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吉利联姻高盛 “潜在收购”沃尔沃?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24/20090924073857416.html


每经实习记者  陈喆  发自北京

        从没有一个汽车企业的并购传闻,像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样,持续时间如此之久并始终保持热度。昨日,高盛入股吉利汽车的消息让这一并购悬案再 起波澜。停牌7日的吉利汽车(00175,HK)在复牌公告中明确指出,“有意将来自发行债券及认股权证之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应付本集团潜在收购事项。”

        “潜在收购事项”是否指向沃尔沃?“这个问题不好说,不清楚。”昨日,吉利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陈放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仍未 做正面回答。而吉利集团副总裁潘巨林昨日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高盛入股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是两码事,资金的用途将以公告为准。”

加重吉利收购沃尔沃砝码?

        昨日,停牌7日的吉利汽车终于复牌。吉利汽车在复牌公告中称,计划向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一家联营公司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 募得资金25.86亿港元,假如债券获悉数转换及认股权证获悉数行使,高盛的联营公司将持有吉利汽车经发行相关股份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5.1%,成为其 第二大股东。

        吉利汽车在公告中同时指出,高盛之联营公司享受提名一位人士为吉利汽车非执行董事的权利。如果一切顺利,高盛和吉利的美满联姻将顺利完成。

        “高盛入股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事情是两码事,具体的事情我不便多谈,资金的用途将以公告为准。”吉利集团副总裁潘巨林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正是公告中提到的资金用途透露了“玄机”,吉利汽车在公告中指出,“有意将来自发行债券及认股权证之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应付本集团潜在收购事项。”

        “其实,吉利从高盛募得的25.86亿港元对收购沃尔沃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吉利真正看重的是高盛在汽车行业并购中的丰富经验,即将成为吉利第二大股东的高盛无疑将加重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砝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评价说。

高盛前总裁或是幕后推手

        据了解,高盛在汽车企业并购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曾以金融顾问身份参与日产向东风汽车投资10亿美元、戴姆勒-克莱斯勒向北汽投资11亿美元等多起汽车行业内的并购案。

        “高盛的投资说明其看好吉利汽车。”上述吉利汽车的高层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尽管业内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能获得成功并不看好,但从未有人怀疑过李书福志在把吉利打造成全球化企业的雄心。“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吉利必将加快海外兼并的步伐。”今年6月,在谈到吉利全球化战略时,李书福对媒体表示。

        此前,正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利润下滑的福特汽车表达了出售沃尔沃的决心,并主动开始了和包括吉利在内的多家潜在并购方的接触,李书福的努力及吉利集团的实力逐渐得到了福特方面的认可,并接受了吉利集团提出的“最靠谱”的并购方案。

        早在今年7月,《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过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高盛前总裁、担任福特汽车董事多年的约翰·桑顿,曾经代表福特汽车同吉利方面有过接触。这就让吉利联姻高盛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对中国情况熟稔的约翰·桑顿很可能是这起收购案的幕后推手之一。

福特业绩回暖或影响收购

        此前,一直对收购沃尔沃避而不谈的吉利通过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已经承认了吉利同沃尔沃正在接触当中。“福特同潜在收购方关于出售沃尔 沃的谈判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沃尔沃全球CEO史蒂芬·欧德日前在法兰克福车展上表示,一旦收购事项确定,将第一时间通知企业内部员工。

        “关于沃尔沃出售的问题,请咨询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目前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良好,上半年销量增长42%,潜在收购事项并不会影响沃尔沃在中国业务的运行。”沃尔沃汽车中国CEO柯力世日前表示。

        事实上,正是由于福特及沃尔沃业绩的回暖才让沃尔沃的出售价成为吉利能否成功收购的最大障碍。

        然而,高盛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并购经验让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行动更加接近现实。“不管收购沃尔沃是否成功,吉利汽车打造全球化企业的努力值得尊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

市场反应

吉利汽车复牌后股价飙升19%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发自深圳

        停牌一星期后,吉利汽车(00175,HK)终于公布了高盛的注资细节,净集资额最多可达25.86亿港元。该股昨天复牌后一度飙升25.7%,而后升幅收窄至18.99%,收盘报2.13港元。

高盛最多可入股15.1%

        吉利昨天早晨公告,向高盛的一间联营公司GSCapitalPartnersVIFund,L.P.发行5年期可换股债券,本金额 18.97亿元,利息3厘;可转为9.98亿股吉利股份,禁售期为12个月;行使价每股1.9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每股1.79元溢价6.1%。此 外,GSCapital还获得2.995亿份认股权证,行使价每股2.3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溢价28.5%,行使日在7年后。假如这批可转债与认股权证全 面行使,将占到扩大后股本的15.1%。

        公告称,如果GSCapital全面行使这批可转债与认股权证,吉利最多可获得25.86亿港元集资净额。吉利控股集团(母公司)副总裁安聪慧前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所获款项将主要用于扩充产能,并且不仅限于湖南分厂。

        吉利汽车上市公司执行董事洪少伦昨日对香港媒体表示,此次集资活动与向母公司收购资产无关,公司手头现有30亿港元现金,而收购湖南厂仅 需数亿元。他指出,母公司手头仍有3间新厂房,分别位于成都、济南及兰州,初步生产规模分别为5万台、10万台及1.5万台;其中兰州厂房已投产,其余2 间预计于未来6个月~12个月投产一般的收购时间为投产后。

股价不到一年已涨8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吉利的股价一年以来暴涨不停,该股去年10月29日最低位时每股仅0.232港元,昨日股价与其相比上升 818%,涨了8倍。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获得巴菲特入股的汽车股——比亚迪(01211,HK),此股一年来上涨了826%,昨日飙到历史新高每股 71.3港元。

        根据两家公司近期公布的中报,吉利汽车每股资产净值为0.734港元,昨日市净率为2.9倍,但比亚迪每股资产净值为6.249港元,市净率竟高达11.4倍。这是不是意味着吉利的股价还有望进一步提升呢?

