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年造就百億單品,卻一夜之間崩盤!Rio雞尾酒為何如此短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12.shtml

兩年造就百億單品,卻一夜之間崩盤!Rio雞尾酒為何如此短命?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兩年造就百億單品,卻一夜之間崩盤!Rio雞尾酒為何如此短命?

預調雞尾酒持續走冷,百億市場的泡沫最終還是破滅了。

本文快刀三俠(微信ID: iyqkpd)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張祿

預調雞尾酒持續走冷,百億市場的泡沫最終還是破滅了。

當RIO(銳澳)母公司百潤股份在2月25日發布2016年業績快報時,其大幅下滑的營收和凈利,以及1.42億元的虧損,讓預調酒江湖的最後一面大旗左搖右晃。

而在2014年,預調雞尾酒被預測為下一個百億單品,行業年增長率達30%~50%之高;2015年,銳澳被百潤股份收購,100元變55億的財富神話將行業推向巔峰;年底,黑牛食品拍賣達奇生產線、總裁離職,銳澳銷量陡降、產品滯銷;2016年,銳澳持續虧損,冰銳被爆停產、裁員、欠費。

兩三年光陰,預調雞尾酒從新生,走向巔峰,再迅速雕零。一個品類在短短時間內曇花一現,實屬罕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2374de9e2e46f1a9ba5156a48a841bdd

周迅代言銳澳雞尾酒

423625ad70567832a7f6669ded8184ca

楊洋代言銳澳雞尾酒

國內的預調酒早在2002年、2003年便出現了,但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2年,兩大巨頭銳澳和冰銳的對峙從渠道轉向營銷,才將其從夜場逐漸拉入大眾視野。

明星代言、熱播劇植入、真人秀冠名,鋪天蓋地的雞尾酒廣告,瞬間抓住消費者眼球,成了“爆款單品”。

而銳澳和冰銳的營銷拉鋸戰,實際上是一場搶奪媒體資源的硬仗。受眾群體高度重疊,營銷戰略無限趨同,套路和打法也都采用高舉高打、空中投放,誰出手快準狠,誰就更有優勢。

7a03aac66b9cbe657bf23c2e9b9db718

銳澳雞尾酒贊助《奔跑吧兄弟》

cb41d642a320dc37d7e4a7a17264e5cb

銳澳雞尾酒冠名《奇葩來了》

aca44d77fdc80c3fc34bc38762741577

銳澳雞尾酒冠名《天天向上》

彼時,銳澳的生殺大權掌握在劉曉東一人手里,而背靠百年企業百加得的冰銳,對於項目開支往往需要步步審核,行事謹慎。2014年,銳澳終於以9.87億元營收成為行業第一,反超冰銳。

嘗到甜頭的銳澳,繼續強勢投放,2015年上半年銳澳營收16.17億元,維持高增速勢頭。百潤股份收購銳澳,100元變55億元的財富神話,更是將預調酒行業推上商業顛覆。

事情往往過猶不及,營銷也終讓銳澳,乃至預調酒整個行業自食惡果。

各個品牌紮堆、霸屏式的跟風營銷,令人眼花繚亂,興奮期也隨之被消磨殆盡,觀眾出現審美疲勞。而在2015年上半年創造超6億元利潤的銳澳,卻依然執著於娛樂營銷,絲毫不見其有撤退之勢。

事實上,銳澳的廣告費用一直居高不下,僅2015年就高達3.3億元。今年上半年,在營收和凈利大幅雙降的同時,廣告費用也依然高達1.54億元,比公司凈利虧損額還要多出0.09億元。

另一方面,根據娛樂營銷帶來的膨脹效果,銳澳定下虛大的業績目標,導致大量“提前灌裝”的產品積壓在經銷商倉庫,銳澳自2015年下半年起便陷入滯銷困境。

持續、高額的廣告投放並沒有帶來銷量的持續增加,銳澳只是其中一家。

9ddc107b1f9ad982f9efafc4e583790d

銳澳雞尾酒植入《何以笙簫默》

386a2ed4506c29790f8c51d9c1c35e86

銳澳雞尾酒植入《杉杉來了》

這出大戲,從來不是銳澳的獨角戲

預調雞尾酒百億泡沫這出大戲,從來不是銳澳的獨角戲,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預調酒是直接被火焰煮沸了。

預調酒火熱的2014年,也是酒業深度調整、飲料行業銷量下滑的時期,產品滯銷、存貨跌價、電商沖擊等問題正困擾著酒企和經銷商,而以銳澳為代表的預調雞尾酒迎合年輕消費群體,切入細分市場,這無疑給處在迷茫中的酒企和經銷商看到了希望。

再加上多家權威機構預測報告的推波助瀾:到2020年,國內預調酒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200億元,甚至是300億元。

當主角銳澳反超冰銳成行業龍頭時,當100元變55億財富神話上演時,當銳澳業績成倍增長時……

觀望者失去了理性。

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五糧液等白酒巨頭紛紛跟進,黑牛食品、匯源果汁、喜之郎等也伺機推出各自的預調酒產品。借助高額廣告投放,媒體大勢宣傳,預調酒呈現出產品旺銷的氛圍,經銷商似找到“救命稻草”般,拼命下訂單,導致產品供不應求,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了更多觀望者的瘋狂加入。

a9f8c5e17f8e1879e985a26a47ee43ec

黑牛食品的達奇雞尾酒

最典型的莫過於黑牛食品。黑牛主業下滑,不惜砸下重金,轉型進入預調酒行業,可達奇一上市,便遭遇寒冬,虧損嚴重,最後還被收購。現在黑牛又改做軟件,也是戲劇。

如今,預調酒百億泡沫破滅,在唱衰聲中,跟隨者也紛紛撤離,樹倒猢猻散。

百億泡沫破滅的4個教訓

瘋狂過後,總歸是要回歸於理性。預調雞尾酒短暫的一剎花火並未完全宣告終結,冷靜後的分析,不是為了下一次的百億泡沫,而是為了這次的繼續堅守。

1、營銷過度

以銳澳為代表的預調酒領先品牌,過於重視廣告宣傳。把精力放在如何吸引消費者眼球上,忽略了產品本身、消費者體驗等重要因素;高舉高打、空中投放的戰略,也忽略了產品落地、線下促銷等方式。

營銷只是企業宣傳的輔助手段,並非企業的全部,舍本逐末是企業經營的一大禁忌。

吳曉波在《大敗局》里也曾用秦池、愛多等眾多敗局案例說明一個道理:通常,巨額廣告投入並不能帶來持續的業績向好,反而會在短暫爆發式增長後陷入虧損窘境。

2、過度高估市場能力

預調雞尾酒的火熱是被廣告、媒體、商家炒出來的,其市場能力被大大高估,實際上並沒有權威數據所說的百億市場規模,至少按目前的發展來看,其增速也達不到預測的30%~50%。

作為新品類,需要一定時期的消費培育期,這個時間少則2-3年,多則10余年,切不可急功近利。

另外,在信息冗余的時代,媒體更像個放大器,好與壞都一樣放大。企業應該保持克制、冷靜,不應被市場狂熱裹挾而行。

3、產品缺乏壁壘

令人眼花繚亂的品牌,相似的包裝設計,相似的酒體色彩,預調雞尾酒幾乎沒什麽門檻可言,給了不良商家可趁之機。

他們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打著一次性買賣的旗幟,不註重產品質量,只是簡單生產產品,把價格壓得很低。一些經銷商貪圖便宜,前期大量壓貨,而消費者對於次品根本不買單,最後不僅經銷商苦不堪言,消費者也對整個行業生出厭惡。

