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銀行鷹派委員支持擴大寬鬆 英鎊連跌5日穿1.3
1 :
GS(14)@2016-08-10 04:45:38【明報專訊】英倫銀行主要鷹派委員Ian McCafferty暗示支持擴大寬鬆,英鎊昨連跌第5日,昨跌0.4%左右,跌穿1.3水平,是7月中以來低位。除了7年來首次減息,英倫銀行本周起擴大買債,英鎊過去5日跌幅達2.7%,跌至4周低位。
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McCafferty在《泰晤士報》撰文稱,若英國經濟惡化,可能需要加大寬鬆,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調至接近零水平,並可能擴大量寬買債。多數貨幣政策委員預計,若經濟遜預期,今年將再減息一次。不過McCafferty認為,6月23日「脫歐」公投對經濟影響的數據有限,相信貨幣政策應更緩慢地調整。
英國債孳息8年來首倒掛
McCafferty是英倫銀行9名貨幣政策委員中4名外部委員之一,他反對將購買政府債的目標由3750億鎊(約3.77萬億港元)提升至4350億鎊(約4.38萬億港元)。受英倫銀行擴大買債影響,英國3年期國債孳息率自央行上周四宣布擴大量寬以來一直低於英國兩年期國債孳息率,是近8年以來首次出現利差倒掛。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McCafferty強調了英倫銀行的鴿派信息,但消費者數據似乎顯示,經濟比不少人預期好,正如英倫銀行上周的會議紀錄,部分委員憂慮一些調查數據可能誇大了經濟下滑的程度。
匯控料英鎊明年跌至1.1
不過匯控分析師David Bloom極為看淡英鎊,稱英國需貨幣貶值維持資本流入,以填補經常項目赤字,預計英鎊將持續偏軟,預計今年底英鎊兌美元在1.2水平,到明年底可能跌至1.10,較「金融大鱷」索羅斯在「脫歐」公投前警告英鎊的潛在跌幅還要大。1992年狙擊英鎊一役成名的索羅斯在公投前預計,英鎊兌美元會跌破1.15。英國6月公投前英鎊兌美元在1.5至1.6水平。
匯控分析,由於英國經常帳赤字龐大,英鎊需大幅貶值,使經常項目赤字恢復到可持續水平,英國有可能要延長英鎊貶值的時間。匯控並非認為英國會出現經常項目危機,但市場可能希望有些調整,意味英鎊還有下行空間。目前英鎊兌美元在1.3左右,匯控認為這不足以刺激英國外貿出口、縮小經常項目赤字,英鎊偏軟可增加英國資產對外資的吸引力,刺激資金流入。
英國著名銀行指數FTNMX8350昨日上漲,以英鎊計算修復了「脫歐」公投後的失地,最高升至3421.97,超越6月23日公投日收報的3411.75點。這很大程度受匯控和渣打帶動。不過英國銀行股今年迄今仍下跌逾10%,若以美元計價損失更大。
此外,美國就業數據強勁,增加了市場對聯儲局的加息預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利率期貨數據顯示,投資者預期年底前加息的機率幾乎達五成,遠高於上周五非農新增職位公布前的只有30%機率,刺激美元需求。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75&issue=20160810
耶倫盟友暗示寬鬆 削加息預期 日圓兌港元曾見7.78
1 :
GS(14)@2016-08-17 07:31:07【明報專訊】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John Williams)暗示寬鬆,加上美國數據疲軟削弱了投資者對聯儲局加息的預期,美元昨見7周以來低位,美元兌日圓昨跌破100關口,低見99.8。每百日圓兌港元高見7.78,超越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的高位,返回2013年11月的水平。
聯儲局第三把交椅、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William Dudley)昨表示,加息時點正逐漸接近,9月有可能加息。受其言論刺激,美元反彈,兌日圓重返100以上。擁有永久投票權的杜德利昨表示,美國下半年經濟增長將比上半年強,就業市場持續創造合理數目的職位,若聯儲局加息,是因為經濟表現良好。
「第三把交椅」杜德利:9月或加息
不過美國近期數據疲軟,次季非農生產力連續第3季下跌,預示經濟增長可能沒有預期快,促使投資者下調通脹預期。美元昨日急跌的導火線,源於威廉姆斯撰文稱,環球央行可能需要調高通脹目標,更專注於經濟增長,支持更寬鬆的財政措施。市場把其言論解讀為聯儲局支持在可見將來利率不變的證據,美元兌日圓匯率跌約1%,兌歐元跌0.5%。
