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勝由敗中求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16


勝由敗中求。先學會輸,才有機會贏。

 籃球之神米高佐敦,有段廣告對白(Youtube關鍵字:Michael Jordan "Failure" Nike Commercial),道盡箇中精神:「我生 涯射失了九千球,有三百場敗仗。二十六次完場前一擊失手。我的一生,輸完又輸,輸完再輸。因此,我成功…」

 可以參考一下,棋王加太極拳冠軍Josh Waitzkin,在<<學習的王道>>一書中分享的經驗:「追求卓越的關鍵,在於根本且長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待 在平庸、安逸的表殼下。通常,我們要先捨棄過去的舒適或安全,才能有所成長。」學Waitzkin以蟹為喻:軟殼蟹舊殼已脫,新殼未硬之時,防守力近零,一旦遭遇天敵,就會變成軟殼蟹手卷,影都無埋。但長用舊殼,永 不能長大。人同此理,要精進一門技能,無可避免,必需捱痛。那種痛,宛如剖腹挖心,再給人盡情踐踏。但承受敗戰銘心之痛,是高手的強者之路。

1989年,佐敦在NBA季後賽,親身示範上述道理。五場三勝的系列賽中,因第五場佐敦最後一擊秒殺騎士隊的The Shot而聞名。但鮮為人知的,是The Shot發生前,佐敦其實差點將系列拱手相讓。事緣公牛隊,次場作客偷得一勝,在主 場再下一城,原先極有機會在第四場主場將騎士KO。但飛人也有發瘟時,完場前先射失兩記罰球,再籃底jump-shot「炒粉」,加時末段又被偷波,正式斷氣,表現實是樣衰到不堪。

第五場,要作客克里夫蘭。當年常規賽,騎士主場倚天屠 牛,斬瓜切菜,公牛九成瓜硬。隊巴啟程前,眾副將面如死灰,聲都唔聲。誰知佐敦上車,昂首顧盼,仿如喬峰再世,豪氣干雲,對眾立誓:「今晚必殺騎士!」最 後倒數,上帝化身成佐敦,在三名騎士圍守、失平衡下十八呎投入致勝一擊。觀乎佐敦的一生, 都是在這種失敗 ->承受敗戰之痛 -> 反思 -> 改良 -> 挑戰下一個難關的循環中,不斷變得強大。

勝由敗中求的奧義,是指有意識地培養健康的心態,能從每 一次「正面」或「負面」的經驗中,進化成智者。你會發現,痛苦的失敗,比勝利更有價值。正如利佛摩的家訓:The only way you get a real education in the markets is to invest cash track you trades and study your mistakes!但很多人的思維模 式,是「固定智力型」-成功與否,取決於自己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例如天分、聰明和家世。「固定智力型」的人,會注重成果多於過程。驅己的動力,來自不斷 的勝仗。但當敗局不斷,信心崩堤,會變得極端不堪一擊。但如果學會重過程多於結果(「動態智 力型」),才會有自我修正、調整和改良的意識和動力。

市況逆轉,多有損傷,難免士氣低落。當抱怨政策、市況或 是大戶前,請深呼吸一下。整理一下交易記錄,看選股是否可以做得好一點?太易受市場的貪婪和恐懼情緖影響,而不是別人貪婪我恐懼?是否把不同的交易系統混 合使用,一時價值投資,低買高沽;一時破頂就追,越高越買?反求諸己,勝過怨天怨地。勝由敗中求 - 今天的失敗, 將會造就明天的勝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3

精通FA靠親身做生意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40


看過三本關於提升學習能力的書:《學習的王道》、《異數》及《我比 別人更認真》(作者:Geoff Colvin)。閱後感之一,是精通FA(基本分析),遠比TA(技術分析)難。原因是學 習FA時,很難建立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

