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發布8月2日消息,將於新一屆“莫幹山會議”9月24日—26日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蘆花蕩飯店召開,此次會議配合即將召開的新一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深化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為本屆年會主題。這意味著,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推遲至9月以後。
本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因為被視為正式推動監管機構改革而受到市場廣泛關註。按照歷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時間間隔五年的慣例,本次會議原定時間應在2017年1月。此前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考慮將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前至今年夏季召開。
不願具名知情人士表示,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將在此次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事實上,早在3月25日,就有媒體透露,金融監管機制改革方案已經廣泛征求過意見,方案已經遞至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風聲已久,雨卻未下,金融工作會議一再推遲。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推動此項改革難度過大,受到較多阻力。
《中國經濟周刊》消息,有市場人士分析,改革之所以受到較大阻力主要是由於觸及不少部門利益。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方向,必定是由分業監管模式向混業監管模式轉變,由此可能導致一行三會的部級官位大幅度減少,最起碼也得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相關的部級官員面臨著“下野”或再安排的境況。
其次是少了權力。未來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必定是由好產品型監管向信息開放型監管轉變,將大大減少審批式的市場準入,以增強市場透明度和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並舉。當審批減少之後,相關部門的權力也將被大大削弱,形成輕審批重監管的格局。但這是習慣於手握重權,靠審批來行使權力的部門不願意接受的改革,由此成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阻力。
再就是少了崗位。一行三會,各自為政,各成體系,五臟俱全,對其進行改革整合,必然要革除目前存在金融監管機構過於重疊的狀況,四套人馬變成一套人馬,職能崗位將大幅減少,從業人員面臨著被重新安置的境況。因此,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對一行三會所有從業人員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產生一些抵觸情緒也難以避免。
此外,此前市場傳出多套改革方案,具體采用哪種需慎重選擇。央行副行長易綱對此表示,這其中一要考慮新體制應對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是否堅強有力,能否協調做出決定;二要考慮成本問題、激勵機制和信心,權責要一致。銀證保體制如何能和世界融合,競爭力和安全性等都需要討論。
在中方發出文章警示“當前中英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刻,相互尊重和信任更顯彌足珍貴”之後,英國政府表示,仍希望同中國維持強勁的雙邊關系。
9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金融時報》刊發《相互信任是中英合作的基礎——欣克利角考驗中英互信》的署名文章。對此,外媒多解讀為“中方對英發出警告”。
在此前甚囂塵上的關於核電站安全的問題上,劉曉明犀利地指出:“我們從不擔心外國公司會控制中國的核電站。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國際合作成就了中國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英國政府發言人隨後強調,因成本效益問題,英國政府對於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的開工進行推遲,這並不代表對中國的熱情已經冷卻。
