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經濟部鬆綁12吋晶圓獨資登陸 引爆關注 一顆晶片 逼得台積電不得不登陸?

2015-08-24  TWM

一顆高通手機中階晶片,為什麼能成為台積電加緊腳步到中國設廠的關鍵,這顆晶片背後,隱藏的是中國政府進口替代的威脅利誘、全球半導體巨擘為保其市場的示好拉攏,以及台積電不能不去的壓力。

撰文•周品均

「台積電十二吋廠可能獨資登陸」,斗大的新聞標題再度引爆所有人關注。

八月十三日,經濟部鬆口將鬆綁半導體十二吋晶圓廠到中國的投資限制,並開放台灣廠商獨資到中國新設廠,業界直接點名,台積電就會是鬆綁後的第一家,預計將會在南京設立十二吋晶圓廠。

對於業界傳言,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強調:「台積電並沒有非去不可,主要還是會在考量全球競爭力與布局下,決議是否送件。」儘管台積電給予仍在評估的答案,但業界多有共識,台積電不只會申請到中國設廠,還會以高規格、將先進製程西遷的方式過去,加速到中國設廠的腳步。

這份迫切感的背後,其實源自於一顆八月上旬才宣布量產的小小晶片,是晶片巨頭高通與中芯國際合作的驍龍四一○晶片。

原因一:關鍵客戶變心

中芯技術升級,搶走訂單儘管這顆在市場投下震撼彈的晶片,並不是高通最高階的晶片,甚至不是採用最新晶圓代工製程生產,但為什麼還是吸引全業界的目光?

原因在於高通將這顆晶片部分訂單交由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所生產,意味著從二○一二年就開始投入二十八奈米研發的中芯國際,終於出現重大突破,並從台積電手中搶下關鍵訂單。

高通全球總裁Derek Aberle也站出來背書,「中芯國際二十八奈米製程製造的驍龍四一○處理器,是專為大眾市場最新一代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設計的一款領先晶片組,其應用於 主流智慧手機並實現商用,代表高通和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和晶圓製造合作上,再次取得了重大進展。」

原因二:中國政策誘人

國際大廠捧錢,找陸廠合作這顆四一○晶片背後隱藏的意義是,「高通會繼續扶植更低成本的代工夥伴、繼續打好與中國的關係,以及越來越激烈的價格競爭。」DIGITIMES Research產業分析師林宗輝分析。對於過去與高通緊密合作的台積電,無疑帶來巨大壓力。

過去幾年,高通一直是台積電的前三大客戶,更是台積電不斷向先進製程推進不能缺少的盟友。如今,高通不只成為中芯先進製程突破的技術導師,甚至攜手中芯以及台積電重要中國客戶華為一同成立半導體公司,投入十四奈米製程的發展。

眼看著中國發展半導體政策,已經不只是過去砸錢補貼的玩法,而是改採進口替代政策,讓國際半導體巨擘們都不得不捧著銀兩、技術與訂單,主動找上陸廠合作。 一名長期觀察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業內人士話說得很直,「中國政府只要要求系統廠,一定要採用本土晶片,而且要是本土製造,你說台積電能夠不受影響嗎?」這項 進口替代政策顯然是奏效了,除了高通以外,各大國際巨擘公司可說是卯足了全力要幫中國廠商提升技術能力,換取在中國市場的話語權。

除了高通之外,英特爾雖然沒將產線搬到中國,卻也出錢又出力,砸了十五億美元入股中國紫光集團後,還大舉支援展訊4G晶片的技術;三星為了對中國政府示好,也早已將最先進的記憶體製程搬往中國西安發展。

原因三:中國供應鏈成形

能就近服務,當然較有優勢正因為國際大廠紛紛把資源往中國移動,中國半導體供應鏈其實已悄然成形,就連孫又文都以「已經一連串在那」來描述供應鏈形成的現實。「說到底,你是晶圓代工廠,如果能就近服務客戶,當然比較有優勢。」一名調研機構記憶體分析師這麼說。

而在去年十二月時,張忠謀就曾經說過,十年前,台積電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幾乎是零;但如今中國已超過日本,並趕上歐洲客戶,成為貢獻台積電營收的第三大市場。

從台積電財報揭露訊息來看,一四年,來自中國客戶的營收是台積電整體營收的六%。「今年我們預估,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會到達八%。」孫又文指出,台積電在 中國的生意成長非常快速,而這些生意主要來自對十二吋晶圓的需求。她也強調,中國是任何大型半導體公司都不能忽略的市場。

攤開台積電的發展史,台積電過去從未因特定市場或客戶將產線搬遷。不過,當昔日最親密的夥伴高通成了競爭對手的技術奧援;當中芯終於突破幾年來的技術瓶 頸,量產二十八奈米晶片;當所有國際級半導體廠商都展現比以往更為積極與中國廠商合作的企圖心,如今台積電不但有到中國設廠的壓力,更得與時間賽跑。

圖說:

張忠謀去年底釋出到中國設廠意向,如今經濟部鬆綁到中國投資限制,台積電動作成市場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94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528.html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09-30 17:59:00

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

近期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發卡行致函,要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政策,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9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這一政策的背景作出解釋,2003年起,外匯局出臺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內的銀行卡跨境使用。近期監測發現,部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存在頻繁、大額提現等異常情況,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也有提醒。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中國持卡人形象,日前外匯局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聯)發文,要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年度限額的,由中國銀聯將該卡列入關註名單,禁止其在境外繼續提取現鈔。

上述限額由中國銀聯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不增加發卡行和持卡人的成本。持有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外幣卡的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提現時,也會受到日限額、年限額的管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的正常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刷銀聯卡的方式支付。經向中國銀聯了解,銀聯卡已可在境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在主要旅遊目的地,受理銀聯卡的商戶涵蓋遊客常去的商場、賓館、景點,及超市、餐飲等日常消費類商戶。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支持正常的銀行卡跨境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但不鼓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跨境大額提現。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43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528.html

外匯局: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等值10萬元

一財網 徐燕燕 2015-09-30 17:59:00

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

近期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向各發卡行致函,要求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最新政策,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9月3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這一政策的背景作出解釋,2003年起,外匯局出臺有關政策積極支持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內的銀行卡跨境使用。近期監測發現,部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存在頻繁、大額提現等異常情況,國外金融監管當局也有提醒。為防範洗錢風險、維護中國持卡人形象,日前外匯局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聯)發文,要求加強銀聯人民幣卡境外提現管理。

主要內容包括,銀聯人民幣卡在境外提取現鈔,除每卡每日不超過等值1萬元人民幣外,增設年度限額。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計不得超過等值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每卡累計不得超過等值5萬元人民幣。超過上述年度限額的,由中國銀聯將該卡列入關註名單,禁止其在境外繼續提取現鈔。

上述限額由中國銀聯通過技術手段控制,不增加發卡行和持卡人的成本。持有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外幣卡的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提現時,也會受到日限額、年限額的管理。銀聯卡持卡人在境外的正常消費需求,可以通過刷銀聯卡的方式支付。經向中國銀聯了解,銀聯卡已可在境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在主要旅遊目的地,受理銀聯卡的商戶涵蓋遊客常去的商場、賓館、景點,及超市、餐飲等日常消費類商戶。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支持正常的銀行卡跨境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但不鼓勵持卡人使用銀行卡跨境大額提現。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80

藥廠厚利逼不得已?

