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材遇难题冀东水泥不甘“拉郎配”式重组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8/2009061802372860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北京

        虽然与中材投资130亿元的协议已经签署了一年半,但实际上冀东一直在  “单干”,近一段时间,单干的表现更是越发强烈。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刚以5亿元顺利买下祁连山1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其酝酿了近两年的重组冀东水泥 (000401,SZ)一事却阻力不断。“中材想买,政府也支持,但关键是冀东水泥根本不愿意被重组。”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告诉记者,“重组是双方的事情,得你情我愿,现在(重组)时候还没到。”

中材欲砸钱  政府很支持

        “河北省政府和唐山市政府都非常支持中材重组冀东水泥。”有中材内部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5月21日,中材总经理谭仲明曾拜会河北省省长胡春华,在当日的新闻稿中,胡春华也有“希望中材扩大在河北的事业,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言辞。

        “在重组的事情上,政府一直很积极。”刘作毅说。

        实际上,早在2007年10月,中材就与唐山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翌年元月,双方就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

        “签约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材的条件有足够吸引力。”有专家表示,根据协议,中材承诺用三年时间,投入不少于130亿元,使冀东水泥年生产 能力达到1.3亿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名的水泥企业集团。具体的投资计划为:2008年投入40亿元,2009年 40亿元,2010年50亿元。

        “中材还有后续投入计划。”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此前有唐山市发改委官员也曾表示,中材总共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据了解,这笔钱 除了用来打造冀东水泥外,还会把唐山“建设成国际上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非金属新材料制造基地以及中材最大的产业制造基地和实力最强的 发展平台。”

        “这几个‘最大’才是让唐山政府积极促成重组的原因。”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昕表示。

冀东不差钱  图谋单干

        “冀东水泥过得好好的,张增光(冀东水泥董事长)并不愿意被重组。”刘作毅告诉记者。

        河北省政府网站的报道显示,去年元月的签约是由唐山市长张国栋和中材总经理谭仲明分别签署。“唐山政府是冀东水泥的实际控制人,真正的话语权握在唐山市政府手中。”有专家分析说。

        昨日,记者就重组事宜致电冀东水泥,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重组在进行吗?我怎么不知道?市长管这事。”

        “两者的重组没有进展。”孔祥忠表示,因为没有签署具体的协议,中材允诺的130亿元也没有开始投入。

        “中材没能力兑现此前的投资承诺。”杨昕表示。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因为承包合同延期,2008年中材国际曾遭沙特业主索赔,索赔金额相当于该公司前三季度利润的一半。“中材也没有能够从H股再融资。”

        与之相对应的是,冀东并不缺钱。2008年4月,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将申请总额不超过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度;两个月后,公司又以 非公开发行股份2.5亿股的方式募集资金29亿元。“冀东‘不差钱’。”刘作毅说。再加上其河北、山西等传统优势市场的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冀东水泥基本上 不存在联手中材的动力。

        基于此,虽然与中材的协议已经签署了一年半,但实际上冀东一直在“单干”,近一段时间,单干的表现更是越发强烈。

        按照中材的战略规划,重组冀东水泥旨在稳固华北市场,但冀东水泥却是将长期目光放在”占领中国“的更宏伟目标上。

        “省外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马不停蹄,今年建成后,冀东水泥将实现在10个省、市、自治区建线生产,并通过区域领先实现掌控全国市场。”今年3月,冀东水泥副总经理李占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专家:重组时候未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材方面高管一直强调,“重组冀东水泥的计划不变。”

        “‘计划不变’并不等于就一定能按照你的计划重组。”有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关键还要看冀东水泥的客观回应,现在是冀东水泥根本不愿意被重组。”

        对于中材一再的重组意愿,冀东水泥方面也根本不接招。记者在浏览冀东水泥的网站时发现,曾经被河北省政府网站转载的关于中材重组冀东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该公司的网站上竟然根本没有转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0

不甘守成 “八零后”郑志刚蹊径求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2/5NMDAwMDE4ODA5NQ.html


7月16日傍晚,周大福家族(郑氏家族)第三代继承人郑志刚现身北京崇文区的“K11环保体验馆”。此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作为香港“八零后”另一类代表的郑志刚,又出现在武汉“K11都市农庄”。

在“K11环保体验馆”,郑志刚表示,发展低碳环保建筑减少资源消耗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在武汉,他对前来参观的人说,艺术、人文、自然、商业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郑志刚两地造势K11,身为第三代继承人,他更希望为家族企业带来创新变革,不仅仅作为一位年轻的“守成者”。“他们有的东西我有,因为我会跟他们学智慧、学经验,但是我会用一些创造性的、非传统的东西,去延续和壮大家族的光华。”郑志刚的个性可见一斑。

周大福家族600亿产业的第三代继承人在继承祖辈财富时,极力寻找突破。而公司内部员工评价,郑本人会非常执着地去做一件认定了的事。和郑志刚同辈的香港豪门财富继承者多在媒体的娱乐版上出现时,郑被员工暗地里称为“工作狂”。

“国内的商业中心太过同质化”

2007 年成功上市之后,2009年新世界百货实现净利润3.03亿港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58亿港元增长92%。新世界百货在内地17个城市亦有33家门店。 但郑志刚并不满足于此,去年6月,郑志刚在北京大张旗鼓地宣布新世界百货革新计划,用“生活”和“时尚”这样的购物形态来细分消费群体。

对郑志刚而言,在新世界百货品牌之外,创立独立品牌K11,表达的是他本人的梦想和信念,同时也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坐 落在北京崇文门区的K11环保体验馆,由三个展示区以及两个环保人居体验空间构成,采用体验结合展览的方式,系统探索与分析绿色城市与绿色建筑之可能性。 而K11都市农庄则追求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例如,K11会长期展示典藏的本土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更通过举办不同的艺术展览、演出及工作 坊,让顾客购物的同时,可欣赏到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及表演。K11的庭园式户外广场设计,除种植多种本地树种和植物外,运用多种设计手段将水景、柱廊、垂 直绿化、都市农庄、雕塑艺术品等构建成立体景观,使自然空间完美融合当地本土文化。

三年前,K11只是一个空洞的字母和数字的组合。郑志刚 正在努力将K11填满内容。“国内的商业中心太过同质化。”郑志刚说,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面临一场淘汰赛。虽然K11有时被定性为一个公益平台,甚 至武汉K11都市商业中心的很多装饰被外界视为提高地产价值的铺陈。但在郑志刚看来,这并不矛盾,商业可以和艺术很好地融合。

郑志刚计划未 来5-7年投资78亿元在内地开设7家以K11为品牌的购物中心,7个商场总楼面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分布于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北京、天津及沈 阳,有关土地将从集团在内地的3000万平方米土地中拨出。作为持有型物业,未来贡献的租金收入将占集团所有持有型物业收入的30%-40%.

“内地楼市正处于闷局”

郑志刚名片上的头衔众多,涉及周大福、新世界发展、新世界中国地产、新世界百货、新世界策略投资以及K11。他上任三年来动作颇多:收购“海鸥表”,投资“人和商业”,代理意大利服饰品牌MOSCHINO,创建K11。横向扩张的同时,新世界地产却被外界评价发展较慢。

“就 像刚出生的孩子,新生儿总需要投入更多的经历去照顾,这些品牌就像孩子,我希望他们都乖一点。而地产业务已经做了20年,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郑志刚 说。而谈及内地楼市,他表示,“内地的房地产情况十分复杂,不同的城市面临的情况不一样,经过调控,市场已出现回调,目前的楼市正处于闷局”。新世界集团 不会因为调控而加快或者减慢发展速度,都是以正常的速度进行开发,而未来的拿地方式仍以“招拍挂”为主。

在6月初的股东大会上,郑志刚之父新世界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郑家纯表达了公司未来将会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想法。他提出,在楼市的调控期,公司将会争取进入受调控措施影响较小的二三线城市。

大 福证券的报告指出,新世界中国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在中国累积大量土地储备,现已成为在内地拥有最多土地的香港地产发展商。当前所拥有之36个发展项 目遍布国内十多个城市,可建楼面面积接近2.8亿平方米。约69%为住宅,13%为商业及写字楼,其余是酒店及停车场。此外还包括经营中的7间酒店在内的 多个投资物业,共有楼面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既丰厚兼且成本廉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6

10年蛻變 從被唱衰到百貨小天王 微風廖鎮漢不甘只是個少爺!


2011-11-07  TWM

 


微風廣場精品時尚形象深植市場, 營業額今年將突破百億元,負責經營的廖鎮漢,不但交出好成績,10年累積的充沛能量,迫不及待地接連出手,從自營代理精品、美食品牌到通路擴張;從台灣到 大陸,令人目不暇給。一路走來被唱衰的他,是如何打下百貨小天王的江山?

撰文‧許秀惠

今年微風廣場滿十歲,小 老闆廖鎮漢四十歲,彷彿歡慶﹁逢十﹂大壽,微風今年整體營業額突破百億元,更彷彿要替下一個十年鋪路。廖鎮漢十年累積的能量開始發威,他連番出手:先吃下 網路團購第一名的阿舍乾麵八成股權,再宣布進軍百貨一級戰區的台北信義計畫區,緊接著拿下義大利時尚服飾品牌Giuliano Fujiwara六成股權,而台北車站一樓與B1商場十一月即將盛大開幕。不僅如此,結合金仁寶集團許勝雄、國產集團林孝信、嘉泥張永平、遠雄集團趙藤雄 等A咖老闆資金,微風更將進軍大陸市場,明年六月就要打響第一炮。

送自己四十歲大禮 對得起父親期待這些無疑是廖鎮漢送給自己最好的四十歲大禮;也不辜負當初父親廖偉志為廖鎮漢打造微風的苦心,十年百億元營收,每股稅後五元的數字,證明微 風有進階A+企業的實力,相較同年開幕的京華城,以及同時期全台瘋﹁購物中心﹂,卻幾乎營運不善倒閉以終的慘況,微風成了驕傲的異數。

如今 的榮耀,對照十年前迎接廖鎮漢的,卻是﹁什麼都不會的門外漢﹂﹁不過就是有個好爸爸的少爺﹂﹁要讓微風六個月倒閉﹂的唱衰聲。幸好,噓聲與壓力反而讓人茁 壯,廖鎮漢說,我早練就一身不在乎外人看法的能耐,畢竟﹁你說我好,我真的就是好?你說我不好,我就真的不好嗎?﹂但是他感恩﹁每個人都承受上一代的恩 惠,很少有人例外﹂,﹁我有這個機會,I took it(我接受),並且盡全力做好﹂。

