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馬雲(左)與孫正義(右)(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圖)
起立,兩千多人熱烈鼓掌歡呼。只因臺上那個身高不足一米六零、大半禿頂的東方小個子,平生罕見一次失信於人。
場外,甚至連資本市場也給出正面回應。雖然受累於英國脫歐,日元匯率和日本公司的股票走勢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曖昧中,但這一天,該家公司股價卻提振2.6%,以5994日元每股收盤。
圍繞著6月22日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所發生的種種事件,很不尋常。
孫正義站在裝蘋果的箱子上對著Unison World(軟銀前身)僅有兩位員工發表演講:5年內公司營業額達到100億日元,10年內達到500億日元,結果次日兩個員工就跑了,孫成了光桿司令。35年前的這一幕早已成為孫正義無數被津津樂道傳奇中最經典的片段。
事實上,不到20年時間,這個自詡兵聖孫武後人、依靠多國語言電子翻譯機專利起家的創業者,就將這家企業打造成市值約合990億美元的日本最大公司。這一方面要感謝日元兌美元長時間升值,同時也多虧了他賭徒式的投資眼光——比如對雅虎的投資。
只要說到,必定做到,這近乎孫的標簽,SoftBank和優衣庫已構成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新崛起唯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日本品牌。有意味的是,孫正義和柳井正不只在誰是日本首富問題上反複糾纏交替領先,在打入美國主流市場從而證明自己的“世界性”上,二人也不約而同。
六十歲,退休!孫氏版願望清單的最後一條廣為人知,外界亦深信不疑。但這一次,他食言了。
“再幹上幾年。”6月22日這天,他許諾。孫還將是軟銀集團的首席執行官。與此同時,之前被其欽定最重要或者說是第一接班人的軟銀集團總裁尼克什·阿羅拉,則掛冠而去,只留下一個“顧問”的廉價安慰。接替後者的是孫正義的30年搭檔,一直負責公司在日本本土電信業務,也就是那頭用來看家的“現金牛”的宮內謙。
阿羅拉與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並稱印度裔在全球著名企業集團最有權勢人物。他在2014年才被孫正義攬入麾下,並在2015年7月正式出任軟銀集團總裁一職。主要工作方向是主導軟銀針對初創互聯網及電商企業戰略投資,而這正是老板孫正義最為世人稱道的領域。
無論是10億美元投資韓國在線零售商Cuupang 20%股權,或者6.27億美元註資印度當前市值第二高科技企業電子商務公司Snapdeal,外界並不認為是小孫十歲的阿羅拉獨立做出的決策。
倒是有三點,讓軟銀的小股東、合作盟友和對手記憶深刻。工資:入司首年便是1.35億美元年薪,即便利潤下降30%的2015年仍有7300萬美元入賬,從而成了世界上第三高收入的職業經理人。信任:在多個場合孫都表示對於這個前谷歌高管(其實當時他的年薪已有5300萬美元)“1000%信任”,並且親口承諾將是自己60歲退休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入股:就在擔綱軟銀集團總裁僅僅一個月後,阿羅拉即宣布將以600億日元約合4.83億美元個人資金購買軟銀股票。
消息傳出後立刻引來兩種判斷:首先當然認為是在為其接班鋪路,一個在所服務企業缺乏足夠持股數的職業經理人,很難取信普通股民和市場分析師。第二種解釋則有點意思了:這或許也是入幕恩客與帳中人私下交易的結果。
好處當然多多。證明軟銀惜才如命千金買馬骨,廣告效應頗大;左手倒右手支撐股價同時給出“不缺錢”的心理暗示,似乎依然符合邏輯。
在2015年福布斯日本富豪榜上,縮水58億美元錄得139億美元身價的孫正義,輸給了是年增長33億美元至211億美元身家的優衣庫柳井正。但別忘了,在很多人看來,握有34.2%阿里巴巴股權的軟銀,無疑是除馬雲團隊外的最大受益者,2000億美元市值的三分之一權益,當然夜夜做夢都會笑。這樣的標桿人物,這樣的風流公司,還會使出如此伎倆?
