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銀行上半年凈利潤930億元 同比增長2.52%

中國銀行最新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26.19億元,同比增長9.94%,其中凈利息收入1548.58億元,同比下降5.22%,非利息收入1077.61億元,同比增長42.75%;實現凈利潤930.37億元,同比增長2.52%。

報告顯示,上半年集團凈息差為1.90%,比上年同期下降28個基點。影響集團凈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2015年央行下調利率,同時對商業銀行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相關影響在2016年上半年進一步體現;第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第三,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報告稱,6月末,集團不良貸款總額1429.42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0.45億元,不良貸款率1.47%,比上年末上升0.04個百分點;集團貸款減值準備余額2,217.0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10.43億元;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55.10%;重組貸款總額為56.9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89億元。

報告還顯示,截至6月末,集團資本充足率13.9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05%。

另外,報告顯示,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半年增持了中國銀行約4.93億股,持股比例升為2.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84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投資人保護條款範例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9月9日發布投資人保護條款範例,條例首次引入“違反約定救濟工具箱”和“資產池承諾”條款,為緩解贖回壓力,提出了包括“增加擔保、提高票面利率、回售權、不新增債務”等多種措施的“違反約定救濟工具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02

中國銀行:註冊成立慈善基金會 捐款不超過八千萬元

中國銀行9月21日公告稱,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中國銀行將捐款不超過人民幣8000萬元,專項用於註冊成立中國銀行慈善基金會。2016 年實際捐贈超過股東大會限定的 2016 年對外捐贈限額的部分從2017年對外捐贈限額中抵扣。

此項議案將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公司相關股東大會會議通知和會議資料將另行發布。

另外,公司董事會還表決通過了“董事會專業委員會主席及成員調整”議案。公司董事會決定:自 2016 年 9 月 21 日起, 董事會專業委員會主席及成員調整如下:陸正飛先生擔任人事和薪酬委員會主席。汪昌雲先生擔任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稽核委員會委員、風險政策委員會委員及人事和薪酬委員會委員。除上述調整外,董事會專業委員會其他安排保持不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66

央行: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服務機構將繼續提供便利

據央行微播消息: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近期一些國際金融組織、境外央行等境外央行類機構和金融機構增加境內人民幣債券資產的配置。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服務機構將繼續提供便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04

二季度中國銀行業對外金融凈負債下降219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9月30日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二季度中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增長344億美元,對外負債增長125億美元,對外凈負債下降219億美元。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7779億美元,對外負債9179億美元,對外凈負債1400億美元,其中,人民幣凈負債2849億美元,外幣凈資產1449億美元。

在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中,存貸款資產5931億美元,債券資產743億美元,股權等其他資產1106億美元,分別占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的76%、10%和14%。分幣種看,人民幣資產731億美元,美元資產5485億美元,其他幣種資產1563億美元,分別占9%、71%和20%。

在銀行業對外負債中,存貸款負債4933億美元,債券負債1130億美元,股權等其他負債3117億美元,分別占銀行業對外負債的54%、12%和34%。分幣種看,人民幣負債3580億美元,美元負債2740億美元,其他幣種負債2859億美元,分別占39%、30%和31%。

其中,存貸款資產指我國銀行業存放境外的存款或對非居民發放的貸款。存貸款負債指我國銀行業吸收非居民存款、接受非居民貸款,以及承兌遠期信用證負債等。其他指除存款、貸款和債券外的其他對外金融資產或負債,包括但不限於股權、金融衍生產品、其他股權等金融工具,但不含儲備資產和特別提款權負債。

外匯局2016年3月首次公布了中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負債數據。前期數據顯示,2016年3月末,我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7435億美元,對外負債9054億美元,對外凈負債1619億美元,其中,人民幣凈負債3118億美元,外幣凈資產1499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74

中國銀行:前三季稅後利潤1516億 遭證金、華夏人壽減持

10月26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稅後利潤1,515.58億元,同比增長9.93%;實現股東應享稅後利潤1,348.13億元,同比增長2.48%。

集團實現利息凈收入2,298.05億元,同比減少164.75億元,下降6.69%。凈息差1.85%,同比下降0.29個百分點。非息收入則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8.10%,非息收入占比為37.94%。26.49%的成本收入(中國內地監管口徑)亦較去年同期下降0.08個百分點。

