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影響我非常深的兩本好書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773

巴黎:


幾天前開始看芒格的《窮查理宝典》,非常高興這不是一本投資工具書,因為"證券分析"已經令我忙過不堪。

第一眼就發覺非常奇妙,因為作者全書都在說兩個概念,多於一般的投資技巧,而巧合兩個都是自已多年一直希望增進的知識領域:

1.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系統,而非分割;
2. 我們的心理存著很多缺陷。

李路在中文版序說,芒格是首個在二十年前提出系統思考學說的人。巴黎不知道是否,但是我也是在多年前前看過一本影響自已很大的類似書,這本書叫"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是一本有關系統學說的書。

這本書引導巴黎分析事情會以一個綜錯交替的整體而非獨立分割直線方式進行,因為前者才是我們現處的真實的社會。

書中舉出很多因為獨立分割看事情產生的社會悲劇,作者非常推崇"道德經",也提到第六十四章節,我看完全書,也愛上了道德經這一章,之後就成為自已的人生目標,我的站內也常常提到這章的其中幾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慎終如此!

另 一本是Stanford University  Philip G. Zimbardo教授的 Psychology and Life的 中譯本,由游恆山編譯,書名叫"心理學"。這本書令我認識人類、或所有有機體的天生的限制,或因求生本能引致的心理盲點,這種人性心理盲點給人類的災難的 例子都很活生生。
雖然這本書非常厚,接近三吋,但因為例子非常有趣,例如有一種蟲,是可以透過吃下另一條蟲,而得到它的知識,有這些例子,看這本書就不覺得很困難。

很多人說芒格的《窮查理宝典》很難看得明白。以往我遇到這種問題時也曾經懷疑自已是否有閱讀困難,後來我問問幾個愛閱讀的朋友的經驗,又看完那本"心理學",知道那是很正常才安心。

巴黎看書時非常渴望了解作者為何有他自已的結論,多於那個結論。所以很多時就不知不覺把書內引另一本書的引文的書也買下來,這才令我知道作者的思路。久而久之,自已就買到成屋書。

如果你沒有看過一些有關系統思考學的書籍,例如上述的"第五項修煉",或另一些有關於心理學的書本,你可能不知芒格有關這兩方面對投資的關連的思路,他的想法的基礎,與及結論是否有說服力,或者有關的限制,你便會失去很多看芒格的書時應有的樂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2

雙威兩本賬

2013-02-04  NCW
 
 

 

融資在美國, 高管、 資產和運營在中國, 中概股跨境監管和問責、 索賠, 難上難◎ 本刊記者 沈乎?王曉慶 文被迫對雙威教育集團的銀行賬目做了半年梳理之後,這家退市中概股公司的美國股東和新任高管仍未能明白公司過去數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不過他們至少弄懂了一件重要的事 :報表陳述的故事,和前高管們在公司的實際所為截然不同。

雙威教育集團(下稱雙威)有兩本賬。一本經德勤審計後提交給美國證監 會,成為美國投資者買入雙威的重要也可能是惟一的客觀依據 ;另一本賬,充斥與鋼貿圈的頻繁資金拆借,為不相干第三方公司的巨額定期存單質押,二者交織成前高管損公肥私的暗流。

事態逐漸清晰,對大洋彼岸的美國股東而言,追討卻幾乎毫無進展:已獲立案的民事案件難以開庭 ;刑事報案被數次駁回,不予立案;雙威的主要資產——三所合辦二級學院的產權仍流失在外,且幾經倒手。在上海金鷹大廈七層的辦公室,雙威的牌子被悄悄摘下,換上另一塊招牌開展零星業務,以穩定軍心。此時,距雙威被納斯達克摘牌8個月,距原高管裹挾公章賬簿消失已過了11個月。

雙威不是死于做空者之手,卻體現了中概股欺詐曝光後,諸多美國股東面臨的現實後續問題 :融資在美國,高管、資產和經營活動都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一旦上市這個聯繫斷絕,還有什麼約束?美國證券市場的誠信和高效緣于其執法嚴明,違法代價高昂。在中概股身上,卻陷入了跨境監管難、跨境問責索賠難的困難境地。兩大難題解決之前,美國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難以恢複。

