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刺激政策頻出的情況下,3月份市場成交繼續升溫,成交量創下近年新高,其中二線城市成交最為活躍。
成交創歷史新高
4月1日,易居研究院發布的《30個典型城市住宅成交報告》顯示,3月份,3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56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33.0%,同比增長82.9%。3月份市場成交創下了歷史月度最高水平。
這30個典型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石家莊、青島、南京、蘇州、杭州、福州、長春、武漢、長沙、南昌、成都、蘭州、貴陽、南寧、唐山、淮安、濰坊、常州、莆田、泉州、常德、襄陽、茂名、九江、北海。其中一線城市4個、二線城市15個、三線城市11個。東部城市18個、中部城市7個、西部城市5個。
在這30個城市中,有29個城市的成交量出現了環比增長態勢,而深圳略有小幅下跌。杭州市場最火爆,環比增幅為30個城市最高水平,達到322.1%。天津市場其次,增幅達到260.7%。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杭州和天津這兩個城市成交火爆,和周邊上海、北京房價上漲後,當地購房者購房情緒上升有關。從中短期樓市投資的安全性來看,杭州和天津市場或優於上海和北京。而深圳市場略有下滑,和深圳此前幾個月市場交易活躍,目前深圳房價處於高位盤整等有關。
即便是在一線城市中一直比較平穩的廣州,市場也十分不錯。中原地產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3月廣州一手樓市網簽面積已達98.71萬平方米,成交量較2月翻倍,並超越農歷年前的1月,繼續維持高位水平。
“春節後確實比節前好太多了。在春節之前,我們的樓盤還不怎麽好賣,但節後就完全不一樣。”廣州一家大型開發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該公司3月份新開盤的一個樓盤一下子就賣光,價格也比之前上漲了12%。
同時,30個城市中,有25個城市的成交量出現了同比增長態勢,其他5個城市則有所下跌。總體上看,今年3月份的市場交易要比去年同期更熱。
二線城市最火爆
分城市類別來看,3月份,一二三線30個典型城市成交同比增幅曲線的走勢一致。其中,一線城市的同比增幅由2月的33.6%擴大至73.5%,二線城市由2月的36.9%擴大至96.4%,三線城市則由2月的14.6%擴大至37.1%。3月份三類城市的同比增幅均呈現了擴大的態勢,這和市場交易異常活躍有關。
這其中,二線城市的表現頗為引人關註。3月份,15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825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60.6%,同比增長96.4%。嚴躍進說,二線城市購房政策要比一線城市寬松,而且房屋均價也明顯低於一線城市,所以購房者會積極認購、加速成交。這使得同比增長態勢較為明顯,目前成交規模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月度最高水平。
15個二線城市全部出現了環比增長的態勢。其中杭州和天津的成交環比增幅最大。此前幾個月,全國市場的熱點城市為深圳、上海和蘇州,而現在杭州和天津市場變得更惹人關註。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指出,部分二線城市春節後房價也上漲過快,住建部正密切關註隨時溝通。市場分析認為,包括南京、杭州、廈門、合肥、蘇州等二線城市都將繼一線城市之後,接力上漲。目前這些核心二線城市正紮推上演“地王”爭奪戰,火熱景象不輸北上深。
在3月18日,在南京猴年首場土地拍賣會上,總共6幅地塊吸引來40多家房企的爭奪,其中3幅熱門土地爭搶異常激烈,3個區域最高地價由此誕生。若以3個區域的現有房價衡量,地價均已超過房價。數據顯示,2月南京房價環比再漲2.7%,創下環比漲幅新高。這已是南京房價連續12個月上漲,1年漲幅達14.1%。南京已然是二線城市中的房價領漲者。
不止是南京,在其它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近期也頻頻出現十幾家企業競爭同一宗地塊的現象,價格也出現翻倍,中信建投認為,隨著一線城市調控政策加碼,二線城市具有更大的杠桿空間。
嚴躍進說,3月份市場交易和預期一樣,出現了異常火爆的局面。這主要是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預期下,購房者入市的積極性會提高。部分購房者擔心二線城市後續也會收緊政策,因此購房交易熱度很明顯。預計未來除部分城市受既有政策收緊影響而出現成交量下滑外,其他一些城市市場交易總體會處於高位水平,即依然呈現出火熱的態勢。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課題組5日發布的研究成果認為,一線城市和少量二線城市面臨補庫存難題,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則需要大力去庫存。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在京發布《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3(2016)》。藍皮書稱,房地產庫存水平依然較高,但增速明顯下降,商辦物業的庫存比住宅更為嚴峻。房屋新開工面積全線下降,施工面積小幅增加,仍處於庫存去化期。
“近年來,房地產庫存高企一直是社會各界高度關註的話題。”藍皮書說,2015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再創歷史新高,如果再考慮同期繼續增長的房屋施工面積,短期內全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的供給過剩。
藍皮書說,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還存在嚴重的結構失衡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城市分化嚴重,導致區域性結構失衡,其中一線城市和少量二線城市庫存迅速下降,而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則需要大力去庫存;
第二,物業表現各異,導致各類型結構失衡,住宅庫存相對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等非住宅庫存受宏觀經濟和產業影響較小,市場表現較好;
第三,貧富差距拉大,導致需求側結構失衡,其中城市非流動人口總體解決了住房困難,而大部分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難以有效解決。
“房地產結構失衡困境進一步加大了商品房去庫存的難度,增加了經濟放緩壓力和金融系統風險。”藍皮書分析說,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受庫存壓力影響,全國房地產投資增幅持續放緩和快速下滑,創1998年以來的最低值,加上房地產投資的低迷影響到其上下遊相關產業投資,這已經嚴重影響了短期經濟增長。
