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掀CEO卡位戰 郭台銘啟動接班大計

2010-9-30  TNM




鴻海霸業誰來接班,不但市場關注,郭台銘也仍在思索。但今年員工跳樓意外事件,及六輕二把火考驗台塑七人接班小組,讓郭台銘再次正視鴻海集團接班的危機感與急迫性。

本刊調查,郭台銘已責成內部研議十年接班大計,先是將鴻海十多個事業群,整合成3?4個次集團,並拉拔或外聘CEO,由目前檯面上總經理退居顧問團,協助營運,從規劃、調整、磨合到上路,分3階段進行。可預見的是,未來幾年鴻海將掀起CEO卡位戰。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鴻海集團總裁

生日:1950年10月8日

學歷:中國海專畢業

家庭:與亡妻林淑如育有2子女,續絃曾馨瑩,育有1女,現正懷第2胎

事業:1974年創鴻海,目前鴻海集團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

九月初,郭台銘接受外國媒體專訪時語出驚人說,鴻海集團成長目標將由每年成長三○%減半到一五%;他還預告,三年內將公布接班計畫,並透露一歲多的女兒妞妞長大結婚前,他都不會離開工作崗位。

郭台銘的談話,曝露出鴻海集團的二大問題:未來成長動能與接班問題,而這也是過去幾年來,市場對郭台銘的二大疑問。此番談話如在市場丟出一顆震撼彈,鴻海股價應聲下跌,創一年來新低,來到一○六元。

本刊調查,員工墜樓事件後,郭台銘七月間便重新思索接班大計,他開始密集開會,徹底掌握各事業群的動態與發展,並指示成立內部評估小組,針對可能的接班方 案進行評估;九月底,也就是本週起,還逐一跟各事業群總經理面談,掌握目標、進度,並作為未來接班的依據。 集團整併 明年起

知情人士透露,郭台銘心中已有雛形,鴻海目前一對多(所有事業群總經理向總裁郭台銘一人報告)的扁平式組織,將大改造為棋盤式管理,亦即將屬性相近或有共 通點的二到三個事業群整合,整個集團改組為三到四個次集團,例如PC+NB、消費性電子(iPod、iphone、iPad等)、零組件製造、通路等橫向 連結,郭台銘另掌生技醫療、創投等新事業;然後,再以財務、技術、業務、生產製造,進行縱向管理方式。

這整盤接班大計,將分三階段、至少十年以上進行。第一階段就是三年內提出具體接班藍圖,包括確定次集團的組成與運作模式,從內部挑選或從外部聘才,各次集 團新設總經理(CEO);第二階段為共治輔導,現今檯面上的事業群總經理將退居二線,讓出舞台,成為次集團的顧問群,給予CEO意見,參與次集團運作,由 CEO直接對郭台銘報告。這段磨合期,長達五到七年以上。

到第三階段,郭台銘才會退居幕後下指導棋。也就是說,郭台銘仍退而不休,一面給予次集團CEO意見,培育新血,同時為讓集團維持成長,他將在新創事業上花更多心力。

郭台銘在內部已下令,這套接班大計明年初開始啟動。也就是說,未來十年,將是鴻海中、新生代卡位角力的關鍵時刻。

墜樓衝擊 駐深圳

原打算二○○八年退休的郭台銘,因金融海嘯改變計畫,今年初,六十歲的郭台銘說,要等七十歲才退休,如今再變,提前啟動接班布局。而令郭台銘不得不急的原因有二個,一是員工墜樓事件,二是六輕大火。

郭台銘東征西伐,建立總營收近二兆元的鴻海帝國,郭台銘與鴻海畫上等號,外資法人表示:「就像蘋果今天股票為何比較高,簡單的說,就是看賈伯斯這位領導人的魅力。鴻海今天股價高,也跟郭台銘息息相關。」

郭台銘身邊老臣表示:「Terry(郭台銘)很清楚,自己是打天下的大將軍,隨著企業版圖不斷擴張後,加上時代在變,有些原本不會存在、也不會出現的問題,會突然顯現,像今年上半年的危機(跳樓事件)就是這樣。」這也讓他意識到,接班養成計畫刻不容緩。

據調查,員工跳樓事件後,郭台銘即常駐深圳,應付中國官方從中央到地方,一共近二百個前往龍華廠視察的調查團,他幾乎每團都全程陪同。不單是官方調查團, 所有大客戶如蘋果、惠普、戴爾、諾基亞,也都派高層到訪深圳,「像惠普負責訪查的資深副總裁,過去二個月就到深圳找老郭二次,老郭不但陪他看龍華廠,還帶 他去重慶、武漢與河南等新基地視察。」

六輕大火 生警惕

郭台銘也趁機,「把所有幹部、供應商,全部都叫來跟客戶簡報。你看林百里、陳瑞聰都要跑去美國找客戶,老郭坐在家裡,客戶都自動上門來談生意。」曾被郭台銘叫去跟客戶開會的供應商笑著說。

郭台銘住在深圳,除了住在辦公室後面的小房間之外,每天開會,餓了就叫餐廳送碗「山西刀削麵」來吃,有時候還會找幹部、主管,邊開會邊吃麵。

郭台銘在深圳處理危機的同時,也觀察七月間台塑對六輕二次大火發生的危機處理。郭台銘曾私下表示:「不解為何第一時間,甚至是第二時間都沒有好好處理。」 他曾透露,科技業與傳產業特性不同,科技業要求的反應、時效更快,很多時候往往需要當機立斷,多人共治的想法雖好,但也可能會錯失先機。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是郭台銘少數信服、推崇的台灣企業家,更是他學習、效法的對象,看到王永慶精心規劃的(七人小組)接班計畫,都還出現問題,讓郭台銘不得不再次正視鴻海集團未來接班問題。

郭台銘曾說:「公司經營不能只依賴『誰』,而必須依賴企業文化來管理。」對已經習慣唯郭台銘馬首是瞻的鴻海集團,接班是一大課題,而看到台塑問題後,更加深郭台銘決定回歸專業經理人接班一途上。

一九七四年,二十四歲的郭台銘以三十萬元創立「鴻海塑料」,從製造黑白電視機旋鈕起家,八○年代轉型生產個人電腦的連接器,切入電子零組件,二○○○年鴻海市值突破一千億元,後不斷購併擴張版圖。

