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持續的下跌正在撼動歐元儲備貨幣地位。IMF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歐元對美元貶值7.8%,同期全球央行削減歐元儲備規模則達到了8.1%。
此前兩次歐元單季度跌幅超過7%出現在2011年和2010年,但是當時全球央行並未明顯削減歐元儲備。
全球央行未逢低買入配置更多歐元意味著歐元儲備地位可能正在面臨拐點。德意誌銀行G10貨幣交易主管Alan Ruskin周二在電話接受彭博采訪時認為,“IMF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正在減少歐元儲備,盡管減持緩慢,但是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2014年8月歐洲央行行長徳拉吉在回應歐元儲備減少時曾表態,“這將有利於歐元貶值,並最終推動歐元區經濟複蘇。”
SLJ Macro Partners LLP聯合合夥人Stephen Jen1月6日在電話接受彭博采訪時則稱,“全球央行完全有理由對歐元不感冒,在負利率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人願意持有必然貶值的貨幣。”
去年6月歐洲央行正式宣布執行負利率政策,德國、法國和荷蘭短期國債收益率均已經跌至負值。此外,歐洲央行還有進一步擴大寬松的預期存在,這也給歐元巨大的下行壓力。過去6個月歐元每個月都在貶值,和去年5月高點1.3993相比,歐元已經貶值15%。
瑞信集團分析師Anezka Christovova表示,“歐元本身的拋售壓力和估值壓力都十分巨大,這導致全球央行不願意更多的配置歐元儲備。如果央行開始將歐元的份額配置給美元的話,歐元會有更多的下行空間。”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CPI初值同比下降0.2%,這是歐元區通脹率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CPI低於零使得歐元區陷入了技術性通縮的境地,這很有可能讓歐洲央行QE的步伐加快。本月22日歐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