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市值仅11亿港元中国管业拟107亿港元购印尼矿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30/426573.shtml


 市场又现“蛇吞象”计划!市值仅11亿港元的中国管业(00380,HK)4月29日宣布,拟斥资107亿港元收购印尼一矿区。消息传出后,股价全日飙 升9%。
29日上午,中国管业在港交所发布的文件称,公司就可能以107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位于印尼的 DynamicEventLimited,该公司在当地从事锡的勘探、开车、加工等业务,持有187个位于当地的勘探区及1个采矿区。
消息公 布当日,中国管业股价最高飙升至0.088港元,下午收市价格为0.083港元,升9.2%。不过,分析人士并不认为这次收购消息利好股价。大福证券业务 部副总裁郭家耀认为,“这些收购消息传出来对股价有一定刺激作用,但关键是能不能持续。目前收购的不明朗因素还很多。公司将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收购矿场, 由于矿区在印尼,关于矿区的具体盈利情况,投资者很难获得确切的消息,预计兴趣不会太大。
公司在公告中并未透露目标公司的盈利情况,但公告援 引独立顾问发出的审阅报告称,仅勘探区潜在锡精矿砂约370万吨至460万吨,平均品味为55%至58%。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随着焊料及马 口铁使用的增加,大部分对锡的需求增长将很大可能来自中国及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因此,公司认为与锡资源有关的采矿业务有很大增长潜力。”
李潮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9

首例網絡私募後續:融了107萬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174.html

【i黑馬導讀】之前黑馬哥曾報導過,創業公司美微文化傳媒在淘寶網開店銷售原始股,該新聞曾引起巨大爭議。昨日(2月28日),美微傳媒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公佈了經確認的網絡私募結果。據美微傳媒CEO朱江介紹,經過兩輪融資,共有813人完成入股,融資總額為107萬元,佔美微傳媒總股本的5%。

據黑馬哥瞭解,美微傳媒由原愛奇藝新業務副總經理朱江創立,在多次融資受阻後,2012年10月,朱江在淘寶開設網店進行「網絡私募」,並以出售會員卡附帶股權代持的形式,嘗試突破《公司法》及《證券法》對企業融資的限制。2012年10月,其進行了第一次為期五天的網絡私募;2013年1月9日,美微傳媒啟動第二次網絡私募。2月3日,朱江曾發佈微博稱,至2月3日中午12:00,共有1191名會員購買,認購總數為68萬股,總金額人民幣81.6萬,第一次網絡私募實際認購金額為38.77萬,兩次一共募集資金人民幣120.37萬元。

兩次統計的差距主要是因為,第二次網絡私募啟動初期,美微傳媒曾嘗試在淘寶上以每股1.2元的價格直接售賣股份,但在賣出20萬份後被淘寶強制下架,此後,美微傳媒對部分股權購買人給予退款。

除網絡私募外,朱江表示,此次融資事件也吸引了機構投資人的注意,最終投資10萬元以上的具名股東為9人,合同簽約總額為450萬元,佔美微傳媒總股本35%,已入賬180萬元,預計三月底前能夠完成全部入賬。此外,此輪融資完成後,原以資源入股的杜子建已退出持股。

朱江表示,2013年,美微傳媒計劃引入首輪機構投資,洽談中的一個重要投資的額度為3000萬元。如果一切順利,參與此次募資的股東可以選擇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溢價轉讓,轉讓序列為代持股東、具名小股東、天使投資人、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01

國務院107號文:中國首部影子銀行監管法規出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81

去年11月市場流傳的《商業銀行同業融資管理辦法》——銀監會“9號文”至今未能落地,但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出手整頓影子銀行。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一份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概念,影子銀行監管責任分工及完善監管制度的文件已於近日正式下發。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基本法”正式出爐。目前銀監會未予置評。但路透評價這份替代文件“堪稱中國史上最為嚴格的影子銀行監管文件”,還引述一位銀行業知情人士的說法:是上周接到通知的,我們抓緊時間討論學習了,對業務影響很大。另有相關人士表示:“到周一上午為止,沒有相關信息可以發布。”路透得到的文件副本顯示,這份監管影子銀行的文件由國務院發布,文件給予影子銀行官方定義,稱影子銀行是金融發展“不可避免”地產生的“有益”後果。對銀行與信托公司、券商和其他中介機構合作開展表外業務,文件提出了新的限制規定。文件力求明確中國央行、銀監會、證監會這些監管機構的責任,以此解決銀行鉆監管漏洞的問題。文件的新規還涉及互聯網金融、小額貸款、友人與家人提供的非正式貸款問題。知情者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按照誰批設機構誰負責風險處置的原則,逐一落實各類影子銀行主體的監督管理責任。知情人士還稱,要積極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重點監管協調跨行業、跨市場的交叉性金融業務。但該文件並未全盤否定通道功能主體,而是指出,交叉產品及合作業務必須以合同形式明確風險承擔主體和通道功能主體,並由風險承擔主體的行業歸口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切實落實風險防控責任。知情人士透露了明確的監管思路:  · 督促各類金融機構將理財業務分開管理,建立單獨的理財業務組織體系,歸口一個專營部門;  · 建立單獨的業務管理體系,實施單獨建賬管理;  · 建立單獨的業務監管體系,強化全業務流程監管。去年11月市場流傳,旨在加強監管銀行同業業務的9號文主要內容包括:1、同業融資納入全行統一授信體系,計算資本和撥備。2、不允許銀行接受或者提供“隱性”或“顯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3、禁止同業代付業務和買入返售業務中,正回購方將金融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等。隨後又有媒體報道,9號文不代表監管部門處置同業業務的主要態度,“一行三會”正在共同起草一份規範金融同業業務的相關辦法,而後再根據各自業態的具體特點,分頭制定相應的執行細則,旨在通過協同監管,杜絕違規隱患。華東某銀行業人士稱:國辦107號文,各會口頭傳達,內容包括嚴禁過橋,通道,代持等繞8號文監管的業務模式,嚴禁非信貸科目放款,嚴禁帳外杠桿。某城商行行長認為:目前來看,社會融資總量的確需要控制,但銀行的同業業務如果遭受嚴厲整頓,對銀行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以下為路透公布的國務院有關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新規的要點摘錄:--正確把握影子銀行的發展和監管影子銀行的產生是金融發展、金融創新的必然結果,作為傳統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在服務實體經濟、豐富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包括三類: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包括新型網絡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財機構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監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機構,包括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三是機構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監管不足或規避監管的業務,包括貨幣市場基金、資產證券化、部分理財業務等。--監管責任分工按照誰批設機構誰負責風險處置的原則,逐一落實各類影子銀行主體的監督管理責任。建立中央與地方統分結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分工合作,職責明晰、權責匹配,運轉高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已經有法定監管部門的,由相關部門按照法定職責分工分別實施統一歸口監督管理。其中,各類金融機構理財業務,由國務院金融監管部門按照法定職責和表外業務並重的原則加強監督管理。銀行業機構的理財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證券期貨機構的理財業務及各類私募投資基金由證監會負責監管;保險機構的理財業務由保監會負責監管;金融機構跨市場理財業務和第三方業務由央行負責監管協調。對已經明確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規則、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的,實行統一規則下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制。例如,融資性擔保公司由銀監會牽頭的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制定統一的監督管理制度和經營管理規則,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具體監督管理。對已明確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監督管理、國務院明確行業歸口部門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據行業歸口部門統一要求負責具體監督管理,行業歸口部門牽頭制定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政策措施。對於尚未明確監管主體的,則需抓緊進行研究。其中,第三方理財和非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網絡金融活動等,要求由央行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辦法。--完善監督制度和辦法按照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原則,加強市場主體監管,依法指定公布相關監督管理辦法,經營管理規則和風險管理制度,嚴格監管超範圍經營和監管套利行為,按照“業務規模與風險承擔能力相適應”的原則,督促相關機構建立內部控制,風險處置制度和風險隔離機制。規範發展金融機構理財業務,各金融管理部門要按照代客理財,買者自負、賣者盡責的要求嚴格監管金融機構理財業務,要督促金融機構將理財業務分開管理,要單獨建立理財業務組織體系、歸口一個專營部門、建立一個單獨的業務管理體系,實施單獨建賬管理、實施單獨的業務監管體系,強化全業務流程監管。商業銀行要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計提資本和撥備。商業銀行代課理財資金要與自有資金分開使用,不能購買本銀行貸款,不得開展理財資金池業務,切實做到資金來源與運營一一對應。證券公司要加強凈資本管理,保險公司要加強償付能力管理。加強信托公司業務轉型,明確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功能定位,推動信托公司業務模式轉型,回歸信托主業,運用凈資本管理約束信貸類業務,信托公司不得開展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征的業務,建立完善信托產品登記信息系統,探索信托受益權流轉。規範金融交叉產品的業務合作行為,金融機構之間交叉產品和合作業務必須以合同形式明確風險承擔主體和通道功能主體,並由風險承擔主體的行業歸口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切實落實風險防範責任。規範管理民間融資業務,明確小額貸款公司是以自有資金發放貸款、風險自擔的非金融機構,要通過行業自律組織建立規範,不得吸收存款、不得發放高利貸,不得用非法手段收貸,銀行業金融機構按規定與小額貸款公司發生的融資業務要按照一般商業信貸業務,典當行和融資租賃等非金融機構要嚴格限制,典當行要回歸典當主業,不得融資放大杠桿,融資租賃公司要依托適宜租賃物,不得轉借銀行貸款和相應資產。穩健發展融資性擔保業務,要按照代償能力和業務發展相匹配的原則,指導融資性擔保公司開展融資業務,明確界定融資性擔保公司擔保余額和凈資產比例上限,防止違規放大杠桿倍數、超額擔保。非融資性擔保公司不得從事融資性擔保業務,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為各類債券票據發行擔保,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能為各類債券票據發行提供擔保。規範網絡金融活動,金融機構借助網絡技術和互聯網開展業務,要遵守業務範圍規定,不得因技術手段的改進而超範圍經營,網絡支付平臺、網絡融資平臺、網絡信用平臺等機構要遵守各項金融法律法規,不得利用互聯網技術違規從事金融業務。規範發展私募投資基金業務,要按照不同類型投資基金的本質屬性,規範業務定位,嚴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權類融資業務。--切實做好風險管控深入排查風險隱患。有關部門要按照責任分工、系統深入排查影子銀行活動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地方政府要按照行業歸口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強對各類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及早鎖定風險,層層落實風險的責任。著力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強風險監測。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有關部門要指導地方政府,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融資活動。嚴肅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要求加快健全配套措施地方政府要加強與行業歸口部門的政策監控,充實監督管理資源。有關行業歸口部門要加強協商配合,及時修訂完善規章制度,指導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強化自我約束,重點對跨行業、跨市場的交叉性金融業務監管進行協調。強化信息統計和共享。央行要抓緊制定基礎性統計框架和規範。有關行業歸口部門要按照統計框架和有關會計制度,結合行業特點,制定統一的統計科目和監管體系,建立全國性行業信息統計系統。央行負責各類社會融資活動匯總的統計,建立影子銀行的專項統計,定期向國務院報告匯總情況,反饋各地區有關歸口部門統計情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不良信用記錄為重點,建立相關機構、高管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實施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失信黑名單制度和失信行為責任人行業禁入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08