隔年,郭台銘首次喊出計畫於二○○八年退休。自此,鴻海如何接班?接班人是誰?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最先,小郭台銘近十歲的小弟郭台成,被視為郭台銘全力栽培的接班人。只是沒想到,郭台成罹患血癌,二○○七年過世,不僅重重打擊郭台銘,也打亂了原本規劃好的接班布局。

隔代接班 無老臣

同年三月,郭台銘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鴻海將走上「隔代接班」,「目前檯面上能跟我對話的人,都不會接班,他們會跟著我一起退休。」郭台銘指的是鴻海幾大事業群負責人,「與我年紀愈近的人,愈不可能接班,我要找三十五到四十歲的人,歡迎他們來向我爭權奪利。」

當時,在一旁的財務長黃秋蓮表示:「我們都很累,但董事長不退休,我們誰也不敢提。」黃秋蓮的老公游象富是鴻海連接器事業群總經理,早年鴻海創業維艱,黃管會計,游騎機車跑業務,如今二人是僅次於郭台銘的個人大股東。

二○○七年尾牙,郭台銘轉而在內部徵求接班人,他親自寫下「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闢土真英雄」對聯。他還在尾牙時說,若有員工有膽識跟他說:「董事長你可以退休了,因為我會做得比你更好。」他會很高興,每天還會對著接班人照片三鞠躬。

台積模式 不適用

二○○八年,郭台銘首度宣布心中的接班藍圖,鴻海將參照台塑跟台積電模式,把交棒時程規劃成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聯邦制,也就是當時的事業群總經理制度;第二階段進入邦聯制,就是把人事、財務、技術開發、業務、製造五個權力,逐步由中央下放給各事業群總經理。

等鴻海集團營收超過一千億美元,新台幣三兆元時,鴻海將進入第三階段,可能有幾種做法,第一是拆成幾個集團,第二是按照技術切割,第三找全世界有經營過這麼大企業的CEO做接班人,從美、日徵才,第四從內部培養人來接。

郭台銘曾觀察過台積電張忠謀交棒給蔡力行的模式,但他認為,以鴻海如此巨大規模,只交棒給一人,恐怕難以駕馭。「就像台積電交棒給蔡力行之後,斷了其他優秀人才的升遷路,結果競相出走。」「張忠謀回鍋後,先後找退休老臣們重出江湖,才穩住局面。」業內人士觀察。

招聘幕僚 貼身教

今,郭台銘的接班計畫再度修正,既非台塑模式也非台積電模式,而是整合為次集團,各自有顧問團協助CEO營運。

為廣徵人才,今年四月郭台銘招募四十名「總裁幕僚人員」,不但親自面試,錄取後直接在郭台銘辦公室裡貼身學習,這些精心養成的幕僚人員,未來將成為次集團運作的輔助團隊,更有可能成為各事業部高階主管的接班人。

不過,鴻海規模比台積電或台塑都大,去年全年合併營收將近二兆元,占去年台灣整體GDP一五.六五%,全球員工近百萬人。接班布局實屬龐大工程,不僅攸關集團百年大計,也考驗科技強人郭台銘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50

土豆网面临版权纠葛 CEO遭诉讼上市再添变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6/zOMDAwMDIwNjIzOQ.html

北京时间11月10日,土豆网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申请。带着Youtube中国版的光环挺进纳斯达克,这本应是又一个皆大欢喜的创富故事。

但是,土豆网创始人、CEO王微的前妻突然对其提起了财产分割方面的诉讼,优朋普乐等几家数字发行商又向SEC递交了对土豆网不利的文件。土豆网应如何知难而进?

CEO遭遇诉讼 增添上市变数

11月15日,王微的前妻杨某因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纠纷将其诉至法院,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并对王微在土豆网的股份进行了诉讼保全。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宣传科及杨某本人均已证实此事。

王微在去年与杨某离婚时,以土豆网和他都是负资产为理由,在财产分割时将杨某“净身出户”。

今年1至9月,土豆网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达2.248亿元,同时,公司亏损也在收缩。虽然公司官方对此未加评论,但预计今年四季度将实现扭亏为盈。而如今土豆网上市在即,王微所持的13.4%股份的账面价值,在IPO成功之后可能高达数亿元。

不过,杨某此次起诉的是王微个人而非土豆网,因此此案并不会直接影响土豆网登陆纳斯达克。据分析,杨某此次应该会向法院提出申请共同负债。倘若杨某在诉讼中只是要求财产分割,那么法院可以原先的“负资产”理由再度拒绝;而要求共同负债,杨某将会有很大的把握。

此外,针对土豆网股权被冻结的传闻,法院方面做出了澄清。王微在土豆网的股权已被法院诉讼保全,但并非冻结。据法律人士解释,王微在土豆网的股权被法院诉讼保全,这是一种在判决结果出来前,为了避免有争议的财产遭受损失而作的强制措施,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造成影响。

法律人士就此案分析称,对于企业公开招股说明书后发生的股权结构的不清晰,SEC在监管层面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在信息披露规范方面,土豆网最多需要补交一份说明文件。

另外,土豆网的上市计划会否受到影响,则主要取决于承销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官司结果不会影响到股票交割,就没有风险;如果官司结果可能影响到股票交割,就必须慎重考虑。

版权官司缠身 被打“小报告”

11月11日,在土豆网递交IPO申请的第二天,便有消息传出,包括优朋普乐在内的国内几家数字发行商已经向SEC法律组提交了土豆网在版权方面的“污点报告”。

优朋普乐一方表示,土豆网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面临国内众多影视公司的诉讼,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此次递交报告,是旨在提醒投资风险,避免投资者因这些公司的欺诈行为而蒙受损失。

据媒体此前报道,今年9月土豆网就已遭到优朋普乐的起诉。而此次优朋普乐递交关于土豆网侵犯版权的材料,无疑将对土豆网IPO造成负面影响。

而早在2007年和2008年,土豆网就曾因涉嫌侵权而被两次告上法庭,虽然涉及金额不大,但最终都以土豆网被判赔偿或和解而告终。

实际上,版权问题一直是视频、音乐分享网站的阿喀琉斯之踵。国际上通用的避风港原则在国内是否适用,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2006 年,中国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 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 任。”

