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少明:全年物業註冊料逾6000億
1 :
GS(14)@2017-10-29 22:23:02【明報專訊】常說今年「樓市旺」,到底有多旺?數字最能反映現實,今日就透過最新的數據,總結一下目前樓市表現。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本年截至10月12日止,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共錄64,165宗,金額則達至5,343.3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5,328.6億元。金額除已是連續4年超過了5,000億元外,今年更可望超過6,000億元水平。
回看歷史,整體物業註冊金額對上一次超過6,000億元已經是2012年,若然今年一如預期超越該水平,則是自政府推出3D辣招以來首次。須留意的是,雖然整體物業註冊金額已率先超越去年總數,但宗數與去年相比仍有一段距離。據資料顯示,本年迄今整體物業註冊量錄64,165宗,去年全年則有73,004宗,按年減少約12.1%。不過,以近月新盤銷情之暢旺,這不足9,000宗差距,相信可以在短期內追上,預料今年全年整體物業註冊宗數亦跟隨金額,同樣超越去年全年。反觀,一手公營房屋目前則約15.5億元,比起去年少七成半,表現遜色。
今年樓市火熱,主要受惠於新盤的銷情暢旺的帶動。在不包括一手公營房屋之下,本年截至10月16日止,一手私樓註冊量已錄14,830宗,涉及金額約1,893.8億元,非但是繼去年後連續兩年超越1,800億元,數字亦已超越去年全年1,884.1億元,創歷史新高。一手私樓註冊金額創新高之際,平均每宗一手私樓註冊金額亦同樣創歷史新高。二手樓價方面,年內已錄約9.78%升幅,已愈來愈接近筆者早前預計全年升13%的水平。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29&issue=20171023
布少明:地王啟示:豪宅供不應求
1 :
GS(14)@2017-11-19 15:38:36【明報專訊】又有新地王誕生?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住宅地已於上周五中午截標,截稿前的消息指最少接獲10份標書,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幅地皮的總地價金額,有機會挑戰鴨脷洲地王寶座﹗由此可見,長沙灣地雖非傳統豪宅地段,但近年發展迅速,未來有多個商住項目相繼落成,發展潛力充裕,難怪吸引發展商競投。
觀乎長沙灣地的矚目程度,可反映市場對新豪宅供應趨之若鶩。正是物以罕為貴,本地新豪宅供應一向鳳毛麟角,為樓價提供支持。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預測,2017年實用面積1,722平方呎或以上的E類私樓住宅單位的落成量僅有620伙,佔全港私宅總落成量僅約3.6%,預計2018年,E類私樓住宅單位的落成量將隨整體供應增加而輕微回升至736伙,但佔整體住宅仍然只有3.8%。
截至2017年6月底止,傳統豪宅地段,包括山頂及半山、南區、九龍塘及何文田,已批出土地並隨時可動工項目及建築中未售的單位數量約為2,353伙,僅佔同類整體近9萬伙供應約2.6%。如以近兩個財年計算,2016至2017財年及2017至2018財年(首三季)的賣地計劃中,可建單位總數約39,920伙,當中傳統豪宅區的可建單位僅估計約1,670伙,即佔約4.2%,反映豪宅供應明顯追不上需求。
在供應非常有限的同時,豪宅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今年的交投愈見活躍,反映豪宅的搶手程度。豪宅的需求將與日俱增,政府實應多推出長沙灣地一類可供興建豪宅的地皮。事實上,若有意購買豪宅的資金難以尋覓出路,大有機會轉投中小型物業市場,間接推高樓價。因此,增加豪宅供應有疏導樓價,調節供求作用。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53&issue=20171113
布少明:地王效應 豪宅看俏
1 :
GS(14)@2017-11-26 14:26:18【明報專訊】一如筆者及市場所料,本月真的誕生「新地王」。九龍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49號的住宅用地,最後以172.88億元批出,造價打破今年2月以168.55億元批出的鴨脷洲利南道地皮,以總價計成為新地王﹗
買地與買樓一樣,位置行先。是次長沙灣地王位處臨海位置,為市區罕有的優質供應,加上毗連酒店臨海用地早前以高於市場預期成交,反映發展商對此地點具信心,故入標發展商出價相對進取,令造價創新高。以此價計算,日後落成實用呎價可達3萬元以上,當中面向海景部分料建中大型戶型單位。
