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蘇寧逼近千億市值真相:張近東弘毅解套 高管踩點增持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9/3031619.html
旱逢甘霖。必有蹊蹺?

蘇寧云商(002024.SZ)在近期宣佈擬開展銀行業務因素的影響下,9月24日收盤漲至近期高點13.21元,市值達975億元。此後兩日,其股價有所調整,26日收報於11.77元。而在6月25日,公司股價盤中曾低至4.56元,對應市值為336億元。這只中小板曾經的熊股,不足百日市值增長近三倍,迫近千億元。

如今蘇寧云商的股價,已基本恢復到去年7月完成定增時兩大認購方——張近東全資子公司南京潤東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南京潤東投資」)與北京弘毅貳零壹零股權投資中心(下稱「弘毅投資」)的認購價12.15元。彼時,市場對兩者願意堅持以高於市場價約30%的價格完成定增頗有疑問,經過一年多的曲折變化,股價上漲對於市場或許已具說服力。

對於張近東而言,由於股價不斷下滑導致不得不追加質押股票的尷尬也基本消失,他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也明顯緩解。

近期這一波大漲中,記者亦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久,公司高管兩次增持顯得非常精準,增持股份至今浮盈4813萬元。

張近東曾被迫追加股權質押

「這一輪股價上漲前,蘇寧股價長期下行給張近東的壓力頗大。」9月26日,一位長期關注蘇寧云商的北京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讓時間回到2012年7月7日,蘇寧云商股票簡稱尚為「蘇寧電器」。

彼時,公司稱已完成2011年非公開發行,發行股份將於7月10日上市。有意思的是,其每股定增價12.15元相對該股當時8.5元的市場價高出近30%。

原本參與定增的還有新華人壽。但後者在30%的差價面前,最終未選擇參與。由此,蘇寧電器的發行數量由4.53億股降至3.87億股,募資也由計劃的55億元降至47億元。

彼時,針對外界疑問,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稱,投資蘇寧是基於價值,弘毅並不是要掙二級市場的錢,所以弘毅並不關心二級市場的表現。「今後蘇寧的股價會比12.15元高多了。」

為認購非公開發行股份,2012年6月上旬,張近東將其持有的63,050萬股股份進行質押,佔總股本的9.01%。張近東原本持股比例為 27.9%,認購完成後,張近東直接及間接持股的比例增至30.34%,弘毅投資則持有1.34%。按約定,參與發行認購的股份需鎖定36個月。

定增完成後,蘇寧電器繼續下行。弘毅是否不關心蘇寧電器二級市場的表現外界不得而知,但股價下行給張近東帶來了可見的壓力。2012年8月上旬,蘇寧電器跌至約6.5元。蘇寧公告稱,因近期股價波動,按前期與信託簽署的相關融資協議的規定,張近東追加質押44200萬股。

「追加質押股票要看雙方約定,一般是在股價跌了20%以後。」9月26日,一位北京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按前述兩個時點的股價,相差確實約20%。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表示,在每股6.5元時張近東進行了追加質押,2013年6月25日每股4.56元時,如果股價繼續下行,張近東可能還要追加質押。

實際上,彼時張近東可供質押的股份已然不多。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截至6月底,張近東的持股19.5億股,其中14.2億股均已質押。

但從6月25日的低點開始,蘇寧云商逐步上漲,9月24日到達收盤價最高點13.21元。

對於張近東與弘毅投資而言,股價的回暖或是對此前市場疑問的最好回應。9月22日-24日,在深圳「弘毅投資2013全球年會」上,張近東稱,「最近一年是蘇寧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我們與弘毅共同經歷了資本市場的考驗」。

如今,張近東在股權質押上的壓力明顯緩解。據蘇寧云商2013年半年報,由於張近東部分股票質押已解除,截至報告披露的8月30日,張近東質押公司股份數僅為約7.6億股。

高管精準增持

8月23日是蘇寧云商這波股價上揚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日,公司公告稱,其積極開展銀行業務的相關申報工作。目前公司已向相關部門遞交初步的設立意向方案,但由於民營銀行設立配套的法規制度需進一步明確,公司上報方案也需根據後續出台的相關細則優化和完善,銀行設立事項尚需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與審批。

「蘇寧云商近期大漲,跟宣佈積極開展銀行業務關係最大。」9月26日,兩位關注蘇寧云商的券商分析師均向記者表示。

前述私募人士則稱,雖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一開始幾年很可能無法盈利,但在目前的市場情緒下,該因素具有明顯的刺激性。此外,蘇寧云商的轉型也是個足夠有想像力的故事。

8月23日,公司股價上漲6.11%。此後,繼續上行。「後面的上漲有些出乎意料,基本脫離基本面。我近期去路演,一個基金經理跟我說他主要是通過技術分析買入的蘇寧云商,我笑他太沒節操了。」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公司股價上行給力,但記者發現,在擬開展銀行業務重磅消息發佈前不到一個月內,公司高管兩次增持,其在股價上漲路上的埋伏顯得非常精準。

據公司公告,7月15日,蘇寧云商副董事長孫為民、總裁金明、副總裁孟祥勝、副總裁任峻(合稱「管理層」) 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於7月15日合計增持5,451,847股,佔股份總額的0.074%,增持均價為5.29元,增持總金額為2,884.39萬元。

7月16日,增持繼續。公司管理層又合計增持2,032,100股,佔股份總額的0.028%,增持均價為5.47元,增持總金額為1,111.23萬元。

若以9月26日的收盤價11.77元計算,蘇寧云商管理層7月份兩次增持股份的浮盈已達4813萬元。

此前,公司管理層有過增持。2011年12月13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間,公司管理層與其他合計12名核心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彼時的增持均價為8.486元與8.438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中旬兩次增持的時間與8月23日相距不到1個月,蘇寧云商的高管是否提前獲知公司擬開展銀行業務的信息?

實際上,8月23日並非市場獲知這一信息的第一時間。8月21日,就有報導稱,蘇寧云商正向有關部門申請設立「蘇寧銀行」。蘇寧方面確認了此消息,並表示此舉是為響應國家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當日,蘇寧云商上漲8.43%。

「7月份的時候,蘇寧云商就與很多買方密集地一對一交流,交流公司的相關規劃。當然,準備開展銀行業務這一點可能並沒有涉及。」7月26日,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前述北京私募人士向記者證實了該分析師的說法。他認為,對於公司高管而言,擬開展銀行業務這樣重大問題的提出需要時間醞釀,他們很可能提前知道。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7月26日聯繫蘇寧云商,公司方面稱因流程限制,當日無法給相應的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5

民生銀行,蘇寧云商,中聯重科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2m7.html

昨晚瀏覽了三個公司的季報,民生銀行、蘇寧云商、中聯重科,很有意思,三家公司公告的業績都不及市場預期。

我最關心的是民生銀行,我持有民生銀行,民生A股和H股都有,加起來比我持有的興業銀行A股還多,除了這兩隻股票,我還持有中國平安和平安銀行。平安銀行是9月底賣出招商銀行換的。嗯,原來說過我的持股情況,只是這次換股沒有提及。我發現,在網上曬自己的持股情況和買賣操作很時髦,以前我也幹過這種事情(今天還在干,呵呵),但我又發現,這樣做對我來說不合適,會影響我對標的物的看法,也容易誤導別人,所以,以後我會儘量不去幹這種事。

民生銀行三季報不及預期,讓人有些納悶。這個結果在最近的股價上已經有了反應,從最近的股價看,別的銀行股「龍抬頭」了,民生銀行總是抬不起來,猜也能猜到季報可能不及預期。我看了一下季報,是第三季度利息支出偏大造成的,至少比正常狀態大了10來個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難道是6月底開始的「錢慌」造成的?季報中提到了利差收窄,感覺還是籠統了一點。我以為,除了突然的利息支出偏大,對於民生銀行來說,別的都不是什麼問題。嗯,但願民生銀行業績不及預期是臨時原因造成。

2012年1月,我跟Y聊起蘇寧,告訴Y如果想買股票的話,買點銀行股,還可以買點蘇寧。Y照我說的辦,那是蘇寧大跌之後,Y買的價錢是8塊多,之後漲了,Y沒賣,然後又跌,Y在2012年8月6塊多的價格補倉,成本攤到7塊錢,沒想到今年6月跌到4.56元。我感覺很內疚,要知道,我自己沒有買,要是我也買了,心裡還平衡點。Y倒是不急不慌,一直拿著,在11塊多賣掉。好在沒有讓Y賠錢,不過,從這件事情得出一個經驗教訓,推薦股票這種事情不能做。