7月28日,英國新政府突然宣布,將英中法三國合作建設的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的簽約推遲到秋天才做決定。英國的反複行為招致了法國不滿和其他遊說群體反撲。在工會壓力之下,法國執政的社會黨在當地時間9日發表聲明稱,對於法國在此項目中繼續參與持保留意見,並表示對於法國電力集團(EDF)的計劃持“結構性憂慮”。
英政府忙滅火
在署名文章中,劉曉明提出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不是臨時起意、倉促上陣的,而是英、法、中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重要成果。
劉曉明指出,在英、法、中達成合作協議前,英法兩國有關部門和歐洲委員會均對欣克利角項目進行了研究論證和審批,相關企業和媒體也就項目的投入產出成本、施工工期和技術安全性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討論。
“正是由於英國的開放,中國已成為英國在歐洲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亦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過去5年里,中國對英投資超過其在德、法、意的投資總和。”劉曉明在文章中對中英貿易和投資往來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同時指出, “這些成績的取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英雙方堅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果說英國的開放是中英合作的條件,那麽相互信任則是中英合作的基礎。”
劉曉明在文章中呼籲:“希望英國繼續對中國開放,希望英國政府繼續支持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盡早做出決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對於劉曉明大使的文章,英國政府發言人緊急回應:“中英仍在一系列廣泛領域進行合作,從全球經濟到國際事務,且我們將繼續尋求同中國維護強勁的關系。”還表示:“該決定關乎這一巨大工程,因此,新政府對此仔細斟酌是正確的。”
據《衛報》報道,英國財政部消息人士也指出,剛剛訪華的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對於中國對英國投資的承諾不會輸於他的前任奧斯本。
哈蒙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時稱:“英國將始終維護同中國的全球戰略和經濟夥伴關系,在英國脫歐之後,我們同其他歐盟外夥伴的貿易關系將比以往更加重要。……我們同中國的關系為兩國人民帶來實質好處。英國是中國在歐投資最多的國家,英國企業也積極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欣克利角核電站效果圖
回應安全問題
此前,多家外媒指出,英國新政府做出上述暫停決定,幕後推手是英國首相的幕僚長蒂莫西,原因是出於對中方參與所產生的安全問題的顧慮。
9個月前,蒂莫西發過一篇《政府正在把國家安全賣給中國》的文章,他在文中質疑卡梅倫政府為追求經濟合作而低估國家安全問題。
對此,劉曉明大使在文章中對被媒體炒得最兇的安全問題指出,一方面“英國的核能監管體系和法律制度是世界一流的,英國政府監管部門有豐富的經驗,也有充分的能力保證核電站的安全。中國發展核電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行業績和安全水準,在核電發展和監管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同時,英、法、中三國都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
另一方面,“建設核電站投資巨大,風險亦大。核電領域的多國合作是國際通行做法。”他指出,“中國的許多核電站都是通過國際合作建成的,其中有美國公司、加拿大公司、法國公司、俄羅斯公司。有國際規範的監督管理制度作為保障,我們從不擔心外國公司會控制中國的核電站。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國際合作成就了中國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嫌電價太貴?
劉曉明認為,發展核電是英國自身能源規劃的實際需求。
“近20年來,英國的核電發展有所停滯,現有的15個核電站大多數已達到設計壽命,正漸次退役。” 劉曉明提出,英國《能源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英將只有一個核電站仍在運行,英國電力供應將面臨重大短缺。核電相較於其他的現代清潔能源,有著運行成本低、維護技術成熟及發電穩定等優點,自然成為英國解決電力需求的重要選項。
不過,從英國政府到媒體,各方都把對欣克利角核電站的主要質疑放在價格方面。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刊登的文章代表了對該項目的部分批評觀點:“有關安全問題,這很可能是誇大了的,但是欣克利角核電站的計劃看起來不那麽劃算。”
