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麽窮?韓媒曝朝鮮外交官國外生活:申請低保沒錢體檢

據韓聯社19日報道,韓國政府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日前投奔韓國的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於7月中旬親自向韓國政府表明歸順意願,並於7月下旬從英國直飛韓國。

據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太永浩子女中有一人沒有同家人一起赴韓,而是留在了第三國。太永浩入境後,韓國政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其歸順保密。韓國政府一位高官表示,政府內部知道太永浩歸順的人很少。太永浩及家人根據韓國政府周密的“歸順作戰”迅速抵達韓國。有觀點認為,太永浩未經由第三國,能從英國直接飛赴韓國,是因為英國政府積極提供了配合。

 圖為朝鮮駐英國大使館公使太永浩

據熟悉朝鮮內情的消息人士19日透露,朝鮮外交官在派駐國普遍陷入經濟困難,駐歐洲某國的朝鮮使領館人員甚至申請低保,在駐在國參加醫保接受免費醫療服務。

該消息人士稱,駐美洲的朝鮮外交官還請求僑民社團提供流感疫苗接種、牙科治療等服務,並接受醫藥品援助,駐東南亞和非洲的外交官即使感染瘧疾、登革熱等也無法接受像樣的治療,還有人因健康惡化回國。

報道分析認為,平壤當局陷入財政困境,減少了對駐外外交官的補貼。特別是年初進行第四次核試驗並發射遠程導彈招致 國際社會史無前例的強力制裁,可能導致朝鮮外交官的生活狀況每況愈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64

晨悅生活 | 飛機上開手機要罰5萬!為什麽國外飛機上可以用?

近日,中國民航局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明確14種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幹擾行為,包括在航空器內使用手機、吸煙、搶占座位等,情節特別嚴重的罰款金額可增加到5萬元以內。

與此前網上傳聞“國內航班或將放開手機使用”的消息不同,意見稿中明確禁止在航空器內使用手機,這也引發了不少人對意見稿的激烈討論。

這主要是因為,從全球的情況來看,飛機上使用手機禁令的放開是大勢所趨,目前包括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地已經逐步放開了限制,只要將手機調到飛行模式即可。

美國FAA在2013年放松了對機上使用電子設備的規定,乘客在飛機飛行全程中可以在飛行模式下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電子設備,不受飛行高度的限制。

隨後,歐洲航空安全局在2014年也做出決定,為飛行期間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放行。不過,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取決於航空公司。

那麽,為什麽中國對飛機上使用手機的禁令如此嚴格呢?

事實上,一直以來,中國民航局對飛行安全的管控相比國外都更加嚴格,具體到禁止飛機上開手機這件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擔心老型號的飛機因為元器件的緣故,手機頻段可能對飛機造成一定幹擾;二是國內山寨手機的無線電質量不可控,無法穩定保持在飛行模式上。

此外,一旦放開在航班上使用手機,要求全程開啟飛行模式,但很難保證所有旅客都會遵守要求,將手機調整到飛行模式。

關於飛行安全跟開不開手機到底有多大的關系,感興趣的可以看看下面這位80後機長孫小星的原創漫畫,並在留言區說出你的看法,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或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19

129名電信詐騙犯被從國外帶回國內 含臺灣78人

據新華社7日報道,公安部消息,近日,129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大陸51人、臺灣78人)乘坐中國民航包機被公安機關從亞美尼亞 帶回,涉及中國大陸10多個省份的一批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成功告破。這是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取得的又一重大戰果。

今年以來,亞美尼亞執法部門發現大批中國大陸和臺灣人員入境,以高價租住當地民宅,並對租住民宅窗戶進行密閉,對墻面進行隔音處理,涉嫌從事 違法犯罪活動,亞美尼亞執法部門將此情況通報中國警方。

今年8月20日,亞美尼亞執法部門對已掌握的6處窩點進行突擊檢查,查獲51名大陸犯罪嫌疑人、 78名臺灣犯罪嫌疑人,以及大量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作案工具,成功打掉一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

