土地流轉到大戶,我們只需要對接大戶就行了。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尤其是很多現代農業合作社的現代化程度,超出我們想象。最後就是冷鏈運輸行業和批發市場的建設,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聯網等投入應用,各方面的資源都在加碼這個市場。我們只是其中一股力量而已。

目前這個市場發展的最大阻力依然是用戶的習慣。很多農民還是不太相信我們,我們讓他們下載我們的App,他們覺得我們是騙他們流量,不相信能通過手機這個小屏幕把10畝地的產品賣掉。就跟15年前很多人不敢在網上買衣服一樣。

很多農民依然習慣找經紀人,習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過,一旦他通過一畝田賺錢後,他就會徹底成為我們的粉絲。我們的願景是創造新農業文明,簡單說就是讓流通更高效,讓生產更科學,讓食品更安全。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是生產環節的問題。這些問題通過利誘機制和農業規則的重塑解決。比如訂單農業,就能讓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和可追溯。

盡管國家提出鼓勵農業電商,推動互聯網改造農業,但一些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理解這個事情還是需要時間。一些縣長希望我們去投資建個大樓,拉動下GDP和就業,然後產生稅收。他們更關心硬實力的提升,對於互聯網這種軟實力提升不感興趣。

我們很多員工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們設計了一種比較大方的利益共享機制,我是大股東,全體公司員工加起來的股份占到了公司第三大股東。我希望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人,能比較迅速地在一畝田實現經濟自由,然後再去回報他們走出來的村莊。

現在圍繞農民、農民和農業的創業者很多,除了我們這種模式外,還有的創業者在農資產品、農業技術、農民服務和鄉村建設等方面做嘗試,甚至有一些很細分的創業項目出現,比如有的專門做穆斯林市場、東北市場和西藏市場的農產品電商。但要真正讓沙漠變成綠洲,就要看大家有沒有耐心了。我們已經走了四年,但我們覺得至少要過十年才會有回報。


無證商家226元可排外賣前五;飛機上將能用手機?|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6/158161.shtml

無證商家226元可排外賣前五;飛機上將能用手機?| 黑馬早報
劉雪兒 劉雪兒

無證商家226元可排外賣前五;飛機上將能用手機?| 黑馬早報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昨晚,羽毛球男雙1/4決賽,柴飈/洪煒苦戰三局,2比1取勝獲得半決賽的門票。賽後柴飈透露,因為太過投入,他在比賽中竟然沒有發現拍子斷了,“要不然我覺得第二局還是有希望贏的”。網友戲稱,洪荒之力爆發,鎮住了斷裂的球拍。哈哈,希望每一個走在創業道路的小夥伴都能在自己所喜歡的事業中運用洪荒之力!

好啦,趕快開始我們的早報時間!

1、彭博社:中國考慮放松對空中使用手機的限制

據彭博社報道,中國民用航空局官員朱濤稱,對限制機上使用電子設備規定的修訂,已經在走立法程序,相關規範將在今年年底或2017年初時公布。若獲得批準,那麽乘客將能夠在巡航高度用智能手機上網、使用微信等應用程序以及進行網絡購物。

@願非囈語:飛機上可以開機但是必須開飛行模式可以嗎。

@leejunit:不要啊 難得飛機上清凈會兒

@程汝剛:UA航班上早就不要求起飛、降落時關閉手機,切換成飛行模式即可。民航局效率要提高。

@王海林Linfanr:事實告訴你,有些手機的飛行模式只是關閉了數據通話,但是整個通信基帶還是在工作的。並不是飛行模式,手機通信基帶就不工作了。

2、滴滴最新一輪融資後,管理層股份已經稀釋到8.40%!

據財新周刊消息,中國U步並入滴滴,後者老股東股份勢必被稀釋,根據滴滴最新一輪融資情況,管理層股份已經稀釋到8.40%,員工持股10%,騰訊和阿里分別持股11.4%和9.5%,余下股東無一持股比例超過5%!

