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僅為4000多套,相對於2015年平均月成交量11000套來說,這一數字可謂“腰斬”。(東方IC/圖)
國家統計局5月18日公布了四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變動情況。新房當中,價格上漲城市65個,下降5個;二手房中上漲城市46個,下降23個。
值得註意的是,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中,環比上漲最快的是合肥、廈門、南京,價格分別比上月增長了5.8%。5.3%和4.4%。緊隨其後的是上海、杭州、北京、福州,增長率都在3%及以上。
在二手房市場,這三個城市同樣遙遙領先,占據全國漲幅前三位:合肥上漲6.8%,廈門上漲4.2%,南京上漲3.5%。同樣漲勢明顯的依次是北京、天津、上海、石家莊。
可以看到,在春節後一線城市房價狂飆之後,現在已轉入二線城市領跑的局面。
而此前一馬當先的深圳,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同比增速僅為2.3%,不及廣州。在二手房市場,深圳房價甚至出現了減速,比上月降低0.4%,是全國跌幅最大的城市。
在全國,新房價格出現降低的5個城市是三亞,唐山,錦州,太原,哈爾濱。其中錦州跌幅最大。
據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解讀,四月樓市的最大特征即“一線城市漲幅放緩,二、三線城市漲幅擴大”。
他分析,房價總體繼續上漲,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但城市間漲勢出現新變化,一線城市漲幅較上月有所放緩,二、三線城市漲幅開始擴大。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雙收窄,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甚至出現下降,而部分二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月進一步擴大,有些已超過一線城市漲幅。三線城市也開始出現回暖跡象,同比綜合平均價格也已由降轉升,開始上漲。
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分析師盧文曦表示,一線城市中房價漲勢最為強勁的深圳和上海受到政策調控,房價漲幅受到抑制,相比之下二線城市越來越受到關註。二線交易縮水的同時土地市場卻顯示出異動。南京、蘇州等二線城市快速增長的同時,風險也在逐步累積中,不排除一些過熱城市後續還有政策加碼的可能。
在上海,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房價上行受阻。基於“滬九條”壓力,4月新房市場供求關系出現逆轉,房企推盤積極性大幅提高,在供大於求的背後是均價上行勢頭受到遏制。
二手房比新房降溫更為明顯,成交量減少近7成。並且掛牌量一路下滑,雖然月初掛牌價還比較堅挺,但中高端房源率先出現5%—8%的松動。而買家方面,看房量大幅減少,並且帶看量也一直在低位,部分中高端產品聚集區雙休日來客量只有1、2組,觀望氣氛相當濃重。在成交不斷走低的背後,議價空間有所擴大,月底普通產品一般在3%—5%,中高端產品議價空間擴大到8%—10%,這也意味著價格拐點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