(前言:香港情況有點不同,香港的公共醫療制度雖然不能稱完美,但在相當低的稅率下能有此服務質素、價錢已是難得,在會計師胡定旭掌醫管局前香港市民在公立醫院用藥只需付象徵式費用,胡定旭推出所謂表列藥物要求市民以市價買新藥後情況雖然有所惡化但對大多數市民而言仍算可以付擔,相比外國所謂先進國家而言或沒有切膚之痛...雖然香港人被地產商、會計師的壓榨,藥廠的謀利能力已算是九牛一毛;


回想當日香港政府竟找自家公共醫療千瘡百孔的美帝專家研究改革香港優勝得多的,不亦搞笑乎?)

專利對於世人是福是禍向有爭議,單以藥物為例,相信不少讀者都聽過批評說藥物生產成本極低,但在專利下一顆生產成本三兩塊的藥物售價可達三兩萬,令不少病人尤其身處發展中國家明明不是患有不治之症,但阮囊羞澀而無辜丟了性命,而且除非家境實在富裕否則遇上長期病恐怕大多人也支持不了多久。

然而藥廠堅稱若非以專利保證強大利潤,科學家便沒有興趣花時間研究,而且藥物研究風險極高,雖然成功的藥物能一本萬利,但失敗項目也不少,成功藥物的暴利有相當部份是為了抵消失敗項目的損失!

對於只有暴利才能誘惑科學家研究的說法請讀者自行比對威廉.洪堡的意見(學者不應受政府壓力左右更不應為錢!),至於後者最簡單方法莫如查看藥廠數字:

以歐洲實力最雄厚藥廠德國拜耳(Bayer)2011年財務報告,其銷售額為365.28億歐羅(下同),生產成本為179.75億,大約為49.21%(每一顆藥邊際成本固然可能只是三兩塊錢,但生產成本包括廠房機件等固定成本,有興趣的讀者可查閱管理會計有關成本章節)。

至於研究費用又是多少?與上述數字相比可能令人出乎意料:只花了29.32億(8.03%),莫說是與生產成本比較,甚至不及銷售及行政開支(104.50億,28.61%)三成!

回看2010年財務報告上述幾項比例相差無幾,可見大藥廠有關成本相當穩定,為公平也參考與德國並駕齊驅的美國藥廠,輝瑞(Pfizer)2011年數字是銷售額674.25億美金(下同),生產成本為150.85億(22.37%)、銷售及行政開支194.68億(28.87%),但研究費用也只有91.12億(13.51%)!

兩者成本結構固然有點差異,但比例相當吻合:研究成本固然不少,但相比生產成本還是少得多,雖然部份藥物是大藥廠通過收購而非自家研發而來,但研究開支相對其他成本差異實在太大,已足夠推翻坊間說法藥物生產平而(包括失敗項目)研究貴的說法,至於藥廠是否藉專利以“謀取暴利”請讀者基於藥廠自家提供數字自行判斷了。


昨日有朋友說你也太久沒寫blog了吧,這也沒法子,近來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不過這朋友之言不能置之不理,加上也想看看會計界朋友尤其被稱為會計界俊男作家的苦瓜大人(bittermelon)看法,姑且將手上所寫其中一段抽出來(苦瓜大人不傳神自畫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63

王峰四小時吐血分享:創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十大關系(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6/154274.shtml

導讀 : “如果你在這個位置上真正經歷過,你會發現,創業是今天和平年代里一項最好的自我修煉,是一次人格上的洗禮和重塑。”

昨天黑馬哥發了《改變世界,先從搞定自己開始:不可不知的10種關系(上)》,這篇推文為文章的下篇。創業近10年,藍港互動董事長、斧子科技CEO王峰告訴你,應該如何搞定和政府、競爭對手以及自己的關系。

關系之六:與政府的關系

今天我們做企業,離不開和政府打交道。但我認為,創業者在早期依托和某地方政府關系就可以創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我大學畢業以後,父親最希望我當政府官員,但我沒有,老人心里很失落,因為在他那個時代,從政才是牛的,而不是經商。但是他沒想到,今天我們還能上市,這就是時代不一樣了。

在中國的大環境下,保持好的政府關系的確很重要。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要盡早建立溝通機制。

創業初期我把公司註冊地選在北京的石景山區,因為有人說石景山創業方便。我辦理公司註冊時就見到了石景山區副區長,到今天我都記得,那位副區長大姐對我有多好,她說盡量減少註冊流程,盡快讓我們拿到執照。當時我特別感動,因為最初覺得註冊企業哪有這麽容易,在當時辦個執照都很難。

現如今,整個政府服務體系已經建立起來,現在的創業者們處在一個極好的政府關系的溫床中。如果你有一個合夥人善於進行政府關系溝通,對於公司來說是有好處的,但絕不意味著他要成天去跑會、混資源、要政策,這些想都不要想。

當公司開始起步並遇到一些敏感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有能力去跟政府協調,這比自己在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處罰要好得多。

今天做互聯網的公司在早期可能都打過擦邊球,誰敢保證說自己完全沒有打擦邊球呢?很可能更為嚴重。但問題是,如果大方向你抓得不錯,只是小細節犯了錯誤,那政府不會把你“打死”。如果企業在早期就被政府“打死”,真的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

有人說,和政府的關系要不遠不近,我很喜歡這種說法。

你要把政府當成遇到麻煩時幫你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遇到麻煩時把你折騰死的人。要想辦法維護政府關系,讓你接觸的領導、公務員們,能夠在你遇到麻煩的時候幫你解決問題。

