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週五,財經雜誌《福布斯》公布大中華富豪榜,長實主席李嘉誠冧庄首富之位,估計身家逾一千五百億元。 不過,李首富麾下的和黃,揼水二千多億元投資3G業務,不單全球告急,年蝕二、三百億元,更把其港口、零售及其他業務的盈利,蠶食不少。面對加息,債務增加,孭上三千多億元債項的和黃,還息都還到氣咳。 和黃身陷3G泥沼,長和系內其他公司又難擔大旗,母公司長實將難獨善其身。超人王國,今非昔比。 上月初,李嘉誠於長實周年晚宴致詞時,向在座逾千名員工,信誓旦旦的說:「如無意外,意大利3G業務可於本年春季,在當地上市。」當日有份出席的記者透露:「誠哥嗰日不知幾high,好似胸有成竹咁。」 出名牙齒當金使的李嘉誠,卻萬料不到事隔一個月,最叻做刁的頭馬霍建寧,竟然甩轆。霍建寧現身為上市難產解畫時,更死撐:「好開心。」「我哋不嬲都有兩個計劃,A計劃(分拆)行唔通,就用B計劃(配售),唔會將所有計劃都同人講先。」 霍大班說得輕鬆,難為一眾信任管理層的投資者,因而損手爛腳。月初於七十九元高位,大手購入和黃的散戶蕭小姐嘆道:「誠哥講到3意大利咁掂,點知會上唔到市。」和黃股價一度低見七十三元,她唯有自求多福,打算在七十元水平止蝕。 上市因銀行追債 和黃分拆3意大利,最初吹風估價一百二十億歐羅(約一千一百億港元),最後由高盛、滙豐及美林等七間投資銀行組成的承銷團,卻只願出價六、七十億歐羅,上市大計因而拉倒。 上週四,本刊記者飛抵意大利,了解當地狀況。 意大利關注消費者團體Adusbef主席Elio Lannutti說:「3的負債好高,市值無理由有3所說般高,上市只不過係將債項轉嫁到投資者身上,並不公平。」由於3意大利的負債高達五十六億歐羅,其中三、四成須於○八年前償還,該會於是向國家企業及證券交易委員會(Consob)告狀,指3意大利正被十多間銀行追數三十億歐羅,才急着上市。 Consob遂特別要求3意大利在招股文件內,強調投資者將面對的風險,如和黃有可能隨時撤資,還有未來資本開支和負債等資料。意大利報章《Corriere della Sera》財經記者Giancarlo Radice說:「Consob從未試過叫一間公司寫那麼多風險,一般招股文件的風險部分,通常只得十版左右,但3有六十多版。」 意國消費者投訴多 走到街頭視察,記者訪問了七位3意大利的用家,他們全都對服務有彈無讚,例如狂斷線,視像通話勁窒等;當中四人從未用過多媒體服務,只是將3G手機當2G用。其中一名用家Antonio表示:「3的網絡不完善,只在繁榮的市區才接收到,稍為偏遠的地方,已經接收唔到。」 據Adusbef統計,3意大利自○三年提供服務至今,共接獲八百九十七宗投訴。此外,更有上百位消費者向3提出民事索償,控訴3意大利廣告誤導。 3手機補貼嚴重 記者到羅馬的3門市查詢,客戶上台出一部新的LG U8380 3G手機,只需三歐羅,並承諾兩年內每月消費二十歐羅便可。功能類近的手機,售價約二百歐羅,即每名新客補貼上一千八百元,成本極高。 龐大的手機補貼,令3長年未能收支平衡。雖然李嘉誠幾次拍心口保證,明年起,3的業務可有盈利。不過,高盛計算過,如果將上客及牌照成本計算在內,到○七年,淨計3意大利都仍要蝕八千三百萬元。 WiMAX硬撼3G快玩完 無線寬頻上網的服務,一直是全球電訊商的角力場所。其實要隨時隨地上網,不一定要幫襯和黃,更不一定要使用3G。 近 年登場的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簡單來說,是一項無線網絡技術。每一個WiMAX的連接點,可以覆蓋方圓五十公里範圍,最高傳輸度可達70Mbps,比 3G(384kbps - 2Mbps)快了三十多倍,而且能支援內置Wi-Fi (Wireless Fidelity)的智能電話或筆記簿電腦,使用更方便。 只要上到網,用戶便可用Skype免費打電話,或聽歌睇戲,完全毋須付款予電訊商。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商英特爾就正致力推動WiMAX技術,預計今年內推出有關的手機產品。部分業界人士估計,WiMAX會是3G的心腹大患。 「如果3不找其他Partner(夥伴)合作,發展4G或再新一點的科技,好快3G便會落後,3亦不能取回投資的金錢。」倫敦城市大學多媒體及互聯網工程課程總監Rajarajan甚至預期,「五、六年後,4G應該可以完全取代3G。」 英倫競爭更激烈 3意大利在當地3G市場佔龍頭位置,尚且要做賠本生意,競爭激烈的英國市場情況更壞。 據 英國ING Wholesale Banking資料,3的市場佔有率,只有半成。「○四年,3的定價好進取,上客好快。不過自去年其他台都推出3G後,由於他們本身客戶群龐大,又減2G 價,3於○五幾乎無增長。」該行分析員Damien Chew指出:「英國人習慣上台送手機,3G機貴,補貼好嚴重。」 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多媒體及互聯網工程課程總監Dr. Rajarajan向本刊說,3犯下很多策略上的錯誤。「3高估了使用3G的客戶數字,其實現時英國電訊公司,八成收入仍是來自話音服務。」他說:「譬如3同Playboy簽約,花了很多錢,但客戶怕讓人知道(收看色情資訊),根本甚少人用電話睇,所以可算係失敗。」 向死人收數 不過,用戶增長慢,也與服務質素差有關。英國電訊監管局Oftel資料顯示,3甫開業半年,已較其他競爭對手的投訴數字多出逾倍,達五百五十二宗。英國廣播公司的「招牌」消費者節目Watchdog,去年亦收到逾百名觀眾投訴3,主要有關網絡接收差、投訴無人覆等。 記者於列斯附近的小鎮Halifax,找到其中一名苦主Roger Simpson。他於○四年八月,突然收到3寄來的賬單,欠款者竟為其六年前過身的妻子,但九八年以前3根本未進軍英國。 Roger於是致電服務熱線求助,但3為節省成本,將服務中心搬至印度孟買,他說根本無法溝通:「每次打去,佢都話會同英國呢邊聯絡跟進,但一直無回音。」 拖了半年,3向他發道歉信,稱不用理會賬單,但大半年後又再收到,累積欠款更高達五百多英鎊。Roger不滿的道:「佢勾起我女兒的回憶,令她非常傷心,亦令我現時的妻子好難受。」 扮傳媒股圖挽狂瀾 現時3集團全球一千一百萬個客戶中,九成來自英、意,但兩地3G皆陷於苦戰。合營夥伴如3意大利股東CIRtel、3英國股東荷蘭KPN和日本的DoCoMo,更先後打退堂鼓,和黃在 3G市場已成孤獨的推銷員。 「和黃投放太多資源在3G,3意大利上市失敗,無疑會增加其財政壓力,加上電訊行業競爭激烈,和黃要回本唔容易。」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說。 為爭取高估值,和黃三個月前甚至急急收購意國的數碼電視商Channel 7,納入上市計劃。然後自稱傳媒股,盼望投資者勿以低殘的電訊股價值,來衡量公司。 意 大利Axia Financial Research分析員Silvia Mondcinari指出:「3大部分收入,都係來自客戶電話月費,看不出和一般電訊股有何分別。」而香港一外資分析員亦不以為然地說:「3係一盤從未有 過盈利的生意,好似以前科網股咁,唔知用咩去衡量市值;咁科網時大家領過教訓,當然無咁容易再上當。以我睇,3意大利最多值五十億歐羅。」 高盛入股變相借錢 若果3意大利真的只值五十億歐羅,不要說回本,根本連還五十六億歐元的債項也不夠。最後,連長和系的御用保薦人高盛也要跑上台,入股為3解困。 本來,高盛以四點二億歐羅買下一成股權,便反映3意大利的市值只值四十二億歐羅;但霍建寧卻以他的會計藝術手法,說什麼要將市值加上淨負債、少數股東權益及優先普通股,再減去現金等,變成「企業價值九十億元歐羅」。 再看真此協議,高盛原來可於3意大利他日上市時,將股權轉股份;又或三年都未上市,都可以原價加歐洲銀行三個月同業拆息,再加九十點子賣回予和黃。換句話說,高盛簽的,變相只是借貸協議。 一基金經理表示:「個deal同和黃發行一批三年期嘅3意大利可換股債券,根本無分別。當市面估計3意大利只值七十億歐羅,而和黃表面上得到高盛支持,說值九十億歐羅,最重要是可以保住誠哥面子。」 事實上,高盛自己亦有兩手準備,入股後即調低和黃目標價一成六,更將和黃剔出「現有投資名單」外,方便日後隨時跳船。其他大行亦毫不留情,如美林便將長實及和黃投資評級,由「買入」降至「中性」;花旗更給和黃一個沽售評級,狠批股價會跌至六十七元。 無底深潭賣肉養3G 其實打從六年前,由拍板投資全球3G開始,計及牌照費、器材費及借貸利息等,李嘉誠已燒掉超過二千二百億元,至今不單未賺到一毫子,更惹來一屁股債。 去年中期業績顯示,和黃負債高達三千多億元,債項比十年前增加七倍。花旗報告指出,由於和黃八成四的借貸是浮息,息口每升四分一釐,每年利息開支便上升六億六千萬元。 和黃有難,母公司長實亦不好過。「聯營公司於營運上的虧損,需要按照持股比例,在母公司賬目內攤分反映。」香港會計師公會財務報告準則委員會副主席丁偉銓解釋。去年和黃實際蝕三百七十四億元,長實亦要分擔一百八十七億虧損,長此下去,大家遲早攬住死。 投資失準外,就連超人本業地產,亦頭頭碰着黑。去年各發展商如新地四月推出的豪宅盤凱旋門,創下呎價新高;但長實的名門撞正加息潮,銷情麻麻,現仍有大把貨尾。加息持續,今年亦未見有新盤應市。 為保金漆招牌,和黃被迫年年賣資產抵債,由最初出售電訊公司股份等,到連賺大錢的品牌寶潔、香港碼頭業務等股權,都割愛套現,務求以特殊盈利粉飾賬目。一中資分析員說:「上年聖誕前夕,和黃仲趕住公布向埃及電訊公司出售和電國際近兩成股權,好似好等錢使咁。」 養大國內碼頭作繭自縛 其實和黃面對的困境又何止3G,一向為集團賺大錢、佔稅前盈利約兩成半的港口業務,亦現危機。去年上半年和黃於香港碼頭的稅前盈利,錄得百分之一的增長,僅聊勝於無。 飛達帽業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對記者慨嘆,香港的貨櫃碼頭處理一個櫃,收費二、三千元;但鹽田港只收五百元,所以飛達決定以後八成二的貨物都經大陸出口。 長 年雄霸港口生意的和黃,收費一直企硬,變相逼廠家用大陸碼頭,亦間接養大國內的競爭對手。單計深圳,和黃雖佔據東邊的鹽田港;但西有招商局的蛇口、赤灣及 媽灣港等爭客;○七年尚有九倉投資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的大鏟灣港,加入戰團。花旗證券估計,珠三角的總泊位數目將由現時十四個,至四年後增至四十九個,和 黃約佔三成。 然而超人的力量,僅在珠三角發揮作用,愈靠北發展,就愈受阻。○三年,上海港務局更公開批評和黃的上海碼頭,是「第四世界設備,第一世界收費」;再加上碼頭具戰略意義,中國政府根本不想有公司獨大,故新建的上海瀘東碼頭,寧願與AP Moller(馬士基母公司)合作;東北的煙台、青島及大連等碼頭,亦無份參與。 輸錢皆因贏錢起 以 往李嘉誠投資,一向量入為出,甚少大幅舉債。所以,就算當年Orange和赫斯基能源連年虧損,他仍可靜觀其變,等至修成正果,獲數十倍的回報。和黃前大 班馬世民(Simon Murray)在訪問中說:「李嘉誠最重要的是他夠膽人棄我取,在市場最沒有投資意欲的時候投資。」 不過輸錢皆因贏錢起,賣橙一役令超人心雄起來,他說:「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一單交易。」轉手賺來的逾千億元,和黃不派特別股息,除全數掟落 3G外,更再加注千億元,泥足深陷。 可是,當年買入Orange及赫斯基的,是眼光獨到的馬世民、衛斯文等,他們辭職自立門戶後,李嘉誠麾下有如斯觸覺的,已寥寥無幾。接任的霍建寧,卻無端成為賣橙功臣。馬世民認為霍大班有兩瓣最叻:「一係數字,二係negotiate(談判)。」 將軍一去人材凋零 事實亦然,霍大班除賣家當製造特殊盈利外,以會計制度潤飾賬目的技巧,更出神入化,如去年透過回購3英國三成五股權,憑空創造九十四億正商譽收益;但論落手落腳做生意,則建樹不多。 卓域資產管理譚紹興認為:「3G係全球性業務,霍建寧始終係會計出身,海外投資眼光未必及得上馬世民。」 對於外間的質疑,他永遠寸爆回敬:「覺得佢哋喺度合唱卡拉OK。」「外面有很多拿着計數機的白痴。」去年政府收回和記環球電訊CDMA牌照,他立即裁員七百五十人;又例如花旗點出3英國每戶平均收入(APRU)有下跌趨勢,他即反擊道:「如果我係老師,我會俾佢唔合格。」 累誠哥惹公憤 最近,和黃旗下百佳因外判服務而裁員。替工人爭取公積金的職工盟李卓人說:「佢個人(霍建寧)出名寸,我打俾李嘉誠,佢透過秘書話叫我搵霍建寧傾,但霍建寧唔理我,咁樣做法,搞臭誠哥個名。計埋啲婆仔數,誠哥一年捐幾十億出去啦,點會為幾百萬唔要面子啫。」 現 年七十六歲的李嘉誠,論權力論財勢,早已達無求階段。近年他專注的,反而是以李嘉誠基金的名義,捐款辦學和賑災,做大慈善家,更稱基金會是他第三個兒子。 在近年多個訪問中,他皆流露出對名垂千古的冀盼:「一個人就是活到百歲,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就是電光一閃,假如在這一閃中,能對世人今天和未來有一點貢 獻,我覺得好充實。」「熱心辦學,是希望為世間留下種子。」 超人神話無以為繼 可是蜀中無大將,他兩名公子,又未有其父風範,令他仍然要為生意頭痕。長子李澤鉅和其姨丈甘慶林打骰的長江生命科技,起初以研製抗癌及愛滋病藥物為號召,現時竟淪為賣肥料的農業公司。股價自○二年七月掛牌,一直潛水,現比招股價還跌五成二。 去年十月,《彭博資訊》發表文章,暗指大仔澤鉅多年來親自督師的唯一重大的交易,只有收購加航,但無功而回,投資界對他接管誠哥上市王國,憂心忡忡。而細仔小小超,則醉心建立其傳媒王國,對家族生意根本無心戀戰。超人神話,將難以延續。 |