兩年前,微風拿下台北車站這片占地三千坪,宛如廢 墟般空置十幾年的賣場,宣布取得經營權之際,也惹來外界一陣訕笑;當時儼然已成為遊民、外籍工人聚集場所的台北車站,一開始招商情況比當年微風廣場更慘。 第一次預定開幕時間到期,招商率只有三成,一般人此時可能縮減預算、節省成本,廖鎮漢卻反其道而行,預算從兩億五千萬元一路追加到五億元,連父親廖偉志私 底下都想﹁這下子怎麼善了﹂,廖鎮漢承受空前壓力,決定加碼賭下去,提起﹁沒有退路﹂的精神往前衝,一面不斷修改當初的設定,一面奔波從台灣頭到台灣尾, 拜訪餐廳、小吃店、攤販。

廖鎮漢回憶,開幕前一個禮拜,招商才滿七成,許多裝潢還在修改,攤位還在談判,心裡緊張表面卻不動聲色的他,拍著 總經理岡一郎的肩膀說:﹁我們就在這裡打地鋪,做到好再走。﹂如今,微風站前的食尚廣場,一年可以貢獻十億元營業額,隨著台北車站的一樓以及地下B1開 業,未來貢獻將更亮眼。微風甚至因此拿到民間經營團隊的金擘獎優等,鐵路局副局長張應輝連聲驚訝,﹁微風做的比當初我想像的好太多﹂。大陸官員來台,看到 微風經營台北車站的模式,開口邀請微風到大陸複製經驗,這位官員豪氣地說,就給廖鎮漢一○%的火車站經營。大陸有二.五萬個火車站,一○%等於是二千五百 個站體,代表的是肯定。

開業界之先的創意奏功 商人本色畢露廖鎮漢總讓外界跌破眼鏡,把外界看笑話、唱衰聲,扭轉成驚歎聲。站前時尚廣場荒廢十餘年重生,重新匯集人氣;微風超市單一據點,卻能做到賺 錢,放眼台灣頂級超市,不論台北一○一大樓或是遠東集團徐旭東旗下City Super,都得承認微風超市﹁確實有兩把刷子﹂。儘管利潤低得可憐,卻有助於建立品牌獨特性,更遑論廖鎮漢創立的諸多美食小品牌丸壽司、魂麵、勝王子、 牛大亨等,聚沙成塔地累積微風經營自有美食品牌的經驗值。和成中國副董事長邱士楷認為,以廖鎮漢的表現,與其說是接班人,更像創業者。

此 外,周年慶為VIP封館從被謾罵到成為特色,開業界之先把精品設在一樓精華櫃點;引進年輕時尚潮牌「Ed Hardy」、「Mystique」與「Minnetonka」等,以及邀國際精品LV、 寶格麗、GUCCI等駐店談判交手,都是讓微風能夠在新光三越、晶華酒店、一○一百貨等對手環伺下,繳出年營收平均兩位數成長的關鍵。而妻子孫芸芸為首的 微風幫名媛星光,背後不無廖鎮漢順著孫芸芸本性,放大操作的精算在其中。因此,廖鎮漢愛說:﹁與其說我是時尚人,不如說我是生意人,做服務業、開發商的生 意人。﹂自認是生意人,廖鎮漢打算在二○一二年將整合旗下自營美食品牌的微風股份,以及掌管代理、自有品牌服飾的微風國際申請上興櫃。如此一來,微風將可 透過市場集資,作為擴張的本錢,而屆時,已掛名實質負責人的廖鎮漢,經營實力也將面臨市場赤裸裸的檢驗。

鐵血殘酷的栽培法 壓力越大,彈得越高話雖如此,娃娃臉、面相白淨的廖鎮漢面對競爭,當真﹁沒在怕﹂。父親廖偉志對他自小﹁鐵血到殘酷地步﹂的栽培,顯然發揮一定作用。四、 五歲時,廖鎮漢第一次學游泳,廖偉志並不是帶廖鎮漢到兒童池,而是直接丟進成人池!廖鎮漢說:﹁面對父親,求饒不但沒用,可能更慘。﹂不僅父親要求嚴厲, 廖鎮漢七歲以前,曾一度與爺爺奶奶同住,有一次,鄰居看他可愛,給他幾顆糖,卻因此被奶奶關在廁所兩個小時,奶奶告誡他:﹁人要有骨氣,不能拿別人的東 西。﹂十五六歲時他被父親送到美國,一個人住一大棟房子,不遠處就是墓園,他回憶,夜晚時地下室一傳來聲響就﹁好害怕﹂。他一個人這樣住了兩年,受不了的 時候,父親訓勉他,﹁想有一番作為,一定先要學會忍受孤單。﹂當時父親每個月規定他的電話費上限,然而,一想家、想朋友就猛打國際電話的他,電話費總是大 幅超支,只好想辦法打工,去高爾夫球場當桿弟、到餐廳端盤子。他記得當時球場的桿弟大多是墨西哥人、黑人,背一袋十美元,﹁想多背一袋就得跟他們搶﹂。種 種經歷、磨出廖鎮漢﹁沒有求饒、沒有退縮﹂﹁抗壓力十足,壓力越大、彈得越高﹂的性格特質。

廖偉志為了讓廖鎮漢開拓眼界,讓廖鎮漢跟著長榮 集團總裁張榮發﹁出巡﹂,一趟旅行下來,私人飛機足跡遍及長榮集團全球據點以及合作夥伴,見識各國政要、皇室,他視野大開後說:﹁外面世界很大﹂﹁跟長榮 國際級規模比起來,我就像是路邊賣麵線的。﹂懂得天外有天,也刺激廖鎮漢對成長的渴望,想追求﹁更強、更好﹂。

美國地產商,二十幾年的好友 戴偉駿形容廖鎮漢﹁執著、自信﹂。他舉例,在澳洲留學時,很多日本留學生熱中衝浪,台灣留學生卻怕危險很少投入,只有廖鎮漢持之以恆天天到海邊自學衝浪, 最後還交了不少日本朋友。

華南金管理顧問副總林知佑的眼中,廖鎮漢﹁有追夢的膽識,又能冒風險﹂,﹁身邊朋友大都說說而已,他卻把想法付諸 行動,敢追夢,而且說了會做到。這點,我很佩服。﹂而買下義大利服飾品牌,不啻是廖鎮漢勇於追求微風下一個十年成長的具體展現。Giuliano Fujiwara在全球有四百個據點,年營業額達二.五億歐元,隨著微風拿下品牌經營權,未來品牌在亞洲市場的擴張可以想見。

右腳﹁時尚﹂ 左腳﹁食尚﹂ 分散經營風險乍看,廖鎮漢戰線拉得很長、反差也很大。用五億元租下國泰集團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地點,新光三越、統一阪急、一○一大樓、寶麗廣場 Bellavita等已各據一方,他最遲進場;另外,他又一邊賣一包一二十塊錢的乾麵,一邊賣一件以萬元計的服飾精品,投資類型反差大會不會分散焦點,打 亂經營步調?

廖鎮漢認為,精品行業與景氣息息相關,業績動輒受影響,而景氣再差,大家還是得吃。五年前他嗅到台灣富裕新世代糾團﹁瘋美食﹂ 的潮流,也認定自營美食品牌是對的方向,於是雙管齊下,替微風打入兩隻扎實的腳,右腳是﹁時尚﹂、左腳為﹁食尚﹂,求取分散經營風險的效果。

身 在服務業,廖鎮漢服膺﹁魔鬼藏在細節中﹂的道理,每天必看賣場的客訴單,在意每一件小事,因為﹁不盯緊,小事就成了大事﹂。他亦凡事親力親為,曾經為了打 造丸壽司,清晨四、五點就到魚市場了解魚貨採購,凡是新菜式推出之前,一定由他親自或找好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試菜才能過關。

儘管時尚形象如 影隨形,廖鎮漢卻自言﹁不像時尚人般愛打扮、愛跑趴﹂。他不打牌、不熱中名錶、名酒及收藏,對他來說,喝酒、跑趴都是工作或交誼的工具,而他則正巧是做時 尚生意的人。有趣的是,很早就跟著母親皈依佛教的他,相信生命輪迴,也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一度熱中研究飛碟,最近看的書,除了︽時尚是門好生意︾,居然 是︽西藏生死書︾、︽人為什麼活著︾。他說,從小就有興趣探討﹁靈魂﹂與﹁生死﹂,還曾偷偷到安寧病房感受生命的氣息。他這樣評價時尚:﹁時尚,是毒藥, 是對某一個事物沉迷的集體中毒﹂。正因他視「時尚」為事業,所以不論工作或休閒之際,他只穿自家賣場或代理的品牌,他喃喃地說,這是﹁天職﹂。

廖 鎮漢的人脈存摺

  比起妻子孫芸芸的微風幫名媛星光,廖鎮漢蓄積10多年的二代人脈也不可小覷。從國泰集團蔡宏圖兒子蔡宗翰、華南金林明成 次子林知佑、和成集團小開、負責大陸市場的邱士楷、國產集團接班人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金仁寶集團許勝雄兒子許介立、連戰兒子連勝文、出身基隆三功集團 的立委謝國樑、正隆紙業鄭家二代等,都與廖鎮漢有多年交情。

  這些朋友眼中的廖鎮漢「體貼、義氣」,邱士楷更形容廖是「真實的朋友」,不 但微風賣場用的都是和成產品,邱士楷與名模林志玲的感情備受媒體關注,常有媒體向廖鎮漢打探進度,他總是守口如瓶,「信用可靠」。當大夥聚會,林知佑說, 廖鎮漢都是那個「關心誰低潮、沉默或是玩得不開心」的人。

  微風搶租下國泰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土地,順利進軍信義計畫區後,雙方洽談租約內 容,一碰上立場不同,出現僵局,廖鎮漢一通電話打給蔡宗翰,「直接溝通,有利於消除誤解、加速進展」。

  就連港星劉嘉玲,來台灣必會廖鎮 漢夫妻,這次買下義大利服裝品牌,正是拿下該品牌中國代理權的劉嘉玲牽的線,想必未來微風進軍大陸,劉嘉玲在兩岸三地娛樂時尚界的人脈,還能派上用場。

廖 鎮漢

出生:1971年

現職:微風實業常務董事、微風場站董事長、微風置地董事長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畢,企 管、日文雙修家庭:妻子孫芸芸,育有1子1女

微風旗下各事業一覽表

性質公司股本

(億 元)負責人

通路微風廣場實業7.3廖偉志

微風場站2廖鎮漢

微風置地5廖鎮漢

微 風綜合開發10許勝雄服飾微風股份0.15廖鎮漢(Ed Hardy、Giuiliano Fujiwara)美食微風國際0.35 廖鎮漢(丸壽司、勝王子、魂麵、湯布院、牛大亨、Trine & Zen、Maison Kayser)微風超市0.7廖鎮漢阿舍食堂 0.5溫壯龍微風美饌0.8廖鎮漢其他微風創投0.5廖鎮漢微風開發3.5蔡明澤長僑投資開發3.5廖鎮漢微風數位科技0.5 廖鎮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2

不甘做小農 花卉種苗王搏上市

2012-03-19  TCW



從高鐵嘉義站開車約三十分鐘,抵達台南市後壁區,面積兩百公頃的「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

園區三十米寬的柏油路走到底,就是芊卉國際新成立的「植物工廠」,每天從這裡生產、運輸至歐洲荷蘭、英國、法國的迷你蝴蝶蘭種苗就有二萬五千株。

橫跨英、法、中、港、泰和台灣六地,擁有二十個農場的芊卉國際控股集團,去年營收約新台幣十五億元,是台灣最大花卉種苗業者,也是台灣唯一在英國設置溫室的花卉業者,占地六公頃是英國面積最大園區。

相較於競爭同業早在二十年前即投入蝴蝶蘭外銷產業,種花三十年的芊卉國際董事長景文德屬後進者,他如何突圍,讓自己坐上第一名的寶座?

