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Walker:「炒股可致富」的迷信
1 :
GS(14)@2017-04-28 02:09:46有人話港人總是迷信磚頭,虔誠程度猶如信教,其實港人對於「炒股可發達」嘅講法一樣執迷,否則書局投資理財類書籍點會長賣長有。唔少理財書都強調「複息的力量」,奉之為「理財的根本」。投資無可否認有機會致富,因為錢可以生錢,只要擁有第一桶金,足以分配喺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嘅低風險投資,例如物業、藍籌或債券,就可以坐定定唔使博,定時定候有錢入袋,原理就同年金計劃差不多。問題在於如果本錢有限,連藍籌都買唔起一手,根本不可能拎到上述錢搵錢境界嘅入場券。現實世界大多數人,其實都受到本錢有限制肘,未能享受「複息的力量」,只能有意無意地信奉另一觀念--「炒股可發達」,將全副身家投入高風險投資,以小博大求發達,於股海浮沉力爭上岸。不過如非好彩遇上大牛市,要將雞碎咁多積蓄發大,唔通真係單靠「複息」咩?於是唔少炒友都焗住透過低入場費與高槓桿嘅投資,例如細價股、窩輪、孖展等,膽博膽期望賭出第一桶金來。問題係用得槓桿,又意味投資表現會大上大落,操盤技巧要求亦更高,結果唔少股壇炒友都唔只一次炒爆輸身家,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只有少數人真正成功致富,登上所謂嘅「財務自由」天堂。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6/20001875
Money Walker:內地去槓桿猶如detox
1 :
GS(14)@2017-05-13 01:29:44A股五連跌後終於喘定,外界暫時似乎唔太擔心大陸去槓桿去出火,但有唔少人開始競猜去槓桿負面影響要發酵到幾大,當局至肯收手。有人話滬綜指跌至3000點心理關口,就係去槓桿終結嘅指標,因為維穩同去槓桿對中央而言一樣重要。亦有人相信人仔匯價受牽連時當局自會褪軚,畢竟中央唔想見到人仔日日跌、資金日日走。有人就覺得事件升級至全球性恐慌,累埋外圍股、匯、債,先係調控尾聲之時。無論如何,筆者傾向相信大陸汲取去年教訓後,對於掌握調控與增長兩者間平衡已有進步,今次調控亦會適時抽身,畢竟最快9月就係十九大,到時中國股、匯、債一齊震盪,成何體統?其實內地去槓桿有啲似時下追求健康嘅人,間唔中斷食幾日純飲果汁排毒一樣。當體內毒素(槓桿)積聚太多,久唔久detox(去槓桿)一輪,理論上對身體(金融體系)健康有幫助,但療程時間又不能太長,因為餓(流動性減)得太耐會反過來傷身。更重要嘅係,排毒(去槓桿)不需急於一時,可以視之為長期作戰,久不久清理體內毒素(槓桿)一輪。不過問題在於,就算當時人識得控制力度,唔會排毒排到傷埋身,不時斷食相信都幾難累積到脂肪。同理,當去槓桿成為反覆恒常習慣,亦意味中國經濟增長以至相關投資升勢都傾向短癮,長期難有睇頭。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0/20016515
Money Walker:股市開party成新常態?