何謂回饋迴路?舉個例:打籃球練射波,如力度不夠,球未到籃框前已墮地(air ball)。成日air ball(反饋),射手如果明白射波原理,就會明白癥結在於力水,可透過調整動作改良。俗D講,反饋迴路 就是衰咗è反省è調整è再觀察。但假設籃框前裝了塊布幕,令你看不到籃球跟籃框接觸,根據理論,由於沒有反饋,極難進步。就像《我》所言:「沒反饋的練習,如 隔着長度及膝的布幕打保齡。你要狂練某技巧,隨便,但看不到成果如何,會發生兩件事:你不會進步;你也不再在意。」

TA易學(但難精),在於出擊後,會不斷出現反饋。換句話說,以TA出擊,啱好錯 好,「報應」很快來臨。尤其是運用衍生工具的短打。炒 50點恒指期貨,隨時一分鐘決勝負。短炒股票,幾日就知得唔得。塵埃落定,就可檢討戰績,再行 改變打法。

FA完全不同,反饋的出現需時甚久。如預測公司的營業額、毛利率、淨利率和純利,最快要下期業 績放榜,才知預估的數字,與實際數字之距離。半年才反饋一次,就像射手每投一球,個波要六個月才飛到籃框,「哎呀!唔中噃!」就算公司按季公佈業績,亦好 不了多少。全職分析員還好些,職責所在,要將自己的預測,化成模型,記錄在案,不斷核對、調整。如之前寫過LEDCREE,分析 員的預測,是公司的技術優勢,能持續拋離同行,而毛利率能保持,甚至高於現水平(50%)。散戶不沒具備相關能力,所謂FA,多是只知業 務的一鱗半爪,再加個「合理估值」,對公司的相對優勢、行業盛衰,皆不甚了了。

另一問題,是散戶給自己虛幻的安全感。害怕和討厭犯錯,人之常情,但TA反饋不斷, 犯錯次數必多,令人不快:「都話啦,炒炒炒,咪成日剪囉!」但缺乏反饋,其實更恐怖。就像上市以來,持有瑞安房地產(272)至 今,回報是負28%,但不易察覺,反而不斷會陶醉於資產折讓中。

要精通FA,親身做生意 遠比讀CFA好。每逢月底,賺蝕現形,生意唔掂,燈油火蠟,燒錢咁燒,豈容「我先啱,個市唔理性啫!」的 麻木?每次跟客人和供應商會面、發明新產品、競爭對手出新招,影響立竿見影。簡單如擺年銷,人賣乜,我賣乜,也能明白何謂入門門檻。不幸結業,自然明白帳 面值即使高,折現時亦會大打折扣。

作家柏楊說過:「未經過長夜痛哭的人,不會知道愛情的真諦」。親身做過生 意,更能體會何謂好公司,避免貪平買入低競爭力 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7

債神裝備:鐘擺加鬧鐘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47


債神裝備:鐘擺加鬧鐘

成功投機者的性格關鍵,是穩定的情緖。人非草木,要完全 絕情近乎無可能,永遠在貪與驚的兩個極端中徘徊。投機和投資的心態秘技,如債神格羅斯(Bill Gross)所示,是作戰時能夠保持抽離自覺的心態,在貪婪和恐懼之間的鐘擺,盡量維持中道、平和,避免左右瘋狂擺動。

當大量好倉被熊軍直搗黃龍,斬乾斬淨時,「淆底」唔夠薑 「殺入去同佢死過」,好難買到絕世低位。當全世界喜洋洋,滿街股神,人人妄想日賺三成,貪婪不堪時,隨時一失足成千古恨,貪字得個貧,輸到失禁。能做到無 情無我,才能有望踏上投機星光大道。(Eliminate the emotional "you", and you'll have a much better chance of success.) 如何做到?

