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物】禽流感對決者陳化蘭 從未放下過對疫情的警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192.html

“只要禽流感警報還沒解除,我們就不能掉以輕心。”2013年的禽流感爆發帶來的恐慌雖已遠去,但“禽流感對決者”陳化蘭從來沒有放下過警惕。

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基金會評選出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的得主中,一名中國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教授陳化蘭。作為中國農業部動物流感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也是中國第一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專家,陳化蘭在動物流感尤其是禽流感的流行病學、診斷技術、新型疫苗研制、分子演變及分子致病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進展和研究成果,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陳化蘭的辦公室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一座僻靜的舊樓里,墻外就是繁華的馬路。在這里,除了大門緊閉的P3實驗室外,並不能感受到與緊張的疫情有關的氣氛,也看不到太多冷感十足的生物實驗設備。

近期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專訪期間,回顧2013年禽流感爆發期間,從研制疫苗到及時控制疫情經歷的那些驚心動魄,陳化蘭強調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很平淡、很平實”。

與病毒賽跑

1999年,陳化蘭前往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進行博士後研究。2002年底,陳化蘭告別了也在美國做博士後的丈夫,獨自帶著當時年僅2歲的兒子回到中國,一頭紮進了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實驗室,開始了長達13年的研究工作。

“當時考慮的原因,一是國內流感防治研究方面迫切需要人才,回國發展更能學有所用;二是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也為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陳化蘭對《第一財經日報》說,“更重要的是對我來說,在國外盡管條件優厚,但是從事的是職業;回國來從事研究工作,更讓我感受到這是一份事業。”

2013年3月,正在外地出差的陳化蘭突然接到農業部的電話,被告知一種新型的禽流感病毒H7N9,正從上海及周邊省份感染的禽類傳播到人群,並且引起嚴重發病和死亡。

陳化蘭隨即趕回哈爾濱,帶領團隊啟動研究工作。首例H7N9感染人病例確診後不到48小時,陳化蘭的團隊和上海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從最初的H7N9爆發地采集了1000份土壤、水源、養殖場及活禽市場樣品,整個實驗室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

短短幾天,陳化蘭團隊就完成了從雞和鴿子中分離出的H7N9病毒株的序列測定。她連夜將序列分析數據提交到農業部,並建議立刻關閉感染地區的家禽市場。隨著人感染病例的累積和家禽樣本的湧入,“好幾個科研人員在一個多月內累得瘦了8到10斤”陳化蘭回憶說,決策部門在團隊建議下迅速關閉了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城市的活禽交易市場,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新增感染病例迅速減少。

一個月後,陳化蘭團隊發現在國內導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與同一時期存在於活禽市場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在國際上首次從病原學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來源,為中國科學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依據。

當年5月,陳化蘭帶領團隊又發現H5N1病毒確有可能通過與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獲得在哺乳動物之間高效空氣傳播的能力,從而具備引起大流行的可能性,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的現實威脅。兩個月後,陳化蘭和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H7N9病毒對禽類無致病力,但該病毒侵入人體發生突變後,對哺乳動物的致病力與水平傳播能力得到明顯增強,提出了H7N9病毒存在較大在人類中出現大流行的風險警示。這些成果先後發表在《科學通報》英文版及《科學(SCIENCE)》雜誌上。

流感“偵探”

危機暫時解除後,陳化蘭和同事們也並未放松對H7N9的研究。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流感監測是實驗室的頭等大事。”

他們發現了H7N9禽流感病毒從禽類到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的傳播途徑。雖然當時還沒有證據顯示H7N9禽流感病毒已經發生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但是陳化蘭認為H7N9病毒已經具備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可能性。

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疾病,屬A類傳染病。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頻頻發出警告:一旦病毒發生變異,在人間傳播,將會危及全球千百萬人的生命。

陳化蘭主持研制的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是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並推向大規模應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並在國內外首次證明可對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

在禽流感阻擊戰中,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向各地緊急提供了大量、充足的診斷試劑,向企業轉讓了中國當時唯一可預防H5亞型禽流感並獲得農業部新獸藥證書的H5N2滅活疫苗生產種毒和全套技術,緊急生產了12億羽份供疫區強制免疫使用,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數十億元。

同年12月18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公布了該刊評出的2013年度全球科學界十大人物,中國禽流感專家陳化蘭因“幫助中國平息H7N9禽流感疫情”名列其中,《自然》將她稱為“戰鬥在前線的‘流感偵探’”。

44歲的陳化蘭面對接踵而來的榮譽時,表現得相當坦然和自在,“我覺得這是我們的研究工作應該受到的認可。”但涉及到疫情,她的態度截然相反,“如果僅通過在學術雜誌上發文章而名聞天下,國家的禽流感疫情卻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恥辱。”陳化蘭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只要禽流感的警報還沒解除,我們就時刻不能掉以輕心。”

