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使者的命運 黎智英

2011-9-8  NM




在我來說,度假便是過家庭生活。 這幾天早上,不是散步到麵包店買早餐,便是煲個皮蛋鹹瘦肉粥,弄個豉油皇炒麵,讓老婆及孩子們一享久違了的中式早餐。早餐後便到菜市買餸做午飯,有事情要 處理,我便躲進書房讓老婆下廚,否則便由我動手。午飯後睡個晏覺,之後到附近咖啡廳坐坐,『目及』『目及』法國美女、看看書。再不然便到博物館蹓躂。

我是要趁老婆有空作伴才到博物館去的。她懂藝術史,曉得一幅名畫好在哪裡,我不懂。儘管看來看去很多時都是看那幾張較喜歡看的畫,可是有她在旁邊介紹、解 釋,非但安心更覺充實得多。這樣很快便消磨掉一個下午。晚上,有胃口的話,一家人到外面吃餐好吃的。不太餓的話,留在家裡滾個湯,煮個肉、炒個青菜,一家 人便吃得樂融融了。晚飯後我喜歡獨自到家對面的賽納河岸邊散步,想看看熱鬧嗎,就到對岸的遊輪碼頭看遊客如何擠擁喧嘩;他們的歡樂笑聲有感染力,聽進耳裡 令人精神舒暢,見到他們好多時我甚至會忍不住笑了出來。更多的時候我會到楊柳低垂的岸邊看情侶接吻黐纏,那番情景讓我心裡蕩起說不盡的浪漫情懷。時不我 與,青春情懷卻永遠在心中迴盪。人老了,而情懷依舊蠢蠢欲動,人的精神真是不會老的喲。九點前回到家裡洗個澡,看一陣子書便上床睡覺。一天就是這樣度過, 很豐富,也很輕鬆暢快。一年裡有幾個星期像這樣的生活我已很滿足了。這樣的生活很寫意,但一年裡像這樣過幾個星期便夠了,否則會悶死人的。我曾經以為可以 永遠過這樣的寫意生活,因而決定退休。可是過了不到幾個月便悶得焦頭爛額,早上甚怕起來面對這樣的日子。為了逃避這樣的「安樂日子」,我試過起來後要吃安 眠藥好再睡一回。那真的是匪夷所思。我是個天生要做事才有滿足感的人,我覺得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花掉金錢、時間而是糟蹋掉天分。天生我才,我有責任盡我所 能加以發揮,勿荒廢天賦。過安樂的日子久了,我會鬱鬱不歡,沮喪得不知所措。到了那個地步,甚至覺得生與死並無分別,因為不能發揮天生我才生存便再沒有意 義。故此不是人人都有福份享受安樂日子的。西諺有云,一個人的美食是另一個人的毒藥,你的安樂日子在我來說不難是漫長的自我毀滅。我認為從工作中展示天生 我才,是見證上天的恩典。一個人若然感受到上天的眷顧、成就上天的旨意,那個滿足感會帶來心靈安樂。這種安樂跟吃喝玩樂的物質生活感受到的安樂截然不同。

性格便是命運。命中注定我有個施展所長的責任感,而沒有享安樂日子的福份。上天賜予我天分,使我成為祂的創造使者。人生下來便應該快樂的,要上帝的創造使 者強作個過安樂生活的人,那是自尋煩惱,只會令自己不快樂。

快樂沒有個絕對客觀一成不變的定義。一個人做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便會活在快樂中。要是做到自己要做事情的同時更完成上天的意旨,那不是更快樂嗎?我們知道 上天的意旨是什麼嗎?若然你知道自己的天分是什麼,那便是祂的意旨了。只要信,你便會知道那意旨是什麼。

不要以為度假過家庭生活,我便沒有當遊客的喜悅。昨天女兒的美術老師剛好在巴黎,我們約了她一起去Normandy看Giverny的Monet故居,和 Auvers-sur-Oise的凡高故居和墳墓。從巴士望出窗外,只見風和日麗景色撩人。下了巴士,清風撲面,格外令人醒神,為我帶來喜出外望的喜悅。 從前跟黃永玉老師、梅溪師母和丁雄泉老哥來過這兩個地方,自己也來過好幾次,但很奇怪,重訪舊地路上依舊滿腔熱切渴望,我想這應該是遊人獨有的喜悅吧!

Monet故居最值得看的是花園和蓮花荷塘。花園很大,種了四時花卉,任何季節都在盛開,應該是從不同地方不斷移植的結果吧。種植四時花卉顯然是要讓人每 一個季節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那真是個巧奪天工的絕妙安排。蓮花荷塘配上拱橋垂楊,那本是東方園藝的特色,可是放在這歐式花園裡,它們為異國花卉蔟擁,更 襯托出濃厚的詩意。這巧妙的安排正是Monet的藝術加工。這個花園便是他最大的一張畫,是一件他與天公合作的藝術作品!

除了牆上掛的日本木刻版畫和畫室,Monet的故居沒什麼好看。那些日本木刻版畫非常漂亮,它們的構圖、線條和顏色的運用對當時歐洲畫家大有影響。對我這 個藝術門外漢來說,這個現象很有啟發性,令我領悟到在外來文化的影響和衝擊下,不同的文化如何綻放異彩。沒有文化是個孤島,愈是偉大的文化,便受到愈多外 來文化的侵略和衝擊而豐富多采起來。文明本來就是不同文化爭妍鬥麗,互相輝映、百花齊放、共冶一爐的成果。

Monet的畫室不大,樸實無華而布置柔和舒適,令人感覺到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是以赤裸裸的赤子之心虔敬地貼近天地間靈氣來創作。畫室內有張臥椅,可以想像 那是他畫得累了用來休息或睡覺的。這臥椅標誌的,是Monet沉醉創作不離不棄,無悔無憾為藝術作無盡的奉獻。依我看,他是個天之驕子,是上帝的典型創作 使者。

凡高是創作使者最極端的實例。他以熾烈的激情燃燒生命,為的只是要將色彩冠上美麗的名字。

凡高的畫色彩純潔、構圖簡單、筆觸強勁,滲透着美的力量,是天地之美的剎那真諦。他的畫突破了前人的表達方式,也啟蒙了後來出現的印象派。然而要是沒有他 癲狂的性格,怪癖的生活,和割耳、入瘋人院終致自殺的悲慘的一生,他又會有那驚世的盛名嗎?

凡高畢生沒有賣出過一張畫。當世人都在嘲弄他、遺棄他的時候,只有他的弟弟供養他、愛護他、包容他和縱容他。他在Auvers-sur-Oise的墳墓, 跟弟弟Theodore van Gogh的墓並到。我不只是來憑弔偉大的畫家,更是來憑弔個偉大的love story!

兩兄弟不僅手足情深,他們更是為了彼比而來到這個世界!弟弟顯然是為了照顧癲狂的天才哥哥而來到這個世上。哥哥愛畫畫,弟弟選擇以畫商為職業,雖然他幫不 到凡高賣畫,但這個安排卻是最徹底的奉獻。他有自己的家庭,卻一直把哥哥的藝術放在畢生努力的第一位。哥哥在1890年以三十七歲的英年自殺棄世,自此他 在這世界的目的也彷彿幻滅了一樣,一年後他也跟着離世,那時他才三十四歲。

兩兄弟白色、粗樸而卑微的墳墓並列一起,拼出個轟轟烈烈的情愛故事。在烈日的煎熬下,灼熱的卻是我五內翻騰的激動,我在他們墓前盡情哭泣。離開了墓地,那 兩塊蒼白的墓碑仍壓在心頭,久久不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4

吸毒 黎智英

2011-9-22  NM




毒品是魔鬼的詛咒,它不知毁滅了 多少天才。最近才不過二十八歲便吸毒過量致死的Amy Winehouse便是個好例子。如果天才是上帝賜予的福祉,那麼毀滅這恩典的必然是魔鬼的所為。

毒品也不知道毀滅了多少家庭。毒品令不少人喪失理性做出禽獸般的事,去年便有個吸了毒的爸爸,聽到兒子在喊,覺得煩躁,發了狂地用雙手叉住兒子的脖子,將 他掐死。要不是毒品令他喪失人性,他怎會幹出這樣邪惡的行徑?

