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未來10-20年,那些行業可能會跑輸大盤? 金錢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qtg.html

首先從下面4張表來分析:

廣發基金的朱平和申萬研究統計的數據表。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未来10-20年,那些行业可能会跑输大盘?
(1)這次和以往的情況區別:現在不是經濟低迷期,應該是繁榮期。國際和國內有巨大問題的繁榮期。國內有巨大問題:經濟轉型,通貨膨脹和房地產。這3個問題會較長期存在,所以幾乎沒有大牛市。有,也是小牛。通貨膨脹,每次都有,而這次繁榮期多了經濟轉型和房地產的問題。
(2)目前玩股票,還是這句話----還是玩成長股和醫藥股,重點研究部分創業板和部分中小板,中長期獲勝的把握大點。
(3)轉型向何處轉,看看上面4張統計表。目前已經開始趨勢性轉向的時候了?信息技術,健康護理,必須消費等開始越來越好了嗎?未來10-20年會超越大盤嗎?未來1-20年這些行業會跑輸大盤嗎?金融地產.能源.工業.原材料等會越來越慢嗎?
(4)實際經濟是這樣的嗎?再持續就不合理嗎?如果政府不大力支持7大新興行業,這些新興行業就沒有發展的土壤了嗎?就沒有市場了嗎?
(5)資源為王觀念,是不是應該再研究的時候了?那些資源還會越來越貴,那些資源會日落西山?
首先,水一定是越來越貴的,相關行業不會比現在差。還有那些。。。。土地到了階段性高位了嗎?如調整,要多久?水泥和鐵礦石還會越來越緊張嗎?當然還有許多有色和部分能源?
(6)重點要分析不是使用的絕對量,而是成長率!如汽車的每年增長率會越來越小嗎?當然絕對量是越來越大的,但增長率怎麼樣?投資,就是研究企業和行業以 及研究宏觀經濟的成長(當然,同時也要研究企業和行業的價值重估),一定緊緊看中成長性,而不是絕對量。我們要分析的是利潤的成長,而不是巨大的利潤,中 石油每年的利潤是亞洲第一,怎麼樣?投資需要的是快速成長的速度是亞洲第一,而不要已經是第一,已經第一的東西,非常容易出現價值陷阱。
(7)價值陷阱!!!現在,可以判斷有很多企業和行業是價值陷阱。例如公路股。現每年都掙很多錢,但利潤增長率可能很快就是負數了。國家已經開始,為了發展物流,對公路動手了。以後的動作會很多。發達國家的物流很發達。中國這方面極為落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7

俄羅斯En+集團CEO:中國未來將喪失30-40%電解鋁市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46556.html

第一財訊:俄羅斯最大的能源礦業公司En+集團首席執行官Artem Volynets7月19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雖然目前中國電解鋁完全自給自足,但3-5年以後,中國電解鋁市場30-40%的市場可能要被國外電解鋁企業佔領。

En+集團總部位於俄羅斯,是一家多元化的礦業、金屬和能源集團。En+集團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鋁和電解鋁生產商俄鋁聯合公司(UC RUSAL)47.41%的股份,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公司之一、俄羅斯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俄羅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EuroSibEnergo PLC)、世界上最大的鉬生產商之一SMR公司,以及重要的煤炭資產和龐大的物流業務。

Artem Volynets表示,面對越來越高的能源成本,電解鋁企業作為耗能大戶,如果想擁有競爭力,必須具有兩個條件——低成本的豐富的鋁土礦資源和低成本的電力成本,但是中國這兩個因素都不具備。

根據俄羅斯最大的投行VTB Capital分析報告介紹,2011年一季度,俄鋁生產鋁的成本為2044美元/噸,綜合季節因素等預測二季度和三季度生產成本將有所下降,但全年預期 仍在在2000美元/噸(約合13000元/噸)左右。2011年一季度,能源成本佔鋁生產成本的30%,所以基於全年2000美元/噸的預期,能源成本 約為600美元/噸(約合3880元/噸)。

根據華泰證券研究員劉敏達的測算,中國電解鋁成本約為15500元/噸左右,按照每生產1噸電解鋁大約需要2噸氧化鋁、13500度電、0.5噸碳素及25kg左右的氟化鹽,電力佔總成本的40.91%,電力成本約為6340元。

在此前不久的一次鋁業行業內部會議上,中國鋁業(601600.SH;02600.HK)高級副總裁劉祥民亦表示,中國鋁工業發展將面臨嚴峻的形 勢。隨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很可能促使國內鋁消費發生根本性改變,同時電解鋁產能正在逐步向能源豐富地區轉移,對中國電解鋁企業將構成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2

閱讀的未來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21338.html

簡帛到紙張,書籍的載體在由簡入書之後,穿越了近兩千年的沉寂而未有改變。現在,IT技術的發展為書的世界帶 來了新的形態,這一巨變在20年前顯露的端倪甚至讓一些人在當時發出「紙質書的出版將會消亡」的斷言。直到今日,中國的傳統出版行業依舊保持增長,紙質書 消亡的論斷不攻自破。但與之並行的電子書籍也以轟轟烈烈之勢成為與紙質書並行的出版業支柱。

載體的變化之外,大眾傳媒,尤其是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又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原本屬於書籍的時間和精力。根據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最新發佈的一份關於上海市 民閱讀現狀的報告:大部分的被訪者認為自己花在傳統閱讀上的時間越來越少,而90%的人天天上網,網絡已經成為閱讀素材的主要來源之一;閱讀的形態已經呈 現移動化、淺層化和碎片化。帶著功利的目的看書、追求快速閱讀、滿足於「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通病,「以書養心」、「閱讀經典」漸 行漸遠。

深度閱讀面臨的種種窘況,不得不說是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浮躁人心的一個投射。如果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精神發育史」,那麼今天,如何看待閱讀、選擇何種方式閱讀就關乎未來的價值選擇。

昨天開幕的2011上海書展舉辦了首屆全國性的閱讀論壇,主辦方邀請具有廣泛影響的出版人如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振寧、作家出版社社長何建明、世紀出版集團社長陳昕等,與學者周國平、易中天、錢文忠一起探討一個論題:「閱讀的未來與價值選擇」。

閱讀「永恆」之書

論壇上,哲學家、作家周國平發出了「大眾傳媒正在取代傳播,記者正在取代尼采」的哀呼,發人深思。在他看來,讀書就要讀「永恆」之書。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周國平闡述了他眼中的好書:「一本好書能夠喚起一個人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每個人的積累不同,如果一本書能夠讓自己 發現自我原來有那麼多好的方面,那即是好書。」周國平本人選擇書籍的標準是:老書、永恆之書。「書籍那麼多,選擇不過來,經過時間淘洗的書籍總是更可靠些 吧。」

在書展的開幕式上,清華大學教授、歷史學家李學勤對於好書的評價與周國平不謀而合,「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但還是要選擇經典。在中國文化中,最為經典的還是《大學》。」

「功利化的閱讀」是易中天和錢文忠都談及的話題。「開卷有益,讀書無用」是易中天在閱讀論壇上提出的觀點。此語一出,四座皆驚。他繼而解釋:「讀書 只分為兩類:一種養心,一種養生。希望借看書來謀生,根本不能算是閱讀。所以,讀書無用,而無用之用,才是大用。」錢文忠對「功利化閱讀」現象的回應,則 從更為細節的地方入手:「我看到很多父母帶著孩子來看書,往往教育孩子挑選『有用的書』,叫人著急。照我說來,應當讓孩子自由挑選圖書,才能培養真正的愛 書人。」

電子讀物主流了嗎

電視人駱新在主持論壇時拋給了兼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時又是知名出版人的何建明一個問題:現下頗受關注的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所浮現出來的大都 是各地作協的大佬,而網民追捧的網絡小說作者則網上無名。這個問題不禁讓人想到:在政策層面上被認為是出版行業支柱之一的電子讀物真的成為主流了嗎?