虛假報表

2007年通過反向收購登陸納斯達克的雙威, 2012年6月被摘牌, 進入粉單市場 (櫃台交易市場) ,美國股東深度套牢。

畫皮被揭穿之前,因經營三所高校合辦的二級院校及遠程教育業務,雙威曾被視為一隻會下金蛋的雞。

2011年四季度,因時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港籍商人陳子昂拒不執行股票回購的決議,不再受到董事會支持。

不久,該公司的審計師德勤華永(下稱德勤)匯報審計受阻。當新管理層進駐 後,卻發現三家學院的股權早已轉手他人,賬上數億元現金也不翼而飛。在交接過程中,更是出現了搶營業執照、搶單位公章、轉移曆年賬務報表、清空電腦記錄甚至毆打律師的鬧劇。 (相關報 道見本刊2012年第19期“被偷走的中概

公司” )

花費兩個月時間補辦證照之後,2012年5月底,公司管理層才得以到多家銀行,對雙威及旗下子公司的現金情況進行了地攤式清查和拼圖般的梳理。

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我們總共查到了大約100個賬戶。

從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公司進賬 共6億元,出賬10億元。到目前為止,共查出千余份轉賬記錄,牽涉無明顯業務往來的公司55家,其中包括典當行、擔保公司、鋼貿公司。 ”雙威現任董事長馮一意(Derek Feng)對財新記者稱。

他是股東舍伍德(Ned Sherwood)提名的董事,2012年3月被任命為公司董事長和過渡首席執行官。

2012年12月21日, 雙 威 公 告 稱,2009年至2011年三季度以來的所有年報、季報均不可信賴。

公告稱,2007年以來財務報表中認為是雙威科技(CCT BVI)全資子公司的 CCT HK,實際上控制權早已被陳子昂個人掌握;前高管向親戚、朋友和關聯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短期高息借貸,2009年底到2011年底累計發生超過9億元,公司不知其中尚未償還的金額是多少,但已遭到一些債權人的起訴 ;原高管將2009年12月從公開市場融資中的至少3500萬美元轉移出公司 ; 2010年1月,前高管控制的公司參與增發股票,但500萬美元股權款未到賬;2010年6月,Wu Shixing 參與增發,但2900萬美元股權款未到賬 ;2010年8月,公司從 Wu Shixing 手中收購湖北一家二級學院的價格被注水。

以上諸種情況,董事會均不知情。

財新記者看到了幾份銀行流水單。

這幾份流水單顯示,2009年以來,雙威的銀行賬戶上,幾乎每天都要發生幾筆甚至十幾筆大額匯兌和劃款還款,千萬元級的不在少數,這與教育行業的收支特徵相去甚遠。梳理出的來往名單中,絕大多數是鋼貿公司,也不乏擔保公司、建材公司甚至小額貸款公司。在調查過程中,雙威曾經收到一份匿名寄來的文件,這份記載詳細的文件,記錄了借貸往來發生的賬戶、時間、金額、月息、資金經手路線、經辦人(以代號顯示)及周期,月息最高至0.07。

其中一筆借款發生于 CCT 賬戶,金額403萬元,月息(0.025×3) ,2011 年7月25日由“上海東方網股份有限公司”轉至“CCT(建) ” ,10月25日由CCT經由“周際線”等還至“東方網” ,後標注“433225”元。

陳子昂是否在利用雙威募得的資金經營高利貸或炒匯?陳子昂所使用的手機已變成空號 ;雙威原二把手、中國區總裁江祥源沒有接聽電話。

總額不明的未償高息借款,給雙威帶來潛在的巨大債務負擔。截至目前,雙威已遭到三個出借方的起訴。已開庭的兩起官司中,對方手執借據鐵證,雙威均被判輸。

公告還稱,公司曆年來的收入,可能也存在誇大的情況。馮一意向財新記者出示了一些遠程教育業務銷售發票的複印件。這些發票開立于同一天,金額和客戶名稱有所不同。他將這些發票複印件疊放,對著陽光一照,印章完全重合。他說,還有許多內容虛假的硬件銷售合同,但雙威從未涉及硬件銷售業務。