批評人士們認為,其一,欣克利角核電站的電價是在2013年全球能源價格崩盤之前達成的。其二,全球能源格局將進一步發生大變革,而現在就將電價鎖定到2060年並不那麽明智。
具體而言,為了促進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的推進,英國政府保證,以2012年的水平為基準線將電價設為92.50英鎊/兆瓦時(MWh),且將持續35年之久,此價格是目前市場價格的兩倍,但已經得到了歐盟相關司局的批準。
上述《經濟學人》文章提到,未來包括太陽能和離岸風能在內的新能源所產生的電價會更有吸引力,而過去六年中太陽能發電和離岸風能發電的進展就證實了這種看法。
《經濟學人》文章末尾幽默地表示:“所有這些選擇都可能比欣克利角要便宜,選擇新能源這一策略可以幫助延緩時間並看看還有什麽新科技將浮現。不過也有可能,無論怎樣這些也還是來源於中國。”
日前,英國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在英國脫歐專題紀錄片中對天空新聞表示,政府應推遲到明年秋季再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即英國應推遲到明年秋季再啟動脫歐。
他稱,等到法國和德國明年大選後再脫歐可給歐盟談判人員留出“余地”,達成英國在不接受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也可進入單一市場的協議。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
薩迪克汗在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前,曾力勸英國選民支持“留歐”,希望他們投票時要考慮脫歐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經濟方面的影響,並呼籲政要們為此攜手努力。
7月20日,英國新首相特蕾莎·梅與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會面;後兩者都對英國施加壓力,要求“雖然領略英國建立會談態度的必要,但英國應當盡快啟動脫歐歷程。”
在高調宣布推遲有中資參與的180億英鎊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項目後,英國新首相雷莎·梅派外交部政務次官阿洛克·沙馬低調訪華並向中方領導人遞交梅的親筆信。
據報道,英國首相府人士表示,由於這是私人信件,將不會公布內容,此舉動在於“向中方確保英國對於中英關系的承諾”。
8月15日,沙馬在同中國外交部部長會面時表示,“我此次來華傳遞的最重要信息是,英方高度重視英中合作,視中國為全球重要戰略夥伴。”他還表示,梅已專門致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期待出席9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英方支持中方成功舉辦峰會,期待加強與中方在經貿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除北京之外,此次沙馬還將訪問深圳和廣州,包括同當地專家就清潔能源問題進行討論,會見中國商界領袖以及討論中國遊客訪英國等議題。
與此同時,沙馬在公開講話和會見中沒有提及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項目,不過有英國官員對英媒表示,有可能在訪華行程中討論到上述核電站項目。
《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密集采訪了從事中英和中歐貿易人士均表示,梅政府剛剛上任一個月,希望給她一點時間。
轉交親筆信
在京期間,沙馬拜會了中國外交部,並得到了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以及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海星的會見。
沙馬是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項目被暫停之後第一位訪華的英國外交部高官,也是英國外交部主管亞洲事務的官員。他此行希望能釋放兩層訊息:第一,中英關系強勁,並在不斷發展,雙方關系所產生的紅利惠及兩國民眾;其二,英國希望成為包括中國在內,對所有國際投資者都產生吸引力的國家,中英貿易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中國對於英國企業而言,意味著巨大的貿易機會,英國希望英國企業能在此方面獲利。
王毅在北京應約會見沙馬時表示,中英關系近年來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習近平主席去年對英國的國事訪問推動雙邊關系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王毅表示,中方願與英國新政府一道努力,堅持雙方確定的兩國關系大方向,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繼續向前發展。中方歡迎梅首相9月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願同英方保持溝通協調,確保峰會取得圓滿成功。