        第一上海(香港)策略师叶尚志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利好因素在吉利股价上已几乎完全体现,市场的短期炒作将在不久后见顶。“与比亚迪不同的是,吉利尚未获得高盛入股,仅发行了可转债与认股权,未来高盛会否全面行使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5

合资魅影闪现 中信泰富或联姻渝三峡A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3/161806.html


“继南光集团入主重庆路桥(600106)之后,重量级央企中信泰富(0267.HK)亦将赶赴重庆投资”。重庆一资本界人士对记者表示。

这一次,与中信泰富传出绯闻的主角是渝三峡A(000565.SZ)。

1月12日,渝三峡A以18.79 元/股的价格报收,虽然比上一交易日略跌0.05%,但截至2010年1月12日收盘,四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也已达8.93%。

本报记者致电渝三峡A相关人士,但未能得到该人士对传闻的正面回应。

中信泰富的合资魅影

在国内众多资本界人士眼中,重庆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幸福时光。

近期,国内的资本大鳄频频对重庆资本市场重磅出击——2009年12月末,华润燃气(1193.HK)斥资11.6亿元参股燃气集团,而“因重大事项未公布”停牌两日的重庆路桥于1月11日对外证实,澳门的南光集团亦豪掷6.28亿元曲线入主重庆路桥。

在上述事项尘埃落定之后,重庆当地资本界人士的目光一边聚集到了渝三峡A身上,一边静候渝三峡A与中信泰富“联姻”绯闻变成现实。

数位重庆资本界人士先后向本报记者证实,渝三峡A有意与中信泰富在重庆设立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在重庆兴建5万吨水性漆项目,即使按每吨4万元售价保守估计,该5万吨水性漆项目的产值亦将达到20亿元。

联姻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水性漆项目正是渝三峡A借公司搬迁完成产业升级换代的产物。

渝 三峡A2006年的年报报告曾披露水性漆项目的进展——公司位于重庆主城区的老厂必须于2007年底前完成搬迁,而公司与重庆市德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 署合同,其为公司提供375万亩工业出让地。根据搬迁要求,渝三峡正按照进度完成新基地的建设,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水性漆项目募集资金 投入751万元。

当迈入2009年的门槛时,渝三峡A再度曲线告之水性漆项目进展,称公司固定资产由2007年末的9029万元急速增加到2008年末的2.68亿元,原因主要系水性漆等项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增加所致。

与搬迁进行产业升级契合的是,渝三峡A与中信泰富传出联姻绯闻之际,正值搬迁事宜划上句号之时。

2009年12月26日,渝三峡A股东大会通过决议,称公司将老厂区的100亩土地悉数出让给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获得土地收购补偿款3.28亿元,而公司预计此次出让土地将产生1.6亿元利润。

基金加仓渝三峡A?

在渝三峡A传出与中信泰富联姻绯闻之前,重庆一些资本界人士已经耳闻“包括华夏在内的基金公司已在去年四季度建仓渝三峡A”。

事实上,早前的渝三峡A并不受基金的青睐。

以渝三峡A2009年三季度为例,人民人寿—自有资金、人民人寿—个险分红以及鹏华盛世证券投资基金仅仅分别持有区区100万股、84万股、80万股,并位列前三大流通股股东之位。

而本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待渝三峡A2009年年报披露时,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当中会出现一些基金的身影,而且其持股数量合计将超1000万股。

“基金频频造访重庆上市公司,然后加仓渝三峡A等上市公司”——重庆资本界人士将这种现象归功于“重庆本地上市公司基本面具有改变的想象空间”。

一位密切关注重庆资本界的人士表示,“重庆代市长黄奇帆目前不满足于重庆本地的八大集团陆续上市,他已经站在一个全国甚至全球的视野中对重庆国有资产进行整合,进而将重庆国有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或许,这正是华润燃气、南光集团等央企“看好重庆投资环境”,纷纷赶赴重庆投资的催化剂,同样,这也是重庆资本界相信中信泰富迟早会与渝三峡A联姻的更深层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2

首创置业新战略:地产与产业联姻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4/167149.html

“利用首创集团业务优势,走地产与产业相结合的住宅产业综合体道路,将是首创置业新一轮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3月2日,首创置业(02868.HK)董事长刘晓光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透露,除了已进入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西南地区外,首创置业已着手挺进中原、华中以及大西南地区。
上月24日,首创置业取得北京房山长阳镇项目和北京房山黄辛庄项目,新增土地储备67万平方米。截至2月25日,公司土地储备达1056万平方米,其中京津地区占251万平方米,其中很多地块都适合做住宅产业综合体。还拥有约3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一级开发权。
联手产业
来自首创置业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已实现签约金额人民币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87%。截至2月底,公司还取得人民币16亿元认购金额,今年,首创置业的销售目标为100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
“我们将在刚刚拿下的房山长阳镇地块上将再度尝试这样的合作模式,建设华北区域的奥特莱斯旗舰店。”刘晓光透露,与奥特莱斯的合作主要采取奥特莱斯输出品牌和管理,首创置业则主导开发。
据了解,房山长阳镇项目建筑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其中奥特莱斯及其它商业约为15万平方米。此外,2009年末,首创置业在广东佛山和浙江湖州取得的土地也将与奥持莱斯合作,建设两个新型住宅产业综合体项目。佛山项目建设规模约为177万平方米,另奥特莱斯约27万平方米,湖州项目总建面也有63万平方米,另奥特莱斯约15万平方米。
近期与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例子就是首创置业武清项目。
去年10月30日,首创置业与天津市武清区政府签订京津高速公路高村乡290万平方米土地开发整理协议。据了解,京津高速公路由集团公司首创集团投资开发,首创置业则是首创集团旗下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及运营的子公司,其联动用意不言而喻。
“首创置业借首创集团的国企优势和丰富的政府资源,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实现土地一二级开发联动。”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样不仅能较好控制土地成本,且容易实现规模化开发。”
刘晓光以商业为例说明了这种与产业联动的“几何效应”。“一个奥特莱斯每年的净利润或可达到3个亿,首创置业未来将在全国建设超过10家的奥特莱斯旗舰中心,仅这一项的利润就能支撑一个市值高达七八百亿元的上市公司。”
记者从首创置业内部得知,未来三年内,首创置业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的五个主要区域重点城市将打造5家奥特莱斯旗舰中心,在未来5至10年内,在全国的规模将增至30家。
“资金不是问题”
虽然一边可以有地产利润,一边还有产业利润,甚至还能有物流、酒店以及娱乐等延伸利润,但在资金需求方面,住宅产业综合体却是普通地产开发项目无法比拟的。