地王誕生對後市有何啟示呢?首先想到的是豪宅走勢看俏。豪宅地皮有價有市,反映買家對於優質項目需求較大,前景當然可睇高不止一線。事實上,市場對豪宅需求正與日俱增。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單計施政報告公布後的一個月內,即10月12日至11月11日共31日期間,已售出近1300個新盤單位,銷售金額超過195億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期內豪宅新盤表現突出。當中逾3000萬元新盤售出超過100個單位,較前1個月高出不足50個高逾1倍。未來,地王效應持續發酵,相信可帶動整體樓市旺上加旺,為後市帶來良好的交投氣氛,相信多個新盤會趁勢登場,而今年一手私樓註冊金額有望進一步挑戰2400億元的新高紀錄。
新盤暢旺之際,值得留意大銀碼個案佔比亦多,帶動今年截至11月14日止的一手私樓註冊金額達到2097億元,為首次突破2000億元水平,與平均每宗金額同樣創歷來新高。在大銀碼佔比較多之下,帶動平均每宗金額創紀錄新高。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58&issue=20171120
布少明:辣招7年 物業愈細愈貴
1 :
GS(14)@2017-12-03 18:06:52【明報專訊】11月20日是額外印花稅(SSD)辣招實施屆滿7年,SSD可謂開政策直接干擾樓市的先河,加上隨後相繼推出的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以及眾多收緊按揭措施,企圖壓抑樓價及炒風。然而從結果看,成效實在有限。美聯「樓價走勢圖」於過去7年累積上升約85%,期內二手交投萎縮,加上收緊按揭措施下,細銀碼單位較易上車,造就細面積單位價格被搶高,出現「單位面積愈細、呎價升幅愈大」的情况。如以近3年計,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細單位呎價升幅最明顯。
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選取50個大型屋苑,今年10月份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平均呎價錄13,778元,若與3年前同期(即2014年10月)相比,同類單位平均呎價10,866元相比,即3年間升約26.8%;上升幅度高於同期呎價升約22.2%的401呎至800呎單位,以及升約20.7%的逾800呎單位。
首置按揭上限宜放寬
以下實例證明了「愈細愈貴」的理論,以荃灣中心為例,該屋苑實用面積400呎或以下的單位,於今年10月份的呎價錄得約11,867元,較2014年10月同類型單位約得的9,083元上升約30.7%。辣招陷「七年之癢」,市民對其壓抑樓價的信心已失。7年轉眼已過,是時候檢討辣招成效,助樓市重新出發。中短期而言,撤辣遙不可及,但一定程度的微調實為必須,例如放寬「樓換樓」退稅豁免期限制,甚至近來傳出為首置人士提升按揭上限等,都是可行的方法,希望政府可盡快落實,做到真正的「置業主導」。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69&issue=20171127
布少明:高息不一定令樓價跌
1 :
GS(14)@2017-12-05 00:40:51【明報專訊】股市自衝破3萬點的10年新高之後,似是後繼乏力,持續反覆下挫,截稿前已較高位回落近千點。相較之下,樓價無疑更為「硬淨」,破頂再破頂,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10月樓價指數按月續升0.53%,較9月份升0.35%為高,正是「高處未算高」,看似還有上升空間。
經濟向好 撐起樓價
事實上,自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後,樓市明朗化,市場不時有破頂個案成交出現,帶動樓價升勢再現。據美聯「樓價走勢圖」顯示,繼10月份二手樓價按月升約1%後,11月升勢持續,按月再升約1%。2017香港的樓價節節上升,2018的情况又如何?現時,市場對樓市最大的憂慮是趨升的息口,由於預計美國聯儲局將於12月再加息,1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一度超越1厘水平,創2008年海嘯後新高,以Hibor為基礎的按揭計劃,普遍已觸及2.15厘的封頂水平,最優惠利率(P)或會調升,料對業主供樓構成壓力,或影響樓價。
