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互金公司大大集團被調查 投資者資金無法兌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193.html

互金公司大大集團被調查 投資者資金無法兌付

21世紀經濟報道 楊子湄 2015-12-16 08:08:00

知情人士稱,大大集團遇到資金兌付方面的困難,逼迫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來度過危機,引起了集團內部員工的不滿。

“一句真話勝過一切美德。”大大集團作為企業精神的這句話,如今似乎成了巨大的嘲諷。

據科技訊報道,互聯網金融公司大大集團於12月14日被警方調查。知情人士稱,大大集團遇到資金兌付方面的困難,希望通過“員工眾籌”的方式渡過,即逼迫集團全體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來度過危機,引起了集團內部員工的不滿,甚至已有員工因此辭職或被退離開公司。

12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嘗試進入大大集團網頁查詢相關信息,但記者發現集團網頁登陸異常緩慢,其“大大寶”頁面也無法加載。有維權投資者猜測,這是因為投資者與公司內部員工紛紛登陸網頁查看消息和進行兌付,導致系統緩慢,直至中午情況才有好轉。

註冊實繳資金至今為零

記者了解到,大大集團是上海申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在全國開設23家省公司,4家直轄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這家有7年歷史的企業,相傳內部底層員工月薪就有8000。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位投資維權者告訴記者,自從2014年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公司名稱就換了三頁,七次。註冊資金二億,實繳資金至今是零,他並不信任大大集團。

據大大集團官網,其線上產品大大寶累計投資接近1.9億。而其線下融資規模目前並無詳細數據。但今年9月,有媒體稱大大集團鄭州公司多處違規,旗下私募基金涉嫌非法融資。大大集團鄭州公司自去年開始營業以來一個營業部每月所融資金可達十幾個億,其線下規模與近期被查的e租寶旗鼓相當。

“P2P靠燒錢營銷和盲目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洗牌,只有平臺風險控制能力強、項目質量高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員工辭職或被退

據知情人士爆料,大大集團因為e租寶事件之後,旗下項目CTC的資金兌付方面遇到困難,甚至不能按時發放工資,於是,逼迫內部全體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來度過危機,從而引來內部員工的強烈不滿。爆料人士提供的資料顯示,大大集團決定暫停招聘工作,並對員工發出通牒,所有員工想留下來的,需存大大寶5萬元年化或10萬半年(含存量),期限為三天,否則到16日勸退,人事經理需把當日購買情況上報。

邊曉瑜認為,要求員工購買產品幫助公司渡過難關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而且,大大集團面臨的不僅僅是兌付方面的困難,甚至有非法融資的嫌疑,期望用這種方式來拯救公司實在是愚不可及。

大大集團曾因高薪招人受到質疑。有報道稱,該公司將員工高薪吸引進去後都要求員工自己認購公司產品。更有網友爆出大大集團員工入職其實就是轉正,員工只需承諾“在公司規定的考核期內出不低於5萬年化的業績”。

“他們招聘陷阱的隱蔽性很強,連我這個傳統金融機構出身,做過人力資源的人,都被騙過去面試去了。”一位曾經被大大集團面試過的職員告訴記者。

不知是否針對這一情況,大大集團於11月25日發布的通知宣稱集團將從12月1日起提高轉正標準。而一位公司內部員工也針對兌付以及工資一事做出了詳細的分析,證明大大集團工資會按時發放,兌付會按時到賬。

但記者深入了解大大集團的投資人以及員工QQ群發現,大部分投資人以及員工都對此次大大集團還未兌付並且拖欠工資表示極大的擔憂。

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他已經準備好交給討債公司負責,現在不求賺錢,只求拿回本錢。

對於員工必須購買公司產品才可入職的情況,相關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企業在混淆角色概念,即勞動者和投資人合同關系的角色。若合法勞動者希望維護自己權益,證明被強制購買,需有固定證據即合同,證明自己是合法勞動者,並且證明對方強迫購買。

投資者資金被凍結

“今天看到各種報道大大集團的負面新聞,騰訊新聞也報道了。剛投資了5萬,很想知道靠譜嗎?”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者詢問記者。該名投資者近日投資了大大集團的項目,數額達5萬,他於15日中午看到大大集團被警方調查的報道後,十分擔心自己不但賺不到錢,投進去的5萬更是不翼而飛。事發後,他詢問集團多方人員都得不到回複。

大大集團被警察調查消息一被爆出來,立刻引起了各大網民與部分大大集團員工的對罵。部分投資者告訴記者在大大集團的資金賬戶已被凍結,無法在大大寶兌付。有相關金融人士分析,大大集團其實就是典型的空殼公司。

相關業內人士還總結了大大集團的“罪行”,例如,從同行手中高價買入理財資金的單子進行買單賣單;利用旗下的實體產業進行宣傳,其規模達到幾層樓高;僅預審名字就號稱獲得民營銀行牌照;大大集團的工資卡與某銀行合作定制的,而且集團廣告也直接做進了銀行里。

律師提醒投資者,企業公示的信息有可能存在虛假成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應要求對方提供真實有效的企業信息,且購買企業產品要有相應的購銷合同,所涉及到的內容必須清楚陳列在合同內。只有在合同內清楚寫明的才會受到法律保護。