當然,要凡人做到無情無我,難度高過要《神雕俠侶》中的 楊過唔等小龍女。債神人中龍鳳,挑通眼眉,自然明白當中奧秘,傳授另一錦囊,是為投資鬧鐘 (Investment Alarm Clock)

每個人應該設定自己的投資鬧鐘。我們先假設六點是買入和 買出的最佳時機── 沽到頂,撈到底。問題是因為貪婪和恐懼干擾,鬧鐘總是不準時。某些投資者的投資鬧鐘,會遲到九點才響,離頂後回落已 遠。另一些投資者在三時已被嘈醒,白白錯失了後段的升勢。奧義是要清楚自己個鬧鐘是早響還是遲響。太遲的話,必須去舊換新,直至到接近準時嗶嗶嗶為止。如 果是早過籠的話,應該學會連按 Snooze掣十八次以上,儘量在床上典多一陣得一陣,等到天光先起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8

看淡指數 工業股有望谷底翻身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181


每天看着恒指和歐元來感受大市,自然灰過灰太郎。但刻下 暗藏不少長線投資機會。

匯豐(5)出了首季的經營狀況參考,但股價的好景,很是短暫,段段無力,死氣沉沉。三分天下,美國中毒微緩,又到歐洲火起。匯 徒不禁仰天長歎:「苦難為何綿綿不絕?」至於中移動(941), 連相隨多年的老牌股評人,也終於覺悟其公用股身份,要盡沽逃亡。內銀稍好,但新增信貸始終被中央鉗制,在淨息差上升之前,應只能炒上落。

至於歐洲,重點不在匯率,在債市。國債被拋售,價跌、孳 息升,歐洲各國政府債重如山,借貸成本上漲,甚至發債不成,才是重中之重。更嚴重的,是銀行持有國債作為資本,債市假如崩潰,銀行風暴又會重演。56-7日,全球拋售歐洲銀行股,其理在此。510日,歐洲央行介入債市,暫確保債市穩定,債市、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得以緩 和。央行印歐元、買國債,歐元自當貶值,所以不應單以歐元,作為風險胃納(risk appetite)的指標。

市況差,喜洋洋、低低能能地賺快錢的機會少了,但非完全 絕望。經過今次歐元危機,應有更多人感受到紙幣的脆弱。唔怕一萬,最怕萬一,將身家5-10%買 入貴金屬「保值」的人,應會越來越多。自己仍是最看好鈀金:鈀金一直為人詬病是投機商品。今次歐元暴挫,風險資產同時缺堤,香港隨便一隻內需股,都起碼跌 兩、三成,但鈀金從573(美元,下同),只下挫至484,便快速企穩於500樓上,完全不像弱手充斥的商品。此外,鈀金遠比黃金稀有,但價格只是黃金一半。雖然黃金的流通性遠高於前者,但溢價 收窄,不無可能。

四月初在一本財經雜誌,寫過第二季投資展望:「看來由四 月起的要務,是跟很久不見的工業股管理層聚舊。無疑想像空間,沒內需股般宏大,但有營運槓桿(operating leverage)效應,加上估值實在低殘,精挑細選或有意外收獲,甚具值博率。這些股票,是 極度under-research。」馬蹄踏踏,十數次公司訪談後,所有管理層不約而同地表示,海外訂單, 在農曆新年後從四方八面湧至,工廠完全應接不暇,甚至哽唔晒,要推單唔接。爆單,除實體經濟復甦外,更有海嘯「倖存者效應」:細廠在冰河時期,不支倒地。 大廠雖笨重,卻皮堅肉厚,身家充沛,連續中棍,仍能力挺不死,將細廠的原有訂單接收。

海外買家的心態,也有所改變。海嘯前,較盡錙銖,揑廠家 價揑到盡。海嘯過後,反而比較偏向夥伴合作,成本上漲,也較易轉嫁。並非鬼佬個個變得宅心仁厚,而是不值得為一點利潤冒險。萬一細廠不交貨、晚交貨、交次 貨,自己沒貨賣,就真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個板塊,估值極低,訂單猛漲,營運槓桿效應下,純利應 會以倍數上升,股價亦有望重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8