王毅並贊賞沙馬在英新政府成立伊始就來華訪問,相信英方將繼續奉行積極、開放的對華政策,中英進一步加強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
劉海星在會談中表示,新形勢下,中方願同英國新政府加深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擴大雙方各領域、各層級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國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沙馬此次還承擔著向中方領導人遞交梅親筆信的任務。對此,《衛報》評論稱,在中方對英方暫停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表達不滿之後,梅派人訪華向中國領導人遞交親筆信,意在消除中方疑慮。
消除中法疑慮
在談到英國政府暫停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的決定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梅政府剛剛上任,希望給梅政府多一點時間。
而中國英國商會會長畢欣在就此問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此舉主要是梅希望向剛剛投了退歐票的英國民眾表態有關,而非指向中國:梅希望向民眾展現出,她同卡梅倫等精英階層是有所區分的。
通過此次沙馬的行前表態可以看出,英方對於中英貿易關系有著清醒認識。
沙馬指出,自2010年以來,英國對華出口飆升57%,且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英國第二大外資投資者。這些對於英國公司而言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畢欣也贊同“中國不需要英國,而英國需要中國”的看法,不過她也對記者指出,很多在退歐中投贊成票的英國選民,對當代中國沒什麽了解。
在現實中,梅政府已經就此次突然的項目中斷行為進行了補救措施。除了向中方派遣高官並攜帶親筆信之外,梅政府也在下力氣安撫法國政府。
此前,多家外媒指出,英國新政府做出上述暫停決定,幕後推手是英國首相的幕僚長蒂莫西,原因是出於對中方參與所產生的安全問題的顧慮。9個月前,蒂莫西發過一篇《政府正在把國家安全賣給中國》的文章,他在文中質疑卡梅倫政府為追求經濟合作而低估國家安全問題。
英國政府人員出面駁斥了梅在此問題上做決策時會受到蒂莫西左右的可能性。 保守黨議員林德爾·格萊格(Ian Liddell-Grainger)的選區就包括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所在地。他表示,“我百分之百肯定這個項目可以進行,且百分之百的肯定將按時在預算之內進行。”
他表示,“如果認識梅就知道,她是一個自己拿主意的強勢女人,當你向她發送問題,最終你得到的肯定是她本人的回答。”
工黨影子內閣的能源大臣嘉德納(Barry Gardiner)則表示,梅此舉十分糟糕,特別是在英國要開始進行退歐談判的時候,“這不是一個到處樹敵的時候,特別是跟法國人。”
目前,法國官員對於英國政府表示將在秋季做出最後裁決的決定表示可以理解。法國電力集團方面並表示,對於英國政府最終能夠批準這一項目有信心。
8月22日,據日本新聞網消息,原定今日抵達東京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推遲了訪日計劃。原因是兩國釣魚島問題上意見對立,未能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
在昨日於東京舉行的日中韓三國高級外交事務磋商中,三方未能就23日開始在東京舉行外長會議達成一致的意見。日本外務省透露的消息說,目前尚不具備舉行會議的環境。
此前,據中國外交部網站21日消息,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率團出席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中日韓外交高官磋商。此次磋商旨在為即將於23日和23日在東京舉行的第八次中日韓外長會做準備。
日本共同社21日稱,圍繞釣魚島和韓國決定部署美軍最尖端陸基導彈攔截系統“薩德”(THAAD),在日中、中韓間產生矛盾的背景下,有可能會談議題等還有待協調。
報道稱,日本外務省官員曾指出:“舉行外長會談一事日中韓三國態度一致。”三國外長會談上次在日本舉行會談是2011年3月,至今已過去5年。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若能到訪,將是2012年習近平領導班子成立後中國外長首次訪日。
三星電子今日表示,由於需要進行額外的品控測試,現決定推遲Galaxy Note 7出貨。
三星在一份聲明中稱:“Galaxy Note 7的出貨被推遲,因為我們要對產品質量進行額外的測試。”三星並未說明需要對哪些方面進行額外測試,也未說明哪些市場的出貨將會受到影響。
但據韓國媒體報道,一些韓國用戶稍早些時候表示,他們的Galaxy Note 7電池發生爆炸。如果該消息屬實,這對三星而言將是一個重大打擊,因為三星正指望Galaxy Note 7來推動下半年的手機銷量增長。
