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訊 10月7日消息,今日虎嗅網爆料稱美團、大眾點評合並的框架協議已經確定,進入征求股東批準階段,將在一周內正式披露。對此,大眾點評相關人士表示,不予置評;而美團方面表示,暫無相關消息。
爆料稱,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7:4。與此前的幾宗合並類似,“新美大”將采取“雙CEO”制。
而另據彭博社報道,美團網已同意和大眾點評合並,合並後公司價值約150億美元。
步步緊跟,處處相爭,用這兩個詞形容大眾點評和美團之間的關系可謂並不為過。
先看一組融資戰:
2011年4月,大眾點評宣布獲得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光速創投聯合1億美元的投資。3個月後,2011 年7月,美團就宣布拿到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投的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緊接著,2012年,大眾點評又被追加了6000萬美元融資。
翌年5月,美團剛剛宣布獲得3億美元C輪融資,大眾點評就宣布獲得騰訊4億美元2戰略投資。
而2015年新年伊始,美團網完成D輪總額7億美元的融資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眼睛。大眾點評馬上跟進,兩個月後,就宣布獲得包括騰訊、淡馬錫控股、萬達集團和複星集團的8.5億美元融資。
無論融資的時間節點還是金額,大眾點評與美團都給外界一種“冤家路窄”的感覺。
怨起:團購大戰
江湖恩怨往往從一個“饅頭”引發。
2010年,一場團購颶風刮起。據統計,自2010年初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至2011年8月的短短一年多時間,中國的團購網站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其中,不乏各大門戶網站的加入,也有新生的團購網站,新浪、騰訊、開心網、人人網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也先後進入到團購領域。
但是由於過度的依賴於廣告投放獲取用戶,以及無節操無底線的持續價格戰(包括“創造性”的“負毛利”策略),團購網站的商業競爭變得過分依賴於資本的支持。千團大戰,一觸即發。經歷那場血流成河的浩劫後,諸多團購網站紛紛金竭而亡,剩下的要麽轉型,要麽被吞並。
而今,中國的團購市場只剩下三個優勝者:美團、大眾點評團、糯米團。
怨濃:價格戰和武鬥
中國的團購市場進入了寡頭壟斷時代。團800數據顯示,以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為首的三巨頭就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團、大眾點評基本在膠著狀態,雙方很難通過服務、價格等取得壓倒性勝利。
而兩家公司圍繞三四線市場展開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甚至讓美團和大眾點評的一線員工屢屢武鬥。今年6月,大眾點評就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針對6月12日發生的三起美團員工毆打大眾點評員工的惡劣事件,已向美團總部發出律師函。
當然,除了上述讓人大跌眼鏡的當面撕破臉,還有慘烈的價格戰。2014年,美團斥資幾億,打算用包銷品牌商戶實現團購格局轉換,處於更有利競爭地位,緊緊相逼的就是大眾點評,通過更多的“免費吃喝玩樂”、“5元電影票”等營銷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三四線城市用戶,蠶食團購的市場。
此外,為了防止辛苦耕耘的商家被奪走,美團不得不讓中小商戶簽“獨家”協議來阻止競爭對手挖“墻角”,隨後大眾點評宣布成立專門針對此舉的“飛虎隊”到各個城市去打破獨家計劃。
而在外賣業務上,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可謂並驅爭先。去年5月,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入股餓了麽,並達成深度合作,翌年初又參與其E輪融資。隨後餓了麽CEO張旭豪宣稱,市場占有率已達60%。王興當然也不甘落後,隨之宣布美團已是國內最大的外賣第三方平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團和大眾點評均在2014年實現了事業部制度。美團的貓眼電影、酒店、外賣成為獨立部門,獨立運營和結算。大眾點評成立了交易事業部、推廣事業部、預訂事業部、結婚、酒店旅遊事業部。並於2015年3月份全資收購親子教育O2O平臺“孩子學”,並保持獨立運營。
怨結:從競到合?
美團和大眾點評有沒有可能合並?此前這在許多人看來這個話題有點天方夜譚。有觀點稱,兩者目前打得不可開交,另外商業模式不盡相同,而從目前兩家公司的估值體量來看,合並對於雙方也無實質性好處。
但是如果曾經誓不兩立的滴滴與快的已經合並,曾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58同城與趕集也在一起,上述的反駁理由似乎有點站不住腳。
分析認為,大眾點評與美團若合並或將產生1+1>2的功用,前者十年積澱和入口優勢,再加上後者強悍的地推優勢可以形成強悍的戰車,而成為真正寡頭指日可待。最重要的是,這也會避免無意義的競爭和無休止的燒錢大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黑馬哥,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盡管美團、大眾點評官方至今未對兩家即將合並的消息給予明確的答複,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美團和大眾點評內部得到的消息是,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談判確有其事,而且已經基本落定。
據了解,美團、大眾點評這次合並更多是在其投資人的推動下進行的,而此之前的幾個月,滴滴快的、58趕集的類似聯姻已經接連上演。
按照目前流傳的信息,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7:4。這個架構意味著大眾點評暫時擱置了拆VIE回A股的計劃。但鑒於在A股上市的諸多優勢,美團、大眾點評合並後選擇A股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在人事安排上,新的公司將采取“雙CEO”制,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
但上述兩家公司合並後的具體整合安排並未得到相關人士的確認。
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並的消息終於塵埃落定,不過這的確是利好消息,無論對資本還是創業者。
第一,餐飲食品行業規模巨大,互聯網巨頭還不能左右行業發展,但吃貨們將很受傷
2014年餐飲食品行業銷售額3萬多億人民幣,大眾點評+美團+餓了麽的銷售額大約500億左右,只是總體的1.6%左右,即使三家合並也不能左右全國餐飲食品行業的發展。但是一家巨頭的出現,肯定會對主要大城市的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變革性的實質影響。
從提高生活效率的角度看,大美合並的確是好消息;但是,從他們要上市要求財務逐步走向健康的角度看,減少補貼對被他們培養出占便宜心態的重度消費者來說不是好消息啊。大學生們再也不能過土豪生活,1元/份壕買2份午餐吃1份扔1份了;白領們再也不能在寫字樓樓下掃下二維碼就直接領1份的真的免費的午餐了;公司前臺小MM再也不能享受免費午餐的福利了。
對餐飲食品行業的老板和管理層們來說,由大美餓們引發的市場競爭卻未必會消停,那些跨界新晉的餐廳依然用互聯網手段、甚至互聯網思維,繼續擾亂品牌餐廳和傳統連鎖餐廳只想靜靜賺錢的心情,使他們不得不繼續延長固定資產攤分時間和下調投資回報率期望值;那些產品、管理不到位,生意不好的餐飲企業,依然會被忽悠,對通過互聯網來彌補自己不足抱有希望。
對於吃貨們來說,團購、補貼、外賣燒錢,已經象盜版打擊唱片工業、打擊創作欲望那樣,打擊了整個餐飲食品行業的健康生態,這意味著吃貨們將要繼續忍受餐飲口味多樣性減退、菜品食品標準化、快餐化和去好吃化;對於吃貨們來說,如果創新只是用餐環境、餐具和儀式化的創新,而不是菜品創新和制作、口味創新,這又有什麽意義呢?!不過,即使這些不能接受,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最後還會因為部分城市的銷售渠道過於集中,結果還將導致銷售渠道有能力影響產品供應,所有產品都必須滿足可打包、可外送、金額低、流轉快等條件,平臺供應什麽你們就只能吃什麽,受到最大損害的可能是這些城市的吃貨們,只能被迫關註外賣了。
第二,根據人類歷史一般規律,巨頭合並一般都是內耗兩年,期間1+1小於2
只有那些親身經歷過HP和Compaq合並、網通和聯通合並、微軟收購諾基亞、58和趕集合並的人們才會有真實的感受,在管理層、銷售管理和總部的職能部門,合並後肯定是重複的,肯定是第一時間壓縮人頭數以減少高額工資福利支出,而相應帶來的巨額賠付短時間內要支出大量現金,於是從財務上考慮和盡量減少對公司業務影響,這種支出將被安排成循序漸進的、從主動到被動的、從調整戰略到調整部門的、等合同到期不續約的……一般12-24個月是合理的。
上面說到的各個山頭的BOSS形式上是代表其屬下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員工的利益的,無論TA個人有沒有想法,到時候也會被綁架成為同事們的飯碗而戰鬥,因此,為了保住自己飯碗和一大幫跟自己打拼的同事的飯碗,繼續留在公司不被裁員,很自然地就演變成兩個體系重複的大部門之間為生存而戰的內鬥。而這里面誰掌握公司戰略的制定權尤為重要,因為公司戰略是影響一切的遊戲規則,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收入目標,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兩個體系的分工,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部門設置和職能,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激勵政策,因為公司戰略調整需要調整某些不能解約的員工的職稱或職位……然而,這一切大多數情況都是十幾個人以內關在會議室或酒店里面生磕出來的,你能指望它有多科學、考慮多周全?!