藍皮書說,始於2011年的商品房庫存大幅增加,導致市場空置嚴重和供需失衡,表明房地產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能力和運行效率很低,其自身無法形成良好的內生循環機制和缺乏可持續發展動力。
藍皮書說,房地產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目前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商業銀行貸款,當商品房長期處於高庫存狀態時,房地產企業將容易陷入開發經營困境和資金鏈斷裂情況,導致爛尾樓或發生企業負責人跑路現象,最終將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房屋新開工面積全線下降,施工面積小幅增加,仍處於庫存去化期。攝影/章軻
繼各大機構紛紛對房企今年一季度成績作出統計後,一份今年前四個月的房企業績排名也在這個“五一”前出爐。億翰智庫日前發布的《2016年1-4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TOP150》顯示,今年1至4月,萬科(02202.HK)以銷售金額1102.4億元高居榜首,恒大(03333.HK)以900億元位居其次,保利(600048.SH)650億元排第三,綠地集團以626.2億元排名第四。正在縮減地產業務占比、向文化旅遊及金融轉型的萬達集團跌出前十,以223.5億元銷售額位列第12,居綠城中國之後。
房地產市場整體回溫,一些城市去化加快,資金壓力疏解,為房企繼續規模發展提供了前提;與此同時,城市之間的分化仍然明顯,一線城市和二線重點城市樓市回溫明顯,市場機會較大,但這些城市高昂的地價又對房企的利潤率提出了挑戰。第一財經記者綜合房企財報與機構的數據分析發現,規模靠前的龍頭房企仍然守住了強者恒強的規律,維持了銷售金額較快增長的局面,但在機會與風險並存的行業邏輯下,這些“排頭兵”們也同樣面臨著毛利率下滑的壓力。
千億級房企業績同比增八成
進入2016年,房地產行業政策面“去庫存”不變,市場成交明顯改觀,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表現不俗,房企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千億級房企呈現“強者恒強”的趨勢。根據億翰智庫的統計數據,今年1~4月,各房企銷售業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千億規模房企業績同比增幅達81%,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以萬科為例,僅4月單月,其銷售金額就達350億元,環比增長16.7%,同比增長近一倍,穩超第二名百億元。
在銷售面積方面,恒大則以1093.2萬平方米超過碧桂園和萬科。除此之外,前4月房企的業績門檻值也穩步上升,同比增加均超50%。TOP10已達到275億元,同比增加67%;TOP30的業績門檻值破百億,同比增長87%,增長速度較為穩定;TOP50的門檻值也出現近一倍的增幅。
集中度提高的趨勢,在克而瑞3月底發布的一季度房企銷售里也曾得到印證。克而瑞統計的今年一季度百強房企數據顯示,2016年開年樓市成交活躍,房企銷售快速增長,行業集中度進一步上升,各梯隊金額集中度同比出現大幅上升,房企金額集中度增加了10.35個百分點,如TOP10房企為23.39%,較去年增加3.57個百分點,TOP20房企集中度為31.03%,同比增加5.05個百分點;TOP50房企增加7.84個百分點至43.18%,TOP100房企則從43.06%上升至53.46%,大幅增加了10.35個百分點。以3月為例,TOP10房企中有五家銷售金額超過200億元,三家超過100億元。
今年以來,排名靠前房企的格局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克而瑞統計發現,萬達由於戰略轉變,一季度銷售金額157億元,同比減少6%,跌出了前十;而金地則表現搶眼,銷售金額達195億元,首次進入TOP10。萬科依舊保持榜首位置,一季度銷售金額725億元,同比增加57%。恒大、碧桂園、保利的銷售金額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了翻倍,綠地和中海則分別實現了同比79%和47%的增長。
二線機會與利潤難題
2016年一季度,在房地產市場傳統淡季下,各城市供應量則同環比均下滑,部分城市供不應求矛盾突出;成交量雖較上年末大幅下滑,但在政策寬松之下,顯著高於去年同期,其中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表現搶眼,三、四線中沿海城市或區域中心城市成交較好。經歷了2014年的低迷、2015年下半年的回溫、2016年春節前後的上漲之後,2016年的樓市下半場,是不是一曲未完待續的歡樂頌歌,對於開發商而言,還充滿變數。
龍頭房企在二線城市面臨機會與利潤難題
在市場分化的大背景下,開發商選擇在什麽樣的城市拿地,如何給項目項目,顯得尤為關鍵。根據克而瑞的統計,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14家標桿房企共在69個城市拿下了503幅地塊,總金額5732.4億元,合計新增土地建築面積1.04億平方米,均價5494元/平方米。其中,龍頭房企投資力度最大,新增土地建面明顯高於其他兩類房企,布局城市數量亦最為廣泛,如萬科共在41個城市拿下了184幅地塊,綠地和保利地塊則均分布在24個城市。大型房企中,融創和龍湖分別新增了27和21幅地塊,而遠洋僅在北京、南京和重慶三個城市有斬獲,為標桿房企中最少。總結來看,一線城市中北京投資門檻最高,廣州受冷遇,而二線城市分化最為嚴重,是當前標桿房企的投資熱點,標桿房企新增土地建築面積較大的城市是依次是成都、武漢、杭州、鄭州,新增土地金額較大的依次是杭州、南京、天津、武漢。
成交回溫、庫存壓力仍然存在且布局庫存嚴重,在這樣一個機會與風險並存的分化市場,開發商一方面要在一線城市和二線重點城市挖掘機會,另一方面要在地價高企的現實下拼盡全力保持規模和利潤率同時提升,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來自中原地產研究部日前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從已經公布2016年一季度報的滬深地產50家上市公司看,一季度的總營業收入達到了1401.14億元,同比漲幅高達51.3%。但受成本上升因素影響,上市房企的凈利率卻“不增反降”。50家房企平均凈利率為6.2%,相比2015年同期的9%左右呈現了非常明顯的下調。記者梳理財報發現,萬科今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至23.1%。萬科董秘朱旭稱,毛利率下降,也是一季度萬科凈利潤增速慢於營業收入的原因之一。另根據年報數據,綠地控股2015年實現房地產業務收入996億元,同比下降11%;毛利率24%,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4月下旬提供給第一財經的分析報告,對中國開發商今年的表現作出了估計。根據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年度財務數據,穆迪預計,該機構評級的多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2016年的信用質量仍將保持疲弱。