2012年初的時候,我對蘇寧還是有些好感的,當時我在做房地產顧問,代理的項目就引進了蘇寧電器。我們引進的蘇寧開業後,效果不好,蘇寧的管理方總說賣場做熱需要一個過程,我不太認同,那時候整天在蘇寧逛,我發現這家公司的管理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具體就不多說。當然,蘇寧遇到的主要問題還是來自互聯網的衝擊,張近東這幾年一直在努力調整,把公司名稱也改了,但效果不明顯,也許出效果還需要一個過程吧。最近蘇寧好消息不斷,真的很「巧」,股價一飛衝天,然後進入調整,感覺撐不住了,就有好消息出來。我實在弄不明白,收購PPTV有什麼好處,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反正,這種股票我暫時還不想去碰。

至於中聯重科,我實在沒有研究,只是覺得抓陳永洲的時間似乎很「巧」,趕在利潤下滑的季報公佈前,要是季報公佈之後再抓,會是什麼結果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07

蘇寧互聯網概念如何落地

2013-11-04  NCW
 
 

 

基金銷售、銀行、團購、虛擬運營商及視頻業務,蘇寧近半年成為十足的概念股。但這盤從傳統零售商轉型的高難度棋局僅靠概念遠遠不夠◎ 本刊記者 朱以師 何春梅 文zhuyishi.blog.caixin.com|hechunmei.blog.caixin.com 蘇寧的股價坐上了過山車。10 月31日,蘇寧雲商(002024.

SZ)發佈三季度財報,首次出現單季度虧損。當天收盤,蘇寧雲商封于跌停板。很難想象,這只股票在兩天前剛因一樁收購案漲停。

10月28日,蘇寧雲商宣佈,聯合弘毅投資以4.2億美元收購 PPTV。其中,蘇寧出資2.5億美元,占股44%;弘毅出資1.7億美元,占股約30%。一個是正在向互聯網掙扎轉型的傳統零售業公司,一個是落入第二梯隊的視頻網站,看上去相距甚遠的二者居然走到了一起。受此消息刺激,蘇寧雲商股價在10月29日封于漲停。

蘇寧雲商副董事長孫為民表示,收購 PPTV 符合其向互聯網全面轉型的“一體兩翼”戰略。

所謂 “一體兩翼” ,即以互聯網零 售 為 主 體, 打 造 O2O(Online to Offline)的全渠道經營模式和線上線下開放平台。

蘇寧在2013年年初由“蘇寧電器”更名 “蘇寧雲商” ,打出了向互聯網轉型的旗號,但半年多來股價仍持續低迷。直至8月初股價開始異動,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概念節節升高,到10月初,股價距離6月份的最低谷時漲幅超過了210%。推波助瀾的概念包括——線上線下同價,拿下基金銷售結算牌照,申報籌建蘇寧銀行,申請虛擬運營商等,而最新的PPTV 收購,則是時下最炙手可熱的移動互聯網入口概念。

但蘇寧最新交出的三季度業績,卻讓狂熱追隨的投資者們從雲端的想象墜回現實。營業收入、淨利潤、毛利率等關鍵指標都呈下降趨勢,這足以給蘇寧敲響警鐘,從傳統零售向互聯網全面轉型,僅靠概念和戰略規劃還遠遠不夠,更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落地執行。

向 PPTV要流量

蘇寧易購的 Alexa 排名,好的時候能到全球前100,壞的時候在10萬名之外。

究其原因,是蘇寧的大規模促銷和廣告投放帶來的短期大流量,但未能形成足夠的品牌和用戶忠誠度。換言之,蘇寧的確急需一個穩定的流量來源。

一位接近蘇寧管理層的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蘇寧清楚自己的這一需求,幾乎看過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門戶、搜索、社交網絡和視頻都能帶來流量,但門戶和搜索格局已定;而社交應用太多,風險比較大。蘇寧最終認定,視頻是互聯網用戶的剛性需求,也是其最為可行的路徑。

蘇寧雲商高級副總裁任俊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確定視頻戰略後,蘇寧就開始了對行業的調研和溝通。2012年10月份,蘇寧與 PPTV 公司 CEO 陶闖見了第一面,2013年三四月確定了大方向,並與 PPTV 公司總裁姚欣商談,之後再也沒有接觸過其他企業。

一家視頻網站人士證實,2012年底,蘇寧相繼接觸了 PPS、PPTV 和迅雷等多家網絡視頻公司。PPS最終以3.7 億美元的價格被百度收購,與愛奇藝合併。PPTV 則在輾轉接觸了蘇寧、阿里巴巴、湖南衛視、搜狐等諸多買家之後花落蘇寧。

蘇寧收購之前,PPTV 共進行過五次融資,在2011年獲軟銀2.5億美元融資時,整體估值超過7億美元。但視頻行業在版權內容、網絡帶寬上投入巨大,PPTV 的融資很快被燒完。2012年年底開始,PPTV開始頻繁接觸各方投資人。

其中一個計劃是與PPS合併,進而再從軟銀獲得投資。但這一計劃因PPS的激烈反對而告吹。

截至蘇寧收購前,PPTV 管理層持有約42.14% 股權,日本軟銀持有35%,軟銀中國、藍馳創投、德豐傑及其他風險基金持有22.86%。蘇寧與弘毅以4.2 億美元的基準估值收購 PPTV,再以零對價的方式給管理團隊發放股權。軟銀、藍馳創投、德豐傑等風險基金套現退出,管理團隊也有部分套現。

據蘇寧雲商公告,截至2013年7月底,PPTV 及其協議控制的境內公司總資產8.61億元,淨資產4.09億元;2013 年1月 -7月,實現營業收入3.19億元,淨虧損6500萬元。

與蘇寧雲商2013年上半年555億元營業收入和7.34億元淨利潤相比,PPTV 的營收對蘇寧業績的影響微乎其微。但蘇寧看重的是 PPTV 未來的流量。PPTV 的用戶數量超過3億,在手機和 PAD端的裝機量超過1億。

孫為民稱,蘇寧要布局入口,人流在哪裡,市場就在哪裡。4.2億美元買來3億用戶,平均每個用戶1.4美元,PPTV的這一對價似乎並不貴。

但問題是,PPTV 的視頻用戶中,能有多少轉化為蘇寧的用戶,繼而給蘇寧帶來銷售額呢?

高難度棋局

上述接近蘇寧管理層的人士透露,蘇寧在近兩年內大致會對 PPTV 投入10億元。現在視頻行業每年投入水平,優酷土豆大概在5億元,樂視搜狐約在6億元,其他的約在3億 -4億元。蘇寧入股PPTV 之後,要加強體育內容,鞏固直播優勢,還會買一些影視劇版權,在自制節目上找資源。電影方面,除買版權之外,未來還可能成立基金,在電影製作階段進行投資。而在版權內容上,在文化傳媒領域有不少投資的弘毅將會提供幫助。

上述人士介紹,蘇寧還要與PPTV 在互聯網電視、互聯網機頂盒等領域進行全產業鏈整合。這類似于運營商做定制機,蘇寧提供銷售渠道,PPTV 提供內容與運營平台,硬件廠商專注于硬件並參與分成。蘇寧計劃用一年時間來與主流的電視廠家合作,通過試點把模式摸索清楚,未來移植到手機終端。

蘇寧還能得到什麼?

除了流量入口,蘇寧還希望將PPTV 變成其線上線下平台的一部分。

現在 PPTV收入的70%都來自快消品廣告,30% 來自電商廣告和遊戲。兩者的合作可包括,一是大數據平台,PPTV 擁有娛樂行為數據,而蘇寧擁有消費行為數據,雙方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增強在電商領域的技術和預測能力;二是廣告平台,PPTV 有電商和消費企業的廣告投放,能夠追蹤客戶行為。

蘇寧現有五六千個商戶,也有廣告需求,蘇寧和 PPTV 能夠幫助定制視頻里的廣告,甚至做植入廣告;此外,蘇寧與 PPTV 還可以嘗試視頻體驗式購物,促進蘇寧的銷售。

孫為民說,蘇寧要做互聯網零售公司,線下店面要互聯網化,更要在手機、電視、電腦等一系列終端進行運營和營銷。所以,投資PPTV,未來將基於多屏聯動進行數據營銷,並將 PPTV 打造成開放平台,整合硬件、內容和銷售渠道乃至整個產業鏈。

這當然是一盤難度頗高的大棋。以互聯網流量來整合硬件銷售,近有360 的特供機;而以硬件來打通互聯網服務,遠有聯想的 FM365。二者均未成功。

硬件、軟件與互聯網服務三位一體且大獲成功者,僅有形成閉環的蘋果。蘇寧以零售渠道切入,這在全球都尚未有成功先例。

蘇寧還要做什麼

蘇寧的野心很大。孫為民在談及蘇寧轉型時曾說,蘇寧雲商的模式中有三種類型的商品,即實體商品、內容商品和服務商品。換言之,蘇寧要在線上和線下賣一切可以賣的東西,既有實體的商品,也有數字化的內容,還有金融服務等。蘇寧用這一概念統籌了最近半年的所有動作——基金銷售、銀行、團購、虛擬運營商以及視頻業務。

