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市場中3個半「今次不同論」
1 :
GS(14)@2017-06-09 07:44:51【明報專訊】有經驗的投資者最怕聽到「今次不同」。歷史上太多資產泡沫:17世紀荷蘭鬱金香、18世紀南海泡沫、1980年代日本股市、千禧年科網股泡沫、2008年美國次按等。用「今次不同」來解釋某趨勢時,他們本能地抗拒,認定是自欺欺人。泡沫跟最好謊言一樣,初時必有點根據,最終才變成瘋狂。
四個投資新趨勢,竟斗膽用「今次不同」來支持論點:
一、美國標指2017年預測市盈率超過20倍,按歷史基準來說已接近泡沫,跟2007年高峰時差不多。支持現水平估值合理的論點當然是極低利率環境。聯儲局從2015年底已開始加息,今年更快將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那麼美股會否很快出現股災?
Jeremy Grantham,一位經驗極豐富的「permabear」,竟撐「今次不同」論,當老熊都變牛,是否見頂信號?他指出新經濟是「贏家通吃」,強者如蘋果、facebook、Google、亞馬遜等的利潤率超高,負債又低,根本不需融資來繼續發展,所以值較高的市盈率和市帳率。
我贊同此觀點,美股升勢或放緩,但不應有股災。需要留意兩件事:盈利增長必須跟得上,不可單靠市盈率膨脹;另外就是要小心反壟斷。
記憶體行業將迎來革命
二、記憶體行業是我最有信心的「今次不同」。雲端和未來人工智能(AI)或物聯網等發展,數據儲存需求增長無窮,供應商只剩數家,過度競爭變成寡頭壟斷,連物理極限都已近。這是一場革命,將從過去5倍市盈率的極低估值,被重估至10倍或更高。
研究顯示第三季需求仍比預期強很多,分析師都忙着提高海力士、美光等目標價,最好消息是察覺到此趨勢的投資者仍屬少數。
三、今年我的投資建議不錯,但非完美,錯誤建議買入波幅作保險。本以為特朗普將令市場變得波動,結果VIX竟跌至9%的20年低位。幸運買的是可轉債,整體賺錢。金融海嘯至今,最賺錢策略之一是沽售VIX,回報約9倍。VIX曲線大部分時間呈現contango,所以沽出遠期VIX,隨着時間過去就自動收錢。今年XIV(反向VIX ETN)升了近70%!
波幅是個均值回歸的隨機變量,必會反彈,但均值似乎已結構性下降。合理嗎?還是投資者危機感不足?波幅下跌跟低利率有關,資金流入逐步推高股市,最多是ETF,再加上很多大型企業回購,導致實際波幅下跌,VIX代表的引伸波幅也跟着跌。
量化基金冒起 令VIX大跌
還有個原因。剛去世的Stephen Ross教授曾指出市場的一個重要異象其實是波幅太高,過去平均每日1%(年化約16%),但市場每日接收的資訊不足影響市場那麼多。他亦曾研究VIX曲線對大新聞如大型恐襲的反應。即月期權引伸波幅馬上跳升,遠期期權受的影響應較小,但引伸波幅也不合理地同樣大幅跳升,證明市場失效。上述沽售長期VIX策略正是靠此賺錢。近年隨着量化基金冒起,再加上運用AI,人類情緒因素減低,提高市場效率,9% VIX可能更合理。
四、今年最佳投資之一是Bitcoin,升了2倍,從2010年至今更升超4萬倍!Bitcoin已經歷兩三次泡沫爆破,但不少人認為「今次不同」。從前實際用途極少,既買不到車,連買電子遊戲的虛擬武器都不行,據說只有毒犯和勒索黑客在用,遑論法律地位。今年日本政府似乎把Bitcoin納入為法定支付貨幣,所以日本宅男衝去接中國屌絲火棒,佔三成交易!年輕人相信開採Bitcoin比掘金更難,正逐漸取替黃金的保值功能,亦可能是黃金不大升的原因之一。多國央行如加拿大和香港,都在研究相關的Blockchain技術。
Bitcoin波幅大 隨時再暴跌
我對Bitcoin仍抱審慎態度,肯定波幅仍很高,隨時再暴跌。况且就算Bitcoin難採,發明其他cryptocurrencies(加密貨幣),如Ethereum以及更新的「initial coin offerings」(ICOs)又有何難?會否變成供過於求?Bitcoin暫只算半個「今次不同」!
(中環資產持有蘋果、facebook、Google、亞馬遜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32&issue=20170609
譚新強:數據是新石油 韓國是新中東
1 :
GS(14)@2017-06-17 12:35:53【明報專訊】一個月前《經濟學人》封面故事稱數據為新世代的石油,是未來百年最重要資源。文章指出,美國科網巨頭FAAMG(即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壟斷數據,藉此牟取暴利,最大敵人將是各國的反壟斷法(短期內請改為留意SWANNS——軟銀、WD、阿里巴巴、任天堂、Nvidia及三星,三星在韓國已被改叫「sambaek」,意思股價必見300萬韓圜)。奇怪文中完全不提儲存數據的記憶體!數據和記憶體的關係比石油和油桶親密得多,石油燒完就沒有了,數據儲存後幾乎是永久,且可複製。多少貪官和奸商的前途,就是毀在那些磨滅不掉的數據。
石油最重要產地剛巧是政局不穩的中東,每日3000萬桶,佔全球產量三分之一。長期紛爭固然有歷史、宗教、種族等原因,但石油肯定是重要誘因。如數據是新的石油,韓國就可說是新的中東。韓國生產全球80% DRAM,過半NAND, 集中度比中東石油更高!三星一家已佔DRAM和NAND近50%,比FAAMG總和的數據掌控佔比還高。Hynix在DRAM亦佔30%,NAND則只佔5%。
記憶體恍似20年前,頁岩油出現前的石油業,鬥資本、規模,亦鬥技術。上周在紐約CEO峰會上遇到IBM總裁Ginni Rometty,問她會否重返熾熱的半導體製造業,她說IBM仍有做R&D,在研發5nm技術,但生產線早已賣給中東資金的Global Foundry。驚人的是她承認連IBM都已玩不起這遊戲!