8月26日,公安部派出工作組赴亞美尼亞開展工 作。經查,該團夥在亞美尼亞設立多個詐騙窩點,向廣東、遼寧、河北、河南、青海、山東、吉林、陜西、浙江、福建、湖北、江蘇、江西等13省居民撥打電話, 冒充大陸公檢法機關大肆實施詐騙,已初步核實50余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被騙金額700余萬元。

由於受害人是大陸民眾,且此案是團夥作案,為便於整案偵辦、追繳贓款,依法懲處犯罪,切實維護受害人合法權益,129名犯罪嫌疑人被全部帶回中國大陸依法處理,公安部指派廣東省公安機關負責案件偵辦。大陸公安機關已通過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渠道將有關情況通報臺方。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害,必須依法嚴厲打 擊。公安機關將持續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采取高壓嚴打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27

國外風靡的自助洗衣房來華搶生意 挑戰國人生活習慣

美國聯合洗衣設備公司(Alliance Laundry Systems)的全球國際部總裁 Rick Pyle日前專程從美國飛抵中國,為的是參加公司旗下的子公司速比坤(speed queen)自助洗衣新店的開業典禮。

2014年年底,速比坤正式進入中國。“至今,我們已在中國開出了20家門店,不過絕大多數設在上海。”Rick Pyle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所以,如果你正巧住在或路過上海的閔行的名都路、蓮花南路或者靜安的陜西北路、長寧的天山路附近,看到一家裝修顏色以紅色為主,面積在數十至一百平方米不等,里面有著數臺巨大的滾筒洗衣機和專業烘幹機在工作的店鋪時,那麽便是了。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自助式洗衣房有些新奇,但又不怎麽陌生。在那些熱門的美劇,比如《老友記》、《生活大爆炸》里,主角們會抱著大堆的衣服去街區附近的自助洗衣房,“今天是我的洗衣日。”

自助洗衣房在歐美極為普及。在美國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沒有正式立法的禁令,叫做“曬衣繩禁令”。這並不是聯邦政府或州政府的禁令,而是由各種單位頒布的禁止戶外晾衣服的禁令。這些單位包括社區管理委員會、屋主協會、城鎮規劃機構、小鎮政府、大學校舍、醫院、養老院等。“曬衣繩禁令”最早從城市開始,後來擴展到鄉間。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成自然,即使搬到沒有禁令的地方,也不去戶外晾曬衣服。

即使近些年為了節能和環保一些民眾發起維護“晾衣權”活動,美國一些州還通過立法否決“曬衣繩禁令”,但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在美國已經還有30萬個社區、6000萬人口被禁止戶外晾曬衣服。

那麽,為什麽大多數享有“晾衣權”的居民不在戶外晾衣服?據說,一是因為習慣,二是觀念,三是輿論。《紐約時報》曾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一些美國人認為戶外晾曬衣服是“房車區”特有的一景,即低收入的活動房屋區晾衣服的方式,因此有人擔心鄰居晾衣服會拉低周圍人家的房價。還有人說鄰居戶外晾衣服煞風景,希望從自己窗戶往外看到的是綠樹飛鳥,而不是別人的衣物。於是人們就幹脆使用烘幹機,不去煞鄰居的風景了。

“美國、歐洲、南美自助洗衣房已經很普及了,甚至在亞洲的日本、臺灣,早在幾十年前也開流行。”Rick Pyle認為未來在中國,這些的生活方式也會被逐漸接受。

在速比坤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李柏青看來,大型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節奏快,家庭中的成年人工作繁忙,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自己洗衣,而自助式的洗衣服房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他向記者展示了洗衣的流程,半小時自動洗衣,半小時烘幹,一個小時以後就可以拿到煥然一新的衣物。“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因為雨季,無法晾曬,但如果用自助洗衣然後烘幹,就不必考慮天氣了。”此外,速比坤考慮到中國人的習慣,不同於歐美的全自助,中國的每家洗衣店里還是會配備一些相關的工作人員幫助人們操作洗衣機使用。或者,如果你實在趕不及時間,也只需將需要清洗的衣物交給店鋪里的工作人員,下班後你可以去店里取回幹凈的衣服,不用支付多余的用費。