好吧。太順理成章的事多半蘊藏著風險,沒有例外。
最近一年半,軟銀集團采取的幾次行動值得推敲。先是發行了80億美元企業債。要知道軟銀目前的發債評級是——垃圾級。沒錯,假如你現在公司市值是5.28萬億日元,約合465億美元,較高峰期削減一半而負債達到12.3萬億日元,約合1084億美元(只最近3個月就增長了3萬億日元負債),那麽所承擔的利息成本可想而知。
同時,不足半年時間就分別以10.9億美元和44億美元進行了股票回購,尤其第二次共回購1.67億股約合公司總股本14.2%的行動,還贏得了7年內最高約15%的股價漲幅。說明什麽?至少證明股價表現很不理想。
這一切發生在阿羅拉任職期間,卻著實不能讓他背負太多責任。事實上,幾乎所有人都清楚地認識到,2013年7月11日花費21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電信商斯普林特,又在此後追加16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負笈美國,投資雅虎,孫正義在這片上帝應許之地很有名氣不假,但是,通過控制日本雅虎36.4%股權從而發展出東瀛第一門戶網站,也只是太平洋西岸取得巨大成功,投資阿里16年取得千倍收益更令人稱道,但這似乎也與美國本土無關。
“此前主要市場是在日本國內,海外是輔助的,今後將成為全球性企業”。孫正義的斬釘截鐵代表幾代日本企業家的共同心聲。
很可惜,在無數次豪賭中從未失手的軟銀終於有了第一次馬失前蹄。這宗當年在日資企業年度499宗海外並購案中涉及金額最高的一起,一起步便迎來投資者用腳選擇合計80億美元的市值蒸發,而相關當局對於斯普林特與T-Mobile合並建議的否決,更直接令孫氏預設中的價格大戰仿若鐵拳擊中了棉花堆。
無論眼光獨到的孫正義在互聯網投資領域如何風生水起,但美國電信業的泥潭終究讓其付出了巨大代價。
100億美元割讓阿里巴巴4%股權,86億美元轉讓芬蘭著名手遊公司supercell控制權予騰訊,幸虧寶箱中確有不少寶貝。阿羅拉黯然離去,負責日本本土業務的宮內謙扶上正席,只是一連串止血手筋後某種重心轉移的風向。
歡迎孫正義回來,雖然他從未離去。
曾被孫正義看好,將實踐轉型大計的印度裔副社長阿羅拉,不到兩年,就因文化差異、投資人壓力,終與孫正義「分手」。 日本電信巨擘軟體銀行(以下簡稱軟銀)創辦人兼社長孫正義,原本將在明年六十歲生日交棒給副社長兼營運長、來自印度的阿羅拉(Nikesh Arora)。六月二十二日股東會前一晚,孫正義突然宣布撤回明年退休決定,後者也立刻閃辭。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六月初孫正義已向阿羅拉表明:「對不起,我打算繼續當社長」。股東會上,孫正義說,將再帶領軟銀五到十年。 另一頭,阿羅拉對《金融時報》直言:「我們無法同處這家公司再五年。」七月一日起,他轉任軟銀顧問。 現年四十八歲的阿羅拉,先前在Google工作十年,一手養胖搜尋廣告業務這隻金雞母,當上Google薪酬最高的主管;二0一四年九月加入軟銀後,僅半年薪酬就高達一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合約新台幣四十四億元),名列全球第三,也是日本史上薪水最高的上班族。 投資印度新創,還在虧損 孫正義挖角阿羅拉,為的是將軟銀打造成亞洲的波克夏,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財星》稱他已躋身「全球化印度人」,與Google的皮采、微軟的納德拉、百事的努伊等大咖齊名。 這位讓。Google前任執行長施密特大讚「最優秀的分析型企業家」,在孫正義透露廷後退休的決定後,為何一刻不能等,必須閃電離職? 一月,一封匿名信預告阿羅拉的地位岌岌可危:一群軟銀投資人向董事會指控他為軟銀做的投資決策績效不佳,身兼私募基金SilverLake顧問,把個人利益放在公司利益之前,要求公司對其展開調查。近日軟銀公布調查結果,認定指控不成立,但阿羅拉似乎心已冷。 去年六月,阿羅拉投資韓國行動電商Coupang十億美元,不到一年,Coupang傳出年度虧損四億五千萬美元,虧損金額是前一年度的四倍多。 新創事業的投資效益往往數年才會浮現,阿羅拉投資的印度新創如電商Snapdeal、叫車軟體Ola、房地產資訊網Housingcom、租房網OY0 Rooms,這些公司還在燒錢、虧損。進入軟銀近兩年,阿羅拉投資了近四十億美元在全球新創,任內購併案超過五十件,還沒有一件能成功挽救軟銀受Sprint拖累的股價。 軟銀二0一二年購併美國電信營運商Sprint,事後孫正義曾坦白「或許是此生最大錯誤」。購併後Sprint仍連七年虧損,已背負三百三十億美元債務。 麥格理分析師Amy Yong指出,阿羅拉身兼Sprint董事,從未闡明該如何重整Sprint。內藤證券首席分析師田部井也噓他「拿這麼高的薪水,卻沒能交出相對應的績效。」