毒品也埋沒了不少人的才華光彩,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好一大部分。太多創造力很強的人迷信吸毒會豐富想像力,幫他們想出更精彩的東西,因而便經常在工作時吸 毒。結果他們疲憊不堪,不能專注工作,沒精打彩地蹉跎歲月,任意濫毒,因而糟蹋了天分。

我認識過一個經營時裝的生意人,他天才橫溢,賣掉自己創辦的第一間公司,賺了四千萬美元。那是三十年前的四千萬美元,不是今天的四千萬美元。那時他才二十 八歲,心理自然很難平衡。他再做第二檔成衣生意,同樣成功了。勝利令他喪失理智,希望藉着吸毒尋找靈感,不消多久便將生意跟家庭都賠上了。後來他成功戒了 毒,東山再起,至今已十多年,而這才是他一生最光輝的日子。這純粹是他靠自己的能力創造的成果,絲毫沒有毒品的影響。

回頭說Amy Winehouse。為什麼她或其他吸毒的人都要不斷加碼,吸食愈來愈多、愈來愈劇烈的毒品?為什麼吸毒是一條不歸路?那是因為毒品消耗體力,燃燒吸毒的 人的精力,令他們覺得high;這high的感覺愈強烈,消耗的精力便愈多愈快。High過之後回復平靜,想再high過,那便猶如燃燒業已燃為灰燼的蠟 燭,要再high過便要愈強烈、愈多的刺激。結果都是只能用更劇烈的毒品來延續那個high。High的感覺太過癮了,令人不想停下來,故此就只好不斷加 碼了。毒品吸第一次便令人極端亢奮,但到第二、第三次便愈來愈難再那麼亢奮,要再high非要用極其強勁的毒品刺激不可,這正猶如急速下滑的功能遞減曲線 (diminishing returns curve)。毒品很快便令人的觸覺遲鈍,這個時候若然想再high,便要吸食更多、更強的毒品才能加強刺激,令毒品刺激到更為感覺敏銳的地帶。到了這個 地步,毒品帶來的刺激已超越人的正常感覺,令人進入意識緊接潛意識的敏感地帶,那是人的知覺核心。在這知覺核心,要再上層樓引爆另一個high,那將會是 個致命的high,因為這個high隱藏在正常的知覺下,處於知覺最敏感的部分。

這是個電波中心,其功能是控制神經和器官的自然反應和運作。受到毒品的刺激干擾,這個電波中心再不能正常運作,終致令人的呼吸、血液循環和心臟脈搏等的運 作脫軌,從而窒息。這是不少吸毒者的宿命。為什麼社會視吸毒者的悲劇為罪惡行為?那天經過海關,看見攜帶安眠藥入境也是犯法的告示,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吸 毒會被視為罪行!那是因為吃安眠藥是會上癮的,安眠藥雖然不致干擾人的電波中心的運作,但任何令人上癮的東西都是不道德的。吸毒足以令人上癮,我們因而為 吸毒行為扣上了沉重的道德鐐銬,把那些上了毒癮、那些我們本來要設法幫助的人驅逐到社會邊緣。結果本來可以光明正大地解決的問題,便被邊緣化了起來,驅逐 上了毒癮的人到被罪惡詛咒的陰暗角落。現代社會並非基於科學的理據把吸毒刑事化,只是人們主觀上認為吸毒不道德因而便要禁止,這就好像我們禁止攜帶安眠藥 入境那樣。這與道德又有什麼關係?但凡足以上癮的行為便要以道德制裁,那麼富豪搵錢上癮、貴婦shopping扮靚上癮、企業家工作上癮是否都要同樣入 罪、加以制裁?

吸毒本身並不涉及任何道德層次,只是不少上了毒癮的人為了買毒品而毀掉家園,甚至去偷去搶,那才是不道德以至刑事罪行。做出這些行徑的人,不管是否吸毒, 也是不道德以至犯法的,跟吸毒與否無關。強迫別人性交是犯法的,但這不是說性交便是犯法的。我們不能單憑行為本身去判斷那是否犯法,那要視乎行為觸及的層 面,在什麼的環境下發生,牽涉些什麼人而定。在私人住所性交並非罪行,在私人住所跟未成年少女性交,即使她願意,亦是犯法。撇開吸毒的社會環境因素而將之 罪惡化,那是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這樣做除了裨益經營毒品生意的黑幫,對誰都沒有好處。若然把毒品合法化,由政府監管售賣,那除了可以更透明地接觸到、 了解到吸毒的人的需要,給他們提供幫助,我們更可以將吸毒者從備受詛咒的黑暗邊緣帶回到社會,讓他們得到應有的關懷,跟別的社會問題一起解決。把吸毒的人 納入正軌,事情便會簡單得多了。

毒品是黑幫最大的生意,毒品合法化,他們將起碼失去一半收入,黑幫的勢力及他們對社會的破壞同樣將減半,那又有什麼不好呢?我們為什麼強要將吸毒道德化、 刑事化,無形中助長黑幫的勢力?將吸毒刑事化,那是把一小撮我們想幫助的人變成罪犯。好些吸食像大麻般軟性毒品的人,他們只不過想在繁忙的都市生活找個角 落享受自己的感覺而已,即使那是像吸香煙般的陋習,那又有需要把這些人視為罪犯嗎?這樣做只是拿道德的眼光來歧視他們,將他們下獄更只會增加社會的負擔。 為什麼要給這些人扣上沉重的枷鎖,我們不是說要幫助他們的嗎?在繁忙的現代大都市,大家在群體機構工作,與許多人一起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到許多人聚集的超 級市場或商場購物,跟一大群人在影院看電影,幾乎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是人聲鼎沸,在這樣的群體社會我們難免會被同化,變得跟周圍的人一模一樣,逐漸失去自 我。迷失在人群中的人都會試圖尋找自我,而非跟周圍的人融合。但在這同化的漩渦中卻難於找到自我,在人群中失去自我會令人變得愈來愈寂寞,因而焦慮、抑 鬱。有些人便因而躲藏起來潛沉到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感受自己的感覺,希望藉此找回自我。有些人會借助軟性毒品尋找自我,這無疑是個壞習慣,但要是這個壞習慣 可以幫助他們紓緩焦慮和抑鬱,那也不完全是件壞事啊!

我們當然希望有一天毒品會完全從世界上消失,但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在開明、開放的社會,人都難免有這種、那種陋習,吸毒是其中之一。我們只能視吸毒為 社會病態,而不應將之妖魔化而加以仇視。在開明、開放的社會,無論用多麼嚴峻的刑法來對付毒品,無論花費多少社會資源來禁制,都不可能完全消滅毒品。除非 是像幾十年前的中國或現在的北韓那樣以血腥的恐怖手段來鎮壓毒品,否則也就難以完全禁絕。吸毒的人跟我們有不共戴天之仇,故此非要用最殘暴的手段來對付 嗎?當然不是。不用高壓極權的恐怖手段對付毒品,剩下來的選擇是將之合法化、合理化,規管公開售賣毒品,關懷有毒癮的人。妖魔化吸毒的人猶如掩耳盜鈴自欺 欺人,對誰都沒有好處,我們還是不要再那麼鄉愿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0

聳肩便過去 黎智英

2011-9-29 NM



今日(九月二十四日)《蘋果日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巨型偵測器發現中微子移動得比光速更快—— 每十億分一秒走快一呎。光速為宇宙極速是愛恩斯坦《相對論》的基礎,如果CERN的實驗結果屬實,那會推翻愛恩斯坦的理論,世界萬物將從此失去均衡(equilibrium)。

若然真的可以超越光速,人將不再為時間約束,時間也就失去意義;過去、現在及將來都變成字面名詞,此外便 別無意義,而時間也再不是制約人的行為的局限條件。擺脫時間的枷鎖,時間便成了桌上的棋盤,我們可以隨意將 棋子放到棋盤上的現在、將來或過去的位置去;要回到過去或超越未來,靠的只是人的智謀而已,腦袋因而可以讓 人置身於時間之外。可是,要回到過去,我們便必須再進入過去;既然要走進時光隧道,那又豈不是等於說我們要 走進時間的囹圄?那麼我們還不是同樣服膺光速為極速的定律嗎?那又何曾擺脫得時間的限制?若然中微子移動的 速度果然超越光速 —— 這尚待覆核 —— 科學家早晚會解答人能否擺脫時間的限制這個問題,毋須我這個科學門 外漢在此無的放矢。不過有個事情卻是確切不過的:世間上是並沒有永遠不變的定律的。

這個消息來得及時。如果這個實驗證明愛恩斯坦的理論錯了,那麼上帝便是以擲骰仔的辦法來創造這世界了。若 然上帝也不按計劃創造世界,幾十年來政客們扮上帝,以這種、那種計劃救世,他們作下的惡果現今都一一呈現眼 前,令我們注定要承受另一場鬼哭狼嚎的金融風暴。既然世事無一定的規律,金融市場雖然陰霾滿佈,那亦不等於 說另一場災劫便一定會殺到吧?再者,劫數如果真的難逃,那又豈不等於說我們已知道再次引發金融風暴的肇因是 什麼?掌握了肇因,那不是等於說這場大災劫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嗎?在一個毫無規律的世界裡,不是所有難題都有 辦法解決的,從災劫後的灰燼裡不一定會冒出振翅高飛的火鳳凰。那麼這又會是個怎樣的世界?天曉得那會是個怎 麼樣的世界?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若然真的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我們當然可以預知未來,那麼未來不是完蛋了 嗎?這是沒有可能的,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福利主義當道的歐洲現今為政治權宜作弄,像債台高築的希臘便已然破產。政客們走投無路,標榜為人民服務的 義士原來是大騙子。不在話下他們都大話連篇,更捏造財政數據,用老千手法瞞天過海加入歐元區,然後聳聳肩膊、吹起口哨,若無其事(猖狂得老千也要自嘆不如),到金融海嘯導致山崩地裂了,希臘這個大騙局才給暴露出來。

有頭髮誰要做瘌痢?然而只消細看政客,你不難會發覺他們大都是「光頭」的,或是滑頭的。他們只敢說卻不敢
做。為什麼?很簡單,大難當前,一切舉措的後果都太嚴重了,故此政客碰也不敢碰這場危機,更莫說拿出不惜孭鑊的勇氣設法解決難題了。在這個局面下,這些滑頭的政客哪敢承擔什麼後果?過去二、三十年,福利主義的歐洲政壇只培養出偽君子,他們說話空洞無物,兼且大話西遊而臉不改容,甚至理直氣壯地以用心良善為政策辯解。他們的邏輯彷彿是:只要心地好、以好事為目的,那便不用害怕政策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在他們來說,世界上的財富太多了,欠缺的是善良的用心,善意因而便成為他們做事的目標!

