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益你?明昆你?──公司上市另有圖謀(2003-10-11)+跟進 脫苦海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555

香港股壇玩野玩的最出色的可以講係劉先生,除了以前提及過的「狙擊」、「抽水」之外,佢仲玩過一樣唔係常人做到的事「賣完 檯之後買返同一張檯」。話說當年興炒工業股,劉先生同一位朋友夾份將風扇公司上市,由劉先生做大股東,朋友做第二大股東,之後唔夠一年,佢老哥宣佈自己已 經將手上的股權賣晒,朋友至係大股東,股價當然大跌,朋友仲將佢踢出董事局。劉先生卻在低位再買返公司的股票,再次成為大股東後,再將朋友踢出局!


今 時今日當然無D玩得咁精的人,但係最近卻公司的大股東將呢個遊戲玩一半──就係大股東短期內將上市公司賣檯。呢樣野近年在一些八字頭的創傷版公司亦好 常見,例如「奧麗花紐頓譜」,但係呢間公司卻玩左另外一樣好絕的事──公司上市後將業務拆骨,再次據為已。呢間公司就係「德國城市餐廳」。

記 得該公司上市時小弟已抱懷疑的態度,一來該公司上市時,有一間規模表面上更的「中國古跡餐廳」結業,明明該行業正處低潮,實在不是上市旳好時機;一 方面因為公司上市時沒有把自置的餐廳舖位上市,而選擇由大股東持物業,由上市公司租回。當時的理由係,由於公司的盈利能力引申的估值與商舖的資產市值有 一大段距離,大股東不願割愛云云。其實講得白D,就係呢盤生意根本租唔起咁的租值的舖,如此安排明明係搵笨!

言猶在耳,本地爆發傳染 病,消費市場大萎縮,餐廳也不例外,但明明上市公司已集資,應該實力守下去,該公司卻二話不說,閃電執舖,一個時期甚至「每周一執」。大家留意,由於 舖面業權仍在大股東手上,業主隨時權將舖面租給其他同業,甚至私人開間公司承舖!事到如今,上市公司變成吉殼,控制權也易手,新股東肯接手無乜可能係為 左打救小股東,如果現時仍然時該股,本人唯祝佢好運。

其實有些行業本是不適宜上市的,公司上市不外乎為名為利,即提高知明度同集 資擴展業務,但中式餐廳生意無需大量資本性投資,而該行業運作並不如連鎖性快餐店以流水作業大規模生產而需集資投資廠房運輸隊,反而是手藝式的食品製作, 所謂連鎖性中式餐廳,只不過是好幾間同名的公司一齊經營,分分鐘間間公司的股東都不同。而該等餐廳仍需上市提高知明道嗎?正因如此,一間同類上市公司 「船隻」為上市而大搞西餅,本人也不感樂觀。

另外一些不宜上市的行業是仰賴「合約」維持業務的公司,最典型的例子是獨立而沒有發展商 在背後的建築公司,因為公司合約才生意,才機會賺錢,如果這些合約因某些外在原因喪失時,公司便會面臨危機!政府停建居屋、縮少公屋的規模,首當 其中的便是建築公司。然而最近卻兩間這類「合約公司上市──奴隸及燃油。

這兩間公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與物業及設施密切關係, 其客戶主要為政府及地產商旗下物業,因此這類公司要取得合約,必定要特殊的條件及關係。正因如此,業內最具規模的公司均是與地產商密切關係,甚至是地 產商的附屬公司,全港最大幾間清潔及物業管理公司均是如此;剩下的則是因歷史因素或聘請前政府官員打理才機會取得大量合約,燃油的主事人就是前房署官 員。

這些公司沒有很大的資本性需求,只需辦法取得合約,便可以透過判上判或預支費用取得資本,尤其是物業管理公司,其運作無論是酬金分成或包底,均是使用物業持有人的資源運作,甚至可以不動分文便可擴展業務,營業風險接近零,這樣好的生意,必要上市益人嗎?

然 而這類「關係生意」的公司,本身已其不穩定性,只要因某些原因而喪失合約,部份盈利可以完全消失無蹤,奴隸最近便傳出明年不獲機場合約。即使保有合 約,合約定期需要競價投標,每一次投標均是減價收場,所謂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收益將持續萎縮。深井某河流屋苑便是在幾年前燃油把酬金由三百萬減至五十萬 才爭到合約,到續期時還會再減吧!

現時通縮肆虐,薪金及成本的上升壓力不大,只是一面受壓,如主事人預期未來通脹重臨,成本將再上升,一方面收益下降,到必定兩面受敵,最佳的方法莫如賣盤,但業內人仕均自己知自己事,唯一的買家便是...廣大的股蟻!

greatsoup:
德國城市,編號228,指某一種在麥當奴最平的包的名字,以「龍蝦大王」自居,現名中能控股,之前買個礦番來失敗,又購澳門能源業務。


「中國古跡餐廳」咪敦煌。

「奧麗花紐頓譜」,名稱為九龍塘向調景嶺方向下一個站的第一個字這六個字中除去第四五字,編號8176,為一家銷售美容產品公司上市不到一年即財困,曾欲供股從而使控股權轉移,不過最後不成功,之後停牌之今。

公司已重新營運,並經重組,以發行可換股債及新股的方式注資,並進行10合1,股本約4億股,重組後並增加每手股數,另外會於短期內復牌。

以下是公司的重組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16/GLN20080516026_C.pdf'

亦把脫苦海先生的「德國城市餐廳」的資料以原復生的文章附之於後,供後人研究。

2002-02-11 信報 原復生





















肥水不流股民田

許多投資者不明白,為何公司上市前派股息高於集資額?公司有多餘資金派息,為何須要上市集資?

最近兩間新上市公司,經營酒樓的漢寶(228)和女性服裝零售的慕詩(130),均於上市前派巨額股息予原有股東,金額超過上市集資額,可作個案分析。

首先,筆者須解釋資產支持(asset backing)的概念。招股書內有一法定部分 — 「經調整有形資產淨值」(adjusted net tangible assets,簡稱資產淨值),投資者應該加倍留意。資產支持是將資產淨值,和招股價比較;較高的百分比,表示每股佔有較高的資產,是正面的訊號。

上市過程中,投資銀行須平衡投資者和大股東的對立要求,投資者要求股份有合理資產支持,大股東則爭取保留資產於其名下的私人公司,不讓投資者分享;投資銀行須找合理的平衡點,現在市場接受的資產支持是大約50%。比方招股價是每股一元,資產淨值的理想水平是五角。

換句話說,如資產支持超越50%,大股東便毋須將過量資產放進上市公司。有兩個普遍方法調整資產支持至目標水平:一、於上市前將剩餘現金,以股息派發予 大股東;二、把物業留在大股東的私人公司,上市後租予上市公司。所以,大股東於上市前須決定,公司的兩項主要資產—現金和物業,留在自己口袋,抑或是放進 上市公司,讓其他股東分一杯羹。且看這兩個過案:

漢寶上市集資額為二千四百萬元,上市時派息二億二千五百萬元,差不多是集資額十倍。此項股息是償還股東貸款,沒有現金交易。根據招股書的資料,此項二億多元的債務,是公司借錢予大股東購買物業,現於上市時一筆勾消,大股東不用還錢。

看看資產支持便能理解原因,漢寶的資產淨值一點九仙,相比招股價二仙,資產支持達95%,遠高於市場接受水平。換句話說,如果公司不派發二億多元的股 息,資產支持便更高,小股東受益便更大。還有,漢寶的十七間酒樓中,只有一間的物業是上市公司擁有,五間租自大股東,其餘租自關連人士和第三者。若果把大 股東擁有的五個酒樓物業,一併放進上市公司,資產支持將變成天文數字。

結論是,漢寶集團資產雄厚,但盈利能力不成正比地偏低,必須雙管齊下,上市前派股息,兼將物業保留於大股東的私人公司,資產支持才調整至大股東和投資者皆可接受的水平。

慕詩集資五千七百萬元,上市前六個月內,派股息六千八百萬元予大股東。慕詩的資產淨值三角八仙,招股價一元,資產支持只有38%,屬偏低水平。派發巨額 股息後,慕詩債項達四千六百萬元,相比資產淨值的一億元,負債比率近乎危險水平。公司選擇把現金派發予大股東,而不償還債務,當然也不難理解,股息由大股 東獨取,債務是由上市公司,即全體股東負責。

大股東在上市前,選擇性地把現金和物業保留在自己口袋中,目的是調整資產淨值至市場接受的水平。這行為極普遍,筆者不覺得有任何不妥,因為過程明刀明槍,招股書已披露充分資料。如果投資者質疑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缺乏承擔感,可選擇不認購該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0

建业牵头国内最大地产联合体 图谋河南新区土地整理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9/wMMDAwMDE5MjkwMw.html'