雙威現任財務官楊柳說,由於陳子昂已將自公司成立之日起的賬目全部帶走,雙威自2007年上市起的真實經營狀 況如何,仍不得而知 。

質押窟窿

最令人震驚的是,雙威多年來虛增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自家定期存款為無關公司作巨額質押擔保。其結果是,資產 負債表上超過一半的資金並不存在。

該公告稱,截至目前,此次現金審計中已發現40筆定期存單質押,總額2.43億美元——2009年年報上7500萬美元的定期存款中,超過3600萬美元被前高管用于為第三方公司做質押擔保 ;2010年年報上,現金被誇大至少800萬美元,1.07億美元的定期存款中有9100 萬美元已被用于質押擔保,年報中1.44 億美元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定期存單,實為4500萬美元;2011年半年報中,現金被誇大4500萬美元,6600萬美元的定期存款中4600萬美元被用于質押擔保,1.32億美元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實為4100萬美元; 2011年三季報,現金被誇大4800萬美元,定期存款中4400萬美元被用于質押擔保(其中3100 萬美元已被用于清償債務) ,報表上1.71 億美元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被誇大了9900萬美元。

馮一意說,將定期存單作質押擔保本應經過董事會同意,但前管理層偽造了董事會決議,一位董事稱決議上並非其親筆簽名。

雙威起初就是一個被吹出來的空殼,還是逐漸被前高管掏空成目前的樣子,馮一意說,至今他也不知道。但他認為審計師難辭其咎。

“美國股民不會相信公司的報表,但他們會相信會計師事務所的結論。 ”馮一意說, “就像老頭看車,丟了一輛車可以原諒他的疏忽,在這麼長的時間里,丟了40輛車,不能不說是一種瀆職。 ”德勤從2006年開始擔任雙威的審計 師。2011年,德勤向雙威給出的審計費 用價格為110萬美元。多位會計行業人士對財新記者介紹,在做年報現金審計 時,審計師必須獨立向銀行發函,銀行亦須將函證直接寄回給會計師事務所。

“四大”的函證模板中,一定會包含質押擔保的項目,出于審慎考慮,其它事務所一般也會詢問質押擔保情況。即便會計師事務所的詢證函上沒有這一項目,銀行也會列在回應欄內。如果德勤連這一基本步驟都沒有做,是非常嚴重的錯誤。

“還有一種情況 :德勤確實發過詢證函,但銀行和公司串通舞弊。實際上這種情況在中國已非常普遍。銀行里處理函證的只有一兩個人, (公司)買通這一兩個人,會計師事務所也沒有辦法。

會計師事務所只能合理懷疑,如果銀行都不能信,還能信誰?”一位會計行業的人士認為。

截至發稿,財新記者無法聯繫上具體負責雙威項目的德勤北京高級經理Jennie Jiang。

在此前東南融通案中,德勤遇到的問題之一便是詢證函造假。德勤在辭任審計師的信件中說,前後收到的詢證函不一致,存在重大差異,在進行第二輪正式發函時受到了公司阻撓。

上海新高信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吳菁認為,公司串通銀行舞弊,成本將會很高。吳菁受聘于雙威,任務是摸清定期存單質押的情況。截至目前,已經查到的定期存單質押發生于深圳發展銀行上海虹橋支行、華夏銀行上海外灘支行以及上海銀行周家渡支行——如果想讓德勤受蒙蔽,雙威的前高管可能需要搞定三家銀行。

另一方面,2011年12月,由舍伍德領導的雙威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聘請了FTI,一家“在海外會計和盡職調查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獨立國際咨詢公司” ,為公司截至2011年6月的現金進行一次獨立審計。審計結論是:截至6月,雙威賬上有1.32億美元,相當于半年報里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的98.5%。

這個結論,似與德勤相差無幾。

但無論是德勤當時的結論,還是FTI當時的結論,都與事實相去甚遠。

雙威從德勤處得到了兩份審計底稿的支持文件,是其在上海銀行周家渡支行賬戶2010年12月和2011年9月的對賬 單。這兩份對賬單上顯示的賬戶期末餘額,與實際餘額有千倍之差。雙威稱,德勤采信的對賬單顯示,2010年12月31 日該賬戶餘額人民幣5085.7萬元,而雙威委托上海新高信會計事務所查到的餘額是7.7萬元。

