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星紮堆新三板:楊麗萍公司估值54億 楊冪買了家企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6/152390.shtml

楊麗萍

i黑馬 楊博丞 10月16日報道

2015年,新三板的爆發也帶來了“娛樂產業資本化”浪潮,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文化類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新三板的顏值也隨之飆高:楊冪、楊麗萍、羅海瓊、陳魯豫……

在登陸新三板的眾多明星中,更為突出的一個現象是:這些明星已經不單單是入股某一家企業,以此獲得股權收益,而更多的是以一名創業者的角度出現,比如知名舞蹈家楊麗萍、前央視主持人曲向東、時尚造型師李東田等,而其中部分公司,當年還曾經被主板市場拒之門外。這說明的,不只是男神女神們不僅有顏還有智商,而是表示,新三板這塊造富平臺門檻低、機遇大,文化娛樂行業熱度不減,i黑馬盤點的這些明星們中的創投小能手們,已經搶先開始行動了。

能量影視掛牌:陳魯豫、周立波續寫創富夢

近日,曾經IPO首發未通過的能量影視公布,選擇掛牌新三板市場。而能量影視多款欄目的成功打造,與其旗下陳魯豫、周立波等名嘴不無關系。

在能量影視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陳魯豫和周立波出現在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作為公司股東兼董事,陳魯豫在2010年以1.37元/股的價格認購公司325萬股,目前占公司總股本的4.56%,為公司第五大股東。而周立波在2011年開始突擊入股,參與兩次增資後,一舉位列前十大股東,目前持有公司2.81%的股份。

去年10月,能量影視因未能通過創業板的第24次發審會而就此告別A股市場,位列前十大股東的陳魯豫億萬富姐之路就此擱淺,而此次公司轉攻新三板,在業內人士看來,陳魯豫、周立波的資本創富故事將在新三板續寫。

楊麗萍:靠個人品牌撐起一家估值54億的公司

最值得一提的當屬舞蹈家楊麗萍,她在舞蹈這塊土壤上種下了一個公司——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文化),該公司已在2014年率先登陸新三板,號稱新三板“演藝企業第一股”。作為雲南文化的實際控制人以及公司最寶貴的無形資產,楊麗萍舞動新三板的資本故事曾引起廣泛關註。

楊麗萍目前直接擁有雲南文化59.4%的股份,並通過楊麗萍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間接擁有9.975%股份,股份總占比達到69.375%,成為絕對的控股方。在借殼*ST天龍失敗後,雲南文化在去年通過新三板敲開了資本市場之門。這家主營雲南民族舞蹈劇的公司,主要劇目就是依靠孔雀女神楊麗萍成名的《雲南映象》、《孔雀舞》。但是,就是因為貼著楊麗萍的標簽,公司的三輪定增都顯得異常火熱,公司做市後股價更是一度大漲11.7%。

收購西安同大:楊冪“買買買”的資本布局

10月12日晚間,一則公告吸引了新三板論壇的註意,西安同大公告稱,下屬子公司霍爾果斯嘉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擬通過受讓海寧嘉行天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對電影《我是證人》40%投資份額的方式,投資該部電影。

熟悉楊冪的人對嘉行天下一定不陌生,該公司前身是楊冪工作室,是由楊冪和兩位經紀人曾嘉、趙若堯在2014年出資成立的。那麽,西安同大、嘉行天下這兩家公司之間有什麽關系嗎?

通過公開資料i黑馬發現,就在上個月29日,西安同大被一家名叫西藏嘉行四方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的基金收購。西藏嘉行以85萬元收購了嶽峰持有的西安同大50萬股股份,加上此前西安同大向西藏嘉行增發的550萬股,西藏嘉行持有西安同大股份的比例達到37%,上位西安同大第一大股東。

9月30日,西安同大宣布設立全資子公司霍爾果斯嘉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本為300萬元,並將開展與影視行業有關的業務。結婚生子、創辦影視公司,已是人生贏家,但顯然具有商業頭腦的大冪冪並不滿足,在新三板上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資本布局。