三星上周曾表示,新一代大屏旗艦手機Galaxy Note 7的市場需求遠超預期,現已導致全球供貨緊張。為此,三星還推遲了Galaxy Note 7在部分國家的上市日期。三星當時還稱,正在加大產量,希望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業內人士稱,如果這種供貨緊張的局面持續太久,就會影響到三星營收。去年,曲屏版Galaxy S6 edge的缺貨已證實了這一點,讓三星苦不堪言。
9月6日,據美聯社報道稱,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侮辱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妓女的兒子”一說表達了後悔之意。
報道稱,在菲總統發言人宣讀的一份聲明中,杜特爾特表示,對記者提問的某些引發擔憂與困擾的問題提出“強烈批評”,“我們同樣後悔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做出的人身攻擊”。
外媒報道截圖
當地時間5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辱罵奧巴馬是“妓女的兒子”。他對記者表示,他不會回應奧巴馬或任何國家領導人對其反毒戰爭的質疑,“你必須放尊重點,不要只是劈頭蓋臉地丟給我一堆問題和聲明。你個‘妓女的兒子’,我會在會議中狠狠地罵你。”他還稱,“菲律賓不是附庸國,不是美國的殖民地”。
杜特爾特此言後不久,白宮方面宣布取消原定於本周舉行的杜特爾特與奧巴馬的會晤。
據菲律賓星報消息,杜特爾特的最新聲明稱,菲美雙方已經同意將會晤延後舉行。
等待近兩個月後,在中秋節這天,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收到了一份來自英國政府的“禮物”。
“英國政府正式批準中廣核與EDF(法國電力)合作建設HPC(欣克利角核電站)等核電項目。”9月15日,中廣核通過官網發布消息稱,這意味著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繼續推進的障礙已經全部掃除,中廣核正式進入英國核電市場。
這則題為《英國政府批準中廣核參與新建核電項目,中廣核成功挺入英倫》的消息顯示,中秋節當天,英國政府正式發布聲明,稱在對HPC項目開展了綜合的審查,以及與EDF展開協商後,政府決定繼續推進英國二十年來的首個新建核電項目。
HPC項目原定於英國當地時間7月29日上午正式簽署合同,但就在落筆敲定的11個小時前,英國方面意外宣布項目暫停,“推遲到秋季再做決定”。
英國媒體稱,英國政府當時這樣做的原因是,讓新首相特蕾莎·梅有時間評估該項目的高成本、未經驗證的技術以及中國投資者在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引發的擔憂。
與鼎力支持HPC項目的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不同,這位新首相在上任數周後就決定對該項目展開審查。
2015年10月,中廣核和EDF正式簽訂了該項目的投資協議。中廣核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EDF共同投資興建英國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 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BRB項目擬采用中國的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根據協議,HPC項目總投資高達180英鎊(約1800億人民幣),其中中方擬出資60億英鎊,占總投資的1/3。
HPC項目因此成為了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昂貴的核電站。其造價是中國臺山兩臺同樣使用法國的核電技術——EPR核電機組——的2倍還多。來自2014年11月中廣核電力(01816.HK)披露的信息顯示,臺山這兩臺機組的工程總造價約為731億元人民幣。
而正因為其極其昂貴,英國內部以及EDF內部都曾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導致該項目在推行的過程中一波三折。比如,有英國媒體就曾撰文指出,該項目“在經濟上不科學”。
經過兩個月的考慮後,特蕾莎·梅最終還是選擇放行了HPC項目。畢竟這一項目除了擔負全英7%的電力輸出重任、惠及600萬英國家庭外,將幫助英國填補2025年後關閉所有燃煤電廠所導致的電力缺口。
但為安全起見,英國政府在此次聲明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在項目建成前,如EDF要出售控股權,需要得到英國政府的批準,而在項目建成後,英國政府也將有權幹預EDF的股權出售。對於此後包括核電項目在內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英國政府將實施新的保障措施,如英國政府將占據一定的股份,並有權對核電站控制權發生變化時進行幹預以確保國家安全。