邊曉瑜告訴記者,大大集團作為申彤旗下子公司,為樹立品牌形象,不惜在全國範圍內投資86所希望小學,可見母公司對子公司投入巨大,若大大集團倒下,對申彤而言將是巨大打擊。但目前大大集團情況較為複雜,涉嫌違法已被警方調查,在這種情況下,申彤不得不壯士斷臂,現官網已將大大集團除名。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10

深圳年後將出臺互金強制信披監管細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22.html

深圳年後將出臺互金強制信披監管細則

一財網 楊佼 2016-01-31 15:13:00

在監管細則出臺之前,深圳將會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摸底、整頓,時間將在春節之後,並且在地方監管細則全部出臺後,深圳才會恢複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

繼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後,深圳可能將在春節過後,出臺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監管細則。

近日,江蘇、上海、深圳等十個省市的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在深圳發布“行業自律公約32條”。在發布會上,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可能在春節後出臺強制性監管細則,對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做出細致規定,一系列地方監管細則也將陸續出臺。

據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稱,地方監管細則全部出臺後,深圳才會恢複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在此之前,當地監管部門將會對相關企業進行摸底、整頓。

10省市協會聯合制定自律公約

據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人士介紹,該公約由江蘇、上海、福建、深圳、杭州等10各省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共同制定,內容總共32條,涵蓋P2P、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等互聯網金融的各個不同門類,從客戶權益保障、會員自律約定、協會自律職責等多個方面,對互聯網金融企業自律進行了約定。

該公約明確提出,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加強信息披露、完善披露標準,持續提升業務透明度,不從事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經營活動。在行業協會職責方面,公約提出,協會組織有責任受理任何單位、個人對會員的投訴、舉報,並通過走訪、約談等方式開展調查,獲取事實真相,開展自律檢查,並配合監管、司法機關,對會員涉及犯罪的行為進行取證調查。

自律公約還規定,違反自律約定的企業,將視情節不同,分別給予口頭警告到開除資格,直至向司法部門舉報的懲罰。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之前,一些地方互聯網金融協會也制定了行業自律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效果並不理想,其協會成員中的P2P企業,陸續出現自融、發假標等行為,甚至有個別成員企業跑路。

珠寶貸總裁李筍認為,目前來看,僅在P2P領域,資金池、發假標、資金存管是最為嚴重的問題。由於銀行在此方面缺乏足夠技術、人員儲備,即便是已經簽訂存管協議,但執行起來仍然苦難重重。

“依靠行業公約自律,確實有一個效果的問題,自律、協會組織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主要還是要依靠監管部門采取強制措施。”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稱,因為沒有處置權,僅僅依靠行業組織,難以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但在此過程中,協會組織如果切實發揮作用,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監管。

李筍也認為,協會組織如果積極作為,及時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報告,防範風險發生,並引導行業秩序凈化,在風範發生後積極參與善後,仍然可以起到行業自律的作用。

深圳年後將出臺信披監管細則

曾光還稱,自去年底開始,深圳監管部門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註冊,並開始了清存量、停增量的清理整頓,目前正在制定系列地方監管細則,預計春節過後可推出信披方面的監管細則,對信息披露做出詳細規定。

據深圳金融辦主任何曉軍透露,深圳目前有P2P平臺712家,數量居全國第一,成交量、借款余額位居全國第二、第三,第三方支付業務規模居全國第二,深圳已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最活躍的城市之一。

“披露什麽內容,披露到什麽程度,披露的頻率都會有明確要求。”曾光稱,雖然此前披露的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對此已有規定,但仍有進一步細化的必要。不同於其他地區,深圳的互聯網金融信披將采取強制原則。

實際上,信披監管細則,只是深圳即將出臺的一系列細則的第一個,後續還將有更多細則出臺,全部出臺的時間預計在2016年年中,主要思路則是規範行業發展。屆時,業務流程、標準都會比較清晰。

據了解,在監管細則出臺之前,深圳將會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摸底、整頓,時間將在春節之後,並且在地方監管細則全部出臺後,深圳才會恢複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

“現在深圳的問題確實比較複雜,不出手不行了。”深圳某P2P業內人士稱,按照正常進度,全部監管規定出臺,預計要到今年三季度。為了避免“一刀切”的整頓引起太大震動,有可能會選取個別地區先進行試點。

與此同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出臺後,在屢屢爆發重大風險的P2P領域已經引起震動。李筍稱,目前很多平臺都在按照監管要求開始自查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而其中的重點,則是資金存管、資金池、信息披露三個方面。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7

江山控股收購掌錢,以互金業務助力光伏產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6/157203.shtml

江山控股收購掌錢,以互金業務助力光伏產業
劉雪兒劉雪兒

江山控股收購掌錢,以互金業務助力光伏產業

江山控股未來將以掌錢公司為平臺,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並通過為光伏產業上、下遊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助力公司核心光伏發電業務。

i黑馬訊 76日消息 江山控股宣布完成對掌錢公司的收購,占股54%。此次收購是江山控股通過旗下附屬公司江山永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