||||||
|
||||||
上週四,長實及和黃公布全年業績。在會計藝術大師霍建寧把關下,兩公司繼續靠特殊盈利、物業重估及遞延稅項抵減等,成功遮掩了3G業務達三百六十三億元的虧蝕,交出所謂「超乎預期」的成績表。 集團主席李嘉誠在記者會上更表示,長實負債少、和黃手持逾千億元現金等云云,強調並無集資壓力。誰知語音未落,翌日凌晨一時,系內的長江生命科技即突然宣布供股。 長和系上次伸手向小股東要錢,已經是八七年的事。今回李嘉誠不惜自拆招牌,再次供股,投資者怨聲載道亦徒然。 長科上市四年來,股價長期潛水,一仙股息也未派過。所以一眾小股東收到供股消息後,均怨聲載道;有股民甚至在網上戲謔,該公司應改名為「長江生命科水」。 「十幾年前已經買長實,貪佢夠紮實,依家都賺咗幾倍錢。」向來是李嘉誠擁躉的散戶郭先生,先後買了長科及和記環球電訊,因而對記者大呻:「點知兩隻都唔掂!家陣仲話要供股,講真我幾失望,唔知李生搞緊咩!」 根據供股計劃,股東每持兩股長科,便可以六角五仙供一股,供股價有近三成折讓。消息一出,長科股價隨即下挫至八角多。以二 元招股價入場的郭先生決定放棄供股,怕股價供完再跌,他說:「再供落去都無咩前途,始終唔知間公司有無心做落去,或者遲啲放咗佢㗎喇。」 南征北討得個吉 長科上市時籌得二十六億元,四年下來,東征西討,收購了一堆肥料公司、園藝公司,甚至養草皮公司等。今日六成生意都與農業有關,與當初招股說要研發對抗癌症及愛滋病藥物等計劃,大相逕庭。但業務一直沒起色,上年亦要靠投資收益,才獲利千多萬元。 其實長科手頭有現金逾四億元,加上近十八億元的股票、債券等投資組合,應無重大財政壓力。一名華資證券行高層說:「行內都頭,點解長科選擇供股,而唔係賣咗手頭啲股票?我諗,可能係管理層預期本業有排未有起色,唯有靠投資收入嚟填數。如果唔係,業績年年見紅仲衰!」 連環分拆股民重創 除了長科外,郭先生之前買入和記環球,亦一樣損手收場,可謂連環中招。提起此事,他仍憤憤不平:「長科唔升,OK,投資無話實賺。但和電嗰單擺明玩財技,唔好話我知佢一早估唔到業務會重疊啊!」 話說○四年初,和黃借殼中聯系統,把固網業務上市,並將公司易名為和記環球電訊。宣布消息後不足二十四小時,和黃迅即以九角配股,郭先生因李嘉誠寶號而落疊。之後和黃自行分拆和電國際上市,去年中以業務重疊為由,將和記環球以六角五仙私有化。短短一年多,和黃以十足價錢賣股、轉過頭又七折買回,小股民反對亦無效。 貼大床賣印度股權 長和系靠左拆右拆公司上市,炮製盈利,小股民隨時下錯注。如今輪到和電國際,熱唱分拆印度業務上市。主宰電訊業務的和黃大班霍建寧,早前將逾百分之八的印度業務股權,賣予兩名印度籍人士Analjit Singh及Asim Ghosh。 Analjit Singh是和黃印度附屬Hutchison Essar的前董事,而Asim Ghosh則是該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和電國際為求兩人入股,不惜嫁女貼大床,幫二人做抵押向銀行貸款入股。就算此舉令和電國際的負債劇增一成、每年利息開支估計因而增加二千三百萬元,亦毫不計較。 自訂企業價值 霍建寧此招一石二鳥,賣股予兩個印度人,既可符合外資持股不得多於七成四的上市要求,另一方面,以十七億八千萬元出售逾百分之八的股權,亦間接定下了印度業務市值逾二百億元的指標。如果加上淨負債、少數股東權益及優先普通股,再減去現金等,里昂證劵估計其企業價值便高逾四百六十八億元。 這種自抬身價的招數,在打算分拆3意大利時,已經亮過相。當初投資銀行估值,說3意大利的企業價值只值六、七十億歐羅時,和黃便招來其御用保薦人高盛入股,以證明3意大利的企業價值高達九十億歐羅。 不過,高盛其實為自己留好了退路,訂明可於3意大利上市時,將股權轉股份;又或三年後,以原價加利息賣回予和黃。 再者,分拆印度業務,其實也有變數。和黃去年底賣掉一成九和電國際股權予埃及電訊商Orascom,但由於該公司同時是巴基斯坦及孟加拉等國的主要電訊商,印度國防部顧問其後即公開表示,擔心此舉危害國家安全。 變聯營負債減二百億 和黃將和電國際股權賣予Orascom,即獲七十多億元以幫補3G虧損。而且售股後,和黃持有和電國際的股權便低於五成,和電國際的身份便由附屬公司變成聯營公司。 香港會計師公會財務報告準則委員會副主席丁偉銓指出:「如果係附屬公司,無論資產同負債,都須逐一呈現於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內。但聯營公司就唔同,只須將該公司的凈資產(資產減去負債),以單一項目入賬。」 換 句話說,和黃此後毋須將和電國際近四百億元的負債再列於賬目內,造成和黃負債減少近二百億元的錯覺。但事實上,和黃的利息支出卻連年增加:前年,和黃向銀 行借錢,息率僅四釐,利息支出一百一十二億元;去年和黃的借貸成本增至四釐七,其利息支出大升三成七,至一百五十四億元。 降低前年盈利基數 和 黃的盈利,其實是靠特殊盈利、投資物業增值及遞延稅項抵減,粉飾一番。要解釋何謂遞延稅項抵減,可舉一個例子說明:譬如某人現正經營一盤虧蝕的生意,如果 他估計未來有機會轉虧為盈,到真的賺錢要報稅時,便可將以往的虧損當做扣稅額,減少屆時須繳付的稅款。某人基於以上的期望,把未來有機會省回的稅款,預先 列於現在的賬目上,就是遞延稅項抵減。 派去年成績表時,和黃重列○四年業績,卻將當時賺錢的期望調整,令前年遞延稅項抵減的收入減少二十億元。丁偉銓對此調整,感到疑惑:「增加或減少遞延稅項權益,可理解成對未來盈利預測睇法的改變,但一般只會以今年業績去調整,而唔會改番舊年條數的做法。」 再加上其他新會計準則的調整,和黃成功將前年盈利由一百六十多億元減少至一百三十億元,便可堂而皇之向外宣稱,○五年賺一百四十三億元,有一成一的增長。 出口術死撐3G 李嘉誠在今年長和業績會上,甚至主動透露自己剛去過意大利視察3G業務,又說:「明年我估計會更好,不論係客戶數目還是ARPU(客戶平均每月消費)值都增長緊,我哋正在選擇正確嘅(3意大利上市)時間。」 不過,有證券分析員看過業績報告後,卻踢爆說:「無錯,3嘅客戶係多咗,但上客成本都貴咗呢!每上一個客,和黃就要倒貼二千七百幾蚊;愈上客,愈蝕得勁。」 該分析員續說:「和黃說ARPU上升、愈來愈多客戶使用非話音數據,但我完全睇唔到咁嘅趨勢。○四年3嘅客戶平均月花五十二歐羅,其中十歐羅用喺非話音數據服務;去年就平均只係月花四十二歐羅,非話音數據服務一樣係十歐羅,我見唔到邊度改善咗!」 公布業績翌日,花旗證券更發出報告,說3G業務的虧損收窄輕微,去年仍然要蝕三百六十三億元,令人失望,預期和黃今年只賺二千八百萬元;遂繼續建議沽售此股,並將目標價由六十七元調低至六十三元五角。 和黃股價自公布業績後,一直逆市下跌。難怪霍建寧於本週一接見投資界時,已將焦點轉移至新買入的香水業務。皆因3G故事,勢難再打動證券行及基金經理的心。 九億窩輪變廢紙 九一年,李嘉誠麾下的長實,在和黃股價徘徊十一、二元時,曾發行兩批共值八億八千萬元的和黃認股權證(俗稱窩輪),令散戶損手。 第一批窩輪,售價二元五角,行使價十三元六角、九三年三月到期,換股的總成本為十六元一角;第二批窩輪則售三元八角,行使價十五元五角、九三年五月到期,即和黃股價升至十九元三角以上,投資者才有利可圖。 偏偏,和黃在九三年三月,卻公布差劣的業績。那時候,和黃的生意原本錄得一成增長,但集團決定在該年度,為當時表現不濟的赫斯基石油撇賬十四億多元,盈利因而倒退三成。業績退步,股價自然難望有大好表現,投資者手上的和黃窩輪,最終亦因而淪為廢紙。 相反,長實則可以在不失和黃股權的情況下,賣輪淨賺逾七億元。 業績照妖鏡 受惠新會計準則,投資物業及金融工具價值重估的盈利俱可入賬,令不少公司業績看似大躍進,但若撇除那筆紙上富貴,實質盈利大幅倒退,甚至虧損。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03/2216465.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继去年7月以700亿港元收购英国第一大电网之后,李嘉诚日前再度出手,准备收购当地第二大电网,尽管这次他在竞标过程中出价最高,仍以失败告终。据了解,这或许与英国担心其垄断该国电网资产有关。
昨日(3月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公用事业公司、电力生产商PPL集团表示,同意斥资35亿英镑现金来收购德国能源巨头E.ON旗下的英国电网业务,并承担5亿英镑的负债,预计交易将在4月初结束。这一表述也意味着李嘉诚的收购失败。
E.ON是德国最大的基建投资公司,由于金融海啸后负债攀升,因此计划在2013年底前出售总值约150亿欧元的资产来削减债务,并拓展欧洲以外的业 务。去年12月,公司将英国第二大电网资产挂牌出售,吸引了包括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美国电力供应商PPL以及巴菲特旗下的Mi-dAmerican能源 控股公司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长江基建以37亿英镑成为出价最高的买家,但仍然不敌PPL集团。有分析指,这与李嘉诚去年7月收购的英 国另一电网资产有关。去年7月,他以57.75亿英镑(约合700亿港元)收购法国电力公司(EDF)在英国的电力网络100%的权益,而该收购也将成为 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项目。
据了解,作为英国第一大电网,EDF向780万客户提供服务,供应了英国近四分之一的电力。而 E.ON拥有的当地第二大电网有500万用户,供电量约占17%。也就是说,如果李嘉诚收购E.ON成功,将掌控英国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电网设施,占到英 国全国40%以上的电力供应,也将增加与电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据海外媒体报道,英国电力监管办公室曾经表示,对于电网部分缺少竞争感到担忧,因此有分析指出,李嘉诚此次收购失败与当地监管部门担心其垄断当地电网资产有关。
实际上,PPL此次交易成功也是一年时间里对E.ON旗下资产的第二次收购。公司曾在去年4月份同意以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E.ON位于美国的两个公共事业单位。