国内首期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地产联合体即将启幕。

“8月22日,河南地产商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这对于河南房地产行业是一件大事。”8月16日,该合资公司董事长、河南建业地产(000832.HK)董事长胡葆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该合资公司由包括建业地产在内的河南16家本土房企共同出资12亿元成立,未来公司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50亿元以上。“主要投资方向是参与整个河南省地区的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

据了解,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建业地产已于7月4日发布前期相关公告,7月28日,合资公司刚刚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合纵”

谈及“合资”的背景,合资公司总经理、河南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进京一语概之: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但据记者了解,“合资”更多的是“合纵”之意。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以及河南城市化的加速,河南房地产正在受到众多投资的密切关注。”胡葆森判断,未来10年将是河南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但河南房企与全国一流房企相比还比较薄弱。

据记者了解,河南房地产缺少属于自己的“巨无霸”,而现实却越来越紧迫,包括华润置业、恒大地产、万达集团、绿城集团、绿地集团等外地房企已纷纷进入郑州,采取“合纵”的方式,或许能让河南房企在未来的黄金机遇面前更具竞争力。

河南地产商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而生。“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型的产业基金模式。”赵进京透露,该合资公司的门槛为5000万元。

据 了解,16家公司中,建业地产与河南正商置业出资额度最高,均为2亿元,持股比例均为16.7%。河南天伦与河南东方各出资1.2亿元和1亿元,持股比例 分别为10%与8.3%。其余12家企业分别出资0.5亿元,所持股权均为4.17%。上述注资最迟在2015年5月20日前完成。16家企业占有河南房 地产市场份额已超过30%,去年共在河南的投资额达129亿元,销售额约18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1180万平方米。

赵进京还表示,虽然,合资公司的首期注册资金为12个亿,但其投资能力远远大于此。

胡葆森也透露,合资公司12亿元的资本金意味着百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不少投资机构都从中嗅到了商机。目前不少银行和信托机构找到董事会,希望洽谈投资等事宜。

胡葆森希望,合资公司在运作2-3年后,可以将商会中的更多成员吸引过来。“我们初步设定合资成员将达到50家左右。”

意在土地整理

虽然该合资公司称它的重点在郑汴新区和其它17个地级城市的城市重点发展区域从事开发和投资业务,但据记者了解,该公司的首要目的却是省域内新区的土地整理以及成片的旧城开发。

“合资公司的确更看重成片土地的一级开发,希望实现城市规划、土地整理以及帮助政府融资等一系列有助于城市建设的各项业务。”赵进京认为,合资公司可以为16家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有利于在河南本土取得大面积的土地,且联盟企业之间的资金还可以相互调配。

胡葆森也向本报记者透露,合资公司刚刚成立,今年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以及项目出炉,但是包括郑东新区、郑州新区、郑汴新区、新乡平原新区等在内的多个新区建设已进入合资公司视线。“今年年底前的任务就是做新区的市场调研,并与17个地级市进行充分沟通。”

据了解,郑东新区规划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郑州新区则达到了2000平方公里,新乡的平原新区也有30平方公里。

胡葆森指出,未来,合资公司还将进入一些有特殊资源的县级新区开发。“只有这样,河南的房企实力才不会被边缘化。”胡葆森认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

圖謀控制權 扎克伯格「杯酒釋兵權」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5/1734302.html
Facebook能夠讓全世界9億用戶解決溝通難題,但是,作為聯合創始人,現任公司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卻難以消除與其他創始人及股東之間的隔閡。

「你能不能想個方法,把薩維林的股份稀釋到10%,但又不會讓他明顯感到痛苦?」

近日,外媒披露了早年扎克伯格與其律師商討如何驅逐另一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的郵件。當時,正值20歲的扎克伯格試圖通過發行大量新股稀釋薩維林在Facebook中的股權,從而消除薩維林對Facebook的部分控制。

正所謂商場如戰場。有評論稱,扎克伯格與律師密謀驅逐薩維林一事,是美國科技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政變」之一。但也有人認為,這很難說得清楚是該同情扎克伯格還是薩維林,因為在Facebook上市後二人都將成為億萬富翁。

反目

最近讓薩維林聲名大噪的事情還有一樁。他曾在2011年9月前後放棄美國國籍。有美國媒體認為,薩維林是出於避稅原因而放棄美國國籍。

Facebook將於5月18日上市,公司市值預計達1000億美元。薩維林持有的約4%~5%股份將價值40億美元。放棄美國國籍將讓他避稅約6700萬美元。

但這筆財富來得並不容易。

2004年,哈佛校友薩維林投資1.5萬美元,與扎克伯格、達斯汀·莫斯科維茨一起創辦了Facebook。薩維林負責Facebook的業務運營,擁有網站三分之一的股權;扎克伯格負責產品研發,擁有三分之二的股權。

隨著Facebook的一步步壯大,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維茨決定去加州運營Facebook,而薩維林則去了紐約雷曼兄弟實習。扎克伯格在離開前曾交代薩維林做三件事:籌建公司、獲得融資、創立商業模式。

讓雙方關係破裂的開始是,薩維林用Facebook的廣告空間來免費支持自己的創業公司,這讓扎克伯格氣憤不已。

而此時的Facebook已嶄露頭角,不乏上門排隊的投資人,這讓扎克伯格萌生了自己掌控公司、驅逐薩維林的想法。

外媒稱,為了踢走薩維林,並限制他到處宣講他當年如何資助Facebook,扎克伯格減少了薩維林所持該公司的股份。他的做法是創建一家新的公司,並收購這家舊公司,然後又將新公司的新股份派發給所有員工,除了薩維林。

扎克伯格的這項計劃很成功,薩維林被踢出局了。扎克伯格在給莫斯科維茨的消息中解釋:「我覺得他欺騙了自己,我要他籌建公司、獲得融資、創立商業模式,三個他都沒做到,現在我不用回到哈佛了。」

但此後,薩維林向法院起訴Facebook,稱其違反信託責任。薩維林還聯合了他們另外兩個同學,文克萊沃斯兄弟倆,一起跟扎克伯格打官司,指控他偷竊他們的創意。

雙方最終和解,薩維林帶著Facebook的4%或5%的股份正式離開。2009年後,薩維林在新加坡定居,從事投資工作。

而Facebook的另一位創始人莫斯科維茨也因理念不合離開了。和Facebook前工程師賈斯廷·羅森斯坦創辦了一家叫Asana的公司,為企業提供協同工作解決方案。

掌握控制權

現在的Facebook是扎克伯格一人獨掌大權,被放在媒體聚光燈下的他也因此被質疑成一名「獨裁者」。很多曾經和他一起創業的元老相繼離開Facebook另立門戶,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忍受他獨攬公司大權。

Facebook提交的SEC文件提到,扎克伯格擁有Facebook的28.4%股權,是最大的單一股東,他曾在2009年時通過雙類股權結構擴大了投票權。根據招股書,扎克伯格所持股份投票權比普通股高10倍。

正是通過以上手段,扎克伯格擁有了56.9%的投票權,這意味著他將有能力控制股東選舉的結果,包括了公司董事會成員選舉和公司重大策略決定,比如任命自己的繼任者等。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Facebook近期一項10億美元和股票收購移動應用Instagram的交易,是在扎克伯格與Instagram公司CEO 凱文·希斯特羅姆在前者的家中私下達成的協議。當時媒體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話稱,扎克伯格只是告訴董事會收購Instagram的事情,而非諮詢董事們的 意見。

特拉華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企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埃爾森(Charles Elson)認為,扎克伯格對Facebook的控制權之大意味著削弱了其他董事和股東掌舵發展方向的影響力。

埃爾森認為,其他人在董事會中沒有話語權將嚴重傷害問責制,並為投資者製造麻煩,「對他們來說,是個糟糕的賭注。」

另據外媒報導,Facebook週三表示其IPO發行規模將增加1億股,增加幅度為25%,早期投資者增加出售至多38億美元的股票。

這一變化意味著,這樁184億美元IPO發行的股份當中,有57%將來自老股東,而不是公司本身。作為多年來最受追捧的IPO之一,這個比例之高非同尋常,已經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警覺。

相比之下,據Dealogic數據,當谷歌2004年上市時,老股東所售股票的比例為28%。雅虎和亞馬遜在上世紀90年代上市時,內部人並無股票出售。

不過也有人反駁,認為扎克伯格對Facebook公司的絕對控制已經成為硅谷的新標準。畢竟Facebook是富有遠見的扎克伯格一手打造起來的一家市值千億美元的企業。

「股神」巴菲特就認為,扎克伯格維持對公司的緊密控制是正確的,即使在上市之後也應如此。「他(扎克伯格)是非常聰明的傢伙。他打造了一家優秀的公 司。我認為他將保持對公司的控制,這是肯定的。因此他將可以大展拳腳。我一直都建議創業者嘗試和維持這種能力,幸運的是,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做到了 這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2

