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Credit sales)之四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1/05/credit-sales.html

對上三篇分別談過Credit sales的信貸政策及應收賬的管理,接下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在進行Credit sales營運審計時,其他應要注意的地方。

1)接收客戶訂單

被審單位有沒有相應的措施,確保所有客戶訂單都記錄無誤及給予處理?例如收到的客戶訂單,銷售人員將訂單的資料輸入系統內,系統自動為每張訂單加上一個序號,訂單將會傳送至相關部門處理。

另外,在收受客戶訂單前時,被審單位有沒有相應的措施去進行一些檢查,包括客戶信貸額是否超額,折扣是否經批准,以及存貨是否足夠(如果是商品銷售),訂單是否可行(如果是製造)。

客戶信貸的檢查在對上三篇已經談過,在此不再贅述。至於折扣方面,一般來說,銷售人員都了授權,可以向客戶給予一定限度的折扣。如果折扣超過限度,就需要由其上級來批准。

關於商品銷售方面,在開單前被審單位是否有措施,去確定商品有沒有足夠的存貨以應付訂單。如果不足夠時怎麼辦,如果存貨足夠,是否又有措施去把相關的商品預留給已開的訂單。

關於訂單是否可行方面,當中包括訂製貨品的質量(是否能按照客戶所要求的規格製造貨品),數量(是否有能力製造出客戶要求的貨品數量)和時間(是否能於指定日期內交貨)。一般來說,在接受訂單前,訂單都要經過生產部門審批,看看上述三項是否沒有問題。

還有一點,被審單位是否有一套機制,去監察訂單的完成情況,並且定期找出並跟進那些未完成的訂單。

2)交貨

除非是零售業,就一般貨品銷售而言,負責存貨的人不能同時也負責銷售,信貸控制和財務。為了確保貨品的安全,每一宗出貨都應有一份出貨單(Goods Delivery Note 或 Goods Dispatch Note)做證明,而且出貨單應寫明涉及那一張訂單,客戶名稱,送貨地址,日期,貨品說明及數量等。另外,出貨單應有一個序號,方便追蹤及查看出貨單有沒 有缺漏。當貨品送到客戶處,送貨人員應要求客戶簽收作實。

3)開發票

在財務方面,應有專人(例如會計人員)核對每張出貨單是否有訂單做證明,而且也應根據訂單和出貨單向客戶開出發票,要求付款。

另外,財務應定期核對發票,出貨單和訂單,確保開出發票的價錢,貨品種類及數量,折扣,信貸期等準確無誤。

4)收款

Credit sales的收款大致是銀行轉賬和支票,如果是前者則相對比較簡單,除了在發票上列明企業的收款銀行及其賬號外,也會要求客戶在轉賬後提供銀行水單,方便財務跟進。

如果是支票,企業應有一個機制,讓收到的支票盡快存到銀行處。另外,負責處理支票的人員不應同時負責編制銀行餘額調節表(Bank reconciliation),但如果在實際操作中有困難必需要由同一人負責,那麼餘額調節表必須由獨立的財務人員檢查和審閱。

另外,有些客戶會要求企業開出正式的付款收據,所有收據應編有序號,並應記錄開出收據的詳情,包括客戶名稱,金額,日期,涉及的發票編號等。

5)退賬單

當有退貨發生,或客戶多付了貨款,財務就需要開出退賬單(Credit Note)給客戶。一般而言,退賬單應編有序號,而開出前應有足夠的證明,並經過審批才開出。

6)會計控制

如果客戶合作的話,定期(例如每月)與客戶對賬是一個好的做法。就算客戶不肯對賬,定期向客戶發出客戶結單(Customer’s Statement),詳列賬項和付款明細也是一個好的做法。

另外,財務應定期核查Sales Ledger 和 Debit Ledger,確保所有銷售均已記入應收賬內。除了早前介紹過的應收賬管理外,財務也應定期審視Debit Ledger,特別是那些Credit balances,並跟進原因。

最後一提,財務也應利用一些指標來監察Credit sales 及應收賬的表現。例如Debtor turnover,stock turnover,actual sales vs. budgeted sale,no. of goods returned,profit margin,breakdown of sales by customer / region / office / product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8

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Cash sales)之一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1/05/cash-sales.html

上幾篇談過了Credit Sales,接下來則談一下進行Cash Sales營運審計時需要看的地方。

在第一篇《
銷售流程的營運審計(前言)》 中提及過,Cash Sales的最大風險是其安全性,因為錢並無「識認」(當然你可以說鈔票有號碼),而且流通性強。當談及現金安全時,很多人認為是指實物上的保護措施 (Physical Controls),但我則認為首先要做的,是現金銷售記錄是否能做到準確,及時和可靠。舉個簡單例子,仲使我們將收到的現金放置在既安全又穩固的夾萬 中,但如果在收取時,部份現金已遭人「落格」,夾萬就不能保障所有現金的安全了。所以,現金銷售記錄是控制的關鍵。

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有效記錄所有現金銷售,例如小型茶餐廳,他們不可能像售賣貨品的店舖一樣,憑售出貨物的數量和定期的貨物盤點 來確保銷售記錄準確。不能有效記錄銷售的話,現金收入是否齊全就不能保證。所以,小店在這方面最有效的控制,就是由老闆或者老闆信靠的人出任收銀員。當 然,在小店而言是有效,但規模較大的企業,除非老闆是孫吾空托世懂得分身術,否則還是需要回到現實,借助流程和內部架構來控制。由於銷售涉及的行業各式各 樣,每個行業所用的方法都不同,為免文章寫得太虛,我嘗試以服裝店來做例子。

要有效記錄服裝店的銷售,首先就要有一個健全的貨物存量及出入記錄。除非是十蚊店,每件貨品的價錢都是劃一,否則貨物存量和出入必需要按每件貨品及其種類 來記錄。例如A款裇衫存貨1件,今天來貨10件,賣出9件,最後的結存是2件;B款褲子存貨8件,今天來貨10件,賣出15件,結存是3件,如此類推。

為確保記錄準確,最理想當然是負責編制記錄的人不會同時也負責存貨和收錢,但實際在服裝店的執行上,這要求相當困難,而且未必符合成本效益,所以有些企業 是採用集體負責制,即以整家服裝店做單位來問責,店員具體的職責由他們自己安排,總之有缺貨缺錢的情況發生就由他們一起問責。除此以外,定期為貨品做盤點 也是必要的,從實物盤點中可以核實存貨記錄是否準確。

