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资产清算组进驻太子奶 李途纯疑败于对赌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030/0320544697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

成於情色敗於竊聽 梅鐸痛失金雞

2011-7-25  TCW




美國《時代》(Time)雜誌形 容《世界新聞報》(The News of The World)引發的竊聽風暴,是「英國政治家與媒體間犯罪與貪腐的糾葛,一場比悲劇還可笑的鬧劇。」幕後大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連帶被迫放棄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一百二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億元)的收購案,這堪稱是梅鐸最大挫敗。

這位身家約四十億美元的媒體大亨,掌控市值超過四百億美元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版圖遍布歐、美、亞洲。他旗下擁有澳洲六○%、英國四○%的報紙發行量;美國銷量第一的財經報紙《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收視戶最多的福斯電視網(Fox)也在新聞集團底下。

先攻下英國!推出情色小報,站穩市場

一九五三年,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梅鐸從父親手上接下澳洲《艾萊德新聞報》後,將觸角伸往英國。他先後收購了《世界新聞報》與當時慘澹經營的《太陽報》 (The Sun)。梅鐸為了站穩市場,在《太陽報》第三版每日推出全裸美女圖,因此一炮而紅,鞏固英國第一小報的地位,從此和情色八卦媒體之名畫上等號。

不過,梅鐸不滿只有中、下階層的讀者看他的報紙,轉而瞄準英國上流階層,在一九八一年又買下英國第一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樁收購案,實質上是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暗地支持梅鐸買下《泰晤士報》,以換取《泰晤士報》的力挺回報。

梅鐸擴張傳媒帝國版圖時,為了解決暴增的生產成本,祭出大量的裁員手段,旗下四家報紙,一夕之間五、六千員工遭解雇。

之後在五年內,更有兩萬多名印務工人失去工作,連英國強大記者工會都噤若寒蟬。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評論,這是英國社會近年來最大的勞資糾紛之一,梅鐸無疑是利益中的最大贏家。

再進軍美國!買華爾街日報,提升形象

梅鐸從英國報紙取得豐厚獲利之後,橫過大西洋,挑戰娛樂重鎮美國。

其間,最重要的收購案當屬買下道瓊集團(Dow Jones)與旗下的《華爾街日報》,這次的收購案,對新聞集團來說,無疑是奪下了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也大大提升了新聞集團內部財經報導的實力。

《華爾街日報》每日平均印刷超過兩百萬份,二○○七年,梅鐸宣布以高於市價的五十六億美元,向班克羅夫(Bancroft)家族買下《華爾街日報》,激勵 道瓊股價從三十六美元暴漲到六十美元,但內部記者工會卻在收購當天集體罷工半天以示抗議,質疑梅鐸會干預編務,影響《華爾街日報》長久以來的公信力。

然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聞計畫(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研究報告顯示,《華爾街日報》跟主要對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相比,政治選舉類新聞少了八%、國際新聞多出八%,內容比以前豐富,讓梅鐸的個人形象也因此漸漸有正面評價。

今收購破局!開源不成,快被報紙拖垮

正當梅鐸事業登上顛峰,去年在新聞集團年報中宣布,天空電視台收購案是下年度「最核心的事業」,外電BNET分析,因為它是英國最大的付費電視台,訂戶超 過一千萬人,一旦新聞集團購併天空電視,營運規模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兩倍,梅鐸將成為壟斷英國媒體市場的最大玩家,這並非英國政府所樂見的。

檢視天空電視今年第一季報,過去九個月的稅前獲利十一億美元,獲利率一四.三%,本業活動的淨現金流量二十五億美元,現金流量比率比新聞集團高出四○%、獲利率高出四%,因此,梅鐸強取豪奪也要拿下天空電視這條金礦脈。

新聞集團主力的報紙業務,在整體事業群的營收占比已經從兩年前的二六%,滑落到現在一六%,為了挽救被報紙拖垮的營收數字,梅鐸費盡心機找到天空電視台這個新的生財工具。

但是,處心積慮的收購案因為竊聽事件破局。風暴發生後,長期受梅鐸勢力壓制的英國報業團結起來大反攻,全力阻擋天空電視台收購案,終讓政府撤回梅鐸的收購權,讓他因此缺了最重要的拼圖,加上進軍中國失利,未來梅鐸呼風喚雨的能力,恐怕要打折扣了。