江山控股執行董事劉文平博士表示,通過收購掌錢公司,可以為光伏產業上、下遊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達到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共同發展的目的。

掌錢公司成立於2011年,2013年推出“掌錢”APP,已打通了銀行業務系統、銀聯業務系統、第三方應用系統和超級網銀系統,致力於成為國內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

掌錢平臺為用戶提供跨行轉賬、信用卡還款、投資理財、生活繳費等多種金融服務,其中,“掌能寶”光伏產業投融資產品,以及“掌娛寶”影視娛樂產業投融資產品,上線以來總交易額已近億元。

目前,掌錢有近500萬註冊用戶,托管資產20億元,累計交易金額500億元。

 

江山控股掌錢平臺互聯網金融光伏產業收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33

吳曉靈:互金監管應區分“金融活動”與“為金融服務活動”

“‘互聯網金融’這個詞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不應該被不規範的行為玷汙。”7月10日,吳曉靈在第一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2016上如此表示。

吳曉靈認為,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的整頓之年、監管之年。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科技(fintech),其本質是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並沒有改變金融業務的本質。

吳曉靈稱,應該區分金融活動與“為金融服務的活動”,實行不同的監管原則,如果是金融活動,對於資金中介、信用中介,必須進行有牌照管理。但是圍繞著金融活動有很多金融服務,這兩類金融活動應該有不同的監管規則。

如何區分監管?

根據《2015中國網絡借貸行業藍皮書》,P2P網貸行業發展至今,累計曝出1263家問題平臺,其中2015年網貸行業共曝出896家問題平臺,占歷史累計數量的70.94%,是2014年的3.26倍。

近階段,隨著央行主導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陸續展開,2016年互聯網金融企業迎來監管寒冬。

吳曉靈認為,對於資金中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會改變資金中介“保本保息”的資產池其實是存款,這一風險特征。只要是“保本保息”,他就做了債權債務的轉換,本質就是存款,為了對存款人負責,必須有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

監管當局在整頓非法金融時,打擊非法集資是最核心的部分。打擊非法吸收存款,對資金中介必須納入監管。

對於信用中介而言,吳曉靈也明確,如果互聯網金融做信用中介,推薦的產品不能保證信息的充分、真實、完備披露的話,對投資者也有影響。因而,對於這種信用中介也需要牌照管理。

吳曉靈進一步表示,在互聯網金融監管過程中,應該區分金融活動與“為金融服務的活動”,實行不同的監管原則,如果是金融活動,對於資金中介、信用中介,必須進行有牌照管理;但是圍繞著金融活動有很多金融服務,這兩類金融活動應該有不同的監管規則。

此外吳曉靈還對近期火熱的“區快鏈金融”做出界定,她認為,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不會顛覆金融的本質,貨幣的數字化或數字化貨幣必須根植於交易和投融資的需求,因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貨幣會面臨中央銀行制度同樣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可能不是貨幣創造而是價值傳輸與公共賬簿。

征信行業將面臨沖擊

吳曉靈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大數據的應用,要關註公民數據信息保護與數據財產保護。

2016年4月,歐盟公布了《歐盟數據保護一般條例》取代1995年生效的《數據保護命令》。其中指出,數據主體的權利包括:透明、告知權、可獲得權、修正權與被遺忘權、異議權、拒絕自動征像權、權利受損情況。

對於自動畫像權與社會征信,備受互聯網金融征信關註。根據《歐盟數據保護一般條例》,所謂自動畫像權,即任何通過自動化方式處理個人數據的活動,該活動服務於評估個人的特定方面,或者專門分析預測個人特定方面,包括工作表現、經濟狀況、位置、健康狀況、個人偏好、可信賴程度等。

顯然,根據歐盟數據保護條例,每個個體都有拒絕自動畫像等權利,這會提高大批以個人畫像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金融企業的放貸與風控系統。“拒絕自動畫像未來可能對我們的征信提出一定挑戰。”吳曉靈說。

吳曉靈指出,金融機構和征信機構可以查詢與客戶經濟活動相關的個人信息,比如往來賬戶信息、水電費、公積金等繳費、電子商務等信息,這些數據等所有權包括了拒絕自動畫像權和數據可攜帶權,這兩個權限與征信成本有很大關系。

吳曉靈還稱,目前《網絡安全法》二審稿正在進行征求意見,據她透露,根據二審稿,網絡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對收集的用戶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應該公開收集。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損毀其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但是經過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複制的除外。

吳曉靈稱,該法一旦通過,當前國內互聯網金融征信領域,批量買賣個人在網絡上的服務信息將會受到一定限制。征信應遵循權益保護原則,防止、制止未經本人授權、強制授權、一次性終身授權等侵權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072

退歐後互金創業公司從倫敦搬到柏林

總部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支付平臺TraxpayCOO在推特中寫道:“(退歐對)倫敦(來說)相當於自殺,它再也沒有可能樹立起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在全球12000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中,德國只有300家,為什麽德國數字領域的創業者“幾乎一致認為,下一個歐洲的數字金融中心應該來自德國”?