對於駱新的問題,何建明的回答是:網絡文學中湧現出來的年輕作家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才俊,現在沒有獲得主流大獎的認可只是時間問題。

新聞出版局最新發佈的一份關於上海市民閱讀現狀的報告顯示:在選擇精讀、深讀的時候,紙質書仍舊是人們的首選;電子讀物雖具有快速、豐富的特點,但整體仍舊呈現淺閱讀傾向。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電子讀物雖然已經普及,但距離深度、經典還有一段道路要走。

「近20年來,進入資本時代的出版行業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價值去向。」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社長陳昕說。資本時代中,面對書籍載體與閱讀形態的變化,出 版人究竟應該有怎樣的擔當?對於這個問題,陳昕從閱讀的價值層面開始探討。「閱讀有兩個主題,一為進步主義,另一為娛樂主義。現在的出版行業有著成為大眾 傳媒附屬的危險。出版行業本身是一個經濟體量很小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小,這是行業本身屬性決定的。然而,出版行業為其他部門所生產的價值確實不 可估量的。因而,出版行業的追求始終不應當是以利潤為導向,而是為整個社會的進步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2

新觀點》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市場恐慌來自對「國家治理」的失望

2011-8-29  TWM




約翰‧奈思比訪台演講,各界都好 奇這位未來學大師,究竟如何看目前深陷泥淖的全球經濟,還有中國何時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經濟霸主?面對這些提問,奈思比提出耐人尋味的長線解答。

撰 文‧林讓均、莊 芳

「這次股災是因為歐美經濟打了大噴嚏,但這不代表全球經濟會跟著重感冒,更沒有『全球經濟危機』這回事!」曾被英國《金 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推崇為「預測沒有失準過」的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八月十八日偕同妻子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bitt)來台演講;在接受本刊專訪時,特別評論了近來引發全球投資人恐慌的股災事件。

「誰說全球經濟在衰退中?是媒體的過度渲 染,讓大家對全球經濟都失去信心!」奈思比的說法,簡直是八月股災發生以來市場所能聽到最樂觀的言論;難免令人擔心,八十二歲的奈思比,是不是已經和這個 世界的脈動完全脫鉤了?

不是債務,是國家治理問題不過,在他稍事整理思緒後,果然還是對自己的樂觀態度提出完整解釋。趨勢大師並非譁眾取 寵,而是從獨特角度觀察這場股災,因此也看到了不一樣的解讀和結論。

最近歐美股市動輒狂瀉,許多人將之歸咎於「美債信評調降」、「歐洲債台 高築」等原因,但在祖籍美國、近年長住奧地利的奈思比看來,這些不過反映了歐美長期以來「治理不當」的問題。

「嚴格說來,這是治理 (governance)問題,而不是債務(debt)問題!」習慣把國家比喻為企業的奈思比說,「美國」這家公司就像是一位CEO在領導,卻有兩個對立 的董事會(指民主、共和兩黨惡鬥),CEO根本沒辦法做事,公司只能勉強運作;而歐洲更慘,根本沒有CEO,歐盟的二十七個會員國就像是各行其是的董事 會,沒有共識不打緊,還爭相躲在「歐盟」保護傘下、奪取最佳利益,根本到了分崩離析的階段。

而以債務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看來,歐 豬五國動輒飆破百分之百,甚至希臘債務占比超過一四○%;對比之下,奈思比認為目前債務占比約九五%的美國,還算將債務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而且美國還有龐 大的資產可以當避風港,所以真正病入膏肓的經濟體是歐洲。困局何時解套?他說,觀察重點在於歐盟如何透過「治理」,解決會員國之間的矛盾。

觀 察國家,不如觀察產業儘管歐美國家的「治理」出了大問題,但奈思比認為,「企業治理」的表現卻能讓他維持樂觀態度。他舉例,美國的整體景氣表現令人失望, 但奢侈品產業仍然值得期待;另一方面,科技製造業或許面臨了嚴峻挑戰,但餵飽龐大新興市場人口的食品業卻爆發力十足,比方說中國泡麵大王「康師傅」上半年 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二八%。

市場的恐慌來自於對「國家治理」的失望,但若從「企業治理」的角度看,世界經濟絕不危險。「所以我會建議投資 人,不要只是觀察『國家』,而應該更有『產業別』的概念。從產業出發,你會找到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在奈思比的解讀中,全球股市之所以出現恐慌,原因之 一,就是在於投資人太習慣「從國家看問題」。

去年,在中國以五.九兆美元的國內生產毛額,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我就一 直被問到這個問題──中國何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苦笑著說,基本上「世界第一」、「超級強權」這種用詞,是當年美蘇對峙時老掉牙的政治 字彙,「時至今日,世人卻仍關心哪個國家是世界第一、是強權。於是,當強國出問題,大家就會感到極度恐慌。」他進一步分析,「其實,世界各個經濟體已經趨 向整合,未來世界只會有一個經濟體,所謂『超級強權』、『第一名』,這些都是過去式的見解。」他再次強調,觀察重點必須放在產業,在「地球」這個經濟體當 中,哪些產業正在茁壯、哪些產業則正面臨困境?「就像看美國,你很少會去在意哪一個『州』的經濟正在衰退,甚至擔心它對整個美國會造成多大傷害。」

中 國仍是全球最亮點

而當奈思比把經濟問題切割為國家治理與企業治理兩大面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每回談及趨勢時,總不忘提到中國。

「當 歐美國家面臨『一堆董事會』的治理問題時,中國的『CEO和董事會』已經一聲令下,定出明確的『十二五』發展方向,全國跟著動起來。」另一方面,在金磚四 國之中,中國的產業發展機會也最受奈思比看好。

「中國是金磚四國中唯一有能力持續發展的國家,巴西、俄羅斯不成氣候,至於印度則只有IT單 一產業在支撐,而且印度政府對基礎建設不夠積極,至今只有兩個國際機場,這就是為什麼去年印度的外人直接投資金額(FDI)甚至衰退六七%的原因。」儘管 中國仍有環保、人權,以及經濟是否硬著陸的爭議,但奈思比仍想對目前深陷經濟泥淖的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說一句話:「不要只透過媒體的眼睛看中國,親身來 看看它如何處理經濟議題,畢竟中國已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夥伴與對手!」至於他對一般投資人的最終建議,是「別被壞消息嚇呆了」,「在氣氛悲觀時,你聽到的 通常都是壞消息,但如果你只是隨消息起舞,那你才是自找麻煩。」他認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就能找出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與方向。

