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愈欺騙顧客就是對股東好?(留言回覆)


(註: 今晚或短期因太多業績,暫時沒時間再寫十友,真對不起! 暫以留言一部分替代。)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4529


一些無聊的生活細節,也想到一些關於股票的問題。


例如有時去快餐店下午茶,發覺大家樂(341)在著數方面是縮骨過大快活(52)的。

例如你個餐叫了粉麵,大快活可以加5元再選粉,但大家樂是不可以,又或是3時以後才有飯餐,目的是不想讓一些吃午飯的人轉吃下午茶,降低單價。

雖然對顧客來說不近人情,但是股東利益來說是有絕對有利。大家樂的好賺過大快活絕對有原因,但是大快活雖有人情,就賺得少,但是人吃飽重要,還是少數股東的利益重要?

我認為是前者重要,股東/基金經理賺少一點,又不會破產,但是人沒飯吃,隨時會死人。

所以我希望這公司在賺錢的同時,都是顧顧人性,不要只拿著算盤。只要不要蝕底給顧客,就是賺了,這是冷血的行為。

你是要提供基本生活需要服務社會,令人覺得超值,你又從中取利,你才有生存的價值,否則企業就不會存在。


所以有些公司就不是在年報捐幾十萬講你幾慈善,幾好人,令人受惠,但對米飯班主又多加限制,來賺多些錢。一方面幫窮人,一方面呃窮人,這個是互相矛盾的行為。

所以有時看到匯豐那些所謂幫人的廣告,想起之前為了省成本,令股東賺多些錢,就來裁員,使很多家庭損失家庭支柱,累了不少人。兩者的反差,令我對這些公司的所作所為令人作嘔。

匯豐的公關不要來找我說些甚麼偽善好話了,對我沒有作用的。

因為我知你們又拿些官方的話來答我的說話,所謂破鏡不能重圓,覆水也是難收,做了就是做了,不要不認。因為你們只是在局內的一員,你們是有利益的衝突的,所以說話也會不公正,故不值得相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6

謊言的欺騙 藍田股份造假事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2/2MMzA0XzM1MjQ2Mw.html

你可能不知道ST生態,但你一定記得這個名字「藍田」。當時,在中央電視台鋪天蓋地的黃金廣告,讓人至今印象頗深。

藍田股份曾經創造了中國股市長盛不衰的績優神話,這只傳奇性的股票,在股市創造了很多不可能,而在這些不可能的背後隱藏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與欺騙。回頭看來,這些騙術十分荒唐,經不起任何推敲,甚至可笑,但在當時很多人深信不疑。

頂 著「中國農業第一股」的旗號叱咤股市,卻在600字的文章面前轟然崩塌。藍田事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回味,有太多的經驗要學習,也有太多的教訓要吸取。中國 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在成立的最初幾年裡,公司的主業並不突出。直到1993年,藍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 公司成立,產業結構轉變為經營農副水產品種養、加工和銷售。1994年8月,藍田的1828萬國家股劃歸農業部持有,農業部成為藍田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憑藉農業部背景這個行政槓桿,藍田最終撬開資本市場的大門。農業部將3000萬股上市額度給了藍田,1996年6月18日,藍田股票在上交所掛牌交易,號稱「中國農業第一股」。

藍 田股份的上市成本不高,沒有為上市而剝離大量債務和冗員,輕裝上市。而且,藍田股份有優惠政策扶持。其農業產業基地又在物產豐富的洪湖邊上,人力成本也相 對低廉,還是藍田創始人瞿兆玉的老家。加之上市融資2.4億元。藍田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極有可能成為一家具有持續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正因為如此,在藍 田股份的招股說明書中,董事長瞿兆玉拋出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4年後,年銷售收入達10億元,年稅利超過2億元。儘管此時,藍田股份年銷售額僅3億元,年 稅利僅3200萬元。

眾所周知,農業不可能快速增長,需要較長的發展週期。瞿兆玉要想在4年內銷售收入增長300%,稅利增長600%,必須走一條超常規的發展之路。

舉債擴張為圈錢從藍田股份成功上市融資,瞿兆玉領悟到資本市場的力量。從1987年創業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時間,公司資產總額僅有2.77億元,淨資產僅1.72億元。而一次上市融資就達2.4億元。