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曾啟賢認為,由於土地成本上升及開發商減少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導致利潤率收縮,2015年多家受評中國開發商的財務指標有所削弱。他還指出,為了支持增長及利用國內較低的融資成本,開發商的債務水平也在提高,利潤率壓力是2016年開發商信用質量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穆迪在報告中稱,穆迪受評開發商的加權平均毛利潤率從2014年的29.6%降至2015年的27.3%,預計未來12~18個月開發商的毛利潤率仍將承受壓力。同時報告也提到,近期中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壓力。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建議,龍頭房企一方面應該深耕好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另外一方面這些房企普遍重點投資了成都、武漢等成交量大的城市,當前應當在剩余的二線城市中發掘地價低、市場好的“潛力股”。
關於城市選擇與區域策略,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參加2016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接受包括本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稱,2013年以來,綠地在三、四線的城市投資比例很低,有70%~80%的項目主要是在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他說,從綠地集團現有的項目來看,50%以上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比如蘇州、武漢、鄭州、濟南、合肥、南昌等,原因是“這些城市里增長比較快的地區比較多”。而從萬科一季報看來,今年一季度萬科創新高的752.4億元銷售金額中,上海超過了100億元,深圳、北京、武漢、杭州超過40億元。
開通國際航線原本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福利”,然而最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等二三線市場,越來越成為航企看重的“香餑餑”,尤其是國外的航空公司。
近日,阿聯酋航空—架波音777飛機就降落在銀川河東國際機場,這也是阿聯酋航空開通的首條直飛我國中西部地區的航線,此前,其開飛的到中國的航線主要集中在京滬廣。
下周,美聯航也將開通西安到美國舊金山的直飛航班,這將是西安的首條跨太平洋航線。隨著北上廣核心機場的時刻、空域等資源的高度飽和,國內二、三線城市日益成為航企爭奪的“新戰場”。
客貨運考量
阿聯酋航空此次開通的是迪拜-銀川-鄭州航線,每周二、周三、周五、周六執飛。這也是時隔八年後,阿聯酋航空在中國開通的新航線。
醞釀了八年,為什麽在中國的新航點選擇了銀川?對此,阿聯酋航空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謝赫.阿姆德.本.薩伊德.阿爾馬克托姆殿下告訴記者,阿聯酋航空正積極拓展在中國二線城市的航線,銀川正是中西部地區的首個目的地,“新航線的開通可以讓為銀川及其周邊的居民經由迪拜前往中東、非洲和歐洲等各地,同時,也將促進兩個城市所在的中國中西部地區跨境貿易及旅遊業的發展。”
據記者了解,銀川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最重要的西部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兩年一度的促進中國與中東國家交流的中阿博覽會的舉辦城市。2015年,銀川的出入境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兩倍,高達55,893人次。
得益於龐大的穆斯林人口,銀川也是連接中國與中東地區的主要門戶城市,今年早些時候,阿航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局在迪拜簽署了旅遊發展諒解備忘錄,希望通過阿航的全球航線網絡進一步推動銀川乃至寧夏地區與迪拜和中東地區旅遊業互惠共贏的合作關系。
而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第二大城市,更重要的是國內主要的貨運物流樞紐,為此,阿聯酋航空使用了可以提供14噸腹艙載貨能力的波音777-200LR飛機運營迪拜-銀川-鄭州航線,並且在往返中國的航班上特意配備了會講中文的乘務員以及中餐。
爭奪新戰場
事實上,與阿聯酋航空有同樣想法的國外航空公司不在少數。包括法航、芬航、漢莎美聯航在內的多家外航,都陸續或者計劃開飛到中國的新航線,並且目的地都是重慶、武漢、西安等二線城市。
來自民航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早在2015年上半年,國內公司的新開航線中,就有38條涉及二線城市,占比79%;外航新開航線中有25條涉及二線城市,占比76%。
記者咨詢多位業內人士發現,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航線資源緊張是外航開始聚焦二三線城市的一方面原因,而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的“招商熱情”也是重要的刺激因素。
“希望通過開通航線帶動本地區的招商引資和旅遊業,是當地政府不惜重金補貼航企落戶的重要原因。”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為國際航線對旅遊、商務談判及地區經濟的拉動力不容小視,一條國際航線為地方經濟創造的GDP相當於3-4條國內航線。
比如早在2005年,重慶市政府就曾決定市級財政在3年內每年補貼2000萬元,共計6000萬元來補貼航空公司在渝的國際航線,因為國際航線對旅遊、商務談判及地區經濟的拉動力不容小視,據測算,重慶每多一條國際航線,1年就可增加500萬元稅收。
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廳廳長何正榮也告訴記者,中國政府已經向阿聯酋開放了銀川機場第三、第四、第五航權,並將其定位為中國面向阿拉伯國家的門戶樞紐,通過迪拜中轉,寧夏的特色產品、貨物以及乘客,就可以方便到達全球六大洲8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150多個目的地。
“此前,中國中西部地區90%的航空出口貨物和大部分商務旅客前往中東、歐洲和非洲時,都要先向東飛繞道北京,再向西飛,這主要是因為西部沒有完善的航空樞紐和成熟的航線。”何正榮說,而西部地區的貨物經過銀川飛往中東和歐洲,可節約20%的運輸成本,黃河中遊地區的貨物,經由銀川出發可節約15%的運輸成本。
不過,盡管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樣向國內航企開放,但此前少有國內航企願意開拓二線城市的國際直飛航線。