有了可靠的存貨記錄後,接下來的各項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運作了,下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4

捆綁銷售無法抬高書價 捆綁銷售無法抬高書價 林本利

2011-7-21  NM




特區政府官僚要求教科書出版商分拆課本和教材,以為可以藉此令書價下降。

在市場上,製造商或供應商把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捆綁起來,一同售賣給消費者,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例如影印機製造商要求買家使用他們生產的配件,電腦打印機製造商要求買家使用同一牌子的油墨。

製 造商採用捆綁銷售或者搭賣策略,可以是為了確保產品的質素和性能,或者方便計算買家的使用量去收取維修費用。製造商以較低價格出售影印機給買家,再以較高 的價格出售配件,從中收取維修費用。用量較多的客戶,要求維修服務的機會較高;他們要購買較多和較貴的配件,付出較高的維修費用。

市場上亦有一些製造商或供應商將不同物品捆綁起來,以一個價錢出售。買家只可以購買全部物品,不能選擇購買部分物品。一直以來,《壹週刊》便是以Book A和Book B的捆綁形式出售,近年還加多了Book C。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捆綁銷售方式,是為了將生產商的壟斷權勢由一種產品伸展至其他產品。亦有經濟學家以為透過捆綁銷售,可以令消費者付出較高價格,藉此搾取消費者盈餘。

過去十多年,美國最經典的反壟斷法官司,就是司法部控告微軟公司以捆綁銷售方式,要求電腦製造商同時安裝視窗和Internet Explorer,把自己在電腦作業系統市場的壟斷優勢,伸延至互聯網搜尋器市場,令其他對手難以招架。

稍為認識反壟斷法或者競爭法的人,都知道單憑捆綁銷售而沒有市場權勢,絕對不能為生產商帶來暴利。生產商必須在某一市場上擁有市場權勢,有能力操控市場,才可以透過捆綁銷售賺取暴利。

出 版商將教科書和教材捆綁銷售,自有其經濟和商業原因,出版商同時開發和推廣教科書及老師教材,以及提供售後支援服務,根本很難攤分成本和分開定價。老師教 材用量只得數百套,若分開定價,成本和售價必然十分高。我們不會見到汽車銷售商或者地產商,向買家分開收取印製說明書及提供保養服務的費用。

只要市場上沒有出現一間出版社獨大,享有壟斷權勢的情況,多間出版商同時以捆綁銷售方式出售教科書和教材,並不會令書價上升。教育局要求出版商將教科書和教材分開定價,並不會令書價下降。出版商可以免費將教材借給老師使用,或者只象徵式收取一元費用,便符合教育局的要求。

過去幾年,出版商投入大量金錢開發新高中教科書和教材,免費將教材送給老師參考和選擇,希望日後能夠從出售教科書的收入中收回成本。教育局突然中途改變遊戲規則,抹黑出版商,令他們大失預算,有可能血本無歸。

 

香 港若引入競爭法,便可以防止出版商合謀抬高書價,保障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利益。政府官僚若肆意破壞市場秩序,受影響的公司亦可以申請司法覆核。過去電盈受 電訊條例的競爭條款所約束,便不時尋求司法覆核,推翻電訊管理局的判決。因此,引入競爭法,可以約束政府官僚濫權,防止他們隨意破壞市場秩序。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7

港機工程系列 – 航空零件銷售篇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80648

以下既最終目的係想計有幾多sales material revenue, 希望大家跟到。

由於2004 時TAECO 既shareholding 只係49.6%,佢既staff cost 同 depreciation 都未包入total staff cost 同total depreciation條大數,只係用associates 既一條大數將個TAECO 既end profit lump 入去 group 既 P&L, 所以04 既depreciation 同staff cost 應該差唔多只係反映HAECO HK operations (excluding HAESL) 既 results。搞咁多野, 係因為廈門TAECO同HAECO HK 既cost structure 好唔同, 我唔想year to year comparison 時有大既distortion,唯有估HAECO HK operations 04至06年既cost structure 冇大變。

2004 年,HAECO HK既可售工時既成本係幾多?1151 staff cost /total headcount 3343/ 90% estimated production headcount proportion* heavy maintenance division headcount 1010 + 126 depr) / heavy maintenance division manhours 1.42 mhrs = $370/mhr

大家可能會以為,港機d capex 最貴係d 機器,其實唔係,根據05 A/R P.51,佢有土地192m,現有及興建中機器390m,樓宇及樓宇設備1847m,樓先係最貴, 依d 數據,係未計將軍澳HAESL 97摸項買既地同佢既其他fixed assets. 因為樓同地攤好耐,所以depreciation 咁細。

Recovery rate(即係d 人做幾個鐘先可bill 客一個鐘)又如何? 1.42m/ 250days /1010 persons / 9hrs per day = 62%

網上見到佢請維修員,要有mechanic cert,F5 with English pass,連OT 月入過萬,工頭萬多,engineer around 2萬,我唔熟其他行業,但同account 比,人工同charge out rate 同 non-big four 既中小型audit firm 應該差唔多,條數應該係計得合理的。

佢地每個manufacturing staff 個 charge rate per working hour = 370 * 0.62 = $230, 即係話如果以成本價bill 客, sales – staff headcount *effective holding %* 90% estimated manufacturing headcount proportion * HK$230/mhr * 250days/year *9 hrs/day得出黎既結果差唔多就係material revenue + subcontract fee + other revenue. 

                      Mhr revenue            Remainder                Total                                   HK$M                HK$M                       HK$M                     HAECO HK            890                    259                          1149

如果用去到最盡既unrealistic assumption, assume HAECO HK material sales = 0, 即係所有sales 都係manhour sales, 平均every incurred manhour (not billable manhour) charge rate 可以去到 $297/mhr, 我相信一定冇咁高。

如果我地用$297/mhr 依個charge rate 去計, 06 年interim 既manhour revenue 同 material revenue breakdown 如下:  

                                     Mhr revenue         Material revenue     Total                                              HK$M                    HK$M       HK$M

  • HAECO HK              1149                  0                      1149
  • HAESL                     103                 1048                   1151
  • TAECO                     560                 244                      804
  • Total exclude others  1812                 1292                   3104
  •  

HAESL 既shareholding % = 45%, TAECO = 54.6%, 因為sales 已經adjust holding proportion, headcount 冇,所以計material revenue 時要人手乘番shareholding %.