然而,由于理解上存在的争议,以及法规本身细节上的缺失,这条规定在司法中也很少被引用。由于此类情况仍然不断在各家视频网站身上重演,类似土豆网的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也受到普遍质疑。

盈利模式遭质疑 寻求新增长点

面对质疑,土豆网在寻找新的盈利点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尝试,尤其是在移动平台。

自2010年1月起,土豆网开始与中国移动合作,通过中国移动无线视频平台的专用频道,将服务拓展至中国的手机用户,土豆与中国移动按一定比例分成。截至2010年9月30日,中国移动土豆视频频道用户量约为910万,节目观看次数达1560万次。

据土豆提交至SEC的文件,2010年前三个季度,土豆从中国移动的无线视频平台获得的营收分别为50万、260万和830万人民币,分别占总营收的1.3%、3.6%和7.2%。

实际上,土豆网已于今年8月完成了一轮金额为5000万美金的新融资,主要用于对移动终端开发进行升级。王微认为移动终端会是网络视频未来发展和盈利的趋势,“不管是电视、计算机、手机、iPad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未知终端屏幕,未来5年,无线接入,将超过有线接入。”

在此轮融资后,从今年9月开始,土豆网已成为支持苹果iOS 4、Android、Symbian、Window Mobile、Java五大平台全库视频访问的视频网站。

此外,2010年第三季开始,土豆开始将自己购买有版权的内容出售给第三方。

据报道,从2010年起,土豆开始发力购买正版视频资源,正版影视剧、电影等资源数量不断增长。今年二季度,土豆转播世界杯的版权费用就高达1500万人民币。而版权分销则给土豆贡献了190万人民币的收入,占当季总营收的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84

中環在線:聯想CEO單車送貨踩上位 李華華

2010-11-24  AD




 

芸芸上市公司CEO之中,聯想(992)嘅楊元慶都算係數一數二「四正」,但咪睇佢官仔骨骨、靚靚仔仔咁,查實佢都係由低做起,而且仲係好鬼勞動、好鬼捱得嗰隻!

聯想首席財務官黃偉明話,楊總十幾年前加入聯想嗰陣,係由送貨仔做起,除咗要踩住部單車四圍去,將電腦逐家逐戶送上門,仲要幫啲客做埋裝嵌,絕對無花無假,係「紅褲仔」出身!

所以呢,佢對聯想上上下下嘅認識可以話非常深入……well,幾時都話莫欺少年窮,千祈咪睇小上門幫你裝寬頻、裝電話嘅師傅仔呀,分分鐘第日係你跟佢搵食o架!

當年送貨仔o依家賺過億

咁聯想點解係講踩單車而唔係講電腦嘅?係咁嘅,黃總話,公司上季業績靚仔,當中嚟自核心中國市場分部業績溢利增幅就高達44%,關鍵係在於快人一步搶灘,o依家聯想喺內地滲透嘅市場,唔單止3、4線城市,更無遠弗屆去到人口只有1至2萬人嘅鎮仔。

有呢個成績,全靠聯想喺內地嘅幾千個代理商,而呢班人,好多都跟咗聯想十幾年,當初個個都係踩單車送貨,o依家就好多都揸「賓士」,跟住聯想成長兼賺到過億身家。

呢啲咁緊密嘅關係,唔係外資可以喺短時間建立到嘅!華華淨係想知道,聯想仲請唔請代理或者送貨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91

湯彥麟去留周末前揭盅國泰史樂山等做CEO 李華華

2010-12-01  AD





 

江湖近日盛傳, 國泰航空(293)行政總裁湯彥麟可能離開國泰,過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做其總幹事兼總裁,噚日華華有探子回報,話IATA好大機會喺今個周末 前宣佈新總裁人選,替代現任嘅Giovanni Bisignani。如果真係湯彥麟,最開心嘅人可能係最大機會接掌國泰嘅常務總裁史樂山。

聽講,就算湯彥麟唔係辭職,佢退休之後,史樂山都係國泰行政總裁嘅大熱繼任人選,所以如果湯彥麟真係決定過檔IATA,有機會升職嘅史樂山一定非常高興。

湯彥麟過檔IATA 可做到花甲

航空界人士分析,湯彥麟77年加入太古集團,今年55歲,按國泰內部規定,西人57歲就要退休,即係仲有兩年玩,IATA總幹事兼總裁聽講係5年一個任期,湯彥麟o依家過去就可以做到60歲,如果等到兩年後退休,到時又未必搵到另一份咁有國際地位同聲譽嘅筍工嘞!

而 且,聽聞IATA總幹事兼總裁一職,年薪有成千萬,湯彥麟舊年喺國泰嘅年薪超過1200萬,即係話兩份工嘅年薪差不多。不過,IATA份工喺日內瓦返工, 當地薪俸稅率高過香港好多,啲錢嘅使法好唔同,有咁多考慮因素,可想而知,湯彥麟的確需要「腦交戰」幾百回合先有決定。

國泰過去十年差唔多隔幾年就換一個行政總裁,陳南祿04年底接替唐寶麟做行政總裁,做咗兩、三年就由湯彥麟頂上,如果佢決定走,咁國泰又要換人。好彩大公司講制度,唔會因為一個人走咗而令到公司政策出現重大變動,否則,長線投資者可能無所適從。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6

動態競爭大師 教CEO搞懂敵手

2011-1-10  TCW




「有沒有什麼問題,現在讓你晚上睡不著覺?」這是二○一○年十二月中旬,國際動態競爭理論大師陳明哲向台下一群國內知名大型金控高階經理人的提問。他喜歡用簡單易懂的問題,帶領聽眾思考:「什麼是競爭?」

商場如戰場,問什麼是競爭,對每天都要思索如何與競爭對手打仗的企業領導人來說,豈不是太過簡單?