誠然,香港加息只是時間問題,但從過去樓市走勢看來,加息與樓價下跌並無必然關係。以1997年前後的一段時間為例,按揭息口動輒達雙位數字,遠超現今水平,但樓價仍不斷上升,可見高息不一定樓價跌。與樓價更大關連的,其實是供應與需求,以及更重要的經濟前景。只要經濟持續向好,香港的樓價難有大幅下調空間,特別是現時失業率仍處低位,零售受惠於旅客數字回升,統計處公布10月的零售銷貨價值按年升3.9%,連升8個月;同月本港整體出口亦按年上升6.7%,數據顯示經濟表現良好,加上背靠中國的強大優勢,本地經濟暫無可見的危機。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97&issue=20171204
布少明:明年豪宅有力再創新高
1 :
GS(14)@2017-12-18 03:35:04【明報專訊】如果說今年上半年的樓市焦點是細價上車盤,來到第四季「主角」一定非豪宅莫屬,近期接連出現高價豪宅成交。受惠發展商積極推售優質豪宅項目,全年豪宅市場表現跑贏大市,當中一手表現更突出,首11個月逾2000萬元一手豪宅買賣註冊量首度突破2000宗水平,創出歷史新高,較去年全年飈升逾三成,比起同類二手錄得的1251宗更高出近七成半。預期2018年仍有不少豪宅部署登場,以及受惠內地經濟及充裕資金下,明年一手豪宅交投料可承接今年旺勢而繼續看俏,逾億元超級豪宅價格有力再挑戰新高。
其實市場對豪宅的需求一向有增無減,今年更因食正旺市而水漲船高。據資料顯示,本年首11個月逾5000萬元一手私樓及二手住宅註冊量合共錄519宗,首破500宗水平,均創歷史新高。預期2018年市場仍有不少豪宅項目部署推出,分佈區域包括半山、南區、東區、筆架山、何文田、沙田九肚、西貢等。單以截至11月底已批出未售及正在申請預售樓花單位近1.1萬伙,當中估計為豪宅項目超過1100伙。
內地資金推動 價格看高一線
豪宅跑贏大市,惟逾1億元個案卻未及去年水平。據資料顯示,本年首11個月逾1億元一手私樓及二手住宅註冊量合共錄112宗,未及去年全年147宗。若以一二手劃分,當中逾1億元一手私樓宗數較去年全年仍少約三成,二手相對平穩。究其原因,相信因超級豪宅供應罕有,保值能力極高,深受中港實力買家追捧,因此發展商明顯惜售。預期內地資金持續支持帶動下,超級豪宅價格更可看高一線。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20&issue=20171211
布少明﹕回顧2017樓市 旺上加旺
1 :
GS(14)@2018-01-07 13:52:35【明報專訊】2018年正式來臨,總結2017年樓市表現,筆者認為有數個值得留意的地方。首先是整體市道皆暢旺,住宅故然有價有市,工商舖等物業亦不乏捧場客。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17年截至12月21日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錄82,358宗,已較2016年73,004宗高出約12.8%,創5年新高。金額暫錄約7,104億元,已較2016年5,329億元大幅高出約33%,創自1997年後的20年高位,亦為1991年有紀錄以來的近27年次高水平。
單看住宅物業市場,今年一二手註冊金額比起去年均有明顯上升。一手私樓註冊金額達至2,361.4億元,歷來首次衝破2,000億元;二手住宅註冊金額累計達3,068.3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2,415.4億元,更較去年全年2,415.4億元高出約27%,創5年新高。今年樓市另一特點是全年皆見暢旺,即使來到年底的傳統淡季,樓市價量都未見回落,最後一個月物業市場註冊繼續衝刺,12月整體物業註冊金額於截稿前已創自1991年有紀錄以來的同期最高。首27日整體物業註冊金額錄779.5億元,較11月667.2億元高出約16.8%,創8個月新高;若以每年12月作比較,亦較去年同期475.3億元大幅高出約64%,打破96年12月693.2億元的同期高位。
展望2018年,雖然有美國加息及縮表兩大變數存在,但有鑑於香港經濟基調良好,更有中國的資金支持,樓價暫看不到大幅下調空間,相信升勢可延續,預料樓價續有5%至10%升幅。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31&issue=20180102
布少明:兩房單位最受巿場歡迎
1 :
GS(14)@2018-01-15 01:49:57【明報專訊】每到年尾,都是樂壇頒獎禮舉行的日子。如果新盤也舉辦頒獎禮,究竟哪類型單位可以登上「銷售之王」寶座?是去年最多人討論的一房或開放式迷你戶嗎?數據告訴我們,傳統的兩房單位才是「最受歡迎大獎」得主。據美聯物業房地產數據及研究中心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統計2017年推出的51個全新盤項目(不包括村屋及全幢物業等),涉及單位22,210個,已售出約15,076伙,即售出率(以各新盤售出單位佔該項目單位總數計算)達67.9%。新盤中以兩房單位供應最多,達6906伙,售出率達81.3%,皆為各間隔類型中最高,跑贏大市。