東芝出售NAND業務波折多,不斷延期。最新傳聞是放棄WD,讓Hynix加入日本ICNJ的團隊,還有美資KKR和Bain。賣給韓國?如成真,東芝社長不止鞠躬道歉,剖腹都可能!政府曾想搞眾籌,要求一堆日本公司每家出10億日圓,集腋成裘把東芝買下來。不過,日本財團今非昔比,互控比例已跌至10%,變成各家自掃門前雪。說到底,又是玩不起。
IDC估計2013年的「數據宇宙」為4.4 Zettabyte(ZB,值21個零),2020年增至20ZB,2025年將達180ZB(見圖)。雖已很快但可能仍太保守,AI、雲端、IoT增速驚人,估計10年後上網智物數量可能高達過千億。
三星佔全球近半記憶體產量
Moore's Law已近物理極限,線路密度已不能每兩年翻倍,成本減半。邏輯芯片已到了10nm,DRAM仍用22nm,NAND原理不同,已改走3D路線。下一代7nm已延誤很久,EUV技術不成熟,可能最快3年後才能量產。按此路線圖,到2025年,如DRAM能用10nm量產已不錯,就是密度增4倍。不過行業已是寡頭壟斷,價格未必跌75%,可能只跌30%至50%。假設到2025年數據量增加10至20倍,那麼市場價值規模將增長5至15倍。用50美元一桶計算,每年石油市場約1.64萬億美元;DRAM加NAND市場約1100億美元,如增長15倍,亦約1.65萬億。
這一片美好的願景有何風險?主要兩個,第一是中國成功打入市場。中國是最大半導體市場,近全球50%,九成進口,每年貿易逆差超過2500億美元,比石油還大,目標10年逆差減半,20年消失,達標不易。近日美商務部長重申因貿易和國安原因,必須嚴控半導體技術轉移到中國。中國先從較易的NAND入手,清華紫光已在武漢設廠,望成為全球最大,但32層良率仍不到50%。除此之外亦準備在南京和成都設廠,總投資可高達700億美元。三星也在西安設廠,正考慮擴產,但不會引進最新技術。如中國成功,將扮演俄國在石油市場的角色,可能以收入而非盈利為目標,價格跌反而增產,情况有如光伏。
倘中國成功進軍 市場受壓
另一風險當然是朝鮮半島如中東般陷入戰亂。形勢日漸緊張,朝鮮擁有核武,更在發展導彈,可說比中東更危險。核武應是有效阻嚇,希望特朗普不會發神經,企圖用攻打朝鮮來挽救岌岌可危的總統寶座,更希望中國有能力控制朝鮮野心,和重修更重要的中韓關係。
(中環資產持有facebook、 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軟銀、WD、阿里巴巴、任天堂、Nvidia、三星和Hynix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90&issue=20170616
譚新強:Tesla收服獨角獸Uber?
1 :
GS(14)@2017-06-24 11:58:51【明報專訊】恭喜MSCI連續4年執迷不悟,終覺悟前非。A股權重暫只有0.73%,估計引進資金約150億美元,僅每日A股成交額四分之一,象徵意義大過實際。亦恭喜中國,成功加入MSCI是我形容為加入金融世貿(WTO)的第二關。去年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是第一關,全球央行已買入約1萬億元人民幣國債,對今年穩定人民幣匯率有幫助。剩下來第三關就是加入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債券指數,難度不高,只時間問題。
近日把一些重要的科技股分成兩組:已大熱幾年的「狼牙幫」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和Google),近日有點倦態,經高盛提醒這些交易高度擁擠後,終進入無可避免的整固期,長遠會更健康。
另外,我發明的「白天鵝群」SWANNS(三星、Western Digital、阿里巴巴、任天堂、Nvidia及軟銀),推出不到兩周,三星、阿里、任天堂已急不及待起飛,衝上雲霄!WD、Nvidia和軟銀的反彈勢頭亦非常強勁。從6月9日高盛發出警告至今,FAANG跌3.2%,SWANNS反升了1.2%。
高增長高利潤 Tesla市值勝寶馬
江湖上除「狼牙幫」和「白天鵝群」兩大門派,還有不少絕世高手和靈獸。輕功最好的是鋼鐵俠Elon Musk的Tesla,股價今年升了76%,市值620億元(美元.下同),不僅是北美最大,更超越寶馬。Tesla在香港的成功有目共睹,不幸港府大幅減少稅務優惠,由環保「beacon city」,變成如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的美國一樣落後,不珍惜地球。
Tesla一直覬覦中國市場,去年銷量翻3倍,達10億元,但仍不滿受制於25%進口稅。Tesla剛宣布在上海設廠,帶挈久違的天齊鋰業升至新高。外資汽車公司不許獨資,雖未宣布,但盛傳為上海電氣,有點意外不是買了Tesla 5%股份的騰訊(0700)。估計Tesla今年銷量十多萬輛,7月Model 3料投產,明年目標50萬輛,但就算做到亦未必有盈利。那為何Tesla市值能大過每年銷售近千萬且有盈利的通用汽車,以及同屬高檔品牌、每年銷量超過200萬輛的寶馬?你可用高增長和較高營運利潤率來辯解,亦可把去年合併的Solarcity的潛在價值計算在內,但仍難解釋620億元是個合理價值。這亦是我沒有把Tesla放進「白天鵝群」的原因。
上周在東京跟大摩極具影響力的「共享移動」分析師Adam Jonas開會,他重申Tesla和矽谷公司如蘋果、Alphabet等必徹底顛覆整個汽車行業。以傳統方法來計算,每年全球銷量約8000萬輛,乘以2萬元均價,金額16萬億元。如改用「共享移動」角度來看,每年全球車輛行駛10萬億英里,每英里價值1元,總值就變成10萬億元。未來電動無人駕駛車,必是AI和電池的最大市場。