位於柏林的數字化品牌運營咨詢機構PIABO創始人CEOTiloBonow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於初創企業而言,在柏林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柏林本身的創業氛圍就已經非常濃厚,英國退歐之後,能夠輻射整個歐洲,又適合創業者的城市,非柏林莫屬。”

遷移大幕拉開

德國經濟部長CorneliaYzer在一份公開聲明中稱:“德國經濟部在過去幾周內已經收到來自倫敦的創業公司的上百封郵件,希望了解把總部從倫敦搬到柏林的相關細節。”她還表示,英國退歐之後對德國意味著巨大的機會,因為大部分公司都希望置身於歐洲的中心,尤其希望置身於歐洲經濟強國的中心。

這其中就包括互聯網金融行業。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對德國顯示出興趣的互聯網金融初創公司中,包括總部位於倫敦的轉賬企業TransferWise和全球支付AppRevolut。TransferWise已經融到了維珍航空老板RichardBranson的1.17億美元的投資,在倫敦擁有100名員工,占員工總人數的六分之一。Revolut在倫敦擁有40名員工。

互聯網金融資深人士、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盈行家創始人CEO莊欣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脫歐後的英國沒有優勢了,過去倫敦可以依托整個歐洲大陸,現在就像一座孤島,所以基本上涉及跨境的金融科技公司都面臨外遷。”

TransferWise和Revolut並不是特例。為柏林城市吸引投資作推廣的機構BerlinPartner在英國宣布退歐的當天就接到了5個互聯網金融初創公司來詢問如何在柏林投資。“他們說投資者要求他們考慮重新選擇總部地點。”BerlinPartner負責人StefanFranzke表示,“資本總是逐利的,希望流入回報率高的地方。”

PIABO創始人CEOTiloBonow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英國未來的一切目前都是未知數。它們以前不用歐元,所以匯率是個問題,現在情況更複雜了,護照是更大的問題。”

根據安永的數據,去年英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產值高達66億英鎊,吸引投資5.24億英鎊。德國互聯網金融產值僅為18億英鎊,吸引投資3.88億英鎊。

英國退歐也為人才流動帶來限制。一家互聯網金融行業投資者MarcBernegger表示,柏林已經推出政策,在5個工作日為來柏林工作的外國人辦理工作和居住證,無論國籍。FinLeap的聯合創始人RaminNiroumand表示:“英國退歐表面上來看柏林好像贏了,但是真的對我們好嗎?其實只是讓市場分裂了而已。”

盡管如此,柏林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德國經濟部長Yzer表示:“我們不僅想吸引倫敦的初創公司來到柏林,而且也歡迎全球總部在倫敦的企業投資柏林。”

事實上,柏林已經在吸引互聯網初創公司方面走在了歐洲的前沿。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Fintech孵化器FinLeap上個月剛剛完成了新一輪2100萬歐元的融資,投資方除了原有投資者HitFoxGroup外,還包括世界第三大再保險公司HannoverRe,新一輪投資後FinLeap的估值飆升至1.21億歐元。

柏林“叫板”倫敦

FinLeap的聯合創始人RaminNiroumand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置身於柏林確實能夠推進整個歐洲金融業的電子化進程,為此我們感到十分興奮。”在過去的20個月內,9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在FinLeap的幫助下組建起來,基本上每一家的投資都在50萬歐元到500萬歐元之間。

FinLeap董事會主席,HitFoxCEOJanBeckers表示,在對比了倫敦和柏林的Fintech行業後,十分看好科技對保險業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線上及移動端的經紀商將使保險市場變得更加透明。HitFox已經將包括Clark在內的幾家位於柏林的保險經紀初創公司作為目標投資。

柏林前市長曾經自嘲柏林是一個“貧窮卻又性感”的城市。無論從房價還是生活成本,柏林都是屬於德國城市里偏低的,對初創公司非常具有吸引力。

安永的一份最新調查將柏林評為“歐洲初創公司的首都”。去年柏林的科技企業融資總額達到21.5億歐元,超過倫敦17.7億歐元,位居歐洲融資榜首位。

去年流入德國初創公司的投資總額為31億歐元,同比實現翻番,柏林占了三分之二。而這31億歐元中有五分之一流入了互聯網金融領域。不過在普華永道旗下思特略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在全球12000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中,德國有300家,去年只有一家融資超過5000萬美元,Kreditech去年融資8250萬美元。而在美國,去年融資超過5000萬美元的初創公司超過38家。

柏林PIABO創始人CEOTiloBonow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柏林已經吸引了大量初創企業,但是僅有低成本優勢是不夠的,創新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更重要。而且柏林的大公司不如倫敦或者法蘭克福來得多。倫敦的另一大優勢在於金融數據的優勢,區塊鏈、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研究能力很強。”

還有人建議柏林政府承擔初創企業搬遷到柏林的費用,以吸引更多公司。對此,Yzer表示:“我們已經采取了很多刺激政策,我們為在柏林有長期投資計劃的企業提供擔保。”

對於柏林的雄心,英國人不屑一顧。英國政府負責科技推廣的機構TechCityUK的CEOGerardGrech表示:“倫敦互聯網金融生態的發展程度遠高於柏林。倫敦金融服務領域的從業者達35萬,32萬在數字技術領域。我們的專業能力和深厚的資本是任何地方無法超越的,倫敦將繼續依靠創新來支持我們的創業者。”