刘晓光坦言,仅首创置业已着手打造的房山、佛山、湖州三个住宅产业综合体总投资将达200亿元左右,投入周期约为3-5年。
资金如何解决?
“资金并不是问题。”刘晓光指出,首创置业目前本身的造血功能就非常良好,而多元化融资向来是首创置业的强项。
首创置业2009年业绩显示,截至2009年底,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及签约金额分别达到101万平方米和106亿元,同比增长199%和183%,其中106亿元中的54亿元已经入账,余下金额的90%将于今年入账。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达48.79亿元,负债比率从2008年底的111%下降至35%。
首创置业总裁唐军在上月年报发布会上透露,公司今年的目标合约销售额仍将维持在100亿元,负债比率则控制在70%之内。
刘晓光还指出,目前,首创置业的银行授信有近200亿元。与国际资本的合作还将继续,至于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方式则要因项目而异,“有的项目适合股权融资,有的则适合债权融资”。对此,刘晓光不愿意透露更多的细节。
刘晓光表示,有关公司发A股的事宜,目前仍在进行阶段,一切仍视审批进度。
另外,针对公司融资的问题,首创置业副总裁胡卫民日前表示,目前暂时没有计划再在内地发行公司债券,但在政府准许保险业投资不动产行业的政策下,公司正积极探讨与信托公司或保险企业的合作机会,并称该公司倾向考虑与规模较大的保险企业合作。
记者也了解到,以与奥特莱斯的合作为例,首创置业的思路或是通过与国际商业巨头的合作,提升项目品质和价值,在项目运行步入成熟期后,再通过REITs打包上市,“国际投资者非常看好这种地产与产业的合作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59

搜狐联姻阿里巴巴 重组搜狗对抗百度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94.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庄春晖发自北京、上海
搜狐与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将正式联姻发力搜索引擎市场。
昨日,搜狐对外宣布,将旗下搜狗业务独立发展,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接受阿里巴巴、云峰基金以及董事长张朝阳个人投资,共同成立新的子公司搜狗,而对于计划投资的金额和定价尚未宣布。据了解,“云峰基金”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聚众传媒创始人虞峰创立。
搜狐董事及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引入阿里巴巴将会对搜狗的成功增加更大可能性。未来无论是搜狗输入法还是搜狗浏览器,都将跟阿里巴巴以及淘宝的电子商务进行深度合作。
双方合作细节曝光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此前市场中一直有传言称搜狐将分拆搜狗,并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公司独立发展,期间有多家公司曾经与搜狐有过接触,其中也包括了奇虎董事长周鸿祎,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动作。
此次引入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的战略投资,张朝阳称将给搜狗团队良好的激励,使得搜狗的业绩与团队直接关联,类似的重组在2008年搜狐分拆畅游时已被证明成功。
张朝阳表示,搜狐保留其大股东地位,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总投资占据16%股份,但暂不方便透露二者各自占股比例。而张朝阳投资同样数额的资金获得16%股份,此外68%的股份中还包括搜狗团队和搜狐集团管理层的激励计划。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张朝阳表示自己“很可能”成为新公司董事长,搜狐CTO王小川将担任重组后的公司CEO,董事会成员及团队构成将陆续公布。
张朝阳表示,双方董事会已经批准了该投资组合,将于近日进行尽职调查之后才能做最后确认,“这将进行较长一段时间”。预计将于Q4财报前对该交易进行详细披露。
张朝阳表示,搜狗作为搜狐集团旗下一个部门,与百度竞争时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搜狗一直试图引入新的投资者,而此次选择阿里巴巴,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
事实上,双方的合作并不是第一次,早在淘宝的初创期,搜狐门户就成为第一个与淘宝进行营销合作的网站。
据王小川透露,在引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之后,搜狗搜索将在垂直搜索领域作出探索,同时搜狗浏览器也会尝试与阿里巴巴方面的合作。
针对上述合作事宜,阿里巴巴集团官方表示,关于此事以搜狗公告为准,此外没有更多信息透露。
或引发搜索市场格局改变
事实上,与客户端业务相比,搜狗的搜索业务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最近的六个季度中,中国主要搜索引擎运营商营收份额的变化相当明显。 其中百度的份额从62.3%上升到70.8%。搜狗的份额从1.2%下降到0.8%,腾讯搜搜的份额也从1.5%下降到0.6%。而此间,中国搜索引擎市 场一直保持近40%以上的增速,目前整体规模已达26.4亿元。
此外同样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百度占据整个网页搜索请求量的78%,谷歌占14.4%,搜狗占3.5%,腾讯搜搜占3.1%。
“搜狗在搜索引擎方面走了很多弯路。”张朝阳坦言,此前的工具条模式的尝试失败,在搜索引擎产品上投入不足等原因都造成了现在的市场份额不理想。在张朝阳看来,通过资本层面的引入,也为搜狗带来了阿里巴巴的强大资源,比如庞大的用户、垂直搜索的业务。
“对于阿里巴巴和搜狐来说,双方的合作很值得期待,很有想象空间。”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搜狐与阿里巴巴业务不重合是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主要是搜狐并没有电子商务业务。
《IT经理世界》执行总编吴茂林则对媒体表示,对阿里巴巴来说,与百度交恶之后,非常需要类似搜狐这样的合作伙伴,而搜狗无疑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吴茂林指出,对搜狗而言,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将会创造更大的发展机会,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加上搜狗长期储备的技术实力,搜狗将会形成特色搜索服务,在差异化和细分搜索领域独具优势。
互联网专家谢文则指出,搜狗有用户,阿里巴巴也有很多用户,这次合作的规模不小。电子商务加搜索的亮点也是可以想象的,搜索引擎的格局在演变。“搜狗也面临挑战,包括搜索结果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市场是否买单?具有独特性,同时要有核心竞争力,人才也很重要。”
刘兴亮表示,短期来看,阿里巴巴与搜狐联合运营搜狗搜索,并不会威胁到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可能会侵蚀掉百度的部分市场。两者联合运营将与百度正面交锋。
针对上述事宜,百度方面表示,对双方的合作没任何评论。
据悉,目前合作的重点为在线搜索。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智昨日发表看法,认为“如果搜狗能够获得阿里巴巴销售力量的直接支持,将对现有搜索引擎市场格局造成 冲击。阿里巴巴本身搜索技术及运用相对成熟,可以在扶持搜狗搜索业务发展的同时,对百度形成制衡,从而在自己与百度的竞争中形成优势。”
互联网观察人士刘兴亮则表示,“一、两大巨头握手,强强联手,值得期待;二、互联网行业需要这样的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三、虽然短期不会影响到百度的霸主地位,但不可忽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购物搜索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19

聯姻湖南省政府 陳峰稱海航不差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9/yMMDAwMDIzNTgyM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0

康師傅聯姻百事:交易方案是這樣敲定的

http://www.eeo.com.cn/2011/1112/21561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麗 王芳 李蕊 第一瓶由康師傅生產的百事可樂就將走上貨架,只等「證婚人」商務部一點頭。