首先是因為戰略調整而成建制地裁減部門,整個整個部門的裁減,也有運氣好的被轉換成另外一個不熟悉的業務,不過做不來或者做不順手最後還是選擇離開。接著是那些暫時不能解約的部門BOSS,將由於戰略調整或部門合並,被調職、降職,甚至是養起來,最後也會因為不適應、不順心、覺得再呆下去自己都會嫌棄自己而離職;結果,罩著大家都BOSS沒了,順理成章那一個分支的同事們也就只好四散了。很多情況下,強勢的體系不會脫離很多同事,而弱勢的體系在掙紮幾下之後自然就範了,一般的規律是有本事的、被獵頭看上的會拿賠償或不拿賠償離開,弱體系留下的多數是沒地方可去又聽話沒有殺傷力的同事,合同到期大部分也會被離開的。
不過,根據完稿前最新披露,據說是Co-CEO的平行架構,不會改變現狀。所以發稿前要緊急補充以下這段:以上只是根據對多起巨頭合並的觀察,並不能據此推測大美合並就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沒有任何事實根據說事情一定會這樣發展。
不過,保險起見,CEO們和獵頭們還是早做準備的好,畢竟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第三,合並後戰略意圖明確,業務更聚焦,將釋放出來很多市場空間
正常來說,大美合並無論目標融資,還是形成行業壟斷,背後都是一種戰略意圖在驅動。公司戰略一調整,為了實現戰略意圖,戰略意圖需要業務策略和KPI來實施,業務和KPI的調整隨之而來就是組織機構相應調整,這會使得公司業務更聚焦,所謂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長期霸占某個大領域的巨頭開始聚焦業務和KPI,為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結果是將釋放很多原來一直霸占著的連帶空間,甚至是在戰略調整中被放棄掉的原來的主營業務;這樣一來,對於垂直細分領域來說,機會和跑道更多了。
分拆出售也是一種可能性,比如某些(不敢說)弱體系賴以起家的業務,可能因為戰略調整而被放在二級業務位置,但是創始人又鐘愛這個業務,而這個業務在市場上還是沒有明確的競爭對手,於是,創始人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把這個業務收購出去,單獨發展。不過,這樣的想法也有可能是然並卵,因為體量太大的公司需要巨額業務收入,在情況還沒有明確之前,不會放過任何年收入超5000萬的業務。
但是,傳言中說,合並後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好象又沒有什麽業務被新聞稿拉下了,呵呵,大家拭目以待吧。餐飲食品相關產業是每年3萬億以上的銷售規模,互聯網+什麽都可以是一片新的藍海,何況之前大家粗淺經營這麽多年,很多處女地根本就沒有被開發過,機會甚至是黃金機會遍地都是,如果沒有靜下心來仔細研究,當然發現不了。還是那句話,機會是留給提前準備好的人的。
第四, 巨頭合並的附帶傷害,多人躺槍
按照筆者自己個人喜好,大眾點評對餐飲行業乃至生活服務的理解更深,走的路更正確;但是美團發展更快,動作更狠;這是在市場上做公司不是在公司里面做項目,於是狠的人往往會贏對的人,呃,其實辦公室政治不也是這樣嗎?
大美加起來融資太多,體量太大,想上市還是要很漂亮的成績表的,所以大美合並後必須集中精力沖刺一段時間,調整組織結構和成本結構,把業務收入和利潤做上去,把財務報表做漂亮。
所以,
如果說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那麽老大和老二合並了,會怎麽樣呢?
老三順位變成老二而安全了嗎?
老大和老二的弟兄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就會進行內部競爭,勝者可以留下來;但是因為合並後是自家兄弟了,所以不能再象以前那樣打架了,那怎麽辦?