所以,產品設計一定要有壁壘,有差異化,否則準入門檻低,便容易出現參差不齊、魚龍混雜、行業亂象。

4、定位不明確

目前,銳澳、冰銳等品牌定位實際上是模糊的。比如銳澳廣告詞“銳澳雞尾酒,愛的free”,“RIO在,超自在”,相較於“困了累了喝紅牛”,“滴滴一下,馬上出發”等廣告詞,明顯不能簡單粗暴地凸顯受眾痛點。

預調雞尾酒本身,介於酒和飲料之間。而酒和飲料的市場運作方式不同,白酒主要靠渠道利潤驅動,飲料則更加依賴消費者體驗。這尷尬的地帶也讓預調雞尾酒存活不易。

產品定位明確,能讓受眾在產生相關需求時,立刻想到該品牌,從而產生消費行為。同時,根據定位,進行傳播營銷、市場運作才能有效促進銷量持續增加。

結語

大浪淘沙之後,能留下來的必是堅守者。

很多時候你分不清是形勢讓你起飛,還是本事讓你起飛,當錯把形勢當本事的時候,形勢變了,自己就有可能從高空跌落。

最終決定勝負的,是堅持。預調雞尾酒行業雖遇寒冬,但這細分市場卻是真實存在的,銳澳如若能解決好庫存、產品落地等問題,走過寒冬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即使RIO扛過了艱困期,這個低準入門檻的市場,仍將潛伏著友商一哄而上的競爭危機,到時候RIO手里的底牌,還是砸廣告拉動份額嗎?畢竟預調雞尾酒70%以上的利潤,實在讓人垂涎欲滴

RI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15

從垂暮到瘋狂:單車小鎮的一夜複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41.shtml

從垂暮到瘋狂:單車小鎮的一夜複活
棱鏡 棱鏡

從垂暮到瘋狂:單車小鎮的一夜複活

什麽是正確的商業模式?目前的答案是:邊走邊看。

本文由棱鏡(微信ID:lengjing_qqfinanc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思誼 江曉川

2015年,中國北方寒冬的一個陰沈午後,天津市東麗區軍糧城道,兩位年輕人敲門走進了天津富士達集團樂騎科技有限公司CEO孫昊的辦公室,他們找上門來,希望訂購5萬輛自行車。

事後回想,這個普通的午後如今成了中國自行車制造商們一場集體救贖的前夜。孫昊沒有想到,1年多過去,當初兩位ofo“毛頭小子”送上門來的小訂單如今已經翻了200倍,這足以支撐這家全球最大自行車制造商的全部產能。  

2016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共享經濟的聚光燈終於從“滴滴”們轉移到了摩拜、ofo,一群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希望能解決中國人“出行最後1公里”,他們像瘋了一樣開著大卡車將數以千萬計的小車子恨不得灑滿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共享單車的盛宴給制造商帶來了暴增的財富,在戰爭打響的2016年12月份,納入政府統計的自行車制造商單月完成產量519萬輛,數據突然由降轉升,同比增長8.4%。在2017年,共享單車品牌帶來的新增訂單預計將達到百億元。

這樣的瘋狂市場,讓天津武清區的一處偏遠小鎮王慶坨忙碌起來,這個“中國自行車第一鎮”恢複了往日的歷史榮光,他們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滿世界找訂單的“乙方”了,因為,滿世界都在找他們。

我們在這個只有3.6萬人的小鎮上待了一些日子,看到了這個曾經由傳統制造業主宰命運的“垂暮老人”重新煥發生機。但是,糟糕的事情也正在發生,突然湧進來的巨額訂單也讓這個制造業小鎮在商業秩序和商業風險上難以招架。

和制造商們一樣焦慮的是共享單車運營商們,而砸下重金的是那些被市場倒逼的的投資機構,畢竟,誰也不想再錯過下一個“滴滴”,在市場面前,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鬥。

年輕造訪者:差點錯失的5萬訂單

兩位突然造訪的年輕人分別叫陳正江和王耿,自顧自介紹說負責一家初創公司的采購業務,是一家起步於北京大學的校園自行車租賃公司,名為ofo。

“兩個看起來非常年輕的毛頭小子”,這讓孫昊有些為難。

對於有著上千萬產能、全球最大的自行車制造商富士達來說,5萬輛的訂單顯然不足掛齒。孫昊說“最早接這個單子的時候,我們也挺郁悶”,雙方在產品的質量標準方面產生分歧:ofo要求是相對封閉校園內的短途代步車,不需要特別好的質量;而擁有許多外國合作夥伴的富士達則認為,產品品質定位要高。

不過,5萬輛的訂單很快達成,經過多次的磋商,雙方達成了一個折中方案——富士達願意犧牲一部分利潤將產品做得更完善,讓學生們在騎行時擁有更好的感受。

當然,孫昊是有自己的另一番打算。他說當時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通過這筆訂單尋找互聯網模式,在這群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中落地。“意識到互聯網一定是趨勢,但卻找不準一條屬於我們應該走的互聯網道路,當時的做法就是比較盲從地做電商”。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聊的更多的話題還是騎行。”孫昊說。ofo的四位創始人均為騎行愛好者,都曾是“北京大學自行車協會”的成員。

2016年4月,由富士達生產的第一批“小黃車”開始進入北京各個高校,這5000輛“芭蕾小姐”車型僅在北京的高校中流轉。2016年11月,當ofo計劃從校園走向城市時,他們和富士達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研發生產滿足老百姓日常出行需求的訂單。

很快,孫昊意識到了自己錯過了一個“海一樣大的風口”。原來這就是所謂的“共享單車”,一個他很早就從海外客戶那里接觸到生僻概念,“囿於當時沒有深刻的理解,只停留在觀念層面”。  

“2015年中旬,我們想明白了一條路——在全世界範圍內,除了用戶自有車輛以外,以租代售將成為非常重要的方式,用戶不需要買車,去租車就可以。”孫昊說,“但是我們距離互聯網太遠了,根本沒想到無樁單車,也沒想到通過智能終端把用戶連接起來。”

在此期間,富士達甚至還曾參與了武漢和南京等當地政府主導推出的公共自行車項目。這種公共自行車均為有樁租賃,必須歸還至固定的地方,且需要辦理自行車卡片才能使用。十余年過去,他們將一批又一批的城市自行車送上街頭,看著他慢慢生銹,直到無人問津。

像富士達一樣的自行車制造商們已經很久沒有想過,他們生產線上的自行車會突然灑滿中國城市的街頭,過去的很多年,這些自行車都會被貼上各色品牌,越過重洋,運往海外。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字,近幾年中國自行車的產量每年為8000萬輛左右,其中超過70%用於出口。在很多年里,曾經被作為婚嫁“老三樣”的自行車,似乎已完全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正常情況下,普通自行車的壽命不可能短到1年,一位專業騎手擁有4-5輛車,根據地段騎行不同的車輛,最多是購買新的零部件進行升級換代;普通用戶的購車價格低,使用過程更節省更漫長,購車頻次則更低。

微信圖片_20170322103836

在制造商天津飛鴿工廠的車間內,等待組裝的車架。

在中國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天津,一場轟轟烈烈

的自行車生產運動正在掀起。

很多年過去,自行車們制造商們的業績沒有大起大落:一直隱沒在低谷。

上一次行業的稍有起色還是在2010年,騎行風盛行帶來了好光景。“那時候,只要你有山地車,不管質量有多破,都能賣。”,在自行車制造商擔任中層的張北回憶,“當時的日子太順當了”。但即使如此,即使類似捷安特和美利達這樣較為高端的自行車,推出騎行俱樂部歷史較長的制造商也沒有找到爆發點,互聯網不發達,騎行未見規模。

