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思考的片段--4.20 投資脈衝式技術股的必要條件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47y.html
前幾天寫的人和自然VS人和人

好像詮釋的還不算清楚

我這裡先寫幾句試圖更清晰的傳達這個思考。

從體育比賽的角度看

100米跑是人和自然的比賽。如果你跑到5秒內,那麼世界冠軍一定是你的。
游泳也是
跳高也是
舉重也是。
反觀人和人的比賽
足球籃球排球競技類的

很簡單的事實是100米跑的冠軍不可能收入超過籃球冠軍。

這和投資的世界很類似。
人和自然的競爭VS人和人的競爭

人和自然的競爭很容易被另外一個人超越
人和人競爭中勝者的本質是消滅了競爭對手。

錢本質又只是人和人之間的遊戲

so人和人之間競爭的勝者容易得到錢上更多的獎勵。
人和自然的競爭更多是寫進教科書。當然和我第二篇寫的一樣人和自然的競爭其實都是用數字描述的。
比如100米的記錄。比如半導體的製程。

以上只是為了更好的解釋。下面才是主要的料。

探討這些的目的還是回歸到本質。一定是和證券市場投資相關的。

寫這個就是提出一個購買所謂人和自然競爭公司,所謂脈衝式技術公司的一個必要條件。
這個必要條件是:當你買入脈衝式技術公司是必須確定賣出的時間。
如果你無法確定賣出時間,那麼請不要購買。
另外這不是一個充分條件。這只是必要條件。必須知道的。

這比我早前的思考有所進步但是痕跡依然
這裡有兩句話以前我覺得說的不錯

A長期的長度有了微觀的變化

B絕對的時間到來前等待絕對的價格。

B強調了時間,但是沒有提升到必要條件的高度。
A強調世界的節奏加快。週期縮短。

如果結合必要條件+B,就是脈衝式技術股投資的要訣變成確定賣出時間點,在這之前等待絕對的價格。

接下來解釋下為什麼這是必要條件。

這裡不探討如何發掘類似QQ facebook這類我歸類為人和人競爭的企業。這類偉大的時間朋友屬性的公司。

這裡主要說的是脈衝式技術股的投資思路。也不涉及如何發掘這樣的公司。
只涉及投資的一般規律
這個規律就是所謂所謂脈衝式技術股就是增長脈衝式,短期增長迅猛,回歸也同樣迅猛。so回到投資角度就是必須站在脈衝圖案的左邊。千萬不能到右邊。右邊是黑色午夜,深不見底。看看柯達就知道看看王安看看賀氏。
而且下跌從來不是買入脈衝科技股的利益,任何PE PB 任何所謂指標都是無用的。這算鐵律。nokiarimm都會應驗這個鐵律。
既然是脈衝式你就必須承認時間上是有限制的。你未必知道脈衝的高點在那裡,但是你一旦承認是脈衝式必須設立時間止損或者止盈點。
不然就是深不見底。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當然這類投資也有巨大優勢就是短期翻倍。缺點是你必須止贏。

止贏這個缺點是針對類似QQFacebook這類偉大公司而言。偉大公司從來不會止贏從來對你的要求是遠離市場遠離波動,甚至遠離股市。
so止贏對職業投資人是缺點,因為會讓你一顆驛動的心。
同時又一次考驗你的耐心。
話說減少決策的次數最大的理由就是每一次決策,都有錯誤的概率。反覆多次決策會增加犯錯的概率。畢竟我們都是人。同時反覆決策還有兩大缺陷1.bid/ask差價這個差價一般都是0.5%多次決策會累積非常大的差價。2.交易成本。這個國內萬三到萬五外加手續費。海外各異。但是畢竟是錢畢竟是交易成本。
so脈衝式科技股的投資非常考驗持鈔耐心。這是最大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8

思考的片段-4.21 商業電子化而非internet對比京東和AMZN有感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5on.html
AMZN的年報是很好的商業教材,更有意思是連貫起來看承前啟後有歷史感同時能明白他們思考的軌跡。
這比單獨讀一篇報告來的有價值。
同時中國人有句古話: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裡吧AMZN和京東做個對比。高下立現。
對比分三個角度。1.立足點或者軸是什麼?2.scale up or scale out 3.retail orplatform

1.軸
AMZN的年報反覆強調的是現金流,所謂自由現金流。so我以為他的軸是自由現金流。
現金流量表早前是不提供的,當然更早前甚至在華爾街早期甚至股份公司的總股本都是保密的。
so時代進步才導致逐步信息透明,大約在70年代後期才要求提供現金流量表。我如果沒記錯。泰國的上市公司到今天還是不需要提供現金流量表。這是題外話。
關注自由現金流的目的其實更多是注重企業的生存能力。企業有資產沒現金會倒閉。有足夠所謂自由現金永遠不會倒閉。
同時這點上和BEZOS在公司佔20%股份有很大關係。
因為如果自由現金流不夠公司就需要增發或者香港叫批股。這樣會稀釋他的股份。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他不能忍受公司倒閉。所以不盈利沒關係。千萬公司要存在要存活。
真稀釋鳥股份,丫一定跑出來喊員工利益第一顧客利益第一。這就會變成另外一個Starbucks的SCHULTZHOWARD這傢伙佔2%都不到。所以。。。大家懂的。沒一個佔20%股份的CEO會跑出來喊員工利益大於股東利益.從來沒見過。
京東 我看過王利芬採訪劉強東的視頻大約2個小時去年7月。
最讓我震撼的是他的估值態度和估值方法。他強調說估值就是P/S10倍,然後這個不認可就比談,認可這個其他就讓手下談他不談鳥!而且還告訴觀眾這是第一輪融資時,VC告訴他的。
so這個P/S10倍+他以不盈利為榮的表態+不斷融資。那麼用簡單的邏輯推理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他的軸是銷售額。
銷售額上升公司估值就會提高。融資就會增加,融資增加有利於他佈局全中國。各地設立倉庫外加自建快遞隊伍。
so這是第一個差異。自由現金流VS銷售額

2.Scale out VS Scale up
AMZN是徹底的Scaleout,從他2006年的年報可以看到,他對實體書店的態度。可以盈利但是我不做。2005你啊可以看到他決策的基礎。和對新業務決策的看法和態度。
同時他的AWS是Scale out 他的Ful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Scaleout。他走的是專業化道路。

反觀京東自建送貨快遞自建倉庫我看就差自己設立工廠自己生產家電。
這是徹底的Scale up
垂直模式。

so這是outVSup的差異。

3.retailVSplatform

AMZN最後是在做platform無論AWS還是fullfillment by AMZN還是他自己的kindle都是paltform
而且是全球為目標市場的platform這是專業化的極致。效率最高。機器服務人,且全球無邊界服務。

反觀京東本質上還是在做零售。
哪怕是做第三那方銷售,壓款這個厲害無出其右。 
so京東是在做銷售額遊戲做零售遊戲做資金遊戲做人員管理遊戲。這和AMZN為代表的internet企業背道而馳。



結論:我和@linan分析完這一系列問題發現京東只是把商業電子化,而非所謂電商,根本就不是在做internet.大約1-2個月前我就覺得這問題不對,當時的思考還懵懵懂懂但是有一點當時很清新認識,互聯網是人數減少機器服務人的時代,京東是人員龐大堆積人口的服務。這沒可能是時代方向。一定是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9

思考的片段--5/15 希臘+JP 及其他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tzf.html
思考的片段--5/15希臘+JP 及其他

命題:JPmorgan+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是否會成為完美風暴類似2008?