曲向東:艱辛“玄奘路”探索體育文化盈利模式

馬東創業了,張泉靈去做投資了……央視主持人紛紛離職搞創投的風潮正強勁時,曲向東已經悄然帶著行知探索出現在新三板上了。曲向東是前央視著名主持人,2005年辭職,帶著夫人一起創業,創立了“玄奘之路”系列品牌活動,包括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戈壁成人禮等一系列體驗式文化賽事、體驗式旅遊項目等。十年努力,行知探索也因此成長為一家年收入8000萬元的公司。曲向東在做主持人時結識的一眾名人也加入了玄奘之路的活動中。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曲向東的創業之路一帆風順。盡管有了活動門票收入,但盈利,看來仍然是這位媒體人創辦的文化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

i黑馬從《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發現,這家公司與探路者簽訂了一份協議,探路者購買其全資控股子公司極之美的56.52%的股權,成為最大的股東,也是極之美的實際控制人。協議約定,未來三年,極之美實際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不低於 25%,2015-2017累計實現凈利潤不低於人民幣1350.40 萬元。若達不到要求,行知探索將將差額部分無償轉讓予探路者。因此,極之美的業務在2015年4月之後不再並表。公司財報也因此呈現虧損狀態。掛牌新三板,也希望能夠給公司實現盈利帶來更好的幫助。

張紀中:火線入股華人天地

張紀中,制片人、監制、演員。他制作的每部武俠電視劇,都有其獨特的構思,他是個“成功而幸運的商人”和“敬業的工作狂”。但是,他同時也是個極具眼光的商人。除了自己控制的三家影視公司外,張紀中還參與了影視制作公司華人天地定增,在年初踏入新三板市場。2月11日,華人天地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以12元/股的發行價向4名投資者進行定增,定增對象之一就是張紀中。

在彼次增發中,張紀中斥資180萬元認購了華人天地15萬股股份,不到半年的時間,張紀中就通過華人天地獲得浮盈270萬元。

孫紅雷羅海瓊:青雨傳媒持股市值已漲過11

孫紅雷、羅海瓊也是新晉的新三板明星股東。同樣曾經在A股IPO失敗的青雨傳媒在4月向新三板遞交了公開轉讓說明書,其中孫紅雷持有150萬股,占比3.07%,為第八大股東。

藝人羅海瓊在2011年就已經潛伏入股。今年7月3日,青雨傳媒已經正式在新三板掛牌,孫紅雷出席在掛牌現場,而以青雨傳媒29.99元的開盤價計算,孫紅雷的150萬股市值已達4499萬元,收益率高達1165.4%。

李東田:東田時尚沖擊新三板,呂燕、尚雯婕是股東

東田造型創始人,中國“彩妝教父”,曾擔任過《紅粉》、《有話好好說》、《雷雨》等多部影視作品的首席化妝師工作,是國家級造型師、德國哈蘇公司高級客座講師、世界知名品牌資生堂SHISEIDO的首席彩妝顧問。但曾幾何時,東田時尚在進軍時尚圈的同時,又開始向資本市場進軍。近期,東田時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提交了招股書,謀求登陸新三板。

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i黑馬查到其公布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作為國內知名時尚造型師李東田旗下以提供美發造型為主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東田時尚麾下擁有東田造型、D.T東田發型空間、D-Space東田運動、DMD東田專業攝影等品牌。如無意外,李東田和他的東田時尚將於近期正式在新三板市場掛牌。

i黑馬通過其官網公開數據顯示,東田造型目前已經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及美國紐約開設了55家店。申報文件顯示,東田時尚營業收入維持在2-3億元,毛利潤則在90%以上。值得註意的是,報告期內,東田時尚的資產負債率逐年提升,分別為31.98%、42.02%和43.93%。對此東田時尚解釋稱,主要是公司擴大業務規模,增加了經營性負債。

而在東田時尚的員工持股平臺——北京東藝文化發展中心(持有東田時尚5.69%股權)投資者名單中,出現了呂燕和尚雯婕的名字。看來,東田時尚如若掛牌成功,這份新三板明星的名單,還要繼續加長。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博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46

城會玩!馬斯克開了家“無聊公司”,還上推特為挖掘機征名

除了眾所周知的特斯拉和SpaceX,以及新近創辦的腦機接口技術公司Neuralink,傳奇企業家馬斯克名下還有一家“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這家公司專註於利用地道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2016年12月,馬斯克被堵在路上了,於是他發推文說:“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造一臺隧道挖掘機,開始挖隧道”。不到1小時,這個項目正式命名為“The Boring Company”,而在2小時後他再次發推:“我們真的要開始挖隧道了。”