从李氏财团近年来几笔大的收购来看,李氏财团向外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且专注于基建领域。
|
||||||
今年一月一日,第一太平戴維斯進入大中華市場三十年來,出現首位華人執行官李偉文。在香港有「刁王」稱號的李偉文,去年帶領香港分公司促成新台幣一千億元 交易案,在香港,刁王是deal、交易王的代名詞,他是如何爬上這個以往只由英國人出任的大中華區最高職位? 撰文‧梁任瑋 香港本島深水灣「香島道三十七號」別墅,二月底以每坪約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成交,刷新全球住宅史上天價紀錄,促成這筆交易的背後人物,正是甫上任第一太平 戴維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的李偉文。 三心法 包辦豪宅商辦成交紀錄 李偉文是誰?在香港,有人稱他為「刁王」,去年他才剛以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總經理身分,帶領香港分公司投資買賣部門成交兩百億港元(約新台幣一千億元)交 易案,也讓第一太平戴維斯在香港商用不動產市場市占率攀高到五成,其中,最受矚目的指標案就是宏利保險大廈,以二十二.五億港元賣給香港首富長江實業總裁 李嘉誠旗下的新加坡基金,寫下二○一○年香港商辦最高成交總價紀錄。 同時包辦目前香港豪宅與商辦成交價新紀錄的李偉文,今年初可在香港不動產市場出盡鋒頭。 提到李偉文,認識他的人,第一個反應一定是「銷售天王」。曾在香港與李偉文接觸過的前美林亞太區資本投資部主管李灌晏說,「仲介的角色就像是紅娘,如果對 於每件案子的掌握度不夠,很難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中生存,而Raymond(李偉文英文名字)剛好在這方面特別擅長,因此獲得客戶高度信任。」從基層不動產 業務員一路爬升至執行官的李偉文,進入第一太平戴維斯已二十二年,最早他是負責辦公室租賃,因業務特質強烈,後來轉任投資買賣部門,表現依舊亮眼,去年 底,更被倫敦總部拔擢為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掌管兩岸四地十六座城市。 心法一 永遠站在第一線衝鋒 李偉文第一個成功心法是,永遠站在第一線。 業務員是靠經營個人特色勝出,李偉文過人的魅力,來自於無比的自信。「光是宏利保險大廈,我的佣金收入就四千多萬港元(新台幣二億元)。」李偉文毫不掩飾 地說出他傲人的成績。 他的業務性格,從一張小名片就展露無遺。有別於外商公司總裁深怕讓陌生人知道手機號碼,李偉文的個人名片,頭銜下第一行字,就印著他在大陸與香港的行動電 話號碼,直接告訴客戶「要找我隨時都在」。 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朱幸兒說,李偉文是極少數位階這麼高仍在第一線做業務的領導人,跟在他身邊做事,很刺激,也很有挑戰性。 說話速度極快的李偉文,採訪過程,每十分鐘就接起一通電話,對業務親力親為的他,不只企業賣方要處分資產,直接指名找李偉文,連買家要投資,都會先詢問李 偉文有什麼好案子可以推薦,共通的原因就是「成交速度很快」。 李偉文舉例他去年成交的香港西九龍複合型不動產「奧海城」案,奧海城由香港信和集團投資興建,但股權分別屬於五個股東,信和集團占四成,另外六○%分別由 四個業主持有,背後牽涉複雜的股權結構。 李偉文說,信和集團當時請他找客戶接手股權,因為總金額太高,而且不能百分之百持有,無法吸引買方下手,於是李偉文大膽地先整合信和集團與其他四位股東的 股權,再由他找到美國私募基金接手,最後以四十五億港元拍板定案,李偉文也賺進一千七百多萬港元佣金。 此外,李偉文賣出的史上最貴豪宅「香島道三十七號」,在香港豪宅市場流通很久,李偉文坦言,買得起總價四億港元豪宅的富豪並不多,但他回過頭分析,一座城 市總有千分之一的有錢人,金額並非他們購買豪宅的關鍵,重點是房子可不可以滿足他們對豪宅的需求。 由於香島道三十七號地理位置高,視野景觀一流,李偉文最後仍透過在香港累積的深厚人脈,找到企業主買家。 如果說,房地產市場的訊息是一盤散沙,仲介就像是一個漏斗,李偉文會先過濾所有市場資訊,再向客戶介紹,因此也大幅縮短交易時間。 心法二 銷售前先提改進報告 「我們不是一般的房屋仲介,不能在大海撈針。」李偉文說,所有物件到他的手中,他都會先反問幾個關鍵問題,這棟房子要租給什麼類型的零售業者,每個月可以 收取多少租金? 李偉文成功的第二個心法是提升物件的附加價值。尤其這三年隨著房價逐漸走高,不少收益型不動產只剩二%租金報酬率,但李偉文就是有辦法讓買家願意買,因為 在銷售之前,他就已經先提出一個改進報告,甚至不惜找建築師討論動線,創造買方的想像空間。 此外,把損益表當經營之母的李偉文,除了有業務員的積極態度,更有專業經理人的數字力,是他第三個成功心法。 ○四年,第一太平戴維斯為了去蕪存菁,卸下昔日包袱,剛上任香港總經理的李偉文,首度採用個人利潤中心制度經營。當時他要求會計部門列出每位業務人員的每 月總開支,包括他在內,都要做到與薪資相同的生意,才算打平。 推行一段時間後,不但淘汰不少高薪但生財力低的員工,更讓那一年香港分公司營收達到八千萬港元,比二○○三年多了八倍。 心法三 獎賞分明衝高獲利能力 ○七年,第一太平戴維斯獲利陷入瓶頸,李偉文又祭出高薪挖角一招,大量吸納外商顧問公司五大行內頂尖人才。 李偉文顛覆行內固定的獎金制度,「以前大部分代理行都是要等年尾才分紅,我就改為多勞多得制,每單拆佣,另加額外獎金,在利誘之下,果然吸引業務員更賣力 替公司賺錢,○七年香港分公司利潤又破紀錄,高達一億五千萬港元。」李偉文說,雖然今年很多歐美外資私募基金仍積極在亞洲找尋標的,投資人也對辦公大樓仍 舊充滿高度興趣,但他們也遭遇愈來愈難找到合適標的的課題,因為好的辦公室資產都掌握在本地財團與家族手中,只好轉往外圍開發。 李偉文說,未來五年,中國大陸與台灣是大中華區商仲界最大的成長動能,台灣與中國大陸未來一定要整合成一個平台,共用資源,希望到二○一五年,每年可以達 到五億港元(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營收。 就內部管理而言,李偉文認為,第一太平戴維斯不可能會有「吃大鍋飯」的營運模式,他將祭出更高的分紅制度,只要做得好,就給獎金。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分公 司,去年就有員工拿到一千多萬港元的薪資,李偉文獎賞分明的經營模式可見一斑。 面對兩岸三地政府為了抑制房價,同時釋出嚴厲的打房政策,李偉文認為,市場因為信心不足問題,至少會觀望、修正一年半,到二○一二年底才會大幅復甦。 他更認為,面對未來十二個月更要步步為營,每個案子都很重要,不可以輕易放棄,以賺最多佣金的案件為優先,李偉文要把自己在香港的成功經驗,帶到兩岸四 地,讓這支優秀團隊,持續在大中華區市場稱霸。 李偉文 現職:第一太平戴維斯大中華首席執行官經歷: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董事總經理、第一太平戴維斯租務部主管「刁王」代表作——李偉文寫下豪宅、商辦成交紀錄的 案件標的 賣方 買方 成交金額 (港幣/億元) 備註 奧海城 香港信和集團 美國私募基金 45 股權交易宏利保險大廈 香港菱電集團 香港長江實業旗下新加坡ARA基金 22.5 2010年香港商辦最高成交總價香島道37號別墅 香港莊氏 個人 4 全球每坪最貴豪宅 |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31/5NMDAwMDIyOTk5Nw.html
「這場戰爭剛開始,不在沉默中和解,就在沉默中爆發。」3月30日,一位曾任職加多寶管理層的人士對記者說。
在近日成都糖酒會上,驚現王老吉商標另一授權合作方廣東廣糧實業有限公司(簡稱廣糧實業),該公司推出的「王老吉」固元粥與王老吉蓮子綠豆爽等健康養生食品廣告正橫行於糖酒會。
擁有王老吉商標權的廣藥集團已經率先主動出擊另尋它歡,經營紅罐王老吉涼茶的加多寶集團在王老吉藥業董事會後一直沉默。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加入王老吉商標戰的陣營越來越強大,站在鴻道集團和廣藥集團背後的利益方分別牽涉到香港兩大巨富恆基系與和黃系。
新歡施壓
廣藥集團從去年11月開始高調全球公開招商,在「大健康產業」領域內,向全球廠商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共享「王老吉」品牌資源,把「王老吉」品牌向藥酒、藥妝、保健品、食品、運動器械等多個領域擴張。
在成都2011年糖酒會上,「王老吉」固元粥與王老吉蓮子綠豆爽等商品的廣告上直接標明系王老吉品牌授權出產。其商家廣糧實業系廣弘控股(000529.SZ)旗下子公司,廣弘控股與廣藥集團同為廣州市國資委控股企業,長期從事飲料、食品的生產加工經營。
據 參展人員介紹,王老吉固元粥與王老吉蓮子綠豆爽將於今年4月份開始正式上市,目前正在做前期渠道招商工作,在其招商廣告中主打王老吉品牌,稱「王老吉商標 屬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所有,廣藥集團持有包括『王老吉』在內的眾多馳名商標,目前『王老吉』品牌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品牌」。
對此,加多寶集團對媒體公開表示,若廣糧實業存在侵權行為,該公司將採取法律措施進行維權。「我們一直致力於將整個百年歷史品牌的中國涼茶推向世界,所以我們對於任何侵害王老吉權益的做法都將堅決抵制。」加多寶表示。
但加多寶亦表示,廣糧實業新推出的王老吉健康品並非涼茶,若外觀上與紅罐王老吉相似,只是存在侵權嫌疑,尚需要進一步考察。
3月下旬,廣藥集團與王老吉藥業的海外股東方同興藥業就「王老吉」商標權整合發生分歧,王老吉藥業董事長王健儀公開聲稱在其任期內欲推進海內外王老吉品牌統一事宜,並公開表態紅罐王老吉對該品牌貢獻巨大,而對廣藥集團在推進品牌整合工作表示失望。
3月23日,王老吉藥業就此糾紛專門召開董事會,會後雙方至今保持沉默。而廣藥集團一直對王老吉商標擁有權表態強硬,並表示將對王老吉、白雲山等品牌進行整合,做大中藥健康產業。
此舉直接威脅紅罐王老吉生產方加多寶集團。加多寶控制方香港鴻道集團於1997年從廣藥集團租賃王老吉商標生產銷售紅色紙包裝及紅色鐵罐裝涼茶飲料的使用權。
具體使用期限說法不一,據廣藥集團公開聲明表示,合法期限於去年5月已經到期,廣藥集團已於去年向鴻道集團發出了正式的終止商標授權律師函,也曾到香港試圖就此事進行談判未果。
公開信息顯示,鴻道集團曾與廣藥集團續簽延期王老吉商標使用期限,而該續簽合同涉及廣藥集團前任總經理李益民受賄案件,李益民已經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因此鴻道集團的商標延續使用權或難以得到法律認可。
背後的大佬
鴻道集團亦非等閒之輩。記者幾經調查發現,該公司實際控制人陳鴻道系東莞人,在香港商業界有著廣闊的人脈。2004年,鴻道集團亦通過香港同興藥業曲線與廣藥集團合作成立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同為第一大股東,王老吉藥業具有每10年自動延續使用王老吉商標的權利。
因此,即使加多寶失去王老吉商標使用權,同興藥業將是陳鴻道另一個籌碼。本報記者發現,去年以來,為應對廣藥集團的商標權壓力,陳鴻道早已在同興藥業佈局強大的應對陣營。
據王老吉藥業內部資料顯示,該公司201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調整,審議通過了同興藥業李祖澤、黃宜弘、周娟娟辭任該公司董事職務;袁武辭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職務。同時同興藥業推薦了王健儀、景雨淮和李達民接任該公司董事;周偉強接任非執行董事。