這一切都是因為形勢實在太壞了,以致迫虎跳牆。政客們本來是些有志於為人民服務的義士,現今卻淪落為厚顏 無恥的老千,那又怎不令人唏噓!可是最慘的還是那些拿政客的說話當真,以為做人是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他們真的以為政府會一生一世照顧他們!他們是真的相信政客的大話,故此每年一度假回來便馬上着手計劃下一 次的假期。這些依賴政府成性的人真的相信政府萬能,這個信念更根深蒂固,以致他們完全依賴政府,從不識得為 個人的未來籌謀,更不曉得照顧自己。可是政府的領導人都賴皮成精,對依賴成性的人來說,情形又有可能來得更 壞嗎?但這個爛攤子該由誰來收拾?這是整個福利主義的歐洲面對的困境,而希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歐洲今天面 對的問題大得沒有人可以計量,在福利制度底下埋藏了不知多少的虛偽,還有多少捏造、扭曲的假數有待揭發?這 便像將要連環爆發的炸彈那樣。老實說,我們現時無從得知歐洲面對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我們知道的是這個大炸 彈必定會爆,因為火藥味現今已夠濃烈得令人窒息。

不過沒有人可以知道那將會是一場多麼慘痛的災難,可以估計的是,歐洲要真正重生,這場災難便必須大到足以 催毀假空大了幾十年的福利制度,只有徹底剷除頑疾的膿瘡潰肉,新的血肉才有機會萌芽,才有機會長出新的制度。這場無可避免的災難愈遲爆發,累積的殺傷力便愈巨大;破壞力愈大,其更新重生的力量也將愈強,帶來愈廣闊 的重生空間。這場災難更將摧毀政客們積習成性的虛偽,至今他們的虛偽臉具已長得可能比福利制度架構更為堅硬。試想想,一場多大的災難才有這般強大的摧殘力量,把歐洲的福利體制連根拔起?不過這場大風暴卻不一定會來,可是沒有一場這樣的風暴則歐洲無以重生。這幾十年來,歐洲政客卑視人性,狂妄自大,以為人定勝天,以致社會上下道德淪亡(譬如殲滅人生而有之的自愛,令他們喪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個先天免疫力,而以救世自居的官僚則狂妄干預親情以致家庭破碎),無論是社會或經濟架構皆被扭曲,只靠一場風暴來破舊立新,那又談何容易!

不過歐美現時面對的金融死結最後是一定會得到解決的,因為歐美西方世界已意識到印尼、印度、新加坡等崛起 中的第三世界國家已給他們帶來經濟上的挑戰,而本質上仍然是共產主義獨裁專政的中國又在形成更為龐然巨大的 威脅,自文藝復興以來,西方文明從未面對過這樣的危機。故此這不單只是個經濟金融危機,更是對整個西方陣營 的思想、宗教、文化、經濟、社會倫理價值觀及架構的衝擊;輸了這一仗,便不難要沉淪好幾百年。四百多年來西 方國家令世界文明跨越了像《創世紀》般的一大步,為個人建立尊嚴,令個人自由成為普世的核心價值。為了保衞 這寶貴的文明,西方陣營將會使出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克服困難,這將驚醒沉醉於自滿墮性中的西方民族,令他們 重新振作起來。這場巨大的風暴是遲早要來的,西方民族是一定會甦醒的。即使不是這一趟,便是下一趟,卻一定 會來的!在今日的世界,以個人自由為本的西方文化、宗教、科學主導全世界,西方文明要是倒下去,整個世界也 將倒下去。西方的科學、文化、經濟文明,提供強大無比的創造力,是整個世界運轉的主軸,全人類都直接、間接


依靠這個既有形而又無形的機器。歐美國家終於是會發揮出適者生存的直覺力量,而這股強大的力量將引發翻天覆 地的改革,令歐美現今面對的難題迎刃而解。

無論今日歐美的政客多麼窩囊,無論其體制多麼腐敗、財政多麼破爛,只要下決心重新開始,那麼摧毀的只是過 去累積的財富而已,將來創造的財富才更重要。西方陣營的知識、文化、科技活動非常活躍,創造力宏大,是有本 事創造和賺取更多的財富的。儘管舊的口袋千瘡百孔,做個新的、更堅固的口袋可以裝載更多錢財。這即使不是指 日可待,也毋須等待得太久。經過此番變天,西方文明與中國、印度、印尼等新興力量將匯合為新的文明力量,這 股新的力量將創造無可限量的繁榮和美景。當我們還未上到天堂之前,人類文明創造財富的力量也就未到盡頭。爆 發金融災難之初,以先知自居的人便一口咬定資本主義已然失敗,西方歷史文明已到了盡頭。今時今日,光速尚且 有機會被超越,那麼歷史又算是老幾?這些先知不要發夢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9

將心比己 黎智英

2011-11-03  NM




她坐在那裡不知在等候誰,一攏濃 濃黑亮的髮辮在背後偶爾滑到她豐腴堅挺的胸脯前,她纖秀圓潤的手指透着玉白柔潤不經意地撥弄着鬆鬆的髮腳,一對工筆畫成似的烏黑蛾眉襯出兩顆大眼睛眼神如 晨曦閃亮喜出望外,嫣紅厚厚的朱唇兩邊傲然翹起蒙娜麗莎矜持的微笑,白裡透紅的鵝蛋臉生得極好看,偶爾她仰首將長髮往後擺撥,眼神轉向我這邊飄過似一束電 流撞我心弦盪漾,我一臉尷尬垂下頭不敢向她望去,卻感覺她在調皮地咭咭偷笑,那一剎那我如墮夢幻中,如斯美艷的女人只許夢中有。我坐在半島酒店大堂等人逾 半個鐘,隔着三張枱不時忍不住在偷看這尤物,也不禁心不停在跳,我最想知道的她到底在等個怎樣的人!這樣的美女誰不想親近?真的嗎?

我們這些除了有家室,一把年紀,肥腫又尷尬長相的麻甩佬想親近美艷如斯的尤物便猶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矣,真的發夢無咁早也。可是說老實,這樣標致的美女我 真的會想吃天鵝肉嗎?不見得。這樣美艷的女人我坐到她旁邊已慌忙失措,還怎敢造次!我自小看見那些有膽量追求特別美艷女人的男士都覺得他們有特異功能,追 求這樣的女人憑什麼條件可以不感到自慚形穢?我對特別美艷的女人有自卑感,我想很多男士也是,我年輕時有幾位特別美艷的女性朋友都是沒人敢追求,因而長期 沒有男朋友,最後咬碎銀牙氣餒不過又怕蘇州過後無船搭,於是嫁了給長相麻麻條件普通只是大膽包天臉皮厚男人。世事就是這麼奇怪,好事過了頭反而是種累贅。

不知是否有薄命紅顏這回事。小敏是我常去幫襯的上海飯館胡老闆介紹我認識的。一天我到那裡吃午飯,老闆過來跟我說有位在美國讀時裝設計的世姪女想介紹給 我,看我是否可以在時裝界的設計部給她找份工作。我正在吃那客麻婆豆腐客飯的時候,胡老闆帶她到我坐的小枱來見我,我抬頭一看,一掠亮麗的艷影向我襲來, 倉皇中我不由得向後退卻了一步,如此艷色的美人令這小店頓然發亮了!還好我年紀大了,有胡老闆在旁我也把她當成是世姪輩,坐下來怦然心動了一陣子也就平靜 了。

那時候我仍在做佐丹奴,但直覺上沒想過將她安插到佐丹奴的設計部,後來在美國大時裝連鎖店LIMITED香港的採購公司MAST的設計部給她找到份工作, 通知她去見工時她說她已接受了另一間美商洋行的職位。之後因胡老闆常到我家做菜消遣也都帶她來,跟她也經常見面。熟絡了少了顧忌她便常給我埋怨找不到男朋 友,胡老闆也常在旁催促我介紹男士給她,但我認識的那些條件好未結婚的適婚男士都是些沙沙滾的「壞人」,我那敢給她介紹?! 後來都三十歲了,等到慌了又很想有小孩,她終於嫁了給一位殷實純品的中學教師。結婚後生了四個小孩入不敷支,她只好辭了洋行的工作在家裡教鋼琴,教鋼琴入 息好好多,因而在她收入的支撐下一家也活得很寬裕,樂也融融的。那天我到九龍的KCC會所見到他們一家人都穿着運動服也在那裡吃飯,顯然是一家人一齊在會 所做完運動來餐廳吃飯的。他們一家人嘻嘻哈哈高高興興喜形於色,看了令人替他們高興,我便想到如斯美艷的女人委屈於平凡,也甘心於平凡才得到了幸福。或會 有人說美艷不凡的女人委屈於平凡便是薄命,也許這樣的女人只要甘於平凡才會得到幸福吧!