Material sales 即係件part cannot be repair/ too costly to repair 幫客買番件新part, 或者repair 過程既miscellaneous consumables charge 番個客, 依舊錢就係最無本生利既profit.

計算結果說明: HAESL有好大舊material sales, 大HAECO好多, 成個#44 group 既material sales proportion 至少有total revenue 既41%, 實數一定唔止, 因為我將個manhour 推到好高。 解釋係: 每日高速轉動既引擎損耗率高過機皮機翼好多,好大proportion 都醫唔番,或醫番既cost 同買過一件新既差唔多, 咁不如要件新既。

再睇番個net profit margin, 06 interim HAECO HK 係12.4% (143/1149), HAESL 係11% (126/1151),睇黎依d material sales 既margin 一d 都唔低,分分鐘比repair margin唔係低好多,所以,在未有TAECO 之前,HAESL果六百人一向都contribute 左#44 60-70% profit 就係咁解。

再睇埋#44 2004 stock, 34m, material sales 409m計,即係stock turnover days 30 days(hold stock 但唔計放入架機道但未整好既日子,依high tech 既野,我唔信佢夠膽hold 好多stock,如果一有 空難d specialist 話邊隻part 以後唔用得,或者客次次都唔駛換果件part 咪死再者依幾年既年報都冇見過佢做過stock provision,佢果34m stock 應該係常用既low risk野或low value consumables, 其他要換邊樣就買邊樣,全部按 based on contract % cost plus 計算。依個推論好重要,因為係佢同一般工業股最唔同既地方,一般工業股如果原材料如果漲價,會squeeze manufacturer  margin#44 因為業務獨特,好有可能係以cost plus 形式charge customer,如果原材料漲價佢個material margin 亦會水漲船高,如果鋼材跌價,英國通縮或歐洲航空業(計埋廉價航空急凍而令aero parts 跌價,#44 (主要係HAESL) 亦會受影響。同時,d repair parts 越貴, repair 相對買件新野就越抵,所以, #44 業績其實好受aero parts 價錢影響。

又要講下HAESL, 佢網業話佢係將軍澳工業村,TVB附近,係#44, 英國 Rolls Royce hold 45%, SIA 10%, 負責維修Rolls Royce design engine, 即係material part 買自designer Rolls Royce

可以想像到既係個客一買左架機如果係用Rolls Royce  engine, 一定要幫襯番Royce Rolls, RR  好大既定價能力,佢份年報話: ‘We are a leading power-systems company, operating in the civil and defence aerospace, marine and energy markets. We manufacture in 20 countries and serve customers in 150 countries.’ (http://www.rolls-royce.com/about/default.jsp原來佢係world market leader 黎。

依幾年鋼價係咁升,英國通脹又勁,以佢既price setting power, 冇理由唔不斷加價,既然佢唔怕你搵第間,歐洲果面 d 廉價航空又發展咁好唔襯勢賺多d就勢係假。 由於Rolls Royce 以無上權威年年加價,HAESL material margin 咪年年順勢上升law. 波音同Airbus  case, 應該都係大同小異。

 

有幾樣野可support aero parts 年年升價既估計:

1) HAECO HK最大既供應商唔係波音唔係Airbus, 而係Aero Inventory Plc,
http://ww7.investorrelations.co.uk/aero/FinancialReports.jsp 從既2005年報你會見到佢既Sales GBP 21M 升到43.6M, GP 就由1.9M 升到7.9M, GP ratio 9%升到19%

2) Royce rolls sales Aero Inventory  100 可見Aero Inventory 只係做簡單既野真正複雜既應該Royce Rolls, Boeing, Airbus 原廠設計者肥水不留別人田會自己做番d part 應該升得仲勁。 

不過Royce Rolls, Boeing 條數太大, group 左好多segment, 例如military 仲要分initial sales aftermarket sales, 無法好清楚咁睇到Civil aircraft engine aftermarket parts trend. 

3)Rolls Royce, Beoing, Airbus佢既巨無霸size, bargaining power 遠高過你d小客仔加價唔駛怕你

4) 航空業以安全行先,絕大部分航行公司會傾向幫襯原廠行貨,更加增強佢地既bargaining pow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2

鞍鋼系列 - 銷售成本定價時間差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06479

解第二個原因之前,必須先解釋一個概念,我不清楚會否有一個正式的學名,我們先叫它做Sales - purchase pricing lead time(銷售成本定價時間差),即是買料先還是接單先。正數的就是銷售價格比成本價格遲定價。一個誇張的例子是房地產,先要買地,付利息,大概完成建築結構這些大成本的價格都定了,才能預售 (定下銷售價格),再完成其餘小部份成本。在通漲期中,這類生意會比較有利。

 

大部份輕工業的 SP lead time 都是接近零,因為它們是先收Purchase order (定下銷售價格),然後立即買料(定下成本價格),而PO quotation 都是按即時外間價格而定,所以雖然purchase pricing time  sales pricing time 遲一點,但基本上如果不是quote 錯價的話,那少量的時間差應對價格無分別的。

SP lead time 的例子,就是一些雖要很長時間才可交貨的行業,或一些已經收了幾年後訂單的行業。訂單已收到幾年後,銷售價格已定,但總不能一次過買下之後幾年所用的原料。當原料升價便要硬食,減少當初預定的利潤。由於這些行業通常都較旺,如果可以準確估計之後的成本升幅,預先獅子開大口quote高價便可解決問題,但這樣難度較高。

大部份鋼鐵股的Sales Purchase lead time 都是接近零或輕微正數。因為它們會在一兩個月前買下鐵礦石,留一點存貨,運到時再加工運出,而收到PO都是在一個月或更短時間以後交貨,所以會有少於一個月的lead time. 鐵礦石一年漲一次,由談判決定;現在計及海運費,基本上價格月月不同,所以假設成本和售價同以相同速度上升,便會有少許得益。

鞍鋼和全國的鋼企都不同,它的鐵礦石來自母公司,定價是以半年來的全國到岸平均價加陸運費再減10%折扣再加品位調整。即是說,如果鋼企A所買的礦在41日到岸,它會以41日的到岸價格結賬;鞍鋼在41日向母公司取礦的話,是按1月1日(假設漲幅平均)結賬的,它比其他鋼企的purchasing pricing time 早了3個月,但當其他鋼企成本上升加價時,佢當然是加埋一份(它是每月出新價單的)。所以說,原材料上升對鞍鋼來說是比同業有利的,亦可幫助提高毛利率。3個月的SP pricing lead time advantage,亦是它的原材料佔總成本比其他鋼企低的原因之一。