1 :
GS(14)@2017-06-10 12:54:05恒指挑戰26000點之時,市場目標已放眼2015年大時代期間28588點高位。正所謂升市莫估頂,但筆者有感近排環球整體投資氣氛與兩年多前,港股與環球股市最瘋狂一刻有幾分相似。與大時代時一樣,唔止港股,放眼環球多國股市都一樣表現靚仔。MSCI AC世界指數已經升至469點歷史高,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富時100指數、德國DAX指數、首爾KOSPI指數同印度Nifty指數,均正在或經已破頂,齊齊開緊party。環球股市市值更增至74.93萬億美元,超越2015年6月嘅73.27億前高位。早前轉軚由唱淡變睇好美股嘅著名淡友Jeremy Grantham話,以前套價值投資揀股法則已經唔適用。筆者認同環球低息下平錢充斥,股市必定水漲船高,的確唔能夠再用量寬前把尺去量度股市高低,否則所有資產都會一概被視作泡沫。但當基本面強勁嘅環球科技股,股價升幅都已遠超盈利升幅,本地科技股更因而惹來國際沽空機構狙擊,就無疑係一種警號,提醒大家現估值過高。不過筆者相信,港股未到見頂大調整之時,因為2007年10月及2015年4月,兩次恒指見頂大跌前數周,恒指9天RSI(相對強弱指數)都曾升到90或以上水平,其中2015年一次更逼近95,但恒指9天RSI現時只達80,未到爆炸水平,但亦不宜掉以輕心。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7/20047144
Money Walker:美科技股未瘋狂
1 :
GS(14)@2017-06-22 07:41:12環球欠缺新投資題材接力,炒來炒去都係科技股,結果牛氣沖天嘅科技股因遭過度睇好而成為crowded trade,即所謂「擠擁交易」。美銀美林月初進行嘅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無論美國、歐洲及日本市場,科技股投資比重都係一眾板塊中最高,納指長倉喺5月及6月份均晉身「最擠擁交易」。不過值得留意嘅係,美國科技股早前雖曾出現調整,但好快回勇,筆者認為原因不外乎除科技股外有增長潛力產業不多,同埋科技股估值雖高,惟遠未至泡沫程度。睇番過去美銀美林基金經理調查結果,最擠擁嘅長倉交易一般最少可連續佔據該寶座四個月時間或以上,例如一度獲市場熱捧嘅美元長倉交易,分別連續於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以及連續於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登上「最擠擁交易」席位。按此推斷,最近兩個月先加入成為「最擠擁交易」嘅納指長倉,有望繼續蟬聯。另外,雖然納指年初至今累計升咗15.9%,但其實期內報升嘅成份股僅僅過半,佔全數納指成份股比例55%。上升股份比例未全面,反映美國科技股「擠擁交易」暫時只限於個別科技巨頭,瘋狂程度與爆煲仍有一段距離。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2779
Money Walker:縮表加息不會逆轉
1 :
GS(14)@2017-07-01 10:18:44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預言,環球流動性與企業利潤將於秋季見頂,不排除儲局明年會由收緊幣策轉為再度放寬幣策。上述預測倘成真將十分可怕,因意味包括樓價在內嘅環球資產,價格水漲船高局面永不扭轉之餘,更會加劇。筆者同意儲局加息會導致流動性減少,但會否因此產生市場震盪並導致幣策部署逆轉,則值得商榷,因為仲需要視乎市場加息預期與實際加息步伐兩者間之差距,倘差距不大,則意味加息縮表未來唔會造成市場震盪,因一切經已在市場反映。先講市場預期,年初市場普遍預計今明兩年合共加息7至8次,但今年上半年僅加息兩次,即未來一年半間理應再加5至6次,先符合市場年初預期。但市場睇法現已較年初轉鴿,最新估計係未來一年半合共再加四次,連同今年上半年嘅兩次加息,即2017及2018年間合共只加息6次。不過由於儲局加息同時亦開始縮表,所以亦要考慮縮表對流動性影響。按之前公佈嘅縮表步伐推算,2017及2018年間累計縮表規模料介乎3,000至4,200億美元,影響僅相當於一年內加息0.35厘至0.5厘,亦即等於儲局今明兩年再額外加息一至兩次。綜合而言,儲局今明兩年加息連同縮表,整體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料約相當於兩年內合共加息7至8次,此收緊程度與市場年初預期嘅兩年間加息7至8次一致,難怪縮表路線圖公佈後,股市未有大反應。講返Hartnett,倘若環球股市第三季一如佢所言出現調整,筆者相信亦只會導致儲局加息步伐放緩,而非反過來放寬幣策,畢竟儲局好不容易先開始進入收水mode,而且有需要時亦理應先考慮暫停縮表而非減息。更重要嘅係,央行永遠收唔到水,等於資產價格此後只升不跌,環球貧富懸殊勢必加劇,只識放水而唔識收水嘅央行,將需為此負上責任。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8/20071097
Money Walker:中港金融融合誰埋單?