殺聲震天 更要冷靜抽離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14
(原載於東周刊25/5)股市續瀉,倉位受創,戰意低迷,人之常情。高位沒有套現, 賬面利潤報銷,甚至在喜洋洋時加注再買,蝕到心痛, 自然揼到爆燈。由贏變輸下,容易心理失衡, 開始被市場氣氛牽着走,步速亂晒大籠,以致全軍潰敗。正如《學習的王道》中所講:「(棋手)一旦犯了錯誤, 就會一下子陷入恐懼、失神、懷疑、困惑的情緒之中, 無法平心靜氣地思考如何走出下一步。」一如棋局中,手風極順, 忽然雙車中棍,情緒不免波動。最危險的,是完全融入市場氣氛之中。市況轉差,自然壞消息密佈, 凡有新聞,都會被負面解讀:例如沽空大增,視為利淡;限制沽空, 「仲唔係身有屎?」人人反覆誦唸「地球滅亡」的魔咒,意亂心煩, 求其「督卒」了事。及至跌勢末段,跌浪有如電影《2012末 日預 言》,越過喜馬拉亞山,將牛軍最後死守之心踐爆,戰意點滴無存, 完全不理基本因素,低位斬乾斬淨。 操作手法不同,情緒影響各異。趨勢投資者問題不大, 出入全是價格主導,對消息、新聞充耳不聞,一旦轉勢, 交易系統自會反手造好。但 如自問是揸不是炒, 以基本因素和價值為入市依歸,就要想辦法穩定情緖。首先要界定自己對危機的看法。是不是系統性崩潰、大蕭條序幕? 各位可以細心思考,中、美以至世界各國, 會否任由金融體系再次火燒連營?實體經濟雙底衰退, 也看破紅塵地:「由佢啦…」,將辛苦建立的信心,悉數摧毀?切勿衝動地啟動自爆機制。如果不是全面崩潰, 而只是復甦步伐放緩,就有很多事情可做。短炒變長揸的蟹貨, 又或是極受經濟影響的周期股,是需要暫避其鋒。 但如對公司基本因素充份了解,有信心股價已大幅反映負面因素, 就不應棄如草芥。相反,應計清楚現時持貨多少、現金水平多少。 如不能承受股價波動,宜以注碼控制風險,減輕心理負擔; 熟識衍生工具運作的朋友,則可自行部份對沖。之後就是做功課時間。先選出最有可能突圍的板塊,再研究個股。 自己認為,必須要政策相就,兼背靠大中華,方有可為。 飽受狙擊之輩,招惹熊軍圍剿,如歐美金融股,不用客氣了, 歐洲內傷極重,不大可能極速復甦。手執行軍佈陣圖,選定目標, 再諗買幾大,以免屆時手忙腳亂,坐失良機。復原最快,必是中、 美,局面如回穩,追求回報,基金首選何處,不言而諭。冷靜抽離,想想巴菲特現時在做甚麼?嘩嘩嘩?還是磨拳擦掌? 是否一定無事,地球不會滅亡?股神,甚至奧巴馬也不能保證。 但如果雨過天青,正牌股神心法──「別 人恐懼我貪婪」、「 好價錢買入優質公司」又再棄而不用:「咁搏?下次先啦!」, 那不就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4

新書<<值博率煉金術>>經已出版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11
歷盡數牛數熊、看過無數書 籍、聽過無數講座,為甚麼大部份人,仍是沒法透過股票發達?拙作《值博率煉金術》,希望幫助大家改良選股哲學,改善投資心理