借道電商佈局全國 宋河圖謀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8/1OMzA4XzU3MjE1OA.html

11月26日,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宋河酒業」)與酒仙網簽訂合作協議。宋河酒業總裁王禕楊對外宣佈,宋河酒業旗艦店正式上線,同時進駐天貓及酒仙網,未來將針對電商渠道消費群特點,專門開發適銷於80後群體的專有產品。

王禕楊表示,借助酒仙網的平台優勢,宋河酒業意圖在五年內,再造一個新宋河,成為互聯網領域酒類銷售第一名,實現100億的銷售目標,從區域品牌變為全國性品牌。

宋河酒業是河南最大、最具品牌積澱的白酒企業。2009年底,宋河酒業引進戰略投資者高盛與平安信託,二者聯合向宋河酒業注資5億元,從輔仁集團手中獲得宋河酒業的40%股權,意在推動宋河酒業上市。

接近宋河酒業的人士透露,宋河正醞釀國內上市,最早將會在明年。不過,王禕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未給予明確說法。

作為國內十七大中國名酒生產企業之一,宋河酒業與其他豫酒一樣都錯過了之前的白酒行業快速發展的時期,被其他區域名酒拋在後面。在引進戰略投資者後,宋河全國化的進程也在加速。與其他酒企不同,宋河選擇互聯網平台來快速實現全國佈局。

知名白酒專家鐵犁分析認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認識到,電商是其未來實現崛起不可錯過的全新市場機遇,是行業發展大勢。隨著消費群體,特別是80後群體消費習慣的改變,酒類電商的爆發性發展是可以預見的。「3年後將迎來大發展,5年後會有革命性的爆發,將來一定會超越傳統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05

中影上影圖謀上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8/100484189.html
壟斷影視行業眾多鏈條的中影股份和上影股份整裝待發,等待進入A股市場。

  根據2013年1月11日中國證監會公佈的最新IPO申報情況,排隊等待IPO的882家企業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影股份)與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影股份)在2012年12月同期進入IPO初審名單,上市地點均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承銷商分別為中信建投證券與中金公司。

  「中影股份2012年的審計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淨利潤肯定是億元量級。」一位接近中影股份的人士表示。

  按照目前A股市場的市盈率估算,中影股份IPO的募集資金規模約在30億元至40億元。

  「詢價時如果市盈率低,可能會減少募資規模,但肯定比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民營企業大。」這位接近中影股份的人士稱。

  2011年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影集團)的營業收入則達到20.1億元,淨利潤為1.94億元。上影集團總經理任仲倫更明確表示,上影集團上市將分兩步走,第一階段以東方影視發行公司作為上市主體,下一步再整合製片、媒體、技術等相關板塊的業務及資產。

  影視業的兩家國有航母憑藉多年壟斷樹立了市場強勢地位,未來資本市場的助力將進一步改變影視業格局。

壟斷利潤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下稱中影集團)上市的謀劃佈局已有多年。

  早在2004年,中影集團就一度醞釀攜旗下資產赴港上市,但最終因當時國家政策對外資進入內地影視業的限制而擱淺。2007年,中影集團上市計劃重新啟動,作為體量龐大的國有文化類企業,開始進行漫長的結構改制、資產評估與內部理順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中影股份是由中影集團作為主發起人,聯合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央廣傳媒發展總公司、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600037.SH)、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000917.SZ)七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的,註冊資金14億元。

  其中,中影集團持有中影股份93%股權,其他七家公司各持1%股權。根據歌華有線2011年1月4日發佈的投資中影股份公告,歌華有線出資額為2130.79萬元,佔股1%。據此估算,當時中影股份的整體估值約為21.3億元。

  大股東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最具實力的電影公司,成立於1999年2月,是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盤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組成,總資產28億元,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

  中影集團擁有國家賜予的兩項壟斷性業務足以令同行望其項背。

  一是外國影片的引進和發行權。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惟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並且,中國目前只有中影集團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華夏)具有進口分賬片的發行權,而中影集團亦持有華夏11%的股份,僅次於最大股東中國廣播電影集團持有的20%股份。

  二是中影集團所擁有的電影頻道(CCTV-6)平均收視率和市場佔有率連續多年保持在央視各頻道的第二名。

  據瞭解,圍繞兩項核心資產是否裝入上市公司各方曾展開過激烈的討論。一位曾參與過中影股份改制的人士表示,中影股份上市過程之所以耗費五年之久,就是要梳理清楚什麼是經營性文化資產,什麼是非經營性文化資產。

  中影集團獨享進口片紅利,不僅不利於電影進口和發行的市場化,而且從技術角度來講,也容易出現利用進口影片來擠壓其他影片的非正常競爭手段。該人士表示,「按道理來說,外片引進、發行,與電影頻道一樣,都是國家賦予的非市場化業務,不應放到上市資產中。」

  一位知情人透露,在2004年中影集團首輪上市材料中,外片發行因與電影頻道一樣屬於「非經營性文化事業」,沒有置入上市資產中。但在最新的上市材料中,這塊業務又被圈入上市資產,極大地提升了中影股份的利潤。

  據北京市環保局2012年2月8日發佈的關於對中影股份《上市環保核查情況的公示》顯示,中影股份旗下有47家子公司,但不包含電影頻道業務。

  一位接近中影的人士表示,外片發行業務放在上市資產中,而電影頻道還是留在中影集團中。「電影頻道只是中影集團下的掛靠單位,實際管理是廣電總局和中央電視台負責,所以沒放在中影股份裡面;而且中影集團有的只是電影頻道的經營和廣告,屬於媒體業務,不是電影業務。」

  財新記者獲悉,中影集團置入中影股份的資產涵蓋了電影工業全產業鏈,從製作、發行到院線和影院,以及影視基地。其中外片發行仍是中影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某些年度貢獻的利潤甚至超過40%。另外包括影片的發行收益(非外片部分),電影的製片以及投資收益,設備器材的租賃以及影視基地。

  不過,隨著進口電影發行業務市場的開放,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在未來衝擊中影股份的利潤。

  2012年2月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而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不過,中影集團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肯定地表示,中影股份2012年業績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反而比2011年更好。

  該人士解釋,雖然美方分賬比例增加了12%,但因進口片數量增加,因此整體票房也大幅提升,所以,從絕對量上算,票房分賬損失由發行收入增量彌補。

  中美諒解備忘錄還表示將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行進口片的機會,不過並沒有時間表。分析人士指出,屆時中影股份的壟斷優勢將被重新定義,早先中影股份的投資者無疑相當於抱著一顆「定時炸彈」。

  博納影業(BONA.NASDAQ)總裁於冬對財新記者表示,放開進口影片專營權是遲早的事情。「現在國家賦予了中影外國影片獨家引進權和發行權,這不符合WTO談判時我國對世界市場的承諾,需要根據國情逐漸改進。」

 

佈局渠道

  中影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對於進口影片發行權的放開,中影集團事先已經進行了準備,提前通過資源佈局,替代行政優惠,繼續獲得競爭優勢。

  在發行渠道建設上,中影集團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數字發行公司,增長迅速,中影集團已經佔到全國數字影片發行市場90%以上的份額。而國內80%的影院屏幕已經採用數字屏,因此中影集團擁有全國發行市場70%左右的份額,處於非常明顯優勢。

  據國內領先的娛樂產業研究機構藝恩諮詢的統計,中影集團2012年共發行158部影片,比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總和還多。「即使將來民營開放,當外方選擇一個優勢發行方時候,中影依然會處於主動地位。」上述中影集團內部人士表示,「老外進來也得看,誰能幫他發得好啊。」

  在放映渠道建設上,全國前六大院線中,中影集團控股或參股了三家。「所以,目前中影基本上已經不是靠政策吃飯了。」上述人士表示。

  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多次強調中影集團的核心資產是製片,而非壟斷髮行。但其成功的商業大片除了《建國大業》外,中影集團並未給觀眾帶來幾部印象深刻的片子。

  即便如此,中影集團依然是過去幾年中出品影片最多的公司。據藝恩諮詢統計,2012年中影集團有14部影片上映,居國內影視公司之首,但這14部影片多為與民營公司合作投資。

  據一位接近中影集團的人士表示,中影集團發行業務有兩種方式,一是純粹地發行業務,另外就是把發行算在對影片的投資中,成為影片的出品方之一。

  「出品方是版權擁有者,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影集團還是投了很多片子的,比如《唐山大地震》不僅是華誼兄弟出品,中影集團也是出品方之一。」

  當然,不斷有人指出這些民營企業與中影的聯姻並非是「兩情相悅」。新畫面公司董事長、《三槍拍案驚奇》製片人張偉平就曾通過媒體炮轟中影集團:如果不和中影集團合作,中影集團就會在影片上映期內放映一、兩部進口大片擠壓你,《三槍》就是這樣慘遭圍剿的。