問題簡單,解答卻不容易。這個讓陳明哲花了整整三十年,尋求答案的問題,使他成為近年最紅的策略學說「動態競爭理論(Competitive Dynamics)」的先驅研究學者,不僅成為國際間第一位三度獲得國際策略管理學會最佳論文獎,以及頂尖學術期刊《管理評論》最佳論文獎的人,目前更擔 任全球有兩萬名會員的國際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準主席(即將在二○一二年上任)。

就像是武俠小說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在苦練多年後成為一派宗師,這位在台東出生長大,自稱「野孩子」的台灣學者,以一家之言站上國際學術殿堂的崇高地 位,成為全球著名的企業策略專家,他經常應邀與大前研一、朱利安尼(Ruby Giuliani)等國際級的名人同台演講,並應全球五百大企業之邀提供諮詢。

第一課 如何辨識競爭對手? 想拉開差距,反招新敵人

動態競爭理論,是過去二十年來,策略管理學說最重要的三大研究主軸之一,之所以受到重視,在於它突破了一九八○年代,以策略競爭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為主流,以產業與優勢競爭為核心的分析方法,將動態競爭的概念,引入研究領域。

如果說,波特在相對靜態的產業環境下解答了,「企業面對競爭對手,怎麼做得更好,或更不一樣。」那麼,陳明哲鑽研的動態競爭理論則進一步回應了,在急遽變 遷的商業環境之下,「企業可以怎麼做,來快速回應環境與對手。」因而重新定義了企業競爭最核心的三堂課:「如何辨識競爭對手」、「如何分析競爭對手」以及 「如何掌握競爭對手動態」, 追求最後的成功。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陳明哲難得回到台灣,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為讀者講授動態競爭策略的三堂課,第一課就是:「如何辨識你的競爭對手?」 陳明哲拿知名的刮鬍刀品牌吉列(Gillette)在九○年代面臨的兩場商戰為例,說明競爭對手並不經常如企業所設想的,那麼容易辨認。

吉列刮鬍刀在一九八○到一九九○年初期,因為發明可抽換刮鬍刀刀片的明星商品Mach,而成為市場贏家。當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舒適牌(Schick)刮鬍 刀,只能扮演市場後進者。這場戰役,看來吉列是占了上風,然而,吉列沒有想到,當它決定在一九九六年購併金頂電池(Duracell)後,卻為它引來事前 完全沒有想到的競爭者──勁量電池(Energizer)。

一九九六年正是吉列最為賺錢之際,當時全球一年要用掉兩百億片的刀片,其中的三○%是吉列公司生產的,滿手現金的吉列公司開始思索多角化經營,以七十八億 美元收購金頂。當時的吉列年報指出,兩個品牌有高度國際市場互補性,購併案可以擴大兩個品牌的銷售通路,帶來更大的經濟規模優勢。

有趣的是,這一回合的競爭,在吉列的設想之中,無非是拉開與對手舒適牌的實力,所下的一手棋,不料,卻引來金頂電池的競爭對手勁量的疑慮。勁量接著回頭購 併了舒適牌刮鬍刀,第二回合捉對開打的,變成了吉列與勁量,本來是單點競爭的局面,頓時變成了多點競爭,完全是料想之外。

陳明哲再以台灣面板廠遭到歐盟重罰,南韓三星卻全身而退的事件為例。

第二課 如何解讀競爭對手? 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是關鍵

○九年十一月鴻海購併奇美電時,當時媒體報導的焦點都是對友達的影響,鮮少有人注意到,鴻海購併奇美電在價值鏈整合上,直接威脅了三星。站在三星的角度看,是它被打了一拳,日後勢必要反擊,問題只是何時反擊,在哪裡反擊。

有趣的是,如果回顧二○○九年十一月十四日,群創與奇美電合併記者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談起合併效應時,曾經表示:「李在鎔(三星集團第三代接班人,現任 三星電子總裁)明天一定會送e-mail給我。」顯示鴻海並不是沒有預料到,三星從此之後會將奇美電視為競爭者,然而卻沒有料到,三星回擊的方法,竟然是 向歐盟告密。

陳明哲指出,動態競爭理論講的就是,競爭是你來我往的,有動態與相對性,「當我打一拳出去,對手會不會回擊,如何回擊,是一拳?還是一拳加一腳?是打同一部位?還是不同部位?是現在反應?還是以後反應?」

三星與奇美電帶給CEO的啟示是,不僅要自問,是否已經成功辨認出競爭對手;更要問,你是否成功解讀了對手。

就像外界直接將奇美電與友達視為對手,一般說來,企業辨認同業的競爭對手,遠比辨認潛在的競爭對手來得容易。

然而,「如果從資源的角度來看,FedEx的對手,不只是UPS,或是DHL(知名快遞業者)等,而是在物流系統具有全球優勢的沃爾瑪(Wal-Mart)。」陳明哲說明,隨著觀點不同,競爭者定義自然也有所不同。

因此分析對手的第一步,是先就市場的共同性,以及資源的相似性,界定出競爭者。

第二步則是針對競爭者做捉對的分析,就驅動競爭行為的關鍵因素「對手是否覺察到競爭?」「對手是否有動機競爭?」「對手是否有能力競爭?」這三個要素,是驅動對手採取行動的關鍵,缺一不可。重點是,分析這三大要素時,必須站在對手,而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

接下來,第三步才是分析對方發起攻擊,以及己方做出反應的可能性。最好,能夠在這個過程裡,降低對方的競爭意識,或建立起自己的反擊能力,換句話說,就是 建立「反擊障礙(Response Barriers)」,讓對方低估你的實力,或高估競爭的困難,而降低回擊意願。

有太多成功企業,都是利用「反擊障礙」,降低對手敵意,為自己爭取建立競爭優勢的時間。

第三課 如何掌握對手動態? 讓強者沒動機回應最高招

陳明哲指出,一般說來,廠商對於直接競爭對手的察覺程度很高,例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賓士與BMW,對實力差距很大的企業,不會投以太大關注。然而, 美國最大的市調資料庫Market scan曾經詳列各個產品別主要廠商的市占率, 結果發現,原本市占率小到僅有○.五%到五%,被列為「其他」、連名字都不受關注的小廠業者,經常在幾年之後,大廠才忽然發現,其他類中的市占率已經達到 二○%。

像是全球零售巨擘沃爾瑪,在一九六二年創立初期,到一九八○年中期,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都避開K-mart等主要零售商布局的大城市,不直接衝突,同時, 著力於物流與資訊系統的實力。等到K-mart等競爭對手注意它時,沃爾瑪已經憑藉資訊與物流的優勢,建立了對手無法趕上的「每天最低價」競爭門檻。