上述接近蘇寧管理層的人士表示,蘇寧仍將自己定位消費領域企業,不會什麼都幹,有些事要自己做,比如實體商品、標準化產品的採購、物流會自己幹;而有些要聯合幹,給消費者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比如數字內容的提供。

在這個思路下,蘇寧最大的開支是在物流和IT系統建設。

物流方面,截至9月30日,蘇寧已在16個城市建成物流基地並投入使用,同時南昌、包頭、貴陽、昆明、烏魯木齊等15個物流基地在建,另外12個城市物流基地完成土地簽約,其他項目已基本落實選址。IT系統方面則要建立以技術為導向的研發體系。

“之前與國美競爭的時候,是用技術驅動管理,現在要用技術驅動用戶體驗。送貨快不快,不同倉庫放多少貨,如何提升庫存周准率,這些都完全可以用大數據去預測,預測是否精准很關鍵。 ”他說。

另據財新記者瞭解,蘇寧為推動線上線下同價,實踐 O2O 模式,還計劃在門店做電子價簽,每一個商品下都有二維碼,支持實時查價。一個價簽均價不到20元,小旗艦店有1萬個 SKU(庫存量單位) ,大的旗艦店在2萬個左右,平均每個店的投入在20萬-30萬元。

但轉型的陣痛仍將加劇。今年三季度,蘇寧淨利潤虧損1.08億元,而去年同期的數字是盈利5.98億元;同時毛利率水平下降了3.48個百分點。今年三季度是蘇寧推行線上線下同價的第一個完整季度。

對此,蘇寧方面解釋稱,線上線下同價政策宣佈之後,市場需要一個知曉的過程,效果不會在三季度立刻顯現,到四季度同價效應就會充分體現。此說是否靈驗,市場可以走著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262

老牌電器賣場翻身中國第三大電商網站 蘇寧雲商﹁網上走﹂ 從零再戰電子商務

2014-05-05  TWM
 

在電子商務夾擊下,中國第一大通路王︱蘇寧張近東,換掉經營二十年的老招牌,絕地大反攻,讓他再次獲得資本市場肯定,更有機會挑戰京東、天貓等對手,決戰電子商務市場。

二十三年前,張近東經常站在南京新街口商圈的一家冷氣店,大聲叫賣冷氣。他一喊十幾年,聲帶過度使用,讓張近東一輩子聲音沙啞。但他用嗓音換來的,是這家名為「蘇寧」的冷氣店,成為全中國最大實體家電連鎖賣場。

換下老招牌

準備打一場雲端戰爭

如今張近東不再叫賣,蘇寧已經是擁有一千六百家商場、十八萬員工的巨無霸企業,有「中國沃爾瑪」之稱。蘇寧去年營收一○五三億元(人民幣,以下同),是第二名國美電器的二倍之多,穩坐中國通路之王。

但是,這些光環,張近東全都不要。在電子商務崛起後,消費者改在網路購物,造成中國百貨、通路嚴重衝擊,張近東通路之王的寶座也岌岌可危,與其坐著被淘汰,他寧可先改變自己。

走進蘇寧位於南京新街口的旗艦店,「蘇寧電器」這塊老招牌早已被換掉。今年五十一歲的張近東,花二十三年把蘇寧推上家電賣場之王,如今他又親手摘去蘇寧實體通路的王冠,連公司都改名「蘇寧雲商」,準備再打一場雲端戰爭。這是一個極少人看好的賭註:蘇寧這家傳統零售企業,能否蛻變為電子商務一哥?

在《今週刊》第十一屆「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名中,蘇寧市值成長並不是最高,但在A股低迷、實體通路業者市值普遍衰退的大環境下,蘇寧卻享有一四五倍的超高本益比,市場為何對張近東買單?

京東﹁斬殺蘇寧﹂行動

讓張近東決心轉型

《今週刊》深入蘇寧雲商南京總部,發現兩岸三地通路生態劇變下,蘇寧不但是最佳寫照,更是所有傳統企業轉型的借鏡。張近東如何徹底翻轉他所打下的通路帝國,他能出奇制勝嗎?

蘇寧的轉型,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來自血淋淋的教訓。早在二○一○年,蘇寧就成立購物網站「蘇寧易購」,宣告蘇寧開始「網上走」。然而張近東那時沒有完全相信電商。「電子商務永遠不能取代實體店。」他在隔年員工大會上宣稱:「只依賴電商的物流系統,不可能搞大。」他看輕電子商務並不奇怪,畢竟,中國實體通路第一這個頭銜,是在張近東的手裡。

回顧○三年,蘇寧是中國最早喊出「三C」口號的連鎖賣場,全國各分店全部開在人流最多的地點。高速擴張期間,蘇寧平均每五天就開一家新店。快、狠、準的策略,讓張近東一舉擊敗當時的通路霸主|| 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

不過,張近東的驕傲,這次換來慘痛代價。一二年,京東商城發起「斬殺蘇寧」行動。原來,蘇寧雖然成立了購物網站,但實體通路成本畢竟高於網站,造成蘇寧店內和線上的產品售價不同。京東商城董事長劉強東看準蘇寧這個弱點,先在個人微博上宣戰:「蘇寧敢賣一元,那京東價格一定是○元!」這是京東商城仗著電商成本較低、網路購物族群年輕,容易受低價影響,精心設計的戰略。

奇襲效果出乎張近東意料,一二年,京東商城銷售額突破四百億元,接近蘇寧的二分之一。相較之下,蘇寧易購網站銷售額僅一百億元。更令他難堪的是,京東等電商網站,年營收以二○○%至三○○%速度成長,蘇寧用盡促銷手段,實體店面的營收增速還是只有一五%。

這場敗戰讓張近東發現,商業時代已經改變,蘇寧的敵人截然不同。「蘇寧的快速擴張得益於制度標準化,大家工作有章可循。但是在互聯網零售時代,我們得要快速趕超。」張近東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大聲說。

放狠話、激血性

﹁線上線下同價格﹂策略奏效面對被逼到牆角的威脅,通路之王急了。革新從改名、換新血開始,一連串行動就此展開。蘇寧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指出:「我們的轉型其實是從頭開始,但路已經想好了。」張近東的想法很特別,不只是要贏在虛擬,他的野心更大,連實體通路的版圖也要牢牢守住,不讓任何對手進佔半分。

據蘇寧主管透露,個性溫和、對內一向不說重話的張近東,最近幾次會議的發言,都展現出轉型決心。以馬年新春開工為例,張近東就對全場員工說:「即使成為先烈、烈士,蘇寧也要成為最好的案例。」他要求員工一定要拿出「狼性」和「血性」。「我要求大家要回歸狼性文化。」張近東高聲說:「我呼籲所有幹部,要喚醒自己已經沉睡的血性,要敢於和對手亮劍、一拚高下!」張近東展現出來的「血性」,應用在商業上,就是蘇寧發起前所未見的價格戰。

由於中國店面租金和物流成本特別高,每一家家電賣場都有成本障礙,始終難以抑制。但是張近東鐵了心,一三年六月,就在蘇寧改名後,公司推出「線上線下同價格」活動,這代表所有蘇寧賣場內的商品,價格都和公司網站同樣售價。

放眼中國,這是只有蘇寧才能玩的流血競爭。因為沒有一塊錢價差,蘇寧用全中國一千六百家店面,帶動蘇寧易購網站,反制其他電商業者。「這就像是便利商店的東西,賣得和大賣場一樣便宜!」另一家三C通路業者搖頭形容,這個行動,硬是打破「電商網站比較便宜」的規則。

「為了配合雙線同價,我們實體店可以說是沒有毛利在賣。」一名蘇寧櫃枱店員說,「你不用再跟網上比較,這裡一定比較便宜。」他拿起平板電腦,直接對記者展示京東、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的售價,同一產品果然便宜五元。但在統一售價前,到蘇寧店面,六十吋電視線上和實體價差可以到四百元。零售價的實際變化,是張近東改變經營思惟的顯例。

改變保守文化

藉AV女優打廣告 走前衛風不只改名、拚價格,蘇寧也力圖改變老牌公司的形象,拉攏年輕消費族群。為了造勢,蘇寧想出奇招,打破保守傳統的形象。

四月十七日,就在蘇寧「四一八」特價節慶前夕,兩位超過百萬名粉絲的知名AV女優,在微博刊登自己的香豔照片,底下的文字竟是「感謝蘇寧李斌送的禮物。祝四一八節慶順利」。誰是李斌?正是二年前臨危受命的蘇寧易購執行長。不到一天時間,這篇廣告文就被網友轉貼五萬多次,一炮打響購物節宣傳戰。