大BOSS放話說:“你們傻啊,槍口一致對外唄”。
然後,
老大和老二的弟兄們就拿起刀槍去砍老三老四和其他不知名的嘍羅了,
然後,
外面就更加血流成河了……
連帶傷害一:餓了麽
根據媒體報道所見,與美團發生賣身肉搏的更多的是餓了麽,而餓了麽的業務模式幾乎與美團外賣是完全一樣的,按道理來說美團心里最痛還是餓了麽,大美合並減少的血拼量一定遠低於美團合並餓了麽;於是問題來了,大美合並是不是大眾點評是餓了麽的股東身份呢?難道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連帶傷害二:地方外賣平臺
相同業務模式,相同用戶群客戶群,相同業務區域,相同市場策略,相同業務手段,地方外賣平臺的優勢只剩下熟悉“地形”了。可是,在美團都遇到融資障礙的天氣,地方外賣平臺也不會是春天啊。而且,大美合並後,再通過並購來消除競爭的需求就小多了,再要合並也是合並餓了麽,地方小外賣平臺更難登上並購名單。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大美合並順帶把地方外賣平臺的VC退出的其中一條路徑堵死了,於是,地方外賣平臺的融資路徑也可能堵死了。
連帶傷害三:在線電影票平臺
之前已經有其他公眾號的文章提過格瓦拉們跟大眾點評的合作關系了,筆者認為象美團這樣忠實貫徹戰略意圖的公司是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的。基於前面提到的區域城市銷售渠道過度集中的可能性,如果我是美團就堅決壟斷線上電影票的市場份額,在電影發行市場分一杯羹,為下一部中國票房冠軍電影出一分力。
連帶傷害四:適應了某種業務政策的商家
之前其他公眾號的文章文章也說過,大眾點評和美團的BOSS是不同的性格,業務策略也不一樣,於是部分餐飲商家就形成合作偏好,一部分商家偏好美團的銷售人員的溝通風格和業務政策,另一部分商家偏好大眾點評的銷售人員的溝通風格和業務政策。這樣的局面在合並過渡期之後將會被打破,大家不得不重新進行一番糾結和選擇,選擇不合作也是其中一種選擇。
第五,巨頭合並的附帶紅包,多份待領取
巨頭合並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進行考慮,無論是附帶傷害還是附帶紅包,都不是巨頭合並決策者們的本意。不過,確實有可能有多人躺槍,相應也會有多人有拿到紅包的機會。
得益者一:微信美食公眾號
《美食公眾號是不是大眾點評的競爭對手?》筆者剛剛寫好這個題目的文章草稿,大美合並的傳言就發生了。在文章里,筆者嘗試從用戶群、使用動機、解決問題、客戶群、收入業務、產品、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將美食公眾號和大眾點評進行對比,試圖找出兩者是不是競爭對手的答案。從大美合並安排大眾點評從事低頻高單價業務的情況看,美食公眾號很可能成為第一個紅包的得主。
大家怎麽看?
我過幾天發分析文章出來請大家投票。
得益者二:近場優惠應用
鮮老虎、微信等近場優惠應用,本來就是測試好了大眾點評就跟進的局面。現在好了,大眾點評的發展重點可能不再是深挖餐飲食品行業生態了,而美團可能上市前都聚焦高頻次收入規模大的外賣業務,於是,這些近場應用有可能跟閃惠分庭抗禮,甚至占主導地位了。
得益者三:與吃貨和美食相關的APP
從大眾點評到口碑網,從美團到餓了麽,從來沒有人關註吃貨們想要什麽。雖然大眾點評至今還是吃貨們唯一的找吃工具,但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沒有第二個可以找吃的工具了。註意,吃貨們是要找吃,不是要找店啊!!!至於美團和餓了麽、以及各種品牌外賣們,甚至直接勸解大家說這就是外賣啊,您為什麽會要求外賣是好吃的呢?外賣最重要是在時間窘迫的午間和不方便出去吃的時間,讓您能不至於餓肚子啊……好象比吃貨的需求還有道理的樣子,真是嚇死寶寶了。大美合並後,弱化大眾點評慢公司期間深耕的為吃貨提供帶評論功能的餐廳黃頁產品成為了趨勢,這一趨勢一旦落實,必定激勵與吃貨和美食相關的APP進入這個新的市場空間,為吃貨們提供大眾點評一直致力深耕的這個大領域的服務。當然,要跟大眾點評類似還是完全不同是一種選擇,而不跟大眾點評對比走自己的路也是一種選擇,唯一的判斷標準是吃貨們西部喜歡,是否黏度高,是否每天打開,是否每天打開多次?例如一個叫“吃貨足跡”的APP,它是一個吃貨連接器,已經接近內測。
投資人們也會突然醒悟過來,原來這後面還隱藏著這麽大一條跑道啊。
無論如何,吃貨們將有機會轉換口味,不再只能關註外賣,這是一個天大的紅包!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司徒悅愉(微信公眾號:chihuozuji-app),文章為投稿,不代表i黑馬觀點。
i黑馬訊(周路平)10月8日消息,美團和大眾點評今日剛剛正式宣布合並。據悉,合並後的新公司估值將達到150億美元。
本交易得到阿里巴巴、騰訊、紅杉等雙方股東的大力支持,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雙方的獨家財務顧問。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將同時擔任聯席CEO和聯席董事長,重大決策將在聯席CEO和董事會層面完成。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包括高頻到店業務,同時將加強優勢互補和戰略協同,推動行業升級。
在大眾點評和美團之前的幾輪的融資中,華興資本數次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所以此次交易雙方也都選擇華興資本作為獨家財務顧問。這是華興資本繼年初在滴滴快的案例中第二次擔任雙方獨家財務顧問,也是近十個月以來完成的繼滴滴快的、58趕集之後的第三個互聯網領域重大案例。在早前華興資本也一手操作了優酷土豆、愛奇藝PPS、騰訊入股京東等對新經濟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案例,被稱為新經濟領域的“並購之王”。
華興資本CEO包凡表示:“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是華興資本的長期客戶,感謝交易雙方對華興資本的信任及對我們專業能力的認可,令我們有幸參與到這樁中國互聯網史無前例的交易當中。雙方強強聯手後將簡化市場格局,減少重複性投入,發揮各自優勢,有效促進行業發展。”
合並是何驅使?