無人駕駛未成熟 「共享移動」有潛力
Tesla怎會不知道「共享移動」的潛能?外界也經常傳聞Musk將宣布相關的共享小巴、轎車、貨運等服務。但仍只見水響,不見船來,主因是Tesla想一步到位,放棄人類司機,直接去到無人駕駛模式。但無人駕駛技術仍未成熟,還需5年以上,更大障礙是法律問題,需要更長時間來解決。Jonas估計到2030年,全無人駕駛車仍將只佔1%,或太保守,但絕不會是多數。
「共享移動」做得最好的是Uber,第一季營業額30多億元,虧損7億多元。Uber是全球最大獨角獸,估值700億元。但近日Uber出現危機,先有創始人Travis Kalanick跟司機吵架視頻,後有多名女員工投訴性別歧視,亦有盜竊知識產權指控,多名高層離職。禍不單行,Kalanick媽媽在遊艇意外中不幸身亡,在各種壓力下,Kalanick辭任CEO。Uber頓變群龍無首,除企業管治危機外,美國競爭對手Lyft已追至兩成多市佔率,世界各地法律訴訟不停。暫靠獨董Arianna Huffington來物色新CEO。如不能解決危機,估值必大跌,投資者在埋怨IPO拖太久。
之前我預測全球十大市值榜的未來變化,其中一匹黑馬正是Tesla+Uber。本擔心兩位CEO合不來,現在Kalanick離開了,是否機會來臨?很多人認為Tesla不會買,因不想面對數十萬司機,想直接做無人駕駛車隊。我明白,但眼高手低,繼續猶豫也不是辦法,Lyft都已跟Alphabet旗下Waymo合作。亞馬遜何嘗不想發展無店員實體店,但上周也宣布收購Whole Foods,暫答應保留員工,長遠肯定裁員。
Uber管治陷危機 估值或大跌
價錢方面,700億太貴,但如危機發酵,價格腰斬又如何?Uber雖沒有駕駛行為數據,但擁有大量有價值的客戶數據。另Uber「失敗」離開中國時,把業務交換為滴滴出行的兩成股份,現值近百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商場上,never say never!
(中環資產持有facebook、蘋果、亞馬遜、Google、三星、Western Digital、阿里巴巴、任天堂、Nvidia、軟銀、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51&issue=20170623
譚新強:我的南柯回歸夢
1 :
GS(14)@2017-07-01 10:39:40【明報專訊】明天就是香港回歸40周年大日子,非常受港人愛戴的特首劉德華即將榮休(我知道《金雞2》用過,但橋唔怕舊,最緊要受)。兩屆10年任期內,政績彪炳,經濟騰飛。恒指牛市雖已長達9年,升至105,000點,但市盈率仍只有16倍,健康慢牛局面仍然未變,完全符合資深投資者譚新強20年來的正確長期預測。創新板(19年前成功取代了公認徹底失敗、無可救藥的創業板)今年雖升了較多的30%,市盈率22倍,但「螞蟻Paypal」和「Priceline攜程」等龍頭企業仍在高速增長。騰訊(0700)、facebook的合併當然亦備受關注,如獲北京批准,將成為4年前三星收購蘋果以來全球最大的一宗併購交易,可成為港股和A股再上升的推動力。
香港人均GDP已升至60萬港元(人幣價值等同,折合12萬美元),仍比內地平均高約30%(上海當然在10年前已追上香港)。本港房屋價格仍近全球最高,但負擔能力已改善不少,平均樓價從20年前的15倍年均家庭收入,回落至較合理的8.5倍。
住屋問題解決安老院仍短缺
隨着政府在過去15年釋放大量土地(初期極大反對聲音,但結果四分之一的郊野公園改變了用途),和建造了大量公屋和居屋,擾攘香港多年的劏房、等候公屋太久等問題已大致上解決,私人房屋擁有率已升至70%。剩下來最大的居住問題是安老院房間仍然不足夠,因為平均壽命已增至95歲,超過65歲的人口比例已超過四成。當然大部分人認為法律非常落後,65歲最多只算中年,不再是法定退休和老人年齡。
市民對候任特首肖冰女士(傳媒仍在爭論她到底是姓肖還是蕭)亦有很大期望。她在普選高票得勝,拋離最接近的第二位12萬票之多。肖冰是很多新世代港人的榜樣和偶像。肖冰年僅40歲,單身,性取向B或Q(她說看mood而定),育有3名親生子女(非常響應國家呼籲),另收養了9名沿着一帶一路不同種族的小孩。
她在內地出生(父漢族,母哈蕯克族),12歲移居本港,入讀名校女拔萃,高考狀元,本科汕頭大學主修基因工程,一等榮譽畢業。最近108歲的李嘉誠先生還稱讚肖冰當年已是汕大的優異學生領袖(喜見李嘉誠仍非常健康活躍,一半時間開心地生活在他最愛的汕大以色列生命科技園,經常跟何博士、李博士等鄰居打高球)。
肖冰畢業後參選港姐得冠軍,以演出第39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金庸先生名著筆下的小龍女而嶄露頭角,但兩年後毅然離開娛樂圈,重返校園,去了美國排名第一的耶魯管理學院深造(植入廣告,請見諒)。學成回國創業,在大灣區科學園創立了一家研究基因疾病的AI公司。兩年前以1200億港元賣了給全球最大公司Alphabet旗下的Johnson & Johnson。
肖冰之後就全職參選,雖可說是政治素人,但極具個人魅力,得到很多市民支持。她政綱鮮明,最重要選舉承諾是為近200萬的「三非」人士(非上學、非工作、非退休)爭取更高的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目標是人均GDP的七成;最大爭議當然是誰來買單。肖冰建議提高對機械人徵收的稅率,由40%升至50%,但遭到「美的索尼」、「TeslaUber吉利」等公司大力反對,機械人工會更警告如果加稅,可能採取「按軟件程式工作」甚至罷工的工業行動!