一名蘇寧員工指出:「去年底老闆到加州矽谷參訪,據說他對於網路公司的開放文化,有很深的體悟。」這也難怪,張近東竟會默許如此「前衛」的宣傳手法。

當然,策略不敷實際成本,已經讓張近東付出巨大代價;一三年蘇寧雲商的淨利潤,從二十六億元跌到三.六六億元,整整下跌八六%,幾乎只剩下零頭。但是,張近東毫不退縮,為了表示決心,他還自掏腰包,拿出三十五億元參加公司增資。

對於獲利衰退,張近東絲毫不以為意。張近東日前接受採訪時就表示:「我們對此早有預估,這是轉型必須要付出的代價。零售業的發展是馬拉松競賽,應該關注長遠。」雖然蘇寧雲商獲利銳減,但張近東內、外兼施,電商營收果然高速成長。一三年,蘇寧易購網站的銷售成長率達四八%,已經和京東、天貓等去年銷售成長率不相上下。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統計,一三年中國網路市場前三大電商業者,分別是天貓、京東及蘇寧;在中國十大電商網站中,只有蘇寧是由傳統企業轉型而來。張近東從自己﹁轉骨﹂,打出傳統產業在網路時代的一條路。

「我們不覺得蘇寧可以撐得久。」一名京東商城主管觀察競爭對手。「雙線同價對蘇寧壓力太大了,就像左手打右手一樣,互相競爭,而不是互相得利。」他直言。

今年三月,張近東才在員工大會上宣示:「蘇寧轉型不成功,我就不退休。」蘇寧轉型或許走來顛簸,賭注更讓人吃驚,但張近東從小小的冷氣店,賣到全國第一的家電連鎖,讓人不禁抱有一絲希望,他在這波網路轉型中,很可能再打一場漂亮的仗。

蘇寧雲商

成立:1990年12月

董事長:張近東

資本額:73.8億元人民幣2013年營業額:1053億元人民幣

主要業務:零售貿易

蘇寧雲商

1000大企業市值排名:

136名

今年市值成長:

17.5 0%

股東權益報酬率:

1.29%

蘇寧轉型大事紀

1990年 張近東創辦蘇寧電器。

2009年 蘇寧超越國美,成為中國第一大家電零售業者。

2010年 蘇寧易購上線,作為蘇寧的電子商務平台。

2011年 張近東宣佈蘇寧將成為「虛實結合」的混血企業。

2012年 蘇寧去電器化,加強民生用品、圖書等業務。

2013年 蘇寧電器改名為「蘇寧雲商」,進行組織調整。

開始全國「線上線下同價格」,打破零售規則。

開啟「蘇寧雲平台」,整合線上支付、金融物流等計畫。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307

商業模式的溢價:對京東蘇寧,優酷樂視市值差距的思考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9430464
上週最觸動我的毫無疑問是京東的上市,這個曾經不被很多人看好,在劉強東的一路堅持下成為了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上市(雖然這個紀錄很快會被阿里巴巴所打破)。看了劉強東帶領京東的心路歷程,不得不佩服他的企業家精神。然而,在京東上市的同時我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京東的市值接近300億美元,大約是1800億人民幣。而幾年前完全看不上京東的蘇寧電器市值只有400多億人民幣。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估值上的巨大差距?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商業模式所造成的估值溢價。

許多人認為商業模式對於中國的企業並不重要。因為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模仿。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優秀的商業模式都可以被競爭對手快速倣傚。然而,我一直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競爭力,代表的是企業家本身對於行業的理解。同樣是賣家電,為什麼一定不可一世的蘇寧目前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京東?蘇寧不光有自己的電商平台易購,還有數量眾多的實體店,為什麼蘇寧的市值會大幅落後沒有一家實體店,只有電商平台的京東?我認為核心的關鍵點還是京東的商業模式更強大,或者說護城河更深。我們曾經深入分析過,京東最強大的護城河就是物流體系。京東的商業模式和亞馬遜更像,擁有自建物流體系。而淘寶的商業模式和EBay更像,是通過開放式的物流體系來做。物流體系最終反映出來的就是消費者的體驗。比如我今天上午在京東下一個訂單,下午就能收到,並且能隨時追蹤到訂單的情況。這些看似簡單,確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燒出來。京東在劉強東的堅持,甚至可以說是瘋狂下做到了。我相信再也沒有任何電商能夠在自建物流上燒那麼多錢。這就是京東的護城河。京東通過這個護城河,可以從傳統的電子類電商向品類擴大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全平台電商。我看到京東已經在做了,而且很可能會成功。反觀蘇寧,公司的商業模式顯然面臨轉型的困難。一方面要收縮實體店,另一方面又要在電商,O2O上投入資金。而公司的物流體系目前看給消費者的體驗大大落後於京東。這些看似不大的差距卻造成了兩家公司在市值上的巨大差距。

另一個觸動我的例子是優酷土豆和樂視網。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商業模式溢價的故事。優酷土豆今天依然是全國視頻網站流量第一的公司,而且是毫無疑問的龍頭,UV數大幅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然而公司的市值目前僅僅30億美元出頭。相反視頻流量上的追趕者樂視的市值卻是優酷土豆的一倍,去年也一度是市值最大的創業板公司。這種差距讓人覺得相當震驚。想當初樂視剛剛上市時,公司只是視頻行業中的小弟,許多人也將樂視作為一個騙子公司。當年樂視剛剛宣稱要做超級電視時,資本市場以兩個跌停回應了樂視的創舉。而今天的樂視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大幅領先其他視頻網站。軟硬結合,注重用戶體驗和生態圈。樂視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客戶粘性,這種客戶粘性是大部分其他視頻網站所沒有的。就其商業模式看,樂視領先其他視頻網站的遠遠不是硬件的入口(雖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是軟件端的內容創造力,UGC模式的社區用戶反饋,以及最純正的互聯網思維。而其他許多刻舟求劍,也開始推廣自己「超級電視」的硬件廠商完全沒有任何做成的跡象。究其原因,還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能夠馬上照搬的。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告訴了我們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對於股票的投資,許多人更看重估值,行業空間,壁壘等,卻忽視了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商業模式代表著企業家對於行業的理解,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這種理解並不能簡單通過財務報表,ROE的對比來解釋。然而,我一直認為投資一個公司的核心在於對於其管理層的投資。亞馬遜,谷歌,騰訊能有今天的豐功偉績,和其偉大的管理層無法分開。即使在傳統行業中的沃爾瑪,通用電氣,麥當勞,耐克等企業的成功,也來自於其管理層對於商業模式的正確定位。而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會被更加放大,最終體現在估值中的商業模式溢價中。

點拾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在投資中我一直認為行業和空間比估值要重要。今天,我把投資中的核心因素再增加商業模式這一條。但是坦白說,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需要大量行業知識的積累,並無法通過看幾份報告,做一些數據比較就能得出。這種理解需要的是對於公司佈局的理解。這種感覺如同拼圖,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把公司的模式拼裝完整。這也是為什麼偉大的公司回頭看非常清晰,但是在那個時間點能夠把握住的人非常少。那麼到底如何把一邊學習的過程中把握這種具有商業模式溢價的牛股呢?點拾會在下周的思考中和朋友們分享,歡迎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18

蘇寧轉型攻堅戰

2014-06-02  NCW
 
 

 

未來的電商業將會走向「京東+騰訊」和阿里的寡頭壟斷格局,蘇寧能否躋身前三的第一陣營?

◎ 財新記者 何春梅 文hechunmei.blog.caixin.com 參觀完蘇寧雲商南京總部的雨花物流基地、概念店和企業展廳,北京商人張曉峰最直觀的感受是蘇寧的成本和負擔太重了。

「如果這些硬投入不能充分利用,對蘇寧來說損失太大。 」蘇寧的倉儲和物流設備很先進,概念店也很炫,但張曉峰在展廳的實時監控畫面上看到的,卻是幾乎沒有什麼人的蘇寧線下門店。

5月13日,包括張曉峰在內的「天馬幫」80餘名成員組團參觀了蘇寧總部。

天馬幫是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公司組織的商圈,成員主要是傳統企業的經營者。

對蘇寧來說,這些企業是其線上開放平台的潛在商戶,來訪得到了蘇寧雲商運營總部執行總裁李斌、蘇寧開放平台事業部總經理郭良等高管的熱情接待。

在天馬幫成員與蘇寧高管們的溝通會上,李斌和郭良詳細介紹了蘇寧開放平台的招商政策,除了主打「三免」優惠政策,即免年費、技術服務費以及重點招商品類佣金,還推出了重點商戶扶持政策,從營銷、流量、大數據、O2O、培訓、專人對接、綠色通道幾個方面扶持重點商戶。不過,面對誘人的招商政策,天馬幫成員關心的卻是,蘇寧的線上線下平台到底能給他們導入多少流量、帶來多少消費者?