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離世:107歲老人的百年傳奇經歷回顧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7/57705.html

父輩的影響

1905年是邵逸夫的父親邵玉軒從寧波老家鎮海郊區朱家橋鎮來滬創業的第4個年頭,當時他在上海經營著一家名為「錦泰昌」的顏料行。同年,在北京豐泰照相館,旅日歸來的老闆兼攝影師任景豐購置了法國造木殼手搖攝影機以及14卷膠片,邀請京劇名家譚鑫培,拍攝了《定軍山》中「請纓」、「舞刀」、「交鋒」等幾個片段。這一舉動,後來被認為是中國電影誕生的標誌。

後人對邵玉軒的零星記載,大多沒有離開這幾個關鍵詞:為人謙和,經營有方。在眾說不一的有限史料中,有一點頗為一致:邵玉軒1920年去世時,清末維新派領袖康有為、上海灘著名大亨虞洽卿、前蘇浙總督盧永祥、民國元老譚延闓等晚清與民國風雲人物紛紛為其題詞致哀。不難發現:邵玉軒思想開明,人脈廣泛,生意經營得極其成功,當時應該是十里洋場極有影響力的商場人物。

上海灘創業的20年,正是中國風雲突變的20年,邵玉軒的家族生意正是在這個時期崛起。多年後,他的幾個兒子「深諳市場、遠離政治」的經營之道,與他的經商智慧如出一轍。

邵玉軒跟電影初次結緣,是在一次跟朋友的遊玩中。那天他們偶然看了一場電影,雖然還處於默片時代,但老百姓對於一塊白布上出現活靈活現的山水人物充滿了好奇。散場後,邵玉軒跟朋友打聽起了他關心的問題:一部拷貝多少錢?一部影片可以放映多少場?每場觀眾大約多少?票房如何?成本多少?贏利多少?那一次,邵玉軒隱隱感到:經營得當的話,賣電影,比賣顏料掙錢得多!

1907年,邵玉軒迎來了四子邵逸夫的誕生。因其前有3位大哥、兩位大姐,排行老六,所以邵逸夫後來被港人稱為「六叔」。在3位大哥仁傑、仁棣、仁枚之後,這位「仁」字輩新丁取名「仁楞」。

在吳儂軟語裡,「仁楞」並無不妥;但換成北平或其他方言,這個名字多少有些不雅。三位大哥依次號「醉翁」、「邨人」、「山客」,邵仁楞給自己取的號是:逸夫。

「寧波人從小就立志做大事,頭等大事就是經商。一生從商,終生忙碌。取這個名字,是希望自己以後能鬧中取靜,忙裡偷閒,安逸度過一生。」邵逸夫後來這樣解釋。

入行與「六合圍剿」

邵氏家族進入電影業,始於大哥邵醉翁。邵醉翁,1914年畢業於神州大學法學科,從影之前在金融界、商貿界摸爬滾打,先是與人合資辦「中法振業銀行」,同時在南北各地兼營三十多家商號,後因經營「華友蛋廠」失利,開始尋求新的投資渠道。

1922年,法租界有個叫「小舞台」的娛樂場所,每日都有戲曲、評彈、評書等各色娛樂活動。因老闆經營不善,債台高築,最終只得抵押變賣。邵醉翁就這樣成為「小舞台」的新主人。接手後,他將「小舞台」改名為「笑舞台」。一字之差,觀眾一目瞭然:此地為娛樂大眾而立。

「笑舞台」的主要業務是上演文明戲。當時與他聯手創業的兩位骨幹,便是後來在影史上被稱為中國第一代導演的兩位大家:張石川和鄭正秋。邵醉翁排演的第一出舞台劇,居然出人意料地大獲成功。身邊朋友於是誇他:你有寫劇本、做導演的天才。

不到一年,張石川和鄭正秋離開「笑舞台」,創辦了「明星影片公司」,推出《孤兒救祖記》。該片的成功,奠定了它在業內的龍頭地位。邵醉翁深受觸動,電影這個新興行業果然如他所料,有利可圖。1925年6月,邵醉翁創辦了邵氏家族的第一家影業實體:天一影片公司。

邵逸夫後來解釋:之所以叫天一,就是天下第一、天下一家的意思。他沒有提到另外一層意思,老膠片易著火,按《易經》說法,「天一生水」,水能避火。

天一開業短短半年,邵醉翁一鼓作氣執導了3部影片:《立地成佛》、《女俠李飛傳》、《忠孝節義》。傳媒學者李亦中後來評價說:這一快速、多產的特點,此後一直貫穿於天一制片公司的日常運作。

「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發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這是邵醉翁為天一公司確立的製片宗旨。在後來的很長時間裡,邵逸夫旗下的邵氏兄弟,沿襲了這一宗旨。

《立地成佛》描寫了一個橫徵暴斂的軍閥,在愛子死後,遣散妻妾、散盡家財,削髮為僧、立地成佛的故事。問世後,它在評論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一度被批為「反動影片」,「與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直接對立」。

邵醉翁1933年接受採訪時回應說:我覺得什麼都有新舊,只有道德沒有新舊之分。就現在而論,還應適當提倡舊道德,忠孝節義不過是解釋略有不同。

「守舊」是邵醉翁和他的天一公司留給外界最深的印象。天一公司的片頭,是一尊佛像。在當時新舊文化激烈衝突的大背景下,很少有生意人會如此清晰地亮明自己的價值取向。不僅如此,邵醉翁還在辦公室供奉佛像。天一的片場按他的要求,四壁刷成明黃色,很多第一次來的人,都疑心「進了佛堂」。

《立地成佛》原本打算在中央大戲院隆重上映,卻與明星公司的排片檔期發生衝突,首映不得不推遲。天一與明星由此結怨。1926年7月,明星公司聯合大中華百合、民新、華劇、友聯等6家公司組成「六合影片營業公司」,獨家發行6家公司出品的影片,以此控制片商,封殺天一。這就是「六合圍剿」。

以今天的眼光看,天一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業:邵醉翁自任總經理兼導演,二弟邵邨人任會計兼編劇,三弟邵山客任發行。不久,邵醉翁娶了紅演員陳玉梅為二房太太。在當時,再找不到第二個家族,有這樣的電影生產勢力。

邵逸夫當時的身份是攝影師,他使用手搖式攝影機,出任了大哥執導的影片《珍珠塔》的攝影,上下兩集,合計20大本。

天一自1925年創立,到1937年南下香港,在上海的12年間,共拍攝了101部故事片,製片速度幾乎達到50天一部。「邵氏兄弟善於揣摩大眾心理,搭准市場脈搏,比同行領先一步,推出新題材與新樣式,以此吸引觀眾,爭取更多票房份額。」這是內地傳媒學者李亦中對邵氏兄弟早期創作的看法。

胡蝶是天一公司最為後人熟知的影星,她曾在回憶錄裡這樣寫道:「簽約兩年,共主演15部影片。公司出片神速,一部影片常常十來天就拍攝完成。剛上完一部戲,下一步就接踵而來,中間沒有任何休整。」

後來影人流傳的聲音中,有一種充滿了對邵醉翁和天一的不滿:天一雖為大公司,實則連小公司都不如。一般電影人不到末路,絕不會進天一,而從天一出來的,也大多是因為忍無可忍。