提高徵收機械人稅率
國家主席今早已乘坐最新、時速高達1000公里的漢唐列車,經一地免檢(國產芯片和穿戴式IoT技術)的西九口岸抵港。此列車採用中國發明的Ultraloop技術,領先全球,更已出口到亞洲、南美和非洲多個國家,亦正在控告多間歐、美、日公司侵犯知識產權。
國家主席明晚將會出席在西九文化中心的大型慶祝典禮,主要表演嘉賓包括國際流行音樂天后Celine Tam,伴奏者為香港著名鋼琴家吳子譽。後天,國家主席將乘坐國產超音速C3000客機離港,前往親密的RCEP盟國——韓國、日本、菲律賓、澳洲,作國事訪問……
朦朦朧朧從酣夢中醒過來,給電視機吵醒,聽到譚某某基金經理仍在講什麼短期恒指目標為26,000點,會否提高目標就要看第二季業績,又說要密切注意下半年美中兩國貨幣政策的「雙縮」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中央怎麼處理四大危企,和整個理財固收產品的剛兌債務問題……
現實生活煩死了,熄電視,再尋好夢!
(中環資產持有攜程、騰訊、facebook、三星、蘋果、Alphabet、美的、Tesl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89&issue=20170630
譚新強:股王魔咒 騰訊市值跌出全球十大
1 :
GS(14)@2017-07-08 20:50:08【明報專訊】上周回歸好夢醒後,難再入寐,唯有再與現實世界搏鬥。科技龍頭過去數十年受惠於極低的產品責任,但未來可能出現變化,這是我已想了好幾年的問題。周二心血來潮寫了篇文章,討論因這些巨無霸的規模和影響力愈來愈大,再加上打進實體世界,如無人駕駛,引起例如Trolley problem的複雜法律和道德問題。最後我指出阿里和騰訊(0700)是中國最大市值企業,必將面對有增無減的監管。猜不到即日就見人民網和其他官媒,嚴厲抨擊素來低調,亦非常「乖」的騰訊。股價應聲倒地,周二跌4%,周三開盤更曾跌近260元,後有反彈。
數周前已料到「股王」稱號猶如魔咒,大家習以為常,完全失去危機感時,就正正到了危險時刻。股價暫只跌了些少,很多大行跳出來撐「股王」,解釋「王者榮耀」的每日玩家高達8000萬,登記玩家更高達2億,上月流水30億元人幣,佔騰訊總營業額16%。青少年約佔兩成,但因消費力較弱,所以估計只佔營收的3%至4%左右。理論上就算禁止所有青少年玩,對騰訊的整體盈利影響不到1%,何况騰訊還有高速增長的廣告和支付等業務。
若風波不停 股價至230元才考慮
「陷害人生」、「電子鴉片」這些都是超重量級指控,騰訊不可置之不理。之前騰訊已主動採取實名制,和限制12歲以下兒童每日只可在晚上9時前玩1小時,13至18歲限玩2小時。但顯然國家認為不夠,如騰訊不能盡快找到滿意解決方案,不排除官媒再發動攻勢,或政府直接立例監管。「王者榮耀」是中國史上最賺錢遊戲,固然招來非議,但如政府加強監管,必波及整個手遊業,到時影響就不止那麼小。
說到底,騰訊估值絕不廉宜,約38倍今年市盈率,若風波停不了,估值可隨時下降至35或更低的32倍。如不幸言中,股價可跌至230至250元,到時再考慮是否買入機會。
阿里估值較低 股價屢創新高
對比下來,阿里估值較低,只約31倍明年(3月會計年度)市盈率,後年低至24倍。我今年多次指出對阿里股價更樂觀,不負所望,周三又再創新高144.87美元,升至150美元都有可能。今年升幅65%,比騰訊已非常不俗的43%更厲害。市值亦已超越騰訊,提早應驗我早前打入全球十大的預測,現排名第七,僅次FAAM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五大美國科技龍頭,和巴菲特的巴郡。反而騰訊不幸剛跌出十大,回落至第十一位。
阿里交易仍不覺擁擠,外資仍然低配,國內投資者又面對外管問題。香港就更不用說,大部分投資者和傳媒仍停留在憎恨馬雲「拋棄」香港階段,在美國上市又加一重麻煩,結果就白白錯過大好投資機會。
港人恨遭馬雲「拋棄」 錯失投資機會
我對阿里都有兩點憂慮。第一點較宏觀,中國「危企」劇目愈演愈烈,樂視危在旦夕,賈躍亭(剛辭去CEO)雖說一定負責任(有選擇嗎?),十來億私人「巨額」資產都已被凍結,相對更多的「巨巨額」負債,意義不大。當然對比「四大危企」,樂視不算什麼,昨天傳聞復星董事長郭廣昌再次失聯,雖經澄清,但早前銀監發出排查名單榜上有名,殊非好事。安邦、海航、萬達的情况更緊張,每家欠債數千億,但連正式上市集資平台都沒有。
如今銀行應不會再增授信、不追還款已算仁慈(包括對自己),剩下來只望倚靠所謂「固收」產品(一個充滿諷刺的美麗誤會,必將成為一個令很多投資者流淚的噩夢)。
你願意用一生積蓄來支持這些危企嗎?當局已一再聲明嚴控影子銀行,剛兌其實已打破,連較規範有信貸評級的債券市場都開始按照風險而定價,違約個案漸增。這些危企發的幾千億理財產品,真的可以全部安全着陸?當這些理財產品爆煲(樂視都有涉足),對A股、港股和包括阿里的中概股都必有影響。這亦是我一直維持恒指26,000萬點目標阻力的主要原因,證明非常正確。
假貨稅務問題續纏繞阿里
第二點就是阿里亦面對不少潛在法律問題和監管風險。就算不計VIE,假貨問題無論在美國或中國從來沒有完全解決,稅務問題更是一個沒答案的黑洞。沒人提起,這些都不是問題,一旦出事,就很麻煩。
(中環資產持有阿里、騰訊、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Alphabet和復星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90&issue=20170707