2017年3月,馬斯克的推特賬戶中出現了一張照片,一頂有著“The Boring Company”刺繡的鴨舌帽。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隧道工程是馬斯克開的一個玩笑。然而,鴨舌帽和T恤通常是初創企業正式成立的標誌之一,因此有人認為這個隧道工程極有可能是真實的。

2017年2月,馬斯克在SpaceX的停車場挖了一條“demo地道”。4月,SpaceX一名員工在Instagram上貼出了一張該公司首部地道挖掘機器的照片。

關於這家公司的最新進展是,當地時間周四,這位高調的企業家在推特上為“無聊公司”的地道挖掘機器征名。他首先發了一條推文說:正在為我們的第一個挖隧道機器想名字……

後來自己想了一個:或許可以叫“終極無聊機器二代”:

網友也是各種腦洞大開。有人說,應該直接叫“無聊機器”(Boring Machine),馬斯克回複說:這個不錯(Good One)。還有比如“拉長機”(The Elongater,與馬斯克名字“Elon”形似)、“汙掘機”(Dirt Diggler),還有甚至提議直接用表情包做名字的。

據CNBC報道,上周“無聊公司”發布了一段展示隧道建成後情景的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25

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沒然後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01/165448.shtml

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沒然後了
懂懂筆記 懂懂筆記

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沒然後了

除了大龍之外,在國內餐飲圈有不少“網紅店”都轟轟烈烈地誕生,然後又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排隊”策略或許加速了小店“從小做大”,但是這種加速也讓很多店更快走完生命周期,能抗住衰退並且持續良性發展的的確不多。歸根結底,就是“口碑”與期待值巨大的反差所導致。

來源 | 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作者 | 醬雄

排大隊,排幾個小時的大隊,就是為了一杯飲料或者一塊面包。這事兒奇怪嗎?

真的不奇怪,自打網絡和社交媒體火爆之後,某某店門口幾十上百人排隊,等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只為了那夢中一票難求的“美味”,真的不叫事兒。

“看到網上許多評論說那家酥餅店很不錯,也有朋友‘安利’,所以就去買了。”同事Amy在一家“熱門”餅店排隊近一個小時,終於買到了“長草”已久的酥餅,結果一口吃下去:“就是那麽回事兒,味道平平。”

那麽,有多少人曾被“排隊效應”裹挾過?

飲品店“某茶”、面包店“某雪”、糕點店“某師傅”......這些“網紅店”大排長龍的場面相信許多人都見識過,也有不少人去體驗了一把排長隊的滋味。

顯然,美食是最容易讓人跟風的,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的加持下,很多“網紅”店飛得又快又高。然而這些“網紅”店門前的火爆,真的是因為“品質高”嗎?有些“飛”上天又“摔”下來的“網紅”店,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麽故事?

一家剛剛“過氣兒”的潮汕美食店老板大龍(化名),或許會帶給很多人答案與啟發。

借社交媒體的“東風”開店,可以不用那麽“累”

1

“曾經有一次在綜合體樓下看到一條長龍,目測大概有80人左右,往前走一看,原來是一家面包店。”對於“排隊”這種饑餓營銷的手法,大龍向懂懂筆記坦言,自己是在路上隨手“抄”的,而這家“某雪”面包店,就是他創業最初的靈感來源。

作為潮汕人,大龍對於潮汕大地的美食一直很有自信:“從大學到上班,一直有身邊的人讓我帶潮汕特產,潮汕美食總是讓許多人‘一口難忘’。”

而在深圳這座城市,人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也有一大部分長期定居深圳的“潮汕人”。“他們大多都很少回潮汕,所以對於從小吃慣的潮汕美食就顯得十分饑渴,”大龍告訴懂懂筆記,他去過很多家潮汕美食店,多到幾乎關內的每個社區都會有一家,“但口味上參差不齊。”

“如果我開一家潮汕小吃店,或許會被淹沒的人海里。”作為一個年輕人,大龍似乎不願意用“老一輩”的方法來做美食,“因為那樣(成長)太慢了。”

自從看過了那家面包店“大排長龍”的場面之後,他就一直在想,如何也把自己的店也做得更“速成”更“社交化”一些。在與幾位夥伴商量之後,他們決定以美食之名,在深圳“搞點事情”。