讓張曉峰意想不到的是,沒什麼人氣的蘇寧門店在三天後就有了明顯改觀。5月16日,李斌發了一條微博:為擴 大門店人流,蘇寧首批在34個城市的門店免費向所有人提供手機貼膜服務,免費貼膜也將成為門店的標準服務之一。

消息公佈前三天,不少蘇寧線下門店排起了長隊。按照李斌給出的數據,僅僅三天,全國蘇寧門店就為用戶貼膜80萬張;同時,用戶要想貼膜還須下載蘇寧易購客戶端,註冊成為蘇寧會員,三天時間裡,蘇寧易購客戶端推薦下載激活量達到了22萬。

在幾乎沒有成本就能新增一條銷售渠道的機會面前,天馬幫不少成員躍躍欲試。 「我們目前正在拍照,想把新的圖片做好之後再遞交過去,跟蘇寧的合作意向是確定的。 」張曉峰所在的博遠東方(北京)國際貿易公司主要做羽絨服外貿,也在天貓上有旗艦店。他告訴財新記者,雖然並不清楚未來蘇寧開放平台能有多大流量和轉化率,但既然沒什麼成本,門檻也不很高,何樂不為?

提供這麼優惠的條件,是因為當前的蘇寧需要優質商戶們來完成其全品類佈局的戰略。自2009年上線蘇寧易購以來,蘇寧在互聯網轉型之路上已經走了5年。其間蘇寧的互聯網戰略多次調整,從「全面去電器化」 ,到向「沃爾瑪 + 亞馬遜」模式全面轉型,再到2013年確立「電商 + 店商 + 零售服務商」的發展模式。蘇寧明確了「一體兩翼」的互聯網路線圖, 「一體」即以互聯網零售為主體, 「兩翼」則是指 O2O 模式和開放平台。至此,蘇寧雲商董事長張近東宣佈,蘇寧互聯網戰略得以定型。

不過目前的蘇寧正處於轉型最為痛苦的時刻。今年一季度,蘇寧雲商(002024.SZ)營收228.69億元,同比減少15.93%,連續四個月同比下滑。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33 億元,同比下滑187.98%。其中蘇寧線下實體門店收入下降14.2%,線上易購含稅收入33億元,同比下降26.7%。

在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執行總裁張鷹 看來,過去蘇寧的轉型,從 IT 技術到商品採購、從門店的協同到客戶服務、從營銷到物流, 「沒有一處是順的」 。已經連續虧損三個季度的蘇寧,面臨著市場的質疑和股東的壓力,急需向外界說明「為什麼和怎麼辦」 。

在5月8日蘇寧舉辦的股東大會上,張近東總結說,直到2013年蘇寧進入加速轉型期才深刻發現,蘇寧轉型之痛,一方面是因為在新興專業領域上照搬了傳統的經驗和做法,另一方面則是在管理機制上還保留了連鎖時代的集約管控、標準化複制和大兵團作戰,與互聯網組織的迭代創新、內部競爭和小團隊自主管理並不兼容。

意識到問題並且開始直面轉型難題 的蘇寧,2014年迎來了其戰略落地的關鍵時期,其管理層開始變得開放,身段也開始越來越柔軟:成立 「股東吐槽群」 ,召開開放平台商戶溝通會,直面商戶的各種吐槽。如張近東所言,蘇寧所走的路並無前人經驗可借鑑,而在死磕完自己、理順發展思路之後,蘇寧是否能夠在多變的商業環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一條新路,只能且走且看。

管理革命

5月8日下午,在南京的蘇寧總部大樓裡,張近東面對約200位投資者。除了一場反思式的演講,蘇寧的高管團隊還 就O2O運營、物流、IT新業務等項目,分別與投資者進行了專題交流。

這也是蘇寧第一次系統梳理其在轉型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張近東稱,由於專業認識的侷限,蘇寧面對新業務和新領域,沒能十分客觀地評估自己原有能力和結構是否能夠有效牽引,從而導致蘇寧在轉型過程中出現經營吃力、專業性不足、考慮準備不夠全面、操作執行不夠到位等各種問題,最終導致推進效率無法達到預期。

作為傳統零售業的大佬,過去的成功讓蘇寧在新興電商模式的崛起面前經歷了從「看不起」到 「追不上」的歷程。張近東直言,蘇寧轉型效率低下的最大問題,並不在其硬件設施上,而是團隊,一方面是既有包袱太重,不想面對風險;另一方面則是新型商業模式下管理能力的缺失。

大企業病、內部利益割據、執行效率差、傳統經驗制約等毛病,讓蘇寧的轉型幾乎經歷了傳統企業自我革命必須經歷的所有難關。

在蘇寧轉型初期,其線上業務由獨立的團隊運作。線下的成功讓蘇寧易購早期低估了發展電商的難度,依然是高舉高打、大量的廣告轟炸。但線上的玩法完全不同,用戶體驗差、重複購買率低讓蘇寧易購的銷售規模始終上不去,同時還遭到了消費者蜂擁而至的投訴。

用戶體驗問題不解決,再多的營銷 投入也會打水漂。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蘇寧易購前端的技術能力和後端的倉儲物流系統都「完全不給力」 。蘇寧2005年時就已經上線了 SAP 系統,為提升物流能力,蘇寧後來開始上線 LES (物流執行)系統,從原來的「進銷存」提升為涵蓋整個物流體系甚至第三方快遞的管理系統。 「但這個號稱先進的系統與蘇寧原有的 SAP 系統銜接不上。 」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物流系統的切換讓蘇寧 「幾近癱瘓」 。

也是從去年開始,痛定思痛的蘇寧打掉牙往肚裡咽」 ,重新召集一大幫軟件工程師,幾乎將原有的軟件系統推倒重來。在物流系統技術升級的過程中,有說法稱去年12月初到2014年2月底,蘇寧幾乎不能正常發貨,導致一線員工無法有效完成銷售目標。

在迎接大規模網購客戶方面,蘇寧此前也缺心理準備。和門店一到兩次就完成售後服務不同,電商的售後瑣碎又漫長,大量的客戶投訴讓蘇寧的客服系統猝不及防。同時,線上線下、採購物流、客服售後等各個不同組織之間的協同效益差也亟待解決。

而決策流程過長、采銷地方割據等 「大企業病」 ,都曾讓蘇寧走了不少彎路。今年年初,蘇寧對其組織結構進行了大重組。整個公司被分成了三大條塊,所有商品的品類管理和採購由上市公司總裁金明負責;蘇寧線上線下兩大平台的運營,由李斌出任運營總部的負責人,而原北京大區負責人侯恩龍則被調回總部,組建新的物流公司,負責蘇寧所有的物流配送、調倉調庫。

在組織架構大調整之外,張近東還開出了具體的管理 「藥方」 。他認為管理層思想認識的轉變是第一位的,蘇寧的經理們需要將心態歸零,客觀看待行業規律,用專業的視角和心態重新構築自身的能力;同時,還不能有 「鴕鳥心態」 ,對問題視而不見。

在組織管理上,蘇寧也做了不少細化。在總部,張近東領銜 「總裁辦戰略管理部」 ,親自抓重大項目的執行落地;同時,蘇寧摒棄了連鎖時代的集約管控和大兵團作戰模式,在公司內部建立起以項目為核心的工作機制,強化跨體系協同,倡導員工大膽自主創新、自主管理,推出了包括事業部獨立運作、員工內部創業機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此背景下,蘇寧於今年年初成立了物流、紅孩子、金融、PPTV 等八大獨立運營公司,寄望於用專業的團隊做專業的事;蘇寧也開始探索內部競爭機制,比如將自營與開放平台完全獨立運營,促使內部采銷團隊和第三方商戶同台競技,倒逼內部在用戶體驗和供應鏈 運營方面提升能力。

首戰 「引流」

傳統優勢門店客流銳減,而客流到店的轉化率也在銳減,這是蘇寧轉型過程中「最痛」之處。和老對手國美電器相比,蘇寧門店的同店增長率已經連續5個月低於對方,且在2014年一季度出現了13.4%的負增長。