從小在台中后里大甲溪旁沖積河床長大的景文德,來自一個務農家庭,課餘之暇幫爸爸種花。他還記得,當時河床邊只有他們一戶人家,沒水、沒電、沒鄰居。直到國一的時候,才搬離到有水、有電的地方生活。

理論+農務農家子首創劍蘭外銷模式

從小常拿第一名的他,不顧父親反對,國中畢業時,堅持以高分選讀台中農工森林科、中興大學農業教育系,邊讀邊將熟知理論應用在父親的農事上。退伍後於一九八六年創業,從一介小農,變身「知識農夫」。

在台中后里成立芊卉國際,他首創劍蘭切花外銷低溫包裝冷藏模式,提高切花品質;劍蘭切花外銷數量每年達兩百萬枝,外銷金額達新台幣上千萬元,也讓他在三十四歲時成為當屆十大神農獎的最年輕得主。

只是這個模式,十年後面臨成長關卡,他與太太劉月紅決定到中國廣東惠州與雲南昆明等低工資之地開闢農場。從最初二十七公頃到現在二百七十公頃的生產基地,芊卉慢慢發展成雲南最大花卉業台商。

通路+規模橫跨六國催花,比拚荷蘭

挑戰,伴隨企業壯大而來。「不尊重種苗智財權、員工難管理,更不公平的是中國政府大量扶植,打壞市場行情,」景文德加重語氣說。

二○○○年時,芊卉的營業額雖然達人民幣三億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元),但整體來說並不賺錢,逼得景文德開始思考轉型。

市場逼著企業不得不往前面走,「從育種、組培、大規模產量,才能走到國際貿易市場,」台灣區花卉輸出業公會常務監事陳清鈺表示,台灣蝴蝶蘭要進軍國際市場,最大的競爭者是荷蘭,除了品種專利權處於弱勢,後端的行銷通路據點,亦遠遠不如這個全球花卉輸出大國。

「台灣徒有種源和技術的世界優勢,但真正賺錢的產值卻拱手讓人,」曾是行政院國家型科技計畫花卉和觀賞植物組召集人朱耀源的研究指出。

不想重蹈覆轍,景文德的溫室只種種苗,催花則放到通路端。二○○三年,他將觸角從中國、香港、泰國,伸向英國、法國,在當地蓋起花卉種苗的催花中繼站,芊卉也從切花領域擴大到花卉種苗市場,開始布建國際通路。

要賺世界財的重要關鍵,在於掌握穩定的品質。「種花技術說穿了沒什麼,主要在於太陽光與人力的控制,要能工廠化生產,控制這兩個變數就能降低成本,」景文德說。

相較於其他業者靠天吃飯的心態,景文德對待蘭花,如同晶圓片生產那般精密。

三控+三定五成利潤比同業高一倍半

他耗資四億元,從荷蘭引進設備廠房,將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十八至三十度之間,在濕度上則維持在七○%的狀態,光線方面則採用成本高出四成的玻璃帷幕,以及中空塑膠隔板,取代傳統塑膠板,以阻擋烈日下約十萬燭光的受光,讓光線維持在一萬五千燭光左右;在控溫、溫濕、控光「三控」下,營造出一個適合蝴蝶蘭量產環境。

人力上,則是體現「三定」。所謂「三定」,就是「定質、定崗、定責」。

在定質方面,從育種、組培到種植,生產線操作員每天都有固定產出量。以組培操作員來說,一天工作量是一百瓶,一瓶約有十五顆苗,一天至少要產出一千五百顆。

接著就是定崗和定責,景文德改變過去花農生產上「人動,花不動」的傳統思維,而是透過機械輪動種植盤床,讓「人不動,花動」,減少人為疏失,同時增加品質穩定。在類似科技產業工廠生產線控制下,能創造出近乎百分百的良率,其毛利率約五○%,較一般花農高出一倍半效益。

目前台灣蝴蝶蘭外銷金額約新台幣三十億元,芊卉年產約一千二百萬株,僅占全球市場大餅十五分之一,已經是全台最大,但相較荷蘭大規模農企Florica年產六千萬株,足足有四倍的落差。

「如何增加穩定量產,再結合零售品牌,是芊卉正進行的,」集團執行長許坤源點出芊卉面臨的挑戰。

為了迎向農企業規模,景文德在二○○八年底,首度在組織中引進具有金融與管理背景的專業經理人許坤源,計畫在二○一四年上市,挑戰台灣第一家以農企業上市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3

不甘做配角,老二京東強內功,借外力!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4/56367.html

從11月到年末,中國人將度過一個沒有假日的漫長冬季。不過這幾年一個新的節日開始出現:曾經冷清的單身節成了集中釋放消費慾的購物狂歡季。在這個購物節,天貓(淘寶)銷售額從09年的5000萬大躍進到今年的350億,這在其萬億規模的年度銷售額裡只能算九牛一毛。而在這個龐然大物前,只有老二京東商城能與之抗衡。

去年雙十一期間京東斬獲25億銷售額,雖然僅佔天貓當日191億銷售額的13%,但佔年銷量比例則為4.2%,超過淘寶的1.9%。而今年11月1日到11月11日,京東商城也獲得的100億的銷售額,遠超易迅、噹噹、蘇寧易購等第三陣營的電商,成為唯一有實力與阿里抗衡的玩家。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天貓在中國B2C零售市場份額約為55%,而京東份額約為22%,兩則合計佔據近77%的市場。這種穩固的老二位置,使得京東商城一直不甘在雙十一中充當配角。這幾年京東正在不遺餘力地打造自己的主場:6.18店慶月。這個思路與阿里雙十一相似,阿里在國慶後的冬季玩,京東在五一後的夏季打主場。

在今年店慶月,京東商城累積銷量為100億元。百億規模級別已堪比阿里雙十一取得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是自營模式為主,平台模式為輔的B2C平台,品類尚沒阿里豐富;而阿里則是平台,沒有自營產品,每逢大促自有賣家們到處去招攬客人,廣而告之,截獲流量。而京東商城更多是靠自己。在類似「二選一」這類獨佔政策對賣家的限制下,京東商城能做到這個程度也著實不易。

可以看出,京東在這個過程中既強化了內容,也借助了外力。

1、先天優勢,品類主場。

從本年度雙十一天貓銷量TOP10賣家從韓都衣舍等淘品牌、傑克瓊斯等服裝品類轉到小米、海爾也可看出,3C及家電等大宗商品的線上購買已漸漸進入主流,成為電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接下來幾年電商平台的增長點。這正是京東的特長。京東商城最初從線下3C賣場轉型,因此其品類優勢也一直是3C、家電等大件商品。

可以說,時間上,雙十一是阿里的主場;但品類上現在京東的優勢正在變得明顯。阿里有平台號召力、品牌和高普及,現在將小米、海爾等產品捧為平台明星,意味著接下來與京東在3C、家電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2、垂直整合,一體化服務。

馬云在雙十一期間公開透露,並不看好亞馬遜這類自建倉儲物流的電商模式,京東同樣採用了這種從供應鏈到支付到系統到物流到客服均自營的模式。垂直整合可以更好地控制各個環節,進而形成一體化的體驗。蘋果和小米在手機製造領域也形成了這種模式。

正是在這個模式下,京東提供貨到付款、211限時達、正品發票、售後服務免費上門取貨、CallCenter、有效的會員積分體系等服務。這些服務是天貓難以提供的。就筆者個人來說,如果在京東商城和天貓均能買到的商品,將價格因素排除,我毫不猶豫會選擇京東。京東商城已構建更爽滑的購物體驗。

這也是為什麼天貓在雙十一手機專場中,要全部使用順豐速遞,在無法到達之處則啟用EMS的關係。天貓分散去中心化的物流體系,與京東比還有差距。處理手機這種小件貴重物品會力不從心。

3、四處截流,聚合外力

京東商城在618和雙十一這種大促的第三種策略是進行全渠道、高投入和大平台的截流。

阿里已經形成足夠強大的品牌效應,其目標用戶大部分可通過域名直接訪問淘寶、天貓。儘管如此,阿里流量依然對流量表示出飢渴。由於淘寶和天貓的盈利模式首先是將流量轉賣給賣家的廣告,然後是增值服務,最後才是滾動利益、阿里金融等新業務,因此流量對它是多多益善。

在08年阿里屏蔽百度對其的爬取,關閉了一道流量閘門。此後對導購網站也不待見。僅通過自身的淘寶客廣告聯盟進行外部流量獲取,除此之外阿里流量基本處於自產自銷狀態。在今年5月阿里先後投資新浪微博、與百度搜索重啟廣告合作,此後則大力扶持導購網站,甚至近日有傳言阿里將收購導購網站蘑菇街。這意味著阿里對流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飢渴。

而京東要做的正是避免流量被阿里飢渴的大嘴吞噬,開展截流行動。如果大家有印象應該記得在去年618期間,京東耗巨資讓微博大號統一修改頭像為其店慶圖標的營銷方式。今年店慶期間物是人已非,微博已被阿里攬入懷中。因此京東通過搜索引擎、門戶網站、導購網站等渠道四處聚合流量。其中,搜索引擎成為重中之重,據說流量比例高達20-30%。