【延伸閱讀】梅鐸傳媒版圖,遍布全球—新聞集團成績單及成員

2010年集團成績單:營收328億美元淨利25億美元市值419億美元

美洲版圖: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福斯電視網、美國偶像、 二十世紀福斯、國家地理頻道歐洲版圖:英國《太陽報》、《泰晤士報》、《世界新聞報》;德國天空電視;義大利天空電視澳洲版圖:《澳洲人報》等146家報紙、福斯電視澳洲網亞洲版圖:印度星空衛視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新聞集團2010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8

摩托羅拉:成於硬件,敗於硬件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402/t20140224_553569.htm
對眾多70後、80後來說,「Hello Moto」的鈴聲是對青蔥歲月的一種記惦,而擁有一部曾風靡一時的Razr手機,在當時更是一件相當有面子的事情。然而,在如今由蘋果和三星把持的手機市場,摩托羅拉早已風光不再。

  2013年中,摩托羅拉掀起中國區第二輪裁員潮,大中華區總裁也同時離職。而早在2011年1月,曾貴為高科技行業鉅子的摩托羅拉黯然分家,被拆分為摩托羅拉系統(Motorola Solutions)和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同年8月,谷歌斥資125億美元收購了後者。興旺近百年的摩托羅拉基本就此退出了高科技產業的舞台。雖然黯然落幕,但在高科技,尤其是無線通訊史上,摩托羅拉曾經是開創一代先風的領軍式企業,為人類科技進步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堅持技術為本的輝煌

  作為高科技史上的一個傳奇,在近百年的歷史中,摩托羅拉曾率先開創了多個嶄新的產業,並長期居於領先地位,輝煌成就無人匹敵。

  這家鼎鼎大名的企業由波爾和約瑟夫蓋文兄弟在1928年創立於芝加哥,最初稱為蓋文製造公司(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以生產電池收音機的家用電源起家,而後其生產的汽車收音機大受歡迎,也因此改名摩托羅拉,即汽車(motor)和當時流行的品牌後綴(-ola)的合稱。

  二戰中,摩托羅拉出盡風頭,為美軍提供當時技術最先進的戰地步話機,這種步話機也成為了現代手機的雛型。戰後,摩托羅拉進入電視製造業,率先推出長方形彩電顯像管,而且還前瞻性地打造出集收音機、播放機和電視三位一體的產品系統,堪稱史上第一代家用綜合娛樂中心,因此而成為視聽娛樂的代名詞,儼然是當年的索尼。不僅如此,20世紀90年代初,摩托羅拉電視部還率先提出高清數字電視的整體技術指標,卻因概念太過前瞻而未獲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認可。如若當年摩托羅拉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並再接再厲,今天的高清數字電視市場絕非是三星的天下。

  20世紀70年代,摩托羅拉成功進入芯片產業,與英特爾和德州儀器爭雄,並推出蘋果早期電腦所依賴的MC6800系列芯片。當然,最令摩托羅拉引以為榮的還是其在無線通訊領域的成就。早在60年代,它就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水星探索器和登月飛船提供通訊設備,並在197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電話。更令人驚訝的是,摩托羅拉早在1998年就開發出在技術上無與倫比的銥星系統(Iridium satellite system),利用低空66顆連網衛星實現不依賴於地面基站的無線通訊。因此,在模擬無線通訊領域,摩托羅拉是無可爭議的霸主,其強大的技術優勢無人能敵。

  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多年積累的摩托羅拉在移動通訊、電腦芯片和數字信號處理領域都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年收入曾逾百億美元。多年來,它幾乎就是美國技術領先的象徵,位於技術革新的最前沿,多次開拓新產業,引領時代向前。在高科技歷史上,像摩托羅拉一樣在如此多領域內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相當罕見。它簡直就是高科技企業全才,成就幾乎是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

  其實,如果摩托羅拉能在它曾稱雄的任何一個領域中保持優勢,它的輝煌帝國或仍能延續。但可惜的是,其電視和芯片業務都遭受敗績,不得不黯然退出;更致命的是,賴以安身立命的手機業務在2004年推出風行一時的Razr手機後就再無作為,任由諾基亞、蘋果、三星等瓜分其曾經擁有的大好江山。從那以後,摩托羅拉再無驕人戰績,雖然多次換帥,仍然無力回天。其業績一路下滑,最終導致帝國分崩離析,一切輝煌俱成明日黃花。