在雙威的騙局逐漸揭露之後,德勤也有所警覺。2012年2月17日,德勤向雙威審計委員會提交的一份2011年年度審計計劃中,德勤列出了幾個主要內控問題,包括遠程教育業務的違規股權轉 讓和一家二級學院重慶商貿與第三方公司的大量違規資金往來。德勤還指出,重慶商貿向三家客戶轉賬人民幣8000萬元,另兩家二級學院湖北商貿和灕江學院無故發生股權變更,無故向第三方付款等問題,都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

負責該案的德勤合伙人約翰· 麥凱(John McKay)拒絕對財新記者置評。

但一位接近德勤的人士透露,德勤內部存檔中已部分刪除或加密,這並非正常現象。

訴訟難

“雙威案雖然不大,但對中國的形象而言,卻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馮一意說。

雖然事件發生在中國內地,該案卻是兩頭在外,牽涉三地法律銜接——近千名股東在美國,關鍵人物陳子昂卻是香港居民,這使財產的追回和索賠進展更加緩慢。無奈之下,馮一意以近乎上訪的方式四處投書,給中國駐美大使、中美商會、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和檢察院檢察長。

雙威花3億元收購的湖北商貿學院,被原高管作價2000萬元轉手他人。在補辦了證照之後,雙威在2012年7月起訴了對方,10月學校的股權被凍結,但進展僅限于此。馮一意說,武漢當地法院當天就受理了該案,但開庭通知一直無法送達,因為中間牽扯諸多殼公司,其中不少註冊地址是虛假的。

2011年4月,為保全賬本,雙威將陳子昂訴至浦東法院,後管轄權轉至長寧法院。因無法找到陳子昂的地址送達通知,該案目前也沒有進展。

至於雙威2011年4月29日向浦東公安局報案的陳子昂涉嫌隱匿會計賬簿罪,雖有財務經理和駕駛員的證詞,在補交四次材料之後,最終被浦東公安局不予立案。

雙威此前聘請的楊律師對財新記者說,公安機關始終認為這是股東之間的民事糾紛,證據不涉及犯罪。

“但這不是股權糾紛,財產已經轉移,賬冊已經隱匿。情節和後果也非常嚴重,導致了該公司退市。 ”楊律師說,“ 《刑法》修正案條文認為,只要這個行為發生了,就已構成犯罪。雙威賬上的錢到底去了何處?律師無法通過技術手段得知。如果沒有公安機關的介入,是沒有辦法知道來龍去脈的。 ”楊律師說,該案的主角陳子昂似乎已不在內地,僅有一律師代其處理事務。

目前,該案看上去有些失焦。

“該做的事,我們都按部就班地做了,換章換照,刑事報案,打民事官司,但沒有得到任何結果。 ”馮一意說。他呼籲中國政府對此予以關注,稱該案會影響外界對中國投資環境的評價。

本刊特派華盛頓記者章濤對此文亦有

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23

[大發現]今日書局多兩本新書

1 : GS(14)@2012-08-24 00:21:42

股壇前輩黃紹開同埋銀行界張建雄都出書,可觀性前者少d,不過都爆了神童輝早在1997年就high野,後者用語太文藝,睇唔慣,不過都還可以
2 : 龍生(798)@2012-08-24 01:36:08

有多點資料嗎? 值得買嗎?
3 : kobe bryant(28492)@2012-08-24 09:19:25

抵買? 等減價...
4 : GS(14)@2012-08-24 09:30:08

2樓提及
有多點資料嗎? 值得買嗎?