由 於國家政策對農業的大力扶持,上市剛滿1年的藍田股份再次獲得融資資格,按照每10股配1.5股的比例進行配股,由於當時的藍田流通盤只有6000萬股, 此次共募集資金1.1億元。再次融資的成功,強化了瞿兆玉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超常規發展的意識。只要把資產規模做得越大,把「中國農業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做 得越響,融資機會越大,融資越多則規模擴張越快。這是一個正循環。

藍田股份上市以來,每年都要上新項目,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的 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藍田當然寄希望於通過配股進行直接融資。但按照規定,每次配股與上次配股至少間隔1個財年。當配股融資無法支撐擴張時,瞿兆玉啟動另 一個融資槓桿——向銀行貸款。據農行總行信貸部負責人介紹,僅農行就給藍田貸款9億元。向藍田提供貸款的銀行還包括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

鑑 於農業投資回報週期較長,高額負債增大財務成本。藍田股份對配股融資渴求越來越強烈,而且想來一次大配股。1997年配股時融的1.1億元,因為盤子不 大。據規定,公司配股總數不得超過其股本總數的30%。要想多配股只有將總股本做大。1997年和1998年,藍田股份連續兩年以1:1的比例實施送股。 截止1999年,藍田的總股本由上市時的9696萬股猛增到4.46億股。

股本是上市公司最珍惜的資源,但藍田已經不顧一切。為了多配股 來減輕債務壓力,以送股方式猛增股本,但業績被攤薄有可能使配股受阻。但令人驚奇的是,1997年藍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後,每股收益為0.64元, 比1996年高出0.03元;這就意味著1997年藍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長1倍多。1998年藍田股份再次以1:1的比例送股後,每股收益竟高達 0.81元,又比上年增長1倍多。水產品要實現規模效益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實現,當藍田股份無法滿足報表上的業績增長時,除了母公司為子公司輸血外,剩下 的手段就只有造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0

sosme:不考慮資金分佈的收益指標有很強的欺騙性 A股頭條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2210868
最近@mono 以雪球工作人員的身份拜訪了@sosme 老師,向他當面請教了近年來的投資心得。sosme注重實證研究,他提出資金分佈理論,認為不考慮資金分佈的收益指標有很強的欺騙性。

@sosme 我實證時最早的三家公司都買的是B股,剛好當年6月1日B股正式對境內普通投資者開放,實證就是從B股開始的。後來萬科B股的價格比A股還高了,我才把它 的B股全部換成了A股,中間實際上又有一個套利。萬科最終為什麼賺32倍,當中是有很多個環節的,而且B股沒有再融資,後來股價上漲後我並沒有在更高的價 格去參與增發、配股什麼的,實際成本非常低。後來但斌的一些言論就已經有點不實在了。比如十年前買入A股,在十年間反覆參與可轉債、配股、增發什麼的,實 際上成本會被拉高,不會像他說的那樣能賺那麼多倍。

我感覺,不管做公募還是做私募,他們所說的一些東西是言過其實了。我跟他們比,最大的優勢是我真正獨立投資者的身份,可以如實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無論基金還是銀行,都有一些銷售趨動的性質,正如《客戶的遊艇在哪裡》講到的,金融行業中真正把錢賺走的是服務客戶的中介機構。投資人在牛市中賺了錢,但在熊市時都加倍還回去了。市場上有很多宣傳和信息由於涉及到利益,實際上是華而不實的東西被無限放大,把很多人套了進去。

包括投資機構經常提到的投資收益率,我覺得也有一個誤區。我後期研究的一個重點會與市場的資金分佈有關。這個很有意思,可以揭穿很多資本市場的騙局。炒股的人都有感受,在牛市的高潮時期市場交易量是最大的,沉澱的資金也是最多的。比如股價從100元漲到了200元,但90%的投資者都賺不了一倍,因為很多人都是在接近高點時進入的。美國曾有研究指出,美國股市100年來的年均收益率大概是8%,我認為如果考慮(時間序列上的)資金分佈因素,實際不會有那麼高的收益率。因為股市總是在最高點積累了最多的資金,整個市場的加權平均成本實際是被抬升了的。簡單的統計結果(股指從多少點漲到多少點)只是一種幻覺,甚至是騙局。一 旦考慮資金的分佈,投資人的實際成本是顯著高於假設的。其實,如果蒐集了充分的歷史數據,這是可以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來研究的。我憑感覺看出這是一個 騙局,但需要實證。偏差程度有多大,涉及的資金大概有多少,需要一個定量的結果。當然,目前從定性的角度,做出這個判斷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長期來看,實際情況可能比所謂的「7賠2平1賺」還要差,因為70%的人把70%以上的資金都集中在了牛市最高時期

