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勝選以來,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和近200個人進行了會面,主要內容是就特朗普政府職位進行“雙向選擇”,而在這近200個人中,竟有超過三分之一是特朗普和共和黨在競選時的“大金主”。
食言
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對聯邦選舉委員會數據分析後發現,這段時間特朗普會見了73個捐贈人,他們共向特朗普和支持他的團體捐贈了170萬美元,向共和黨捐贈了5730萬美元,平均每個捐贈人貢獻了逾80萬美元。
根據統計分析,特朗普政府的119個高級職位中有38%都被其“金主”占據。以往美國總統大選時的捐贈人常被用來“填”全球各地舒適的外交職位的缺,在美國現代總統選舉歷史上,像特朗普政府這樣大肆啟用捐贈人的情況還是不多見的。
特朗普此舉令不少此前支持他的選民感到失望,在大選時他常吹噓自己的個人財富並宣稱其選舉活動大部分是自己出資資助的,這意味著他不會像其他對手那樣,欠那些“大金主”的人情。
“當選總統特朗普提名了一些成功的、合格的人在政府中服務,旨在推進有利於增長和有利於美國的日程。”特朗普過渡團隊的一位發言人稱,“他們一起致力於結束長期有負於美國人民的腐敗的華盛頓體系。”
“如果給當選總統提建議和提供咨詢的人物是大捐贈人階層,這些人正如特朗普此前所說,捐贈是為了有所回報,因此支持他的普通選民將無法看到他們希望的政策。”選舉律師波特(Trevor Potter)說,那些希望看到改變的選民會感到幻滅,因為最終仍舊出現富豪統治的局面。
特朗普近日卻在艾奧瓦州的一次演講中對聽眾說:“我就是想要能賺錢的人。因為現在他們正在為你們談判,好嗎?”
“目前為止這整個過渡的方式,總的來說我們覺得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而且令人震驚的是全然不顧沖突,更不用說多麽虛偽。”偏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政治學家奧恩斯坦(Norm Ornstein)說,“更大的問題是巨大的利益沖突。”
6個“大金主”
特朗普將他的6個“大金主”塞到了內閣中,和他相比,前幾屆美國政府簡直太低調了。特朗普已任命大捐贈人里基茨(Todd Ricketts)為商務部副部長。里基茨來自建立美國最大互聯網券商之一TD Ameritrade的家族,擁有芝加哥小熊隊,是共和黨最大的“金主”之一。2016年,里基茨家族為共和黨捐贈了超過1570萬美元,在此前的競選周期中則貢獻了2600萬美元。該家族還組織了一個名為“Future45”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是支持特朗普的最大的一個無支持金額限制的組織。里基茨本人則向共和黨人捐贈了6.38萬美元。
特朗普選擇的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及其家人在此次選舉中捐贈了1040萬美元,其中向特朗普的聯合籌款委員會和“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了44.5萬美元。德沃斯是安利公司聯合創始人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 DeVos)的兒媳婦,丈夫迪克•德沃斯(Dick DeVos)是安利公司繼承人,而其兄普林斯(Erik Prince)則是極富爭議性的黑水公司的創始人。除了特朗普外,德沃斯夫婦還捐贈了17位參議員的競選活動。
被特朗普任命為小企業管理局局長的摔角業女富豪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曾在大選中向特朗普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了600萬美元,她和丈夫還是特朗普基金會最大的捐贈人。
頗具爭議的候任勞工部部長普茨德(Andy Puzder)是美國CKE餐飲公司CEO,也是特朗普的大捐贈人,他和妻子共向特朗普籌款委員會捐贈了16萬美元,同時在此次選舉中向其他共和黨人捐贈了60萬美元。
而特朗普任命的財長姆欽(Steven Mnuchin)在競選時期不僅是特朗普競選團隊的財務主席,也是大捐贈人,他本人向特朗普捐贈了42.5萬美元。
背後的影響力
除了加入特朗普政府的捐贈人,他另外兩個“大金主”對過渡團隊產生的影響可能比史上任何個體捐贈人都大。
麗貝卡•默瑟(Rebekah Mercer)和她的父親、對沖基金億萬富豪羅伯特•默瑟(Robert Mercer)在此次選舉中共投入了2200萬美元支持共和黨人,後者還向特朗普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贈了200萬美元。麗貝卡和白宮首席戰略官班農(Steve Bannon)及總統特別顧問康韋(Kellyanne Conway)關系密切,有消息稱,她在內閣人選的挑選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則是為特朗普出錢又出力的矽谷風險投資家蒂爾(Peter Thiel),在大選中他是唯一一位高調支持特朗普的矽谷精英,向特朗普捐贈了330萬美元。據美國媒體報道,作為過渡團隊成員,他發揮了極有影響力的作用,還幫助組織了特朗普和矽谷大佬的會談。
