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超過30家城商行老股東掛牌低價出售所持股權,轉讓規模超30億股。反映出部分作為股東的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急於套現,此外地方銀行債務風險隱患和盈利能力下滑也成為參股者的“心頭刺”。
據《經濟參考報》統計,今年以來,城商行股權轉讓頻繁,其中大手筆交易有:9月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廣州銀行11.6億股,約占該銀行總股本14.045%;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向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轉讓西安銀行6.3億股股份,占該銀行總股本21%;河北石家莊匯融農村合作銀行1.194億股被掛牌轉讓,占總股本19.99%;唐山市商業銀行大股東轉讓2.0376億股,約占總股本12.23%,等等。
從區域上看,河北地區、長三角地區、廣東地區以及廣西地區城商行股權掛牌轉讓相對最活躍。
股東自身難保急於變現
此前,城商行股權遭拋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上市遙遙無期,持有其股權的財務投資機構權衡選擇放棄繼續持股,而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
《經濟參考報》援引一家持有城商行股權的企業內部人士分析稱.:“目前,很多企業負債率高企,經營情況也不理想,利潤指標難以完成,但所持有的城商行股權屬於優質資產,轉讓城商行股權變現最便捷。並且,當初投資的成本低,現在即便是按每股凈資產左右的價格轉讓,也能盈利並套現。”
有市場人士指出,今年經濟下行對企業存在壓力,有不少股東低價出售套現是為了彌補自身資金流不足。
而爭先套現的企業中步伐房地產企業,比如廣西北部灣銀行的受讓方廣西開源置業有限公司,該房地產企業的轉讓理由是“公司上新項目需要融資”。按2.6元/股的轉讓價格,這家房企可套現11440萬元。此外,杭州銀行600萬股的受讓方則是浙江省國資委旗下唯一經營房地產的上市公司嘉凱城集團。
據悉,去年房地產企業掀起了一陣參股城商行浪潮,但城商行的投資收益無法令房地產商感到滿意,地方性銀行缺乏創新能力也無法與入股的房地產商現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城商行利潤前景不佳、債務風險存隱憂
今年以來,銀行業普遍面臨著資產壓力,而城商行更不例外。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城商行不良貸款新增132億元,且不良率較去年末上升了0.11個百分點;農商行的不良貸款增加了146億元,不良率亦較去年末上升了0.05個百分點。
同時,多地城商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集中度較高,而近期,財政部下發的43號文又明確要通過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逐步將政府債務轉為企業債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地方銀行資產質量波動。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城商行所面臨的不僅僅是資產質量壓力,還有主營業務的下滑也包括了非主營業務的增速“突變”,盈利前景堪憂。
“地方城商行每況愈下,這三年利潤一直下降,副省級城商行2000億元、3000億元資產規模,一年有10億元利潤規模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幾乎所有城商行都面臨監管有力、創新不夠、資產凈回報可憐的局面。”上海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直言:“房地產企業轉向金融是正確的選擇,但應該轉入有創新能力的金融領域,至於城商行,我準備把兩家銀行的股權拋掉。”據悉,綠地集團此前相繼入股了遼寧盤錦銀行、錦州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Business Spectator專欄作家Stephen Bartholomeusz認為,包括原油、煤炭、鐵礦石和銅在內的大宗商品2014年全面大幅回調很難簡單的用“基本面”因素來解釋。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歐元區經濟陷入停滯、日本的通縮壓力都被認為是導致大宗商品走勢低迷的原因。供求關系的逆轉的確在其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但是所有商品均快速下跌的情況意味著市場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過去十多年來,大宗商品市場的格局已經出現了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愈加明顯。市場充斥大量的流動性使得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大量的純投機者,這使得市場的波動性明顯加大。在危機後的幾年內,市場最為熟悉的就是“risk-on”(風險偏好理想)和“risk-off”(避險)。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也和商品價格也息息相關——當美聯儲宣布QE政策之後,商品總會受益,而今年的緊縮預期和QE3的終結則導致了商品的重挫。