所以我現在認為,如果2007年市場處於高位時,有基金經理能夠暫時封閉自己的基金,不接受新的申購,那就真的很有境界了,這在牛市中往往是做不到的。但斌在當時算是被我刺痛了一下,所以他對我也不是很「感冒」,主要就是他出版《時間的玫瑰》,以及基金的擴容。他現在的基金淨值大概是1.5倍多,但當時的投資人到目前應該有不少都還是虧錢的。就是資金分佈的問題,因為他的很多客戶都是在《時間的玫瑰》和當時的行情蠱惑下,淨值2倍左右時進去的。和基金最初的成本比較,看上去現在的確是漲了,但和加權平均成本比較,客戶的總體盈利是被虛高了的,其實還有部分客戶實際是虧損的

資 金分佈理論至少能讓普通投資者清醒認識市場。牛市的時候大家都在進場,熊市都要離開。熊市的持續時間和下跌幅度是難以預測的,比如招商銀行現在跌到9塊 多,可是跌到15塊多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認為是「熊市」了,大家對熊市的判斷都是很主觀、很武斷的。作為投資人都應該問自己,如果市場不是自己之前預想的那 樣,應該怎麼辦?如果經常這麼問自己,他的操作就會很平穩、謹慎,也具有了很大的主動性,從而很抗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99

又多兩件打算欺騙越房(0405)小股東的高層

蘋果日報影低呢兩個梁丹青同陳志鴻左右護法,仲要講埋一些打算真是當基金是提款機的說話,看來他們就是未來就是批鬥對象:

「越秀地產擁有13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當中約300萬方米為優質商業物業,他表示,部份會於成熟時候考慮注入越秀房託。例如財富天地廣場,為鞋類皮具批發商貿廣場,可供出租面積18萬方米,月租每方米350元(人民幣.下同),當中8萬方米已出租,餘下10萬米將於明年招租,該廣場將於明年底全面交付使用。

另一有機會注入項目為財富中心,於廣州國際金融中心(IFC)毗鄰,樓面面積21萬方米,計劃於2016年落成。越秀地產執行董事陳志鴻表示,越秀地產將成熟商業項目注入越秀房託的互動模式,可以增加集團資產周轉。

至於10月剛完成注入國際金融中心,越秀房託副行政總裁梁丹青稱,現時IFC當中的四季酒店項目創出廣州市最高房價,達1860元,目標是今年內入住率達38.6%;而IFC的雅詩閣酒店式公寓,今年內目標入住率為10%,每方米月租為159元。至於IFC的寫字樓部份,有信心今年底出租率達70%,平均每方米月租為216元。

雖然今年珠江新城的新寫字樓供應量多達200萬方米,梁丹青表示同等級的競爭對手只有太古匯。面對過江龍的挑戰,他表示IFC寫字樓租金仍高於太古匯20%至30%,原因是項目有酒店和服務式公寓配套設施;而且從太古匯掘角,招攬其商場招商總監過來,寫字樓則找來仲量行的招商總監;並加強與中介機構的溝通互動,加強招商功能。」



IFC較筆者預想中的營運預期更低,看來未來分派會較筆者俊期更不好看,從而影響房託的價值,如果資產非常大,房託也少不免需要新股支付,現在母公司已受持股限制,不能再以新股代為代價,所以或許可以供股方式支付代價,最後逐步攤薄不供股房託的單位持有人的價值。這些管理層為了自己仕途的目的,只為地方政府的口袋想辦法,然後不停當房託小股東是提款機,然後用所謂資產模式來幫基金自慰,呃盡基金之餘,更把小股東的權益逐步攤薄。這些使股東財富減少的管理者,是否真是好的管理者呢?