在上述人物中,王健儀系王老吉海外第五代傳人,於去年3月份開始擔任同興藥業董事長;景雨淮曾一直擔任加多寶集團法律顧問、授權發言人;李達民系恆基地產董事,香港大亨李兆基之胞弟。
退出的人物中,李祖澤為同興藥業董事長,黃宜弘之前為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周娟娟系全國政協常委、華豐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光漢太平紳士之遺孀。
上述知情人士分析認為,同興藥業董事會調整後,原具備豐富官場人脈的董事退居二線,置入強勢的商業運作與法律團隊,顯然陳鴻道已經做好對決廣藥集團的準備。
而廣藥集團亦非勢單力薄。目前,從廣藥集團的招商成果來看,首先加強了與廣州本地國有企業合作,爭取地方政府對該集團的十二五規劃以支持。
此外,今年年後,廣藥集團頻頻與早期白雲山合作方李嘉誠親密接觸,並以十二五大健康產業規劃為平台,加強與和記黃埔的合作。
公開事件為今年2月份,廣藥集團總經理李楚源赴港拜會李嘉誠,探討和黃白雲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發展,並期望與香港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埔集團進一步加強合作,並贈送李嘉誠白雲山神龍酒。
今年3月,廣藥集團公開宣佈,由王老吉藥業代售白雲山涼茶,由此將白雲山涼茶產品整合入王老吉銷售渠道,對此,李嘉誠曾親臨廣州會議現場助陣。
|
||||||
上週四和黃公布中期業績,3G業務上半年稅前虧損達一百二十億元,未如理想。為了挽救這個一手湊大的BB,李嘉誠在業績公布後三日,即親到位於羅馬的3意大利總部開會,更計劃與當地第三大電訊商Wind洽談合併大計。 李嘉誠此行雖為公事奔波勞碌,亦不忘享受這個難得的旅程。原來,今次羅馬之旅,李嘉誠的紅顏知己周凱旋亦有相伴同行,二人更趁着私人時間,在大街小巷漫步shopping, 不時十指緊扣,充滿甜蜜溫馨。 週日,羅馬時間上午七時二十分(本港時間下午一時二十分),李嘉誠經過十二小時長途機程後抵達意大利羅馬。與他同行的,除了保鏢,還有其紅顏知己周凱旋。 汽車駛抵酒店後,周凱旋隨即落車吩咐侍應將行李送上房間,而笑容滿面的李嘉誠,則走到櫃台前辦理入住手續。二人所住的威斯汀艾克塞西爾(The Westin Excelsior),建於一九○四年,是羅馬最高級的酒店,雙人房一晚最平也要四千多港元。 漫步街頭十指緊扣 二 人在房間歇息四個多小時後,便十指緊扣由酒店大堂徐徐步出,漫步陽光街頭。李嘉誠只穿恤衫西褲,沒打領呔,而周更只是牛仔褲便服,十分輕鬆。他們放棄預先 租用的平治房車,選擇步行到酒店附近的波給塞公園(Villa Borghese)。這個外貌呈心形的公園裡,有一間建於十七世紀的著名美術館,內裡藏着不少著名的雕刻及繪畫,其中包括《大衛像》。 但他們沒有入內參觀,反而享受在沒人認識的街頭散步,彼此手拉着手,邊行邊喁喁細語。路過街頭一間賣衫的店鋪時,周更興致勃勃地一手將誠哥拉到窗前細看,本來略帶倦容的李超人,亦被她逗得開懷大笑,在櫥窗前細意觀賞。 可惜天公並不作美,他們在公園附近行了一陣,卻突然下了一場「陽光下的驟雨」,但驟雨無損二人行街的雅興,細心的李嘉誠,更親自為女伴擔遮擋雨,女的順勢挨着男的肩膀,雨中漫步。三名隨行保鏢則以一前二後的「品字形」陣勢,保護主人。 二 人返回酒店後,仍然意猶未盡,休息了一陣,便登上平治房車到附近的Eden酒店午膳。該酒店的頂樓餐廳是飽覽整個羅馬市中心的好地方,從餐廳的窗口遠眺, 更可以看到梵帝岡以及聖彼得廣場,最適合一邊喝着紅酒,一邊欣賞醉人景色。一頓午餐每位盛惠三百三十歐羅,亦即大約三千三百港元。 教周凱旋擺甫士 撐完一小時多枱腳,二人便坐車直駛西班牙廣場,在遊客最多的街頭下車,尾隨的保鏢大為緊張,再施展「品字形」陣勢保護,引來不少途人駐足觀看。下車後,二人便開始四處蹓躂,篤信佛學的李嘉誠更拖着周凱旋的小手,走到廣場內的Basilica教堂參觀。 這 座由一六一二年開始建造的教堂,有着不少珍貴壁畫,其中在教堂正中的一幅天使畫像,似乎最合李嘉誠心意,他不斷地教導周凱旋「企過啲,企過啲」,着她在畫 前擺出一個「回眸一笑」的甫士,更親自為她蹲下拍照留念。不過,周似乎不大認同李的取景角度,不斷向李嘉誠提出反建議,「咁影好啲喎!」途人看着亦不禁失 笑起來。 拍照過後,周凱旋便拖着李氏的手,走遍廣場內的大街小巷shopping,一時走進名牌Prada的店鋪,細意挑選新到的冬裝,一時又到一些不知名的小鋪挑選飾物,雖然最後都是空手而回,但周凱旋全程仍表現興奮。 買手錶送給孫兒 正當二人打算返回酒店之際,李嘉誠忽然在Swatch專門店駐足,原來已身為爺爺的他,希望挑選禮物給小孫兒。店員說:「他們一進來就說要買三隻童裝錶,但揀選後又突然改變主意,可能這些都是舊款吧,改買新款。」 最後二人購買了最新出產,價值四十五歐羅的「可愛大頭童」手錶,以及一套價值九十五歐羅的彩珠頸鏈、手鏈連耳環,李嘉誠還親自排隊結賬。離開該店時,周凱旋更即時拿出計算機,幫他計算兌換金額。 翌 日,他們再度出擊,繼續在西班牙廣場shopping。曾經說過一件恤衫可以著幾十年的李嘉誠,既買了Puma波鞋,又在男士名牌服裝店Brioni買領 呔。Brioni職員更說李是熟客仔,「他常常在這裡購物的,每一次來這裡公幹都會來我們這裡,有時買很多東西,但今次只買了領呔。他應該是富豪,是日本 人。」 而Puma運動服裝店亦不認識這位客人。「那個客人應該很富有吧,三個保鏢一直站在門外保護,他在這裡試了很多對球鞋,那個女的還不斷拿出不同的款式給他試穿,試了十多對呢。」 店員還說李很有禮貌,經常面帶笑容,非常享受這種普通遊客購物的悠閒感覺。 相交十四載 李嘉誠和周凱旋之間的一段情,始於九二年。 當年周跟董建華的表妹張培薇創立的維港公司,為董家與長實合作的北京東方廣場項目做顧問,成為李家與董家之間的橋樑,深受李氏賞識。 九八年底,周凱旋以親友身份,出席李嘉誠接受城市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典禮,親自為他舉機拍照。而她也經常告訴別人,自己是「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強調能當這職銜的,多數是李家的人。九九年,周凱旋再陪李到英國劍橋大學領取榮譽法學博士學位,還親自為李打傘擋雨。 周凱旋的身家,亦因為成為TOM.COM的股東,水漲船高。TOM ○○年在創業板上市,周只投資了三十萬元,便成為第二大股東,後來TOM.COM股價狂升至十五元三角,令其身家暴漲至一百廿七億元,成為城中富婆。及後隨着網股熱潮轉淡,其身家已降至十四億元。 比 李嘉誠年輕三十三年的周凱旋,經常刻意把髮型和化妝弄得老成,還穿沉色Chanel套裝和用Hermes手袋。三年前,周更搬進香島道二號Island View四千呎獨立屋,距離李氏位於深水灣道的大宅,只有五分鐘車程。而二人亦經常一齊出現於深水灣高球場打波,共進早餐。 今年三月,李嘉 誠更罕有地談及私生活。當記者問他會否再婚時,他只是曖昧地回答︰「呢啲係Personal(個人問題),冇道理要答覆。」又說「或者有一日我 change my mind(改變主意)」。而周也曾在公開場合盛讚李嘉誠,說他是「一個斯文、正直又高尚的人」。 李氏兩名兒子對父親的感情生活表現低調,反而是老父對他們的工作表現,有不同評價。上週長和系業績會上,李嘉誠被問到近日令他非常頭痕的李澤楷最新動向時,便說:「Richard都四十歲……好多嘢我管唔到,亦唔可以代表佢說話。」但就讚長子澤鉅都做得好好。」 親征重整業務 享 受完兩天的甜蜜假期,李嘉誠又要為公事勞碌。當地時間週二早上八時許,穿了西裝的他,在酒店與剛抵埗的和黃集團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會合,一同坐車到3羅馬總 部開會。為表示隆重,總部職員更託花店送來兩大籃鮮花歡迎他們。而周凱旋則由司機接載至機場飛往倫敦,但李嘉誠亦親自送她上車,更向她揮手道別。 據意大利傳媒上週的報道,3意大利正計劃洽購當地第三大電訊商Wind的網絡設施,更謂李氏會親自訪意洽商。Wind的大股東,是埃及億萬富翁Naguib Sawiris旗下的電訊公司Orascom Telecom。而Orascom正正就是去年底以過百億元,購入和電國際一成九股權的投資者。 Naguib Sawiris多次表態希望與和黃增加電訊業務的合作,李嘉誠是次親征意大利,可能就是要視察摸底。據悉,Wind打算將其網絡設施於明年分拆出來,而新公司一半的股權可能會賣予 3意大利,變相將兩間公司合併。意大利Axia Financial Research分析員Silvia Mondanrfi說:「我認為若3意大利要上市,在未來數年內應該沒可能,因為它的經營狀況不好、成本太高,欠債太多。不過,若與Wind合併的話,可能性相對較大,一來可以減低營運成本,二來可以擴大業務範疇。」 她續說:「不過,兩者的業務存在差異,大家的目標顧客及使用科技不同,公司價值亦有別,合併有一定難度。」
自六年前計起,和黃投資 3G業務逾二千億元,但至今仍未有回報。和黃剛公布的中期業績,3G業務上半年的稅前虧損仍達一百二十億元,更連累股東派息已連續第七年沒有增加。 連一向牙擦的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都承認,業務進度未如理想:「因為競爭激烈,特別是英國市場,流失率比我們預算的高,亦花了不少成本去留客。」 據英國《星期日時報》報導,過去半年,3英國的客戶在合約到期後的流失率達五成,當中不少人只為賺有取補貼的手機,根本沒有使用3G服務。 假如真的成功與Wind合併,本來單純經營3G業務的3意大利,便多一瓣2G業務,較容易說服投資者入股,集資上市,扭轉目前局面。 |
|
||||||
在入股電訊盈科的交易上,一直被外界形容為「代客泊車」的梁伯韜,上星期終於承認,曾向李嘉誠借錢五億,來支付收購的訂金。 梁伯韜接上電盈這個燙手山芋後,過去三個月四出頻撲尋找買家,李嘉誠最終還是要出手,替兒子李澤楷收拾這個電盈殘局,本週二,新橋放棄私有化盈拓,由李澤楷出手提全面收購,正是為梁伯韜買電盈的交易鋪路。 電盈母公司盈拓將於十月至十一月間,在新加坡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審議梁伯韜收購電盈的計劃。而梁伯韜亦將於特別股東大會召開前,公布入股電盈財團的陣容。 對於李嘉誠會否入股,梁伯韜由始至終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向傳媒表示:「財團正在籌組的階段,而目前進展良好。」市場盛傳,長和主席李嘉誠最終會入股,但礙於他的集團和黃有經營電訊和媒體業務,為避免監管機構認為交易最終造成李家壟斷市場,李嘉誠或會以旗下慈善基金進行。 其實梁伯韜入股電盈前,傳聞李嘉誠承諾會「包底」,若然未能找到投資者落疊,將會由他出手。李嘉誠最終或要出手,除了因為城中富豪為了避嫌而對電盈紛紛擰頭外,還因為電盈股價持續下跌,令不少投資者卻步。 據熟悉今次交易的人士說:「在市場買電盈仲平,試問點解要入股梁伯韜的財團,更何況依家講緊相當數量的股份!現在梁伯韜正向長線投資者埋手,包括有電訊業背景的人一起經營。」 自梁伯韜在七月初公布入股電盈以來,電盈股價持續下跌。梁伯韜是以九十一億六千萬元或每股六元計,收購李澤楷旗下、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所持有百分之二十二點六電盈的股權。復牌當日,電盈股價已急跌逾一成,至今更輾轉下跌至約四元八角,即使計入李澤楷在收購公布後,承諾向電盈小股東派發每股三十三仙至三十八仙的特別現金,每股仍較梁伯韜的收購價低一成三左右。因此梁伯韜找財團落疊亦有困難。 攬電盈上身 據知,梁伯韜不願把電盈「拆骨」,以免有違中央意願,而且電盈的固網業務、寬頻、媒體NOW捆綁在一起,拆開來賣價值更低;所以梁伯韜將會出面長線持有電盈,實行要把電盈「孭上身」。 梁伯韜曾私底下向人透露,今次入股自己「犧牲很大」。在投資銀行界打滾了二十六年的他,提出收購前是花旗環球高級顧問。