英國央行近期宣布成立互聯網金融加速器,英國金融服務監管機構也開始使用sandbox來跟蹤新興的初創企業的創業模式,這些都意味著即使英國退出歐盟,倫敦依然想保持金融創新中心的寶座。

倫敦一家風投資本Passioncapital合夥人EileenBurbidge表示:“全球最好的創業者和創始人都在倫敦,所以無論宏觀經濟如何、政治環境好壞,倫敦仍然會在退歐的逆勢中前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71

國字號互金協會發力數據統計 167家會員單位全覆蓋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是目前規格最高、覆蓋範圍最廣的互聯網金融協會,自今年3月在上海揭牌成立以來,這個由央行主管的一級協會正在逐步完成互聯網金融行業統計數據。

據了解,這個國字號金融協會目前已召開二期互聯網金融統計培訓、一期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高管系列培訓,目前正低調發力互聯網金融行業統計數據。二期統計培訓覆蓋全部167家明確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會員,這些會員機構須按年、季、月報送6類統計指標。包括年度基本情況、年度前五大股東情況、季度資產負債、季度利潤情況、月度業務發展狀況、月度產品異常情況。

“行業統計是使決策部門、從業機構以及社會公眾正確認識和看待一個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重要渠道和窗口。目前在國民經濟統計中尚無完整的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統計,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互聯網金融統計將成為金融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互金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互聯網金融統計將成為從業機構的義務,並受到國家行政法規的約束和保護。”

167家會員單位納入監測 覆蓋全部互聯網金融業務

互金協會成立以來,正逐步完成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啟動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建設,制定了《互聯網金融統計制度》(下稱《統計制度》)和《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標準》。

互金協會前期組織開發了“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可實現統計數據和共享信息的采集,目前相關系統一期建設已基本完成。7月14日,互金協會完成了對131家會員單位的互聯網金融統計培訓(二期),培訓內容包括《統計制度》和數據報送流程。加上4月份參加第一期統計培訓的36家會員單位,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息采集共有167名會員單位。目前,互金協會會員共437名,其中,來自銀行機構84名,來自證券、基金、期貨公司44名,來自保險公司17名,來自其他互聯網金融新型企業及研究、服務機構292名。

《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標準》是面向互聯網金融企業建立的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標準,通過采集會員單位的融資業務信息,在會員範圍內就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進行共享。

《統計制度》由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和互金協會起草,規定了互聯網金融統計指標報送的時間及要求,包括公司基本信息、財務信息、業務信息三類共六張統計表,分別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進行數據統計。

相關人士告知《第一財經日報》,至此兩輪培訓已覆蓋全部明確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會員單位。前一期參加培訓的36家單位已進行了統計數據申報,數據報送及時、質量良好。所以在此基礎上,協會進一步擴大了培訓和申報範圍。因此,目前明確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131名會員單位還需向協會報送相關數據。

檢測統計7大業態 報送6項指標

“互聯網金融統計既要服務監管,也要服務行業,更要服務社會,互聯網金融協會受國家委托開展互聯網金融統計工作,協會會員有報送數據的義務,也享有獲得數據服務的權利。”互金協會相關培訓負責人表示,“監管將明確整個行業的從業機構在數據報送方面的責任和義務,而在此基礎上得到的統計成果,也將為申報主體所分享。”

上述負責人介紹了開展監測的統計範圍,包括對十部委指導意見中提出的七個業態(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除了這七個業態外,只要屬於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也考慮開展統計監測。

具體來看,以年度報送的指標包括基本情況采集指標表和前五大股東情況采集指標表,這兩類指標需要在次年3月10日前報送;以季度報送的指標包括資產負債采集指標表和利潤情況采集指標表,這兩類指標需要在季後20日前報送;按照月度報送的指標包括業務發展情況采集指標表和產品異常情況采集指標表,這兩類指標需要在月後10日前報送。

其中,年度基本情況采集指標包括社會信用代碼、開展業務類型、分支機構數合計、境內(外)分支機構數、境內(外)控股子公司、在職人數等21項指標。年度前五大股東情況采集指標包括前五大股東的名稱、國別、性質、持股金額、持股類別和持股比例。

高管風險教育培訓 豪華授課團隊

據相關人透露,在5月份,互金協會還開展了首期面向包括非會員單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高管系列培訓。培訓的授課專家隊伍堪稱豪華,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伍旭川,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處長李海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呂羅文、沈一飛,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

首期高管培訓主題為互聯網金融風險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互聯網金融政策法規、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監管、互聯網金融刑事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自律管理規範等。

互金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從業機構高管系列培訓,是配合國務院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教育的重要舉措,旨在促進從業機構熟悉互聯網金融政策法規和行業自律管理規範,引導從業機構提高風險意識和風控水平,規範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防範和控制互聯網金融風險。

(實習生李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51

上海互金協會首批74家平臺信批 26家財務和審計報告缺失

7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上海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了解到,今日公開披露了《關於上海市網絡借貸平臺信息披露公示的情況說明》(下稱《情況說明》)。《情況說明》首次公示了上海互金協會第一批進行信息披露公示的74家會員單位,協會表示其余需披露的網貸會員將於下一批進行公示。