小惠(假名)才算是薄命吧!十二歲隨父母從北京來港,她十七歲隨父母參加我朋友在家裡舉行的音樂會,一踏進門,站在大堂飲酒聊天的一群客人頓時靜下來,每 個人都轉過頭去望向她,她身材高『身兆』豐滿,穿了對鮮綠色的猄皮平底鞋,一條大紅色的長裙外面披了件衣襟繡了些碎花的白襯衫,粉紅色的絲帶將一攏濃厚黑 亮透出紫紅光的秀髮紮成條長馬尾,素顏淡妝,就好像具完美的雕像,只看到她的美艷而沒留意她五官的部分,我卻一見驚為天人。那晚音樂會她做司儀,英文和廣 東話都講得非常標準流利,可見她是個極之聰明的人。這樣得天獨厚的天之嬌女卻只想嫁入豪門,驟然平凡了起來。

父母是音樂家經常帶她參加私人音樂聚會,自然有機會接近豪門中人,以她的美貌和條件要嫁入豪門真是信手拈來,因而二十歲還有一年才大學完畢便輟學,嫁了個 富豪當家作主的大公子。墮入豪門真是深似海。最初她置身豪門大場面大家世覺得新鮮又刺激,整天滿臉笑容,對夫家的事情積極又熱衷,夫家上下的人對她友善地 殷然接受,而夫婿娶得美人歸,新婚燕爾亦覺得新鮮刺激,對她也溫柔體貼,雖然大家族規條限制繁多,她安慰自己這些繁文縟節反正有板有眼習慣了便沒什麼的 了,生活因而也過頗寫意。

但是日子過久了便發覺豪門的大場面大家世只不過是門面的虛張聲勢,都是這些缺乏安全感的大戶人家習慣以保護自己的必然的虛偽,她對夫家的事情開始感到厭 倦,臉上的笑容便變得生硬,夫家上下的人對她口氣亦變得冷淡和神情輕蔑,夫婿經過新婚一輪狂熱後,淡而無味的生活規律取代了原來的新鮮和刺激感,他在家的 時候變得心不在焉,晚上回家吃飯的時間愈來愈少,而回家的時間也愈來愈不定時,到她有了第一個孩子他更明目張膽地在外面有不同的女朋友。她更發覺自己只不 過是這家人堂皇華麗場面的一個美麗的裝飾品,不錯自己穿著衣香鬢影,但所佩戴的珠寶首飾都不是自己擁有的,卻都是丈夫拿出來讓自己佩戴,佩戴完後是要放回 夾萬裡去的。自己去街要司機都要問准奶奶,有時身上不夠現金還要問奶奶拿,感覺自己不僅是寄人籬下,還是在坐牢而不是在做少奶奶。這種不是人過的生活為什 麼要忍受而不一走了之?只怨她嫁入豪門心太切,不甘心身入寶山空手回,更不想兒女沒有了大家族的名分,或自己走了失去了心肝寶貝的兒女。就這樣她被困在用 黃金鑽石裝嵌的雀籠裡。就這樣一位如花似玉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女便成為了籠裡的金絲雀,豪華富貴掩飾下的薄命紅顏。豪門這兩個字便成了將她罩在人生紅牆角落 下的金剛罩。

突然半島酒店大堂客人的眼光都轉向那美女,啊!原來她等候的是城中出名的大富豪!突然間這位只許天上有美艷得神聖不可侵犯的尤物墮落到凡間來,變得平凡而 俗氣而又不是不可親近了。此情此景令我想到,為什麼那些將女人當成是玩物只有性慾沒有情愛的富豪,認為如我有兩個錢而不去玩女人的男人一定是基佬,因為玩 女人實在太過癮了,有錢的男人沒有理由可以抗拒,至於這樣做會傷害到老婆家庭兒女他們便不須要考慮的了。如果你不是基佬,而捐錢去做他們認為是搞搞震而不 是沽名釣譽的事,你的錢一定不是自己的,否則為什麼有錢不拿去玩女人而做這種無聊的事?所以有些人將我的錢說成是從美國佬來的,而我的助手是鬼佬便一定 CIA,亦覺得是順理成章了。這樣離譜荒唐的事一定要有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交代,否則世界上男人有兩個錢便都被當成是為了玩女人而活着而已,就實在太荒 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9

仰望恒星 黎智英

2011-11-10  NM





沒有人是個孤島,可是有時你卻又 不由得覺得自己像個孤島。你不想求人,困境可愈是逼迫。你愈是想不見人,四周卻愈是變得寂靜無聲,所有人都像是來得那麼遙遠。冷風吹着、烈日灼燙着,終於 捱到深夜了,你只想仰望恒星,因為你知道只有永遠才是你的希望。

在無垠中的太虛浮游,你知道已再無退路。原來從前沒有留下地址,而眼前條條大道都只不過是命運的齒輪而已。沒有退路你便安心了,上天原來一早已為你預備好 了一切。你不僅是個孤島,更還要背負孤島走眼前的路。舉頭望恒星,相信那便是神靈所在,你安心了,你原來並非個孤島。你感慨,感慨人們太崇拜聰明。如果你 不相信自己做的事,對它又完全沒有激情,不管你多麼聰明,那又有用嗎?要成事,感覺極其重要;是感覺賦予我們力量,是感覺賦予我們靈感。你可以很聰明,但 聰明並不會給你帶來靈感,聰明沒有啟發力。識得利用靈感,聰明的人才會得到啟發,聰明是知識而非靈感,靈感才可以啟發我們,改變我們的精神面貌,讓我們仰 望恒星過日子。

如果在你來說人間冷暖只是冬寒夏炎,那麼你便不是活在有感覺的人間。沒有感覺,你眼中有的只是人聲鼎沸的繁囂。可是人間並非個表面的世界,人間更是個內心 的世界 —— 一個有精神面貌的內心世界。人間是由一個個人心串連而成的,不僅是眼底的人心,更是過去和將來的人心。人間便是希望,希望才是個活在人間的感覺。沒有靈性 的智謀那又是什麼貨色的智謀?只有智謀、沒有靈性,那便猶如沒有雨水滋潤、寸草不生的旱田,那有啥用?我們說一些人有聰明而無智慧,而這些人往往總是聰明 反被聰明誤,箇中道理是這樣的,聰明人沒有靈性 —— 智慧的靈性;沒有智慧靈性的聰明只會傷身害理。聰明的人什麼都不相信,他們只相信自己。有智慧的人相信希望,故此他們更相信自己。一位畫家說過這句名言: 「To believe in your own thought, to believe that what is true for you in your private heart is true for all men --- that is genius.」相信從物質淨化到精神的人,也就是心靈回歸。心靈回歸,因而便與所有人的心靈世界連上了,這樣的人才是天才。心靈是天賜的,透過心靈,我 們感受到世間源源不絕的力量,這樣的人便是天才了。

為什麼要信?因為信你才會有靈性,靈性不是發自身體,而是像射進體內的靈光那樣,靈性來自感受。舉頭三尺有神靈,靈光便是在那三尺之上;但那舉頭三尺處其 實並不是我們的頂上空間而是我們的內心深處,故此這道靈光只能感受而是看不到的。有智慧惠澤的聰明人可以做到好些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可是只有信,我們才 可以做到自己原來做不到的事情,信念令我們感受到這道靈光;這道靈光變成我們心中的信念,而信念便是所有靈感的歸宿 —— 憑靈性感受做事,那是造物主假我們的手創造世界。有了信念,那麼我們便不只擁有軀體,我們更擁有萬物和神靈,信念是一股令我們幡然感覺到源源不絕的力量, 一股來自信念而包涵了天地的力量。信,我們便感覺到這上天賦予的力量。沒有這個感覺,一切亦歸於徒然!沒有信念,心裡也就沒有那道靈光,沒有靈性的刺激, 所有感覺也就麻木起來!做事單靠激情是不夠的,還要有靈光活現的心,只曉得激情,而不曉得適應求存的人只是個莽夫而已,結果只會處處碰壁,走進人生的倔頭 巷。

「A man should learn to detect and watch that gleam of light which flashes across his mind from within, more than the lustre of firmament of bards and sages.」THAT GLEAM OF LIGHT 便是心中的那道靈光。信念便是這道靈光的歸宿。可是,做事為的是賺錢,這還不足夠嗎?足夠,要是你以為賺錢便是豐足的人生的話。但沒有人是為賺錢而活着 的。不管做什麼事情,人都在創造,都在運籌,而賺錢的事業更不只是一門生意而已;不管是什麼生意都是個機構,都牽涉到人;做生意的人是透過機構中的人創造 事業,沒有人的地方是創造不出財富的,而賺錢、創造財富的生意都總與人扯上積極(創造)的關係,除非你從事的是賭博或一些不誠實的財技。做生意,你不要以 為只是圖利,你其實是在創造。在圖利的過程中你是與別人共同創造,為社會創造繁榮,為社會大眾創造生計。當你以為自己只是在圖利的時候,你其實已闖進了人 們的生活裡。生活是靈性的抒發,做生意的時候你便得用上心靈,也只有發揮心靈的力量,你才可以做好這份工,否則你賺到的只是錢,而不會從賺錢中得到快樂。

人其實是不能為賺錢而賺錢的。即使用盡聰明才智,連吃奶的力也用上了去賺錢還是不足夠的,沒有精神力量,你還是不能真正賺到能給你帶來快樂的錢。人要在精 神上得到啟發才會快樂,一味只靠激情是不足夠的;激情之外,你還要有精神的力量,要有靈性的激情,那才會帶來精神的昇華,追求快樂便是以靈性的激情去創 造。你本來已經很富有的了,為什麼仍然感到這麼虛怯,這是否值得你好好去想想?除了求神拜佛,你應否停下來聆聽你心底裡的聲音?錢財本身無血無肉無靈無性 無是非,但人可不是個荒島啊。當然你還是可以完全不理會這些,你可以當其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你當然可以錢照賺,權照攬。沒有人會說你不可以這樣做,多少 權貴不是像行屍走肉般活着嗎?這一切證明的,是沒有靈魂的人依舊可以活着,不少這樣的人更還活得好好;他們所到之處無不前呼後擁,一切順手拈來,為所欲 為,意氣風發。是的,這一切只可以為你帶來快感而已,你又何嘗真正快樂過?