  與中影集團聯合出品《越來越好》的小馬奔騰副董事長鐘麗芳則告訴財新記者,電影是高風險行業,就算是再有把握的電影,也很少獨家投資,都會找公司合作。民營企業願意找中影集團合作,就是看中它非常強大的宣傳發行能力和監票系統。

  「這種優勢很強大,合作自然是互惠互利。」鐘麗芳表示。

  中影集團內部人士表示,中影集團在主投主控商業大片方面,今後依然會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即有選擇地做些大題材影片。目前中影集團除了出品影院放映的片子以外,每年還會製作專門用於電影頻道放映的電視電影。「這部分業務佔整個製作收入比例不算很高,屬於上市資產。」這位人士說。

  對於中影集團的內容短板,一位影視行業分析師表示,「華誼兄弟因其簽約名導演、名演員,保證了其講故事的能力。而中影缺少這方面人才資源。」

  不過中影集團內部人士表示,「憑藉中影的江湖地位,演員和導演自然會來。目前其他公司簽約的名導演名演員都是經紀約的,需要幫演員去找演出機會,中影集團顯然能夠提供更多演出機會。」

  關於募集資金投向方面,接近中影股份IPO的人士表示,將圍繞渠道和內容建設展開。包括增強對電影院、發行渠道的建設,強化影視劇製作能力,同時擇機發展相關上下游產業及衍生產業。

 

先行者上影

  對比中影股份上市的漫漫長路,同時申報IPO材料的上影股份似乎有後來者居上的態勢。

  一位接近上影集團的人士表示,上影集團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房地產相關收入。

  任仲倫在2012年4月曾對媒體表示,「除了製片外我們會選擇主板塊,把院線、發行、影院、投資公司、廣告集中在一起,做一個集團公司進行整體上市。」分析人士認為,這說明實際中上影股份只包含發行和放映業務,製作部分究竟有沒有放在上市資產值得商榷。還有業內人士評論,上影照比中影甚至民營企業,在發行市場上的聲音已日漸微弱,只有負責分銷和零售方面的院線發行方面還可圈可點。另外,上市資產中並不包含上影的影視基地業務,據該人士透露,目前該項業務業績依然不盡人意。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如果按照「分階段」上市的說法,「上影股份首次上市的資產是不完整的,這與國家要求整體上市的思路相違背,這將成為上影股份上市的最大隱憂。」

  另一位知情人向財新記者透露,上影股份在向證監會遞交上市申報材料時,還未獲得中宣部關於核准上市的批文。對此,上影股份以靜默期為由未予答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67

華策影視的圖謀

2013-08-12  NCW
 
 

 

以大數據為題材,收編行業能人,選擇做透電視劇主業,而非趕移動互聯的熱潮◎ 本刊記者 劉冉 文影視傳媒公司並購案一個接一個。7月29日,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策影視,300133.SZ)公告收購預案,擬以現金和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購買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克頓傳媒)100% 的股權,交易對價為16.52億元,成為中國影視行業最大並購案。

與一周前華誼兄弟(300027.SZ)宣佈並購手游企業廣州銀漢科技有限公司不同,華策影視選擇在影視製作主業上的產業並購,而非追趕目前移動互聯的熱潮,這一交易的對價由現金和股票組成。華策影視向克頓傳媒全體股東支付現金5.78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65%,即約10.74億元,用來收購克頓傳媒100% 股份,發行股份數為5382萬股,價格為19.95元 /股;向其他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5.5 億元,發行價不低於17.96元 / 股,發行數量不超過3062萬股。

該方案一俟披露,華策影視複牌後立刻漲停,隔天再次拉出漲停,沖高到收盤31.68元後有所回落,8月8日收于29.29元,比消息披露前漲幅近20%。

業績承諾

作為國內首家成功上市的電視劇內容製作企業,華策影視目前主要從事影視劇的製作、發行及衍生業務,包括電視劇和電影兩個細分行業。

自2005年成立以來,華策影視業務發展迅速,2007年至2012年期間,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6.95%和56.69%。

克頓傳媒2004年成立于上海,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電視劇研究、策劃、製作和發行集團之一,旗下擁有上海克頓顧 問、上海劇酷文化傳播、上海辛迪加影視、上海好劇發行、上海劇芯文化、上海克頓影視多家全資子公司,員工超過250人。此外,克頓傳媒還參與發起合資成立了無錫慈嘉影視、天視傳媒、旺旺好劇三家公司。2012年,克頓傳媒累計擁有電視劇215部6883集,出品有情景喜劇《愛情公寓3》 《夏家三千金》 《X女特工》 《戰旗》等較高收視率的電視劇集。

此次收購規定了對賭條款 :售股股東承諾克頓傳媒2013年至2015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股東淨利潤不低於1.41億元、1.82億元和2.37億元,同比增速為63%、29% 和30%,收購價對應 估值分別為11.7倍、9倍和7倍。收購完成後,華策影視持有克頓傳媒100% 股權,股本將增加至6.65億股。

方正證券 TMT 行業分析師王玉認為,標的資產收購價格對應2013年估值11.7倍, “收購價格合理” 。

不過,也有人拿華誼兄弟以6.72億元收購銀漢科技50.88% 的股權對比,認為交易價格對應銀漢科技2013年預估1.1億元的淨利潤市盈率為12倍, “克頓傳媒估值與大熱的手游公司估值相同,未免買的不太值” 。

華策影視常務副總經理金騫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次的估值略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他介紹,影視行業等大量輕資產公司都是按照收益法來估值的。克頓傳媒的絕大多數高管均為媒體經營出身,特別是在衛視台電視劇爆發的這一波浪潮中起到領路人的角色,這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另一方面,價格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未來業績的預期,另一部分是對當期業績的增厚。 “我們認為,整體的估值是合適的。 ”日信證券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趙越認為,交易完成後,2013年備考淨利潤將增厚華策影視32% 左右的業績 ; 2013 年至2014年每股盈利將增厚約0.21元(備考)和0.27元。

大數據題材

克頓傳媒將自身的數據挖掘能力作為重要賣點。

中金公司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王禹媚表示,克頓傳媒作為國內最早開始積累用戶和電視台數據的機構之一,構建了收錄劇集、播出平台、觀衆、製作人員的海量信息數據庫,並在此基礎上獨立研發了大數據應用平台“影視資源管理系統” ,為製作高品質、高收視率的劇目提供決策依據和資源保障,具備先發優勢。

王禹媚解釋稱,視頻內容產業正步入大數據的時代。傳統的影視產業模式為內容在提供商、渠道及觀衆之間單向流動,廣告主依靠經驗進行廣告投放。

大數據的應用使根據渠道和受衆偏好定制內容成為可能,從而促進內容、渠道與廣告主的深度融合,並吸引觀衆對內 容直接消費,促進產業鏈整體升級。如美國Netflix通過大數據挖掘製作出《紙牌屋》這樣超高訂閱率的電視劇。

不僅是華策影視,多家企業均聲稱自己成功複制了《紙牌屋》的大數據挖掘模式。

樂 視 網(300104.SZ)COO 劉 弘表示,樂視網通過對用戶海量數據的挖掘,掌握到目前究竟是哪些受衆群體喜愛什麼明星、哪類題材的作品,由此兄弟公司樂視影業以2000萬元投拍郭敬明導演的首部作品《小時代》 ,票房超過5 億元。

劉弘表示,樂視不僅將大數據應用在影視方面,未來在樂視旗下的電子商務網站樂視商城、新推出的樂視超級電視等業務方面,都會看到樂視根據大數據做出的定制化產品。

對影視劇取得成功的秘訣理解各不相同。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 《紙牌屋》的啓示是,無論是否利用大數據挖掘,還是要有專業製作機構。 “我們專注在創意和產品上。 ”胡明說。

金騫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很多做內容的公司尤其是影視公司都在挖掘數據,只不過看誰的數據更全,誰領先半步。 “克頓傳媒的這套體系已初步形成。 ”他告訴財新記者,克頓傳媒主要核心人員為中國最早成立的4A 公司——上海實力媒體公司數據部門成員,寶潔等大廣告主都是實力媒體的客戶。實力媒體作為內容製作公司,同時服務于電視台和廣告主。

“什麼樣的內容符合廣告主要求,廣告主需要播哪類電視劇才能提高購買 力,電視台需要哪種類型節目才能提高收視率等,在廣告主和受衆如何匹配方面,克頓傳媒的數據領先。 ”金騫表示。

金騫認為,克頓傳媒的數據庫造就了其特殊的組織生產和經營管理機制,華策影視特別看重克頓傳媒的是一種麥當勞“中央廚房”式的模式 :即劇本中心提供原材料給各個項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克頓傳媒通過數據中心進行評估,研發中心和劇本中心提供內容和成熟渠道,制片人中心具體把握,所有的流程標準化運行。