答案:不會
分析:
分兩部分
1.JPmorgan 分兩部分
A.損失尺寸-目前2B可想像的最大損失不會操過1000億。決計不可能。2008的mortgage大概是最後損失萬億刀。所以尺寸差很多。而且現在監管機構介入所以5B幾乎都不可想像。
B.事件性質這個很類似LTCM+所羅門兄弟+American Express倉單損失,都是一次性事件。不會蔓延。
雖然JP有管制問題。inside auditor也有問題。但是還是歸結為一次性事件,不具普遍性。
soJPmorgan的故事從損失尺寸和事件性質分析都是單一事件影響有限。

2.希臘退出歐元區
去年寫過轉折點。其實大部分觀點沒變化。有一個思考看來當時欠缺,通過緊縮解決危機看來這條路走不通,法國和希臘易幟都是左派明顯回來,這是很大問題。同時GDP數據看下降超過預期,民眾的承受力真的有限。選票的不負責任或者說民主的弱點體現的很明顯。多說無益。
這裡只判斷一個問題,希臘在現在退出歐洲會有多大影響?
這類問題無非三個觀察點
1.性質
2.預期
3.尺寸

性質一定是政治事件。
預期我們查了下報紙wsj亞洲版。好像還是關注度很高。一個關注度高的東西一定影響大。不過狼來了喊了半天了。這方面有預期和沒預期差別極大。所以市場不會是cliff。
尺寸大概4000多億吧

so這時期真要發生還真是有一定影響。我們的預期大概是500點-1000點。道瓊斯。
大概就這樣了。唯一要防止的是蔓延。多米諾骨牌就搞大了。目前看完全看不到會多米諾骨牌效應那要多大的不理性才會導致!如果是多米諾那麼道瓊斯7000點見吧。不會小於2008的。畢竟2008是經濟事件這個解體是政治事件。意義完全不同。希臘退出是希臘的政治事件對希臘本國的影響大過國外的。歐洲不一樣。

其他
WTW開始在國內推廣。這公司有趣。
我沒關心過國內推廣如何。但是我想應該不會太好。
這裡有一個文化傳承。
WTW是用聚會形式相互鼓勵減肥。
這類聚會形式其實我相信起源於查經班。
後來心理建設心理治療也開始應用。
這次是用到了減肥上。
所以這個基礎是文化的背景。
國內貌似沒有這樣的機制和習慣。so我覺得他們推廣會困難。

生意的季節性
皮具皮衣是半年生意。5月開始是淡季。不過可以做南北半球。哈

糖業也是只有榨季和非榨季。

很多類似生意都是季節性。很有趣。比如空調也是現在開始忙季。

甚至園丁都是。夏季是忙季冬季是閒季。so一般而言園丁都是一年一簽。很少園丁做半年的。

牛奶大約是大半年生意。夏季飲料種類多牛奶就是淡季。

冷飲+泳裝都是夏季生意。

想起來了以前看過服裝行業的生意規律。Q4Q1Q3Q2。冬季生意最好。面料多哈。
飯店其實也是冬季生意好。特別是尾牙。一般來說12-1月是最旺季。
這些都是很有趣的生意現象。如果可以總結下會很好玩。就是商業邏輯。和常識。

行業景氣度
昨天看到廣汽的4S店有退網。想到永達是幾乎最後一家ipo的似乎這個行業性IPO規律開始體現。即早前寫過的。傳統行業集體上市一般意味著行業景氣度到達頂點。有人要套現鳥!
上週看到廣汽豐田的老大好像說過早前3-4年4S店可以收回投資。這是相當不錯的生意。現在看來要面臨壓力。
特別是新4S,老店用維修和回頭客還能維持。新店壓力會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9

思考的片段---5/18 GFW紅利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whx.html
思考的片段---5/18GFW紅利

GFW紅利

Goolge下,好像沒這詞,那就算我首創。

人口紅利制度紅利說過很多,其實在中國互聯網的世界GFW紅利才是最大的紅利。

早期文章有寫過中國互聯網和internet有兩大壁壘,語言+GFW,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語言人口。

具體到GFW紅利,觸發思考的是昨天@牛博羽良 的一個推

趁早山寨,水軍營銷,聽黨的話。這才是互聯網口訣/@第一財經週刊 新浪机构认证: 「互聯網七字訣就是專注、極致、口碑和快。」雷軍說。「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後,你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專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簡』;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戶的預期;快速反應是我們這個時代裡面最核心的競爭力。

推的核心就是少扯淡,沒GFW紅利你們早玩完。

大家懂的GFW最大紅利是某娘。其次是不讓FB和T進中國的最大得益者。

這裡反而QQ的勝利更多是市場競爭的勝利。因為那時候還沒有GFW,OICQ戰勝ICQ主要是語言優勢。當時是C/S結構。同時QQ順應消費者習慣把Roster存儲在云端。

另外一個是阿里巴巴。正好外貿供應商在國內,順應WTO潮流。這是真正市場競爭中獲勝的產品。


特別是B/S結構後的產品。語言從來不是問題,如果沒有GFW,FB和T在國內流行是不會有任何障礙。語言早就不是問題。

So別在那裡扯,安心山寨即可。吃完GFW紅利你們統統完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3

思考的碎片---9/14跳躍性的片段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4yvs.html
思考的碎片---9/14跳躍性的片段

有段時間不會寫碎片了。所以今天多寫點。

1.會有奇蹟嗎?

大前提:Jobs在Stanford的演講大家都記得應該。我的問題是Jobs知道自己來日無多所以每天都在想改變世界。把自己的影子或者說痕跡留在這個世界。

小前提:那麼如果follow今天圍脖的會看到一篇關於liver cancer存活率的文字。

結論:難道會有奇蹟嗎?如果有奇蹟鐵定是右轉,沒半點可能左轉。一直有個說法。我們是被詛咒過的,沒一次有機會選擇的時候歷史總給我們最壞的選擇。這次會是奇蹟嗎? 

這個段子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永遠不會懂。

這裡還有涉及投資的機會。
畢竟liver cancer是個大事情這樣對空氣質量環境問題的重視會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從來環境問題是生命價格的問題。
so空氣無法特供
這樣的話,可以推演出很多投資機會。

2.互聯網倫理

從political跳到IT
我在一個國外網站用了另外一個用戶名follow西維結果被鄙視
這問題觸發了我對互聯網倫理的思考。
我周圍的網絡上友人幾乎都是單一用戶名,這樣在各網站之間都容易識別。
有一點很清楚在同一網站有馬甲這是不齒的。但是多個網站角色扮演這樣的行為是否在互聯網倫理中是否被允許呢?應該如何看待
這是不來錢的問題哈

說到這問題。一定會想到輝格。輝格說過用筆名發的文字他負責。用真名發的他概不認賬。這也是算互聯網倫理新問題。

3.iphone5

熱賣毋庸置疑。周圍已經N個人等著下單。
熱賣到什麼程度還真不好說。我觀察下來iphone4的壽命到了因為不可以更換電池。所以4的用戶鐵定都在等5
然後原來想買4s的都憋著等5
所以雖然5也就這樣了。但是熱賣一點沒問題。
一個季度60M?

4.蝙蝠俠前傳

2個多小時的電影。我是看到大概1個小時15分才開始明白故事梗概。
這是一個起伏類情節。上來一個飛機橋段抓眼球然後一個下落行情,最後高潮結束。

我一直懷疑這電影國內也會上映很搞笑,最有意思的一句台詞應該是,他說這是人民的難道他會吧遙控器給人民?
大意如此。
這不就在說文化革命嗎?

5.來不及寫了。且聽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31

思考的碎片-11/12 陽光下的片段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55s.html
寫在前面
原來的碎片寫的太多更新太快,以至於很多朋友告訴我跟不上鳥。:)
謝謝鼓勵 
這問題我大約也思考過,現在的結論還是寫的慢點哪怕一次量多一些雜一些。不出意外以後的更新大概是1週一篇。

1.思考和分享
這周的報紙上看到若干篇關於IT和apple的文章還算是認識的記者採寫的。看了一半怎麼採訪的和撰寫的都有我們平時在雪球討論的痕跡。特別是採訪所得好像那些被採訪對象有點大言不慚。
其實分享這個問題我們很早就討論過。一般朋友間的共識基本是討論所得是共享性質可以隨意發表不必太過介意誰的觀點。畢竟是共鳴和碰撞的火花。但是某些人引用或者參考他人的觀點直接轉變成自己的。這個我個人覺得不大妥當。
單就我個人的感受是我不介意版權,可以隨便複製。但是我比較介意我個人文字的完整性,完整性的意思未必是文字表達的完整性甚至完整性是我不喜歡哪怕別人幫助我修改哪怕錯別字:)

今天早上和@trustno1探討這個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思考是我們小圈子的特質,如果你沒有了思考時間長了沒人和你聊天鳥,另外思考和交流會互動。很多思考未必來錢,只是個人偏好,沒有對錯好壞。和有人喜歡打麻將一個性質。