糟糕的情況從2013年開始,源於購車潮的放緩,行業產量整體下滑。

天津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報告稱,2015年天津自行車產銷量出現首次下滑,下滑比例為3%。2015年中國自行車產量8026萬輛,同比下降3.36%,更糟糕的是,這一年出口量也只有5781萬輛,同比下降7.7%,海外市場此前一直是國內自行車的最主要流向。

張北介紹,當時一些小規模自行車制造商甚至難以維持生計,有一些索性從上遊產業鏈賬期內的零部件變賣,從下遊渠道經銷商收取訂金,最後攜款外逃。

乙方變身甲方:突然來臨的幸福

1年多過去,當初兩位ofo“毛頭小子”送上門來的5萬輛訂單如今已經翻了200倍。

在2017年,富士達目前已接到的ofo訂單規模就已達到1000萬輛,這已經接近富士達1400萬輛的年設計產能,他們今年決定將年產能提升至2000萬輛,以滿足其他共享單車品牌的訂單需求。 

等來ofo這位“財神爺”,同在天津的飛鴿集團是在1年以後,這家企業曾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自行車。

2016年10月,他們終於接到了ofo征詢能否代工生產的電話,但是一位業務員轉手就推給了飛鴿集團北京區域的一位業務經理。一個月後,意識到重視不夠可能會失去這個決定自己未來命運的大客戶時,飛鴿派出了數位高管們登門造訪ofo,將合作也上升至戰略項目。

如今,由“飛鴿”生產的“小黃車”月產量已經達到40萬輛,訂單總量占據“飛鴿”全年產能的1/3,他們一年可提供480萬輛的ofo單車。因此,飛鴿集團為ofo開設的三條生產線不得不滿負荷運轉。

2016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共享經濟的聚光燈終於從“滴滴”們轉移到了摩拜、ofo,一群野心勃勃的年輕人希望能解決中國人“出行最後1公里”,他們像瘋了一樣開著大卡車將色彩斑斕的小車子恨不得灑滿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當然,2017年春天,富士達和飛鴿集團的高管們似乎也察覺到了奇妙的變化,他們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滿世界找訂單的“乙方”了,因為,滿世界都在找他們。  

微信圖片_20170322103840

在天津愛瑪工廠內,工人們正在組裝摩拜單車的輪胎。

“中國自行車第一鎮”天津小鎮王慶坨迎來了自己歷史未有的高光時刻。這個偏遠的郊區小鎮上一段榮光還是20年前,小鎮的自行車產量當時一度占到全國產銷量的1/8,而過去幾年,這里的自行車產量不斷下滑,生產工廠的利潤從高峰時的每輛車幾十元降為一兩元,激烈的競爭讓這里的自行車工廠從幾百家減少至幾十家。

如今,帶著巨額訂單的摩拜和ofo催促這里的生產線重新運轉起來,這個僅有3.6萬人的小鎮開始難分白晝黑夜。

血拼百億訂單:誰能共享盛宴?

自行車制造商的忙碌也讓一些人感到擔憂。

2017年春節後,山東濱州的愛瑪經銷店老板彭學明滿心狐疑地趕到天津市靜海經濟開發區,他懷疑為自己的店鋪提供貨源的廠家是不是倒閉了,這家工廠名為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如今已是摩拜單車的主要的生產商。

2016年,彭學明付完經銷店面租金和裝修費用後,卻已很久沒有收到工廠的發貨。在三番五次的電話詢問後,一位銷售經理頗不耐煩地告訴他“愛賣不賣”。

數百輛的訂單與500萬輛來自摩拜的訂單相比,銷售經理知道孰輕孰重。

天津愛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在2017年突然接到的摩拜500萬輛代工訂單。即使他們開設了4條生產線也不得不實行兩班倒,夜班從晚上9點持續到次日淩晨3點。春節以來,為了完成這筆訂單,這家公司已經招聘了500名新員工。

3月7日,愛瑪工廠內,接待彭明的銷售經理安慰他,“現在發的貨也僅是春節前的訂單。”讓彭明無比沮喪的是,當絕大多數的自行車制造商都卷入其中後,還有多少廠商能夠生產足質足量的單車給他。

在王慶坨開設工廠的上海安吉爾的自行車生產廠商稱,他們剛剛拿到了ofo一個20萬的訂單,要求45日內完成交貨。“相比普通的自行車,做共享單車的利潤更高。”安吉爾的銷售負責人說。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度的不完全統計,2016年天津自行車產產量為4225.13萬輛,比去年上升了4.83%。

在整個中國,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6年全年,兩輪腳踏自行車累計完成產量 5303. 3萬輛,累計同比下降 5%,但是在 12月份當月完成產量 519萬輛,同比增長 8. 4%,兩輪腳踏自行車主營業務收入 638億元,同比增長 0. 3%,實現利潤總額 31. 8億元,同比增長 1%。

微信圖片_20170322103846

天津富士達工廠內,工人組裝“小黃車”ofo,富士達的一條

ofo生產線在10分鐘內下線16輛自行車。以此計算,富士達

每天有超過5000輛ofo下線。

共享單車的血拼將讓這些數據在2017年發生大變化。

騰訊財經以公開數據預估,在2017年,摩拜單車預計產量達到1560萬輛,ofo預計產量達到1780萬輛,即使按照每輛200元計算,這將為制造商帶來近70億元訂單;外加其他共享單車品牌,整體訂單金額可能接近百億元。

零配件產能告急:不期而遇的春天

被共享單車改變命運的不僅僅是王慶坨的自行車制造商,更上遊的零部件生產商、甚至是原料供應商也希望從中雨露均沾。他們跳進這場洪流,決定分一杯羹。

單車市場的供不應求,讓上遊產品的價格不斷攀升。

ofo在天津一家工廠的采購合同曝光:“芭蕾小姐”款車型含稅出廠價為224元每輛。“ofo早期的訂單,一部分是小工廠代工的,價格相對低廉,質量上也不好保證。”一位知情人士告訴騰訊財經,“現在想拿到這個價,基本不可能。”,他預估目前的整車單價較當時“至少上漲30%-40%”。

“不斷飆升?用難聽的話講叫‘趁火打劫’!”富士達集團樂騎科技有限公司CEO孫昊有些憤怒。價格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大共享單車平臺瘋搶代工廠原本有限的產能;另一方面,則源自管材等原料價格上漲,以及華北地區冬日限霾,上遊零件廠商產能不足。

天津久發自行車公司總經理鄒蘇青很快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她所在的公司以生產自行車前叉為主,主要原材料為鋼材,自2016年9月以來,上遊管材的價格上漲至5300元每噸,在2015年時管材價格約為4000元每噸。

雖然現代化的通訊早已以電話、短信,甚至社交軟件為主,但鄒蘇青的生意層面的往來,依然通過傳統的紙質憑證進行。鄒蘇青辦公桌上的一臺傳真機,用來接收訂單和管材商發出訂單的主要工具。

通常情況下,鄒蘇青會將每噸單價和噸數發送給管材商訂貨,雙方對單價和數量無異議,即進入執行階段;若有異議,雙方達成統一的價格後,再進入執行階段。

“去年的時候,對方擡高價格後,單價上還有幾十塊錢可砍的可能。”鄒蘇青有些無奈,“從去年年底開始,根本沒有砍價的份兒。言下之意是,你愛要不要。

訂單的數量級從“千”提升至“百萬”,甚至“千萬”,價格上能否具有規模優勢?“需要看此前談判時的價格是否已經壓得很低。”有人士稱,共享單車平臺通常願意以後期多下訂單的願景,來獲得在小額訂單上的談判優勢。“再減的話已經都挖到肉里去了。”  

天津愛賽克車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潤東向騰訊財經講述了類似的經歷。“零部件一天一個價,一個自行車腳蹬子,今天還是兩塊,明天就變三塊了。”王潤東稱,之前從來沒擔心過上遊供應商供貨,如今要緊盯供應商供貨,“可能一個環節跟不上,就要影響出貨。”