  智商超群,情商過低

  摩托羅拉曾犯下的若干戰略性失誤,直接導致了其帝國的坍塌。早期最大的失誤,莫過於在家族繼承人羅伯特·蓋文(Robert Galvin)任期,耗費巨資開發的銥星無線通訊系統。雖然這個系統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無線通訊系統,在技術上極其成功,但因為用戶群過小,成本太高,在商業上是一個巨大的失敗。不但60億美元的投入幾乎血本無歸,而且此項目耗費了摩托羅拉大量的精力,使其無法專注於更為關鍵的技術變革,即手機從模擬技術時代到數字時代的根本性跨越,直接造成了摩托羅拉最終的衰亡。而與此同時,諾基亞卻把握住機會,實現了對摩托羅拉的趕超。其後,三星和蘋果的大舉挺進更是讓摩托羅拉復興無望。

  當然,錯失此關鍵朝代變革的深層原因在於摩托羅拉的文化。摩托羅拉一貫以技術為綱,本質上是一個硬件製造型企業。而且,摩托羅拉從B2B型企業起家。這些特徵都使得它過於看重技術和質量,而對普通大眾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缺乏準確的把握。在數字化新時代,手機用戶的購買趨向已發生深刻變化,即從硬件向軟件過渡。而現今的時代,所有手機的硬件性能基本持平,用戶已不再關注硬件性能上的輕微提高,軟件成為各品牌差異化的關鍵。更關鍵的是,手機不再是通話工具,而是一台微型電腦,用戶需要的是軟件和內容出眾的綜合體驗。但摩托羅拉卻固執地堅持原有模式,沒有向數字化變革,而是不斷推出Razr的相似版,如Rokr和Krzr等,和時代大方向逆行,其失敗是必然的。

  其實,摩托羅拉也並非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朝代的變更,但因為它的硬件製造文化和在模擬手機領域的輝煌,也就缺乏了壯士斷腕的魄力和能力。所以,在宏觀戰略方向上,它非但沒有以軟件為主導的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的意圖,反而任由盈利主力傳統手機部門掌控研發方向。因此在開發軟件和內容上,一直三心二意。雖然它至少比競爭對手領先兩年,卻始終沒有全力以赴,終於被他人趕超。

  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摩托羅拉的宿命。它誕生於文化緩慢而保守的美國中西部,雖身處高科技行業,卻和硅谷企業的風格完全不同。在危機面前,作為一個曾經屢創輝煌的硬件製造型企業,摩托羅拉從未有應有的緊迫感,導致行動太慢,變革過緩。

  在用戶需求日新月異的手機市場,時尚、體驗和情感而非技術成為產品價值的主導,曾經靠科技實力戰無不勝的摩托羅拉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可以說,摩托羅拉是一個典型的智商超群、情商偏低的高科技企業。但可惜的是,高科技產業已進入情商稱雄、內容為王的移動智能平台時代。摩托羅拉真可謂成於硬件,也敗於硬件。

  缺乏強力領袖 帝國分裂難合

  當然,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歸於,摩托羅拉一直缺乏強有力並高瞻遠矚的領袖人物。在風雲變幻動盪不安的高科技產業,強有力的領袖決定一切。

  摩托羅拉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遭遇困難,其後,家族傳人克里斯·蓋文(Chris Galvin)出任總裁,試圖重振雄風。他雖然進行了大幅改革,如更換高管層,提高研發效率,引入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並進行Razr的開發等。但他資質平平,缺乏管理這個龐大帝國的能力。各部門間持續內鬥頻繁,缺乏協作,嚴重制約了摩托羅拉的發展。

  蓋文的繼任艾德·詹德爾(Ed Zander)曾任職於太陽微系統(Sun Microsystems,2009年被甲骨文公司收購),對管理高科技企業應駕輕就熟。從表面上看,他改善了企業財務狀況,引入了更願承擔風險的企業文化,同時推出了極其成功的Razr手機。但實際上,他任職的4年卻讓摩托羅拉陷入更深的泥潭。首先,為獲取市場份額,他主導了Razr的大幅降價,嚴重影響了摩托羅拉的利潤額。更重要的是,他傾向於購買技術,而非自主研發,從根本上削弱了摩托羅拉的研發能力。在他任職之前,摩托羅拉在美國的專利數始終保持在前10位。而由他執掌帥印後,專利排名竟然在2005年降至第34位。因此,摩托羅拉無法成功推出Razr的下一代強有力產品,給諾基亞、蘋果和三星提供了絕好的趕超機會。當然,詹德爾也始終未能解決長期困擾摩托羅拉的內鬥問題。而其之後的總裁一樣默默無聞,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