這其實就說明了市場投機性和流動性在大宗商品市場漲跌中的作用十分明顯。另外一個顯著的現象就是在巴塞爾協議III執行之後,一些此前市場主要的做市商被禁止交易,導致場內資金流動性的減少。此前不能掀起市場波瀾的資金量現在已經不容小覷。而機構被迫選擇杠桿交易或者利用衍生品進行投資,則造成了市場更容易大漲大跌。
此外,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選擇商品類ETF作為投資工具,而對沖基金清盤或者因業績需求大規模平倉均會對市場造成劇烈波動。由此帶來的EFT的波動也放大了大宗商品的跌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券商TD Ameritrade Holding在對其600萬客戶上月的交易行為進行了分析後發現,11月,個人投資者連續第二個月降低了其波動性風險敞口,該公司的投資者波動指數(IMX)降至5.11,低於10月的5.22和9月的5.79。
這是自2013年6月以來,該指數首次連續兩個月下滑,然而,TD Ameritrade的客戶並沒有拋售股票,事實上,他們上月是股市的凈買家。IMX指數顯示,雖然投資者依然把錢留在了股市,但他們將資金轉移至了風險比標普500指數更低的投資中。
TD Ameritrade董事總經理Nicole Sherrod表示,
這和我們上個月看到的情況一致。我們的客戶是凈買家,不過,他們正將投資轉移至Beta更低的頭寸中。他們在降低風險,不過依然在參與股市,減少了手中的現金,增加了股市的持倉。
受利潤增長、勞動力市場回暖和油價下跌影響,標普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在11月都有所上漲。
這和去年的情況不同。去年,IMX指數從10月的5.07上升至11月的5.42和12月的5.62。個人投資者似乎對股市目前的高位有一些恐懼。
上月,布倫特原油下跌了15%。原油生產公司的股價也應聲下跌。
Transocean、Halliburton和英國石油的股價上月分別下跌了27%,21%和7%。然而,個人投資者是這些股票的凈買入者。因為投資者認為,如果油價已經跌至底部,這些股票將會反彈。同時,投資者還利用此次機會,以低廉的價格購買支付股息的原油生產商股票。
相反的,美國航空、達美航空和聯合大陸航空上月都被個人投資者凈拋售。11月,油價下跌推升了航空公司股價。出於對油價止跌後航空股走向的擔憂,個人投資者開始拋售航空股,止盈離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既然加息650個基點都沒能挽救盧布,俄羅斯也許可以試試另外一個辦法——拋售黃金。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俄羅斯截至上個月底共持有1169.5噸黃金,占其外匯儲備的10%。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稱,截至今年11月18日,央行已經累計增持了150噸黃金。
此前,由於俄央行為了對抗盧布貶值已經拋售了800億美元外儲,俄羅斯的現金儲備已經降至五年低點。彭博表示,昨天金價在被避險情緒推高後隨即重挫30美元,反映出交易員開始押註俄羅斯拋售黃金。
彭博援引資管公司Hennion&Walsh經濟學家Kevin Mahn:“俄羅斯正處於關鍵時刻,在西方制裁和油價下跌的壓力下,它可能會被迫動用黃金儲備。這一旦發生將會推動黃金走低。”
近年來,俄羅斯開始不斷增持黃金,自2005年俄羅斯的黃金儲備翻了三倍。目前,俄羅斯黃金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10%,而美國和德國為70%。
據彭博,美國銀行貴金屬策略師Micheel Widmer表示:“俄羅斯一直都在增加黃金儲備,以供不時之需。俄羅斯可以將黃金換成貨幣,或用其作抵押。”
繼周一大跌10%之後,俄羅斯盧布昨日再度崩潰。美元/盧布盤中最高升至80.10,盧布跌幅高達1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4月額外給予兩年時間剝離貸款抵押債券(CLO)後,美聯儲昨日又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實施的沃克爾法規旨在限制自營交易、控制金融業風險,其禁止銀行從事兩類交易:一、禁止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二、禁止銀行擁有,贊助,或參與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業務。去年的最終定案中,美聯儲已給予銀行業一定寬限:
· 將沃克爾法規的合規期從2014年7月推遲到了2015年7月;
· 允許對沖個別頭寸風險,或者總頭寸中“特定且可識別的風險”成為特例;
· 雖然禁止銀行持有被稱為“擔保基金”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但縮小了“擔保基金”的定義範圍,將其定義為海外基金,以及基於大宗商品池。
今年4月,美聯儲又決定,將銀行業CLO投資的沃克爾法規合規期由原定的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但並未給予市場一直期待的“例外豁免”。