拉遠一點,也講一下品位調整。礦石品位(純度)越高,收費也會貴一點,但它也不是按實際品位的,也是按之前半年的平均品位來收費。在母公司的網頁可見鞍山鐵礦的品位只有28%-32%,但經過十年的技改,交到鞍鋼手中的礦石平均品位已有67%,在不斷的品位提升之下,價格上其實是「隻眼開隻眼閉」益上市公司的,當然這個金額不會多,但較高品位的礦石可以節省平均成本,這筆賬還沒有計算在內。

 

講回成功控制成本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折舊及其他。這是很容易明白的,因為當一件固定資產買下之後,折舊不會上漲,這是最容易控制的成本。所以在通漲期高折舊行業、高固定成本行業會比較有利。

繼續講sales purchase pricing lead time,跟據這個概念,先付成本再賣出的商業模式(先苦後甜)會最有利,及早固定成本的模式(買固定資產)也可為。有一樣先極苦後極甜的行為是不可不提的,就是R&D研發。基本上研發就是在有成果之前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在有成果(如有)之後賺個較好的毛利率。這是一個先極苦後極甜的行為,基本上成功之前有支出無收入,成功後增加收入沒有增加支出,而且lead time 往往有幾年。鞍鋼是全國R&D最出色的鋼企,R&D投入相信也不會小。跟據這個觀察,本來也應留意藥業股,但R&D首重成效、能力,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今年因嚴重貪污被判死刑,各藥股之前的R&D成果究竟是真的還是花錢得來,非行內人實難分辨,還是作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6

一家汽車銷售企業的整合樣本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96933.html

 
 

過去的一百多年裡,併購案曾為這個世界造就了埃克森美孚、美國鋼鐵、AT&T等著名企業,並為這些企業帶來了巨額的利潤。當然,併購也傷害了很多知名的公司。

“企業併購的最大威脅並非來自競爭對手,而是來自於自身,而最根本的就在於併購後的整合不力。”荷蘭經濟學家謝恩克說。

從2006年開始,國內乘用車銷售企業廣匯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匯汽車”)開始通過併購擴大規模,其銷售額從當年的96億元人民幣躍升到2010年的5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5%。

被併購企業中,99%的職業經理人選擇了留下,甚至有部分原始股東也留下來成為職業經理人。

以國際標準評估收購標的

對於併購對象的選擇,廣匯汽車首席業務發展官盧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準確評估是保證收購成功的基礎,不論是收購單店還是經銷商集團,都執行一個統一的評估標準。

盧翱表示:“我們的評估完全是按照國際的慣例和標準去做的,包括對企業盈利能力、企業資產狀況、企業現金流等逐個進行分析;我們還會看市盈率,它也是一個決策指標;其他還包括市淨率、企業價值和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等。而國內很多併購都是不看的,但這些對我們的決策很有用,可以在項目的盡職調查和評估期,幫助我們盡可能地了解企業現實的問題。”

針對每個收購項目的評估,他們往往都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這也讓盧翱成為廣匯汽車“兩項紀錄”保持者,出差最多以及年休假積累最多的人。

此外,在與被收購方談判的時候,廣匯汽車的內容會細到讓對方覺得很“難受”。盧翱說,不能把看到的情況隱瞞下來,在交割的時候再討論和爭執,這不是有誠意的併購,就像在變相地剋扣收購款一樣。而就是經過如此讓人“難受”的談判,每次收購案後,雙方在交割及之後幾乎從未發生過爭執和糾紛。

對於廣匯汽車而言,衡量是否整合成功,一是看是否符合預期的業績目標,長期來看,則是這個企業能否與廣匯汽車的文化實現融合,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廣匯汽車內部設有投資委員會,會對被收購​​企業的未來做一個評估報告,符合廣匯汽車標準的才會被收購,而不是盲目擴張。

不過,盧翱也遇到過談判失敗甚至被競爭對手哄抬價格的尷尬。他告訴記者,做事情就像做人,需要與被收購方保持一個長期的溝通,他也遇到過非常合適的店面,而且談判過程也很順利,但最後被收購方卻突然變卦不想出售了。此時,他只能鳴金收兵,不會為了收購而刻意地抬高價格或者做出更多的承諾,他會選擇與對方保持長期的持續聯繫,而最終,這些被收購對像在幾年後還是選擇賣給了廣匯汽車。

一個現實的例子是,2009年廣匯汽車併購山西必高奔馳店的時候,這是一個當年虧損800萬元的“爛攤子”,而到了2010年底,該店已經盈利800萬元,並且在2011年從售後服務滿意度全國倒數第一變成了全國第一。

制度留人

顯然,完成收購併不等於是成功的併購,併購能否成功不僅僅取決於被併購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更取決於併購後的整合,尤其是文化和人事方面的整合。

翻看很多收購案,收購方往往都會強勢入主被收購企業,大幅裁撤原有的管理團隊,甚至普通員工,而在廣匯汽車的所有收購案中,卻保持了99%左右的職業經理人團隊的穩定和向心力。

廣匯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震知道,一個企業的穩定發展離不開一個高效和團結穩定的職業經理人隊伍,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只是資金實力的競爭,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競爭。

這使得廣匯汽車對留住原有的團隊“情有獨鍾”。一般而言,收購完成交割後的轉換期是非常關鍵的,“任何一個企業剛剛變動的時候肯定不穩定,比如財務方面的控制,資產安全性,廠商對接、政府關係,還有員工的心態問題,這一時期整合工作的強度是非常大的。我們不僅負責把它收購過來就完了,還要製定詳細的時間表,在'百日'內幫助集團運營、財務、人力資源各個條線跟原股東、原盤子、原團隊完成對接與合作。​​”

盧翱表示,廣匯汽車在實現資產交割後,會對被收購​​企業進行一些基本的必要控制,比如財務和資產的安全性控制,其他則會充分授權給職業經理人團隊,不過,這也是要建立在廣匯汽車完整的管理體系完全對接基礎之上。比如廣匯汽車的KPI管理工具、BI分析平台完全接入被收購標的,這樣,在總部就可以實時監控店面的運營情況。