兩年前,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下稱康師傅控股)董事會主席魏應州透露過風聲要做最大的飲品工廠,很多人當時以為,康師傅也要做碳酸 飲料了。直到今年11月4日恍然大悟,原來跟百事可樂的案子談了兩年。在中國飲料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的這起合作案,雙方捂了兩年之久。

這是一次充分吸收了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案例的教訓和經驗之後的成果,此次康師傅控股決策層與顧問團隊透徹研究,最終達成另類併購模式——百事將其在中 國24家裝瓶廠的間接持股移交給康師傅飲品,換取在康師傅飲品5%的間接持股(包括以商定條件增持至20%的權利)。根據規劃,康師傅與百事的原有渠道短 期內不會做任何整合,堅持「兩條腿走路」。

11月4日,魏應州與百事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共同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的年會。據陳功儒回憶,當時案子磨合得差不多了,法律文書也準備齊全,又恰逢雙方董事長都在,乾脆決定簽約。陳功儒系康師傅控股總裁室公關部協理。

這亦是一個平衡了消費者、政府、股東、公司本身每一個層面考量的方案。陳功儒稱,把中國飲料市場當做一個準備起跑的馬拉松賽事好了,能不能按照這樣的方式起跑,就要看商務部和股東。

緣起

當兩年前,魏應州說康師傅要做最大的飲品公司,有人就會拿碳酸飲料對其進行質疑,沒有碳酸飲料這一塊談什麼最大呢?然而兩年後與百事的聯盟似乎讓很多人回過頭來聽懂了這一句話的含義。

康師傅是台灣魏氏四兄弟創辦的一家餐飲企業,1988年來到大陸,依靠方便麵這一品類的產品一炮打響,從而慢慢做大變成中國的食品飲料巨頭。2010年,飲料市場,康師傅份額達到了11%,與第一名的可口可樂16%相比,位居第二。

進入碳酸飲料的路線是一個多項選擇題:聯盟、新創業務板塊或者併購等等。

用康師傅品牌來做是一個選擇,「但是你會去喝一個做方便麵的廠家做的可樂嗎?」閆強稱。閆曾經在可口可樂公司工作過五年,現系正略鈞策諮詢機構合夥人。可樂飲品的特殊性是背後的文化價值,不是所有的廠家都能做可樂,中國本土食品飲料集團娃哈哈也做過可樂,但至今並未成功。

這樣的選擇,康師傅方面的回應是:如果用康師傅做,品牌認知就會錯位。

聯盟是康師傅進軍碳酸飲料更優途徑。事實上,如果要在幾個飲品巨頭之間做一個排列組合,百事和康師傅可能是最佳組合。競爭對手可口可樂的產品線齊全,而且每個產品線都很強大。

「我們的重疊部分很少。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有機會促成大家繼續往前談。」陳功儒稱,如果說雙方不是互補而是很重疊的話就會涉及到雙方在未來如何做很直接的調整,而現在是「你有我沒有的,我有你沒有的」。

不過,百事被認為是在「甩包袱」。百事灌裝廠虧損嚴重,與合作夥伴之間糾紛消息不時傳出,甚至不少合作夥伴出售股權。

據公開資料,今年年初,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產權交易所轉讓其持有的北京百事15%的股份。福州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中方股東,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11.1%股權。

根據康師傅控股的此次公告,在2010財年,百事全資控股的FEB(For Fast Bottles (Hong Kong)Limited)持有的百事在華的瓶裝業務稅後虧損1.76億美元。

不過,百事的品牌運營能力得到了認可。品牌營銷專家李志起稱,百事在品牌運營方面非常有想像力。

對於康師傅而言,渠道就像自己修建的高速公路,路一旦修建起來,賣產品就不成問題,因此與百事合作之後,百事可樂的產品放在自己的「高速公路」上。

這最終形成當下的合作策略:康師傅飲品將與百事現有的在華裝瓶廠合作,負責生產、銷售和分銷百事的碳酸飲料和佳得樂品牌產品,百事繼續擁有品牌和負責其市場推廣活動。在交易層面,康師傅接手百事在華的灌裝廠,同時百事將會向康師傅出售自己的濃縮液以及品牌營銷。

康師傅飲品將通過百事的授權,開始將其果汁產品在純果樂品牌之下進行聯合品牌經營,康師傅飲品和百事的現有裝瓶企業將有權分銷百事在中國的飲料品牌產品,此外,百事將把此聯盟納入其全球飲料創新計劃。

方案設計

方向已不是問題,關鍵是雙方聯盟在持股比例、核心資產置換,以及渠道整合方面的操作。「大家從五個方向來考慮。」陳功儒稱,這個方案綜合了消費者、合作夥伴、股東、行業和政府的考量。

最終的方案是:百事全資附屬公司FEB將百事在中國的非酒精飲料的裝瓶業務出售給康師傅,來換取康師傅飲品9.5%的直接權益。FEB將間接持有康 師傅飲品控股5%的權益,以及FEB將獲權發行期權,以按攤薄基準將其於康師傅飲品控股的權益擴大到20%。FEB無需對發行期權支付任何溢價。

此項交易中,發行期權要在2015年年底行權,如果在2013年前行權,行權價格按照康師傅飲品控股目前估值的150億美金計算,之後的2014年和2015年將會按照康師傅飲品控股的估值上調15%進行行權。

對於百事可樂而言,它的收入主要是濃縮液和股權增值收入。

根據協議,濃縮液的價格將會參考康師傅飲品及百事裝瓶商在中國向客戶(批發或零售)出售所有碳酸飲料產品的淨批發價總額的某一百分比計算。

股權收益方面,百事將會持有康師傅飲品5%的間接持股,並有權在2015年增持到20%。

為什麼是5%?陳功儒說:「這是雙方經過衡量的,有人也算過說5%賬面值是5500萬美元,但其實這不是一個看短期價格的交易,看的是長遠的價值。所以這是雙方『共生存』,而不是一個簡單的併購。」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涉及康師傅控股其他股東對此次交易的看待。陳功儒稱,「我們會考慮這樣的合作對於我們的股東來講會不會是好的」,參與到這個合作中來的都是上市的大公司。

11月7日,康師傅控股在港股市場恢復交易之後,股價當日收盤上漲9.38%。不過,在經歷了幾天的交易之後,截至發稿,康師傅控股股價回頭接近了停牌之前的位置。

此間,國際多家投行調低了康師傅控股的目標價格,原因主要是短期內百事業務會拖累其業績表現,而協調效應的發揮需要時間。

利益相關者的考慮

對於那些跟康師傅一起做生意的合作夥伴而言。這樣的合作,實際提升了服務。這家供應商能夠供應更齊全的商品。如此,則服務比較容易到位,消費者的選擇比較容易滿足。從這個角度來講,對康師傅的通路合作夥伴來講是正向的。