面對六合公司的聯合封殺,邵醉翁帶著邵氏兄弟離開上海,赴南洋發展。

下南洋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中心,離泰國、印尼、爪哇、怡保、吉隆坡都很近。那個時候那裡沒有電影,對中國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玩意,所以我們幾個兄弟很成功。」邵逸夫後來說。「我們有6組流動放映車,每組由一人掌管。全套器材,在貨架上,去鄉下放電影。」

邵逸夫當時剛中學畢業。他隻身一人在北平度假,突然收到三哥發來的電報,就這樣來到新加坡,做起了電影。

後來的邵逸夫,扛著手搖放映機,在馬來西亞的橡膠工廠裡給工人們放電影,身上都是毒蜂蟄的皰。香港媒體談到這段創業史,說:邵氏王國,是放映機連格搖出來的。

1920年代的新加坡,雖然本地影院不少,但是放的影片大多來自歐美。那個階段,邵氏兄弟成立了「邵氏兄弟有限公司」,這一稱號後來成了家族的終身品牌。邵氏兄弟依然堅守中國傳統古典題材,放映一些天一出品的古裝片,同樣極受歡迎。

「當時南洋華僑七成以上為小商人、苦力和僱農,依舊過著中世紀的被剝削生活,保持著強固的鄉土觀念與先輩的生活習慣,世界觀很不進步。」電影史學家鄭君裡如此分析邵氏兄弟當時的成功,「邵氏很多帶有封建意味的作品,能在南洋各地盛行一時,不僅因為它們能夠滿足大部分下層華僑的鄉土觀念,同時也因為它們並不違背帝國主義對殖民地的奴化教育。」

1941年元旦,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在《星洲日報》以整版篇幅為自己做廣告。「1941年,我們在星馬、印尼、泰國、安南,已經擁有了139間戲院。」除了提到的這些名下產業,邵氏兄弟在當地還有兩家大型遊樂場。1942年2月,日軍佔領新加坡,邵氏所有戲院充公。淪陷時期,在大哥的主持下,邵氏兄弟依舊堅持以稗史為題材,拍攝一些受普通觀眾歡迎的影片。香港媒體後來評價說:在大時代裡,邵氏拍投機、無聊的低級電影,迎合了觀眾的逃避心理。 

與兄長們的做法有所不同,邵逸夫當時因放映抗日紀錄片、散發抗日傳單,被日本憲兵隊抓走。幸運的是,未遭嚴刑拷打,兩週之後,他被釋放了。

「當時我以為我死定了,所以就照實說,我是放抗日電影,但是那都是真實的紀錄片。」邵逸夫說,「他們又指我發了10萬傳單,我說豈止10萬,是50萬!」

據邵逸夫解釋:日本憲兵隊徵用的很多士兵,其實都是邵家兩個遊樂場的警察。當時邵氏兄弟還經營著「新世界」、「大世界」兩大遊樂場,僱傭了50名警察。淪陷後,這些警察進入了憲兵隊。「這些警察聯名保我,說我這個人沒有問題,所以我很快被釋放了。」

邵氏兄弟一開始經營,就在為日後龐大的影視帝國勾畫藍圖。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己的演員、影片和影院,邵氏兄弟在1946年成立了邵氏出版印務館。到1958年,他們將這種宣傳策略做得更為專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出版了邵氏正式的宣傳物《南國電影》,最初銷量便達到10萬冊。

《南國電影》的問世,主要是為了從宣傳陣地上,迎戰另一家影業公司——「國泰」的《國際電影》。國泰的掌門人陸運濤,是新加坡首富陸佑之子,也是後來邵逸夫在香港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

返港「救」業

創業30年之際,邵氏兄弟在南洋已經擁有了131家影院和十來家娛樂場所。不同於新加坡的局面大開,邵氏兄弟在香港的經營遇到了重大危機。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地產大亨歷來是最強勢的金主。富豪榜上絕大多數的席位,是為地產界名流預備的。邵逸夫的二哥邵邨人逐漸眼熱,一心想進入地產業。此時,由邵邨人和兒子經營的「邵氏父子公司」,正在同業的競爭中岌岌可危。

邵邨人是兄弟中性格較為保守的一個。他知道投資拍片可能會獲得高額回報,但擔心個中風險,所以一直以放映為業。經營戲院回報率低,但是風險小。進入50年代後,邵邨人進入地產業,選擇清水灣的地皮作為未來邵氏父子公司的片場。因為邵氏父子在香港製片業務急劇萎縮,邵邨人將其中一個片場以270萬變賣,隨後在九龍彌敦道置地,興建了二十多層的「邵氏大廈」。邵逸夫來港後,便在這裡暫時棲身。

得知邵家在港的電影業務大不如前,剛剛結束第二次歐美採購之行的邵逸夫連夜從新加坡給二哥寫信。十多天后,收到回信。二哥明確表示:目前家族影業處境維艱,已無心戀戰,冀家中弟兄能有一人,來港主持邵氏影業。

1957年初秋,邵逸夫離開了打拚30年的南洋,隻身來港。這一年,他50歲。半年後,「邵氏父子公司」更名為「邵氏兄弟公司」,邵逸夫出任總裁。他的時代來臨了。

明星戰略

就在邵逸夫抵港的前一年,老演員王元龍領銜成立了「港九電影從業人員自由總會」,一年後更名為「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台灣當局聲明:為阻止宣揚赤黨思想的影片流入台灣,非「自由總會」會員機構拍攝的影片,不准進入台灣市場。「總會」成立後,香港影壇正式出現左右兩派。

1950年代,因為內地政局風雲突變,香港影業公司無法進入內地市場。為了讓邵氏的影片不致喪失台灣市場,邵氏兄弟加入了自由總會。

深諳市場的邵逸夫很清楚:左派只在官方主導的市場有競爭優勢,但香港是純市場環境,所以他的對手一直在那些自由派中間。放眼整個香港影壇,眼前最強勁的對手,依然是從新加坡就開始較量的陸運濤。

在後來的影史記載中,陸運濤這位13歲便奔赴瑞士、英國,修讀文學和歷史的海歸派,不僅作風洋化,而且視野開闊,極其喜愛文藝。早在1948年,比邵逸夫年幼8歲的陸運濤便成立了國際戲院有限公司,同時大舉引進寬銀幕、新式放映機。他以從事電影發行進入電影圈,旗下四十多間戲院,1951年成立國際影片發行公司,這便是「國際電影懋(mào)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懋」)的前身。

1953年,陸運濤的「國泰機構」正式登陸香港,成立子公司,設立「粵語組」,試探粵語片市場。電懋比起邵氏,最明顯的優勢在於劇本創作。很顯然,與文藝氣息濃厚的陸運濤相比,編劇是邵逸夫作為製片家的短板。電懋旗下當時最有名的編劇是姚克,由他編劇的《清宮秘史》在內地受到了官方的猛烈批判。除姚克之外,電懋另一位大牌編劇是作家張愛玲。當時大多數的一線明星,全部跟陸運濤的公司有合約。

面對勁敵,邵逸夫雄心勃勃地開始了在香港的出擊。他從美國之音電台挖來一個主持人擔任公司的宣傳經理,這就是日後成為邵逸夫左膀右臂的鄒文懷。重金相邀之下,鄒文懷來到尚未掛牌的邵氏兄弟上任。他對邵逸夫提出的惟一要求是:宣傳部門的所有職員,由自己決定。

明星戰略是從大哥邵醉翁開始就貫穿整個邵氏家族經營戰略的重要主題,邵逸夫面臨的處境,就是邵氏此時白手起家,沒有一位明星。據盛傳已久的版本,當時他和鄒文懷二人聯手,制定了一份挖角名單,最經典的一戰,就是挖來了電懋的頭牌女星林黛。

在二哥邵邨人經營的時代,邵氏父子曾不惜重金,聘請林黛主演過3部邵氏影片:《亂世妖姬》、《梅姑》和《追》。不過,經驗老到的陸運濤,早已師從好萊塢藝人的經紀理念,用各種方式控制藝人私下跟其他影業公司接觸,以防挖角。

因為電懋一直有人「照看」林黛,鄒文懷始終得不到接近她的機會,只好將電話打到林黛的住處。一番激將之後,林黛答應赴宴,坐在了邵逸夫對面。據說當日邵逸夫親自給林黛斟茶,林黛也在仔細打量眼前的邵氏總裁——他就是那個一手興建了清水灣影城的六叔?