  快速深刻變革 方是持久王道

  高科技產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它的運作環境、用戶需求和技術升級變化不僅迅速,而且過於劇烈,同時競爭又極其殘酷。今日風光無限的領袖很可能成為明日敗亡的階下囚。成住壞空的存在規律在高科技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在這個行業,衰敗是必然的。能夠長治久安則是特例。上一代曾稱霸天下的企業如微軟、英特爾、惠普、SAP、戴爾、索尼、諾基亞和RIM等今天都在掙扎或已經消亡就是明證。

  在高科技行業,要想逆勢而行、創造奇蹟,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並且不斷深度並快速地變革,敢於壯士斷腕,不但要經常放棄現有產品線和現金流,而且要改變企業文化和基因,以求與時俱進。企業,尤其是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是抗拒變革的。能夠讓企業不斷昇華的可能性只有一個,就是有一個雄才大略、高瞻遠矚且強有力的領袖,如蘋果的喬布斯(Steve Jobs)、IBM的蓋斯納(Lou Gerstner)、亞馬遜的貝佐斯(Jeff Bezos)、谷歌的佩奇(Larry Page)和甲骨文的愛裡森(Larry Allison)等,不斷引領企業向前。沒有這樣的領袖,企業無論今天多麼昌盛輝煌,覆滅不但是必然的,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

  作為曾創造了無數傳奇的企業,摩托羅拉不但在諸多技術領域持續實現了重大突破,鮮為人知的是,它還創立了今天無數企業奉為制勝法寶的六標準差質量管理方法(six sigma)。就是這樣一個實力超群的高科技巨人,也在時代變革中被大浪衝垮,這其中的教訓不得不讓人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84

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生於自信 敗於自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7/165022.shtml

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生於自信 敗於自戀
盒飯財經 盒飯財經

陳歐和他的聚美優品:生於自信 敗於自戀

創業公司有一萬種死法,死於創始人“自戀”卻不多。

來源丨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文丨子墨

編輯丨任婭斐

1

陳歐今年34歲了,還活在24歲的世界里。

他曬了一張微博照片,關於9月9號參加“明星慈善夜”的海報,畫面中的他45度角拍攝,留著精心打理過的時尚發型,穿一件黑色機車夾克,高鼻梁、標誌的臉型,臉上化了妝一樣的幹凈、帥氣,唯有雙眉之間,有一點不同:那雙眉緊戚著

瀏覽陳歐微博,發的最多的信息是諸如“七夕節,再發個紅包~”、“來個廣告加福利吧……今天福利比較多,統統給你們!”、“我的粉絲怎麽都變僵屍粉了”……很難將他與一家美股上市公司的CEO聯系起來,很難說他真是為了公司營銷,還是將自己當成了一個十足的超級明星。

0 (4)

圖:陳歐日常在微博上發的信息

創業公司有一萬種死法,死於創始人“自戀”卻不多。

9月6日,聚美優品市值是4.89億美元(實時數據)。而在三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5月16日,聚美優品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IPO(首次公開募股)開盤價為27.25美元,聚美優品的市值達38.7億美元。按開盤價計算,創始人兼CEO陳歐身價約13.87億美元。

0

圖:聚美優品9月6日美股實時行情截圖

陳歐也由此被推上紐交所史上最年輕CEO的寶座,彼時的他滿面春風,倚著韓庚,擁著魏晨。

彼時至今,聚美優品市值縮水9成,陳歐的微博粉絲數卻在不斷攀升。

2012年陳歐開始為聚美優品站臺,拍攝的一支廣告“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等臺詞被稱為“陳歐體”,一時躥紅網絡,陳歐微博粉絲由100萬漲到154萬。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

陳歐的微博里能看到他不斷活躍於各大媒體,電視節目,《非你莫屬》、《天天向上》等都留下了“歐哥”的身影,以及這個自戀的男人不厭其煩的手機自拍照。

翻看陳歐的微博,可以看見很多粉絲互動,其中有人說:“以後可以不賣假貨嗎?”