張北有些為這個行業擔憂。“整個內銷,不管是上遊供應鏈,還是中間那些配套工廠,現在70-80%的精力都在共享單車。”而供應鏈上各方也更願意生產共享單車,動輒幾百萬的訂單,相比那些幾百套的小訂單,省掉了來回更換程序的繁瑣。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內銷的產品線和產品渠道,會逐漸的萎縮和崩潰。

“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還要考慮生產制造過程中,因井噴式增長帶來的零部件供應端的瓶頸非常大。”孫昊舉例稱,以前一個公司供應100萬套零部件,可能滿負荷產能是120萬套,但現在短期內要增加至200萬套,根本不具備條件。

“短期內,一些小廠會接到一些訂單,但到底是死灰複燃還是加速死亡,不好說。”孫昊向騰訊財經舉例,如果該廠本身產能是5萬輛,接到5萬輛共享單車的訂單,其他客戶的訂單就不做了。當這些共享單車的訂單完成後,可能存在其他訂單全部喪失的打擊,面臨倒閉。

“雖然都在尋找其他機會,但你完全不知道這個機會在哪里。你完全把命運交給了一個不確定因素。”張北說,“現在大家都看重眼前利益,當這場共享單車大戰結束後,後共享單車時代,傳統自行車制造商的盛宴是否還能上演?”

讓王慶坨複活的是共享單車運營商們,他們從投資機構那兒獲得了數億十億計的真金白銀,但一個問題如今已經在困擾他們,砸出去的錢怎麽賺回來?

對於什麽是正確的商業模式?

他們目前的答案是:邊走邊看。

微信圖片_20170322103851

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79

“一夜之間”立場轉向 特朗普對這三件大事表態

特朗普在當地時間周三的一系列表態一改他競選時的承諾。無論是他對北約的態度還是關於美聯儲主席耶倫的任職,都發生較大轉變。他還表示,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同時稱,現在的美元太過強勢。

他爆炸式發言後,全球市場攪翻了天。美元尾盤“閃崩”,美元兌日元跌破109關口,刷新2016年11月17日以來低點,離岸人民幣尾盤飆漲創下一周新高,期金收報逾五個月新高,十年期美債價格也急劇上漲。周四,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289點,報6.8651,創1月18日以來最大調升幅度。

“北約不再過時”

在會見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時,特朗普表示,北約不再過時。他也承認了之前曾抱怨過北約並沒有在打擊恐怖主義上出過足夠多的力,並曾多次敦促北約盟國承擔更多防務開支。

特朗普說:“北約現在有所改變,他們開始出力打擊恐怖主義。我曾經認為這個組織早已過時。而現在,北約不再過時。”

特朗普同時重申,北約盟國應該遵守此前作出的提高各自國防預算的承諾,而不是依賴美國,這將使北約各國更加安全,美國和盟國之間的關系也會更緊密。

“中國並未操縱匯率”

特朗普當天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他指出,近幾個月來中國並未“操縱匯率”。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可能本周公布最新的半年度《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美國財政部去年10月公布的上一份《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顯示,包括中國在內的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並未操縱貨幣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勢。

同時,特朗普還認為現在的美元太過強勢。“這部分責任在我,人們對我的信心很高,但強勢美元會影響競爭力,最終傷害美國。“特朗普在采訪中說道。

“我喜歡耶倫”

當被問及耶倫是否會在2018年任期結束後被“下崗”,特朗普予以否定。他並不反對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明年2月任期滿後連任,但目前做任何決定都為時尚早。耶倫曾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頻繁攻擊的一個目標,特朗普當時批評她的低利率政策。

在談及同耶倫關系的問題時,特朗普表示兩人曾在白宮坐下來談過話。他說:“我喜歡耶倫,也尊重她,而且我確實喜歡低利率政策。”

全球市場震蕩

特朗普發言過後,美元尾盤“閃崩”,美元兌日元跌破109關口,刷新2016年11月17日以來低點,離岸人民幣尾盤飆漲創下一周新高,期金收報逾五個月新高,十年期美債價格也急劇上漲。

美元兌日元走勢,圓圈處即特朗普發表相關言論後市場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14

意外殺停勒索病毒 22歲英國青年哈欽斯一夜成名

近日,勒索病毒大規模攻擊肆虐全球,感染數十萬計的電腦,該軟件會先將電腦中的檔案加密,再向用戶勒索約300至600美元比特幣(Bitcoin),否則檔案可能無法複原。

英國22歲的電腦奇才哈欽斯擋下勒索病毒的過程其實有些無心插柳。勒索病毒爆發後,他使用網名MalwareTech與勒索病毒搏鬥72小時,為了追蹤病毒源頭,花了8英鎊買下註冊網域,意外啟動病毒的銷毀開關,成功阻止WannaCry病毒蔓延。但他日前首度露面接受訪問時表示,不認為自己是英雄。他表示:“我絕不是英雄,我只是盡一己之力來阻止殭屍網絡”。

哈欽斯擔心身份曝光後,會引來黑客報複,故行事相當低調。他說:“他們只要花幾秒鐘便能查出我的身份,如果查到我住哪,可能什麽事都做得出。曾有同業在家中被人插贓嫁禍藏有海洛英,差點被陷害,甚至還有人威脅要置他於死地,我以後可能也會遇到這些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35

特朗普陷危機沖擊市場 全球富豪一夜損失350億美元

不斷發酵的特朗普政治危機震動市場:FBI前局長科米的一份備忘錄內容周二被曝光,科米稱特朗普之前要求他停止對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的調查。

“特朗普交易”樂觀情緒降溫,投資者迅速撤回最近幾個月對特朗普政策將提振經濟增長和通脹的押註。全球避險情緒大爆發,黃金日元飆漲。與此同時,6月美聯儲加息的概率驟跌,似乎一覺醒來,全世界都變了。

圖片來源:彭博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美國政治動蕩導致全球股市周三下跌,富豪們因此損失350億美元。以623億美元身家位列第五的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損失最大,這個社交媒體股價下跌3.3%,他的財富因此縮水20億美元。擁有868億美元身家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損失10億美元,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損失17億美元,財富降至819億美元,富豪榜排名因此降至第三位。

受特朗普“泄密門”和“恐科門”的發酵影響,恐慌指數VIX漲破15關口,創4月21日以來盤中新高,也是去年英國公投脫歐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Facebook、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軟等握有大量海外現金的科技股巨頭下跌。蘋果股價一度重挫3.5%至日低150美元,創2016年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標普500信息技術指數下跌1.2%,納斯達克100科技分類指數下跌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94

阿里迎戰智能音箱,一夜之間智能語音終端成為“紅海”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6/163972.shtml

阿里迎戰智能音箱,一夜之間智能語音終端成為“紅海”了?
黑智 黑智

阿里迎戰智能音箱,一夜之間智能語音終端成為“紅海”了?

就在同一天,百度DuerOS開放平臺和阿里音箱,走到了開發者面前。

文 | 楊潔

編輯 | 黑智

阿里做消費級AI硬件了,第一款產品,是款智能語音終端設備,名字叫做“天貓精靈X1”。

智能音箱這片江湖,對於吃瓜群眾而言可能還略有陌生,但隨著阿里的進入,卻頓時有了“血海”的架勢。

而就在同一天,百度的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發布了DuerOS開放平臺,並稱之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安卓”,打造基於百度DuerOS為入口的智能語音生態鏈。

搭載了智能語音助手的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音箱市場,在2017年,也陡然變得熱鬧。從海外的亞馬遜、谷歌、微軟、蘋果,到國內的BAT,短短幾年內,在這個看似狹小的領域內,迅速集中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同時,包括到創業中小公司,再到傳統音箱廠商、家居制造商,連內容提供商們,也忍不住要來分一杯羹。大大小小數百玩家,頓時讓本來略顯沈寂的家用智能設備領域,變得擁擠起來。

只需499元,智能音箱抱回家?