幅相咁有心機笑,睇你未來又點笑得出,是不是為了自己一些欺騙小股東,然後賺取籌碼升職,但是就要日日被人問候,這樣好受嗎? 不好受請你們不要再搞了。賺了錢卻輸了別人信任,值得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94

不要違背或欺騙自己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iy2.html

   青年朋友F是個長線主義者。近日,他一位朋友請他幫忙打理股票賬戶。

   F投入十二分精力,暗下決心,定要初戰告捷,拿出顯著成績。於是乎,他緊緊地瞄準了一隻名稱有點像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股票,該股盤整了較長時間,並有發動跡象。前天,到了最後一分鐘,F果斷出手,閃電買入!

   豈料,這股昨天突然變臉,幾乎來了個跌停板(-9.06%)!今天開盤之後,走勢活像死人心電圖一根,一直橫盤著,可到了最後半小時,突然跳水,又暴跌了3.55%!兩天便跌掉了12.3%!

   F傻呆了!

   「殺千刀的!咋回事啊?!」F打來電話,哭喪地說,「看上去什麼都好好的,怎會突然變成這副熊樣了啊?!」

   1、股市1000天的歷史數據不會告訴你第1001天的任何信息。

   2、你本是個長線主義者,不宜「以己之短,攻彼之長」。投資模式千萬種,但操作方法不可與投資理念和投資體系相矛盾。

   比如,有好幾個朋友這樣操作,在對某隻股票建立長線底倉的基礎上,挪出一部分來做「T+0」或炒短差,企圖以此獲得疊加贏利,但結果是,長期以往,非但沒有一人取得成效,而且反而全都贏利減少了。再有,仔細查看網上有的高手這麼操作的記錄,情況也是如此。要是不動,業績則更好。

   這是操作體系本身存在矛盾所致,可許多人就是想不明白!同時這也說明,長線比短線更容易做。

   不要違背或欺騙自己!」我最後說,「人算不如天算,大前提不正確,任何聰明都是靠不住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09

形象代言人的欺骗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kzfq.html
五月份,我出版英文書《中國影子銀行內幕》時,出版社照例問我,"能否找些名人寫個序言,或者在封面上寫上幾句推介的話"。

我一口回絕。我認為這是出版界的一個不誠實的表現:名人們還沒有看過即將出版的書,就"送人情",誇獎這本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震撼","有趣"。我從來鄙視這類欺騙。餓肚子事小,原則事大。

我聯想到美女少俊和名人推介的消費品。她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更沒有用過,某個化妝品,但是她們在電視上矯揉造作地向世界宣稱,"這個產品好極了!" 
坦白講,形象代言人只是讓我厭惡和鄙視。

我深感安慰的是,我的(第一本)英文書沒有半個字的名人推介,竟然多次賣到斷貨。這個月是 Amazon 全球銀行書籍排行前十名。你不信就到 Amazon 網站看看。Kindle 也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25

對沖基金大鱷Druckenmiller:奧巴馬的福利政策欺騙美國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721

雖然很明顯,在剛過去的關於債務上限和政府關門的政治鬧劇中,民主黨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輕鬆地打敗了堅持要求削減福利支出的共和黨,特別是民意幾乎一邊倒地傾向於奧巴馬一方。但對沖基金大鱷Druckenmiller在接受WSJ採訪時卻毫無顧忌地批評了奧巴馬的福利政策,他表示,奧巴馬的福利政策是用謊言矇騙他的支持者,最終會令美國財政入不敷出。以下是採訪內容摘要:

 

關於偷竊下一代的財富:

雖然很多老年人認為,他們現在只是在提取他們過去被迫向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險繳納費用而形成的「儲蓄」,但實際上,他們提取的要多多了,特別是相對於未來幾代人。這是因為,政治家已經投票同意給予老年人歷史上最為慷慨的福利。結果,現在65歲以上的美國人平均將獲得32.74萬美元的淨終身福利的同時,現在出生的美國人將承受42.06萬美元的淨終身損失,因為他們將不得不努力幹活,支付美國老年人留下的賬單。

「Oh,所以你工作的40年裡只支付了18.5%的收入,而現在你希望下一代工人支付30%的收入來支持對你們的餽贈?」他補充道,如果18.5%是「這麼不道德的,為什麼你不歸還過去40年獲得的不義之財呢?」

 