以“保證100%的化妝品正品貨源”的聚美優品,在上市之後,遭遇了假貨風波,其供應商祎鵬恒業假造服裝和手表,遭到了八家律所起訴。由此,陳歐撤掉了整個奢侈品部門,打造出“品牌防偽碼體系”。

前幾天在今今樂道讀書會上,必要創始人畢勝說過這樣一句話:“電商的核心是產品,產品出了問題,商業模式就沒了。”

這句話套用在陳歐的聚美優品身上是否適用?

20170831115148

2014年第三季度,聚美優品公司營收的增幅從上一季度的41.9%一下子降到28%;第四季度這個數字再一次降到18.5%,同時,平臺交易額首次出現了-3%的負增長。聚美優品的股價也狂跌10%。

此後,陳歐進行業務調整,產品從依賴於第三方轉為自營。盡管因此2015年第二、第三季度營收曾出現高達近100%的增幅,但由於自營而導致的運營成本增加以及電商行業人口紅利消失,京東、天貓、唯品會、網易考拉等競爭對手的市場分食等原因,2015年第三季度,聚美優品還是出現了虧損。

在聚美優品2016年上半年的財報中,聚美優品營收增長乏力,凈利潤同比下跌29.8%。相對年初資產總計增長率為-7.84%,這與2014年年底顯示的對應數據280.58%相去甚遠。

0 (1)

圖:聚美優品2016年上半年財報

不知道聚美優品的增長乏力能否通過“歐哥”的微博來解決?陳歐在微博里發廣告,據說隨便一條就獲得幾百萬的銷售量,嘗到甜頭的“歐哥”一發不可收拾。網友戲稱的“微商”陳歐由此得名。

2016年末,陳歐在微博中發消息:“紅包又來了發不動了…”配合著他永恒的45度角自拍照。

2

如你所知,聚美優品股東恒潤投資主管合夥人Peter Halesworth給陳歐發的一封公開信。

8月29日,Peter Halesworth在信中開頭說道:“尊敬的陳董事長,非常感謝您抽出時間,通過微博來嘗試解決我們的疑慮”,大概說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1、聚美暫停有意義的股東交流已經22個月,股東們9個月沒有收到來自聚美的財務信息;

2、陳歐執掌聚美優品期間導致聚美市值損失了3.97億美元,目前公司市值4.79億美元,這個損失很荒唐;

3、沒有兌現諾言,將IPO籌集的2.8億美金一部分用於市場營銷、品牌推廣與產品開發;

4、把相當於聚美市值12%和賬面現金18%的資金,投資於每年以兩位數速率增長,且跟聚美沒什麽關系的行業(盒飯財經註:主要指街電和電視劇《溫暖的弦》),不合適;

5、要求聚美優品立即宣布每股1.5美元的特殊股利,向投資者返還2.25億美元,向股東現金分配。

8月31號18:05陳歐在微博發了一封信回應股東,大意是:

1、聚美高層跟股東溝通還是頻繁的,一直按照上市公司要求發公告;聚美一直歡迎股東到公司來溝通;

2、我是大股東我說了算,管理層分紅和大股東套現,都是自私的;

3、電視劇正在拍,有強大IP陣容,一定會火的。而且街電團隊3個月占領了60%的市場;

4、投資電視劇和街電是為了幫聚美優品獲取流量,當然有關系。

緊接著8月31號20:24陳歐繼續他每天的“工作”,在微博上發促銷廣告:“聚美顏值貸做活動,999元無息借錢……”。

9月1日股東又發公開信,稱:現在有很多信息披露需要補上,僅僅靠一條微博是不夠的。陳歐沒有再做回複。但是連網友都質疑:“在微博里跟股東交流,這樣真的好?”