香港有個沒有做好自己那份工的特首,因為他只曉做好份工而沒有把靈性放進工作去。他做工是為了叫主子放心,甚至連主子也未想過要他做的,他也做到了。他是 個很聽話但沒有靈性的好夥計,這樣的好夥計即使搏晒老命亦只是行屍走肉而已,怎能真正把工作做好?我們今天見到的便是位沒有了靈魂的跛腳特首。特首,你幾 時為香港的優良傳統、核心價值和大家認同的大是大非出過半分力?你幾時為《基本法》賦予我們的民主普選爭取過?你只是做了這份工,卻沒有做過半件有意義的 事。特首這個尊貴的名堂足夠你向富豪權貴孔雀開屏諂媚,卻不能把你帶進靈魂的殿堂,對你來說這已經夠了嗎?

特首是份有靈魂的人才做得來的工作,那是個使命,你卻只是要向老闆交差,你從沒有打算為特首的工作添上靈魂,你只是想躋身富豪權貴之列,那麼你又怎能不注 定要做行屍走肉?沒有靈魂怎當得成領袖?沒有靈魂,你做人做事又何來靈性靈感?甘當沒有靈性的行屍走肉,難怪你視帶領香港人走向民主的使命為一份毋須勇氣 靈性的差事。特首,你暴殄天職,故此你是注定失敗的。你失敗,那是因為你沒有仰望恒星,那是因為你不相信希望便是永恒!你每天祈禱,但你不是真的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4

男人 黎智英

2011-11-24 NM

慣了打老婆的男人往往都不能自制。儘管打過老婆後他們都後悔,甚至會向老婆下跪求饒,誓神劈願決不再犯。可是過不了幾天他們又會將老婆打到口腫臉黑。這種人就是忍不住手要向老婆動粗!
在這種男人來說,他那隻手似乎不是他的。他完全沒有傷害老婆的意慾,只是一時衝動,不能自制,恍如有魔鬼在背後操縱他那樣。故此,他甚至認為自己 是無辜的。是的,他是無辜的。這種人是患了病,及至病入膏肓他便愈是覺得自己無辜,故此也就愈危險。到了那個地步,這種人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成為心 魔的俘虜;那是個絕症。


只要夠意志力,吸毒是有得救的。打老婆的男人卻是魔障的俘虜,是無可救藥的!這種男人的魔 障是不能自已的自卑感,這個自卑感令他化內心的恐懼為怨憤,將之通通發洩在弱質受害者身上。見到受害者痛苦的表情,愈是滿臉苦楚,露出求饒的眼神,他便愈 過癮,因為那才愈是教他能夠發洩自卑的怨憤。
如果自卑是個心魔,那麼打老婆的男人便是長期與魔鬼同眠,故此也就長期要找對象來發洩。老婆是最親近他的人,自然成了他長期的發洩對象。嫁給這種男人,那些女人是甘願做木人巷的木人,也就是甘願活在地獄裡的怪人。
你不是怪人? 不是早便叫了你一見到稍有動粗傾向的男人便千祈走夾唔抖,萬勿以為今次不同了嗎?可是每一次你都對自己說:「我們不應隨便把人標籤,況且這個男人真的不是 那種人。」誰不知給自卑這個魔障纏上的人卻永遠都是一樣的,跟魔鬼的化身在一起是永遠不會有好下場的。自欺欺人,甘願做男人的發洩對象,那往往是因為命 苦,而不是因為笨;再笨的人也不會嫁給個為自卑感纏身、以打老婆來發洩的男人!真的,你真的命苦。
更不要不自量力、自告奮勇:「我會改變他!」或作癡想:「他愛我,他會為我改變!」這些都是囈語夢話。他愛你,跟藉打你來發洩是同一回事。他不拿 枕頭來發洩而要打你,那是因為他愛你。打一個自己愛的人當然比打個無關痛癢的死物血腥得多,發洩起來也痛快、過癮得多!他的愛正是你的詛咒!
人不是可以改變的嗎?當然可以,但那要靠他自己。若然他身不由己,剩下來的便只是天意了。人的主觀意願或意志改變不了其本性,本性是性格和經歷潛 移默化的沉澱,不為人的主觀意志所移轉。萬勿以為自己有改變他的本領。外來的壓力愈大,他發癲的張力便愈大,也會把你打得愈瘋狂。
有病,我們要找大夫開藥醫治;給心魔俘虜了的人大夫醫不了,命運才是他要的那帖藥。好命的人,經過一闕陣痛、一幕悲傷,便會大徹來悟,自此謙卑將 是上天恩賜他的良藥。痛過、傷過,峰迴路轉,他反而會壯大起來、有自信起來,他的人生從而進入超越平凡的清晰明朗。不過世間上有如此福氣的又能有幾人?
一說到性格,我們都直覺地會將之跟人的主觀意願和意志糅合在一起。可是一個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去改變自己命運卻永遠是個未知之數。我們知得到、感覺得到的卻是命運背後的神秘力量。舉頭三尺有神明,上天,祢到底為我作了些什麼的安排?!


如 果性格果是命運,那麼真正的性格便是人的意識之外再加上天的安排,而我們的直覺便是上天與我們的溝通。我們不會知道這樣、那樣的性格會帶來怎麼樣的命運。 不,那個不是我們可以知得到的,那是只有上天才知道的秘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自己是否幸福。若然福分是上天的恩賜,那麼造成我們幸福與否的先天性格便是 上天的安排了!
往事不堪回首。回頭已是百年身。人生裡不堪的部分往往令我們後悔莫及,因為那往往是不能自制的一時魯莽令我們踐踏了福分,或錯失良機,以致陷入水 深火熱之中。又或者意氣用事,置我們萬劫不復的深淵。一時不能自制的魯莽或稍為心有不甘而觸發的衝動,往往在不知不覺間會令我們闖下大禍。我們顯然無法控 制某些情緒,而「某些情緒」往往正是我們自己啊!
無緣無故做了些傻事、歹事,那往往是出於無法抑制的直覺反應,那是我們的主觀意願屈服於為心魔操控的直覺。心魔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直 覺被魔障感染,受到了扭曲。人與生俱來都曉得對陌生的事物感到恐懼,這個恐懼感令我們對周圍環境提高警覺,小心做人;人處事小心,社會便太平了。要是一個 人生下來便是沒有恐懼感的,他便會胡作胡為,那是又多麼可怕的啊!
物極必反。自卑感會將防衞性的恐懼感扭曲為攻擊性;恐懼之心被條件反射,扭轉為「最強的防衞是攻擊」般的直覺。他因而變成要靠攻擊來發洩恐懼的情緒,這甚至是唯一可以令他感到安全的方法。更可怕的,是只有見至愛的人處於恐慌他才能感到安全。
是的,自卑感重的人都心理變態,他們心理扭曲,因為他們的直覺反應被扭曲了。只有見到別人害怕的時候他們才能平抑心中的恐慌,令他們感到安心。其實這也順理成章,只有直覺上變了態才能真正變態起來!
男人真的複雜。男人的性情就像貓,貓偷腥後便會對魚念念不忘;偷過腥的男人很難不再去滾,溝女實在太過癮了!亞嬌捉到老公出去滾,他跪地求饒,誓 神劈願永遠只愛她、錫她,今次犯錯只是一時被鬼迷、抵受不住誘惑以致失守而已。亞嬌深信他們真心相愛,而事實上他們亦是真心相愛的。愛便是寬恕,是不是? 亞嬌委屈的俏臉梨花帶雨,心傷透了,情緒軟弱,楚楚可憐,她怨恨的眼神忽然現出憐愛。知道有機可乘,他馬上跪地求饒。
唉,誰說愛是理性的?亞嬌想到:「唉,人誰無過?」就此心軟:「你真的不會再傷我的心?」亞嬌半蹲下來捧着老公的面問他。老公知道今次無死,又雨 過天晴了,既自悔又感激,逼出滿腔熱淚,涕零滿臉,這時候輪到他楚楚可憐了。他知道今次又過關了,放下心頭大石。誠然他真的是不想傷害相愛的老婆,誠心誠 意不想再去滾,但心底下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本性難移,而是過癮難忍。唉,溝女太好玩了!