奧巴馬的支持者仍蒙在鼓裡...:

奧巴馬總統實施政策的最大諷刺之一是,這對組成其政治聯盟核心的年輕人來說,一直都是場災難。高失業率伴隨著債務水平的飆升——年輕人找到工作的時候,他們將不得不給這些債務提供支持。

那麼,年輕人最終是否會認識到,奧巴馬的經濟政策對他們來說是一場災難?「不,我認為不會。」

 

關於福利政策:

...對於那些認為福利問題最終可能通過上調薪酬稅解決的人。他表示:「Oh,我知道。所以我現在開始繳納12%的薪酬稅,直到我65歲,那時候就不用交了。但下一代將在2033年開始支付17%的薪酬稅——而不是我們現在支付15%的薪酬稅,或降低稍微降低我們的福利水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等待——這樣我們就能把更多的負擔轉移到未來而不是現在?」

 

很多人認為,未來財政狀況會好轉的..

他還否定了「蟒蛇吃老鼠理論」,該理論認為,財政災難將只是暫時的,當嬰兒潮一代通過了福利的管道,那麼福利成本將變得可能承受。但他表示,在此之前,「你的賬面上就已經累積了太多的債務,覆水難收了。」

對納稅人來說不幸的是,「在老鼠通過蟒蛇身體的時候,債務將不斷累積」,這樣到了本世紀40年代,債務的本身和債務帶來的龐大利率支出將成為為比福利支出更大的問題。

 

不老實的奧巴馬:

「我不認為把福利問題與債務上限綁定在一起是愚蠢的,因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長期問題。不管他怎麼會所,本屆總統已經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只有用槍指著他的頭他才會真心進行談判。...

Druckenmiller的音聲不斷放大,還用拳頭拍打桌子。「奧巴馬總統請你告訴我,你什麼時候在沒有被槍指著頭的時候啟動過財政問題的談判。」

 

關於修改稅法:

Druckenmiller希望現在就上調資本收益稅和股息所得稅,把這兩個稅率都上調至普通收入的稅率。他表示,現在的稅法代表了「另一種跨代的財富轉移,因為60歲的美國人比30歲的美國人富有5倍。」

65歲的美國人「比適齡工作的人口富有多了。所以那些在外面工作的人——管道工、股票經紀人、管他幹什麼的,都必須支付40%的稅率,而那些不需要再工作的靠剪息票為生的富人只要支付20%的稅率。」

那麼,毀滅性地把企業所得稅加倍呢?Druckenmiller的方案是上調投資者的稅率,同時把企業所得稅下調到零。

他解釋道:「誰擁有這些企業?股東。但在企業中誰作出決策?是運營企業的人。所以,如果你以普通收入的稅率對股東徵稅,但不徵收經濟行動者的稅,那麼你實際上是刺激了經濟行動人增加招聘,並進行更多的資本支出。其實,並不是那些靠剪息票為生的富人在做決策,而是那些在運營層面的人。」

另外一個好處的,取消企業所得稅將能消滅無處不在的裙帶資本主義和企業福利主義。「遊說團體和特殊利益集團是怎麼在華盛頓開展工作的?通過稅法。在波多黎各或愛爾蘭(這些企業所得稅很低的地區),根本不存在這麼多這些組織團體和隱形的政治獻金。如果你把企業所得稅下調到零,這些東西都會消失。但基於社會公平的原則,你必須對股東收稅。所以你取消了雙重稅收。我認為,這可能非常非常有利於經濟增長,並可能成為長期解決債務問題的重要一環。沒有經濟增長,你不可能解決債務問題。」

 

共和黨的堅持是正確的:

共和黨應該要求福利政策改革,來換取他們對今冬或明年春天對上調債務上限的支持。Druckenmiller表示:「對共和黨來說,我認為一個更為有效的策略是,通過福利調查發現一些明顯問題,並把這些情況給美國人民看,而不是直接爭論債務上限問題。」

如果奧巴馬拒絕這個方案,「那麼我們就知道他在福利改革上的立場了。」基於這個原因,Druckenmiller把福利調查看作是「真正完美的開端——但這應該只是個開端,去證明誰在說真話誰在撒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76

欺騙港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8318.html
考慮分析員推介週期股、商品股前,關鍵不在於上升空間、行業需求、價格走勢,而係相關抵押融資連鎖問題。

一單之後可以再接一單,摩根大通認為青島港雨過天青,內地進口商重拾補倉意欲,但青島之後,可以有另一個港!!