阿里的智能音箱是什麽樣的?

這是一款比亞馬遜Echo、蘋果HomePod體積更小也更輕的智能音箱,直徑只有83毫米,高度126毫米,擺在家里顯得更為不“顯眼”。底部設計了一圈隱藏指示燈,會通過聲音來判斷用戶方位。在配置上,X1 采用了業內首顆 SmartAudio專業處理芯片,阿里方面表示,比此前市面上的主流芯片,處理效率提升25%,功耗降低32%。X1搭載了6麥克風環形陣列,能夠在家庭環境下實現5米範圍語音識別。

微信圖片_20170706075444

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淺雪發布天貓精靈X1

和Echo一樣,天貓精靈X1目前可實現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充話費、查快遞、音頻音樂播放等功能。

而類似Google Home,天貓精靈內置了聲紋識別,可以識別用戶對象,成為“你的語音設備”,並針對用戶的淘寶賬號進行購物和支付、充值。據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透露,一款設備,可以實現對6個不同對象的聲紋識別。而這款音箱,只需要499元。

與此同時,作為阿里智能音箱的主導機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也終於露出了真容。阿里表示,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s)成立於2016年,負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消費級AI產品的研發,其使命是“探索人機交互新大陸”。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是淺雪(陳麗娟)。而淺雪,也是當年阿里智能生活事業部的總經理,曾經和其他廠商合作推出過智能音箱產品“小飛”和“MA1/3/5”。據媒體傳聞,該實驗室直接向CTO張劍鋒(行癲)匯報,而在發布會當日,張劍鋒也來到了現場。

淺雪當天還表示,天貓精靈X1內置了由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的第一代中文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語音助手和開發者平臺。而AliGenie開發者平臺,主要面向四種類型的開發者,包括內容開發者、應用開發者、智能家居開發商和硬件生產商。通過AliGenie開發者平臺,開發者可以鏈接到阿里生態體系中的數億消費者和海量的生活和商業場景。

而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百度發布的DuerOS開放平臺,開放了百度17年來在語音識別、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多輪對話技術、搜索技術等上面的積累。同時,百度宣布將全資收購KITT.AI,並將智能設備語音喚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能力免費開放。更有趣的是,百度還現場演繹了智能設備開放平臺的便捷性:一名工程師,通過十七行代碼,用1分鐘的時間,將百度DuerOS的能力接入搭載Alexa的Anker音箱,讓原本只會英文的音箱變得能夠聽懂中國話。

景鯤-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_副本

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發布DuerOS開放平臺

 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成為巨頭們必爭之地。

為什麽是智能音箱?

這場戰事肇端於大洋彼岸,也是海外的科技巨頭們,最早將它推向了高潮。

今年5月9日,亞馬遜發布了新款帶觸屏的Echo Show;就在次日,微軟和哈曼卡頓合作、搭載了語音助手Cortana的智能音箱invoke正式面世;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Home的全新功能亮相;6月的2017年WWDC上,蘋果的Siri音箱HomePod壓軸推出。至此,亞馬遜、谷歌、微軟、蘋果等巨頭,已然在智能音箱市場正式會師。

initpintu_副本

天貓精靈、蘋果HomePod和Amazon Echo

基於亞馬遜智能助手 Alexa 的Echo點燃了這片市場。到了2016年11月,Echo問世兩年後,根據消費者智能研究機構 CIRP的報告數據,這一系列產品在美國的銷量已經達到了 510 萬臺。整個2016年,Amazon Echo 賣出了超過 650 萬臺。

Echo之於亞馬遜的意義,自然也不僅是一款家用的音樂播放器。它讓大眾感受到的,是基於語音交互的硬件時代的體驗;作為家庭設備中樞,Echo連接了家用智能設備、互聯網服務以及數據,為亞馬遜建立起了數據和算法的壁壘,同時,也擴展了更多的設備和應用接入亞馬遜Alexa語音識別平臺。

電腦的圖形交互第一次改變了世界,而智能手機的多點觸控,把移動互聯網時代和PC時代徹底區分開來。在更多的設備可以聯網時,除了觸屏,語音就是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核心的入口級產品。智能語音助手的意義,在於連接起各種互聯網服務,無論是手機還是音箱,不過是載體不同而已。

從微軟到蘋果,每一個站在時代頂端的企業,都是交互時代變革的引領者。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眾多玩家們的選擇。對於巨頭們而言,是要建立新的生態平臺,承載原有的內容和服務,拓展新的市場;對於中小創業者而言,在這個轉折點來臨、用戶亟待教育、巨頭剛剛入局的時刻,需要搶占垂直細分領域場景化賽道,在技術和硬件上占據先發優勢。

在這個變革時代前奏響起的時刻,沒有一個巨頭,願意放棄這個賭註。在智能機時代一步行差的諾基亞,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盡管Echo已經占據了海外80%的智能音箱市場,Google Home則占了10%。但是,對於中國用戶而言,這毫無影響:除了最新發布的蘋果HomePod有此可能外,它們並不能進入國內市場。這就為中國玩家們,提供了更多廣闊的空間。

2015年,百度就推出了語音助手“度秘”。2017年CES上,度秘研發的開放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統DuerOS亮相,今年4月,搭載了DuerOS的小魚在家家庭機器人對外正式開始發售。7月5日,百度發布DuerOS開放平臺。

今年4月,騰訊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騰訊叮當”。6月22日,騰訊雲的智能服務系統騰訊雲小微推出;就在日前,騰訊公司執行董事劉熾平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透露,騰訊正在研發一款智能音箱。

在語音助手和智能音箱領域,BAT三巨頭再次齊聚。除此之外,今年5月,聯想正式推出智能音箱。語音領域的另一巨頭科大訊飛早在2014年就曾發布了交互式訊飛智能音箱X1,2015年,京東和科大訊飛成立了靈隆科技,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

“已經是紅海了。對於BAT而言,它們最重要的就是布局。”出門問問創始人李誌飛曾對黑智如此表述。

但這,仍然沒有擋住人工智能領域創業公司們的腳步。2017年,出門問問推出虛擬個人助理,發布問問智能音箱Tichome。“音箱是語音交互很重要的一個使用場景。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要推動語音交互在消費場景下的落地,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不可缺失的場景。我一定要做這個東西。”李誌飛對黑智說。

2014年,離開阿里M實驗室的祝銘明(Misa)創辦了Rokid,今年6月8日,Rokid的第二代智能語音機器人Pebble全渠道上市。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是,據Misa透露,他當初從阿里離任之際,向集團引薦的繼任人選正是淺雪。而當年也曾在阿里無線事業部和智能生活事業部負責阿里語音和圖像算法團隊的翟魯峰,也創辦了問之科技,推出了智能音箱麥寶。阿里,隱然成為國內智能音箱行業的“黃埔軍校”。

rokid

Rokid第二代智能語音機器人Pebble

既然是款音箱,那麽滿足用戶對音樂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為內容提供商,酷狗音樂潘多拉和喜馬拉雅FM小雅音箱的入場,就也容易理解了。值得一提的是,為小雅音箱提供語音交互系統的,是由獵豹傅盛投資的AI公司獵戶星空。

還未真正搶占用戶的客廳,這個領域,就已滿滿地彌漫了硝煙的味道。“深圳南山區一公里以內就有112家公司做語音智能。”據喜馬拉雅硬件總經理兼副總裁李海波說。

而一個終極的問題是,究竟誰才能真正占領中國用戶的客廳?