一般認為零售的本質是 「產品、價格和服務」 ,張鷹則認為,還應該加上「客流」 。 「零售業的一切前提是客流,表現結果也是客流。 」張鷹稱,傳統零售強調 「位置、位置、位置」 ,而位置最終決定的也是客流。

「引流」無疑是當前蘇寧的當務之急。李斌祭出的重要一招就是免費貼 膜。根據蘇寧的計劃,5月19日起,免費貼膜政策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青島、武漢、西安、成都、天津、重慶、瀋陽、蘇州、杭州、哈爾濱、蘭州等34座城市試點,6月初則在大陸地區的近1600家蘇寧門店全部實施。

在免費貼膜的帶動下,蘇寧線下門店的到店用戶明顯增加,同時也帶來了蘇寧手機、電腦等3C 產品以及彩電、空調等季節產品的銷售增長。據李斌介紹,推出免費貼膜服務的當週,其銷售額環比上週增幅高達120%。資本市場也有了連鎖反應,蘇寧股價連漲四天,從6.21元漲至6.75元,累計漲幅達到8.6%。

李斌稱,未來蘇寧將不斷利用「免費貼膜」式的互聯網思維來吸引客戶,提升門店的客戶粘性,形成與純電商差異化的競爭壁壘。

事實上,過去幾年蘇寧一直都在努力 「引流」 。零售出身的蘇寧,在電商尚未形成衝擊之前,其轉型方向是「類萬達模式」的商業地產,而其商業零售是要與其商業地產相匹配的。 「蘇寧如果繼續做以電器為核心的家電連鎖,吸引客流的能力會不斷下滑,因為家電產品越來越標準化了,而蘇寧轉型綜合品類零售商,就是為了釋放其跟商業地產伴生的聚集客流的能力。 」張鷹對財新記者分析稱。

蘇寧提出「全品類」的發展模式,也是為了跳出品類侷限性來吸附客流。不過張鷹卻認為,蘇寧在擴品類方面可能進入了一個誤區, 「因為他們更願意選擇在網上銷量比較好的品類進行擴充,但沒有考慮到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 。張鷹分析稱,比如蘇寧收購的紅孩子,其銷售的母嬰產品和電子產品一樣,都是標準品,奶粉和尿布是電商熱銷產品,也是價格透明、運費佔比高的低毛利標準品,同樣不依託於實體的體驗——這對於整合發揮蘇寧的門店優勢而言,效應並不明顯。

張鷹認為,蘇寧過去的實踐證明瞭用PC 電商的辦法打 PC 電商是不行的,充分發揮門店及大件物流的效用,才是蘇寧取勝之道。 「在品類拓充的重點上,我個人傾向於建議蘇寧擴充強體驗產 品,比如大家居,而不是服裝鞋帽這些輕品類。因為大家居能夠將蘇寧門店以及蘇寧的大件物流渠道結合起來。 」他分析稱, 「簡單來講,淘寶和京東沒做好,或者做不好的,恰恰是蘇寧應該重點進攻的。 」重新定義門店的核心價值,在張鷹 看來也尤為重要。他認為蘇寧的戰略設計對門店依賴越小,蘇寧就越辛苦。 「蘇寧想要簡單通過蘇寧易購實現反超不太可能,他們需要充分發揮既有資源優勢,找到適合公司發展的核心和重心。 」他說, 「任何一家電商都不可能有1000 多家門店,覆蓋全國一二三級城市。蘇寧是可以自己玩 O2O 的,但京東和天貓自己玩不了O2O,需要和便利店或者銀泰等聯盟,但那是鬆散聯盟。這就是蘇寧的優勢所在。 」

重構核心競爭力

為了讓用戶隨時隨地感受到蘇寧「雲商」的存在,蘇寧的計劃是要將其 PC 端、移動端、TV 端及門店端 「四端打通」 ,借助蘇寧易購、蘇寧易購 APP、PPTV 以及蘇寧線下門店,讓消費者隨時體驗 「雲購物服務」 。

想法說得通,但這需要紮實的後端基礎建設。張近東稱,互聯網零售本質上是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零售的核心競爭力,而這將最終體現在供應鏈、物流和用戶體驗上。換句話說,下一階段蘇寧發展的重心,就是重構其零售的核心競爭力。

張近東介紹稱,在供應鏈方面,蘇寧將改變過去以談判博弈為主導的模式,向以用戶需求為驅動的商品合作模式轉型。和TCL 麼麼噠及美圖手機的合作,是蘇寧高管們經常拿出來講的案例。蘇寧對長期積累的會員資料、訂單 信息等大數據進行深入挖掘之後,以網絡流行語 「麼麼噠」 ,向 TCL 定製了一款名為「麼麼噠」的手機。4月1日當天,10萬部 「麼麼噠」手機售罄。

張近東稱,蘇寧將通過對其會員資 料、訪問流量、訂單信息等大數據進行挖掘,以包銷定製、團購預售等營銷 方式,和廠商們建立新的合作模式。他說: 「比如我們正在和三星等一些供應商積極謀劃成立獨立的聯合事業部,從用戶群體、產品需求到訂單預測、聯合推廣,打通全價值鏈。 」在品類選擇上,蘇寧制定了「鞏固大家電,凸顯3C,培育母嬰」的自營策略;同時,通過打造開放平台蘇寧雲台吸引第三方商戶。從2014年起,蘇寧的開放平台與自營產品完全獨立,對於開放平台的招商政策,蘇寧稱將用自營管理的嚴格要求來發展商戶、管控商品,真正做到精選優選,借此區別於天貓等其他開放平台。

蘇寧在供應鏈打造以及核心品類的選擇上,與其老對手國美近來的戰略似乎越走越近。過去一年來,國美電器也一改過去零供關係的談判模式,提出了「經營商品」的理念,向供應商大規模定製商品,以差異化商品來提高毛利率;同時,國美也將其傳統優勢產業消費電子自營,其他品類則放到國美在線的開放平台上。

為彰顯對用戶體驗的重視,蘇寧直接提高了面向客戶的部門的地位和授權,藉以縮短客戶服務的流程。張近東還將用戶體驗工作納入總裁辦的直接管理範圍。

與此同時,蘇寧成立了 「用戶體驗觀察團」微信群。一位蘇寧員工給財新記者展示了該微信群,觀察團主要由投資者和蘇寧的高管組成,只要體驗者提出要求意見,馬上就會被反饋到相應的部門做出調整。

物流配送也是用戶體驗的關鍵之一。蘇寧在成立獨立的物流公司、全力提升蘇寧的物流配送「體驗」之外,還計劃在今年三季度將物流系統向第三方開放,並優先為開放平台商戶服務。張近東認為,未來物流比拚的是網絡的佈局、技術的提升和運營的能力,而截至目前,蘇寧全國大小件倉庫總面積達到180萬平方米,2014年底將達到207萬平方米。

雲商落地

如果說最初蘇寧發展電商是為了應對電商的挑戰,在經歷一系列艱苦轉型之後,當前的變革多了一份跟自己較勁的意味。

2013年是蘇寧深度轉型的關鍵之年。這一年3月,蘇寧由蘇寧電器更名蘇寧雲商,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略定位和方向; 6月,蘇寧推出線上線下同價戰略,這成為導致蘇寧毛利迅速下降的主要因素,而蘇寧此舉的目的,是為其後期 O2O 運營打基礎; 9月,蘇寧發佈了開放平台戰略,成為蘇寧邁向全品類的重要節點;而在這一年年底,蘇寧正式提出「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其互聯網零售企業的轉型戰略基本宣告完成。

在與投資者們交流時,張近東稱,早期上線蘇寧易購,是為了將線下資源在線上放大; 現在推 O2O模式,是為了將線上資源在線下兌現價值,並助推線下門店的互聯網化;推開放平台,則是要探索全新的互聯網零售模式。據郭良介紹,目前蘇寧開放平台上已經有八千個商家開店運營,商戶的 SKU(庫存量單位)數已經超過了200萬(不包含圖書) 。

過去的蘇寧,在零售業內人士趙博看來,並沒有放低姿態去研究電商消費者的行為和消費習慣,以及電商從業者的要求。趙博認為,電商經過長達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很多約定俗成的行業標準,比如網站打開的標準、交互性的標準,甚至購物車怎麼設置等細節,消費者都已經被淘寶和京東 「教育」 過了,蘇寧必須從基因上做出改變,才可能在轉型中闖出一條路來。

一改「老大」態度,今年以來的蘇寧開始將身段放低。張近東坦承,過去蘇寧曾有過 「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日子,但現在蘇寧已經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我們現在有強大的線下平台,未來要建立強大的線上平台。這其中具體的流量問題、支付問題,都會逐步得到解決。 」張近東開始屢屢提及 「開放」一詞,他甚至表示,蘇寧的易付寶用的人一定不多,如果讓消費者體驗不好,為什麼不能用微信?

