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送馬迎羊想講幾件事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8.html

年三十晚,送馬迎羊,有幾件事想講,尚不能寫成一篇有頭有尾的文章,但blog的好處正是如此,止凡喜歡寫就寫,把這裡當成通訊版亦可,最重要是blog友得益。

第一件事情是呼籲各位有時間可以買本今期東周刊看看,我也買了來看,主因是被其封面故事吸引了(見圖),即「財務自由達人秘笈大公開」,雜誌訪問了三位財務自由人,其中一位更是我偶像「財叔」。 

三位財務達人,各有各故事,各有各財技。一位是靠樓按樓,一間自住樓變出三層樓,之後再沽出兩間放租一間,再買入內地辦公室收租,不到30歲就沒有再工作了,曾到世界其他城市生活,讓家中小朋友體驗不同國家生活。第二位是做生意起家,按她所言,好像做過不少生意,而且大部份做過的生意都有很高毛利及能賺大錢,曾月賺廿萬,的確厲害,之後買入收息股,年收息七位數字。第三位就是財叔,買樓收租,月收租三十萬,減去按揭還款仍袋一半,內文亦分享了其生活態度,實在難得。 

三個財務自由的故事,各有不同,雖然在閱讀時對當中的一些決定或理念未必完全認同,但這樣的故事,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當中有何可取與不可取的地方,大家自行判斷。追求財務自由的blog友,今期這本雜誌值得一看。不知為何,感覺這些故事應該在imoney而非東周刊,無論如何,這些故事都比「炒炒賣賣」、「少年股神」等故事更值得閱讀與學習。 


第二件事情頗有趣的,話說早前有篇文章《阿信屋需要經歷的階段講述阿信屋的生意情況,早幾天竟然得到阿信屋老闆(WAI CHUN Lam)在文章內留言回應,內容如下。

~~~~~
感謝大家關心!我地必定盡心盡力做好這份工作的。 

今日轉載了用上標示為
睇漏左再讀想起:辛棄疾〈青玉案〉「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我用做廠四十幾年的經驗來做零售,真的完完全全睇住的數據來做進一步的訂購和發展,所以你睇得OK厲害,但是前路並非一片光明,工作一個接一個又一個,真的不容易的。
~~~~~
 

看到林老闆的留言好像頗認同小弟的分析,心中暗喜,亦受寵若驚。原來這個小天地,連上市公司主席都可能會路過看文,我一面想,若能有這些高人指點交流,這裡的質素定必提升。另一面又想,平日在這裡寫文章時,更加需要慎言,亦要隨時準備替自己的言論負責,因為原來我們未必知道在何時何地有何人正在看這文章。 


第三件事是近日收到imoney記者邀請,可能有機會在imoney雜誌作不定時寫專欄,雖然實際操作如何還未有傾談,可謂未算成事,但初步來說我已經應承了,還有機會與巴黎兄一起上陣。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很好的平臺,讓這裡的聲音及財務知識有更多渠道宣揚,能影響到更多人,我深信這絕對是好事情。希望真的能成事,到時大家可能會在imoney看到止凡的專欄,請不要見怪。 


第四件事就是出新書《積財有技》,坦白講,我對這本新書頗有信心的,主因其書名及點子更能吸引平常讀者拿起這本書來看,而其內容都算新鮮,在坊間的書籍鮮有這類內容的。

於寫作出書這個領域,我很珍惜這個分享平臺,因為能接觸到更多願意拿起本書來看的朋友,希望好好鞏固這個領域,繼續寫下去,最重要是得到讀者支持。

先後兩本財經著作都還沒有經歷過七月的書展,感覺有點蝕底,因為個別書本在書展的銷售量可以是一整年書店銷售的總和。不過,出版社話過財經書不一定要遷就書展,反正細水長流地找對讀者也不錯,又算是配合這裡「悶」的氣質吧。


過去這一年,出了兩本書、又見報、又上雜誌、又辦工作坊感覺這個blog熱鬧了不少,我的人生也熱鬧了不少。再加上馬年當了爸爸,小孩子出世了,已經有心理準備羊年繼續會有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我會繼續努力的,希望大家羊年也加油,祝君好運,新年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15

台灣金改,稍微講幾句。

1 : GS(14)@2012-06-09 15:08:54

http://xueqiu.com/7730004385/21886492
1979年,台灣開始利率自由化.漸進開放利率,從最初的0.25%,到0.5%,到4%,直至1989年全部放開。這段時間內,銀行淨息差從,1982年的4.8%,降低到了1988年最低潮2.3%.6年間砍去一半.到1988-1991年左右,台灣銀行的平均ROE仍然能維持在14-20%左右。這裡請注意,雖然14-20%再我們看來是一個極高的ROE,但是這是以現在平均不到2-3%的市場利率為參照物的。而當時的台灣存款利率上高達5-6%。按照這個利率折算,14%-20%ROE,實際上僅相當於現在的7-10%.