滾過的男人是很難不 上癮的,那太方便、太好玩了!駕着架勞斯萊斯跑車在路上奔馳,春風得意,他手中的玩具多精彩啊。可是無論多麼精彩,那也只是人做的玩具;好玩到極也只是人 與機器的關係,那又怎及香汗淋漓的欲死欲仙?勞斯萊斯跑車只是他借來發洩自娛的機器而已,女人才是上帝的傑作,而鹹濕更是男人的天性。溝女不僅是肉慾,還 是天性,那是另一種境界了。
溝女有官能感覺,是有思想、有情慾的溝通,更還有本能的吸引;美媚嬌俏的回眸一笑,令他看得心軟。死就死吧,那還顧得作過些什麼承諾,發過什麼毒 誓?一切明天再算,今朝有酒今朝醉!嘗過禁果,從此那禁果便是男人的天堂。滾過的男人對床笫間的新鮮刺激從此念念不忘!男人滾過,誓神劈願不重蹈覆轍亦只 是耳邊風而已。男人就是這樣複雜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2

爆煲後的大同 黎智英

2011-12-1  NM

 

歐元債務危機會否爆煲?這不是個金融或經濟問題,而是個政治問題。既然是政治問題,答案便一目瞭然了:今日這班縮頭烏龜政客,毫無政治承擔,只顧兩 眼盯實選票,他們哪肯認真解決問題?這麼看來,這個危機是很難不爆煲的。這班政客苟且胡混,歐盟的金融、銀行體系不難在他們手中崩潰,將整個歐洲經濟變成 一片頹垣敗瓦。


反正搞出一鑊泡,連任無望,何不釜底抽薪,着實改革,(如果歐洲經濟還有得救的話)。下定決心這樣 做,即使無望連任也起碼可以青史留名,而事實上亦只有這樣做才有望為歐洲的經濟金融亂局帶來轉機。可是眼前這班政客既無勇氣復欠承擔,故此這次歐元區的金 融危機便非要爆煲不可了。 我們面對的不是個經濟低潮,而是一場如假包換的危機,一場由胡亂的金融政策炮製出來的危機。這場危機的成因無疑複雜,卻反映出整個西方社會的社會、政治、 經濟、金融體系都出了問題,昔日的光輝已然褪色。西方長期壟斷全世界的科技學術研究、企業管理、金融運作,這個絕對的優勢已成為明日黃花。金融海嘯捲起的 風暴甚至已把罩在整個現代文明主軸的光環的火焰吹得搖曳閃滅,這把火[!FDEB]最終會熄滅嗎?


先講爆煲。希臘 問題未解決,意大利又出問題;法國的信用評級岌岌可危,德國的國債乏人承接。形勢嚴峻,歐洲 —— 尤其是德國 —— 的政客們可還在等待奇跡的出現,不肯下定決心為危機全面包底。人心惶惶,市場快要信心崩潰了,政客可仍在左顧右盼,蹉跎歲月。 現今已不是考慮最後要多少錢埋單的時候了,無論是多少錢也只是一堆數字;一旦翻身,再多的債務也可以解決。翻不了身,一切徒然。現今歐洲不只要避過一場金 融災劫而已,歐洲更要厲行改革,方能有個翻身的機會。 經過危機的洗禮,投資者顯然已體察到歐元各國已再不能支撐大政府、高福利、勞工法例僵化、政治團體攤分利益的局面。縱使今日歐洲各國是零負債,除了德國, 市場不會對任何國家的財政有信心。那不是因為這些國家沒有錢,而是他們的財政入不敷出而社會結構僵化,誰會相信他們有能力創造財富償還債項?不作徹底的社 會、經濟改革將無以挽回人們對歐元的信心。


這是個明顯不過的事實,歐元區領導人可拿不出打掉門牙和血吞的勇氣厲行 改革,依舊閃縮苟且,這樣下去是沒有辦法不爆煲的。我相信只有爆了煲,歐元區領導人才能脫胎換骨,拿出魄力勇氣徹底改革。事實已擺在眼前,再也明顯不過的 了。一旦爆煲,人們將看清楚舊的制度是如何腐敗破產,這將帶來一番新的政治景象,到其時政客們將再沒有藉口不痛下決心改革了! 故此只有爆了煲才會帶來重新開始的希望!但一日未爆煲這些領導人是不會拿出改革的決心的,他們都在等待危機爆發,他們是要到在自滿的溫室中養成墮性的人民 爆發恐慌,知道大禍臨頭,猛然驚醒,看見寫在牆上那清楚不過的訊息了,才能建立必須改革的共識,而已只有這樣,領導人才會獲得授權作大力闊斧的改革。 沒有危機帶來的震撼,浸淫在西方福利社會苟且自滿的人是不會行動起來的。人心未變,縱使政治人物體味問題急待解決,一切還是變不得的。及至人們從政府萬能 的綺夢中驚醒過來,知道所託非人,大政府已給他們帶來臨頭大禍,由此而形成的恐慌才讓銳意改革的政客贏得支持。儘管危機四伏,要是還未爆煲,便不能凝聚人 心。現今時機尚未成熟,故此政客繼續拖拉。


佔了全球七成人的第三世界國家已紛紛像中國、印度、巴西等國那樣從烏托 邦的理想夢遊中甦醒過來,這群覺醒巨人的崛起突然給西方霸權罩上厚厚的陰霾,威脅猶在做福利主義綺夢的西方文明,令他們猛然驚醒,再次振作。經此一役,世 界將出現個東西方文明抗衡的局面;這是個平衡而和平的局面,這到底會是東方壓倒西方或西方依舊壓倒東方,將視乎西方陣營能否真的振作起來。這次危機是考驗 西方文明實力的時刻! 時至今日,歐元區是否一條走錯了的路已是個無關痛癢的問題,因為已再沒有回頭路可走了。到此關頭,解散歐元區並非個可行的選擇,歐美以至整個西方世界已喪 失作出這種短期革命的經濟實力。不,這次歐元區的債務危機不會引發短暫性的革命,而只會帶來改革式的演進。我相信歐元區是會保得住的,但各國必須團結起來 齊齊作出徹底的改革,只有這樣做各國政府才會贏得繼續執政的道德力量,而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把歐元區保持下來。


不過 這是等到爆煲後才能產生的共識。從德國對承擔整個歐元區債務的曖昧態度可見,至今這個共識尚未出現。未見棺材德國人是不會流淚的,沒有豁出去的勇氣和智 慧,德國人的腦袋是不會亮起燈泡的。只有爆了煲,德國人才會醒覺,到那個時候歐元區便會開始改革了。 歐元區這支巨柱要是倒下,歐盟亦會毀諸一旦;不單止歐洲無法面對這個後果,全球金融經濟體系也無法面對這樣的「末日」。歐元區要是解體,導致區內各國走回 頭路使用原本的貨幣,這將會是整個西方陣營的嚴重挫敗,會為四百年的西方文明霸權敲響喪鐘。要是這個霸權地位給東方文明取而代之,西方社會的倫理、人權、 民主、自由、法治、正義的抱負及其科學理性的文化意識將從此黯然失色甚至衰落,那將會是個怎麼樣的世界?


那將會是 個紛亂而又充滿矛盾、鬥爭的世界!現代文明,社會和市場機制是建基於發達了好幾百年的西方文化、科學、宗教和政治意識,要是這些現代意識和機制給像中國般 的東方文明取而代之,這將給全人類帶來嚴峻的挑戰,動搖現代文明的根基。由此而引發的文化、科學、宗教和政治意識矛盾將不難觸發經濟和軍事衝突,令全世界 在未來幾百年陷入鬼哭神嚎的悲慘局面。 不,世界是不會陷入這般悲慘的局面的。經過幾百年來西方文明的洗禮,人類已具備前所未有、通透世情的理性直覺。在東方文明的威脅下,西方文明的理性直覺將 會衝擊西方陣營令他們重新振作起來,抗衡崛起中的第三世界文明及其經濟、軍事力量 。 最近美國決定駐兵澳洲和與亞洲大部國家如越南,日本,韓國,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結合軍事聯盟便是個好例子。今後的世界不可能是東方壓倒西方的悲慘世界, 而是個東西方平衡的大同世界。Alleluia!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3

天香樓 黎智英

2011-12-8  NM

天香樓韓老闆仙遊,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出殯。那天我要到東京參加一個重要會議,無法抽身送他最後一程,心感歉疚。 我上天香樓吃了三十多、四十年的好菜,可以說跟韓老闆做了三十多年朋友。這幾十年來雖然從未和他吃過半頓飯,也從未在他的店外跟他聚過頭,只是到天香樓吃 飯,不是他到我桌前便是我到櫃枱總會跟他聊上兩句。


韓老闆的說話不多,極其量一句起兩句止,他是個把說話和心事都 放在肚裡的人。可是他對每個菜餚色香味用料做法瞭如指掌,只消三言兩語,便能深入淺出說明每道菜的特色,令聽者無不感到醍醐灌頂。他是真的懂得菜餚,但我 從未吃過他的手勢,不知他做的菜到底有多好。然而年輕時他是天香樓最好的廚師,好得天香樓老闆把女兒許配了給他,他的功夫手勢如何也不用多說了。 我卻知道韓太太是位廚仙。天香樓的菜可算是天下無敵了吧!可是我和老婆更喜歡吃韓太太做的家常菜。她做菜就是有那種隨意中見雕琢的心思,淡然湧現的幽香, 和那簡樸、清描淡寫中抒發出飲食世家對食物世代的情懷。她做的菜教人吃得開心,教人吃得感動。我們在尖沙咀木球會對面大廈住的那幾年,差不多以天香樓為午 膳飯堂。 我們大都選十二點過去用膳。那個時候韓太太剛剛弄好他們 一 家人的午飯,見到我老婆她一定招呼我們試她的家常菜,那才是最好吃的「媽媽做的菜」。天下間只有韓媽媽那雙靈巧的手才做得出比天香樓更好的菜。可惜幾年前 韓太太已先走了。 誰不想自己的老婆煮得一手好菜?尤其是我們這些從小就站在媽媽背後看她煮餸趁機偷食的人。看着媽媽將隻咯咯聲叫的雞割喉,抽起雞頭,鮮紅的雞血如泉噴出, 這個時候噴出的血稍泛白光,爆發最後的生命力,是生命最後的一擊。千鈞一髮,告別生命的一刻,雞的所有能量瞬息間爆發、耗盡、消失。血的靈彩飄走,血泉中 閃泛的奶白潤光便是它最後的身影。雞血從此失去了生命的光澤,黯然失色。 排光血液,媽媽便將雞放進滾水鍋裡,到熱水滲透雞毛便急急拿起來放進凍水桶冷卻,等到可以用手拔掉雞毛。眨眼間母親拿起雞捺幾捺,再用鉗三扒兩撥將細毛拔 光,一隻漂亮的光雞活現眼前。她隨手劏開雞肚取出內臟,待清理乾淨內臟,用鹽醃好,跟着好戲便出場了。 母親用水草將雞腳反綁在雞背兩邊,把整隻光雞浸入滾水鍋中,但提起雞胸讓那一部分露出水面,大約過了十二三分鐘後才將整隻雞浸入滾水中,再過兩三分鐘便熄 火、冚鍋蓋,等到滾水半涼,拿出雞掛起吹風,到吃飯時斬件配薑茸鹽油上桌。 未熟透的雞胸肉一口咬落,嫩滑如絲綢,你還以為那是上天送到你嘴裡的天鵝肉呢!俗語說雞髀打人牙骹軟,令人以為雞髀是雞最好吃的部分。這個說法其實大錯特 錯,未完全熟透的雞胸肉比雞髀好吃十倍!吃這種白切雞長大的人怎會不想老婆也是位廚神?