2.Demond cliff
http://xueqiu.com/7730004385

這個不是我提出的。是@trustno1 提出的。這是一篇好文章。
「巴菲特說,價值投資類似滾雪球,需要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而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似乎總是雪足夠濕,但是坡卻不知道有多長,滾著滾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滾到需求懸崖(DemandCliff創造一個名詞哈)邊上了。@柴迷 說過這樣一段話"雖然我算挨過踢的,但對IT真的不在行,對吃喝還有感覺一些,一個餐廳是否能火,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嘗試跟碎片哥學學,看看IT。剛看了點新聞,就覺得很嚇人,我們知道亞馬遜最後的邊界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IT公司到底能不能滾雪球?"我也是一個IT從業人員,同時也是一個投資者,無論是搞錢,還是純粹的思維樂趣,對於這樣一個問題都有興趣思索和探討一下。」

順延這個思路,我想分析下為什麼會有Demond cliff,或者Demond cliff產生的條件

這裡大概有三個方向
A.供應增加速度謎次方B.需求本身的極限C.需求轉換

A 供應增加速度謎次方

這個是很有趣的話題,主要是IT是基於數字的digital的而非模擬的。所以複製的速度極快。供
由此也有了所謂摩爾定理,人類過去的歷史最多是線性的百分比的供應增長。
IT的世界裡速度得到極快的提高是冪次方的增長
所以會極大的滿足需求。從價格角度考慮你會發現所有IT產品都是通縮的。

需求本身的極限

需求本身的極限更多是人本身的極限。人在形而下範疇中都是有邊界的。從時間到溫度。
只有思想是無限的。

簡單的例子是retina屏幕 分辨率到極限後就沒要再提升分辨率
從音樂的例子也可以看出
從黑膠-CD-mp3-流媒體
是音質下滑的趨勢。也就是大部分人。我覺得95%的人。雪球裡有朋友提出是80/20比例

就是大部分因為各自的原因沒法辨別出聲音的好壞或者不介意。
心理學裡這就是閾值的概念。

CPU更簡單@trustno1 在文章中解釋過了他是專家。很少有人能用到4核的計算能力。需求極限在那裡


C 需求的轉化

還是音樂的例子。
音質是音樂的一部分要求。當80%的人ok了mp3那麼接下來就是便利性要求。
這就是需求轉換,就算你有100G的硬盤也沒法保存所有歌曲,當網絡的可靠性足夠的時候流媒體就自動替代了mp3
這時候便捷性和多樣性要求就超越了mp3 對ipod的需求。

更簡單的例子是從bp機到漢顯到後來的mobilephone
這後續是最簡單的需求轉換,需求沒了!

短消息SP服務在3G時代應該是無影無蹤。
需求本身沒了。

這有點螺旋形的味道。需求誕生極快滿足然後需求轉換
不停的在這個螺旋中上升。總有人能創造出新需求。
發現和創造的人就成為時代弄潮兒。


這因為有這些特質和屬性導致了這個時代demond cliff誕生的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多。
早上@trustno1
還在說過去的價值投資是基於DCF,是線性回歸
現在cash flow隨時碰到cliff這個對DCF測算的要求高很多。

另外回頭去看巴菲特的投資,他買的比如口香糖比如Spalding籃球。什麼鐵路運輸其實都是模擬的玩法。
模擬的東西不容易複製,始終有差異性。坡道比較長。

所以可以滾雪球。

3.zynga

我不喜歡zynga
早期的思考一直很模糊就是不喜歡而已。沒所以然。
現在逐步想清楚了。

遊戲和電影是差不多東西。都是屬於創意的範疇

這個範疇中商業上的成功。特別是證券市場上的成功屈指可數。

最成功的應該是disney

上週的第一財經幾個連續的報導讓我越發明白這個道理。

A. 盧卡斯的星球大戰
B 007
C 電影可預測性中兩大要素1.大cast 2.續集
D 斯皮爾伯格算另類但是他也有失敗的電影比如purple

創意產業的特質是創造力問題是創造力本身是不穩定的,投資的要訣是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可預見性。
不然都是負溢價。
單就投資而言dreamworks好像也不是成功的標的。

這裡面成功的case有些,比如盛大那個是運維的成功。而且後面幾乎沒有辦法複製出過去的成功
九城也是成功運維魔獸可是過後呢
甚至魔獸的母公司暴雪。跳票出名
作為投資標的一定是失敗的。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看,遊戲這塊不支持投資遊戲創意公司。支持投資遊戲運維和單一遊戲衍生品公司。憤怒小鳥是例子。

所以作為遊戲開發公司的zynga無論他是否轉向移動都沒有關聯。創意型的公司和資本本身並沒有關係。憤怒小鳥不需要幾個錢的。
其實回到A股我也沒法看好華誼兄弟。這是賭博。不是一門上市公司生意。


4.連鎖酒店(餐飲)

我終於想明白一個事情,連鎖的餐飲我沒見到成功的上市公司。除了快餐。

已經有的國內從唐宮開始熬小南國這樣的連鎖的餐飲酒店。我都不看好。

因為快餐是提供共性化服務。而宴請餐飲是個性化的。所以個性化產品很難成為上市公司的生意

我印象中國外的路邊餐廳更多傾向於家族傳承口味特殊所以能長久存在。這還是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但是長期看更適合家族經營。

從台灣的餐飲演進路線看也是從宴請類轉向家務勞動社會化後的日常餐飲。
當下的國內連鎖餐飲酒店還是在走宴請路線。當然國內的情況特殊點RS效應會讓商務宴請的空間更大更持續。可能延緩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勢下的演進步伐。

so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喜歡這類公司。這是寫在翠華上市之前。港式茶餐廳是介於快餐和宴請餐飲之間的。這個要另外思考一下。一般而言我並不看好做為上市公司生意。

5.有機
吃了自家種的橘子以後有這樣的思考


1.有機的自己家種的蔬菜口味好
不確定種子是否為轉基因。家裡的橘子樹也不知道是種的緣故還是其他反正就是好吃。
另外家裡是不打農藥,用塑料袋包住的,不然100%被果蠅釘過,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被果蠅釘過的100%是兩週打一次農藥。。。
2.不買有機蔬菜因為價格和可行性問題
如果每個橘子都要人工去包那個是什麼代價?如果所有素菜都用自己家種植的方式維護這是什麼代價?
這句話的另外一面是我不相信現在可以賣的有機產品是真正的有機我覺得沒有可行性,如果按照我的標準那麼賣出來的一定是天價。
所以無論經濟上條件是否允許起碼在國內我是儘可能不買有機食品。

3.不買轉基因 因為生物安全性。
轉基因食品是否無害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生物安全性還不能保證。

生物安全性的本質是時間,從時間線上看我們日常吃的土豆也是引進的因為時間因素導致生物安全性已經被驗證了。土豆在上海話裡叫洋山芋。。。洋人的山芋就這樣。
轉基因食品普及看來是時間問題,但是我這輩子估計來不及驗證鳥。所以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我是儘量不購買轉基因食品。我可不願意做小白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45

鋼鐵大王卡耐基:成功的細節片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375.html

1. 想要簽下合同,就必須在現場

拱頂石橋樑公司一直是我最滿意的公司。在美國,幾乎所有曾建設鐵橋的公司都失敗過,許多橋樑的結構倒塌了,導致了一些最嚴重的鐵路事故,還有一些橋因為強風而倒塌。而拱頂石公司建造的鐵橋,從沒發生過此類事故,儘管一些橋所處的地方風力也不弱。這可不是運氣好,我們使用了最好的、最充足的原料,自己製造鋼和鐵。我們自己是最嚴厲的檢測員,要麼不建,要建就建最安全的橋樑。當有公司要我們建一座不夠堅固或是設計不科學的橋樑時,我們會斷然拒絕。任何標有「拱頂石橋樑公司建造」的橋樑(美國沒有幾個州沒有我們的橋樑),我們都會承擔保險責任。我們為自己建造的橋樑感到自豪,就像卡萊爾為他父親建的那座橋感到驕傲一樣,「一座誠實的橋」——這是這個偉大的兒子作出的評價。

這條準則是成功的秘訣。你必須辛苦工作幾年,直到你的工作被認可,之後就會一帆風順。所有的製造公司都應該歡迎檢測員,而不是抵制他們。高標準的要求是很容易維持的,而且要教育工人努力做到最好。我從沒聽說過哪個企業不是通過優秀誠實的工作而取得顯著的成功的。即使在競爭最激烈的日子裡,看起來像是價格之爭,事實上大企業成功的根源更重要的還是質量因素。對於質量的關注,從總裁到最基層的工人,公司的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同樣,乾淨整潔的車間和工具,認真打理的院子和周邊環境,都比我們想像中更重要。