葛拉罕(Benjamin Graham)信徒,一直循循善誘,勸人別買高估值股票。主要理由,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高估值所隱含的盈利預期,一般極高,稍有 差池,容易由天堂打回地獄,股價影都無埋。聽起來道理十足,安全起見,先用三大神兵利器:市盈率(Price/Earnings ratio, PE)、市帳率(Price/Book ratio, PB)、股息率(Dividend yield),為個股作體檢。一輪嚴格篩選,問題來了,怎麼所有「抽爆機」的大牛股,一隻不留,無一入選?
PB為例,定義是市價除帳面值。只因低PB買入股票,最大破綻,是帳面值沒有考慮無形 資產,如品牌價值,與人力資產(human capital)。在產出與有形資產成正比的公司,如需大量 設備的重工業,依重PB,無可厚非。但隨着知識型經濟成熟,公司要壯 大,不一定要錢銀、器材、土地和廠房,反而廣納人才、打造品牌,更為重要。套用比爾蓋茨的話:「抽走微軟(Microsoft, MSFT)廿五個骨幹,我們與其它公司別無二致。」21世紀,決勝在人才,能組成屢創佳績的團隊,「空手套白狼」,無中生有,利用腦力,方能賺取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盈利。這 些百中無一的公司,應該用另一種PB - Price/Brainpower ratio(價格腦力比率),來衡量價值。只可惜,證券界中人,還未發 明類似的估值工具。買入資產淨值大幅折讓、PB極低的股票,除非有本事將其煎皮拆骨,變賣資產套現,否則等「價值釋放」,可以等到頸都長。況且深度折讓,等於市場間 接告訴你,情願自己出本,落手落腳搞間新公司,好過買間現成。很多人的思維,是迷信價格終必向價值靠攏,而沒有反過來諗吓,管理層帶來的「負價值」,可以 是何等驚人。以一家以資產折讓,和私有化失敗的聞名的本地地產股為例,1990-2009的連股息回報,竟然為-8%,同時期的恒指,升了六倍!在1990年,買入任何本地住宅、商業物業,除非不幸 變成兇宅,或被火焚毀,價升一倍已是極保守估計。行文至此,久久不能自語。謹奉上一言:貪「便宜」, 要三思。散戶也需要改良心態。心理 上為求安穩,散戶總會在大量利好證據出現時,才敢大注出手。世事常變,散戶永遠姍姍來遲一步(Nothing stands still. The public play is always one race behind the form)─永遠在發達方程式改變了後,才瞓身一搏。我們將這種現象戲稱為「蠱惑的槍周期」。學會破解「蠱 惑的槍周期」,才能避免高追低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5

價值投資的生門和死門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18


(原載於東周刋6月2日)

拙新作《值博率煉金術》,其一要旨,是嘗試粗淺地歸納各 大投資哲學、招式和工具的生門和死門。Investment is life personified (投資 即做人),該以何家何門的投資哲學為依歸,其實要跟個人的背景和性格相符。

很多投資者心存幻想,只要歸納往績,找出「必勝方程 式」,就能夠終生縱橫股壇無敵手,永世無憂。例如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心法口訣是「以合適的價錢買入優秀公司」,實戰彪炳,令巴郡(BRK.A)從一家日薄西山的紡織廠,崛起成為市值近14,000億港元的巨企。股神聲名大鵲後,信徒日眾,希望複製奇蹟。誰知巴老,黃忠 之齡,白髮蒼蒼,但價值投資的「二代目」,仍然未見人影。原因何在? 價值投資,實是()知不易,()行極難。

正如《值》書所講,價值投資的死門,是「揀股功力低、現 金流緊拙,得一注本錢」。宏觀點看,巴菲特的成功方程式,可以簡單歸納為:眼光+膽量+現 金流。關於眼光,暫不贅。「別人貪婪我恐懼」的膽量,看似天生,實則不然,乃是眼光和現金流的延伸:「神之眼」看透公司長期價值,自有雄厚信心,逆市而 行;儲備充足,現金流源源不絕,自有本錢,在絕世低位猛執平貨。如只得本錢一注,捉襟見肘,低位「貪婪」股票A, 就得「恐懼」股票B,自然事倍功半。

巴郡穩定的現金流,實乃股神與拍檔蒙格(Charlie Munger)多年來精心打造而成: 旗下眾保險公司,每日不斷收取保費,在賠償之前,保費可自由運用,資金來源 既穩定,又廉宜。加上巴郡買股,多取不需大量有形資產,且擁用品牌價值的消費品公司(consumer franchises,如可口 可樂和吉列鬚刨)。由於無需不斷再投資廠房和機器,經營獲得的現金,可大幅保留。070809年巴郡的自由現金流(free cash-flow),高達7151109億美元,實非無因。