跟三哥謹慎求穩的經營策略不同,邵逸夫一到香港,便拿出了自己的大手筆。他在香港買下清水灣當時佔地65萬平方尺的地皮,打算籌建好萊塢之外的另一個夢工廠——為期7年才竣工的邵氏影城。

毫無疑問,兩次歐美之行,讓邵逸夫深受震撼,也明白了構建工業藍圖的諸多要義。香港地少人多,對於最擅古裝題材的邵氏來說,拍攝場地無處可尋。邵逸夫拿出50萬,按照圖紙,籌建了中式古代街道和極具中國田園意韻的鄉村永久外景。當他和他的清水灣影城出現在香港大小報端時,連同林黛在內,香港同行頓時明白了六叔的來頭。

陸運濤當時給林黛開出的片酬,已經極為可觀。邵逸夫將準備好的合約擺到了林黛面前:電懋的兩倍!當時全港最紅的女星,就這樣成為了邵氏的簽約藝人。為她量身打造的第一部影片,便是後來紅透香江的黃梅調《貂蟬》。

關於黃梅調在香港的盛行,後來學者說法不一,比較一致的結論是:當時京劇在粵語地區並無市場,因戰亂滯留在港的京劇大師馬連良,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靠香港朋友接濟,以致長期負債。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香港人並不熱衷皮黃。反倒是黃梅戲輕柔婉轉的嗓音,打破國粵界限,進入尋常百姓家。

1957年5月28日,《貂蟬》公映,好評如潮。連續半個月場場爆滿,創下了當時最好的票房成績。一年後,這部影片在馬尼拉舉行的第五屆亞洲影展中,一舉囊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最佳剪輯、最佳音樂5項大獎。這部戲不僅讓邵氏名利雙收,也捧紅了從台灣來香港發展的導演李翰祥。

《貂蟬》走紅後,李翰祥成為各大老闆眼中苦求不得的名導。之所以同行們挖不走他,就是因為當時邵逸夫手上有一份跟李翰祥長達8年的合約。「我當時才30歲,8年一點都不覺得長。老實說,不要說8年,就是80年我都簽。那年頭,只要有人肯出錢,讓我做導演,怎麼說都行。」李翰祥後來這樣回憶。

事實上,邵氏對於旗下導演和藝人的掌控,極為嚴厲。邵逸夫本是通過挖角在香港起步,最懂如何力保自己不被以牙還牙。

「其實《貂蟬》是我最臉紅的戲,拍得很壞,但能獲那麼多獎,實在出乎我的意料。」李翰祥後來說。《貂蟬》之後,邵氏乘勝追擊,再度推出林黛擔綱女一號的大型古裝片《江山美人》,影片上映一週,票房突破40萬,刷新了邵氏自己的紀錄。在1959年的第六屆亞洲影展上,這部影片史無前例地囊括了全部的12項大獎,也讓林黛第三次捧起「亞洲影后」的獎座。一年後,李翰祥執導的《後門》再一次上演了囊括了新一屆亞洲影展所有獎項的這一幕。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成為業內所有人刮目相看的黑馬。

1960年,香港10大賣座影片,邵氏獨佔6部。陸運濤的電懋,只有3部。

《後門》雖然大受獎項肯定,但是因為採用黑白攝影,太追求導演個人風格,票房並不理想。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春風得意的李翰祥正大談特談個人藝術追求,邵逸夫突然發火,「我拍電影不是為了獲獎!」

李翰祥十分不解:當初《貂蟬》獲獎,六叔您很高興啊?

「《貂蟬》能賺錢,《後門》呢?」邵逸夫說。

「那我就拍一部又能獲獎又能賺錢的片子!」

邵逸夫清楚:李翰祥心裡想的,除了獲獎,還是獲獎!是時候給這位狂熱中的年輕人潑潑冷水了。後來將近三年時間,李翰祥沒有獲得任何片約。

邵逸夫內心最在乎的,到底是電影藝術,還是票房生意?1980年代,在一次採訪中,他回應說:「我經營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拍一部純藝術的電影,我不敢肯定這年頭會有很多人喜歡。少人看,就少得益。所以我寧願專心向大家都中意(喜歡)的娛樂著手。如果香港人喜歡藝術,可以去藝術中心。我寧願捐錢給藝術中心,做藝術節。但是拍電影,就是要拍大家都看的片。」

「雪藏」李翰祥的第三年,電懋老闆陸運濤親自抓了公司的一個項目:籌拍《梁山伯與祝英台》。其實早在1920年代,邵氏在上海創立之初,就已經拍攝過《梁祝痛史》。令邵逸夫大為光火的不是自家題材被人翻拍,而是電懋一直擅長時裝片,如今卻想跑到古裝片這一邵氏的拿手地盤分杯羹。

「用最快的速度,拍出邵氏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以下簡稱《梁祝》)!」冷板凳上的李翰祥,在接到邵逸夫新命令的同時,正式「解凍」。

在邵氏影城外面,清水灣的路上,李翰祥遇見一位濃眉大眼的女子,行路步態中透出幾分男兒的幹練之氣。這位邵氏藝人,讓李翰祥迅速堅定了自己心中那個大膽的創意:起用女藝人,反串梁山伯一角!——這位在路上被李翰祥撿到的女主角,就是後來邵氏另一當家花旦凌波。

黃梅調《梁祝》只花了半個月就關機,鄒文懷抓住反串的噱頭大肆宣傳,吊足了外界的胃口。這是邵氏和電懋首次發生題材撞車的「雙胞案」,香港媒體說:梁祝生前未能完婚,死後化蝶,卻生出了雙胞胎。

《梁祝》在李翰祥的家鄉台灣引起了極大轟動。當時舉家出門看《梁祝》、萬人空巷的情形是很多台灣老人至今深刻的記憶。很多痴迷的影迷,連看十次以上,台北看完趕到高雄繼續看。1963年的第二屆台灣金馬獎上,《梁祝》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反串出演的凌波,領取男女演員哪個單項獎都不合適,組委會於是為她專門設立「最佳演員特別獎」。

邵逸夫從《梁祝》獲得的最大震動來自凌波——一個默默無名的藝人,一夜間成為不輸林黛的頂級明星。他深受啟發,這個心得對他後來的整個事業帶來巨大影響:要想讓邵氏家族的電影事業持續發展,一定要不斷培養新人。

電懋就這樣被邵氏殺了個措手不及。類似的事情在邵逸夫身上多次發生。70年代,鄒文懷跟他分道揚鑣自組嘉禾公司後,兩人成為競爭對手。邵逸夫在一次去日本出差的途中,發現嘉禾新片《啼笑因緣》因故暫停膠片洗印,趕緊給香港打電話,要求公司立即搶拍。邵氏用20天拍完,改名《故都春夢》,提前上映,票房不俗。這種策略,直到邵逸夫入主TVB,依然沿用。

摸索轉型

邵氏和電懋的競爭,在1964年陸運濤夫婦發生空難後基本終結。如果邵逸夫願意講述,這肯定是他五味雜陳的一年。這一年,邵氏當家花旦林黛因為感情問題自殺身亡;清水灣影城正式竣工,14間攝影棚全部落成,邵氏電影王國初具規模;邵逸夫的兒子邵維銘突遭綁架,交出300萬贖金才破財消災。

得知兒子化險為夷,邵逸夫又回到清水灣繼續工作。「全世界最忙的製片家」,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英文報紙《ChinaMail》曾在頭條以這樣的標題形容他。幾乎所有與邵逸夫接觸過的採訪對象口中都有一句大同小異的話:邵逸夫精力過人,工作時間驚人。他每天都跟員工同時上班,其他人5點下班,他一般會工作到10點。如果是在試片室看片,他會回家吃完晚飯,回來繼續看。不管工作到多晚,第二天他依然準時出現在辦公室。

如今的清水灣邵氏影城,昔日的3層辦公樓依然矗立在院內進門右手位置。二樓最右側便是邵逸夫當年的辦公室,他對面的房間屬於鄒文懷,過道旁邊是看片室。邵逸夫最喜歡在那裡看片,除了看邵氏影片,也看其他公司的影片。他的最高紀錄是一天看了9部電影。

陸運濤離世後,邵逸夫在香港已經沒有對手,但是昔日風頭強勁的黃梅調也已式微,新的出路在哪裡?《新生晚報》是邵逸夫經常看的報紙,他每天必讀的版面,是一個名為「何觀」的影評人寫的影評。在一片「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讚譽中,他批評邵氏電影「太過陰柔,缺陽剛之氣,是女星的天下,長此以往,發展不均」。「何觀」,就是後來開創新武俠電影的名導張徹。

張徹對邵氏女影星如數家珍。邵逸夫對他印象極好:你總批評我們捧女星,那我以後就叫鄒文懷多多宣傳男星。

「不!您錯了邵先生。邵氏電影,從劇本開始,就是為女星量身而寫,男藝人一直不過是她們的陪襯。要想治本,必須從劇本開始改!」張徹說。

1967年,受內地紅衛兵運動影響,香港左派電影機構已經瀕臨絕路。邵氏新片、由張徹執導的《獨臂刀》在這年公映。這部令邵氏所有高層提心吊膽的新片,上映首週,票房突破100萬,刷新了香港影史紀錄。主演王羽也從起初月薪200元,一舉躍升至6000元。這種薪酬,已經可以比肩邵氏一線花旦的待遇。從此,電影的男星時代來臨。

《獨臂刀》之前,另一位來自台灣的導演也拿出了自己的新武俠代表作《大醉俠》,但是因為票房不佳,邵逸夫並不高興。這位失意導演名叫胡金銓。後來,他拿著一個只有36場戲的劇本,再次出現在邵逸夫的辦公室。邵逸夫沒有細看劇本,呵斥他回去重寫。從影半生的邵逸夫不相信一部只有36場戲的劇本,能夠拍出一部及格的電影。胡金銓後來把這個劇本帶回台灣拍攝完成,打破了台灣的票房紀錄。這部戲就是《龍門客棧》。

錯過的往事

邵逸夫「看走眼」的故事,被外界提得最多的,並非胡金銓,而是另外兩位與他失之交臂的知名影人——李小龍和許冠文。

1970年,在好萊塢受挫的李小龍帶著被華納兄弟槍斃的電影項目《無音簫》返港。他對那些期待他加盟的香港公司開出的條件是:片酬1萬美金,拍攝週期不能超過60天,還有,劇本必須讓他滿意。

外界流傳的版本是:邵逸夫聽到這番條件後,冷笑回應:開什麼玩笑?一個武師,真敢開口!他難道不知道,邵氏300元一個月的武師一大把嗎?