說到開店,相信許多店老板都深有體會,尤其是餐飲行業,前期的選址、籌備、采購、裝修等步驟,就能夠消耗“半條命”。但決定“搞事情”之後,大龍和創業小夥伴並沒有忙碌這些,而是買了幾臺筆記本電腦,不停地“上網”搜羅新聞。

“作為一名潮汕人,你忘記故鄉的味道了嗎?”春節後,一篇很走心的文章在不少平臺上被大肆轉發,對於家鄉的思念,美食的渴望,以及在外遊子對家人的牽掛,戳痛了不少在深潮汕人的心。

這篇網文,就是出自於阿龍以及團隊小夥伴之手。全文並沒有提及阿龍他們想在深圳開美食店的事情,介紹的都是潮汕飲食文化與一種鄉情。“共鳴,我們要的就是那種共鳴。”對於這篇文章的傳播效果,阿龍提到的時候仍非常欣慰。

而過了幾天,無論是遊子還是已在當地安家的,很多潮汕人的朋友圈都齊刷刷地刷屏了另外一條推送:史上最全面的潮汕美食攻略。“覓食”是最容易引起食客好奇心的,這篇10W+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無論是否潮汕人,都開始在尋覓“最正宗”的潮汕美食的蹤影。

“最成功的一點是,我知道真的有網友買了動車(票)跑到潮汕去吃當地小吃,回來還寫了攻略。”大龍告訴懂懂筆記,這一番“轟動”只因他在文中將美食的口味進行了一番詳盡分析。而且身為潮汕人的他,最知道這個群體感興趣的詞——正宗。

隨著“正宗”的話題不斷發酵,大龍和團隊也連續推出了好幾個相關的話題,在深圳“潮人圈”掀起了一股“覓食”潮。而這時,感覺話題熱度差不多了之後,大龍和團隊開始籌備開店了。

“當時貸了20萬,這個數字在深圳開家餐飲店是標配。”大龍說,店鋪的選址選在人員密集的社區附近,兩公里內有綜合體、高檔寫字樓,這樣可以保證有足夠的人流量。經過一個月的“折騰”,大龍這家主打潮汕美食的店開起來了。

“這時候,該把話題的熱度降下來了。”開了店之後,大龍把“主勺”的位置交給了自己的叔叔,自己又帶著小夥伴繼續“折騰”去了。他們打算把之前網上的熱度,逐步引導並“指向”到自己的店鋪來。

此時,深圳當地的“美食圈”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暴擊”。大龍他們在網上的“威客平臺”,先後花了近三萬塊錢,雇了一大批“水軍”。

水軍的工作是要將大龍他們之前所發布的關於美食的文章一篇篇評論“回來”,內容都是指向大龍開的店,里面有最正宗的潮汕美食。還有一部分的“水軍”刷遍了各大美食點評的平臺,刷爆了各大深圳旅遊攻略。多的時候只要關於吃的帖子下,都有他們的“安利”。

“看到網上推薦,慕名而來的食客越來越多,但當時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大龍覺得,雖然讓“托”這麽一捧,生意著實好了許多,甚至有不少消費者打電話詢問店家具體位置,但他總覺得沒有那些“某茶”或者“某雪”的火爆帶感。

對於大龍來說,他的本意就是想借“社交媒體”這風口,把自己想做的買賣吹“脹”起來,這思路現在看來並不稀奇。雇傭“托”在網上刷“存在感”已經成為餐飲行業公開的秘密,試問又有多少“網紅店”不靠炒作就能紅起來的呢?

這一招之所以奏效,其實就是抓住了大部分人的從眾心理。而在網上看到某些茶飲店需要排隊幾個小時,卻依然爆火的信息,讓大龍決定操作一把。

“排隊”=生意興隆?好奇心能讓資源變得稀缺

2

“每每光顧我們店的食客,我們都會給些小恩小惠的。”大龍告訴懂懂筆記,許多“吃貨”手頭必備的美食點評類應用,正在逐漸成為權威,如果想要讓更多的“吃貨”慕名而至,就要讓評價變得精彩。通過贈送一些小食和禮券,大龍讓食客們按照自己事先已經寫好的“評價”填寫。短短時間內,大龍他們就累積了大量的“好口碑”。