我曾經聽到過一句讓我很高興的評價。在匹茲堡舉行銀行家例會時,幾百名代表中的一位著名的銀行家參觀了埃德加・湯姆森公司,看完產品後,他對我們的經理說:

「這好像是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他指出了成功的秘訣之一,它們確實是屬於同一個人。一家大型製造公司的總裁曾經向我吹噓,說他的工人把第一個檢測員趕跑了,之後就再也沒有遇到過這種麻煩。這聽起來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但我當時就想:「這家公司肯定無法承受競爭的壓力,一遇到困難,注定會倒閉。」後來的發展證實了我的觀點。一家製造公司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質量,成本控制要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之上。

多年來,我在拱頂石橋樑公司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當涉及到重要的合約時,我經常親自去談判。1868年,我和工程師沃爾特・凱特一起去了愛荷華州的迪比克。我們要去競標當時最重要的鐵路橋,該橋要橫跨迪比克的密西西比河,是個大工程。當時河面被封凍住了,我們坐著四匹馬拉的雪橇過了河。這次經歷證明了細節對成功的重要性。我們發現自己的報價不是最低的。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芝加哥的一家建橋公司,董事會已經決定要和他們簽署協議。我找準機會和一些董事談了談,發現他們對於鑄鐵和熟鐵的區別一無所知。我們建橋時總是用熟鐵建橫樑,而我們的對手用的是鑄鐵。我們就在這一點上做文章,我描述了輪船撞到不同的材料後的結果,如果撞到熟鐵,橫樑可能只會彎曲;如果撞到鑄鐵,可能就會斷裂,導致整座橋倒塌。幸運的是,其中的一位董事,著名的佩裡・史密斯能夠證實我的說法,向董事會說明我對於鑄鐵的描述確有其事。有天晚上,他在黑暗中駕著馬車撞到了燈柱,燈柱被撞成一塊一塊的,而這正是鑄鐵做的。如果我認為佩裡・史密斯的證明是出於神的幫助,不知道我是否應該受到責備呢?

「先生們,」我說,「這就是重點所在,多花一點錢,你們就能擁有一座用熟鐵建成的大橋,能在任何輪船的衝擊下屹立不倒。我們從沒有也絕不會去建造一座便宜的橋。我們的橋不會倒塌。」

一陣沉默之後,公司的總裁阿利森先生,一位偉大的參議員,問我是否可以迴避一會,我離開了。不久,他們又把我叫回去,說只要我們同意便宜幾千美元,就願意和我們簽合同。我當然同意了,一根恰巧被撞爛的鑄鐵燈柱給我們帶來了最賺錢的合約。更重要的是,戰勝其他的競爭對手,贏得迪比克大橋的合約,為我們帶來了更大的聲譽。這也為我和美國最優秀最有份量的公眾人物之一——參議員阿利森的一生牢固的友誼打下了基礎。

這個故事的道理很淺顯。如果你想簽下合約,那麼你要一直在場。一個被撞碎的燈柱,或是其他想不到的事物,可能會幫你贏得競標。如果可能,請儘可能留在現場,直到你能把白紙黑字的合同揣到口袋裡回家。我們在迪比克就是這麼做的,雖然對方提出,我們可以先走一步,合同隨後寄給我們簽字生效,我們還是選擇留下,期盼著欣賞迪比克更多的迷人景色。

 2.率先發現製造業成本的秘密

那時我們都是製造業新手,我們為獨眼巨人工廠買了一塊地,在當時看來是相當的大——共有7英畝。有幾年,我們把這塊地的一部分出租給別人。很快問題來了,我們是否還是在這麼小的一個地方繼續我們的製造業?克洛曼先生成功地製造出了鐵梁,許多年來我們的工廠都比同行先進。新公司剛成立時,我們按照客戶要求生產出各種規格的產品,特別是那些其他公司做不出的產品。我們還依靠那些在最開始需求量很少,而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需求量也快速增長的產品。其他公司不能或不願做的,我們都會去嘗試,這是我們廠嚴格遵守的一條原則。另外,我們要麼不做,要做就要保證高質量。即使犧牲一點自己的利益,也要替客戶著想。而一旦有了糾紛,我們也會相信對方,協商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我們的原則,因而從來沒有人向我們提起過訴訟。

當我熟悉了鋼鐵製造業後,我驚訝地發現,我們並不瞭解每個環節的成本。對匹茲堡幾家主要的製造業工廠的調查證明了這一點。這是筆糊塗賬,只有到了年底結算,廠主們對經營結果才有所知。我聽說有人本以為他這一年的生意是虧損的,結果卻發現盈利了,反之亦然。我感覺我們就像是在黑暗中挖洞的鼴鼠,對我來說這是難以忍受的。我堅持把衡量機制和會計系統推廣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這樣使得我們可以知道每一道程序中的成本是多少,每個人都做了些什麼,誰節約了材料,誰在浪費,誰產生了最好的效益。

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困難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工廠裡每個經理自然都會抵制新系統。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制定出一個精確的系統,最終在許多職員的幫助下,我們在工廠各個環節引入了衡量機制,不僅瞭解每個部門的工作情況,而且能知道在高爐旁工作的人員中,每個人都做了什麼,這樣就可以相互比較了。製造業成功的一個重要的源泉,就是引入並嚴格執行完善的會計系統,這樣,每一個員工都會對資金或材料負責。坐在辦公室的老闆們,看到員工花5美元而斤斤計較,但對於工廠每天消耗的成噸原材料,卻沒有精確的管理,也從不衡量最終這些原材料轉化為多少成品。

在英國,一定範圍內已經開始使用西門子煤氣熔爐加熱鋼鐵,但是價格太昂貴。我記得很清楚,匹茲堡製造業以往的領袖們,批評我們在這種新型高爐上花費太高了。但在大批量地鍛燒原料時,用這個新熔爐幾乎可以節省一半。即使貴了一倍,也是值得的。很多年以後,才有人學我們採用這種新設備。而就是在這些年中,我們的大部分利潤都是靠採用了這種改良熔爐,節約了成本而取得的。

我們嚴格的會計系統,使我們發現煉鋼過程中的巨額浪費。這次改進也使我們發現了職員中的人才——威廉・波恩特萊格,他是克洛曼先生的一個遠房親戚,來自德國。一天,他上交了一份嚴格實行會計系統的成效報告,呈現了一個季度的成果。這使我們相當驚訝,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這份報告是他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完成的,而我們事前並不知道,也從未要求他這麼做。報告形式相當新穎。

不用說,威廉很快成為車間主管,之後又成為合夥人,這個從前的德國窮小夥在去世時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了。他理應得到這筆財富。


  3. 與對手聯手,一榮俱榮

1867年,我在歐洲大陸旅行,被所見所聞深深吸引,但是我還是牽掛著美國的一切,我通過頻繁的信件來指導公司事務。因為內戰,通向太平洋的鐵路交通顯得至關重要,國會通過了議案,支持建造一條這樣的鐵路線路。鐵路剛剛在奧馬哈破土動工,計劃是最終要把這條線路一直推進到舊金山。我在羅馬時的一天,我突然想到這條線路的完工日期可能比預期要快得多。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要將領土全部連接起來,有理由相信,在施工期間不會浪費任何時間。我寫信給我的朋友斯科特先生,建議我們應該去爭取這條加利福尼亞大鐵路的臥鋪火車的合同。他的回覆中寫到:

「年輕人,你確實又抓住了機會。」

回到美國後,我仍然繼續我的這個想法。我看好的臥鋪車廂行業,發展相當迅速,我已經無法購買到足夠的車廂滿足人們的需要。正是這一狀況促成了普爾曼公司的成立。中央運輸公司無法快速地把業務擴展到全國,普爾曼先生開始在芝加哥建造世界最大的鐵路公司,很快就成為母公司的競爭對手。他也意識到太平洋鐵路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臥鋪車廂市場,我發現了他也在做和我同樣的事。他的確是一隻攔路虎。從我和普爾曼先生的這件小事上能證明,有時候小事可以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總裁正好路過芝加哥。普爾曼先生拜訪了他,並被請進了總裁的房間。桌子上有一封總裁發給斯科特先生的電報,說:「你關於臥鋪車廂的提議可以接受。」普爾曼先生在克制自己之前,就不經意地看到了這封電報。電報的位置讓他忍不住要去看。當達蘭特總裁走進房間時,普爾曼先生向他解釋自己看到了,並說:

「在我提交我的提議前,我相信你不會輕易決定這件事。」

達蘭特先生同意等他。這件事發生後不久,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在紐約召開董事會。普爾曼先生和我都出席了,都很努力爭取得到這份我們倆都十分看重的合同。一天晚上,我們同時走上聖尼古拉斯旅館的寬敞的樓梯。我們以前見過面,但不是很熟。然而,我們上樓時,我說:

「晚上好,普爾曼先生!我們現在一起,不正好是一對傻瓜嗎?」他並不認同地問:

「你這話什麼意思?」

我向他解釋了情況。我們為了競爭而提出的方案,損害了我們當初希望得到的利益。

「那麼,」他說,「你有什麼建議嗎?」

「聯手,」我說,「我們雙方向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提出一份聯合方案,並成立一家公司。」

「你會起什麼名字?」他問。

「普爾曼皇宮車廂公司。」我回答道。

他覺得這個名字很貼切,我也同樣這麼認為。

「來我的辦公室好好討論一番。」這個臥鋪車廂大王說。

我同意了,最終結果是,我們共同得到了這份合約。

然後我們的公司合併入普爾曼總公司,得到了一些股份。我記得自己一直是普爾曼公司最大的股東,直到之後1873年的金融危機,為保護自己的鋼鐵公司,我才被迫賣掉這些股份。

普爾曼先生的為人處事都是徹底的美國式,在這裡多說幾句也不妨。普爾曼先生最初是個木匠,當芝加哥開始大規模建設時,他接到了許多業務,改造翻新了大量的房屋。當然他獲得了成功,由此開始,他成為這行中最主要最著名的承包商。如果一家高級旅館需要加高十英吋,而不影響旅館的客人,或不干擾生意,那就該找普爾曼先生。他是一個少見的可以看清事物發展趨勢的人物,或者說,你會發現他永遠處在發展最快的主流前沿。不久,他就和我一樣,發現了臥鋪車廂絕對是美國的必需品。他開始在芝加哥建造車廂,爭取到了附近的鐵路線路的合同。

  4. 使用先進技術領軍鋼鐵業

回顧四十年前(1870年),在美國的生鐵製造業中,人類竟然不知道化學的重要作用,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而這本該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在當時,高爐經理往往是粗魯又恃強凌弱的外國人,時不時地將他手下那些桀驁不馴的工人打倒在地,以示教訓。他還被認為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能夠憑直覺診斷高爐情況,就像他的一些同鄉,據說他們僅憑藉一根榛樹枝就可找到油井或水源的位置。這就和庸醫一樣,想到用什麼藥,就給他的病人用什麼藥。

露西高爐時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我們對各類礦石、石灰石和焦炭的成分瞭解很少,或者說根本不知道,我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狀態。最終,辭退了僅憑經驗和直覺行事的高爐經理,尋找一位年輕人接替他的職位。運輸部的享利・M.柯裡脫穎而出,我們選定了他做經理。

菲普斯先生特別關照我們的露西高爐,他每天都要去看看,這免去了我們不少麻煩。這不是說,我們的高爐運行得不如其他的高爐好,不能產生較好的效益。而是因為,它比其他的高爐更加龐大,一點小小的偏差都可能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週日早晨,當我的合夥人的父親和妹妹去教堂做禮拜時,菲普斯還是雷打不動地去看管露西高爐。我擔心他會因此受到指責。但即使他跟他們一起去了教堂,他最虔誠的祈禱也只會與露西高爐有關,祈禱它的運行一切正常。

下一步,我們要找一個化學家,來做柯裡先生的助手和顧問。我們找到了一位博學的德國人弗裡克博士。他向我們揭開了許多秘密,以前被認為質量優良的鐵礦石,其鐵含量要比原先想像的低10%至15%,甚至是20%;而那些原來被認為劣質的礦場,卻能產出優質的鐵礦石。先前好的現在卻變差了,差的反而成了好的,一切都顛倒了。在化學知識之光的照耀下,我們解開了生鐵製造中的大部分困惑。

在為了公司的聲譽,必須煉製出最優產品的關鍵時期,我們的高爐卻被迫停產了,原因是我們使用了一種含量很高很純的鐵礦石,來代替另一種次等的鐵礦石,這種鐵礦石的出鐵量比其他的鐵礦石要高出三分之二。但是,這種高純礦石需要太多的石灰來溶解,所以使我們的高爐受損嚴重。優質原料的優勢反而讓我們陷入了嚴重困境。

我們真是蠢啊!但我們依然有一點能聊以自慰:與我們的競爭對手相比,他們顯得更蠢。我們已經聘請化學家指導生產好幾年了,而其他高爐的經營者則說,他們無法負擔僱傭一個化學家。假如他們當時知道真實情況的話,他們會明白沒有化學家的指導,才是他們真正無法負擔的。回首過去,我們的這一行為被指責成過於奢侈,無怪乎我們是第一家僱傭化學家的企業。露西高爐成了我們盈利最多的部門,在科學管理上,我們幾乎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發現這個秘密後不久(1872年),我們就決定再建一座這樣的高爐。這一次節省了許多資金。那些名聲不好的礦產出產的許多公司不要的礦石,在我們這兒找到了銷路,而那些高價的所謂優質礦石,我們完全不再理會。密蘇里州著名的派勒克諾布礦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產品可以說是飽受質疑,據說如果不進行精煉,就只有小部分有用。化學知識告訴我們,這種礦石磷含量少,硅含量高,如果正確地加以提煉,它的鐵含量相當高,極少有其他礦石可與之匹敵。於是,我們大量購入這種礦石,而礦山老闆還對我們感謝萬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好多年來,我們竟然能以高價賣掉含磷量高的爐渣,然後用低價從對手那裡買入鐵含量高但含磷量少的爐渣。有時候,我們還試著用高爐冶煉煙道爐渣,它們的純度已經很低,高爐很難再提高它們的純度。因此多年來,我們的競爭對手都認為它們缺乏價值,從而扔在匹茲堡的河堤上。有時候,我們甚至能用劣質的原料交換到優質的原料,並從中獲利。

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事,當時有一種偏見,認為氧化鐵皮無法再提煉,而事實上,這是一種純鐵氧化物。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同是丹弗姆林的老鄉奇澤姆先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經常開玩笑,有一天,我去參觀他在克利夫蘭的工廠,我看到有人正將這極有價值的氧化鐵皮裝車運走,我問奇澤姆先生準備如何處理。他回答說:「扔到河邊去,我們的高爐經理總是抱怨這些東西無法熔化。」

我沒有多說什麼,回到匹茲堡後,我決定跟他開個玩笑。當時我們公司有個年輕人叫杜・普維,他的父親是個發明家,正在匹茲堡試驗自己的一種煉鐵方法。我派杜・普維去克利夫蘭與我的朋友洽談,購買所有的氧化鐵皮,最終他以每噸50美分的價格買入。這樣的收購持續了一段時期,我一直希望奇澤姆先生能夠意識到我的這個玩笑,但我還沒來得及告訴他這件事,奇澤姆先生已離開了人世。不過,他的繼任者很快就跟上我們的步伐。

以上文章選自《安德魯卡內基自傳》  成功的本質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44

獨家地底片段高鐵趕工慘過奴隸

2013-09-05  NM
 
 

 

動用六百六十九億公帑,兩年前開始興建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為追上嚴重落後的工程進度,正廿四小時趕工。高鐵全程以地底隧道穿越西九龍總站接駁深圳福田,市民難以感覺到的巨型鑽挖機和爆破工程,正天天在大家腳底下進行,當年保衞菜園村、包圍立法會反對撥款的激情也漸退卻。上週一,二百名高鐵石蔭段工人發動突發性罷工,抗議承建商禮頓建築迫令他們上班的十二小時,吃喝拉撒都要在不見天日、塵土飛揚中的隧道工地中解決,炮轟工作環境「連狗都不如」。另一邊廂,特區政府卻一反對貨櫃碼頭罷工不聞不問態度,高度介入工潮,承建商「什麼也答應」下火速解決工潮;不過,原來這只是為臭屎密冚。本刊獲得同為禮頓建築承建,元朗八鄉謝屋村高鐵地盤工人所拍攝的多段短片,揭露工地隧道內空氣混濁,高溫、高濕、懸浮粒子爆錶,飲用水機滿布泥塵,環境惡劣如十九世紀的礦場,在非人工作環境密閉式趕工挖掘,工人控訴:「我哋慘過奴隸。」高鐵風波