湖南人姜懿恒2014年從美國畢業回國後在上海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大約在今年年初,他發現他租住的小區附近開了一家速比坤自助洗衣店。“和我在美國念書時經常去的那家洗衣房很像。只是這一家是嶄新的。”他算過一筆賬,按照速比坤的目前標價,20元可以洗10公斤的衣服,30元則是14公斤,加上烘幹的錢,平均算下來一件衣服2塊錢左右。新店開業,為了吸納會員招攬生意,洗衣店里還有充值滿就送的活動,“總之,算下來更加便宜。我會把毛衣、牛仔褲、衛衣等等一周集中起來洗一次。”但姜懿恒說,在老家的母親卻並不接受,“我媽總是念叨我說在外面洗不幹凈,她說晾幹衣服還是要太陽照射才行。其實,她不懂,公共洗衣機有消毒設置的。”

想要使姜懿恒母親這樣的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顯然是件很難的事情,培育這樣的消費市場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速比坤不是第一家在中國開設自助洗衣店的公司。”李柏青告訴記者,早在20年前,就有這樣的業務在中國市場展開,“但在那個時候,這樣的概念是超前的,所以他們失敗了。”不過,李柏青認為,隨著中國年輕人的成長,目前的市場已經具備這樣的條件。諸如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許更能接受這樣的生活方式。這就是速比坤選擇為何首先落戶上海的原因。“我們的調查發現,目前我們一萬多的會員覆蓋了各種年齡層。年紀大的上海阿姨也有很多,她們會把家中的床單、被套等拿過來洗。”他強調,“我們的價格是傳統洗衣店的三分之一。”低價優勢讓李柏青有信心拓展中國市場。而之所以可以制定出低價是因為自助洗衣店里使用的是機器來自於速比坤公司,實際上這個品牌一開始是商業洗衣機品牌,“我們的一臺機器可以用上25年。”這足以讓他們壓低價格。

而從更加長遠的商業計劃來看,速比坤的母公司美國聯合洗衣設備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商用洗衣設備制造商,專業生產和銷售商用及工業用的洗衣機和烘幹機,旗下的品牌有:速比坤(speed queen)、協達士(huebsch)、 優美(unimac)等6個。“alliance 在全球自助洗衣市場具有很高的聲望,全球的自助洗衣店里有70%的洗衣機是我們生產的。”RickPyle告訴記者。

換而言之,如今這家生產制造商不再只滿足於只做制造商,而是想要在它的業務版圖上再添上零售一塊兒的業務。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消費大國,潛在商用洗衣市場不可估量。

速比坤在中國的計劃是在2016年里開到30家門店,在未來十年開出1500家的門店。李柏青並未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但顯然,現在想要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開設商業店鋪不得不考慮昂貴的租金。“雖然我們目前的洗衣店全部是直營的,但未來會我們考慮開放加盟。”李柏青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38

外管局:8月中國外匯市場總計成交11.84萬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8月中國外匯市場交易概況數據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8月,中國外匯市場(不含外幣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1.84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78萬億美元)。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1.87萬億元人民幣(等值2812億美元),銀行間市場成交9.97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50萬億美元);即期市場累計成交4.92萬億元人民幣(等值7402億美元),衍生品市場累計成交6.92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04萬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77

高端裝備國產化率突破90% 泉州石化打破國外壟斷

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拓展新興產業增長空間,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提高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央企是關鍵力量。

9月27日,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題采訪活動走進了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建成投產的重點項目,中化泉州石化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致力於生產高品質油,高端裝備國產化率已超過90%,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推進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業務,推動了高端能源裝備和煉化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高品質油助力“走出去”

石油是產能過剩的行業之一,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部署了七大任務,即努力化解過剩產能,統籌優化產業布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安全綠色發展,健全完善創新體系,推動企業兼並重組,加強國際產能合作。

目前石化產業的產能過剩主要存在於落後產能,而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產業結構急需調整。據介紹,中化泉州石化生產的油品已經全部達到國五標準,並打入歐洲、澳大利亞等質量要求最為嚴格的地區,化工產品也受到國內用戶的廣泛好評。

泉州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化泉州石化借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發揮能源領域國家隊和外貿行業老兵的優勢,通過開展原油進口和成品油出口業務,塑造中化集團煉油國際化形象,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轉型。