從1989-2000年利率全面放開後,淨息差基本上維持在2.5-3% 基本穩定.但是開放利率以後,限制銀行准入已經沒有的意義,因為銀行的利潤已經降低,官員審批的動力消失。1991年,開始台灣財政部放開銀行准入,2年內批准16家銀行,到2001年增加到53家。隨著激烈的競爭,銀行為了提高息差,大量投資高風險項目.銀行的逾放率(即類似我們的不良率),從1989年2%,飆升到2000年的8%.大量的逾放貸款,導致銀行利潤被大量用於提列撥備和核銷呆賬,ROE從20%下跌到2000年的3%.


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便開始了第一輪金改,即二五八金改.

核銷壞賬的,提升資本充足率的方案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對銀行減稅,一個是尋求金控.由於當年的台灣保險,證券行業發展相對良好,資金充裕.因此扁政府開放金融企業綜合經營限制,鼓勵非銀行金融公司對銀行進行金控.在一次金改下,2年內成立了近14家金控公司,這當中還牽涉到各種官股銀行。很多金控併購都牽涉到扁家的敝案,比如吳淑珍國泰金控案等等.當然這是後話了.

因此上次某人,把台灣金控的案例拿出來給平安背書。我就說要去好好看看台灣金改的背景。當時國泰之類的保險公司,進行金控的性質與我們2000年左右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並沒有本質區別。從整個併購的價格來說,台灣的保險公司是在銀行業壞賬叢生倒閉不斷的

週期的底部.而從平安的收購,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抄在了山頂。
2 : GS(14)@2012-06-09 15:09:26

臥牛:
在台灣金融開放的80年代,銀行利差下跌的時期,也是台灣股市10倍超級牛市的背景。
今天 09:46
回覆
呼嚕:
回覆@流水白菜: 老兄這個分析非常理性。銀行股的估值,我們試著來理解市場定價,至少部分隱含了金融崩潰預期(橫向對比如歐美崩潰、T兄的台灣金改,縱向壞賬剝離的歷史記憶)。在這個前提下,PB之類的指標對壞賬程度太過敏感。但撇開這些,僅以一般常識大概判斷,只要不出現極端狀況,以招行為例,2000億市值的確夠便宜了。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極端的情況是什麼?每個銀行在極端情況下的狀況如何?也許時間會讓情景分析稍稍清晰?
06-08 23:46
回覆
呼嚕:
回覆@流水白菜: 認同平安購深發展不能算錯。
06-08 23:26
回覆
RevanXiang:
回覆@湯詩語: 富通的事主要還是對方太流氓啊,哈哈
06-08 22:34
回覆
禾桿的草:
回覆@流水白菜: 個人認為,平安這樣走下去,會精神分裂機會多。貴國要完全拿穩錢包和槍,完全放開銀行業牌照機會很低。請教T總,關於台灣這個銀行的歷史,有沒有什麼書能推薦一下?
06-08 22:25
回覆
流水白菜:
回覆@湯詩語:民生、招行、平安08年都付出過代價。民生在國外投資的銀行泡湯了(資金量不多);招行以極高的代價獲得了永隆銀行(我認為多付出了200億---和富通一樣多)。此外還有中投投黑石等一系列事件。一方面是遇到了世界金融危機的黑天鵝,一方面是中國的金融機構沒有能力對境外投資,沒有話語權。

此外,平安的方式當然是激進的,平安投資富通當然是冒進的。幾個民企在國內順風順水,不免得意忘形。但事後招行是認為自己做得對,平安是檢討自己的問題,集體降薪。03年的時候平安也深刻檢討過自己業務上做得不好,犯了很多錯誤,之後才有平安承保盈利上的飛躍。平安是一家會自我反省的公司,所以富通事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情。
06-08 21:42
回覆
湯詩語:
回覆@流水白菜: 我確實是持有中國平安的A股,對它做金融平台抱有很高的期待,但也確實擔心再度上演富通的一幕。我的性格是比較保守的,但看平安做的那些事,馬明哲應該是比較激進一些的人,以我的思路看他的行為,自然會覺得有些不滿意,但這也是我自己不可能去做一家公司的原因。以這個思路看,投資它是冒了一些險,但也還不至於說別人說什麼就受影響。
06-08 21:20
回覆
流水白菜:
回覆@湯詩語: 投資一家公司,如果對管理層沒有信心,是不能投資的;投資平安,沒想清楚富通,是不能投資的。否則別人隨便說句什麼的,都會受到影響。
06-08 21:10
回覆
流水白菜:
回覆@湯詩語: 平安買深發展,也就今天第一次看到有人說貴了。過去5年,平安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國壽這種比農行還低效的老國企,不會犯錯,但卻把上市送的嫁妝都快用完了。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創新也許會犯錯,但保守一定會生存得很艱難。