他舉例說, 《愛情公寓》前兩部並不是由克頓傳媒製作,播出情況也不好。

當時傳統內容製作商和傳統媒體都不太認可這個項目,克頓傳媒對該劇進行整體評估,對觀衆和各類電視台的數據進行匹配 ;同時參考演員性價比,最終結 果是通過低成本獲得高收益。

《愛情公寓3》售價大概每集400多萬元——傳統渠道和新媒體價格比例約為2:1,也就是說新媒體大概150萬元。

愛情公寓》第三、四部的主導權和品牌知識產權都在克頓傳媒手上,明年還會有該題材的電影拍攝。

金騫告訴財新記者,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並購,一是建立電視劇行業標準化的工業體系,二是希望能闖出新的商業模式。 ”金騫介紹,原來電視劇的商業模式為 :電視劇製作公司將作品賣給渠道方包括電視台、新媒體) ,再由渠道方播放從而傳播給受衆,受衆看過後獲知了貼片廣告,才採取了消費行動,這是一個B2B2C 的概念,內容產品在各個環節與參與方之間進行單向傳播。

華策影視通過自己的資源整合及克頓傳媒的大數據挖掘,將會把行業推到另一模式 : C2B2B2C,即先通過數據分析得到受衆的喜好和消費習慣,據此搭配明星、製作團隊生產內容,再通過渠道方傳給受衆,形成一個循環。而當“內容+ 渠道”產生深度融合與戰略協同,未來內容跟渠道分成模式會更優化。

電視劇寡頭?

“華策影視並購克頓傳媒的行業影響遠比華誼進軍手游重大,這意味著電視劇行業一盤散沙的局面被打破,占市場10% 以上份額的公司終於出現了,整個中國娛樂傳媒行業的寡頭趨勢將率先在電視劇這一板塊中形成。 ”一位投行資深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2012年克頓傳媒的營收達到5.85億元,超過已上市的華錄百納(300219.

SZ)和新文化(300336.SZ) ,達到華策影視營收的80%以上。

海通證券文化傳媒行業分析師劉佳寧認為,交易完成後華策影視今年收入規模達到20億元, 明年有望達到27億元,產量今年將突破千集(2012年共23部884集,華策影視12部525集,克頓傳媒11部359集) ,市場份額達到15% 左右。

無論從產量、收入、利潤指標來看,華策影視都將在規模與市場佔有率上得到快速提升,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在電視劇行業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

前述投行人士認為,目前中國電視劇市場是分散的,產量最大的華策影視也只占製作市場不到5% 的份額,市場相對處於靜態競爭。然而電視劇行業目前增長已經放緩,逐漸進入存量爭奪階 段,意味著此消彼長。當有家公司達到製作數量10%、黃金時段播劇20% 以上的絕對市場佔有率時,資源、人才的聚集優勢就能顯現出來,會像滾雪球一樣增加份額,其他小公司難以撼動。同時,好的藝人、劇本都會集中到大公司。 “這和分衆當年收購聚衆是一個道理,市場占比超過20%,別人就難有機會。 ”該人士進一步分析,當華策影視電視劇主營業務做成行業第一時,內容存量不斷上升,就會有足夠的影響力跟渠道進行戰略合作、整合,如與海外華人多的電視台建立“華策台” 。

不願試錯

華策影視、華誼兄弟都在收購報告中提及未來要打造綜合型娛樂傳媒集團,不過兩者選擇的路徑不盡相同。

目前華策影視90% 以上的營收和利潤來自于電視劇業務,收購克頓傳媒更會做大做強支柱業務 ;而華誼兄弟已形成電影業務、藝人經紀、電視劇業務“三駕馬車”協同作戰的格局,此次入主銀漢,董事長王中軍表示,希望遊戲業務成為華誼的“第四駕馬車” 。

究竟哪條路行得通?市場說了算。

前述文化產業資深人士表示,華策影視的路徑更加穩健,因為電視劇風險較小,其市場佔有率會越來越高,可以預見未來將取得穩定的現金收入,之後的收購不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發展。

胡明認為,每一家公司的發展戰略一定會有差別, “發展戰略無非是說,華誼是個平台型公司,並購遊戲業務賺錢的時候,不耽誤拍電影賺錢。 ”胡明笑稱。

對於多產業布局帶來的不確定性,胡明則以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為例,“誰能想到百度一夜之間落後了呢?”胡明說, “電視的觀衆群在逐漸老齡化,我們堅持娛樂年輕化,抓住互聯網機遇,因此才布局遊戲業務。 ”“華策影視這次沒有並購目前正熱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還真有點沒看明白。 ”一位分析師表示。

華寶證券 TMT 分析師劉智表示,現在想要受到二級市場青睞只需三個概念: 並購、手游、大數據。

對此,金騫表示, “對於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我們非常認同。但我們不認為此刻沒有大手筆收購就會錯失互聯網的發展機遇。 ”他表示,惟一可以判斷的一點,是在任何一個渠道平台上都需要有內容。

金騫表示, “我們做綜合性傳媒娛樂集團的邏輯是,一定要以我的圓心,也就是內容創作,畫出這個圓。我不希望是通過十塊正方形來拼出我大的正方形,這種方式不是最穩固的方式。 ”金騫進一步解釋,電影今年市場份額預計在230億元左右,只有四成給投資方,利潤只有幾十億元 ;電視劇一年有170億元的版權交易,都是給投資方。

“大家都在向綜合性傳媒娛樂集團方向努力, ”金騫表示, “但是我們不想用試錯的模式,代價太高。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64

股神巴菲特放棄的《華郵》 亞馬遜執行長卻接手 貝佐斯買下百年老報的三大圖謀

2013-08-19  TWM
 
 

 

亞馬遜(Amazon)總裁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兩隻眼睛有些微不對稱,他認真講話時會睜大左眼,另一隻則懶洋洋地垂著,很像在看著你,眼神焦距又像越過你,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當貝佐斯在上周宣布,以個人名義用二.五億美元、新台幣七十五億元買下美國最具權威報紙《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實體及網站經營權時,他的聚焦點肯定落在《華郵》後面,那個我們都還沒看到的地方。貝佐斯從華倫.巴菲特的手上拿下《華郵》的股權,到底為了什麼?

可以確定的是,貝佐斯絕對不是為了短期利潤,他還曾預測實體報紙將在二十年內滅絕。他買下的這家報紙去年虧損了五千四百萬美元,而且過去七年的銷售額一年不如一年,集團合併稅前淨利只是他收購價格的十一分之一。事實上,以貝佐斯持有一九%的亞馬遜公司股票計算,持股市值約二八○億美元,亞馬遜股價一天的波動,對貝佐斯財富的影響程度,恐怕就會超過收購報紙的金額。

就算走下坡,發行超過百年的《華郵》,權威仍然不容否認。它可是在一九七○年代揭發前美國總統尼克森醜聞「水門案」的報紙,旗下曾經擁有超過一千名記者。

當所有專家瘋狂猜測貝佐斯的意圖時,他自己則對《華郵》的未來三緘其口,拒絕所有採訪,只把自己的公開信當成《華郵》的其中一篇新聞公布。其實,這是貝佐斯買下一家公司後的標準行動,○九年,亞馬遜用十二億美元買下網路服飾商城Zappos.com後,他就錄了一段八分鐘的短片給新同事,介紹他的理念和動機。和給《華郵》的公開信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出貝佐斯對《華郵》經營的想法。

解碼一

用﹁亞馬遜方式﹂經營報紙在○九年的溝通影片中,貝佐斯對Zappos.com的同事首先分享自己創業十五年來犯過的許多錯誤,「我全身都是疤痕,」但他接著語調一轉,「如果你真的對消費者執著,那麼無論你犯了多少錯誤,都能夠補救。」這是貝佐斯的中心思想:「對消費者執著,將是所有的救贖。」貝佐斯對消費者的執著,曾經引起亞馬遜員工的不滿。亞馬遜前工程師艾倫.拉塔沙克(Ellen Ratajak)在接受《華郵》的採訪時透露,貝佐斯堅持要讓消費者滿意的企圖心,經常到了「不可理喻的頑固程度」,也會在會議上大聲斥責同仁。

這種幾乎能以宗教比擬的消費者本位思想,這一回,貝佐斯顯然也引進報紙的經營。他雖然沒有對《華郵》同仁侃侃而談編輯取向,但他也提到:「讀者是我們的試金石,我們必須知道他們關心什麼:政府官員、地方領袖、餐廳開幕、商業活動、運動等等,然後從他們最關心的事情反推回來……。」也就是給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東西。

貝佐斯雖然用「自己還有另一份熱愛的工作要做」,暗示他將繼續把重心放在亞馬遜本業,不會干涉《華郵》的日常營運和報導方向,但相較於《華郵》前董事長道納.葛蘭姆(Donald Graham)多次強調報紙是「社會公器」,貝佐斯以讀者偏好為優先的觀念,仍然和過去明顯不同。