“可以肯定地說,這偏離了我們通常看到的內閣任命。”非政府組織響應政治中心執行董事庫姆霍爾茨(Sheila Krumholz)說,“這將掀起關於金錢在任命中扮演不正當角色的辯論,但更大的問題是,撇開政治捐贈,他們(被任命的人)是不是合格。”
不久前,趙薇控股的龍薇傳媒因高調斥資30億元收購萬家文化(600576.SH)引發業界高度關註。方案公布後,萬家文化複牌兩度漲停,甚至有前十大股東被疑借機出逃,而大量中小投資者在利好釋放後高位接盤買入。
然而,如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事況陡然生變,趙薇收購萬家文化股份總作價從最初的30億元縮水至5億元,眾多投資者被迫站在高崗,作為事件主角的萬家文化也難逃信披違規之嫌。
市場更多猜測,股權轉讓縮水或因金主撤資,且這背後與“明天系”存有關聯。實際上,在原本30億元的收購資金中,有15億元來自與“明天系”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必信”)借款。而銀必信與“明天系”曾多次直接或間接地一起參與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資,且此次股權交易中的財務顧問又隸屬於“明天系”旗下券商平臺。
15日晚間,萬家文化回複上證所問詢函,稱融資方案未獲銀行批準。因此,龍薇傳媒判斷無法按期完成融資計劃。根據龍薇傳媒此前計劃,有14.999億元來自金融機構的股票質押融資。此外,龍薇傳媒表示本次取得萬家文化5.04%股權後,不會參與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且沒有後續進一步增持公司股份的計劃。
收購變益處 難逃違規嫌疑
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總作價從最初的30.6億元縮水至5.29億元,轉讓總股本從原先的1.85億股調整為3200萬股,購入股份的占比也相應地由原擬的29.1%縮至5%。“小燕子”趙薇和萬家文化這筆股權收購買賣大幅縮水,其中真實原因引發市場質疑。
而在2月13日晚間的公告中,萬家文化的解釋仍然讓人霧里看花。公司稱“龍薇傳媒在與多家金融機構溝通後,表示按期完成融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按照此前萬家文化回複交易所問詢函的公告,原本的30.6億元,僅有6000萬元來自龍薇傳媒,15億元來自第三方銀必信,14.999億元來自於股票質押融資。
“很大可能是背後金主撤資,答應要借的錢不出了。”一資深投行人士認為,來自銀必信的15億元的借款“掉鏈子”或是致趙薇此次杠桿收購失利的真正原因。“這筆錢是龍薇(傳媒)無法掌控何時能夠到位的。”他稱。實際上,此前這筆借款已經以年化利率10%的低籌資成本引發市場的質疑。在另一個私募投資總監看來,這樣的低利率在業內並不多見。
同時,來自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14.999億元也存在不確定因素。
按照15日晚間問詢函回複顯示,該筆融資也並未獲得批準。2017年1月20日,龍薇傳媒接到A銀行電話通知,本項目融資方案最終未獲批準。此後,龍薇傳媒立即與其他銀行進行多次溝通,希望就本項目開展融資合作,但陸續收到其他銀行口頭反饋,均明確答複無法完成審批。因此,龍薇傳媒判斷無法按期完成融資計劃。
除了收購縮水的原因霧里看花,在30億元的公告公布後,萬家文化複牌兩度漲停,甚至有前十大股東被疑借機出貨,而更多的中小投資者在利好釋放後接盤買入,隨後短時間內方案變更,利好縮水,或造成他們被迫“站在高崗”。有專業人士就此向第一財經記者指出,萬家文化和龍薇傳媒難逃證券違規之嫌。
在1月13日和1月15日,萬家文化連續兩個交易日登錄龍虎榜,數據顯示,在1月13日四大機構席位賣出,其中兩機構賣出超億元。一機構賣出1.78億元,而另一機構賣出1.32億元;若以漲停價22.24元/股計算,這兩大機構席位賣出約800萬股、593萬股。
記者查閱萬家文化2016年三季度末前十大股東的情況發現,符合賣出條件的是第六大股東北京祥運通達投資管理中心,持股745.91萬股;以及第五大股東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五組合,持股比例1190.70萬股。其中,前者所持有的股份為限售流通A股。
此外,遊資亦有參與對倒出貨嫌疑。被市場認為是上海遊資代表的方正證券上海保定營業部,1月13日登陸萬家文化龍虎榜,作為第四大買入方,也占據著當日該股第三大賣出席位,且該席位處於凈賣出狀態。
前述私募投資總監表示,在利好大打折扣之後,萬家股份股價難言樂觀,在公告變更前買入的投資者或將面臨虧損。多位證券法律師則認為,萬家文化應該對方案變更給出合理解釋,否則難以洗脫誤導投資者甚至內幕交易的嫌疑。
“方案變更中間間隔時間並不長,是什麽具體原因造成收購縮水,如果並非不可抗力,變更背後有不正當交易,有內幕知情人借機高價賣出,則涉嫌操縱股價。”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忠遠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稱。
“如此麽大的交易,對於投資者投資決策影響非常大,對於股價的影響也非常大,故收購決策必須更加審慎的作出,否則即可能涉嫌誤導投資者。”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認為。
“明天系”藏背後?