最先由董建華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提出興建,原名『區域快綫』,後改『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經深圳段直達廣州石壁,全程約142公里、行車時間48分鐘。由港府全資興建,港鐵負責建造和營運,06年估計造價395億元,最終上漲7成,至10年的669億,加上菜園村抗爭,泛民以「拉布」阻止撥款,10年初撥款通過當日引起激烈抗爭,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爆發警民衝突。

拍攝高鐵隧道內奴隸般工作環境片段的高鐵工人阿仁(化名)向本刊表示,由禮頓承建謝屋村至石蔭的高鐵隧道,分南北兩條管道,全長近七公里,二○一○年動工,地盤分為石蔭和謝屋村兩處,工程以對向鑽挖和炸藥爆破為主,由於原定今年十月隧道就要「通龍」,但工程進度落後,最少延遲三個月至明年一月才能貫通。近月隧道兩邊地盤都日夜趕工,工業意外頻生,阿仁展示一份地盤內部的工傷統計表,顯示今年一至四月工傷只有兩宗,五月及六月就上升至三宗及六宗,到七月雖然只有兩宗意外,「不過其中一單有個工友死咗,後來連新聞都無報,唔知點解?」

冒炒偷拍

阿仁表示,死亡意外是七月二日發生的,一名四十一歲姓馬的本地工人,在石蔭地盤由高處墮下爆頭死亡,「我感到份工好唔安全,入面(隧道)唔係人人可以頂得住,睇份文件先知原來地盤一直增加人手,由年初千二人加到近千五人,隨時可能有人瞓低。」由於上星期石蔭地盤工友已首先發難,阿仁於是和幾個工友商討,借來一部測試空氣中懸浮粒子(pm值)的儀器,又帶同溫度計,清晨時分在謝屋村地盤入口,以步行方式沿石蔭方向隧道內,偷拍其他工人的工作情況,以及記錄空氣質素嚴重污染數值,拍成多段短片,合共超過三十分鐘,再交由本刊揭露他們的非人工作環境。阿仁說:「老實講,我哋都好怕炒魷,不過香港竟然有咁嘅非人生活,唔講你會以為我哋係開礦工人,每日用五、六個口罩,全部都變成黑色,估唔到搵食要搵命搏。」

pm值爆錶

為隱藏身份,工人拍攝的短片並沒有旁述,但影像揭示了真相,他們開始進入隧道兩分鐘左右,管道內雖然每隔約五米就有燈光照射,但能見度慢慢轉暗,燈光也開始暗淡,顯示空氣質素變差,就如春天出現的陰霾。就在轉角,出現了一部兩層樓高的碎石機,正在原地撞擊石頭,發出的噪音,在隧道內回音跌蕩非常刺耳,同時,兩部礦場使用的運泥車也駛過,濺起一地泥濘,阿仁透露:「我哋進入隧道都自備耳塞,公司無供應的。」工人步行的行人路就只約兩呎寬,不能並排而行,沿路布滿石屎躉、鐵枝等障礙物,腳下污泥已沾到上膝蓋,片段中,工人隨後取出一部pm檢測機,只見錶板上數值一路上升,最後錶面顯示為0.552。記者翻查世衞組織pm2.5值標準,高於每立方米0.025即屬超標,即工人記錄的數值已超出二十一倍。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周月翔表示,政府以及市民對地盤空氣污染狀況關注不高,「零點五毫克的可吸入微細懸浮粒子(pm2.5值)真係爆晒錶,對於工人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我真係覺得好恐怖。」

想起沙士

另一短片一開始,鏡頭刻意拍攝阿仁那閃出油光的雙手,他們正汗流浹背,但仍堅持戴上「豬嘴」形防塵口罩,迎面一輛接載工友由隧道深處駛向出口放工的十六座小巴,車上坐滿工人,全部一臉頹然,眼神空洞無力,還有共通之處是,雖然車窗已緊閉,各人連司機都不敢除下口罩,令人想起沙士期間,一車車送往隔離的感染者家屬。影片之後是一段長達約五分鐘的搖晃,估計拍攝工人把鏡頭向下,但並無關機,之後片段中出現了一部座地抽風機,直徑只約有一呎左右,而就在不遠處有一部飲水機,附近散落一地寶礦力粉劑錫紙沖包,不過上面鋪滿泥塵,似半年無人接近過一樣。阿仁向記者說,隧道內每隔約五百米才有一部短片中的抽風機,但對於內裡長期處於攝氏三十五度及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濕度,簡直是泥牛入海。記者追問,上星期工人罷工時,承建商的工程師指,每日都會把大量冰塊運入隧道降溫,阿仁嗤之以鼻說︰「一○年到而家,我一粒冰都未見過囉。」至於飲水機,阿仁表示:「你唔好以為無人飲所以塵封,我哋一日要飲四、五公升水,無可能帶住水開工,水機係滿晒塵,但你唔飲死得仲快。」至於影片中,經常可以見到有工人自備如防毒面罩的加強版防塵口罩,阿仁解釋,地底爆破、挖泥及搬運碎石,令隧道內終日沙塵滾滾,「安全指引列明工人進入地盤內,必須佩戴口罩,承建商只係提供N95口罩俾工人,我哋就覺得完全信唔過。」

有錢無命享

片中有工人自備「豬嘴」形口罩,但同時亦有巴基斯坦籍工人,進入隧道工作時無遮無掩,不戴口罩,記者到地盤訪問多名南亞裔工人,他們都直認常常不戴口罩:「麻煩呀,戴口罩,下面又very hot(非常熱)。」而在謝屋村隧道地盤所見,七成以上都是南亞裔工人,本地工人則多是年近花甲的老工人。資料顯示,過去半年,高鐵香港段地盤共輸入了三百二十多名外勞。勞顧會勞方代表周小松聲稱:「審批計劃時標準一直無變,僱主必須在港請不到工人、培訓又無幫助下、工人薪酬是屬市場水平,並有真正需要,才會批准輸入外勞。」

阿仁卻指出要輸入外勞的真正原因︰「爆破完啲灰塵周圍飛,啲煙霧有毒o架,邊有本地人肯做?唔係我哋香港人唔想做,咁嘅工作環境,見唔到日光,呼吸唔到新鮮空氣,日日戴住口罩焗桑拿,唔食煙個肺都黑晒啦。賺到錢都無命享。」阿仁透露,本地工人月薪約兩萬五千元,而少數族裔月薪只有萬八元,承建商足足省下三成工資。他控訴:「請南亞裔工人,慳埋啲錢,都唔搞好環境,唔做好安全措施。」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坦承:「香港啲隧道環境係差啲,粉塵、食飯、通風,都有問題,所以香港人唔鍾意做。」周承認地底隧道工作高度危險︰「啲高壓地方,要求好嚴,深入地底八十米,又或者四十五歲以上唔做得,耳仔會流血,咁危險嘅工程,而家十個人得兩個係我哋中國人,其他都係南亞裔。」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與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指,在該類隧道工作的工人,好容易有矽肺病,亦有機會引起肺結核及肺癌等疾病。

無飯食

對在密封管道內工作的工人,一小時分批吃飯時間,是他們最珍惜的,「因為可以抖抖氣,洗個面,無論如何都係鬆一鬆。」不過,阿仁指︰「落石屎嘅日子,要留响地底睇實,唔好講食飯啦,連屙尿都唔行得遠。打開個飯盒三分鐘就鋪滿塵,咁你仲有胃口食?唯有忍住肚餓囉。」其他日子就算能外出食飯,亦困難重重。隧道內地面凹凸不平,滿布濕滑的泥漿,工人出入都會乘坐地盤內的小巴。「地滑、隧道又黑,所以小巴行得好慢,由最深處出到地面,要二十分鐘,來回成個鐘,所以先前啲管理層先唔想我哋出去食飯,諗住慳番啲時間趕工。」接載工人的小巴只有十六座位,但經常會嚴重超載。阿仁表示:「返工、放工時間,就好似印度咁,啲小巴塞到爆晒棚,廿幾三十人,人疊人咁。」離開管道的工人,衣物及皮膚都沾滿灰塵,全身污黑。隧道內處處空氣污濁,全因爆破不絕,令大量碎石及灰塵揚起,阿仁指︰「承建商爆破時唔會清場,總之佢覺得個位置距離你遠就得,唔會理你,爆完之後亦唔會灑水。實際上,就算距離有兩三公里嚟爆,嗰啲有毒嘅煙霧始終都會吹埋嚟。」