若以間隔劃分,去年全新新盤的兩房單位供應最多,佔全年22,210伙超過三成,售出率亦逾八成最高。至於開放式單位,過去一年供應2131伙,僅佔約9.6%,售出率約64.9%。相較之下,1房供應相對較多,達5350伙佔約24.1%,售出率62.6%。由以上數據不難發現,開放式單位及1房單位售出率不單明顯低於兩房單位,甚至連3房單位的69.4%水平亦不及。至於4房或以上單位售出約43.1%,除因銀碼較大之外,大單位供應一向匱乏,發展商更惜售。
去年首11個月,新盤售出單位當中,以401至600方呎的單位最多,達6716伙,佔整體38.6%,可見傳統呎數的單位其實更受市場歡迎。若以地區劃分,去年售出最多401至600方呎新盤單位的地區首3名分別是荃灣、九龍城(包括啟德、何文田及九龍塘等),以及將軍澳和西貢,上述地區已售出5008伙的401至600方呎新盤單位,佔該面積新盤單位整體成交約75%。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80&issue=20180108
布少明:放寬按保有實際需要
1 :
GS(14)@2018-01-22 05:16:55【明報專訊】任何政策都應該有其彈性,房屋政策也不例外,隨着樓市發展,當初許多壓抑樓價措施都有調整必要,最迫切的首推按揭保險。現時按揭保險只能為400萬元以下物業承做九成按揭,在上車盤樓價飛漲下,400萬元以下物業作為上車指標已不合時宜,政府若應從善如流,將上限金額提高,以紓緩供款能力充足但首期有限人士的上車需要,讓有能力的市民可購買物業改善居住質素。
上車盤指標已升至500萬
現在二手市場上400萬元以下的成交已然不多,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17年二手住宅市場400萬元或以下的買賣註冊錄得約13146宗,較2016年17579宗大減約25.2%,佔整體二手註冊量的比率由2016年約43.4%跌至29.2%,反映上車盤指標價有上調需要。期內400萬至500萬元二手住宅買賣註冊則錄得約9204宗,較2016年7141宗大升約28.9%,並且由2016年佔二手市場17.6%增至約20.4%,數據反映若按揭保險金額上限升至500萬元,去年便有多出這批二手買賣可受惠於九成按揭保險計劃。與此同時,樓價的升勢未止,去年二手住宅註冊量最多的30個私人屋苑,平均實用呎價按年全線上升,實用呎價萬元或以下的屋苑數目由2016年12月的6個縮減至去年12月僅2個,大跌約66.7%。
財政司長陳茂波近日亦明言政府有意放寬按揭成數,正等待合適時機推有關措施。筆者希望今年上半年可提升九成按揭保險400萬元樓價上限至700萬元水平,避免市場過度依賴資助出售房屋市場,同時亦要提供更多土地供應治本之道。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77&issue=20180115
布少明:二手旺勢延 居屋價高升
1 :
GS(14)@2018-01-22 06:15:33【明報專訊】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58.84點,按周續升約0.92%,較四星期前升約1.63%,續創歷史新高。樓價攀升,連帶二手公營房屋的售價亦水漲船高。未補地價的居屋第二市場實用呎價逾10,000元個案按年大幅急升。資料顯示,去年居屋第二市場成交宗數錄1628宗,當中實用呎價逾萬元個案錄217宗,比起2016年同類個案僅15宗大幅上升約13.5倍。
實呎1萬以下成交急減
反觀,實用呎價5000元或以下個案卻大減超過九成。即使去年天水圍天祐苑錄此類銀碼個案最多,但實際亦只得7宗實用呎價5000元或以下成交,數字比起2016年顯著減少約46.2%;緊隨其後為齊錄4宗的天水圍天頌苑、大埔宏福苑及石湖墟旭埔苑,分別按年大跌約91.8%、約50%及約42.9%;至於同錄3宗的天水圍天富苑及馬鞍山富安花園,分別按年急減約95.4%及約75%。至於實用呎價逾5000元至1萬元的個案由1876宗減至1380宗,按年跌26.4%。
有別於屢創新高的售價,二手公營房屋的成交量卻追不上金額升幅,2017年居屋及公屋第二市場交投更是跑輸大市。政府將於今年起恢復推出「白居二」,會否對公屋與居屋第二市場的價量形成影響?
市民對門檻較低的上車盤求之若渴,需求湧向售價仍低於私樓的公營房屋第二市場是自然的事。可以肯定的是,「白居二」如能恆常推行,有助盤活整體的二手市場,因為「白居二」買家固然一圓置業夢,居屋賣家亦會同時產生換樓需求,相信一定比例的居屋賣家最終會流入私樓市場,亦即是實現政府重建置業階梯的目標。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21&issue=2018012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