來自投資人的壓力,或許也促使孫正義改變心意。 高調個性,難融入日企文化 其實,阿羅拉的位子一開始就坐不安穩。他空降日本企業高位,卻不學日語,招來內部非議。在日本公司奮鬥超過五年的外國高層不多,掌管日產汽車超過十六年的執行長戈恩、曾帶領索尼七年的斯金格都形容,想博得日本員工支持、改變他們做事方武,有如一場長期抗戰。 在日企的外籍經理人,最大的文化障礙,不是國籍,而是終身雇用制的遺緒,任何空降高層都很難讓下屬信任。或許意識到信任問題,阿羅拉曾應孫正義要求,買進約五億美元的軟銀持股,成為軟銀第二大股東,高調展現忠誠度,並企圖讓全公司知道,他是一個可靠的外國人。 但他的風格依舊跟軟銀不搭調,先前在Google也如此。他曾在拉斯維加斯,以貓王裝扮現身對一萬五千名Google員工演講;《金融時報》形容他是超級業務員,其能言善道、享樂俗豔的形象,在以開創為王道的Google裡,顯得格格不入。 二00四年阿羅拉進入Google擔任歐洲營運副總,五年內,讓歐洲占Google整體營收比率自二五%提升王近五0%。他一面對原本閒適自在的團隊「精神折磨」,要求人人量化績效目標;一面勸說Google調整以美國為中心的聘雇協議,好讓自己更快晉升。 阿羅拉還製作分析工具,每日吐出歐洲業務的營運體質報告,最後全公司都採用這套工具。這套工具幫助他預見金融危機,讓Google在季度成長放緩前事先調整支出。這讓時任執行長施密特吐露「以後阿羅拉想做的事情,我都要跟進。」 二0一0年阿羅拉晉升為Google營運長後,無情、傲慢的形象廣為周知。知名媒體顧問卡森(Mlichael Kassan)形容他:「若你某方面真的很行,你就有特權當一隻孔雀。」 他因無法獲得更多權力而離開Google,如今,他在軟銀也碰到同樣情況。一向享受掌聲的阿羅拉,遇到了反覆無常的孫正義,即使此前兩人再有默契,甚至「幾乎天天一起吃飯、散步」的程度,最親近的盟友也有一夕拆夥的可能。 軟銀終究是孫正義的公司,高階經理人想要順利接棒傳奇創辦人,依舊是難題,而這次孫正義與阿羅拉突然分手,要找到下一位接班人,恐怕更不容易了。 撰文者陳筱晶 |
軟銀接班人、前副社長阿羅拉日前閃辭,據日媒推測,孫正義的反悔,是他離開的主因;失去最有力接班人的軟銀,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 今年六月起,軟銀大動作變賣資產,引起一片譁然。出售的股份包括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遊戲大廠GungHo及全球最大手遊開發商Supercell,獲利近兩兆日圓的現金。軟銀賣掉GungHo及Supercell全部持股,實質上已退出手遊市場,而一連串變賣持股的舉動,也與創辦人孫正義過去的行事風格相違背。 就在外界議論紛紛之際,不料被視為軟銀接班人的阿羅拉(Nikesh Arora)突然於六月二十一日閃電請辭,更為這次的賣股風波投下震撼彈。 孫正義與阿羅拉的關係向來十分融洽,阿羅拉更是孫正義不惜高薪從Google挖角來的繼承人,兩人為何會突然「分手」?日媒推測,是孫與阿羅拉的投資理念不合,也有人說是因為阿羅拉的巨額薪資,引發內部高層不滿。原因眾說紛紜,六月二十二日的股東大會也因此受到矚目。 本刊經《東洋經濟》的授權,特別節錄了這次軟銀股東大會的報導,內容如下: 「我原本認真想過,要在六十歲生日那晚,在派對上宣布『明天起把社長之職交給下任人選』,好讓大家嚇一跳。但現在還剩一年多時間,我卻冒出了奇怪的欲望。我告訴阿羅拉,自己還想再當五到十年的社長。」股東大會上,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如此說道。 孫:阿羅拉是最大受害者 然而,股東大會前一晚,軟銀卻宣布「阿羅拉辭去副社長一職」。阿羅拉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感謝孫的支持,今後也會以軟銀顧問的身分,繼續協助(孫),謝謝各位。」說完,便離開舞台。孫正義也表示:「他(阿羅拉)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我深感抱歉。有很多聲音,說他的薪水太高。」並主動說明,「阿羅拉在Google的薪資就是最高的,他是賭上自己的人生來到軟銀。」 沒人認同又偏離投資理念 二0一四年九月,阿羅拉來到軟銀後,十月馬上促成五件投資案,包括印度的計程車配車服務在內。一五年六月,又就任為排名僅次於孫正義的副社長。孫正義還說,「我一早起床就打給他;晚上睡前也打給他,關係密切到讓人覺得奇怪的地步。」那時有誰想像得到,阿羅拉會辭去副社長一職,放棄接班? 其實,除孫正義外,幾乎沒人認同阿羅拉接班,至少其他七名董事,看不出有慰留他的打算。「阿羅拉的根本思惟是『投資必須先確定能獲利』,這種路線和『很不擅長確定獲利與否』的孫社長,不就矛盾了嗎?」