譚新強:三星吐氣揚眉 盈利超蘋果
1 :
GS(14)@2017-07-29 01:46:23【明報專訊】昨天三星公布第二季業績,盈利增長近九成,高達96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股價反應平淡,微跌0.08%,但今年已升近四成,過去一年更升近七成。最具意義的是三星的盈利將第一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非金融企業!這是蘋果的傳統淡季,下半年當推出10周年版iPhone時,估計蘋果將重拾桂冠,但三星的成就已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三星是全球最成功的conglomerate,周身刀,張張利。經歷了去年的Note 7事件,今年手機生意已重新上路,全球市佔率25%,站穩一哥地位。Galaxy S8賣得火熱,贏盡口碑,將是iPhone 8的勁敵。手機加PC業務佔收入44%,但只佔營運利潤20%,且增長緩慢,cash cow而已。
OLED手機屏幕技術領先業界
三星最厲害的武器是半導體跟屏幕業務,佔收入46%,更是營運利潤的77%,且增長得很快。較簡單的OLED手機屏幕技術,到現時為止,達到量產的只此一家。LG、夏普、中國的信利、京東方等,誰都想做,但良率一直提升不了,估計距離量產最少還有一年,但到時三星應已推出了更先進的彈性OLED屏幕。
最犀利的殺手鐧當然是DRAM和NAND的記憶體業務,全球市佔率近五成!記憶體佔收入25%,但營運利潤貢獻高達60%,DRAM和NAND利潤率更分別升至前所未見的60%和45%。主要由於雲計算的高速增長,今年記憶體市場將增長近七成,明年保守估計仍有兩成增長。此周期的長度已超乎預期,DRAM供應尤其緊張,最少維持至明年底。NAND方面,暫時只有三星能掌握3D技術,明年Hynix和Micron等開始量產,但需求將保持強勁,且成本下降,所以利潤率應仍非常高。
記憶體業務增長料續強勁
周二Hynix公布業績,雖非常亮麗,但計劃輕微增加DRAM CapEx,整個板塊以此藉口作出調整。三星業績發布中,沒有提到增加CapEx,市場如釋重負,Hynix開始反彈。似乎連一向着重追求市佔率的三星,都已改為更看重利潤率。很多分析師仍半信半疑,當他們被說服時,市盈率可獲大幅度向上重估。
三星在過去20年的冒起(股價亦升了超過70倍),絕對是韓國之光,現在整個集團的市值佔韓國股市的20%,收入是GDP的15%。它亦是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如火鳳凰般浴火重生的最佳寫照。大家還記得當年很多韓國大媽捐出首飾來幫助國家還債的感人場面嗎?當年韓圜亦曾急跌超過五成,現時仍比1997年初低三成。
幸而在政府,企業和人民的齊心努力下,不到4年已逐漸走出困境,現在GDP已比當年增大了150%。韓國亦是過去30年,唯一成功渡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亞洲國家。希望中國是下一個。
領導在囚 股價不跌反升
未來三星面對的挑戰仍不少。我過去指出過,韓國擁有最高的半導體技術,生產全球近八成DRAM,近六成NAND,正所謂懷璧有罪,朝鮮半島幾乎不可能有安寧日子。朝鮮、中國、美國等有關國家都擁有核武(韓國支持建核武的人都升至近半),希望繼續起有效的阻嚇作用。過去韓國的官商勾結情况嚴重,如三星等chaebols接受很多政府優惠,所以亦無可避免被迫作出各樣的政治捐獻。李家三代都曾捲入政治漩渦,接班人李在鎔已被監禁超過半年,但其間股價不跌反升,意味三星已非一個家族企業,已變成國際科技龍頭。企業管治方面正在改善,大量回購股票,從而提升每股盈利。
亦有人擔心競爭加劇,Intel想用3D XPoint NND技術跟三星較勁,更重要的是擔心中國未來競爭。但我認為沒那麼容易,尤其DRAM。Moore's Law已近物理盡頭,資本投資的回報大幅降低,很難提升供應量。中央給了清華紫光過千億人幣授信,用來收購公司和技術,但因受到歐美政策限制,交不出甚麼功課來。估計中國距離量產NAND最少3年,DRAM更可能需時10年。科技急速發展,10年跟永遠沒分別。
市盈率不足9倍 料打進全球五大
蘋果市值8000億美元,全球最大,PE約17倍,被認為是價值型股票。三星市值2900多億美元,排名12位,但PE不到9倍,可說是超級價值型股票!很有信心它的各樣優勢將逐漸被投資者認同,極大機會打進全球頭5名,市值升至5000億以上。
(中環資產持有蘋果、三星、 LG 、Hynix、Micron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34&issue=20170728
譚新強﹕恒指要到40000點 必先避開債務「灰犀牛」
1 :
GS(14)@2017-08-18 07:31:40【明報專訊】繼黑天鵝後,近年有一個新名詞興起,就是「 灰犀牛」,定義是一些其實非常明顯,概率很高的潛在危機,但所有人自欺欺人,選擇閉上眼睛,若無其事,讓問題繼續發酵,直到某一天,碰到某一個催化劑,或某一個臨界點,危機大爆發,所有人死傷慘重。
大部分國際投資者仍認為中國債務問題是最大的一隻「灰犀牛」。有些人擔心催化劑會否就是下個月開始的美國聯儲局縮表行動?或會否是美中貿易關係再次惡化?不然是下月美國國會的「債務天花」辯論?