而對於員工來說,如何獲得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和上升通道,對他們個人的發展而言更為重要。盧翱認為,以更高的工資待遇留人並不是一個成功的解決方案,就如之前的一些私人老闆,在管理方面隨意性特別大,但在廣匯汽車則非常注重“遊戲規則”。“我們對每​​一位員工都有科學和嚴謹的KPI考核體系。”盧翱表示。

此外,廣匯汽車還為每個人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平台和路徑,也就是廣匯汽車的L1~L4後備人才發展計劃,包括最基礎的員工到高級管理人員。廣匯汽車公共關係總經理於丹告訴記者,廣匯汽車剛剛結束一起針對總經理的L3培訓,該培訓更多的是針對管理能力、領導力和個人的素質的提升,如果是優秀人才則會獲得一個上升的發展,比如此前僅是一家4S店的總經理,經過培訓之後,則有可能提升為區域分公司的副總經理,而且廣匯汽車還在不斷地併購,需要大量人才,還可以實現跨區域流動。

但是,只有人才也不能保證就一定能夠實現高效運作,背後還需要一套體系化的管理流程和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來支撐。

王震表示,廣匯汽車會做員工滿意度調查,推出一對一面談計劃。讓每一級管理者跟他的員工做一對一談話,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規劃未來的發展。同時,在運營管理裡加大了對客戶滿意度KPI指標考核的力度。此外,廣匯汽車還聘請第三方調查公司,對集團下面所有的分公司和部門進行定期抽查,檢驗執行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39

“新型瘦肉精”事件疑雲未了:廣東集能仍正常銷售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7/2414189.shtml