張強表示,中化泉州石化自投產之日起,就沒有局限於國內市場,開拓了成品油來料加工出口渠道。成品油出口不但打開了中化泉州石化國際化的大門,讓國外了解和認可中國制造的高品質產品,同時實現了中化泉州石化產品優質優價,顯著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張強認為,中化泉州石化來料加工出口資質申請僅用了一年,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化泉州石化產品質量達到歐五標準,為國家經濟建設所急需,二是趕上了國家鼓勵成品油出口的機遇。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中化泉州石化進口原油超過700萬噸,原油輸出地全部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同期,中化泉州石化累計出口成品油占煉廠生產成品油總量的三分之二,出口國家主要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荷蘭等國家,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占比在70%以上。

據介紹,未來中化泉州石化將持續跟蹤分析國際市場對成品油品質指標及需求情況,推進多種規格汽油生產、出口,以滿足澳洲、美國、日本、泰國、菲律賓和中東地區的市場需求。同時,積極與外商對接石腦油、航煤的出口指標,爭取早日實現石腦油、航煤出口。

高端裝備國產化率超過90%

中化泉州石化總經理張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化泉州石化高端裝備國產化率超過90%,在實現企業自身轉型升級過程中,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端能源裝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國產化進程。

渣油加氫4M150新氫壓縮機是中化泉州石化的關鍵裝備。此前國內新建千萬噸級煉油廠此級別的壓縮機均從國外引進。煉化行業與裝備制造行業是共生關系,如果國產裝備不能做強做大,最終必然掣肘我國煉化產業。

中化泉州石化經過反複調研、詳細論證,決定與國內石化裝備龍頭企業沈鼓集團聯合攻關,立項生產國內首臺4M150新氫壓縮機。最終填補了國內空白,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設備運行良好。

渣油加氫裝置壓縮機配套的大型增安型同步電機,是該裝置的核心設備。中化泉州石化研發成功了TAW8600-18/3250WTHF1增安型無刷勵磁同步電動機,該電機填補了我國國產化大型壓縮機組用大功率增安型無刷勵磁同步電動機的空白,也為我國大型防爆電機的設計制造與國際化接軌奠定基礎。

類似的國產化案例還有很多。例如,用於焦化除焦的高壓水泵,蠟油加氫裂化裝置中的高壓螺紋鎖緊環換熱器等過去依賴進口的高端裝備,均在中化泉州石化建設和生產過程中,通過聯合開發,實現了國產裝備零的突破。

泉州石化項目總體設計專家、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SEI)原副總工程師王玉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跨國公司長期壟斷著高端石化裝備市場,產品價格奇高、交貨期長,國內煉化企業有苦難言。隨著我國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的進步,國內企業技術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中化集團發揮央企國家隊作用,在與裝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中提升了自身的工藝水平,有力地推動了高端裝備國產化的進程,支援了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並終將獲得裝備國產化的反哺。

據介紹,中化泉州石化計劃利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具有3000萬噸/年煉油、2000萬噸/年乙烯,200萬噸/年芳烴規模的世界級石化基地。

清潔生產 保地方碧水藍天

記者在中化泉州石化廠區采訪的時候,看到這里綠草如茵,池塘里野鴨在嬉戲,不時看到白鷺振翅飛翔。如此清潔的環境與人們對煉化廠“高汙染”的印象不相符。

中化泉州石化副總經理杜永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化泉州石化非常註重清潔生產,通過采用環保型全加氫總工藝流程,對全廠進行聯合化、露天化設計,所有工藝裝置、儲運系統、公用工程核心控制系統采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並具有成熟使用經驗的分散型控制系統(DCS)進行集中控制,實現管控一體化,為項目安全環保發展提供硬件支撐。

據介紹,中化泉州石化在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環保風險防控、技術改造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工藝裝置加熱爐以自產的脫硫燃料氣及少量燃料油為燃料,從根本上減少了SO2和顆粒物的排放。加熱爐采用低氮燃燒器,使排放煙氣中的汙染物濃度符合《工業窯爐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二級限值的要求。

廠區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汙水處理前後的對比情況。在廢水處理方面,按“清汙分流、雨汙分流、汙汙分流、分質處理”的原則設置全廠排水系統,對各裝置、設施產生的汙水進行分類處理、分級控制,全廠汙水處理設計規模800m³/h,分含鹽汙水和含油汙水兩個系列。由於工藝流程完整合理,整個汙水處理場自開工投用後,外排各項指標全面合格,遠低於國家排放標準。