美團和大眾點評雖然都背靠大樹,但都有自己獨立發展和獨立上市的野心。然而,為何兩者最終選擇“喜結連理”?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聲音。
1、寒冬已至,融資受阻。
這是業內最為普遍的分析,在資本寒冬面前,已經開始有部分初創型O2O項目倒下,美團和大眾點評選擇在此時合並,被認為是大環境所致。
2、燒錢不見起色。
多數合並案例,都由投資人主導,畢竟創始團隊經過一輪輪的融資稀釋,占有的比例有限。很多情況下不得不遵循投資人的利益和意見。美團與大眾點評這麽多年,尤其是美團,常年處於虧損狀態,加上全線作戰,單獨出線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上個月還曾流傳美團融資失敗的新聞,盡管被當事方否認,但估值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
3、為上市準備。
王興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誰先上市就意味著認輸。不過,美團王興和大眾點評張濤都是有上市夢想的人。兩家公司的融資都已經在D輪之後,沒有新的故事支撐,上市之路將變得異常艱難。這次合並也被認為是為上市做準備。
1+1會不會大於2
對於合並,人們的良好願望是1+1大於2。而事實上,要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容易。58和趕集合並之後到現在為止尚未完全整合,姚勁波曾在半年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整合需要時間,現在正在做了一個很激進的推進,就是把各自公司的相關部門都整合成了一個部門。而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也不被認為能成為1+ 1大於2的典範。
吃貨足跡創始人司徒悅愉對i黑馬表示,根據人類歷史一般規律,巨頭合並一般都是內耗兩年,期間1+1小於2。他甚至認為,美團和大眾點評將在半年內出現離職潮。O2O觀察人士、友範CEO趙淑全則認為,美團點評合並與優土情況差不多,兩家的用戶和客戶都是重合,所以市場規模相加後短期會顯得銷售規模龐大,但可以預見地推團隊的裁減。億歐網聯合創始人黃淵普認為,合並後的故事利於融資,但不用指望1+1>2,而且近期上市幾無可能。
在O2O或者團購市場,美團、大眾點評、糯米是位居前三的玩家。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之後,糯米將處於一個尷尬位置。盡管百度CEO李彥宏曾表示,要投入200億元猛砸O2O。但百度的O2O戰略依舊被認為行動遲緩。此時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這種局面將由美團點評新公司、百度糯米和螞蟻金服的口碑網主導。
這並不代表O2O完全沒了機會。趙淑全對i黑馬表示,O2O沒有想的那麽差,有些項目死掉了,其實有些項目近期融資了,A輪一千萬美金,只是沒發布消息,O2O主要是選品和供需端的平衡沒處理好,還有都是些外行去做,所以看起來大片死掉,小而美的O2O應該是未來主流。
餓了麽躺槍
美團與大眾點評牽手,餓了麽也在今日無意中躺槍,關於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傳聞不脛而走。其邏輯很簡單,大眾點評曾給餓了麽入股8000萬美元,兩者與騰訊是一個戰壕中的盟友。餓了麽與美團外賣的競爭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了大眾點評與美團。只不過今非昔比,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並之後,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可能也並非沒有。
趙淑全對i黑馬分析稱,餓了麽在做中央廚房,業務(與美團)有可能錯位,但美團未必有足夠的資金。不過對於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傳聞,餓了麽CEO張旭豪明確表示,餓了麽不參與本次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餓了麽仍將獨立運作。
美團點評恩仇錄
市場就是名利場,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敵人和朋友。在美團和大眾點評正式公布合並消息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兩家多年來的恩恩怨怨。
2010年,團購颶風刮起。據統計,自2010年初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至2011年8月的短短一年多時間,中國的團購網站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其中,不乏各大門戶網站的加入,也有新生的團購網站,新浪、騰訊、開心網、人人網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也先後進入到團購領域。
但是由於過度的依賴於廣告投放獲取用戶,以及無節操無底線的持續價格戰(包括“創造性”的“負毛利”策略),團購網站的商業競爭變得過分依賴於資本的支持。千團大戰,一觸即發。經歷那場血流成河的浩劫後,諸多團購網站紛紛金竭而亡,剩下的要麽轉型,要麽被吞並。而今,中國的團購市場只剩下三個優勝者:美團、大眾點評、糯米。
中國的團購市場隨後進入寡頭壟斷時代。據團800數據顯示,以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為首的三巨頭就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美團與大眾點評基本處於膠著狀態,雙方很難通過服務和價格等因素取得壓倒性勝利。
雙方圍繞三四線市場展開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甚至讓美團和大眾點評的一線員工屢屢武鬥。今年6月,大眾點評就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針對6月12日發生的三起美團員工毆打大眾點評員工的惡劣事件,已向美團總部發出律師函。
除了上述讓人大跌眼鏡的當面撕破臉,還有慘烈的價格戰。2014年,美團斥資幾億,打算用包銷品牌商戶實現團購格局轉換,處於更有利競爭地位,緊緊相逼的就是大眾點評,通過更多的“免費吃喝玩樂”、“5元電影票”等營銷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三四線城市用戶,蠶食團購的市場。
此外,為了防止辛苦耕耘的商家被奪走,美團不得不讓中小商戶簽“獨家”協議來阻止競爭對手挖“墻角”,隨後大眾點評宣布成立專門針對此舉的“飛虎隊”到各個城市去打破獨家計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i黑馬(周路平)訊 10月8日消息,美團和大眾點評剛剛正式宣布合並,美團CEO王興和大眾點評CEO張濤發出內部郵件確認這一傳聞。王興表示,通過這次合作,我們將推動整個行業上到一個新臺階,合作後我們在產品創新、體驗改進和新業務拓展上將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同時他也稱,從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從愛情到婚姻事業必須長期經營。張濤表示,合作帶來了全新的大格局,讓我們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去創新產品,深化服務,加速新業務布局。
美團CEO王興內部郵件
各位同事:
在新中國成立66周年的國慶長假期間,美團和點評完成了中國互聯網歷史性的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中國O2O市場格局因此改變。昨天雙方浴血奮戰,今天我們握手言歡,明天我們共創未來。
合作後美團和點評兩個品牌將繼續保持運營;我和點評CEO張濤將出任新公司聯席董事長和聯席CEO。這次合作得到了阿里巴巴、騰訊、紅杉、博裕、Hillhouse、GA、Fidelity、北極光和華登等雙方股東的大力支持,感謝他們的信任。強強聯手實現優勢互補,保證團隊穩定,保障員工權益是這次合作中的關鍵原則。
美團從2010年3月4日上線以來,在5年半的時間里創造了輝煌的成績,這一切要感謝我們整個團隊的齊心協力勇往直前。美團和點評在過去的五年共同做大了中國O2O市場,讓上億的用戶享受了O2O所帶來的生活便利。通過這次合作,我們將推動整個行業上到一個新臺階,合作後我們在產品創新、體驗改進和新業務拓展上將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雙方團隊和投資人都看到了合作所帶來的新機會,讓我們堅定走到一起。
從相殺到相愛轉變只需一個長假,從愛情到婚姻事業必須長期經營。這個轉變很劇烈,大家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適應。既然我們已經決定合作,就要抱定白頭偕老的信念。這要求大家必須放棄成見放棄對立,學會欣賞彼此互相鼓勵,這需要胸懷,更需要耐心。合作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外部競爭仍然激烈,行業充滿變數,O2O仍然剛剛開始。我們需要保持謙卑心態,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越來越好的服務。
讓我們一起,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王興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就在國慶長假最後一天,很確切地傳出了美團與大眾點評要合並的消息,各路媒體跟進且持續刷屏,雙方當事人均為表示質疑,這是坐實的節奏。
沒想到啊沒想到!如王興這樣倔強血性的男人最終不得不屈服於資本的胯下,與昔日不共戴天的仇敵握手言和,在資本的寒冬里抱團取暖。
雖然垂直領域的巨頭合並案例已經不少,如優酷土豆、58趕集、滴滴快的等,也有很多人在估摸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體可能性,但是這一次劇情逆轉得真是快速。沙水幾乎可以感受到美團20億美金天價融資未果後的焦躁,以及驕傲的王興再一次陷入險境中的恐懼。如果還有轉機,王興絕對不會做這樣的選擇,只是被逼無奈罷了。這個男人可能命中註定要遭此劫數。
半個月前,深居簡出的張濤再次登臺,面向媒體宣布大眾點評的“閃惠”已經在32城完成絕地反擊,這歷歷在目的一幕明顯是說給美團來聽的。言下之意在於,團購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是還是屬於大眾點評屬於閃惠的,數據在這里擺著,早點認命吧。
考慮到這麽大的一筆交易肯定將經過多回合談判,大眾點評那時的攤牌也許是為搏個好價錢。如若不是,那只能說明美團融資遭遇的質疑大大超出了原來的想象,突如其來的士氣大挫讓資本方看準了時機,出其不意地主導了這次合並。無論哪一種情況,即便二者合體,未來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多少。
躲得過寒冬躲不過“內鬥”
這一次資本的寒冬來得太突然,一下子改變了整個互聯網投資領域的風向,以至於糧草還未備足,大多互聯網企業的死期就已來臨,高歌猛進的生活服務巨頭美團也未能躲開劫難。
究其原因還是源自內因。美團以及整個生活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大多在以燒錢補貼的方式獲取用戶,以期實現壟斷之後鈔票將滾滾而來。即便互聯網里“用戶規模優先於現時收入能力”的說法很對,但是大家卻忽視了商業規律的厲害,早已經脫離了“商業追逐利潤”的本質。可悲可嘆!