但是,就這樣嗎?他買了美國最具歷史意義的報紙,就只期待透過調整編輯取向讓它起死回生?貝佐斯的重點,在接下來這一段。

解碼二

讓夕陽新聞業再創新

「因為對客戶的執著,所以我要『創新』(invent)。」貝佐斯在影片裡說。「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不會選擇A或B,一定會想出一個方法解決二難,同時完成A和B。」消費者不會主動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所以,貝佐斯要求同仁必須要先改變自己的思惟,才跳出框架,為了消費者改變。

同樣的,貝佐斯這一回也在公開信上提到:「網路正在改變新聞業:新聞週期縮短、收入來源被侵蝕、新興的競爭方式,很多新聞報導甚至是零成本。現在沒有一個供我們參考的行業範本,新聞業的前景也不明朗。我們需要去開創新的模式,這也表示我們得不斷實驗。」這場基於創新的實驗,或許正是《華郵》需要的;它的衰退不單只因為報業環境沒落,相較於另一份早在九六年就已成立報紙網站的地方報紙《紐約時報》,讀者遍及全美,並在世界各地不斷成長,從○七年的九十萬份成長到今年三月的一百八十三萬份;《華郵》讀者在過去七年不斷減少,顯然它對讀者的掌握,以及對新媒體的運用,一年不如一年。

而雖然貝佐斯是以個人名義買下報紙,但是把報紙和亞馬遜這個龐大的王國結合,應該是必然的實驗過程,畢竟,先宣告一個夕陽產業即將滅絕,然後再買下該產業最有代表性的企業,唯一合理的作法,就是把這個夕陽產業重新創新。

別忘了,亞馬遜的電子書行動裝置Kindle,正是顛覆了圖書出版業和報業的元凶之一。而且,不只是全球商務電子的龍頭,它的雲端資料庫等大數據(Big Data)服務也是目前唯一能和谷歌匹敵的競爭者,亞馬遜會宣稱自己「比消費者還了解自己的購物習慣」,就是因為龐大的資料分析。手握「掌握讀者口味」的利器,在這一趟「讓夕陽產業重生」的實驗中,貝佐斯的勝算並不算小。

解碼三

建造完整的數位媒體帝國

最後,《華郵》不是貝佐斯第一個買的新聞媒體。在今年四月,貝佐斯就以五百萬美元投資美國一個財經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

許多人把股神巴菲特這二年連續收購了二十九份地方日報拿來比較,但貝佐斯的動機可能更複雜。

巴菲特買報紙,乃是相信美國社會需要一份好的地方性報紙,來作為社區訊息的樞紐,這不是網路能替代的。曾經在股東會上說過「保證報業有一○%的收益」的巴菲特,這次還是認賠,易手給貝佐斯。而這位新東家的想法,則剛剛好相反。

如果把歷史拉長,早在十年前,貝佐斯就不斷在擴充他的網路帝國。除了新聞之外,他也曾經買下全球最大的電影資料庫IMDB,並且開始著手進行影音的製作。

現在,貝佐斯透過亞馬遜的線上出版軟體,讓每個人都能夠自行出版書籍;他也通過「Kindle單行本」(Kindle Single),單獨販賣五千字到三萬字的文章。

而貝佐斯賣出的第一個「單行本」,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獨家專訪,採訪主題,「剛好」就是「美國報業的衰落」。未來,這種新形態的文章,很有可能會同時取代書籍和新聞!

現在,我們可以稍微看到,貝佐斯那不太一樣的眼光,看到的未來,是什麼光景。他買下垂死的老報紙,真的是拯救它?還是讓它變成一個我們都沒看過的新媒體?這個答案,可能只有貝佐斯才知道。

《華郵》的起落

1877年 發行第一份報紙,年銷售只有1萬份1933年 經營不善,瀕臨倒閉,新買主(葛蘭姆家族 )買下1954年購併主要競爭者《時代先驅報》1981年 另一家主要競爭者《華盛頓星報》關閉2004年 獲得18項普立茲獎2008年 獲普立茲 14 個新聞獎項中的 6 項大獎2013年 貝佐斯以 2.5 億美元收購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71

今年全球最大股票上市案觸礁 內幕解析狂人馬雲 綁架阿里巴巴的圖謀

2013-09-13  TWM
 
 

 

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案驚傳觸礁,其背後因素是,只擁有7%股權的馬雲,竟然拋出「合夥人制」,想永遠掌控約新台幣3兆元市值的帝國。

他一手創立中國最大網路集團,為何擔心大權旁落?

這件世紀級上市案,對公司治理將帶來怎樣的啟示?

製作人‧林宏文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辛曉昀說起阿里巴巴,在二十一世紀習慣使用網路的人而言,已不大會聯想到《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那個採用妻子計謀,殲滅四十個大盜的幸運阿拉伯少年;而是,中國網路產業巨人──由英語老師馬雲一手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

身在台灣,即使你沒聽過阿里巴巴的名號,你卻可能不自覺地籠罩在它商業影響力之下。

因為,你身上所穿的T恤或鞋子,極有可能是台灣某家貿易公司透過阿里巴巴交易平台,向中國東莞某工廠批來的;你發覺最近老婆總是黏在電腦螢幕特別晚睡,她可能正在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網」,搜尋物美價廉、質感可媲美精品的包包;如果你發現最近收到的信用卡帳單中增加不少金額,很可能是你的孩子利用你給他的附卡,利用阿里巴巴集團下的「支付寶」,買玩具模型。

他,想到香港上市「合夥人」壟斷董事提名權 上市案觸礁這家已經掌握全中國資訊流、商品流及金流,並野心勃勃地向台灣及世界其他角落,伸出觸角的高科技網路公司,最近幾日來,上演著彷彿華爾街版《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大戰四十大盜」的戲碼。只不過,這齣戲碼中,到底誰是屬於正義陣營的「阿里巴巴」?又到底是哪些人扮演「大盜」的反派角色,值得令人玩味再三。

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九月初,香港與中國媒體紛紛傳出新聞指出,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案,極可能觸礁了!

主要原因在於,阿里巴巴以董事長馬雲為首的管理階層,希望能以「合夥人制」上市。採合夥人制上市後,阿里巴巴將可獨外於股份有限公司的現行體制,讓「合夥人們」擁有過半的董事人選提名權;如果股東會不滿意提名人選,合夥人可不斷、重複地提出新人選,直到股東會同意為止。

消息一出,引起中、港兩地譁然,不少媒體,尤其是官方色彩較淡的港媒、中國財經媒體與網路媒體,紛紛指責馬雲開公司治理倒車。公司治理機構──香港董事學會主席黃天佑率先出來開炮,直指如果允許合夥人制在香港上市,根本是「大倒退」。不但犧牲了原股東的人事(董事)任命權;再者,如果股東一直不同意合夥人所提的董事人選,雙方僵持不下,公司豈不要停擺。

外界的批評聲浪排山倒海而來,就連馬雲自己也按捺不住。他於九月十日在自己的微博發文指出,阿里巴巴實施合夥人制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早在二○一○年就開始,迄今已經選出二十八名合夥人。

信中說到:「這二十八名合夥人至少要在阿里巴巴任職五年以上,具備優秀領導能力、高度認同公司文化,並對公司發展有積極性的貢獻,願意為公司文化和使命竭盡全力。」信中馬雲捍衛合夥人制溢於言表,他說:「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能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彌補目前資本主義短期逐利趨勢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干擾,給所有股東更好的長期回報……」馬雲的雄辯,香港證管當局顯然無法認同。九月十一日,香港證交所主席周松崗接受當地媒體表示:「非常希望阿里巴巴能來港上市,也能理解一個人或少數合夥人對公司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希望維持企業精神。」「但另一方面,亦必須保障投資者利益,不能為一小撮人的方便,而沒有制衡。」他,被批不顧股東利益六年前曾於港上市 股價大跌逾八成事實上,香港投資人對阿里巴巴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愛的是,如果阿里巴巴上市,以其目前暴衝式的業績(第一季淨利甚至超過目前中國市值第一大網路公司騰訊),香港投資人不僅多了一檔飆馬股可以發財,如果比照騰訊目前四十倍的本益比,阿里巴巴市值極可能衝上一千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兆元,讓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一口氣增加三%。

讓香港股民恨的是,阿里巴巴曾在二○○七年於香港上市,上市價格定為十三.五港幣,初次上市當天,盤中一度衝至四十港幣;豈料後市如洩氣皮球,加上遇到金融海嘯,股價一度大跌超過八○%,最低股價只有三.七港幣。去年,阿里巴巴雖以當時的承銷價十三.五港幣收購上市流通股下市,但大多數香港股民的發財夢,恐怕是噩夢一場。