@隔壁村的王麻子:情懷退出,韭菜接盤

@分解:我窺見了背後資本的意圖

3、庫克任CEO五年:領導蘋果是一個孤獨的工作

據網易科技消息,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 (Tim Cook)日前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就iPhone、人工智能、隱私、民權、中國市場、納稅、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以及失誤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談及現在行業熱度下降,庫克表示,“性能優勢在未來會更加顯著,我們從來以質取勝,而非靠數量”;回顧過去,庫克坦言,“地圖業務問題是我犯過的錯誤,還有一開始在零售上面用過錯誤的人(指原Dixons CEO約翰·布勞伊特)”,“CEO是一種孤獨的工作,會存在一些盲點,希望有最聰明的人在身旁,也希望有人能推動我,從而取得最好的發揮”。

@Miyavirolling:這就是本質的區別啊 老喬把這個當成使命和快樂 庫克把這個當成孤獨的窮心竭力

@家徒肆璧:內心OS:無敵是多麽寂寞

@LeoChangLeo:還是喜歡幫主那種再一次改變世界的霸氣……

4、網約車新政發布半月 京津多地網約車漲價超2成

據法制晚報消息,新規發布半月有余,各地網約車運營狀況如何?調查發現,近日北京、天津、遼寧、吉林等地均傳出滴滴司機獎勵及補貼減少,且乘客乘車優惠幅度降低的消息。梳理多地媒體曝出的漲價信息後發現,網約車價格上漲幅度普遍在20%—30%之間。

@九零後_曉博:意料之中,優步滴滴合並,現在一家獨大,基本屬於一個壟斷的地位了!!

@孫龍飛820:那是不如坐出租車呢,貴的話網約車就沒啥意義了

@Crown_sir:我還是老老實實坐公交吧

5、美團、餓了麽公開競價排名,無證餐館花226元買進外賣前五名

據新京報消息,打開美團、餓了麽外賣首頁,你以為排名越靠前就是外賣平臺的優質商家,殊不知,有些商家是通過競價排名的方式,直接進入首頁附近推薦商家的靠前名次,爆料稱 無證餐館花226元即可買進外賣前五名。

@Tdrking:你的平臺,競價排名無可厚非,但是無證餐館都可以上,這就是誠信問題

@戀愛的悟空:這個很百度

@chenyouhp:有點名氣的餐飲是不需要競價排名的。小商戶的利潤本來就不高。還要花錢做排名,也是不會願意的。接下來的問題一樣。這個o2o即沒有降低成本,也沒有提高效率。

6、騰訊計劃貸款35億美元以收購Supercell

據網易科技訊消息,美國媒體報道,消息人士透露,騰訊計劃向銀行貸款35億美元,以籌集從軟銀手中收購Supercell多數股權的資金。據悉,騰訊的貸款平均期限為4.3年,利率高出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212個基點。

@艱苦奮鬥:中國的互聯網巨頭現在處於“新經濟”投資需求中啊,年初阿里巴巴就在債權市場獲得40億美元貸款

@附帶:好端端的為啥要向銀行貸款,不是還有其他融資渠道嗎

7、鬥魚確認完成15億C輪融資,騰訊再次領投

據新浪科技消息,直播平臺鬥魚已獲由鳳凰資本、騰訊領投的15億C輪融資。據了解,這是繼今年3月之後騰訊再次領投鬥魚融資。鬥魚今年融資額已超20億元。隨著鬥魚此次融資,直播領域的下一輪競爭或將開始。

@守護袁昆:希望鬥魚可以越走越遠。湖北出幾個真正的互聯網大公司。

@夢回大中原:恭喜鬥魚被騰訊收購更近一步!

@昂科里的微博:要跟熊貓比賽燒錢了

8、美柚完成10億元融資尋求國內上市 曾計劃上半年赴美IPO

據新浪科技消息,8月15日,美柚宣布完成10億元融資,並表示已拆除VIE架構,未來將謀求國內資本市場上市。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原本計劃於今年上半年赴美IPO,但考慮到該公司的業務和用戶都集中在國內,因而放棄赴美IPO。

@坐在墻角啃玉米:沒有赴美是因為用戶在國內?是因為國內股市火爆,中概股在國外不好混吧。

@支持一下劃線:本來用的是美柚,後來發神經就卸了,用大姨嗎,好吧現在我又想換回來

@宋文傑:真的是什麽公司都可以上市

9、央視《對話》:每一個行業都可以被VR顛覆?