奈思比 (John Naisbitt)

年齡:82歲

現職:奈思比大趨勢研究所所長經歷:美國甘迺迪總統教育部副部長、詹森總統特別 助理

學歷:哈佛大學政治系

著作:《中國大趨勢》、《11個未來定見》、《大趨勢》等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4

物極必反,未來數星期股市未必太差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html

事先聲明,宏觀因素不斷轉差,因此未來1至3年恆指(現時水平: 16,554)向下居多,問題是只是會否跌穿2008年底位(~11,000-12,000)而已。無論如何,第3季環球股市暴瀉後,近日幾乎所有人的看 法極為悲觀,而15,000-16,000亦可能是中期技術支持位,因此未來數星期股市走勢未必太差。

然而,即使作中短期操作,亦宜選擇性買賣。值得一提,不少公用股近月以來變得"過度Over-crowded",現時亦非吸引的投資。

會考慮的股份/資產:
中移動(941; 防守性高,夾大市好工具)
中石油(857; 盈利波幅比#883細; 夾大市好工具)
黃金 (少數處於牛市的資產類別)
本地中低檔次消費股(最好有高息以及有能力將成本轉嫁給顧客)


不會考慮的股份,即使可能會出現Dead cat Bounce:
金融(尤是內銀股,國內經濟系统風險令金融股風險很高)
房地產(包括本地收租股; 金融股不利,房地產亦難以獨善其身)
高檔次消費股 (#116, #590, #1114, #1880; 國內經濟下滑,而民企老板走佬,相信高檔次消費會受打擊)
上游資源股(#358, #883)
水泥 (之前炒錯市的高風險板塊)
賭業 (國內經濟下滑影響訪澳豪客賭局注碼)
機械重工 (國內濟下滑和資金鏈破斷,訂單減少,機械重工未來盈利將大跌)
三四線股 (資金搏反彈也不會沾手,亦即乾塘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9

台灣企業新標竿 第一屆併購金鑫獎出爐 黃齊元:未來兩年併購熱浪席捲兩岸

2011-10-24  TWM




為鼓勵企業擴張版圖、走向世界,《今周刊》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第一屆併購金鑫獎,位居外資前進中國前哨站的台灣,若懂得善用自身優勢,將是此波 併購潮中最大獲利者,而台灣業者準備好了嗎?

撰文‧許瀞文、林宏文

「如果沒有意外,產業的併購熱浪,將會在未來兩年席捲兩岸,進而擴張到全球。」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大膽預言。

來自外資、陸資、私募股權基金的三路資金,利用策略聯盟、參股、合資、收購等多種方式,和台資企業緊密結合,為的就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商機。

黃齊元指出,外資將台灣視為前進中國的前哨站,同文同種、較中國民主化的台灣,必須要懂得善用優勢,和外資合作形成「nike曲線」,才會是此波併購潮中 最大受益者。

為讓台灣朝向兩岸布局及開拓國際市場,進而帶動產業自我轉型,《今周刊》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舉辦第一屆併購金鑫獎,這也是國內首次舉辦併購評選 活動,挑選從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間,經由參股、合資、策略聯盟、併購等管道擴張企業版圖,金額在新台幣十億元以上,且對產業有正面意義的台灣企業作為評選 標的。

第一輪的評選,是經過具有財務、會計、法律等各方專業人士所組成的選拔委員會,就架構、影響力及所創造的附加價值等各項作為評選指標,從二三○件中挑出二 十四個入圍案件,再由社會賢達及產官學界人士組成評選委員會,進行第二輪評選,選出五項年度最具代表併購案及六項特別獎得主。

因台灣社會對企業併購議題保守,符合此次評審條件的企業中,僅有台橡及神基主動報名,其他企業皆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及其他企業推薦,我們也從這 些得獎案例及產業變化中,勾勒出產業未來三大趨勢,當然也是投資人的另一淘金契機。

本次十家得獎企業中,僅有神基併豐達、元大併寶來、大聯大併友尚屬於國內產業整合,其餘皆是跨國、兩岸併購布局,不論在金融或科技,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代 表案。

趨勢一:

兩岸、跨國併購會越來越多在金融界部分,就屬去年底中國人壽參股中國建信人壽(建設銀行持有五一%,中壽持有一九.九%)為指標,也讓中壽股價從去年十二 月二十多元最高漲到四十二元,翻了一倍;科技界則是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也買下飛利浦電視品牌,這兩者皆拿下金鑫獎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案。

二○○五年,中壽登陸後,原打算採合資方式加快進軍中國市場,但遍尋不著好對象,直到一○年八月透過野村證券牽線,中壽、建行雙方高層接觸後,才開啟合作 契機。

看好建行在中國擁有一萬三千多個據點,世界級壽險業者搶著和建行合作,一開始中壽根本不被看好,「就算是陪榜,也要盡力爭取。」中國人壽總經理郭瑜玲形容 當初的心情。

中壽集結各部門協理級以上主管,成立超過十五人小組,簽下保密協定,由董事長王銘陽親自督軍,每份給建行的資料,王銘陽逐字校正,除用簡體字外,資料措詞 都採中國用語。

例如在台灣銷售保險人員稱為保險業務員,中國則叫作營銷員,而保險通路中國的習慣用語是渠道,這些小細節中壽都十分注意。「簡報主管也由董事長調教,練了 N次。」郭瑜玲說,近三個月時間不眠不休,中壽團隊獲得建行青睞,取得參股資格。

勝出關鍵在哪?「建行需要任何資料,中壽永遠第一個送達,也是競爭對手中最完整,這是讓對方信任關鍵之一。」郭瑜玲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壽,也已在今年 第二季和建行完成交割,未來表現令人期待。

今年國內科技產業最受矚目的併購案,除了金融業的中壽,就是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及品牌,冠捷取得飛利浦在歐洲及南美洲的電視經營權,雖然飛利浦仍保留 三成股權,但六年後飛利浦可以把股份賣回給冠捷。此案不僅影響全球面板與電視代工產業鏈,更衝擊眾多電視品牌如三星、索尼以及眾多中國品牌如TCL、創惟 等,同時也牽動台廠競合態勢。

根據國內供應鏈指出,冠捷與飛利浦合作後,未來飛利浦在台的電視機代工廠仁寶及鴻海,勢必受到影響。此外,由於冠捷與鴻海在監視器上的競爭關係,過去與冠 捷合作較密切的面板廠奇美電子也一樣受衝擊,而且,由於冠捷之前的大股東京東方,目前八.五代的面板廠也開始量產出貨,未來在友達下單的比重也會降低,台 灣的電視機產業上下游都將受到這個合併案影響。