2016年9月末,中國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60億元,不良率1.48%。撥備覆蓋率為155.83%。同時,中行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2%和12.21%,分別較上年末提升0.06和0.14個百分點。

另外,三季報顯示,證金公司、華夏人壽三季度均減持了中行的股份,減持後,兩者持有中行股份比例分別由2.7%、0.29%降至2.53%、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51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並購重組才是實質性去產能

在經過前三個季度連續保持GDP6.7%的增長後,很多人關註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

“如果中國經濟要可持續發展,核心就是去產能的問題。”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第三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上發表上述觀點。

曹遠征表示,在宏觀上,因為經濟基本企穩,所以不需要大規模地刺激,但是必須要在平穩中創造一個環境,宏觀上杠桿要穩住,貨幣政策不應該寬松也不能收緊。與此同時在微觀上加快,通過去產能來去杠桿。只有企業的盈利和還款能力提高,才能為今後的全面去杠桿創造條件。

去產能怎麽去

“所謂的產能過剩的部門都是高杠桿的部門,這時候產能過剩嚴重都是高杠桿、高負債。”曹遠征表示。

去產能的核心含義是通過去掉一些富余的產能,使剩下的產能能夠持續經營、持續穩定,使杠桿穩步,才能夠為去杠桿創造一個條件。

曹遠征認為,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去產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在去產能之後,鋼鐵的價格穩住了,於是鋼鐵產業出現了一些盈利,但是這些產能是關停了沒有退出市場。當鋼鐵的價格一上升,企業一盈利,產業重新投入,鋼價又下調,產業又困難,這是今年反複的情況。

所以,曹遠征認為,去產能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個是物理層面的產能的消失,二是在資產負債表上產能的消失。這兩者之間一個結合點就是戰略重組。從市場上來看,最方便的辦法就是通過並購來去產能。 寶鋼收購武鋼,武鋼的產能退出市場,這就是實質性的去產能。

中國鋼鐵產能8億噸可盈利

曹遠征說,中國的鋼鐵產業是有競爭力的,所以,去產能並不是說一定要把鋼鐵產業毀掉。因為測算中國鋼鐵產業的成本,除了生鐵成本高於全球外,其他的成本都在全球的平均線,包括長材、線材、板材等。

同時,考慮到中國仍在城市化進程中,鋼鐵的需要還在增長。曹遠征表示,中國目前人均的鋼鐵6噸多,日本41噸,美國、英國都是20多噸。中國現在城鎮化率只有57%,今後要達到一個城鎮化的水平大概要75%以上,每年去掉1%的城鎮化率,也就是說鋼鐵的需要還是在增長。如果說人均鋼鐵達到美國和英美的一半左右,我們測算大概需要上百億的鋼鐵產能,所以中國鋼鐵產業在這一基礎上是可持續的,只要去掉部分富余的產能,比如說1—2億噸,然後產能保持在10億噸左右,開工率在80%,8億噸產量上中國鋼鐵是可以盈利的。

曹遠征舉了日本的例子。日本現在還是第二大的產鋼國,年產1億噸左右,這個產量是在1973年開始出現,至今四十年未見衰竭。換言之,如果中國的鋼鐵產能維持在8億噸,再維持10—20年應該是有希望的。

“接下來,可能要實質性地推進改革,然後通過改革來去產能,然後為今後的去杠桿創造條件。”曹遠征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20

“年度銀行家”田國立:緊跟國家發展戰略 謀中國銀行國際化新篇

“擔當社會責任,做最好的銀行”是田國立在2013年4月接任中國銀行董事長時,為這家百年老店定下的戰略目標,而國際化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2016年11月,田國立榮膺第一財經2016年年度金融價值榜(CFV)“年度銀行家”。

家國情懷:中國銀行是中華民族百年積攢下來的財富

同很多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人一樣,田國立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他在多個場合講過,中國銀行是中華民族百年的品牌、百年歷史積攢下來的國家財富,理當在民族複興中擔當重任。

在田國立看來,國際化業務是中國銀行的看家本領和“祖傳秘方”,最有可能為民族複興做貢獻。田國立告誡中國銀行各海外機構一把手,“中國銀行派大家出去,一不是去做小買賣,二不是去過小日子。中國銀行100多年積累起來的全球網絡,一定要對國家有貢獻”。