這場戰爭的打法上,百度向左,阿里向右。

學習Google和亞馬遜?關鍵是開發者

既然是要搶占用戶空間內的交互入口,成為IoT生態核心,那麽,成為“平臺”無疑是眾多公司的野望。

相比之下,蘋果更為註重“音箱”的定義,HomePod秉承了蘋果一向高調表示的“高品質、高價位”,並且其音樂主要是依靠Apple Music的4000萬首曲庫內容支撐。

而在百度和Google身上,我們則可以發現更多的相似之處。盡管百度目前並沒有硬件產品,但是,Google Home,同樣也並不被認為是Echo的強力競爭者。它的市場占有率還遠不及Echo,但在Google的開放生態下,Google Assistant已經覆蓋了超過1億臺設備,並且集成了Google Lens的圖像處理能力,越來越多的接入終端,提供的龐大數據,正將Google Assistant不斷培養成強大的AI服務平臺。

在7月5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DuerOS成為其中的核心產品之一,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表示,DuerOS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安卓”。DuerOS的目的就是要讓每個開發者,都能夠以低門檻打造屬於自己的智能語音交互設備。甚至搭載了亞馬遜Alexa這樣語音助手的海外設備,也能通過接入DuerOS輕松入華。

依托17年來積累的數據和AI技術,以及AI大牛們的貢獻,百度是準備在此基礎上,打造基於百度DuerOS為入口的智能語音生態鏈。

而谷歌和百度的選擇,或許也有無奈之處,那就是,它們不具備亞馬遜Echo模式的基因——它們天然並沒有產品和服務可以直接接入音箱。

至於Amazon Echo的路線,在技術方面,其關鍵的7個麥克風陣列,控制在1.5秒內的反應時間,以及接近成本的定價策略,都構成了亞馬遜獨特的壁壘。

要想挑戰Echo,更難複制的,則是亞馬遜圍繞自己生態建立的商業模式。作為全球最大的網上零售商之一,亞馬遜在渠道和硬件產業鏈、銷售、品牌等方面積累起了全方位的優勢,Echo在應用上,則可以和亞馬遜其他產品和服務相結合,比如,接入亞馬遜電商業務以及Kindle和Amazon Music等。基於亞馬遜本身產品的頻繁的應用場景,增強了Echo用戶的黏性,使其成為家庭設備的控制中心。Alexa的開放態度,帶來了更多第三方廠商的合作。

而同樣作為電商和雲計算巨頭,阿里無疑是有這個成為中國版“Echo”野心的。

天貓精靈上,同樣是接入了阿里的購物、支付、阿里智能聯盟的硬件設備等,在開發平臺策略上,也更類似Alexa。AliGenie同樣是走開放平臺路線,和第三方服務對接。在這個平臺上,阿里更強調的,是產品未來所能提供的服務能力。和Alexa放在AWS上一樣,AliGenie也運行在阿里雲上。基於阿里雲和YunOS,為智能硬件提供服務,占領家庭控制中心,是阿里一貫以來的想法。

智能語音交互終端雖然已經成為紅海,但是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還亟待提高,應用場景還需要更多挖掘,用戶使用習慣更是需要培養。前方的坎兒還很多。如何讓AI技術和產品在更多的場景里落地,打造更大的生態聯盟?阿里和百度選擇的,都是走第三方路線,讓開發者們,提供更多的可能。

但平臺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產品能力、技術底蘊和公司基因,是個很大的影響因素。而阿里在語音識別技術和硬件上的能力,也還有待考驗。

李彥宏在AI開發者大會上演講時說,百度內部在討論收購事項時,他的同事擔心有競爭對手會同時出手,但李彥宏說:“我說,不會的,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會收購技術公司,他們只願意為產品和用戶量付費,只有百度願意為技術付費。”姑且不論其指向誰方,但其中的意思卻是很明顯的。

語音交互之爭,前方還是個未知數。第三方服務商和開發者,已經成為這場未來戰鬥的重要決定者。

黑智簽名檔

阿里 智能音箱 百度 天貓精靈 DuerOS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41

谷歌財報為科技股潑冷水 FANG市值一夜蒸發850億美元

谷歌當地時間4月23日公布財報,財報顯示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業務的支出增長了三倍。谷歌也為美國科技公司財報季起了一個較為不利的開局。

當日美股收盤,科技股再度遭受重挫,谷歌、亞馬遜、Facebook、Netlfix股價下跌均超過3%,FANG公司市值總額蒸發超過850億美元。其中谷歌跌幅最大,下跌4.8%,市值蒸發360億美元。

在標普500公司中,4月23日收盤跌幅超過5%的有30家公司,其中大多數是工業以及科技行業企業。除了FANG之外,科技公司當中損失慘重的還有軟件公司歐特克(Autodesk),芯片公司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gy)等,跌幅都將近6%。

鑒於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不斷高企的雲計算業務的投資計劃,分析師下調了該公司的利潤率預期。今年以來,谷歌股價已經抹去全部漲幅,下跌3%。不過Netflix和亞馬遜今年以來股價仍然分別上漲55%和25%。

蘋果股價也跌至調整區間。過去三個交易日,蘋果股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7%,市值蒸發近640億美元;同時較3月13日創下的183.5美元的歷史高位下跌11%。蘋果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超過4%,不過仍然比去年同期上漲10%。

受到主要供應商臺積電下調出貨量預期的影響,多家券商分析師紛紛下調蘋果二季度iPhone出貨量。蘋果將於5月1日公布財報。

谷歌糟糕的財報也為未來兩天Facebook和亞馬遜即將公布的財報蒙上陰影。Facebook將於4月25日公布財報,Facebook數據泄露事件發生至今,令公司今年以來股價已經跌去近10%。去年Facebook股價飆漲了53%。

金融機構The Phoenix Group首席經濟學家Max Wolff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技股正處於非常脆弱的階段,此前風險資產已經被過多地買入,外加不斷增長的政治風險和利率風險,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市場。”

4月26日亞馬遜等多家科技企業公布財報。亞馬遜創始人CEO貝索斯在財報公布前首次透露,亞馬遜的Prime會員註冊數已經突破1000萬。亞馬遜預計將在財報中針對如何繼續增長給出指引。

過去幾個月,亞馬遜一直遭受來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言論攻擊,指責亞馬遜對美國郵政行業產生的不良影響。根據彭博的分析師調研,今年一季度亞馬遜收入預計將達到500億美元,同比增長40%,這部分受益於去年亞馬遜對美國零售商全食的收購。

分析師還預計,亞馬遜每股盈利將從去年的1.48美元下滑至1.26美元。此外,亞馬遜還將加大國際擴張的力度,雲服務數據中心的建設以及原創劇和流媒體視頻業務的投入。

根據研究機構Evercore ISI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基金經理仍在源源不斷地增加科技板塊敞口。這意味著如果科技股開啟滑鐵盧模式,那麽這些投資者將遭受沈重的打擊。

好消息是半導體領軍企業德州儀器4月23日公布的一季度財報利好,盤後股價上漲,這可能將提振芯片板塊近期的頹勢。近五個交易日,英特爾股價累計跌幅近4%,英偉達股價累計跌幅近7%。英特爾將於4月26日公布財報;英偉達財報將於5月10日公布。

中概股方面,阿里巴巴將於5月4日公布財報;京東股價4月23日下跌超過3%,京東將於5月7日公布財報;百度財報將於4月26日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083

土耳其里拉一夜暴跌20%,強美元卷土重來,新興市場“流感”不斷

機構早已準備好了土耳其里拉會“隨時崩”,但沒想到暴風雨來的如此之疾——8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將對土耳其進行大規模制裁,市場恐慌下大舉拋售當地貨幣,里拉一夜暴跌近20%。