至於電視機品牌部分,雖然飛利浦這幾年表現不佳,在歐美等國都遠遠落後三星、LG等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占率也掉到第十三名,市占率不到五%。不過,由於冠 捷是目前全球最大監視器製造廠,還領先鴻海,而且冠捷轉投資的監視器AOC(艾德蒙)品牌也已躋身亞太區第二名,冠捷如今取得飛利浦品牌,未來勢必會對電 視機產業造成衝擊。

中壽和建行的參股、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並買下電視品牌,都只是一個開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表示,未來將會有更多跨國購併發生,同時也將 導致現有產業競爭版圖產生大變化。

趨勢二:

科技業將會出現另一波併購潮可預見的第二大趨勢,則是科技業恐掀起一波併購潮。

這次十一個獎項,光是科技大廠就拿走六大獎,黃齊元指出,過去短短兩個月世界發生四件大事,包含Google收購Moto手機部門、HP傳出售PC業務、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去世、日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廠整合成世界第一大中小尺寸面板廠,將對台灣科技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雙D產業,包含DRAM、TFT- LCD,或是最近股價大跌的LED及太陽能,都是未來整併指標。

除了跨國際併購外,台灣科技界併購案也相當熱絡,這次拿到最佳企業責任獎的神基科技,就成功整合豐達科技,將一家破產公司救活,不僅穩住台灣在全球航太扣 件世界級地位,入主三年多,沒有裁掉任何一個員工,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二.九八元,還在今年十月發給豐達科技員工半個月的季獎金。

○四年神基入主豐達,由於豐達前董事長蘇名宇掏空二十億元,當年每股虧損十七.八元,銀行借款十四億元,帳上現金剩不到七千萬元,負債比高達二九○○%, 每股淨值僅剩○.三二元,幾乎與破產公司沒兩樣。神基董事長蔡豐賜說,「當時參與第一筆私募,匯入九千九百萬元,結果很快就發現錢是拿去墊底。」為了替公 司止血,當時蔡豐賜與豐達的幹部,以神基入主名義,請銀行團不要抽銀根,並到美國拜訪航太發動機客戶,將客戶及訂單穩定。另外,原本庫存高達三個多月,降 到剩約半個月,改善內部流程,例如原本一億多元委外業務,改由自己接手。

雖然公司成功改造,但豐達如今還要面對先前董事長掏空案的官司,總計投保中心受委託高達五.七億元的求償案,如今仍在訴訟中,經常出庭的蔡豐賜也不由得要 抱怨,過去公司的問題,不應由現在的經營團隊及股東概括承受,投保中心的態度,造成豐達目前最大的經營風險,由於國發基金目前也持有豐達一四%股權,希望 政府對這個案子要更加重視才行。

除了科技和金融,還有哪些產業可能成為明日之星?黃齊元表示,中國市場的零售民生消費企業一定是主軸,因為十三億人口、十二五規畫的無限商機,深深吸引世 界知名大廠。

趨勢三:

中國民生消費企業會受青睞例如中國最大方便麵廠康師傅,就有七家日商與其合作打進中國市場,也有外資藉著旺旺集團平台,成立合資公司進入中國,更有許多經 營中國有成的台商,被外資企業看中而被併,站上世界的舞台。

就像徐福記,原本只能在中國發光發熱,但在被雀巢買下六成股權後,有機會揚名歐美,這恐怕是業者永遠想像不到的契機。

除了科技及金融,傳產也有亮眼表現,如台橡打敗歐美競爭對手,拿下美國Dexco Polymers全部股權,取得品牌及技術,產能亦從原先世界排名第八前進至第五,評審團一致認同此併購案,增設特別獎給台橡,希望能鼓勵台灣傳產走向世 界。

併購最忌諱三件事:

小併大、以夷制夷、工會強大面對國際併購大趨勢熱浪來襲,薛明玲提醒企業主,有效併購必須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對方企業最好是有穩定股權結構、過去 與他人合作紀錄優良等才來考慮,併購最忌諱的三件事:小併大、以夷治夷、工會力量強大的企業,最好碰都別碰。

且併購也該掌握景氣循環,景氣好時籌資,景氣從谷底上升時併購,不能抱著非買不可或非賣不可心態,做決策時不斷思考優缺點,才能藉由併購擴張自己版圖,錯 誤的併購案將是拖垮企業的大石。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則對政府態度相當憂心,他表示,台灣對外資來台沒有一定的審查標準,完全是個別案例來看,就算是類似案例,前面兩件過關 了,第三件也不見得放行,時間一久讓外資卻步,只是將機會往外推。

黃日燦指出,尤其是碰到比較敏感的私募股權基金,政府更顯保守,私募股權基金是帶些神祕色彩與負面印象,但不能因此就拒絕他們來台投資,只要併購案牽涉到 私募股權基金審查就特別嚴格。

在政府持保留態度情況下,企業併購當然很難活絡。黃齊元表示,從過去五年來的併購數據就可窺見一二,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過去十年來的企業併購金額,在 ○八年達到近一千五百億元的最高峰,但最近三年卻快速滑落。

黃齊元解釋,政府不支持是主因,過去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積極併購金融、科技及有線電視,如隆力集團入主安泰商銀、凱雷併購東森電視等,政府認為外資併購案 夠多,近幾年外資想要再投資台灣,都被主管機關勸阻。

站在浪頭上的台灣,若不想在此波併購大潮中缺席,政府明確表態支持,將是最重要關鍵。

第一屆併購金鑫獎得獎名單形態 得獎企業(人) 案例 公告時間 金額

年度五大

最具代表性併購案 併購 元大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元大金控╱寶來證券 2011/4月 新台幣489.7億元併購 大富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大富媒體╱凱擘 2010/11月 新台幣360億元併購 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大聯大╱友尚 2010//11月 9.49億美元合資 冠捷科技有限公司 冠捷╱飛利浦 2011/4月 採「遞延購買價格」(註)參股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建信人壽 2010/12月 新台幣17.83億元最佳創意獎 策略聯盟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宏碁╱方正 2010/8月 0.6750億美元(權利金)最佳海峽併購獎 策略聯盟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宏碁╱方正 2010/8月 0.6750億美元(權利金)最具影響力獎 併購 大聯大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大聯大╱友尚 2010/11月 9.49億美元

最佳企業社會

責任獎 參股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豐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神基╱豐達 2010/9月 新台幣4.19億元 (私募股權投資)評審團特獎 併購 台橡股份有限公司 台橡╱Dexco 2011/4月 1.68億美元卓越成就獎 併購 白文正 白文正併購實績:在2000年時整併寶來、大順、華宇、時代四家券商,再與中央產險、華僑銀行合組成虛擬金控,躍升為國內券商第三名,2005年入主華僑 銀行調整體質後,07年售予花旗銀行資料來源: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本刊調查註:冠捷收購合贏公司70%股份,飛利浦擁有剩餘30%股份,代價將以遞 延形式支付,金額按2012年至2014年後或之後某特定年度,其間息稅前利潤(EBIT)的4倍計算。飛利浦可從2013年起,每年至少獲得5千萬歐元 的權利金,以及6年後可賣出持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4

【原創】未來10年7大猜想——這一切都是浮云(修改版)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squb.html