常為小股東出頭的部落客山口三尊,在股東大會上質問孫正義。 阿羅拉說:「對於能在六周內弄到一百八十億美元(近兩兆日圓)現金,我甚感自豪。」但孫正義卻略帶自嘲地說,「我很不擅長像阿羅拉講的那樣拋售(持股)。」在六月上旬被賣掉的阿里巴巴股份是二000年起投資的,孫正義還曾自豪地表示,從未賣掉過;預計要出售的GungHo持股,是九九年的投資,招牌遊戲龍族拼圖已退燒,股價也大幅下滑。 至於「Supercell」的持股,是軟銀在一三年十月的投資,後來還追加出資,握有七成多的股份。若全數出售,加上已配的股息,共計可取得八八00億日圓,IRR(內部投資報酬率)年率高達九三%。然而,當初孫正義曾明確表示「希望長期支援該公司成長」,因此就算阿羅拉基於「目前正值業績良好之時,先賣掉才明智」,而決定拋售一事是對的,對孫正義來說,也可能有難以割捨的情感在。 雖然孫正義說,「阿羅拉為軟銀引進專業的投資手法」,但這近兩兆日圓的現金之所以能獲利了結,也是因為當年孫的獨到眼光才投資的。阿羅拉這種純粹看投資效率、半自動地賣掉持股的作法,也可能偏離了孫正義的投資理念。 年薪超高卻端不出績效 去職的另一可能因素是特別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今年初,據信是股東的人向軟銀申訴「阿羅拉的績效與適任性令人質疑,應予以解任」,軟銀因而對阿羅拉展開調查,雖然調查結果是「並無問題」,孫正義也說:「我全面信任阿羅拉。」但隔天阿羅拉就宣布辭職,外界不免有諸多揣測。 直到大會結束,孫正義都沒有公開特別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書,真相不得而知,而因為「自己的任性」失去接班人選這件事,也窄化了他尋覓人才的管道。 |
移動世界規則制定者ARM將更換新東家。
7月18日,軟銀(SoftBank)宣布,以243億英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8.872元)收購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 Holdings ,收購價較上周五的收盤價11.89英鎊高出約43%。
7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聯系上負責ARM中國公關業務的相關人士,其表示正在等待ARM總部消息。
多位半導體專家告訴記者,對於軟銀而言,這是一筆富有遠見的財務投資,瞄準的是未來5年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
移動架構霸主
ARM是總部位於英國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截至目前,ARM向全球250多家公司出售了800多個處理器許可證,ARM架構在95%的智能手機、80%的數碼相機以及35% 的所有電子設備中得到應用,總共銷售了超過 200 億個基於ARM架構的芯片。
財報顯示,ARM近年來財務保持穩定增長。ARM在2013年~2015年分別實現營收7.14億、7.95億、9.68億英鎊;凈利潤分別為1.53億、3.09億、4.06億英鎊。
中信證券並購業務高級副總裁陳紀正對記者表示:“從財務的角度來講,英日匯率目前處於歷史最低點,43%的收購溢價並不貴,而且鎖定了英鎊匯率超低的時點。從戰略上來講,因為ARM在智能手機芯片設計領域的龍頭地位,能夠進一步使得軟銀收購配置鏈條更加完整,將手機和TMT行業的缺口補足。”
如果說X86架構統治了PC世界,ARM架構則統治了移動終端。“無論是蘋果、高通、三星、華為,手機芯片都是基於ARM架構,隨著ARM的發展而發展。”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ARM和下遊芯片商發展了一套共生發展的生態關系,其商業模式主要涉及處理器架構相關的設計和許可,而非生產和銷售實際的半導體芯片,通過向體系內的芯片商收取許可費,以及收取基於每塊芯片的版稅盈利。因為構建了強大的ARM生態體系,其他技術架構很難挑戰到ARM架構在移動端的影響力。
英國宣布退歐以後,英鎊對日元已經跌去30%,英國公司體現出收購價值。
韓國投資夥伴合夥人王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有點像當初盧布突然貶值,蘋果手機和其它硬通貨價格來不及調整的情況類似。英鎊匯率的下跌會使得ARM賬面(美元結算,英鎊計算)的收入大幅上漲,而開支(英鎊結算)會顯著下跌。”
有分析人士認為,看準ARM的更大潛力,可能是軟銀發起收購的出發點。
業內普遍認為,聯網設備智能數量將是現在的十倍以上,ARM架構繼續拓展的空間較大,而軟銀正是看中了ARM對移動世界的影響和繼續拓展潛力。