在裝瓶廠方面,百事在中國的裝瓶廠有合資,也有獨資。康師傅方面稱,方案的設計,必須考慮到這些裝瓶廠股東的想法,這樣的安排會讓這些合資股東的權益也不會受影響。

根據當前的方案,瓶裝廠相關合作方的股權比例不會因為這樣的調整而變動;其次,他們合資的工廠還是按照往常的方式在運作。

康師傅方面儘量避免這樣的交易對整體市場格局造成顛覆性影響。對於整體方案的設計,陳功儒稱:「我們應該是有把大眾在這個事件上的觀感考慮進來。」

飲料行業也有類似的案例出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年的可口可樂和匯源的併購案。

當時可口可樂試圖購下匯源。可口可樂本就在果汁市場上有話語權,而匯源的業務也是圍繞在果汁上。由此,併購可能會對果汁領域產生較大的影響。併購案最終流產的原因複雜,眾說紛紜,但對行業格局的影響是導致這個併購案沒有獲批的重要因素。

此次合作中,百事可樂它之後還是會叫百事可樂,百事可樂的份額上基本不會有很大的調整,所以碳酸飲料格局不會有很大的變動。未來百事可能還是會負責 這個品牌的操作和市場的營銷及推廣,康師傅負責生產製造。「康師傅這邊也不會因為和百事的合作我們的茶就變得多出很多種。」陳功儒稱。

在此方案設計中,交叉持股是康師傅的新「玩法」。

交叉持股既規避了前述對市場份額的衝擊,又達到了協同合作的效應。不過,這次合作依舊存在不確定性,其中商務部的審查將是這次合作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

據這次公告稱,這次合作協議將經過商務部反壟斷審核,審核通過後再通過股東大會表決。

對於股東大會的投票,康師傅控股的股東之一三洋食品已經表示會將自己持有的33.2%全部贊成這次合作,而頂新集團佔康師傅控股的33.3%,因此,一旦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批,此次合作將不會在股東大會上有所阻礙。

但是,康師傅僅僅只是做可樂那麼簡單嗎?

相關公告發佈後不久,康師傅控股主席魏應州在出席分析師見面會之後表示,正考慮分拆與朝日啤酒的合營公司康師傅飲品控股上市,但此為長遠目標。

這又引起了投資者對康師傅的另一猜想,如果僅僅依靠康師傅目前的飲料業務上市仍然缺乏想像力,但是一旦引入百事可樂,又為上市加重了砝碼。而且從公 告上來看,康師傅給予了百事發行期權的權利,很像在上市之前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且印度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盧英德本身就是一個資本運作的高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1

資本牽線「優豆聯姻」 視頻新聯盟呼之慾出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8/wNNDE1XzQyNjIwNQ.html

21世紀網訊 近日優酷和土豆聯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首次詳細披露了雙方聯姻的過程:並非臨時「閃婚」,而是在投資機構的牽線下,經過持續三年不間斷談判的結果。

一個月前,優酷和土豆宣佈合併消息從天而降,國內視頻網絡競爭的局面掀起了一灘不小的浪花。合併後,優酷和土豆分別持有新公司71.5%和28.5%股份。但當時雙方均對更多合作細節保持緘默。

2月優酷土豆重啟談判

據雙方呈遞SEC文件,早在2009年,土豆網就開始尋求商業合作,投資銀行瑞士信貸和易凱資本負責定期就潛在收購和商業合作為土豆提供戰略建議。2009年到2011年,土豆和優酷曾進行過一些非正式討論,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直至2012年2月,優酷與土豆重啟談判。2月的第一週,優酷大股東成為基金代表李世默與土豆大股東紀源資本代表符績勳,開始就兩家公司的潛在合併展開談判。

2月15日,優酷董事會召開特別會議,評估潛在交易。優酷董事會要求管理層盡快與土豆展開談判。2月16日,優酷與土豆就換股合併展開第一次正式談判。優酷CEO古永鏘、高級副總裁兼CFO劉德樂和李世默在京會見紀源資本的符績勳。

不 過,土豆網CEO的王微在第一次正式談判中缺席。此前有消息稱,王微對本次合併並不十分樂意,甚至已經開始籌劃再創業。SEC文件顯示,王微的董事任期為 一年,此外,紀源資本的符績勳也將出任董事。如果交易未能完成,那麼造成交易失敗的一方需向另一方支付1億美元的合同終止費。

2月16日會後,符績勳將此事告知王微。優酷則在會後指派其外部法律顧問,就雙方合作的重要條款代為起草諒解備忘錄。

2月24日,優酷和土豆雙方管理層和部分股東密會香港,達成合併最關鍵點:土豆佔新公司28.5%股份。雙方隨後進入協議秘密階段,並簽署雙邊保密協議。

此後,雙方開開始對對方展開盡職調查並達成初步合併協議草案。3月10日,優酷土豆簽署合併協議。3月12日,優酷和土豆發佈聯合聲明,宣佈合併協議生效。

搜狐、騰訊、百度緊追其後

繼網易與樂視聯合、優酷與土豆合併之後,中國在線視頻新聯盟呼之慾出。

4月24日,搜狐、騰訊、百度三家互聯網公司擬合併其在線視頻業務,聯手對國內外優質視頻版權內容進行採購。 在聯合買劇方面,各自出資三分之一,三家網站聯合後,成本攤銷也是一分為三,這意味著,中國本土兩大網絡視頻陣營格局形成。

艾瑞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在線視頻行業市場規模62.7億,同比增長99.9%,版權資源依然是競爭重點,預計2012年視頻行業版權市場將更加活躍,成為行業競爭重點,屆時市場規模將實現翻番,達到126.3億元。

據 21世紀網瞭解,搜狐眼下是中國第三大在線視頻公司,擁有13.3%的市場份額,奇藝在中國在線視頻市場排名第六,市佔率為6.4%,騰訊在這一領域發展 規模則相對較小,這些意味著新平台將佔有約20%的市場份額。這一市佔率約為優酷-土豆的一半,優酷和土豆完成合併交易後,其市佔率為40%左右。

路透陽光專欄分析認為,搜狐、奇藝和騰訊結盟確有吸引力,在線視頻行業較為分散,目前處於虧損狀態,急需進行此類整固。上述公司規模較大,在獲取最新影片和電視節目版權方面,將有更大的議價空間,有助於其盈利。