4、聯盟百度,共存共榮

百度一直沒有放棄電商市場,做中間頁是一種方式,扶持電商也是一種方式,與電商聯盟是一種方式。現在看來京東已是百度的堅固盟友,兩者之前在微購等產品上已有合作,從京東618店慶月百度對其的支持力度更是可見一斑。

百度為京東6月11日-7月10日的店慶月量身定製了整合營銷方案。

1、跨屏整合發揮聯動效應:整合PC和移動端,貼吧、百科、知道、音樂、圖片、新聞、聯盟等多個渠道,展示京東店慶活動廣告,20天內實現獲得曝光3.73億,店慶日流量是天貓的2倍。百度提供給京東的既有關鍵詞廣告,還有展示廣告。想必大家對京東那隻電子狗還有印象,一些站外的廣告很可能也是來自百度聯盟。

2、基於位置主動推送:輻射8000家以上的蘇寧、國美、沃爾瑪等家電和數碼大賣場,5公里內的消費者均可在百度聯盟移動網盟業務的合作媒介平台上看到京東店慶消息,點擊跳轉到京東站點。基於百度平台(搜索、分發、地圖)和百度聯盟移動網盟覆蓋的渠道進行推送,這等於是幫助京東獲得了其他傳統銷售渠道的流量。

6.18當天,京東網頁瀏覽量高達3.5億,訂單數突破300萬單,與去年6月18日相比增長超過200%,單日成交量突破20億,是去年的2倍。

當然,京東不只是將流量購買預算砸在了百度上,全渠道、高投入、大平台一直是京東的流量營銷思路。這些平台中百度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網易有道購物6月監測數據顯示,京東商城流量首次超過天貓,京東流量運營成果顯著。最近聽說京東與百度合作打造「最牛店慶」的流量營銷案例獲得中國廣告業「2013金投賞廣告網絡金獎」,據說這個獎在廣告領域知名度很高。

在今年4月京東耗費1億美元的巨資更改域名及LOGO。此前由於域名生硬,京東每年需向搜索引擎支付大約6千萬流量費。京東亦希望像阿里一樣在形成品牌後,用戶更習慣直接輸入域名訪問,增大自然流量比例。

無法迴避的是,阿里、京東等電商土豪對流量爭奪愈發激烈,自產自銷遠遠不夠。選擇合適的流量營銷策略、合適的入口十分重要。京東已與百度等流量巨頭深入合作,形成健康的流量通道;阿里的外部流量渠道分散在搜索引擎、淘寶客和新浪微博。由於存在干擾用戶體驗風險,新浪微博的流量導入如果透支過多,對微博和阿里均存在飲鴆止渴的風險。

B2C電商是一場持久戰,現階段的老大叱咤風雲,老二苦逼燒錢,但最終鹿死誰手,下結論為時尚早。活下去、健康穩健地前行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微信號SuperSofter,微博@互聯網阿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10

心有不甘?


林鄭司長說過:官到無求膽自大,對陳德霖來說,大概會是:野心仍在太介懷!!!!!

樂文哥或許對媒體大篇幅報道,評論品評一季蝕六百多億偶有不甘,於是三日後急於發文:
以樂文哥在匯思專欄蹤影次數,實屬罕見

中環人形容,題為風高浪急、謹慎前進一文,大可界定為稀有珍品,陳總衝著虧損六百多億而來,云云解釋似曾相識,談不上新意。

唯一是玩弄數字,將「虧損金額」轉移視線至「虧損幅度」,憑負回報1.9%掛帥,自比跑贏恒指、跑贏國指、跑贏A指,跑贏對沖基金、跑贏巴克萊債券指數,還有是跑贏太太....強積金。

呢類數字遊戲,基金大戶最玩弄得出神入化,而調轉白頭年代,老早就會為巨虧有備而來,善用負回報比負回報,兼且宣佈巨虧當日即時盈喜。

時而世易,樂文哥及其團隊功力可能仍然高強,但中環人直指,公關工作及管理預期,並不及格。

勢估不到,「對於金融市場咁波動,我哋亦無能為力…」,一句出自自己口中說話,正正篤正自己要害,怕無能為力,被市場曲解為個人無能亦無力,而要連忙澄清「非不盡力」也,似乎低估公眾氣量及認知。

老實,市場千變萬化,兼夾雜大量人為及其它因素,無力去左右大市波動是正常,即使無能為力去確保維持穩健收益,亦屬天經地義。

當日白頭年代,簡單三爬兩撥:
回報看長線,外匯基金首要任務乃維持金融穩健,不應視作投資基金,繼而哈哈哈兩句,大家當無事發生。樂文哥,要認真改善下公關工作喎!!

老行尊話,某程度上,樂文哥未憧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奧妙,君不見,零八、零九至今,回報最多的基金操盤星級王者,均告神壇打回凡間?

徐翔被認定為十三億人的超級高手,落得自此下場,投資表現不濟,在中國國情下,也許是一份福氣。

話分兩頭,呢兩日看到小加總裁為香港出路及金融中心前景出謀獻策,看得出是相當上心,相反另一位就為自己有力無力有能無能諸多辯解,同是香港財金最高領導人,高下立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84

不甘、迷茫與癡迷,創業失敗後,他們在尋找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6/161906.shtml

不甘、迷茫與癡迷,創業失敗後,他們在尋找什麽?
100offer100offer

不甘、迷茫與癡迷,創業失敗後,他們在尋找什麽?

被浪潮吞噬的“失敗者”們,他們沈默得就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本文系100offer(ID:im100offer)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100offer。

2016年,寒潮洶湧。

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共有1390家創業公司關閉。創業最瘋狂的那幾年,少數成功者被沖至浪潮頂端,受萬眾矚目。而被人們忽視的,是那些曾全力追趕浪潮,最後仍被浪潮吞噬的“失敗者”們,他們沈默得就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最近,我們驚訝地發現,過去兩年里,曾經有980名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在100offer 上尋找過新的工作機會,而“太累了”、“心寒了”、“年紀大了”這些詞是從結束創業後的他們口中聽到最多的話。

如果說創業的開始像一場賭博,那麽創業的過程就像吸食鴉片。在這個房價與物價齊飛,中產階級也如履薄冰般在大城市活著的時代,創業似乎是他們實現財務自由與夢想最快的一種方式,也是許多人精神上的一劑鴉片,好像只要還在創業,那些關於未來的美好幻象就永遠不會消失。

但泡沫破碎後總要歸於現實,雙腳踩在堅實的土地上,才能在這個世界得以生存。

重新出發的過程中,創業的這段經歷給他們帶來了什麽?他們的內心深處又在尋找些什麽?

當我們走近這些連續創業後尋找新機會的創業者們,才知道創業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意味著什麽。

創業的初心:財務自由還是自我成就?

大多數人創業想法的萌生,是在年輕之時趕上了移動互聯的風口,按耐不住內心躁動的因子決定放手一搏。而創業的初心則有現實與理想兩種版本,現實版是為了公司上市,從而實現財務自由;理想版則是為了成就自我,影響他人。

有著6年創業經驗的金誌雄顯然是前者。6年時間里,他先後擔任了兩家遊戲公司的創始人,回想當初放棄大廠穩定的工作收入,一頭紮進創業浪潮的原因時,金誌雄給出的答案毫不遮掩:“當時年輕,創業就是沖著上市去的。創業除了理想和情懷,財務自由和經濟收入也不可忽視。如果純粹為了理想和情懷,為什麽不去做NGO ?”末了他補充到:“單純抱著這種想法創業的人,投資人可能也不敢把錢投給你,因為做公司還是要考慮收益的,投資沒有回報怎麽辦?”

生在南方的金誌雄身上有一股實幹企業家的務實精神,做事情講究經濟效益和回報率。所以雖然兩家創業公司自己都全力付出過心血:從起步階段自掏啟動資金;到一次失誤導致數據丟失,一切從零開始;再到第一款遊戲上線後電影般的鏡頭語言震撼業內...創業的往事說起來歷歷在目,最終兩家公司卻都以被收購告終,金誌雄也從中收獲了遠超個人預期的經濟收入。

這是以財務自由為目標的創始人,在創業過程中獲得回報的案例。但並不是每一個想靠創業獲取財務自由的人都會如此幸運。

李進就是那個在通往財務自由的創業路上栽了跟鬥的人。

大學畢業後在某BAT大廠僅工作半年就離開的李進,加入了大學同學創辦的一家創業公司。雖然薪資待遇遠不及大廠,但是用李進自己的話來說:“做得很開心,並且可以感覺到公司在我們的努力下飛速成長。”

或許是同學公司的順利發展給了自己創業的信心,一次北上出差後,李進看到了移動社交的發展趨勢,在做過一番市場調研後就找來了自己在阿里工作的同學商量創業,作為法人正式註冊了公司。

一開始幾個合夥人湊錢開發了3款同城社交產品,市場表現均不溫不火,用戶量也始終上不去。半年後,合夥人決定撤資,幾款產品就這樣不了了之。為了維持公司的運轉,李進決定轉型做外包,為一些初創公司提供產品、設計、策劃類服務。就這樣又過了3年,到了2015年,O2O的火熱讓他們再次看到了好的創業方向,他們決定再次轉型做一款在線教育類O2O產品。

正是這款產品讓李進在創業路上栽了跟鬥。

產品本身沒什麽問題,不僅贏來了創業以來最高的用戶量和關註度,還在業內得到了一些獎項的肯定,但O2O模式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就從熱門走向了衰落。在2016年所有倒閉的創業公司中,以本地生活和電子商務為主的O2O成了重災區。

對融資市場過於樂觀的李進團隊,也正是在2016年年末因資金鏈斷裂,正式宣布破產。作為公司法人,創業5年,而立之年的李進,背負起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負債。

是的,創業是實現財務自由最快的方式之一,但收益快也意味著風險高,創業的每一步都步步驚心,金誌雄和李進就是兩個鮮明的對比。

而對於那些不以財務自由為創業目標的創業者來說,他們對「財務自由」充滿了疑惑。

“究竟達到了什麽水平才叫財務自由呢?是天天躺在家里不用上班也能賺錢嗎?那又有什麽意思呢?”談及財務自由,今年32歲,有過3段曲折創業經歷的楊寧反問道。他說自己現在財務挺自由的,從小家庭條件優渥,且很早就在深圳買房成家的他之所以選擇創業,更多是為了成就自我。

對此,他舉了個自己的例子:畢業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由於技術達到一定水平,日常的工作任務對自己來說已無挑戰,他便利用業余時間,花兩個晚上幫公司某個和自己並不相關的部門,開發出了一款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測試軟件。這件事情當時在公司被傳為佳話,並且直到現在,那家公司還將楊寧的這套工具稍作改良推廣到了全國。