“軟銀作為一家電信運營商,此前的收購多數集中於互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如此大規模投資國外的半導體公司是第一次。”Gartner研究總監盛陵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物聯網雄心
根據Dealogic Data統計,軟銀過去10年在全球範圍參與了140多項收購,總金額高達820億美元。比較知名的投資案例是入股阿里巴巴,2006年,軟銀斥資150億英鎊收購電信運營商沃達豐日本公司,2013年收購美國第四大運營商Sprint。
ARM主要競爭對手包括英特爾。PC時代的霸主英特爾,也曾試圖在移動領域建立起基於英特爾架構的芯片王國,但因為決策的失誤和ARM生態體系的強大而難以突破,不得不放棄部分移動業務,今年5月,英特爾公司書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將取消Broxton系列處理器產品以及SOFIA系列部分產品。
ARM的商業模式征服了移動世界,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平平,總市值並不高。以至於有分析人士認為,ARM很有可能成為蘋果、英特爾等科技公司的收購對象。對於軟銀可能和ARM達成的收購,王艷輝向記者表示,交易對雙方有利,軟銀看中ARM在物聯網領域的拓展空間,而對於ARM而言“軟銀的出價夠高”。
盛陵海認為,ARM的成功在於開放精神,“聯手三星、蘋果、高通、臺積電等一起做生態圈,分享ARM自己的IP。合作夥伴也認為使用ARM的架構成本較低,因為開放而容易更改設計。”但ARM的發展也面臨瓶頸,雖然ARM占有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絕對份額,但它的營收只有幾十億美元,而且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在增長較快的服務器領域,ARM並沒有掌控局面。
相對於其他競爭方收購,由此前沒有大規模布局半導體產業的軟銀對其進行收購,或許是對半導體產業、終端產業震動最小的一種方式。
然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從未掩飾自己對物聯網的興趣。他在解釋這筆收購的時候表示,隨著軟銀積極尋找物聯網的機遇,ARM會成為軟銀絕佳的戰略資產補充和未來增長戰略的核心,這是軟銀所進行最為重要的投資之一。孫正義對機器人同樣癡迷,去年,軟銀的陪伴機器人Pepper已經上市發售,這一產品來自於過去幾年收購的數家機器人公司。
雖然243億英鎊收購ARM的成本不菲,但如果考慮到未來物聯網的市場規模以及ARM的先發優勢,這筆交易會在未來帶來巨大的回報。第三方咨詢機構IDC預計,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從目前的6000多億美元增長到1.7萬億美元。交易宣布之後,軟銀股價也沒有出現大幅波動,收盤基本持平。看起來,投資者對這筆交易並不過分擔憂。
英國芯片設計商ARM發布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ARM第二季度營收達到2.676億英鎊(約合3.876億美元),同比增長9%;稅前利潤為1.301億英鎊(約合1.71億美元),同比增長5%,每股利潤同比上升18%。
ARM首席執行官西蒙·希格斯(Simon Segars)稱:“受市場份額增長和ARM最新技術普及率提高推動,版稅收入增長繼續跑贏整體行業。從傳感器到衛星到超級電腦,更多的終端客戶都選擇ARM技術,我們預計這種突出表現還將持續。”
希格斯還表示,ARM正在對支持合作夥伴線路圖的產品進行投資,因為他們正在開發類似於5G網絡、無人駕駛汽車和物聯網設備等下一代技術。公司最近 收購的 Apical,將增強公司在快速增長的虛擬計算領域的經驗,因為虛擬計算將使智能制造、增強現實、無人駕駛汽車和先進的機器人等技術成為可能。
7月中旬,軟銀(SoftBank)宣布,以243億英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8.872元)收購ARM。ARM是總部位於英國的半導體知識產權 (IP)提供商,截至目前,ARM向全球250多家公司出售了800多個處理器許可證,ARM架構在95%的智能手機、80%的數碼相機以及35% 的所有電子設備中得到應用,總共銷售了超過200億個基於ARM架構的芯片。
財報顯示,ARM近年來財務保持穩定增長。ARM在2013年~2015年分別實現營收7.14億、7.95億、9.68億英鎊;凈利潤分別為1.53億、3.09億、4.06億英鎊。