 9月5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詢問廣東集能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稱廣東集能)相關負責人陳先生,何時向媒體公佈檢測結果時,陳先生稱:“到時再說。”距被媒體曝光廣東集能公司產品含苯乙醇胺A(俗稱新型瘦肉精)一個多月之後,此事仍一團迷霧。
7月25日,媒體報導稱,今年4月份,湖南嶽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將廣東集能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抽樣送北京檢測。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廣東集能公司的大豬預混料內含有苯乙醇胺A。
此事自始疑點重重。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查出廣東集能公司產品含新型瘦肉精之後,並未按相關規定通報廣東省農業主管部門,後者也未到廣東集能公司查處。
而廣東集能公司方面表示不認同檢測結果,上述陳先生對記者說,這是對公司的誣陷。
面對諸多疑點,記者趕赴岳陽市雲溪區水產局了解情況,卻無人接受采訪。廣東集能公司也不對外公佈廣東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等相關事宜,在記者長達一個月的追問中,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的回复皆是:以後再說。
被曝“新型瘦肉精”數月未處理
7月25日,權威媒體報導稱,今年3月以來,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對全區的飼料經銷店、經銷商進行拉網式排查。
報導稱,3月中下旬,該局工作人員先後在路口鎮查封和抽取了福建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與廣東集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
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將上述兩家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附帶添加小包營養素抽樣送北京檢測。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兩個廠家的大豬預混料內均含有苯乙醇胺A。
據悉,苯乙醇胺A是瘦肉精品種目錄中的一種,與其他瘦肉精品種如萊克多巴胺等相比,同樣可使生豬長速加快、皮紅毛亮、瘦肉率高。人吃了含這種瘦肉精的豬肉後,可誘發高血壓、心髒病等。2010年12月,農業部公告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該物質。
今年4月18日,岳陽雲溪區畜牧局向當地警方反映,查獲福建省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大豬預混飼料含“苯乙醇胺A”一事,當地警方於4月28日立案偵查,經過2個多月努力,共抓獲福建省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及相關涉案對象8人,搗毀非法生產窩點1個,打掉非法銷售團伙3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7月25日致電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詢問廣東集能公司被查出飼料含“新型瘦肉精”一事,該局工作人員稱,案件還在處理中,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但該局會依法對此事進行查處。
但1個多月過去了,雖然其他涉瘦肉精的相關涉案對像已被抓獲,但廣東集能公司卻仍無被查處的消息。
據廣東集能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成立於2009年,總部落戶於廣州市從化明珠工業園。由廣東集能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州綠安康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集能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和福州滋農生物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組建而成。集團主營業務為飼料添加劑預混料、幼齡動物飼料、生物飼料原料、動物保健、種豬養殖、生物肥料、養殖場環境治理以及進出口貿易等。
相關公司產品一直在銷售
廣東集能公司被曝光飼料產品含有“新型瘦肉精”之後,該公司以及廣東省、市農業畜牧部門卻有著相反的意見與結果。
7月25日,廣東集能公司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並不認可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的相關結論,並提出三點質疑:一、當初岳陽市雲溪區畜牧部門抽檢公司產品時,並未有公司人員在場並簽名,公司對檢測程序有疑問;二、公司被岳陽市相關部門檢出的“含新型瘦肉精”的產品,在全國其他多個省份均有銷售,但從未被檢測出此類情況;三、公司有實驗室與相關檢測設備,產品配方均有檢測,但從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成分。
此後,廣東集能公司還在其公司網站發布聲明稱,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向該公司出示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上(至今未見原件),沒有任何地方標明是該公司銷售的產品,因此,該公司認為檢測報告與其無關。同時,事發後,廣東集能仍照常生產與銷售。
廣東方面:岳陽處理過程違規
8月10日,廣東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詹局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局從未收到岳陽相關農業畜牧部門檢測出廣東集能公司飼料含“新型瘦肉精”情況的通報,他們也是通過媒體的報導才得知此事。
詹局長說,廣州及從化市的畜牧等部門均會定期檢測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從未發現該公司產品含“新型瘦肉精”,要是查出肯定會及時處理,讓群眾放心。對於岳陽畜牧部門聲稱查出廣東集能的產品含“新型瘦肉精”而未向廣東相關部門通報,他感到“很蹊蹺”。
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畜牧科張科長對記者說,廣州及從化市畜牧部門在每年的2月、4月、6月、9月等月份,會定期對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進行抽檢,均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
張科長認為,發現飼料中含“新型瘦肉精”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件,應當及時通報,及時查處。而岳陽畜牧部門聲稱在今年4月份便已查出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含“新型瘦肉精”,卻從未向廣東相關部門通報,這不符合農業部門的規定,也不合常理。
張科長說,如果廣東集能的飼料產品真含有“新型瘦肉精”,幾個月以來卻未加查處,一直在生產和銷售,那得有多少違規產品流向市場,產生的危害將有多大啊?
張科長還稱,岳陽畜牧部門抽檢的廣東集能飼料產品是該公司去年11月份生產的,屬於過了保質期的產品。過期產品已經失去了檢測的意義。
8月11日,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岳陽雲溪區畜牧部門從未向廣東省農業相關部門通報廣東集能公司被查出“新型瘦肉精”一事,只是私下聯繫了廣東集能公司,這根本不符合相關法規。從岳陽畜牧部門發給廣東集能公司的檢測報告複印件來看,也沒有任何地方標明該檢測報告與該公司有關。
同時,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農業飼料辦公室了解到,經過具有相關檢測資質的廣東省獸藥與飼料監察總所檢測,近期從廣東集能抽檢的所有飼料產品中,未發現含“新型瘦肉精”。
據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畜牧科張科長介紹,7月25日,廣州市畜牧、質檢等多部門到廣東集能公司進行抽檢,共抽取了該公司今年2月、3月的9份飼料樣品。經相關部門檢測,亦未檢出“新型瘦肉精”。
岳陽相關部門:“無可奉告” 
8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飼料辦主任楊俊傑,要求就上述疑點進行採訪,楊俊傑卻稱“無可奉告”。
8月26日,記者趕赴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該局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稱,局里相關領導去長沙了,而對記者提出的採訪其他相關負責人的要求,工作人員稱,現在關於“新型瘦肉精”一事的採訪事宜,已經交由區委宣傳部新聞科負責。
記者來到區委宣傳部新聞科,新聞科郭主任卻聲稱對廣東集能公司被查“新型瘦肉精”一事不發表看法,在記者的要求下,郭主任聯繫了雲溪區畜牧水產局的相關領導,但郭主任告訴記者,該局領導說採訪要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才行。但當記者問“上級主管部門”是哪個部門時,郭主任說不清楚。
廣東集能:面對媒體躲躲閃閃
9月5日,廣東集能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向記者表示,自岳陽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通過媒體公佈其產品含“新型瘦肉精”之後,公司損失很大,產品銷售量已經下降了50%。
此前,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人士也對記者說,據他了解,廣東集能被曝“新型瘦肉精”之後,一些客戶要求退貨。
既然“損失很大”,廣東集能為何遲遲不向媒體公佈廣東省、市對其有利的檢測結果?近一個月來,記者多次與廣東集能陳先生聯繫,但得到的答复總是:以後再說。
8月10日,廣東省從化市畜牧獸醫漁業局張科長對記者稱,廣東集能負責人向她表示,等到廣東省、市相關部門對其產品的檢測結果報告出來後,公司會將相關情況向媒體通報。張科長還透露,廣東集能公司已經準備委託律師維權。當天,廣東集能陳先生也表示以後會向媒體公佈此事。
幾天后,當記者從廣東省農業廳飼料辦了解到,對廣東集能公司抽樣產品檢測結果報告已經正式作出了,但陳先生只是說到時會邀請記者去公司,其他的“以後再說” 。
但到9月5日,關於廣東集能何時公佈廣東省、市相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等相關事宜,陳先生仍稱:到時再說。
廣東集能集團“新型瘦肉精”之謎受到公眾強烈質疑。“瘦肉精”嚴重危及食品安全,事關公眾生命健康,一家企業產品被指查出含“新型瘦肉精”,卻存在重大分歧與對抗性結論,而岳陽雲溪區畜牧局和廣東集能公司始終不願面對媒體的追問與質疑,表現諱莫如深,令公眾無法獲知真相。更可怕的是,近5個月以來,涉“瘦肉精”案企業的產品仍照常生產和銷售,相關部門也無公開說明,公眾如何能對擺上餐桌的豬肉放心?
重慶沃爾瑪陷“豬肉涉假門” 
專家稱肉類供應商應出具綠色豬肉證書及標識
每經記者胡沛發自成都
◎新聞事件
疑似假冒“綠色豬肉”現身
9月5日,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報稱,近期查獲沃爾瑪在渝多家超市涉嫌銷售假冒“綠色豬肉”。據調查,今年以來,重慶沃爾瑪超市3家分店以低價普通冷鮮肉假冒高價“綠色食品”認證的豬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額4萬餘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9月6日)走訪沃爾瑪等賣場發現,許多超市儘管打出“綠色豬肉”的招牌,但並沒有出具第三方機構認證的證書和標誌。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重慶市工商局表示,將根據最終調查結果,對沃爾瑪超市實施行政處罰。
昨日,沃爾瑪中國在給記者發來的聲明中表示,就重慶工商部門通報的相關商場的問題對廣大消費者表示最誠摯的歉意,並稱對此高度重視。目前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事件進行全面核查,並對相關商場存在的問題立即糾正和嚴肅處理。
同時,沃爾瑪應急處理小組已對重慶所有門店的相關豬肉產品展開全面核查。
但是,對已購買假冒“綠色豬肉”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等問題,聲明書未作任何說明。
◎記者調查
商場“綠色豬肉”鮮有認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走訪沃爾瑪成都SM店鮮肉櫃檯看到,在標有“綠色、有機、原生態”字樣的專櫃上,擺放著五六種五花肉、後腿肉、排骨等豬肉種類。
價格顯示牌顯示,帶皮後腿豬肉24.05元/斤,而普通的精品帶皮後腿豬肉是18元/斤,綠色帶皮五花肉22.8元/斤,而普通帶皮五花肉價位是18.9元/斤。在專櫃上,記者發現掛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但並沒有發現綠色認證的標誌。正在挑選鮮肉的消費者李女士坦言,“不知道怎麼分辨綠色豬肉和普通豬肉,看起來都差不多,就挑便宜的買。” 
記者走訪市內其他賣場也發現,打著“綠色豬肉”招牌的豬肉不在少數。究竟什麼是綠色豬肉?沃爾瑪銷售員解釋:“綠色豬肉是用糧食餵養的,普通豬肉一般都是用飼料餵養的。”據業內人士介紹,以是否是飼料餵養來判斷二者的區別顯然是誤讀,綠色豬肉就是對健康豬肉的一種統稱,從豬源品種、牧養方式、餵養方式和生長周期等方面,都與普通豬肉不同,其核心有兩點,一是飼養過程中餵的是天然、綠色的飼料,不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藥物;二是生長周期完全達到自然成熟年齡。
如何分辨綠色、無公害豬肉和普通豬肉的區別呢?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錢亮表示,消費者要想鑑別綠色豬肉,首先要看有無綠色、無公害豬肉的標識。“一些包裝上會印有相關標識,但在銷售零散的綠色豬肉時,相關企業也應該出具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驗證的檢測報告。”他介紹,要銷售綠色豬肉的肉類生產加工企業,應經農牧部門檢測後,申請獲得綠色豬肉證書,有機豬肉還要專門向農業部認證,銷售過程中也應將相關證件的複印件貼在顯眼位置以告知消費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9