頂硬上

阿仁稱:「而家隧道爆破係用一種藥水炸藥,兩隻產生化學反應去爆。正常要清場、圍好、爆完要抽走有毒氣體,先俾工人做嘢。」不過以他及工友所見,承建商為了趕工,完全無視這些安全設施及準備工作,他估計︰「大氣含氧都未必合格!」對於為何不選擇做其他地盤的地面工作,阿仁嘆口氣說:「我都五十幾歲,又唔係專科工人,地盤雜工六百元一日,呢度有約千二元一日,為了養活一家,唯有頂硬上。」香港早在一九七七年,已簽署國際勞工組織《工作環境(空氣污染、噪音和震動)公約》,本刊向勞工處查詢政府如何執行公約時,發言人回應指:「我哋都有參與嘅……傾咗一啲標準同精神,但唔係話我哋要(用公約)告啲人……」而謝屋村隧道承建商禮頓建築則回應,已進行連串改善措施,經政府有關部門巡查,檢察結果亦合乎有關空氣水平標準及規定。

面子工程

五月葵涌貨櫃碼頭發生工潮,事件拖延一個多月才得以解決。但上星期高鐵工人罷工,竟然可以在十三小時內擺平,同是工潮,原來事件中,政府扮演關鍵角色。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說︰「碼頭老細係李嘉誠,政府喺商業架構裡面完全冇影響力。高鐵呢單嘢,今次始終政府係俾錢嗰個,港鐵係發展商,(政府)對禮頓嘅影響力大過對和黃的影響力。」「我哋擔心為咗同中央接軌,係咪應承咗中央?所以就夾硬嚟呢?其實唔應該犧牲本地工人健康和本地環境。就算趕唔切完工,有咩大不了呢?」李卓人又指,高鐵夜以繼日趕工擾民︰「菜園村居民向我投訴,夜晚都好嘈。不如攤慢啲嚟做。唔應該為咗面子趕工趕到底囉。」有工程師指,禮頓肯短時間內「屈服」,全因高鐵「死線」臨近。「為咗趕工,梗係唔理員工生死,理得佢邊度食飯休息,最緊要快。員工反抗,咪加人工氹佢哋。」

為何趕工?

今年五月傳媒披露政府文件顯示,高鐵將延誤最少一年。但六月,特首梁振英卻再重申高鐵會於一五年通車。而一五年正是內地「十二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前特首曾蔭權已多次強調,香港高鐵是要在「十二五」之內完成,配合內地「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發展。不過高鐵失誤頻頻,工程多番遇到未能預見地質情況及工程設計臨時變更。政府至今共收到四百二十六宗索償,承建商合共索償近七十五億元,佔合約總值的一成六。至於是否因為趕工而罔顧工人安全,港鐵回應本刊查詢指,因應上週罷工工人的訴求,勞工處事後於隧道進行巡查,證實空氣水平的檢察結果符合水平標準及規定,為進一步改善管道環境,承建商正於石蔭段隧道內進行連串改善措施,包括加設風扇、吹風機及加強抽風系統,令空氣更為流通,有助降低溫度,亦於隧道內增加配備空調設施的貨櫃讓工人休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3

願望與現實——聯繫實際學習巴菲特2015年致股東信的片段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cv0.html

   浙江大學商學院“時代浙商”(教育培訓企業家或高管的教學機構)緊跟時代潮流,順應當前熱點與發展趨勢,教學的使命定位是:“培養既懂實業經營,又具有先進的金融和互聯網思維的投資型企業家。”為此,近期聯手浙江省乃至全國多個金融領域的專家,籌建了“時代浙商金融研究中心”。時代浙商2015春季精英班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創辦中,將要開設11個專業課程(股票、新三板上市、大數據和工業4.0、並購重組、定向增發、對沖基金、信托、期貨、眾籌、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等)。時代浙商竭力引導產業資本進軍資本市場。

   那麽作為潛在學員的企業家現狀是怎樣的呢?窺一斑而知全豹,目前,我周圍企業家們的情況大致如此:

   1、他們大多數對資本市場很不了解,也就大都沒有參與其中。只有一位做化學品小生意的朋友,這幾年來,他一直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配置股票資產。他算比較清楚地意識到長期投資股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至於那些為數不多的參與股票或期貨市場的企業家,都把證券交易視作普通商品買賣,只當作是增加了一個生意機會而已,做一把算一把,都是投機行事,全然沒有投資意識。其中有兩個算是比較好的,也只不過是拿出一點富裕資金托人理財罷了。

   3、有一位正在積極準備上新三板,據他說,目的是為了提升企業經營水平。除此以外,他究竟有沒有為了融資和獲取高溢價收益,尚不知道。

   4、還有一位青年企業家朋友特別有意思。我們幾次討論是否需要配置一部分資產到資本市場的問題,但最後他還是鐵定地認為,應該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到多元化的實體經濟上,這樣回報肯定更高。

   我們時代浙商精英班招生企業家學員,並且專為他們開設上面那些金融市場項目的課程,這不會遇到什麽問題,絕對辦得到,但能否真正實現教學“使命定位”所言,即培養出“既懂實業經營,又具有先進的金融和互聯網思維的投資型企業家”,這恐怕就很難說了。竊以為,這個教學目標絕不低於世界上任何頂尖商學院的水準。要培養“投資型企業家”實質上是要徹底改變一個人固有的思維方式及習慣,而這絕非易事,通常是要落空的。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看一下巴菲特2015年致股東信中老生常談的一段話:

   “我曾經說過,我在生意上的經驗對我的投資有所幫助,而我的投資經驗反過來又讓我成為更好的生意人。二者的經驗是互通的。有一些真理只能通過實踐才能徹底領悟。”他以前是這麽表述的:“我是一名(比一般商人)更好的商人,因為我是一個投資者;同時我還是一名(比一般投資者)更好的投資者,因為我是一個商人。”意思一樣。

   從時代浙商的教學使命看,開玩笑地說,莫非是想要批量培養出像巴菲特自我評價的這類精英吧?他們甚至比巴菲特還要強吧?因為巴菲特好像未必具有所謂的“先進的互聯網思維”,他老人家可能連電腦都不怎麽會擺弄呢。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未搞明白什麽叫“互聯網思維”。聽說,在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人家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的。“互聯網”屬於是先進的商業及技術範疇的東西,雖然由此引伸出了一系列有關新型經濟的概念,但也不能說成是一種思維吧?

   由上可想而知,我們時代浙商教學的目標及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任重而道遠啊!

   關於上述第4點說到的那個朋友,他的願望及認識是,把錢都用在多個實體項目上,這樣回報更高。對於這個觀點,我們不妨來看看巴菲特在這封致股東信中的另一段話:

   “去年伯克希爾增持美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這四家企業的業務成熟,其管理層能力出眾且註重股東利益。對於伯克希爾來說,我們寧可去參股一家偉大的企業,也不願意去絕對控股一家泛泛之輩。所謂寧要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我們在資本配置方面的靈活性,即我們願意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不直接控制的企業中,這使得我們與某些企業相比具有了強大的優勢,因為那些企業只願意投資於能直接經營的產業,從而捆住了自己的手腳。我們對直接經營和財務投資的靈活姿態為資金的妥善使用加上了雙保險。”

   看到了吧?這也就是說,你想要得到某個好項目,並不一定要自己去直接投資建立,只需購買具有這種項目的好公司的股票即可,因為多元化的投資未必比多元化的實體經營來得差。巴菲特很早就深諳此道,並用一生來踐行。再來看看如今我國不少投資大佬,他們也都收縮了一級股權投資,就是因為考慮到風險太大,進去容易,拔出來難,一旦情況不好,陷在里面逃都逃不了。

    願望與現實要相適應才行,才有實際意義。

   其實,說來說去,無非主要是在說本人去年7月16日小文講過的“傳統企業家向投資家轉型”的問題:

 