多位核電專家曾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對於中廣核而言,如果能夠在英國核電市場有所作為,將提高其日後開拓其他國家核電市場的競爭力。他們表示,中國核企參與投資建設HPC項目的一個終極目標是,為日後華龍一號在BRB項目上得到使用提供基礎,提升該技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進而為該技術日後在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等西方核電列強競爭時,獲得更高的勝出概率。
“英國對核電的要求,特別是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曾向記者分析說,“(如果)華龍一號能夠進入英國,標誌著我們(的核電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已經非常接近。”
中廣核此前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華龍一號是中廣核與中核集團共同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其安全水平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電技術相當。與這些國家的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的經濟性更具優勢,是中國核電出口的重要選擇。
但與此同時,接受記者采訪的核電專家也提出建議:在參與造價如此高的核電項目過程中,中國核企需要謹慎,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命運看起來都風雨飄搖。唯一的差別在於,如果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他將徹底否決批準TPP;如果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勝選,那麽TPP還有一線生機。
這是美國智庫彼得森研究所(PIIE)在最新的研究報告《美國總統競選選戰中的貿易議程評估》中得出的結果。具體而言,如果希拉里當選,其貿易政策對美國將可能“有害”,但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顯然更具“可怕的破壞力”。如果像特朗普提議的那樣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嚴厲的關稅,則將引發貿易戰,導致美國經濟在2019年陷入衰退,並造成近500萬美國人失業。
該報告還專門討論了美國失去TPP的危害。報告指出,兩位候選人目前都表示不支持TPP,“這不僅將削弱我們與亞洲同盟國的關系,壯大我們的對手,還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安全。”報告認為,如果TPP最終未能獲批,美國將把在亞太地區設立貿易規則的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
頗為有趣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9日下午在紐約與希拉里舉行會談期間仍表示,希望美國國會早日批準TPP。對此,希拉里沒有正面回應。
特朗普上臺或導致貿易戰
自由貿易成為此次美國大選的最熱議題,頗讓人意外。與希拉里相比,特朗普同美國傳統上支持自由貿易的立場徹底決裂。特朗普已明確表態,一旦上臺,已存在了22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將重新談判、美國要退出世貿組織(WTO)、反對TPP生效以及要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PIIE的報告指出,如果在特朗普當選後想要實行上述所有政策,他可以辦得到。這緣於總統在外交事務以及諸多立法中得到的超越國會的授權。
不過,報告認為,只要特朗普實施上述貿易主張,將立刻招致大規模的貿易報複,各國不會耐心地等待WTO的裁決,反而會對美國企業和產品施以報複性關稅,貿易戰在所難免。當然,美國國會也無法迅速通過立法對特朗普造成的損失加以彌補,期待美國的立法系統能夠幹預貿易戰的想法更是不切實際。
基於此,PIIE展望了特朗普上臺後這些激進的貿易措施落實的可能性。比如,在向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征收45%和35%關稅的假設前提下提出三種模型:全面貿易戰、不對稱貿易戰以及中止貿易戰。
在全面貿易戰的情景下,中國和墨西哥將對美國產品和服務征收報複性關稅,美國進出口萎縮,進口價格上升,股市下跌,對美投資將受到最大影響。美國經濟還將在2019年陷入衰退,屆時將有超過480萬人失業。不過,從絕對數字上看,最大規模的失業人群將存在於非貿易領域,即零售業、銷售業、餐飲業等。
從全美各州來看的話,華盛頓首當其沖,其次是加利福尼亞州、馬薩諸塞州和密歇根州。而康涅狄格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州等也均將受到沖擊。其中,加州的洛杉磯恐怕會受到最大沖擊,有近18萬個工作崗位有可能流失。
