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智能手機與免費報紙 黎智英

2011-12-15  NM

智能手機的出現讓我們可以真正享有隨時隨地使用電訊的自由。這是個重要的發展,它為電訊的未來發展奠下基礎,今後很難想像智能手機不是未來的流動電訊系統的主軸。 有了智能手機,在家裡未看完電視節目而要上路,可以在途中繼續用智能手機看;在家中用Xbox打遊戲到半途要上學或上班,可以繼續用智能手機玩耍。


智能手機的效用又不止於娛樂嬉戲而已。醫生臨床看病人,突然要趕去看急症,他可以在途中用手機一邊繼續與護士或助理診症,一邊翻查急症病人的病歷,預備設施、儀器和藥物。 做傳媒工作的,有了智能手機亦不用再為趕死線而一夥人守在電腦前至深宵,一夥人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手機連結在一起繼續朝死線拼搏。 有了智能手機,便毋須要為了赴約而中斷工作或娛樂,甚至毋須為赴會而中斷工作或娛樂,而可以用智能手機的facetime功能或video call作面對面對話。智能手機把我們從時空的局限中解放出來,讓我們可以全天候與世界緊密聯繫。


我 們可以確定智能手機將要成為電訊工具及媒體世界的主軸(平板電腦當然有智能手機同樣的功能,可以看得到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是有個融合趨勢,為了方便討論, 我在此只以智能手機為例),它甚至已像我們身體一部分,負起隨時隨地對外溝通互動的器官。它更又讓我們跟別的電子工具和媒體接駁,將我們與世事和人事的活 動漩渦聯繫在一起,智能手機顯然已成為我們隨時隨地的電訊操作中心。要發揮這個功能,智能手機還須進一步和電腦、電視、衞星和感應通訊系統等所有電子工具 作無間斷的「對話」。 例如今後醫生應該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接收和分析其他醫療儀器提供的資料,讓他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像置身於醫療中心的電腦和儀器之前那樣。又譬如 WalMart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應該可以隨時隨地都像是置身於物流中心的控制室裡那樣。


繫起來,便要不斷發展 出不同的「介面」(interface)的apps和各種不同的「應用科技」(apps)連接起來。現今的apps都各有系統,未能互相連接、互動和溝 通,以致不能普及、形成臨界規模(critical mass),因而不能發揮最高的 效益。 若然不同系統的apps可以連接、互動和溝通,那麼所有apps便都可以投入應用的競技場,那將會創造出個真正的大同世界。例如因為是後來者或系統制式的 局限現時只有很少人使用的apps,一旦有了介面apps可以跟所有其他同類和有關的apps接連,參與使用者眾的平台,形成更大的臨界規模,它們便有機 會普及起來,和使用者眾的apps競爭。那非但會增強智能手機科技的競爭力,更可以大大加快其科技的整體發展,進一步鞏固智能手機在電訊世界中的主軸地 位。


智能手機介面的apps的研發如火如荼,只消到矽谷耽上幾天你便會知道了。不少電訊科技人都體味到將其他電訊 工具和媒體的apps轉化為智能手機的apps,進而將這些apps融合在同一個平台上是個極其重要的發展,而這個發展將進一步強化智能手機的優勢,因為 智能手機是個由apps來統領的世界,而這些apps的世界便會由介面的apps統領。 主宰這個由apps來統領的世界將是融和各種不同apps的介面,有了這些介面,不管如何小眾的apps亦將有機會走上廣闊的智能手機平台上展示身手。這 種激烈的競爭將迅速提升智能手機的功能,令它成為電訊世界真正的主軸。所有電訊工具和媒體從此將要圍繞着智能手機來發展,以之為核心,讓智能手機成為電訊 世界的king maker。 沒有這些介面apps,未形成批量的apps將沒有機會後來居上,跟早着先鞭的巨無霸競爭。這重障礙將會拖慢智能手機的發展,以致其主軸地位也不牢固,對 電訊世界今後的發展來說,那將是個很大的阻力。


從電腦業過去的發展可以看得到,像Google、facebook 和Microsoft等擁有龐大用家的軟件和平台都發展出強大的自然壟斷勢力。即使手上有張犀利科技王牌的後之來者,要是不能形成臨界規模,亦將無從加入 競爭。可是智能手機apps的開放系統(open system)打破了飲頭啖湯而佔領的臨界規模及其自然壟斷。在開放的apps世界裡,所有大衞都有機會向葛利亞扔出那致命的石塊。 時間和地方是物質的本體,故此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的覆蓋面不是個純虛擬的世界。這就正如精神和肉身組成人的本體,無論人的精神狀態如何飄逸、想像力如何虛 幻,我們還是要雙腳踏在地上生活的。物質世界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生存的基本;無論我們創造出多麼恢宏,而又多姿多彩的虛擬世界,物質世界依然是我們生活 和生命的泉源,純粹虛擬或抽象而沒有物質角度的意識是不存在的。我們的思維可以飄逸到虛無飄渺的世界去,但我們的潛意識和直覺可依然緊扣大自然的脈搏,我 們永遠都是活在大自然的擁抱裡。


潛意識和直覺促使我們在物質世界尋找發掘生活所需,這跟上Google搜尋資料是 兩回事。上網找資料是先有了目標才去搜尋我們需要些什麼。我們是在無意中(潛意識和直覺發揮的作用)看到某些東西,受到啟發繼而尋找發掘我們的所需。是物 質的色相啟發想像力(虛擬),讓我們發掘所需。生活是物質和想像(虛擬)的結合,無論科技有多昌明,想像力有多豐富也逃不過這宿命。故此全天候的智能手機 世界亦不可能是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而必須跟以物質為基礎的世界結合。 我們用手機在QR code上一click,便可以看到、聽到印刷文字的影片或廣播的版本,故此QR code是將印刷媒體與其他電子媒體連接上,QR code這個多媒體世界介面apps是個很好的例子。


葉一堅跟我說他跟董橋、張劍虹和林平衡商量過,他們都想辦免 費報紙。聽到他這樣說,我想了沒有多久便跟他說「let's go!」。他提到要辦免費報紙時,智能手機將虛擬世界和物質世界結合的概念突然間令我腦海中的燈泡亮起,令我聯想到可以透過QR code這個介面令免費報紙成為一個多媒體平台。 看報紙而可以隨時隨地用智能手機在QR code上一click,便看到影片或聽到廣播,從災難的新聞影像想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click進保險公司的網頁選購保險;或是看到表演盛事的新 聞,click進售票處購買入場券;又或者為人間慘劇的新聞觸動,click進紅十字會的網頁捐款賑災。


這種以免 費報紙為基礎的多媒體平台,驗證了潛意識和直覺從看見事物、受到啟發因而尋找繼而發現的功能,這也是智能手機的虛擬世界必須建基於物質本體的自然發展。這 個看到新聞受到啟發馬上購物的商業交易平台,將更能彰顯廣告的效益,因為登上這個商業平台的讀者都是有購物意慾的消費者,因而更能針對性地發揮廣告促銷之 效。 從免費報紙的QR code發展起來的多媒體平台剛好反映出人們立足物質世界,展望未來虛擬世界的本性。我相信這種以物質為基礎的多媒體平台只是個雛形而已,未來多媒體平台 還有無限的發展空間。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