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畢業生寧願忍受每周工作90小時也要去華爾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77

最近,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指出,2008年危機之後,無論是在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人才從金融流向科技公司趨勢逐漸加強。這是否意味著華爾街正在失去了昔日的競爭力?事實並非如此。 據BI,華爾街目前的薪水確實比危機前的最高點要低,但平均年薪仍有30萬美元。最近哈佛商學院進入金融業的畢業生僅基本工資就有12.5萬美元。頂尖銀行的入門級工資為7萬至9萬美元,獎金雖然比不上從前,但依然相當豐厚。 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中只有去咨詢業的可能領到比這更高的薪水。雖然矽谷的薪酬也很高並且在不斷上漲,只有技術性崗位的薪水能夠與華爾街的程序員和工程師一較高下。從事這些工作的人顯然不會應聘分析師和交易員。 矽谷的商業管理和金融職位的薪酬依然是趕不上華爾街的。MBA們的在矽谷的薪水也遠低於華爾街。 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MBA和畢業生開始轉向高科技公司,這主要是因為矽谷的工作崗位更多。華爾街的崗位越來越少,但依然像原來一樣受到追捧。 哈佛進入金融領域的本科生比例較危機前有所下降,但目前已經回升至15%。普林斯頓進入金融領域畢業生比例已經從2009年的低點回升至22%。雖然仍低於歷史高點,但已經接近平均水平。 盡管華爾街的工作強度極為可怕,但這並不能阻擋畢業生對這些崗位趨之若鶩。這群人和那些準備去矽谷高科技公司的畢業生是兩個不同的人群。 對此,金融博客Epicurean Dealmaker有一個很好的總結: 1)由於華爾街規模在縮小,我們不再像從前那樣需要很多初級員工; 2)畢業生中,既想成為皮爾龐特摩根,又想成為喬布斯的人數為零; 3)如果將辦公室里有按摩師、臺球桌、面包機和咖啡師作為評價職業滿意度的重要標準,你永遠不會在華爾街待超過15分鐘。 雖然投行工作意味著無數個不眠的夜晚和周末加班,但這就是華爾街的工作節奏。而且白天其實不那麽繁忙,而且可以很晚到辦公室。 同時,在瘋狂工作了幾年之後,你可以選擇離開去讀一個MBA,或者利用經驗在其它領域換個合適的工作,或者在金融行業內繼續攀爬。 當然,華爾街在一個領域里可能不太有競爭力,那就是那些聰明得難以置信的量化工程師。在危機前,華爾街需要大量的量化工程師來設計複雜的衍生品。但隨著危機後監管加強,這些工作開始減少。 所謂工作時間增加,那只是新聞故事的噱頭,絲毫不會影響大家對華爾街的熱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