這一次合並以後,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是二者合並後的規模效應將得到充分體現,對商家的議價能力也將得到提升,尤其是之前由於惡性競爭所帶來的地推“幹架”與獨家合作包銷等傻逼行為產生的高額成本浪費將大大降低。這些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好處的。
傳聞稱雙方合並之後美團與點評的比例將是7:4,也就是大概63.7%:36.7%的股權比例合並,還有一種說法是5:5的方式換股,王興與張濤將出任新公司的雙CEO,采用北京與上海的雙總部制,一年內將保持原有的獨立運行模式。這樣的安排明顯是常規的過渡方案,即使張濤拿錢出局也不可能解決新公司整合中的矛盾。
另外,相對於美團而言,大眾點評的收入模式比較健康,一半來自於廣告收入,一半來自於團購業務,美團則以團購業務收入為主,但是體量更大。所以,在這種優勢互補的背景下,新公司將難以出現美團只手遮天然後逐漸清洗掉點評高管團隊的情況。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優酷土豆、滴滴快的合並後的格局在美團點評合並後恐難實現,新公司的整合難度也是一大挑戰。要知道內鬥的毀滅性可是大大超過競爭帶來的傷害的。
即便合並順利 “外敵”挑戰亦難解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從最理想的狀況預計,短期也難以顯現出優勢來。即便未來規模效應突顯,但是在餐飲、外賣、酒店、電影票等領域的競爭因為有百度糯米與阿里口碑的存在可能更加白熱化,想要停止補貼以降低成本的打算怕是難以成真了。
雖然說阿里同是美團的戰略投資者,但是僅僅是扮演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對美團業務並無實質影響力。這些都與王興的強勢,希望獨立發展獨立上市的堅持直接相關。由此進一步惡化了與阿里的關系,除了財務關系並無業務上的交集,就連支付工具都講支付寶進行了折疊,可見糟糕的雙邊關系。不得已,阿里狠下心來投資60億重啟口碑網,寧可在競爭激烈的生活服務領域謀求一席之地。
相比阿里口碑這個同門競爭對手,百度糯米才是“新美大”最大的敵人。今年以來,百度糯米在百度體系的重要戰略地位大幅提升,不僅獲得了200億的資金投入,更是打通了旗下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直達號等各大強勢入口。為了發力本地生活服務業務,Robin李不惜承受華爾街的質疑,忍受股票大跌的壓力也要奮力一搏,決心可見一般。
從業績上來看,百度糯米在百度公司的支持下也是卯足了勁,一波波攻勢接二連三,尤其從其造節的能力與成績上可以看出糯米的追趕勢頭。不久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副總裁、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曬出了一張圖,提到了糯米的節日營銷造節的彎道超車數據:517吃貨節單日流水達到1.19億,糯米五周年慶單日流水達到2億以上,718達到了3.51億,七夕大促單日流水達到了4.5億,直逼美團單日最高流水。
據百度的Q2財報顯示,以百度糯米、百度外賣和去哪兒為主體的合共交易額達到了405億人民幣,較去年增長109%;今年一月以來,以GMV計算,百度糯米增長了近一倍的市場份額,五月至七月期間在完勝對手幾次之後飛速發展,六月份百度糯米較三月實現新用戶數近三倍的增長,在7月份以“糯米”關鍵字的百度搜索總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其增長速度是同行的幾倍。所以,百度糯米的這種增速對於新美大公司來說才是最大的威脅。
深究來說,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雖然能夠降低雙方的競爭內耗,有利於吸引後續資本的進入來過冬,但是雙方的互補性太強,協同效應對整體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作用不大。甚至雙方的業務整合有可能只能分而治之,一南一北,一高頻業務一低頻業務,真要拆分業務難免短期迎來陣痛給對手可乘之機。
此時此刻,美團與點評報團取暖過冬保命為主,是喜是悲都不好說。總之,美團憑借合並之機總算能逃過一劫,只是難免留下一聲嘆息。
作者:沙水,食小伴創始人(微信號:shixiaoban001)。關註O2O、移動社交、智能硬件與電商。微信公眾號:沙眼看互聯,歡迎交流探討。
本文作者沙水,文章為投稿,內容不代表i黑馬觀點和立場。
i黑馬 周路平 10月7日報道
今日有爆料稱,美團和大眾點評最快將於10月8日宣布合並。據悉,合並後的新公司估值將達到150億美元(也有170億美元一說)。
關於合並傳聞,i黑馬分別向美團和大眾點評進行求證,雙方均未作正面回應。而曾接受大眾點評投資的餓了麽CEO張旭豪透露,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已於昨天正式完成,雙方股東已經簽字,此次合並事宜,確鑿無誤。
另據《商業周刊/中文版》報道,雙方的合並談判在9月底已基本談妥,各方投資人在劉強東的澳洲婚禮上正好湊到一起,確定了相關細節。眾所周知,國慶節當天,京東董事長劉強東與奶茶妹妹章澤天在大堡礁完婚,賓客名單就包括了騰訊董事長馬化騰、騰訊總裁劉熾平、高翎資本創始人張磊、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和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等人。他們的共同點除了是京東的投資人之外,還分別是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投資人。其中,沈南鵬和包凡都共同投資了美團和大眾點評。
一、這對“冤家”如何成親?
目前關於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的細節主要有四點:
1、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構),比例大致為7:4。這個架構意味著大眾點評暫時擱置了拆VIE回A股的計劃。但鑒於在A股上市的諸多優勢,美團、大眾點評合並後的“新美大”選擇A股的可能性仍然非常大。不過,根據《商業周刊/中文版》獲悉的合並條款,這個比例接近5:5,而非7:4。這也意味著大眾點評在這場合並之中獲得了更多話語權。
2、與此前滴滴快的、58趕集的合並類似,美團和點評合並後將采取聯席CEO的人事制度。不過,可以想見,由於美團份額大,創始人王興也更加強勢,兩個CEO的制度設計將是一個過渡方案,很快大眾點評原有團隊將從新公司中慢慢退出,最終由美團接管。
3、合並後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不再參與高頻、低客單價領域的價格戰、補貼戰。這也是投資人希望看到的結果。
4、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後的新公司,紅杉資本將成為最大股東,比阿里巴巴和騰訊所占的股份都要多。而華興資本是此次合並的財務顧問。
二、有野心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為何願意合並?