值得玩味的是,作為市場懷疑的背後金主,“明天系”近期風波驟起,對於市場傳言的消息,明天控股數次予以澄清,但仍然不能消除各方的疑慮。而隨後不久,萬家文化便發布了龍薇傳媒收購方案大幅縮水的消息,讓市場參與各方就此猜測,股權收購失利背後與金主的態度生變是否存在關聯?
趙薇原擬動用50倍杠桿買殼震驚市場,第三方借款的15億元也引起了市場極大的關註,銀必信成為資本市場的聚焦點之一。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找銀必信信息發現,該公司由上海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銀必信”)於2016年2月26日更名而來。另據啟信寶企業鏈圖,銀必信的歷史股東中出現一個熟悉的公司深圳東升崢嶸科技有限公司,曾為上海銀必信的四大股東之一,也為吉林化纖(000420.SZ)第七大股東(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
而在吉林化纖同期的前十大股東中,北京郁金香天璣資本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下稱“郁金香資本”)位列第六。曾有媒體報道稱,郁金香資本股東北京郁金香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郁金香投資”)的股東賈曉蓉、程東勝等均是“明天系”的骨幹成員,且郁金香投資對外投資的北京郁金香財富資本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為“明天系”近年來新的資本運作平臺。
倘若上述銀必信與“明天系”扯上關系僅屬巧合,那麽在“接盤聖萊達(002473.SZ)”一案中,銀必信與“明天系”之間則成了直接的聯手關系。2015年6月,上海銀必信曾參與聖萊達股權收購。而一同參與該次股權收購的還有新時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而根據媒體報道以及公開資料,新時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為“明天系”旗下信托平臺。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作為財務顧問出現在趙薇這筆股權交易中的恒泰長財證券,在資本市場上與“明天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息顯示,恒泰長財證券系恒泰證券全資子公司。而恒泰證券屬於“明天系”旗下券商。
這些直接和間接的關聯都讓市場懷疑趙薇的此次收購與“明天系”存有關聯。明天控股也於今年1月13日在微信公眾號上澄清與萬家文化被收購事件的關聯。其中提到,明天控股沒有參與萬家文化的股權投資,也沒有參與龍薇文化對萬家文化的股權收購;銀必信並非明天控股下屬和關聯公司,也沒有任何股權和投資關系;恒泰長財證券作為龍薇公司收購萬家文化股權的財務顧問,完全是該公司市場化團隊的市場行為,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該券商所服務的每一個客戶都與明天控股有關。
但是這樣的解釋似乎並未讓資本市場參與者停止想象,趙薇高杠桿收購萬家文化失利,是否為幕後金主撤退所導致?而撤退的原因究竟是什麽,市場同樣在等待更清晰的答案。
| ||||||
「香港,勝在有ICAC。」廉潔一直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但數數近年負責守護廉潔的ICAC,究竟做過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前特首曾蔭權審批雄濤數碼廣播牌照,被判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牽涉在內的雄濤股東黃楚標,未被起訴;同一單案,被控方指疑向曾蔭權提供三十五萬元現金的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ICAC一句:「相信李生唔會同我哋合作。」放棄取證;梁振英愛將,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被踢爆其太太公司擁有古洞北一大片土地,陳茂波亦曾出任該公司董事,遭放生;查梁振英UGL五千萬案,未有下文;除廉政專員白韞六外,旗下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亦掌握着每宗個案的命運,這個主席之位,一四年起由梁振英委任譚惠珠擔任。除了撐警撐到出位,本刊亦發現她一直與商界關係千絲萬縷,同時出任共八間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董,年薪近三百萬元,其中在永安國際更擔任逾二十年,有違上市規則對「獨立」的原則。香港人,是否能指望由譚惠珠這種人繼續主宰我們的核心價值? 廉政公署除了直接向特首負責,其正副專員亦由特首提名。