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美國銀團與貸款交易協會法律顧問Elliot Ganz的觀點稱,美聯儲此舉為銀行業爭取了更多時間,可要以沃克爾法則的要求改變銀行所持CLO的所有權條款難度很大。雖然部分銀行可能會因為剝離了CLO資產而減少潛在的損失,但沃克爾法規對CLO的監管治標不治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昨日美聯儲發布新規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上周美國國會批準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有一條法條規定,將放寬該法規對銀行結束特定掉期交易的要求。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一些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指責,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在國會討論預算案期間致電一些議員,使預算案里加入了削弱對華爾街監管的法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4月額外給予兩年時間剝離貸款抵押債券(CLO)後,美聯儲昨日又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實施的沃克爾法規旨在限制自營交易、控制金融業風險,其禁止銀行從事兩類交易:一、禁止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二、禁止銀行擁有,贊助,或參與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業務。去年的最終定案中,美聯儲已給予銀行業一定寬限:
· 將沃克爾法規的合規期從2014年7月推遲到了2015年7月;
· 允許對沖個別頭寸風險,或者總頭寸中“特定且可識別的風險”成為特例;
· 雖然禁止銀行持有被稱為“擔保基金”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但縮小了“擔保基金”的定義範圍,將其定義為海外基金,以及基於大宗商品池。
今年4月,美聯儲又決定,將銀行業CLO投資的沃克爾法規合規期由原定的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但並未給予市場一直期待的“例外豁免”。
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美國銀團與貸款交易協會法律顧問Elliot Ganz的觀點稱,美聯儲此舉為銀行業爭取了更多時間,可要以沃克爾法則的要求改變銀行所持CLO的所有權條款難度很大。雖然部分銀行可能會因為剝離了CLO資產而減少潛在的損失,但沃克爾法規對CLO的監管治標不治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昨日美聯儲發布新規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上周美國國會批準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有一條法條規定,將放寬該法規對銀行結束特定掉期交易的要求。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一些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指責,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在國會討論預算案期間致電一些議員,使預算案里加入了削弱對華爾街監管的法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五大以出口為主的國有公司接到通知,俄政府要求它們出售外匯收入,明年3月初以前,這幾家公司持有的外匯不超過10月初時的水平。俄商業日報預計,五家公司合計或需每日出售10億美元外匯收入。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俄羅斯五大以出口為主的國有公司董事會接到通知,俄政府要求它們批準出售外匯收入的決議。五家公司分別為:俄石油公司Rosneft,俄天然氣公司Gazprom,能源公司Zarubezhneft,鉆石公司Alrosa和Kristall。
根據相關決議,明年3月初以前,這五家公司持有的外匯不超過10月初時的水平。明年3月以後,這幾家公司持有的外匯儲備需維持在與3月初相當的水平。五家公司需要每周向俄羅斯央行提交報告,匯報外匯持有量。
俄政府此舉旨在支持盧布。俄商業日報預計,截至明年3月,五家公司合計或需每日出售10億美元外匯收入。
分析師稱,這些舉措實質是比較溫和的資本管制,但總統普京要履行承諾,不尋求實行全面管制。
“他們已經迫使國有出口企業拋售美元,我猜銀行業也會是這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管制已經實施,”因批評克里姆林宮而逃離俄羅斯的經濟學家Sergei Guriev向路透表示。
