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到,領導者有些時候會使用「黑暗兵法」, 以非正常手法行大義之途, 中途甚至會犠牲了少許人也在所不惜(曹操的借人頭一用)。
套用於辦公室政治中,又會有何用途呢?
假設你是一個部門主管,被調往一個新部門,麾下有十個八個80後小朋友,出現了集體的紀律問題,當中似乎有搞事分子,有被人影響的,有沉默的,有關係和你較好的,亦有關係比較差的,你會如何處理以解決紀律問題?
一般來說,多數人會有幾種手法:
1. 直接找出問題最嚴重的,重手嚴懲以求收殺一儆百之效
唯此一方法有機會激起80/90後的反叛心理,將事件演變成個人針對(梗係啦!我唔擦佢鞋,所以罰我唔罰其他人),又或者被罰的搞事者會試圖挑起群眾力量,將紀律問題升級,抹黑主管以圖倒黑為白。最終可能是管治失控,要成批換晒。
2. 先和成班人混熟,再慢慢導其向善,再把嚴重問題的慢慢地撤換
假使部門主管為老江湖,資歷夠深的話,一般也會成功。唯如果資歷不夠壓場,於上級或第三者看來便容易變成同流合污/縱容紀律問題/能力不足了。有些心軟的主管甚至混熟後下不了手,徒然把別人的問題變成自己管理能力的問題,把前程斷送了。
3. 不聞不問,怕事當睇唔到,自己開OT Cover 埋班細,然後周圍同人呻80後好難管理。
這個可能才是大部份人的手法。
於這個情況下,可以如何行「黑暗兵法」呢?
首先和最乖最有得救最少是非的一兩個混熟,將打擊範圍收窄。
然後便會訂立一些較溫和的溫馨提示,再放短時間觀察之,此時多數人都會當D 溫提無料到,依然故我。
到掌握到足夠資料,便會嚴打中間最沒有反抗能力的份子(而不是問題最嚴重的),但仍給予機會改善。
然後再三申紀律的重要性。
原因有幾 :
1. 先溫提,再嚴打
道德上先站上了高地(詳見無敵孫子一文),最有救的一班相對會無聲出。
2. 先易後難
盡量減少後遺衝擊. 因為打擊的不是搞事份子,以他們習性一般不會馬上反彈。
3. 打中間最沒有反抗能力的
中間派被嚴打了一鑊,多數會有所收斂,給予他們機會亦會令有得救派沒有批評空間。
如果好的發展,搞事份子便變成小眾份子,之後再針對性打擊,便不再是針對個人(因為不是第一批被打),而是針對紀律問題,對事不對人了。
如果差的發展,即中間派被打完後都沒有改善,那下一步便是找replacement ,再用雷霆手段趁搞事份子犯錯時一次過送走。
此時,中間派的所謂被嚴打,便變成寛大處理了。
最終便是大部份人的紀律回復正常,達到「屠一城,救十城」的效果。
在黑暗兵法中,要快見效亦要顧及管治威信,被郁/嚴打的往往並不是最有問題的人,但結果便是最快見效最少震盪。
下回再談如果是普通打工仔,如何避免中招。
P.S. 古代辦公室政治施行者──曹操
http://mypaper.pchome.com.tw/zou0621/post/1323387109
《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不過,轟轟烈烈進軍資本市場不能掩蓋現實的問題。美國銀行本週的報告警告,中國的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業都面臨嚴峻挑戰。
在名為「電子商務 VS 零售:主導力量向消費者權力轉變」的報告中,美國銀行指出,消費者對購物的態度比以往更成熟,對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企業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今後有麻煩。
聽起來這話還比較含糊,說白了就是:這塊蛋糕的爭奪戰會決出贏家和輸家,現在這樣的瘋狂增長很快就會走到盡頭。
美國銀行上述報告寫道:
如今,科技塑造了新一代電子消費者。
這類消費者身上體現的特點是,信息不一致程度減小、形成社交聯繫、零售觸點分散、要求最佳體驗、需要參與感。
這是消費者首次成為發號施令的一方,遊戲規則已經變了。
忘記線上和線下渠道爭奪市場份額的戰爭吧,那些能順應消費者權力需要的才會生存下來、繁榮興旺。