我在過去創業過程中沒少遇到麻煩,我都讓同事厚著臉皮去找他們,其實我也挺不好意思的,但我後來發現主管部門的領導,聽了我們的事情後都非常著急,因為公司發展好壞與所在區域的稅收收入相關,與他一心想培養的明星創業者相關。如果你已經做得很成功,他們都把你當寶貝。

要找到一個好的機制,盡早溝通,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發生。一旦遇到問題先與政府部門溝通,而不是自己關在屋里跟幾個合夥人商量怎麽逃避,這一逃避問題就更嚴重了。

在中國做企業,千萬不要因為沒有處理好政府關系而死於非命,那真是悲劇,我不希望將來在互聯網領域還看到這樣的悲劇上演。

關系之七:與對外合作夥伴的關系

我做硬件時就發現,搞不定供應商怎麽辦?他可以威脅你,給了錢他也可能勒索你,因為你沒這個東西就搞不定。創業者如果不在乎與對外合作夥伴的關系,將來會是一場災難。

在創業起步到發展過程當中,如何能真正尋求到合作夥伴的支持,是一件工程性的問題。合作夥伴的共贏關系是一種契約,甚至是未來長遠業務上的一種緊密關系,大家彼此互不可缺。

老一代的企業家有非常多深刻的教訓。對於當年 PC  行業的奠基者來講,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是同樣優秀。但早期的蘋果沒有開放,完全憑自己,所有的核心技術,甚至連軟件也想自己做;而彼時的微軟將軟件裝到IBM機器上的同時,把自己的 MS-DOS 開放給了所有的PC廠商。蘋果和微軟曾經有一段蜜月的合作,但是很快就掐架了,直到喬布斯可憐巴巴地重新回到蘋果,痛苦萬分而又不得已跟比爾•蓋茨打電話說“咱們再合作吧”。微軟當時形成的霸業就是用合作換來的,所以說,與外界合作夥伴的關系很可能決定你的命運。

通常創業初期找到的合作方可能比自己更強大,所以要理順彼此的關系結構並不容易,需要自己對產業有洞察能力,而不僅僅是拉關系。我之前告訴我的同事,不要為了能夠在手遊渠道里換流量,就讓我陪吃飯陪喝酒,其實這些都沒用,真正好的合作關系是你怎麽幫對方賺錢。

世界上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合作夥伴的關系實質上就是利益關系。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面對公司業務轉型,面對日本企業的競爭壓力,選擇與PC廠商合作,彼此肝膽相照,堅持20年賺得盆滿缽滿,依靠的就是他與合作夥伴構建起來的聯盟。安迪•格魯夫的著作《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就非常值得一讀。

再回過頭來看蘋果公司的後期發展,當喬布斯返回蘋果時,他遠不是大家看到的那個偏激的文藝青年,他已經在對產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他放下自尊,主動找到美國唱片業巨頭一起分錢。在 iPhone熱賣後,蘋果公司率先考慮的是與開發者的關系,在其內容平臺與開發者保持收益的三七分成,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開發者都吸引過去。

你有沒有辦法讓一群人給你賺錢,這群人就是所謂的合作夥伴。廣義來講,連你的員工拿你的股票期權,都叫做合夥賺錢。我覺得現在合作夥伴、商業夥伴太重要了,如果我們能在初期就建立這種合作模型,會有機會改變更大的事情。

世界的秩序,包括未來的工業被互聯網連接以後的各種利潤模型,未來都將重新分配。國人在這個問題的理解上,普遍有些急功近利,譬如國內的很多應用商店,與開發者的關系就很不好。

如果我們在發展初期能讓合作夥伴賺很多錢,自己賺較少的錢,而是堆積更多用戶在自己手里,這是完美的業務,合作夥伴才能實現共贏。淘寶網就是一個成功範例。

我認為,早期的合夥人是“A+B”的關系,現在的合夥人是“A+X”的關系,X  就代表大眾,或者代表某一個更大的鏈條上的一群人。

“生態體系”是今天特別流行的詞,從本質來講,其實是合作夥伴利益的重新演繹。我們日後做所有新業務,思考新創業的時候,都應該把合作夥伴的結構,放入公司整個戰略結構的生態中考慮。與合作夥伴的關系,可能會影響到整個企業戰略。

關系之八:與競爭對手的關系

完美地處理競爭對手的關系是創業時非常重要的狀態。我在創業之前做過應用軟件,應用軟件面臨的問題是,作為一個工具,具備一個單一的功能和一個明確的業務方向,一定會直面競爭對手,你做的一切事他都惦記。如果你遇到這樣的競爭對手,恭喜你,你的人生也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因為他時刻提醒你,不要出現紕漏。

有的時候,你做一個市場,沒有敵人是一種不幸。很多創業者沒有大成,是因為沒有找到強悍的敵人。

沒有強悍敵人,可能是因為你這個市場太小了,別人懶得幹。好市場永遠是強敵如林,當你進入這個市場,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對手盯著你的時候,是個非常好的現象。

很早以前我讀過一本書《歡喜冤家: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爭霸實錄》,正如書名所述,兩家可樂是歡喜冤家,在彼此打仗的這麽多年里,其他的對手全死光了,而他們兩家吵吵打打,最後卻成了市場上的霸主。

今天一線的互聯網公司都是與敵人殺出來的,即使委屈做了老二,投資人也說你們得合並,然後實現財務自由,其實這是雙贏的。

當年我在做金山殺毒軟件的時候,與競爭對手打得鋪天蓋地。你更新一個版本,我更新一個版本,你罵我殺毒不管用,我罵你毒里帶毒……最後在軟件零售市場,甚至到了“約戰”的程度,這些經歷堪為我人生中的一段小說。

我們早期打了多年的競爭戰,後來做遊戲再沒直面相爭了,因為你玩遊戲,他拍電影,還不至於跑到院線火拼一把。我後來再沒出去打仗,很多大佬還挺替我惋惜的:不打仗,活得開心嗎?這也說明一個強敵給我們帶來的幫助太大了。

如何看待競爭對手?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能夠在一個領域里很快找到一個競爭對手,很重要,它能讓你整個公司的員工明確自己的方向。

如果一個公司老大明確指出競爭對手,還擅長上下動員,員工都具備強烈的對手意識,把某家公司作為競爭對手,你的公司上上下下一定都處在興奮的打仗狀態。

華為手機是華為進入電子銷售品的第一戰,也是任正非非常不想打的一個仗,但為什麽打這一仗?為了死卡競爭對手。但不得不說,華為反擊移動市場的這場仗,打得真是漂亮。

華為早期學小米的所有東西:怎麽辦發布會,怎麽寫新聞稿,他們早期不懂消費市場,更不懂互聯網。我曾問劉江峰(時任華為榮耀總裁),他對我講,“我們進來就是死盯,放下一切自尊。”後來我在小米早期創始人黎萬強那得到了印證,黎萬強說,“華為這幫人學習能力太強了。我們幹什麽,華為就幹什麽,壓著我們幹,逐漸就到了第二的位置,後來甚至反超。”