「其實這些都是外界杜撰的。」邵氏影城現任製片總監黃家禧說。他1970年進入邵氏,工作至今。除了方逸華,他可能是跟邵逸夫最親近的工作夥伴。「當時李小龍從美國回來,張徹找他試鏡,我們都已經打算用他,但是他一部戲要1萬塊美金。我們自己的藝人,狄龍和姜大衛當時才1萬港幣,1萬塊美金是6萬塊港幣。狄龍和姜大衛已經成名了,還是1萬一部戲,怎麼可以給李小龍1萬美金呢?給了你1萬,狄龍和姜大衛怎麼辦?」

後來鄒文懷的嘉禾公司用7500元美金拿到了李小龍的合約,由他主演的《唐山大兄》上映3周,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賣座的本土影片。嘉禾也憑藉這部影片賺得的350萬首輪票房,成為香港知名電影公司。

許冠文後來主演的《鬼馬雙星》,也是送到邵逸夫門前,被拒絕後落入鄒文懷手中的大餡餅。這部喜劇片的最終票房是625萬。

「許冠文的問題也是一樣,」黃家禧說,「他是拍李翰祥的《大軍閥》成名的,拍了兩三個戲之後要做導演。但是他要的片酬,比李翰祥還要多。如果給了他滿意的價錢,我們自己的導演怎麼辦?」

邵逸夫和鄒文懷,究竟因為什麼原因反目成仇?外界一直盛傳,因為方逸華進入邵氏高層,鄒文懷大權旁落,負氣出走。「其實事實不是如此。」黃家禧認為,邵鄒矛盾的核心,是製片理念發生分歧。「鄒先生拍戲,只求賣座,不管製作費,結果有很多地方就會有浪費。方小姐呢,是管錢的,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不需要,她會控制得很嚴格。因為這個問題發生矛盾,所以鄒先生就離開了。」

方逸華當時主要負責財務和採購,據說,任何採購項目都必須由她簽字。曾有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劇組,拍攝時臨時需要一箱雞蛋,因為沒有打報告,全體工作人員只能現場等著打完報告、簽完字,戲才能繼續拍。這個說法也被黃家禧推翻了。「當時我們用過雞蛋,但是經常戲拍完,雞蛋就不見了。方小姐來了之後,就會過問。比如這個雞蛋,我們用完可以賣給我們的餐廳,這樣拍攝成本又回來了一塊。」黃家禧說,有些導演不善於拍攝大場面,他們把20個人放在大禮堂拍一個大場面,方逸華看到後不允許這麼做,一定要堅持配到足夠的人數才拍攝。

我問眼前這位與邵逸夫、方逸華共事四十多年的總監:有人說方逸華進入邵氏後,影片製片開始下降,所以他們說「成也蕭何敗蕭何」。黃家禧回答:「沒有方逸華,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邵氏的很多事情,都是方逸華在打理。而且她也是邵逸夫現在最信賴的伴侶,邵逸夫的很多慈善事業,都是方逸華在身後支持和推動。如果沒有她,邵氏可能早就賣掉了。」邵逸夫的兩個兒子,一個從事地產,一個從事發行。而方逸華,始終在忠實地執行邵逸夫的意圖。

起伏

1971年,邵氏(香港)成為上市公司。1974年,邵氏影片產量達到創立以來的最高峰,一年之內,出品了50部影片。這一時期,邵氏的全球戰略穩健推進。在新加坡建成總統戲院後第五年,邵氏再添3條院線。包括新加坡在內,邵氏機構的全球連鎖戲院已達230間之多。為了吸引各地觀眾,邵氏出品的電影經常剪出多個版本,尺度最大的送歐美,最小的送南洋,中間的,則在香港上映。同時,邵氏還為拷貝配上不同語種的音軌,發往世界各地。

就在邵氏兄弟的影視帝國日漸壯大之際,邵逸夫於1973年和1975年,先後痛失二哥和大哥。

這一時期,邵氏在香港的基金會成立,開始了在香港和大陸解囊捐助的義舉。1974年,為表彰邵逸夫熱心公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特授予他「皇家CBE」勳銜。1977年,他再度被女王冊封為爵士勳銜,成為香港娛樂圈獲得爵士頭銜的第一人。

結緣TVB 

1980年6月26日,TVB原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先生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辭世。這位地產大亨1967年創辦TVB,開設翡翠、明珠兩個台,採用粵、英雙播音,港人習慣稱之為「無線台」。

7月23日,董事會宣佈:邵逸夫成為董事局新任主席。接棒後,邵逸夫展開了與邱德根主政的亞洲電視(以下簡稱「亞視」)之間的收視大戰。接下來的所有情形,與邵逸夫在邵氏的征戰如出一轍:還在擔任首屆董事的時候,邵逸夫便說服利孝和,成功地從亞視前身「麗的」電視台挖來當家花旦汪明荃。直到今天,汪明荃依然被稱為無線大姐大。為了培養新人,無線在1971年創辦「藝人訓練班」,今天絕大多數的香港知名藝人,全部畢業於此。他們也是後來TVB自制劇的主要演員。幾乎所有亞視的王牌節目,無線都有應對的翻版:亞視選「亞洲小姐」,無線就選「香港小姐」;亞視斥巨資拍攝電視劇《一代天驕》,無線便搶拍出黃日華主演的《成吉思汗》,且率先播出。

歷史上,無線和亞視之間,先後有8次著名的收視大戰,無線始終沒讓亞視嘗到甜頭,築牢了自己的香港電視龍頭地位。香港媒體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無線「無賴」;一說無線「棋高一著」。邵逸夫從不理會這些聲音,他心中有著更大的版圖要去拓展。

1987年,邵氏兄弟停止電影製作,正式告別電影圈。清水灣邵氏影城繼續保留,並參與製片。這一年,邵逸夫夫人黃美珍在美國病逝。10年後,90高齡的邵逸夫與62歲的方逸華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登記結婚。入主TVB後,方逸華成為董事局行政主席。

2003年10月,投資22億的無線電視城啟用。這裡很容易讓人想到離它不遠的清水灣邵氏影城。電視城有22個錄影棚和兩個影視拍攝基地。它比舊影視城大三成。全年生產節目超過17000小時,發行海外四十多個國家,覆蓋用戶超過3億。

我到TVB的當日,正是冬至。雖然是粵港一帶十分重視的節氣,但是戲劇製作部裡,所有的小會議室,都坐著三五成群開創作會的主創。「我們有一條生產線,就是有量化、有規模、有體制的生產。如果要做一個強有力的產業,必須這麼做。其實現在想來,TVB跟邵氏的模式很像。」TVB知名監製梁家樹說。他和TVB另一位名監製曾麗珍一起,每年要監製500到600集自制劇。

據梁家樹透露,TVB分工極細,拍攝自制劇時,每天會有兩個組,一個外景一個內景。一線藝人可能白天出了外景,夜裡回來趕內景。不止一個TVB藝人說過:工作最辛苦的時候,走路都能睡著。時常有一線藝人,在一個棚裡拍著一部戲,進入化妝間之後化好妝,進入下一個房間就拍另一部。

效力TVB六年的女藝人葉璇曾經對我說:「TVB是一所大學,它用人情世故教會你作為一個藝人該學習的一切。我所有的技能,包括後來發展出來的技能,都是TVB給我的。」

影視帝國

「我生產電影,就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要和願望。核心觀眾就是中國人。這些觀眾都喜歡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愛情故事……他們懷念祖國大陸,也懷念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是邵逸夫在1964年,接受邵氏自宣刊物《南國電影》採訪時說的一段話。

今天,越來越多的電影學者通過這段話,找到了打開邵氏秘密的鑰匙。「影視帝國」,這是學者對邵氏家族企業並無爭議的稱呼。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東亞與太平洋中心研究室主任傅葆石博士評價邵氏說:「由於只能在歐美世界處於邊緣地位,邵氏兄弟公司成功地在香港發展成為華人電影工業的中心,在60年代後為全球各地的華人生產和放映電影。國語是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保證了遠離祖國大陸的海外各地中國人能夠形成自己的社團群體。邵氏兄弟公司在他們的電影中構建的文化中國,勾起了全球華裔觀眾的懷鄉情結和民族情懷。邵氏兄弟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員和導演,都是所謂的南來文人,在1949年後離開中國大陸,他們的根仍在大陸,他們所有的懷鄉情結和離異感都化作創作的源泉,通過創作電影來表達海外華人眼中的中國文化。」

在影視帝國大業終成之際,邵逸夫於2002年創立「邵逸夫獎」,用以表彰在數學、醫學及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每年獎金金額高達100萬美金,因而也被稱為「東方的諾貝爾獎」。到2005年,邵逸夫對內地的捐贈累計達33億港元。