他當日雖然有意離開花旗,但始終是一份高薪厚職。即使他個人對電訊業認識有限,惟仍有信心,「電盈始終是一間有規模的公司,有不錯的管理隊伍,何況今次入股並非因為公司業務有問題,要重組要開刀,所以梁伯韜並不擔心管唔掂。」消息人士這樣說。 不 過,梁伯韜由投資銀行家轉型做「電訊大亨」,就賠上了個人的誠信。盈拓上星期向新加坡交易所披露,梁伯韜在七月初向盈拓支付,收購電盈約二成三權益的五億 元按金,是來自李嘉誠,作為臨時融資貸款,該筆貸款於十日內還清。梁伯韜曾多次被追問收購的資金來源,以及是否代李嘉誠「出面」時,一直都沒有正面回答, 更強調交易是商業行為和私人投資。但事件曝光後,梁伯韜卻解釋,是自己主動向新加坡交易所披露事件的。 更令市場人士不滿的是,李嘉誠於八月底長和系業績記者會時,還說:「呢一秒鐘梁生(梁伯韜)無收到我嘅錢……亦唔好低估人哋啲能力!」李嘉誠咬文嚼字來避過敏感問題,亦令公眾質疑他的誠信。 沾手電盈壟斷市場 若李嘉誠繼續以金錢支持梁伯韜的話,亦因為李嘉誠與李澤楷父子關係,李澤楷將被視為「關連人士」,而不准在盈拓的股東會上投票。 一名外資行的證券分析員指出,交易出現了很多暗湧,最大問題是,盈拓主要的盈利來自電盈,出售股份予梁伯韜後,盈拓小股東會關注公司未來前景。李澤楷為了增加交易的勝算,本週二就提出以每股零點三零五坡元向盈拓小股東提出私有化,為梁伯韜收購電盈鋪路。 另外,目前李嘉誠掌控的和黃,已控制全港第二大固定網絡公司,假如日後間接成為電盈的股東,亦有壟斷市場之嫌,要港府及有關當局批准。 本港的工商及科技局表示,正密切留意交易的進展,並要求有關人士提供資料。若一旦李嘉誠入股電盈,可能牽涉電訊行業壟斷。根據電訊條例,就有關電訊公司的合併和收購,若收購者同時擁有另一間電訊公司,會受到電訊管理局規管,並研究有關合併會否令市場競爭大幅減少。 所以梁伯韜與李嘉誠怎樣處理這宗九十二億元的交易,好戲還在後頭。 至 於今次交易中,一直堅稱對梁伯韜資金來源不知情的李澤楷,似乎繼續「懶理」。他還選擇在上週三,即是盈拓披露李嘉誠曾向梁伯韜借出五億元貸款一事的同一 日,公布自己控制的盈科拓展集團約以一百三十三億港元,出售日本盈科中心的辦公室部分,交易獲利接近六十億港元。這個項目分別由和黃持有四成半權益,而李 澤楷私人持有五成五。這項創出亞洲區寫字樓交易的歷史新高,李澤楷對此感到非常自豪。 |
||||||
|
||||||
▲李嘉誠、李澤楷兩父子撐完枱腳,給記者「巧合」碰見,結果令電盈市值大升八十億,成為世紀飯局。(《蘋果日報》圖片) 上星期可算是風雨飄搖的電盈最戲劇性的日子。週初,當市場傳出大東有意以每股三元,低價配售行將解凍的一批電盈股份,令電盈股價如食瀉藥時,長實主席李嘉誠卻有異乎尋常的舉動——在中區五星級大酒店,公開與電盈主席李澤楷,亦即是他的愛兒共進午餐。 李嘉誠為救細仔出奇招,公演的這場世紀飯局,令電盈股價即時止瀉回揚,而大肆沽售電盈股份的「空軍」,則紛紛回航補倉,令電盈股價急速回升兩成。 然而,電盈內傷根本有排醫,單是今年便難關重重,過完一關又有一關。除非李嘉誠真的出手打救,否則電盈股價,今年難望翻生。
▲電盈股價V 形反彈 上星期四,中午十二時四十五分,李嘉誠及李澤楷兩父子,突然雙雙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出現,隨行的還有兩名保鏢。他們穿過人來人往的酒店大堂,乘扶手電梯往下層中菜廳「夏宮」之際,被宴會廳門外等候採訪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的記者發現,即時全場起哄。 當日他們在夏宮訂了一間貴賓房,但並非位於門口邊、較少人注意的一間,而是由侍應帶領下,穿過廳堂位於後方的那一間。當時正值午市繁忙時間,大廳內不少客 人均目睹兩父子飯敍的情景,引來陣陣耳語;而每當貴賓房門打開時,大廳客人均引頸內望,企圖窺看父子二人在房內食飯的情況。 飯局約在兩點十五分結束,李氏父子雖然早知門外有幾十名記者守候,但照樣齊齊走出夏宮。李嘉誠一見到記者便笑笑口說:「點解你哋會喺度嘅?……我哋唔係你哋諗個啲(商討洽購大東所持的電盈股份),只係同朋友食飯啫。」 李氏父子齊齊撐枱腳被記者撞破,並不尋常,看來事出有因。據該酒店一名大堂職員表示,李嘉誠雖然每月都會到香格里拉食飯,但只會在晚上出現,而且每次都只往五十六樓的法國餐廳。而夏宮的侍應亦說,半年來未見過李澤楷或李嘉誠來幫襯過,算是稀客的了。
▲世紀飯局設於夏宮最後方的貴賓廳(圖中紅色房門),李氏父子出入必定惹起全場矚目。
▲電盈股價在上週急挫,一度跌穿四元心理關口。 誠哥出面 電盈止瀉
▲李澤楷上月初出席亞洲電訊展後不久,便頻頻約會基金經理解釋電盈日後的發展 策略。(《蘋果日報》圖片) 事 實上,或許李嘉誠見電盈股價被質至低殘,有意出手相救兒子也未定。而李氏父子相約飯局的消息,馬上在金融界流傳開去,令電盈股價上午時還在三元九角水平喘 息,下午甫開市時已急速反彈近一成。市場即時傳出多項利好電盈的傳言,如持有電盈股份的中國電信,會接下大東計劃於下月拋售的十六億股電盈;或是揣測李嘉 誠出手接貨,撐住細仔李澤楷云云。 在過去一星期多,狂沽電盈的對沖基金及「空軍」,見勢色不對,於是暫時鳴金收兵,馬上在市場買貨補倉,令電盈股價掉頭抽上,升回四元以上的心理關口,最後 以四元二角五仙收市,升幅達一成。而李氏父子這一頓高調的世紀午宴,不單令電盈市值一天回升八十二億元,而且令電盈股價急挫局面扭轉,暫時化險為夷。翌日 的週五,電盈股價再彈升至四元六角二仙半,股價再升近百分之九。 上週一以前的七個交易日,電盈股價已不斷滑落,由五元一角半散落四元五角半,及至週一時更插落四元二的水平,所以當翌日電盈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時,小股東在 席上不禁追問李澤楷:股價何時可見底?無奈的李澤楷,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只輕輕表示:在不利的大形勢下,電盈股價很難逆流而上,電盈股價於是繼續下滑。 其實,李澤楷及電盈高層,早前曾為托住急瀉的電盈股價而想盡辦法。去年十月,當電盈股價跌穿八元時,高層知道基金將會捨棄股價不夠一美元的電盈而去,於是 約會一班分析員遊船河,席間游說他們不要再柴電盈台。上月份,電盈跌至五元多時,副主席袁天凡親自出馬約班華資經紀吃飯,希望班叔父俾面,向散戶推介電盈 捧捧場。而主席小小超亦頻頻出動,與基金大戶會晤,解釋投資者疑慮,希望力挽狂瀾。
▲李嘉誠與李澤楷食一頓飯,令小散戶開心不已。
▲賣菜的散戶上月底祝願電盈股價,不要跌至$4 的矮瓜價,事隔兩週,矮瓜每斤只賣$3 ,電盈股價亦同步下挫。
▲為免進一步蝕錢,電盈已收縮Now 的業務。
1. 12/99 :盈動市值,只得$580 億 2. 2/00 :鯨吞市值,逾$2,000 億的香港電訊 3. 8/00 :合併後市值,暴升至$3,200 億 4. 8/00 :食滯了的電盈,股價隨科網股爆煲大瀉 5. 1/01 :現市值只得$1,000 億,較原來香港電訊還細 大東出貨 空軍出動
▲去年度的世紀貸款將在下月份到期,電盈幾經波折才與銀行簽再融資協議。 但電盈股價,還是屢創新低,到上星期更因「空軍」空群而出而急轉直下,跌穿四元。 原來,去年九月曾大舉沽空電盈的對沖基金,再次伺機出動。十二月初,當電盈新股配售完成後,股價曾出現輕微反彈,在六元五角以上,但到十二月中,當電盈股 價仍在五元半水位,「空軍」便開始累積淡倉,每日不斷沽空,然後在市場上不斷傳出大東將會於二月十七日禁售期屆滿後,把手上十六億電盈股份「大平賣」。於 是電盈股價由五元多開始不斷下瀉。 上星期一,市場又再傳出大東配股,而且還言之鑿鑿地講出配股價,會定於三元低位時,電盈股價馬上由四元半急挫一成。星期三早上開市,電盈即跌穿四元,不少 於十幾元高位時掃貨,其後不斷補倉死守不肯止蝕的散戶,也開始支持不住兼心淡,斬倉離場。斬倉止蝕盤湧現,令電盈股價最低跌至三元七角七仙半。 電盈是藍籌股,經紀行等按六成半,即買十元,只須付三元半現金,電盈下挫,孖展小股民補倉都補到頭暈,不少補到心淡或無錢再補,上週三都斬倉。 「我有個客在十三元左右掃了廿萬股電盈,做六成半孖展。電盈股價一直跌佢就一直要補孖展,總之每跌一元佢就要補六毫半,即每次要補十三萬,真係補到氣 咳……結果?到四元破底時,我call 佢已唔肯補了,於是(週三)引刀成一快囉,最後戶口仍是負數,倒欠一萬元。」一位證券經紀說,這個客單是輸了九十萬本金及一百萬孖展,真的欲哭無淚。 小經紀借貨狂掟 除了大戶沽得兇狠,原來連小經紀也不把李澤楷放在眼內。 「我覺得沽電盈的贏面可以有三、四蚊(當時股價四元),你諗吓佢仲可以有啲乜嘢好消息出?佢上次(九月)挾倉出晒奶力,都係挾返上幾毫子,但壞消息接二連三,大東又有咁多貨未出,買佢跌嘅贏面好大。」一位證券人士分析。 連經紀都沽空,皆因食過番尋味。一名華資行的經紀去年見電盈股價每日都跌,沽空贏面機會大,便向客人借了四萬股,在十三元多沽出,十日後在市場以每股十一元補貨還給客人,輕易賺了八萬元。 當日向股東借貨,要支付八、九釐利息;今天電盈街貨,因配股後更多,總發行股數達二百一十八億股時,借貨利率已降至一、兩釐,形成今次對沖基金沽貨更為兇狠。 李嘉誠見兒子揸弗的電盈,股價形勢如斯險峻,於是按捺不住出面力撐,相約李澤楷於週四高調食晏。公開亮相的效果,是為兒子打打氣之餘,亦有向電盈「敵人」示警之效——超人隨時會出手打救小小超的。結果亦是這樣,電盈股價止跌回揚。 超人出手,散戶開懷。在觀塘浙江興業銀行內㩒機的一名電盈散戶非常興奮:「你睇吓,淨係噚日同老竇食餐飯,就即刻升番啦……電盈會喺六月升到六蚊;七月升至七蚊;到八月等大東去晒啲貨,會升得仲快呀!到十月,就會升到十蚊㗎啦!」
▲上月初數碼港興建情況,暫時未能為電盈帶來半點收益。
▲電盈前路難關重重
電盈難關未過
▲李澤楷與大東協議收購香港電訊時,雙方言笑甚歡。左邊是大東的葉禮士。(法新社圖片) 李嘉誠出招救子,雖然暫時擊退「空軍」及對沖基金,但電盈本身問題多籮籮,而且前路障礙多,難關過完一個又一個,今年股價難望翻生。 李澤楷與電盈剛剛於上週五跨過的難關,是電盈那四十七億美元再融資銀團貸款,經歷多變後終於簽約落實,但年利率已加至約六釐,令電盈每年單是還這筆貸款,利息便要廿億元,相當於電盈固網業務稅前盈利兩成多,負擔沉重。 而過了農曆年後,李澤楷要跨過另一個更大的難關,便是大東於二月十七日可以解禁出售的那批十六億三千萬股電盈股份,勢將對電盈股價造成沉重的壓力。 李氏父子世紀飯局,令市場憧憬電盈已為大東找到接貨人,「啃」起那批貨,不致掟殘股價。然而,電盈是否成功物色到買家成疑,中國電信方面亦暗示,不會接手 大東配售出街的這批電盈股份。如今尚餘的市場揣測,便只有李嘉誠會否真的出手救電盈了,若然答案是否定的,大東最終只好在市場批股;亦由於不少基金已對電 盈失去信心,大東要套現,非大平賣不可。 「我哋基本上唔會要,因為短期股價波動得太緊要,而且電盈負債咁高,長遠嚟講都唔吸引。其實有好多傳統基金、退休基金咁,都避開晒,因為呢啲長線投資者, 最重視間公司對股東嘅尊重。一嚟你(電盈)又無息派,而且又不斷批股,再加上上次用每股九個八毫八接咗大東啲貨(即刻蝕錢),信心大受打擊啦!」東驥資產 管理黃伯偉說。 而另一基金Value Partners 的基金經理何民基表示:「如果大東真係用三蚊批股,我哋或者會考慮買,但如果用四蚊批,吸引力就不大了。」 股數太多 沽壓重重
▲在可見的將來,李澤楷仍要為電盈問題煩惱。(《蘋果日報》圖片) 大東除了要於短期內沽售這批十六億股電盈外,另一批相同巨額的電盈股份,亦會於八月解凍出售,要錢不要股的大東,市場估計會不惜賤價出售。 何況,除大東揸重貨外,日本光通信社長重田康光,去年二月與李澤楷私人換股後取得的三億三千萬電盈股份,可隨時在市場掟貨。而於九九年與盈科換股的美國網 股CMGI ,現有四億幾股,可在明年底出售,若加上電盈發予僱員的認股證、可換股債券等等因素,令電盈沽壓一個接一個;再加上早前高價配股及供股累積下的一大推蟹 貨,電盈股價今年難望樂觀,因每升上一元,都會吸引一批批蟹民掟貨,股價上升阻力重重。 另外,電盈年結亦肯定糟糕。將於六月公佈合併後全年業績的電盈,多間證券行對盈利預測都不表樂觀。據荷銀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電盈負債沉重達五百五十 億元,已削弱其發展能力,每股資產值只介乎一元七角八至三元九角五仙之間,所以建議客戶沽貨。而各大行的盈利預測均不逾四十億元,當中還未計算,要為投資 於科網業的創業基金,所出現的三十五億元虧損撇賬,以及收購香港電訊的商業撇賬。 「電盈盤數其實都無乜好講,因為賺幾多、蝕幾多都係睇佢哋點樣將啲投資入賬,再加上呢隻股份的股價,根本唔係睇啲數,而係睇吓大東批貨幾時出晒減少沽壓。」一電盈分析員說。 所以電盈股東,宜趁反彈沽貨離場,事關香港仍有不少藍籌股,升幅潛力更大。