西北牛肉面的勁道

生活中的陳化蘭,一頭短發,常穿牛仔褲,簡單隨意不矯飾;涉及工作,則心直口快,果斷認真,講求效率。用她的話來形容自己“直爽的性格是天生的”。

但其實從事獸醫科研並非陳化蘭最初的夢想。曾經,她的人生設計是做一名醫生,過上賢妻良母型的生活,但現實是她最終卻選擇了外人看來枯燥、單調且少為人知的獸醫科研工作。

長期的孜孜以求讓陳化蘭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在禽流感防控技術領域,她通過建立反向遺傳技術等先進技術平臺,開展新型、高效防控疫苗的研究。先後研制成功H5N1反向遺傳技術滅活疫苗等多種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禽流感疫苗,還及時轉讓技術給有關獸藥生物制品企業投產,在國內外累計生產應用超過1200億劑量,為H5N1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有效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她主持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加強了中國禽流感流行病學監測和研究的力度,建立了系統、完整的中國大陸禽流感病毒種毒株資源庫及其流行病學信息數據庫,闡明了中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遺傳演化和抗原變異規律,為禽流感疫情的預警預報、診斷試劑及疫苗研制與使用等,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也許陳化蘭的經歷在她同一代的科研人員中並不出奇,但她所代表的這個群體正在用最嫻熟的方式,在一個快速變化的體系中發揮作用,並且影響著中國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不變的是,多年的經歷與磨練,並沒有改變出生於甘肅白銀的陳化蘭性格中那股西北牛肉面一般的勁道,她成長為了一名有個性、有擔當的女科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34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技術轉化已創下過億收入

在上海原法租界“最具科學氣息”的嶽陽路上的中科院大院內,有一座赭石色的建築,外形酷似中世紀的城堡,由很多連續的拱門相連,交響詩般的工整磅礴令人驚艷。這幢原名為“在君樓”的建築,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最早建的一座大樓,後來被命名為“生科樓”。

沿生科大樓左手邊的小徑蜿蜒而下,那里坐落著整個中科院大院最高的大樓,在這幢名為“新生科樓”的高層建築外,立著一個顯眼的銘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在科技領域,中法合作歷來‘敢為人先’。”中科院副院長張傑如是說。今年正值《中法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簽署40周年。在中法科技合作40年的歷程中,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雙方科技外交合作的一張名片。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市政府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共同建設。法國巴斯德研究所1936年就在上海建所,2003年SARS之後,中法兩國政府決定,在更新更高的層面上設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全球公共健康,開展人類重要傳染病的致病機理和免疫保護機制的合作研究,以為疾病防控提供核心知識和關鍵技術。

別看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就14年歷史,希拉克、奧朗德兩位法國總統先後為它的新老研究大樓揭幕。這在全球範圍也是罕見。

政策紅利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主要從事傳染病基礎研究,並利用這些知識,加緊抗體、疫苗、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不僅在病原學和免疫學等基礎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更是在開發禽流感疫苗、諾如疫苗、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手足口病藥物方面不斷取得突破。

2017年3月,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寨卡重組蛋白型疫苗研制成功,隨後與重慶智飛生物集團簽署協議,合作開發“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該協議包含該疫苗的開發及產業化。

“這一成果意味著繼美國、法國等研發寨卡疫苗後,全球第七個、亞洲第一個寨卡疫苗進入臨床前研究,有望在2019年進入非洲開展臨床試驗。”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唐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過去兩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加快步伐。通過與創投資本包括碩柏創投、中科創投合作,與重慶智飛生物、新生源科技、銀河生物和海南康芝藥業等企業對接,實現了一年一個多億人民幣的成果轉讓轉化收入,今年這方面的合同金額預計能達到幾個億人民幣。

以抗體藥物為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新藥臨床申報(IND)中,該領域大多數為仿制藥,創新靶點少,未來鼓勵創新藥物的研發是必然趨勢。

對此,唐宏表示:“近年來國家新藥政策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大約從兩年前開始感受到政策對於新藥研發的紅利,好處在於可以把新藥研發的鏈條極大地縮短,實驗室的發明創造很快能夠通過資本快速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將科研院所創新能力極大釋放出來。”

唐宏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就在5月,該所將有一個I類新藥和一個疫苗進入I期臨床試驗。其中一個是針對腸道疾病的四價諾如疫苗;另一個是抗瘧疾的新藥。他解釋道:“目前抗瘧疾使用的青蒿素已經產生耐藥性,我們開發的新藥,全新靶點、全新機制,將給全球每年3億多新發感染患者帶來福音。”