1 :
GS(14)@2017-07-07 02:39:27凡事都有正反兩面,所有發展機遇都存在代價,講緊嘅係中港金融市場融合。話說內地險資苦於為投保資金尋找出路,兼需利用海外資產避開人民幣貶值影響,鑑於內地存在資產荒,加上當局不樂見資金大舉流出海外,開放險資經由滬港通及深港通進入香港市場,順理成章。中保監宣佈容許險資經由滬港通同深港通來港投資港股,既發揮阻止內地資金外流效果,亦可滿足港人對回歸廿周年送大禮嘅期待。市場對於擴大險資來港一事,即時反應係憧憬北水流入推升港股。其實香港喺扶助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上有重要角色,中港金融市場融合下,本港於當中享受到嘅好處何其多,北水推郁港股只係其中一項,金融業從事員、中區寫字樓業主、香港政府庫房,個個都係受惠者。不過有利亦肯定有弊,中港股市與債市互聯互通只係第一步,中港金融甚至貨幣市場合而為一,大有機會係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嘅終點。喺呢個漫長過程中,相信香港會陸續得到唔少好處及機遇,問題係中港金融市場融合帶來嘅變化,亦需由每一個港人承受。假以時日,內地走資大閘會否由內地南移至香港?互聯互通最終目標又是否中港股市一體化?港元與人民幣掛鈎會否係人民幣達至完全自由流動前嘅其中一步?以上變化當然純屬筆者想像,但中港金融市場種種緊密聯繫,必然意味兩地金融市場於制度、運作、法規等方面,距離將不斷縮窄,今日港人落袋嘅種種好處,毫無疑問總有一日需要由全體港人一齊埋單。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9207
Money Walker:比特幣避險變冒險
1 :
GS(14)@2017-09-17 12:51:04侵侵上台後,外圍一如預期好多事,避險需求升溫下刺激金價翻生。筆者原先以為1,300美元關口前會暫時遇阻,點知金價竟然一舉升越阻力,兼創差不多一年高。筆者預期金價短期下一波阻力喺1,350美元,係咪正式重返牛市暫時唔敢講,但中期睇法依然樂觀,就算市場將來對北韓金仔所有行動盲目晒,資金唔再需要流入黃金避險,金價中期仍有兩大支持因素。第一項支持因素就係美元走弱間接推升金價,美元年初起展開跌浪,美滙指數近期喺92關鍵位爭持,倘失守,意味美元未來跌勢有望加快,而美元下跌有利以美元計價嘅黃金。第二項因素則同Bitcoin(比特幣)遭打壓有關。「新興市場之父」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Mark Mobius)日前指虛擬貨幣開始失控,預期虛擬貨幣將會吸引環球政府注意,當投資者開始質疑虛擬貨幣信唔信得過嘅時候,資金就會重返黃金。唔知幾時Bitcoin俾人當咗做對沖通脹同風險嘅資產,功能與黃金重疊。無疑Bitcoin同黃金兩者係有少少共通點,就係兩者都係較易兌換成現金嘅資產,而且都係限量,所以Bitcoin被視為黃金某程度上嘅替代品並唔出奇。不過黃金同Bitcoin本質上有個好大分別,就係大吉利是一旦打仗的話,前者可以帶喺身當貨幣使用,後者打仗時就真係得啖笑,搵佢避險反變冒險。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6/20144513
Money Walker:非美元交叉盤點玩
1 :
GS(14)@2017-09-17 17:29:32多得歐央行收水憧憬推升歐元,美滙指數年初至今累計跌近一成,而喺美元大時代告終的同時,久違嘅環球貨幣戰已悄悄揭幕。以為美元走弱,買非美貨幣博升就實食冇黐牙,點知近排美國、歐元區及新西蘭嘅財金官員先後有意無意放鴿,用言論壓抑本國滙率升值,為非美貨幣前景增添變數。紐元兌美元就係好例子,筆者原先以為美元大勢已去之下,紐元兌美元有運行,不過新西蘭央行行長惠勒(Graeme Wheeler)早前話必須以弱紐元帶動通脹同增長,不過更重要嘅係當地9月下旬舉行嘅大選不確定性高,新西蘭加息預期經已大減,造成紐元兌美元最近一個半月顯著回吐。鑑於貨幣戰導致滙率走勢更為複雜,非美貨幣交叉盤某程度上較非美元貨幣兌美元/港元嘅直盤,有更多賺錢機會。