最近幾日,盧布連續走高,周二,美元兌盧布下挫2.4%,達到54.55。本月,美元兌盧布一度突破80關口,目前盧布自歷史新低上漲了超過30%。
此前就有報道稱,俄羅斯敦促以出口為主的公司,如俄石油公司Rosneft將盡可能多的外匯收入換成盧布,以緩解盧布壓力。俄羅斯財政部曾提議,政府應派代表商討賣出外匯方面的政策。
本月早些時候,華爾街見聞網站報道,俄羅斯議員提議強制企業賣出外匯,稱俄企應在銀行帳戶收到外匯的七個工作日內,賣出最多達50%外匯收入。俄議員出此“狠招”,旨在拯救盧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受到油價持續下跌影響,馬來西亞林吉特今年第四季度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單季跌幅。
作為亞洲唯一的原油凈出口國,布倫特原油價格今年下跌49%使得馬來西亞財政收入大幅縮水。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幅度領跌亞洲新興市場貨幣。
林吉特第四季度大跌6.2%,創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而12月單月跌幅就達到3.3%。
根據美銀經濟學家Hak Bin Chua的計算,原油產業占到了馬來西亞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2015年馬來西亞可能會面臨經濟增速和財政赤字均無法完成預定目標的情況。
馬來西亞官方預計明年經濟增速為5-6%,美銀的預期則為4.6%;財政赤字的官方預算為GDP的3%,美銀的預期則為3.8%。
2024年到期的馬來西亞國債收益率第四季度上漲23個基點至4.1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元持續的下跌正在撼動歐元儲備貨幣地位。IMF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歐元對美元貶值7.8%,同期全球央行削減歐元儲備規模則達到了8.1%。
此前兩次歐元單季度跌幅超過7%出現在2011年和2010年,但是當時全球央行並未明顯削減歐元儲備。
全球央行未逢低買入配置更多歐元意味著歐元儲備地位可能正在面臨拐點。德意誌銀行G10貨幣交易主管Alan Ruskin周二在電話接受彭博采訪時認為,“IMF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正在減少歐元儲備,盡管減持緩慢,但是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2014年8月歐洲央行行長徳拉吉在回應歐元儲備減少時曾表態,“這將有利於歐元貶值,並最終推動歐元區經濟複蘇。”
SLJ Macro Partners LLP聯合合夥人Stephen Jen1月6日在電話接受彭博采訪時則稱,“全球央行完全有理由對歐元不感冒,在負利率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願意持有必然貶值的貨幣。”
去年6月歐洲央行正式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德國、法國和荷蘭短期國債收益率均已經跌至負值。此外,歐洲央行還有進一步擴大寬松的預期存在,這也給歐元巨大的下行壓力。過去6個月歐元每個月都在貶值,和去年5月高點1.3993相比,歐元已經貶值15%。
瑞信集團分析師Anezka Christovova表示,“歐元本身的拋售壓力和估值壓力都十分巨大,這導致全球央行不願意更多的配置歐元儲備。如果央行開始將歐元的份額配置給美元的話,歐元會有更多的下行空間。”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CPI初值同比下降0.2%,這是歐元區通脹率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很有可能讓歐洲央行QE的步伐加快。本月22日歐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元最準預測者Jens Nordvig稱,油價大跌減緩了日本貿易數據惡化,最近幾個月不推薦拋售日元。
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外匯研究部董事總經理Jens Nordvig今日表示,油價自2014年10月末以來下跌近45%,將減少日本貿易赤字近5億美元。
日本11月貿易赤字為8940億日元(約76億美元),為連續第29個月出現貿易赤字。
Nordvig今天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我們專註於做空日元已經有好幾年了,但實際上最近我們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做空了。(低)油價利好日本貿易數據。
自2012年12月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並承諾結束日本二十年的通縮以來,日元累積貶值超過30%。野村預計,日元一季度貶值速度將放緩至1.4%,美元/日元約在120;日元全年貶值5.6%,美元/日元年末收於125。
日元今日波動於118.30上下,自去年12月8日的超過7年新低121.85反彈近3%。
2014年,野村控股是彭博排行榜上預測日元最準確的機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