美團和大眾點評雖然都背靠大樹,但都有自己獨立發展和獨立上市的野心。然而,為何兩者最終選擇“喜結連理”?目前,主要有三種聲音。
1、寒冬已至,融資受阻。
這是業內最為普遍的分析,事實上,在資本寒冬面前,已經開始有部分初創型O2O項目倒下,美團和大眾點評選擇在此時合並,被認為是大環境所致。
2、燒錢不見起色。
多數合並案例,都由投資人主導,畢竟創始團隊經過一輪輪的融資稀釋,占有的比例有限。很多情況下不得不遵循投資人的利益和意見。美團與大眾點評這麽多年,尤其是美團,常年處於虧損狀態,加上全線作戰,單獨出線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上個月還曾流傳美團融資失敗的新聞,盡管被當事方否認,但估值縮水已是不爭的事實。
3、為上市準備。
王興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誰先上市就意味著認輸。不過,美團王興和大眾點評張濤都是有上市夢想的人。兩家公司的融資都已經在D輪之後,沒有新的故事支撐,上市之路將變得異常艱難。這次合並也被認為是為上市做準備。
三、老大與老二聯姻將對市場有何影響?
對於合並,人們的良好願望是1+1大於2。而事實上,要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容易。58和趕集合並之後到現在為止尚未完全整合,姚勁波曾在半年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整合需要時間,現在正在做了一個很激進的推進,就是把各自公司的相關部門都整合成了一個部門。而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也不被認為能成為1+ 1大於2的典範。
吃貨足跡創始人司徒悅愉對i黑馬表示,根據人類歷史一般規律,巨頭合並一般都是內耗兩年,期間1+1小於2。他甚至認為,美團和大眾點評將在半年內出現離職潮。O2O觀察人士、友範CEO趙淑全則認為,美團點評合並與優土情況差不多,兩家的用戶和客戶都是重合,所以市場規模相加後短期會顯得銷售規模龐大,但可以預見地推團隊的裁減。
億歐網聯合創始人黃淵普表達了四點看法:1、美團與點評,目前前者壓力大,想合並,美團得在估值上做更大妥協;2、合並後可以說故事利於融資,但只要百度糯米的競爭在,想靠規模去盈利幾乎不可能;3、不用指望1+1>2,近期上市幾無可能;4、如合並,架構上可能更像58趕集相互保持一定獨立,但行業格局上像滴滴快的無法達到市場速勝。
在O2O或者團購市場,美團、大眾點評、糯米是位居前三的玩家。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並之後,糯米將處於一個尷尬位置。盡管百度CEO李彥宏曾表示,要投入200億元猛砸O2O。但百度的O2O戰略依舊被認為行動遲緩。此時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這種局面將由美團點評新公司、百度糯米和螞蟻金服的口碑網主導。
這並不代表O2O完全沒了機會。趙淑全對i黑馬表示,O2O沒有想的那麽差,有些項目死掉了,其實有些項目近期融資了,A輪一千萬美金,只是沒發布消息,O2O主要是選品和供需端的平衡沒處理好,還有都是些外行去做,所以看起來大片死掉,小而美的O2O應該是未來主流。
四、兩家有什麽仇什麽怨?
市場就是名利場,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敵人和朋友。在美團和大眾點評正式公布合並消息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兩家多年來的恩恩怨怨。
2010年,團購颶風刮起。據統計,自2010年初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至2011年8月的短短一年多時間,中國的團購網站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其中,不乏各大門戶網站的加入,也有新生的團購網站,新浪、騰訊、開心網、人人網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也先後進入到團購領域。
但是由於過度的依賴於廣告投放獲取用戶,以及無節操無底線的持續價格戰(包括“創造性”的“負毛利”策略),團購網站的商業競爭變得過分依賴於資本的支持。千團大戰,一觸即發。經歷那場血流成河的浩劫後,諸多團購網站紛紛金竭而亡,剩下的要麽轉型,要麽被吞並。而今,中國的團購市場只剩下三個優勝者:美團、大眾點評、糯米。
中國的團購市場隨後進入寡頭壟斷時代。據團800數據顯示,以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為首的三巨頭就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美團與大眾點評基本處於膠著狀態,雙方很難通過服務和價格等因素取得壓倒性勝利。
雙方圍繞三四線市場展開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的壓力甚至讓美團和大眾點評的一線員工屢屢武鬥。今年6月,大眾點評就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針對6月12日發生的三起美團員工毆打大眾點評員工的惡劣事件,已向美團總部發出律師函。
除了上述讓人大跌眼鏡的當面撕破臉,還有慘烈的價格戰。2014年,美團斥資幾億,打算用包銷品牌商戶實現團購格局轉換,處於更有利競爭地位,緊緊相逼的就是大眾點評,通過更多的“免費吃喝玩樂”、“5元電影票”等營銷活動來吸引更多的三四線城市用戶,蠶食團購的市場。
此外,為了防止辛苦耕耘的商家被奪走,美團不得不讓中小商戶簽“獨家”協議來阻止競爭對手挖“墻角”,隨後大眾點評宣布成立專門針對此舉的“飛虎隊”到各個城市去打破獨家計劃。
而在外賣業務上,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可謂並驅爭先。去年5月,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入股餓了麽,並達成深度合作,翌年初又參與其E輪融資。隨後餓了麽CEO張旭豪宣稱,市場占有率已達60%。王興當然也不甘落後,隨之宣布美團已是國內最大的外賣第三方平臺。
五、投資方與競爭對手合並,餓了麽咋辦?
美團與大眾點評牽手,餓了麽也在今日無意中躺槍,關於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傳聞不脛而走。其邏輯很簡單,大眾點評曾給餓了麽入股8000萬美元,兩者與騰訊是一個戰壕中的盟友。餓了麽與美團外賣的競爭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了大眾點評與美團。只不過今非昔比,大眾點評與美團合並之後,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可能也並非沒有。
趙淑全對i黑馬分析稱,餓了麽在做中央廚房,業務(與美團)有可能錯位,但美團未必有足夠的資金。不過對於餓了麽與美團外賣合並的傳聞,餓了麽CEO張旭豪明確表示,餓了麽不參與本次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並,餓了麽仍將獨立運作。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老大老二不打了?
今年,互聯網行業的合並格外多。先是情人節,廝殺 了一年有余的滴滴快的秀起了恩愛。隨後,4月份,58和趕集宣布了合並。過了一個多月,旅遊OTA的老大攜程宣布成為了藝龍的第一大股東。而十一假期剛過,又傳出了美團點評合並的消息。
仔細觀察這些合並案,我可以發現兩點。第一,是兩家均為同一行業,商業模式極其相似。第二,他們分別是本行業的老大老二,而且一度競爭極其激烈。例如滴滴和快的,在2014年曾經展開了數十億元的補貼大戰。而58趕集的廣告大戰,美團點評的補貼大戰,也曾經是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在2015年,這些在行業內占據優勢的大鱷,卻開始集體選擇握手言和。這又是為什麽呢?