此外,對公眾普遍關註的海洋溢油事件的防控,泉州石化碼頭配備500噸浮油回收船、收油機、圍油欄、吸油氈、溢油分散劑、溢油監視報警裝置等,對海洋溢油事件進行防控、處置。

當年項目建設負責人曾說,建設這麽一個大型煉廠項目必須要對國家和人民負責。就是要在工廠廢氣、廢水、固廢這些方面做極致。不能把任何有害的物質排放出去。確保“氣不上天、油不落地”,保地方碧水藍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355

外管局:9月中國外匯市場總計成交11.69萬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公布了2016年9月中國外匯市場交易概況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9月,中國外匯市場(不含外幣對市場,下同)總計成交11.69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75萬億美元)。其中,銀行對客戶市場成交2.00萬億元人民幣(等值3003億美元),銀行間市場成交9.69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45萬億美元);即期市場累計成交4.98萬億元人民幣(等值7462億美元),衍生品市場累計成交6.71萬億元人民幣(等值1.01萬億美元)。

另外,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日公布2016年9月我國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數據,2016年9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13411億元,支出12028億元,順差1383億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1874億元,支出8936億元,順差2938億元;服務貿易收入1537億元,支出3092億元,逆差1555億元。

按美元計值,2016年9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010億美元,支出1803億美元,順差207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收入1780億美元,支出1339億美元,順差440億美元;服務貿易收入230億美元,支出463億美元,逆差233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40

VC到底好不好做?聽聽國外的知名風投都是怎麽說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8/159495.shtml

VC到底好不好做?聽聽國外的知名風投都是怎麽說的
騰訊創業 騰訊創業

VC到底好不好做?聽聽國外的知名風投都是怎麽說的

本文從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和擔任近十年國外大型品牌基金VC的角度,為你分析到底要不要做VC?怎麽才能做好VC?

本文由騰訊創業(微信ID:qqchuangye)授權i黑馬網發布。

近期一篇《為什麽我不做VC了?》的文章引起了創投圈的熱議。

人民幣基金的“崛起”帶來VC行業爆發式的增長,關於VC能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問題也多了更多的探討。想做好VC到底是social能力重要還是判斷力更重要?到底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做VC?

今天騰訊創業分享的這篇文章將從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和擔任近十年國外大型品牌基金VC的角度,為你分析到底要不要做VC?怎麽才能做好VC?

做不做VC最近成了創投圈一個謎一樣的話題,不聊兩句仿佛不好意思再寫創投圈公眾號了。

其實VC呢,就是一個“工作”。說得高大上一點,是一份“事業”;不高大上一點,是一個養家糊口的方式。畢竟,人總得找點事做嘛。用真格基金“人在塔在”說的一句話來形容就很貼切:“吶,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餓不餓,煮碗面給你吃吧。”

所以,投資經理這份工作可以讓那些金融行業的天之驕子們用“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這樣的理由來寬慰那些熬夜審著郵箱里一堆商業計劃書的自己、到處飛在機場頭疼欲裂的自己、被合夥人否掉力推項目的自己。

還有,做著一份競爭激烈、很可能多年拿不到carry的工作,但始終不放棄兢兢業業聊每一個項目的自己,期待稍稍平複一下內心的小焦慮。

其實,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不論它好,或者不好,它就像大部分職業會面臨的問題一樣,會遇到瓶頸期,會有各種各樣的難堪和困境,也會在初入職場時遭遇不知該如何面對創業者的困境,有時即使準備了一堆問題卻仍無處下手,發現自己沒有項目專業時的無比慚愧。

做VC會有陳悅天老師說的“刀口舔血”的感受,但更多的,還是通過看到自己喜歡項目逐漸長大,自己推薦的公司獲得合夥人首肯,通過投資的力量讓行業效率得到提升而獲得無比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想到這里,看看文章底部孤單的閱讀數,我大概明天會寫一個《為什麽我不做媒體了》?