“這是一件比我賺了多少錢更有成就感的事情。”楊寧說,“做成一件事情,並且這件事情能夠給用戶帶來很大的價值,同時還能從這件事情上賺到一點錢,才是我創業的終極目標。”

創業4年多,第一次創業楊寧虧了30萬,第二次創業作為公司的技術合夥人,每月領著1萬元的工資,財務上不僅沒自由反倒降低了生活質量。在第三家公司雖然當著技術合夥人,卻連招人的話語權都沒有,每天如坐針氈。雖然創業的經歷給楊寧帶來了一些經驗的積累,但距離成就自我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同樣,畢業後在日本工作2年後回國創業的殷實對“創業成功”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產品得到市場肯定,把公司至少做到B輪規模。

物質上比較隨意的殷實天生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畢業後,不願過循規蹈矩、一眼能看到盡頭的生活的他不想成為一個按時上下班敲代碼的程序員,工作中的“參與感”對他來說很重要,這決定了他無法在一家穩定的大企業安安靜靜地做一顆螺絲釘,按照等級指示去做事。所以即使連續3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他還是想去一家創業公司擔任類似“合夥人”的角色。他承認創業這件事情會上癮,源頭來自對證明自我價值的迫切渴望。

所以創業究竟是為了財務自由還是成就自我?不論抱著怎麽的初衷開始,途中總會遇到相似的困難,結局也往往殊途同歸。

創業的難題:人與資金,壓倒創業者的兩座大山

前段時間,一創業媒體曾經做過一項和創業者相關的調查,調查顯示最讓創業者焦慮的事情是“賬上就快沒錢了”。這也是此次采訪的幾位創業者曾經焦慮過的事情。

20

沒錢有多種原因,要麽是融資能力不到位,要麽是產品項目確實不行,要麽是前期燒錢過猛等等。

創業之初的楊寧,拉著身邊5位同事朋友,共同湊齊50萬元就決定開始做遊戲。“那時還是太年輕沒經驗,甚至不知道有投資人這回事。我們預估做出第一款遊戲大概要30萬,當時湊齊50萬就覺得肯定夠了,不需要再找投資人。”

他們的第一款遊戲走的是付費道具的盈利模式,第一款遊戲確實花了30萬,玩的用戶也很多,但由於團隊對玩家的心理揣摩不到位,遲遲沒有用戶購買道具。開發完第一款遊戲後,公司現金流吃緊,沒有余錢再去開發第二款遊戲。

“那時廣州正好有一個遊戲領域的投資人大會,我們團隊的2名成員就提前準備好遊戲 Demo 和 PPT ,去廣州呆了兩天。”說到這里,楊寧長長地嘆了口氣,才繼續透露出那段心酸史:“2天時間里我們見了50多個投資人,每家至少30分鐘,聊得口幹舌燥,礦泉水喝了無數瓶,中午就蹲在馬路牙子上吃盒飯。但投資人一般就問3個問題:你之前做什麽的?你有做遊戲的經驗嗎?創始人里有沒有騰訊出來的?”

楊寧的團隊成員幾乎都出自他的前公司——深圳某知名硬件生產商,團隊里既沒人做過遊戲,也沒有騰訊背景的人。當初創業只是憑著一夥人對遊戲的熱愛就一頭紮進了這個行業,真正做起來才發現創業並非僅憑一腔熱血就能成功。

那次投資大會幾個人失望而歸,回去之後團隊就因資金問題解散了。幾個合夥人清算了資產、各回各家。後來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楊寧都處在休息和迷茫的狀態中。

“一直在回顧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如果還有機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楊寧說,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當時還是以大學生做課題的心態在創業,還是太沒經驗了,連融資這回事都不知道,完全不在路上。”

如果說楊寧的初次創業是因為缺乏經驗,沒有及時融資而走向失敗,那麽前面提到的創業失敗後負債百萬的李進,則是由於對融資市場過於樂觀且前期燒錢過猛而走向悲劇。

“2015年初我們剛開始創業時,資本市場表現很好,大家都覺得拿到融資應該不難。沒想到2015年下半年開始 O2O 融資遇冷,所有 O2O 項目加起來一共才拿到9到10億的融資,再加上 O2O 模式本身薄利,所以後來也一直在虧損。”

李進告訴 100offer ,“前期大家都覺得低價燒錢沒關系,還可以通過後期的融資補回來,這是很致命的一個錯誤。”

一味燒錢補貼而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是大部分 O2O 企業在寒冬中死去的原因。而資金的不合理使用更使得2016年的諸多創業公司,不是在找錢,就是在找錢的路上。

A 輪死是一個預言般的魔咒。果斷的人及時抓住機會找到資金充足的靠山,賣掉公司全身而退,比如兩家公司都被成功收購的金誌雄。更多的是那些猶豫不決想繼續支撐下去的人,在公司倒閉後回想起曾經一閃而過的機會時,難免留下一絲悔意,比如曾經有機會賣掉公司而選擇了繼續堅持下去的李進。

但即使資金到位,一家創業公司想生存下來還要接受多方面的挑戰。

其中遇到誌同道合的合夥人,是除資金以外,第二重要的部分。

而這卻是讓連續創業的楊寧最感心寒的事。前陣子,朋友圈瘋轉的《雖然老公一毛錢股份也沒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創業合夥人,在公司上市後被 CEO 掃地出局,股權分文未拿的故事。

楊寧說他很理解那篇文章中主人公的感受。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犧牲無數個周末在公司996,楊寧說他陪著第二家公司的 CEO 開發了不下5款遊戲,作為技術合夥人既要管理公司十幾名技術,還要花70%的精力寫代碼,最後卻因承諾的期權未兌現的原因心寒離開。

“那時剛好在第二家公司做滿一年,按照合同規定我可以行權了,但 CEO 以種種理由推遲給我行權,一拖再拖。”

第二家公司是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前同事推薦給他的某個做遊戲的前 BAT 高管創辦的,當時公司已有天使輪投資,就缺技術合夥人。創業之心不死的楊寧便順理成章地加入了。

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也算一起經歷了起起落落,雖然最後走上了資金吃緊的老路,但楊寧本準備陪著他堅持下去,沒想到期權這件事情讓他徹底心寒,再加上創業一年確實太累,他最終決定放棄所有期權、股權離開,不再陪 CEO 冒險。

同樣的情況殷實也有體會:最初朋友找到自己回國創業時,曾口頭承諾過期權。當時年輕又重義氣的殷實由於信任朋友,便沒有將期權落實到紙上。等後來再去提這件事情時,朋友找各種借口打起了“太極”,最後直到創業項目被停掉,期權也沒有落實。

殷實把這段經歷歸結為“當時太單純”,現在他已經不會接受口頭承諾的期權。

楊寧就沒這麽幸運了,他第二次踏進了同一條“河流”。

離開第二家公司後,楊寧在休息期間又目睹了一位創業朋友的失敗:那是一家公司完全由投資人持股,CEO 只占2%股份的創業項目,最終被投資人左右,以失敗告終。這使楊寧充分意識到:一家創業公司想要成功,合理的股權利益分配、合適的投資人與創業合夥人缺一不可。

帶著這個理念,不甘心的楊寧還想再參與一次創業,便來到了現在這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根據前幾次創業的經驗,提前考察好合夥人、資金和團隊的楊寧覺得這次應該來對了地方。

但進去之後才發現哪哪都和面試時了解到的情況不一樣:公司的投資人雖然有錢,卻並不是不差錢的主;創始團隊徒有光鮮背景,做事情卻是傳統思維;由於自己是後來加入的,得不到信任的他在團隊中全無話語權。不僅如此,期權也遲遲不能落實,甚至連期權合同都沒簽。

楊寧再一次在電話那頭發出長長的嘆息,一陣沈默之後,他說:“現在在公司,每天如坐針氈。老板不信任我,我連招一個自己喜歡的工程師進來的權利都沒有。”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楊寧陷入了迷茫。他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憑著之前總結出的經驗選擇的加入這家公司,為何還是掉進了坑中。

“後來我發現,創業本質上是和一夥誌同道合的人做成一件事,所以合適的人非常重要。”楊寧說,創業教給他最重要的一課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現在回過頭看,他覺得第一次創業的5個合夥人才是最靠譜的。彼此之間沒有太多的利益糾紛,大家都是一條心地埋頭做事,無怨無悔。

後來他常常想,當初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如果團隊不解散,而是堅持下來換個方向繼續做,會不會成功?

接下來的幾段創業經歷越發讓他覺得,誌同道合的合夥人是多麽可遇不可求。

“這幾年創業雖然學到了很多,但是太累了,沒有好好陪家人孩子,也需要彌補一些經濟損失。經歷了這麽多事後,我現在想找個靠譜點的大平臺磨煉技術,同時塑造個人在技術圈的知名度,暫時不會再考慮去創業公司了。”楊寧說,先在大平臺打造個人品牌,然後跳槽去創業公司極客邦當總裁的技術圈名人池建強的經歷,給他接下來的職業規劃帶來了一定啟發。

“那你未來還會再創業嗎?”我問。

“為什麽不呢?”楊寧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回答,“已經嘗過最鮮美的味道了,還能放棄嗎? ”

失敗後的抉擇:創業者的字典里沒有“容易”二字

創業失敗後的人大多都會經歷一段迷茫期,是繼續創業還是找一家公司打工?打工的話是去大公司還是再去一家創業公司?繼續做技術還是轉管理?

無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隨著年齡增長,做出的每一次選擇都不如年輕時容易。

首先第一個問題:繼續創業 or 打工?

當楊寧的第二家公司陷入資金緊張就快發不起員工工資時,公司的 CEO ,一個年近40歲的前騰訊高管,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再試一次。楊寧想起自己第一次創業虧了30萬的經歷,勸他三思,“萬一不成功會使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受到重挫。”楊寧說,CEO 卻回答:“我年紀這麽大了,不創業還能做什麽?再去別的公司工作也沒什麽我能做的事情啊,而且萬一別人問起來怎麽辦?”