連續虧損三個季度,讓張近東時刻感受著來自投資者的壓力。不過張鷹 說, 「我倒是希望蘇寧再虧一段時間,因為現在虧損對蘇寧是好事,前提是錢要用在正確的方向上」 。他認為,蘇寧做資本性的投入是建立門檻,做戰略性的投入則拉高了門檻,再虧一年下去,將來國美就再也追不上了;同時,虧損 還能讓蘇寧的員工正視現實。

蘇寧面臨的競爭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京東商城5月22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未來將更具競爭力。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副總裁田崢認為,京東上市後,會獲得微信的一級入口,同時QQ 也會提供流量支持,騰訊的 QQ 與微信的資源傾斜,將給京東移動端帶來 無限想像空間。

「未來的電商業將會由現在的壟斷 競爭走向以『京東+騰訊』和 『阿里』的寡頭壟斷格局。 」他說, 「預計未來一到三年,寡頭壟斷格局最終只能容納不超過三家的綜合類電商平台。 」田崢認為,在此格局下,由於轉移成本和領先效應,電商邊際效益遞增,馬太效應加劇,最終會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中小型電商或垂直類電商企業將受到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的空間會進一步擠壓,擺在這類電商面前的,除了「小而美」 、設計師品牌之外,道路將越來越窄。

對門店和服務人員、廣告、配送、客服體系、供應商資源、資金實力等方面全部重新定位之後的蘇寧,能否擠進 「前三」 ,能否打好這一桌新的組合牌?

張鷹認為,此前蘇寧的壓力在於巨大的資源投入了,但資源投入的方向、節奏、重點不是最優;而從2014年的頂層戰略佈局來看, 「我對蘇寧有信心,但是在執行和落地上,挑戰仍然很大」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91

談談京東護城河,以及蘇寧,線上線下 梁宏

http://xueqiu.com/9887656769/29865920
你要我說,我就跟你說,雖然我知道跟你說了也是白說。

龍泉根本不瞭解京東,他去詳細瞭解過京東嗎?肯定沒有,他覺得自己研究過亞馬遜和沃爾瑪就懂一切了。他以為目前京東反超蘇寧的局面只有物流是主要因素,根本不是這樣。

京東最大的護城河就是其主營及其低的毛利率,沒錯,這個極其低的毛利率才是他的護城河。自營主打品類只有6%左右的毛利率。算上自營其他一些高毛利率的品類後,自營毛利率是7%。 再加上第三方平台後綜合毛利率是10%。 這是京東的毛利率構成。 京東在家電和3C這個主要品類上毛利率低至6%,這就是我認為京東最大的護城河。 京東的銷售增速非常快,今年過後可以再各大品類超越蘇美了。以京東6%的毛利率,蘇寧國美拿什麼去跟京東競爭?以蘇寧目前的情況,如果蘇寧以6%的毛利率去賣貨,估計一年要虧9%,就是一年要虧100億。

但是京東正是以主營品類6%的毛利率迅速做大,前幾年京東年虧近20億的時候就是京東的成長代價。那時候的京東最脆弱,但是劉強東堅持下來了。隨著其他品類以及第三方做起來,京東的綜合毛利率已經做到10%了。而京東的運營費用也在10%左右,現在的京東已經盈虧平衡,並且在自由現金流做正了。隨著京東未來規模繼續做大,下沉到3,4線城市,品類增長以及第三方豐富。京東的年利潤會幾何式的增長,京東營收幾千億時候,增長一個點毛利率就是增加幾十億利潤。未來的京東利潤增速肯定是10億,幾十億,百億這樣的速度增長。

6%毛利率什麼概念?在天貓開個店都要交5%佣金,其他廣告費,物流,年費,押金,運營費用一算,怎麼說也要10來個點運營成本吧。品牌商在天貓開店還不如把東西交給京東來賣更賺錢。加上京東正品的保障,顯然在家電3
領域,天貓面對京東是毫無競爭力的。

而京東主營6%的毛利率,以及大量的物流,人員的投資是其最大的護城河的意思也就是說,其他對手做不到,如想模仿,花數年時間,經曆數十億的虧損是必不可少的。最後結果還不一定好。馬云前些年沒做自營,因為他知道做這個要虧很多錢,所以淘寶天貓是輕資產的。現在京東做大了,有這個護城河在,京東有自營,阿里沒有。 阿里有的,京東未來可以逐步都有。但是想學京東,幾百億投入,幾十億虧損必不可少,而且不一定學的好。

對於低毛利率行業就是這麼好,競爭對手少,沒人願意進來,對於像唯品會,聚美那些高毛利率的行業,源源不斷會有人進去做,從而拉低毛利率。京東的低毛利率卻可以慢慢的提高點點毛利率而利潤年年增長。

龍泉研究了亞馬遜的發展歷程,認為亞馬遜經營了這麼多年沒有盈利,所以覺得京東不會盈利。可是亞馬遜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京東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亞馬遜毛利率20%都要虧損。拿什麼和京東來比?京東運營費用率只有10%,如果京東綜合毛利率20%,京東早就賺翻了。未來隨著品類和第三方進一步做大,京東綜合毛利率能夠達到15%水平,那時候營收如果3000億,年利率就是150億。京東主要自營在打掉所有對手以前,肯定是維持極低毛利率的,對於京東來說,利潤少一點,銷售增長快一點。利潤多一點,銷售增長慢一點。 劉強東肯定會選擇先佔領市場後要利潤。

說完京東最大的護城河,低毛利率,相信也能看懂一二了吧。京東物流是不錯,客戶體驗也好,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蘇寧客戶體驗也可以提高,蘇寧也有很大的物流投資也會進步,但是蘇寧能做到10%的運營費用嗎?蘇寧能讓自己的自營毛利率降低到7%嗎?答案都是no,差距就是成本控制能力。

但是大部分蘇寧股東,都是對京東沒有研究的。往往是以為京東不就物流厲害一點,蘇寧也有。馬上就造好了。不就是客戶體驗好一點,蘇寧也在進步。京東低毛利率虧損的企業,以後也不會盈利的。京東上市就是套現。這些都是各色對京東不瞭解人的觀點。

-----------------------------------------------------------------------------------------
關於線上和線下。我不否認線下還是可以發展的,但是線下發展的速度和線上根本是不可能同日而與的。蘇寧成敗關鍵肯定是在線上,肯定是優選品類做大自營才是出路,可以選擇和京東錯位競爭。 看看唯品會,上市幾年市值就大於現在的蘇寧了,還說明不了問題? 蘇寧完全可以精選幾個品類,把某1-2個品類做到第一。從而獲取大量流量。

線下肯定是要調整和優化。但是龍泉覺得需要大規模的做超市,我也是一頭包, 人家樂購都要推出中國了,蘇寧卻來做超市。。。難道蘇寧線下要給人送貨,這些貨就必須要展出嗎?

還有,龍泉認為線下是蘇寧最大的資本,這點我是認可的,但是這些線下對於京東來說真的已經不算什麼了。京東只是現在不想做,哪天覺得有必要收購一個線下連鎖企業不是簡單的事情嗎?

關於我名字,我本來就是梁宏,之前是因為yy股價下跌過程給yy打氣取的,等於說後面部分是簽名。哪天我又會換另外一個簽名的。

關於yy持倉,我目前yy正股持倉的確沒50元時候多,有減倉。但是yy還是持有20萬美元的正股,以及7000股的遠期期權。如果yy順利大漲起來,這7000股遠期期權就相當於7000股的威力啦。綜合正股和期權的持倉還是大於原來yy正股的。 我是要追求資金利用效率的,所以部分倉位用期權代替。其他資金可以買入其他看好的股票和期權。$京東(JD)$

2014年6月25日
梁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566

京東VS蘇寧 上篇 每天一個新發現

來源: http://xueqiu.com/4628637141/31271765

截止目前$京東(JD)$$蘇寧雲商(SZ002024)$ 的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一個是電商直銷平臺老大,一個是線下直銷老大但力爭突破線上業務,10年開始明爭暗鬥4年,究竟現狀如何,我們不妨從經營數據來一窺究竟。
京東就是電商界的360,將免費思維做到了極致,對於自營業務我想東哥今後也沒想過要掙錢,能達到盈虧平衡已經非常滿意了。通過自營免費模式獲取巨大的流量,平臺業務以及金融業務才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一、電商行業狀況
1、行業增長依然高達45%+

2、B2C比例持續擴大

3、雙寡頭壟斷


4、一家獨大




行業點評:
2014Q2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2萬億元,網絡購物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為10.1%,首次單季度滲透率突破10%。