繼續研究這幾樁合並案,我們能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首先,就是這幾次合並里,作為主導方的都是行業老大。然而,作為原本占優的方面,他們多少卻要吃一些虧。滴滴快的的換股比例是52:48,而之前滴滴領先快的的市場份額自然遠遠不止4%。58趕集的合並采取的是股權置換的形式,兩家互持股份。對趕集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元,甚至接近了58本身的市值。攜程入股藝龍,只占了37%的股份,花掉的錢卻幾乎可以把藝龍買下來。而美團點評的合並,更是傳出了駭人聽聞的『5:5換股』。要知道,如今兩家的市場份額比例可是7:3!
最重要的是,由於商業模式極其相似。作為老大在這一合並中,真正拿到的東西並不多。雖然可以節約一些推廣的成本,但是如何裁撤人員又成為一個問題。同時,合並在財務上也有著很繁雜的操作,這些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總之,這樣的合並效率不高,很難做到1+1>2,而作為主導方,老大是比較吃虧的。
燒錢大戰,贏家何在?
既然如此吃虧,為什麽作為業內領先的一方,老大要主動地發起一次效率並不高的並購呢?原因很簡單,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互聯網行業,燒錢大戰沒有贏家。
以之前的58趕集為例,兩者的營銷大戰打了幾年,在201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全年,58的廣告費用高達7340萬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了200%以上。而趕集的這個數字,自然也不會低太多。
而如今的美團與點評,戰火就更加猛烈。有內部人士估計,每個月美團就要燒掉6億人民幣。聯想到日前美團融資失敗的傳聞,我們很難不嗅出一些更深層的原因,即:融資受阻,150億美元估值不被認可,資金鏈逐漸緊張。而另一邊,大眾點評的估值也難以進一步提升,兩家一拍即合。
在這個行業洗牌逐漸結束的時代,合並未必是為了更高的效率,只為更好的生存。
提高壁壘,提防的僅僅是老三?
關於這次合並,有一個段子很有意思:滴滴快的合並了,百度投資的Uber成了老二;攜程藝龍聯合了,百度投資的去哪兒成了老二;58同城趕集合並了,百度投資的百姓成了老二;美團點評合並了,百度糯米成了老二······百度說:你們慢慢合並,我就坐等老三變成老二!什麽時候騰訊阿里也合並,我就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了!
笑話歸笑話,事實上,在這幾個領域,百度系作為老三,挑戰的可能性本來就不大。而如今老大老二合並,超越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穩居行業前兩名的公司之所以合並,與其說是提防老三,不如說是在全方位提高壁壘。
而這個壁壘,最主要防範的並非現有對手的正面攻擊,而是來自潛在對手的降維攻擊。以58與趕集為例,兩者都在分類信息的行業深耕多年。然而,如今O2O行業興起,本地生活的線上服務開始由起初的信息提供,發展到如今的直接平臺交易。這對於做信息平臺的兩者無疑有著巨大的威脅。此刻,抱團取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的美團與點評,面臨的也是同一個問題。支付寶與微信推出的線下支付服務,無疑直接命中了美團與點評兩者的軟肋。尤其阿里口碑,推出斥資10億,每家300元的『全民開店』策略,無疑又讓兩家辛苦多年才建立的地推網絡優勢化為烏有。聯合起來對抗降維攻擊,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2015,行業內部整合元年?
轉換時間與空間,我們會有許多更有意味的發現。2014年,堪稱巨頭投資各個垂直行業的元年。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百度,都將觸角伸向了O2O,視頻各個行業,金額動輒數億美元,同時也培養起來一批獨角獸公司。同時,各行各業的競爭也逐漸劇烈,燒錢大戰,挖人大戰,地推大戰都屢見不鮮。
而到了2015年,巨頭以數億美元入股創業公司的新聞少了許多,而行業內部的整合則悄然展開。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打車、旅行、分類信息與團購這四大領域都出現了行業內部整合。而可以預見的是,面對激烈的競爭,資本的匱乏以及對於降維攻擊的提防,這一模式將會被更多的互聯網公司所借鑒。在未來的1-2年里,更多的細分領域,將出現創業公司間的合並重組。
2015年能否成為互聯網行業的行業內部整合元年?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孔慶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老大老二不打了?
今年,互聯網行業的合並格外多。先是情人節,廝殺 了一年有余的滴滴快的秀起了恩愛。隨後,4月份,58和趕集宣布了合並。過了一個多月,旅遊OTA的老大攜程宣布成為了藝龍的第一大股東。而十一假期剛過,又傳出了美團點評合並的消息。
仔細觀察這些合並案,我可以發現兩點。第一,是兩家均為同一行業,商業模式極其相似。第二,他們分別是本行業的老大老二,而且一度競爭極其激烈。例如滴滴和快的,在2014年曾經展開了數十億元的補貼大戰。而58趕集的廣告大戰,美團點評的補貼大戰,也曾經是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在2015年,這些在行業內占據優勢的大鱷,卻開始集體選擇握手言和。這又是為什麽呢?
繼續研究這幾樁合並案,我們能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首先,就是這幾次合並里,作為主導方的都是行業老大。然而,作為原本占優的方面,他們多少卻要吃一些虧。滴滴快的的換股比例是52:48,而之前滴滴領先快的的市場份額自然遠遠不止4%。58趕集的合並采取的是股權置換的形式,兩家互持股份。對趕集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元,甚至接近了58本身的市值。攜程入股藝龍,只占了37%的股份,花掉的錢卻幾乎可以把藝龍買下來。而美團點評的合並,更是傳出了駭人聽聞的『5:5換股』。要知道,如今兩家的市場份額比例可是7:3!
最重要的是,由於商業模式極其相似。作為老大在這一合並中,真正拿到的東西並不多。雖然可以節約一些推廣的成本,但是如何裁撤人員又成為一個問題。同時,合並在財務上也有著很繁雜的操作,這些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總之,這樣的合並效率不高,很難做到1+1>2,而作為主導方,老大是比較吃虧的。
燒錢大戰,贏家何在?
既然如此吃虧,為什麽作為業內領先的一方,老大要主動地發起一次效率並不高的並購呢?原因很簡單,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互聯網行業,燒錢大戰沒有贏家。
以之前的58趕集為例,兩者的營銷大戰打了幾年,在201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全年,58的廣告費用高達7340萬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了200%以上。而趕集的這個數字,自然也不會低太多。
而如今的美團與點評,戰火就更加猛烈。有內部人士估計,每個月美團就要燒掉6億人民幣。聯想到日前美團融資失敗的傳聞,我們很難不嗅出一些更深層的原因,即:融資受阻,150億美元估值不被認可,資金鏈逐漸緊張。而另一邊,大眾點評的估值也難以進一步提升,兩家一拍即合。
在這個行業洗牌逐漸結束的時代,合並未必是為了更高的效率,只為更好的生存。
提高壁壘,提防的僅僅是老三?