所以,如果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還處在一個早期市場,市場窗口有相應空間,你可以一搏,太值得幹了。

競爭對手是創業者揮之不去的一個關鍵詞,但千萬不能找太 low  的競爭對手。既然決定以生死相搏,得盯個大的概念,盯一個值得你去打、去學習的競爭對手。

從競爭對手身上我們能學到些什麽?我已經不再說競爭對手是“天地君親師”,其實我應該覺得叫“天地君親師敵”,敵,意為競爭對手。

我最後的結論是,一定要把對手當成老師。

關系之九:與家庭的關系

家庭關系很要命,但你很難在自己創業初期讓老婆成為合夥人,除非你老婆才高八鬥。大部分人的家庭和工作是分開的,同時大部分創業者都不容易處理好這個關系。

我見到過很多創業者接受采訪,說我愛我的孩子,愛我的太太,我陪他們周末去度假,我們有幸福的生活。但後來我發現,講這些故事的都是職業經理人,創業者怎麽可能做到呢?只有大企業高管,才能在上海最高的樓上喝咖啡,然後帶著孩子周遊世界。其實大部分創業者心里都蠻痛苦的,因為回家之後還要工作。

我經常在家里的狀態是,老婆跟我說一句話,我卻在思考一件事情。我常常因為電視上的某一句話,一下子映射到自己。你總在世間各種成敗之間找得到自己影子,這是創業者揮之不去的心路歷程。

藍港已經上市了,我卻覺得痛苦比沒上市還大。只要你創業不停歇,你很難說你徹底平衡了家庭關系。如果家庭能夠理解你,認同你,給你很多幫助,就算不添亂。

處理好家庭關系,就跟處理好政府關系是一樣的,不要讓家庭出現糾紛,不要讓家庭裂變導致股權分離。一定程度上講,老婆比政府重要太多了。

比如我認為,創業者應該在自己公司員工年會時,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叫過去,一起喝酒,一起聊聊。做老大的,要關註合夥人的家庭。

藍港上市前我就對合夥人說,把你們的老婆孩子都帶去敲鐘。上市的時候,我們幾乎帶著一個藍港高管家屬團去的,轟轟烈烈地下了飛機,拍了照片,覺得很溫暖。後來我聽合夥人說,他們也有老婆天天罵他,責難他天天跟王峰這個忽略家庭的人在一起工作,但上市那天她們都閉嘴了。還有一個合夥人說,他在香港陪老婆逛了好幾天街,老婆非常開心,也非常驕傲,因為我們做成了。

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先結婚再創業,如果沒有結婚就創業,恭喜你,這也挺好的,有可能你在創業的時候,遇到一個誌同道合的人結婚,她會更懂你。

人的一生有太多抉擇不能錯,天道人悟,誰成為你老師,誰成為你老板,誰成為你合作夥伴,誰成你下屬,你都可以努力權衡;誰成你敵人你自己看著辦;但是很重要的問題是,誰成為你老婆,不能大意。

千萬別小看睡在你身旁的人,她的能量是很大的。

創業者不管你怎麽忙自己的事,都要想明白,跟你共度一生的,只有一個人,就是你的老婆。

你去清華、北大校園里看,有時會發現,一位六七旬的老先生和一位老太太挽著手,他們一個學物理的,一個學化學的;一個教中文的,一個教英文的。再看錢鐘書和楊絳,你會發現他們各寫各的書,楊絳說不好,那錢鐘書就再改改。這是太了不起的中國人生了。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家庭,我覺得這是比創業更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人生最終的大成,其實是來自於你有一個非常快樂的家庭。

找一個好老公、好老婆,可能是比創業更為嚴肅的一件事情,可能會影響你整個人生的幸福感。如果找得對,會給你創業帶來好的正能量;如果選得不對,是負能量影響,你業務做得不好,回家還會被老婆罵。

關系之十:與自己的關系

我是一個反反複複思考自己為什麽要創業的人。我發現很多創業者都挺分裂的,因為你一方面要鼓動別人,一方面還得拷問自己,咱們幹的事兒對嗎?

大部分創業者都是痛苦的。這個痛苦固然可以跟老婆商量,可以跟投資者商量,也可以跟朋友、同學商量,但是到最後會發現,自己跟自己商量才有價值。

外面的意見常常給你帶來啟發和安慰,可是最後決定你往前晉級而不僅僅是駐足瞭望的,大部分都與你自己的深夜拷問有關系。“起來獨自繞皆醒”、“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正是創業者多少個夜里最真實的自我寫照。

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不斷融入全球經濟,還趕上了一次空前的變化——互聯網,所以機會非常多。可是你看看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實有著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創業者都有孤獨感,孤獨感是你最好的朋友。不斷跟自己內心對話,能讓你第二天變得更加清醒。

有時候我也遇到很多困難,我的整個成長史可能比你們想象的困難很多,常常會困惑、絕望、掙紮,總是在問自己為什麽要堅持?所以我開始嘗試跟自己處理好關系,在深夜對話自己,剖析自己,把自己的問題寫在本上。

創業過程中,個人和個人的對話,真的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過程。當你得意的時候,跟自己對話一次;當你極其失意的時候,也跟自己對話一次,我覺得這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我見過太多的人去融資,你三句話就把他問倒了。其實投資人挺難問倒我的,因為大部分投資人問的問題我早就琢磨過了。我自己要創業,要面對潛在競爭者的威脅,要面對直接競爭者的威脅,還要面對即將進入的競爭者的威脅,要面對上遊對我的打擊,面對銷售能力不足的短板,我全是清楚的。

我認為自己和自己的關系,是最重要的關系。你不用擔心別人覺得你這不懂,那不懂,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的好和不好。因為那就是你內心的東西,最終決定一切的就是你的內心有多麽強大,你怎麽面對不利的環境往前走。

可是內心怎麽強大?是別人罵你,你就厚臉皮嗎?其實是內心不斷拷問自己,把同自己的對話記在本上,反複自省,再去驗證,這才是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過去我總覺得,如果做產品,我能找到最好的技術,自己擅長市場營銷,就可以了。最後才發現,能不能帶一個隊伍直到上市,能不能讓一批人始終願意跟你一起幹,很多時候在於,你能否不斷地在自我盤問中修身。