雖然各自面臨不同的挑戰,但實體零售商和電子商務零售商都需要迅速直面挑戰。
美國銀行認為,實體零售商正面對「能力差距」。
他們並沒有去瞭解自己的客戶、向客戶推銷、為客戶創造變成熟的中國買家會離開實體店去追求的體驗,還沿用和電子商務企業相似的市場模式。
他們沒能借助供應鏈和物流削減成本。
那些零售商滿腦子想著所在地,就是沒把心思放在客戶上。他們沒能控制價格,沒做好推銷,反而依賴市場的收入推動盈利增長。
報告批評:
差異化推銷、供應鏈效率和消費者服務並不是他們的優先要務。
大部分這類企業沒能控制自己出售的商品、沒能讓自己出售的商品脫穎而出、沒能控制定價、不瞭解自己的客戶,不理解怎樣為客戶服務。
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不同,這類公司在競相壓價,所以50%的中國網上購物者都選擇電子商務網站。這已經產生嚴重的後果。
報告指出:
今天的中國電子商務領域重現了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科技界的泡沫。
在私募和風投機構的推動下,許多電子商務公司願意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犧牲短期的盈利。
他們可能給予買家很優惠的價格,還推出免費送貨服務,比他們大得多的海外同行可能都無法一爭高下。
美國銀行斷言,經過這種戰鬥洗禮並贏得市場份額之後,電子商業零售商將最終上調價格。
美國銀行還表示,如果實體零售商能變得更成熟、更有效率,兩類零售商應該都會達到增長極限。
美國銀行預計:
三年內,電子商務的超級增長會結束,進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逐漸增加的網絡成本及其他因素可能縮小價格差距,但電子商務也有自己的能力差距要彌補,造成那種差距的部分原因是自身的市場模式。
最終,兩類企業可能殊途同歸,為了向電子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相互利用。
在向均衡發展前進的坎坷道路上,我們更看好先行一步的企業,他們主動順應消費者的權利。
在範式轉移的背景下,目前我們仍然青睞零售業的知名企業。
| ||||||
日前第五十三部經典動畫長片《冰雪奇緣》(Frozen)甫獲金球獎最佳動畫的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美國時間一月六日美股開盤後,股價一度創下七十四‧八四美元的歷史新高,雖然之後小幅下修,但是仍然無法掩蓋這個影視娛樂巨人近年來的亮眼表現。 迪士尼一月十三日(美國時間)股價收盤價七十三‧二七美元,與金融海嘯過後、二○○九年初相比,漲了三‧六倍,成長幅度高過競爭對手,如時代華納集團(Time Warner,旗下有華納兄弟、CNN等事業)與康卡斯特集團(Comcast,旗下有環球影業、環球影城等事業)同時期的股價漲幅;此外,營收與獲利也不斷創新高,二○一三年營收約四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五百億元),淨利六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三十億元),一掃二○○○年初期,迪士尼一度陷入瓶頸的陰霾。 這個九十歲的娛樂業巨擘,為何近幾年來一掃老態?答案是:「轉大人」。 兒童、少女與家庭,一直是迪士尼的目標市場,但如果要擴大公司規模,勢必就得擴大目標族群。二○○三年起,迪士尼首度以自己的主品牌推出「PG-13」分級(編按:十三歲以下兒童建議由家長陪同觀看)的電影《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可以看出迪士尼積極搶進成年人與青少年市場的意圖。 買漫威,搶男性觀眾旗下有逾五千名超級英雄 二○○五年,迪士尼公司現任執行長鮑伯‧伊格(Bob Iger)上任後,更徹底執行「轉大人」策略,其中兩帖特效藥,便是在二○○九年與二○一二年收購了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與盧卡斯影業(Lucasfilm)。 