價錢來講算幾貴,昨日在灣仔順便打書釘,睇睇下睇晒
5 : kobe bryant(28492)@2012-08-24 09:57:58

<<香港的資本>>?
6 : GS(14)@2012-08-24 10:02:54

唔記得晒D名
7 : GS(14)@2012-08-24 10:03:47

http://www.cp1897.com.hk/bookinfo/pdf/pv/9789888181520pv.pdf
同埋呢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09

今日行左去書局,揭左兩本財經書

1 : GS(14)@2013-08-11 22:15:38

第一本是分析員的告白blog 的 Albert 出的,我覺得本野有d野睇,值得買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hk/

第二本是大頭蔡的Lunch With FC,報紙結集,無修改,買都無撚用
http://zkiz.com/tag.php?tag=Lunch+with

真心覺得大頭蔡仆街
2 : simonwor(34306)@2013-08-11 22:26:03

Albert兄 最近出左另一本新書~
3 : fineram(806)@2013-08-11 22:29:34

1樓提及
第一本是分析員的告白blog 的 Albert 出的,我覺得本野有d野睇,值得買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hk/

第二本是大頭蔡的Lunch With FC,報紙結集,無修改,買都無撚用
http://zkiz.com/tag.php?tag=Lunch+with

真心覺得大頭蔡仆街


大把人結集出書無修改。。
唔明你唔喜歡佢又要買,買左又插。
4 : GS(14)@2013-08-11 22:30:37

2樓提及
Albert兄 最近出左另一本新書~


就是那本
5 : GS(14)@2013-08-11 22:32:04

3樓提及
1樓提及
第一本是分析員的告白blog 的 Albert 出的,我覺得本野有d野睇,值得買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hk/

第二本是大頭蔡的Lunch With FC,報紙結集,無修改,買都無撚用
http://zkiz.com/tag.php?tag=Lunch+with

真心覺得大頭蔡仆街


大把人結集出書無修改。。
唔明你唔喜歡佢又要買,買左又插。


我絕不會買結集的,我只是講我揭左,我連周顯那些書我都無買
6 : fineram(806)@2013-08-11 22:55:16

5樓提及
3樓提及
1樓提及
第一本是分析員的告白blog 的 Albert 出的,我覺得本野有d野睇,值得買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hk/

第二本是大頭蔡的Lunch With FC,報紙結集,無修改,買都無撚用
http://zkiz.com/tag.php?tag=Lunch+with

真心覺得大頭蔡仆街


大把人結集出書無修改。。
唔明你唔喜歡佢又要買,買左又插。


我絕不會買結集的,我只是講我揭左,我連周顯那些書我都無買


比返粒smiley自己,竟然睇錯字。
7 : GS(14)@2013-08-11 23:00:19

Albert本書講開大時代故仔,是第37集,33:12到40:11
8 : GS(14)@2013-08-11 23:01:08

是38集的00:32至05:05
9 : ckcy2k(19663)@2013-08-11 23:51:46

5樓提及
3樓提及
1樓提及
第一本是分析員的告白blog 的 Albert 出的,我覺得本野有d野睇,值得買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hk/

第二本是大頭蔡的Lunch With FC,報紙結集,無修改,買都無撚用
http://zkiz.com/tag.php?tag=Lunch+with

真心覺得大頭蔡仆街


大把人結集出書無修改。。
唔明你唔喜歡佢又要買,買左又插。


我絕不會買結集的,我只是講我揭左,我連周顯那些書我都無買


Hi Greatsoup! Thx for your sharing.

After looking at your posts and blog, it seems to me that you have an issue or a disagreement with Tony Tsoi. Could you tell us why?
10 : GS(14)@2013-08-11 23:55:55

無恩怨,只是覺得他身為高管,又搞網站,又寫書,又跑步,仲有幾多時間管工廠,主場新聞雖然使我好不爽,但是我唔會因小小事話他

他人工一千萬,但公司盈利又一直無乜起色,盈利佔公司盈利5%,但出的力又唔見多,所以好唔喜歡他
11 : GS(14)@2013-08-12 00:06:23

輸100億都未知死那度慘,仲話甚麼B+論,畀他嚇死,唔怪之得郭台銘起他就唔掂

你睇下信利做得幾掂先啦,顯得他真是好仆街

是收左一千萬唔知做左d乜,之前八年,約略每年700至900萬,你計計下他咁做一做合計取了近六七千萬
12 : simonwor(34306)@2013-08-12 00:27:01