《情況說明》中公示了74家平臺的名稱以及已向社會公眾或平臺用戶披露事項數/已向協會披露事項數/需披露事項總數三項指標的數據比例,同時公示了《上海市網絡借貸平臺信息披露公示明細表》(下稱《明細表》),所披露信息涉及主體信息、產品信息、業務信息、財務信息、其他信息5大項49小項。

目前,首批公示信息中有13家企業並未上報信息,其中不乏部分平臺出現項目逾期或平臺暫停發標等問題事件。13家未上報信息企業中,問題平臺5家,分別是當天金融、蘇融貸、一帆理財、太有乾和互利網;其余8家平臺分別為金互行、企額貸、華設財富、極元金融、54貸客、歐冶金融、絲路財行以及宜貸在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明細表》發現,較多公眾比較關心的風險指標情況等並未向社會或協會披露。

協會方面也表示,在目前階段無法做到網貸會員平臺信息披露情況的真實核查,只是由會員自行進行信息披露,不能保證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仍然需要投資者以自主判斷投資風險為主,協會的審核機制有待加強。

在《明細表》中,產品信息、平臺逾期情況以及客戶損失代償備付金相關情況成為信息披露“重災區”。

信息披露中,分為向社會公眾或平臺用戶披露、向協會披露、均未披露以及不適用該披露標準等四項標準。不同於平臺逾期情況,包括基礎資產來源信息,例如融資人或融資項目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年收入、主要財產、主要債務、信用狀況);融資項目基本信息,例如項目信用評級或者信用評分,擔保情況等在內的產品信息和包含截至上月末累計計提金額、累計支出金額、備付金余額、資金托管銀行、賬號等在內的客戶損失代償備付金相關情況信息,多數平臺認為屬於“不適用披露標準”未予披露。

而交易余額情況、交易集中度情況、交易逾期情況則屬於“不向公眾披露”而選擇“向協會披露”的核心信息,較多企業尚未提交,甚至有很多企業整欄未提交。

同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共有26家企業未提交上年度財務報告和審計報告。

目前,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目前共有會員210多家,包括傳統持牌金融機構及新型金融領域各業態企業,其中網貸平臺87家。

2015年8月6日,在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成立大會上,《上海個體網絡借貸行業平臺信息披露指引》正式發布,是全國首個地方性互聯網金融規則。時隔近一年後,此次信息披露首次公示。

近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孟添公開表示,根據業內統計,2016年6月份全國累計平臺是4127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總數1778家,占總數的43%。“一些行業專家預測,未來的P2P平臺數量,全國可能不到200家,或者更少,未來P2P平臺將減少九成以上。”孟添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56

國字號互金協會突發五項文件 437家會員納入懲戒管理

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終於有章可循。

7月26日下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向各會員單位下發了五項文件,包括《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章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自律公約》、《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倡議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管理辦法》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自律懲戒管理辦法》,這意味著互金協會437名會員單位的行業自律終於有章可循。

行業自律是互金協會繼發力覆蓋互聯網金融行業統計數據之後,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本次下發的文件經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及第一屆常務理事會2016年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於2016年7月21日正式發布,今天向437家會員機構正式發送,並報備“一行三會”。

目前,互金協會會員共437名,其中,來自銀行機構84名,來自證券、基金、期貨公司44名,來自保險公司17名,來自其他互聯網金融新型企業及研究、服務機構292名。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自律懲戒管理辦法》規定了對違規會員的七種懲戒方式,包括警示約談,發警示函,強制培訓,業內通報,公開譴責,暫停會員權利和取消會員資格。懲戒種類可單獨或合並實施。違規行為構成犯罪的,協會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99

互金協會下發信息披露自律規範 會員單位實施分級披露制度

國字號互聯網金融協會於2016年8月1日正式下發互聯網金融行業信息披露自律規範,並具體落實P2P網絡借貸信息披露指標,網貸行業“透明行走時代”正式來臨。

今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規範(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規範》)、《關於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和配套自律制度的編制說明》(下稱《編制說明》),同時下發的還有《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個體網絡借貸(征求意見稿)》(下稱《網絡借貸信批標準》)。

此次下發的《管理規範》適用於多個主體,包括協會會員單位中實質性開展個體網絡借貸、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互聯網消費金融、互聯網理財及類似業務的從業機構。與此同時,協會將對信息披露義務人的信息披露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預期收益率顯著高於正常水平的融資項目信息披露情況將進行不定期抽查。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信息披露並非“一視同仁”而是遵循分級分類原則,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單位自覺主動按照更高標準開展信息披露;交易規模較大的平臺、單個融資較大的項目應主動按照更高標準開展信息披露。

同時,新規支持未入會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參照《管理規範》和 《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系列標準》開展信息披露;此外,還設定了懲處措施,視情節輕重, 給予警示約談、發警示函、強制培訓、業內通報、公開譴責、 暫停會員權利或取消會員資格的懲戒。