8月14日,針對火爆的VR行業,央視《對話》邀請索尼PlayStation中國業務負責人添田武人、HTC Vive 中國區總經理汪叢青,共同探討VR市場的發展未來。

汪從青觀點如下:

A、VR絕不只是遊戲機那麽簡單,每一個有大量級生意的行業,都可以被VR顛覆。

B、現在已經有上萬個開發者,在全世界為VIVE做開發。

C、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廉價的VR產品……會誤導客戶,因為很多客戶用完以後他就覺得VR就是到了這里,所以說談不上真正體驗過VR。

添田武人觀點如下:

A、VR+遊戲、VR+影視的發展(前景)特別廣。

B、不擔心有人認為索尼PS VR就是遊戲機,因為每家對自己的VR技術應用到哪一個點上,理解都不太一樣。

@master:HTC還是別做手機了,專註VR就行了。

@red:這種技術更應該用在其他地方。

@rain:未來遊戲就是這樣。

10、遭遇北京首撞後,特斯拉中文網站刪除“自動駕駛”字樣

據新浪科技消息,在遭遇中國“首撞”之後,特斯拉已經從其中文網站上刪除了Autopilot和自動駕駛這兩個詞匯,采用自動輔助駕駛的說法。據內部人士透露,特斯拉中國員工接受額外培訓,要求展示Autopilot功能時,必須始終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

@微博發現:任何高科技都不是絕對安全

@hal90:比起谷歌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千錘百煉,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推出得實在草率了點兒

@撒哈拉熊貓:在我國這種路況下,除了自動飛行模式,根本不存在自動駕駛模式

@IT業長工:很多科技應用都是血的代價換來的,為科技的踐行者鼓掌

11、外媒:華為人均收入接近百萬,全球薪酬榜排名第十七!

根據BUSINES報道,全球人均薪酬排行榜前20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是全球知名的公司。比如排名第四的谷歌,第六的亞馬遜,第八的VISA。而其中,華為在榜單中排名第17名,統計的數據是94.5W元!

@分段函數顯示:在中國的企業界,一直都對華為員工到底年收入多少沒個底,現在好了,外媒曝光了

@放貸:科技公司占多數,接觸前沿東西的人要學的太多,不可替代性很強

@恢複:回想起屢傳的華為加班潮,值了

12、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據新浪科技消息,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土豆_將軍:聽到量子,墨子就覺得很牛逼。

@分段函數:稍微緩解了我對信息安全的擔憂,量子科學加油

@酷牛及風馬:以後翻墻更難嘍

13、就為讓你多掏錢:外媒評11大被熱炒過度的技術

據計算機電腦雜誌報道,科技公司都在竭盡全力塑造一種假象,即它們並非真正的科技公司,而只是為消費者提供神奇科技產品以幫助改善生活的“數字工匠”,報道稱“這些技術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為了掏出你口袋中的錢”。上榜的有花哨手機設計,獨家視頻遊戲,高像素攝像頭、智能車載系統、8k電視等。

@恢複:8k像素是4k像素的2倍?4k屏通常指分辨率達到4096x2160,而8k則通常指分辨率達到7680x4320。所以8k屏像素約等於4k屏的4倍!不是2倍!

@附帶:科技是要創新,但脫離實際需求意淫產品是不行的

@九分褲:現在的人們難道只需要底層基礎需求,按這個理論奢侈品公司都倒閉了

網約車 庫克 外賣競價 V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除了錢,你還能用什麽留住員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6/159437.shtml

除了錢,你還能用什麽留住員工
清流資本 清流資本

除了錢,你還能用什麽留住員工

企業文化並不是大公司的專利,創業公司也應該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本文由微信公號清流資本(ID:Crystalstream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近年“企業文化”屢屢被創業者們提及,很多創業者一邊羨慕Google、騰訊等大公司的文化氛圍,一邊對於創業公司該如何建設自己的文化感到困惑,甚至很多人認為企業文化要到公司足夠大了才能去做。其實企業文化並不是大公司的專利,創業公司也應該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我們今天就用簡單的和大家嘮一嘮——創業公司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企業文化是什麽?

簡單來說,一個企業的文化就是CEO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CEO倡導什麽、鼓勵什麽,這個企業的文化就是什麽。企業文化的根源在於這個企業的CEO怎麽定義公司的願景、價值觀、發展理念和工作原則。

創業公司為什麽要建設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可能是未來最能吸引員工的方式。隨著90後在職場上大放異彩,有的管理者也開始關註90後的管理方式,以往用在70後80後身上的管理方式對於90後來說似乎不那麽有效了。單純用物質來吸引一個員工將會變得越來越難,新生代們加入一個公司會綜合考慮價值觀、興趣和工作氛圍等因素,所以即使是初創公司也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

2、企業文化能確保業務統一。你的員工都知道公司的使命是什麽嗎?他們知道自己在為哪些用戶服務嗎?他們知道要為用戶提供什麽樣的服務嗎?如果你的員工能夠將公司的使命銘記於心,他們為公司付出的每一分勞動都有明確的目標,那你就不用愁公司的發展方向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跑偏了。