繼銅之後,仲有其他商品!!

內地繼「鉻」、假黃金後,再爆一單。主要是天津港,涉及嘅係石化副產品: 混合芳烴。

話說,中石油旗下公司中聯油,早前進口四千噸混合芳烴,總額四千萬人民幣,五月憑單提貨時,貨不見了!!

中聯油驚慌下報警,揭發事件原來涉及重複單據。

四千萬人民幣小數目,但再次意味內地原材料相關抵押融資出神入化。而且範圍廣泛,唔係你我可以想像。

行內人話,內地基本上咩都可以抵押,尤其以原材料同商品最普及,但基於考慮可存放時間,大豆、糖、麵粉等,相對無咁普及。

基於實際需求有限,但抵押能力極高,原材料相關融資誘因極大。

假設廠家或進口商有意玩抵押融資。
一,先鎖定進口原材料、
二,聯絡銀行,透過訂單申請購進原料融資,並由銀行代為支付交易。
三,原料抵步後,進口商既可以將進口單,出售予另一間銀行,賺中間息差,甚至用單據作為抵押,獲取另一筆貸款,而筆錢可以買理財產品,亦可以提供高利貸。

屈指一算,扣除大概六釐利息成本,可以收回息差回報,由八至數十釐不等。

瞭解流程嘅話,觸發原材料抵押融資出事,源頭未必係商品價格,而係背後資金鏈有阻滯,例如理財產品拖數、中小企債仔走佬或跳樓,於是問題就開始由龍尾,燒到龍頭。

原材料抵押融資,由於接連有重複單據,虛假文件,錯的可以是銀行、進口商及商家,但亦不排除是港口本身。

有跟內地港口分析員指,近年生意淡靜,原材料按基本因素的實際需求根本有限,碼頭多多,但真正進口少少,變相令碼頭之間競爭更激。

於是為搏廠家或進口商一笑,內地幾乎所有港口有提供一站式抵押融資服務,而濫做之後問題就越滾越大。

高盛估,內地相關原材料抵押融資,涉及規模高達千六億美元,數目唔大亦唔細。

但高盛無計算、亦無法計算嘅係,千六億美元以外嘅假單、重複單據係咪更多,數字會否更大,以及被抵押的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393

兩顆陽春喇叭,就有百萬音響環繞音效 最炫音效技術 全靠欺騙你的腦

2016-03-21  TCW

想像看3D電影時,當銀幕上太空船爆破,彈射的碎片飛到眼前,總讓人忍不住撇頭閃躲。但若仔細聽,這時的聲音卻缺乏如影像般的擬真立體感。

運用Ambidio技術重新編寫過的聲音,在電影中爆破碎片飛至時,你能感受到爆破音浪噴到耳邊;聽Ambidio模擬蚊子聲,你能清楚感受到牠在頭的四周環繞,又遠又近的飛舞。當電影《地心引力》片中男主角透過耳機對女主角低語,你也能感受到,這聲音正在「耳、朵、裡、面」響著。

如果手邊有台收音機,你會看到Mono(單聲道)與Stereo(雙聲道或稱立體聲)的選擇按鈕。六十年前的人們只能聽Mono,這一甲子來,我們聽的是Stereo。而未來主流,將是由台灣女孩吳采頤命名的Ambidio(沉浸聲)。

這技術可以嵌在影音或聲音檔案中,能燒錄在光碟裡,用一般的音響、播放器就能享受。這技術也能寫成程武安裝在電腦中,任何的音樂通過此程式播放,立刻能有環場音效。

到底,是什麼原理?