在梁振英用人唯親的作風下,一四年更委任了立場極親中,四屆港區人大代表譚惠珠做「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Operations Review Committee,ORC)主席。ORC表面上是一個「諮詢」角色,但其實在ICAC中極為重要,負責「守尾門」。廉政專員會在每六星期一次的會議中,就每一個調查個案的進展向ORC提交報告,由該會建議個案的跟進行動或將其轉交其他部門。同時該會亦是唯一有權對未有足夠證據檢控的個案,提出終止調查,對廉署工作舉足輕重。 八間公司養「珠」 本刊發現,身居ICAC要位的譚惠珠,竟同時身兼八間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雖已屆七十一歲高齡,依然「財源滾滾」,每年收取近三百萬港元的董事酬金。她現時擔任獨立非執董的公司當中,超過一半都是內地企業,包括國企中石化旗下的中石化冠德(934)、廣東省政府擁有的粵海控股旗下的廣南(集團)(1203)等。當中,中國第一女首富張茵擁有的玖龍紙業(2689)提供的酬金最多,一六年達到$54.1萬元人民幣。此外,持有澳門漁人碼頭的澳門勵駿(1680)、百貨公司永安國際(289) 以及化妝品零售公司莎莎國際(178)亦是譚惠珠的「金主」,每年向她支付三十至五十萬酬金不等。根據港交所資料,譚惠珠更持有逾二百萬股莎莎股份,以現時股價計,市值六百多萬元。獨董的工作量不多,不需擔任日常職務,僅在董事會中監督、檢查和平衡執行董事職權。根據公司規則,為維持上市公司獨董的獨立性,該職位的任期一般不會超過九年。如要繼續延任,需要通過股東大會投票通過。譚惠珠與多間公司都關係良好,董事會為令她留任,亦願意為她召開股東大會。她任職的八間公司當中,竟有七間任期均超過九年。最合作無間的要數永安國際,她自九四年起已擔任該職,服務超過二十二年。愛投資物業的她,九一年至今,已先後投資九個愉景灣單位,賣出的五個全部有斬獲,每個賺九十多至三百萬元不等。現時仍手持四個單位,市值二千多萬。早年,譚惠珠最少四次將名下物業按予永安銀行,這間銀行正是由她擔任獨董的永安集團創辦人郭氏兄弟創辦。八十年代,該行曾傳出時任總經理,郭氏第三代郭志匡挪用公司一千萬美元私用。而郭志匡之兄,前永安國際執行董事郭志權亦因此引咎辭去銀行職務。無獨有偶,郭志權是李佩材的外孫,李佩材正是李國寶、李國章和李國能等人的曾祖父。永安銀行已在九三年被大新金融集團收購。 任職上市公司曾涉貪 譚惠珠與商界關係千絲萬縷,由她擔任ICAC一個舉足輕重的職位,惹人質疑。事實上,譚惠珠所服務的公司當中,部分更曾牽涉入貪污醜聞。譚惠珠自九七年起,在五礦地產(230)(前稱東方有色集團)任「獨董」。○二年,東方有色的五名高層就因為涉嫌以虛假商業文件,挪用公款達二千六百多萬元,並提供利益予財務總監等人以隱瞞事件被廉署拘捕。另外,二千年時,原母公司為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的東方有色,突然被中國五礦接管,但董事局卻遲遲未有向證監會透露變動,涉嫌違規,本身是大律師而且更是公司審核委員會成員的譚惠珠,更是有失職之嫌。譚惠珠的誠信問題,早在九十年代初已經備受質疑。九○年七月,時任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的譚惠珠,被本刊揭發她作為股東之一的家族公司高華置業有限公司,竟持有一間的士車行「先達的士公司」百分之八的股份,更在記者追問後兩天,她才正式向委員會「自爆」,申報利益。同年,她亦被揭持有中華漆廠公司股權,而其最終母公司就是城巴的母公司,譚惠珠卻未有避嫌,先在八九年中巴罷駛工潮時,呼籲城巴協助疏導交通,後來更向當局建議讓城巴行走南區路線,與中巴競爭。 父親當差豪買物業 就「的士事件」,譚惠珠當時解釋指這些的士公司股份,實際上屬於父親,故未有申報。原本任職警察的父親譚松十分富貴,除的士車行生意,他早在五十年代已投資物業,以六萬元「現兜兜」買入中半山麥當勞道一單位,六六年又與友人斥逾百萬買入西半山摩星嶺物業。他亦與家族共同持有銅鑼灣時代廣場對面的羅素街一帶兩幢大廈,現時地鋪均出租予錶行,估計每月租金高達三百多萬元,現時她持有家族公司五分一股權。譚家有七兄弟姊妹,排第六的譚惠珠曾指爸爸當差時經常要上庭,被律師問到「腳仔軟」,因此立志往英國讀法律,獲得大律師資格,令父親自豪。而父親於九四年離世後,亦把部分物業業權轉贈予譚惠珠。因父親任警察之故,譚惠珠亦是「撐七警」的香港警察員佐級協會創會會長。不過警察和廉署的角色,偶有衝突。七七年十月二十八日,該會成立後一天,就有數十名警員衝入廉署執行處辦公室,打傷數名廉署人員。退休警司林占士指,當時香港社會貪污成風,但每天打開報紙只見警察被控,同僚覺得被打壓,而員佐級警員更無工會組織向高層反映意見。部分同事於是在界限街的警察遊樂會集會,研究成立一個組織。後來,有三、四百位員佐級警察到警察總部欲與處長會談,但處長竟然溜走:「同事好唔滿意,有啲比較衝動嘅就話,我哋要去廉署話俾佢哋聽,叫佢哋拉晒我哋。」因而引起警廉衝突。誰料得到,當年有份成立員佐級協會的譚惠珠,竟被安插入廉政公署,反過來監察「老廉」? 變身「頭號護法」之路 譚惠珠七、八十年代先後進入市政局、行政局、立法局和區議會成為四料議員。參與香港前途談判及基本法起草時,譚惠珠多次顯露出其親英立場。