正是出於這樣的家國情懷,自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以來,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便成為田國立念茲在茲的事。為此,中國銀行率先以“一帶一路”為主軸,加快海外網絡延伸,目前已在“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同時,中國銀行還積極推動將東南亞機構的資產註入中銀香港,以中銀香港為龍頭,更好地服務東南亞地區。在業務發展方面,中國銀行已經累計跟進“一帶一路”區域重大項目392個,意向性支持金額超過870億美元,有力促進了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

2016年上半年,在對國內遼寧、山東機構進行重組的同時,中國銀行實施了近年來最大動作的機構調整和市場布局。針對旗下南洋商業銀行與集團其他機構同質化競爭、管理架構重疊、資源低效供給等問題,中國銀行將南洋商業銀行整體出售,提升了中銀集團在香港地區的資本利用效率,減少了管理的複雜程度,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時,中國銀行還成功推動中銀航空租賃公司在香港上市。這一系列大手筆的資本運作,體現了田國立運用市場機制推動改革、通過優化存量創造增量、利用資本市場“去杠桿”“降成本”的思路,也為中國銀行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提供了支撐。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銀行在逆市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的情況下,實現稅後利潤1516億元,同比增長9.93%。近兩位數的利潤增長在同業中名列前茅,在銀行業的“寒冬”里實屬不易。其中,中國銀行海外機構貢獻頗大。其海外機構稅前利潤同比增長58%,海外利潤在集團中的占比達到38%,成為業績增長的強勁引擎。

2016年,中國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4位;在英國《銀行家》雜誌、Brand Finance“全球銀行品牌500強”中的排名由2013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6位。優異的成績映射出此前戰略布局的高明。

審時度勢:銀行業國際化面臨30年未有之機遇

田國立認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一帶一路”為主軸的新市場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新商機,給銀行業國際化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這三個方面,也是田國立帶領中國銀行著力主攻的方向。

“走出去”已經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田國立表示,作為在海外經營時間最長的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有責任、也有能力推動“走出去”企業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他要求中國銀行同事充分發揮自身熟悉海外市場、聯系廣泛的特點,通過專業的法律與金融服務,幫助客戶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和兩類規則。截至今年9月末,中國銀行累計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項目3204個,提供融資金額達1671億美元,在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繼續加快。9月,美國人民幣清算行花落中國銀行,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布局完成最為重要的一環。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官方承認意義不言而喻。10月,人民幣正式加入SDR,成為又一里程碑事件。作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田國立認為,從歷史上看,每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都將重塑本國銀行國際地位。未來5—10年內,人民幣將躍升為第三大國際貨幣,這給銀行帶來的業務機會是難以估量的。目前,在全球21家人民幣清算行中,中國銀行擁有11家授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銀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過3萬億元,跨境人民幣清算量236萬億元,保持全球同業第一。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田國立說,他很喜歡一句古話:“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專門講過埃隆·馬斯科的例子。他認為,金融家也應該懷有同樣的創新思維,要提升整合資源的能力,為解決社會的需求、客戶的需求尋找方案。

中小企業融資是世界級的難題。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組成員,田國立不僅從一個金融家的視角、更從一個企業家的視角看待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他指出,中小企業風險大,往往是由於他們缺乏共享全球信息、技術與市場的平臺。為此,中國銀行發揮國際化優勢,首創了“全球中小企業跨境撮合業務模式”,建立了搭建信息庫、客戶配對、網上“相親”、對接面談、現場考察、金融服務於一體的“六步走”服務流程,為境內外中小企業的合作搭建起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全球範圍的資源共享。2014年以來,中國銀行已經成功舉辦28場跨境撮合活動,活動範圍覆蓋五大洲57個國家和地區,共吸引各國政商界3萬余人、1.5萬余家企業參加,達成合作意向5000多項,形成1300多項實質性合作。田國立笑言,“跨境撮合和《非誠勿擾》一樣,是企業合作的‘紅娘’,讓有緣的企業在這個平臺相會。”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利益。田國立認為,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資商業銀行,中國銀行理當代表國家發出中國的聲音。作為中意企業家委員會理事會主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國際金融協會董事、國際貨幣會議董事、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理事,他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經常就國際金融合作、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規則制定等熱點問題表達我國金融機構意見,維護我國權益。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2015年10月,中國銀行面向柬埔寨高級官員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柬首相洪森親自到北京出席開班儀式並致辭。今年10月,中國銀行又面向菲律賓舉辦了第二期研修班,期間菲總統杜特爾特親自率團到訪,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作為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田國立是這一系列高層次活動的倡議者和推動者。他說,“以前我們這些銀行家也曾公派到發達國家接受培訓。現在我們的國力強大了,應該而且也有能力為發展中國家做點事情了。”事實上,中國銀行此舉不僅為銀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獲得項目資源提供了難得的機會,更以實際行動推動了“一帶一路”建設,踐行了“親誠惠容”外交理念。