Albert 兄的 fb

https://www.facebook.com/Albertanalyst?hc_location=stream
13 : GS(14)@2013-08-12 00:41:42

寫d野都有少少深度
14 : GS(14)@2013-08-12 00:42:24

純以一個無買股的股東評論他本人,仲要被人話是好難受
15 : wilsonchui(9055)@2013-08-12 10:50:56

分析員的告白(08年果本)有料到,雖然而家睇番識得批評佢有咩logic錯,但係佢睇野個angle係幾另類
16 : hh0610(1603)@2013-08-12 11:05:35

我在三聯見到有本日本左派學者的書. 想買, 一看HKD258, tun軚
17 : GS(14)@2013-08-12 22:38:19

15樓提及
分析員的告白(08年果本)有料到,雖然而家睇番識得批評佢有咩logic錯,但係佢睇野個angle係幾另類


那本是blog結集,個人認為唔太值錢
18 : GS(14)@2013-08-12 22:38:41

16樓提及
我在三聯見到有本日本左派學者的書. 想買, 一看HKD258, tun軚


叫乜名?

本壽司好似出左第二輯
19 : hh0610(1603)@2013-08-12 23:30:08

什么準人。真是好野。

推论中国印度打破西方的资本主义
20 : roadman(34674)@2013-08-14 16:04:25

蔡東豪第一本書, 原氏物語 (不是後期集體創作那本原是物語) , 我覺得那時文章水準比現在高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58

胡孟青:家族企業兩本帳

1 : GS(14)@2018-03-19 05:04:26

【明報專訊】如無意外,長和(0001)本周公布業績的同時,亦會一併宣布李嘉誠退休。印象中,整個交棒已部署多年,由李澤鉅任董事、到分拆基建業務、再到十幾年前接上長實董事總經理一職,繼而再一步一步負責更多業務範疇,算是大企業的一個示範。

事實上,企業交棒,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是投資者對區內一個重要關注的焦點,尤其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很多家族企業已經由小本生意,變成為舉足輕重的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投資環境正在改變,區內很多家族企業,所掌控的很多都是跨國品牌產品的生產及零部件重要供應鏈。

接棒不順 可由盛轉衰

近好幾年,市場出現的家族企業交棒例子其實為數不少,化繁為簡的話,大致可以概括為好幾個重點;更現代化經營及管理,由保守變為更趨向國際水平、一次過體現價值,以作為對股東的回饋及架構提升、業務策略定位的改變、或純粹一個最高決策職位的改變,其餘一切依舊。

「經濟帳」與「社會帳」難並存

當然,區內家族企業尚未交棒例子仍然為數不少。即使現有話事人年事已高,舉步難行的背後,離不開是對下一代準接任人的能力信任問題、或他們根本無意繼承衣缽擔大旗。兩者其實都左右到順利接班的安排,特別是對很多傳統家族企業話事人來說,他們最信任的是自己、以及背後三幾名家臣,由兄弟班打出江山,到具備規模,這就是上一代認為最賴以成功的模式。基於無從比較,所以接班問題對部分家族公司而言,說不定就是業務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交外人管理最好 惜家族不信外人

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厲以寧早前寫了篇關於家族企業交棒的文章,他形容得相當精彩,就是這類家族企業,長期是面臨經營「兩本帳」的目標;這兩本帳包括了「經濟帳」及「社會帳」。前者涉及搞好企業經營,而「社會帳」,言下之意就是要照顧家族中的弱者。按厲以寧的觀察,過去頗多例子證明,這兩本帳根本無法並存,如果要企業得到順利發展,就必須打破「經濟帳」及「社會帳」兩者之間的包袱及衝突。

的而且確,除非是有一班明白事理的家族成員,由上一代指定家族中人接棒,最後都是鬧反居多。相反,按照其他國際家族企業安排,由一個信託共同持有,家族成員全部退居幕後,純粹作為大股東角色,公司則交由外聘人士管理,似乎是最佳做法,亦是最獲提倡的模式。可是,這卻忽略了家族企業對外人的信任程度往往有限,更何况家族成員亦早就被安插在公司而且各有官職,會否甘於全身而退,實在成疑。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24&issue=201803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