協會針對近年風險事件頻發的個體網絡借貸領域下發了86項具體信披指標,並針對網絡借貸和個體網絡借貸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網絡借貸信批標準》指出,網絡借貸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個體網絡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具體披露的指標共分為從業機構信息,包含從業機構基本信息、從業機構治理信息、從業機構網站或平臺信息、從業機構財務會計信息、從業機構重大事項信息、從業機構其他信息,以及平臺運營信息和借款項目的項目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一直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向著健康方向發展的最直接通道。日前,作為首個落實P2P網貸行業信披的上海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公示了第一批會員單位新批落實情況,將行業信息披露從實操層面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但是從實際信息披露的內容來看,還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核心信息部分平臺未予披露,或未向公眾披露,同時也存在著部分未及時上交信息披露回饋的平臺。

《編制說明》也指出,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某些平臺刻意隱瞞真實信息、捏造虛假信息來迷惑投資者,如虛假網站域名備案,虛假公司營業地址,虛構投資項目和借款人,冒用正規金融機構名義或謊稱合作關系等。部分主動信息披露的平臺披露內容不規範、覆蓋面較窄,如淡化或忽略投資風險,與銀行存款利率進行不恰當比較等。當前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使得欺詐犯罪很難被及時發現,同時客觀上也造成了投資者“看收益、不看風險”、“買平臺、不買產品”,進而要求“剛性兌付”的問題,直接推高了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風險。

2016年7月30-31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第六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表示,要特別警惕詐騙者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打著普惠金融的旗號,提供虛假收益的理財產品,騙老百姓的錢。“要通過加強信息披露,落實服務標準規範,加強風險提示與教育,建立綜合性消費者保護機制等多元化的手段,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李東榮說。

同時,記者發現,在此次下發的相關文件中可以隱約窺視到未來的監管方向。

《編制說明》指出,信息披露是按照分級分類原則、穿透式原則和依法合規原則三大原則來編制的。其並且指出,對於業務規模較大的平臺、風險更加突出的項目,將在標準框架下提出相對更高的披露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和不發生大規模社會群體性事件的底線。

穿透式監管自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大會上首次提及以來,變為最新的監管方向,在此後的全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活動的相關指導中也多次出現。

日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也曾表示,由於行業變化速度不斷加快,金融機構不能按照名稱監管,而要按照金融業務的風險特質進行監管。“不管叫銀行、信托、保險、P2P、眾籌,只要進行社會化的資金歸集就一定要有牌照。”範文仲表示,收益承諾一定要有吸收損失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11

保險系的互金術:資產、資金優勢凸顯 機構業務成突破口

數量眾多的創業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在經歷前幾年的井噴式發展後,或退場或黯淡,留者寥寥。與此同時,一些大型企業以及傳統金融機構則緩緩入場,依靠其股東在品牌、資源和客戶等方面的優勢,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其中,除了在流量和用戶方面擁有先天優勢並早早涉足互金業務的互聯網巨頭BATJ外;蘇寧、國美、萬達等傳統企業的互金平臺則借力於母公司既有的業務和場景“來勢洶洶”。而傳統金融機構方面,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均有嘗試,不過目前來看,後者更為活躍。除了擁有陸金所、壹錢包、一賬通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和產品的平安集團外,安邦保險、陽光保險也緊隨其後押註互金業務。

保險系互金平臺借助股東的力量,在資源、牌照、品牌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監管環境逐步收緊的情況下,它們能否占得一席之地?相比其它平臺,它們的發展路徑又有何不同?

保險機構設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案例並不多,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陸金所,新進場的陽光保險和安邦保險則鮮少在媒體上曝光。今天《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以陽光保險旗下惠金所為例,拆解保險系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模式。

保險系互金平臺優勢多多

如果放在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來看,以平安保險旗下陸金所、陽光保險惠金所、安邦保險邦融匯為代表的三家保險系互金平臺有著一些類似的特點和優勢,這或許會成為後兩家平臺“後來居上”的重要籌碼。

首先是業務層面上,互金平臺與險企股東的互補關系。這一點可對比銀行系互金平臺。由於目前互金平臺的客戶和業務與銀行本身存在著相當程度上的重疊,因此,銀行系互金平臺往往面臨著外部市場競爭與內部資源競爭的兩難境地。

相比之下,保險與銀行雖然同屬傳統金融機構,但保險在資本市場常扮演的角色是買方。從險企股東的角度來看,投入資源發展互金平臺是原有業務的補充,有機會更好的滿足已有用戶的多方面金融需求,這樣內部競爭的障礙也相對較少。

其次,與創業型平臺相比,脫胎於保險、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互金平臺在資質和資源上擁有一定的優勢。尤其在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正朝著傳統金融監管的思路靠攏,涉足金融業務的能力和資質成為核心的競爭力。

另外,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對“資產端”和“資金端”兩個維度的思考。

在資產端,第一,由於險資具備資金實力,在某些成熟資產生成的領域可以快速地通過投資和控股來實現規模化,這樣就攤薄了獲取資產的成本,並可以規模化地對接這類資產,這一點從平安布局平安好車,可以看到一些方向。