「不管是Apple(蘋果電腦)的第一代iPhone或是宏達電的阿福機,一開始推出時並沒有受到主要手機大廠立即而重大的回應,原因並不是沒有察覺,或 是沒有能力回應,而是沒有動機去回應。因為當時智慧型手機並不是市場主流,但是Apple一推出第二代iPhone,卻打破了高階與低階手機的疆界,引爆 了一場原本就一觸即發的產業競爭。」陳明哲以企業案例說明,企業在實力較弱時,如何壯大競爭實力的心法。

他的動態競爭理論 融合東方思維、西方實證法

聲東擊西、避實擊虛、暗渡陳倉……,陳明哲分析企業競爭的思維,帶有中國人的競爭策略觀。這套不同於西方的觀點,讓他得以在中國市場崛起的今天,成為東西管理學界的橋梁。西方企業常向他求教東方觀點,而在兩岸的企業,則借重他對西方思維深入的闡述。

「競爭讓我著迷,」生長於台東海邊小鎮,陳明哲愛上打棒球時,正是紅葉少棒小球員崛起之際。在物質貧乏的鄉下揮棒練習的他,大學搬到台北,常著迷的看著球場的大燈一盞盞亮起,又一盞盞熄滅, 「成王敗寇、優勝劣敗,」然而,隔天又是新的比賽開始。

大學畢業之後,陳明哲到美國念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競爭領域做為研究主題。一九八四年,他的博士研究指導教授Frank T. Faine啟發他進入動態競爭研究,兩個月後,指導教授中風,他卻要與同事上台報告這項研究,而他手上握著的,僅有一頁的摘要。

之後近三十年的時間,他繼續投入動態競爭領域研究,從沒有改變方向。為了從學術新鮮人的邊緣地位打入學術殿堂核心,整整七年,不管是下雪還是雨夜, 他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利用三點到中午十二點的時間專心投入思考與寫作。「我每天都必須說服自己去做這件事,」陳明哲回憶,這是他研究生涯中,最為挑戰的 事。

他伏案用美國航空業累積二十年的資料庫,建構動態競爭理論架構。用的雖是西方實證科學法,然而在大學時,蹺課去上的國學課,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卻悄悄發酵,「年輕時不懂,但現在我覺得,談組織變遷,沒有比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更好的了。」

「我現在可以感受到潮流,但以前沒有,我只是在摸索,就是相信,這是我要走的道路。」學術研究是一條寂寞的路,對陳明哲來說,熬過研究初期被退稿、批評, 到成為西方學術界接受的一家之言,就如同他描述那些原本不見經傳,後來厚植實力的企業一般;舞台,並不光來自客觀環境變化帶來的機會,更多是來自己身的求 勝意志。

【延伸閱讀】向自己發問! CEO必學8道練習題1.我有多了解自己? 認識對手前先定義自己,界定你的營運範疇與主要市場。

2.我認識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 有相同市場或相似客戶的企業才會捉對廝殺?看看麥當勞賣咖啡讓星巴克措手不及,再想想自家企業的對手是誰!

3.我有多了解自己與對手的市場? 已占據的市場或想進去的市場,先分析每個市場的重要性,接著把每個對手拿來與自己做成對的兩兩比較。

4.我和對手掌握的資源有多相似? 與競爭對手要比的不只是有形資源,更要比品牌、知識、創新、產業關係等無形資源,並盡可能量化。

5.競爭對手跟我有多接近? 市場與資源重疊性高,是最明顯的對手,而資源相似、市場重疊性少的可能是潛在對手;資源與市場重疊性都低,即使處於同一產業,也不見得就是競爭對手。

6.對手了解我多少? 當對手看不見、看不懂或看不起你時,你的競爭行為比較不會引發反擊。

7.當我採取某一行動,對手會如何反應? 把你和對手兩兩捉對,分析洞察力、動機與能力,除非對手具備這3項驅動要素,否則它不會採取競爭行動。

8.對手如果反應,我應該如何回擊? 保持低調,跳出對手視線或與競爭對手合作、開拓新市場。目的在讓對手忽略自己時,建立己身優勢。

資料來源:改編自陳明哲教授《動態競爭與華人企業的永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1

“丢货门”折射B2C行业尴尬 乐淘CEO微博叫屈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7/2199922.shtml