花旗策略師Josh O'Byrne表示,威廉斯言論相當鴿派,導致美元被拋售。市場人士押注日本政府不會直接干預匯市,而日本央行沒有更多新招,並預測聯儲局短期內不會收緊貨幣政策,令美元兌日圓下滑。
威廉斯籲應對低利率環境
威廉斯稱,設定低利率目標過去成功抑制通脹,但目前利率和通脹都處於低位,央行沒有足夠的減息空間應對經濟下滑。他建議環球央行考慮多種政策應對低利率環境,包括調高2%的通脹目標、將貨幣政策與名義GDP掛鈎、制定經濟下滑時自動啟動的政府支出方案。威廉斯被視為聯儲局主席耶倫的盟友,兩人曾在三藩市聯儲銀行共事。外界關注耶倫會否在下周舉行的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附和其論調。
融資壓力也導致短期的美元利率升至2009年以來高位,導致企業轉以歐元和日圓借貸,加劇美元跌勢。摩根士丹利駐倫敦的外匯策略主管Hans Redeker稱,中國企業減少美元貸款的敞口,也是美元下滑的催化劑之一。
瑞信預期,日圓受經常帳盈餘增加所支持,美元兌日圓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進一步下跌,限制日圓走強的主要風險是日本央行擴大寬鬆,不過今年迄今央行都無法扭轉日圓升勢。
瑞信:美元兌日圓或再跌
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日本財務省前官員榊原英資本月初曾表示,美元兌日圓最快本月跌至90水平,即每百日圓兌港元可能升至8.6,預期當日圓跌至這水平,或可說服美國准許日本干預匯價。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53&issue=20160817
日首相顧問:下月擴大寬鬆措施機率逾五成
1 :
GS(14)@2016-08-19 06:14:40【明報專訊】日圓持續走強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顧問本田悅朗表示,日本央行下月會議將公布的政策評估已有答案,就是貨幣政策「不夠寬鬆」。他預期日本央行下月推出大膽寬鬆措施的機率超過50%。
本田悅朗質疑評估的必要,認為消費稅上調及海外因素雖然抵消貨幣寬鬆政策的效果,但評估唯一可能的結果是需要進一步寬鬆。有關評估帶來的不確定,加劇金融市場波動,推動美元跌破100日圓關口,打擊日本出口。
更大膽政策 毋須理會美國
日本7月出口再次下滑,出口額按年跌14%,是7年來最大跌幅,為連續第10個月下跌,也是環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長時間的下跌。日本財務省稱,當月汽車和船舶出口下降,其他出口指標也顯示前景黯淡。受油價下跌等影響,7月進口額按年跌24.7%,為連續第19個月萎縮,跌幅大於經濟師預期。日本7月份的貿易順差達5135億日圓(397億港元),金額高於經濟師預期。貿易盈餘是支撐日圓走強的原因之一。
本田悅朗稱,日圓明顯過於強勢,這是由於外界認為日本難再放寬貨幣政策,若寬鬆效果下降,就要加大寬鬆力度,這才是安倍經濟學的精神。雖然經濟師憂慮擴大國債購買規模將進一步扭曲日本債券市場,不過他認為對日圓採取更大膽的政策是合適的,毋須理會美國的取態。
他表示,當2%的通脹目標尚未實現,若日本央行在評估後限制刺激措施,將永遠無法擺脫通縮。日本6月經修正後不含生鮮食品價格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下降0.4%。
稱央行或新設買股基金
本田悅朗稱,日本央行應將年度貨幣基礎目標(央行向銀行系統注入的資金規模)提高25%至100萬億日圓(約7.7萬億港元)。他認為央行應透過增加每年的購買國債規模來實現寬鬆目標。他還稱日本央行可能設立並購買新的股票基金,但未披露詳情。不過他認為央行不應下調對商業銀行存款收取的0.1%負利率,以免市場對銀行系統的憂慮加劇。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45&issue=20160819
耶倫:沒太多寬鬆措施要撤 稱生力軍重投市場 料失業率再跌
1 :
GS(14)@2016-09-29 07:52:34【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昨在眾議院就金融業監管作證,其間她稱就業情况令人鼓舞,認為按目前經濟的發展趨勢,「大概沒有太多」寬鬆措施需要取消,不過今年可能會採取行動,意味她仍想在今年內加息一次。耶倫在本月議息會議亦預示今年底前可能加息,與多數聯儲局委員預期一致。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利率期貨數據顯示,11月加息的機率只有8%,但12月加息的機率超過五成。