對此,一位國有航空公司管理層對記者坦陳,由於國內航企的國際化拓展剛剛起步,在國際銷售、網絡連接等方面還與外航有一定的差距,開辟二三線城市的國際航線短期內無法保證盈利,因此,像三大航更傾向於打造京滬廣的基地樞紐,通過中西部到樞紐的國內航線網絡向樞紐輸送國際客人,再從樞紐飛出去。
不過,從去年開始,海航、廈航、川航等航空公司,也開始向二線城市的國際航線發力,陸續開通了西安、廈門、成都到悉尼等的遠程國際航線。隨著北上廣核心機場的時刻、空域等資源的高度飽和,國內二、三線城市日益成為航企爭奪的“新戰場”。
從今年開始,很多二線城市的購房者開始有了一種的感覺,那就是樓市開始火爆起來。
住在武漢的李秀(化名)從今年初開始一直在著急買房,之前看的房子房價不斷上漲,而自己的工資卻沒有水漲船高。“我在三環內購買了盛世江城這個樓盤,3月初買的時候價格為10200元/平方米,現在均價在10600元/平方米,我們的樓盤基本上屬於溫和上漲的,武漢二環內的核心地段漲得更是瘋狂。”李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網絡資料圖
和李秀有著相同感受的購房者,不在少數。
成交井噴
易居研究院統計的15個典型二線城市數據發現,今年4月,5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96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7.8%,同比增長88.3%。15個二線城市中,有10個出現了環比增長的態勢。其中天津和南寧的成交環比增幅最大。此前幾個月,全國市場熱點二線城市為蘇州,而後杭州和天津等市場變得更惹人關註。而現在杭州市場稍有降溫,天津市場則繼續強勁。
“二線城市購房政策要比一線城市寬松,而且房屋均價也明顯低於一線城市,所以購房者會積極認購、加速成交。這使得同比增長態勢較為明顯,目前成交規模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月度最高水平。”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今年開始,武漢、合肥、天津、南京、杭州、蘇州這樣的核心二線城市的樓市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火爆。
李秀就見證了武漢的市場,其之前看了不少樓盤,最高的已經較年初漲價了5000元/平方米,做為一個即將做媽媽的人,她非常擔憂,因此很快就選擇了一個樓盤買下。
在蘇州,也不斷出現日光盤的情況,記者在一個投資客群里看到,這個群每天都在討論蘇州哪里的樓盤價格是多少,是否可以購買等話題。“我在2015年4月購買了一套住宅,當時的單價是1.4萬/平方米,而該樓盤最新一期的價格已經到了2.65萬/平方米,總的來說房價上漲我還是很開心的。”購房者何冰(化名)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火爆背後
由於受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影響,已經開始有一線城市的購房者選擇回歸二線城市購房。例如,在朋友圈就有人表明自己400多萬元賣掉深圳小兩居,並回武漢買了4套房。一位成都建設銀行的個貸客戶經理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開始大概有十分之一的貸款客戶都是在一線城市工作的購房者。“我們交流發現很多在一線城市無法購房的購房者都選擇回家購房,他們大部分老家在四川,因此選擇了成都買房。”上述個貸經理告訴記者。
不僅僅是購房者,由於一線城市高企房價和土地價格,開發商也開始轉戰二線城市。
據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市場共成交建築用地面積453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7%,但同比仍上升11.3%;出讓金總計1416億元,環比上升20.47%,在成交面積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金不降反升,也充分說明目前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繁。
值得註意的是,一線城市基本無成交,僅上海成交一幅動遷安置土,土地成交量主要集中在二線城市。二線城市4月份成交經營性土地2422萬平方米,環比上升10.7%,同比上升41.7%;土地出讓金是更是同比上升280.4%,環比上升38.4%,土地價格不斷走高。
“合肥、廈門、南京、蘇州四個城市表現最為出色,平均溢價率均超過100%。”上海鏈家市場研究總監陸騎麟告訴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合肥4月共12幅土地出讓,拍出的高溢價土地主要集中在瑤海區、肥西縣,其中位於瑤海區新安江路以南的一幅居住用地,溢價率高達380.95%,蘇州共出讓土地29幅,13幅土地溢價率超過100%,其中位於高新區科技城武夷山路北的居住用地溢價率高達318.86%,僅次於合肥。南京共出讓5幅土地,有2幅地塊溢價率超過160%。”
以合肥市場為例,合肥從去年開始就出現了市場補漲,開發商拿地熱情也非常高。融創、金隅、複星、葛洲壩這四家房企更是第一次進入合肥市場。
去年5月,複星地產旗下星泓資本拿下濱湖區BH2015-04號地塊,正式進駐合肥。合肥星泓金融城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表示,濱湖區平均成交價的複合增長率為293.66%, 因此看好合肥市場。“考慮到二線城市的特點,我們將做一個產城融合樣本,在這里提供一些就業創業機會,吸引人口,同時提供滿足市民在居住、消費、休閑娛樂、健康、文化旅遊等一站式需求的綜合體。” 劉軍表示。
陸騎麟表示,二線城市土地熱,高溢價頻出主要因為當前一線城市土地供應量驟減,其次也是由於熱門的二線城市一手住宅,房價攀升,特別是南京、蘇州等地的房價在今年攀升較快,開發商對該類型城市的市場預期較好。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認為,從市場面的表現來看,雖然上述熱點城市樓市成交量和價格在今年前四個月表現出繁榮景象,“日光盤”和“地王”在上述熱點城市也會頻現,但是,這繁榮的背後是過去幾輪“救市”政策不斷刺激不斷透支樓市需求的結果,這繁榮景象的背後潛伏著樓市危機。而這場危機極有可能在2016年下半年爆發,屆時,樓市將陷入新一輪的調整周期。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房價數據,首次出現了上漲前列基本是二線城市的現象。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的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個,上漲的城市有65個。
其中,合肥、廈門、南京,單月上漲超過3%,漲幅驚人,加上70個城市外的蘇州,這四個城市的房價漲幅基本取代了一線城市,堪稱房價上漲“四小龍”。在房價迅猛上漲的情況下,不光是蘇州,這些城市也存在重啟限購的可能。
“四小龍”領跑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的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顯示,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5.8%,最低為下降0.5%。