隨聊“企業家轉型”的問題

   這兩天,想到了“傳統企業家轉型”的問題,在此隨聊一下這個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粗放型方式推動,走到今天,很多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打破了以前許多“規則”,讓很多習慣於傳統經營方式的企業家不知所措。他們雖然深感時代變了,方法需要改變,但卻找不著方向,摸不到方法。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深層次講,根本結癥在於原來的思維習慣和落後的經營理念沒有轉變。20多年來,我接觸過許許多多企業家,說是企業家,其實也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吧,他們都有這麽一個共同的根深蒂固、頑固不化的觀念:把所有的投入(包括時間)一概當作是成本。於是乎,他們幾乎只關心賺錢,追求利潤最大化。

   這年頭,搞企業、辦公司、做生意越來越艱難,於是不少企業家“轉型、轉型”地嚷著四處尋找突破口或增長點,說是要與時俱進,要跟上互聯網時代步伐,要做“跨界營銷”,說這是個大趨勢。然而,細看一下,發覺他們所做的都只不過是“擴大經營項目”而已,其中許多都是“站在此山望那山高”的跟風罷了;看他們目標變來變去,但方式方法依舊沒變,卻都自以為是轉型了呢。

   現在各個領域互相滲透,邊界日益模糊,這確實是“跨界營銷”所致。但“跨界營銷”並不是說,外行都可隨隨便便地直接去做任何行當,因為現在早已不是粗放時期了,每個領域、每種行當更須要由內行專家來做才行。跨界者(企業家)其實只是個投資者。這樣的成功事例有許多,比如,稻盛和夫、李嘉誠、王永慶、巴菲特、馬雲,等等。

   說到這,我們或許明白“轉型”的含義是什麽了吧?那就是“傳統企業家向投資家轉型”,而轉型最最根本的是須要形成投資思維。然而,就我長年以來所接觸過的企業家來說,迄今沒有一個真正具有這種思維的。只見他們忙忙碌碌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們把投入仍然全當成本,怎麽也不能認作是投資,於是乎,要他們去投資,始終跳不出原來的“習慣圈子”,一旦跳出來,立馬覺得一片茫然,就不會做了。比如,就拿股票投資來說吧,2007年瘋牛時期,我周圍許多企業家都紛紛涉入股市,但如今呢,又都全部出局了。至於少數幾個賬戶里留下了一點殘余股票,那也遠遠算不上是什麽投資。這個現象說明,他們無一具有投資思維以及投資理念。他們沿襲原有的習慣思維,把股票投資只當作普通生意來做的。你若與他們談股,他們便要你回答兩個確定性問題:1、回報率能夠達到多少?2、需要多長時間?我的媽呀,這樣思考問題還能談什麽投資?他們把投入的資金與時間都看作為成本,以致只能投機,撈一把算一把,而結果呢,折騰了一陣子,大都虧損出局。

   對於其他實體投資,情況也一樣。比如,一位由販布起家的成功企業家,最後涉足房地產業,前陣子由於資金鏈繃斷,一夜倒閉!其他企業家朋友談及此事,都無不惋惜地認為,他搞房地產是好的,只是沒有抓緊時間,只要再加快兩個月,便可化險為夷而成功了!另有一位朋友,他也是布販子出身,經營非常成功,後來投資印染廠,最後失敗,把印染廠賣掉了。他說,如果當時有500萬流動資金能夠接上的話,也就不會垮掉了。

   顯而易見,這些企業家對投資缺乏最最起碼的認識。投資需要對投資項目的未來預期收益及相應風險作評估,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所投項目究竟有沒有價值?此時投入有沒有風險?是不是扛得住?“只要再加快兩個月”,“如果當時流動資金能夠接上的話”,這些都是事後諸葛亮,無濟於事。就像泰坦尼克號即將沈沒,你說“如果逃到頭等艙就好了”,這有用嗎?房地產業已經熱得滾燙滾燙,你去接棒,哪怕你速度再快,就能保證安全無險了嗎?紡織印染行業進入了強力洗牌時期,而你毫無核心競爭優勢,哪怕再多給你一點流動資金,你就能創出良好局面了嗎?什麽“如果……”,扯淡!世界上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現在,許多傳統行業日子難過,很多企業家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試圖突圍。而當他們離開自己熟悉的圈子,涉入新的領域時,應該怎麽對待呢?投資控股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具體經營讓內行專家去做。投資股票的本質也一樣,因為股票是企業的股份。這樣,投資就並非一定需要選擇自己拿手的行業了。

   當前,促轉型,調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產出效率,從而提升整個經濟體價值,這個過程必將促使企業家向投資家轉化,使企業家實現自身的新格局,提升自身的新價值,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例如,在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港臺地區,企業互相參股是家常便飯之事。

   還有,只是依靠傳統融資方法是遠遠不夠的,股權轉讓交易或許是個好辦法。“新三板”就是在這類需求大背景下,即將呼之欲出,這也正是出於這個道理和原因。

   傳統企業家要使自己真正轉型,須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既是一個好的商人,同時又是一個好的投資者。

   我有一位小型公司的企業家朋友,迄今為止,投資股票只不過經歷了4年,目前也只是略有浮虧,然他越來越感到投入的資金和時間虧得厲害,越來越覺得非常劃不來,越來越認為股票投資是個很失敗的項目,非常郁悶!遂對股市失去興趣和信心!顯然,他也是把資金和時間當作了成本,而非投資,潛意識里仍把股票投資認作是一樁普通生意而已。我本來滿心以為,他是我周圍唯一能夠轉型成功的企業家呢,想不到他還是邁不過“最後一步”,也出局了!沒辦法!

   亞當·斯密指出:“我們身處某種範式中時,我們很難想像任何其它的範式。”真是一語中的!人的習慣思維和固有觀念確實是很難改變的!

   不過,請盡管放心!等到什麽時候瘋牛來到,屆時,又可見到他們個個眼睛血紅,臉色碧綠,膽大無畏,勇氣十足,紛紛沖入股海,最終“轉型”成為“投資家”的呵!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17

證義搜查線3 第1集 好朋友感想(初步版本,新增電視片段)

筆者在前兩輯均有花時間逐集研究每一集的課題,今輯自然是不例外。現在先來開始,這次各集的資料如此連結。現時播放連結在此


今日這一集類近的題材,在第一輯的少年女股神的父親和第二輯的大話妹已經再寫了,只是今次的背景不同,參照的案件也不同。今次是說一個醫館醫師利用股票消息助人賺錢,之後有人把所得回給醫師,這已經陷人法網,不過沒人舉報。在嫩模投懷送抱,想起網友龍生,即Kelvin God 成功利用這種銷售模式推廣股票,好不高興。

眾人賺錢時均覺得高興,但因股災來臨,各人虧損,於是有人舉報,最終證供足夠下,這位始作俑者最終需要認罪。詳細的分鏡,如有機會,筆者一定會詳細寫出。

這件案件其實可能反映在2014年8月31日的一單無牌投資組合經理成立的案件,在此把案情大致列之如下:

「東區裁判法院裁定,譚國培(男)在未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領取牌照的情況下,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罪名成立(註1)。

譚承認該項控罪,被判罰款10,000元。法院亦下令譚須繳付證監會的調查費。

證監會調查發現,於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期間,譚在未領有牌照的情況下,透過他舉辦的投資講座招攬了一名客戶,並向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當中包括為該名客戶管理證券及期貨合約投資組合。他提供該等服務前,必先令證監會信納他在資產管理方面是適當人選並具備勝任能力。譚從未尋求證監會批准,因此並未獲認可提供該等服務。」

在此,筆者重申我們本網實是自給自足,並無非法利用投資資料牟利,是合法經營。在此筆者需要解釋我們的資金實力。

我們的收入來源非常穩固,今年每個月廣告費最少均有3,000元,前幾月最高時達到6,000元以上。

另外,本網成功利用原有的儲備,加上Abby和我們的墊支,以及利用本人網上身份賺取的金錢,利用這筆資金,我們成功進行一系列的投資,獲利甚豐,資金有大幅增長。雖然在大時代時資金一度高達35萬,雖然現在股市回降,但現時資金儲備估計達到28萬以上,其中現金超過8萬元,如無意外,在年底應該超過30萬大關,月股息可能預期達1,800元。

僅此兩項預期每月收入即有5,000元,足夠支付每年4,800元的伺服器的費用,預期在成功經營下,本網或許會透過利用我們的私人財力注資進行物業投資用途,進一步擴大本網的資金實力。

我們致力利用不收費的經營模式,不依賴任何財團支持,維持獨立的經營模式,希望打造一個股票資料王國。筆者期望現在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我們亦會努力擴大本網的收入來源,使它成為一個能持續多年的事業,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