▲Telstra 持有的電盈可換股債券,換股價定於$6.9 ,較現價高一大截,暫難換購。
▲固定網絡為電盈最主要的業務,每年有八十五億稅前盈利。
撰文:黃俐燕、郭慧妍 資料:顏文圖片:歐陽江、何少忠 插圖:祝健中[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28頁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35b2c0100qpth.html
成功,先花90%時間想失敗
11月21日,《全球商業》和《商業週刊》採訪團隊一行六人,抵達位於香港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在警衛團的森嚴戒備下,我們踏入直抵頂層第70樓的電梯。
這棟樓高283米,由世界著名建築師Cesar Pelli設計(編按:Cesar Pelli設計的重要地標還包括吉隆坡Petronas雙塔、紐約IFC和正在興建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等),以藍綠色玻璃帷幕包裹,比鄰的就是中國銀行(3.37,-0.05,-1.46%)香港分行和匯豐銀行等地標大樓。
長江實業大廈頂層,居高臨下,足可俯瞰與香港歷史、文化密不可分的維多利亞港,這裡,正是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遙控55國企業的跨國指揮總部。
李嘉誠在1950年創業,57年來,他從未遇過一年虧損,歷經兩次石油危機、文化大革命、亞洲金融風暴,他的企業卻能橫跨55個國家,走向日不落。由 「塑料花大王」李嘉誠走向「地產大王」李嘉誠,未來更可能變成「石油巨擘」李嘉誠,每跨入新產業,他雖不一定是產業的先行者,卻總能先馳得點。
作為Forbes排名全球十大富豪、華人首富的李嘉誠,國人對他並不算陌生,李嘉誠捐資籌辦汕頭大學和長江商學院,同為商界菁英和社會所熟悉;坊間也 不乏以「李嘉誠學」為名的商業管理書籍陳列書攤,但皆非李嘉誠最真實的原貌。為了取得第一手關於李嘉誠的真實記錄和對話,《全球商業》特別企劃了本次專 題,結合姐妹刊台灣《商業週刊》的採訪資源,用心製作呈現你所不知道的李嘉誠封面報導。
為了安排這次採訪,我們與李嘉誠幕僚郵件往來,超過150封,越洋電話更難以計數。其幕僚作業高度縝密,因為極度重視風險控管的李嘉誠,不喜歡意外。在骨子裡,他是個極度厭惡風險的人。一個細節是:在長江中心70層的會議室裡,擺放著一尊別人贈予李嘉誠的木製人像。這個中國舊時打扮的賬房先生,手裡本握有一桿玉製的秤,但因為擔心被打碎,李乾脆將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巴菲特也極端厭惡風險,不喜歡意外)。
現在,就請讀者們和採訪團隊,一起和李嘉誠對話他57年的日不落經營哲學……
《全球商業》:大家都很好奇,你從22歲開始創業做生意,超過50年,從來沒有一年虧損,而且還一步步成為華人首富。如何在大膽擴張中,不翻船?
李嘉誠:想想你在風和日麗的時候,假設你駕駛著以風推動的遠洋船,在離開港口時,你要先想到萬一懸掛十號風球(編按:香港以風球代表颱風強烈程度,十號相當於強烈颱風),你怎麼應付。雖然天氣滿好,但是你還是要估計,若有颱風來襲,在風暴還沒有離開之前,你怎麼辦?
我會不停研究每個項目要面對可能發生的壞情況下出現的問題,所以往往花90%考慮失敗(巴菲特自述我每年有50個「思考周」,工作約2周)。就是因為這樣,這麼多年來,自從1950年到今天,長江(實業)並沒有碰到貸款緊張,從來沒有。長江(實業)上市到今天,假設股東拿了股息再買長實,(現在)賺錢兩千多倍。就是拿了(股息),不再買入長江(實業),股票也超越一千倍。
談風險
瞭解細節,掌握資訊,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全球商業》:90%考量失敗?很有趣,一般人滿腦子都想怎麼成功,為何你花這麼多時間想失敗?
李嘉誠: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 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 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 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講,一個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你這個表就會停頓。一家公司也是,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失敗。瞭解細節,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全球商業》:哪些細節你一定會緊盯觀察?
李嘉誠:現金流、公司負債的百分比是我一貫最注重的環節,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針(巴菲特也比較重視這2個指標)。任何發展中的業務,一定要讓業績達致正數的現金流。
《全球商業》:90%考量失敗,可以說是,全方位預測風險的能力嗎?為什麼這件事比思考成功關鍵來得重要?
李嘉誠:可以這樣說,就像是軍隊的「統帥」必須考慮退路。例如一個小國的統帥,本身擁有兩萬精兵,當計畫攻佔其它城池時,他必須多準備兩倍的精兵,就是六萬,因戰爭激活後,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一旦戰敗退守,國家也有超過正常時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禦外敵。
任何事業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風險,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在經營事業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記著世上並無常勝將軍,所以在風平浪靜之時,好好計畫未來,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
《全球商業》:你相當強調風險,不過外人注意到的卻是長江集團五十年來,屢屢在危機入市,包含1960年代後期掌握時機從塑料跨到地產,89風波後投資上海、深圳港口生意,甚至在印尼排華運動時投資印尼港口等,你的大膽之舉為何都未招來致命風險(逆向思維,不懂不做、不熟不做,不打無把握之仗)?
李嘉誠:這其實是掌握市場週期起伏的時機,並還有顧及與國際經濟、政治、民生一些有關的各種因素,如地產的興旺供求週期已達到頂峰時,幾乎無可避免可能會下跌;又因為工業的基地轉移、必須思考要增加的投資、對什麼技術需求最大等等的決定,因應不同的項目找出最快達到商業目標的途徑,事前都需要經過精細嚴謹的研究調查。
能在不景氣的時候大力發展,就是在市場旺盛的時候要看到潛伏的危機,以及當它來臨時如何應對,這是需要具備若干條件的。
《全球商業》:你所謂的具備若干條件……?
李嘉誠:關鍵在於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我常說「審慎」也是一門藝術,是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定,但是這不是議而不決、停滯不前的藉口。
經營一間較大的企業,一定要意識到很多民生條件都與其業務息息相關,因此審慎經營的態度非常重要,比如說當有個收購案,所需的全部現金要預先準備。
我是比較小心,曾經經過貧窮,怎麼樣會去冒險?你看到很多人一時春風得意,一下子就變為窮光蛋,我絕對不會這樣做事,都是步步為營(巴菲特講的:一生只富一次)。
有一句話,我牢牢記住:「窮人易過,窮生意難過」,你再窮,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買最便宜的米,還是可以過,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窮生意很難,非常難。所以小心翼翼,可以講,如履薄冰。
《全球商業》:你剛才提到,在不景氣時候能大力發展,關鍵在於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機會來臨時,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 定。1977年,你迅雷不及掩耳的收購香港希爾頓酒店就很經典……(編按:長實以2.3億港元收購希爾頓酒店所屬的永高公司,整項交易用不到一週。這是長 實上市第一次重大收購案)(巴菲特講的:天上掉金子時要用大桶,而不是頂針去接。不要允拇指)。
李嘉誠: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經營行業最新、最準確的技術、知識和一切與行業有關的市場動態及訊息,才有深思熟慮的計畫,讓自己能輕而易舉在競爭市場上處於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機會來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有動作(不斷學習)。
能買下希爾頓是因為有一天我去酒會,後面有兩個外國人在講,一個說中區有一個酒店要賣,對方就問他賣家在哪裡?他們知道酒會太多人知道不好,他就說, 在Texas(德州),我聽到後立即便知道他們所說的是希爾頓酒店。酒會還沒結束,我已經跑到那個賣家的會計師行(賣方代表)那裡,找他的 auditor(稽核)馬上講,我要買這個酒店。
他說奇怪,我們兩個小時之前才決定要賣的,你怎麼知道?當然我笑而不李嘉誠心自閒,我只說:如果你有這件事,我就要買。
我當時估計,全香港的酒店,在兩、三年內租金會直線上揚。(賣家)是一間上市公司,在香港擁有希爾頓,在峇里島是Hyatt Hotel(凱悅飯店),但是我只算它香港希爾頓的資產,就已經值得我跟它買。這就是決定性的資料,讓這間公司在我手裡。
《全球商業》:這起生意難道沒有別的競爭者?
李嘉誠:一、因為沒有人知道,二、我出手非常快。其它人沒這麼快。因為我在酒會聽到了,就馬上打電話給我一個董事,他是稽核那一行的,我一問,他和賣家的稽核是好朋友,馬上到他辦公室談。
你今天坐的地方(手指地上),就是希爾頓一部分地址。那筆交易我買過來後,公司的資產一年增值一倍。
《全球商業》:你最近看哪些新的產業?
李嘉誠:今天啊?很多新的東西,我昨天開會,講到Facebook(編按:由兩位哈佛生創立,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點,每天上載850萬張照片。較特別的是使用者大多會留下真實姓名和資料,供交友或尋人之用)。
從最初的幾家大學開始,有人說2011年還是2012年才達到4800萬名用戶,其實這公司上個月已達4500萬活躍用戶,但是如果你沒有這個information的話,要分析facebook,你的資料就不足夠。
所以呢,做哪一行都是,最要緊的就是要追求最新的information,做哪行都是一樣(強調語氣)。
說投資
不能負債、分散投資、重視現金及時收益
《全球商業》:在事業上追求最新的信息,在個人理財上呢?