其中,環比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2個,比上月增加4個,環比漲幅在5%以上的城市有2個,比上月增加1個;最高漲幅為5.8%,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通過計算得知,2016年4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增幅1.1%,相比3月份0.9%的增幅出現了明顯擴大。70城房價在2015年5月份順利完成止跌反彈的過程,爾後保持上漲態勢。2016年4月份繼續上漲,且增幅為近12個月的最大。
同比看,在連續15個月同比下跌後,2015年12月房價首次出現同比正增長。2016年1-4月份增幅處於不斷擴大的態勢,到4月份增幅為4.3%。隨著上半年房價環比的繼續上漲,預計同比增幅將繼續擴大。
在整體上漲的同時,城市之間的分化仍然十分明顯。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房價總體繼續上漲,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但城市間漲勢出現新變化,一線城市漲幅較上月有所放緩,二、三線城市漲幅開始擴大。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雙收窄,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甚至出現下降,而部分二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月進一步擴大,有些已超過一線城市漲幅。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分析,在新建商品房數據中,二線城市全面取代一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先鋒,首次出現了上漲前列基本是二線城市的現象。合肥、廈門、南京,單月上漲超過3%,漲幅驚人,從目前市場看,包括在國家統計局統計發布的70個城市外的蘇州,這四個城市的房價漲幅全面取代了一線城市,堪稱房價上漲“四小龍”。
表1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後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合 肥 5.8% 錦 州 -0.5%
廈 門 5.3% 哈 爾 濱 -0.2%
南 京 4.4% 三 亞 -0.1%
上 海 3.6% 唐 山 -0.1%
惠 州 3.3% 太 原 -0.1%
北 京 3.0% 遵 義 0.1%
杭 州 3.0% 常 德 0.1%
福 州 3.0% 襄 陽 0.1%
天 津 2.8% 平 頂 山 0.1%
無 錫 2.8% 濟 寧 0.1%
表2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後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深 圳 63.4% 錦 州 -3.2%
上 海 34.2% 丹 東 -3.1%
南 京 22.6% 湛 江 -1.9%
廈 門 21.7% 襄 陽 -1.9%
北 京 20.2% 濟 寧 -1.7%
合 肥 17.6% 烏魯木齊 -1.7%
廣 州 17.6% 西 寧 -1.7%
杭 州 14.8% 嶽 陽 -1.6%
福 州 11.1% 牡 丹 江 -1.6%
天 津 10.0% 包 頭 -1.5%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同比漲幅看,除深圳、上海依然處於前二外,南京、廈門同比漲幅已經超過20%,合肥也處於全國第六。
嚴躍進說,相比此前深圳房價的持續上漲,4月份廈門和合肥房價顯得最“高調”。這是由於一線城市的房價偏高,在限購升級的情況下,部分投資投機資金開始撤出一線城市,進而進入二線城市,這使得此類二線城市的價格漲幅開始超越一線城市。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會增加部分二線城市政策收緊的風險。
此外,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增速靠後的城市仍大多是三四線城市。嚴躍進說,相比來看,三線城市受庫存去化周期過高的影響,房價難以明顯上升,總體保持在小幅上漲的狀態之中。當然,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已不大。
多城有望重啟限購
3月一線城市樓市調控升級後,大量資金轉移至周邊城市和核心城市,瘋漲的房價也讓這些二線城市面臨調控升級的可能。這其中,作為經濟總量全國第七的大市,在去年下半年以來飆漲的房價之下,蘇州即將打響重啟限購的第一槍。
5月17日,蘇州市國土局官方網站稱,暫緩出讓相城區、姑蘇區和高新區的5幅地塊。這批土地於4月20日掛牌,吸引了不少開發商的目光。多位蘇州業內人士分析,5宗地包括準地王都撤回,說明政策方向已然清晰,樓市調控即將到來。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蘇州即將實施新一輪限購方案,包括購房者須滿足社保一年以上。個人所得稅2年以上,另推出買房居住證滿一年硬性規定,防止刻意炒房,補社保等情況。
嚴躍進說,蘇州即將進行的調控升級,符合市場預期,是目前房價持續上漲下的一種有效應對策略。雖然有一定的行政管控色彩,但在房價上漲過快、且無有效手段壓制的情況下,重啟限購2.0版本顯然是有積極意義的。
根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提供的數據,2016年1-4月份蘇州各個區的房價及相比2015年全年的漲幅分別為:姑蘇區21886元/平方米,42.84%;吳中區14877元/平方米,30.79%;相城區13204元/平方米,31.31%;新區16430元/平方米,32.97%;園區26620元/平方米,43.23%。房價普遍上漲了三四成。
嚴躍進分析,蘇州此次限購政策,和此前3月份出臺的政策有一樣的思路。但此前的政策把控,更多體現在對預售價格的管控上。表面上看能夠抑制房價的上漲,但很多房企可能通過各類雙面合同等,依然可以進行高價售樓。所以此類政策對於抑制房價的作用沒有預期的大。此次蘇州在上海和深圳後,收緊政策,顯然說明房價上漲壓力極大。
“從市場去庫存周期數據看,蘇州目前的市場基本面非常類似2010年初的狀態,當時也是庫存去化周期極小,所以才會出臺限購政策。而現在基本上也是類似的邏輯。”
自2010年開始實施限購政策以來,全國共有46個城市實施了樓市限購政策,涵蓋了四大直轄市、五大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省會城市以及蘇州、無錫、佛山、金華等沿海地區發達的二三線城市。
不過進入2014年後,隨著樓市的下行和庫存的不斷增加,到年底,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和房價畸形的三亞共5個城市外,其他城市均取消了限購。但在房價迅猛上漲的情況下,不光是蘇州,其他一些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核心二線城市如廈門、南京、合肥、武漢等也存在重啟限購的可能。
以廈門為例,4月22日島外同安區拍出新地王後,廈門房價開始了又一輪快速上漲,房價逼近北上深。日前推出的建發·央璽6號樓售樓處價格表顯示,6號樓單價已上調至69000元/平方米左右,個別房源破7萬元,僅半個多月單價就上漲了8000元左右。