中國領導人亦已多番表示去槓桿和嚴控金融風險是今年重中之重的經濟政策目標。前兩天IMF出了報告,預測中國未來3年的平均GDP 為6.4%(要實現2020年GDP比2010翻倍的承諾)。從2008年起總債務亦近翻倍,升至去年GDP的240%,預測到2022年更將升至300%。按其他多國經驗,經如此急速的債務增長後,通常都墮入嚴重經濟危機。
倘內房泡沫爆破將成系統危機
加上內地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早已呈現泡沫,如爆破肯定是系統危機。過去一年炒風轉到合肥、中山等三四線城市,但懷疑能維持多久。據了解,北京、上海已到了有價無市的地步(香港二手市場也一樣)。暫時多數人仍賴在限價、限購等措施上;北京已率先放鬆,如成交仍無反彈,那將是明確的危險信號。
怎看中國這杯水,半空還是半滿,永遠是一個觀點與角度問題。今年亦有不少控制債務增長的好勢頭,上月M2增長僅9.2%,連續6個月放緩;新增貸款8255億元人民幣,比6月的1.54萬億元人民幣低很多,證明去槓桿政策持續有效。上半年整體社會融資增長12.8%,只略高名義GDP的11%,遠勝去年信貸增長比名義GDP快一倍。
中國儲蓄率高達46%,有富國的好處但亦有鼓勵過度投資的壞處。解決這「高級問題」的辦法是一邊鼓勵消費,一邊繼續經濟改革,製造良好投資機會,和發展有助提升生產效率的資本市場。民企已提供八成就業,但仍有很多行業是民企不能参與的。聯通引入騰訊(0700)、百度、阿里、京東等作為戰略股東是好事,但仍嫌不夠,若能讓出控股權更佳(對騰訊等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內銀即將公布第二季業績。我不關心收入和盈利增長,只留意呆壞帳(NPL)和淨息差(NIM)的趨勢,如NPL見頂,相反NIM見底,那麼建行(0939)、工行(1398)、招行(3968)等銀行的市帳率(P/B)估值必能繼續上升。
中美局勢未至於觸發經濟崩潰
早前我在另一文章預測,如中國經濟轉型成功,兩年後恒指可升至40,000點。達標與否,就是要看佔恒指比重近半的金融股,而銀行、保險等金融股的表現正取決於宏觀經濟的管理成效。
中國經濟不停增長,中國股票在MSCI等各大指數權重定必上升,自然更多資金將流入港股。尤其當北水奪得更大話語權,他們給自己中國公司的估值肯定比外資高,流動性的提升亦必帶來較高的liquidity premium。
債務問題確實嚴重,但應還未到泡沫爆破的臨界點。美國聯儲局縮表、美中貿易衝突、美國債務天花等事情都需要關注,但應未至於是中國經濟崩潰的催化劑(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更值得考慮)。
時間已不多,希望總債能控制在GDP的270%左右,增速再減慢一點,最理想低於名義GDP。最重要還是盡快縮少影子銀行,不可光說,必須採取實際行動打破「剛兌」,再拖的風險反更大。
樂視規模有限,就讓它破產吧,中國能人輩出,能取而代之的公司多的是,Oppo、Vivo、美的等都比樂視強太多了。就算萬達、安邦、海航等,都不見得真的是大到不能倒。商場多如牛毛,保險業競爭激烈,航空公司有什麼大不了?見到國泰(0293)業績都搖頭,國航(0753)真的很想買?
內債問題料能避過「灰犀牛」
中國主要是內債問題,應能避過「灰犀牛」正面「撞死」經濟,最可能的發展是去槓桿過程將拖慢經濟。對投資者來說,這絕非壞事,恒指40,000點仍在望。
(中環資產持有騰訊、建行、工行、招行、美的及阿里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34&issue=20170818
譚新強:俄羅斯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1 :
GS(14)@2017-08-29 01:33:05【明報專訊】颱風天鴿正面襲港,5年來首次懸掛10號風球,停市一整天。我人在俄羅斯莫斯科,但看到很多朋友放上網的視頻,觸目驚心,祝願各位讀者闔府安康!
前幾天去了宏偉的聖彼德堡遊玩,隱士廬博物館(Hermitage Musem,又稱為冬宮)名不虛傳,地方之大和收藏之廣,幾可跟法國羅浮宮,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匹敵,但明顯Hermitage只是一座時間已停頓,缺乏活力的歷史博物館,沒有資源搞新的主要展覧,更遑論收購新的重要藝術品。彼得霍夫宮(Peterhof,為彼得大帝夏宮)美輪美奐,窮奢極侈的程度比凡賽爾宮有過之而無不及,見證從18世紀彼德沙皇開始的軍事輝煌時代。亦可看到一個倚賴農奴(serfdom)的落後農業社會,企圖追上德、法、英等西歐國家,但因過度擴張和揮霍,缺乏足夠人口去管治版圖如此大的帝國,終種下禍根,導致20世紀初的布爾什維克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
中國人均收入已超越俄羅斯
企圖追上西方,重組已破碎的帝國夢,但又缺乏足夠人口和能力,亦正是今天在「沙皇」普京統治下的俄國的寫照。跟一些俄國朋友聊天,普京的受歡迎程度仍然非常高,尤其是年輕人,支持他的比例可能高達八成以上。
他們都認為前蘇聯最後一位總書記戈爾巴喬夫(Gorbachev)過度天真(西方很喜歡他),甚至乎接近賣國,竟容許國家解體。突然多了15個新的獨立共和國,但仍擁有85個管治區,橫跨歐亞,面積仍比中國大七成有多,人口只有1.44億(曾一度下降),生活水平落後(中國人均收入已剛超越俄羅斯),但又包含一百多個有各種宗教和文化衝突的民族,如何管治好是個大難題。
葉利欽時代 國家財產轉移海外
後來接手俄羅斯的葉利欽(Yeltsin)更是一個缺乏能力的酗酒漢,整個國家變成一團糟,任由一小撮寡頭(oligarchs),巧取豪奪,瓜分了不少石油、礦產等國家資源,更把大部分財產轉移到海外,不少人搬到倫敦,有的更高調收購英超球隊。現今中國亦見到類似情况,所以需要馬上立法,企圖阻止。
跟歐盟關係差 圖干預美國大選
普京上台後採取強人政治,企圖阻止國家繼續分裂和被掠奪,亦是受到國民愛載的原因;但問題是普京亦同時打斷了俄羅斯邁向民主的發展。近年跟歐盟關係愈弄愈差,入侵烏克蘭,重奪克里米亞(Crimea),更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回到冷戰年代的對峙情况。利用網路襲擊,干預美國大選,更是一場新穎和大膽的另類高科技鬥爭,非常誇張。
但這些表面上的軍事和網路攻擊勝利,真的能帶來和平,和幫助國民生活得更好嗎?成功把特朗普推上台就真的能跟美國結盟嗎?結果是弄巧反拙,美國國會通過了嚴厲的經濟制裁,歐盟更當然早就減慢在俄羅斯的投資。
油價大跌 盧布4年挫逾半