李嘉誠:這麼多年來,1950年到今天,個人(資產)來講,從來沒有一年比去年少。要做到這樣,第一原則就是不要有負債(巴菲特講的:不負債、不做空、不懂不做)。我在1956年以後,個人沒有欠過一個債,我的負債是這個(邊桌上有兩隻金屬做大、小北極熊雕像,指著小北極熊說),我的現金是這樣大(指著大北極熊),這個是我今天才運用的(比喻)啊(笑)!
《全球商業》:個人理財第一個原則不能負債,那投資呢?
李嘉誠:投資時我就是先設想,投資失敗可以到什 麼程度?成功的多幾倍都沒關係,我也曾有投資賺十多倍都有,有的生意也做得非常好,虧本的非常少,因為我不貪心。公司是從來沒虧過,個人的賺錢、財產,也 是一直增加。但我並沒有賺快錢的機會,因為我比較小心(巴菲特講的:我知道怎樣去快速掙錢,我只是看到我5、10年後會有固定的利潤)。
《全球商業》:個人投資有沒有哪個時間碰到的挑戰最大?
李嘉誠:沒有,因為我不是只投資一種行業,我是分散投資的,所以無論如何都有回報,我比較小心。而且我個人(資產),很多是一個禮拜便可以拿得到現金。
《全球商業》:一週能拿到現金佔你的投資比例有多少?
李嘉誠:不少於三分之一。例如政府債券、股票,一個禮拜都能拿到。我當然還有其它的投資,例如地產,這不是馬上可以兌換為現金。
談管理
掌握拔尖知識、努力做到極致、建立好制度
《全球商業》:李先生你說成功沒有方程式,但如果一定要你說成功的三項原則,會是什麼?
李嘉誠:第一個,你做那個行業,一定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information,最好的技術是什麼,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這是第一。第二,努力、毅力(幕僚補充:李先生說努力、毅力的意思不是傳統字面上那個意思,是best effort,做到極致)。不過,很重要的是,如果一個機構,沒有掌握跟這個行業有關的知識,如果你判斷錯誤,就算你再努力、再有毅力,你失敗的代價太大。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與人才。
《全球商業》:你剛剛提過必須有最新的信息,除此之外還要有制度,但是你管的事業從零售業、港口運輸一直到石油產業,種類包羅萬象,如何用制度管理?
李嘉誠:現在是一個多元的年代,四方八面的挑戰很多。我們業務遍佈55個國家,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所以靈活的架構可以為集團輸送生命動力,還可以給不同業務的管理層自我發展的生命力,甚至讓他們互相競爭,不斷尋找最佳發展機會,帶給公司最大利益。 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守則和清晰的指引,才可以確保創意空間。例如長實,長實在過去十年有很多不同的創意組織和管理人員,他們的表現都很出色,所有項目 不分大小,全部都是很有潛力和有不俗的利潤。
大家一定要知道,企業越大,單一的指令與行為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會限制不同的管理階層,發揮他的專業和經驗。
我舉一個例子。1999年我決定把Orange(編按:指原本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一家英國電訊業務公司,後高價賣出)出售,賣出前兩個月,管理層建議我不要賣,甚至去收購另一家公司。我給他們列了四個條件:如果他們辦得到,便按他們的方法去做。
一、收購對象必須有足夠流動現金;二、完成收購後,負債比率不能增高;三、Orange發行新股去進行收購之後,和黃仍然要保持35%的股權,我跟他們說,35%股權不但保護和黃利益,更重要是保護Orange全體股東的利益;四、對收購的公司有絕對控制權。
他們聽完後很高興,而且也同意這四點原則,認為守在這四點範圍內,他們就可以去進行收購。結果他們辦不到,這個提議當然就無法實行。
我建立了四個坐標給Orange管理人員,讓他們清楚知道這個坐標,這是公司的原則,然後他到那邊發展時,在這四個原則發揮才幹。但是不能超越我這個四個coordinates(在空中比出四個坐標)。
這只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其實在長實、和黃集團裡面,我們有很多子公司,我都會因應每家公司經營的業務、商業環境、財政狀況、市場前景等,給他們訂出不同的坐標,讓管理層在坐標範圍內靈活發揮。
《全球商業》:你提到經營企業成功的第三的原則是人才,威爾許說他花六成到七成時間在人才身上,你如何定義優秀人才的準則是什麼?
李嘉誠: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不斷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不過有些人卻一定要避免。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卻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企業也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或者灰心喪志的員工,更無法容忍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明星。
我的經驗是,挑選團隊,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你要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開明公平、寬宏大量,而且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不過我要提醒,有原則和坐標,而不是要你當個費時矯枉過正的執著的人。
可能是我少年憂患的背景,可以讓我在短時間內較易判斷一個人才的優點和短處,從旁引導,發揮其所長。
《全球商業》:當了五十多年的老闆,對於管理、領導,你有很深切的體悟,也曾經以「管理的藝術」發表演說,能否分析老闆與領袖的差異?
李嘉誠: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 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 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經營之道
「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全球商業》:今天的對談,你談到許多從經商之道,是否呼應你在今年(2007年)汕頭大學的演講中所說「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你說若能「拈出這四句話的精髓,生命是可以如此的好」。尤其,「不疾而速」這句話特別有意思……?
李嘉誠: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
「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的進行。「不疾而速」,你靠著老早有這個很多資料,很多困難你老早已經知道,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由於已有充足的準備,故能胸有成竹,當機會來臨時自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如果你沒有主意,怎麼樣「不疾而速」?
「無為而治」則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我們現在大概有25萬個員工,分佈在55個國家,而我們員工大部分在西方國家,如果你沒有良好制度,你沒有足夠時間去管理。
兼具以上四種因素(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成功的藍圖自然展現。
《全球商業》:所以你能做到「不疾而速」,其實是在風險管理、信息收集、財務準備齊備了,遇到機會,才能「一擊即中」。你如何把這樣的成功心法,傳授給你的後代?
李嘉誠:我告訴我的孫兒,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very kind,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讀華爾街財報,從中學商業規則
隔年,他開始將部分資金投資華爾街上市公司股票,做引擎的、軍火的、潛艇的,一點一點買進。他從不按直覺投資,而是仔細研讀他們的財報,研究商業規則。華爾街財報是他的英文老師、商業教練,也是他的私人投資獲利來源。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李嘉誠對《全球商業》採訪團隊強調。去年,他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提出「成功領袖必備條件」,特別強調領袖必須善用知識:「經濟的競爭,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戰爭……
人生的幸與不幸,一時半刻很難看得清。「憂患不一定帶來智慧,但會擴大人的體驗,令我們審慎客觀。考驗式的經歷,也讓我們超越既定觀念與偏見的束縛。」李嘉誠語重心長地對採訪團隊說。
60年後的今天,他仍自學不輟,回家仍必做兩項功課,一項是晚飯後,看電視學英文,一項是就寢前的閱讀。「非專業書籍,我抓重點看;如果跟我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我也會把它看完。」
一本靛藍色麻布仿古封面的演辭集,上刻六個銀白色楷體字──「知識改變命運」。這本書,收納李嘉誠歷年重要演講與文章,也為他的人生下了註腳。乍看淡然無味的六個字,卻讓他從當年逃難、失學的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而後成就前所未有的華商傳奇。
香港中環長江實業大樓第70層紀實
他在這裡
遙控55國事業
未見到李嘉誠前,我們好奇著,這位在14歲以前,歷經家道中落、戰亂逃亡、少年失學、父親過世、身染重症,吃過人世間少見的苦,其後卻贏得人世間少見財富的企業巨擘,他的辦公室,是否光華璀璨,與其地位相稱?掌管龐大事業,他的言詞是否犀利、急切、不耐煩?
「你好,我是李嘉誠,請指教。」
在我們抵達之前,他已在會客室等候,見我們抵達,立即站起,掏出名片,雙手遞給我們。笑容讓他的雙眼如同彎月。財富並未在他身上留下刻痕,雖擁霸業、卻無霸氣。
沒有獎盃、照片與文件的辦公室
六台電話機最醒目
手腕上的精工表,市價港幣千元,使用超過10年,他總習慣將它調快20分鐘,以提醒自己準時。身上總穿著藍黑色西裝套裝搭配白襯衫,領帶永遠是藍白色系,「這樣比較簡單」,他說。鼻樑上的黑框眼鏡,年齡超過10載,最近因為近視增加,換了鏡片卻沒換框。事實上,打從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記者會開始,他的眼鏡樣式從沒變過。
想在他辦公室發現什麼驚人特色嗎?沒有。他的辦公室就像他的打扮一樣簡單。沒有任何獎盃、獎座,沒有文件、照片,沒有音響與電視,甚至連一本襯托學識的書籍都沒有。唯一能證明這間辦公室主人確實是李嘉誠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李嘉誠公仔」,那是同事送他的生日禮物。
他似乎刻意讓辦公環境不帶個人感情,假設另一人宣稱這是他的辦公室,似乎也無不妥。簡單到令人懷疑平日究竟有無使用。「我每週來這裡上班五天半啊!我一向桌上不會留紙,今日事今日畢。」他笑著解釋。
一個小線索證明他確實高度使用辦公室。右手邊的手提電腦,是他隨身使用、掌握訊息的利器。左手邊的桌上型計算機,桌面顯示長江集團旗下和記黃埔股價, 計算機下方放置一張紙片,以細字列出數十檔他常看的股票名稱。被譽為「亞洲巴菲特」的他,一出手就是上億,被香港股民視為重要指針。
除了兩台計算機,李嘉誠辦公室最醒目的「家具」,是六台電話機。座位後方共四台。第一台,只有最親密的朋友與家人,才能連上線;第二台,直通和記黃埔總裁;第三台與第四台,供集團開會使用。左手邊兩台,第一台,直通秘書室;第二台,可撥打長江大廈所有分機。
七人座位、六台電話機、兩台計算機,構成他的工作藍圖。長江集團近年重要決策,就在這裡決定。
三幅真跡字畫透露心境
「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奉為座右銘
雖然他的辦公室功能性遠超過抒情性,但牆上三幅真跡字畫,卻悄悄透露他的內心世界。它們都是李嘉誠親自挑選。
第一幅是張大千畫作,名為「李白詩意」,山林氤氳以綠彩潑墨而成,水氣瀰漫、渾然天成,天光則以白粉揮灑,更顯亮麗清朗。題字來自李白詩作「山中問答」:「問予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代表心境很寬。」他說。這幅畫在他辦公桌正前方牆面,抬頭可見。
第二幅位於櫥櫃前方,是八大山人的畫作。八大山人是明朝宗室後裔,他歷經明朝滅亡,遭國毀家亡之難,由皇室貴族淪為一介平民,於是裝瘋扮啞,不與人語,後來為避害而出家為僧,被喻為「清初四大畫僧」之首。李嘉誠說,八大山人畫作一般是不開心的,唯有這幅畫是開心、自在的,「光這一點,就值得掛在這裡。」
第三幅是書法,掛在他右手側牆上,離他最近。詩句為清代儒將左宗棠所做,字為名家所寫:「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字句的意境深遠,李嘉誠很有所感。他說:「對句剛開始的四個字,發上等願、擇高處立,連小孩都懂,也是我多年前就做到的,這不稀奇。」
然而,為什麼擇高處立後,要結中等緣?
「結中等緣是不一定與同一個階級、社會地位的人來往,這不容易。」至於享下等福,就更不易。富貴後,能過樸素簡食。
勤儉兩字,是左宗棠家訓強調的重點,譬如他說,雖大富大貴,亦靠不住,唯勤儉兩字可以長久。這樣的信念,也在李嘉誠的生活中實踐。
說明對聯意義後,採訪開始。他提筆送給讀者一句話:「不疾而速」。
相較於廣受中國文人歡迎、規矩穩重的北宋蘇東坡字體,他更偏好元代書法家趙孟的飛揚勁拔,字體反映他內在性格──「不疾」卻能快速達到目的,這是經商處事的境界。他專注簽字。身後玻璃窗外,湛藍的維多利亞港,船來船往。
《全球商業》採訪團隊與李嘉誠五個小時談話中,身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董事會主席的他,沒有任何一通手機、電話響起,沒有任何人急忙闖入,打斷我們的 談話,沒有臨時增加的行程,縮短我們的與會時間。他眼神聚焦,專注傾聽我們的問題,不疾不徐地回答。領著讀者,進入他「不疾而速」的傳奇人生。
悟出金錢真義
三分之一財產捐助公益
當你擁有全世界,還會想要什麼?這趟歷時半世紀的探索之旅,李嘉誠獲得從代代相傳的財富觀
掙脫出來,那一刻的快樂。
2006年8月30日,在長江實業集團業績公佈會上,李嘉誠宣佈把其私人持有的約28.35億股長江生命科技(8222.HK )股份悉數捐給李嘉誠基金會,以當天長江生命科技的收盤價0.85港元計,這部分股權總值約24億港元。李嘉誠並承諾,未來還將有巨資投入,「直到有一天,基金一定不會少於我財產的三分之一」。
2007年初,《福布斯》統計李嘉誠身家約230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僅限於他對長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價,並未計算其他私人投資。用最保守的角 度估算,23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約77億美元,這將是全球華人私人基金會中金額最高的一個。基金會未來收到的捐款,將隨著李嘉誠私人財富的擴張,只會 多,不會少。
2007年5月,《時代》雜誌公佈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兩位人士,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PowerwGivers)一項,李嘉誠亦名列其中,與比爾·蓋茨(BillwGates)齊名(詳見右頁表)。
28歲,首度一夜無眠……
有錢卻不快樂,開始探索內心富貴
金錢,對華人首富到底意味什麼?