不靠喇叭,靠運算讓你聽到立體聲

人腦,是依據左右耳聽到的聲音時間差、響度差、外耳廓形狀影響,來辨識出聲音的方位。當你的左後方有一隻貓在喵喵叫著。在沒看到貓的情況下,叫聲由貓嘴發出,聲音來到你耳朵時,右耳聽到的比左耳多一點點的秒差,由於被頭擋住,右耳響度梢弱、聲波也梢有變形。最後,聲波繞著耳廓輾轉傳進耳裡,由大腦解讀,讓你判斷出:貓在左後方。

吳采頤解釋,現在市面上讓聲音更逼真的方武不外乎兩種:一,買很多喇叭,讓左後方的喇叭放出喵喵聲。二,以程武虛擬出有好幾個喇叭的效果,讓左後方的虛擬喇叭放出喵喵聲。但所有思考架構都是如何用喇叭來模擬真實聲音。Ambidio則跳脫喇叭框架,藉由運算調整時間差、響度差,把大腦需要的方向判斷資訊放進音訊裡,讓聽者的大腦解讀聲音來源。

換句話說,她的劃時代顛覆做法:是藉由「欺騙你的腦」,你就能完全臨場感受到貓在你正後方喵喵叫的情境。

一般音響的最佳聆聽角度,是一對喇叭與人臉前方的六十度夾角,當頭晃來晃去偏離中心點,立體聲效果就大打折扣。但Ambidio的聆聽角度是一百八十度,將人包覆、沉浸在聲音中,也就是說,頭再怎 晃、人再怎麼動來動去,都能聽到一樣逼真的環場音效。

這麼一來,只要一對陽春的喇叭,或是筆電、電視以及部分手機與平板電腦內建的兩顆喇叭,就能用Ambidio技術聽到媲美家庭環繞音響多顆高級喇叭的音效。

商機大,從行動裝置到VR都能賣

而當這個技術直接應用在高檔電影院設備裡,也能讓原本就很優異的音響效果,表現得更為逼真。

這個技術,讓製片廠想在預告片、整部電影中內嵌Ambidio處理過的聲音,筆電族也將有意願購買Arnbido安裝程武。

包括Netfix等網路影音串流服務商,Twich等線上即時轉播遊戲對戰的業者,講究跨行動裝置影音享受,都是未來商機龐大的潛在應用。黑眼豆豆(The Back Eycd Peas)靈魂人物威爾(Will.i.am)更預測,Ambidio將是當紅的VR(虛擬實境)產業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換句話說,現在的聲音產業有多大,未來的商機只會更龐大!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1

保監會再“亮劍” 整治保險銷售欺騙隱瞞行為

多年來,“銷售誤導”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一直是市場對保險業的一大“槽點”。為此,5月15日,保監會發布《關於2017年繼續開展打擊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亮劍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宣布將進行多項檢查,著力整治因營銷失信、數據失真等市場亂象造成的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

據了解, 從2015年開始,保監會已經持續兩年展開“亮劍行動”,而今年的“亮劍行動”除了針對部分保險機構外,進一步將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納入檢查範圍內,重點檢查是否存在保險銷售欺騙隱瞞行為、客戶信息真實性以及小額理賠服務落實情況三方面內容。

16家機構和7家銀行類代理機構將面臨檢查

“開展‘亮劍行動’是踐行‘保監會姓監’的重要舉措,各保監局要高度重視,切實把打擊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工作當作一項核心監管任務來抓,牢記使命職責,堅持‘嚴’字當頭,敢於動真碰硬。”保監會表示。

根據《通知》,此次檢查將分為專項檢查、個案檢查、回頭看檢查三項。

在專項檢查中,將由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下稱“消保局”)統一部署,根據近幾年保監會及各保監局消費投訴考核排名及往年“亮劍行動”檢查情況,結合地區分布和市場實際,確定檢查16家保險法人機構的46家分支機構(其中人身保險公司分支機構26家,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20家),以及7家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檢查過程中,消保局可根據工作需要,對檢查機構進行適當調整。

專項檢查範圍以保險機構2016年1月~2017年4月業務為主。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亮劍行動”進一步加強對創新業務和交叉領域的監管,在規範保險公司銷售行為的基礎上,將違規銷售行為的檢查對象延伸至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規範中介渠道的保險銷售業務。

“在保險銷售代理機構中,銀行由於客戶資源豐富,可謂是保險公司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銀保渠道一方面為保險公司貢獻了眾多保費,但另一方面由於個別保險公司和銀行管理的缺位,也會是‘銷售誤導’的‘溫床’之一,‘存單變保單’的事情時有發生。”一名保險中介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表示。