所有失敗的創業者,都是執行力不好,這是劉強東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很贊同。如果整體方向上沒有大問題,創業其實就是在學習、修煉中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朋友問我:“王峰,你自己從打工到創業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什麽?”我說:“如果你在這個位置上真正經歷過,你會發現,創業是今天和平年代里一項最好的自我修煉,是一次人格上的洗禮和重塑。”

不管未來的創業之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如何處理好以上的十點關系,是值得所有創業者反反複複去思考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699

搞笑內容社區“百思不得姐”獲騰訊數千萬人民幣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5/155224.shtml

導讀 : “百思不得姐”成立於2011年。

i黑馬訊 近日,創立於2011年的娛樂內容社區“百思不得姐”獲騰訊數千萬人民幣投資,據媒體報道,投後估值為4億。

據悉,“百思不得姐”是一個主打段子、圖片、視頻等搞笑內容的娛樂社區,內容主要由用戶UGC生成,覆蓋的主要是90後、00後年輕群體,其成立至今獲得過包括天神互動的天使輪,華映資本的A、B輪共4100萬人民幣融資。據創始人透露,目前其 App 的日活已超 200 萬用戶。

截圖1460700459

娛樂內容社區“百思不得姐”獲騰訊投資

 

文創領域新聞求報道/我有料,請聯系黑馬哥(註明事由):heimage0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67

國務院: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 有關部門不得幹擾資金用途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2/1000224.html

國務院今日發文稱,支持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要求中央和省、市級財政要進一步向貧困縣傾斜,有關部門和地方不得限定資金在貧困縣的具體用途,幹擾統籌整合使用資金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貧困縣開展

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

國辦發〔2016〕2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精神,優化財政涉農資金供給機制,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貧困縣集中資源打贏脫貧攻堅戰,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改革財政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機制,賦予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自主權。

(二)試點目標。通過試點,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激發貧困縣內生動力,支持貧困縣圍繞突出問題,以摘帽銷號為目標,以脫貧成效為導向,以扶貧規劃為引領,以重點扶貧項目為平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幫扶資金投入扶貧開發,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三)基本原則。

——渠道不變,充分授權。對納入統籌整合使用範圍的財政涉農資金,中央和省、市級有關部門仍按照原渠道下達,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完全下放到貧困縣。

——省負總責,強化監督。中央有關部門主要負責政策制定、資金下達、制度建設和監督考核。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試點工作負總責,重點抓好試點選擇、上下銜接、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

——縣抓落實,權責匹配。貧困縣作為實施主體,根據本地脫貧攻堅規劃,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並承擔資金安全、規範、有效使用的具體責任。

——精準發力,註重實效。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要與脫貧成效緊密掛鉤,精確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著力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

二、試點範圍

2016年,各省(區、市)在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範圍內,優先選擇領導班子強、工作基礎好、脫貧攻堅任務重的貧困縣開展試點,試點貧困縣數量不少於貧困縣總數的三分之一,具備條件的可擴大試點範圍。2017年,推廣到全部貧困縣。

三、資金範圍

統籌整合使用的資金範圍是各級財政安排用於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資金。中央層面主要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水土保持補助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林業補助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補助資金、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補助資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資金、車輛購置稅收入補助地方用於一般公路建設項目資金(支持農村公路部分)、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貧資金、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省級統籌部分)、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對農民的直接補貼除外)、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部分)、江河湖庫水系綜合整治資金、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經費、旅遊發展基金,以及中央預算內投資用於“三農”建設部分(不包括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幹重大工程、跨界河流開發治理工程、新建大型灌區、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大中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生態建設方面的支出)。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方面資金,也要結合脫貧攻堅任務和貧困人口變化情況,完善資金安排使用機制,精準有效使用資金。

各省(區、市)、市(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本級財政安排的涉農資金中貧困縣可統籌整合使用的資金範圍,進一步加大統籌整合力度。

四、工作措施

(一)增強貧困縣財政保障能力。中央和省級財政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明顯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提升貧困縣財政保障能力。清理整合目標接近、資金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轉移支付,推進部門內部資金的統籌整合使用。對具有地域管理信息優勢的項目,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相關轉移支付資金,便於貧困縣統籌安排使用。進一步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提前下達轉移支付預計數比例,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額相對固定的轉移支付提前下達的預計數比例要達到90%,其他專項轉移支付提前下達的預計數原則上不能低於上年度執行數的70%,便於地方統籌編制預算。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在全國人大批準預算後30日內正式下達,專項轉移支付在90日內正式下達。省級政府接到中央轉移支付後,應在30日內正式下達到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有條件的地方要進一步加快轉移支付預算下達進度。

(二)加大對貧困縣傾斜支持力度。按照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要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要求,中央和省、市級財政要在切實增加扶貧投入基礎上,進一步向貧困縣傾斜,將脫貧攻堅作為資金分配的重要參考因素。原則上用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資金增幅不低於該項資金的平均增幅,確保完成“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任務。有關部門和地方不得限定資金在貧困縣的具體用途,幹擾統籌整合使用資金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三)發揮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資金主體作用。貧困縣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編制好本地脫貧攻堅規劃,做好與全國脫貧攻堅規劃、各部門專項規劃的銜接,以規劃引領投入,凝聚扶貧合力。要結合各部門政策目標和工作任務,依據本地脫貧攻堅規劃,充分發揮貼近脫貧攻堅一線、管理信息充分的優勢,區分輕重緩急,確定好重點扶貧項目和建設任務,統籌安排好相關涉農資金,交由縣級相關部門具體落實。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要與脫貧任務掛鉤,按照脫貧效益最大化原則配置資源,將脫貧成效作為衡量資金統籌整合使用工作成果的主要標準。要加強脫貧攻堅項目儲備,加快相關涉農資金安排進度,項目成熟一個資金到位一個,年度計劃的建設任務應在接到上級轉移支付後一年內完成,確保不出現資金滯留問題。

(四)創新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機制。貧困縣要積極探索開展產業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機制創新,借鑒易地扶貧搬遷籌資模式,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有效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和杠桿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幫扶資金參與脫貧攻堅。在選擇扶貧項目時,要充分尊重貧困群眾的意願,積極推廣群眾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優先安排貧困人口參與積極性高、意願強烈的扶貧項目,有條件的可吸收貧困村、貧困戶代表參與項目評選和建設管理。各級有關部門要加強指導、服務和監督。