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向来是B2C企业的心头之痛。
本周一(1月24日),一位消费者在微博上投诉称,在鞋类垂直B2C商城乐淘购鞋后,只收到了 一个空盒子。昨天(1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乐淘已先行对此赔付。乐淘网CEO毕胜在微博上回应该网友投诉的同时,还对目前物流配送行业 的发展、服务现状进行了一番抱怨。
“物流配送已成为B2C行业发展的瓶颈,”毕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有能力覆盖全国提供代收货款业务的快递公司太少,B2C企业的可选择面极窄,而且不少企业的服务意识较为滞后。
业内人士评论认为,目前配送快递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与B2C市场急速发展之间确实不匹配,需待物流业继续发展并在充分竞争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来弥补这个差距。
CEO成客服代表
1月24日,消费者“胡先生”在网上发表了帖子《谁动了我的鞋子?》,称他19号在乐淘订了一双阿迪达斯的鞋子,24日收到货签收后,打开一看发现盒子是空的。气愤的他将此事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收到你们寄过来的空鞋盒子……关注客服解决方法。
这条微博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乐淘网CEO毕胜随即在微博上回应称,乐淘每个库房全天候有摄像头实时录像,库房不会出问题,会拿出录像来作证明;此事是 宅急送送货,乐淘决定报警追查此事,一定还用户一个满意,还乐淘一个清白。他还表示,该用户的鞋子他个人先赔,并向用户道歉。
次日中午,记者就此事向乐淘网问询。乐淘公关部人士称,公司内部正在与物流方交涉,查询问题环节,并表示在确认消费者收到空箱事实后,将给予先行赔付。
昨天下午,乐淘网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公司已完成了对投诉用户的先行赔付。
投诉者胡先生亦向记者证实了此事。
“对乐淘的处理结果基本满意,”他告诉记者,在投诉后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乐淘全额退还的446元购物款。昨天下午,乐淘方面确有专员代表毕胜上门送他一双此前订购款式的鞋子,以此作为补偿。
在微博上第一时间直接与投诉者进行沟通的电子商务企业CEO,不止毕胜一人。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凡客诚品CEO陈年,均收到过来自客户的投诉,无一例外地对投诉给予亲笔回复或即时处理。
2011年被称为中国B2C行业版图格局的确定年,在融资热、扩张热的背后,各企业对用户体验和口碑越来越重视。经历行业多年发展后,原本粗放的内部管理也在逐渐走向精细化,在产品价格战和质量关之外,服务体验成为网购消费者挑选商家的重要因素。
这就不难理解,B2C企业的CEO们为什么在互联网上扮演公司“首席客服代表”的角色了。
毕胜的抱怨
“毕胜们”亲自上阵任客服代表,但他们仍有很深的郁闷感,时时发泄一些埋怨之声。
“物流配送已成为B2C行业发展的瓶颈,”毕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拖累了B2C市场的服务质量提升。
在回应“收空盒”质疑的同时,毕胜在微博里对物流配送业现状大发一通牢骚。
“有人问我为什么用宅急送,因为只有它能够多区域支持用户货到付款。有人问我为什么用EMS,因为只有它能发到全国。”在回应网友提问时,他回答说, “宅急送起码能够覆盖全国接近1000个城市,支持货到付款,后台能够跟乐淘对接(虽然数据非常不准)。中国有几个物流公司能满足上述条件?”
一位物流业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能在全国三四级以上市场做代收货款业务的民营快递公司只有宅急送、顺丰两家,而真正能覆盖全国乡村市场的快递公司只有EMS一家,“我能理解毕胜说的话,B2C企业的选择面的确很窄”。
即便是在很少的选择中,物流配送服务质量也往往不让企业省心。毕胜抱怨称,EMS代收款手续费在5%以上,且账期长,一般快递业平均手续费率仅在1%~2%之间。“有多少毛利能分给这个惹不起的大国企?丢了货只赔5块,要不就别玩了,在中国,不跟他玩跟谁玩?”
第三方物流眼下不够给力,像京东、凡客那样自建物流或许是一条出路,却不具有行业普适性。
“如果可以只做轻公司,那么没有B2C企业会愿意做重公司。”一位业内人士称,但上游供应商对电子商务的适应度还不高,习惯“整进整出”而不是“整进散 出”,没有针对B2C企业的信息服务。同时,在B2C“跑马圈地”的竞争阶段,货品库存的丰富、充足和配送及时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只能由企业自 己来完成,他们不得不选择“重”业态。
不过,除了有志成为“中国亚马逊式”百货平台的少数几家公司外,多数垂直B2C企业均选择了只自建仓储,将物流配送交给第三方。毕竟,自建物流配送需要极大投入,建设周期也长,在没有足够的销售规模支撑的情况下,显然是不经济的。
“电子商务是网络公司、仓储公司、服务公司、技术公司、创意公司、供应链公司的集合体,如果再加个物流公司,还没做好基本功呢,钱就没了。”毕胜说。
兴长信达CEO刘磊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已明显滞后于B2C市场的爆发,这也是B2C行业目前最痛苦的事。“仓储可以自建,但配送呢?涉及大量人力资源的事,总是最麻烦的。”
多位B2C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是数家龙头公司在发展初期出于成本和规模考虑的选择,并不适用于全行业,这些自建物流的企业在平台成型后,也会将物流体系与自营B2C业务进行分离。
目前,B2C企业与快递企业之间,信息流对接多数基本完成,现金流对接的部分通过COD快递代收货款业务可部分实现,管理服务对接则是难题。
“管理系统对接实在难实现,目前我们是通过每月会议的常态形式和个案沟通的方式完成,”毕胜告诉记者,但这其中仍有不令人满意的现象。譬如,乐淘要求第三方快递配送人员让收货用户在签收之前先当面试穿,现实中仍有一些配送人员没有做到。
“有的配送企业还非常强势,直接要求我们将用户资料给他们,否则拒绝为我们配送”,刘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B2C行业内基本都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了快递人员对购物用户资料的直接掌握,一些快递公司则希望获得用户资料以出售变现。
毕胜也提到这一点。他在微博里特别提醒用户,某些物流公司专门抄下用户地址做促销,“千万别信,是假的”。
这些都在彰显配送业发展水平与B2C增长速率之间的不匹配。
眼下物流业正成为电子商务重点关注的新增长领域,近日阿里巴巴就启动了庞大的物流业布局计划,但整体行业发展提升仍有待时日。
“我们现在必须耐心等待,只有竞争充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之后,配送服务的质量才会真正提高。”刘磊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2

阿里巴巴CEO引咎辞职 马云整肃价值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6659.html

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宣布,为维护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捍卫诚信原则,2010年该公司 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CEO、COO为此引咎辞职。阿里巴巴表示,公司决不能变成一家仅以赚钱为目的的 机器,违背公司价值观的行为丝毫不能容忍。

这是该公司董事会主动发起的“客户资质独立调查行动”的阶段性结果。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这包括我们员工的诚信以及我们为小企业客户提供一个诚信和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我们希望释放一个强烈信息,就是任何有损我们文化和价值观的行为均不可接受”。

在同日一并发出的马云致员工的公开信中,他要求所有阿里人对不诚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他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意味着我们宁愿没有增长,也决不能做损害客户利益的事,更不用提公然的欺骗。”

B2B公司信息显示,从2009年开始、贯穿2010年全年,该公司国际交易市场上有关欺诈的投诉时有发生。虽然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B2B公司已经开始关闭涉嫌账号并采取措施以图解决问题,但上述投诉仍未绝迹。

近一个月前,B2B公司董事会委托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上述事件进行了独立调查,查实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上述账户已经被全部关闭,并已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

在调查环节中,有迹象表明B2B公司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先后有近百名销售人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这些人员将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开除在内的多项处理。

针对B2B高层管理团队在上述事件中的尽职情况,B2B公司董事会称,虽然管理层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关闭涉案中国供应商的账户,并采取行动以图解决问题,而新的诈骗账户也明显下降,但董事会认为,这种组织性的问题需要本公司继续强化价值观才得以解决。

与此同时,B2B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CEO兼总裁卫哲和COO李旭晖因上述原因引咎辞职。淘宝网CEO陆兆禧接替卫哲,兼任B2B公司CEO职务。原B2B公司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O职务,降级另用。支付宝CEO彭蕾将兼任阿里巴巴集团CPO职务。

马云的公开信提到,这一个月来他很愤怒,也很痛苦,“对于这样触犯公司价值观底线的行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对更多诚信客户、更多诚信阿里人的犯罪!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阿里巴巴价值观!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同事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管理层更将承担主要责任!”