在不對稱貿易戰情景下,中國與墨西哥可能對特定領域進行貿易報複,比如中止進口美國飛機、降低國企購買的美國商業服務、中止進口美國大豆等。報告指出,如果中國中止購買美國飛機,這將影響美國近18萬個工作崗位。
PIIE預計,即便是在影響最微弱的中止貿易戰情境下,仍將有130萬美國人丟掉工作。
希拉里是TPP的救命稻草嗎
PIIE認為,如果希拉里上臺,TPP也許還有一線微弱的生存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在各種研究中,TPP的確會對更有技能且薪酬更高的美國工人有利,而對低技能以及低薪酬的美國工人構成擠壓效應,這的確有可能進一步加重美國的薪資不平等現象,且目前美國政府並沒有正式討論對此的補償政策。這也是民主黨左翼對TPP持反對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希拉里擔任國務卿期間,曾大力宣揚TPP,並稱TPP代表了“黃金標準”。PIIE指出, 目前有一些觀察家認為,如果總統奧巴馬無法在國會“跛腳鴨”期間設法通過TPP,那麽各方寄希望於希拉里在當選後改變立場,重新支持TPP。但即便如此,這也會對美國造成影響:PIIE研究員皮崔(Petri)等人在此前另一份報告中的研究指出,TPP每推遲一年批準,美國就將損失770億~1230億美元的收入。
改變立場的行為並非沒有先例。上世紀90年代,時任總統克林頓就在上臺後轉而支持他在選戰期間攻擊的NAFTA。PIIE希望希拉里也可以如此。
不過,希拉里在公開采訪中指出,她對於TPP的不滿包括在“貨幣操縱”、“原產地規則”等方面的規則仍不夠嚴厲。
PIIE指出,一旦當選,希拉里可能尋求更嚴格的規則制定,從而尋求國會對TPP的支持。不過報告也指出,無法確定未來希拉里是否真的能這樣做,畢竟她曾拋出過對TPP的“三個反對”。
丟了TPP得不償失
PIIE指出,如果TPP最終國會闖關不成功,後果就不僅僅是失業和經濟衰退那麽簡單了。“所有的亞洲國家都在仔細權衡中國和美國在貿易領域的相對力量和影響力。對於美國而言,如果不能通過自己推動這個主要的自由貿易協定,將被視為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和力量不斷下降的重大表現。”
目前,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和安倍都借此機會敦促美國國會通過TPP。不過剛剛結束訪問中國的秘魯總統庫琴斯基並不完全這麽看。他表示,“就長期而言,TPP排除了中國的主導角色,這是令人擔憂的。”而研究一下亞太自貿區(FTAAP)在庫琴斯基看來是有必要的。
目前,奧巴馬在挽救TPP方面的最新動向是在白宮會見了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並罕見地邀請後者在白宮參加記者發布會。奧巴馬希望此舉能促成兩黨的合作,幫助他在離任白宮前,促使共和黨批準TPP,不過目前國會方面沒有任何妥協跡象。
PIIE還在報告中強調,“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美國放棄在規則制定方面傳統角色的長期成本,可能會大大超過僅僅對於TPP的成本和收益的狹窄計算。”
不過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近日所指出的,“不幸的是,長期的戰略思維在當下美國政治的漩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其結果是,奧巴馬在離任時面臨這樣一種悲傷的前景:帶有他簽名的‘重返亞洲’外交政策倡議沈到了太平洋的波濤駭浪之下。”
9月27日,三星電子官網宣布公司已經收回超過60%在美韓售出的、存在問題Galaxy Note 7。三星表示,公司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盡可能迅速和高效地更換存在問題的設備,同時它還重申了受召回事件影響的用戶應盡快將設備關機並退還給三星的請求。
三星希望盡快將存在問題的產品從市場上收回,以避免公司聲譽因為此事而進一步受損以及趕在節日購物旺季來臨之前在美國等關鍵市場恢複新旗艦手機的銷售。
三星表示,在換機計劃啟動後,全球大約90%的Note7用戶選擇更換新機。此外,美國和韓國市場目前換機計劃的進程已經超過60%,在新加坡,這一數字已經超過80%。
三星CEO高東進表示,我們為消費者對Note 7這款設備的忠誠感到慚愧。三星再次表示,仍然持有不安全Note 7的用戶應當將手機關閉,盡快參與三星的換機計劃。
此前三星為Note 7推送了一次更新,更新主要改動電池圖標的顯示,幫助用戶區分手中的Note 7是否為安全設備,Note 7s(安全版Note 7)在更新後電池圖標將變綠,非安全版更新後電池圖標不變。
但值得一提的是,據最近《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三星爆炸事件之後用改良版Note 7替換掉原來有缺陷的Note 7之後,韓國消費者稱更換後的設備存在發熱和掉電過快的問題。
隨後三星公司一位發言人駁斥了關於改良版手機電池仍存在缺陷的指責,稱這些問題“完全跟電池無關”,並強調這只是大基數中的個案。
同時由於召回工作進展緩慢,三星還被迫推遲了Note 7在本國恢複銷售的日期。目前最新的恢複銷售日期為10月1日,比原先設定的計劃推遲了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