我們貴為凡人,多無經營保險公司的本事,要奉價值投資為 圭臬,個人的現金流強弱,變成箇中關鍵。自己認識不少實業家和專業人士,本業的發展走到極限,再難擴充,但現金流強勁; 加上日理萬機,時間珍貴如金,不可能每日十幾小時,金睛火眼地坐在電腦面前投機炒賣,價值投資自是理所當然不過。

反觀年輕人,人微收入輕,就算選股眼光出眾,小注縱大 贏,不外蠅頭小利,要發達,極難。應先投資自己,在職場突圍,增強現金流,累積資本。籃球名將巴克利 ( Charles Barkley )的名言:「打籃球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球搶過來。沒球在手,就只能挨宰。」縱 有摘葉傷人的本領,連葉都無塊,只能徒呼奈何。至於應否以投機搏第一桶金,很視乎能否做到Control your fear, maintain your hunger (控制恐懼,並保持饑渴)。 這個世代,整個金融體系極不穩定,三個月唔埋,就翻天覆地,成功率低,非如外人想像般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9

零息世界 大快活穩中有增長 黃國英 (Alex Wong)


大家樂(341)絕對是本地中小型股的經典,過去5年,連股息回報率達156%,而同期恒指及匯豐(5)的回報率為68%及負21%。被策封為「十年股」,並非浪得虛名。「唉,如果以前識得買嚟長揸就好啦」,揼心口,呻到落葉,實屬例牌動作。但原來同期有另一隻股票,回報率多大家樂30個百分點,現價仍有近6%股息率,究竟係邊隻?

無太大「念」: 大快活(52)

人的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永遠都係可口可樂較受歡迎。無線和亞視,就算做同一個節目,D人都會睇無線,唔睇亞視。揸恒生(11)就無大志,揸匯豐就會發達,但揸恒生5年,有得贏近3成。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34


先入為主,很多人對大快活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十幾年前, 仲用緊小丑logo嗰個年代。服務態度、店面裝潢和食物質素,對比現在,落後頗多。到03年新logo、換裝修、改菜單,逐步「升呢」,立桿見影,盈利拋物線上升:04年賺三百萬,進步到08年賺一億,升近三十倍。

但往績好,不等於將來一定得。大快活的營運,理論上有三 大隱憂:第一,食材成本上升;第二,租金上調;第三,最低工資立法。為了解實情,我們早前拜訪了公司管理層。

食品價格急升,公司在08年已見識過,對策有三:首先,透過全球採購,以節省支出,如內地豬肉價貴,則取巴西、美國;其次是靈活調動餐牌選項, 成本一增,即換出場,改以後備入替。據管理層表示,沒有任何一項食材佔成本一成以上,換句話說,就算部份食品飛漲,亦不致受創太深。此外,大快活去年年底 於大埔的中央廚房啟用,統一處理、輸送食材,減低浪費的情況,並節省店面人手,成本自然下降。中央廚房亦負責研發菜式,以便經常推陳出新,順道加價。

租金高企,是零售、飲食業的大敵,管理層亦直認不諱。大 快活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舖位會重新議租。為達至雙贏局面,公司將部份租約轉為「固定租金+營業額分成」的模式,減輕租金作為固定成本的壓力。當然生意好 時,租金會較高,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一旦出現沙士式絕世天劫,可減低傷害性。利害相衡,除笨有精。

最低工資立法會增加公司成本,但幅度未必如想像中高。大 快活在港聘請的三千多人中,因新法例而需加薪只有數百。據公司自行評估,影響未算嚴重。公司今年計劃在國內增快開新店的步伐,如能成功執行,會是業績的x-factor

零息世界,食息一族苦無出路,大快活可堪考慮。同事家 人,行落銀行,為了多賺少許利息,被人氹落叠,買高收益債劵基金,現在震過貓王,日日擔心老本安危。每日中環各大銀行,迷債和ELN苦主,打鑼打鼓奏哀樂,為的是討回血汗錢。花時間研究一隻自己不一定買的收息股(因為買唔到size)為求幫金 融業,積點陰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9

投資講座筆錄:第二季投資策略(I)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57

 

(原載於華富財經英明智富專業股 評服務)

 

大家好!