對於外界一直關心的、邵逸夫的健康狀況,黃家禧透露,邵逸夫現在十分健康。他最近一次見到邵逸夫,是上週去邵逸夫的家中。輪椅上的邵逸夫需要戴著助聽器跟他講話。那天他們微笑著打招呼,邵逸夫習慣性地衝他揮了揮手。如今在家的邵逸夫,每天必看TVB,今年所有的自制劇,他一集不落,全部看過。方逸華每週會帶他進城喝兩次茶。

「這麼多年過去了,你看邵逸夫從前的那些對手的公司都不在了,但是我們還在,而且還建了新的影城。」黃家禧說。在香港地鐵裡,播放著一部將於12月31日上映的新片——邵氏今年出品的電影《潛罪犯》的預告片。它是TVB今年熱播劇《潛行狙擊》的電影版。

據一位電影學者介紹:邵逸夫曾表示,不再接受任何媒體訪問,功過留給後人評說。也許多年後,他會有更多往事內幕被公眾知曉,也有可能,那些往事會和他從不示人的內心一樣,成為永遠的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18

伊拉克面臨空襲風險 布油上漲逼近107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661

美國可能空襲伊拉克,推動布倫特原油大漲,逼近107美元/桶。

美國總統奧巴馬北京時間周五早間稱,已授權進行定點空襲,以保護伊拉克的美國人員,此前美國已對伊拉克北部進行人道主義物資空投。

奧巴馬表示,如果ISIS繼續向庫爾德城市Erbil進發,將對其發動空襲,因該城市有美國外交人員。

國際基準油價ICE九月期原油期貨今天上漲1.11美元至106.55美元/桶,同時美國九月期WTI原油上漲85美分至98.19美元/桶。

英國Afren能源公司表示,將暫停在伊拉克地區的石油生產,更多公司已經開始將員工撤離。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伊拉克的石油產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據ISIS叛軍控制的北部地區很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73

107億油電車補助 變富人買名車補貼?


2014-11-17  TCW  
 

 

一百零七億元稅收,可供全台近三分之二國中小學生,一整學年的免費營養午餐。但過去六年,這筆錢卻拿來補貼包括凌志(Lexus)、賓士(Benz),甚至是法拉利(Ferrari)等豪華進口品牌的油電混合動力(Hybrid)車款。

二○○九年,國際油價每桶一度站上一百四十美元歷史新高背景下,政府為鼓勵新能源,以行政命令方式,認定油電車可適用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第四項:「電動車輛,得按一般車輛之稅率減半課徵貨物稅」。統計過去六年來,包含進口賓士及國產豐田(Toyota)等十五個汽車品牌,總計售出逾六萬輛油電車,累計減徵的貨物稅稅額超過一百零七億元。

但在此同時,以裕隆為主的國產電動車,組裝不過約三百輛,加上其他車商少數引進的進口電動車,合計不到五百輛,使得原本以推廣電動車為政策目的,增訂的貨物稅條例,九成九以上受惠的全是油電車。

爭議: 85%減徵對象是豪華車

依品牌別,受惠最大的,是日系進口豪華品牌凌志,累計減免稅額達六十七億餘元,占六成二;受惠最大的單一車商,則是旗下擁有凌志與豐田兩大品牌的和泰汽車,減徵稅額超過九十三億元,占總減徵金額八成七。

論個別車款,超跑品牌法拉利的LaFerrari 油電車,一輛車以環保之名,減免逾六百八十萬元貨物稅,完全抵銷車主原應負擔新車售價一○%、約五百多萬元的奢侈稅,令人咋舌。

檢視各品牌的減徵稅額統計,進口豪華車品牌就占前五名的四席。光凌志、賓士、寶馬(BMW)以及保時捷(Porsche),合計占減徵稅額七成四,確實難擺脫給外界補貼富人買名車的印象。

對此,立委孫大千在立法院本會期,提議修正該條例,他批評這項減稅方案,受惠的不但多為豪華進口車,且八成五減徵對象,更落在排氣量兩千西西以上的中大型房車,無法有效抑制大排氣量車輛成長,實現節能減碳目標。

以凌志LS600H油電車為例,油耗測試值每公升可跑十‧五公里,只須繳一五%貨物稅;但油耗表現普遍優於該車款的國產車,卻須負擔二五%或三○%貨物稅,公平性令人質疑。

反觀臨近日本,不分是否為油電車,只要購置車輛燃油效率越佳,持有稅率便越低,甚至還可退稅給車主,車主直接受惠,而非透過車商間接受益。

由於事涉車商龐大利益,孫大千向本刊透露,今年五月間,原本在上個會期,該修正案即已排入議程,但送進院會之後,「卻被一股力量擋了下來。」

副作用:資源錯置,電動車遭擱置

更重要的是,原本鼓勵發展電動車的政策,如今主要獲利者卻是進口車商,不但對提升國內汽車產業的新能源技術,沒有實質幫助,因油電車持續普及,政府稅基恐擴大流失,無力投資電動車充電站等新興產業的基礎建設,排擠車商開發電動車意願。

汽車網站U-Car總經理陳鵬旭指出,從全球新能源車輛的發展趨勢,油電車只是過渡性產品,是傳統車廠因應北美和歐盟,日益嚴苛環保法規開發的節能技術,這是為什麼特斯拉(Tesla)等新車廠,直接鎖定純電動車發展的原因,但給予油電車購車優惠,確實提高消費者對節能科技的關注。

福特六和營銷副總劉繼升表示,油電車固然具節能效果,但車用鋰電池壽命有其年限,不但維修成本高,電池組回收的環保問題,也須付出一定外部成本,對美系車商來說,只是動力選項之一。

油電車雖是新能源的過渡性產品,卻享有減徵貨物稅優惠,讓豐田、賓士等少數油電技術成熟,且原本已是市場龍頭的強勢品牌,更具價格競爭力,市占率進一步擴大。以國產中大型房車為例,豐田Camry兩年前推出油電車款之後,其在該級距市占率,即從原本五成攀升至七成,導致本田及福特等品牌同級競爭車款因銷量遽跌,在台組裝無法達成規模經濟,相繼被迫退出國產化行列,豐田獨大的局面更為鞏固。

修法:修正減稅條件,回歸公平

為了避免遭批獨厚富人及節能減碳效果不彰,財政部與經濟部工業局日前研擬,傾向修正新車售價在一百萬以內,且油耗改善率需達一○%以上,貨物稅才能減半。本月底前定案,但由於這等同自明年起,各進口品牌電動車,將全數排除在貨物稅減半名單之外,引發車商強力反彈,串聯進行政策遊說。

針對此修正方向,過去六年減徵稅額最高,也是導入最多油電車的和泰汽車,不願正面表示意見,僅指出一旦取消該優惠,日後油電新車售價勢必上漲,失去政府當初降低環境負擔,鼓勵車商導入節能車款的美意。賓士、奧迪(Audi)等歐系車商所組成的歐洲商會汽車委員會,近期則將正式發函行政院,希望政府的節能政策維持一致性,切莫搖擺讓業者無所適從。

車商反彈主要理由,除須設法與車主重新溝通油電車的性價比;另外,明年度產銷計畫早已排定,以賓士為例,甚至未來三年,全車系計畫將發表十款油電車,一旦政策環境丕變,勢必打亂市場布局。

然而,當一個租稅優惠政策,既顯失公平性,且已遠離立法旨意,不只該修正,更應全盤思考其對產業轉型,究竟帶來的是助力還是阻力?

【延伸閱讀】補助電動車發展,竟錯愛豪華油電車—減徵貨物稅受惠最多5大車廠

■凌志(Lexus)減徵稅額 67.15(億元)減徵車輛數31,982輛

■豐田(Toyota)減徵稅額26.61(億元)減徵車輛數25,071輛

■賓士(Benz)減徵稅額 8.15(億元)減徵車輛數1,909輛

■寶馬(BMW)減徵稅額3.02(億元)減徵車輛數674輛

■保時捷(Porsche)減徵稅額1.02(億元)減徵車輛數259輛

* 前兩名的凌志及豐田(和泰汽車)占總減徵金額87%

註:統計時間為2009 年至2014 年8 月資料來源:財政部賦稅署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83

年賣10萬噸,市值107億元,中國金針菇之王如何煉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4/157421.shtml

年賣10萬噸,市值107億元,中國金針菇之王如何煉成?
周路平周路平

年賣10萬噸,市值107億元,中國金針菇之王如何煉成?