下面,來盤點下幾篇文章的核心觀點:

在曲凱的文章中給出了以下幾個觀點:

1、投資的目的就是投獨角獸,找鯨魚

如今互聯網發展迅猛,互聯網因素和潛在獨角獸越來越少,年輕VC從業者卻越來越多。整個市場處於交替期,供大於求。

2、VC行業拼的就是人脈和信息

但是新入行的年輕人一清二白,信息嚴重不對稱。在這個行業不僅很難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很難積累優質的人脈。

僅僅第二條就已經讓年輕的VC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更何況現在整體行業的情況很不明朗。就是這個引起整個投資圈熱議的話題,創新工場文化內容領域投資負責人陳悅天也為大家分享了幾點自己對於要不要幹VC的2點看法。

1、優秀的VC要具備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資源對接能力

陳悅天從事VC的四五年是中國VC行業變化最快的幾年,尤其是到2014年之後VC們越來越焦慮。新的投資熱點一個又一個,知名FA創業開新FA公司,大量資金和人才湧入,工具化網站和服務層出不窮,但就是因為整個市場做不出業績,人員的流動還是很大。

因此,在陳悅天看來如果想要繼續做VC就必須具備優秀的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資源對接能力;真正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好這個行業的信息提供者。

2、在國內,技術壁壘和基礎設施十分關鍵

在陳悅天看來,如今創投圈的整體環境確實很糟。如果沒有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更新,沒有超大規模的用戶習慣和場景遷移,是不會出現平臺級的機會讓你抓住所謂的“鯨魚”的。其實這也正如昨天騰訊創業整理的文章一樣,技術壁壘和基礎設施十分關鍵。

那在國外,關於VC又有什麽看法?對於剛入行的年輕VC又有哪些啟發?一起來看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馬克·舒斯特和擔任國外大型品牌基金近十年的VC怎麽說。

VC的角色是“首席心理學家”和“陪練夥伴”

馬克·舒斯特(Mark Suster)是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在1999年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並在2005年將這家總部設在倫敦的公司出售給一家法國上市公司。同年他在帕洛阿爾托創辦了第二家公司,後來出售給Salesforce.com,他自己也成為Salesforce.com的產品管理副總裁。2007年,舒斯特作為普通合夥人進入GRP Partners,開始了他的風險投資家生涯 。

關於VC,這位資深風險投資人有著以下2點獨特的看法。

一、VC首先得是個出色的“首席心理學家”

在多數人看來,VC角色的作用主要集中於對市場、趨勢、技術動態等方面的幫助,但在馬克·舒斯特看來,VC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夠識別人才並且可以說服最優秀的人加入到自己的團隊中來。這也就是馬克·舒斯特經常說的,VC的角色首先是個出色的“首席心理學家”。

我們可以幫助創始團隊處理棘手的戰略問題或棘手的談判,但這些大多是戰術性的。而VC能提供的最大幫助其實是“因材施教”,能夠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合夥人是一個優秀VC必備的素質。

比如,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就非常具備優秀VC的潛質,他和雪莉·桑德伯格之間的小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

雪莉·桑德伯格,從商學院畢業後,進入麥肯錫公司擔任管理顧問。2001年加入Google公司,從2001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間,擔任其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的副總裁,負責Google的廣告及出版產品的網上銷售,也負責產品與圖書搜索的銷售業務。

就在紮克伯格正在尋找COO的時候,在2007年年底Dan Rosensweig舉辦的聖誕派對上遇到了桑德伯格,他認為桑德伯格“完美契合”了自己要找的COO這個角色。於是在2008年1月舉行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討論。2008年3月桑德伯格離開Google後Facebook宣布聘請她擔任首席運營官,並且紮克伯格知道桑德伯格非常擅長運營。事實證明,進到公司後桑德伯格很快就開始試圖找出如何使Facebook盈利,到2010年,Facebook開始盈利。

二、VC的角色更多是“陪練夥伴”

除了“因材施教”,VC的角色更多是“陪練夥伴”。之所以這樣定位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VC一直都處於旁觀者的位置,除了幫助創始人度過困難期,解決遇到的麻煩沖突,VC更可以給公司決策者更多的意見參考。“幾個關鍵人物會直接決定公司的生死,無論這個公司的規模大小”,這是馬克·舒斯特一直在說的VC最核心的作用, 所以作為VC應該盡其所能的去觀察和摸索市場趨勢和行業動態。