視 頻網絡進入版權爭奪的戰國時代。搜狐視頻業務有望在下半年分拆,並且於明年上半年赴美上市。搜狐視頻CEO鄧曄則回應稱上市沒有明確時間表。2011年搜 狐在線視頻廣告收入為3.7億元,廣告增長率為120%,不搜狐CEO張朝陽的預計,2012年在線視頻廣告收入能實現7億元以上的收入。

若 優酷和土豆整合後步入高速發展軌道,將對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和奇藝的聯盟形成壓力。財報顯示,優酷2011年營收為8.9億元,土豆營收為5.12億元。 優酷網已宣佈最新版權協議,從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得兩大熱門電視節目《倖存者》(Survivor)和《全美超模大賽》(America's Next Top Model)的中國大陸地區播放的獨家版權。

網絡視頻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對影視內容和版權版權的火拚。近年資本大佬紛 紛結盟加碼上游,如2011年10月,樂視網已和土豆簽約,投資3億元搭建國產影視劇網絡版權採購和銷售平台;此後新浪投資成為土豆第五大股東,先後投資 6640萬美元;搜狐則購買競爭對手迅雷1000萬美元股票,以增加對視頻領域投資。(21世紀網 筱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4

中資聯姻好萊塢 拍「混血」大片回銷

2012-4-30  TCW



中國投資人,不再被動等待好萊塢 大片進入中國市場。嘉實七星媒體私募股權集團創辦人──吳徵直奔好萊塢,投資具全球票房潛力的英文和中文電影,並打算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建立娛樂分銷體 系。

吳徵的具體計畫有二:與美國重量級製片人艾伯茲(Jake Eberts)合資成立製片公司,籌備拍攝清末首批前往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及耶魯大學(Yale)的中國留學生故事。艾伯茲可說是全球電影史 上最成功的電影製片人之一,五十部作品共拿下三十七個獎項。

此外,吳徵將與美國《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封為「下一個李安」的導演林詣彬合作,每年拍兩到三部大製作及低成本電影。據稱,他也與導演吳宇森及合夥人張家振談可能的合拍計畫,並打算 「收購知名好萊塢製作公司的股份」。

瞄準一年成長四成市場

看起來,吳徵的動作顯得相當積極,推敲箇中原因,檯面上和檯面下各有一些有意思的說法。

根據吳徵對《財星》(Fortune)說明,看市場,中國民眾的娛樂支出激增,二○一一年計達二十一億美元,不僅較前一年成長四○%,也竄升至全球第三 高,且今年有機會超越日本。然而,中國電影產業缺乏成熟的基礎建設,賠錢機會大,「錢」進好萊塢才能提高成本效率,並為國內業者引進良好商業模式。

而另一個他沒說的理由是,中、美混血的合資身分,可以名正言順繞過中國當局,每年准許進口二十部外國電影的限制,只要內容「政治正確」,不用爭個頭破血 流。這也是美國著名動畫製作公司夢工廠(DreamWorks)在二月時與三家中國公司敲定合資計畫的主因。

不過,回顧過去中、美電影合資史,許多硬是與中國扯上關係的大片,都脫離不了濃濃的「置入」味。以《變形金剛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為例,一共有七十家廠商在片中露臉,包括聯想電腦、伊利牛奶等四家中國品牌。

二月,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宣布將擴大好萊塢電影進口,加上更多中美合資拍片計畫,是否將使中國電影在內容更開放?電影史研究者陳煒智對《美國之 音》(Voice of America)表示,他不認為中國電影會因此有太大變化,但未來好萊塢對電影置入商機將更趨之若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3

掐住要害聯姻 百事可樂破例低頭

2013-01-07  TCW
 
 

 

現在是最佳的時刻(去購併)嗎?」「不是現在的話,那是什麼時候?」

這是二○一一年十一月,康師傅控股公司即將與百事可樂(Pepsi)簽下換股協議前夕,康師傅控股公司董事長魏應州與一群高階主管的對話。

十一月四日,康師傅控股和全球第二大的食品與飲料集團百事可樂,各自對外公布了雙方的換股協議:百事可樂中國將旗下裝瓶業務出售給康師傅,包括二十四家分布各省的裝瓶廠,團隊、工廠與通路,以換得康師傅控股旗下的康師傅飲品公司五%間接持股,未來還可以增持股權到二○%。

雖然這個戰略結盟馬上可以讓康師傅擴張它在中國飲料版圖上最弱的一塊——碳酸飲料,在通路數量與市占率超過全球最強的飲料品牌可口可樂(Coca-Cola),也因此購併案後一週,康師傅控股(香港)股價大漲,上演慶祝行情;但一週之後隨即回落,摩根大通、花旗、巴克萊資本等外資法人則紛紛調降康師傅控股中長期獲利預測與目標價。

爛交易變金雞母擅長與中國人打交道,是關鍵能耐

為什麼這筆交易這麼不被看好?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南方都市報》等中國媒體的筆下,百事可樂在中國發展三十年,「諸侯盤據」情況令人匪夷所思。總公司與各地合作夥伴打官司、各裝瓶廠之間為爭市場爭權益互鬥,其中還涉及逃稅、行賄醜聞,百事可樂完全失去對於分據中國各地方的裝瓶廠控制能力,年年虧損,二○一○年虧損金額更達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億八千多萬元)。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錢坑,整合之難,就連康師傅大當家魏應州在簽字的前一刻,都曾經遲疑。

「大家覺得康師傅在這場聯姻中是灰姑娘(意即與國際一流品牌成為合作夥伴),但百事可樂中國更像是在甩包袱。」這是《羊城晚報》在雙方策略聯盟宣布後評論。

這是因為,國際品牌經營碳酸飲料的商業模式,與康師傅採取的高度垂直整合截然不同。無論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在進入國際市場時,經常會找合作夥伴,而不管雙方是合資或是組成聯盟,品牌商擁有品牌,並且以銷售可樂成分最重要的濃縮液做為營收來源 ,而裝瓶廠就負責生產、通路與銷售業務。

在這一條碳酸飲料的價值鏈之中,利潤最高的是上游的濃縮液(調製可樂最重要的配方)生產與銷售,光這一項就占總毛利高達四五%,而裝瓶廠在生產與銷售頂多拿到三○%到四○%毛利,必須有極強的成本控制與銷售能力,才能賺錢。

然而,由於康師傅與百事可樂對外公布的合作條件表面上看來是康師傅「吃了虧」,因為康師傅的獲利來源首先是裝瓶廠的分紅,但百事可樂各地方諸侯難以擺平,而百事可樂不僅將燙手山芋脫手,還把獲利來源濃縮液仍緊握在手中。

然而,「吃虧就是佔便宜」豈是在商場上向來霸氣的康師傅的作風!和外界原先想像的不同,在這筆交易之中,百事可樂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