唐宏表示,在商業化的同時,知識產權保護也是巴斯德研究所的重點工作內容。“我們專門有一支知識產權運營團隊,並與全國最好的專利律師事務所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能力。”

全球網絡

在新藥臨床研究方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能夠更有效地開展並高質量完成複雜的臨床試驗。唐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法兩國政府的初衷是建一個國際水平的研究所。通過十幾年的知識創新和技術突破,再通過有機嫁接國際研究平臺和資源,既壯大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基礎,更有效地反哺和回饋了上海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張傑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正朝著國際化研究所的道路邁進。正是得益於中法兩國的資源優勢,在‘一帶一路’沿線攜手,將中法合作惠及沿線人民。”

通過巴斯德強大的全球網絡,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為帶頭走通“一帶一路”的科研機構之一。“我們已經聯合了巴斯德在亞非拉歐洲和大洋洲的研究所,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病原發現、檢測診斷、治療預防一體化項目。”唐宏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4年,巴斯德研究所幫助柬埔寨成功鑒定出手足口病。最近,該所還在“滬滇合作”機制下,聯合東南亞五個巴斯德研究所,在雲南和當地疾控、醫療部門展開科研合作,為當地醫療人員提供培訓,分享知識和資源儲備。

“北緯南緯30度的廣袤地區,擁有20多億人口,也是熱帶傳染病的高發區,也是我國海上絲路戰略縱深地帶。”唐宏說道,“這個地區‘因病致窮’的民生問題尤為突出。我國科技界要為該地區解決傳染病的問題,既能使我國自身的傳染病防控關口前移,又能保障我國‘一帶一路’的有效推進。”

唐宏還透露,今年11月份該所將宣布成立海外多中心臨床研究基地。“我們發明的藥在國外做臨床試驗,也是我國新藥的政策紅利。”唐宏向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科研最關鍵的是人才。過去幾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引進的先進人才中,不僅有優秀的中國“海歸”科學家,也有外國科學家。該所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推動上海高峰人才團隊的引進。目前,該所外籍科學家比例已超過15%。

四年前,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就從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引進了蟲媒病毒領域的專家勞蒂米博士(DimitriLavillette)。勞蒂米表示,自己非常滿意在中國的研究和生活。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明年我還有一年的合同期,但是如果有可能,我非常願意繼續留在上海。”

2012年,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引進了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金俠博士,擔任病毒疾病和疫苗轉化研究課題組長。今年4月,金俠課題組與另一位教授黃忠課題組在寨卡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發現,昆蟲細胞生產的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能夠預防寨卡病毒感染。

“巴斯德研究所引進的人才,都是處於學術高峰期的各類人才,尤其是處於領域前沿的科學家。”唐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圍繞傳染病診療關鍵共性瓶頸技術,我們已經啟動建設上海科創中心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95

小英最愛台菜小店下過廚露兩手

1 : GS(14)@2016-05-19 02:22:25

台灣準總統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住在台北東區,附近有間台菜餐廳深得小英的心。這間店店面不大,更談不上裝潢,人氣卻是非常火爆,吃飯時間一到,門口總見長龍。台《壹週刊》記者來到這間「田園台菜海鮮」,見到了在開放廚房裏掌廚、人稱「小倩」的第二代老闆曾淑倩。小倩憑着傻大姐的性格,與個性內斂的蔡英文打成一片。她說,多年前,小英住附近時,下班回家不想下廚,就會到她的店吃個簡簡單單的晚餐,有時也會帶朋友一起來。小英最喜歡的兩款菜,就是「炒鱔魚」和「五香排骨」,不但每次必點,還大力推薦給朋友。小倩做的炒鱔魚是鹹中帶甜、甜中有酸的台南口味,大火快炒而成,而且她的鱔魚不但夠新鮮、切得大片,還細心拔除細刺,吃來脆脆的,一點都不扎口。而看起來就很誘人的五香排骨,則是挑選優質豬小排,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醃漬兩天,裹上薄粉後下鍋油炸至酥脆,雖是炸物,卻不會膩口,上桌後香氣四溢,總是立刻被一掃而空。因為小英實在太常出現在這裏,所以有許多記者也聞香而來,小小的店面經常塞滿了人。小倩回憶起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小英被記者要求下廚顯身手,居然就借用了她的廚房,當場炒了一盤「櫻花蝦高麗菜」,讓記者見識到小英傳說中的廚藝。現在到店裏,也吃得到這道菜,小倩說:「其實這也是口味清淡的小英總統偏愛的菜餚,她有時候也很隨興,跟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小資料:田園台菜海鮮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東豐街2號電話:(886)02-2701-4641台灣《壹週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6/196140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