二○○九年,迪士尼以四十二 億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七十億元)、每股溢價二九%的高價,收購了旗下擁有鋼鐵人、X戰警、美國隊長與雷神索爾等五千多名超級英雄的漫威娛樂集團。 在美國,超級英雄文化深受男性青少年與成人漫畫迷的喜愛,迪士尼擁有漫威旗下五千多名超級英雄的版權後,等於網羅了千萬名男性與成年觀眾的心。 而漫威的超級英雄們也沒讓迪士尼失望,二○一二年推出電影《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全球票房十五億美元,高居影史票房紀錄第三名;二○一三年發行的《鋼鐵人3》(Iron Man 3),同樣也開出十二億美元的亮眼成績,位居影史票房紀錄第五名。 目前已經可以在迪士尼頻道中看到超級英雄們的卡通,而香港的迪士尼樂園,也已規畫興建以鋼鐵人為主的遊樂設施。 併盧卡斯,搶星戰迷看好問世37年的周邊效益 二○一二年,嘗到合併漫威帶來的甜頭後,迪士尼再度以四十億五千萬美元收購擁有《星際大戰》(Star Wars)、《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等版權的盧卡斯影業,除了可以獲得先進的動畫技術,更重要的,是看中《星際大戰》問世三十七年以來所培養的無數「星戰迷」,與周邊玩具、電玩與改編卡通等效益。目前迪士尼預計在二○一五年推出星際大戰最新電影。 長期關注迪士尼公司的鉅亨網海外理財中心經理林洸興表示,迪士尼收購漫威與盧卡斯影業後,因取得這些有數十年歷史、難以取代的無形資產,而能有突破性成長,等迪士尼把星際大戰旗下無形資產也換為實際營收後,將再大幅躍進。 資深影評人塗翔文也認為,迪士尼一直以來都以家庭為主要目標,收購漫威娛樂與盧卡斯影業後,可以幫助迪士尼做出區隔,打開不同市場。 其實從○九年至一三年票房來看,鎖定青少年與成人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以及○六年被迪士尼購併、劇情寓意深遠,往往大人看得比小孩更認真的皮克斯動畫,總是大勝迪士尼的經典動畫系列,因此不難理解迪士尼為什麼要積極開發男性青少年與成人市場。 雖然攤開迪士尼公司的年報,廣播電視網與主題樂園才是迪士尼的主要收入,但元大寶來全球通訊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電影是文創產業的火車頭,一部電影若是成功,可以回饋到迪士尼的各個事業體,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迪士尼在電影事業的成功與否,總是特別引人關注,每一部自製發行的電影上映後,往往也成為影響迪士尼股價的風向球。 高齡九十歲,重上高峰的迪士尼,未來如何持盈保泰,關鍵也許就在如何發揮綜效,讓超級英雄與黑武士能在迪士尼的奇幻世界中,發揮他們最大的價值。 【延伸閱讀】為擴大成人票房,迪士尼吃皮克斯、漫威進補——2009至2013年迪士尼、皮克斯與漫威電影全球票房 迪士尼公主與青蛙-上映年/2009 81億魔髮奇緣-上映年/2010 177億小熊維尼-上映年/2011 99億無敵破壞王-上映年/2012 141億冰雪奇緣-上映年/2013 上映中 皮克斯天外奇蹟-上映年/2009 219億玩具總動員3-上映年/2010 318億汽車總動員2-上映年/2011 168億勇敢傳說-上映年/2012 159億怪獸大學-上映年/2013 222億 漫威鋼鐵人2-上映年/2010 186億雷神索爾-上映年/2011 132億美國隊長-上映年/2011 108億復仇者聯盟-上映年/2012 450億鋼鐵人3-上映年/2013 360億雷神索爾2-上映年/2013 186億 整理:吳中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