因為他目睹父親從受人尊敬的小學校長,落魄到一名寄人籬下的職員。他經歷過沒錢就沒有尊嚴、沒有家、無法讀書的困境。年輕時,李嘉誠曾經是金錢主義的追求者。
1956年,他28歲,李嘉誠創業後六年,他已經躋身百萬富豪。那時候的他,體會到物質享受的樂趣,西裝來自裁縫名家之手,手戴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高級腕錶,開名車,甚至擁有遊艇。他也開始嘗試上流社會的玩意,玩新型萊卡相機,並在列提頓道半山腰買了面積近200平方米的新宅,將母親接來同住。新宅面向維多利亞港,與當時一般香港人的住房比較,這已經算是「豪宅」。
但是,搬進新家那天晚上,他徹夜難眠。數十年後的今天,他都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個失眠的夜晚。躺在偌大的床上,月光將窗外樹影投射進屋內,風吹得它們 搖搖晃晃,如真似幻。16年前,一家人在月光下從潮州山區倉皇逃離的景象,仍如此清晰。童年與祖母相偎而眠的溫暖,到香港後必須搬開家具才能全家打地鋪入 睡,創業後以工廠為家,唯有機器運作的聲音能讓他安穩入睡、機器一停他就驚醒的日子……曾有的快樂與痛苦一幕幕浮上眼前。新家的安靜、寬敞,顯得多麼不 同。
「還不到30歲,我就擁有足夠我一生開銷的錢。」變成富翁後,他卻茫然,「為什麼有錢不如我判斷的這麼快樂?」望著窗外,他問自己。
他走出新家,駕車往山上開,在西半山寶珊道這條單向道盡頭停下,坐在樹下的石頭上,望向維多利亞港思考:「我這麼有錢,身體很好,為什麼沒有非常快樂?我不喝酒、不賭博、不跑舞廳,我賺再多,也不過如此。」
「財富能令人內心擁有安全感,但超過某個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麼強烈了。」李嘉誠發現,金錢帶來的快樂滿足感不能持續。
思索持續到第二天晚上,他終於找到解答:「人不是有錢什麼事都能做到,但很多事,沒有錢一點也做不到。我一路做,將來有機會,能對社會、對其他貧窮的人有貢獻,這是我來到世上可以做的。」同時從那時開始,他對金錢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再重視一般的外表與物質,享受簡單的生活。他領悟出:「內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
28歲後,他轉而探索內心的富貴。真正成立李嘉誠基金會是1980年,他52歲時,基金來自他的私人捐款。從此,該基金會就變成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000-9-7 NM |
|
|
出入股票行
▲縱使外間傳言陳錦鴻曾私下呻炒股輸掉成副身家,要簽中國星攞筆錢應急,但錦鴻對此矢口否認:「我只係蝕一半啫。」上圖為錦鴻朋友介紹他買股票之興旺證券。
近月來,有人多次目睹陳錦鴻出入位於金鐘統一中心的證券行,並在行內長開一房炒作股票,一日上落銀碼龐大。
陳錦鴻對此,直認不諱。
陳:我係同朋友上(股票行)嘅,因為我覺得朋友好叻好有智慧,未有工開時,我上股票行聽佢講嘢,睇佢財技。
其實,好似我兩年前拍《愈墮落愈英雄》咁,上夜總會搵舞小姐體驗生活。上股票行都係體驗生活,睇人點樣可以輕描淡寫,滋滋油油買賣股票。嘩,一日上落,我拍六十集電視劇都冇咁多錢。
信李嘉誠
▲亞視電視劇《電視風雲》探班當日,陳錦鴻剛巧感冒未清,故未埋位時除了與其他藝員對稿外,便會匿埋一邊休息。
壹:有人說你在股票市場上輸了很多錢。
陳:我知道外面有好多傳聞……我好坦白同你講,我朋友的確輸咗好多,當然佢以前都贏過。不過,唔緊要,上市公司主席都輸錢啦。
壹:你有沒有買科技股?
陳:點為之科技股呢……我都只係信李生(李嘉誠)啲股票,個個都信佢㗎啦!
壹:有沒有買tom.com ,StarEast.com (東方魅力)?
陳:我唔想答你,如果我話有,我唔知你會higlight 乜嘢出嚟。
壹:你有沒有輸錢?
陳:……我將自己一半資產放落去……
我有個優點,贏得就要輸得,就係咁簡單,我信命,我唔會有乜嘢問題。
而且,輸贏都未知,有日,如果我要「洗倉」,就叫做輸,但我一日未賣,都唔可以叫做輸!
壹:你驚唔驚……
陳:唔驚,驚就開唔到工!
我朋友話,隻股唔係睇今年,係睇兩年之後。
唔止蝕
壹:有冇止蝕?
陳:我唔會擺止蝕盤,我唔會止蝕㗎!
我買死一隻,理得佢點啫?總之,我買十蚊,佢升到二十蚊就放,一日唔到二十蚊都唔放,買十蚊,得番五蚊就死都唔放!
我朋友同我講,而家隻股好抵買,有錢我仲會買多啲。
壹:有冇借糧?
陳:我梗係唔會。唔信你可以問「中國星」。
簽約時,「中國星」的確俾咗「嚿」錢我,我將啲錢借晒俾家姐間公司周轉,做生意,資金流通好緊要。
我簽「中國星」,唔係因為周轉不靈,係因為我要三年內賺五百萬。
而家,我逐月支薪,平均每個月人工比無綫多三倍。
好坦白,我陳錦鴻只可以賺多幾年錢,如果我屋企好有錢,我一定唔會離開無綫。
死守
壹:你女朋友(杜雯惠)知唔知你現在處境?
陳:佢知,梗知啦!
佢冇乜反應,可以點反應呢?
如果大家係夫婦,或者可以講得深入啲,但男女朋友,就只可以講關心或支持,已經好足夠。
雖然,我都想過同佢結婚,但而家冇急切需要。
錢係我賺番嚟嘅,我贏咗,妳如果開心嘅話,輸咗妳冇理由唔開心。
而且,輸贏都未知。
賬面係冇咗一半,但,我可以點樣呢?我咪將啲股票擺埋一邊囉。
我覺得我同以前冇分別。
我對隻股票有信心,而家不過是timing (時機)問題。
壹:係咪心情好惡劣?
陳:……唔係。
我會守住,如果有一日清場計數,蝕嘅,我會好失望。
我真係會好失望。
陳永陸:盲目炒股
據資深股評人陳永陸分析,陳錦鴻這種投資策略,亦是大部分股民犯的通病。
「我諗香港有八成嘅股民都係盲目咁買,後尾沽又沽唔到,溝(淡)嗰時再繼續盲目,呢段時間完全係賭博成分。」
陸叔認為,以下四點是大忌,切記莫犯。
第一忌:聽消息買股
除非你真係好短炒,贏輸都係一日或者兩、三日搞掂,咁先可以聽消息。完全唔知自己買緊乜嘢,已經係第一大忌。
第二忌:冇時間睇走勢
買嗰時唔知唔緊要,但買咗之後都要知,唔可以淨係靠出面嘅消息,後來發覺自己冇時間去睇,當啲股票跌落嚟嗰陣,都唔知救得邊隻。
第三忌:溝淡
買股票輸咗或者蝕啲都唔緊要,千祈唔好去溝(淡),再溝係你將自己個風險越加越大,你永遠唔會知道,以為係個平均價。如果隻股唔反彈再跌番落去,你係雙重損失,輸得仲多錢。
第四忌:死守搏升
如果你諗住佢會升番,呢樣嘢係最錯誤嘅諗法。個泡沫根本上就冇可能再吹脹番嘅。全部係啲股民一廂情願話會升番啫。呢啲叫做鴕鳥政策,一日唔沽就一日都唔係叫輸。但呢啲冇track record 科技股根本冇可能浮番起上嚟。
故此,陸叔忠告各位股民:「唔識嘅股票,如果係概念嘅話,只可以愛嚟投機,只可以短線,識得止蝕你先可以去投機。」
杜雯惠:買樓唔係要結婚
▲陳錦鴻購入的銀主盤位於何文田,根據田土廳資料顯示,戶主名確實只得女友杜雯惠一個。
雖然陳錦鴻股票失利,但八月中旬,女友杜雯惠卻在何文田買下一個銀主盤。
陳錦鴻與杜雯惠這間位於何文田的愛巢,只有十一年樓齡,外觀不俗。兩人選擇低層單位A 座(建築面積四百七十呎,共兩房一廳)自住,最適合二人世界。
由於上述單位本是銀主盤,故售價比一般物業平,只為$185 萬。
當記者致電Ada (杜之洋名)時,對於男友送樓一事,她只是堅稱,「我自己買嘅,但佢就幫手供樓。」至於幾多錢,Ada 笑言,「佢供大部分囉,我淨係俾啲燈油火蠟,都要幾千蚊㗎。」
不過Ada 卻否認這是愛巢或結婚先兆。「嗰度好細㗎咋,實用面積得三百幾呎,所以一定唔係買嚟結婚。其實個個女仔都要男朋友照顧㗎啦,落邊個名都冇乜所謂,因為咁唔代表層樓係我擁有。」
(雙方係咪有默契非卿不娶,非君不嫁?)
「暫時都有嘅。總之佢講結婚嘅嘢,佢都淨係同記者講咋,佢就從來冇對我提過『結婚』呢兩隻字。我唔係講笑,我講真㗎,佢絕口冇提過結婚呢樣嘢。我亦都唔會問佢,費事俾壓力佢啦!」
(妳知唔知錦鴻炒科技股失利嘅事?)
「首先我自己就冇炒股票嘅,因為我都唔識股票嗰啲嘢。我唔知佢究竟投資咗幾多錢落去,佢自己用佢啲多餘錢去炒。佢去做任何投資性嘅嘢,我都唔會過問。但據我所知佢唔係蝕咗好多錢,只不過係啲人話佢蝕咗錢。」
(佢成日話要儲夠錢先結婚,今次炒股係咪因為佢心急娶你?)
「我諗唔係喇,呢啲嘢都冇得急啦。」
明星愛股 損手爛腳
▲冇咗一百萬, 好慘!
還記得踏入2000 年,每個想發達的香港人都對科技股趨之若鶩。到了四月,科技股泡沫戳破,圈中不少炒股藝人損手,有些更做了「蟹民」。首當其衝的黎耀祥在一、二月期間用了 過百萬投資科技股,當中佔數最多的是東方魅力(198 )、錦興集團(275 ),怎料在四月科技股陸續下沉,祥仔初時還打算死守等反彈,後來他在七月中旬斬倉止蝕把所有科技股放清,勁蝕一百萬。
蝕入肉
▲唔好提!
「起初靠睇報紙信一班所謂專家教路,初時有些斬獲,後來就真係俾班專家害死。買這批股票前後半年,已經蝕了近百萬。後來明白股仔係唔可以玩長線,一大筆錢無晒,就梗係要勤力些,除拍劇外,咪辛苦些接多兩部戲囉!」黎耀祥說。
此外黃子華亦花了百萬股投資科技股,當中以$18 入了盈科數碼動力(1186 )及$21 入了香港電訊(008 )(已合併為電訊盈科)。對於今次在科技股的損失,黃子華認為過去的事已無謂再講,現在最緊要是奮力向前。
損手一族
▲我蝕咗十幾萬!
▲我冇咗廿幾個!
損手的藝人相當多,當中有的是以跟風試玩的藝人,如黃智賢以十七萬入了$2.4 東方魅力,及呂良偉以二十萬入了$2 的東魅,由於投資不大,損失了亦不會太心痛。此外姚樂怡、張達明則是誤信友人流料招致損手,姚樂怡說:「我朋友叫我買679 (亞洲聯網)我咪立即去買,到依家乜名都未知就無咗廿幾萬。」而張達明就抱怨道:「我信錯咗吳鎮宇,佢話掂我就梗係信啦!邊隻股票唔講,總之蝕咗十幾 萬。」
撰文:李志豪、蔡惠芬、蔡婉儀攝影:李溢敏 資料:徐嘉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