(圖為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迎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

“一家走不出China Town的銀行,不可能成為最好的銀行”

田國立始終相信,中資銀行要想贏得尊敬,必須走出“中國城”小天地,融入主流社會,與國際一流金融機構一較高下。跨境債券發行與承銷一向是國際大行的優勢業務,近年來中國銀行開始在這一主流舞臺上嶄露頭角。2013年以來,中國銀行先後接待捷克總統、塞爾維亞總統、秘魯總統、荷蘭首相、匈牙利總理、奧地利總理、英國財政大臣等多國政要,商談金融合作事宜。在他們的支持下,中國銀行先後為英國財政部、匈牙利財政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法國社保基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政府發行人民幣主權債(熊貓債)。2016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承銷離岸人民幣債券和境外債券承銷排名穩居中資銀行機構第一。

為落實綠色金融國家戰略,今年11月11日,中國銀行發行首支中國綠色資產擔保債券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將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綠色金融市場與最為國際化的倫敦資本市場結合起來。2016年以來,中國銀行獨立或共同承銷了12支綠色債券,承銷金額約24億美金,成為目前承銷綠色債券總額最多的中資銀行。

田國立相信,金融危機後全球範圍內的並購浪潮遠未消退,中資企業跨境並購的藍海依然廣闊。為此,中國銀行利用多元化平臺建立了投貸聯動機制,打造了投資、融資、顧問一站式組合金融服務,在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分支機構都已成為支持企業跨境並購堅實的網絡基礎。2013年以來,中國銀行分別為雙匯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中糧收購荷蘭來寶農業、複星收購葡萄牙CSS保險公司、弘毅收購英國Pizza Express、鼎暉收購南孚項目等重大項目提供了跨境並購融資支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國銀行累計支持230筆跨境並購交易,涉及並購金額近1800億美元,在亞太區並購貸款銀團委任安排行方面蟬聯榜首。

(圖為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與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浦哈蒙德會談)

在參加中國銀行倫敦分行成立85周年活動時,田國立曾動情地說,“望著窗前靜靜流淌的泰晤士河,我輾轉反側:成立於1912年的中國銀行,如何能夠在17年之後就做出開設倫敦分行的重大決策?正是這樣的一個神來之筆,讓中國銀行在創業之初就註入了國際化基因!”他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銀行的前途命運就決定在他所帶領的團隊手里,“我希望,由於我們的眼光、我們的勤奮、我們的付出,讓中國銀行在我們這一代手中加快發展,而不是由於我們這些人的麻木、遲鈍、缺乏熱情,導致中國銀行在時代發展中落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05

看過來!盤點2016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

2017年1月9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評選的“2016年中國銀行業十件大事”正式揭曉。

縱觀過去的一年,中國銀行業整體平穩發展。本次入選10大熱門事件的主體既有關乎國家金融體系安全穩定的事件,如債轉股、投貸聯動、宏觀審慎MPA考核體系實施;也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熱點,例如扶貧與普惠金融、防範電信詐騙賬戶新規改革等。

放眼全球,人民幣加入SDR籃子,G20綠色金融等均入選2016年銀行業十大事件。此外,還包括郵儲銀行上市、資產管理公司股改收官以及民營銀行大量獲批。

NO.1:債轉股

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精神,通過推廣債權人委員會制度、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債轉股等,多措並舉,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銀行業協會認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貫徹中央精神,落實監管部門要求,通過推廣債權人委員會制度、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債轉股等,優化信貸結構,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強力支持。

NO.2:扶貧與普惠金融

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多部委發布關於金融精準扶貧系列文件,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積極推動扶貧攻堅取得實效。