談到做VC的真諦,馬克·舒斯特認為真諦就是VC所投資的公司,他們的存在是VC工作的價值。其實做VC就是一門看人的學問,沒有什麽了不起。要說真正寶貴的,其實是和你相關領域的投資團隊。

VC要成為一名教練員,而不是球員

這位在國外大型品牌基金擔任近十年的VC告訴我們,做VC是要成為一名教練員,而不是球員,做VC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角色。

目前有很多前任CEO開始投身到VC領域,但是依舊在用CEO的慣性思維去做VC領域的事情,雖然不會遭到太多的指責。但一個好的VC應該要有教練員的通觀全局的能力,而不是球員的執行能力。

在VC這個領域,最刺激冒險的不是績效而是下一輪的融資,這種情況應該會很多。而且做VC需要處理很多與合作夥伴的關系,在這個高度混合的環境里你需要說服他們一起來做投資工作。而且除了要與合作夥伴共同應對困難,這還是一個很寂寞的工作。如果年輕人真的很喜歡團隊工作的話,那麽VC不是很適合你。

做VC有很多艱難的事情需要處理,但這一領域最迷人的地方除了高薪就是可以和很多優秀的人合作,並且一個VC可以看著項目由想法到落地再到發展壯大的整個過程。

在我看來,世界上最糟糕的是做VC,但最自豪的是也是做VC。

在國內,圍城外的VC想進去,圍城里的VC想出去。

VC 風險投資 矽谷 創投 基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007

學者稱轉基因被妖魔化,國外勢力蓄意詆毀中國轉基因政策

近年來中國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玉米,但卻未見轉基因大豆獲得生產安全證書,進行商業化種植。有學者認為,中國目前處於轉基因產品“能吃不能種”的尷尬局面,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於謠言影響了公眾對轉基因的接受度。

日前,在“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挑戰及政策研討會”上,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胡瑞法稱,轉基因現在被網絡媒體妖魔化,國外勢力通過刻意篡改和歪曲國際權威機構的報告和文件制造了一系列的謠言,讓消費者形成了轉基因“不安全”的印象。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傳播平臺和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聯合舉辦。胡瑞法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和農業技術經濟研究,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科技與生產部主任。曾任世界銀行中國農業科技投資項目顧問、亞洲發展銀行項目顧問、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經濟項目專家、國際水稻研究所經濟項目專家等。

中國轉基因研發的實力

在針對轉基因的眾多質疑中,安全性問題被質疑最多。

胡瑞法表示,他的團隊通過檢索並閱讀SCI(科學引文索引)中有關轉基因農作物安全的全部論文(共9333篇),其中得出食品不安全結論的僅有32篇。而通過對這32篇論文的追蹤研究,發現其最後都被學術界否定了。今年5月,美國國家科學院也發布報告支持“轉基因作物安全”這一結論。

在這一條件下,中國的轉基因研發國際競爭力如何?是否會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轉基因產品商業化後,外國公司將控制中國的種子市場呢?胡瑞法回應稱,中國的轉基因研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跨國公司將控制中國糧食安全的觀點缺乏依據。

胡瑞法跟他的團隊以國際上所發表的全部SCI論文數據為依據,采用文獻計量分析的方法,檢索出美國Web of Science數據庫時間跨度從1973年到2014年有關轉基因的論文共有37334篇。其中,美國研究人員發表的SCI論文高達15748篇(42.2%),遠高於處於第二位日本的3822篇(10.2%)和第三、四位中國的3131篇(8.4%)和德國的3115篇(8.3%)。

不過,值得關註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中國研究人員所發表的轉基因研究SCI論文的增長速度遠超於其他國家。2014年,中國發表的轉基因論文數量達到447篇,與美國的456篇相比僅相差9篇。胡瑞法稱,這表明在轉基因技術的基礎研究方面,中國已與美國發表的研究成果不相上下,美國和中國成為目前轉基因基礎研究競爭力最強的兩個國家。