股東們對陳歐不滿,還因為2016年2月曾提出的私有化方案,當時陳歐、戴雨森等公司管理層、Sequoia 紅杉資本和現有股東發起以每股ADS7.00美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這個價格連聚美優品上市發行價22美元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股東們認為交易提議大大低估了公司的價值,其隨後導致的一系列錯誤已經使中國線上化妝品零售業領軍者的股票下跌了45.2%。

不僅僅在微博里跟股東聊(hù)天(duǐ),此前王思聰發朋友圈懟街電,稱“如果街電能成功,我就去吃翔”,陳歐截圖然後在微博里發個回複:創業難免會有失敗。俞敏洪公開發言不看好共享充電寶,他也一樣要分享下鏈接再接個話。

0 (2)

圖:陳歐微博回應俞敏洪

這個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高材生,也是位“博士”,微博之士,大事兒小事兒一律要上來刷下存在感。

自2010年11月發第一條微博為聚美優品招聘人才開始,就越來越剎不住車。

3

盡管聚美優品表現持續不佳,且私有化提議受阻,陳歐還是沒有閑著。

陳歐微博粉絲數已經達到4500多萬,相比較,馬雲微博粉絲數2250多萬,國民老公王思聰2326萬,劉強東350多萬,連演員孫儷的微博粉絲也才3500多萬。

陳歐可謂不折不扣的大網紅。

除了刷微博,陳歐也嘗試了點別的。 

去年1月,陳歐宣布進軍影視文化業,計劃打造“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顏值經濟公司”。然而,“開山之作”電視劇《溫暖的弦》,這事兒陳歐在微博里提過,說電視劇正在拍,所以我們還是期待顏值經濟來閃瞎我們的眼吧。 

去年4月,他曾宣布切入智能家居領域,想賣空氣凈化器,但是結果銷量很慘。 

今年5月,聚美優品宣布3億元投資共享充電寶——街電科技,持股比例為60%。關於投資方的爭議一直不絕於耳,有人質疑街電是陳歐自己投資的。

所以盒飯君就好奇地用企業工商信息查詢工具簡單搜索了一下。在街電科技的股東名單中沒有聚美優品所屬的北京創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不過持股60%的倒是有一家:天津順事通達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於2017年06月08號,由一個叫Yew Hongkong Limited的大股東,100%持股。

0 (3)

圖:企業工商信息查詢結果截圖

再來查這個Yew Hongkong Limited在我們國內網站查不到任何信息,只知道是2017年5月17號成立的香港公司。盒飯君也特意找了一下聚美優品的股東里有沒有這家公司,結果完全找不到它的影子。至於這家占街電60%股份的公司跟聚美優品有什麽關系?就只能客官您自己去猜了。

關於共享充電寶,的確很多大佬都不看好,包括前面提到的俞敏洪和王思聰。但或許歐哥信心仍然滿滿的,從他不停發出的微博中能看到,除了千篇一律的發紅包消息,就只有街電還算個事兒被他多次提及。

盡管股東質疑街電和電視劇的投資與聚美優品的業務沒有實際關聯,但陳歐聲稱投資街電和電視劇都是為了給聚美優品獲取廉價流量。但事實上我們暫時還沒有從這三者中看出太大的關聯。

數據顯示,街電簽約的櫃機超過20萬,充電寶數量突破139萬,僅7月一個月內,就有292萬用戶借用街電,最高日訂單突破22萬,7月電源使用率33.32%,多次用戶比例26.66%。

有人計算過充電寶的營收,最後得出結論是一個充電寶一個月大概能有10塊錢的收入。陳歐堅持投資很多人都不看好的街電,實在找不到好的原因的話就只能是因為他無比強大的大過於常人的自信了,或者說自戀,正如他在微博上所演繹的那樣。

無論陳歐如何自戀,都阻止不了他所擁有的聚美優品逐漸走下坡路的事實,開拓和成就其他項目,或者再造三年上市的神話玩兒資本遊戲,陳歐也許在嘗試尋找一些突破口。

陳歐的合夥人、聚美優品高管相繼離開,包括初期合夥人、他的校友戴雨森。微博上的陳歐,45度角自拍,被美顏軟件P過的光潔、酷帥的臉,緊緊皺著眉頭。


聚美優品 陳歐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84

國產AI圍棋崛起:微信“金毛神犬”得冠軍,柯潔敗於星陣

4月28日,微信“金毛” PhoenixGo拿下2018世界人工智能圍棋大賽冠軍。

微信官方宣布,在剛剛結束的AI圍棋大賽中, 來自騰訊微信翻譯團隊開發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PhoenixGo戰勝了自家兄弟“絕藝”。