香港《信報》就有評論不客氣地指出,上市公司首要目標在於提高股東權益,而管理階層代表股東工作,不能反客為主。《信報》力陳,香港證監當局沒有必要為一家公司,破壞長久以來堅持的原則。該評論還認為:「○七年阿里巴巴B2B(企業對企業)業務曾在港上市,二○一二年再以原上市價私有化下市,投資人五年白忙一場。」並質疑,阿里巴巴集團何曾將投資者的利益擺在第一位?香港沒有妥協的理由!」他,公司治理「太時髦」若缺乏監督機制 弊端將層出不窮擁有全世界最開放自由資本主義,素來給人熱中追逐金錢印象的香港人,面對資本家透過股權制度設計,侵犯股東權益的這條紅線,卻有著毫不妥協的態度。

參與無數企業購併案,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台北分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觀察,被英國殖民統治過的香港,迄今仍承襲著英式老牌資本主義「每股等值、等權的股權平等主義」傳統。「香港資本市場不是沒有討論過,要自我調整,效法美國允許雙層股權制(編按:即俗稱AB股制,上市公司發行A、B股兩種股份,A、B股分配公司利益相當,但投票權懸殊,通常A股票選董事的權力是B股的十倍);或合夥人制公司上市作法,來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但港人似乎興趣缺缺,總是不了了之。」黃日燦說。

美國採A、B股上市的企業目前計有Google、臉書、Linkedln、Groupon、《紐約時報》等企業;採合夥人制上市的則有私募基金黑石公司。然而,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朝安指出,少數股權合夥人擁有半數以上董事提名權的設計,恐怕在美國也會有爭議。「這種制度太特殊,已經遠超出公司治理普世的規範框架之外!」蔡朝安認為,賦予少數股權的合夥人擁有董事過半提名權,未來可能演變成「影子董事會」,這將對公司所有股東產生三大不利。一、不利於公司治理,因為影子董事會將成為一個黑盒子,無人可制衡監理。二、不利公司價值訂價,因為取得公司控制性股權通常會有溢價(premium),阿里巴巴的合夥人特殊制度,即使有人購併該公司股權達五○%以上,也無法取得控制權;溢價喪失情況下,不利公司價值訂價。三、不利公司長遠發展,「現在的合夥人或許很英明,但誰能保證五年、十年後,這群人一樣英明!」蔡朝安說。

他,打造中國網購帝國交易金額五兆 超過亞馬遜與eBay總和國內《公司法》權威,台大法律系教授、兼任企業與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宇指出,美國允許AB股制甚至合夥人制,如私募基金黑石上市,有其特殊的條件。「美國股市主要是法人機構為主的市場,投資人不論成熟度與判斷力都較高,企業上市後,也有嚴格的監管機制。在散戶為主,或監管機制較鬆散的市場,最好不要搞合夥人制這種玩意。」「太時髦了,衍生的公司治理弊端會讓人疲於應付!」王文宇說。

話說回來,包括馬雲在內的二十八位合夥人經營團隊,對阿里巴巴網路帝國版圖的茁壯與擴張,實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阿里巴巴原本從馬雲在自家公寓創辦的迷你網路公司開始,現在已茁壯成一家年營收達新台幣一二三○億元,淨利新台幣一五○億元(一二年財務年度數據,而一三財務年度第一季淨利,已有新台幣二百億元)、全球二萬四千名員工的大企業。單單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與天貓網一年的交易金額,即高達新台幣五.一兆元,超過美國網路巨擘亞馬遜(Amazon)與eBay兩家公司的總和。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盛讚阿里巴巴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市集(the world's greatest bazaar),並預言阿里巴巴在十幾年內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值錢的企業,理由是,中國電子商務規模不但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預估在二○二○年時,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將比美國、英國、日本、德國與法國五國總和還大。在這種情勢之下,馬雲的聲望不僅如日中天,而且還可能正是準備攀向巔峰的狀態。

瞄準中國巨大潛力的電子商務商機,即使馬雲今年五月卸任阿里巴巴執行長,仍不減雄心壯志。卸任執行長後,馬雲宣布成立菜鳥網,計畫初期投資人民幣一千億元(約新台幣四千八百億元),在全中國各城鎮建立倉儲物流與配送系統,達到二十四小時內送貨到府的網購宅配服務目標,並投資新浪網,把阿里巴巴勢力滲透行動上網領域。

他,新事業需要銀彈

募資刻不容緩

還要防大股東收割成果

然而,馬雲的萬丈雄心非得要龐大的資金才能實現,因此,阿里巴巴的上市募資益加顯得刻不容緩。不過,公司上市之前,馬雲卻有個在背芒刺需要拔除。因為,持有阿里巴巴股份分別高達三六.七%的日本軟體銀行,與二四%的雅虎,可能在阿里巴巴上市後,與馬雲爭奪董事席位;而持股僅七.四%的馬雲,加計經營團隊的持股也僅一○.四%,極可能在董事席位選舉中敗北,因而把一手創下的網路帝國江山,在好不容易上市將嘗到甜美果實時,拱手讓人。

馬雲盤算以少數股權,控制董事會,進而獨攬阿里巴巴經營大權的合夥人制,因不容於香港現有法令,而使上市案觸礁,最後,馬雲當然也可選擇赴上市法令較寬鬆的美國掛牌。

不過,馬雲自己應該很清楚,阿里巴巴如果在美國上市,未來公司將受美國政府的監理。因為阿里巴巴擁有中國數千萬名用戶的交易與個人資料,美國政府可能以各種理由要求調閱,這當中可能涉及中國經濟,甚至個人的「國家機密」。不久之前,臉書就公布,今年僅上半年就接獲各國政府要求調閱用戶資料高達二.七萬筆,其中以美國政府占最多。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應極不樂意看到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

選擇在中國A股上市也是一條路,不過,這得需要阿里巴巴兩大股東──日本軟銀與美國雅虎的首肯才行。站在這兩大外資股東的立場,對政策主導與人治色彩重的中國資本市場,仍戒慎恐懼。

去年,馬雲在不告知股東的情況下,將價值高達新台幣一千多億元集團旗下支付寶的股權,以極低價轉移到自己私人的投資公司戶頭;這種明顯傷害股東權益的行為,不僅獲得中國政府「默許」,甚至博得中國媒體一片叫好聲,稱馬雲是民族英雄,成功地把支付寶「內資化」。

最後,馬雲同意如果未來支付寶上市,承諾將給付阿里巴巴不低於二十億美元、不超過六十億美元的金額,才得與兩大股東和解。但因為支付寶的「掏空門」事件,導致軟銀及雅虎與馬雲關係產生裂痕,這也是馬雲始終擔心上市後,會被兩大股東利用股權優勢,掌握董事會,改選董事長,被迫交出經營大權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具有西方公司治理、但仍在中國政府管轄的香港上市,似乎是馬雲與兩大外資股東角力之下的最佳上市地點。問題是,馬雲設計出合夥人制,圖謀永遠獨攬經營大權,保住董事長大位的作法,導致阿里巴巴上市觸礁。據港媒最新報導,上市案甚至可能延到一五年才能實現,這對阿里巴巴的長遠發展是否有利,存在頗大的探討空間。

因為,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案觸礁消息一出,其最大勁敵騰訊的股價即一飛沖天,本益比甚至已來到四十多倍、市值突破一千億美元大關。騰訊近日更宣布購併中國市占率第三大的網路搜尋引擎──搜狗網,擴大在電腦與行動裝置的搜尋引擎版圖,為阿里巴巴企圖進入該領域設下更大的障礙。

此外,馬雲對合夥人制堅持產生的後續效應,也可能對目前擴張的腳步形成不利影響。面對騰訊藉微信(WeChat)、財付寶與現金寶等行動網路尖兵,逆襲至阿里巴巴PC電子商務版圖;雙方商戰方酣,正急需糧草(資金)之際,阿里巴巴上市擱置,斷了一條重要金流,無疑給騰訊最好的反擊機會。

本刊詢問阿里巴巴中國總部因為上市所衍生的種種爭議時,阿里巴巴總部公關不願正面回答問題,僅表示:「阿里巴巴集團上市,迄今沒有時間表,也未選定上市地點及股票承銷商。」他,給投資人的啟示持股少、權力大 無法預防道德危機阿里巴巴上市案同時也給投資人一個深刻的啟示。一位在台灣、中國、香港,兩岸三地投資長達數十年的百億元大戶分析:「我最喜歡香港的資本家,他們對公司持股往往都有五成以上;要騙我,得先把自己騙了,因為持股高的關係,他一定盡最大力量維護公司。」該名投資大戶說:「馬雲經營目前看來不錯,但我不會投資馬雲的任何股票,我也不會講他不好,我會在旁邊看戲。」「馬雲腦袋不會永遠那麼清楚,他持股少,權力大,如果犯了道德危機,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尤其不能認同馬雲將支付寶的股權,以極低價轉移到自己私人投資公司戶頭的作法。