截至北京時間8月11日收盤,美元/里拉收盤報6.4032,日跌幅高達15.38%,盤中跌幅最大擴至22%,當日振幅5.5397~6.7596;同時,由於擔憂歐元區銀行對土耳其的風險敞口,歐元大跌近1%;前一日,俄羅斯盧布也在制裁壓力下大跌。美元指數在恐慌情緒和強勁的數據支撐下大幅攀升,不但站穩了95的重壓阻力位置,並當日一舉突破96,漲幅近0.76%,當日美元指數區間95.38~96.31。

從4月底開始,眾多機構就開始期待新興市場深跌反彈,然而反彈遲遲未至,一個個出乎意料的風險事件不斷打擊新興市場。

此前遲疑不決的美元多頭終於伺機突破95大關後,美元動能可能會進一步積聚,導致新興市場繼續承壓。“如果歐元/美元周線跌破1.145,就意味著回調將要加劇,這也意味著歐元/美元會持續下行至1.1389的位置,甚至不排除會跌至1.1354。”法興銀行首席外匯技術分析師埃姆斯(Stephanie Aymes)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土耳其里拉一夜崩盤

里拉暴跌主要是因為特朗普揚言將對其進行大規模制裁,導致市場大規模拋售。

即使5月土耳其央行放松銀行準備金要求上限,將基準利率從13.5%大幅上調至16.5% ,跌勢依舊。

美國制裁的原因在於,土耳其將美籍牧師布倫森從2016年10月拘押至今,美國多次要求釋放無果。8月初,美國財政部宣布對土耳其內政部長和司法部長采取制裁措施,之後土耳其方面也宣布將采取同等報複措施。美土外交危機加劇,最終引發了里拉的最新一輪暴跌。

新興市場的基金經理似乎也早就準備好了里拉的隨時閃崩。“新興市場已經跌出了機遇,部分市場企業盈利不錯,但是土耳其是我們唯一避免配置的國家,因為政治風險導致的‘二元事件’對投資組合造成的風險過大。”荷寶 (Robeco)新興市場基金經理菲德麗(Fabiana Fedel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土耳其里拉跌了30%(不計入8月10日的跌幅)。如果該國沒有改善和美國的關系,那麽就不得不進行資本管制,那麽投資者必須要撤出,屆時跌幅會更大。”她稱。

6月23日大選臨近之際,里拉就已經出現過閃崩,24小時暴跌5.2%。7月9日,土耳其總統任命其女婿為財長,土耳其里拉應聲急跌3.6%。

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僅僅是內政外交的不確定性,脆弱的經濟也使得里拉的前景“深不見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土耳其的外債占GDP比重高達53.4%,是新興市場經濟體中負債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經常賬戶赤字占GDP比重也超過6%。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的惡化也使得里拉幾乎沒有上漲的理由,且面對外部風險時也會體現出極端的高波動性。

新興市場“流感”

盡管多個新興市場基本面強勁,但在外部風險持續傳染的背景下,一場“流感”似乎難以避免。

在過去一周,縱觀全球匯市,除了日元,幾乎所有貨幣對美元都在跌。就新興市場而言,除了土耳其里拉,盧布本周跌幅高達6%,南非蘭特和巴西雷亞爾也對美元大跌近3%~5%。就G10貨幣而言,除了日元,其他貨幣均下挫。

盡管俄羅斯是今年眾多機構的寵兒,但似乎制裁也使得做多的動機遲遲無法落實。此前,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制裁緊跟其後,起因是5個月前的一樁“中毒案”。美國政府於8月8日宣布對俄羅斯施加新制裁,稱俄方對俄前情報人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使用化學武器”,美方認定俄方“違反國際法使用生化武器或針對本國公民使用致命生化武器”。

8月9日,盧布急挫1.5%,跌至2016年11月以來的最高點,突破66盧布關口。美方表示,此輪新制裁依據1991年制定的《管制生化武器與消除戰爭法》, 分為兩輪。

第一輪,在8月22日前後生效,包括禁止美國企業向俄方出口一系列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敏感設備。第一輪制裁生效後90天內,如果俄方無法保證不再使用生化武器,那麽將啟動“ 更嚴厲”的第二輪制裁。

第二輪制裁包括,降低外交關系級別、禁止俄航執飛美國航線,以及幾乎全面停止美國對俄出口等措施。

強美元卷土重來

本輪強美元周期始於年初美元指數的最低點88.2,美元多頭在6~7月時開始遲疑觀望,不論美國經濟數據出現何種利好,美元指數始終徘徊在95上下。

此次,受到土耳其里拉引發的又一輪新興市場暴動,美元多頭似乎看到了方向,新一輪強美元攻勢可能卷土重來。

光看美國經濟本身,早前機構的觀點是“無通脹、不美元”,而如今通脹數據在不斷攀升。8月10日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7月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9%,符合預期;不考慮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長率為2.4%,是自2008年9月以來的最大增幅,超出6月份的2.3%的增長。

早前,美國公布二季度實際GDP年化環比初值高達4.1%,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第三高增速,2018年一季度前值由2%上修為2.2%。

匯率是相對的,美元的強勁也和新興市場的疲軟以及歐元、英鎊的脆弱息息相關。

隔夜,地緣政治的恐慌局勢導致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進一步走低至2.89%。歐元跌幅持續加劇,尤其是外媒報道歐洲央行開始擔憂歐洲銀行業將受到土耳其里拉跌勢的影響,因為歐元區銀行業對土耳其風險敞口較大。

此外,本周歐洲經濟數據較為疲軟,尤其是工廠訂單、建築和工業生產。盡管英國沒有新消息,但是“無協議脫歐“的風險愈發加劇,這也導致英鎊此前暴跌,且近期風險並沒有徹底釋放的可能。

埃姆斯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元指數此前在95.6的點位形成了“雙頂”,顯示上升動能減退,“但一旦出現極端事件,導致美元指數上破96,下一個關鍵點位就是97和100。”

下一步強美元究竟會如何演繹?機構都在緊密觀察此輪新興市場波動將如何演化,對歐元區造成何種沖擊。同時,英國脫歐進展,以及美聯儲是否會在通脹加速下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地加息,都對美元至關重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83

全球一夜變天:美元多頭倒戈,交易員翻多人民幣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當多、空情緒都到了極端,倒戈也就近在眼前——8月24日,“逆周期因子”再現,人民幣大漲至6.8附近;由於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並沒有表達加速加息的意思,美元多頭潰敗。

“其實逆周期因子之前就已經啟用了,事實上早前交易員對做空人民幣的興趣就很小了,一到6.9以上,離岸就沒人敢大倉做空人民幣,現在交易員更開始順勢翻多。”某大行離岸外匯交易主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期間,鮑威爾承認,最近美國通脹率接近2%,但又說,美聯儲沒有看到通脹加速超過2%的明顯信號,看來經濟過熱風險沒有提高。這緩解了市場對美聯儲將加速加息的擔憂,導致美元指數瞬間重挫,一度跌破95大關,美國三大股指全線走升。

美元多頭潰敗

“8月24日上午,中美貿易磋商並沒有最新的好消息傳出,我以為人民幣要大跌,但事實上並沒有,跌幅很有限,其實市場早已將悲觀預期都定價了,也已經習慣,可見人民幣前期被超賣。而且當天大多數時候,離岸人民幣實際上比在岸價還要強勁。”上述大行離岸外匯交易主管稱。

澳洲安保資本(AMP Capital)基金經理納埃米(Nader Naeimi)對記者表示:“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的措辭偏鴿派,他還表揚了上世紀90年代格林斯潘沒有太快速加息,這降低了這次美聯儲出現政策誤判的可能性,其實在為人民幣駐底。”