創始人靠賣金針菇成為身家40億的富豪。

2016年5月4日,上海郊區的一家叫“雪榕生物”的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毫無懸念,開盤大漲44%。創業家&i黑馬發現,目前該公司總市值達到107億元,很快就要追上曾經的妖股“暴風科技”了。

雪榕生物的全名叫“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聽名字怪唬人的,這家名中帶有“生物科技”字樣的企業是何方神聖?是基因測序、種子培育,還是新藥研發?實際上,並沒有如此高大上,這是一家生產金針菇為主的公司。對,就是廣泛出現在火鍋、麻辣燙里的金針菇。

據其官方陳述,雪榕主營食用菌的研發、工廠化種植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金針菇、真姬菇和香菇等等。後兩者占比較低,該公司總營收中,77.66%以上來自金針菇。

這家靠一根一根金針菇賣上市的企業,2015年食用菌年產量超過10萬噸,營收10.19億元,凈利潤12335萬元,是國內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商。這是什麽概念?就是你平時吃的金針菇里,可能有一根就是它們家生產的。

賣金針菇的生物科技公司

雪榕生物成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2000年之後法人變為楊勇萍,他曾是吉林省人大代表,精通《周易》,曾被授予全國優秀青年鄉鎮企業家。現在,持有雪榕生物40%股份的楊,身家超40億元。

那時候的雪榕比現在洋氣,還是一家蔬菜種植、加工出口型企業,幫助數萬農戶發家致富。而出口目的地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後因遭到日本的出口貿易壁壘,雪榕轉做大宗農產品的生產商和供應商。2008年,雪榕幹脆把蔬菜業務停了,專心生產食用菌,市場也基本從海外回到國內。

明顯可以看到,從歷史到現在,雪榕都是一家“賣菜”的公司。

雪榕的研發投入相當有限,其科研人員總共才16人,本科以下占多數,2015年研發投入總計不到300萬元。與那些動輒數億研發經費的生物科技公司相比,簡直太少了。

事實上,豐科生物科技、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星河生物科技等公司,扒去“生物科技”的外皮,實際上都是賣蘑菇的。

雪榕有一門獨門絕技——用液體菌種生產食用菌。以金針菇為例,采用液體菌種生產金針菇較采用固體菌種生產金針菇,不但品相更好,而且菌種生產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減少了 47-69 天,栽培瓶培養發菌和生育出菇的周期較使用固體菌種縮短了約 7-13 天,整個周期縮短了約 54-82 天。在雪榕,金針菇栽培周期約為 48-51天,相當於一年賣7茬。

蘑菇圈內有一個叫生物轉化率的概念,這是什麽鬼?就是一斤重的菌棒能長出多少斤蘑菇來,這種轉化率反映了一家企業的綜合能力。2012年,國際領先企業的金針菇生物轉化率為140%,我國的平均水平為90%,而雪榕的轉化率達到了150%,換句話就是一斤的配料,能長出一點五斤的金針菇。

一年耗電1.4億度

金針菇這玩意跟土豆一樣,放哪都能生長,北到黑龍江,南到雲南廣東,西到新疆,東到江蘇,都能長出一捧金針菇來。

但要種好,保證質量和產量可沒那麽容易,你真以為隨便拿個塑料袋,裝幾把菌種放墻角就能長出金針菇來?

雪榕把自己定義為工廠化生產。之所以強調工廠化,是因為金針菇的生產還存在大量家庭小作坊式的做法,而這部分的金針菇產量占到了全國產量的大部分。

手工作坊一般以塑料袋為栽培容器,攪拌、裝袋、滅菌、接種等都是通過人工或簡單的機械進行。這種做法有弊端,農戶通過簡易的保溫和制冷設備,減小了外界溫度對金針菇栽培的影響,延長了產品的供應期。但由於設施設備投入小,大棚和簡易廠房的溫度調節能力相對較弱,老天稍一變臉,估計前期辛苦都得白費了。

後面又出來一種地區合作社或者“企業加農戶”的模式,企業提供菌種,農戶負責種植,成熟之後回頭賣給企業。這種做法不僅存在於金針菇行業,其它的農作物也都有借鑒。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效率和質量問題。

雪榕采用的是工廠化種植,這也是雪榕敢標榜生物科技企業的重要原因。別看金針菇身材纖細,但也是嬌嫩得很。工廠化生產要按照菌類生長需要,通過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人工模擬生態環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一年四季均能穩定地進行生產。而栽培方式也是通過機械進行裝瓶、滅菌、自動接種、機械搔菌,培養室、生育室都采用標準空調廠房,除了菌類的生長環節,采收也都是機械設備自動化操作。

通過雪榕的招股書,創業家&i黑馬看到一組有趣的數字——雪榕在全國有633間生育室,每天有80萬瓶食用菌可供采收,每瓶產出金針菇405克/365克,真姬菇230克。

你或許不會想到,雪榕花錢最大的地方居然是電費,上海市電力公司已經連續三年占據雪榕成本支出的首位,2015年雪榕需要支付該電力公司3175.75萬元電費。2015年,雪榕消耗了1.3889億度電,主要用於生產過程中的制冷、光照和設備運行;還消耗了270.56 萬立方米天然氣,用於生產過程的高溫消毒。2015年,雪榕生產金針菇需要支付的電費和天然氣費用總計高達6968.42萬元。    

95%流向農貿市場

生產出來了,咋賣出去?這麽大的量不可能一兩家路邊攤能夠消化得了,主要是通過一層一層的經銷商。雪榕有79名銷售人員,在全國52個一級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設立了經銷點,通過經銷點向下遊的分銷商、零售店和超市銷售,最終才能到達吃貨的胃里。而這種銷售渠道占到了總銷量的95%。

2012年,雪榕開始發力商超餐飲和網絡銷售,並少量向商超連鎖以及互聯網客戶等直接銷售,這些渠道利潤高,但銷量不大。目前雪榕共有直銷渠道客戶46家,這部分銷量占總體銷售額的5%不到。

 據雪榕股份披露,2013年-2015年,金針菇每公斤平均售價分別為7.52元、6.66元、6.40元,金針菇價格連年下降的原因是,金針菇生產門檻低,看到賺錢,一窩蜂而上,同時2014年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達到729家,較2008年的186家增長了291.94%。 

貨賣出去了,錢怎麽結算?經銷商通過所在大區的銷售員上報給公司的營銷中心,營銷中心根據實際產量與分配規劃給予經銷商產品數量。就是你要多了不行,沒貨。通常,經銷規模較大的優質客戶允許一定的信用額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賒賬。其余的人只能一手交錢,一手發貨。想賒賬?門都木有。2015年之前的四年時間,雪榕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310.01萬元、2,439.50萬元、1,650.95萬元和2,023.09萬元。

“土公司”如何掙錢

盡管很土,但雪榕絕對是一家掙錢的公司。

根據證券機構給出的PE值,數據普遍在20到30倍之間,而雪榕現在的PE值已經超過了45倍。股價的合理區間被預測在20到40元之間,而雪榕目前的股價已經達到71元,一路飄紅。

當然,中國之大,吃貨之多,生產金針菇的也不僅雪榕一家。早在2010年,一家名為星河生物科技的廣東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和產量都只有雪榕的一半不到。

同樣是金針菇,差距咋就這麽大?主要還是因為雙方規模有差距。當然,作為常年虧損的股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變幻莫測的A股,新股往往會毫無理由的受到股民的熱炒。

不過,雪榕受追捧並不是毫無道理,至少創業家&i黑馬從該企業財務數據來看,人家也是連年盈利。2012年到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8億元、7.7億元、8.8億元、10.19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69億元、0.78億元、0.97億元、1.2335億元。

除了盈利,雪榕在金針菇行業里,其它指標也占據了絕對優勢。

一是產量大。金針菇日產能304噸、真姬菇日產能26噸、香菇日產能130噸,合計460噸。唉,這得燉多少只小雞啊!

二是生產布局廣泛,銷售網絡遍布全國。雪榕雖然總部在上海郊區,但2009年開始就走向了全國,目前除了大上海,生產基地遍布四川都江堰、吉林長春、山東德州、廣東惠州、貴州畢節等,這些地方基本覆蓋了全國市場。

三是技術實力領先。盡管剛才吐槽了生物科技的說法,但在人家圈子內,雪榕還是大哥的角色,有自己的技術優勢,包括使用液體菌種代替固體菌種,縮短產品生長周期等等。

當然,金針菇生意並非毫無風險。

雖然生產地域廣泛,但同樣分季節,每年上半年氣候溫暖,金針菇集中上市,而下半年天氣冷,供應量減少,蠢蠢欲動的吃貨卻讓銷量猛增。可以腦補一下,在下雪的夜晚,圍在火爐旁刷著火鍋是多麽美妙的體驗。而金針菇又是火鍋的必備菜品,深受吃貨喜愛。於是乎,冬季金針菇的價格往往比夏季高了不少。

同時需要註意的是,雪榕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於金針菇這單一品種。這就不是很妙,萬一哪天全國寶寶不開心,都不吃金針菇了,雪榕的麻煩就大了。 

雪榕金針菇上市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13

騰訊第二季度凈利107億元 手遊收入同比增114%

騰訊公布截至2016年6月30日未經審核的公司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騰訊2016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 356.91億元(53.82億美元)同比增長52%;獲得第二季度凈利107.37億元 (16.19億美元) ,同比增長17%; 上半年總收入為人民幣676.86億元(102.07億美元 ),同比增長47%;獲得上半年凈利213.51億元(32.20億美元),同比增長41%。

財報顯示,在主要平臺,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6%至6.67億,QQ空間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4%至5.96億。微信及 WeChat的月活躍賬戶達8.06億,同比增長34%。微信進一步滲透至工作溝通場景,而促進內部辦公自動化的微信企業號註冊用戶已超過2千萬。