   《未來10年7大猜想——這一切都是浮云》

                         作者:程歡
古語有云「30年河東,30年河西」,世界常常給我們開一個玩笑,顛覆我們對於未來的認知。現在的多數人對於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採用「看後視鏡開車」的認知模式,10年後回首,也許當初看到的很多「熱門現象」、「泡沫」原來都是浮云:
 
1.人口結構的變化
先看看中國的工作人口數據圖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劉易斯拐點即將到來,未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和資源輸入型通脹將持續多年,中國的調結構和產業升級將極度艱難,但是不得不做。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靠壓榨農民工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面臨崩潰: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藍領技術工人和農民收入將增加,精通一門技術比讀一所3流大學更有錢途。
 人口老年化數據圖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2.中國的GDP增速將減緩,逐步向6%左右靠攏: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
2010年底為72.58萬億元,如果未來5年,按照央行的預期年增速16%,來核算,到2015年將達152萬億。如此巨大的存量貨幣,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已經開始討論500元,1000元面值大鈔能否在市面流通的問題,未來的RMB的命運將如何呢?升值?貶值?國際化?
中間不排除遭遇一次經濟危機(極可能來自樓市泡沫的破滅)來消滅一部分超發的貨幣的可能性。中國的石油、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資源消耗佔全世界資源比率逐步加大,此種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發展調結構和產業升級,是未來的大戰略,需要付出極大地努力去實現。
中國的物流體系改革:2010年物流成本在GDP中的佔比中國高達18%,而日本是11%,美國8%,歐盟更低,只有7%。高速公路收費改革,物流體系改革是必然的,由於有如此龐大的貨幣供應量,以及上面談到的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導致的通脹,必然需要更低成本更高效的物流體系,不改,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3.房地產泡沫的結局?
樓市的泡沫,可參考一些核心的指標:
A.一線城市市中心房價收入比數據
高收入國家 大城市
房價收入比
英國 倫敦
14.7
法國 巴黎
16.7
德國 慕尼黑
5.3
美國 紐約
8.4
美國華盛頓
4.7
澳大利亞 悉尼
6.7
澳大利亞 墨爾本
5.9
挪威 奧斯陸
9.4
新西蘭 奧克蘭
6.0
加拿大 多倫多
6.6
丹麥 哥本哈根
6.9
芬蘭 赫爾辛基
7.2
瑞典 斯德哥爾摩
8.9
瑞士 蘇黎世
5.1
意大利 羅馬
15.1
荷蘭 阿姆斯特丹
6.2
日本 東京
11.0
韓國 首爾
15.0
中國 台北
10.1
 
中國 北京
 
22.1
 
中國 上海
 
23.1
數據來源:www.numbeo.com;Global Property Guide 2010
 
B.大城市與全國平均房價比
 
大城市平均房價
全國平均房價
大城市/全國房價
英國(英鎊,2009底)(套)
(倫敦)269180
164433
1.64
美國(美元,2008年底)(套)
(華盛頓)488000
250000
1.95
(紐約)675000
250000
2.70
中國大陸(人民幣,2009底,住宅每平方米單價)
(上海)20186
4473
 
4.51
(北京)19999
4473
 
4.47
未來樓市的泡沫將逐步擴散到全國二三四線城市,就像癌細胞一樣。
 
但由於以上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通貨膨脹的持續性(由於全球變暖極端氣候增加,耕地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持續漲價,能源價格的輸入型通脹,以及農民工、藍領技術工人、大學生等人力資源成本的剛性提升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龐大的存量M2,導致央行將不得不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未來逐步緩慢加息3個點以上。
1.    剛需的向後推移以及人口拐點的到來(人口結構變化);
2.    M2增速的下滑;
3.    利率上調;
以上3點極可能刺破樓市泡沫。
未來5年內樓市的結局有2種情況:
一、樓市泡沫破滅,持續3年以上的一個下跌週期中,跌幅持續擴大;
二、樓市高位盤整,在國民收入倍增的情況下,泡沫逐步消化趨向合理;
到底是哪一種呢?我們拭目以待。
 
   
4.高等教育:
未來將出現大學招生難,二級學院(沒有特色和教學質量的賺錢機器)破產倒閉潮。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在 2007-2008年,大學報考人數仍然處於高位,全國大學錄取率在56%左右;而2010年高考報名人數開始下滑。統計發現,今年超過一半的省份表示錄 取率將超過70%。這是從2006年以來,5年間,錄取率最高的一年。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湖南、廣西、江 西、云南、湖北、天津、河北、北京以及上海19個省區市預估錄取率超過70%。
如圖,未來10年內,19歲的適齡的大學考生將逐步下滑,曾經經常看到的「找工作難」泡沫;「留學」泡沫;「考研」泡沫等都將逐步破滅。各個大學將為了爭奪優質的生源展開激烈的競爭。(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大學畢業生第一年的工資一直未有明顯增加)大學畢業生未來10年工資將逐步提高,優質的人力資源將被各方爭奪,身價倍增。
教育改革將逐步啟動、壯大並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實驗,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背後有很強烈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意義。 
 
 
5.社會現象:
以兩類不同階層代表的人群的命運猜想:
A.公務員和國企(包括大型央企)員工的命運猜想
中國的財政收入數據
2010年為8.3萬億,中國同年的GDP39.8萬億,財政收入佔GDP比值為20.8%,遠超10年前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財政收入近10年來增速遠遠大於GDP增速,此現象不可持續。減稅和政治改革勢在必行。
持續了近8年多的考公務員熱,央企熱開始逐步的瓦解,如果中間又遭受一次經濟危機,那麼國有企業和企事業單位將為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優化資源配置而苦惱,很大一部分花高代價進入央企隊伍的年輕人將被洗出局;
公務員隊伍也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調整,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開始深入人心(特別是互聯網時代開始顛覆傳統的社會權力結構),部分年輕公務員部分人靠關係走後門進入這個隊伍,同時期盼能夠快速增加灰色收入以收回成本,競爭導致門檻的提高,進入成本高到透支未來多年的正常收入,看來他們及他們的父母從來就沒有想過靠清白的正常收入過活,動機如此,行為將如何?),在耗費了大量青春的時光後,將面臨重新進入社會卻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窘境。公務員泡沫破滅。
 
B.失足婦女、二奶、小三的命運猜想戲說而已,不必當真
從1980年以來,每一年度的淨出生人口不斷增加,由於中國人口政策的關係,此現象在1987-1989年達到高峰,以後逐步下降。
而21世紀的頭十年,60後70後中的部分男性成功人士(主要是抓住樓市的一波牛市的財富效益)絕對人數較少,而70後,80後的年輕女孩子卻有如此龐大的絕對數量,導致兩性供求關係(裡面有社會價值觀因素)的嚴重失衡:
而高素質適婚女士(包括廣大的70後80後剩女)在高房價面前望而卻步,其中一部分為了能選擇優秀的70後成功男士(與自身條件相匹配),被逼與自己的同齡女性競爭,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基礎受到挑戰,而另外一部分女性在實用主義的風潮下,注重短期利益,出租自己的青春,「二奶」、「小三」現象具有一定的社會背景意義。
未來10年,隨著樓市泡沫的逐步瓦解,以及80後男士的成長成熟,他們將發現,90後的女孩子是如此精貴和稀少,根本無法滿足80後90後男士的婚姻需要(兩性供求關係逆轉,男性絕對數量遠遠大於次數),多出的3000萬男光棍的出路在哪裡?同齡男士的激烈競爭,導致優秀女性身價倍增,「二奶」「小三」泡沫破 滅,以後將很少聽說哪個女士願意去做「二奶」「小三」;性服務的價格(過去十年的供需關係逆轉)將扶搖直上,大批男同性戀或將浮出水面。社會治安惡化(年 輕人能量過剩,若是經濟不景氣,大量失業人口將為生存尋找出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和人口結構失衡,以及爭奪能源資源,地區衝突加劇,中國和周邊國家發生 戰爭的概率提高。
 