“當然也有‘不為所動’的人存在,覺得我們的出品沒有達到期望值,不肯填寫‘好評’。”對於這一部分顧客,他們只能“出點血”,甚至用免單的代價,讓人家給予好評。

零差評,全好評!這個成績讓大龍的潮汕美食店一時間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店,隨著送出去的“小吃”越來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但是那時候的顧客只能說‘滿’,卻不能說‘爆’,比起他們(某網紅店)差遠了。”大龍說。

就在一天晚上,謀劃已定的大龍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店里的桌椅撤掉三分之一。他說:“很多夥計一開始以為我瘋了,本來坐得滿滿的桌椅,為什麽要撤掉。”雖然疑惑,但大家還是照做了。

然而從第二天開始,一到中午和傍晚的用餐高峰期,店鋪都會出現“等位”的現象。這恰巧就是大龍想要的結果。一桌,兩桌,高峰時間甚至會出現六七桌等位輪候的情況。

“但這還不是我想要的盛況。”大龍表示,從網上的一些信息中,他了解到“兼職大軍”的存在。於是開始有人排隊等位時,他在兼職平臺雇傭的近30人“兼職大軍”開始上班了。

在一個周五傍晚,他第一次把30位兼職集體叫到店鋪外面排隊,與“領隊”談好的價格是每人100塊的酬勞,外加一頓30塊的晚餐。

就那一個傍晚,大龍店鋪外面的長龍排出了十幾米開外。他回憶,盡管天氣暴熱,但許多路過的人看到這里在排大隊,所以第一個條件反射就是:“這家店的東西好吃。”為了滿足好奇心,很多人想要嘗試一番,就跟著隊伍排了起來。

排隊的人“無心”,但大龍卻是“有意”。他找到了一些區域“大V”將這個排隊的場景“貼”到了網上、微博和朋友圈,也有食客主動拍下了排隊的場景發到朋友圈里。

一時間,這家打著“正宗”的潮汕美食店真的“爆紅”了,除了“潮人圈”里的奔走相告之外,許多深圳本地“吃貨”,也想品嘗一下這家店到底有多“正宗”。

慕名而來的食客越來越多,大龍就像瘋了一樣“享受”營銷帶來的“成果”,果斷撤去廚房里的兩位“顛勺”師傅之後,他終於滿意了。因為網絡發酵,減少一部分桌椅,再撤去兩位廚師,每逢“飯點”大龍的店外總能排起超長的隊伍。

“一環扣一環,最終的結果就會這麽火爆。”在大龍眼里,這樣的人氣熱度和隊伍長度,終於和“某茶”、“某雪”相當了,這時的他顯然有些“膨脹”。“我當時堅信我們會這麽一直火下去,做餐飲很累,但我們非但沒感受到,反而錢賺感覺挺輕松的。”大龍說。

這時候的大龍,已經開始構想“鋪滿”深圳,涉足華南了。

“物以稀為貴”,稀缺資源總能引發大量的關註與價值的提升,然而就吃一頓飯來說,還本談不上什麽“稀缺資源”。對於有實踐經驗的大龍以及很多“網紅店”來說,要做到的是“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

這事情揭開蓋子其實也不新鮮:既然不“稀缺”,那就人為的讓它“稀缺”!減少桌椅、減少人手、控制時間、網絡推動、兼職大軍......這一切都是有心人意圖制造“熱鬧”氣氛,造成“資源稀缺”的假象罷了。

“口碑”與現實反差,成壓垮“潮汕美食”的最後一根稻草

3

既然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店,大龍自然不會滿足於“現狀”。“在第一家店迅速回本的情況下,我們決定貸款再開分店。”大龍告訴懂懂筆記,因為一炮而紅,在潮人圈打響了名氣,所以他打算快速往連鎖方式發展。在他看來,某雪、某茶開了這麽多家連鎖之後,排隊等候的人還是絡繹不絕,說明這些方法管用。

“它們可以,所以我們也可以。”大龍對於連鎖經營的構想顯得自信滿滿。然而此時,他的危機正在逐漸“萌芽”。

就在第二、第三家分店先後順利開業之後,大龍和團隊全都“狂了”。可以說那段時間,除了BAT幾乎沒啥“事業”能夠入他們眼,至於“TMD”也都不叫事兒。

他們邀約了大量的網媒、紙媒對美食店進行報道,並馬上成立了餐飲管理公司,以“互聯網新潮菜”為名自我標榜。“這年頭,加上互聯網仨字就能飛。”這是大龍對於這個“標簽”的解釋。