銀行業協會認為,我國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頒布,確立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監管部門配套措施出臺,有利於提升金融扶貧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銀行業協調配合、持續發力,推動普惠民生、精準扶貧取得實效。

NO.3:人民幣入SDR籃子

2016年9月30日(華盛頓時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納入人民幣的特別提款權(SDR)新貨幣籃子於10月1日正式生效,成為第五種“入籃”貨幣,也是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IMF總裁拉加德發表聲明稱,這反映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不斷上升的地位,有利於建立一個更強勁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新的SDR貨幣籃子包含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5種貨幣,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IMF每周計算SDR利率,並將於10月7日公布首次使用人民幣代表性利率,即3個月國債收益率計算的新SDR利率。

銀行業協會認為,人民幣納入SDR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里程碑,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和金融業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有利於助推我國銀行業,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開放,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NO.4:投貸聯動

銀行業金融機構認真貫徹《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 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試點,以“信貸投放”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的創新方式,更好實現風險和收益匹配,有效增加對科創企業的金融供給。

銀行業協會認為,投貸聯動試點落地,實現科創企業信貸風險和收益的匹配,通過提供持續資金支持的融資模式, 提升對科創企業金融服務質效,同時,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和自身轉型發展。

NO.5:G20綠色金融

G20杭州峰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議題、發布《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銀行業金融機構貫徹執行《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信貸的發展邁上一個新起點,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銀行業協會認為,中國銀行業以G20為契機,持續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發揮全球示範作用,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綠色信貸,邁上一個新起點,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也發揮了全球綠色金融市場穩定器和流動性中樞作用。

NO.6:央行宏觀審慎(MPA)考核

為強化宏觀審慎評估與微觀審慎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正式實施,《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發布,銀行業完成“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專項檢查“回頭看”。

銀行業協會認為,監管部門多項舉措加強宏觀審慎評估和微觀審慎監管,健全完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治理架構、要素和體系,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規範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案件防控,持續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NO.7: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

國務院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多部門聯合出臺系列辦法,改善互聯網金融治理,防止監管套利,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包容有序發展。

銀行業協會認為,多部委聯手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網貸行業監管系列新規出臺,銀行業全面鋪開專項整治,有力規範了互聯網各類金融業態,有利於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包容有序發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NO.8:郵儲上市,AMC股改收官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上市,東方、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革完滿收官,推動國有大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完善治理結構,提高國際化和市場化水平。

銀行業協會認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股改收官,標誌著我國國有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和商業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銀行業金融機構治理機制不斷完善、資本實力進一步壯大,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綜合化、國際化顯著提升,在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穩定和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NO.9:民營銀行獲批潮

16家民營銀行獲準籌建,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民間資本進入、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註入“金融活水”,中國信托登記公司成立,信托業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銀行業協會認為,銀行業擴大民間資本準入,有利於銀行業組織體系多元化發展,民營銀行發揮“鯰魚效應”,給我國銀行業註入新鮮活力,提升銀行業整體競爭力;中信登成立,搭建了中國信托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與服務平臺,將推動統一有效的信托市場逐步形成,進一步強化市場紀律和約束。

NO.10:預防電信詐騙賬戶新規

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只能開立一個Ⅰ類銀行賬戶”、“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櫃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資金24小時後到賬”等系列新規落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細化賬戶風險管理,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和人民群眾資金安全。

銀行業協會認為,《通告》出臺,銀行賬戶支付安全系列新規實施,銀行業金融機構細化賬戶風險管理,通過更加紮實的措施,有效防範、精準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體現了銀行業的社會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95

摩根大通成首家獲中國銀行間債市企業債券承銷牌照的美資銀行

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摩根大通)今日宣布,該行已從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獲得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企業債券承銷牌照。

摩根大通是第一家獲此牌照的美資銀行。這意味著其可以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非金融企業發行的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以及其他監管機構批準的融資工具。

“對於摩根大通而言,不管是從亞太區還是從全球層面,中國都是摩根大通非常關鍵的市場。摩根大通對其在中國的長期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一表示。

“隨著企業客戶在銀行間市場的債券融資活動日益活躍,作為全球固定收益市場上領先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有能力為企業客戶發行債券提供必要的支持。”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吳佳青表示。

中央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債券市場托管量為43.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占比超過90%。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經央行授權對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自律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