(五)構建資金統籌整合使用制度體系。中央和省、市級有關部門要及時修訂完善各項制度,取消限制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相關規定。貧困縣要制定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具體辦法,明確部門分工、操作程序、資金用途、監管措施。對統籌整合使用的資金,貧困縣要結合脫貧攻堅規劃和各部門專項規劃,在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範圍(即統籌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用途)內,提出包括主要目標和具體建設任務在內的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認真組織實施。相關資金按上述辦法調整用途,各部門應予以認可。貧困縣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方案確定後,要及時報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省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向中央相關部門通報,各部門要將其作為加強指導、監督問責的重要依據。

五、組織保障

(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在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有關部門廣泛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確定部門職責分工,研究納入統籌整合使用的具體資金範圍,明確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支持政策,取消限制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管理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交流情況,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各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強化試點工作培訓,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貧困縣要及時研究處理具體操作層面遇到的問題,註意積累可借鑒的經驗,發掘可複制的典型,並及時向上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報告。

(二)加強規劃有效銜接。各級發展改革、扶貧部門要科學編制脫貧攻堅規劃,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脫貧攻堅要求及時調整完善相關專項規劃,實現脫貧攻堅規劃與部門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保障按計劃完成脫貧任務。部門專項規劃與脫貧攻堅規劃不一致的,應當區分具體情況研究處理,原則上以脫貧攻堅規劃為準。

(三)全面推行公開公示制度。推進政務公開,各級有關部門應將涉農資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資金分配、工作進度等信息及時向社會公開。貧困縣要在本地政府門戶網站和主要媒體公開統籌整合使用的涉農資金來源、用途和項目建設等情況,並實施扶貧項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四)實行嚴格監督評價。各級政府要把納入統籌整合範圍的財政涉農資金作為監管重點。貧困縣對財政涉農資金管理監督負首要責任,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委會要深度參與涉農資金和項目的管理監督。各級審計、財政等部門要加大對貧困縣的審計和監督檢查力度,並對貧困縣監管職責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對地方探索實踐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給予大力支持。探索引入第三方獨立監督,引導貧困人口主動參與,構建多元化資金監管機制。各級扶貧、財政、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績效評價,並將其納入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以本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名義通報。對試點工作成效好、資金使用效益高的地方,在分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時給予獎勵和傾斜;對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4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

  • 中國政府網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23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VR行業四大痛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4/155565.shtml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VR行業四大痛點
楊光 楊光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VR行業四大痛點

VR會有一個分發平臺,這是最值錢、居於市場最高點的商業模式。

文|楊光

黑馬說:

2016年可以說是VR產業的爆發元年,許多創業者躍躍欲試投身其中,期望能在移動互聯網之後抓住新一輪技術主導的商業革命。

然而由於市場的不成熟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一些創業者對VR存在諸多疑惑與不解,VR創業有哪些方向?國內外的差距和差異在哪里?VR創業面臨哪些市場挑戰與機遇?VR平臺都有哪些商業模式?接下來請複星昆仲資本高級投資經理楊光為大家解惑答疑,以資本的視角全面分析VR的行業大勢。

正文如下:

  VR創業包含內容和技術兩個方向,在國內VR內容方向更具潛力

就VR這個行業來說,其實可以分為內容和技術兩大方向。一級市場的各方認為,技術可能會在未來的一到兩年發展成熟。之後會進入“內容紅利時代”,內容紅利才有可能為國內的公司和創業者帶來可觀的收益。

這是因為國外的一些巨頭包括Sony、HTC、谷歌對於VR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陣營和壟斷,業內的新人很難突破巨頭的封鎖。尤其是在商業模式上,巨頭們有更豐富的變現手段或者資本背景,所以技術方向未來很可能是巨頭的戰場。

內容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而且內容方向存在著明顯的文化和個人偏好等特征,西方的巨頭很難進入到中國的市場。“在內容方面我們其實更看中電影這個指標,根據我們的初步判斷,遊戲、轉播和二次元,已經有非常清晰的市場趨勢了。這三個方向主要面對細分人群,但是只有影視市場成熟之後,VR才能從面向細分人群轉化為一個面向大眾、老少皆宜的設備。”

如果說VR技術的game changer是看交互技術,那麽VR內容的game changer要看VR電影。一旦VR電影發展成熟之後,資本市場會認為內容方面提升到了一個全新高度。VR電影熱賣之後,大家會認為VR的用戶體驗、技術成熟度、講故事的方式已經到達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狀態。電影的技術從用去拍電視、直播、二次元等將會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

  盡管VR可能會在生理上帶來一些不適,但這並不會妨礙行業在未來的爆發

VR可能會帶來一些不適,很多人擔心使用體驗上的缺陷會影響VR的快速爆發。楊光認為疲勞和暈動癥確實是VR的固有問題,視覺和腦神經的錯配確實無法解決,但這並不會成為VR技術普及的障礙。以高度成熟的PC遊戲市場為例,早期的《CS》《傳奇》等遊戲的偽3D畫面對新接觸者同樣會帶來不適,生理上的不適感並沒有妨礙遊戲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用戶的適用性其實很強,為了某些強需求,比如娛樂或者社交會改變自己的很多生活習慣。其實使用VR所造成的視覺不適,與我們現在公交系統上收看移動視頻相比並不會帶來更大視覺傷害,所以不用擔心VR技術的小瑕疵阻礙行業在未來的爆發。

  VR技術創新難度很大,但是如果項目很靠譜,風投和資本依舊會非常認可

資本關心的並不只回報,資本也是有情懷的。楊光評價到:“要相信一級市場的投資人都是有理想的,雖然又累又苦又窮逼,然而都希望能投一些能夠改變世界的項目”。市場其實很大,創業者們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逐步實現技術的演進。巨頭們還沒有實現對技術的完全壟斷,各個細分方向實際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市場空間。

當然,資本也對VR技術創新提出了要求,首先技術的應用應該非常的廣泛,它應該是一個改變幾億甚至幾十億人生活的技術。其次,技術需要有壁壘和洞見去支撐方向。第三點,技術應該在短時間內可行和可實現的,要讓資本看到前景。

基於以上三點,技術創新的方向沒有問題,而且技術會不斷演進和改善。每個技術點都需要有人去做,比頭盔顯示、視頻算法、壓縮、傳輸、穩定算法等技術點,每個環節都有創業價值。但是資本希望看到一些能夠踏踏實實的把VR技術做得很好,能夠對產業有實質性促進作用的技術和團隊。