年齡的焦慮和放不下身段是許多創業公司創始人想要繼續創業的原因之一。一個有著騰訊大廠多年管理經驗和創業經驗的人,在市場上往往不缺工作機會,只不過要看他是否願意放下身段去做,從創業公司 CEO 到某大公司技術經理或高級開發,這種落差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所以對有些人來說,創業就像一場賭博。每一次賠錢後總想著賭一把,再賭一把,萬一下次回本了呢?而驅使他們繼續的心理是不甘也是無路可退,結束豪賭、直面慘敗現實的過程並不輕松,與其這樣不如繼續活在那個為理想而拼搏的光輝美夢里。

“去年有一段時間我個人非常焦慮,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有很多還不錯的公司找我,誘惑太多。另一方面是,談了很多年的女朋友家里反對我們繼續交往,因為我一直在創業,沒有穩定的工作。”殷實在采訪間隙,猶豫一陣後,吞吐著說出這一段插曲來。焦慮之中,創業似乎是殷實觸手可及,可以用來證明自身價值的唯一稻草。那段時間,他對創業成功的渴望異常強烈。

而那些決定歸於現實,重新工作的人,大多也是在認清現狀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人的野心是龐大的,但如果自身能力還不足以支撐野心,不如先沈澱幾年,再去創業。

經歷過3段創業經歷的楊寧每次失敗後都會總結原因,並將之轉化為經驗。現在的他已經走出迷茫期,也越來越清晰未來的發展路徑。

公司破產後,背負債務的李進也漸漸想明白:“加入一家公司的優秀團隊一起成長,把一件事情從小做大也不錯,不一定非要自己創業。”

那麽這個求職季,決定重新開始的他們,又經歷了什麽?

這就要提到有過創業經歷的創始人找工作時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大公司 or 小公司?

2016年,資本市場的回歸理性也讓無數情懷膨脹的創業者們看清了現實。目前在尋找新工作的30歲以上創業公司創始人,更多偏向去一家成熟大企業穩定下來。太初創的創業團隊幾乎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即使考慮去創業公司,也會傾向於去A輪以上的規模,而資金充足是他們考察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去的重要標準。

30歲離開新浪後創業5年的張揚,在自己合夥的遊戲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後,決定不再創業。

「30歲時還是想自己做點事情,所以就離開新浪出來自己創業,後來創業的兩家公司都死在了 A 輪。我今年35歲了,再出來找工作更多是為了求穩,雖然也考慮去創業公司,但是太初創的肯定不行。」張揚說。

楊寧最近也在曾經收到了5封面試邀請,但他只接受了其中一家面試。“我現在更傾向去一家大點的平臺,所以只接受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面邀。”

而手上已通過其他渠道拿到兩個 offer 的李進,由於不太看好已有 offer 的業務增長,仍在尋找更好的機會。

“未來3-5年內,我希望在一家公司穩定下來好好積累沈澱,經濟上把負債還清,同時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狀態,之前一直在創業,幾乎沒怎麽顧及生活。”

當創業者們重新走上求職路,能否如他們所願進入理想的公司,做想做的事情呢?

通過采訪我了解到,有過創業經歷的人再次找工作,一般會在面試中遇到兩類問題:1.做專業性工作還是管理型工作?2.怎樣驗證自身實力與穩定性?

公司被收購的金誌雄,雖然有兩段還算成功的創業經歷,兩段經歷也在面試過程中給自己加了不少分,但企業招人更多會希望這個人穩定,且在公司中的職責目標明確。創業時技術、項目、產品和運營都做過的金誌雄,有時也會糾結到底該選哪個職位:去了管理職位覺得高級研發也可以做,去了研發崗又覺得別的也可以做。

3007

金誌雄簡歷中的部分個人介紹

“如果選擇大公司的高級管理崗,比如技術總監,下面帶幾十幾百號人,領導又會擔心我在創業公司自由慣了,能不能融入進這種規模的團隊。”

金誌雄的尷尬李進也遇到過,“創業經歷給我帶來的最大阻礙,是很多公司的HR會擔心創過業的我,是否還在為下一次創業做準備,或者做的時間不會很長,比較懷疑我能踏實下來做事情的決心。”

對此李進表示理解,畢竟自己以前也有過招人經驗,知道在雇主眼中,招一個有過創業背景的人用人成本比較高,風險也比較大。

但其實不同崗位的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不盡相同,100offer 的職業顧問指出:HR 在替公司招人時一般比較看重一個人的學歷、前公司背景和穩定性,而公司創始人或部門總監可能會覺得創業知識和經驗對公司發展有一定幫助,特別對於那些創業公司來說,這種人融入團隊也更快。

但對於那些想做高級研發崗或架構師類崗位的創業者來說,面試官又會懷疑他創業精力的分散是否會影響到技術水平。

雖然楊寧有三段創業經歷,但除了第一次創業自己投入了50%的精力在管理和雜事上,其余兩次創業自己都會投入70%以上的精力在技術上,加上不分晝夜的996和加班,他認為自己的技術實力不但沒有落後反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001

*楊寧簡歷中的自我介紹

但是面試官依然對他的實力有所顧慮。那是楊寧在唯一接受的一家上市公司的面試。面試當天他和 CTO 聊得很順暢。

“但是當我提起期望薪資時,CTO 猶豫了一下,說這個薪資可以給,但是需要CTO 本人以人格向 CEO 作擔保,才能開出這個薪資請他來。”言外之意就是“我不知你是否真的值這個價錢。”

最後這家公司雖然還是發出了offer,楊寧卻因為薪資沒滿足預期選擇了放棄。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之前在面試某家智能硬件類公司時,前幾輪技術面試都聊得很開心,但到了 HR 那里,由於自己沒有高並發的經驗,HR 對他的能力十分懷疑,最後雖然給了他期望薪資,給的卻是普通開發的崗位。言外之意是“從普通開發做起,證明自己的實力了再升職位。”這種不信任感讓楊寧匪夷所思,最終選擇了放棄 offer。

“創業經歷在面試過程中絕不是加分項,而是減分項。”去年創業失敗後再次出來找工作的殷實如是說。雖然他認為自己的技術能力並不比大多數人有大廠背景的工程師差,但他深知現在再去大廠工作,對方看不上自己,習慣了創業的自己在里面也不會幹得開心。

而從這些有過創業經歷創始人的最終歸宿來看,創業之前有過多年大廠經驗的創始人,比較容易重回大廠做一名高級研發或管理者。而畢業之後早早就開始創業的人,被大廠接納的可能性較小,他們更多會以管理者身份去另一家創業公司,重新開始。

但無論選擇哪條路,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找工作,會遇到比普通人更多的困難。雖然,他們都在創業的過程中收獲了非常人能體會到的喜悅、迷茫、充實與焦慮,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對人情世故的處理能力也往往比大多數人優秀。

此次采訪,那些離開創業公司,重新找工作的人中,有的人歸於現實,決定從此安於生活。也有的人創業之心不死,再次創業之前,想先在大平臺沈澱升華自己的能力。還有的人,依舊走在創業這條路上,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爬起,只為抓住那看似很近,又很遙遠的“成功”。

無論選擇了哪種開始,我想他們尋找的,絕不是一份工作機會那麽簡單,而是一個可以將創業多年吸收的寶貴經驗,換一個地方繼續發揮價值的地方。

焦慮過、不安過、迷茫過、痛苦過之後,當我問他們“創業失敗後,你後悔嗎?”

得到的答案均是——“不後悔”,還有人說“如果有機會,還想再創一次。”

創業公司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34

友台咁張揚有堅叔,我又不甘後人先

1 : GS(14)@2011-10-10 22:14:56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5307
莊友堅
無莊唔好買
撰文:陳景揚 攝影:徐煥傑 美術:美術組

金融市場搏鬥超過三十年,一手成立中南證券的股壇猛人莊友堅,向來予人善用財技以及超級大莊家的感覺,近年股壇大事如電訊盈科(00008)私有化案、豐
德麗(00571)配股案及中策(00235)收購台灣南山人壽事件等,均與莊友堅扯上關係。筆者今次邀得莊友堅進行專訪,從多方面剖析市場對財技專掠
水、莊家散戶等誤解,又反擊「股壇長毛」David Webb對中南證券的評論。莊友堅更預測,今次大跌市比2008年股災更慘烈!
財技非掠水

間認為,經常利用財技的上市公司就等同「賊股」,莊友堅首先解釋,財技屬於一個集資的financial
instrument,作用包括供股、可換股債券、衍生工具及備兌權證等。他指出,坊間經常將財技及掠水混為一談,其實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利用購入優先股(Preferred
Shares)去投資美銀,亦是財技的一種,「坊間坊間,坊間都唔知自己講乜,好似PCCW賺錢時候個個話好,蝕錢時候就鬧到X街!」

友堅形容,財技與球技屬於同一道理,「踢波走去踢人兩腳然後入波,咁叫球技咩?馬勒當拿用上帝之手入波,你話係球技定出貓?所以我唔認為財技同掠水、供股
或者與小股東蝕本有關。」與此同時,他認為公司大股東自己落鑊炒股票亦非財技,而係「搶錢」!不過他補充,這種從公司「掠」錢出來據為己有的行為,是犯法
的搶錢行為。「好似你銀行做Teller,趁公司唔留意打開櫃桶,拎走一百萬,咁叫財技咩?咁叫犯法,係人都識啦,所以我唔認為財技同掠水有關。」

認為,技術要從學問中理解,再從現實中實踐,例如甚麼叫做Off-Balance-Sheet
Financing(資產負債表外融資),若果沒有讀書,又怎樣知道甚麼叫做「off」、如何「off」、「off」後會否引起contingent
liability(或然負債)?正如備兌權證一樣,莊友堅同樣指出,如何做對沖、如何將公司股票演變成Off-Balance-Sheet,然後將公司
的資產縮細,從而令到return on
assets(ROA)提高,「咁先叫財技!」他批評,早前出手拯救德發(00928),根本就不是財技,「如果你將呢件事同財技混為一談,咁就死喇!坊
間要咁樣形容,我都無辦法,我都要借用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回應與婚外情緋聞時果句,『相當有娛樂性』!」
無莊家唔 WORK