美股昨早段微跌,今早零時道指報18,224點,跌3點。恒指夜期亦隨外圍下跌,昨晚收市報23,567點,較日間期指跌74點。
恒指夜期跌74點
耶倫昨表示,今年美國每月職位增長約18萬個,「失業率未再下降令我感到奇怪」,因這意味更多人重新投入勞動市場。不過她預期若這職位增長速度持續,可能會出現經濟過熱,令聯儲局需要較快提高利率。她料失業率將進一步下降,暫未看到通脹上行壓力,並稱加息沒有既定時間表。
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斯(John Williams)明確表態支持加息,稱考慮到美國的經濟形勢,繼續維持超低利率愈來愈難令人信服。他強調聯儲局加息不會威脅到美國經濟復蘇,並重申太遲加息可能造成更大損害。目前美國失業率維持在4.9%,接近聯儲局很多官員認同的充分就業水平。威廉斯預期,若失業率進一步下調至4.5%,將有效地推高通脹,若通脹低於此水平更可能出現經濟過熱,可能迫使聯儲局大幅加息窒礙經濟。今年沒有投票權的威廉斯被視為耶倫盟友,兩人曾在三藩市聯儲銀行共事。
德拉吉籲歐元區採財政措施
對於金融風險,耶倫稱自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大型銀行的金融狀况已「顯著強化」,聯儲局將讓大型銀行具備更大的緩衝保障,對小型銀行的要求將較為寬鬆。她表示將密切監察監管改革的影響,防範威脅到金融穩定性的新風險出現。但她認為,銀行「大而不能倒」的問題似乎不再是太重要的問題。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昨在德國國會呼籲歐元區成員國採取財政措施及結構改革,支持經濟可持續增長,以結束當前的低利率。歐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在德國廣被批評。德拉吉昨強調相關政策取得作用,刺激歐元區職位增長,帶動經濟復蘇。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03&issue=20160929
日央行續量化寬鬆買債
1 :
GS(14)@2016-12-27 12:31:06【本報綜合報道】日本難捨量化寬鬆(QE)計劃。日本央行11月會議紀錄顯示,該行大多數官員認同,日央行實施維持長期利率於零附近的購債計劃,同時保持每年80萬億日圓資產購買步伐,乃「適宜」之舉。日央行沿用9月定下的政策框架,其焦點轉為調控孳息率曲線,而存款利率維持於負0.1厘不變。這份昨公佈的會議紀錄顯示,一名官員建議日央行應及時在議息聲明中「逐步降低」購買日債重要性,惟數名官員認為該行若在聲明中刪除日債購買量的描述,可能向市場傳達「錯誤訊號」。日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昨再次為調控孳息率曲線辯護。據路透社報道,黑田指新政策框架下,日央行可借全球經濟復蘇動能,推動日本經濟增長。他補充說,全球經濟似乎進入新階段,最終可擺脫2008年金融海嘯的陰影。美元兌日圓昨日曾跌0.3%至117,每百日圓兌港元升至6.63。日圓年初至今累積跌約3%。追蹤美元兌一籃子貨幣的美滙指數昨日曾跌0.2%至102。
任天堂股價漲5%
日本及南韓股市於拆禮物日照常開市。日經平均指數昨收跌0.2%,今年累升約2%。個別股方面,任天堂日前透露每年推出最少3款智能手機遊戲,股價昨收漲5%,扭轉前兩日頹勢。南韓股市昨收市升0.1%。歐美股市周一休市,美國、法國及德國股市周二復市,而英國股市周三才復市。印度總理莫迪暗示提高股票資本利得稅,導致印度股市昨收跌約1%。俄羅斯股市周一尾段升0.4%,扭轉過去3日跌勢。據以色列報章《Calcalist》報道,即時通訊軟件Snapchat正洽購當地擴增實景(AR)軟件開發公司Cimagine Media,涉資3,000萬至4,000萬美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7/19877907
唐焱﹕寬鬆策略將延續 緩經濟下行壓力
1 :