大原則都係好景時博風險貨幣兌避險貨幣有得升,反之亦然。理論上仍處加息周期初期,又或有收水憧憬支持嘅非美風險貨幣,例如加元、澳元及歐元,中長期相較其他非美貨幣自然具有較大升值潛力;至於受政治不確定性困擾國家之貨幣,好似韓圜及紐元,中長期則傾向相對其他非美避險貨幣走弱。現時環球Risk on氣氛回復下,單睇技術走勢,澳元兌瑞郎似有蘊釀向上突破之勢,倘升穿0.771有望再上,值得留意;另加元兌日圓仍處阻力區,惟一旦突破91,則有機挑戰心理關口100。此外,如果金仔再有動作嚇窒全球,短炒避險交叉盤則可鎖定瑞郎兌韓圜。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3/20151479
Money Walker:美元短期偏強有因
1 :
GS(14)@2017-10-09 03:09:34美元上月初突然翻生,多項因素,包括美國稅改方案、下任聯儲局主席或屬鷹派人士,以及歐元受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困擾等,都有份推升美元。筆者認為,後兩項因素可望支持美元短期繼續走強,但對美元中期能否持續強勢則有保留。加泰羅尼亞獨立公投有九成票數支持,西班牙採取強硬態度應對該區獨立,筆者相信事件會擾攘多時,歐元未來時間可能仍要受累西班牙政治不確定性,間接會對美元有支持。至於下任儲局主席幣策立場,如果由傳言獲提名嘅聯儲局前鷹派理事沃什(Kevin Warsh)掌舵儲局,加息步伐肯定會加快,但即使耶倫連任,相信未來加息步伐亦肯定有快冇慢,原因係耶倫早前突然放鷹。耶倫9月底曾表示,組成儲局基本經濟預測嘅重要假設可能有誤,儲局或誤判就業市場強勁程度及長期通脹預期,因而導致貨幣政策前景較之前預期寬鬆。上述言論似乎暗示,儲局可能會加快加息步伐,趁經濟尚好時加息,為未來衰退時減息預留空間。至於美國稅改,對美元支持作用則相信唔會持續太耐,事關現有稅改方案有肥上瘦下成份,未必咁易順利通過。不過現方案應該仍有修改空間,除非稅改未來真係完全零進展,否則對美元拖累程度唔會太嚴重。無論如何,筆者傾向相信美元數周內會繼續呈強,技術上美匯指數亦已經做咗個圓底,嚟緊能否突破兼企穩94係關鍵,中期則仍要觀察稅改進展,以及儲局下任主席會否爆冷,由耶倫及沃什以外人士擔任。
El.
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4/20172405
Money Walker:縮表真的利樓市?
1 :
GS(14)@2017-10-09 04:02:44施永青近排對樓市嘅睇法引起熱議,佢稱唔同意縮表令樓價下跌,因為當儲局減持債券令債價下跌,其他資金會離開債市並轉投股樓,而資金流入樓市將足以抵消加息拖累。上述C觀點被指牽強,因不論量寬或縮表,施老闆都睇好樓市。講真,唔少債券投資者都屬機構投資者,喺投資選工具上有限制,例如債券基金就冇可能因債價下跌而沽晒啲債all in港樓。而且物業性質上唔係債券嘅良好代替品。首先,買賣債券遠較物業方便;其次,債券不涉維修保養,管理成本遠低於物業;第三,唔少人投資債券只為控制整體投資組合風險,故債價下跌亦唔見得會轉投物業。講升值往績港樓無疑勁過債券,筆者唔排除少數投資者會如施永青所推測般,以投資物業代替債券,但相信唔會係大勢,更不足以抵消加息影響。至於資金由債轉股,則相較由債轉樓合理,因好多基金都同時投資股債,所以股債比重於縮表後有調節唔出奇,金融市場亦有所謂股債大輪轉(Great Rotation)之說,意指資金大規模離開債市並流入股市。但現實係市場雖由2013年起憧憬股債大輪轉,但鑑於環球通脹乏力,各國央行始終欠條件大幅加息,債價持續有支持下,股債大輪轉一直未見影。筆者相信喺資金由債轉股前,施老闆憧憬嘅由債轉樓都難以出現。與其話縮表利好樓市,話大陸暫未阻截內地走資來港,所以港樓仍有北水支持,似乎更站得住腳。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7/2016549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