 
 
6.食品安全?
中 國用一個垃圾食品工業,毒害了整整一代人。這麼多年來,接二連三的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假雞蛋,拋光米,皮革奶,毒米粉,假豆腐,檸檬酸泡小菜,雙氧水 泡海鮮、避孕藥喂養海鮮,草酸螃蟹,甲醛魷魚,硫磺烤雞,硫磺枸杞,硫磺辣椒,硫磺紅棗干魚,焦亞硫酸鈉生薑,胭脂紅腊肉,甲胺磷金華宣威火腿,PP粉澆 韭菜,螢光粉磨菇,山藥木薯,硫酸熬糖冒充蜂蜜,黑心蛋,石膏面,蘇丹紅雞蛋,三聚氰胺牛奶,皮革奶,注水肉,參水假酒,化學火鍋,染色粉,回籠月餅,回 鍋黴餅乾,豆漿凝固劑,防腐劑面包,大煙葫蘆粉烤羊肉串,酒糟雞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牛肉膏,毒豆芽,草莓膨脹劑,番茄催紅劑……
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複雜,影響因素眾多,但不外乎一個「」字。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指倘若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在相互追逐利益,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非常危險了。這是價值觀單一」、「信仰缺失」造成的嚴重後果。
在中國老百姓對於政府和專家權威的盲目迷信時期,在信息不通暢,明智未開,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比較缺乏的時期,在政府監管部門比較缺失的時期,食品工業,在市場競爭形勢下,很多人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益,在食品裡面摻毒造假,昧著良心賺錢。「劣幣驅逐良幣」,導致正規、安全的食品供應商無法和那些劣質食品供應商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未來10年將會怎樣呢?多元化的價值觀(人 生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和利益,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人們去追求、去珍惜和保護;不得不提,美國人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將逐步在中國興起;市場化的進一步發 展,輿論的監督和信息的逐步通暢。健康飲食理念的傳播,以及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重視,政府監管的嚴格和違規成本的提高都將促成食品安全形勢的變化。
一些精明和有良知的商人會差異化定位,以更高的價格提供更優質、安全的有機食品,形成品牌和信譽度,優質農產品供應的相對不足導致價格的提升,從而推動更多的投資者去發掘這裡面的商機,良性循環,有機食品逐步推廣與普及, 逐步改善食品安全形勢。
 
 
 
7.藥品和疾病
一個垃圾食品工業,毒害了整整一代人,悲哀的是,多數疾病:病從口入。其中很多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都和人們攝入過多的動物性蛋白和油脂有關,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上面提到的食品來源的不夠安全,導致未來的潛在致病風險將更大。中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大死因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而他們都與我們的食品和飲食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研究過中國藥品工業的人都會瞭解到:一個人一生花費的醫藥費的50%以上是在65歲以後。而中國人口老年化卻是一個大趨勢: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從上面提到的大病種和病因的簡單介紹,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未來中國的醫藥費用負擔將和美國媲美甚至超越美國(美國的人口總量在緩慢提高,同時老齡化趨勢比中國緩慢,但他們的飲食結構同樣的不合理)。
 
我們再來看看人們把錢花在治療哪一些疾病上?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也許,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特別是中醫藥的發展,會為治療這些疾病做出突出的貢獻。有心人可以做一個更深入的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7

Facebook描繪的未來:紐帶創造價值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111444181/

 美國Facebook用戶數約為1億5000萬人。在近半數國民使用Facebook的美國,企業使用Facebook進行營銷的案例隨處可見。下面將介紹從品牌塑造到電子商務的豐富多彩的使用實例。 

「2008年,整個汽車行業好像陷入了混沌狀態。」 

美國福特汽車社會化媒體負責人斯科特蒙蒂(Scott Monty)回顧了當時的情形。被稱為「三巨頭(Big Three)」的美國通用汽車(GM)、美國克萊斯勒和福特的首腦人物毫無例外地不得不參加國會聽證會,並且還要回答那些關於經營不振的毫不留情的提問。 

 

美國福特汽車在「嘉年華」推廣活動中,發佈了各行業普通人試駕的視頻。結果,在播出付費廣告前就獲得了近60%的消費者認知度。


不過,與懇請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的GM和克萊斯勒不同,福特僅僅是為避免負面影響而希望獲得政府的產業支持。但是,通過新聞媒體看到這些公司的管理層在國 會受到嚴厲盤問的眾多觀眾,卻認為福特也和另外2家公司一樣都在懇請獲得政府的救濟。「為了想法設法化解公眾的誤會,福特開始積極發揮社會化媒體的作 用」,斯科特蒙蒂表示。 

福特的做法很簡單,那就是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搜索有關福特的類似誤解和偏見的言論,然後一一詳細地作出解釋以化解誤會。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建立的福特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關係在日後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福特在Facebook網站創建的公司英文主頁「Facebook page」,如果再加上全球其他語言版本的主頁,關注人數將達到440萬人。 

2009年,新款「福特嘉年華(Ford Fiesta)」的推廣活動獲得了廣泛好評。福特將上市前的新車嘉年華分別交給稱為嘉年華代理人的100名用戶免費試駕,同時要求活動參加者在以 Facebook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博客中不斷發佈試駕的感覺。而且公開推選在所有參加者中有影響力的博客作者,同時按照「去海濱」和「去購物」等主題分 門別類地將試駕的情形收錄到視頻中。 

有助於發展新客戶 

這並不是一場各界名流參加的試駕活動。而正是這些身邊的普通人參加的試駕,其視頻獲得了人們的熱烈反響。而對於參加者發佈的視頻和照片,普通消費者也可 以做出眾多評論,網絡社區規模不斷擴大。Facebook成為視頻和照片集中發佈的地方,作為社會化媒體的核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口口相傳的口碑讓推廣活動不斷深入,在打出付費廣告之前的階段,嘉年華的消費者認知度就已經達到了60%這一令人吃驚的數字。另外,13萬人為了第一時 間獲得經銷商售車的消息而登記了郵件地址。而且,登記郵件地址的83%用戶以前都沒有乘坐過福特汽車,近30%為25歲以下的年輕人。這是利用社會化媒體 發展新客戶取得成功的案例之一。 