GS(14)@2016-12-29 08:10:32【明報專訊】中國2016年四季度實體經濟獲得較為穩定的回漲,符合市場的預期;四季度內地經濟增長較為平穩,我們維持之前的預測,預計2016年全年中國GDP增速為6.7%。進入2017年,增速可能會小幅回落至6.6%,惟整體發展仍屬平穩,符合2016年經濟工作會議定下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表明2017年政府將會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風格:寬鬆的財政政策將得到延續以及擴張,以緩解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而今年年初所確立的全面寬鬆的貨幣政策則會發生方向性變化,趨於中性偏緊。
貨幣政策穩健中加「中性」
相比於2015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的表述,本次工作會突出了「更」字,而貨幣政策卻在穩健後面增加了「中性」。這顯然符合「穩中求進」的方法論。中國目前面臨着經濟下滑、通脹上升和匯率貶值的三重壓力。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也為適度收緊的貨幣政策營造了空間,進而「穩」定通脹和匯率。
料美明年6月加息
美國方面,12月中美聯儲如期加息25個基點,無論是耶倫講話還是點陣圖均相對鷹派,對美國經濟非常樂觀。預計2017年美聯儲加息將不低於兩次,我們預計明年首次加息的時點或在6月。在當前通脹水平相對溫和的情形下,名義利率快於通脹的增速意味着實際利率的抬升,不利債券表現。另一方面,特朗普減稅及財政政策推出的預期增强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通脹預期明顯提升。未來經濟增長及通脹演變將是影響美聯儲加息路徑的重要因素。我們認為,未來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的亮點可能來自基建投資對中長期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新總統的基建投資對中長期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不僅是對需求的刺激,而其減稅計劃也將促進企業投資。
歐洲央行持續施行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與提振措施已經初見成效。首先,截至10月,歐元區通脹率已經連續7個月實現增長,歐元區似乎有望脫離低通脹困擾;其次,歐元區失業率高企的現象得到了抑制,近6個月以來連續保持10.1%的平均失業率水平,為2011年8月份以來的最好表現;第三,歐元區10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值,為53.7,顯示歐元區製造業回暖,經濟開始出現整體擴張,這一勢頭可能在2017年持續。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表示,歐元區內經濟增長雖仍存在不平衡現象,但今年以來區域內投資回升,預算前景看好。
港股明年合理目標24000點
儘管多項不同政經事件在四季度發生,惟市場在此期間整體上仍維持恒指成分股今明兩年的盈利預測。我們認為這是由於利淡和利好因素大致互相抵消所致。按12.0倍2017年預測市盈率計,基本情况下的恒指合理目標是24,000點。
中國光大證券(國際)研究部主管
[唐焱 中資股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68&issue=20161229
深圳調控升級 樓市需求湧東莞 收緊政策仍相對寬鬆 助穩兩地樓價
1 :
GS(14)@2017-03-24 15:55:33【明報專訊】雖然經濟學家堅持內地需要樓市支撐經濟、樓市不會「冧」的看法,不過近期不少一二線城市先後升級限購措施。「環一線城市」(即毗鄰一線城市的地區)如東莞近日亦推出收緊樓市措施,不過市場認為,收緊後的東莞樓市措施仍然寬鬆,反而有助穩定其自身及與其為鄰的一線大都市深圳的樓市秩序,有利樓市健康發展。
本周二,被視為內地「環一線城市」的廣東省東莞市和河北省廊坊市同時推出新的調控政策。其中,東莞去年10月的限購政策對非本地戶籍購買首層樓仍為寬鬆,無社保限制,首付要求至少四成;只對第二層物業要求兩年個稅或一年社保,不允許貸款。本周二政府在此前基礎上,增加了開發商價格申報制度,首次申報備案樓價明顯高於同區域同類型在售項目,若不能給出合理說明的發展商,住建部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或暫不辦理現售備案證書。除了首次申報備案,東莞政府還設置重重關卡,增加了上調備案價格(尤其是增幅超過5%項目)的阻力,並且延長允許上調備案價格的間隔期約一個月,下調備案價格間隔期反而縮短。