而在個案檢查方面,保監會要求消保局和各保監局根據消費投訴、輿情監測等日常監管情況,對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個案,特別是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典型案件,要果斷出手、依法嚴查快處,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讓步,更不得以任何理由漠視縱容。

另外,保監會表示,消保局將抽調部分保監局人員組成檢查組,對部分保險總公司開展“回頭看”檢查。重點檢查保險公司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對往年專項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三大檢查重點

在上述三個類別的檢查中,專項檢查無疑是此次檢查在機構上覆蓋面最廣的“重頭戲”。

根據《通知》,保監會在此次專項檢查中將重點檢查保險銷售欺騙、隱瞞行為;客戶信息真實性;小額理賠服務落實情況三方面內容。

在檢查保險銷售欺騙、隱瞞行為時,保監會表示,檢查重點為保險公司和兼業代理機構在開展保險銷售過程中是否存在欺騙、隱瞞等違法違規行為。欺騙行為包括但不限於:誇大保險責任或保險產品收益,對與保險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政策作虛假宣傳,以其它金融產品的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誘導唆使投保人為購買新的保險產品終止保險合同而損害其合法權益,以“叫停返還型健康險”“重大疾病保險費率調整”等為名的違規“炒停”行為,以“商業車險改革後保費增加”為由欺騙消費者提前續保商業車險的違規行為等。隱瞞行為包括但不限於:不告知責任免除、特別約定條款、提前解除合同可能產生的損失、萬能保險投連保險費用扣除情況等。

其中,利用一些保險產品的更新換代以及保險政策生效之際造成的產品叠代來進行“炒停”行為,是部分保險營銷人員的慣用“伎倆”。今年3月,保監會就發布了《關於炒停“返還型健康險”的消費提示》,對“返還型健康險即將停售,有病賠錢,沒病返本的時代已經終結……”的市場傳言進行辟謠,並要求保險公司不得借用自查整改時機,虛假宣傳,采取產品“炒停”等營銷策略違規開展保險業務,違背保險最大誠實信用原則。

在此次專項檢查中,保監會還表示,將重點檢查人身保險公司的新型保險產品業務、財產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的電話銷售業務。除上述檢查內容外,對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的檢查內容還應包括是否配備專業、完備的電話銷售系統,是否有完善的電銷業務管理制度,是否建立禁撥管理制度並有效執行等。

而在客戶信息真實性方面,保監會的檢查重點為保險公司業務系統中記載的投保人、被保險人的重要客戶信息是否存在缺失、虛假等情況,是否存在偽造、篡改客戶信息等行為;在小額理賠服務落實情況方面,則整治保險公司理賠手續繁多、告知不到位、時效不及時等理賠難問題以及小額理賠數據不真實問題。

保監會表示,對查實的各類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要依法從嚴從速處罰,並將持續向社會公布“亮劍行動”中發現的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加強消費風險提示,警示震懾保險公司違規行為,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多項消保工作將展開

事實上,消費者權益保護一直是保監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在這半個多月以來保監會關於保險業風險防範、加強監管的幾個通知中,消費者權益是一大高頻詞。

保監會4月28日發布的《關於強化保險監管 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中,保監會就已經表示,監管部門要組織開展打擊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亮劍行動”,在對保險機構電網銷業務專項檢查的基礎上,延伸至保險銷售交叉領域中投訴集中、業務量大、分支機構多的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重點檢查,規範新興渠道的保險銷售業務。組織各保監局針對銷售誤導和客戶信息真實性等問題開展檢查,依法從嚴從速處罰。

而此次的檢查《通知》,無疑就是對4月28日文件的落地。

從保監會此前的文件來看,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保監會也有多項工作將會一一展開。

5月7日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中顯示,保監會將推動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體系建設。

具體來說,保監會將進行建立保險銷售可回溯制度,實現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詢、問題責任可確認;研究制定保險產品適當性銷售制度,加快推進保險服務標準化建設,健全完善保險公司服務評價和小額理賠監測機制及結果公開制度;大力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實施保險實名登記制度,建立保險行業失信懲戒機制等工作。

其中,在建立保險銷售可回溯制度方面,去年8月保監會就下發《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並至少已在業內進行了兩輪意見征集。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可回溯服務意味著保險銷售將有望開啟“有據可循”消費主權時代,防範和治理銷售誤導的發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