英國解密文件顯示,譚惠珠極力主張回歸後香港擁有居港權的審批,亦要求中方不在港駐軍。《基本法》起草時,譚更建議回歸後,由中方「當香港的董事長,聘請英國當總經理」。但九○年,「的士事件」被揭發,譚惠珠不再獲委任做議員,她的態度竟一百八十度轉變。她先到北京讀中國法律,及後晉身全國政協及基本法委員會成員,後來更成為港區人大召集人。由效忠英女皇變成中共「頭號護法」,屢在鏡頭前講歪理護主。一一年,譚惠珠接受電台專訪時,如此解讀自己的轉變:「我四十五歲先由頭為自己嘅退休金打算,我同自己講,我永世都唔再做全職(議員),因為無論做咗幾多年,去到尾連自己生計都顧唔掂,無人會放你在眼內。」應該遭調查的人,一次又一次獲放生,令人再度質疑由「首長」以至「守尾門」皆由特首提名或委任的廉署,是否仍能公正維持香港廉潔。前廉政公署調查主任,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作為ORC主席,其獨立性十分重要:「商業上咁多關係唔係太理想,應該要做好利益申報,有需要嘅時候要避席。相對嚟講,前任主席施祖祥就係一個較好嘅人選。佢係退休公務員,商界上冇咁活躍。」本刊曾向廉署索取ORC各成員的利益申報資料,但廉署回覆指「有關的申報牽涉個人私隱及貪污調查的機密資料」,拒絕提供。廉署指ORC有申報機制,但有關指引只指示委員若與「正在考慮或討論的事」有各方面的關連,就應該申報,而非加入委員會時,就預先申報。 「四大護法」獨董常客 資料來源︰各上市公司公告 *包括「董事袍金」、「表現相關獎勵付款」、「酌情獎金」或「薪金、津貼及福利」等項目#於2016年7月20日獲委任;2016年報未公布,薪酬不詳 +於2016年1月29日獲委任,年報截至2016年3月為止收取了$5萬;董事袍金將為每年$30萬 撰文:關冠麒插圖:詹震寰[email protected] |
證監會一記重拳,趙薇夫婦被禁5年!
來源 | 野馬財經(ID:YMCJ8686)
作者 |
11月9日晚間,祥源文化(600576.SH)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萬家文化(已更名:祥源文化)、龍薇傳媒等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案已調查完畢,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萬家文化、黃有龍、趙薇、趙政、孔德永作出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
告知書顯示,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準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消息發出後,業內一片嘩然,懸而未決的處罰正式落地,祥源文化未來將何去何從,趙薇夫婦這5年還能去哪玩“空手道”的戲碼……
一
揭秘背後金主
2016年12月,萬家文化曾將29.14%的股權轉讓給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作價30.6億元。 趙薇想拿下一家上市公司本就惹人註目,當然也惹來了上交所有關資金來源的問詢。
當1月12日回複上交所稱“30.6億資金全部來自借款”時,便埋下了被調查的種子,空手套白狼的質疑不絕於耳。
公告披露稱,趙薇持股95%的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的30.6億資金來源為:關聯方借款為6000萬;作為第三方的“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西藏銀必信公司”)提供15億元借款,期限為3年,借款約定利率年化10%,擔保為趙薇個人信用;另有15億元借款來自金融機構,通過股票質押融資。
野馬財經(微信公眾號YMCJ8686)註意到,真正幫助趙薇出資收購萬家文化的“大哥”並不是一向與格格交好的馬雲,而是資本市場赫赫有名的特貓肉系。
提供了15億借款的“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上海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銀必信)在2016年2月26日更名而來,秦博為法人代表以及實際控制人。
上海銀必信於2014年曾增資擴股,野馬財經追溯新晉的股東深圳東升崢嶸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傑勝宏圖科技有限公司後發現,這兩家公司背後仍是秦博;16年11月,股權再次變更,變成西藏銀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一家投資,只有秦博沒變 。
實際上,在更名前,上海銀必信也是一家為特貓肉系鞍前馬後效力的公司。