基金銷售引入第三方 鯰魚效應破銀行壟斷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3/100308691.html

10月1日後,投資者可在銀行、基金公司之外的獨立第三方處買到基金,並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10月1日後,投資者可在銀行、基金公司之外的獨立第三方處買到基金,並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

  隨著《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的正式實施,基金第三方銷售機構的牌照審發工作將展開,基金業多年來被銀行壟斷銷售渠道的現象將借此突破。

  新規對基金銷售機構准入條件大為放寬。如,將組織形式放寬為有限責任公司或合夥企業;將出資人放寬至具有基金、證券或其他金融相關從業經歷的專 業個人出資人;將具有基金從業資格人員最低數量從30人放寬至10人等。證監會希望借此鼓勵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體系逐步形成競爭,更好地提高基金銷售服 務。

  一直以來,銀行渠道在基金產品銷售方面佔比超過六成以上。今年上半年多數基金公司出現收入和盈利雙降,且盈利下滑幅度大幅超越收入情況,表明基 金公司成本大幅上升已拖累業績。其中,因新基金密集發行而支付給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大幅增長是基金公司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動力。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尾隨佣金比例(即支付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佔基金管理費的比例)大部分超過了33%,也就是說,銷售機構分食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基金管理費收入。

  客戶維護費是指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約定的用以向基金銷售機構支付客戶服務及銷售活動中產生的相關費用,該費用從基金管理人收取的基金管理費中列支。長期以來,大銀行因渠道優勢,向基金公司收取的費用水漲船高,令眾多基金公司苦不堪言。

  但此次「辦法」出台後,新生的第三方銷售機構短期內仍無法動搖銀行的壟斷地位。其成立之初,諸多捆綁費用對其盈利空間構成擠壓。據瞭解,第三方 銷售機構如果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支付,必須向其繳納最低0.3%的費用。另外,除繳納營業稅外,第三方銷售機構須與監督機構達成銷售賬戶監督協議,目 前有監督資質的商業銀行在第三方基金銷售的監督業務上或每筆收取0.1%—0.2%左右的費用。

  目前,包括實施細則、數據接口、清算結算等相關細節在內的第三方銷售機構執行細則尚未明確,諸多企業正在進行各種申報材料、等待牌照及相應的技 術準備。業內冀望,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所帶來的鯰魚效應可攪動基金業傳統銷售困局,倒逼基金公司更關注投資人需求,帶動基金產品的創新,為行業帶來一池春 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5

小米出货太迟 恐丧失最佳销售时间窗

http://news.imeigu.com/a/1319076671525.html

千呼万唤,小米手机零售版终于揭开了面纱。日前,小米手机官网放出消息,于10月15日正式向工程机用户提供换机服务,20日面向预订用户开始发 售。基于产能的逐步攀升,发货量也将逐步增加,10月20日之后的第一周每天1000台,第二周每天2000台,第三周每天3000台,后续发货计划稍后 公布。预订用户发货完毕后,将面向所有用户发售。

对此,不少米粉表示了焦急情绪,部分预订用户此前的极大热情也转化为极度不满,并对小米手机的产能产生了深度的怀疑。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飞速的今天,小米手机龟速的出货无疑会让其丧失先机,很有可能导致用户逐渐流失。届时,优势不再的小米该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小米手机有望年底前完成订单

小米手机于8月16日发布,为国内首款双核1.5GHz主频手机,售价1999元。目前小米手机已经结束预订,网上订购排队人数已超过30万。根据 小米手机发售计划表显示,只有正常预订的前12000名消费者才能在10月份顺利购得小米手机。而前37000名的消费者将只能在11月9日前购得该产 品。根据小米手机提供的第一周每天1000台,第二周每天2000台,第三周每天3000台的发货速度,以及小米手机30万的预定数量判断,小米手机需要 花费9到10周的时间来完成订单。如果再刨除一些跟风凑热闹以及转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小米手机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订单。

对于外界预测的完成发货时间,小米方面也作了回应。小米手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米公布的前三周日期,让一些人被发货量数字所影响,被动的推测出了第 四周、第五周等时段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都不是真实的。“发货量是逐步调整的,而不是数字规律性变化”,对于发货量为何逐步调整,小米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因 为良品率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小米手机800多个零件,生产线需要对这些元器件进行组装,出现瑕疵产品,无疑会浪费成本,而成本的提高对小米来说 难以承受,因此只有通过逐步提高来解决。

为了让广大用户对小米的生产充满信心,官方日前还放出了一些生产图片,显示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工厂采用三班倒制度尽力出货中。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也表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周光平已经在生产第一线督战,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倘若如小米负责人所说,小米手机的产能还能有所提升的话,完成订单30多万订单的时间有望提前到11月底或者12月初,不过这一时间也与预订者希望的出货时间相去甚远。

小米出货迟缓引发网友抛售购机名额潮

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小米手机,此次终于正式迈开征战市场的步伐,但这步伐似乎又来得太过缓慢。雷军曾表示,工程纪念版发布后,公司收集到不少问题, 过去一个月都在逐条解决中。有网友认为,目前小米每天1000部左右的生产量更验证了小米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硬件已经定型,除了生产工艺(良品率),还 可能是软件优化方面的,可能总体上还不能达到小米承诺的手机品质。即便小米方面声称,这样的发货计划旨在精益求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造精良的产品。但 初出茅庐的小米毕竟不是苹果,市场等不得,用户也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一个命运未卜的产品。