本周,美元多頭都在屏息凝神關註此次年會。此前,美元兌幾乎所有G10貨幣頭寸均處於極值,周期性估值模型顯示美元被高估了2%左右。短期看由於美元多頭規模巨大,結利引發美元進一步下跌風險猶存,因此鮑威爾的發言也備受關註。

果然,鮑威爾的演講導致了美元多頭瞬間倒戈。

鮑威爾稱:“經濟是強勁的,通脹接近2%的目標,大多數有意求職者都能找到工作。” 他也提到,國內外有一些風險因素,可能要求做不同的政策回應,“我認為,當前漸進加息的路徑是鄭重對待這些風險的方式。”

一如此前預期,鮑威爾並不想“一鳴驚人”震動市場。他雖然表示“有很好的理由預計美國經濟將繼續表現強勁”,但更強調了“似乎並沒有跡象表明經濟過熱的風險上升,美聯儲沒有看到通脹加速超過2%的明顯信號。循序漸進的加息能避免加息過慢和過快。”這讓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眼下美聯儲似乎在擔憂更為長遠的問題,比如如何應對下一次衰退,如何解決結構性問題。例如在周四的會議紀要中新增了一大組章節,題為“有效下限場景的貨幣政策選項”(ELB)。

有評論稱,美聯儲在確認“很快下一次加息”的同時,視野明顯轉向了長期,已在苦惱抗衡下一次衰退的能力。美聯儲內部經濟學家發現,未來10年央行面臨“很大的風險”,或被迫降息重回近零水平,到那時資產購買等本輪複蘇周期的非常規政策工具,對抗經濟的初步下行效果將很有限。

鮑威爾稱此次還表示:“美國存在很多結構性問題,而且這已經超出了美聯儲的能力範圍,例如尤其是近幾十年中低收入工人的實際薪資增長很慢,美國經濟流動性下降且低於很多其他發達國家。財政預算赤字需要解決,而且這一赤字始終處於不可持續的水平。”

“逆周期因子”重出江湖

其實在逆周期因子正式“重出江湖”前,不少交易員就已經對記者表示過其“空翻多”的意願,畢竟“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在6.9以上繼續看空人民幣是要付出代價的,現在連一些外國基金都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

8月24日晚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周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受此消息提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迅速飆升。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夜盤拉升逾200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日內大漲逾600點,逼近6.8關口。

多位交易員也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逆周期因子早在兩周前就已經啟用。此外,早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預期就較為穩定,離岸人民幣和在岸人民幣在過去一周都體現為價格倒掛。

“現在離岸人民幣的交易量很小,因為畢竟沒有人願意在6.9的點位輕舉妄動,但也因為交易量小,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大漲大跌。比如騰訊公布業績那天,美元/離岸人民幣一下沖到了6.95,第二天開盤就已經到了6.93;中國訪美的新聞出現後進一步升值到6.91,當日下午傳出離岸流動性收緊的消息後美元/人民幣到了6.87。其實在消息傳出之前,市場就已經在自我修正了。”某離岸外資行外匯交易員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多數機構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有望擺脫連續貶值格局,呈雙向波動特征。“6、7兩月銀行結售匯差額連續收窄,但近期貶值主要是美元指數上升和貿易摩擦的沖擊所致,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未出現重大變化,逆周期因子旨在對沖市場順周期行為,引導市場預期,防止形成過度‘羊群’效應,打擊套利資金,避免人民幣匯率過於偏離基本面。”交銀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對記者表示。

他還稱:“中期看,美國經濟穩步向好、美聯儲漸進加息、歐日央行保持政策寬松,以及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危機條件下,美元指數仍獲支撐,加之貿易沖突的影響,人民幣仍有一定貶值壓力,但中國經濟基本面平穩對人民幣構成支撐,加之逆周期調節,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因子”究竟為何物?

逆周期因子的首次引入是在2017年5月。

2017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的市場貶值預期仍然較強。美元指數從4月7日的100.71回落至5月5日的98.75,降幅達1.95%;同期,人民幣中間價僅由6.8949升到6.8884,升幅僅0.09%。這在逆周期因子亮相後開始得到改觀。

同年5月26日上午,先是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央行已於當周通知中間價報價銀行修改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公式,在原有機制基礎上,新增“逆周期調節因子”部分。

當天下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答記者問,對此消息作出確認,並稱:“中國確實考慮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不過,此後並沒有相關方面出面說明引入新因子的具體時間。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子可以增加中間價定價的不確定性,“當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引發市場美元買盤過多,導致價格上漲時,該因子會對此進行打折調整,考慮當前中國經濟的健康程度。”

招商銀行資管部分析師劉東亮此前也對記者表示:“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理解中國一直采取的匯率政策,那就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所以在‘有管理的’這個條件下,任何技術性的調整都是正常的。”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盛松成告訴記者:“舉個例子,人民幣升值時期,如果當天從6.8升值到6.7,原本第二天中間價應該是6.75,但現在可能是6.76或6.77,就升值得慢一點,改變人們的單邊預期以及減少了中間價的可預測性。”他還表示,當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部分原因就是順周期操作,因此預期管理不可忽視。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06

世說新經:團購網一夜情商業模式

1 : GS(14)@2010-11-13 10:39: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656814

最近有機會跟 uBuyiBuy創辦人 Danny食飯,我才知道,香港已有約 20家團購網站,經營者包括中小型 Startup、大企業,甚至上市公司。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向 Danny請教經營之道。
的確,團購熱潮來得太快,包括在風險投資業。去年底, Groupon得到 Series B的資金,其時公司估值為 2.5億美金,到了今年中的 Series C,其估值已暴漲至 13.5億美金。若單看盈利能力,今天的 Groupon,相比起當年 eBay每天賺到的現金有過之而無不及。
uBuyiBuy應是香港目前名氣最響的團購網。那邊廂美國, Groupon宣佈與 eBay合作,在 eBay網站提供團購優惠。要知道, eBay是科網爆破倖存者,屹立多年,相反 Groupon作為後起之秀,要不是 Groupon有過人之處, eBay大可自己搞團購,肥水不流別人田。
究竟團購網的核心競爭力是甚麼?
網絡效應增網站身價Danny:「 Execution。其實呢門生意唔係咁簡單,需要一班管理人去 set the right direction,去做好每個步驟。喺英國好多 Media公司,以為有 userbase就做到,最終都係唔成功。」
uBuyiBuy在 4月推出, 10月達營運收支平衡,不要忘記, uBuyiBuy團隊有 12人,成本比中小型團購網高。售出的團購優惠,以飲食和美容為主,公司還製作 iPhone App。
據了解,最近連 OpenRice亦加入戰團,在網站推出飲食團購服務。話雖如此,相比起歐美和大陸,團購網站在香港的發展一點也不算快。眾所周知,團購網站的入場門檻甚低,因此不少大學生畢業後乾脆不打工,直接搞團購網創業,對於消費者和不願跟大隊打工的年輕人都樂見其成。
長遠來說,團購網卻有先天缺陷,首先是它不像 eBay,能靠用戶社群自然增長,團購需要大量銷售人員處理不同市場,例如 Groupon已有約 2000多名員工,而真正的問題是,團購網商業模式缺乏完整的網絡效應( Network Effect)以保護其業務。舉例說, eBay用戶有忠誠度,每多一名忠實的買家或賣家,都會帶來網絡效應,使網站更有價值。相反,團購網便沒有這種優勢,用戶為了優惠而來,也會為更好的優惠而去。若說 eBay和用戶是持久關係,那麼團購就是一夜情。 uBuyiBuy最近力推 TurboJet來回船票,果真應景!
尹思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