2015年6月,上海銀必信公司曾參與上市公司聖萊達(002473.SZ)股權收購。而一同參與該次股權收購的還有特貓肉旗下信托平臺新時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據聖萊達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董事會從未見過秦博出席,溝通事情均是與特貓肉系專業的管理團隊溝通,秦博不管什麽事。和特貓肉系內部很多掛名在臺前出現的法人代表類似,也許註冊公司時只是提供了一個身份證,並不掌控公司。”
6000萬自有資金撬動了30.6億,杠桿比例高達51倍,趙薇這出“空手道”耍得雖好,但也沒能逃過證監會的火眼金睛,早在今年2月28日,萬家文化便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隨後交易終止,交易雙方均未追究責任,但證監會的調查卻未停止。
大半年過去,調查結果塵埃落定:龍薇傳媒的高杠桿收購、披露信息失實等行為造成萬家文化股價大幅波動,引起市場和媒體高度關註,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信心,影響了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
告知書中顯示,龍薇傳媒在收購前一個月成立,200萬的註冊資本都未實繳到位,財務指標都為零,設立的主要目的在於並購,且收購期間未進行資金的充分籌備。從調查的結果來看,龍薇傳媒在既未拿下金融機構的貸款審批,也沒準時拿到銀必信借款的情況下,未如實披露,采取高杠桿收購方式,簽訂股權轉讓協議。
這場因“錢”而生的鬧劇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踏實點,要啥自行車……
二
接盤俠——祥源文化的未來何去何從?
雖然這場收購最終未果,萬家文化仍沒擺脫易主的命運,在經歷過多位資本玩家的調戲之後,萬家文化最終的結婚對象變成一位實業家,2017年8月,祥源控股入了洞房。
萬家文化此前屢次被金融資本染指還屢次失敗,又被趙薇的收購搞得人盡皆知,從宣布祥源控股入主之後,市場報以漲停來看,投資者的胃口已經被吊的高高的。
在北京某投資公司擔任高管的何婧對野馬財經分析稱,相比明星資本的玩法運作,一家擁有實業資產的集團進入,對近些年來頻頻賣殼的萬家文化來說,無疑釋放的是一個利好的信號。
萬家文化在資本市場上多以“概念炒作”的形象示人,在長達13年的上市時間里,主營業務屢次更換,並購重組不斷,入主的資本玩家此起彼伏。
當時祥源控股入主時,市場上評論其“撿個大便宜”聲音不絕於耳,畢竟與趙薇時期的股權轉讓價格相比,轉讓價格掉了近一半,可事到如今,卻不得不背上萬家文化明星效應遺留的“黑鍋”。
此前趙薇等人的高杠桿收購雖未成功,可對上市公司的不利影響卻並未消除,盡管業績持續向好,三季報顯示2017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約11%,但股價卻一瀉千里,從年初的高點23元/股降至9.32元/股(11月9日收盤價),小股東們要哭暈在廁所,有維權律師指出,受損投資者可以要求祥源文化及趙薇等虛假陳述行為人承擔相應責任,據稱,現在已經有律所率先就此事開展股民索賠預登記。
也不知,這份“舊罪”卸下之後,新的實控人能否帶著祥源文化走上正常的發展道路,畢竟這麽多次資本運作下來,吃虧的除了“活該”的明星,還有眾多翹首以盼的小股東……
全球船舶融資格局正在發生調整。
2017年以來,歐洲傳統的船舶融資銀行紛紛縮減信貸規模,拋售船舶資產,相反,中資機構為航運業提供融資的占比開始增高。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沈蕾在4月26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海事金融(東疆)國際論壇上稱,目前中資機構為航運業提供融資的占比開始已經達到全球融資總額的1/4。中國金融船東的行業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全球航運業新金主。
其中,中資金融租賃公司貢獻極為重要的力量。一份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全國共開設的60家金融租賃公司中,有23家開展了船舶租賃業務,船隊規模達到989艘,船舶租賃資產余額1139億元。
“特別是以工銀金融租賃、交銀金融租賃、民生金融租賃為代表的中國金融租賃公司,近年來作為全球航運資本市場的新興力量,通過其特殊‘融資+融物’雙重優勢,幫助航運企業加快運力優化升級,盤活企業存量資產,並緩解低谷期的資金和風險壓力,在國際船舶融資市場上備受青睞。”沈蕾表示。
遠海信達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金海稱,目前歐洲本土銀行仍然是船舶融資板塊最大的資金提供方。但是過去幾年,中國的船舶租賃公司由較小的市場份額成長為重要的航運資金提供者。
從歷史上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7個月內波羅的海幹散貨綜合指數(BDI)從11700多點跌至663點,跌幅超過94%,國際航運金融市場一片蕭條。而現在,正值波羅的海指數在歷史高點的10%左右低位,且已徘徊已久。
在航運金融市場中,哪些細分行業存在機會?