著有《N面深圳》的深圳財經評論員胡文發表文章稱,該調控政策實際是對價格的行政調控,對升價設置限制,卻對跌價「一路綠燈」。這對明顯高於同類同區域樓價的態度與深圳做法呼應,料有利穩定兩地聯動和樓價穩定。
深樓市冷卻 樓價微跌
其實,經歷嚴格的限購政策之後,深圳樓市冷卻迹象明顯。根據彭博提供的數據,深圳樓價2月按月跌約0.5%,而此前風光時候,按月有3%增幅。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房地產行業高級分析師黃智亮表示,此後的跌幅難以準確預料,但幅度一定會小於2014年年中,當時環比最多曾跌1.5%以上。情况能否轉好還需考慮限購政策,他預料未來兩三年內,深圳等一線城市都未必會放寬限購政策。他又稱,雖然深圳有輕微供應過度現象,庫存按近期每月銷售量計算料在15至19個月(即庫存去化周期)才售完(見圖),但若將近月銷量驟跌考慮在內,該供應水平仍為健康。
雖然樓價升幅暫告段落,但深圳樓價仍較幾年前高。據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數據顯示,深圳市南山區2月成交均價達每平方米10.6萬元(人民幣‧下同),全市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5.5萬元,而去年同期為每平方米4.7萬元。2014年前,深圳住宅樓均價仍不足每平方米3萬元。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研究主管James Macdonald表示,此前深圳樓價漲幅確實有些誇張,但並不至於導致樓市大幅調整。他認為,相對另兩大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深圳暫未限制人口流入,外來人口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另外,深圳每戶家庭住戶人數呈下降趨勢,而愈來愈多的富裕家庭又同時具有大量升級需求。因此他相信中長期內,旺盛的樓市需求將令深圳樓價上升。
升級需求不減 深樓價仍看升
2月底至3月以來,內地至少有17個城市推出新的樓市調控政策。上周五,北京升級限購政策,無論是否首套房,最高貸款年期均由30年降為25年,暫停發放貸款年期超過25年的個人住房貸款。此外,北京當局對首套房的定義趨嚴,除檢視家庭名下是否持有物業,亦會一併檢視名下商業或公積金住房貸款紀錄,只有在兩項同時無紀錄才符合首套房標準,內地媒體簡稱其為「認房又認貸」。另外,購買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上調10%,普通自住房和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比例現時分別達六成和八成。
三亞禁炒樓花 嚴控發展商惜售
另一方面,近年廣受買家歡迎的度假勝地三亞,已於上周一開始實行限購升級措施。該措施規定,購買二套房的家庭房貸首付比例不可低於50%,三套房及以上買家暫不能申請房貸。此外,為了打擊炒賣行為,政府禁止預售商品房轉讓,更禁止預購人將所買的未完工預售商品房(樓花)再次轉讓,並規定商品房銷售須明碼標價,嚴控發展商有虛擬交易、捂盤惜售和哄抬樓價等行為。市場認為,上述措施是政府對此前三亞樓市回暖的反應。
明報記者
[姚丁鈺 海外置業錦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86&issue=20170324
安倍料加碼量化寬鬆圖挽民望
1 :
GS(14)@2017-07-05 03:49:27日本正流傳一個講法:只要自民黨選情失意,金融市場就會得意!首相安倍晉三的民望跟日經平均指數近期幾乎成倒掛趨勢,安倍的支持率不斷向下時,日經指數過去一季卻跑贏大摩涵蓋全球主要市場的MSCI指數,因為心水清的投資者深信,倘若自民黨保不住東京都議會的控制權,安倍會加碼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來挽回民望。日本股市近日氣氛樂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跟基本經濟因素無關,只是投資者看穿了安倍的「底牌」:要趕在年底前向國會提交修改和平憲法草案,完成他夢寐以求的修憲大業。
秋葉原拉票被斥「下台」
日本股票基金經理克羅爾說:「安倍推動修憲的時間表,對經濟增長政策產生了正面的預期,我們不但完全排除了任何提早緊縮的可能,寬鬆措施還有很大機會加碼。」自從安倍3月被爆出涉嫌假公濟私的「加計學園」醜聞後,民望一直尋底,甚至成為自民黨今次東京都議會選舉的負資產,前日他在秋葉原電器街的車站前,為黨友街頭演說拉票時就遇到一群示威者唱對台,高喊「滾回去!」「趕快下台!」的口號,令到安倍非常尷尬。《今日日本》網站/日本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3/20077226