了財技之外,不少股友一直批評市場背後的莊家殺盡小股民,兼且行事神秘,似是在背後食大茶飯之士,而莊友堅正正被市場形容為「超級大莊家」,對於這個說
法,他直言「如果呢個世界無莊家就唔work!」莊友堅解釋,香港到處都是莊家,窩輪發行人發行窩輪,幫窩輪開價,不就是莊家嗎?股票市場同樣有莊家,做
莊並無問題!「我話你知,有莊家股,有人開價,先有人發達,美國所有股票都有莊家,無莊家邊有人買股票?」
筆者反問,假如市場無莊家,會出現甚麼情況?「X街囉!無人開價囉!股民損失囉!馬會唔做莊點賭馬?」(註: 咁又岩wor, 買外圍犯法兼有走數風險, 幫襯馬會雖然蝕水好多但合法兼唔會走數) 莊
友堅語氣肯定地指出,馬會是一個莊家,澳門每個賭場都是一個莊家,窩輪發行人是一個莊家,「一堆人覺得某隻股票好,想去買,呢個係一個莊;另一堆人睇淡某
隻股票,想去沽,係另一個莊,一個莊可以去沽,亦可以去買,一個莊有佢思想。」莊友堅即場舉例指,你想做控(00005)莊家,可以去買1億元控,
跌過1億元便買入,高過1億元便沽出,這就叫做「1億元的控莊家」。
他坦言,莊家行為合法,只要符合聯交所股權披露權益即可。不過,他提醒市場有種「陰手」,即串謀關連人士去做一隻股票,這種莊家「係犯法,係出來呃錢!」(註:佢唔明出手je, 但佢d 靚就...... who knows? 當然理論上人地冇做過呀, 唔係"應該"比人拉架)  他指出,整個社會都存在莊家,例如美國聯儲局印銀紙,就是「維持銀紙秩序」;中國人民銀行利用加息減息去調節銀紙,就是「銀紙莊」;香港政府限制市民買樓的按揭成數,這就叫做「維持秩序」,政府正正就是做莊。
金主無發達

去曾有評論認為,中南證券接受上市公司的股票抵押,以向對方貸款,一旦對方無力還債,便可「吞」了對方的公司,莊友堅認為那是無稽之談,現時做「金主」無
可能發達,原因是某些公司要借錢,很多銀行不願借錢,皆因相關公司假如真的無力還債,銀行要即時將整個貸款write-off(撇帳),那些公司才會找上
「金主」貸款。
當然,他亦承認目前有很多公司上門借錢,當中包括內地公司,對於貸款與否,莊友堅強調,一定要問借錢的「目的」,「正如一
個賭徒,問你借錢賭多鋪,佢話一定贏,你都唔借啦!對方問我借錢,我一定要知佢借錢做乜,點樣還?點解你有能力還?借得出去一定要收得番。好多人以為我地
借錢出去係想食人地間公司,實情並非如此。」
他詳細解釋箇中原因,假如中南證券借錢予A公司,然後「食」A公司,即代表你借出去的錢
不回來。「舉埋例畀你,有人按五成股票畀我,最後我斬佢倉,咁點呀?我將股票斬畀『陰手』咪犯法,我當你夠晒膽量斬畀朋友,自己三成,朋友又點會
支持我入局呢?萬一我斬完倉之後,原來對方出面又『陰手』三成,即係輪到佢買三成,然後佢去證監告我,咁點呀?就算我真係接收間公司,你都死啦,你連
公司入面垃圾都買埋。」莊友堅笑說,假如現時仍有公司以為靠借錢斬倉「食」對方間公司去屈平貨,即係當自己係抵押舖,他盞鬼地比喻,「叫咩呢?好
似新晉女星,以為剝晒衫即刻可以紅,賺翻兩個錢。我都就60歲喇,距離呢種好遠喇。」
莊友堅補充,「就算我拎到你間公司,都有好多技術
上問題要克服,如果你讀過書,就知要克服呢技術上問題必然係犯法,金管局會告你,會問你點解唔用拍賣形式、點解你利息咁貴、你可能誤導等等,你有
無見過一單,係因為『金主』斬倉而得到間公司?」他坦言,從香港金融市場發展以來,根本說不出一間「金主」發達的名字!
笑談 DAVID WEBB

過財技、莊家及金主後,筆者問到,莊友堅喜歡炒甚麼類型的股票,他即笑說喜歡自己的「中南網絡」。話說「中南網絡」這個名字,是由股壇長毛David
Webb在個人網頁提出,莊友堅利用中南證券的網絡公司(見右表)進行「大串謀」,不過莊友堅平淡表示,個人認為「中南網絡」這個名字起得不錯,不過認為
股壇長毛的批評是冤枉他們。
「中南依家上唔到市喇,畀David
Webb唱到我好似賊咁,其實我三年前已經可以話係退休,我整個中南入面無任何職位,無做任何一間上市公司董事,呢幾年就好似閒雲野鶴,我又點可以好
似David Webb所講咁,控制果六十間上市公司?」莊友堅認為,外間有很多誤解,中南證券大約在廿二年前成立,當時叫Capital
Union,意思就是有資金的朋友,大家聚集一起做生意,當那些朋友將公司做大做強可以上市,自然會找中南證券做承銷商(underwriter),經歷
二十年歲月,在各方朋友介紹下,有不下六、七十間公司幫襯中南。
筆者坦言,坊間指這些公司均由莊友堅控制,莊友堅笑說,「點樣控制六、七
十間公司呀?癲咩!照David
Webb所講,六十間公司之中,如果以資產值計,最細起碼2億元,資產值最大,講緊係150億元,好似中科礦業(00985),資產值都100億元;
如果以市值計,由億幾至60億元不等,單係20億元都好多間,我點控制60間上市公司呀?如果你話幫襯過我都叫做『中南網絡』,主板上市超過100
間!」
莊友堅指出,當初中南證券的目標,是希望可以打造成在90年代叱吒一時的百富勤,已屆半退休的莊友堅又如何評價中南在這二十年的發
展?「佢(梁伯韜及杜輝廉)係我偶像,我追唔到喇!當初中南為客戶提供財務顧問,但後來發展成聯誼會一樣,似個investment
club,大家互相介紹生意、共同投資,咁環境下,中南好難以企業化完成上市;其次,私人公司財務安排上比較靈活,我同你熟,畀你做足100%孖
展頂住你,爆煲我同你講,唔收你利息,分十年還,上市之後,股東係唔會畀你咁做。」
多年來他幫助不少朋友,在莊友堅眼中,最深刻又最叻仔就是中科礦業(00985)及國際資源(01051)主席趙渡,「中科向大摩借6億元美金買個銅礦,國際資源印尼Martabe買個金礦,呢Deal同我係無關!但我好高興佢買呢兩個礦,咁咪發達囉!」說到朋友的成功,莊友堅表示,好多朋友已經超愈他,是值得高興的事!
至於同業金利豐(01031)近年在朱太帶領下搞得有聲有色,莊友堅認為,金利豐是正正式式的經紀行,目前所欠缺的是基金管理,其他就如一間Corporate Finance(企業融資)加經紀行,業務包括借錢、企業融資及上市等。不過,他認為金利豐與中南完全不同,並形容中南是「私房菜」,而金利豐是一間五星級豪華餐廳,不可以直接比較 (註: 即係一間係收埋自己食, 一間是明掠你水







)。
國際資源小檔案

際資源(01051)最近公布在印尼北蘇門答臘Martabe金銀礦最新報告,其資源量包括746萬盎司黃金及7,260萬盎司白銀,預計明年首季投產,
並能以低於每盎司250美元的成本,年產25萬盎司黃金及約200萬至300萬盎司白銀。大摩於10月3日對國際資源發表研究報告,投資評級為「增持」,
目標價為0.73元,較10月6日收市價0.362元,潛在1倍升幅。
跟住羊咩 一齊跑
分享過金融市場的內部運作之後,筆者當然不會放過實際入場炒股的秘訣,順道拎「貼士」!不過莊友堅即時大潑冷水,直言「乜都唔好買」,股市情況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更差,2012年及2013年將會更慘!(註: 最老實果句?) 他隨即解釋,「唔係講個點數低過上一次,因為點數會調整,我所講慘係講你蝕幾多錢,一定慘過上次,好多大陸股票跌剩一半啦!香港二、三線細價股已經絕望,無架喇!依家仲買呀?」

友堅繼續道出原因,美國債務與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問題,於上一個股災並未解決,而歐洲共同體則出現結構性問題,歐元區17個國家分別借錢,但利息各
有不同,他妙語連珠地表示歐洲的情況如同「有聖靈上的結合而無肉體上的交歡,即係兩公婆,你都唔同佢上床,鬼維持到婚姻咩?」他提醒,歐美債務已係「無
cut可cut」,無得再印銀紙,就算印亦會太遲。
他形容股市從2008年10月見底後,要用兩、三年時間上升,但現時兩三個月已經出現
大幅調整,「小股民,千祈唔好買,打緊風,你會唔會去游水呀?買股票唔同買衫買肉,呢大平賣梗有人買,但股票愈跌愈平就愈無人買,同埋當
volumn(成交量)一縮,成個市就唔郁,依家講緊係跌五成!講緊要margin call!講緊係銀行唔借錢!」
聽謠言睇成交讀年報

況如斯恐怖,筆者請教如何捕捉入市契機,莊友堅再次強調「volumn!」他認為重新入市毋須做第一個,因為屆時將會「睇到聽到」,因為現時的資訊太方
便,Bloomberg可以盡覽外匯、全球股市及各地評論等等。莊友堅更認為,炒股應該要有適當的羊群心理,「人話炒股唔好做『羊咩』,其實炒股個個都
係『羊咩』,人地叫你先識驚嘛!因為羊咩最怕死嘛,一見到有金執就一齊去,不過最緊要走得快!」
炒細價股方面,他提到有三部曲,第一及第
二件事就是「聽謠言」及「睇成交」,「一隻細價股,一日買到盡可能買佢turnover的十分一,如果佢突然跌五成,成交量唔夠,你根本沽唔到,沽唔到就
死喇!」莊友堅表明,聽完謠言看到成交之後,應該要「讀年報」,了解公司到底有多少NAV(每股資產淨值),「如果佢市值有10億元,但你睇年報,佢equity section得1億元,咁即係10倍P/B,仲買咩?」(註: 拿, 都算有"人性"架啦, 教大家點睇路





) 莊友堅最後提到,其實股票是實質情況加上人性,可以根據理論及個人看法去判斷,「估估,大家鬥估,總之人買你又買,但要沽得快過其他人,就一定掂!」
*編者按:文中「X街」為港式俗語。
莊友堅小檔案
◎ 現年58歲
◎ 1991年成立私人投資公司Capital Union及Hennabun Management,再買入大茂證券,改名中南證券
◎ 1987年轉到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任職董事、再轉到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任職董事總經理
◎ 1985年回流香港,加入渣打銀行機構市場部
◎ 1979年獲得印弟安那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其後加入PNC Financial Corp.
◎ 1977年畢業於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生物化學系學士
http://www.scmedia.com.hk/scm_photos/CA ... 731057.jpg
2 : GS(14)@2011-10-10 22:16:08

堅叔,傻仔一問,可唔可以講下高寶兒是邊個7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3&tid=2033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1007156_C.pdf
(a) 承授人及授出購股權數目
承授人職位購股權數目相當於
趙少波執行董事兼主席10,000,000股股份
廖安邦執行董事兼副主席10,000,000股股份
陳澤鍇執行董事50,000,000股股份
陳英祺營運總監10,000,000股股份
鄭佩儀財務總監兼聯席公司秘書10,000,000股股份
于文鳳顧問100,000,000股股份
高寶兒顧問100,000,000股股份
黃蘊文顧問10,000,000股股份
據董事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全悉及確信,趙少波先生、廖安邦
先生及陳澤鍇先生為本公司執行董事,根據上市規則第14A.11條,彼等被
視為本公司之關連人士。
3 : GS(14)@2011-10-10 22:16:58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5307

由 hw » 週一 10月 10日, 2011年 4:39 pm
佢果個年代既 BT 真係好勁. 可能係corp fin 出身, 好多都好鍾意挑戰下官府既心態. 佢既滿足感除左贏股民錢之外, 就係要落"正奸"既面.