有半導體專家表示,對於軟銀而言,這是一筆富有遠見的財務投資,瞄準的是未來5年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
| ||||||
孫正義拿出公司市值一半,重金迎娶英商安謀,震驚全球。 他在記者會上自信表示「物聯網時代已開始」,但財務狀況仍讓外界為他捏把冷汗。 日本電信巨擘軟體銀行(SoftBank)豪砸兩百四十三億英鎊、約台幣一兆元,購併英商、全球處理器矽智財龍頭 ── 安謀(ARM),消息震驚世界。這場交易刷新歐洲科技史上最大的購併案,亦是軟銀歷年來最大筆購併,但軟銀創辦人孫正義下的卻是一著險棋。 軟銀目前市值約六•五兆日圓、約台幣二兆元,購併卻耗資約台幣一兆元;一出手就等同半數以上的市值,讓軟銀的財務槓桿及購併效益備受關注。 雖然高瞻遠矚布局物聯網(IoT),也被解讀為物聯網「商業應用與智財軟體兩端的完美結合」,但畢竟短期效益難尋,投資人難掩疑慮。軟銀十八日宣布購併安謀,隔日股價一開盤即狂湧賣壓,盤中重挫逾一○%,摜破六千日圓大關價位。 近期以來,孫正義出脫阿里巴巴、GungHo持股、將Supercell售予騰訊,市場認為他「瘋狂套現兩百億美元」、是為「下一個瘋狂想法」做準備,而這天,他果真用一兆元台幣,賭一個軟銀的未來。「這只是一個開始,這是一個前進的機會。」孫正義在倫敦召開記者會強調,「物聯網時代已經開始,這是一個重大時刻,這是我對未來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賭注!」 財務狀況惹議 負債居高不下 又溢價購併七月十八日倫敦的記者會上,孫正義身著黑西裝白襯衫、繫紫色領帶,全程站在台上親自簡報,手勢不斷、情緒激昂。「我非常興奮能宣布這項聲明!」孫正義強調,「安謀是我過去十年來非常欽佩的公司。我希望我們的知識與資源,可以為雙方帶來更多未來,我們的合作深具潛力。」「下一個重大變革在物聯網領域,這是一個典範轉移的重要時刻,這個時間點,就是物聯網的開始。」孫正義說。 確實,軟銀不惜溢價四三%重金迎娶安謀,凸顯進軍物聯網的野心,但即便孫正義一向靠創新與購併壯大事業版圖,公司此時的財務狀況仍讓人感到憂心。 截至今年三月底,軟銀帳上現金約二•五七兆日圓,雖然大量出售轉投資持股後套現近兩兆日圓,但公司目前流動負債總計達五•二兆日圓,長期負債更達十二兆日圓。若觀察現金流量,軟銀一五年度(至一六年三月底)的營業活動現金流約九千四百億日圓,較去年同期減少兩千億日圓之多。 軟銀日前積極售股套現,分析師原先認為,軟銀會利用日前到手的資金減債或實施庫藏股,但如今大舉購併安謀,勢必得擴大舉債。儘管這項交易或許有助公司長線布局,孫正義也不斷強調,「我們有相當強勁的現金流」、「我相信軟銀的財務非常安全!」但公司負債居高不下事實仍在。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經理林建宏就說,此交易案對軟銀財務是一大賭注,因為軟銀的花費占資產比重太高,再加上安謀本身是一個開放性系統,因此,單純使用安謀的IP跟「軟銀是否必須擁有安謀」是兩回事,短期內,這個購併未必會對軟銀帶來很大幫助,綜效也很難在短期看出。 三大困境未解 難傳承 缺戰隊 沒金雞母野村證券首席信貸分析師Toshihiro Uomoto也表示,軟銀以四三%的溢價購併安謀,市場認為出價過高,軟銀必須向投資者展現此收購交易的價值高於溢價。更有分析師直言,「除非投資人能看到獲利成長,才能合理反映高溢價購併。 更何況,軟銀目前還得想辦法振作Sprint。」論及虧損連年的子公司Sprint,就必須提及軟銀目前被指摘的營運三大困境,包括:接班問題、沒有能開拓投資領域的實戰部隊、沒有能提升業績的子公司。 六月間,孫正義原先欽定的接班人阿羅拉(Nikesh Arora)意外離職,日本媒體即指出,在軟銀副社長笠井身故且阿羅拉離職後,「能輔佐孫正義的接班人都已相繼離開」。阿羅拉的離職更直接衝擊軟銀的對外投資策略。 當年,來自谷歌的阿羅拉為回報孫正義的賞識,也積極從谷歌及外資投資銀行挖角了數十名外國人,組成所謂的「阿羅拉小組」,其任務,就是支援軟銀的各項投資計畫及海外拓展。 然而,孫正義今年卻意外宣布暫不退休,將繼續執掌軟銀五至十年:「現在我依然覺得自己有些年輕,還有繼續工作的能量。」為此,阿羅拉辭去總裁職務,並表示尊重孫正義繼續掌舵軟銀的決定,他強調自己「是時候離開了。」而緊接而來的,就是阿羅拉小組的解散。 除後繼無人外,在今年大舉售股套利後,軟銀已沒有像Supercell及GungHo這樣能穩定貢獻獲利的子公司,相反的,卻還抱著美國電信公司Sprint這個獲利包袱 ── Sprint已經連續七年虧損,未來六年須償還的債務,恐達五兆日圓之多。 從軟銀的資產投資組合觀之,專家曾言,除阿羅拉日前經手的案件之外,市場很難期待軟銀的成長機會,這也是軟銀股價自二○一三年十二月逾九千日圓高點,一路回跌的主因。根據日本媒體報導,不少股市行家早已給予軟銀「不會成長的公司」的評價。 