金融百變:寬鬆零息隱藏陰霾
1 :
GS(14)@2017-08-02 05:56:05上星期六見報大標題「消費投資反彈,美次季GDP增2.6%」「加深收水憂慮,道指破頂後倒跌」,到了星期一,道指升而其他兩指數微跌。美國經濟反彈,但美元滙價繼續下跌,黃金價格亦由近期低點反彈,如此情況,的確少見。要分析股市,先說地緣政治,美俄關係惡化,以普京總統做法,先忍讓後以牙還牙;加上北韓局勢緊張,美日對中國施壓,以中國領導層的智慧,不可能不清楚如何處理,但偏偏不盡全力,自有其理由,不外乎留一線以牽制美國。再看美國經濟,主體傳媒加聯儲局不斷唱好,但詳細分析上市企業的業績,只是一般,此刻通脹仍然低企,加上強美元令進口通脹進一步下降。如果讀者相信美國經濟真的好,那是閣下個人的事。最近新債王剛拉克唱淡美股,不止口術,還有所行動;聯儲局最新言論,表示可能9月開始縮表,市場可能低估了其威力。反觀中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7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1.1,創四個月高點,樓市稍微冷卻,投行重新推薦內銀股,對壞賬風險的擔憂降低,加上投資基金開始對A股入摩後的部署,似乎好戲還在後頭。綜觀全局,股市陰霾不是沒有,但9月縮表之前,似乎仍然難找到大跌的理由。劉智傑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2/20109344
ICO難界定證券 港監管相對寬鬆
1 :
GS(14)@2017-10-08 21:55:35【明報專訊】新經濟與傳統制度不時出現摩擦,今年多國監管機構紛紛叫停ICO,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香港或新加坡對ICO的監管力度不太大,成為科技創新企業新寵,紛紛進駐港星兩地推出ICO。
初創企業轉到港星推出ICO
香港初創企業Bitspark創辦人George Harrap表示,新加坡及香港當局對ICO的監管較寬鬆,而且公司成立費用低廉,目前有意進行ICO的企業均傾向到兩地推出集資計劃。他補充,美國大舉收緊ICO監管,創科企業放棄到美國推出ICO,轉往自由度較大的地方出售代幣,他甚至形容美國是「世界上(進行ICO)最糟糕的地方」。
有市場人士透露,由於今年7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宣布將ICO發行的貨幣視為證券,受聯邦證券法監管,加上美國不同州份都對ICO的後勤運作有嚴格要求,因此不少公司索性封鎖所有來自美國IP地址購買代幣;另外,美國當局開始對美國的ICO投資者徵稅,投資者須繳付部分ICO的利潤,打擊ICO在美國的發展。
美國開始向ICO投資者徵稅
香港證監會回應本報查詢時重申,若ICO所發行的數碼代幣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將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而從事「受規管活動」的人士或機構,不論是否位處香港,只要其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對象,便須獲證監會批准。證監會上月指出,若在ICO中發售的數碼代幣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便可被視為股份;若數碼代幣的用途是訂立債務,可被視為債權證;若ICO所得收益用作集體管理,並投資於不同項目,可被視為集體投資計劃。上述情况均可使數碼代幣被界定為「證券」。
但有業界人士指出,像Bitspark發行的這類代幣為例,發行的代幣只是供在發行人的平台上使用,不涉及股權或債權,亦非交給發行商作集體投資,認購的人想賺錢,要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出售代幣。雖然有博升值的機會,但按香港證監會上月的公布,未必能界定為證券,這顯示在現有的規管架構下,ICO在香港確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41&issue=2017100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