...
4 : greatsoup38(830)@2011-10-11 21:37:45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603637#p1603637
hw:

近來較為經典既有 "複方" 同 "魚煙"

長做既就係 "胡亂控股", "看機", "來腹", etc...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4857
...
前2日(5月6日),香港生命集團(8212,前問博控股)宣佈按盡力配售基準,以每股10仙,發行3.5616億股,集資約3,462萬,配售代理為中南證券。

金江股票位於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31樓,為Hennabun旗下企業,Hennabun則由漢基控股(412,前東峻(集團) 、大雄科技)、威華達控股(622,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民豐企業(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福方集團(885)等公司持有。
(或以上)包括馬斯葛集團(136)、威利國際 (273,前稱怡南、華匯控股、互聯控股)、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三龍集團(329,前金龍集團、如煙控股)、漢基控股(412,前東峻、大雄科技)、寶源控股(692,前正興)、福方集團 (885)、萊福資本(901)、合一投資(913)、德發集團(928)、南興集團(986)、麗盛集團(1004)、科地農業(8153,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匯創控股(8202)等,其往績劣不可聞,建議大家小 心迴避之。

...


無記錯呢座野係129起, 開頭賣散左, 佢係一層一層咁買返齊.
5 : greatsoup38(830)@2011-10-11 21:38:00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603637#p1603637
2003-11-3 HT
萊福股東及愛股 關係如蜘蛛網
本港上市的投資公司,既有董事會,又有在證監會註冊的投資管理公司負責投資事宜,在專業人士管理和層
層的監察下,其投資組合理應毌庸置疑。
  不過,近期因為股價異動,一度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萊福資本(0901),就接獲證監會函件,指稱萊福的「股
東以及投資組合之間,涉及非常密切關係」,究竟證監會是憑甚麼作出這樣的質疑?
調查持股分布 3個月後完成
  萊福表示會應證監會要求,調查公司股份所有權,預期3個月後完成,之後會對證監會的指稱作出回應。但在此
之前,翻查萊福已披露的資料,是否又能看出個端倪?
  萊福現時最大股東為互聯控股(0273),互聯透過Hennabun Management Inc持有萊福23.24%。
  截至上月24日,萊福的投資組合,持有本港的上市投資股票,大概可以分為7大類(見附表)。當中佔最大分量
,要算是渝港國際(0613)一系4隻股票。萊福持有渝港系股份市值達3,674.93萬元,佔投資組合的27.09%。翻查資
料,看不出渝港系股份,與萊福和互聯之間有甚麼瓜葛。但萊福投資組合其餘大部分股份,互相之間竟又或多或少
有點關連,若以圖表示意的話,關係之複雜,恐怕可以編成一個蜘蛛網(見附圖)。
  首先萊福本身就持有其主要股東互聯986萬股和401.76萬元的可換股票據,雖然986萬股僅佔互聯2.67%,但這批
股份加上票據的市值,就佔萊福投資組合的11.68%。
莊友衡昆仲 間接持萊福
  至於另一隻佔萊福投資組合達21.3%的泛海酒店(0292),其最終控權股東匯漢投資(0214),據萊福自己披露
,原來也是互聯的股東。
  萊福另一批佔投資組合11.45%的兩間公司股份,漢基控股(0412)和中國科技(0985),兩者本身已經有點關
係。中國科技持有漢基6.04%,而持有中國科技的主要股東之一羅琪茵,亦持有漢基6.3%。但中國科技的最大股東
,持16.53%的莊友堅,原來又是互聯主席莊友衡的兄弟。
  就算萊福另外持有的兩隻股份,和成國際(0651)和旗下持34.87%的寶福集團(0021),和成的前主席趙渡
,以往也曾出任中國科技的主席;甚至互聯也曾經是和成的股東。
  另外,上面提到的羅琪茵出任董事的139控股(0139)和任主要股東的合一投資(0913),也被收納在萊福組合
中。
合一投資組合 「熟口熟面」
  但最耐人尋味的是,同樣是上市投資公司的合一,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投資組合,竟然也包括了一系列相熟的
名字:互聯、漢基、萊福、確利達(1224)、和泛海國際(0129)。這5項投資,共佔合一投資組合的22.87%。
  以上種種盤根錯節的關係,究竟是來自一連串的巧合,抑或有其他原因呢?事實上,證監會除了對萊福股東與
投資組合表達關注外,早前也曾經直接勒令萊福停牌,指萊福「股份的市場有欠秩序及公平,倘若繼續買賣,可能
會損害投資公眾人士的利益」,用詞之嚴厲,實在罕見。
  不過,自萊福於上周四復牌以來,短短兩日,股價已由停牌前的1.34元,急跌至上周五的0.43元,幾乎打回原
形。
■本報記者
6 : GS(14)@2011-10-13 22:27:17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5307&start=30
由 hw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9:51 am

  KelvinY 寫:價值投資第一樣野係講財務同會計嘅安全性... 點諗呢堆股都唔係安全掛... 隔一陣又供股又向下炒。



安全性既其中最重要考慮你管理層既 quality, 財務報表好靚, 但management 唔識用同亂用一樣會死得好慘. 買股票除左買行業, 品牌, 產品, 概念, 更重要係 management 究竟知唔知自己做緊乜. 見過好多廠佬, 上左市多左筆錢唔識用, 結果亂用, 洗哂玩哂既更不計其數啦.

"唔識咪請人做囉" 呢個想法係咪咁易 execute 呢? management 肯專注一種業務其實好重要, 不過投資者一般都係短視, 最好今日買聽日賺, 所以令到好多實業股都無人睇. 反而無厘頭一個消息炒鑊金既就個個讚好.


由 阿牛2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10:05 am
莊X堅是一個好老細, 對員工好好, 至於莊X堅同佢的股票, 只係賭主, 同賭仔之間既關係了HAHA :inv168_01:


文章由 hw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10:08 am

  阿牛2 寫:莊X堅是一個好老細, 對員工好好

可能只係某幾個

由 阿懵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7:52 pm


我算好彩!? o係威利身上都賺過40%左右.

另外, 一間賺到錢o既公司, 如果非必要, 係唔駛搞上市.


文章由 greatsoup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10:02 pm
我無話抵買呀,不過個資產負債表真是好靚,今年份野無咁好睇,上年好睇好多...
7 : GS(14)@2011-10-13 22:27:49

文章由 greatsoup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10:03 pm
最少上市的時候報表要賺錢,但是之後你做垃圾場無人理的...佢成日話被迫,呢句可圈可點,佢又話中南無上市,呢句是大話中的大話


文章由 greatsoup » 週四 10月 13日, 2011年 10:05 pm

最近隻475就是例子,明明好多錢,派下買下做下無晒,最後賣埋個殼

我最憎就是大股東注資,炒炒炒,真是好好咩...
8 : GS(14)@2011-10-15 15:00:52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605771#p1605771

咁佢唔算刻薄既, 好多呢d福利野佢都係跟殼王同李生學既. 殼王以前觀塘總部, 有一層係比員工, 有個gym係, 同埋幾部 microwave 比員工叮飯, TV同大利市會在午飯時間開一小時. 5點鐘經理級以上會有下午茶, 佢請左個潮江春既廚坐陣, 平日高層可以在頂樓食lunch, 星期六都係食埋先放工, 有時請客都係返去食. 不過一場金融風暴就令果層變左office, 個師傅無幾耐都走埋, 變返由茶水阿姨出馬私房菜.

"You賤"人工出手唔係高, 但係又未致使到你成日會有離心. 不過同所有華資一樣, 去到大數都係拖得就拖, 所以近年個市好左佢都走左幾個得力.

福利同出手聽講其實"羊生"仲好, 不過好人好姐一般都唔敢上船囉.

至於本雜誌... 話唔定係"馬寶道"出既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26

不甘遭洪永城喪鬧黃翠如向唐詩詠投訴

1 : GS(14)@2016-09-01 06:24:25

又係黃翠如洪永城(Tony)again,不過今次冇摩天輪做佈景,亦都冇阻住巴士上落客,因為佢哋昨日係去咗電視城,為新劇試造型。同場仲有黃浩然、傅嘉莉、陳煒、莊思敏等等。今次翠如BB同洪永城合演夫妻,男方大讚翠如有喜感,又話自己喺喜劇drama上節奏感比翠如差;翠如就猛話唔慣拍鬧交戲,最唔慣係洪永城會鬧贏佢。洪永城自認喜感唔夠,但佢絕對係一個認真人,就連翠如都頂佢唔順,投訴洪永城拍鬧交戲嗰陣好惡同好用力:「太惡喇!將私人恩怨擺晒出嚟!」洪永城聞言竟然話係要發洩喺佢身上!咁變態?翠如話:「有次Tony(洪永城)鬧多咗我,之後我打俾Natalie(唐詩詠),將對Tony嘅發洩話佢知,Natalie話佢就係0架喇!」咁拍嗌交戲之餘都有親熱戲,咁點?黃翠如話覺得難,洪永城就話一般般:「因為我好多情感,容易投入。」睇得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01/197563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31

人比人心有不甘前全國冠軍淪為抑鬱流浪漢

1 : GS(14)@2017-01-14 07:54:20

曾經是16歲齡段的全國網球男單、男雙冠軍,原來與高鵬、公茂鑫、孫勝男等運動員屬同一梯隊的董財康,近日被發現患上抑鬱症,更被發現成為流浪漢,要靠好心人送食物維生。網上照片顯示,董財康現在留着長髮,衣衫襤褸,在破舊的房屋居住,對於前往送食物、探望的人,不太理睬。沒人知道董財康的確切年齡,也不知道他的家人在哪。據報道,董財康曾入選過4世界少年網球錦標賽的名單,是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重點培養對象。但因為過早退役當教練,眼看自己隊友飛黃騰達,參加各種比賽,自己卻只能當個小教練,董財康因而患上抑鬱症。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3/198956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