從去年8月開始在廈門看房的肖先生說,僅僅半年過去,廈門大多區域的房價已經上漲了三到四成。值得一提的是,自2009年以來,廈門的房價就一直在上漲,即便在2014年其他城市房價下行的時候,廈門也還一直在上漲。因此近幾年廈門的整體漲幅超過廣州,堪比北上深。
廈門均和房地產評估董事長王崎認為,廈門的工資水平不高,與一線城市有不小的距離。房價高速增長之下,一般員工無法支撐越來越高的房貸本息,甚至越漲越高的房租都倒逼雇主提高待遇,可是雇主的行業經營都已經遭遇寒冬,如何付得了更高的工資?因此房價的過快上漲對實體經濟負面影響十分明顯。
合肥的瘋漲度與廈門不相上下。進入2月份,合肥房價開啟瘋漲模式,政務區房價在兩個月時間平均上漲了6000元/平方米;位於合肥高新區的百商悅瀾山項目,在此前的價格為8500元/平方米,但進入4月份已經達到12000元/平方米,漲幅達41.18%;位於廬陽區的文一名門湖畔項目漲幅達到37.5%。
武漢房價也一路“上躥”。在武漢一家金融機構上班的李小姐一直心儀位於武漢二環邊的樓盤中建南湖一號,“之前沒開盤的時候說大概1.2萬,3月份開盤均價1.35萬,還日光,4月底又有開盤的,均價已經1.5萬了。”
嚴躍進預計,受蘇州調控升級的影響,後續幾個二線城市或有收緊政策或者限購重啟的可能,從可能性大小排序看,南京、合肥、天津、杭州、廈門、武漢、鄭州等7個城市的可能性比較大。
情迷蘇州的地產商將地價接二連三推高,已讓政府意識到需要想辦法降降溫了。
5月17日,蘇州市國土局官方網站對外宣稱,暫緩出讓位於相城區、姑蘇區和高新區的5幅地塊。這批土地於4月20日掛牌,已吸引了不少開發商的目光。
多位蘇州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5宗地包括準地王都已撤回,說明當前地方政策的方向已然清晰,樓市的調控即將到來。如果政策落實的話,那麽蘇州將是國內眾多二線城市中第一個被限購的地區。
克而瑞蘇州副總經理韓雲霞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房價過快上漲對一個以第二產業為主的城市不是一件好事,政府先從一級市場入手控制、抑制新地王的誕生,對樓市降溫就有幫助。
今年4月初,蘇州地區的土地市場引起了全國地產商的矚目,超40家房企角逐蘇州的13塊土地(蘇州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高新區)。兩天時間,土地的拍賣金額高達250億元以上。
其中,蘇地2016-WG-2號景德路南地塊拍出兩日最高樓面價,為28761元/平方米;蘇地2016-WG-6號吳中區木瀆鎮竹園路北側、金楓路西側地塊拍出兩日最高成交額40.39億元;蘇地2016-WG-14號科技城地塊拍出兩日最高溢價率,溢價率318.85%。
如果按照目前的土地拍賣價格,未來蘇州多區域房價都將超過3萬/平方米,而現在蘇州的房價未到2萬/平方米。
高企的土地價格讓蘇州的開發商和購房者都感到恐慌,政府暫緩拍地也就不難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據媒體消息,5月17日下午,蘇州市房管局召開了一個小型的內部會議,會議上決定了蘇州的新一輪限購方案,自本月23日公布24日執行,購房者須滿足社保一年以上,個人所得稅2年以上,另推出買房居住證滿一年硬性規定,防止刻意炒房,補社保等情況。
一位當地開發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述消息屬實,蘇州即將限購,而另一波開發商則表示“並未聽說馬上執行”。但蘇州多位地產業內人士也表示,蘇州限購是大概率事件,政府將適當溫和收緊,從撤銷高價地就可看出政府調控市場的決心。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限購政策是一個儲備方案,是否出臺政府也還需權衡再做決定。
此外,假設蘇州推出限購方案,也將打擊投機性購房。前幾個月,蘇州樓市多區域的房價都翻一番,吸引了無數外地投資客。
2016年4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僅為4000多套,相對於2015年平均月成交量11000套來說,這一數字可謂“腰斬”。(東方IC/圖)
國家統計局5月18日公布了四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變動情況。新房當中,價格上漲城市65個,下降5個;二手房中上漲城市46個,下降23個。
值得註意的是,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中,環比上漲最快的是合肥、廈門、南京,價格分別比上月增長了5.8%。5.3%和4.4%。緊隨其後的是上海、杭州、北京、福州,增長率都在3%及以上。
在二手房市場,這三個城市同樣遙遙領先,占據全國漲幅前三位:合肥上漲6.8%,廈門上漲4.2%,南京上漲3.5%。同樣漲勢明顯的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石家莊。
可以看到,在春節後一線城市房價狂飆之後,現在已轉入二線城市領跑的局面。
而此前一馬當先的深圳,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同比增速僅為2.3%,不及廣州。在二手房市場,深圳房價甚至出現了減速,比上月降低0.4%,是全國跌幅最大的城市。
在全國,新房價格出現降低的5個城市是三亞,唐山,錦州,太原,哈爾濱。其中錦州跌幅最大。
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四月樓市的最大特征即“一線城市漲幅放緩,二、三線城市漲幅擴大”。
他分析,房價總體繼續上漲,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但城市間漲勢出現新變化,一線城市漲幅較上月有所放緩,二、三線城市漲幅開始擴大。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雙收窄,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甚至出現下降,而部分二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月進一步擴大,有些已超過一線城市漲幅。三線城市也開始出現回暖跡象,同比綜合平均價格也已由降轉升,開始上漲。
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分析師盧文曦表示,一線城市中房價漲勢最為強勁的深圳和上海受到政策調控,房價漲幅受到抑制,相比之下二線城市越來越受到關註。二線交易縮水的同時土地市場卻顯示出異動。南京、蘇州等二線城市快速增長的同時,風險也在逐步累積中,不排除一些過熱城市後續還有政策加碼的可能。
在上海,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房價上行受阻。基於“滬九條”壓力,4月新房市場供求關系出現逆轉,房企推盤積極性大幅提高,在供大於求的背後是均價上行勢頭受到遏制。
二手房比新房降溫更為明顯,成交量減少近7成。並且掛牌量一路下滑,雖然月初掛牌價還比較堅挺,但中高端房源率先出現5%—8%的松動。而買家方面,看房量大幅減少,並且帶看量也一直在低位,部分中高端產品聚集區雙休日來客量只有1、2組,觀望氣氛相當濃重。在成交不斷走低的背後,議價空間有所擴大,月底普通產品一般在3%—5%,中高端產品議價空間擴大到8%—10%,這也意味著價格拐點初顯。