據悉,這不是PhoenixGo首次出現在圍棋賽場中了。早在今年初,PhoenixGo就化身為BensonDarr等賬號在野狐圍棋上進行實戰,“以戰養術”。 “金毛”是當時棋友給它起的昵稱,因為它的頭像是一只金毛。而此次的AI圍棋大賽匯聚了國內外一等一的人工智能圍棋高手,絕藝,PhoenixGo、LeelaZero、TSGo、石子旋風、Golois,HEROZ Kishi、Baduki等來自中、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工智能圍棋隊伍都參加了比賽。

除了AI圍棋程序之間的比賽,此次大賽更吸引眼球的便是柯潔和另一國產AI圍棋程序星陣的比賽。繼去年5月以0比3敗給谷歌AlphaGo後,柯潔再次迎來人工智能圍棋對手。

4月27日,柯潔九段與中國人工智能圍棋“星陣圍棋”進行對弈。星陣執黑先行,經過兩個多小時和145手對弈,柯潔選擇認輸,賽後他坦言“和人工智能下棋總有無力感”,但他同時也表示會繼續和AI下棋,“如果大家想看的話,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會跟AI下棋。”

“AI的計算和判斷都在我之上”

此次戰勝柯潔的“星陣圍棋”前身是清華大學研發的圍棋AI“神算子”。本次比賽采用中國圍棋規則,黑貼3又3/4子,用時為每方2小時,保留五次一分鐘讀秒。裁判由2016年AlphaGo與李世石人機大戰的裁判長樊麾擔任。比賽於14點15分正式開始,星陣執黑先行,星陣圍棋的董事長金涬擔任“人肉臂”。

在比賽進行一個多小時後,柯潔已經顯得被動。戰至145手,柯潔投子認輸,星陣贏得這場人機大戰的勝利。 柯潔表示,和AI下棋總是有無力感,“它的計算和對大局的判斷都在我之上,也不知道自己表現得好或者壞,因為真的是很難下。”

去年5月,在與AlphaGo比賽時,柯潔曾表示這是其與AI的最後對局。但他不僅食言參加了這次比賽,還稱下棋不是其一個人的事情,將會繼續和AI下棋,“就是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再想看了。”

對於此次的敗局,柯潔坦言,第一次與AlphaGo比賽時仍有點措手不及,而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心理預期。他認為,自己的布局並未落後很多,但中盤要拼計算力時發現自己“力不從心”,算的不如AI遠。

AlphaGo的出現不僅讓更多的人關註到AI和深度學習,也讓AI成為近年來最熱的一詞。2016年,柯潔曾公開喊話“阿爾法狗勝得了李世石,勝不了我”,但隨後他以0比3敗給AlphaGo的升級版,甚至哭得眼眶通紅。在被AlphaGo虐哭後,他曾在微博上表示,“一個純凈、純粹自我學習的AlphaGo是最強的...對於AlphaGo的自我進步來講...人類太多余了”。

從圍棋到其他行業的應用

AlphaGo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圍棋AI程序,也是第一個擊敗人類世界冠軍的圍棋AI程序。有關AlphaGo的進步歷程,金涬表示,從AlphaGo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來看,AlphaGo Zero(AlphaGo的升級版)遠超人類得益於強化學習技術。強化學習指通過大量自我對弈,再將自我對弈棋譜反哺給模型,不斷叠代優化。 不過,自我對弈消耗的計算資源空前巨大,令中小團隊望而卻步。

金涬表示,此次與柯潔對戰的“星陣”學習借鑒了AlphaGo的論文,不過與AlphaGo有兩方面的區別。一是在特征體系、模型結構、MCTS(蒙特卡羅樹搜索)算法架構等方面都做了創新。另一方面,星陣未使用AlphaGO第二篇論文中的強化學習技術,“這也就是說體現了我們主要從人類棋譜來做學習的。那麽下出來的棋是很像人類的棋風的,也很容易被人類理解。”

從柯潔的體驗看,星陣與AlphaGo也未有太大差異,“現在的AI多借鑒於AlphaGo,所以沒有感覺到不同,都很強大。”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在此前星陣圍棋與網信集團的戰略合作發布會上表示,全世界代表性的AI圍棋有16種程序,中國目前有5種,包括騰訊AI Lab研發的絕藝。

為何還要選擇進入AI圍棋領域?金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圍棋變化複雜,但是勝負簡單明了,容易驗證。所以圍棋成為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一個最好的驗證平臺。