與C2C平臺賣家相比,B2C平臺商家在整體實力、促銷力度、商品品質及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將日益凸顯,B2C平臺將逐漸成為網絡購物用戶的重要選擇。

京東和阿里的龍頭地位已經非常明顯,第二梯隊的電商企業生存壓力加大,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對市場及用戶的爭奪戰將持續演進。

二、電商直銷平臺老大——京東

1、主要業務:零售+開放平臺+金融業務

零售包括電子及家電產品、一般大眾化商品(包括母嬰、食品、圖書、視頻音樂等)

開放平臺包括第三方銷售傭金、增值服務收入(提供物流配送、倉儲等)、廣告費等

金融業務包括理財收入、電子支付傭金。

點評:零售市場競爭大,價格透明,只能通過優化產品品類提高毛利率。開發平臺收入來源於網絡效應產生的額外收益,基本不增加附加成本,毛利率應該能達到70%以上。金融業務來源於經營活動產生的正現金流理財收益,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迅速,是未來主要收益來源。

2、主要營運數據:

07年開始物流中心建設,截止2014年6月底擁有97個倉庫合計面積180萬平米,1808個配送中心以及715個揀貨站,70%以上的貨物訂單當天或隔天送達。

倉儲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客服總部在宿遷(東哥老巢[大笑])。

10年開始向第三方開發平臺,目前擁有3.8萬家供應商,SKU超過4000萬,活躍會員超3800萬,24%的訂單通過移動端完成。

截止2014年3月底員工合計50122人,其中供應鏈(含采購、倉儲、配送)人員75.4%,客服11.6%,技術人員6.7%,管理營銷人員6.2%。驚人的數據快遞人員達到2.44萬,占總員工比例的48.7%,這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還是一家快遞公司[想一下]

3、主要交易數據

13年GMV達到1255億,這里的GMV是指訂單總額,按照產品分類電子及家電產品金額798億(13年增長率66.9%),一般大眾化商品457億(13年增長率79.2%)。按照交易分類零售金額937億(13年增長率65.3%),開發平臺銷售318億(13年增長率91.6%)。由此可見第三方平臺以及大眾化商品成長性更高,這正好符合互聯網的網絡效應。

4、季度經營績效

剔除非經營性支出,從2013年開始經營虧損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收窄,但離實現盈利仍有一段路程。

5、自營業務真實狀況

平臺業務毛利率從京東的年報披露中無法獲取,因此我是參考阿里暫估的,二季度物流費用提高一個百分點是因為拍拍網、QQ網購人員並入以及第三方物流費用增加。因此可見自營業務毛利率基本維持在7%-8%之間,而經營費用合計達10%+(剔除股權激勵以及合並攤銷),這已經是全行業最優的管理效率了,未來進一步壓縮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優化產品品類提高毛利率是唯一出路。

二季度平臺業務收入占比達到了5.6%,增長高達185.8%,顯然平臺業務將是未來的重要贏利點,正因為平臺業務的貢獻營業利潤率才得以維持在盈虧平衡點附近。

6、資本結構

14年無形資產資產增加70億,商譽增加25億,半年報披露不詳,不清楚具體情況。
從13年數據看長期資產占收入的比重為5%,資產使用效率非常高儼然是一個輕資產運營的公司。

7、現金流狀況


存貨周轉加快,供應鏈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應付占款天數不到兩個月,隨著規模進一步放大議價能力越來越強,自營業務會產生強大的現金流,也為京東的金融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儲備。

綜合評價:
京東目前基本處在盈虧平衡點邊緣,自營業務毛利率僅有7%-8%,未來提升空間巨大,綜合費用率10%+已經是行業最優水平,未來進一步壓縮空間不大。
平臺業務加速增長,參考阿里平臺業務營業利率有望達到50%+。
假設京東未來營收突破五千億,自營業務實現盈虧平衡,平臺及金融業務營收比重達到10%,也就是500億,凈利潤有望達到250億,目前市值425億美金,對應250億凈利潤預期PE10.5倍,應該說還有一倍的增長空間。
[鼓鼓掌]

針對我的預計,球友們貌似爭議很大,那說說我假設的由來吧。2013年社會零售總額23.8萬億,其中網絡購物達到1.89萬億,互聯網滲透率7.9%,假設未來零售總額達到50萬億,滲透率達到20%,網絡購物市場將達到10萬億,是2013年的5.3倍。根據艾瑞數據二季度京東的市場份額是9.3%,阿里市場份額超70%,假設京東未來市場份額20%,那就是2萬億。京東二季度平臺GMV收占自營GMV的60.7%,且平臺增長高於自營,假設未來比例達到80%,意味著平臺GMV能達到9000億,按照6%的傭金比例就是540億[大笑],我並沒有憑空想象吧,只是你們不敢想而已。還有廣告、供應鏈、金融這些業務空間巨大,我就不在這暢想了。我並沒有薦股,我寫文章的原則是基於理性分析判斷,是自我修養的過程,非常感謝你們的意見。[加油]

@不明真相的群眾 @方舟88 @李妍@港股那點事直播間 @蘭權資本 @投資禪院 @B座12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1

蘇寧雲商推5.5億員工持股新計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021

蘇寧雲商。 (新華社 龍巍/圖)

9月4日晚間,蘇寧雲商公布了2014年員工持股新計劃:參加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200人,資金總額不超過5.5億元。涉及的標的股票數量約為7161.46萬股,約占公司現有股本總額的0.97%,累計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任一持有人持有的員工持股計劃份額所對應的標的股票數量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持股計劃的大部分資金來自公司控股股東張近東的籌款,張近東擬以其持有的部分蘇寧雲商股票向安信證券申請質押融資取得資金,向員工持股計劃提供借款支持,借款部分與自籌資金部分的比例為3:1。按照5.5億元的資金算,張近東需要先墊資4.12億元。

公告稱,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的董監高,公司正經理級部門負責人及以上崗位人員;公司正經理級及以上店長人員;公司正經理級及以上信息技術員工;公司認可的有特殊貢獻的其他員工。

《證券時報》介紹,2008年8月,蘇寧雲商的前身蘇寧電器曾推出首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獲得當時期權激勵的人員包括,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應屆大學生梯隊計劃中的1200工程一期至三期中已經成為核心經營管理骨幹的部分員工,以及核心技術骨幹人員。

相比之下,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激勵對象範圍有了明顯的擴大。

蘇寧雲商表示,員工持股計劃目的在於建立和完善勞動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機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職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促進公司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參考報》報道,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正處於轉型之中的蘇寧雲商正面臨包括阿里、京東等眾多互聯網公司的激烈競爭,而這些公司均有大量的員工持股,蘇寧此時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意在凝聚人心,防止人才流失,對抗來自其他企業的競爭。

不過,搜狐IT認為,蘇寧雲商的出發點,是將員工利益和公司利益進行捆綁。從蘇寧雲商的過往增發歷史來看,持有蘇寧雲商的股份或有一點風險。

蘇寧雲商剛剛公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1.52億元,同比下降7.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55億元,同比下降202.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47

蘇寧門店若關張收租婆咋辦? 歲寒知松柏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v7b9.html

$蘇寧雲商(SZ002024)$ 公告擬出售物業給基金再回租,我們來算筆賬:

賬載原值20億,凈值17億,年折舊按1億算。現40億出售,交稅10億,凈收30億現金,利潤13億。

售後回租時,基金想募集到錢,優先級現在得保8%才有吸引力,否則就算蘇寧集團劣後險資等機構也不敢認購基金,老百姓可不傻,p2p都15%的年預期收益率呢。

那麽,蘇寧雲商年租金至少得付3.2億元,否則基金不可能有8%的收益率,未來的增值暫不考慮。

一、這3.2億的年租金,不到10年即超過30億的出售現金流入,年10.7%遠高於銀行貸款利率;

二、3.2億減1億的折舊,每年增加2.2億成本費用,6年即超過13億的出售一次性利潤,年17%(所得稅因素忽略),或者說是6倍的pe,請問蘇寧雲商現在pe多少?

這麽看來,只有稅務局是贏家,白得10億的稅款。那蘇寧為什麽要幹這事呢?

一是要靠這13億扭虧;

二是弄到30億現金,估計它抵押貸款有難度或金額小,所以寧願用高成本的售後回租;

三是讓炒股的朋友眼睛亮一亮,證明自己的資產隱蔽有升值,股票炒高大股東質押時能多融點錢。

不過,蘇寧雲商現在的pb超過2倍,不要說港股里大把0.5pb的地產股,就是a股的地產龍頭也就1倍pb出頭。

當然啦,以房地產現在的形勢,能賣還是得賣,否則過一二年想賣都沒有傻瓜願接貨。若是過幾年門店大關張,租金該向誰收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