3、企業文化能大大增強公司凝聚力。公司內部不同團隊之間經常會有沖突,如果處理的不好很容易演變成為團隊之間的矛盾。所以需要公司有統一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在員工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能夠追本溯源,從公司基本原則出發,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創業公司如何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

1、首先,提煉總結出企業的文化是什麽。

打造企業文化的第一步,是先明確企業的文化是什麽。企業文化的提煉總結要從公司做的業務方向、CEO的管理方式以及創始團隊的特質中去找。如果公司是需要快速突破的創新型業務,那可能需要用一些積極、開放的語言去描述企業文化;如果公司是註重積累的穩健型業務,那就需要在企業文化中側重基礎、紮實等特質。

2、企業文化要貫穿人才的“選、用、育、留”

明確公司的企業文化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落地。從人才的招聘開始,就要選拔那些符合公司企業文化、認可公司價值觀的人。在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過程中,除了本身的實力外,也要優先鼓勵和培養在企業文化上面有標桿作用的員工。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一個好的員工能夠輻射和影響他身邊的很多同事,在公司里面樹立這樣的標桿對於企業文化的傳播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正常的流轉更替,留下那些更符合企業文化的員工,並給他們機會和平臺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價值。

3、不僅要落實到制度上,以身作則更是必不可少

要想企業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就需要和公司的管理制度結合起來。在員工手冊、考核制度等方面加入對企業文化的標準,對於符合企業文化的一些行為和表現要明確提出表揚和獎勵,不符合企業文化的要批評懲罰並要求改進。

很多管理者都擔心企業文化最後變成了一句空口號,對公司發展和員工激勵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企業文化的落地是自上而下的,不僅僅是拉個橫幅印個冊子就形成企業文化了。企業文化的傳播還需要CEO和公司高管以身作則,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身體力行的去影響身邊的同事,讓員工知道管理者是怎麽想、怎麽做的。

4、讓員工發自內心的接受並傳播企業文化

強硬的要求員工接受你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只會適得其反,要讓員工發自內心的認可並接受公司的企業文化,公司也要給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這里所說的工作環境包括:個人價值能夠得到發揮的平臺機會、明確的晉升通道、舒適的工作氛圍、福利待遇、公司硬件環境、員工關懷等等,不一定要做到員工把公司當家,但是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能夠讓員工更加願意去理解公司的出發點和管理理念。

企業文化是最值得公司長期投資的精神財富,希望各位創客都能夠打造自己公司獨一無二的企業文化,為創業征程保駕護航!

企業文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摩拜能用微信掃碼後,騙子們又多了一種詐騙手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8/161751.shtml

摩拜能用微信掃碼後,騙子們又多了一種詐騙手段
i黑馬 i黑馬

摩拜能用微信掃碼後,騙子們又多了一種詐騙手段

混戰的市場,各種騙局層出不窮。

i黑馬訊 3月8日消息 人為破壞、加私鎖、無序停放,共享單車已經處在了野蠻生長的階段。今日,據網友在朋友圈爆料,騙子們開始盯上了共享單車身上的二維碼。

1

2

可以從圖中看到,摩拜單車的二維碼區域被貼上了打印的二維碼,大小與車身的二維碼一模一樣。當用戶掃描這個二維碼之後,跳轉的是向個人用戶轉賬299元的頁面,這個數額正好是摩拜單車縮需要支付的押金。騙子們巧妙地利用了掃碼這一流程,甚至還特意將用戶名改為了帶“押金”字樣。初次使用的用戶,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2月23日,摩拜單車正式接入微信,用戶可以通過微信的掃一掃功能直接使用摩拜單車,而無需下載摩拜單車App,方便快捷。此前,媒體曾報道過有騙子在車身貼二維碼的手段進行詐騙,但摩拜單車App並無法識別其它性質的二維碼,欺騙性相對較小,而如今隨著微信二維碼的接入,又被騙子們看到了新的“商機”。不過,目前尚未聽到有用戶中招的反饋。

摩拜單車 微信 騙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英國發動脫歐列車,歐盟“呵呵”:離婚律師潛伏半年能用了

缺錢,少人,還被追債,這就是英國在觸發脫歐程序前夕的困窘之狀。

當地時間3月28日晚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簽署了英國申請脫離歐盟的信函。13個半小時之後,即北京時間3月29日晚7點30分,英國駐歐盟大使提姆·巴羅將脫歐函交到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手中。