一位熟悉交易內情的專家表示,有兩件事情證明康師傅並沒有「買貴」。首先,百事可樂在談判桌上,對於可樂重要配方濃縮液銷售價格的計價基礎讓步,打破百事可樂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合作慣例,不以「可樂的銷售價」當作基礎;其次,百事可樂同意分擔未來三十九年、在雙方策略聯盟期間的銷售與品牌行銷費用。

這兩個條件,恰恰是百事可樂與地方裝瓶廠過去發生爭議卻無法解決的關鍵點。地方裝瓶廠去要卻要不到的,康師傅卻敢狠要,一來,是對自身經濟規模優勢與經營管理能耐的把握有關;二來,沒有人比它更為理解如何駕馭中國市場的灰色地帶。

「六億美元(康師傅飲品股權換來百事可樂中國資產估值,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四億元),這個價格我們覺得划算。這是虧損公司,所以是這個價格,但假如它未來賺錢呢?假如它未來賺錢你才買,那成本付出不是很大?」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交表示。

不合作就沒錢賺強勢談判收服二十四個「地方諸侯」

二○一一年年底從百事可樂手上接下二十四個裝瓶廠業務之後,整頓地方諸侯的動作已然展開。康師傅一方面先宣布兩年內員工權益保障方案,尊重地方;另一方面,則派出一票財務與業務管理精兵,要求裝瓶廠馬上與康師傅接軌管理標準。

目前業界每個瓶子平均成本約是人民幣○.二八元,但康師傅卻是人民幣○.一七五元;拉齊管理,意味著康師傅急切的要改善二十四個裝瓶廠的表現,無法適應的人,會快速的從組織離開。事實上,這半年,百事可樂中國各裝瓶廠人事早已大震盪。

可是,這些裝瓶廠為什麼要聽康師傅的? 因為「營運改善的話,你(裝瓶廠)也可以賺到錢;不合作,就沒有錢賺。」這就是康師傅對地方諸侯的談判邏輯。

這套同樣的談判邏輯,在頂新國際二○○九年進軍台北一○一成為最大民股時也可以見到。

把餅做大後分更多業者拆帳甘願從七成五大砍剩三成

到台北一○一的遊客,在上頂樓觀景時,往往不能免俗的要拍幾張留念照,但過去在頂新入股之前,此業務原本一直虧損,但是,二○○九年之後,在魏應交「建議」下做了兩個細節改變,不僅轉虧為盈,還賺了新台幣上億元。

第一個改變,是將原本在八十九樓的照相業務改在五樓入口,不管遊客有沒有要求,先拍了一○一大樓的合成照,等到遊客一上到頂樓就會看見自己的照片,光是這項改變就讓日營業額增加十倍;接著,台北一○一重新與外包的照相業者談判,將營收拆帳比由二五:七五,業者拿得比較多;改成七:三,大幅逆轉。

為什麼照相業者肯?因為第一個改變讓願意付錢拿照片的人變多,餅變大了,「分餅之後,雖然它分的是小餅,但是它得到的還是比原來的多。」魏應交解釋。

平心而論,以中國市場之險,康師傅目前就算在泡麵、茶、包裝水與部分飲料上取得市占率領先,但還沒有完全拉開競爭優勢,但它躋身國際購併玩家的一連串動作,還是霸氣十足。

全球購併案成功比率只有二○%,康師傅購併百事可樂中國後,接下來的戰局更是關鍵。

【延伸閱讀】康師傅返台上市籌資,害一票散戶套牢!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指海外上市企業在台灣第二上市)在證交所掛牌定價四十五元,一度被市場嫌「太貴了」。當時董事長魏應州還用「俗物(便宜)無好貨」來反駁。在掛牌前一天的法說會上,魏應州更說,有三至五根漲停板就是面子、裡子都顧到。

言猶在耳,康師傅上市第二根漲停當天就打開,隨後股價如溜滑梯般的一路走跌,創下二○○九年新掛牌十檔TDR中漲停蜜月行情最短的紀錄,隨後半年內更一度跌落至三十二.四元,較掛牌價慘跌二八%。

而負責承銷發行的永豐金證券自營部持有的康師傅部位,一度帳面虧損達三億多元,認賠出場,還因疑似私下給魏家約八千萬元回饋金,遭金管會重罰,全案並移送檢方!對比之下,大股東魏家賣在最高點,順利從市場籌資一百七十億元!(文●蕭勝鴻)

【延伸閱讀】5次聯姻,都有賺到 ——頂新重要購併與聯盟事件簿

購併味全1998年5月 精進食品研發:入主味全等於買下味全累積近50年的食品研發經驗;但味全股價隨後暴跌,頂新進場護盤,造成資金缺口 與日本三洋食品

策略結盟1999年7月 加強管理能耐:三洋食品帶來救命錢,成為頂新核心股東,也帶來累積40年的泡麵操作經驗和技術,支持魏家在成本控制和企業管理方面再上層樓

與朝日、伊藤忠合作 2003年12月 吸取日本技術:三方共同拓展中國飲料市場,頂新獲得朝日啤酒飲料技術支持,並強化與伊藤忠的貿易合作

與日本全家合作 2004年4月 進軍中國超商:與日本全家、台灣全家、伊藤忠聯手進軍中國便利商店通路,魏家認為通路將主導食品業發展

購併中國百事可樂2011年11月 增加碳酸飲料:切入碳酸飲料產品線,中國冰箱通路數整合後接近百萬個,勝過可口可樂,魏家形容這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蘋果日報》、《康師傅背後的魏氏家族》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9

百度聯姻人人背後:各取所需又各有所思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22.html

【導讀】百度收購糯米的傳聞變成了現實,基本上大家都看好這次收購。人人從糯米的虧損壓力下解脫,百度找到O2O市場突破口,LBS+O2O的組合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百度、人人股價雙雙大漲也證明了資本市場對這次投資的認可。從趨勢上講,百度投資糯米是眾望所歸,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百度與人人之間還有很多細節問題值得挖掘。

人人獨木難支 百度求團若渴

糯米連續9個季度的巨虧讓作為上市公司的人人壓力巨大,要想讓糯米成為團購市場最終贏家,人人就得投入更多,而事實上人人已無力承受這筆支出了。利潤被蠶食,股價大跌,人人能為糯米做的已經到了極限。而此時,百度正在尋找合適的團購目標,欲增加百度地圖LBS業務的影響力,雙方的此次聯姻可謂各取所需。

是投資還是收購?