金海稱,船舶資產投資安全邊際較高,具備船舶資產購置的周期性機遇。現階段進行航運相關資產投資順應航運市場周期趨勢,較易獲得資產價值修複紅利。
“周期機遇體現在海工和傳統船型實物資產,同時又表現為船舶不良資產處置特征。在當前銀監會大監管要求下,央行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趨於更加嚴格,航運不良資產處置周期機遇開始出現。”
金海認為,銀行債轉股應通過向專業航運金融背景的實施機構轉讓債權、由實施機構將債權轉為對象企業股權的方式實現。收購處置類和收購重組類業務。
此外,金海還稱,現在航運金融市場仍缺乏經驗豐富的航運投資機構,投資重點放在發掘優質項目和設計靈活的融資結構。未來會密切關註新造船、二手船舶融資、船舶不良資產,同時也會關註重工海工平臺及其他航運相關領域。
另一家大型金融租賃公司招銀金融租賃航運部副總經理徐偉稱,目前散貨市場緩慢溫和複蘇,市場上低比例、標準化、優質的船舶資產值得經營。另外,他還認為,一些比較優質的二手船舶資產會優於新造船市場,也值得關註。
“過去三個月,我們與50多家海內外企業進行接洽、談判,甚至還有東南亞、日韓、印度等國家的企業。” 雙刃劍體育創始人兼總裁蔣立章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這次俄羅斯世界杯上,不僅是中國球迷,全世界都會發現更多中國企業的身影。
而通過此次合作,他們也幾乎跑遍了中國市場的潛在客戶。本屆收獲不俗,他們已經在展望2022年的卡塔爾世界杯了。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進入倒計時,與4年前的巴西世界杯相比,中國體育營銷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企業成為世界杯的新金主,中國贊助商從4年前的1家增至7家,覆蓋三個贊助級別。
不僅如此,國際足聯向中國市場主動示好,在世界杯亞洲區區域贊助商權益上,亦與中國體育營銷企業簽訂區域獨家代理協議,此舉為更多中國品牌入門體育營銷創造了良好機會。
體育營銷領域觀察人士認為,體育是一門需要深耕的慢生意,周期長、見效慢,但一旦形成強勢IP便能獲得十足的議價能力。世界杯相關營銷資源在中國的熱銷,再次印證了頂級體育IP價值高、吸金能力強的事實,同時也反映出中國體育缺乏足夠多優質供給的現狀,而國際足聯贊助體系的新玩法有望激活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幫助更多區域品牌走向國際舞臺。
8億美元廣告投放全球第一
世界杯向來是最“吸金”的體育賽事。尼爾森發布的數據顯示,約有73%的人願意支持世界杯的贊助品牌;60%的人認為贊助世界杯的品牌具有影響力;55%的人更願意購買贊助世界杯的產品。因此,世界杯不僅僅是全世界足球迷的狂歡,更是各大品牌主激烈爭奪的“戰場”。
但今年世界杯卻因幾個老牌足球強隊缺席,以及2015年爆出國際足聯腐敗案而在“吸金”方面出現滑鐵盧。距離俄羅斯世界杯開賽不足一周時間,其贊助商席位仍有15個空缺。其中,第二級別贊助商只賣出5席,20個區域贊助商席位亦只賣出7個。索尼、阿聯酋航空及嘉實多等多個世界杯傳統贊助商至今尚未與國際足聯續簽合同。
當世界級品牌商對世界杯熱情降溫時,本屆世界杯的贊助商名單里卻出現了7家中國企業的名字,分別是:萬達、海信、蒙牛、vivo、雅迪電動車、指點藝境VR(虛擬現實)科技公司以及帝牌男裝。
其中,萬達在2016年斥資1.5億美元(約合9.6億元人民幣)拿下國際足聯一級贊助商,在未來四屆世界杯(2018、2022、2026、2030)里,享有國際足聯旗下所有賽事的全部廣告權與營銷權。海信、蒙牛、vivo則成為二級贊助商,占據了這一級別贊助商總數的60%。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Zenith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世界杯期間各國企業投入的廣告費用總計達24億美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企業在本屆世界杯期間的廣告支出最多,達到8.35億美元(約合53.5億元人民幣),是美國4億美元的兩倍,更遠高於東道主俄羅斯的6400萬美元。
Zenith指出,盡管中國隊不參賽,但對中國品牌來說,2018世界杯是件盛事。
“中國在我們發展全球足球事業這一戰略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的參與必不可少。”國際足聯秘書長薩莫拉曾表示,“我們在‘FIFA 2.0:未來願景’中提出的一個明確目標是,到2026年,使世界上60%以上的人口都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若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聚焦中國,關註14億足球球迷和潛在球迷這一巨大群體。”