油價大跌更令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金融和貨幣情况就更差,2014年入侵烏克蘭後,盧布狂跌過半,亦即國民生活水平暴跌。而股市亦一蹶不振,RTS指數P/E只有7.5倍,近全球最低,且徘徊在1000多點,比2007年高位低一半有多。
前蘇聯曾是中國的親密戰友,現在中俄關係亦不錯,上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獲頒俄羅斯最高榮譽的聖安德魯勳章。中國經濟發展當然比俄羅斯好太多,根本不用比較,但在外交和社會發展上,仍有一些可借鏡的地方。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維護和平,跟鄰國發展友好關係。
內地經濟向好 恒指兩年或見40000
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恒指在兩年後升至40,000點絕不過分。近日傳聞社保基金將大舉增加港股投資,當落實必對重估港股價值有幫助。
短期內全球股市徘徊,稍事休息,等待正進行的Jackson Hole央行峰會上耶倫和德拉吉等的一些重要啟示。即將公布的建行(0939)、工商等銀行業續亦非常重要,我保持樂觀。
過去近40年中國的和平崛起是一個世界奇迹,希望千萬不要打破這局面。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需要大智慧去處理,中印在洞朗高原的對峙希望能夠通過談判冷靜解決,南海及其他問題亦希望找到和平解決方案。
(中環資產持有建行及工行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92&issue=20170825
譚新強﹕一個成年人看加密貨幣
1 :
GS(14)@2017-09-10 14:50:56【明報專訊】年初在一個研討會上討論黃金,不少與會人士都表示看好。我則指出黄金的「代貨幣」地位正開始被Bitcoin(比特幣)取替。今年美元走弱,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很多投資者尋找資金避難所,今年黃金表現不錯,升了約15%,但Bitcoin表現更厲害,升近4倍!似乎我的預言正在實現。
金融海嘯後發明 原意反霸權
年輕人總是理想化和反叛的(有好處,也有壞處)。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少人認為很多問題都是源於央行亂印鈔票,所以全球第一隻「加密貨幣」Bitcoin就在2009年應運而生。創造者的原意是發展一種不受任何國家和央行控制的虛擬新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受制於一個需要利用大量電腦計算和電力的解碼過程,被稱為「mining」(採礦)。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比特幣利用一種叫Blockchain(區塊鏈)的 「分佈式數據庫」技術,被吹捧成一種能醫百病、萬能和神化的突破,能取替所有中介者,包括央行、銀行以至交易所云云。Blockchain技術令人覺得比特幣有實在價值,不是一個簡單「荷蘭鬱金香」式純泡沫。全世界政府、央行、金融機構、投資者,以至普通人,都被Blockchain忽悠了,不懂的被認為是out,所以不懂都要學習或扮懂。連央行都必須研究Blockchain技術,可能因此阻慢了很多國家立例監管Bitcoin和其他加密貨幣,情況跟Uber、Airbnb的灰色地帶有些相似。
全球使用 傷害或比金融巨頭更大
Bitcoin看似先進,但其實背後的理念非常古老和天真。它的理念是要回歸到一種像用黃金支持的貨幣制度(gold standard),沒有央行,不可亂印貨幣。所以Bitcoin用mining這個字眼去形容增發貨幣的過程。但現代經濟複雜,的確需要較靈活的貨幣政策去掌控宏觀經濟,所以貨幣增長速度不應該永遠一樣或受控於黃金的挖掘速度。Bitcoin的總量增長更是按照一個複雜解碼程式來運行,隨時間逐漸減慢,總量上限為2100萬(現時已開發了1650萬個)。
2011年時,每年總量增長速度非常高,超過30%,但現時已減至約4%。有人形容Bitcoin執行的是一種通縮貨幣政策,會令到貨品和服務的Bitcoin價趨向下跌。現時規模尚小,總價值700多億美元,玩吓炒吓無所謂,但如全球經濟都只用它,對實體經濟的傷害可能比他們痛恨的央行貨幣政策更大。
年輕人的特徵是除了對成年人的控制不滿外,更經常反對其他年輕人的建議,大家都是平等的,我為什麼要聽你話?既然一班神秘人能搞個Bitcoin出來,其他人為何不可?况且Bitcoin那麼多漏洞和缺點,如交易量太少,速度太慢,價格太高,缺乏smart contract,採礦太耗能等。
結果一如所料,過去數年全球創造了數百種加密貨幣,較出名的有Ethereum,從Bitcoin分拆出來的Bitcash和中國的Neo平台等。這百花齊放的情况並非好事,製造大量問題。首先,如Bitcoin原意是不滿傳統貨幣氾濫,所以嚴控發行量,那麼突然多了數百種新加密貨幣,總價值已達1600多億美元,單是Ethereum今年已升了近40倍,不是更誇張?
爆炸式出現 等同印銀紙資金氾濫
除此之外,任何「貨幣」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它的流通性和認售性(其實法律地位更重要)。Bitcoin才剛爭取到一點大眾的注意力,流通性逐漸增加時(號稱超過300萬人用過),突然多了那麼多競爭對手,攤薄交易量,更容易出現市場操控、欺詐和訛騙等行為。
Ethereum的夢想更大,除本身是一種加密貨幣外,更企圖提供一個關放式平台來發展所謂Distributed Applications(DAPPs)。概念很糢糊,吹噓用途包括利用smart contract來進行商業交易,甚至提供某些分佈式政府功能(完全一嚿雲)。聽不明不重要,反正就是超偉大!
踩進融資市場 監管機構頭痕
隨便講講無所謂,但Ethereum提供一個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平台,為某些人和團體融資,對監管機構就非常有所謂。表面上Ethereum是一個生態圈,融資是以ether為貨幣。經ICO發行的代幣(coins)更虛無飄渺,是個三不像,勉強亦可算是加密貨幣,但最多只可算是Ethereum為基礎的衍生產品,ICO亦類似IPO,反正就是圈錢的遊戲(ether是可以換回美元的!),最後亦有點像眾籌,因為代幣投資者擁有的既非股、亦非債,一般較似某些未來貨品或服務的預售券。加起來就是一嚿很大的雲,絕大部分的ICO都只有一份概念式的白皮書。說白了,基本上是龐氏騙局,所以有什麼辦法中國、美國、韓國以至香港政府不出手呢?