另外,轉基因分作物研究方面,水稻、棉花這兩項,中國領先世界,其它作物處於國際第二。而批準授權的轉基因專利數量方面,中國落後於美國,但是遠大於第三位的日本及其他國家。在商業化技術方面,中國農民生產上所采用的轉基因作物技術絕大多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轉基因產業化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玉米,然而早已經於2009年通過了安全評估的轉基因水稻和玉米,到目前為止,仍未能被批準商業化。以轉基因大豆為例,自2003年起中國大豆進口量已超過生產量,2015年進口量已為生產量的7.1倍。進口的大豆基本為轉基因大豆。但卻未見轉基因大豆獲得生產安全證書,進行商業化種植。

“能吃不能種”的現象折射出產業化進程推進緩慢背後的挑戰。為此,胡瑞法跟他的團隊研究分析了公眾對轉基因接受程度,其樣本來自於隨機抽樣調查的北京市12個超市、12個菜市場、1640位普通公眾,以及全國食品、農藥、種子、飼料四個行業的160位企業老總,還有對經常報道轉基因問題的54位記者。

研究發現,公眾接受轉基因食品的比例低於20%,支持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的比例低於25%。不過,他同時還提到,網絡、電視、報紙、微信等媒體介質是公眾有關轉基因安全信息來源最多的渠道。

胡瑞法稱,通過對公眾生物技術知識的測試發現,一半以上的公眾缺乏獨立判斷媒體有關轉基因信息正確與否的能力。他認為,轉基因現在處在被網絡媒體妖魔化的大背景下,謠言直接影響了公眾對轉基因的態度。但是生物技術知識水平越高,其接受轉基因食品和比例越高。

此外,調查發現,在多數公眾缺乏生物技術知識的情況下,科普較難被公眾接受。

在研討會上,胡瑞法稱,謠言的產生和流行與國外勢力的介入有關,而地方政府的非科學(反科學)決策,助推了轉基因的反科普宣傳,進一步加深了消費者轉基因“不安全”的印象。

胡瑞法認為,國外勢力通過刻意篡改和歪曲國際權威機構的報告和文件制造了一系列的謠言,這些謠言成為國內反轉人士的主要“科學”依據。並且這些國外勢力還發表大量詆毀國家轉基因政策,蠱惑公眾反政府、反科學與反科學家的帖子,如農業部門主要負責人則常被冠於“利益官員”、“漢奸”等稱號,所有公開發表支持轉基因觀點的科學家都受到攻擊。

胡瑞法稱,國外勢力“有組織”、“有目的”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功地挑撥了政府、科學家與公眾的對立,醜化了政府和科學家,撕裂了中國社會。他認為,應該立即阻斷國外勢力對國內輿論的介入,充分揭露其試圖幹涉國家內政、顛覆國家政權的陰謀。

胡瑞法還認為,要創造科學理性討論轉基因的輿論環境,采取措施杜絕對政府官員和轉基因科學家的人身攻擊,建立轉基因安全理性討論的平臺,使有關轉基因安全性的討論回歸到以科學和事實為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4

中國2萬瓦光纖激光器將實現國產化 打破國外壟斷

據科技日報報道,記者2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獲悉,該院所屬武漢銳科光纖激光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研發國內首臺2萬瓦光纖激光器,有望於2018年上半年問世並投入使用。

光纖激光器是繼二氧化碳和半導體激光器之後的第三代產品,它由細如發絲的光纖來釋放激光能量,可廣泛應用於工業造船、飛機和汽車制造、航空航天以及3D打印等領域。與傳統二氧化碳激光器相比,光纖激光器的耗電量僅為其五分之一,體積只有其十分之一,但速度快4倍,轉換效率高20%,且沒有汙染。

2007年以前,我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長期依賴美國進口,其價格昂貴,供貨周期長。銳科公司經過幾年努力,先後自主研發出功率從10瓦至1千瓦的多型全光纖激光器,打破國外壟斷並迫使同類進口產品價格下降50%。

2013年,銳科公司成功研發出我國首臺1萬瓦光纖激光器,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家掌握此核心技術的企業。該項目負責人之一、銳科公司總工程師閆大鵬介紹,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迫使進口產品價格由每臺500萬元降至300多萬元。2萬瓦光纖激光器實現國產後,將使進口產品售價降低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