 VR會有一個分發平臺,這是最值錢、居於市場最高點的商業模式

VR分發平臺的出現是肯定的,但是由誰來做現在看起來無法確定。比如說很可能是索尼、HTC這種強硬件廠商,它們的硬件體驗好、裝機量大,基於硬件形成一個類似於蘋果APP Store的模式,在目前的發展情況下存在這種可能性。

第二類很可能像暴風、樂視,通過VR內容抓取用戶,然後在用戶基礎上做分發。但是這種模式比較辛苦,因為內容分發是一場典型的資源戰。比如一些平臺買斷NBA,另一些平臺則要買斷英超,其中存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對企業來說可能有很大的壓力。

第三類是騰訊、Facebook這類現有流量廠商,它們已經有一些系統性的流量從PC導入移動平臺,然後再由移動平臺導入到VR。如果有一種可行方法,能夠將流量從PC倒入到VR,並且鉚定在VR平臺上,那麽我們就可以在VR上做移動平臺上的事情了。

來源:品途網

VR 內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627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VR行業四大痛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4/155565.shtml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VR行業四大痛點
楊光 楊光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VR行業四大痛點

VR會有一個分發平臺,這是最值錢、居於市場最高點的商業模式。

文|楊光

黑馬說:

2016年可以說是VR產業的爆發元年,許多創業者躍躍欲試投身其中,期望能在移動互聯網之後抓住新一輪技術主導的商業革命。

然而由於市場的不成熟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一些創業者對VR存在諸多疑惑與不解,VR創業有哪些方向?國內外的差距和差異在哪里?VR創業面臨哪些市場挑戰與機遇?VR平臺都有哪些商業模式?接下來請複星昆仲資本高級投資經理楊光為大家解惑答疑,以資本的視角全面分析VR的行業大勢。

正文如下:

  VR創業包含內容和技術兩個方向,在國內VR內容方向更具潛力

就VR這個行業來說,其實可以分為內容和技術兩大方向。一級市場的各方認為,技術可能會在未來的一到兩年發展成熟。之後會進入“內容紅利時代”,內容紅利才有可能為國內的公司和創業者帶來可觀的收益。

這是因為國外的一些巨頭包括Sony、HTC、谷歌對於VR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陣營和壟斷,業內的新人很難突破巨頭的封鎖。尤其是在商業模式上,巨頭們有更豐富的變現手段或者資本背景,所以技術方向未來很可能是巨頭的戰場。

內容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而且內容方向存在著明顯的文化和個人偏好等特征,西方的巨頭很難進入到中國的市場。“在內容方面我們其實更看中電影這個指標,根據我們的初步判斷,遊戲、轉播和二次元,已經有非常清晰的市場趨勢了。這三個方向主要面對細分人群,但是只有影視市場成熟之後,VR才能從面向細分人群轉化為一個面向大眾、老少皆宜的設備。”

如果說VR技術的game changer是看交互技術,那麽VR內容的game changer要看VR電影。一旦VR電影發展成熟之後,資本市場會認為內容方面提升到了一個全新高度。VR電影熱賣之後,大家會認為VR的用戶體驗、技術成熟度、講故事的方式已經到達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狀態。電影的技術從用去拍電視、直播、二次元等將會帶來一場全新的革命。

  盡管VR可能會在生理上帶來一些不適,但這並不會妨礙行業在未來的爆發

VR可能會帶來一些不適,很多人擔心使用體驗上的缺陷會影響VR的快速爆發。楊光認為疲勞和暈動癥確實是VR的固有問題,視覺和腦神經的錯配確實無法解決,但這並不會成為VR技術普及的障礙。以高度成熟的PC遊戲市場為例,早期的《CS》《傳奇》等遊戲的偽3D畫面對新接觸者同樣會帶來不適,生理上的不適感並沒有妨礙遊戲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

用戶的適用性其實很強,為了某些強需求,比如娛樂或者社交會改變自己的很多生活習慣。其實使用VR所造成的視覺不適,與我們現在公交系統上收看移動視頻相比並不會帶來更大視覺傷害,所以不用擔心VR技術的小瑕疵阻礙行業在未來的爆發。

  VR技術創新難度很大,但是如果項目很靠譜,風投和資本依舊會非常認可

資本關心的並不只回報,資本也是有情懷的。楊光評價到:“要相信一級市場的投資人都是有理想的,雖然又累又苦又窮逼,然而都希望能投一些能夠改變世界的項目”。市場其實很大,創業者們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逐步實現技術的演進。巨頭們還沒有實現對技術的完全壟斷,各個細分方向實際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市場空間。

當然,資本也對VR技術創新提出了要求,首先技術的應用應該非常的廣泛,它應該是一個改變幾億甚至幾十億人生活的技術。其次,技術需要有壁壘和洞見去支撐方向。第三點,技術應該在短時間內可行和可實現的,要讓資本看到前景。

基於以上三點,技術創新的方向沒有問題,而且技術會不斷演進和改善。每個技術點都需要有人去做,比頭盔顯示、視頻算法、壓縮、傳輸、穩定算法等技術點,每個環節都有創業價值。但是資本希望看到一些能夠踏踏實實的把VR技術做得很好,能夠對產業有實質性促進作用的技術和團隊。

 VR會有一個分發平臺,這是最值錢、居於市場最高點的商業模式

VR分發平臺的出現是肯定的,但是由誰來做現在看起來無法確定。比如說很可能是索尼、HTC這種強硬件廠商,它們的硬件體驗好、裝機量大,基於硬件形成一個類似於蘋果APP Store的模式,在目前的發展情況下存在這種可能性。

第二類很可能像暴風、樂視,通過VR內容抓取用戶,然後在用戶基礎上做分發。但是這種模式比較辛苦,因為內容分發是一場典型的資源戰。比如一些平臺買斷NBA,另一些平臺則要買斷英超,其中存在著非常激烈的競爭,對企業來說可能有很大的壓力。

第三類是騰訊、Facebook這類現有流量廠商,它們已經有一些系統性的流量從PC導入移動平臺,然後再由移動平臺導入到VR。如果有一種可行方法,能夠將流量從PC倒入到VR,並且鉚定在VR平臺上,那麽我們就可以在VR上做移動平臺上的事情了。

來源:品途網

VR 內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73

創業公司股權分配不得不知的16條建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10/155714.shtml

創業公司股權分配不得不知的16條建議
何德文 何德文

創業公司股權分配不得不知的16條建議

股權該怎麽分?七八點給你16條建議。

黑馬說

創始人的時間,應該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股權分配,是其中之一。如何搭班子?如何做合夥人股權分配?如何做好退出機制?七八點給你16條建議,3個模型,1張股權健康體檢表。幫你梳理這些重要問題底層的思路。

文/何德文(七八點創始人)

一、找什麽樣的合夥人?