關於這次合並,有一個段子很有意思:滴滴快的合並了,百度投資的Uber成了老二;攜程藝龍聯合了,百度投資的去哪兒成了老二;58同城趕集合並了,百度投資的百姓成了老二;美團點評合並了,百度糯米成了老二······百度說:你們慢慢合並,我就坐等老三變成老二!什麽時候騰訊阿里也合並,我就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了!
笑話歸笑話,事實上,在這幾個領域,百度系作為老三,挑戰的可能性本來就不大。而如今老大老二合並,超越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穩居行業前兩名的公司之所以合並,與其說是提防老三,不如說是在全方位提高壁壘。
而這個壁壘,最主要防範的並非現有對手的正面攻擊,而是來自潛在對手的降維攻擊。以58與趕集為例,兩者都在分類信息的行業深耕多年。然而,如今O2O行業興起,本地生活的線上服務開始由起初的信息提供,發展到如今的直接平臺交易。這對於做信息平臺的兩者無疑有著巨大的威脅。此刻,抱團取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的美團與點評,面臨的也是同一個問題。支付寶與微信推出的線下支付服務,無疑直接命中了美團與點評兩者的軟肋。尤其阿里口碑,推出斥資10億,每家300元的『全民開店』策略,無疑又讓兩家辛苦多年才建立的地推網絡優勢化為烏有。聯合起來對抗降維攻擊,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2015,行業內部整合元年?
轉換時間與空間,我們會有許多更有意味的發現。2014年,堪稱巨頭投資各個垂直行業的元年。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百度,都將觸角伸向了O2O,視頻各個行業,金額動輒數億美元,同時也培養起來一批獨角獸公司。同時,各行各業的競爭也逐漸劇烈,燒錢大戰,挖人大戰,地推大戰都屢見不鮮。
而到了2015年,巨頭以數億美元入股創業公司的新聞少了許多,而行業內部的整合則悄然展開。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打車、旅行、分類信息與團購這四大領域都出現了行業內部整合。而可以預見的是,面對激烈的競爭,資本的匱乏以及對於降維攻擊的提防,這一模式將會被更多的互聯網公司所借鑒。在未來的1-2年里,更多的細分領域,將出現創業公司間的合並重組。
2015年能否成為互聯網行業的行業內部整合元年?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孔慶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日前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達成合並,合並方式則是美團、大眾點評現有股東將權益註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兩位創始人王興和張濤將擔任聯席董事長和CEO,各自業務獨立運營。受當下經濟大環境影響,燒錢過多導致美團、大眾點評雖有規模優勢,但在商業模式良性循環與融資通道方面依然受限。德意誌銀行分析師阿蘭·赫拉維爾也表示,美團與大眾點評的並購很可能是由於不利的融資環境,並購完成後行業競爭依舊激烈。
人事動蕩整合不易,競爭力或難維持
在資本市場中,互聯網企業的兩強合並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擴大,這本來對於融資與上市都是利好,但對長期燒錢的O2O市場來說,合並能否形成協同效應還很難說。
無論是此前京東與易迅合並、58與趕集的合並,或是滴滴與快的合並,都伴隨著諸多反彈、摩擦與動蕩。這次美團與大眾點評雖說各自業務獨立,但合並必然會伴隨戰略重心、人事調整等難題,一輪人事的動蕩不可避免。一旦新公司從瘦身裁員入手,可能導致連鎖反應,而且雙方線下地推團隊與商家資源、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乃至商業模式的重合,往往會導致在整合上無法達成互補,反而會處於貌合神離的狀態。
若合並補貼降低,將造成用戶流失加劇
美團點評合並意味著規模上來了,燒錢補貼卻可能減少,這對於用戶來說,則是利空消息。例如此前滴滴快的的合並更像是一場止戰止損協議,沒有了瘋狂燒錢大戰,補貼少了,用戶打車費更貴了,高峰期漲價3~4倍甚至也已成為常態。
美團與大眾的補貼優惠力度降低會導致什麽後果?目前 O2O與團購市場依然缺乏用戶忠誠度,在商家服務變動不太大的情況下,用戶也是逐利而動的,兩大平臺的補貼減少或導致用戶流動性變大,用戶的穩定性進一步趨弱。
美團打下的江山,並非不可顛覆,更多的是靠大打價格戰拿下的市場份額。即便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面對包括百度糯米、阿里口碑等強力的競爭對手,補貼仍是“美評”留住用戶的砝碼,因為用戶對於優惠補貼早已形成依賴,缺乏對於品牌的忠誠度,一旦補貼與優惠停止或降低,用戶很可能流失到其他平臺。
O2O戰火不熄,或迎來更兇狠補貼戰
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體,更類似於優酷與土豆的合並,而不是滴滴與快的。在此前的優酷土豆合並案例中,優土合並之後依然堵不上虧損的漏洞,而搜狐和騰訊、百度愛奇藝、樂視等公司視頻業務繼續繁榮。原因在於視頻戰場是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O2O的戰場顯然類似於視頻戰場,市場並非只有美團與大眾兩家,而是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要知道在百度糯米之外,阿里目前已砸下60億重啟口碑網,在酒店、電影、外賣這幾個O2O戰場也面臨著攜程、去哪兒、餓了麽這幾個資金與執行能力很強的競爭者。如果一廂情願停止對抗,但又無視外面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新公司發展岌岌可危。
此外,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並可能降低對於商家與用戶的雙向補貼,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競爭對手會做出同樣的反應。百度早已表明未來將投入200億,在美團點評合並消息宣布後,百度糯米官方立即宣布拿出10億元紅包補貼用戶。一旦百度展開持續的補貼攻勢,去哪兒、攜程、餓了麽、口碑網等涉及O2O業務的企業或將群起效仿,迎來更激烈的用戶補貼戰,或將對“美評”的用戶穩定性形成新的沖擊。
王興說過,O2O是一個超過2萬億的市場。資本市場抱團取暖的遊戲,恰是給了其他O2O巨頭或垂直企業攫取用戶的良機。而百度糯米與阿里口碑網恰恰可以通過大規模的補貼戰略,分切美團點評的大蛋糕,通過自身生態服務體系建立用戶粘性與資源協同。另外,新公司“美評”在技術、金融、支付、地圖等諸多基礎服務上都顯然無法與百度和阿里相比擬,兩者分別擁有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而從邏輯上來講,地圖和導航與本地基礎服務體系是O2O開路的先頭兵;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口碑導航,雖然以大眾點評為代表,但目前產品的趨勢來看,糯米和口碑網隨時可以趕超。
目前來看,美團與大眾點評即使合並,O2O戰場硝煙也並未減弱。在O2O行業日趨成熟、但運營與商業模式難以突破創新的情況下,“美評”合並恰恰是開啟了用戶流動加快的閥門,未來或迎包括BAT在內的巨頭更兇狠的輪番補貼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新喜(微信公眾號:redianweiping),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