中國宣布禁止ICO,所有加密貨幣馬上應聲下跌,ether跌了17%,Bitcoin初時跌近10%,但近兩日已反彈近半。如Ethereum失敗,Bitcoin將受惠。連黃金都升至今年高位,有人甚至說人幣的強勢都跟此有關,有點誇張。AMD和Nvidia的股票都受到影響,下跌近3%,原因是很多人用AMD的GPU來採Ethereum的鑛,上季AMD業績比預期好8%,估計全來自採礦。另外Ethereum計劃從Proof of Work(POW)發行代幣模式改為耗電較少的Proof of Stake(POS),不需再採礦,改為forging(嘿?)。
業務正路 低買Nvidia機會來臨
這是個低買Nvidia的機會。它的GPU價格太高(炒到有溢價),用來採礦老早就不划算。據聞現在採Bitcoin的已不再是業餘宅男,全都是用性價比最佳的ASIC芯片的專業大機構。Nvidia GPU的主要應用是遊戲和AI Deep Learning,比ICO正路很多!
今年全球ICO圈了約16億美元,只中國都近20億元人民幣。我完全贊成監管甚至乎禁止ICO,因為實在比創業板更離譜很多!
(中環資產持有Nvidia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24&issue=20170908
譚新強:天鵝群SWANNS最新報道
1 :
GS(14)@2017-09-17 11:41:06【明報專訊】美股經過兩個月很淺的整固,今周又接續再創新高,的確犀利。調整非常淺是我意料中事,從低迷的波幅指數VIX都能猜到。波動率的結構性下跌非常明顯,從前平均VIX高達16%,現在跌至11%不到。早前朝鮮半島局勢最緊張的時候,VIX才勉強反彈到16%。
調整的時間就真的比我預期的短,並不一定是好事。反彈的原因是朝鮮半島局勢稍有緩和,加上運氣好,颶風在美國造成的傷害遠比預期少。較正面的原因是特朗普企圖推動稅改,經醫改失敗一役後,成功的概率當然減低不少,但減企業稅遠比醫改受歡迎,所以不能斷語一定失敗。財長梅努欽較進取,希望能減到15%,黑石老闆Schwarzman是特朗普最信任的顧問,認為減到25%已不錯,美元也因此終於有點反彈。
今月縮表機會大 留意美10年債息
我的主觀願望是美股再休息一會,不要跟基本面太脫節。其實第三季業績預期是標普盈利增長只約6%,遠低於上半年的12%。聯署局今月會議,幾乎肯定開始縮表,雖說市場早有準備,但始終是全球首次,還是小心點好。近日美國10年債息已輕微反彈,如開始縮表後,能升至2.3%至2.5%,利率曲線變得較陡,反應算正常,亦對銀行股有利。但假如10年債息不升反跌,逼近2厘,就代表經濟前景不濟,對股市亦不好。
蘋果宣布完iPhone X後出現反高潮,股價跌了一點。出貨期較遲,供應商的股票大部分跌了,如大立光和Pegatron。最受惠還是賣記憶體和OLED的。Micron率先破頂,升至34.5美元。連原來受制於朝鮮問題和貪腐醜聞的三星都重上250萬韓圜。最牛的是Hynix,一連幾天創新高,升至7.6萬韓圜,野村更把目標價提升至13萬。
6月中我建議留意SWANNS(三星、WD、阿里、Nvidia、任天堂和軟銀),代替高盛警告已擁擠的FAAM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和Google)。到現在,天鵝群SWANNS升了6%,輕微跑贏FAAMG的5%。但如把微軟換成Netflix,那麼FAANG的表現就更好一點,升8%。短期內較令人失望的就是軟銀和WD(其實當時也考慮過把Hynix和Micron放進天鵝群,但H和M沒法塞進去,唯有放棄。結果它們表現最好,分別升了11%和21%;未來應加一個新名詞:H&M,但擔心侵權)。
軟銀前景俏 惟距收成期仍遠
今年日股表現令人失望,連睇市最準的大摩都跌眼鏡。盈利增長不錯,但日圓實在太強。如美元能穩定下來,日股將有改善。軟銀近年大舉收購和投資多家芯片公司,買完ARM,也入股Nvidia,都是好刁;反賣掉部分阿里(太早),不如索性改名為Hardbank(硬銀)!「硬」銀的前景仍很好,但真正收成期還有點遠,要看Sprint的變化。成立千億美元Vision Fund後,多了大量資金,不用再加槓桿,但亦遭人詬病,批評企業管理,容易出現利益衝突。
東芝記憶體業務(TMC)爭奪戰快要結束。東芝跟Bain和Hynix牽頭的收購團簽了非約束性的MOU,因此WD跌到85美元。WD仍未放棄,繼續找法律仲裁,企圖阻擋Hynix拿下TMC,但現在看來,未必成功。關鍵在蘋果,早已說過它將扮演造王者角色,既坐擁巨資,又是記憶體最大買家,影響力超強。它本來支持鴻海,但後來見到沒希望,就轉到Hynix陣營;還警告WD,如繼續搶TMC,將停止買貨。自此WD就沒那麼進取,還向東芝道歉,更曾傳它退出。一般人只知Moore's Law放緩,DRAM將較早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以為NAND仍可走3D路線,所以三星、東芝等都投資擴產,明年或回到供求平衡,價格就會回落。但按野村最新研究,未來NAND的資本投資回報率也會愈來愈低,所以明年供應量增長將比預期低,只約三成,而需求增長可能更快,價格未必大幅回落。
野村預測NAND回報率趨跌
賣給Hynix有份參與的集團不是WD想見的,但Hynix也是現有生產商之一,總比賣給新玩家且可能有大量陸資支持的鴻海好;也留意到原來做硬盤的Seagate也在收購團內,WD要小心一點。無論東芝最後花落誰家(還需要很多關審批),WD只要能繼續投資到下一個廠Fab 6(東芝恐嚇不容許,但應是談判條件),現價是個機會,股價仍有機升到110美元。
(中環資產擁有蘋果、大立光、Pegatron、三星、WD、阿里、Nvidia、任天堂、軟銀、facebook、亞馬遜、微軟、Alphabet、Hynix、Micron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79&issue=2017091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