如離弦之箭,英國發動脫歐列車,而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歷史性“分手”談判就此拉開序幕。

根據歐洲議會分析數據顯示,英國脫歐共將涉及歐盟法律2.1萬項,如以兩年時間為限進行談判,真正用於談判的時間最多只有18個月,每天必須談判50項。

英國脫歐的預設日程表

不過到目前為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英國和歐盟連在“第一項應當談哪個”這一問題上,都還沒達成一致,而相比於歐盟方面的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可以隨時調遣的數萬專家,英國政府在處理脫歐相關事務方面的公務員缺口在5000-10000人,總花費預估在 50億英鎊(約合430億元人民幣)左右。

至於巴尼耶,在歐盟27個成員國內部,這位倫敦金融城死對頭、法國前外長被稱為歐洲的“離婚律師”。他手中掌握著的,正是英歐之間離婚訴訟的秘密策略。

在秘密摸底調研了近半年之後,巴尼耶近日第一次公開發聲,並成功地把英國媒體氣炸了。

歐盟方面的談判領軍人物法國人巴尼耶。他過去在不少問題上讓英國人十分惱火。

“如果允許我謙卑地引用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溫斯頓·丘吉爾的話:‘偉大的代價是責任’,”巴尼耶說道,“當一個國家離開歐盟的時候,不會有任何懲罰。不過清賬是必需的。”

巴尼耶所說的是,600億歐元(約合5150億元人民幣)“分手費”一分不能少。

不得不提的是,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把同英國人談判的統帥權交給了這位法國精英,而將對於該預算的審計授權,交給了一位德國人:歐盟預算和人力資源委員厄廷格。

兩員“悍將”守擂,英國脫歐談判無疑會是一場苦戰。

要離婚,先談談價錢

巴尼耶是誰?時至今日,倫敦金融城中的人一聽到巴尼耶的名字都不免要皺眉頭。他曾任法國外長、歐盟內部市場與服務委員(2010~2014年),與英國相處素來不太融洽。

在擔任歐盟委員期間,巴尼耶主導對金融市場進行改革,並成立泛歐洲的銀行聯盟,是一名堅定的歐盟聯邦主義者。由此同倫敦金融城沖突不斷,多次與英國政府翻臉。在他任內,共出臺了超過40條旨在約束銀行和市場的歐盟法律,並大力打擊空頭行為,氣得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猛敲桌子。

值得一提的是,巴尼耶和英國退歐大臣戴維斯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在歐洲層面共事,而且還是老對頭。

在巴尼耶即將代表歐盟與英國就脫歐事宜進行談判的消息公布後,英國媒體一片嘩然,紛紛指責這是歐委會主席容克“向英國宣戰”的複仇行為。

在2016年7月27日被容克任命為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後,巴尼耶的工作從當年10月1日正式開始,並直接向容克匯報。

自彼時開始,巴尼耶就在公眾和媒體的視線中消失了。他頻繁穿梭於27個成員國之間聽取各國意見,並在過去的幾周中進行了第二輪摸底,在英國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之前做最後的協調工作。

在3月初的一天,巴尼耶造訪了德國議會,為議員們解釋未來談判的架構,這一談判必須最晚在2018年9月結束。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即為,如果將此次退歐談判視為一次離婚官司的話,歐盟想在討論未來關系之前,先談談錢。

不過與正常的離婚官司相反的是,婚姻終止的最後日期業已確定: 2019年3月29日。如文章前述所提及,英國脫歐共將涉及歐盟法律2.1萬項,兩年談判時間緊張,必須厘清大量問題,特別是英國應當支付的總額在600億歐元左右的分手費。

談判工程總量浩大。譬如,誰將支付目前在為歐盟工作的1800名英國公務員的未來養老金?誰為目前住在歐洲大陸上的近40萬名英國退休人員支付醫療保險費用?以及英國在作為歐盟成員國時,曾在諸多項目中作出的對歐盟預算資助資金的承諾要如何折合現金結算?