福特於2010年也同樣實施了基於Facebook的營銷活動,提高了用戶滿意度。那是在Facebook網頁上舉行經過了全面改進的「Explorer」的新車發佈會。在那之前,新車發表一般會選在大型展會上,這次則顛覆了以往的慣例。 

福特這次採取的手法是,隨著發佈會逐漸推進,將新車的照片分批予以發佈,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消費者的興趣。新車發佈當天,負責該款汽車設計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等開始通過Facebook講述這款車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同時播放覆蓋新車的幕布一下子被掀開時的視頻。 

同一天,也是在Facebook上,福特推出了消費者能夠與福特總裁兼CEO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以及技術開發人員進行交流的自由問答環節。這種用戶可以參與的發布會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 

「這種方式不是像傳統媒體廣告那樣自說自話地宣傳,而是能夠通過與客戶交流獲知客戶有哪些需求。Facebook將這變成了可能」,斯科特蒙蒂大大稱讚了Facebook的效果。 

8億人的交際圈將變成賣場 

  Facebook的優勢不僅限於構建和用戶之間的關係。另外,利用Facebook進行電子商務,也就是「Facebook commerce」在美國市場上也非常活躍。 

以前僅僅有一部分企業試驗性地推出了Facebook commerce,但自2011年以來,彭尼(J.C. Penney)和寶潔(P&G)等美國大型零售商和生產商也開始在Facebook上開設了店舖。 

其中,領先於其他公司,第一個推出Facebook commerce的是在全美國銷售禮品花束的美國1-800 flowers公司。2009年以來,在Facebook上增加了結算功能,從而建立了消費者不必離開網站就可以購物的體系。 

 
美國1-800 flowers公司是早在互聯網處於黎明期的1991年就已經建立了官方網站的老字號。1994年,美國AOL第一個推出了電子商務。而Facebook則是從2009年開始上線。


Facebook有一項可以用來向朋友發送生日祝福的功能。在朋友過生日時,向朋友發送「生日快樂」已經完全成了人人皆知的習慣。1-800 flowers公司認為,這樣的朋友關係紐帶非常適合進行禮品服務營銷。該公司認為,如果在Facebook上推出該公司的花束禮品,那麼就很可能爭取到 「想要贈送禮物」的購買者。 

在Facebook網頁上,從花束的選擇到配送地址的指定、信用卡信息的錄入等所有的購買步驟都和1-800flowers官方網站相同。該公司總裁 Chris McCain 表示,「我們所關注的關鍵詞是『SO(Social)、LO(Local)和MO(Mobile)』」。正因此如此,該公司將Facebook營銷放在企 業戰略的重要位置上。 

如果Facebook commerce全面展開,那麼對於現有的商業模式將會構成重大威脅。 

老品牌的年輕化 

  在Facebook這個新的營銷平台上,傳統品牌也在力爭實現年輕化。英國高級時裝品牌「巴寶莉(Burberry)」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老字號巴寶莉利用Facebook來迎合現代數字時代的年輕人,成功實現了品牌形象年輕化。


   巴寶莉於2009年開設了稱為「Ar t of theTrench」的、推廣主打商品Trench coat長風衣的專門網站。巴寶莉認為,「穿著Trench coat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決定拍攝世界各國人士穿著Trench coat的照片。在對抓拍的照片進行介紹的同時,嘗試和大家分享通過Trench coat穿著透露出的故事和時尚風格。 

  巴寶莉和著名的紐約時裝攝影師斯科特·斯庫曼(Scott Schuman)等人聯手,推出了抓拍的照片。另外,普通消費者也可以從世界各地上傳穿著Trench coat拍攝的照片,從而這項推廣活動就成為了用戶參加型活動。 

  在網站發佈的照片非常豐富,既有3歲左右的金發小女孩穿著巴寶莉Trench的抓拍照片,還有年輕女性穿著Trench coat走在去買東西的法國公路上的照片,這些照片都令人回味無窮。 

  所有的照片都安裝了Facebook的社交插件(Social Plugins)功能,可以點擊「真好啊!」按鈕,還可以進行評論。另外,照片可以一一放大,用戶既可以閱讀評論和查看「真好啊!」的數量,還可以和訪問者進行交流,這種方式讓大家興趣盎然。 

   Art of the Trench網站自2009年推廣活動開始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上傳了照片,網頁訪問量超過了1420萬次。推廣活動也大大推動了銷 售額的提高。由於在數字領域的大力投入發揮了作用,2009年巴寶莉的銷售額較上一年增長了7%。 

  這是一次極為成功的推廣活動。對此,據巴寶莉分析,這次活動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將所有人的視線完全聚焦於唯一的Trench coat。傳統而簡潔的「巴寶莉Trench coat」形象,讓現代數字時代的人們印象深刻。 

全球企業的必備工具 

  不僅在Facebook非常普及的海外經常可以發現這些成功的例子,而且對於計劃推進全球戰略的日本國內企業來說,Facebook也成為了重要的營銷渠道。其中的典型就是運作優衣庫品牌的日本迅銷公司。

   在包含日本在內的12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開店計劃的日本迅銷公司於今年2月開設了互動網站「UNIQLOOKS」,可以和Facebook聯動,用戶可以 上傳自己穿著優衣庫服裝拍攝的照片。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高度評價了Facebook,「實名制使得用戶負責任地參加各項活動」。由於該網站支持包含日語 在內的8國語言,「來自未開店國家的投稿也很多,現在已經有約來自50個國家的用戶進行投稿」(優衣庫)。 

  美國諺語中有一句話「釣魚要到有魚的地方」。對於企業來說,Facebook完全可以稱得上魚群聚集的釣魚好去處。(記者:原隆、加藤靖子,《日經商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5

趨勢狩獵術《布局不受景氣影響的高股息族群 張松允從「黃金十年」捕捉未來新主流

2011-11-14  TCW




在判斷明年景氣應不如今年後, 「期貨天王」張松允為了身體健康,投資步調明顯放慢,轉為投資股息殖利率較高的生活相關產業。另一方面,他則放空利多不漲的電子高價股與黃金,透過兩手策 略追求獲利。不僅心情輕鬆許多,也同樣賺到獲利。

撰文‧周岐原

改變心態,是投資人最難完成的功課;更難的,是徹底改變心態,仍然有本事在市場賺錢。但是,「期貨天王」張松允達成了這個目標。

「心態比較沉穩。最大好處是人輕鬆了。連我的孩子們,都感受到這個改變。」說話時,張松允滿面笑容,他指著自己的頭說:「以前壓力很大,看盤時經常頭痛, 健康檢查才知道是眼壓過高造成的。醫生警告:『這是青光眼的徵兆』,我沒生病真的很幸運。」為了健康著想,張松允放慢了工作步調,儘管每天仍到券商看盤, 但是他的操作部位,比重已經降至總資金的一○%。他解釋,因為市況不佳,便不需要為了追逐獲利,讓壓力造成身心過度負擔。

「現在我看的標的,是那些現金殖利率比較高、比較不受景氣影響的族群。」由張松允口中說出這句話,意義特別不同。過去,張松允身為期貨投資人,透過槓桿操 作追逐倍數獲利,幾乎是家常便飯;如今,張松允的投資屬性卻大逆轉,從以往的追逐風險,改為投資股息殖利率僅個位數的高股息股,讓人不禁好奇,他觀察到什 麼市場風向?又是什麼因素,令他決定改變?