在增值服務上,智能遊戲方面,騰訊的第二季度手機遊戲收入約為人民幣96億元,同比增長114%,這主要是由於玩家對戰的主要遊戲以及角色扮演的新 遊戲的貢獻增加;PC遊戲上,騰訊的第二季度收入取得高個位數同比增長,此乃由於來自體育、音樂及動作類角色扮演等現有遊戲類型的貢獻增加以及來自角色扮 演及射擊等較新遊戲類型的貢獻。

在網絡廣告上,騰訊網絡廣告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60%至2016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幣65.32億元。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0%至人民幣36.97億 元,主要反映來自微信朋友圈、移動端新聞應用及微信公眾賬號的效果廣告收入的增長。品牌展示廣告收入增長41%至人民幣28.35億元,主要受騰訊新聞及 騰訊視頻收入的增長所推動。受益於騰訊有中國獨播權的NBA賽事(該項目2015-2016賽季的獨立觀看用戶數量較播放權由多個平臺共有的 2014-2015賽季增長逾一倍)等廣受用戶歡迎的內容的支持,騰訊視頻播放量相應增加,而大部份流量及約80%的收入產生自移動平臺。

除此之外, 騰訊還通過發起財團收購開發了《部落沖突》及《部落沖突:皇室戰爭》等風行全球的遊戲的開發商Supercell大多數股權以深化騰訊在移動遊戲領域的影響力。

騰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第二季度,我們旗下的平臺和業務均保持了穩健增長,包括社交和媒體平臺、遊戲、數字內容、廣告和支付服務等。我 們的戰略舉措鞏固了生態系統和加強了我們為用戶帶來頂尖娛樂內容的能力。舉例而言,我們將QQ音樂(微博)與China Music Corporation進行整合,打造了中國領先的在線音樂平臺,這將幫助用戶發現新音樂,幫助藝人觸達更多粉絲,同時幫助唱片公司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23

從0到8600億元,107家機構,702只產品,企業ABS備案制只用了29個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09/1092617.html

Qq__20170409213415.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自2014年11月,企業資產證券化項目實施備案制以來,其擴張的速度絕對堪稱朝陽行業!

每個季度,企業ABS(ABS意指資產證券化)披露的數據簡直震驚周遭的吃瓜群眾。

這不,在剛剛結束的“2017年中國資產證券化行業年會”上,基金業協會備案制實施兩年多以來的詳細數據。

看完數據,火山君(huoshan5188)都有點傻眼了,企業ABS這簡直就是坐火箭的速度喲!

小夥伴先來一睹為快吧!

備案規模近8600億元

ABS發行節奏,簡直讓火山君驚呆了!

今年一季度,ABS一級市場共發行項目104只,發行金額總計為1918億元,同比增長達98%。其中,一季度的企業ABS增長迅猛,發行了81只項目不說,發行量高達1124億元,占ABS總發行金額的58.6%。

這也意味著今年一季度,企業ABS的發行總額接近2015年一季度發行總額的7倍,近2016全年的2倍。

那麽,自2014年11月實施企業ABS備案制以來,這個節奏恐怕更是驚呆一群小夥伴!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中國資產證券化行業年會上”,這一答案得以最終揭曉。

中國基金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春艷表示,自實施備案制以來截至2017年3月31日,共有107家機構報送了720只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總發行規模8905.24億元,其中出具備案確認函的產品702只,涉及107家機構,規模達8593.89億元。

具體來看,上述涉及產品平均規模在12億元左右,發行規模區間在5億元至15億元;產品期限平均約4年,產品發行利率平均區間在4%~6%。

當然,上述說的都是“平均”,若要從最大和最小來看,相差那是相當懸殊。如目前發行規模最大的達134.5億元,最小的僅有0.3億元;期限最長的32年(384個月),最短的才5個月;發行利率最高可達12%,最低的才只有2.31%。陳春艷進一步表示。

企業ABS最適合基礎資產:融資租賃類

毫無疑問,資產證券化的核心和重點是基礎資產,那麽已實施備案的企業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中,誰成為當中的NO1,誰又最適合作為基礎類資產?

據了解,基金業協會也對目前已備案的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的基礎資產類型進行了統計和總結。

按照基礎資產來分類,信托受益權類、融資租賃類、小額貸款類、公共事業收費權類、企業應收款和不動產類資產證券化產品規模占據絕對比例,達到84.68%,構成了整個企業abs的大的基礎。

信托受益權產品數量和規模在2016年均出現迅速增長趨勢,一躍成為總規模最大的一類產品。目前底層資產中銀行委貸、商業匯票等需求增加,而其主要增長點是銀行資產出表需求,同時也出現一些收費權、房地產類reits等項目套用一層信托結構為自身增信的信托受益權模式而使得信托受益權產品大增。

不過就這6大基礎資產而言,陳春艷則認為,融資租賃債權不僅產品發行比較快,而且是非常適合做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融資租賃債權資產證券化業務模式成熟穩定,是融資租賃企業盤活現有租賃資產、調整負債結構等的新的可選融資渠道,優勢主要體現在應收融資租賃款為可預測的較穩定的現金流,而且原始收益率大都超過資產證券化優先級收益率等”,陳春艷補充到。

PPP+ABS創新趨勢可期

PPP項目資產證券化自去年末以來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於近期完成了首批4單項目的實質落地,自然少不了成為討論的話題。

據了解,目前完成備案的4單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總規模達27.14億元,基礎資產類型分別為BOT隧道項目合同收益權、供熱收費權、汙水處理收費權,期限最短6年,最長18年。

“目前PPP項目的類別是非常相近的,產品也是比較成熟的,在2017年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是我們的一個發展方向,我們認為PPP+ABS產品創新趨勢前景可期待”,陳春艷表示到。

其又具體介紹了產品創新趨勢,比如環保、交通運輸、市政工程是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熱門行業方向;收費收益權資產證券化是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首要基礎資產;她還強調項目公司股權證券化也是可以作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未來發展類型。

不得不說,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在眾人的關註下確實猶如蓄勢待發,但是也不得不承認PPP+ABS還是存在問題和障礙,任重而道遠。陳春艷也直面細數了5大問題。如有PPP項目期限較長,資金配比難度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符合條件的優質PPP項目較少,建議介入項目早期培育;市場化的增信措施產品評級問題;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投資者結構亟待改善;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操作細則尚未出臺,相關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06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這鍋誰背?中國科協回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3/1097326.html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21日,中國科協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已就撤稿事件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坦誠深入交流,並指出,雖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也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107篇論文遭撤稿

《腫瘤生物學》期刊是“國際腫瘤學和生物標誌物”的官方雜誌。4月20日,期刊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根據出版倫理委員會的建議,出版商和編輯決定撤稿。在經過徹底調查之後,我們相信論文在同行評審環節中有違規操作行為。”

在撤稿聲明中,期刊列出了一個發布在出版倫理委員會網站上的聲明,聲明中介紹:“機構已意識到屬於不同出版商的幾家期刊,在同行評審過程中存在系統的、不適當的操縱。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機構策劃的,他們為論文作者提供這種服務。”

同行評審造假

論文作者在投稿的同時,推薦一名並不存在的審稿人,並署自己或合作者的郵箱。(亦有人推薦真實存在的同行專家,但在署郵箱時造假)這樣一來,“運動員”自己就成為了“裁判員”,從而得到“理想成績”。

施普林格方面表示,經調查,已有“明確證據”表明這些作者在推薦審稿人時使用了假郵箱。部分作者有可能借助第三方論文編輯服務,並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審稿報告。

《腫瘤生物學》提到的被撤稿的論文共有107篇,涉及國內多個城市。其中大部分作者均為醫院醫生,所屬的機構單位是國內高校的附屬醫院,包括浙江大學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湘雅一、二、三院等知名醫院。

出版集團也有責任

21日,中國科協在官網發出聲明,稱作為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科協高度重視此次事件,有關黨組領導第一時間會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一行,就撤稿事件進行坦誠深入交流。

安諾傑表示,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腫瘤生物學》雜誌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虛假同行評審信息反查了2012-2016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從而發現這批被撤論文。

2015年撤稿事件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經發表的64篇論文,而這些論文均出自中國作者。早在2015年3月,英國出版社BMC宣布撤回43篇學術文章,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在這兩起“撤稿風波”中,出版商均給出了“同行評審中涉嫌造假”的理由。

中國科協認為,論文因虛假同行評審問題被撤,應該以適當方式讓公眾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體的責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出版集團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中國科協希望,出版集團能夠盡快完善內控機制,加強對期刊的管理,把問題論文處理在發表之前,而不是發表之後一撤了之,同時高度警惕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與“第三方”機構有勾結的“掠奪性期刊”。中國科協願意加強與施普林格在出版誠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科技期刊出版誠信。

新聞鏈接 一線醫生為何成撤稿論文主體?

醫生群體的身影出現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和目前國內的醫生評價體系有所關聯。醫生晉升、評職稱需要論文,有的醫院還會對論文發表在哪一類期刊有硬性要求,比如需要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之一)收錄的文章。

這意味著醫生若想晉升,在問診之余還需撰寫醫學論文,根據醫院評價體系來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

今年年初,中辦國辦下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要求,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要破除發論文評職稱的焦慮,中央的改革意見須真正落地。

當然,一方面需要改革人才評價機制,但另一方面,盡管我們應該更看重實際業績,不過,通過造假的方式來發表論文仍然不符合主流價值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