8月23日下午,百度宣佈戰略投資人人旗下的團購網站糯米網 1.6 億美金,獲得約 59% 的股權。這也讓糯米的估值達到2.7億美元。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百度這筆錢是用來給糯米注資的,人人有沒有從中部分套現不清楚,這得等第四季度交易完成之後,看人人今年Q4財報時才能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是百度拿1.6億美元收購糯米的59%股權,因為糯米將成為合資公司,繼續運營下去,那百度還得追加運營投資,也就意味著糯米值更多錢,顯然糯米不值。人人或許會從百度的投資中套現一部分出來,但肯定不會多,更可能一分錢都沒收到。

糯米的估值怎麼得來的?

估值有很多種方法,糯米的估值這麼來的?翻查了下人人的財報,過去9個季度糯米網大概虧損6000萬美元,不過糯米的虧損額在逐漸收窄,若第四季度才能此次投資,接下來兩個季度人人大概還得拿出1000萬美元支撐糯米網的虧損。所以到了第四季度糯米網成為合資公司時,人人方面大概拿出了7000萬美元,能佔比多少,這就得看百度能出多少錢了?

百度要求絕對控股,出資必然要多餘7000萬美元。以人人出資7000萬美元佔股41%計算的話,糯米的市值大概1.7億美元,百度要佔股59%只需投入1億美元左右即可。不過糯米已有一定市場規模和地位,肯定有溢價,在博弈中最終百度出資1.6億美元佔股59%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至此人人投入的7000萬美元佔的41%股份已經價值1.1億美元,升值了4000萬美元左右,投資報酬率達57%,陳一舟確實是互聯網界最會投資的大佬。

其實,人人和百度對糯米的總投資已有2.3億美元,如今糯米才值2.7億美元,這麼看糯米的市值並不高。不過糯米2.7億美元的估值倒是給團購行業提供參考標準。

人人不想賣 讓股合資最佳選擇

有人會想,為什麼百度全資收購了91,而不全資收購糯米,這當中肯定有多種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人不想賣,只能接受百度投資。人人現有社交、遊戲、視頻、團購四大主要業務,若把糯米賣掉將只剩三大業務,這樣一來人人未來的想像空間將會越來越小。陳一舟也一直有意向電商方向靠攏發展社會化電商,糯米是人人唯一與電商有關聯服務,所以人人不想直接賣掉,它還需要依靠糯米做互補。

如果百度出價像收購91時的奇高,人人也可能會考慮直接賣掉,不過已目前糯米的市場表現與市場地位,百度不可能出太高的價格,因為除了糯米百度也還有其他選擇。

百度要求絕對控股 人人守住40%紅線

陳一舟是聰明的生意人,既然百度出價不能達到自己的出售價位,那可以持股等糯米獨立上市之後套現。在百度加入後,糯米的市場份額肯定會有所提高,市值也會水漲船高,若糯米真上市,包裝成SNS+LBS+O2O的概念,市值少說怎麼也得值5億美元吧?41%的股權值多少錢?所以陳一舟怎麼也不會直接賣掉糯米。

陳一舟允許百度絕對控股,但會守住40%紅線,一旦人人佔股少於40%將很快就會被邊緣化,為了將來在內部博弈中有充足籌碼,目前40%是人人底線。

兩個和尚抬水喝 還是沒水喝?

合作難免會出現勾心鬥角,兩個和尚抬水喝還是沒水喝目前還不好說。誰出力多,誰出力少,戰線是否統一,方向是否一致?這裡面會有很多問題,百度樂酷天的失敗案例還歷歷在目,誰能保證糯米不會成為下一個樂酷天?人人保持41%的佔股還是有必要的。

糯米架構大轉變 沈博陽是否會出局?

百度要求絕對控股,那沈博陽是否會被出局?糯米網從無到有並取得今天的市場規模,沈博陽功不可沒,不過畢竟沈是人人的人,百度能否信得過沈?人人41%的股權能否保住沈的位置?還是百度再派人過來制衡沈?

團購將會對百度LBS業務起到非常大的補充作用,所以在用人上百度會格外謹慎,就算百度信得過沈,也會派人過來掌管糯米的財政大權,接下來糯米的錢都由百度提供,百度控制財務無可厚非。若信不過沈,很有可能會派百度內部最懂O2O的愛樂活蔡虎過來救駕。反過來,沈願不願意在百度的制衡下繼續呆下去也是很大的問題。

百度是看好團購 還是看好移動搜索廣告

我們再回頭來看,團購能給百度帶來利潤麼?以百度的營收能力,根本看不上團購那點利潤,況且到現在大部分團購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而未來團購業務的盈利能力也有待懷疑。

百度迫切投資團購,為的不是團購能帶來的利潤,而是在為未來的移動搜索市場做準備。移動搜索的本地生活服務需求非常強,尤其在百度地圖上的搜索需求,百度擅長將搜索流量變現,不過要將搜索流量變現依靠團購業務根本不夠,團購是百度用來培養移動搜索市場的,其實百度看重的是移動搜索廣告業務,而不是團購。

移動搜索的廣告價值很大部分來自線下的本地生活服務業,如何能吸引本地生活服務業上線投放廣告是百度需要做的,團購則是培養這一市場的最好辦法。而地圖則是將本地生活服務業廣告變現的最佳方式。谷歌已經先百度一步開始嘗試地圖廣告業務了。

人人也有小算盤 擺脫糯米壓力 業績更好看

百度有自己的打算,人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百度投資後,人人可暫時擺脫糯米這個包袱,業績將會變得更好看,資本市場將更加看好人人的市場價值。

對人人來講,糯米網已從虧損的包袱變成了未來的金牛,人人終於從糯米帶來的巨大壓力下解脫,市值將會迎來大漲潮。

社交流量+搜索流量=電商流量?

整體來講,現在糯米的概念還是不錯,SNS+LBS+O2O的團購概念頗具吸引力與話題性。在社交流量與搜索流量的雙重導入下,糯米現在如虎添翼,而且有百度參與後,也降低了糯米的流量獲取成本。如今糯米又有百度的1.6億美元投資,有更充足的資金去搶佔市場。如今的糯米網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更廣闊的市場想像空間,更夢幻的資本市場估值,百度與人人的成敗都在此一舉了。

結語

若人人和百度和睦共處,合力經營糯米,在社交流量和搜索流量以及百度投入的巨額資金下,糯米的業績必然可快速上升。但人人和百度想要的根本不同,人人希望通過糯米帶來現金收益,而百度則會往移動搜索廣告業務上努力,不同的方向很有可能出現內耗問題,因此糯米也有出現危機的可能。不過,整體上筆者還是看好雙方的結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