故此聽到韓太太說要教我老 婆煮菜,我真是歡喜若狂,當晚在黃永玉老師家吃飯,便興奮地告訴他老人家這個好消息。他替我高興,不消幾天便畫了張畫着我送給韓太太,現今這幅畫還掛在天 香樓。可惜後來因時間夾不上,老婆沒有跟韓太太學煮菜,令人非常遺憾。然而回心一想,我已吃過不少她做的好菜,口福不菲,那又還有什麼遺憾可言呢!
我最大的兒子今年三十四歲了,我記得他出生前兩三年我已是天香樓的常客,美酒佳餚大千世界,一晃便差不多是四十年的飲食關係,人的一生裡又能有多 少個四十年的關係?尤其是那好味道的纏綿關係。店內那七張桌子,花花世界蕩漾幾十年,偶然吃着某一種味道,某些精彩片段便在腦海浮現,令我驚覺那個情景原 來這樣有味道!這才是有味道的電影!將來有時間真要研究一下在生理上味覺與記憶是不是有什麼關連。
現在的天香樓不僅杭州菜做得最好,單純就餐館而論,天香樓也應該是最好的一兩家。然而我敢說,天香樓現在做的菜水準跟以前的比是差了許多!沒辦 法,現今已再沒有昔日豐富的野生食材物料,它們不是給污染了,便是因為大量生產而質素下降。天然野生的固然大多絕種了,即使有,都是人工飼養的,譬如黃 魚,便欠了那豐腴的天然幽香和可口的味道。不要問我這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這是現代化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儘管我們再也吃不到以前的天然真味,科技現代化養 飽了億萬人,不管怎樣看今日的世界,較諸從前那還是個大躍進!
現在有時一個人獨坐天香樓,對着那些舊椅桌,嗅着它們散發的氣味,令我想起以前在這裡吃的黃魚或大閘蟹,其味道都只可以往記憶中去尋了!即使再好 吃,現在的黃魚和大閘蟹也沒有過去那朕幽香氣味和那陣可口鮮甜。昔日的幽香鮮甜才是天然的真味,那就像少女的體香那樣,那不是任何香水可以比擬的,體味過 便令人永遠懷念。昔日的幽香鮮甜和體香都是天然的本性,亦是我們的本性,因為我們的直覺本性讓我們都被這些味道吸引!
天香樓的常客都是富貴人家,但卻不是我們在舞會盛宴見到的那些星光熠熠,衣香鬢影的beautiful people。那些beautiful people可能都很有品味,但那不是吃的品味。這些beautiful people連吃也不敢吃,他們又怎可能對吃有品味呢?他們愛坐豪華靚車,愛住金碧輝煌或高雅得像博物館般的豪宅;他們更愛的當然是名牌衣衫珠寶革履,他 們都愛那些沒有生命、沒有靈魂的金玉外殼。美是美的了,但都是無情無義的死物。你何曾被一件衣服、一件珠寶感動過?
食物的品味是一種修養,那是要長時間的浸淫才培養得出來的。富無三代,可是人們又說不是要富貴過三代才真正懂得吃,於此可見要培養品味佳餚的修養 有多艱難!除了小部分像我那些只是愛吃可又不太懂得吃的南郭先生,天香樓的客人,尤其是那些常客,大都是富貴了好幾代的饞客。


這 三十多四十年來穿梭於天香樓的富豪公子梟雄名流雅士,各領風騷、各顯精彩。大閘蟹當造時,我便見過報業大亨馬先生,酒過三巡、吃得興起,豪氣萬千一擲千金 為全店的客人埋單。當然我猜其中有好幾桌是他的朋友,每逢碰到熟人他一定為他們埋單,晚晚如是,從不落空。有時他喝醉到不省人事,韓老闆會自動為他的朋友 結賬。只是那個時代才有這種梟雄氣概。天香樓的菜,它對食物品質的執着和它散發的人情味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所以我們才這樣珍惜和愛護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07

智能手機與免費報紙 黎智英

2011-12-15  NM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我們可以真正享有隨時隨地使用電訊的自由。這是個重要的發展,它為電訊的未來發展奠下基礎,今後很難想像智能手機不是未來的流動電訊系統的主軸。 有了智能手機,在家裡未看完電視節目而要上路,可以在途中繼續用智能手機看;在家中用Xbox打遊戲到半途要上學或上班,可以繼續用智能手機玩耍。


智能手機的效用又不止於娛樂嬉戲而已。醫生臨床看病人,突然要趕去看急症,他可以在途中用手機一邊繼續與護士或助理診症,一邊翻查急症病人的病歷,預備設施、儀器和藥物。 做傳媒工作的,有了智能手機亦不用再為趕死線而一夥人守在電腦前至深宵,一夥人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手機連結在一起繼續朝死線拼搏。 有了智能手機,便毋須要為了赴約而中斷工作或娛樂,甚至毋須為赴會而中斷工作或娛樂,而可以用智能手機的facetime功能或video call作面對面對話。智能手機把我們從時空的局限中解放出來,讓我們可以全天候與世界緊密聯繫。


我 們可以確定智能手機將要成為電訊工具及媒體世界的主軸(平板電腦當然有智能手機同樣的功能,可以看得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是有個融合趨勢,為了方便討論, 我在此只以智能手機為例),它甚至已像我們身體一部分,負起隨時隨地對外溝通互動的器官。它更又讓我們跟別的電子工具和媒體接駁,將我們與世事和人事的活 動漩渦聯繫在一起,智能手機顯然已成為我們隨時隨地的電訊操作中心。要發揮這個功能,智能手機還須進一步和電腦、電視、衞星和感應通訊系統等所有電子工具 作無間斷的「對話」。 例如今後醫生應該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接收和分析其他醫療儀器提供的資料,讓他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像置身於醫療中心的電腦和儀器之前那樣。又譬如 WalMart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應該可以隨時隨地都像是置身於物流中心的控制室裡那樣。


繫起來,便要不斷發展 出不同的「介面」(interface)的apps和各種不同的「應用科技」(apps)連接起來。現今的apps都各有系統,未能互相連接、互動和溝 通,以致不能普及、形成臨界規模(critical mass),因而不能發揮最高的 效益。 若然不同系統的apps可以連接、互動和溝通,那麼所有apps便都可以投入應用的競技場,那將會創造出個真正的大同世界。例如因為是後來者或系統制式的 局限現時只有很少人使用的apps,一旦有了介面apps可以跟所有其他同類和有關的apps接連,參與使用者眾的平台,形成更大的臨界規模,它們便有機 會普及起來,和使用者眾的apps競爭。那非但會增強智能手機科技的競爭力,更可以大大加快其科技的整體發展,進一步鞏固智能手機在電訊世界中的主軸地 位。


智能手機介面的apps的研發如火如荼,只消到矽谷耽上幾天你便會知道了。不少電訊科技人都體味到將其他電訊 工具和媒體的apps轉化為智能手機的apps,進而將這些apps融合在同一個平台上是個極其重要的發展,而這個發展將進一步強化智能手機的優勢,因為 智能手機是個由apps來統領的世界,而這些apps的世界便會由介面的apps統領。 主宰這個由apps來統領的世界將是融和各種不同apps的介面,有了這些介面,不管如何小眾的apps亦將有機會走上廣闊的智能手機平台上展示身手。這 種激烈的競爭將迅速提升智能手機的功能,令它成為電訊世界真正的主軸。所有電訊工具和媒體從此將要圍繞着智能手機來發展,以之為核心,讓智能手機成為電訊 世界的king maker。 沒有這些介面apps,未形成批量的apps將沒有機會後來居上,跟早着先鞭的巨無霸競爭。這重障礙將會拖慢智能手機的發展,以致其主軸地位也不牢固,對 電訊世界今後的發展來說,那將是個很大的阻力。