分析師認為,孫正義手中的兩兆日圓現金是重啟軟銀的試金石,孫正義在記者會上亦欣喜表示,「我手上終於有錢可以投資了!」但軟銀歷年購併案並非全無敗績,Sprint就被視為最大滑鐵盧:二○一三年軟銀以二二○億美元收購Sprint八成股權,卻連年苦吞虧損,財報顯示,軟銀收購Sprint至今,總負債已飆升逾三倍。 想創造歷史? 若賭錯 將陷前所未有困局另外,○六年購併營運不佳的日本Vodafone,亦曾遭到公司內外強烈質疑,市場認為Vodafone是一艘快沉的船,購併Vodafone更導致軟銀背上了約二•五兆日圓的有息負債。 但孫正義曾信心滿滿地對此表示,「每次當負債正要減少的時候,又會增加新的負債,但我就是有能成功還款的自信。」孫正義的信心其來有自。一九八一年,二十四歲的孫正義創立了軟銀,他當年站在裝橘子的木箱上,向僅有的兩位兼差員工宣示:「我要利用電腦,靠電腦的力量引爆數位資訊革命!三十年後我的企業規模要以兆日圓計算!」結果一周後,兩位員工都離職了。 但三十五年後的今天,軟銀市值達六•五兆日圓,達成他當初的夢想,孫正義甚至有了更新的期許,「我想創造歷史!」從對公司有「三十年願景」,到後來,孫正義已開始要求員工思考「三百年後」的存續與成長計畫。 「我想做的、和我應該做的事,連百分之一都還沒完成。我認為,我才站在起跑線上而已。」孫正義說。 接受外媒採訪時,孫正義自承「我心裡總有大的想法,它每隔兩到三年就會跳出來。」專家也分析,大約每五到七年為一個週期,孫正義就會展開一場承擔巨大風險的賭注。 只是,此次購併安謀,他是用近乎公司市值一半的上兆元台幣,來賭一個專家眼中五至十年後才會發酵的物聯網商機。此著險棋若未帶領軟銀新生,恐將導致孫正義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動作頻頻,軟銀2015年以來對外投資及處分資產動作 2015 1月 投資中國滴滴計程車配車網站:6億美金6月 投資韓國Coupang線上電商:10億美金8月 投資印度OYO旅館預約網站:1億美金 2016 3月 投資美國威廉•莫理斯奮進娛樂公司WME IMG:2.5億美金。 6月1日 賣阿里巴巴5%的股份,持股下降為27%,近9000億日圓現金入賬。 6月6日 售Gungho,持股從25.3%變成2.3%,回收730億日圓現金。 6月21日 宣布要在今年8月前supercell賣掉72%的全股份給訊騰,總價約7700億日圓。 7月18日 以日本購併史上最高金額,243億英鎊併英商晶片大廠安謀。 撰文 / 鍾張涵 |
英國芯片設計商ARM的超過95%的股東周二同意接受軟銀的收購要約,標誌著這家公司此後將失去獨立地位。
另外,軟銀為了贏得英國政府的支持,軟銀CEO孫正義曾經在該交易宣布前專程拜會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May)。軟銀CEO孫正義表示, “這是我們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收購,軟銀集團正在捕捉物聯網帶來的每一個機遇,ARM則非常符合軟銀的這一戰略,期待ARM成為軟銀物聯網戰略前進的重要支 柱。”
此前,7月18日,據軟銀官網消息,提議以243億英鎊(約合314億美元)收購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 Holdings ,收購價較上周五的收盤價11.89英鎊高出約43%。軟銀計劃未來5年至少增加ARM英國員工人數一倍,並增加英國以外的員工人數。軟銀計劃把ARM總部留在英國劍橋,將保留ARM的高階管理團隊。
12月3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軟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周五(12月2日)在新德里的一次活動上表示,之前和沙特政府聯合宣布的1000億美元科技基金,已經接近於完成資金募集。在參加這次活動之前,他正在沙特活動。
“我正在和一些投資者進行洽商,我想我們已經獲得了超額認購。”孫正義說,除此以外並未透露更多細節。
今年10月,軟銀和沙特的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宣布共同組建科技基金,其中軟銀將出資250億美元,沙特則承諾投入450億美元。雙方一直在為剩下的300億美元缺口尋找投資人。孫正義曾說,“該基金原則上會對數億美元以上的項目進行投資。軟銀將會遠離危險。”
孫正義周五說,隨著資金的到位,他將開始為基金尋找投資標的。他還表示,“印度擁有大量的投資機會。這里人口眾多,許多人都會說英語,許多新技術誕生在這里。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的興奮點,我對在這里投資十分感興趣。”