但在某美食點評上出現的一條評價,卻成為大龍的“互聯網新潮菜”危機的開端。

“完全稱不上正宗,應該說是很難吃,沙茶太鹹,無米果(潮汕一種小吃)的皮都是酸的。”一片和諧的“點評”下,突然冒出了這麽個“異類”,大龍顯然很膈應。不過烏泱泱上千條的好評里,他覺得偶爾有一兩顆“老鼠屎”問題不大,也就沒過多理會。做“大事兒”的人,不在乎這些小節,大龍繼續打磨下一步“擴張”的戰略。

此時的大龍忽略了一個問題,因為生意太好了,店內饋贈的“好評”小食停止。隨之點評平臺上的低分評價,迅速在短短半個月里就多了起來,大多評論都是“不正宗”、“不好吃”甚至“變質了”。雖然門口排隊依舊,但是關註網絡評價的大龍此時已經感覺問題的嚴重性。

一方面,他將問題歸咎於負責廚房與采購工作的叔叔;另一方面,他覺得應該再次啟動“贈食”活動,通過這些小恩小惠快速提高點評平臺上的整體好評率。

就在他忙著處理這兩方面事情的時候,一位朋友截了一張群聊圖給他:有一位食客慕名從廣州趕過來,排了很久的隊,結果吃到的東西十分不滿意,表示和正宗一點都扯不上邊。

很不巧,這位食客不是普通的食客,而是一位廣州的美食達人,並且在華南美食圈里小有“名氣”。就在當天,這位食客就把大龍的店“懟”到了網絡上。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許多光顧過大龍店的食客也紛紛“發話”了,點評平臺、微信平臺、朋友圈、微博、同鄉群……一時間口誅筆伐:又貴又不正宗、這種貨色還要排隊、辣椒就已經很難吃了更別提……有些評論耿直得好像之前沒有因為贈食給過“好評”一樣。

“不知道什麽仇什麽冤非要這樣,但的確我們之前只顧著營銷和擴張,確實忽視了菜品的口味和品質。”大龍告訴懂懂筆記,經歷了8月底的“差評”事件後,現在店里的人氣越來越少。

“我們也加強了內部管理,開始做更大的優惠活動”,但是大龍發現,即便在各大平臺做了大量團購活動也是徒勞,差評的勢能仍在發酵。更不可思議的是在某點評平臺上推出的“霸王餐”活動,有兩個免單名額居然沒有人認領。

最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人氣已經下來了,但點評平臺上依舊絡繹不絕有人給“差評”,而且都說的跟真的一樣,連圖片帶文字的。

“不管是惡意還是真實,我知道我們現在‘紅’轉‘黑’了。”大龍說,從9月初到現在,三家店鋪每天都只能維持正常的收支平衡,而隨著在“潮汕圈”的名聲“臭”了之後,他還不知道接下來食客會不會更少。

那麽,該琢磨一下除了排大隊的其他方法了

4

除了大龍之外,在國內餐飲圈有不少“網紅店”都轟轟烈烈地誕生,然後又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排隊”策略或許加速了小店“從小做大”,但是這種加速也讓很多店更快走完生命周期,能抗住衰退並且持續良性發展的的確不多。歸根結底,就是“口碑”與期待值巨大的反差所導致。

原本沒有那麽高的期待值,一旦你鋪天蓋地把所有人的胃口吊起來了,用戶的期待值會遠遠超出你實際產品能提供的滿足感。火起來容易,掉下去會更快。

網紅店的“紅”並不一定代表其出品的品質就一定上乘。相反,有一些“網紅店”把所謂的“預算”都花在“刷”口碑和做營銷上了,其出品價格必定包含了這一部分的營銷成本在里面。

羊毛出在羊身上。店家要麽通過擡高價格讓消費者為此買單,要麽降低成本導致品質降低。久而久之,當真正的消費者發現“網紅店”的出品並沒有相應“價值”,就會回歸理性。

兩天前,大龍再次經過那家曾經大排長龍的“網紅”面包店時,發現隊伍已經不像當初那麽熱鬧了,正在買單的人寥寥無幾。百無聊賴的他索性排隊買了一個面包,拿到手後咬了一大口:“謔!好硬啊。”

口碑 網紅營銷 喜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9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