马云要求B2B团队必须进行深刻检讨,要拥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

“正是基于对客户第一的使命感,和阿里人为了组织健康的责任感,我才提出辞职申请”,卫哲为上述事件进行了公开道歉,“这四五年里,我刻骨铭心的体 会到以客户第一为首要的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公司存在的立命之本!尽管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我们不能被业绩所绑架,放弃做正确的事!阿里巴巴公司存在第一 天就不在乎业绩多少,业绩是结果,不是目标!我学习到作为阿里人要勇敢的面对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对于有才干的人离开公司,我感到非常痛心。卫哲和李旭晖愿意承担责任是非常值得钦佩的行为,我衷心感谢他们过去对本公司付出不懈的努力”,马云说,“这是我们成长中的痛苦,是我们发展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很痛!但我们别无选择”。

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具有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特征,而马云则树立了另外一个公司标杆——阿里巴巴完全主动地公开“成长的痛楚”,坚决彻底地“刮骨疗伤”,其对价值观和诚信追求的魄力和勇气让业界震撼。

在马云看来,公开,透明,诚信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体现,勇气和担当是每一个阿里人的基因,阿里人有勇气面对成长的纠结,也敢于将自我修复的过程公之于众。他希望这次事件也能为中国其他的公司提供一些镜鉴——遇到类似事件时,应该怎么应对。

在阿里巴巴内部,存在这样的广泛共识——价值观不是贴在墙上的,它体现在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中。有问题就处理问题,没有什么需要掩饰。主动发现,主动处理,主动公开,不犹豫,不回避,这才是应有的姿态。

马云说:“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的公司。这个世界需要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只有这些才能让我们在艰苦的创业中走的更远,走的更好,走的更舒坦”。

阿里巴巴方面进一步表示,该公司还将继续行动,查找任何政策上、结构上、程序上和系统上的不足之处,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阿里巴巴的行为显示出,其作为一家以创造新商业文明为己任的公司,诚信是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原则底线,没有任何业务或个人可以漠视这个基本的价值观,不管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层级。

陆兆禧会接手卫哲此前的工作。根据之前B2B公布的公司战略,该公司仍将在“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既定战略下,提升相关业务在全球的竞争力,为客户和股东提供持续的优质回报。

B2B公司公告说,上述不诚信事件未对该公司相关财务期间构成任何重大财务影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8

馬云刮骨療毒 阿里巴巴CEO、COO引咎辭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2/0OMDAwMDIyMTY0OQ.html

2月21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團組織部會議剛剛結束,馬云最後對與會者說道:「記住,這就是阿里巴巴。別人看是折騰,我們視價值觀如生命。」

當 天,該集團旗下B2B公司阿里巴巴(1688.HK)發佈公告,衛哲辭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兼執行官,陸兆禧代替衛哲擔任新的首席執行官。陸兆禧擔任阿里巴巴 首席執行官之後,仍將擔任淘寶網CEO。該公告同時宣佈李旭暉辭任執行董事兼首席運營官,原B2B公司人事資深副總裁鄧康明引咎辭去集團CPO職務,降級 另用,支付寶CEO彭蕾將兼任阿里巴巴集團CPO職務。

衛哲等人辭職的原因是:2010年該公司有約0.8%,即1107名「中國供應商」 因涉嫌欺詐被終止服務。馬云在發給阿里巴巴所有員工的一封內部郵件中認為,這樣的行為已經「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他說自己這一個月來很憤 怒,也很痛苦,並要求B2B團隊必須進行深刻檢討,要有「面對現實,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

馬云語氣嚴厲地表示,「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同事都將為此承擔責任,B2B管理層更將承擔主要責任。」

約100名直銷員工涉案

馬云的公開信稱:「幾個月前,我們發現B2B公司的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部分客戶有欺詐嫌疑。同時有跡象表明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默許甚至參與協助這些騙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約一個月前,阿里巴巴董事會委託專門的調查小組,對上述事件進行了獨立調查,查實2009、2010年分別有1219家(佔比1.1%)和1107家(佔比0.8%)「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

阿里巴巴信息顯示,從2009年開始貫穿2010年全年,該公司國際交易市場上有關欺詐的投訴時有發生。雖然從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B2B公司已經開始關閉涉嫌賬號並採取措施以圖解決問題,但上述投訴仍未絕跡。

這些店舖提供高需求的消費電子產品,並以非常具吸引力的價格、較低的最少購貨量和相對不安全的付款方式進行交易,吸引買家。

阿里巴巴提供的資料稱,有跡象表明B2B公司直銷團隊的一些員工,為了追求高業績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先後有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認為負有直接責任。

除了對高管進行處理外,上述普通員工將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開除在內的多項處理。涉嫌員工約100人,而阿里巴巴直銷團隊員工約為5000人,佔比約2%。

除了內部整肅之外,阿里巴巴還將處罰違規的「中國供應商客戶」,上述中國供應商賬戶已經被全部關閉,並已提交司法機關參與調查。

針 對B2B高層管理團隊在上述事件中的盡職情況,阿里巴巴董事會稱,雖然管理層從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關閉涉案中國供應商的賬戶,並採取行動以圖解決問 題,而新的詐騙賬戶也明顯下降,但董事會認為,這種組織性的問題需要本公司繼續強化價值觀才得以解決。為此,衛哲為首的高管團隊辭任。

外界揣測衛哲及部分高管涉嫌在「客戶欺詐」案中獲利,阿里巴巴公開信則否認了這種揣測,公告稱,無論衛哲、李旭暉或其他高管人員均沒有參與任何關於不誠信供應商詐騙買家的活動。馬云在公開信中肯定了衛哲、李旭暉勇於承擔責任的行為。