掌握狩獵工具 基本、技術分析並進從投身市場開始,張松允就把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結合並用,現在也不例外。大量吸收、比對每日市場訊息後,他認定明年的總體經濟,表現肯 定不如今年。「連大印鈔票都沒有用了,什麼手段都沒用。」張松允解釋,這代表任何走勢較強的標的,只要沒有更多利多浮現,價格很容易在失去支撐後崩落。

表現在台股上,張松允認為接下來大盤應不至於大幅漲跌,而是在一定區間內來回整理。不只期貨、股票如此,連貴金屬、原物料等商品也可能出現這個現象。憑著 這個判斷,他在金價約一六八○美元時,決定作空數十口黃金期貨。

「一七○○美元價位沒有越過,確認頭部形態成形就(放)空了。我認為,現在金價只是在等待利空下跌而已。」張松允分析,黃金以中國、印度兩大國為主要的消 費市場,目前印度的黃金消費已經略減,若中國消費者也減少購買黃金,金價很難再度爆發。

「中國和印度的買氣若沒了,就只剩央行會買黃金,央行又沒錢,還有誰會買黃金呢?」張松允直言:「黃金已經利多不漲了,利空來時,又怎會不跌呢?」強勢標 的即將走弱,是張松允對明年市場的一個重要預測。他分析,台股眾多高價股,可能也將進入這個循環,因此他也針對數檔高價股標的放空。「你看谷歌要出自己手 機,蘋果也要走低價路線,明年智慧型手機幾乎篤定走低價路線。」追蹤新獸徑 密切注意觀光族群連動效應張松允引用近來重要的科技新聞,作為分析佐證。他指出,若經濟走軟、品牌大廠改推低價機種,電子股恐難避免烏雲罩頂;因為下游業 者勢必對供應商殺價,對相關供應商將是一大利空。「黃金跟高價股,其實是一樣的道理。」他篤定地下了結論。

張松允研判,電子高價股走空之後,屬於食衣住行的「生活產業」正在崛起,尤其是觀光業,最有潛力成為下一波主流股的候選人,目前效應已在逐漸加溫,族群的 連動效果頗值得追蹤。這個獨特觀察,其實是從經營旅館經驗得來。

張松允曾擁有陽明山天籟飯店和位在台北市長春路的大來飯店,如今他將天籟股權出售,只保留大來飯店。「這種收現金的模式很賺錢。」張松允解釋,在政府「黃 金十年」政策計畫中,推動台灣成為觀光大國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政策擴大開放鼓勵下,整個觀光產業的格局將相當不同。

「所以我看好兩個,晶華和王品。」張松允認為,晶華作為觀光類股的領頭羊,效應自然可期,但最有爆發力的反而是王品。

張松允指出,王品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具有難以複製的差異性,加上不斷複製、新增的品牌規模,已經讓王品成為餐飲業的領導企業;尤其是王品股票的流通籌碼 有限,所以說不定,未來的股王會從觀光產業中出現。

一直以來,張松允持續奉行「作多、作空皆宜」的投資策略,因此有值得放空的標的,自然也有值得作多的標的。張松允提到,高股息殖利率股就是他目前看好的對 象。

「就是買穩穩的、股息高於定存的公司,這種股票股息大概有五%,現在利率才一%,比定存好很多。」例如正新、統一超、宏全、裕日車等,都是張松允認為相當 有經營優勢的個股。

透過布局這些標的及放空交互操作,張松允今年來已獲利約三千萬元,換算每月獲利約三百萬元,讓張松允輕鬆投資,仍然有不錯的成果。

獵取有把握的獵物 逢低布局經營穩健個股張松允指出,經過投資力武的經驗後,他已經不再有買公司的念頭。他感嘆地說,「對那些長期經營,還能穩坐龍頭的企業,我真的很佩 服。」正因為認識到經營的難處,張松允發現如果定下心來,找出經營穩健的個股逢低布局,不僅投資難度降低,只要假以時日等待,獲利也能輕鬆入袋。

張松允建議,投資人如果不要存有股價暴漲的過度期待,能抱持收股息的態度,來投資這類穩健型的個股,勝算其實不小。

從期貨高手、金融業法人董座,到企業經營者,十年來,張松允扮演的角色多次改變。現在,他一心想讓自己成為快樂的投資人,因此閒暇時,張松允經常閱讀︽易 經《來調整思惟。

對於自己最看好的觀光商機,張松允會不定期到中國考察,在三、四線小城市周邊,搜尋適合的收購標的,目前他在大陸已預備了一、二千萬元人民幣存款,隨時可 以進場。不確定的投資年代,張松允分散投資組合來抵禦寒冬,靜待春天的來臨。

張松允

現職:大來商務飯店董事、投資人

經歷:力武電機董事長

張松允對景氣的看法與 私房股

對景氣看法

明年總體經濟將持續緩和,表現不如今年。任何走勢較強的標的,很難有更多的利多浮現,價格容易在高檔失去支撐崩落。

私房股

擁有高股息殖利率、較不易受景氣影響的個股,例如統一超(2912)、正新(2105)、宏全(9939)、裕日車(2227)等。

也值得關注!——值得布局的10支高股息個股

股票代號 公司

名稱 近五年平均股息殖利率(%) 今年累計營收年增率(%) 收盤價

(11/4,元)

8916 光 隆 4.6 28.8 21.85 3211 順達科 6.6 26.3 118.50 9933 中 鼎 7.1 23.5 38.90 1476 儒 鴻 4.8 22.9 47.00 9910 豐 泰 6.4 19.4 26.20 9914 美利達 5.3 15.9 73.00 1580 新 麥 7.9 11.1 97.80 2207 和泰車 5.5 8.9 138.00 9917 中 保 5.9 5.1 54.80 6281 全國電 8.0 4.9 51.00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公開資訊觀測站註:本表為根據受訪者原則篩選個股,並非本人推薦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9

15-Nov-2011 科技救未來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5-nov-2011.html

巴菲特首次大買科技股(IBM),索羅斯都去增持一些科技股,挑起我一直持有的想法,就是科技救未來。科技是人類進步的成果,而我一直認為當人類停止進步,就是人類步向滅亡的開始。

現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幾乎不可分割,因為沒有科技進步,消費者不會大規模更新產品,沒有大規模的消費行為,經濟就不能前進。當出現大規模消費,亦只有科技進步才可以提升生產效率去滿足需求。

過去有些人以為科技是人類步向滅亡的原兇,因為科技帶來環境破壞及資源損耗,但事實上解決環境及資源問題的方法又是來自科技,科技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差 人類如何利用。大家看看全球的經濟強國,幾乎全都是科技強國。有人以為中國沒有科技,但中國連太空站都有能力建造,還算沒有科技嗎!不過中國能夠獨當一面 的民用或商用科技的確很少,科技將會是中國成功轉型的關鍵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