 

今天的題目是第二季投資策略。最近打歐聯,如果你有看曼聯的那兩場…我兩場都有看,因為我當時在歐洲,另一場是回港後,睡不着時看的。有很深的 感受:第一場是一比二,曼聯領先之後很保守,準備守,留力與車路士打。最後被人擊敗了。第二場三比零時氣勢如虹,接着被拜仁臨完半場前追回一球。下半場開 始,又打算守,結果守到七十多分鐘便輸了。跟着又要再追。

 

通脹下久守必失

 

我自己在想:有很多人勞碌一生後,就開始防守,持有現金,在等、慢慢用錢,但這樣下去不太穩陣。我剛去完旅行,首段跟團,之後自由行。團中有人 認得我,問我現在是不是宜持有五、六成現金。我在想,大市應還有上升空間,因為街上一般人持五、六成現金,剩餘不少購買力。

 

重點是如持一大堆現金,通脹又抽升,就等於領先拜仁三比一,接下來就在捱。結果是捱不到,還是輸了。寧願像巴塞、阿仙奴,跟他拼了,阿仙奴輸 了,巴塞贏了,始終有贏有輸。寧願力戰而敗,還是死守之後,還是輸?自己選擇拼了,就算輸了,也更好。因為有機會贏。

 

最近另一體會,是沒錢的人不夠膽,認為不做錯,便是成功。有錢的人,覺得沒做對,便是失敗。明白分別所在嗎?沒去搏,坐着現金便覺得成功,永遠 到不了有錢的境界。有錢的人會覺得,有機會沒去搏,就是失敗。當然有些搏到,有些搏不到。但心態上有很大分別,有沒有進取心。像曼聯般三比一便坐定,還是 像巴塞般,三比一後,還搏四比一?策略上很大分別,心態上也是。

 

見過風浪不易恐慌

 

最近大家想想,大市在喪炒,又很驚,又覺得有泡沫,覺得可能炒多兩周便沒了。又或是看內地加息,機會越來越高,又玩完了。還有覺得只是熱錢、泡 沫,一爆就中伏了。但是我想大家看看,最近我在周四,買泰國ETF。大家看新聞時,覺得當地亂作一團,香港的旅行團不再出發。然後泰國股市「暴跌」:所謂 暴跌,不過是 3%多。以香港作比較,如四周都封了,都不過是跌600點。你覺得是跌得多還是少?

 

我覺得現在的投資者,甚麼都見過了。金融海嘯都見過,沒有甚麼未見過。自己到歐洲外遊,因為有親戚在西班牙。他們的消費力,仍很強勁。一餐飯約 四、五千元,請足我們三天,就是六餐。動輒就是三萬元。那裏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二十多。我表哥告訴我,那百分之二十多,還沒計老幼、學生、傷殘、移民。等 於一供一,一個西班牙人養一個西班牙人。這樣他們還有那麼高的消費力,在街上仍是喜氣洋洋。

 

所有飛機都是滿的。不會因為希臘有危機,就很驚很驚,全躲在家中。我很佩服表哥他們,他比我大三年,22%失業率下,他沒有甚麼特別。我的舅父 很有錢,他是個醫生,有兩層樓。表哥不靠舅父,自己也有兩層樓,養兩個人,每個月供書教學,要萬多塊。在這麼惡劣的經濟環境,雖然我應比他富有,但他面對 的相對難度,比我高很多。

 