自我修復

「0.8% 的客戶欺詐行為導致CEO離職,馬云可謂下了重手。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正望諮詢CEO呂伯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部分企業甚至官員來說,誠信並不 重要,撤個謊,做個假文憑,一些事情上裝個糊塗,並不會因此而承受任何懲罰,而阿里巴巴巴則不同,沒了誠信,阿里巴巴就沒有了生意,以衛哲辭職換取阿里巴 巴的誠信,物超所值。

業內評價說,這種類似於「壯士斷腕」般的自我整肅,將會有助於阿里巴巴從一個公司向一個社會化企業轉型——馬云也強調 說,「這是我們成長中的痛苦,是我們發展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很痛!但我們別無選擇!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面對現實,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將不再是阿 裡,堅持102年的夢想和使命就成了一句空話和笑話!」

在更早的時候,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集群已經進行過管理層微調,原支付寶總裁邵曉鋒已經於去年接任B2B中國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其和淘寶網的融合也在進一步推進中,由B2B客戶組成的「無名良品」業務模塊已在淘寶網上線。

實際上,很多偉大的公司,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因為公司本身具備了修復問題的基因。

吉列前任CEO基爾茨就曾表示:吉列是一家「異常強大」同時又存在「可修復問題」能力的公司。擁有自我修復的基因,正是吉列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得以螺旋式上升的根本原因。

2001年初,基爾茨上任,其對吉列的修復圍繞「利潤」展開。不同的是,以前的吉列偏重於從每個顧客身上獲取利潤,而基爾茨的側重點是每個部門的利潤,這樣就迫使每個部門去重視控制成本。2年後,吉列的利潤率從18.5%,提高到了21.7%。

此番馬云對B2B團隊的調整,實際上也是為了捍衛阿里巴巴的價值觀,確保公司能夠長久經營下去的自我修復。「在阿里巴巴發展歷史上,必須正確地面對,並且勇於面對這個問題。」馬云解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8

中環在線:李寧CEO違規罰$2000了事 李華華

2011-2-23  AD





 

沉寂咗一排嘅李寧(2331)又有新消息喇!不過,今次就唔關體育王子李寧嘅事。話說李寧行政總裁張志勇,被指「逾期提交公司權益披露資料」單案終於有結果,佢只係要畀2000蚊罰款,同埋找咗證監會嗰條大約9017蚊嘅調查費用就得嘞。

點解只係畀咁少?通告引述裁判官話,認同張志勇喺09年6月減持李寧股份但未作披露只係疏忽,亦相信佢係無意隱瞞資料,所以咪判罰咁少錢囉。

李寧董事局亦相信佢係無心嘅,認為裁決並唔會影響張氏履行行政總裁同執行董事嘅資格喎。

咁又係,若果俾李寧揀,到底要追究點解靜雞雞減持雞碎咁多股,抑或要搵人抵抗其他品牌來犯,相信李寧會揀後者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9

高朋CEO:「我們是創業公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yMMDAwMDIyMzAyMg.html

這一次,應該不是技術人員的「誤操作」。

2月28日,團購網站高朋網正式上線。與此前外界猜測其由團購鼻祖Goupon與騰訊各佔50%股權合資不同,高朋網在其網站上首次公佈,其由Groupon、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云鋒基金共同出資。但各方的具體出資比例與金額並未透露。

騰 訊產業共贏基金於今年1月剛成立,預計投資規模50億元人民幣,專門指向互聯網領域內優質公司的投資。云峰基金較早前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 云、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等共同發起設立,在首期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中,美元和人民幣基金各佔一半。騰訊公 司也是云峰基金首期基金的出資方之一。

「之前外界的一切傳言都有誤,各方之間的一切合作都在繼續中,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當天,高朋網CEO歐陽云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表示。

歐陽云來自騰訊,高朋網上線當天,他向公司內部發佈郵件透露,籌備一個月時間內員工規模已達300人,並特別強調,儘管高朋網有團購鼻祖的基因,被眾目注視、寄予厚望,但要牢記,「高朋是一家創業公司」。

「我們不是Goupon在中國的公司,這點必須澄清。」歐陽云對本報記者表示,雖然高朋網三家出資方的來頭很大,但是資金充裕只是很小一部分問題,「我們的公司很多東西都需要從頭做起,無論是團隊還是本土市場,所以我們就是一個創業公司」。

在十幾天前,高朋網曾短暫上線,很快就被撤下線。業界曾廣泛認為,此舉顯示騰訊與Goupon在高朋運營上仍有不同意見。

記 者對比前後上線的兩個網站發現,高朋網的ICP證已經由之前的京ICP11111號,換成了粵B2-20100347。後者與騰訊旗下小遊戲網站 3366.com一致。目前,高朋網上顯示的具體運營公司名稱是「深圳市世紀天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天游)。根據文化部的公開信息,這家公司於去年 4月28日獲得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經營範圍是「利用互聯網經營遊戲產品」。高朋網公佈的聯繫地址「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南一路飛亞達科技大廈」,也正 是騰訊原深圳總部的所在地。

一位高朋網內部人士對記者稱,Groupon、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云鋒基金三方出資的合資公司,截至目前還沒有正式獲得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因此正式的合資公司名稱還未公佈。

對於合資公司尚未獲得營業執照,記者未能從高朋網方面獲得證實。但歐陽云向記者證實,深圳天游的確只是高朋網的運營公司和ICP牌照持有者,「合資公司會在適當的時候發佈」。

據接近高朋網的人士透露,約在兩週前「高朋網」被騰訊方面緊急撤下之後,負責Groupon海外市場拓展的德國Groupon My City Deal公司總經理Oliver Samwer飛往北京,與歐陽云緊急磋商。

Groupon My City Deal公司2009年3月被美國團購巨頭Groupon買下,目前成為Groupon海外市場拓展的主要執行方。

根據此後發布的一份公司內部郵件,德國方面認為雙方之間的合作沒有什麼問題,但認為在中國市場開拓的效率太低。

2月28日上線的高朋網仍然只提供用戶郵件註冊,正式的團購服務仍未開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