“雖然年薪有20多萬,但要在北京買房還是非常困難,蘇州正好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我們去年7月就搬過來了。”在北京奮鬥6年後,張華(化名)和妻子最終選擇了離開,今年5月初剛在蘇州圓了買房夢。
事實上,張華還是買晚了。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蘇州(不含昆山、太倉等縣級市)今年1~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16969元,相比2015年全年上漲了28.91%。
蘇州二手房房價地圖(來源:房天下)
國家統計局5月18日發布的4月70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二線城市全面取代一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先鋒,甚至出現了房價上漲“四小龍”,分別是合肥、廈門、南京和未被列入統計的蘇州。
與此同時,資金充足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開始搶灘二線城市,以蘇州5月23、24日連續兩天拍賣15幅地塊的情況為例,其中多幅宅地實施了限價拍賣,最終兩幅宅地因競價太高流拍,而24日成交的11幅地塊的平均溢價率達到了115%。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蘇州的土地成交額高達754.4億元,同比漲幅高達860%。
土地出讓首現“熔斷”
華為雖然已經否認了遷出深圳的傳聞,但也警示了不少地方政府,房價“一路狂奔”會逼走不少好企業,最終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少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了一味追求土地財政的弊端。蘇州23日、24日連續兩天的土地出讓就對多幅宅地實施了限價拍賣,最終使得兩幅宅地因競價過高流拍。
這一類似股市“熔斷”的機制還是首次出現在土地出讓過程中,雖然可以遏制地王的出現,但也有漏洞。“一旦某個房企有‘魚死網破’的心態,就可以盲目加價,最後觸碰紅線,導致流拍。”一名房地產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比如,23日的41號地塊拍賣進行到兩分鐘時,就出現了93輪競價,最後因競價超過紅線未能成交。
24日的拍賣似乎更為理智。當天上午,經過27輪爭奪,蘇州工業園區中梁地產以總價8314萬元競得蘇地2016-WG-29號地塊,樓面價10549元/平方米,溢價率45.5%,成為第一塊成功出讓的“限價地”。
“和很多房企一樣,我們的定位都是長三角,因此蘇州成為我們的重要城市支點,在這塊土地旁邊,我們收購了一個項目,未來可以和這個土地一起聯動開發,降低營銷成本。”中梁地產新蘇區域公司負責人楊堅南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此後,雅居樂、泰禾集團、天房發展等公司也紛紛搶下心宜地塊。其中,蘇地2016-WG-28號地塊經過了2小時的拉鋸戰,最終被泰禾集團以30.99億元收入囊中,樓面價16743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18%。
“長三角的火爆基本還是改善型需求帶來的,我們調研發現蘇州有70%的客戶有改善需求,未來的產業機構升級和人口導入都非常理想,因此我們在這里選擇落地。”泰禾集團總裁助理兼上海公司總經理劉穎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蘇州工業園區是不少新樓盤的聚集地
劉穎喆表示,未來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還會繼續,房企為了降低風險自然會選擇核心城市,因此核心二線城市的土地價格會繼續走高。
克而瑞房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表示,目前不少房企的資金面情況並不差。以上市的萬科、保利、招商、綠地為例,一季報顯示,四大房企目前手持現金總額分別為531.8億元、374.8億元、415.1億元和438億元,可謂糧倉豐裕。
其他房企也在通過發公司債等手段募集資金。以泰禾集團為例,其在今年5月17日發布了定向增發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98億元。
朱一鳴表示,上市房企的資金狀況目前都頗為健康,這意味著即便有幾塊地的價格過高,也無關企業生死。更為重要的是,房企手上現金流充裕也迫使它們不得不拿地擴張。
“既然一線城市已經被政策壓得死死的,那核心二線城市自然成了眾矢之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二線城市地王頻出
開發商轉戰二線城市必然助漲房價。今年春節後,搶房就不再是一線城市的獨有景象了。
“我們有一個周六上午約好房東晚上看房,結果房東下午就說房價要漲10萬,我們就只能放棄了。”張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春節後蘇州的房子成了香餑餑,最終用150萬左右的總價買了一套76平方米的兩室一廳,“樓盤叫湖岸名家,現在的報價已經165萬了。”
在蘇州搶到房的並非張華一個人。“我在2015年4月購買了一套住宅,當時的單價是每平方米14000元,該樓盤最新一期的價格已經是26500元了,總的來說房價上漲我還是很開心的。”購房者李海(化名)在電話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在今年4月又在蘇州買了一套房。”
蘇州金雞湖附近的樓盤價格較去年同期已大幅上漲
最近,核心二線城市正不斷上演張華和李海的故事,房產的增值不僅讓買了房子的人喜出望外,也使房產商拿地的信心更足了。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以溢價率40%為界限區分地王(同時要求地塊成交額超過5億元),2016年至今國內已經出現了152宗地王,而2015年全年只有95宗。
二線城市成為2016年地王出現最多的區域,且主要集中在南京、蘇州、合肥、杭州等核心二線城市。
克而瑞的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全國總價排名前十的地塊平均溢價率高達106%,絕大多數地塊溢價率都超過80%。其中又以南京最多,入榜地塊多達6幅,地區熱度可見一斑。不久前,葛洲壩以110%的溢價率競得河西中部G14地塊,折合樓板價為每平方米4.5萬元,時隔4個月後再度刷新南京地王紀錄。
蘇州中心城區的豪宅價格也十分驚人
仲量聯行研究部總經理周誌鋒表示,十多年的時間里已經歷了數十輪調控,房價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看房地產市場基本並沒有大幅下跌,反而節節攀升。多數人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堅定預期:房價不會大跌。
更多的業內人士則預計,二線城市的火爆並未結束,即便有政策的收緊,也只是給房價增幅降降溫。