第二,由於險資的保險牌照優勢,如果做好風險控制,某種程度來講,保險公司通過牌照優勢可以對資產在傳統的機構間市場形成新的定價,這也是其它互金平臺所不具備的。

而在資金端,由於保險行業的牌照促使其有機會獲得不同成本的資金,這樣就提高了保險系互金平臺的資產獲取範疇,隨著“資產荒”的蔓延,如何用最合理的資金成本匹配適應的資產決定了平臺的發展能力,資產與資金的匹配能力會左右互金平臺的發展空間。

簡單來說,如果你只能拿到成本是8%的資金,那麽必然你要錯過很多優質的資產,就像爬山一樣,成本是8%的資金可能在山底,而成本是4%的資金在山頂,當你不能從山頂看整個資產陣地的時候你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了。

從陸金所和惠金所不斷的在機構間市場有所動作就可以看出,其資金與資產的匹配能力有別於一般互金平臺。

此外,對於保險系互金平臺而言,眼下很重要的優勢或許在於險企股東所帶來的品牌背書。當下,互金行業因頻發的跑路事件而毀譽參半,但險企給客戶的品牌印象則是相對安全和可靠,越是大的保險集團越是如此。

盡管安邦保險成立邦融匯的消息於近期才對外釋放,但其工商資料顯示,北京邦融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早於在2014年12月5日就已經成立,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目前,邦融匯已經上線網絡借貸業務,未來將逐步上線互聯網理財、眾籌、產業金融、財富管理等新金融業態。安邦集團董事長兼CEO吳小暉曾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演講中反複提及,互聯網金融是安邦戰略的重中之重。不過目前看來,安邦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推進力度仍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2015年4月註冊成立的惠金所則活躍不少。截至今年7月,惠金所已有接近30萬註冊用戶,線上投資及線下機構業務累計總交易規模超過78億元。公開信息顯示,惠金所總經理楊冀川曾是陸金所的副總經理,其核心團隊中也有多人曾供職於陸金所。或是因為這層“巧合”的關系,惠金所與陸金所在不少地方都有著相似之處。

主攻機構業務 半年欲超百億

保險機構擁有大量存量客戶,但要想把流量轉化給自己的互金平臺卻並非易事。所以,除了涉足C(個人)業務,以陸金所、惠金所為代表的保險系平臺都利用自己在專業能力和機構資源方面的優勢大力拓展B(機構)端業務。

以陸金所為例,目前其平臺上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標準產品(基金、保險等)、非標(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後產品)、P2P(底層是個人消費貸款)、現金管理和二級市場(期限短、二級市場允許投資人互相交易),以及正在計劃上線的海外資產。

盡管陸金所最早以P2P業務起家,但目前非標資產已成為該平臺占比最大,也是最有特色的資產。目前陸金所平臺產品交易額中,P2P交易額占比約8%,標準產品占比約4%,非標和現金管理各占比約44%。

惠金所也包括線上投資業務和線下機構業務兩塊,目前兩塊業務的比重各占50%左右。其中,線上投資產品主要包括車、房產抵質押的固收產品、地方交易所發行的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指數掛鉤型產品等。線下機構業務則包括:ABS(資產證券化)、FOF(母基金)、居間業務和機構投資兩大類,它們的資金端都是對接銀行、保險、基金、信托、券商等機構。

具體來看,ABS部分的資產主要包括消費類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等。而FOF方面,據了解惠金所已經低調搭建了一套FOHF(對沖基金的基金)的量化投資系統、建立了投資策略,計劃於近期上線。

某惠金所內部人士透露,惠金所預期的年底目標則是總交易量達200億。這意味著,今年剩下的5個月時間里,惠金所將完成百億以上的交易額,而巨大的增量將主要來自機構業務。

事實上,從美國市場來看,網絡借貸行業一直都有大量的機構資金參與,這個比例超過了70%以上,一方面這部分資金穩定、量大且成本較低,另一方面機構對於風險的識別和承受能力強於個人投資者,同時機構對資產的判斷所付出的成本攤薄以後經濟效益遠高於個人投資者。

去年以來,包括京東金融、分期樂、趣分期等平臺都先後發行了ABS產品,開始對接機構資金。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來看,大量專業機構資金的介入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其中需要不少提供資產打包、定價、以及承銷等專業服務的機構。

目前來看,即便是較為知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給到投資人的收益率也在年化5%—7%左右,綜合的資金成本超過10%。但對接機構資金的成本則遠低於這個水平,以惠金所此前作為財務顧問參與發行的一款ABS產品為例,年化利率不到4%。

好的資產可以拿到很低成本的資金,好的資產也不太需要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這個是金融市場決定的。但是,好的資產生成需要一個過程,匹配資金也就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互金平臺不具備這種分層匹配的能力可能會錯失很多優質資產。

放棄競爭激烈,流量為王的C端市場,轉而切入B端市場已成為不少中型平臺,尤其是進入市場較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選擇。最近,市場傳出幾家互金平臺放棄線上獲取資金的通路而專註於細分領域的資產生成就印證了這個趨勢。

不過,服務B端對於金融、技術等專業要求更高,而對接機構資金對於平臺資源的整合能力也是一種考驗。綜合來看,無論是資產獲取能力還是資金端的成本控制能力,對互金平臺的專業綜合金融團隊的搭建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