高投入帶來可觀市場收益
國際足聯的主動示好給了中國品牌一個展示的舞臺,中國企業、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國際足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贊助世界杯則有助於其獲取更多與全球用戶近距離溝通的機會,是一把打開國際市場的金鑰匙。在品牌升級和海外拓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嘗試體育大賽營銷,高投入亦為其帶來較可觀的收益。
本屆世界杯亞洲區區域贊助商帝牌男裝總裁呂锜表示,作為全球首個走上世界杯賽場的商務正裝品牌,不僅體現了帝牌自身品牌國際化發展的運營思路,更意味著中國民族品牌已經具備了比肩國際一線品牌的實力。
按照帝牌的規劃,通過世界杯贊助,他們計劃在一年內實現營收翻倍。
雅迪電動車在今年2月初成為亞洲區域贊助商後,在電動車銷售淡季其銷量不降反升,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提升了59%。
2016年夏, 歐洲足球錦標賽(即“歐洲杯”)賽場上首次出現中文場邊廣告,曾讓很多中國觀眾感到新鮮。而作為歐洲杯56年歷史以來第一家來自中國的頂級贊助商,海信電器更是收獲了5.7億元的廣告價值。
借助歐洲杯的影響力,海信這一中國電器品牌一夜之間成為歐洲人關註的焦點。益普索數據顯示,海信在歐洲五國的品牌知名度大增,並帶動銷量的大幅提升,僅法國市場銷量就增長了3倍。
嘗到體育營銷甜頭的海信電器又大手筆斥資近億美元,成為2018俄羅斯世界杯官方贊助商。在中國電視行業普遍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海信電器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達到78.11億元,同比增長16.54%。
國際足聯贊助體系新玩法
值得註意的是,本屆世界杯贊助商名單里,中國企業數量猛增,與國際足聯創新贊助體系有著很大的關系。
作為頂級體育賽事,往屆世界杯的廣告、銷售代理權長期被國際機構壟斷,中國企業難以參與到足球產業最核心的資源分配當中,但情況在本屆世界杯有所轉變。
去年上半年,國際足聯首次開通區域贊助商級別,將過去僅限於世界杯主辦國的支持者擴展為區域贊助商,並按照五大洲分為五個區域,每個區域最多可有四家企業入駐。
“我們得知這一變動後,主動聯系國際足聯,邀請對方來公司參觀洽談合作。”蔣立章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FIFA起初對與中國企業合作還有所顧慮,他們希望找一家“既懂中國市場,又懂國際規則的公司(合作)”。
實際上,對於雙刃劍體育而言,在過去幾年從事體育經紀的過程中已積累了一些國際規則的經驗。據了解,雙刃劍體育曾在2014年倫敦奧運會上促成了80%中國企業的體育贊助對接合作,還曾幫助鴻星爾克、中興手機、冰川時代登陸NBA賽場,運作鴻星爾克、樂視網登陸西甲賽場,也是雷士照明和上海旅遊局登陸英超賽場、361°成為2016年里約奧運會第二類贊助商的幕後功臣。
但要從過去的體育經紀轉變為獨家銷售,企業不僅需要墊付大筆資金,拿到的席位能否賣出去也是對團隊極大的考驗。“可以說,是世界杯亞洲區獨家銷售代理的機會在倒逼公司經營方式從純粹的體育中介向獲取頂級資源,掌握核心IP(知識產權),獲得頂級賽事營銷的話語權與定價權轉型。”蔣立章表示。
從去年11月,以4400萬美元拿下俄羅斯世界杯亞洲區贊助商獨家銷售代理開始,到今年5月底代理合同到期,留給雙刃劍的銷售時限只有短短7個月。在這期間,雙刃劍先後向國際足聯推薦了30余家企業,但因為贊助商品類沖突、俄羅斯法律以及時間緊迫等因素,最終國際足聯吸納了雅迪電動車、帝牌男裝和指點藝境VR等三家中國企業成為本屆世界杯亞洲區域贊助商。
雖然沒有完成設想的4家區域贊助商(3家中國企業+1家外國企業)的整體目標,但上述3家企業每個名額2000萬美元的成交價還是讓雙刃劍獲得了1600萬美元(約合1.02億元人民幣)的毛利潤。
蔣立章說,這為公司未來的體育營銷生意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通過同國際足聯的反複溝通,也讓雙刃劍對國際規則有了更深的了解,未來運作類似資源時可以更得心應手。
本屆世界杯即將開賽,意味著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的商務準備工作拉開序幕。蔣立章表示,已經在就下一屆世界杯贊助商銷售權與國際足聯展開談判,“屆時,雙刃劍希望不僅僅是從客戶那里賺錢,還要幫助客戶完成銷售,探索體育營銷新零售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