“二線城市漲幅超過一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因素。在3月份一線城市出臺了不同力度的約束性政策抑制了一線城市的價格上漲,而且從限購、限貸政策看,二線城市目前的寬松程度也最大,所以導致在前4月資金寬松的情況下,市場十分活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蘇州已經放大土地的規模並收緊預售備案價格,同時未來還可以引用銀行政策進行調控,因此市場調節空間很大,預計市場可能出現高位調整。”楊堅南表示。
近半年來,英菲尼迪、DS以及沃爾沃等汽車品牌在華皆發生高層變動,這幾個品牌共性之一是屬於豪華車品牌二線陣營,還有一點就是都已經實現國產。在中國車市增速放緩、一線豪華車品牌價格下探以及轎車市場份額下滑的情況,即使握有國產這一籌碼,也依然難逃業績的壓力。與股東預期銷量目標有差距,這或引發車企高管自動或被動離開。
4月,英菲尼迪(含進口車和國產車)在華銷量為1700輛,同比下跌49.9%,環比下跌55.4%。其中,國產車型銷量僅為583輛,同比下跌76.9%,環比下跌73.7%。在國內豪車市場一直“極速前進”的英菲尼迪,遭遇斷崖式下滑。這給當月新任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的陸逸一個下馬威。對於英菲尼迪4月在華銷量下滑,業內存在種種說法。汽車分析師張誌勇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談到,與市場競爭加劇有明顯關系,轎車市場份額在不斷下滑,而豪華車陣營主要以轎車產品為主,市場飽和度不斷上升,占到豪華車市場份額約七成的德系三強,奧迪、寶馬以及奔馳(又稱為“ABB”)在中國車市放緩的情況下,采取降價促銷等措施力求穩定增長,擠兌二線豪華車品牌的市場空間。一般情況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消費者非常重視品牌力,個性消費者有限,隨著ABB價格下探,二線豪華車拓展市場越來越難。在這種情況下,二線豪華車經營壓力陡增。這是今年以來二線豪華車企高管頻頻變動的主因之一。
“東風英菲尼迪前總理戴雷將寶馬的一些營銷方法營運到英菲尼迪,在品牌傳播等方面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曾一度發揮作用。但是,從零到一相對容易,再往上走則難度越來越大。目前,國內豪華車市場在被ABB牢牢占據的局面下,二線品牌都基本在10萬輛以下的規模,更別談年銷20萬輛,這對於豪華車二線品牌來說是一個難以打破的宿命。由於未能實現持續快速增長,業績難以達到股東方的要求,一些車企高管因此而紛紛離職。“張誌勇如是說。
2014年,東風英菲尼迪成立,為英菲尼迪國產鋪路,由戴雷出任總經理。戴雷原是華晨寶馬高級營銷副總,在英菲尼迪品牌在華處於低潮時臨危受命,並為之註入了強勁動力,先後推出兩款國產車型Q50L和QX50,兩款車型隨即成為銷售主力。2015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達40188輛,同比增長33.8%,高於整體市場增長率6倍,其中兩款國產車型的銷量達23431輛,占總銷量的近六成。不過,今年4月,Q50L銷量為433輛,同比下降 74%;QX50銷量為150輛,同比下降82.4%。被業內認為,這兩款國產車型在今年陸續進入生命周期末期,其競爭力明顯下降,直觀的表現為銷量下滑。
戴雷在屢次被傳出辭職之後,終於在今年1月底辭去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一職,尋求其他發展機會。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武佳碧短暫代班兩個多月之後,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的接力棒傳到陸逸手中,而新掌門人一下無法做到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被市場潑了冷水。
無獨有偶,長安標致雪鐵龍(下稱“長安PSA”)當前的處境與東風英菲尼迪的有些類似。今年4月,長安標致雪鐵龍旗下的豪華車品牌DS 4月銷量僅有1516輛,同比下降38.67%,今年1~4月銷量為6495輛,比去年同期下降21.07%。長安PSA頻頻發生人事調整,尤其今年3月以來,該公司總裁以及副總裁的崗位相繼發生變動,在3月初莫奈(Olivier MORNET)接替博傑思(Gilles BOUSSAC)擔任長安PSA總裁之後,長安PSA董事會再次對長安PSA的執委會組織進行調整,當月23日宣布對外徐駿不再擔任長安PSA分管營銷和對外聯絡的副總裁。一名長安PSA前高層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談到,長安PSA的目標定得過高,早期規劃與現有的市場脫節,導致管理層一直承受巨大的壓力,無論是銷量,還是定價、利潤等指標皆難以兌現,股東雙方為此存在不同看法,這是長安PSA這家新合資公司頻頻出現人事變動的原因之一。
2015年,DS品牌在華零售銷量為2.7萬輛,同比增長了60%以上。不過,這與此前對於2015年20萬輛年銷量的預期目標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從目前情況看,長安PSA新領導班子也並沒有實現DS品牌豪華車市場再上一層樓,而是可能離20萬輛更是相去甚遠。
與長安PSA一樣在華市場要達到“2015年銷量20萬”這一KPI指標還有沃爾沃汽車。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CEO付強於近日辭職,被認為或受累於銷量。他入職沃爾沃整整4年,帶著沃爾沃在華銷量一路向前,由2012年的41989輛、2013年的61146輛穩步提升至2014年的81221輛,並首次超過美國市場,成為沃爾沃全球第一大市場。然而,S60L和XC60相繼國產,XC90也進行換代,但2015年沃爾沃在華銷量卻基本原地踏步,僅為81588輛,不及原規劃20萬輛的一半。
今年1月5日,沃爾沃中國宣布XC90官方降價,最高降價達7.92萬元,以提振市場銷量,打響今年豪華車降價的一槍。對此,付強曾表示,2016年全新 XC90不僅要打品牌,還要上量。
但是,沃爾沃欲在中國銷量規模上尋求大突破很難。目前,沃爾沃在華銷售產品體系中,包括XC、S、V和E驅混動四大系列、共11款車型。其中,銷量主力為XC60,國產XC60對其銷量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今年以來保持穩定增長,但由於SUV增長迅猛,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末端的XC6已略顯疲態。而在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車型越來越小型化的趨勢下,同為上一代產品的V40的表現則一直不盡如人意。XC90和S90承擔著沃爾沃品牌向上的重任,不過,這兩款車所處的細分市場已被ABB牢牢把握。由於沃爾沃對標ABB,價格參考ABB同類競品,因此被業內認為定價偏高束縛了自身的手腳,品牌力稍弱的產品較難在銷量上有所突破,付強的離開,或許與此有關。
ABB在中國市場,很早就通過國產快速搶占市場份額以及提升品牌認知度。大部分二線豪華車品牌在最近幾年也陸續國產,但由於整個市場在不斷發生變化,面對逐漸飽和的市場,國產未必一定奏效,如何針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加快推出新產品和新技術,以及通過營銷創新提升品牌力,這些成為二線豪華車企業正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