“通過圍棋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檢驗AI算法的效率,包括對訓練數據、數量、資源等等的依賴。這些實踐對於深度學習在其他領域的拓展,有很重要的示範意義。比如說算法工程師在計算機圍棋上的成功經驗可以變成其他人工智能的通用經驗,比如說一些調參方法、模型調優方法、強化學習的樣本方法,不斷提升計算機圍棋水平的過程中,對算法的不斷理解和創新會為其他領域做好準備。”

騰訊方面也表示,其實騰訊一直在探索和關註AI領域,“不僅是圍棋,未來你還將看到更多的‘大神’在各行各業中斬獲佳績。”

金涬認為,如果將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嫁接到各類應用場景中,就會大大提高效率。在,雙方正式宣布將共同研究AI在醫療健康、金融、能源、風控、生活服務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探索。

以AlphaGo為例。2016年7月,AlphaGo團隊將谷歌數據中心的用電量整體減少了15%,其中冷卻用電減少了40%;2017年3月,同樣的算法以50對12的壓倒性勝利戰勝了人類唇語專家,構建了自動唇語識別系統;2017年11月,該算法在乳腺癌早期診斷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成功用於臨床。

不過,從AI圍棋的探索再應用到各個場景仍需要過程,“這里邊驗證了一些通用性方法,但是肯定不可能簡單地從圍棋直接搬到各個場景,這些新的方法在其他領域解決特定問題時還要結合數據,再做一些創新,再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才能真正落地。”金涬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74

中信利南道工廈申轉海景豪宅 提供448伙 去年爭毗鄰地王敗於龍光

1 : GS(14)@2018-04-28 10:08:0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403&issue=20180428
【明報專訊】自港鐵港島南線通車後,香港仔鴨脷洲一帶大變天,去年利南道一幅官地更以破當時紀錄的168億元售出,並一度成為全港住宅地王,就連在港賣樓一向不多的中信泰富,亦要分一杯羹,新近就利南道111號一幢工廈向城規會申請改劃,擬建448伙住宅,涉及近33萬方呎樓面,平均每伙實用約732方呎。

明報記者 林尚民

上述利南道111號,現為一幢工廈,用作大昌行鴨脷洲汽車服務中心,物業早於2015年獲城規會批准將物業改劃作「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3)」用途,並可重建成22層高商廈連4層地庫,總樓面約89.42萬方呎。不過城規會最新文件顯示,大業主中信泰富再申請,把有關地帶改劃為「住宅(戊類)」,認為改劃可幫助紓緩房屋供應短缺問題,而項目鄰近政府牽頭改劃之地皮(即利南道官地),故認為該地帶適合作住宅發展。

3年前獲批建89萬呎商廈

今次申請改劃用地,地盤面積約59,611方呎,住宅部分以5.5倍地積比率作發展,涉32.79萬方呎,將建4幢29層高(包括2層地庫及2層平台)住宅大廈,提供448伙,平均每伙實用約732方呎。就城規會文件所見,項目4座大樓中3座平排向海,一層4伙設計,每層望海兩戶為3房單位,向山兩戶為2房單位,另後排一座一層設7伙,全為2房戶。另發展商擬於平台設零售設施及食肆,該部分將以地積比率0.5倍發展,涉2.98萬方呎。

擬建4幢29層高住宅

事實上,港鐵港島南線通車前後,鴨脷洲一帶有多個項目起動,如龍光(3380)及合景泰富(1813)去年2月以168億元投得的利南道官地(去年中信曾競投,但最終未能奪標),原由數幅土地組成,分別劃為「其他指定用途」註明「貨物裝卸區」、「工業」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當時主要用作香港駕駛學院,規劃署2015年建議改劃該地皮作「住宅(甲類)」地帶。

港燈(2638)持有的鴨脷洲前綜合大樓及停車場項目,原於2004年已獲城規會批建最多510個酒店房間,去年再獲批建最多1200個酒店房間,增幅逾1倍,今年2月亦與地政總署完成補地價協議,補地價金額6.6341億元,並由港燈與長實(1113)共同發展。中信泰富過往一向鮮有推盤,除去年底推售KADOORIA外,此前最近一個樓盤已是2003年推售的壽臣山項目,而該公司於2015年亦投得馬鞍山落禾沙住宅官地,涉約148伙,料最快明年上半年推售,目前正待批預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