九月天,在台灣社會仍耽溺於馬、王的政爭大戲之中,對岸的中國與香港正上演著一齣更發人深省,甚至將在華人資本市場及公司治理具有深遠影響的資本角力大戰。對中國網路產業發展,以及對阿里巴巴的眾多股東而言,馬雲的作法是否允當,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度量的尺。

堅持「合夥人制度」

香港上市夢落空

——阿里巴巴上市風波大事紀

2013年

3月 港交所、紐約交易所、那斯達克交易所爭奪阿里巴巴首次公開募股(IPO)。

7月 阿里巴巴上市計畫底定,將在第4季完成,選擇在港交所掛牌。

8月18日 《華爾街日報》指出,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就公司股權結構進行談判。

8月23日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出「合夥人制度」建議,希望包括馬雲在內的28名合夥人能擁有半數以上董事提名權。

9月2日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香港證監會否決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的上市案。

9月10日 馬雲發布內部郵件,高調堅持合夥人制度,及暗示放棄在港上市。

整理:謝富旭

馬雲推動阿里巴巴上市的三種盤算——以小搏大 用7%股權掌控3兆帝國盤算1透過AB股膨脹管理團隊權力馬雲持股僅7.4%,加上經營團隊持股也僅10.4%。軟體銀行持股36.7%,雅虎占24%。採A、B股上市,馬雲經營團隊A股投票權可達B股(一般股)的10倍。馬雲仍可以少數股權,掌握阿里巴巴經營權。

利 鞏固現有經營團隊主導權,團隊如績效卓著,對公司發展反具穩定效果。

弊 如未來營運惡化,經營團隊難以更換進行改造。

不可行 香港證管法令不允許同股不同權(投票權)的雙層股權結構上市。

盤算2 以「合夥人制」壟斷董事提名權馬雲所指的「合夥人制」是,持股少數的合夥人,擁有董事會過半董事提名權,如股東會不同意提名人選,合夥人可重新再提,直到通過為止。掌握董事會任命權,等於掌握了公司。

利 讓公司經營高度集權,更具有彈性。

弊 公司經營不透明,難以監管,容易衍生弊端。

不可行 香港證管法令不允許由少數股權者壟斷董事任命權的股權制度。

盤算3 避開香港法規限制赴美上市放棄在香港上市,選擇允許A、B股與合夥人制上市的美國紐約證交所或那斯達克上市。

利 美國監管相對嚴格,保障投資人權益。

弊 大型法人不喜投資合夥人制或AB股公司,本益比給的較低。

可行 Google、臉書、Groupon等公司均採A、B股上市。私募基金黑石則以合夥人制上市。

整理:謝富旭

馬雲網路帝國 已滲透你我生活 ——阿里巴巴集團版圖

阿里巴巴

國際交易市場

業務內容

成立:1999年

性質:幫助全球240個國家和地區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註冊用戶:3670萬

阿里巴巴

中國交易市場

業務內容

成立:1999年

性質:中國國內中小企業交易平台

註冊用戶:7770萬

支付寶

業務內容

成立:2004年

性質:中國最多人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關鍵數字:單日最高交易量為1.06億筆、與超過170個金融機構合作

阿里雲

業務內容

成立:2009年

性質:電子商務數據採集和處理、定制化的電子商務數據服務,以助阿里巴巴集團及整個電子商務生態鏈成長

淘寶網

業務內容

成立:2003年

性質:中國最受歡迎的C2C網路購物網站

註冊用戶:5億以上

關鍵數字:全球瀏覽量前20名

天貓網

業務內容

成立:2008年淘寶網推出,於2011年獨立出來性質:B2C的網路購物平台,優衣庫、adidas、歐萊雅等國際品牌皆於天貓設立官方旗艦店關鍵數字:2012年與「淘寶網」交易額合計超過人民幣1兆元

一淘網

業務內容

成立:2010年淘寶網推出,於2011年獨立出來性質:全面性搜尋中國商品、商家購物優惠資訊關鍵數字:網站超過10億則優惠資訊資料來源:阿里巴巴集團官網

整理:辛曉昀

阿里巴巴若上市

市值直逼臉書、超越台積電——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市值比較 單位:億美元

Google 2958

亞馬遜 1353

臉書 1035

騰訊 1005

阿里巴巴 1000(估)

台積電 923

eBay 695

百度 499

註:數據統計截至2013/9/17

整理:謝富旭、辛曉昀

投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差很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股價漲跌幅阿里巴巴自2007年上市以來,股價最高40港幣,最低掉到3.7港幣,2012年6月下市,股東大多以賠錢收場;如果投資騰訊或百度,同期間則可賺250%~300%。

2007.11

阿里巴巴

13.5港幣上市

2012.06

阿里巴巴

13.5港幣

下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2

烏克蘭總理:普京圖謀複辟蘇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60

俄羅斯,普京,烏克蘭,制裁,GDP

(上圖可見,今年5月普京在俄羅斯紀念二戰衛國戰爭勝利69周年的勝利日當天閱兵。)

歐美對俄羅斯實行更嚴厲制裁之際,烏克蘭領導人發出不可掉以輕心俄羅斯政府野心的警告。烏總理稱,俄總統普京正尋求複辟前蘇聯。烏央行行長預計,內戰可能使今年經濟增長收縮10%,比IMF預測的更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昨日出席東歐最大公共外交社會機構“雅爾塔歐洲戰略”的年會期間,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稱:

“普京不可能接受烏克蘭成為歐洲大家庭成員的想法,他想複辟蘇聯。”普京的目標是“奪取整個烏克蘭”,俄羅斯對世界秩序構成威脅。

亞采紐克的這番話也是一些西方人士的看法。華爾街見聞文章此前提到,本周一《紐約時報》的政治評論員Alexander Baunov本周一撰文稱,普京的目標是在烏克蘭內部創造一個獨立的地區。該地區將多方面影響整個烏克蘭,成為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紐帶,避免整個烏克蘭在未征詢俄政府和普京的情況下迅速倒向西方。

本周四與周五,歐盟與美國先後公布對俄施加新一輪經濟制裁。歐盟將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等15家企業列入制裁黑名單,還增加對24名俄公民的制裁。美國將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列為制裁對象。

歐美宣布對俄經濟制裁是因為俄方未能幫助結束烏克蘭危機,不過烏克蘭的經濟也將受到很大影響。烏克蘭央行行長 Valeriya Gontareva稱,IMF官方預計烏克蘭今年GDP增長會收縮6.5%,而烏克蘭經濟形勢急劇惡化將導致實際經濟衰退比預測的更嚴重。

此前IMF已批準給予烏克蘭170億美元救助性質的貸款。Gontareva昨日說:“我估計(烏克蘭GDP增長)會是-9%,甚至-10%。”她還預計,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貿易額今年會減少35%。

普京此前一直否認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的分裂武裝。本周五他表示,俄羅斯將現在會推遲報複,還沒有任何封閉自己的計劃。

雖然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強調,歐盟的最新制裁仍有撤銷余地,可能視烏克蘭局勢發展修訂、甚至撤銷制裁方案,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說,不會放棄原則和價值觀,要向俄羅斯清楚表明其行為要付出代價。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說,如俄羅斯完全履行力求實現烏克蘭東部和平的承諾,美國可能撤銷制裁。

本周華爾街見聞展示了以下烏克蘭軍方發布的最新戰況地圖。它顯示,目前俄軍支持的部隊已控制烏東部分裂勢力根據地通往烏戰略重鎮Mariupol之間的重要地區。這為親俄分裂武裝今後奪取Mariupol鋪平了道路,Mariupol前景堪憂。

俄羅斯,烏克蘭,普京,波羅申科,北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1

吞並烏克蘭早有圖謀?波蘭前外長爆料普京曾建議波俄瓜分烏克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56

波蘭議長Radoslaw Sikorski今日在接受美國網站Politico采訪時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8年曾建議波蘭與俄羅斯瓜分烏克蘭。Sikorski曾長期擔任波蘭外長,今年9月才卸任。他透露,普京是在2008年波蘭時任總理圖斯克訪問俄羅斯時提出前述建議的。

“普京希望波蘭一起參與“瓜分”烏克蘭,這是我國總理訪問莫斯科時,普京最先討論的內容之一。普京認為烏克蘭是人為形成的國家,俄羅斯和波蘭應該一起合理解決這個問題。” Sikorski在10月19日的采訪中稱。

目前烏克蘭西部的一些地區包括Lwow等主要城市,在二戰前是波蘭的領土。不過Sikorski強調波蘭方面對普京的提議沒有做出答複,波蘭並不希望卷入紛爭之中。

不過在采訪內容被公布後,Sikorski在Twitte表示,Politico的部分采訪內容被過度解讀。(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