我心想:香港的人常在鬧,說要解決貧富懸殊。我跟太太說,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所有人變窮。不可能所有人變有錢。人家在那麼惡劣的環境,還是 可以闖出天地;我們就在要人家救,這樣那樣。香港很多人其實很差。要李嘉誠跟我們的距離變近,只要他的長實(1)破產便行。自己想想,為何要解決貧富懸 殊?自己搏上去便算了。

 

 
本人將聯同林少陽及多位財經專家,應邀 出席74日「財經啟示2010‧投資策略大檢閱」作演講嘉賓,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登入event.quamnet.com/74seminar_rss 或致電2217 2705報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

六福集團(590)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71


年二月九日,市況惡劣,當時建議大家買入六福集團(590),以及其他幾隻優質股:「中產的致富之道,源於善用現金流,以合適的價格, 積累優質資產,達致財務自由…大市回調,有甚麼好嬲?有甚麼好怨?有甚麼好驚?注碼定輸贏,只要不是槓杆太高、無力防守便可…請別再沉迷報刊的全年恒指目 標價、合理值,甚麼18000買?19000買? 回試250天線買?看到這些標題立即買,可能更好。」

當日的收市價是$6.65。執筆時(10/6)收市價為$8.98,持有六福四個月的回報率是35.04 %,分別跑贏恒指及匯豐(5)34 %42 %

現在本地投資界,每日的投資「焦點」,是恒指10天移動平均線。消息的「注目度」,可能更勝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言論。凡升、跌穿10天線,電台、電視例必大肆報導。大前研一筆下的「低IQ年代」,看來已在日本境外大放異彩。恭喜!恭喜!

正如拙新作《值博率煉金術》中的心法:「看見別人看不 到,人人讃好影都無!」自群眾的視線抽離,方為鉅利所在。2003年, 七月圍城,「無恥!」「下台!」之聲,不絕於耳。但後來開放自由行,卻造就了幾個投資機會:莎莎國際(178)、六福集團和周生生(178)。從當日持有至五月底,上述三股連股息的回報分別是:817%1,501%以 及1,500%

自由行提供了比本地消費者,大上N倍的顧客羣,令上述三股的營業額和每股盈利,六年來持續上升(請參閱下表)。這完完全全改變了行業,以及公司的基本因素。

「唓!白頭宮女話當年,鬼唔知咩!依家先話俾我知,有乜 用?」無錯,現時香港遊客區,國內旅客,摩肩接踵。三步一六福,五步一莎莎,本地零售股,真的仍有增長空間?

表面看來,似近水尾。但細心一想,國內民眾的消費力,和 自身的品牌價值,才是六福等零售股的增長泉源。假如同胞的消費力,倒退廿年,只能為口奔馳,就算十億人訪港,也是於事無補。如國力續強,香港飽和,自有各 線城市發展,舞台是無限寬廣。據六福中期業績,集團在國內共有469家分 店,估計超過九成是品牌店(專利授權),並以最低15%的年增長率開設新店。國內自營店,會是未來幾年盈利增長動力。

六福作為香港的知名品牌,在內地佔盡優勢。國內民眾,連 幾嚿水一罐的奶粉,都要幫襯香港藥房,就是因為內地仿冒偽造的文化及技術,已經到了鬼哭神號,人神共畏的化境。成皮嘢一両金,更會慎選賣家。國內同業,背 負原罪,要後來居上,難免事倍功半。

自己視六福為「隱性內需股」多於「本地零售股」,可長線受惠於國內消費力的 增長。現價計,歷史市盈率13倍。個人估計,將在七月份公布的業績,很大機會寫下公司史上最佳一頁。

(本人及客戶持有莎莎(178)及六福(590))

 

營業額 (百萬港元)

2003

2005

2007

2009


六福 (590)

1,461

1,961

2,845

3,856


莎莎 (178)

1,641

2,313

2,676

2,608


周生生(116)

6,328

5,760

7,873

9,463







每股盈利

2003

2005

2007

2009


六福 (590)

0.10

0.26

0.40

0.56


莎莎 (178)

0.05

0.16

0.16

0.23


周生生(116)

0.21

0.31

0.86

0.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