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資產-銷售比的幾個問題 豹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90d8f0100qezg.html

 
 
資產-銷售比的幾個問題
 
所謂的「資產-銷售比」其實就是總資產周轉率的倒數,多數時候我們可以用它來刻畫企業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事實上,「資產-銷售比」首先是個工業經濟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會計學、財務學上的概念。
 
一家典型的製造型企業要開展經營,需要一個合適的經濟規模,將資本C與勞動L以適當方式組合起來,即Q(C,L), 企業通常需要一定的閒置產能,因此匹配一定的生產規模總是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匹配500萬噸的產量,可以採取「開小廠」、「開一家中等規模的廠」、「開 大廠」等不同的方式,就某些傳統行業而言還可以改變資本與勞動的組合比例,進一步細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企業。
 
有的行業的「資產-銷售比」很小,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業,新增1元的銷售只需要增加投入0.2元,這樣的行業往往可 能有飛速的增長;而多數企業往往「資產-銷售比」很高,極端的時候甚至高達好幾倍,這樣的企業一旦建成,沉澱在長期資產上的投入就成了「專用性的資產」, 理論產量Q已經相對固定了,如果實際業務量下降,企業的利潤將大幅下降,產能大幅閒置,同樣產品價格、成本因素也會對企業的長期收益有重大影響,同時長期 資產的壽命也會顯著影響企業的長期收益。
 
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資產-銷售比」及不同的邊際利潤率水平,行業差異相當大,同一行業內的各企業的差異也是相當大。在同等條件下,「資產-銷售比」就體現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及行業特徵。所以講行業的利潤率差異,不能僅講邊際利潤率因素(典型的就是毛利率這個指標),還得考慮「資產-銷售比」這個因素。
 
但用實際數據刻畫「資產-銷售比」這個指標時,就有了一系列重重困難,這主要還是會計這門語言本身造成的。
 
缺陷1:對資產的定義過於刻板
在會計這門語言中,人力投入被當成費用而不是資產,營銷投入及研發投入多數也被費用化,會計準則崇尚歷史成本原則,因此「資產-銷售比」比較適用於一些典型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很多行業的「資產-銷售比」相當低,並不是因為經營效率特別出色,只是行業特徵使然。
 
缺陷2:未考慮資產的結構
「資產」有2種,一類是經營性資產,另一類是金融資產及閒置的現金。我們所說的「企業估價」,其實主要是對經營性資 產進行估價,而金融資產則需要單獨評估。銷售收入對應的是合併報表數據,因此如果某家合營聯營企業的資產被列支為「長期股權投資」,而3類金融資產:交易 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並不對應銷售收入,另外,部分投資性房地產的特徵也可能明顯不同,儘管可能列支為「其他業務收入」(以 投資性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則是正常的)。閒置的土地、冗餘的現金也並不參與資本週轉。因此,這些資產均不與本期銷售收入匹配。
 
簡言之:「乾淨」的、簡單的企業,比較適合看「資產-銷售比」,而資產組合特別雜的企業,則宜將一些資產剔除掉再進行比較。
 
缺陷3:還要考慮會計政策因素
財務狀況質量與收益質量同樣重要,穩健的會計政策通常會扣除掉較大的一筆支出,賬面的利潤及賬面的資產數值均相當 「實」。如果會計政策有重大差異,尤其對於長期資產特別大的一些企業,如石油天然氣管道企業、設備投資特別大的製造業而言,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的差異的影 響就特別大。
 
同時,如果企業進行了收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的影響也相當大,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按賬面原值進入合併報表,而不是公允價值。收購方式也顯著影響了賬面的資產值。
 
綜上所述,「資產-銷售比」不能簡單的算算兩個會計數字,還要剔除掉很多因素的影響,並深入思考所在行業的經濟特徵,讓「資產」與「銷售額」進行真正的匹配,經營性資產才真正參與資本週轉而很多資產並不參與資本週轉,這樣才有可能得出近似正確的判斷。這正是會計語言的侷限性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