從電腦業過去的發展可以看得到,像Google、facebook 和Microsoft等擁有龐大用家的軟件和平台都發展出強大的自然壟斷勢力。即使手上有張犀利科技王牌的後之來者,要是不能形成臨界規模,亦將無從加入 競爭。可是智能手機apps的開放系統(open system)打破了飲頭啖湯而佔領的臨界規模及其自然壟斷。在開放的apps世界裡,所有大衞都有機會向葛利亞扔出那致命的石塊。 時間和地方是物質的本體,故此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的覆蓋面不是個純虛擬的世界。這就正如精神和肉身組成人的本體,無論人的精神狀態如何飄逸、想像力如何虛 幻,我們還是要雙腳踏在地上生活的。物質世界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生存的基本;無論我們創造出多麼恢宏,而又多姿多彩的虛擬世界,物質世界依然是我們生活 和生命的泉源,純粹虛擬或抽象而沒有物質角度的意識是不存在的。我們的思維可以飄逸到虛無飄渺的世界去,但我們的潛意識和直覺可依然緊扣大自然的脈搏,我 們永遠都是活在大自然的擁抱裡。


潛意識和直覺促使我們在物質世界尋找發掘生活所需,這跟上Google搜尋資料是 兩回事。上網找資料是先有了目標才去搜尋我們需要些什麼。我們是在無意中(潛意識和直覺發揮的作用)看到某些東西,受到啟發繼而尋找發掘我們的所需。是物 質的色相啟發想像力(虛擬),讓我們發掘所需。生活是物質和想像(虛擬)的結合,無論科技有多昌明,想像力有多豐富也逃不過這宿命。故此全天候的智能手機 世界亦不可能是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必須跟以物質為基礎的世界結合。 我們用手機在QR code上一click,便可以看到、聽到印刷文字的影片或廣播的版本,故此QR code是將印刷媒體與其他電子媒體連接上,QR code這個多媒體世界介面apps是個很好的例子。


葉一堅跟我說他跟董橋、張劍虹和林平衡商量過,他們都想辦免 費報紙。聽到他這樣說,我想了沒有多久便跟他說「let's go!」。他提到要辦免費報紙時,智能手機將虛擬世界和物質世界結合的概念突然間令我腦海中的燈泡亮起,令我聯想到可以透過QR code這個介面令免費報紙成為一個多媒體平台。 看報紙而可以隨時隨地用智能手機在QR code上一click,便看到影片或聽到廣播,從災難的新聞影像想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click進保險公司的網頁選購保險;或是看到表演盛事的新 聞,click進售票處購買入場券;又或者為人間慘劇的新聞觸動,click進紅十字會的網頁捐款賑災。


這種以免 費報紙為基礎的多媒體平台,驗證了潛意識和直覺從看見事物、受到啟發因而尋找繼而發現的功能,這也是智能手機的虛擬世界必須建基於物質本體的自然發展。這 個看到新聞受到啟發馬上購物的商業交易平台,將更能彰顯廣告的效益,因為登上這個商業平台的讀者都是有購物意慾的消費者,因而更能針對性地發揮廣告促銷之 效。 從免費報紙的QR code發展起來的多媒體平台剛好反映出人們立足物質世界,展望未來虛擬世界的本性。我相信這種以物質為基礎的多媒體平台只是個雛形而已,未來多媒體平台 還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3

性格決定創業 黎智英

2011-12-22  NM

創業便是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實力和意志力闖出一番新天地。事事都想找人幫忙的人不是創業的材料。當然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自己資源少,先借助別人的資源,然後才動用自己的資源,這樣做自己的資源不就變得更多、更充裕了嗎?


這 種想法無疑很聰明,但聰明不是創業的要素,性格才是。事事想依賴別人,即是沒有信心。缺乏自信,做起事來會三心兩意拿不定主意。遇到困難,心神忐忑,不敢 拿主意,因而小事化大,大事成災;最後他創造出來的不是事業而是災難。沒有錢,你可以問別人借,沒膽做決定,卻不能向別人借個膽來作決定。 常言有道,創業是冒險;而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包含極大的風險。沒有膽量面對不測的未來,那又怎能為生意作抉擇?在每個困難面前膠着,生意必然逐漸惡化,最後 爆發災難。不少人創業最後演變成災難,便是這個原因。如果你創造的是災難,那麼愈是依賴別人的資源,愈是用上更多的資源,最終你只會創造出愈大的災難。 事事依賴別人,那是因為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當災難發生了,這樣的人便會自我開脫:我沒做過任何決定,故此跟這場災難無關,都是別人之過。他因而理直氣 壯地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為什麼有些人會事事依賴別人?那是因為他們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怕自己負責任,也等於說要 別人負責,讓他坐享創業成果。這些人當然不會真的這樣想,他們只是認為借助別人的資源做生意便是精於運籌帷幄。可是依賴別人的性格卻出賣了他們事事要別人 負責任的潛意識傾向。自己創業卻要別人替他負責,這樣的人也是創業的材料?這樣的人創個屁也難啊! 我第一趟創業是開毛衫織造廠。事後視之,那來得理所當然:從十二歲起我便開始在毛衫織造廠當童工,到二十七歲創業,織造毛衫是我唯一懂得的行業。熟悉這個 行業創業起來也就駕輕就熟。創業之初,一切信手拈來按照舊老闆的做法;熟練是夠熟練了,但運作死板,毫無驚喜、毫無突破,得過且過,賺錢不多,是一盤非常 沉悶的生意。


直到我創造了miracle yarn(神奇毛線)事業才有了突破,得以快速擴展。那時候出口成衣到美國或歐洲都要配額(quota),而配額價格昂貴;出口一打毛衫去美國,視乎供 求,配額可能從幾百元炒賣至過千元。我新創業,毛衫廠沒有往績,也就沒有配額;買配額接生意,經營非常辛苦。 當時出口絲質產品不用配額,我於是想到給絲(只用廉價的絲腳)冚上不超過20%的兔毛,因而創造出不需要出口配額的毛衫。價格相宜因而熱賣,到那個時候公 司才迅速擴充成為大中型的毛衫織造廠。隨後我又創造了speed sourcing(快速產貨系統),讓我們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和最賺錢的毛衫廠之一。


從 自己的經驗,我確信創業真的要靠自己,不單止不能依照別人的經營模式和做法,甚至不能依賴自己以前熟悉的經驗,因為創業便是創造個嶄新而獨特的將來,而只 有透過創新才可以創造個屬於自己的未來。既然那是你自己的事業,你便必須以自己的靈性來創造這個事業,因為你的創作包含了你的靈性。 創業就是創作,以自己的能量創造自己的事業。什麼是自己的能量呢?那便是源於內心、主動迸發的思維、主意。我們叫主動發自內心那道勁做靈性,創作便是靈性 推動、發揮的意念,所以我們叫那些像Steve Jobs那樣創作力特別強的人為天才。 天才便是如有天助之才,天性便是我們的靈性。靈性是上天賦予我們的,那是於我們與生俱來的真性,我們叫由真性造就的結果為創作。發乎天性的創作是完全屬於 自己的,不是向別人借來的,更不是抄襲別人的,此之為真正的創作。創作要靠靈感,靈感便是靈性發揮的作用。


既然靈 性是天賦的,靈感也必然與天地的靈氣扯上關係。因此創作的時候人們往往呆在那裡久久無動於衷,意識完全空白,不知所措,因為靈感完全不受我們控制。可是靈 感一來,思念便如潮洶湧,要停也停不了。這思念彷彿是天賜的,但也不是完全是天賜的,而是我們內心的靈性與天地靈氣互動所產生的意念。我們利用記憶中的經 驗跟天賦的靈性與天地靈氣交流,從中捕捉靈感,一旦給我們逮着,靈感便穿上思維的外衣成為我們的意念。 為什麼自己的意念對創業來得那麼重要?因為創業不是複製別的生意,別的生意有不一樣的人和事,無論環境或所涉及的思維都不同,創意的生意不可能跟別的生意 一模一樣。創業時我們極其量只可以複製別的生意的架構、它的外表,卻不可能複製其內涵;複製其人與事的關係、天時地利的條件及其前瞻性和意念。


得 其軀殼而欠其神髓,這樣複製出來的生意便猶如麻木不仁、毫無靈性的殭屍,那又怎可能有成功的機會?不,創業必須以自己的意念去創造,只有這樣創造出來的生 意才有內涵,才有神韻。這也就像一個有靈性的人得到天地靈氣供養的靈感,他創作起來才可以出神入化。 很多人以為創業靠的是聰明。不,創業靠的是性格。創業是創造未來,而再聰明的人也無可能預知未來。既然創業是創造出一個不測的未來,那當然是要冒險的了。 冒險便難免危機四伏、驚險百出。面對危機挫折,要渡過難關,創業的人要有百折不撓、堅毅不屈的性格而非聰明才智。故此創業便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在困難危機 面前處變不驚,保持頭腦清醒,不僅無懼困難,還要熱烈擁抱困難,因為只有困難才能指引我們走向成功之路,因為所有事業的王國都是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一磚一 瓦建造起來的。


解決了生意上的困難,事業也就向前闖進一步,而事業便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闖向成功。有困難那就恍惚是 上天在告訴我們那是一道通往前路的門,打不開這道門我們就要失敗了。可是我們毋須為失敗氣餒反而應該親近、擁抱失敗,因為失敗帶來教訓,故此是我們的朋 友,教訓可以令我們頓悟,令我們察覺:噢,左邊的路不對,可能右邊的路才對。如果右邊的路也不對,或許前面又或者後邊的路才對。只要不氣餒放棄,我們最終 是會找到對路的。 每趟失敗都包含走向成功的訊息,我們叫這些資訊為負面的資訊(negative information),創業成功靠的便是這些負面資訊的指引摸索前進。創業是一條蜿蜒崎嶇跌宕無常的路,只有充滿自信和意志堅毅不屈的人才配在這條路 上衝刺。創業是一場性格定輸贏的遊戲!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