对此,不少米粉通过网络表达了对发货太慢的不满,各大论坛谩骂和指责声一片,有预定用户甚至抛售了自己的预订名额。据了解,因为第一批小米手机的发 售过程过长,部分已经等不及了的“米粉”开始在网上公开抛售自己秒杀到的购机名额,其中一些帐号甚至具有一定的论坛级别。目前,仅在淘宝网上就有200多 个转卖小米手机预订名额的商家,售价从200到1000元不等。另外,还有很多为个人销售的小米粉丝用户,“我小米手机的预订号排在8万多,按现在的速度 要下个月底才能拿到手。”一位在淘宝网上转卖自己购机名额的“米粉”表示,他已经等了小米手机近2个月时间,实在等不下去了。

小米手机丧失销售时间窗前景堪忧

小米手机曾一再表示会履行自己的承诺,不会给大家画饼充饥,不过“但闻人语响”迟迟“空山不见人”的现状,让一代“新国产神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并有可能处于背腹受敌的不利境地。

目前,不仅不少秒杀到购机名额的“米粉”渐渐失去了耐心,扬言转卖掉自己的购机名额,去购买其他品牌的手机,即使排名购机名额前几名的“米粉”也心 生忐忑,有的甚至调侃道:前面这些购机的用户会不会为号称明日之星的小米手机做“白老鼠”。有的网友则提醒:我们买的不只是一台手机,还是要一台经得起历 史考验的手机!

除了用户的流失,小米手机的性价比优势也将存疑。小米手机配置1.5GHz高通MSM8260双核处理器、1GB RAM、800万像素摄像头、基于Android 2.3.5深度优化的MIUI操作系统等等,却只卖1999元,如此信息一经公布,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在智能手机领域也犹如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要是在8 月份公布的时候就卖机器的话,双核1.5GHz的机器比较空白,1999元确实性价比较高,但是,按照销售计划,大部分用户可能将只能在12月才能以 1999元的价格买到小米手机。用半年前的价格买半年后的手机划不划算,相信所有的人心里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目前市场上,摩托罗拉的Atrix4G手机价格已跌破3000元大关,且具有更好游戏性能Tegra2的双核处理器、4英寸qHD。本月中 兴、华为等手机厂商都先后推出了定价在2000元左右的高端智能手机,硬件配置比起小米手机也只高不低,再过两个月三星i9100或许都降价到很多人能接 受的范围,那时各大手机厂商的新品也会陆续发布,小米的性价比优势或许已经消失殆尽。若丧失了最佳销售时间窗,流失了忠实用户,小米该如何走下去?

(本文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杜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7

資產-銷售比的幾個問題 豹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90d8f0100qezg.html

 
 
資產-銷售比的幾個問題
 
所謂的「資產-銷售比」其實就是總資產周轉率的倒數,多數時候我們可以用它來刻畫企業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事實上,「資產-銷售比」首先是個工業經濟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會計學、財務學上的概念。
 
一家典型的製造型企業要開展經營,需要一個合適的經濟規模,將資本C與勞動L以適當方式組合起來,即Q(C,L), 企業通常需要一定的閒置產能,因此匹配一定的生產規模總是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匹配500萬噸的產量,可以採取「開小廠」、「開一家中等規模的廠」、「開 大廠」等不同的方式,就某些傳統行業而言還可以改變資本與勞動的組合比例,進一步細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企業。
 
有的行業的「資產-銷售比」很小,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業,新增1元的銷售只需要增加投入0.2元,這樣的行業往往可 能有飛速的增長;而多數企業往往「資產-銷售比」很高,極端的時候甚至高達好幾倍,這樣的企業一旦建成,沉澱在長期資產上的投入就成了「專用性的資產」, 理論產量Q已經相對固定了,如果實際業務量下降,企業的利潤將大幅下降,產能大幅閒置,同樣產品價格、成本因素也會對企業的長期收益有重大影響,同時長期 資產的壽命也會顯著影響企業的長期收益。
 
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資產-銷售比」及不同的邊際利潤率水平,行業差異相當大,同一行業內的各企業的差異也是相當大。在同等條件下,「資產-銷售比」就體現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及行業特徵。所以講行業的利潤率差異,不能僅講邊際利潤率因素(典型的就是毛利率這個指標),還得考慮「資產-銷售比」這個因素。
 
但用實際數據刻畫「資產-銷售比」這個指標時,就有了一系列重重困難,這主要還是會計這門語言本身造成的。
 
缺陷1:對資產的定義過於刻板
在會計這門語言中,人力投入被當成費用而不是資產,營銷投入及研發投入多數也被費用化,會計準則崇尚歷史成本原則,因此「資產-銷售比」比較適用於一些典型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很多行業的「資產-銷售比」相當低,並不是因為經營效率特別出色,只是行業特徵使然。
 
缺陷2:未考慮資產的結構
「資產」有2種,一類是經營性資產,另一類是金融資產及閒置的現金。我們所說的「企業估價」,其實主要是對經營性資 產進行估價,而金融資產則需要單獨評估。銷售收入對應的是合併報表數據,因此如果某家合營聯營企業的資產被列支為「長期股權投資」,而3類金融資產:交易 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並不對應銷售收入,另外,部分投資性房地產的特徵也可能明顯不同,儘管可能列支為「其他業務收入」(以 投資性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則是正常的)。閒置的土地、冗餘的現金也並不參與資本週轉。因此,這些資產均不與本期銷售收入匹配。
 
簡言之:「乾淨」的、簡單的企業,比較適合看「資產-銷售比」,而資產組合特別雜的企業,則宜將一些資產剔除掉再進行比較。
 
缺陷3:還要考慮會計政策因素
財務狀況質量與收益質量同樣重要,穩健的會計政策通常會扣除掉較大的一筆支出,賬面的利潤及賬面的資產數值均相當 「實」。如果會計政策有重大差異,尤其對於長期資產特別大的一些企業,如石油天然氣管道企業、設備投資特別大的製造業而言,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的差異的影 響就特別大。
 
同時,如果企業進行了收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的影響也相當大,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按賬面原值進入合併報表,而不是公允價值。收購方式也顯著影響了賬面的資產值。
 
綜上所述,「資產-銷售比」不能簡單的算算兩個會計數字,還要剔除掉很多因素的影響,並深入思考所在行業的經濟特徵,讓「資產」與「銷售額」進行真正的匹配,經營性資產才真正參與資本週轉而很多資產並不參與資本週轉,這樣才有可能得出近似正確的判斷。這正是會計語言的侷限性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