在孫正義看來,過去的兩年間,軟銀已經在印度投資了20億美元,投資對象包括打車應用Ola、電子商務網站Snapdeal和食品雜貨遞送服務商Grofers等。對於這些投資,軟銀近期在財報中計入了5.6億美元的投資虧損。
據悉,2014年,軟銀對Ola投資2.1億美元,對Snapdeal投資6.27億美元,對Housing.com投資9000萬美元(連同其他投資者)。2015年,軟銀又對Grofers投資1.2億美元,對Oyo投資1億美元(連同其他投資者)。
今年早些時候,軟銀宣布以243億英鎊(約合321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孫正義前不久表示,用不了多久,聯網的物聯網設備數量將會達到1萬億。
據福布斯報道,受軟銀計劃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消息拉動,本周軟銀股價累計上漲6.1%,首席執行官孫正義(Masayoshi Son)個人財富也因此猛增20億美元至197億美元, 取代日本零售業億萬富豪柳井正(Tadashi Yanai)成為日本首富。而在過去兩年,柳井正一直是日本首富。
孫正義周二在和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進行了45分鐘的閉門會談後表示,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創造5萬個新工作崗位。
孫正義以他在科技和電信領域的大手筆投資而為人所知。2013年,孫正義斥資220億美元收購美國移動運營商Sprint Nextel。他還曾有意收購移動運營商T-Mobile,後因反壟斷監管壓力放棄。孫正義還在2013年時斥資逾1億美元在加利福尼亞州購得一處豪宅。
軟銀在全球的其他主要投資包括阿里巴巴、英國移動芯片設計公司ARM和芬蘭遊戲開發公司Supercell。
2000年2月時,孫正義曾短暫成為全球首富,他的個人財富飆升到了760億美元。當時,軟銀持有包括雅虎、E-Trade在內的美國公司大量股份。
http://www.xcf.cn/ttxg/201612/t20161207_778273.htm
凤凰财经讯(驻华盛顿特约撰稿人吴迭)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周二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纽约会面,他答应特朗普投资美国500亿美元并给美国创造5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孙正义与特朗普周二在特朗普大厦前接受媒体采访
孙正义周二到纽约的特朗普大厦与特朗普会面,两人会面时间仅45分钟,会后,孙正义表示,他“非常”喜欢特朗普。在这短短的45分钟的会面里,他答应特朗普将对美国进行巨额投资,虽然他并未就具体的投资细节进行回应,但500亿美元的大数额依然震动了美国媒体。
事实上,孙正义对美国的投资经验相当丰富,在2013年,软银就斥资22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的80%股权。他此前还计划收购美国的另一家大型移动运营商T-Mobile US,但因为美国监管部门表示反对而暂时作罢。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孙正义的大名同样如雷贯耳。
马云和孙正义
孙正义与马云识于微时。在阿里巴巴尚不为人知之时,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分别在2000年投给阿里巴巴的2000万美元以及在2004年投资的6000万美元。此投资之后为孙正义获得了近1000倍的获利,也促成了马云成就了如今阿里巴巴的地位。
今年6月1日到3日,软银集团连续三天发布公告,称将出售阿里的股票以筹资资金。在抛售之后,软银仍将保持阿里巴巴最大股东的身份,但股份将从32%降至28%。
今年10月,软银表示,该公司携手沙特阿拉伯的公共投资基金成立一只新基金,在未来五年内向全球科技产业投入最多1000亿美元资金,来寻找将在未来变得有影响力的公司。对此,孙正义许下宏愿:“我的目标是成为科技产业的‘股神’沃伦·巴菲特。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科技产业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此次对于特朗普500亿美元的承诺或许正是他宏伟计划中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