從整體上講,英國的分手費來自三個來源:未還款、歐盟債務以及養老金。首先,英國對於將要到期的歐盟預算需要盡義務;其次,在2020年之前,英國在歐盟中期預算規劃中應貢獻份額;第三,英國所需要支付的歐盟公務員養老金的份額(其中包括已經退休的約2000名英國人)。

巴尼耶對此打了一個精辟的比喻,“就像和27個朋友一起去酒吧,大家一起點了一輪啤酒,但是當聚會繼續下去的時候你要離開,你還是需要為你所點的這輪付錢的。”

而負責計算精確分手費的,則是德國前州長厄廷格。不過在厄廷格眼里,600億歐元明顯還不夠。他認為,最終可能會以1000億歐元為上限。

不先談錢?那就沒有貿易協定

不少脫歐派認為,脫歐會為英國每年節省數億英鎊的花銷,並為此投了脫歐票。現實卻是為了脫歐反先需要付出600億歐元,令他們覺得豈有此理——即便在脫歐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人還要掏錢繼續支持羅馬尼亞的農民、幫波蘭修建高速公路。

英國首相梅已經公開拒絕了付600億歐元分手費的提法。不過,根據德國議會的一份內部報告,梅並不是因為分手費的數額龐大而反對,“英國人在不知道進入內部市場的條件是什麽之前,對於履行義務付出補償費毫無興趣”。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分析師張珊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外界一度認為,考慮到英國與歐盟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系,英國可能采取“軟脫歐”方式,即在名義上退出歐盟,而在實質上繼續保留歐盟單一市場成員國身份等核心關系不變。

然而梅明確表示將尋求退出歐盟單一市場,以換取對邊境和難民問題的控制權。張珊珊表示,就目前梅的表態來看,相對於“軟脫歐”方式,她尋求與歐盟關系切割得更為徹底;但最終英國與歐盟關系的落定,還取決於漫長的談判過程。

不過歐盟在此方面立場統一,即唯有在分手費談判和歐盟公民權利談判方面取得了堅實進展之後,才會討論英國認為是與歐盟未來關系核心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如此,歐盟對包括美國特朗普政府在內的全球各大經濟體一再喊話,在英國完成對歐貿易談判之前,英國無權同其他國家私自進行貿易談判。

即便此前對英國抱有寬容態度的德國政府也轉變了立場,力挺歐盟。德國財政部表示:“任何有關(《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協議,都必須包括英國對其履行作為歐盟成員國所承擔財務承諾的確認。”

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政黨——基民盟的法律專家希爾特(Heribert Hirte)則表示,任何在財政上的談判失敗都將導致未來的英歐自貿協議泡湯。

梅仍在推動一項協議,即在繼續保證英國最大可能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同時,不遵循單一市場的人才等自由流動約定。然而,這樣的動議是無法被歐盟接受的。正如近日默克爾所說,“有些東西是不賣的”。

種種跡象表明,在談判中,歐盟已經準備來硬的。

“要強調在談判立場上四個基本自由流動的重要性,”德國議會上述內部報告指出,“若不從,則不允許成為歐洲經濟區成員,也不允許加入關稅同盟。”

如最終英國無法進入單一市場,那麽英歐貿易關系將同任何一個非歐盟國家同歐盟的關系一樣。這對於英國而言,打擊將更重。

正如巴尼耶所指出的,英國目前總貿易額的三分之二都在單一市場之中,如英歐無法達成自貿協定,英國將出現嚴重的供應鏈問題,英國將被迫重新引入繁重的海關檢查,不可避免地減緩貿易,延長多佛港的貨車隊伍,並嚴重幹擾來往英國的空中交通工具……此外,因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將對英國失效,英國將無法接收核燃料。

“我可以輕易地成倍舉例。” 巴尼耶表示,屆時總數超過400萬的在英國居住的歐盟人和在歐盟居住的英國人將何去何從,未來將陷入極度混亂之中。

實際上,由於預期英國的“硬脫歐”前景多舛,不少倫敦的大公司和金融服務提供商已經開始制定預案,將其中的一些工作人員轉移到歐洲大陸。譬如,高盛的歐洲部門上周剛宣布將從倫敦向歐洲大陸轉崗數百名員工。

一位德國投行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在投行原計劃在倫敦擴大業務,不過在英國脫歐後,他的企業取消了向倫敦增派人員的計劃,也不知道倫敦辦公室是否還要存在下去。

盡管說脫歐不會出現懲罰,歐委會可以騰挪的空間依然巨大。

在近日,位於英國的航空公司就接到了歐盟官員的通知,在英國脫歐後,只有在將他們的業務轉移到歐盟內部重要基地的情況下,這些航空公司才能繼續經營例如米蘭和巴黎之間這一的歐盟內部航班。

不過,如英歐最終真的無法達成自貿協定,歐洲大陸是否也做好了承受準備? 屆時,將沒有一個人是贏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