對於什麽樣的人,適合做合夥人,七八點建議考慮4個因素:一是互相信任,二是能力互補,三是全職出力,四是必須出錢。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154704_77

1、互相信任

你在學習如何設計股權時,你的合夥人可能在學習,如何不被你設計?你真心喜歡這樣麽?

千萬別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扯淡吧。難道不好的朋友,就能合夥開公司?創業團隊要在具體事情上磨合過,一起同過窗,一起扛過槍、一起……欣賞你優點,接受你缺點,有基本信任。要麽一開始是好朋友,要麽磨合後成為好朋友。

2、能力互補

劉備、曹操、孫權哥三合夥創業,老大+老大的股權結構,咋分?壓力山大。劉備和關羽、張飛、亮亮合夥創業,這種老大+老二的股權結構,就好分啦。老大+老二的結構,德哥總結華為任老板的用人之道是“狼狽為堅”。

老大,即狼的標準,必須敢於進攻,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戰略方向,對工作有周密的策劃,有決心、有意誌、有毅力,富於自我犧牲精神,能帶領團隊,不斷地實現新的突破。

老二,即狽的行為,精於管理,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撕開口子後,要能精耕細作,守得住,具備正確的執行力,來實施組織意圖。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162037_71

能力互補,除了身份定位,還需要考慮是團隊內部的分工,如騰訊五虎分工清晰明確,馬化騰負責產品與產品,張誌東負責技術,曾李青負責銷售。

3、全職出力+出錢

找合夥人,第三個和第四個特質,是必須全職出力+出錢,之前也有很多創始人提出來,找合夥人,又要全職幹,又要是出錢,這種門檻太高,我相信大家在創業過程中,肯定是希望找真合夥人,不希望找偽合夥人,如果一個人,說看好你的項目,想當你的合夥人,但是他既不願意全職幹,也不願意出錢,這個時候就該給他打個問號,這種既不願意花錢,也不願意花時間,你相不相信這是真愛?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169595_13

二、股權該怎麽分?

如果算小賬,算到白頭偕老也沒法算明白,各自該拿多少股權。根據創業團隊的貢獻大小與分工,有絕對控股型、相對控股型、不控股型三種模型供你參考。創業搭班子,和家庭搭班子,長一樣一樣的:)

1、絕對控股型

絕對控股型,大家可以民主討論,大家有權反對,但大事小事最後都是你拍板。這是不是很像,那些妻管嚴的家庭?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176425_15

2、相對控股型

相對控股型,大家可以民主討論,有權反對,但除了少數幾件大事,大部分事情都是你拍板。這是不是很像,那些有商有量,但有人拍板的夫妻家庭?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186170_

3、不控股型

不控股型,公司大事小事,你都拍不了板。少數幾件大事,你可以 投投反對票。這是不是很像,那些誰說了都算,誰說了都不算的夫妻關系?結果是,家庭少不了冷戰熱戰,雞飛狗跳。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194360_75

對於公司創始人不控股的情況下,如何控制公司,七八點有4點建議:一是投票權委托制度;二是一致行動人制度;三是持股平臺制度;四是AB股計劃制度。

阿里巴巴與萬科,一樣的股權分散,一樣的經營團隊不控股。但是,馬雲依靠事業合夥人制度(董事提名權+投票權委托),穩坐釣魚臺。王石不斷遭受控制權挑戰。股權制度一開始的任性,決定了未來無限的折騰和麻煩。

三、合夥人退出機制怎麽設置?

阿創、阿強、阿發合夥創業。阿強出了30萬,占股30%,幹了不到半年,掉鏈子退出。阿強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1)花30萬買的股份;(2)公司法沒規定;(3)章程沒約定;(4)協議沒簽過。阿創與阿發覺得不公平、不合理,但傻了眼,沒有任何合法理由可以收回股權。

合夥人中途退出時,股份不收回來,即不公平,也不合理。如何避免這種類似的情況,將來發生在大家公司身上,七八點有以下4條建議,一是對於全職的創業合夥人,發限制性股權;二是股權應分期成熟;三是約定回購機制,四是做好創業團隊的預期管理。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207010_

1、限制性股權

建議創始團隊分限制性股權,限制性股權首先是股權,其次,有權利限制,權利限制在於股份必須與服務期限掛鉤,分期成熟。

2、分期成熟

股權成熟,四種模式,總有一款適合你。

模式一:跟4年服務期限掛鉤,每年兌現25%,也就1/4。

模式二:滿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

模式三:第1年成熟10%,第2年成熟20%,第3年30%,第4年成熟40%,這種模式逐年遞增,幹的時間越長,成熟的股票越多。

模式四:第1年成熟20%,剩余股權在3年內每月兌現1/48。

3、約定回購機制

離職時,股份回購價格怎麽去確定,七八點建議主要參考三個因素,一是參照股東購買價格的一定溢價;二是離職時,參照公司的凈資產,適合重資產類型的公司使用;三是參照最近融資估值的折扣價,適用於輕資產類互聯網公司使用

4、預期管理

與合夥人討論退出機制,就好比與認識不久的女朋友談分房分車。房車沒賺到,女朋友可能先拜拜啦。中國合夥人股權分配,既要尊重經濟規律與遊戲規則,也要考慮咱們中國的人情社會與特殊物種,大家先達成軟的理念共識,再落地硬的文件簽署。你再也不用擔心博弈撕逼啦。

wxid_3tqb6rqelc9721_1462851221691_9

一是,得去和團隊溝通,大家作為創業合夥人分股權,分了公司大量股權,主要是基於長期參與,長期看好這個項目,而不是短期投機行為。

二是對於創業團隊來講,大家拿的股票主要價格,是長期全職出力,大家早期出錢主要是啟動資金,不是股票的真實價格。

三是,如果股份沒有退出機制,中間有人拿了大量股份,離職不回購情況下,對其他股東,即不公平也不合理。

四是,對於股份的分期成熟,包括回購機制,創始人要帶頭遵守,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團隊,創始人制定遊戲規則,全都讓別人去遵守,自己不遵守,這種情況下,會加大團隊的博弈。

我們見過形形色色的股權故事,也處理過形形色色的各種股權事故。在這些股權故事和股權事故基礎上,我們提煉一些經常容易出現的問題,每個問題背後都是一堆失敗的教訓。給你公司股權做個健康體檢吧。676261901720055084_副本

七八點微信公眾號:qibadianbuluo 

股權分配 建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