平安在過去十幾年犯過3次大錯誤。但平安是發展最快也是最好的保險公司。幾乎所有保險領域的創新都是平安開始的,即使保險領域的人才,也有很大部分都出自於平安。新華人壽三分一的高管都從平安走出來。平安在多條戰線同時突飛猛進,過去5年,平安的盈利不僅完全抵消了富通的負面影響,同時還徹底消除了高利率保單(09年為此就花了近100億)。人壽2011年的業績都不知道回到哪一年去了,平安卻達到了新的高點。
06-08 20:50
回覆
湯詩語:
回覆@能力圈: 平安買深發展,貴肯定是貴了,但如果不買它,可能也沒有多少其他銀行可買,而指望自己的平安銀行擴張,又太慢,所以只能咬咬牙,買了。這跟買富通還是有區別的。但我還是擔心馬明哲以後再瞎搞,去買些不值錢的東西。
06-08 20:34
回覆
trustno1:
回覆@能力圈:富通是心肌梗塞,深發這玩意弄不好就是糖尿病了
06-08 20:31
回覆
decibel:
回覆@衡山行俠: 那麼高的利率、息差情況下,獲得的20%ROE,難度、效率相當於較低利率環境下的10%ROE
06-08 19:57
回覆
能力圈:
多說一句,讓大陸放開銀行業,難於上青天。
其實,這位仁兄講的道理是很簡單的,競爭是投資者的嚴夢!大部分企業都怕的。
中國移動夠強大吧,再放十張運營商牌照試試,都得像歐美的運營商一樣,痛苦不堪。
06-08 19:17
回覆
能力圈:
呵呵,如果真如你所言,平安又買貴了,那可就難翻身了。
06-08 19:05
回覆
衡山行俠:
回覆@trustno1: 沒明白這個為什麼要折算
06-08 18:18
回覆
流水白菜:
中國銀行業的ROE不僅明顯高於海外同業,而且明顯高於中國其他行業,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銀行業的ROE都與其他行業相適應。銀行高ROE依託於三方面的壟斷,即牌照壟斷導致的市場集中度高、價格管制導致的息差高、替代品壟斷導致的信貸脫媒率低。未來利率市場化、市場分散化和脫媒化將推動銀行ROE回到15%以下的正常水平。

此外,目前中資銀行和台灣當時壞賬成堆的情況也不同。中資銀行從事的是低風險的大企業業務,因此我們看到,中資銀行的貸款損失明顯偏低。中國銀行業最近2004-2010年平均的不良生成率(可以理解為貸款損失率)只有14BP,而一般國家銀行業處於50-60BP。

目前的銀行改革不是掐住銀行的脖子讓它衰退,而是使得它的暴利不在。這是判斷銀行價值的一個視角。
目前的這個政策下,農商行和一些小銀行會面臨巨大的衝擊。但股份制銀行的衝擊,也就是利潤率降低到其他行業的正常水平。
06-08 18:04
回覆
流水白菜:
首先,瞭解保險的人會知道平安買銀行是戰略性的,不是純粹的財務投資。
其次,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說,當深發展roe低於6-7的時候才達不到保險投資資金5.5的收益。
第三,目前的銀行是回歸市場正常的估值,而非歐美經濟危機下的銀行。而回歸是從roe20回歸到10-15之間。所以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上,平安也不虧。

當時談的話題是金控。保險行業控股銀行在台灣很普遍,這十年來也發展得很好。
06-08 17:56
回覆
trustno1:
回覆@衡山行俠: 1/2
06-08 17:44
回覆
衡山行俠:
而當時的台灣存款利率上高達5-6%。按照這個利率折算,14%-20%ROE,實際上僅相當於現在的7-10%。這個折算是什麼?
06-08 17:31
回覆
Largerman:
台灣銀行中有沒有能夠穩健發展的銀行呢?美國的競爭也很激烈呀,但是富國就能穩健發展起來。台灣開放利率的同時有沒有開放資產證券化呢?如此惡劣的存款競爭環境,銀行監管者難道看不到,這不是明擺著要逼死小銀行嗎?

此外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台灣保險公司都要去收購銀行呢?這種行為僅僅是做大業績的集體衝動嗎,難道台灣保險或金控的發展都集體犯錯了嗎?

歐美銀行,台灣銀行雖然症狀不一樣,但基本都有類似的特點,就是利率開放之後低息存款難找;為了追求高收入不得不進行追求高風險高貸款。哎,搞死銀行有100種辦法,太簡單了。

如果銀行不好,人壽基本沒啥影響,對吧?因為他只有少量的股權,大批不擔心利息的存款。而平安就有點懸。
06-08 17: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